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境

山水之境
山水之境

山水之境

——山水画构图体现出的中国艺术精神

摘要:占据着中国人思想主体的儒道释三家虽然不直接以山水为具体的崇拜对象,但都或多或少的与自然中的山水有着联系,山水画也被中国人用来“体道”、“悟道”,这种对形而上的“道”的体悟凝聚在山水画的方方面面之中,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构图方面。山水画的构图一方面表现出了中国人灵动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甚至也渗透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

关键词:构图艺术精神道空间观

在中国文化中,“山”与“水”连成一个固定的词,指的是以山峦和河流为主的整个自然界,但是以此为主体形成的山水画却是更多的渗入了典型的中国艺术精神,这一点也与西方绘画不同,所以,在中国,这种画山山水水的画叫“山水画”,而在西方,则称之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绘画中也只有山水画,而没有风景画。占据着中国人思想主体的儒道释三家虽然不直接以山水为具体的崇拜对象,但都或多或少的与自然中的山水有着联系,他们或是以山水为“澄怀味道”的静观对象,或是以此做为“静休”之地,尤其是道、释二教的教义、教理、修炼方式以及宗教活动都与自然山水有着不解之缘。绘制、欣赏山水画也成为了中国人观道、悟道的最佳方式,这种对形而上的道的体悟凝聚在山水画的方方面面之中,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构图方面。

中国山水画最早产生于魏晋时期,而与此同时也诞生了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画大发展的最好证明。《画山水序》并不仅仅是一篇画论,从严格意义上来看,这还是一篇玄论,宗炳也是在借山水画创作来大谈“道”,他认为山水画的作用就是“澄怀味道”,所以的山水画在诞生之初就承担了体现中国哲学中至高无上的“道”的作用,山水画的构图也是为了体现这一至高之“道”而设计的。这些都导致了中国画重精神性和理性的价值意义。

魏晋时期的山水画并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画山水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山水画构图的大体面貌。在宗炳来看,亲身游历山水可以获得“道”,这里的“道”就是指道家思想里的至高无上,不能言说也不能意指的万事万物的总规律,但是又因为自己“老疾将至”,不能亲自游历山水,而将山水“如实”的图绘下来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虽然是“如实”图写,要“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但绝对不是固定站在一个地点来观察自然,而是则重点在于“游”,在于“移步换景”,所以宗炳明确的指出“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坚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果,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①为了更好的达到这种见图如“游”真山水的境界,必须远离山水,将“迥以数里”的山水全部映入眼中,一幅画中要表现出众山川,而不是一个、两个具体的小山头,更不能按比例缩小山水,这样也会有许多山水无法取景到画面之中,所以要“坚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也就是“中国绘画的空间是流动的,它所观照和留形的空间是全景式和多角度的,不存在西方绘画空间的局限性和凝固性”。②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在描绘复杂的空间表现出相当的优势,这种构图也表现出来中国人的宇宙观,即中国人的宇宙观不是一味的空,而是充盈着生命力的灵动的山水,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舞”的境界,这也一直影响到了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当然,被依附了“道”的山水画也带来与众不同的观赏方式,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山水画中之“道”,宗炳又要求欣赏者“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③。

儒道两家共同统治着中国人的思想,两者相互依附,所以说在中国人眼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山水之致虽然代表着道家“避世”、“无法”、“隐居”的思想,但也有很多儒家思想渗透其中。孔子也把山水与生命过程和道德修养联系起来,所谓“逝者如斯乎”,

