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常见偏倚

偏倚及其控制

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误差(error)对事物某一特征的测量值偏离真实值的部分。包括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指随机抽样所得的均值与总体参数的差异,也称抽样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随机误差的两个特点 1、样本的观察值都在平均值上下分布,从许多无偏倚样本中得到的观察值均数,假如数量较大,总是趋向于接近总体值; 2、随机误差的范围可以用可信区间估计,当保持随机方法而加大样本时,样本均值逐渐向总体均值接近。 系统误差:当对群体的某一特征做一次测量或对某一个体的某一特征做多次测量时,所得均值与总体间的真实性也会产生误差,如果误差向量的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时,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区别 1、假设一项研究可以将样本量增至无穷大,如果研究样本无穷大能使误差减小到零,则此误差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不受样本量增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样本无穷大时仍然存在的误差是系统误差; 2、适当的重复试验或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减少随机误差,但不能减少系统误差。 偏倚(bias):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得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偏差,这是由系统误差造成的。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指被选入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选入者特征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主要产生于研究的设计阶段,在各类流行病学研究中均可能发生,以在病例对照研究与现况研究中为常见。 常见的选择偏倚 1、入院率偏倚(admission rate bias)亦称伯克森偏倚(Berkson’s bias),是指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入院率的不同或就诊机会的不同而导致的偏倚。 用住院病例进行研究时可能没有包括: 1)抢救不及时死亡的病例 2)距离医院远的病例 3)无钱住院的病例 4)病情轻的病例 2、现患-新发病例偏倚(Prevalence-incidence bias)又称奈曼偏倚(Neyman bias),凡因现患病例与新病例的构成不同,只调查典型病例或现患病例的暴露状况,致使调查结果出现的系统误差都属于本类偏倚。 3、无应答偏倚和志愿者偏倚(non-respondent bias and volunteer bias)无应答者指调查对象中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答调查研究工作所提出的问题的人。一项研究工作的无应答者可能在某些重要特征或暴露上与应答者有所区别。如果无应答者超过一定比例,就会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倚,即无应答偏倚。 4、检出征候偏倚(detection signal bias)亦称为揭露伪装偏倚(unmasking bias),指某因素与某疾病在病因学上虽无关联,担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引起该疾病症状或体征的出现,从而使患者及早就医,接受多种检查,导致该人群较高的检出率,以致得出该因素与该病相关联的错误结论。 5、易感性偏倚(susceptibility bias)有些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观察人群或对照人群对所研究疾病的易感性,导致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虚假联系,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易感性偏倚。 6、排除偏倚(exclusive bias)在研究对象的确定过程中,没有按照对等的原则或标准,而自观察组或对照组中排除某些研究对象,这样导致因素与疾病之间联系的错误估计,称为排除

偏倚及其控制修订稿

偏倚及其控制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误差(error)对事物某一特征的测量值偏离真实值的部分。包括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指随机抽样所得的均值与总体参数的差异,也称抽样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 随机误差的两个特点 1、样本的观察值都在平均值上下分布,从许多无偏倚样本中得到的观察值均数,假如数量较大,总是趋向于接近总体值; 2、随机误差的范围可以用可信区间估计,当保持随机方法而加大样本时,样本均值逐渐向总体均值接近。 系统误差:当对群体的某一特征做一次测量或对某一个体的某一特征做多次测量时,所得均值与总体间的真实性也会产生误差,如果误差向量的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时,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区别 1、假设一项研究可以将样本量增至无穷大,如果研究样本无穷大能使误差减小到零,则此误差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不受样本量增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样本无穷大时仍然存在的误差是系统误差; 2、适当的重复试验或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减少随机误差,但不能减少系统误差。 偏倚(bias):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得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偏差,这是由系统误差造成的。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指被选入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选入者特征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主要产生于研究的设计阶段,在各类流行病学研究中均可能发生,以在病例对照研究与现况研究中为常见。 常见的选择偏倚 1、入院率偏倚(admission rate bias)亦称伯克森偏倚(Berkson’s bias),是指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入院率的不同或就诊机会的不同而导致的偏倚。 用住院病例进行研究时可能没有包括: 1)抢救不及时死亡的病例 2)距离医院远的病例 3)无钱住院的病例 4)病情轻的病例 2、现患-新发病例偏倚(Prevalence-incidence bias)又称奈曼偏倚(Neyman bias),凡因现患病例与新病例的构成不同,只调查典型病例或现患病例的暴露状况,致使调查结果出现的系统误差都属于本类偏倚。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 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 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 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 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 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 )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 ),它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

