最新解直角三角形学案

最新解直角三角形学案
最新解直角三角形学案

28.2.1解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会利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以及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解直角三角形。

3、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

问题

“卡努”台风将一棵大树刮断,经测量,大树刮断一端的着地点A到树根部C

的距离为4米,倒下部分AB与地平面AC的夹角为400,你知道这棵大树有多高吗?

参考数据: (sin40°≈0.643; cos40°≈0.766; tan40°≈0.839)

复习回顾

课前检测

在Rt△ABC中,∠C=90°:

(1)已知a=4,c=8,求b, ∠A ,∠B

(2)已知b=10,∠B=60°,求∠A ,a,c.

(3)已知c=20,∠A=60°,求∠B, a,b.

(4)已知a=1,b=,求c, ∠A,∠B

新授

直角三角形中元素间的三种关系:

(1)两锐角关系 :

(2)三边关系:

(3)边与角关系: 定义:

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末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归纳

1、解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至少要知道两个元素(这两个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

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可分为两大类:

①、已知一锐角、一边(一锐角、一直角边或一斜边)

②、已知两边(一直角边,一斜边或者两条直角边)

例1

如图,在Rt △ABC 中,∠C =90°,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小试牛刀

自主173页3,4,5

例2 如图,在Rt △ABC 中,∠B =30°,b =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展示身手

自主174页7,8,9

例3 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 ∠BAC 的平分线,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6,2==BC AC

试一试

自主174页10,173页6

应用1

1、如图,在⊿ABC 中,∠A=30°,

tanB= ,AC=2

,求AB.

应用2

⊙O 的半径为10,求⊙O 的内接正五边形ABCDE 的边长(精确到0.1)

参考数据:(sin36°≈0.588; cos36° ≈0.809; tan36° ≈0.727)

中考点击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2,CD=1,∠A= 60°,∠D= ∠B= 90°,求此四边形ABCD

23

D C

探索

你能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的实际问题吗?试一试

小结和回顾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本节课你有什么疑惑?

当堂小测

1、在下列直角三角形中不能求解的是( )

A 、已知一直角边一锐角

B 、已知一斜边一锐角

C 、已知两边

D 、已知两角

2.已知:在Rt △ABC 中,∠C=90°,b=2 ,c=4.求:a 、∠B

3、如图所示,已知:在△ABC 中,∠A=60°,∠B=45°,AB=8.求:△ABC 的面积(结果可保留根号).

4、已知AB 是⊙o 的弦,半径等于6cm, ∠AOB=120°,求AB 的长

5、如图:Rt △ABC 中,∠C=90°,∠A=30°,∠BDC=45°

求:(1)若BC=2,求AD ( 2 ) 若AD=4,求

BC

A

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集

C 1 B 1 C A B A 1 课题:§11.1 全等三角形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技能: 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能够准确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 过程与方法 : 1、在图形变换以用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 2、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 三角形的体验。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导入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三角板 预习导航: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 :1.问题:你能 发现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美妙 的关系吗? 这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2.那同学们能举出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例子吗003F 生: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同大小照片是能够完全重合的。 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3.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4.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 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 记作:△ABC ≌ △ A ’B ’C ’ 符号“ ≌ ”读作“全等于” D A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新知探究 利用投影片演示 1.活动: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 得到△DBC ; 将△ABC 旋转180°得△AED . 2.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 一种策略. 3. 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三)例题讲解 [例1]如图,△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1. 分析:△OCA ≌△OBD ,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 形重合? 将△OCA 翻折可以使△OCA 与△OBD 重合.因为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所以C 和B 重合,A 和D 重合. ∠C=∠B ;∠A=∠D ;∠AOC=∠DOB .AC=DB ;OA=OD ;OC=OB . 2.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E ≌△ACD ,∠ADE=∠AED ,∠B=∠C ,?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1.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 和△ACD 从复杂的图形 中分离出来. 2小结: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常用方法有: D C A B O D C A B E 乙 D C A B 丙 D C A B E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导学案