并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兴道德观。北宋的山水画构图甚至是将儒家的“伦理观”纳入。北宋统治者为了维护日趋衰落的统治能力不得不加强理伦等级制度,来强化自己的统治,这一点也影响到了山水画的构图,北宋山水画多表现高远、深远之景,强调主山、主树在画中的地位,郭熙就在《林泉高致》里讲到山水画的经营位置的重要性,并且要“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於此,故曰主峰,如君臣上下也”④;“林石先理会一大松,名为宗老。宗老已定,方作以次杂窠、小卉、女萝、碎石。以其一山表之於此,故曰宗老,如君子小人也”。⑤而这种山水画的构图方法也竟会影响到现实生活“李成子孙昌盛,其山脚地面皆浑厚阔大,上秀而下丰,合有后之相也。非特谓相,兼理当如此故也。”⑥所以北宋山水画虽作长篇巨制,群山环绕,但却是多而不散,群山环绕一主峰,所谓“山有高,有下:高者血脉在下,其肩股开张,基脚壮厚,峦岫罔势,培拥相勾连,映带不绝,此高山也。故如是高山,谓之不孤,谓之不什。下者血脉在上,其颠半落,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故如是浅山,谓之不薄,谓之不泄。高山而孤,体干有什之理;浅山而薄,神气有泄之理。此山水之体裁也”,各山峰之间且路路相通,峰峰相连,所有的山、树石都不是孤立的,以此来防止山水画中出现的“孤独感”,颇有似人间的“天伦之乐”,这样一幅“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之景最终形成。当然这种构图也强调的是一种“游”的境界,而不是一个固定视角的观察,所以沈括认为李成画山上的楼塔画出“榱角”是不对的。相反他认为“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溪谷间事。又如屋舍,亦不应见其中庭及后巷中事。若人在东立,则山西便合是远境;人在西立,则山东却合是远境。似此如何成画?李君盖不知以大观水之法。”⑦在这种观察事物的方式之下,山水画的构图也变得更加灵活,所以“中国画法六法上所说的‘经营位置’,不是依据透视原理,而是‘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全幅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大自然的全面节奏与和谐。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而是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全境的阴阳开阖、高下起伏的节奏。”⑧

山水画的构图从北宋的“高远、深远、平远”之景发展到了元明清三代的“平远”之致,这也是由于中国人审美观的改变而引发的。北宋山水画虽讲求绘画有三远“高远、深远、平远”,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北宋的画家们更喜欢以“高远、深远”之景入画,而实际上“深远”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深远或依于高远,或依于平远,北宋山水画的构图所强调的“高远”,往往给人以崇高之感,容易让观者激动,这与儒家所要求的“平淡萧散”的美学观不一致,所以到了元明清三代,当文人画的理论深入人心之后,这种构图便被文人们抛弃,而能够让人心平静的“平远”之景的构图也便成为当时绘画构图的主流。山水画的构图也往往体现出作画者的心境与思想,明末画家吴彬喜作崇山峻岭,但他的构图又不同与北宋山水画构图,吴彬将山水布置成为一个由各种断崖形成的一种绝境,一个没有人间烟火气的梵境。这也是因为画家崇信佛教,他所寻求的正是这种不为人世间烦恼所纠缠的“世外之地”。

原始文化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认为人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国的山水画构图也正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人”的完美境界,山林中有人居、有人的活动,但这些又仅仅是山水画的点缀,画家想要的是人与自然的谐调。中国的山水画被寓以了形而上的哲学意义,山水画的构图也体现出了独特的空间观,体现出了儒家所讲求的道德伦理观,也体现出了中国人的艺术精神。山水画的构图表现的是一种节奏化了的自然,是一种音乐的境界,又是一个舞动的灵活的空间,这种空间就是《易经》上说的“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①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12页

