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病害学

水产动物病害学
水产动物病害学

水产动物病害学简略总结

黄色的是一般,绿色的是重点,多数问题为每章课后思考。

病害、苗种、饵料制约产量

绪论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包涵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胞核或胞质内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的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团块。

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如高温、重金属等。

应激反应:养殖动物对偏离其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所产生的反应。躲避、休克等。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有哪些?(病因类别)

病原的侵害(生物性病因:微生物性病原,寄生虫性病原),非正常的环境因素,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机械损伤(非生物性病因)

简述水产疾病的诊断流程。

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诊断流程:宏观观察诊断(1,观察症状,寻找病原。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3,调查水体

环境因子。4,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

体表检查:肉眼观察症状,对病变和可疑部分进一步镜检。

口腔及腮检查:肉眼看症状,再镜检。鱼苗、鱼种必须镜检。

内脏检查:解剖后肉眼观察各脏器,并结合其他方法检查诊断。

微观观察诊断:镜检查找病原及宿主病理变化。

1.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病原分离→ 纯化培养→ 人工感染→ 细菌鉴定

2. 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组织学检查,电镜检查,试剂盒等快速诊断。

为什么水产病害要实施综合预防?

发现难:生活水中,不易发现

诊断难:原因复杂,常综合或并发感染

治疗难: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

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

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

d. 许多药物同时影响浮游生物;

e. 药物影响养殖生物;

f. 药物残留影响养殖生物品质

病因的类别:病原种类

诊断要点:

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一)合理放养。(二)保证充足的溶解氧。(三)不滥用药物。(四)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

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

(一)培育和放养健壮苗种。(二)免疫接种。(三)选育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四)降低应激反应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一)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二)池塘彻底清淤。(三)强化疾病检疫。(四)建立隔离制度。(五)实施消毒措施

四、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优质饲料

(一)科学用水和管水。(二)加强日常管理。(三)投喂优质的适口饲料(饵料)。(四)建立信息预报体系

水产动物病原学

顿挫感染:亦称流产型感染,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由于该类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酶或能量等必要条件,致使病毒不能合成自身成分,或虽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但不

能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溶细胞感染:溶细胞感染指病毒感染容纳细胞后,细胞提供病毒生物合成的酶、能量等必要条件,支持病毒复制,从而以下列方式损伤细胞功能:①阻止细胞大分子合成;

②改变细胞膜的结构;③形成包涵体;④产生降解性酶或毒性蛋白。

毒血症:病原菌限制在局部病灶,只有其所产的毒素进入全身血流而引起的全身性症状,称为毒血症。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症状者,称为败血症。

兼性寄生:亦称假寄生。营兼性寄生的寄生虫,在通常条件下过着自由生活,只有在特殊条件下(遇有机会)才能转变为寄生生活——粪类圆线虫、中华肝吸虫。

真寄生:亦称真寄生。寄生虫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从寄主取得营养,或更以寄主为自己的生活环境——丝虫、钩虫

超寄生:即寄生虫本身又成为其他寄生虫的寄主。

病毒的感染类型有哪些?

细菌的感染类型有哪些?

带菌状态

真菌的致病形式有哪些?

1,肤霉病。2,内脏真菌病。3,真菌性中毒。

寄生虫有哪些寄生方式?

按寄生性质分:兼性寄生,真/专性寄生(暂

时性,经常性(阶段,终身寄生))

寄生部位分:体外寄生,体内寄生,超寄生

寄生虫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感染?

1,经口感染(主要)。2,经皮感染。(主动,被动)

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作用/危害1.机械性刺激和损伤。2.夺取营养。3.压迫和阻塞。

4.毒素作用。5.其他疾病的媒介

(二)寄主对寄生虫的影响1.组织反应([过程:病原(侵入)→宿主组织反应(引起)

→寄生部位胞囊(形成)→组织增生、发炎。][结果:限制

病原生长、降低附着牢固性、驱逐病原])

2.体液反应(发炎时的渗出;产生抗体)

3.寄主年龄对寄生虫的影响

4.寄主食性对寄生虫的影响(经口感染(食物链)根据食性不同:温和性鱼类和凶猛性鱼

类)

5.寄主的健康状况对寄生虫的影响

(三)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抗性,协助性)

(四)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1、水化学因子的影响。2、季节变化的影响。3.人为因

子的影响。4.密度因子的影响。5.散布因子的影响)病毒的分类

病毒的分类原则:主要是根据:①病毒的形态和大小;②核衣壳的对称性;③有无病毒包膜;

④基因组;⑤理化特性;⑥抗原性等。

疱疹病毒科,虹彩病毒科,杆状病毒科,弹状病毒科,呼肠孤病毒科,双RNA病毒科

细菌的致病机理与传染

入生物机体并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病原菌(pathogen)或病原体

传染(infection)又称感染,是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病原体、宿主和环境是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

外源性感染(来源宿主体内),内源性感染(宿主体内

异常使体内正常菌群引起感染)。

感染途径:1.接触感染。2.创伤感染。3.消化道感

染:

真菌的分类

黏菌门

真菌门:鞭毛菌亚门(属:水霉菌,绵霉菌,鳃霉菌)、

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

免疫学基础(内容较多,是重点)

抗原决定簇:指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定化学基团,它是决定

抗原抗体反应呈现高度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又称表位

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

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单克隆抗体:由一株B细胞杂交瘤增生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高度均一、高度特异性的抗体。多为老鼠,现在也有兔子的。

免疫反应的功能有哪些?