流行病学部分名词解释

第9题: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一、名词解释: 1随机误差:指随机抽样所得均值与总体参数的差异,也称抽样误差。抽样误差在随机抽样中普遍存在,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正确的抽样等使之减小。 2系统误差:当对群体的某一特征做一次测量或对某一个体的某一特征做多次测量时,所得均值与总体间的真实性也会产生误差。如果误差向量的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时,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也称偏倚。 3偏倚(bias):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值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得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偏差,这是由于系统误差造成的。 4入院率偏倚:也叫伯克森偏倚,是指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临床防治试验、预后判断等研究时,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人院率或就诊机会不同而导致的偏倚称为入院率偏倚。 5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也叫奈曼(Neyman)偏倚,在病例对照或现况研究中,用于研究的病例一般为现患典型病例,不包括某些不典型病例;另外,某些病人患病以后可能会改变其原来某些因素的暴露情况。而在队列研究和实验流

行病学研究所用的多是新病例,由此而产生的偏倚称为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6无应答偏倚(non-respondent bias) :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那些因各种原因不回答或不能回答所提出问题的人称为无应答者,任何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都可能有一定比例的无应答者,无应答者可能在某些重要的特征或暴露方面与应答者有区别。如果无应答者超过一定的比例,将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无应答偏倚。 7检出征候偏倚(detection signal bias) :亦称为揭露伪装偏倚(unmasking bias)。指某因素与某疾病在病因学上虽无关联,但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引起该疾病症状或体征的出现,从而使患者及早就医,接受多种检查,导致该人群较高的检出率,以致得出该因素与该病相关联的错误结论,这种现象称为检出征候偏倚。 8易感性偏倚:观察对象可能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不同,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概率不同,使得各比较组对所研究疾病的易感性有差异,从而可能夸大或缩小了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导致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虚假联系,由此而产生的偏倚称为易感性偏倚。 9信息偏倚:又称观察偏倚(observational bias)或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指在收集资料阶段对各比较组所采用的观察或测量方法不一致,使各组所获得的信息存在系统误