②张延风《中国艺术的文化阐释》,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263页

③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12页

④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3月第二版,第642页

⑤同上

⑥同上,第633页

⑦沈括《梦溪笔谈》,转引自胡道静、金良年著《梦溪笔谈导读》,巴蜀书社,1988年9月第1版,第203-204

⑧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第82页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胡阶庆一、山水写生之乐画山水画,不走进大山中去写生,是很难把握住山水的灵魂的,山水画写生心得。那么,当你背起行囊走进大山的时候,你便到了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让你超然随想,让你信笔挥洒。在山水间,听鸟唱虫鸣,飞瀑喧泄;观山润花放,云起云落。一派脱除尘俗的感觉。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想在山水间写生,就要选择适合写生的地点。就连现在最时尚的旅游都时兴“无景点旅游”,因此,我们写生千万不要到著名的景点去,乡野山村最入画。在写生前,一般我都要先打听,山里能不能住宿。有些景区今天买完票,明天再画还要买票,最好别去,画着不方便。一般我选择买一次票进村,一呆十几天。比如离我们不太远的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景区内有农户的,而且这些景点取得游客极少,一种原生态的味道。如果再近,那就是蓟县山区,津围公路和去盘山道路两旁的小岔口,进取都有不错的风景。在山里除了写生、放松心情以外,还感悟自然,写一些山水情怀的体会。比如,我在兴隆写生的时候,看到一株长在山巅的小松,向导说它叫“忍者”,问了原因,才知道:一颗小小的松子,在缺水、少养分的石缝山巅生长,实属不易。向导说这棵树有上百年,可它的粗细、高矮开上去也就像十几年,在旅途中,我有了感悟——正是它不事张扬才寿过百年。如果长得太高太壮,要么因养分不足而苦干,要么在山巅遭雷电击垮,这都难使它保全,正是这种涅槃的状态,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它的身姿。由此,我想到人和自然物象是一样的道理,回来后写了一篇散文《走进自然呈大道》。二、写生之险到山里写生,可谓:与自然亲密接触。往往会让人亲历险境,让我们终身不忘。比如,有一年去兴隆写生,向导把我们带到半山腰,然后指出路线,我们便去爬山。但到下午四、五点钟,山雨突至,天马上阴沉下来。这个时候肯定是马上下山,但是我们却找不到下山的路。这时,不远处传来大型猫科动物的“咕咕”声响,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恐惧感。路旁和我们一样迷路的一直戴胜鸟,特别可爱,花纹奇特,可是已经无心欣赏。雨越下越大,我们灵机一动——顺着流水的方向走,

景忠山简介

景忠山简介 宗教胜地景忠山位于迁西县境内,海拔610米,清康熙帝曾御题“天下名山”,有四帅殿、三道茶棚、碧霞元君殿、圆通寺、玉皇殿、知止洞等大小景点30余处。此处集佛、道、儒三教于一山,佛道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山上古岩峥嵘,苍松蔽日,峡谷清幽,云雾飘渺,1872级台阶直达峰顶,自然景观鬼斧神工,风格独具,素有“灵山秀色”之美称。 历史形成 据史料记载,景忠山“旧有二名,南曰明山,北曰阴山。”明初于山顶建三忠祠,祀诸葛亮、岳飞、文天祥,“欲人景行仰止”,故改名“景忠山”。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蓟镇总兵官马永重修三忠祠,并在祠东增建碧霞宫,奉碧霞元君像,香火日渐兴盛。此后,戚继光等蓟镇官兵经常登临此山,留下许多名篇佳句。崇祯八年(1635年),碧霞宫毁于火灾。后善首张天礼、住持性春率众重建碧霞宫正殿,明毅宗拨帑金增置了配殿及上下牌坊。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登临此山,别山法师性在出知止洞迎驾,“对诏称旨”,龙颜大悦。顺治九年(1652年),性在被请入皇宫万善殿供养。顺治十六年(1659年),世祖“以建储之议远卜元君,赐银千两”。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世祖又拨帑金二万,重修殿阁及山上山下附属建筑。从此,景忠山名扬天下。康熙皇帝即位后,多次登临景忠山,先后为景忠山题写了“名山初步”、“天下名山”、“灵山秀色”等匾