1、免疫防御(正常:抗感染。异常: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症。)

2、维持自身稳定(正常:消除衰老和损坏细胞。异常: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正常:识别消除突变细胞。异常:恶性肿瘤,持续感染)

抗原的定义及构成抗原的条件。

抗原(Ag):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体内结合的物质。

抗原两性能:免疫原性,反应原性。

主要种类: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

特殊抗原:变应原,耐受原。

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物质)

2、大分子性(1万Da以上有机物)

3、具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芳香类Pr,非芳香类Pr,多糖,核酸,类脂)

4、具一定的物理特性(颗粒状>条状,片状。聚合状态>单体)

抗体的定义及生物学活性。

抗体(Ab):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生物学活性:1、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激活补体。

3、调理作用。

4、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

5、具有免疫原性

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1、感应阶段:抗原识别或致敏阶段

2、反应阶段:T、B细胞分化、增殖,产生细胞因子和抗体

3、效应阶段: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效应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无特异性,无遗传性和记忆性)

外部屏障(粘液屏障保护作用,外框皮肤等机械屏障作用)和体内屏障(血脑屏障)。

细胞防御(非特免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和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NCCs))

体液防御(非特体液因子:溶菌酶、补体、干扰素、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和凝集素等,属

于蛋白质或糖蛋白)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1. 环境因素(DO、水质、水温)

2. 营养因素

3. 个体差异和年龄影响

药物学基础

渔药:

是为提高增养殖渔业产

量,用以预防、控制和

治疗水产动、植物病、

虫、害,促进养殖对象

健康成长,增强机体抗

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

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

渔药残留:

水产养殖生物接触渔药后,药物的原形、代谢产物以及与该药物相关的杂质蓄积在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称为渔药残留。

药物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反应,停药反应

常见的水产药物有哪些主要种类?并举例说明。

抗病毒药(PVP-I,病毒灵,病毒疫苗)。

抗菌药(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磺胺类(磺胺嘧啶等),呋喃类(呋喃唑酮等),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等),细菌疫苗(全菌疫苗等))。

抗真菌药(抗生素(制霉菌素,克霉唑),药用染料(孔雀石绿,亚甲蓝))

杀虫剂(硫酸铜,敌百虫等)

消毒剂(酚类(苯酚),酸类(柠檬酸),醛类(福尔马林),醇类(乙醇),卤素类(漂白粉,漂泊精,二氧化氯等),氧化剂(高锰酸钾,双氧水),石灰类,表面活性剂类(苯扎溴铵)环境改良剂,中草药制剂,代谢改善和强壮剂,防霉剂和抗氧化剂,麻醉剂。

按照使用目的,渔药的类型有哪些?

1、环境改良剂。

2、消毒剂。

3、抗微生物药。

4、杀虫驱虫药。

5、代谢改善和强壮药。

6、中草药。

7、生物制品。

8、其它

简述渔药的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主要种类?

消毒剂(酚类(苯酚),酸类(柠

檬酸),醛类(福尔马林),醇类

(乙醇),卤素类(漂白粉,漂泊

精,二氧化氯等),氧化剂(高锰

酸钾,双氧水),石灰类,表面活

性剂类(苯扎溴铵)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改良剂有哪些主要作用?

作用:

1) 净化水质,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

2) 降低硫化氢和氨氮的毒性;

3) 补充氧气,增加鱼虾摄食力;

4) 补充钙元素,促进鱼虾生长和增加对疾病抵抗力;

5) 抑制有害菌数量,减少疾病发生。

渔药残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它产生的原因如何?

对人体的危害:1)毒性作用

2)产生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

3)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4)导致人类菌群失调

5)产生“三致”作用

6)激素作用

原因:1)不遵守休药期有关规定

2)不正确使用药物

3)使用未经批准上市的药物

4)水产饲料加工、运输或使用时受到药物污染

5)养殖环境含有药物

药物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自己看一下书或者PPT吧。。)

药理学概要

渔药的制剂与剂型

病理学基础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栓子:固气液),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的过程。

代偿: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机化:坏死组织、炎症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被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引起的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栓塞和血栓的概念与区别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栓子:固气液),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的过程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充血和出血的概念和区别

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叫作充血

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叫作外出血,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叫作内出血。)

简述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类型

血栓形成条件: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凝固性增高。

过程:起始:血栓细胞在受损伤的血管内膜上黏集形成血栓细胞黏集堆A.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黏集成堆,使局部血流形成漩涡B.血小板继续黏集形成多数小梁,小梁周围有白细胞黏附C.小梁形成纤维素网,网眼中充满红细胞D.血管腔阻塞局部血流停滞,停滞之血液凝固。

红色血栓,微血栓

变性有哪些类型

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

(一)细胞肿胀

(二)脂肪变性

(三)透明变性

(四)黏液样变性

(五)淀粉样变性

(六)纤维素样变性

(七)其他: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再生与化生的区别

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裂新生叫作再生。

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简述肉芽组织的演变过程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1、新生肉芽组织 2、成熟化 3、纤维化 肿瘤

由各种致瘤因素引起细胞过度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一般结构(肿瘤实质(肿瘤细胞),肿瘤间质(血管,结缔组织)) 肿瘤的异型性((一)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二)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危害程度:良性肿瘤(XX 瘤)恶性肿瘤(癌(上皮组织来源),肉瘤(间叶足联来源)) 来源组织:上皮、间叶、神经组织等肿瘤类型 恶性肿瘤特点:异型性,无限生长,扩散 肿瘤生长:

肿瘤转移:(一)直接蔓延

(二)转移: 1、淋巴道转移。2、血道转移。3、种植性转移

肿瘤的病因

(一)外因:1、生物性因素,2、化学性因素,3、物理性因素。(二)内因

水产动物病原的检测技术

带现象:Ag - Ab 结合需有适当比例-----最适比,形成的结合物体积大、数量多,出现肉

眼可见的反应。即Ag - Ab 反应的等价带。若Ag 或Ab 过多,比例不适,不能出现肉眼可见反应-----“带现象”。Ab 过剩---------前带, Ag 过剩--------后带

PCR :在模板DNA 、引物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 聚合酶的酶促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一)特异性与交叉性 (二)可逆性

(三) Ag-Ab 的结合比例与“带现象” (四)特异性结合与反应可见两个阶段

1、膨胀性生长:良性肿瘤

2、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

3、外生性生长:上皮性肿瘤

4、弥散性生长:造血组织肉瘤、未分化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常用哪几种酶和底物?