第十一章常见偏倚及其控制教案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Biases and Their Control)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真实性(validity)是极其重要的问题,研究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正确的结论。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不论采用任何研究方法,有许多因素可影响其准确性,使研究结果与真实值情况存在偏差,有时相去甚远。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随机误差(random error),二是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即偏倚(bias)。因此,研究者应尽可能地采取措施减少这两类误差的发生,减少随机误差以提高研究的精确性(精确度)(precision),减少或避免偏倚以提高研究的真实性(validity)。随机误差难以避免,可通过研究设计和统计学方法予以减少与评价。偏倚是随机误差以外的,可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的系统误差,其可发生于研究的各个环节,有方向性,理论上可以避免。偏倚的种类很多,一般将其分为三类,即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和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案例一】 某研究者计划研究恶性黑色瘤同高血脂的关系,恶性黑色瘤病例取自医院,同时,他从医院某病区随机抽取相应人数的骨折患者作为对照。 在某人群中,发现恶性黑色瘤患者共6000例,骨折患者也是6000例,在恶性黑色瘤患者或骨折患者中各有20%的人同时患有高血脂。并假定恶性黑色瘤、骨折、高血脂三者之间无任何关联,三者的入院率是相对独立。 恶性黑色瘤和骨折相对于高血脂:χ2=0,P>0.05;OR=1200×4800/1200×4800=1.0 表明人群中恶性黑色瘤、骨折、高血脂三者之间并无关联。 若该人群患恶性黑色瘤、骨折和高血脂的患者入院率分别为60%、25%、40%,那么以入院病人作为对象来研究恶性黑色瘤与高血脂和骨折与高血脂的关系,就可以得出以下的调查结果。 恶性黑色瘤和骨折相对于高血脂:χ2=81.25,P=0.0000;OR=912×1200/660×2880=0.58 表明人群中高血脂是恶性黑色瘤的保护因素,而对骨折是一个危险因素。 【问题的提出】 一、流行病学中的偏倚及其种类?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就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与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与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与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就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就是一个人群的现状,就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就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就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与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就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与样本含量适当就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与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它就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与健康状况之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3个关键词:人群+分布+影响因素) 2.疾病分布: 是指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特征上发生的情况,是疾病的群体现象,可通过发病和死亡等频率指标来描述 3.率: 某时期内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数之比,用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4.比: 亦称相对比,表示两个有关指标的比值,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者百分之几。相对比=(甲指标/ 乙指标)*(或*100%) 5.构成比: 事物内部某一部分观察单位与事物内部各部分观察单位的总数之比,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构成比=(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数量{个体数} /某一事物物内部的整体数量{个体数之和} )*100% 6.发病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量)* k 7.罹患率: 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8.患病率: 又称“现患率”“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现患病例所占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同期观察人口数)* k 患病率(P)= 发病率(I)* 病程(D) 9.感染率: 指在调查时所检查的样本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受检中阳性人数/ 受检人数)*100% 10.续发率: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SAR=(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 (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 (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 (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 (3)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epider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疾病病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类实验(半试验、准实验):一个完整的现场研究应具备实验性研究的4个基本特点,既设立对照、随机分配、人为干预、前瞻追踪。如果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则成为类实验 3、发病率(incidence rate):一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公式: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4、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公式: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5、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公式: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6、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7、死亡率(motality rat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8、散发(sporadic):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用于描述较大范围(如区、县以上)。 9、流行(epidemic):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0、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11、大流行(pandemic):某病蔓延迅速,波及面广,发病率远远超过流行的水平。 12、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又称时点流行。指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应用上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和较大范围内。 13、地方性(endemic):由于地方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某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仅在某一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 14、输入性(imported):又称外来疾病,指本病在本国内未曾有过,或者之前有,确定已被消灭,目前病例是从国外传入的。 15、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是全面的详细的记录客观存在的疾病和健康状况,进行系统性条理性整理,得出自己的观点,而形成一定的假设(因观点不一定确),称为描述性研究。 16、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指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的人群进行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调查,从而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17、普查(census):于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调查或检查。 18、暴露:通常用来代表一切可能与疾病危险有关的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 19、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20、信息偏倚: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或分类偏倚,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或偏差。