额,并赐重达十六斤四两的金娘娘一尊、大藏经一堂。此后,景忠山古建群又经多次增建和修缮,愈加壮丽。至清末民初,景忠山已有山脚署院、四帅殿,一、二、三道茶棚,灵官殿、朝仙门、望海楼、南天门、碧霞元君殿、三忠祠,东山玉皇庙、鬼王庙,西山舍利塔群等近百座建筑。这些建筑,为1872级台阶所串联,错落山间,蔚为壮观。 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景忠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拨款修缮碧霞元君殿及其附属建筑。1960年前后,由于年久失修,山腰两道茶棚和峰顶东侧古寺庙相继自然倾塌。“文革”期间,峰顶寺院、僧舍和山脚四帅殿、头道茶棚等先后被毁。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大地震,除碧霞元君殿外,景忠山上的古建筑损毁殆尽。 旅游资源 景忠山海拔610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作为京东闻名的宗教圣地,景忠山既有佛教的佛祖殿、菩萨殿。四帅殿,又有道教的碧霞元君殿、玉皇殿、真武大帝殿,还有以祭儒家推崇的三位杰出忠臣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的“三忠祠”,始有庙宇建筑可上溯到宋代。明嘉靖三年,马永又于“三忠祠”东侧建碧霞宫、奉元君像。之后,蓟镇总兵戚继光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修缮。 从此,景忠山香火日益兴盛。清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对景忠山格外垂青,他们曾经6次登临景忠山,不仅拨给大量田

迁西最美十景

诗意山水画境栗乡 ——迁西最美十景 1、景忠灵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景忠山集儒、释、道三教于一山,其宗教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高耸的危崖、蔽日的苍松、飘渺的雾岚、巍峨的殿宇,似天然的诗篇,流淌的画卷,充满了美丽与神奇。无怪乎当年康熙皇帝登临此山后,有感而发,御笔题下“灵山秀色”、“天下名山”之匾额。 2、边城古韵 于青山关极目远眺,万里长城蜿蜒盘旋,巍峨雄伟,关城两侧高山对拱,峰峦叠障,似一条长龙从南腾空而来,由此蜿蜒西去。恍惚间仿佛置身于烽烟四起的古战场,金戈铁马;而今关内外一片繁荣昌盛,太平盛世。“烽鼓不再惊戍马,边城依旧客嘉宾”。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边城古韵! 3、塞上漓江 人在碧波浪里走,船向青山顶上行。这里青山、绿水、古长城浑然一体,两岸峰奇壁峭,湖光潋滟,素有“百里画廊”之称。“高峡截断出平湖,长城入水化蛟龙。”雄伟的古长城在此被湖水淹没,形成了万里长城绝无仅有的水下长城奇观。这里既有北国之雄,又有南国之秀,堪称“北国三峡”、“塞上

漓江”。 4、龙潭琴音 龙井关,有三山,三山不显,只显万丈老龙潭。此处古树盘根错节生于石壁,扎根在一条条石缝之中,苍苔紫鲜野草小花布满凸凹不平的石岸。清泉从石壁上的缝隙中流出,其水流随山势变换,或急或缓、或柔或婉,汇入下方水潭中,如琴瑟之声,令人尘俗皆忘,故名“龙潭琴音”。 5、滦水鉴影 滦河,赋高原以俊朗,雕燕山以雄浑,汇渤海以壮阔,育万物以灵性。湖平两岸阔,滦河在这里复归宁静,流水与浮云相映成趣,动静变化妙不可言。游人到此,可见岸边杨柳依依,芳草萋萋,水色波光,相映成辉。登临湖心岛,四周烟波浩渺,身边鸟语花香,清风拂面,鱼戏轻舟,顿觉脱俗。 6、西山香雪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梨花开放,繁花如雪,漫天洁白。花海飘香醉人,蜂飞蝶舞,胜似人间仙境。驿路边满山的香雪海,枝头上一色的浅素嫩白,花丛中徒留一抹暗香,时时唤起人们不尽的思念和向往。真是“碎玉冰绡满枝头,香雪似海老树瘦,一江寒露春带雨,万朵梨花尽娇羞”。 7、石门春深 山曰石门,水曰滦水,青山拥碧水,峰峦倾碧波,山水相