Ag-Ab+酶→底物显色→用酶标测定仪分析

优点: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定性、定量。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底物:邻苯二胺(OPD)-------------------黄色。

四甲基联苯胺(TMB)-------------金黄色。

2、碱性磷酸酶(AP)

底物:对硝基苯磷酸盐(PNPP)---------黄色。

免疫学检测

Ag-Ab反应主要影响因素:电解质(生理盐水),温度(37℃,水产28~30℃),pH(6~8)免疫凝集试验(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协同凝集试验(敏感↑)免疫凝集试验(沉淀反应):

环状沉淀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双向琼脂扩散,对流电泳,单向琼脂扩散,

火箭电泳,免疫电泳)

与补体相关的试验:溶解试验(1、溶血试验2、溶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F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直接法,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抗原竞争法

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间接法

PCR技术

反应体系和过程:1、PCR反应缓冲液。

2、模板DNA。

3、引物。

4、Taq DNA聚合酶。

5、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4×dNTP)

一个循环包括:变性、退火、延伸

一般20-30个循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自己看吧。。)

鱼类的病害(已经够了。。)

浮头:水体中溶解氧降至鱼类或水产动物不能正常呼吸时,鱼类等动物头部浮出水面的现象。泛池:水中缺氧引起的鱼窒息。

跑马病:鱼苗下塘后遇阴雨连绵,水温较低,池中缺乏适口饵料引起的鱼病。生病草鱼、青鱼成群结队围绕池边狂游,长时不停。由于过分消耗体力,使鱼体消瘦,体力衰竭

而死。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异同。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2)症状

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

3)流行情况

也称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4)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初诊,嗜水气单胞菌毒素检测试剂盒。

5)防治方法

预防:除淤、消毒;

治疗: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

鱼类致病弧菌的种类及其所致鱼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

1)种类: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等

2)症状:共同的症状是体表皮肤溃疡

3)流行情况:弧菌病是海水鱼类最常发生的细菌性疾病。

弧菌是条件致病菌。

4)防治方法:福尔马林灭活疫苗

漂白粉消毒

磺胺类药物、土霉素

鱼类的寄生虫病有哪几类?

1,寄生原生动物(原虫)疾病,2,寄生蠕虫病,3,寄生甲壳动物病

鱼类在鳃、体表出现白点症状的病原有哪些?

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多子小瓜虫(淡水)或刺激隐核虫(海水小瓜虫)。

寄生于肠道内的寄生虫有哪些?体外(鳞、鳃、鳍等)寄生的又有哪些?

肠道内寄生:艾美虫、鲤长棘吻虫和崇明长棘吻虫;

体外寄生: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属淀粉卵涡鞭虫属)、鲢碘泡虫、车轮虫属、小车轮属、多子小瓜虫(淡水)或刺激隐核虫(海水小瓜虫)、三代虫属、单殖吸虫、血居吸

虫属、鲤嗜子宫线虫(雌虫)、鱼虱目-花瓣鱼虱科-人形鱼虱属、中华鳋、鳃尾

类。

根据病因,水产动物疾病有哪些类型?

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非寄生性疾病5种类型。

虾蟹类的病害(。。。)

严重危害对虾幼体、养成和越冬阶段的疾病各有哪些?

对虾幼体:真菌病

养成:

越冬阶段:寄生虫病

简述对虾红体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病因:a. WSSV或TSV等病毒性病原感染;

b. 弧菌、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感染;

c. 水质环境恶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

d. 饵料营养物质缺乏或不平衡。

症状:病虾缓游于池边或池面,身体局部或全身性发红

防治方法:a. 对于病毒性引起的红体,依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措施;

b. 对于细菌性红体,可口服土霉素等结合水体消毒;

c. 对于水质不良引起的红体,可换水或投放生物制剂;

d. 对于饵料不良引起的红体,可投喂复合维生素等。

简述对虾软壳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病因:a.饵料不足或营养不全(Ca和P含量过少或含量不均衡)

b.饲料储存不当,腐败变质

c.水体水质变差,有毒物质积累

d.水体pH过高,导致P以CaPO4沉淀,使水体可溶性P减少

e.水体中含有有机锡或有机磷等消毒剂

症状:甲壳薄而软,壳与肌肉分离

防治方法: a. 改善水质,加大换水量; b. 多投放鲜饵,如投放贝肉等;

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及诊断方法。

病因:a. 细菌(烂鳃病、丝状细菌病)、真菌(镰刀菌病)感染,固着类纤毛虫附生;

b. 水质底质恶化,pH值长期偏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c. 防治虾病时使用的药物不恰当,如硫酸铜、高锰酸钾

d. 长期缺乏维生素C

诊断方法:剪取部分鳃丝做水浸片镜检:

a. 鳃丝表面有污物附生,鳃组织并不变黑——丝状细菌、固着类纤毛虫引起的黑

b. 鳃丝组织坏死变黑——弧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镰刀菌等及非生物性病

因引起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 (3)组织损伤:是组织的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三方面的变化。(4)贫血:贫血是指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5)最小有效量: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出现有效作用或出现药理效应的剂量, (6)半数致死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7)保虫寄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8)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裂新生称为再生。 (9)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10)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 (11)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长短不等的间隙再度感染 (12)最大耐受量:指药物在除急性毒性动物实验外的实验中不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13)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 (14)专性寄生:寄生物一旦离开宿主生物就不能继续生存的现象。 (15)渔药: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养殖水体质量,以及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所使用的物质。” (16)积水:积水是指体液在体腔内积聚的现象。 (17)代偿: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18)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二、填空题 1、引起病理性萎缩常见的原因有:营养不良萎缩、压迫性萎缩、 缺血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和废用性萎缩等。 2、黄鳝常见的寄生虫病有锥体病、毛细线虫和棘头虫。 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有挂袋挂篓、注射、内服、浸浴、涂抹 、全池泼洒和浸沤等。 4、复口吸虫典型的生活史有七个阶段:卵→毛蚴→胞蚴→ 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5、目前,主要养殖品种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 寄生性疾病和非寄生性疾病等。 6、鱼类疾病的发生需经过潜伏期、前驱期和充分发展期三个时期。 7、代偿是机体的重要损伤反应,主要有代谢性代偿、功能性代偿和结构性 代谢等三种表现形式。 8、鲤春病毒主要危害一龄以上(多大规格)鲤鱼,主要流行于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2015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安排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上午现场调查 给药方法操作: 泼洒法 挂袋挂篓 口服法鱼苗鱼种检查 成鱼检查 收集 锥体虫并染 色 染色: 锚头鳋、 中华鳋、 鲺 考试 下午鱼类甲壳动物病及 其病原体的观察 收集锚头鳋、中华鳋等 成鱼检查 收集车轮虫、锚 头鳋、中华鳋、 鱼虱等 收集车轮虫 并染色 染色交寄生虫染 色切片标本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是为了满足现代水产养殖行业对生产、培养科研技术操作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及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水产养殖行业防病治病的技术人才。 2. 通过实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种类及其特点;能较准确地诊断水产动物疾病。 3. 能正确地使用渔药,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疾病。 二、实验内容: 1. 现场调查; 2. 渔药使用:泼洒法;挂袋挂篓法;口服法; 3. 显微镜诊断疾病; 4. 寄生虫标本的收集与染色; 三、实验操作及其步骤: 1.现场调查: 池塘是水生动物生存的基础,疾病的发生除了由病原生物直接感染和侵袭外,首先应了解池塘周围的环境和水体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对养殖生物发病的影响。发病现场的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病鱼提供依据。 ①调查发病养殖水体环境和发病史 发病养殖水体环境是指养殖水体周围有哪些工厂,工厂是否排放污(废)水,这些污(废)水是否含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是否经过处理后排放等。同时,还要着重强调调查养殖水体情况,了解放养前清塘的方法、清塘药物的剂量、清塘