桃溪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 内容:解直角三角形(1) 执笔: 【学习目标】 ⑴: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使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⑵: 通过综合使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⑶: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学习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使用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知识回顾: 在Rt △ABC 中,∠C =900,a ,b ,c ,分别为∠A,∠B,∠C 所对的边, 则边之间的关系为 ,角之间的关系为 , 角与边之间的关系为 , 自主预习: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解直角三角的概念: 有直角三角形中 求出 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1)已知 ,求第三边及两锐角。 (2)已知 和一个 ,求其它两边及另一锐角。 导学探究: 1、在Rr △ABC 中,共有六个量,三条边a ,b ,c ,三个角∠A ,∠B ,∠C ,其中∠C 是已知的,其它的五个量都是未知的。 (1) 已知∠A ,∠B ,能求出其它的三个量a ,b ,c 吗? (2) 已知两条边的长,能求出其它的三个量吗? (3) 已知一角和一边,能求出其它的三个量吗? 你有什么发现?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能够写成.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二、合作交流: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一般要满足, (如图).现有一个长6m 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能够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 1 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等于多少(精确到1o ) 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b a A c b A c a A = = = ; tan ; cos ; sin a b B c a B c b B = = = ; tan ; cos ; sin ; 的邻边 的对边 ; 斜边 的邻边 ; 斜边 的对边 α α α α α α α ∠ ∠ = ∠ = ∠ = tan cos sin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 “勾股定理”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直角三角形。通过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关系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比和比例、图形的相似、推理证明等。将为一般性地学习三角形的知识及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选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求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实践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励学生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获取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 2.4米时,梯子与地面所称的角a 等于多少(精 重点: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 难点:从条件出发,正确选用适当的边角关系解题。 教学过程: 问题1: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大台风中折断倒下,树干折断处距 地面3米,且树干与地面的夹角是30° ,大树折断之前高多少米? 问题2: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 成的角Q —般要满足50° W a W 75。(如图),现有一个长6米的梯 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

(完整版)解直角三角形超经典例题讲解

课 题 解直角三角形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了解勾股定理 2. 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3. 学会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难点 三角函数的应用及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及考试要求 各考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概念)梳理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 2 1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2 1 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 AB AD AC ?=2 CD ⊥AB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 7.图中角α可以看作是点A 的 角 也可看作是点B 的 角; (1)

9、(1)坡度(或坡比)是坡面的 铅直 高度(h )和水平长度(l )的比。 记作i,即i = l h ; (2)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有i =l h =tan α (3)坡度与坡角的关系:坡度越大,坡角α就越 大 ,坡面就越 陡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 中,∠C=90° 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 c a sin =∠= 斜边的对边A A 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 c b cos =∠= 斜边的邻边A A 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 b a tan =∠∠=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 b 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 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0° 30° 45° 60° 90° sinα 21 22 23 1 cos α 1 23 2 2 21 0 tan α 0 33 1 3 不存在 cot α 不存在 3 1 3 3 0 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互余关系 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 (2)平方关系 1cos sin 22=+A A (3)倒数关系 tanA ?tan(90°—A)=1

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华东师大版)

19.1 命题与定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二.教学要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三.教学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四.教学难点及突破措施:命题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多说,多讲,多练习。 五.教学时间:第九周第3节 六.教法设计:讲练结合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根据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5、直角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一)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1、2、5是正确的,句子3、4水错误的。像这样可以判断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教师: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题设(或已知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例如,在命题1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个角相等”就是结论。有的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十分明显,可以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就可以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了。例如,命题5可写成“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二)实例讲解 1、教师提出问题1(例1):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教师提出问题2: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再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对顶角相等;(2)如果a> b,b> c, 那么a=c;(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一》学案