第九章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第九章常见偏倚及其控制(Biases and Their Control) 第一节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1、研究结果的变异性(Variability)数据(指标)的变动或波动。它可存在于不同水平,包括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和样本(研究)水平。 2、变异性的来源:⑴生物学(真实)变异和测量变异:物学变异反映真实的客观变异,测量变异反映测量过程的误差。⑵随机变异和系统变异:随机变异(误差)的绝对值和方向(符号)交错变化,并呈有界范围的正态分布。系统变异(误差)的绝对值和方向保持恒定。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3变异的水平:⑴个体水平的变异性:指某个体特征测量值的变化,它可以是个体真值随时间的改变,也可以是由 于测量误差引起的变化 ⑵群体水平的变异性:可以看成是各个体的累计变异,因为构成群体的各个体具有不同的遗传素质 并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群体的变异程度常常大于个体的变异。也受到测量 误差的影响。 ⑶样本水平的变异性:指通过不同样本的研究所得结果的差异性。 第二节研究的真实性 一、概述 研究真实性或效度(Validity)指研究收集的数据、分析结果和所得结论与客观实际的符合程度。 研究误差是研究真实性的反面。 研究误差的两种常见类型: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指随机抽样所得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 ?由抽样(机遇)所致,通常与测量过程及其它变量的影响无关,无方向性 ?可通过统计学方法估计和评价 ?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合理的设计、正确的抽样(加大样本量等)可使之减小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随机误差以外的误差,任何研究都有发生的可能 ?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系统误差又叫偏倚(bias) ?可以通过严格的设计、实施、分析来尽可能地控制 ?重复试验及增加样本含量并不能减小系统误差 研究的可靠性或信度(reliability)亦称精确度(precision),就是反映研究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随机误差小则研究信度高。 二、内部真实性 内部真实性internal validity指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它回答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 改善措施:限制研究对象的类型和研究的环境条件。 三、外部真实性 外部真实性(external validity)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又称为普遍性(generalizability)。它回答一个研究能否推广应用到研究对象以外的人群。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入院率的不同而造成的偏差是 A.无应答偏倚 B.混杂偏倚 C.抽样误差 D.易感性偏倚 E.Berkson’s偏倚 (2)在研究近期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时,因为怀疑年龄是可能的混杂因素,因此只选择35~45岁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是 A.限制 B.匹配 C.随机化抽样 D.便于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 E.盲法收集资料 (3)对研究所需指标或数据进行测定或测量时产生的偏倚为 A.诊断怀疑偏倚 B.测量偏倚 C.暴露怀疑偏倚 D.易感性偏倚 E.Berkson’s偏倚 (4)回忆偏倚与报告偏倚的区别在于 A.回忆偏倚是由于调查的事件发生率较低,未留下深刻的印象,研究对象不能很好的回忆起来,而报告偏倚是因为调查事件发生很久,记忆不清,没有报告 B.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队列研究中最常见 C.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干预研究中最常见 D.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不能准确、完整地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时所产生;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有意扩大或缩小某些信息造成的偏倚 E.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故意不回忆真实情况造成,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故意不报告真实情况造成 (5)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可引起所研究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从而促使患者及早就诊,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检出偏倚 C.测量偏倚 D.混杂偏倚 E.Berkson’s偏倚 (6)奈曼偏倚(Neyman bias)是指 A.诊断怀疑偏倚 B.检出偏倚 C.测量偏倚 D.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E.入院率偏倚 (二)多项选择题 (1)选择偏倚的种类包括