后放养鱼种的时间、鱼种消毒的药量等。这些与养殖生物疾病的发生关系较大,同时还应了解养殖水体近几年发生疾病的危害程度,以及所采用的防治方法和效果等。 ②了解池塘水质状况 水温水温是养殖生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因此江苏、浙江和湖南、湖北一带,每年5~6月和8~9月份是细菌病、病毒病流行高峰。暴发性鱼病需要需要的水温范围较大,流行的时间也更长些。有些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是夏季危害鱼苗、鱼种的流行病,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的流行病。 A.谁的酸碱度(pH)由于高密度养殖,池塘有机质多氢离子浓度微偏高 (pH偏低),易发生水霉病。酸性水也常常引起嗜酸性卵甲藻病的暴发。在氢离子浓度较低(pH较高)的盐碱养殖水体,水温较低时易大量繁殖三毛金藻,分泌毒素,致使池鱼中毒死亡。 B.溶解氧水中含氧量的多少关系到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生存,同疾病的发生 有明显的相关性。正常池塘的溶解氧含量要求4毫克/升,最低不能低于1毫克/升,对于各种不同的鱼类和不同的生长阶段,因其生理需求不一样而对溶氧的需求不同。溶解氧长时间过低会影响鱼类生长,降低鱼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为病原菌的繁殖,生长创造了条件。 C.检测水质对发病水体进行水的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 硬度、化学耗氧量的分析,了解水质的基本营养盐变化情况,对可能因环境因子致病的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分析。 ③调查饲养管理情况 A.了解鱼种放养情况: 放养数量过多就会出现相互拥挤、摄食不足、生长不良 的现象,导致养殖生物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原菌的感染和传播。夏花培育至冬片鱼种一般亩放养量为7000~10000尾。 B.了解投饲和施肥状况: 投喂的饲料不新鲜或不按照“四定”投喂,鱼类很容 易患细菌性肠炎病。夏天在池塘内施用不经发酵的有机肥,易使池塘水质恶化、缺氧、并促使致病菌核寄生虫大量繁殖。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库完整

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 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病原是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致病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疾病的发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的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时期;疾病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3.决定病原体能否致病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NH3-N中毒往往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时,H2S中毒容易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_时;浮头发生在水体的DO值偏________时,气泡病发生在水中的DO值偏_______时;如果浮头在夜晚12时就开始出现,说明______________,如果浮头仅发生在凌晨6时以后,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5.细菌疫苗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细菌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能与之结合而引起特异性

池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技术措施

池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技术措施 朱玲1,李正友1,姚俊杰2,谢巧雄3,申晓东1,周洲1 (1.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3.贵州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贵州贵阳550003) 中图分类号:S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474(2014)05-0066-03 水生动物病害是渔业生产的大敌,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养殖效果、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的健康。病害的 收稿日期:2014-04-11 基金项目: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项目(GZCYTX2013-01102);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49-47) 作者简介:朱玲(1963—),女,高级水产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究。E-mail:linlinshuang1027@sina.com 发生往往与养殖环境、苗种质量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渔业生产过程中,病害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只有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才能避免或减少渔业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池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的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 。 3.3播种方式一年生牧草以条播为好,便于田间管理和施肥。禾本牧科草行距20cm,播幅30 40cm;豆科行距25cm,播幅40 50cm;高秆饲草行距35 40cm;穴播每穴2 3粒种子,或育苗移栽2 3株。多年生牧草以开沟箱播为宜,沟宽25cm,深20cm,箱宽80 100cm。播种深度要根据牧草种子的大小确定覆盖土层的厚度,种子细小宜浅盖,一般只盖土1 2cm,大粒种子盖土2 3cm,土壤湿润浅盖,土壤干燥稍深盖,土壤疏松稍深盖,粘性土浅盖。 4田间管理 4.1苗期除杂优良牧草品种在苗期长势不如杂草,为不让杂草与牧草争夺土壤养分而影响牧草正常生长,牧草幼苗3 4叶时应进行人工清除杂草,避免因杂草生长过旺覆盖牧草幼苗影响产量,高杆饲草还需进行中耕除杂。 4.2施肥苗期每667m2以氮肥5kg进行提苗助长,以后每次刈割前2 3天每667m2追施复合肥10kg,确保刈割后牧草快速生长,提高产量。 4.3刈割时间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刈割,豆科牧草在现蕾期刈割。 4.4留茬高度矮秆饲草刈割时留茬4 5cm,高杆饲草刈割时留茬15 20cm。为使牧草提高单产,可适当增加刈割次数。矮秆牧草品种长到30cm,高秆饲草长到1 1.5m即可刈割,并及时追施肥料。 5刈割利用技术 5.1饲喂方法刈割的青料因畜禽的种类不同饲喂方法各异,饲喂家禽可直接饲喂,也可或切细或打浆混粮饲喂。高秆饲草铡成3 5cm,幼嫩饲草加30%干草,成熟饲草可直接饲喂。 5.2青干草的制作牧草生长旺季家畜利用不完,可制成青干草。选择晴天将抽穗的禾本科牧草、现蕾期豆科牧草刈割后散在地面曝晒2 3天,待水分干至70% 80%后,收集扎把运回到草料棚放在草架上保存,冬季铡细饲喂家畜。 5.3青贮料的制作青饲不完的优良牧草可制作青贮饲料,原料晾至水分65% 70%,切碎成2 3cm,一次性装窖,压实压紧,贮料高出窖池20 30cm,塑料厚膜密封,膜长于窖口边缘30cm,用泥浆压实,窖口边缘膜又折回用土压实,窖面用软草覆盖10 15cm再盖20 30cm细土即可,经40 50天发酵结束,可保存1年。取喂时从一角开始至上而下,按当天用量取喂。取后当时密封,以免杂菌形成二次发酵造成烂料。喂料要由少到多过渡,以免造成拉稀,妊畜不可饲喂,以免引起流产。 · 66 ·贵州畜牧兽医2014年第38卷第5期