《解直角三角形(一)》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 弄清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会应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3、 能够利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求角度和线段长度的问题; 4、 在弄清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的同时,不断归纳数学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深刻理解数形结合、转化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一、知识点归纳 1、锐角α的三角函数定义: ∠α的正弦:sin α= ∠α的余弦:cos α= ∠α的正切:tan α= 思考: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正确填空吗你是怎样得到的 ① <sin α< ② <cos α< “ ③ <tan α< ④sin α+ cos α 1 ⑤tan α sin α(填“<”或“>”) ②观察表格,猜想:随着∠α的增大,sin α ;cos α ; tan α 。(填增大或减小) 3、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边和角),求出其它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 做 。其主要依据如下: ⑴边的关系: ; ⑵角的关系: ; ⑶边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A= cosA= tanA= SinB= cosB= tanB= 思考:解直角三角形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在练习本上列举出来,并进行口头解答。 二、热点示例与题组练习 目标1、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题组一 1、已知∠A 为锐角,且sinA= 23,则sin 2 A = . 2、计算:0 030 60sin cos -tan450 的值是 。 3、若tan α= 3 1 tan600,则α的度数是 。 4、在△ABC 中,若-+A B cos 21 -(sin 2 3)2=0,则∠C 的度数是 。 目标2、解直角三角形 题组二 在Rt △ABC 中,∠C=90° ①已知 a=23,b=2,则∠A= ; ②已知a=10, ∠B=600,则C = 。 ③已知BC=6cm,sinA=5 3 ,则AB 的长是 cm 。 ④已知cosB=5 3 ,则tanA= ; 题组三 1、如图,在△ABC 中,∠C=90°,BD 是∠ABC 的平分线,BD=63,BC=9,求 AC 的长。 c b a C B A c a C B A D A B C

九年级数学下册28.2.1解直角三角形学案

28.2.1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 2.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新知准备】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 、b 、c 、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 【课堂探究】 一、自主探究 探究1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 一般要满足50°≤a ≤75°.现有一个长6m 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 )?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 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问题(1)可以归结为:在Rt △ABC 中,已知∠A =75°,斜边AB =6,求∠A 的对边 BC 的长. 问题(2)可以归结为在Rt △ABC 中,已知AC =2.4,斜边AB =6, 求锐角a 的度数 A B α C

AD 探究2 (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5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 (2)知道5个元素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其余元素? 解直角三角形: . 注意: 二、尝试应用 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a , 解这个三角形. 2、在Rt △ABC 中,∠C = 90°,∠B =35°,b =20, 解这个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三、补偿提高 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 ∠BAC 的平分线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2.在Rt △ABC 中,∠C =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a = 30 , b = 20 ; (2) ∠B =72°,c = 14. 【学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2. 你还有哪些疑惑? A B C 26 A B C a b =20 c 35° A C A B C b=20 a =30 c B A B C b a c=14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 2 1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2 1 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 AB AD AC ?=2 CD ⊥AB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3~5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8分) 1、如图,在△ABC 中,∠C=90° 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 c a sin =∠= 斜边的对边A A 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 c b cos =∠= 斜边的邻边A A 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 a tan =∠∠=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学案

12.1 全等三角形 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过程: 一.获取概念: 阅读教材P31-32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对应角: 、对应边: 。 (3)“全等”符号: 读作“全等于”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5)如下图: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则△ABC △ A 1B 1C 1.,.点A 与 点A 1是对 应顶点;点B 与 点 是对应顶点;点C 与 点 是对应顶点. 对应角: 对应边: 。 C 1 1A B A 1 二 观察与思考: 1.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图甲);将△ABC 沿BC 翻折180°得到△DBC (图乙); 将△ABC 旋转180°得△AED (图丙). 甲 D C A B F E 乙 D C A B 丙 D C A B E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即 ≌△DEF ,△ABC ≌ ,△ABC ≌ .(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2 . 说出乙、丙图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三、当堂反馈 1、如图1,△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则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 边 。相等的角 。 D C A B O D C A B E D C A B E O 图1 图2 图3 图4 2如图2,已知△ABE ≌△ACD ,∠ADE=∠AED ,∠B=∠C ,指出其它的对应角 对应边:AB AE BE 3.已知如图3,△ABC ≌△ADE ,试找出对应边 对应角 . 4.如图4,,DBE ABC ???AB 与DB ,AC 与DE 是对应边,已知: 30,43=∠=∠A B ,求BED ∠。 解: ∵∠ A+ ∠B+∠BCA=1800 ( ), 30,43=∠=∠A B ( ) ∴∠BCA= ∵,DBE ABC ???( ) ∴∠BED=∠BCA= ( ) 5.完成教材P32练习1、2 四、概括总结 找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 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2.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 3.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4.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五.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28.2.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1)导学案