房地产软文:山水之上,一线生活

山水之上,一线生活 ——大卫世纪城,描绘山水繁华的梦想生活蓝本 围城内外的居住梦想 钱钟书先生的传世巨著《围城》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成为现代人婚姻、事业、甚至整个生活的烦恼之源。我们似乎被束缚在一种空间里,永远逃不出这个空间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对居住的追求亦是如此。生活在都市的人厌倦了喧嚣与繁杂,钟情于山水之间,渴望亲近原生态的自然风情;而生活在乡村或者小城镇的人则一有机会就登上大巴去更大的城市逛街、购物,享受身处都市的繁华与便捷。人们进城,又出城,再进城,再出城,乐此不疲,看似一直在追求梦想,实际上则是在无止境地循环往复,原地踏步。 于是,有一个憧憬应运而生:建立一种生活模式,可以将城墙推倒,让围城内外的的人们不再徘徊。梦想中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湖光山色、空气清新,无限拥抱大自然;交通发达,方便快捷;购物、休闲、娱乐应有尽有;医疗配套健全,教育机构发达;弹指间,出则亲近自然,入则享受繁华,城市与自然的亲近融合,国际化与原生态的完美融合。 承载梦想,跨界山水与繁华 大卫人肩负着圆梦的使命,在“拓东—扩西—改中”政策号召下,携国内外顶尖团队来到仙居,于永安溪畔炸山、修堤、铺路、盖楼,为仙居创建一座可以承载现代人居住梦想的新城——大卫世纪城。 大卫世纪城位于仙居新区内实施裁弯取直工程后的永安溪北岸,东起石牛大桥,南至规划中的永安溪北岸,西至晨曦路盂溪大桥,北起弯陈山脚、东岭下到石牛公路,总用地2760亩,建筑面积约260万㎡,共由21个地块组成。 项目以创建国家级生态节能居住示范区为目标,建设五星级酒店2座、文化艺术中心、能源中心、学校、景观大桥各1座,同时配备公园、绿地、广场,功能设施齐备,倾力打造集住宅、商业、娱乐、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一生之城。

美文:相思之情,穿山水

美文:相思之情,穿山水 人生最怕的不是生死,而是别离的相思之苦,有多少相爱的亲人不能相守,只能默默把相思给予明月,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美文:相思之情,穿山水,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个人,捧着一本一直酷爱的《唐诗宋词》,静静的坐在落日的余晖里,却没有心思阅读,而是思绪不受控制的,漫无边际的胡乱飞着。白天的时候,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傍晚时分,太阳悄悄的伸出半个脑袋,俯瞰了一下这座城市,既又默默西沉而去,然而,那我行我素的模样,却尤为美好,让傍晚的天空,斑驳也许。 突然,想到李商隐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美好的东西,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夕阳美好,也是黑夜的开始。正如那甜蜜爱情,也恰好是痛苦思念的开始。相思,让天涯,海角的人儿断魂肠;相思,让两个不能相聚的人儿,夜不能寐;相思,让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人,心里有了不能言说的寂寞和孤独。 相爱的人,不管怎样的相聚,对他们来说,都是短暂的,美好的,就像这不舍的夕阳美景。无论他们隔着千山,还是万水,只要心里深爱着对方,天涯皆是咫尺。距离再远,也远不去两颗相互牵挂的心;四季更迭,也变换不了这相思的