水生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复习题 1、水产动物细胞和组织变性的类型有哪些? 类型 (1)颗粒变性:一种最早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 (2).水泡变性 水泡变性是指在细胞的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的现象. (3).脂肪变性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3、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A. 自然条件 (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 养殖密度。 (2).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水质的好坏(溶氧、PH值等)。 (3).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 淤泥的影响。 B. 人为因素 (1)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 (2)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 (3)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 2. 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 3. 机体自身因素 主要是指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 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身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 (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一般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引起。 (3)过敏反应: (4)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5、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和保护功能。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可药物通过各种环节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最终使细胞壁缺损,导致菌体破裂溶解死亡。 (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位于细胞壁内侧的胞膜是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渗透屏障,具有物质交换,合成粘肽,保护菌体等功能。一些抗菌药物(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可与细胞膜结合导致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蛋白质、盐类外逸,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4)抑制叶酸代谢: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可抑制DNA螺旋酶,进而抑制DNA的合成。 6、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有哪些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 1.改善生存环境 (1)建设符合防病要求的养殖场

水产动物病害习题

简答题 第一章 1.水产动物病害学的定义是什么? 水产动物病害学: 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贝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简述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的发展过程。 4.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水产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 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 2.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 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 3.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 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 4.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 如生物制片技术、PCR 技术和电镜技术等; 5.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 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水产动物免疫学等。 第二章

1.影响海.病原: 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病原的种类 1)致病微生物: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 2)寄生虫: 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 1、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水温(T水)、盐度、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余氯、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机械损伤。 2.宿主、病原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病原体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病原体疾病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有哪些? 4.病原对宿主有哪些危害作用?影响病原体致病的因素有哪些?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机械损伤: 寄生虫的吸盘、钩和口器损伤皮肤、鳃等组织 结果: 功能伤失;继发炎症感染 2)夺取营养:

水产病害研究

一、水产养殖业病害问题与抗病技术现状 病害问题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据全国不完全统计,2003年、2004年水产养殖病害损失分别为111.25亿元和151.44亿元,其中鱼类约占55%-77%、甲壳类约占11%-28%、贝类约占3%-16%,常见病达几十种之多,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难以攻克的病毒等引起的疾病频繁发生,而品种抗逆性衰退、高密度养殖、劣质饲料投喂和生态环境恶化是病害肆虐的相关原由。 而现行的化学药剂、抗菌素等药物为主的病害防治手段存在药效不确切、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等诸多弊端,其主要原因是水产药物研究基础严重不足,盲用、滥用药物现象普遍存在。目前生产上使用渔药大部分由兽药、农药移植而来,缺乏对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及对养殖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药物的给药剂量、用药程序、休药期缺乏科学依据。药物防治技术尤其薄弱的环节是,未能根据水生动物的特点和我国水产养殖种类多、养殖方式多样和疾病种类复杂等特点,针对性开展应用研究,因而难以做到高效用药和安全用药。 水产疾病的病因多,涵盖了养殖生物体、病原、环境等几者关系平衡破坏而导致的病变,仅靠药物单一技术是解决不了综合问题的。就药物对病原而言,还存在无抗病毒特效药、抗寄生虫药毒性大、抗细菌药的耐药性等难题;此外,我国缺乏快速、简便的病原检测试剂盒技术,难以做到对症下药。显然,要遏制水产病害,有待开发特效、低毒渔药,更需要全面系统考虑安全、高效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建立。 二、水产病害防治技术发展趋势与我国产业抗病工作基本思路 以健康养殖技术为基础的水生动物病害综合防疫体系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和接受的 渔业病害防治技术系统。水产抗病技术发展趋势是:在病害防治方面注重消除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在国际上已建立水产病害检疫网络,其相关的病原快速检测技术将得到不断完善并规范化,对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包括病原的致病因子、感染机理、核酸组成、基因组的结构功能等研究将为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应用免疫防治技术及绿色生物渔药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将是今后渔业重大病害控制的研究重点。基于改善宿主健康状况和养殖生态环境的免疫制剂、绿色生物渔药、绿色生态制品在水产中的开发和应用将逐步取代目前药物滥用的局面,为水生生物病害防治提供重要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对水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共8分,每小题2分)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痊愈后,第二次又患同样的疾病。 ?重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后,一般症状已消失,但仍遗留有病原体,机体和病原体间保持着暂时的平衡,当新的同种病原体入侵后,平衡被破坏,就会重新发病。 ?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 ?充血:机体的某一区域(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超过正常的现象。 ?栓塞:在正常状况下并不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小块,随血流而被带到较小的血管中,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 ?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水肿:组织间隙大量液体的积储。 ?萎缩:物质代谢发生改变,使组织或器官的体积较正常缩小的过程。 ?湖靛: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 ?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二、填空题(共17分,每空0.5分) ?1、根据症状区分,草鱼出血病有(肠炎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三种类型。 ?2、贝类的血液一般无色,如扇贝、牡蛎、文蛤等,是因为其血液含(血蓝蛋白)。 ?3、有些种类血液是红色的,如泥蚶,魁蚶等,是因为其血液中含(血红蛋白)。 ?4、锥体虫寄生在鱼的(血液)里,通过(水蛭)传播。 ?5、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三个方面。 ?6、药物的剂量必须达到(最小有效剂量)才能产生效应,但是超过(最大剂量)又会引起中毒。 ?7、敌百虫在碱性条件下迅速降解为(敌敌畏),其毒性增强近10倍,它是一种胆碱脂酶抑制剂。 ?8、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症状是(烂鳃和开天窗)。 ?9、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鱼的(苗种)阶段。 ?10、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11、病毒进入机体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水平感染)与(垂直感染)。 ?12、发现鱼浮头的急救办法有(加注新水、开机增氧机、泼洒增氧药物)等。 ?13、鱼苗转塘时,两水体的温差不超过±(2)℃,鱼种转塘时,两水体的温差不超过±(5)℃。 ?14、在复口吸虫的生活史中,(螺类)为第一中间宿主,(鱼类)为第二中间宿主,鸥鸟为终末宿主。?15、病鱼“跑马”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适口饵料)(池塘漏水)(车轮虫寄生)。 ?16、竖鳞病的主要症状为(全身鳞片竖立),主要危害(鲤鱼、金鱼)。 ?17、疾病发生与(环境)、病原体与鱼类的体质有关。 ?18、大黄使用前用(氨水)浸泡12小时,目的是使蒽琨衍生物游离出来。 ?19、鲢碘泡虫主要寄生在白鲢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0、烂鳃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鳃丝(溃烂),常粘有污泥。患严重烂鳃病的病鱼,鳃盖内表皮中间部分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病灶区,这个病灶区俗称(开天窗)。 ?21、水产动物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可大致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 ?22、九江头槽绦虫生活史需经(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才能发育为成虫。 ?23、九江头槽绦虫的中间寄主是(剑水蚤)。九江头槽绦虫寄生在鱼体的(肠道)部位。 ?24、清塘时经常使用的两种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其中(生石灰)还具有增加肥效和调节pH的作用。?25、疾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发展期)三个时期。