28.2.2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1) 【学习目标】 1.了解仰角、俯角概念,提高计算能力,能应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观测中的 实际问题. 2.学会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的问题). 3.经历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观测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 (1)锐角之间的关系: 边之间的关系: 角与边之间的关系(以∠A为例): (2)至少知道五个元素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其余元素?图1 2.请写出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二)问题导学 1.如图2,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________.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_________. 图2 2.如图3,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组合体在离地 球表面393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组合体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π取3.142,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cos18.16°≈0.9502,cos19.59°≈0.9421,cos21.35°≈0.9314)? 图3 探究案

探究:利用视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00m ,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取整数)? 变式:直升飞机在高为63米的郑州二七纪念塔AB 斜上方P 点处,从塔的顶部和底部测得飞机的仰角为31°和42°,求飞机的高度PO (参考数据sin31°≈0.52,cos31°≈0.86,tan31°≈0.60, sin42°≈0.67,cos42°≈0.74,tan42°≈0.90) 训练案 (C 级做1~4题,B 级、A 级全做) 1.如图1所示,已知楼房AB 高为50m ,铁塔塔基距楼房地基间的水平距离BD ? O B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解直角三角形 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梯子越陡——倾斜角_____ 倾斜角越大——铅直高度与梯子的比_____ 倾斜角越大——水平宽度与梯子的比_____ 倾斜角越大——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____ 2、直角三角形AB 1C 1 和直角三角形ABC 有什么关系? 边之间的关系呢? 3、三角函数定义: 注意:sinA ,cosA ,tanA 都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单独的sin ,cos ,tan 是没有意义的,其中A 前面的“∠”一般省略不写 例1、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得Rt △A ′B ′C ′,那么锐角A ,A ′的余弦值的关系为( ) A .cosA=cosA ′ B .cosA=3cosA ′ C .3cosA=cosA ′ D .不能确定 例2、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a=c ·sin B B .a=c ·cosB C .a=c ·tanB D .以上均不正确 例3、在Rt △ABC 中,∠C=90°,cosA= 23 ,则tanB 等于( ) 锐角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⑴、正弦; ⑵、余弦; ⑶、正切。 2、30°、45°、6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各锐角三角函数间关系 ⑴、定义; ⑵、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⑶、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①、三边间关系; ②、锐角间关系; ③、边角间关系。

A . 35 B .3 C .2 5 D . 2 例4、已知:α是锐角,tan α= 7 24 ,则sin α=_____,cos α=_______. 4、取值范围:0<sinA <1,0<cosA <1,tanA >0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测量高度、距离、角度,确定方案时常用到解直角三角形。解这类题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常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坡度(坡比) 方向角度 俯角仰角 例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B=∠D=90°,BC=2,CD=3,求AB ?的值. 例7、如图,∠C=90°,∠DBC=30°,AB=BD ,根据此图求tan15°的值.