空间和痴心。 人,行走于红尘,念于红尘,相恋于红尘,爱,也落于这幽幽红尘。西风吹不瘦相思,这红豆寄不完相思。蒹葭尘世,人生陌上,把爱种于笔墨深处,栽满深情款款。总有一种想念,留在远方,氤氲在脑海的是不尽相思之情,暖暖的在血液里流淌,在蛮笺象管里落下一笔笔牵挂。那时的浅浅相遇,今日的深深欢喜,注定了一场不舍情缘。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流年驰隙,在熙熙攘攘的`尘世间,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彼此一眼,就再也离不开那怦然的心动,爱上,恋上,痴迷,疯狂,恨不得生出一对飞越沧海的翅膀,介时落于君之肩头,醉那百般温柔。心底,渴盼的是一份永不凋落的情,在爱的天空,君,是最美的一朵云,伊人,是最柔的一缕风,风绕着云肩膀,云腻着风的唇齿,于是,美了风,也美了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色阑珊,在长长的灯影摇曳处,勾起多少相思的情,那一双双脉脉深情的眼眸深处,溢出多少相爱不能相守的泪痕斑斑。在那些跌落尘烟的一行行小字中央,摇橹起牵挂的帆,各自寻觅爱的慰藉,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君,也在伊人心头,伊,在君之相思中。纳兰有词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人生最怕的不是生死,而是别离的相思之苦,有多少相爱的亲人不能相守,只能默默把相思给予明月,那依依惜别

故乡散文

故乡散文 篇一:散文诗——故乡 散文诗 故乡 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润土少年时的模样。 我记忆中的故乡是村前潺潺的小河,门口酸涩的桑葚,笑声喧闹的月夜,母亲手中的鞋底,还有我儿时的模样。 不知何时,村前的小河干涸了,门口的桑树砍掉了,月夜再不见孩子的欢笑了,母亲也已经花眼了,我离开故乡长大了。 我还是时时思念着故乡,思念故乡那年迈的爹娘。 夏天,故乡的蚊虫十分地嚣张,也没有空调的清凉。我愿意,铺一张草席,在枣树下,看着北斗星自然入眠。梦里,我又爬上了桑树,摘一把初红还青的桑葚,吃的慌张。醒来时,口水还挂在腮旁。 冬天,我从有暖气的家回到故乡,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被窝那头的脚还是冰凉。母亲却只穿了薄薄的棉袄,用温暖的手,捂着我的脚,怜爱地说:“多大啦,还是这么没火力”。干了一辈子农活的母亲,手却还是那样的柔软、慈祥。 多少次我梦回故乡。 常常,陪父亲到长满青草的河滩里放羊。 常常,陪母亲唠唠家常。 我思念故乡,思念那故乡那年迈的爹娘。

我思念,故乡。 篇二:赞美家乡的散文诗 乡情是东港的山,风风雨雨中永远微笑着,卓立着。大孤山的千年古刹静穆庄严,佛.儒.道三教,慰藉着祈祷者的虔诚。 乡情是东港的海,浩浩荡荡的鸭绿江注入其中,孕育出鲜美的海中生灵。放眼南望,甲午风云硝烟散尽,在岁月之岸,用历史教诲后人。 乡情是东港的泉,那清澈透明的咸水,用温暖濯洗疲惫的身心,浇灌游子的梦田。 乡情是东港的岛,岛与岛相依,岛与岛相望,似一颗颗撒落在大海里的珍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看云起云飞,潮涨潮落,听海鸟呢喃,鱼虾击水,沐海风,踏海浪,铺陈着海岛之恋的美丽画卷。 乡情是东港的河,纵横交错间收藏着我的童年记忆,当微风由北向南,吹响黄海的涛声,有一支遥远的童谣飘来,唤醒多少无邪的笑靥。 乡情是我们的大东港,潮汐是你的脉搏,天然不冻是你的气节,一望无际的泥滩是你的妆容,百年风雨,世纪沧桑,一部港口演变史就是一个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 踏着一万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前阳人”的足迹,让我们一同倾听来自远古的音符,奏起奋进的乐章,山.海.泉.岛.河.港汇聚成迷人的交响,萦绕在每个东港人的血脉里。