水生动物疾病学

一、1水生动物疾病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硬骨鱼类、甲壳动物(虾、蟹类)、软体动物(鱿鱼、章鱼、贝类)和棘皮动物(海胆) 2水生动物:是指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它包括一直在水中生活的一级水生动物(鱼虾)等还包括曾经在陆地生活,又返回到水中的二级生物和昆虫(鲸等)。 3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原损害作用后因自身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 4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5水生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生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6传染病: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有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且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7免疫:指生物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对自身物质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自身物质产生清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8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机制及应用的科学。 9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虫纲;纤毛虫纲;孢子虫纲;肉足虫纲 10原生动物的结构:表膜,膜质,膜核 11真菌的分类:酵母菌;霉菌;蕈菌 12水生动物病毒形态特征:DNA病毒,RNA病毒,朊病毒 13蠕虫病:1指环虫病主要寄生于鱼鳃上;2复口吸虫病(白内障病,瞎眼病)主要感染鲢,鳙鱼苗:3华枝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及哺乳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幼虫寄生于鱼,虾内。 14绦虫病: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鱼的肠道内。 15线虫病:鲤时子宫线虫病:寄生鱼的鳞片下面,肌肉。 16甲壳类寄生虫病:锚头鳋病 17诊断方法:1一般诊断法:问诊,触诊,叩诊,听诊,闻诊。2实验室方法:涂片法3特殊诊断法:PCR,Elisa,定位DNA,定位RNA技术.4形态学诊断,显微镜,电镜等。 18草鱼三大病: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 19中国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20赤潮:在海洋,特别是内湾及浅海区常常发生由于某些浮游生物异常繁殖,并高度密集,引起水质败坏,发臭,海水变色的现象,由于常出现红色,水随风起伏进退,看起来像一种红色浪潮。所以称为赤潮. 21疾病的分类:1按病原分:①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②寄生虫(原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2 按病因分①生物性病因(微生物性病原,寄生虫性病原)②非生物性病因(非正常的环境因素,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缺陷,机械损伤) 22鱼类疫苗有:病毒疫苗;细菌疫苗;寄生虫疫苗 23鱼类免疫接种的方法:浸泡接种(适用于小鱼,量多时);注射法(适用于大鱼,数量少);延长浸泡法(与浸泡接种无太大差异);口服法;喷淋法。 24 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 二、问答题 1病原,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㈠病原1决定病原体致病的因素:①病原体的毒力大小,②存在状态,③数量多少2病原体的来源:①原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发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如:感染白斑病的病虾或其尸体;预防:及时捞出或隔离患病的个体。②次(继)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预防:四消——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 3.病原对宿主的危害:①夺取营养②机械损伤③释放有毒物质 4病原的特点: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鰤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㈡宿主:疾病的发生:①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有关,②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关,③与宿主的营养状况有关,④与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 ㈢环境因素:1水温:① T水过低:生物体抵抗力下降;②T水过高:易发生缺氧;③T水的骤变:引起休克、痉挛乃至死亡2.水质变化:①透明度: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②H2S、NH3-N等物质超标易发生中毒;③余氯: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④水质污染: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⑤pH、盐度变化3溶解氧(DO):DO过高气泡病;DO过低:缺氧浮头泛池4.二氧化碳:5.人为因素:①种苗放养密度不当;②种苗搭配比例不适;③饵料管理不当;④药物使用不当。 2.水生动物免疫系统与其他动物免疫系统的共性: ①几乎所有硬骨鱼都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机制。②存在主要组织相容性符合体,T细胞受体、CD4、CD8、淋巴细胞因子、补体等一系列基因;③具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部粘膜免疫功能;④免疫球蛋白(IgM)广泛存在于鱼类的体液循环系统和局部粘膜免疫系统。 3.水生动物免疫系统的特点:①鱼类是变温动物,只有免疫球蛋白―IgM。②不具备典型的二次免疫应答机制。③免疫应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水温、季节、关照周期及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④种类繁多,种属关系复杂,免疫机制差异很大。 4.免疫器官:1,初级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类似器官和组织:主要指骨膜和肾脏(低等脊椎动物没有骨髓),其之所以被纳入了免疫系统是因为它们介导了鱼类的免疫应答;胸腺:靠近腮腔,终身存在。2,次级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肠道相关淋巴结组成