全等三角形全章导学案及专题练习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学案

一、填空题 1._____ 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_____叫做对应顶点;叫做对应边;_____叫做对应角.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_____的字母写在_____ 上.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这是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4.如果ΔABC ≌ΔDEF ,则AB 的对应边是_____,AC 的对应边是_____,∠C 的对应角是_____,∠DEF 的对应角是_____. 图1-1 图1-2 图1-3 5.如图1-1所示,ΔABC ≌ΔDCB .(1)若∠D =74°∠DBC =38°,则∠A =_____,∠ABC =_____ (2)如果AC =DB ,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边_____; (3)如果ΔAOB ≌ΔDOC ,请指出所有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 6.如图1-2,已知△ABE ≌△DCE ,AE =2 cm ,BE =1.5 cm ,∠A =25°,∠B =48°;那么DE =_____cm ,EC =_____cm ,∠C =_____°;∠D =_____°. 7.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_____变化了,但__________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二、选择题 8.已知:如图1-3,ΔABD ≌CDB ,若AB ∥CD ,则AB 的对应边是 ( ) A .DB B .BC C .CD D .AD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4 B .3 C .2 D .1 10.如图1-4,△ABC ≌△BAD ,A 和B 、C 和D 是对应顶点,如果AB =5,BD =6,AD =4,那么 BC 等于 ( ) A .6 B .5 C .4 D .无法确定 图1-4 图1-5 图1-6 11.如图1-5,△ABC ≌△AEF ,若∠ABC 和∠AEF 是对应角,则∠EAC 等于 ( ) A .∠ACB B .∠CAF C .∠BAF D .∠BAC 12.如图1-6,△ABC ≌ΔADE ,若∠B =80°,∠C =30°,∠DAC =35°,则∠EAC 的度数为 ( ) A .40° B .35° C .30° D .25° 三、解答题 13.已知:如图所示,以B 为中心,将Rt △EBC 绕B 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 ,若∠E =35°, 求∠ADB 的度数.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14.如图1-8,△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翻折180°形成的若∠1∶∠2∶∠3= 28∶5∶3,则∠α的度数为______. 图1-8 15.已知:如图1-9,△ABC ≌△DEF ,∠A =85°,∠B =60°,AB =8,EH =2. (1)求∠F 的度数与DH 的长;(2)求证:AB ∥DE . 图1-9 拓展、探究、思考 16.如图1-10,AB ⊥BC ,ΔABE ≌ΔECD .判断AE 与DE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1-10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导学案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导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课题: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编号9S046 教学思路(纠错栏)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知道仰角、俯角等有关概念; 2.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学习重点: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预习导航☆ 一、链接: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在解直角三角形时用到的边、角数量关系有哪些 二、导读: 1.阅读课本126页,重点思考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答,边角之间的关系有: sinA = ______ , cosA = ________ , tanA = _______ . 2.仰角、俯角的定义: 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 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仰 角; 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 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俯 角. ☆合作探究☆ 1. 上海东方明珠塔于1994 年10 月1 日建成,在各国广播电视塔的排名榜 中,当时其高度列亚洲第一、世界第 三.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 望.在塔顶俯瞰上海风景,美不胜 收.运用本章所学过的知识,能测出东 方明珠塔的高度来吗? 为了测量东方明珠塔的高度,小亮和同学们在距离东方明珠塔200 米处的地面上,用高1.20 米的测角仪测得东方明珠塔顶的仰角为60°48 ′. A B E C D

根据测量的结果,小亮画了一张示意图,其中AB表示东方明珠塔,DC为测角仪的支架,DC=1.20米,CB=200米,∠ADE=60°48 ′ 根据在前一学段学过的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有关知识,你能求出AB 的长吗? 2. 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的跨度为10 米,上弦AB=BD,∠A = 260 .求中柱BC 和上弦AB 的长(精确到0 . 01 米). ☆归纳反思☆ ☆达标检测☆ 1 .如图,在电线杆上离地面6 米处 用拉线固定电线杆,拉线和地面之间的 夹角为60° , 求拉线AC 的长和拉线下 端点A 与线杆底部D 的距离(精确到 0 . 1 米). 2.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顶 端到地面的距离BC = 3.2 米,底端到墙 根的距离AC = 2.4 米. (1)求梯子的长度和梯子与地面所成角的大小(精确到1 ' ) ; (2) 如果把梯子的底端到墙角的距离减少0 . 4 米,那么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是多少? 6 米 A B C D A C B

解直角三角形(一)学案

测试3 解直角三角形(一) 学习要求 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四种基本类型.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的主要关系如下(如图所示): 在Rt △ABC 中,∠C =90°,AC =b ,BC =a ,AB =c , 第1题图 ①三边之间的等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B A cos sin ______; ==B A sin cos _______; == B A tan 1 tan _____; ==B A tan tan 1 ______. ④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的线段(如图所示). 第④小题图 在Rt △ABC 中,∠C =90°,CD ⊥AB 于D . CD 2=_________;AC 2=_________; BC 2=_________;AC ·BC =_________. ⑤直角三角形的主要线段(如图所示). 第⑤小题图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_,斜边的中点是_________. 若r 是Rt △ABC (∠C =90°)的内切圆半径,则r =_________=_________. 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在Rt △ABC 中,∠C =90°, S △ABC =_________.(答案不唯一) 2.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可解条件,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只要再知道_________(其中至少_________),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可以确定下来.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已知两条边(两条_________或斜边和_________)及已知一边和一个锐角(_________和一个锐角或_________和一个锐角) 3 二、解答题 4.在Rt △ABC 中,∠C =90°. (1)已知:a =35,235=c ,求∠A 、∠B ,b ; (2)已知:32=a ,2=b ,求∠A 、∠B ,c ; (3)已知:3 2 sin =A ,6=c ,求a 、b ; (4)已知:,9,2 3 tan ==b B 求a 、c ; (5)已知:∠A =60°,△ABC 的面积,312=S 求a 、b 、c 及∠B . 综合、运用、诊断 5.已知:如图,在半径为R 的⊙O 中,∠AOB =2α ,OC ⊥AB 于C 点.