(完整word版)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习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1.下列哪条不是 ..控制选择性偏倚的措施: A. 尽量选用新发病例 B. 选用中青年病例 C. 选用多种对照 D. 双盲法调查 E. 随机选取对象 2.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偏倚: A.由于抽样而导致的结果偏离真实情况 B.由于入选的研究对象与没有入选的研究对象特征上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偏离真实情况 C.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被错误的分类导致的结果偏离真实情况 D.由于某个或某些混杂因素导致的结果偏离真实情况 E. 以上都不对 1.队列研究证明暴露因素E是疾病D的危险因素(RR=3,P<0.05)。但进行以医院为基 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时,发现病例与对照组暴露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OR=1.1,P>0.05)。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种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因为患者在诊断出此病后往往会改变其行为习惯,从而使患者的暴露情况改变。这属于: A.检出偏倚B.易感性偏倚C.Neyman偏倚D.Berksons偏倚E.诊断怀疑偏倚1.在探讨妊娠母亲各种暴露史与先天畸形之间联系的研究中,有人怀疑那些畸形儿的母亲 由于内疚而少报了她们的吸烟情况,而那些对照儿童的母亲报告的要准确些,这会产生: A.报告偏倚 B.易感性偏倚 C.回忆偏倚 D.混杂偏倚 E.抽样误差 2.如上题你的怀疑是正确的,并且实际上吸烟增加了畸形的危险,那么论文中报告的相对 危险度与“真正的”相对危险度比是 A.低估了 B.高估了 C.都不是 D.不能确定 E.没变化 2.可以控制混杂偏倚的措施是: A.匹配设计 B.分层分析 C.因素模型 D.随机化 E.双盲法 3.在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 4. A.信息偏倚 B.回忆偏倚 C.选择偏倚 D.混杂偏倚 E.失访偏倚 5.有人经Case-Control Study 报导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激素使用率入高于一般健康人,故 此推断服用雌激素能导致子宫内膜癌,此结论: A.正确 B.不正确,因该研究中病例的确定有选择性偏倚 C.不正确,因该研究中病例的确定有观察偏倚 D.不正确,因该研究中有混杂偏倚 E.不正确,因有交互作用 1.下列哪个不属于队列研究偏倚控制的内容: A.选择偏倚的控制 B.入院偏倚的控制 C.信息偏倚的控制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作者:————————————————————————————————日期: ?

流行病学 名解 1.流行病学: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3个关键词:人群+分布+影响因素) 2.疾病分布: 是指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特征上发生的情况,是疾病的群体现象,可通过发病和死亡等频率指标来描述 3.率: 某时期内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数之比,用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4.比: 亦称相对比,表示两个有关指标的比值,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者百分之几。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 5.构成比: 事物内部某一部分观察单位与事物内部各部分观察单位的总数之比,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构成比=(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数量{个体数}/某一事物物内部的整体数量{个体数之和} )*100% 6.发病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量)* k 7.罹患率: 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8.患病率: 又称“现患率”“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现患病例所占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同期观察人口数)* k 患病率(P)= 发病率(I)*病程(D) 9.感染率: 指在调查时所检查的样本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受检中阳性人数/ 受检人数)*100% 10.续发率: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SAR=(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丽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大家知道,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观察性研究,第二类是实验性研究。 这两种方法它的本质区别在于实验性研究它可以人为的确定暴露因素。比如我们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那么一组进入实验组,一组进入对照组。然后来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它的疾病的发生或在研究的结局上是有显著的差异,那么这种研究从而来推断了这个干预因素它跟研究疾病之间的关系。那么大家想一想,这样的一种研究设计方法它有什么问题?当干预因素是有害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要研究铅中毒对于胎儿发育的影响,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就不能采用实验性研究了,因为它不符合伦理学的要求。也就是说,对于实验性要求,我们对一个实验性研究来说,我们必须要求暴露因素是无害的,必须要符合伦理要求。 那么因此也就是说,当暴露因素有害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采取观察性研究。也就是说,观察自然发生的一个结局,以及影响这个自然发生结局的一个影响因素。那么这样的一个研究设计方法我们称为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设计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队列研究(Cohortstudy),第二种是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第三种是横断的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那么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首先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队列研究?也就是cohortStudy。 说起队列研究,那么首先大家要了解什么是队列?也就是cohort。队列它是指的是一 组有共同经历并且随访一定时间的这样一组人群。比如说我们通常会谈到一个出生队列。那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要研究1959年到1961年那么在三年自然灾害出生的这三年他们的这个人群。那么这个人群,这个出生队列他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什么呀?在他们的生长发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人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与分布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比(ratio):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来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发病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仿制措施的效果 2)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与发病率的相同之处是分子都是新发病例数,不同之处是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某个时间受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病残人群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死亡指标 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2)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3)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4)死亡专率:按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分别加以计算出的死亡率 疾病的流行强度 1)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 2)爆发(outbreak)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3)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地区聚集性:某地区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 地方性疾病:在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群中相对稳定且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的疾病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述出来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