鱼类疾病学-补充

第六章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第一节概述 一、病毒: ①只具备一种核酸,即RNA or DNA ; ②个体微小(比细菌小),一般30~300nm; ③病毒的增殖-----靠复制繁殖; ④不能用培养基培养,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增殖,并 只有一种细胞-----敏感细胞。 ~(Virus)是一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含一种类型核酸(RNA or DNA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一般用纳米(nm)测量其大小,电镜放大观察。 病毒颗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在中心部分,形成病毒核心,外面包围的蛋白质称为衣壳,------核酸与衣壳组成核衣壳。 最简单的病毒是裸露的核衣壳;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囊膜。 对水产动物造成的危害很大,不少是口岸检疫对象。由于病毒寄生在寄主的细胞内,---目前主要是预防! 二、病毒的鉴定: 1、用5-氟脱氧尿苷鉴别出核酸是DNA 还是RNA . * 如出血病病毒--- RNA病毒群. ——取病料(灶)-----用敏感细胞培养 ---加入5-氟脱氧尿苷---此物质对有DNA抑制作用,---这样即可鉴定: 如果是DNA ,则细胞就会死亡; 若是RNA ,则细胞照常生长。 2、测定病毒的大小。 ——用Seize(塞氏)漏斗测定病毒粒子的大小,放一过滤膜(50,100,220,300,450),如通过100~220nm 的过滤菌器. *---只能测病毒粒子大小的范围。 **---还可作病毒切片估计和扫描计算。 3、耐乙醚试验: ——有的病毒核酸外有脂质外壳(Evenlope) *乙醚--处理病毒的悬浮液--感染细胞--具保护作用--生长!否则---死亡! 4、耐pH 3 试验: ——病毒在pH3 溶液中处理5~30分钟------接入细胞培养器---细胞死亡;或细胞生长。 5、耐热试验: ——例如---出血病病毒---耐热:60℃保持1小时后,仍能使10%的鱼死亡! *——悬浮液—恒温保持---感染Cell --- 结果:草鱼出血病毒耐热试验—— 41℃处理18h---100%死亡;55℃处理3h---100%死亡;60℃处理1h---1%死亡。 ***水产动物病毒病——传染性疾病! 三、水产动物病毒的种类 ——自从Wolf(1959)分离到第一株鱼类病毒以来,迄今报道的鱼病毒已超过70种。已知水生动物病毒分类属于18个科(表1),在绝大多数动物病毒科中都有分布。 DNA 病毒---7科;RNA 病毒---11科。 *疱疹病毒属、出血病病毒等---耐热, 特征:正二十面体(肾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第二节病毒的研究概况 8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业迅速发展,并且在农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大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粮食、肉类、水产(98年产量3800万t)和禽蛋〗但令人遗憾的是水生动物疾病---尤其是因病毒引起的爆发性流行病明显增多,危害极为严重! ——目前,水产动物病毒病已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以研讨水生动物病毒病为主题、由国际著名专家 倡导并组织的------ “国际低等脊椎动物病毒学术会议”—就每4年召开一次,现在已经召开过4~5次(1989,1998)。 水生动物普遍存在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等。 其中病毒病具有潜伏期长短不一、症状复杂多变、传染性强、导致死亡率高的特点,并且病原个体小,浸染动物后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因而抗菌素对病毒的作用小或无;而化学药物在杀灭病毒前,又可能使宿主动物受损或致死。 可见病毒是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病原。 一、鱼类病毒病 1、重要病毒的种类及形态特征(见表2) 始于70年代后期对草鱼出血病病原的分离研究。 近十年来,又发现和分离到新的鱼类病毒。 2、草鱼出血病与呼肠孤病毒 是草鱼种苗阶段危害性大、流行普遍的疾病,也是我国最早发现和研究得最多的鱼类病毒病。-----近年对其分子生物学、干扰素等有较多研究报道……。 除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外,草鱼还有其它病毒分离株(或不同病毒)。如: 1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2015(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安排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是为了满足现代水产养殖行业对生产、培养科研技术操作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及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水产养殖行业防病治病的技术人才。 2. 通过实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种类及其特点;能较准确地诊断水产动物疾病。 3. 能正确地使用渔药,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疾病。 二、实验内容: 1. 现场调查;

2. 渔药使用:泼洒法;挂袋挂篓法;口服法; 3. 显微镜诊断疾病; 4. 寄生虫标本的收集与染色; 三、实验操作及其步骤: 1. 现场调查: 池塘是水生动物生存的基础,疾病的发生除了由病原生物直接感染和侵袭外,首先应了解池塘周围的环境和水体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对养殖生物发病的影响。发病现场的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病鱼提供依据。 ①调查发病养殖水体环境和发病史 发病养殖水体环境是指养殖水体周围有哪些工厂,工厂是否排放污(废)水,这些污(废)水是否含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是否经过处理后排放等。同时,还要着重强调调查养殖水体情况,了解放养前清塘的方法、清塘药物的剂量、清塘 后放养鱼种的时间、鱼种消毒的药量等。这些与养殖生物疾病的发生关系较大,同时还应了解养殖水体近几年发生疾病的危害程度,以及所采用的防治方法和效果等。 ②了解池塘水质状况 水温水温是养殖生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因此江苏、浙江和湖南、湖北一带,每年5~6月和8~9月份是细菌病、病毒病流行高峰。暴发性鱼病需要需要的水温范围较大,流行的时间也更长些。有些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是夏季危害鱼苗、鱼种的流行病,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的流行病。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 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3.渔药:是为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促进养殖对象健 康成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 4.渔药残留:水产养殖生物接触渔药后,药物的原形、代谢产物以及与该药物相关的杂质蓄积在其细胞、 组织或器官内,称为渔药残留。 5.渔药代谢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研究渔药浓度在机体内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临床 用药监测、预测渔药不良反应和制定最佳合理给药方案的理论依据 6.病毒的致病机制(感染后的表现):顿挫感染、溶细胞感染和非溶细胞感染病毒感染类型:急性感 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7.致病性:病原菌具有克服机体防御、引起疾病的能力 8.毒力: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细菌的毒力分侵袭力和毒素 9.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在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10.细菌的感染途径:接触感染、创伤感染、消化道感染 11.细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带菌状态、显性感染 12.寄生:有的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之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之营养而 生存,或以该生物之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方式13.寄生虫:暂时或长久性寄生在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宿主的营养并且给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计 生动物 14.寄主种类:终末寄主,中间寄主,保虫寄主。

15.终末寄主:寄生虫的成虫时期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6.中间寄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若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时期需要两个寄主, 则最先寄生的寄主称为第一中间寄主,其次寄生的寄主称为第二中间寄主。 17.保虫寄主:寄生虫寄生于某种动物体的同一发育阶段,有的可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这类其他动物常 成为某种动物感染寄生虫的间接来源,故站在某种动物寄生虫学的立场可称为保虫寄主 18.寄生虫的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经皮感染(主动经皮感染、被动经皮感染) 19.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栓子:固气液),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的过程 20.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称为血栓形成。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21.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22.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23.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引起的坏死 24.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25.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 26.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 27.细胞肿胀: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28.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29.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30.炎症: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操作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3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变质 32.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裂新生称为再生。 33.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