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一)及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如果将线段BD 绕着点B 旋转后,点D 落在CB 的延长 线上的D ′处,那么tan ∠BAD ′等于( ) (A).1 (B).2 (C). 2 2 (D).22 2、如果α是锐角,且5 4 cos = α,那么αsin 的值是( ). (A ) 259 (B ) 54 (C )53 (D )25 16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周长为36cm ,那么底角的余弦等于( ). (A ) 513 (B ) 1213 (C )10 13 (D )512 4、. 以下不能构成三角形三边长的数组是 ( ) (A )(1,3,2) (B )(3,4,5) (C )(3,4,5) (D )(32,42,52) 5、在Rt △ABC 中,∠C =90°,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B A sin sin = (B )B A cos sin = (C )B A tan tan = (D )B A cot cot = 6、在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设∠ADE=α,且5 3 cos =α, AB = 4, 则AD 的长为( ). (A )3 (B ) 316 (C )320 (D )5 16 7、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一 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 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要( ). (A )450a 元 (B )225a 元 (C )150a 元 (D )300a 元 8、已知α为锐角,tan (90°-α)=3,则α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60° (D )75° 9、在△ABC 中,∠C =90°,BC =5,AB =13,则sin A 的值是( ) (A )13 5 (B )1312 (C )125 (D )512 A B C D E ?15020米30米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全等三角形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8课时,课外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从知识的特点上来讲,关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心理学上讲,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正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转化,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以及问题丰富的现实背景可以帮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只有灵活运用它们,才能学好相关知识。本章开始,使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学会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角平线的性质与判

定中也不提出互逆定理。这样不致于一下给同学们过多的概念,而加大学生负担。本章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与学法: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规律;2、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提高理性思维水平;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加学习动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的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综合运用。 3. 会作角的平分线,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它进行证明。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探索过程,将两个三角形的六个要素随意组合针对每种情况做出分析与验证,得出三个定理,然后将其迁移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中来。 2.经历应用全等三角形及解角平分线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3.通过开放的设计题来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建立数学化归和建模的思想,积极参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

28.2.1 解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如图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设塔顶中心点为B,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 的交点为A ,过B点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C,在Rt△ABC中,∠C=90°,BC=5.2米,AB=54.5米,你能根据上述条件求出图中∠A的度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2.学习目标 (1)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2)能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合理选用三角函数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72~P73例1上面的内容.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要求:完成探究提纲. (4)探究提纲: ①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把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 如图,在Rt△ABC中,∠C=90°,设∠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a.两锐角互余,即∠A+∠B=90 °. b.三边关系满足勾股定理,即a2+b2=c2 . c.边角关系:sinA=a c ,sinB= b c ; cosA=b c , cosB= a c ; tanA=a b , tanB= b a .

③已知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的几个元素,才能求出其余所有未知元素?(提示:可从“确定一个直角三角形,至少需要哪些条件?”来思考) 已知其中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自学提纲的答题情况(特别是第②、③题).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纠正错误. 4.强化 (1)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要板书出来). (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必须已知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①已知两边:a.两直角边;b.一直角边和斜边. ②已知一边和一锐角:a.一直角边和一锐角;b.斜边和一锐角.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73例1、例2.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方法:先独立解答,再同桌之间互评互纠. (4)自学参考提纲: ①在教材P73例1中,已知的元素是两条直角边AC 、BC ,需求出的未知元素是:斜边AB 、锐角A 、锐角B. 方法一:∵tanA = BC AC ∴∠A= 60 °,∠B=90°- ∠A = 30 °. ∵,,∴AB = 方法二:∵,,∴由勾股定理可得AB= sinA= BC AB A= 60 °,∴∠B=90°-∠A = 30 °. 这里∠B 的度数也可用三角函数来求,你会吗? ②比较上述解法,体会其优劣. ③在教材P73例2中,已知的元素是一直角边b 和一锐角B ,则要求的未知元素有直角边a 、斜边c 、锐角A. ④例2还有别的解法吗?请试一试,并留意你的答案与例题的答案是否存在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