水生动物病害

第十二章水生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病原细菌 一、弧菌属:引起鱼的出血性败血症(弧菌病) (一)鳗弧菌:是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最初称鳗细菌 1、形态及染色特性:菌体弯曲,两端钝圆;单在或双在;菌体一端有单鞭毛,无荚膜和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2、生长要求及培养特征 生长要求:兼性厌氧条件;生长温度10-35°C,最适温度为20-25oC;PH为6-10,最适为8;Nacl浓度为0.5-6%,最适为1%。 培养特征: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隆起、半透明或不透明、灰白色或淡黄褐色、边缘整齐、有光泽的菌落。 3、抵抗力:本菌海水中存活2周以上;淡水中存活3-5h 4、致病性:引起大马哈鱼、虹鳟、鳗鲡、虾等多种鱼类的弧菌病。 5、微生物学检查 (1)涂片镜检(2)分离培养(3)血清学检查 6、防治原则: (1)弧菌病疫苗是最早应用于鱼类预防免疫的疫苗 (2)药物预防和治疗:运用四环素、磺胺、硝基呋喃类、萘啶酸等抗生素和化学治疗剂。 (二)奥氏弧菌:引起鲑科鱼类如大马哈鱼、小红点大马哈鱼、虹鳟等的弧菌病。 (三)杀鲑弧菌:为鲑科鱼类冷水性弧菌病的病原。本菌为弯曲杆菌,具极端丛鞭毛(9根以上)。引起贫血和全身各脏器的广泛出血。 (四)溶藻弧菌(五)非凝集性霍乱弧菌 (六)副溶血性弧菌:为海产鱼弧菌病的病原 二、气单胞菌属 (一)杀鲑气单胞菌:鲑科鱼类疖疮病病原 1、形态与染色特征:菌体呈球杆状;无鞭毛、芽孢和荚膜;成双、短链或丛状排列。革兰氏阴性菌。 2、生长要求及培养特征 生长要求:兼性厌氧,需精氨酸和蛋氨酸,适宜温度为22-25oC,PH为6-7,食盐浓度为0-3%。 培养特征:在普通琼脂上形成圆形、隆起、边缘整齐、半透明、松散的菌落。产生褐色色素。 3、抵抗力:本菌对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萘啶酸、喹啉酮等敏感。 4、病原性:引起鲑科鱼类疖疮病、鲤鱼红斑性皮炎和金鱼的溃疡病 5、防治:福尔马林灭活菌和减毒菌接种。

渔药与人药、兽药的差异

渔药与人药、兽药的差异 实验课程:水产动物疾病学 姓名:刘保 学院:水产学院 学号:2009308200422 专业班级:水族科学与技术0901班 指导老师:顾泽茂 完成时间: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渔药与人药、兽药的差异 刘保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 随着我国医药学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药、兽药及渔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药、兽药及渔药的生产厂家和药物品种也越来越多。同时,由于药物生产和经营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全,致使大量的伪劣假冒和低质药品充斥市场,一些地方不规范用药、滥用药和凭经验用药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人药、兽药和渔药不分,用兽药替代渔药,用人药代替兽药或渔药,滥用现象十分严重,也十分普遍。虽然这类药物疗效显著,但引发的副作用较多,后果也较严重,如引发环境污染、引起药害、增加用药成本、耽误治疗良机、导致品种质量安全问题等。 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大力普及规范用药知识,笔者在下面将对人药、兽药、渔药进行详细区分,对这些年来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梳理、分析和归纳,就药物的合理使用加以说明,供广大从事医药事业特别是医生和兽医以及用药指导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 关键字:人药;兽药;渔药;药物;水产养殖

目录 1.药物 (4) 1.1.兽药 (4) 1.1.1.定义及分类 (4) 1.1.2.生产现状 (4) 1.1.3.成分 (5) 1.2.渔药 (6) 1.2.1.定义及分类 (6) 1.2.2.生产现状 (6) 1.2.3.疗效 (6) 1.3.人药 (7) 1.3.1.定义及分类 (7) 1.3.2.自身特性 (7) 2.药物滥用 (7) 2.1.现状 (8) 2.2.原因 (9) 2.3.危害 (10) 3.兽药、渔药和人药的区别 (10) 3.1.兽药与渔药 (10) 3.2.兽药与人药 (11) 4.科学用药方法 (12) 4.1.怎样安全使用兽药 (12) 4.2.怎样安全使用渔药 (13) 4.3.怎样有效遏制药物滥用现象 (14) 参考文献 (16)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

疾病学复习资料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夺取营养 2机械损伤 3分泌有害物质 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治疗 疾病诊断基本原则: 1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诊断流程 宏观观察诊断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体液、体表、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 物。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放养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疾病的综合预防 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为什么水产病害学要实施综合预防? 发现难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 诊断难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 治疗难 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 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 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 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1彻底清池清淤、药物消毒 2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 A水深的调节: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 黄褐色、绿色、蓝绿色、红色 b水色的调节方法:换水、适当改变水体的营养成分等 c科学用水和管水:PH、溶氧度、盐度、亚硝酸盐等指标。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 4饵料应质优量适

5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 6操作要细心 7经常进行检查—寻唐 8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治病原传播 9定期药物预防 10完善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建立预警预报。 11人工免疫 12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SRP品种选育、杂交育种。 疾病的治疗 目的:通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善环境及营养条件 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治疗 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a合理放养放养密度要合理;混养的种类搭配要适合。 b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c不滥用药物 d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石灰类、光合细菌等 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 1、培养和放养健壮苗种 1)SPF亲本 2)PVP-1洗卵 3) 使用清洁水 4)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生素 5)饵料优 2、免疫接种 3、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 4、降低应激反应 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如高 温等 应激反应:养殖动物对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 素的躲避现象 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 2池塘彻底清淤消毒 3强化疾病检疫 4建立隔离制度 5实施消毒措施 四加强饲养管理 思考题:1、水产动物疾病学 2、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3、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诊断原则) 4、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