中国画山水画写生技巧分享

中国画山水画写生技巧分享 中国画山水画写生技巧分享 中国画的"写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 树有怪异,便摸写记之,......"(元·黄公望《写山水诀》)。中国 传统的山水画写生观中,实在是把对自然的深入观照和细微体悟放 在首位,并使自然山水与画家心灵互融神会,最终达到顾恺之所说的"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目的.为达此目的,光是"模写"是远远不够的。遍游名山大川,融汇于胸,然后发于毫端,而至传神。观照与 体悟的功夫是必须到家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神遇而迹化。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生观,其实是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物我"之间了无阻碍,既然山水之神已达,必定形神俱足。这一点是目前现代意义的"写生"无法达到的。 但其精神,对现代山水画写生教学,也有其积极作用。 一、现代山水画写生的作用 1.写生的.桥梁作用 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均从临摹入手,并且往往始终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在短期内高 效率地迅速了解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由于国画技法,如山水中的皴法等,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已成十 分完善的程式,临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而通过写生,就能使学习者在传统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与真山实水 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一方面,以所习技法表述真实山水,另一方面,用大自然中山水的万千姿态,印证传统山水程式,明了这些程 式之由来。 2.写生的记录作用

作为游历山水时的感受的记忆手段,写生也有其重要作用。且不论古代没有相机、摄像机,对不可能长游细察的山水记上一"异"十 分必要,即使在现代,有了相机等现代化记实工具,但当面对真实 山水时所得的感触,同时因地、因气候变化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都会有许多变化。这些用写生记录,往往比较切合感觉,而一拍成 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实"而缺乏感人力量。 3.写生的体微作用 比较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但光从临摹上得到体会,毕竟是吃别人嚼过 的馍,"纸上得来终究浅"。如不能把这些临摹所得与自然真山水相 比照,一不小心便会陷入泥古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在这里,直接面 对活生的自然山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这些独特体会经过多次强化,并反复去粗存精,就会成为个人 绘画风格面貌确立的起点。 也正是这一点,才是现代山水写生教学向传统山水写生观靠拢的起点。 二、现代山水写生教学的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泥古不化"。过分强调临摹所得的山水画技法,特别是山石皴法等,结果是要么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写成死山水,要么是 思路被真山实水所束缚,而找不到表现的方法。 误区之二:"食洋不化"。是以西画速写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国画山水写生中,把国画写生等同于硬笔明暗速写或线描速写。其直接恶 果是当速写得心应手之后,无论平时随手挥写,或严肃的创作,所 画之作几乎全为一副"速写相"。这些画作,如果光从画面视觉效果看,可能也不错,但却不能称是中国山水画。因直露和肤浅,直接 决定了其品格的低下。 当前,"速写相"现象几乎泛滥了全中国,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已无庸多言。令人担忧的是,在许多学者和教授者,甚至能够左右美术 发展方向的领导者,仍热衷于此类"嫁接"。一些人全不顾东、西方 艺术之间的巨大差别,结果将中国画体系弄得千疮百孔,自断生路。

以独特视角抒山水之情

以独特视角抒山水之情 ——如何把景物写“活” 欢迎你来到我的微课堂,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在写景作文中,如何把景物写活?这节课借鉴的短文,是苏教版第十册《老残游记》第二回对千佛山和大明湖的景色描写,这段文字,用诗般的语言把千佛山、大明湖的美景淋漓尽致的展现给读者,格调清丽、语言纯净,修辞手法贴切,仿佛景物跃然眼前。刘鹗是一个写景高手,请你调动 身体所有感官,欣赏他是如何将千佛山和大明湖写的鲜活灵动? 读完之后,相信你已经深陷于刘鹗笔下的千佛山和大明湖渲染的美景之中不能自已,那在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短文中有一句话特别重要呢?真聪明!这么快就找到了,文中画龙点睛之句。对,就是这句话,那它究竟有何重要作用呢?又答对了,在文中它就起到承上启下,对景物描写的转换作用。这句话既承接了千佛山的明丽,又铺垫了大明湖的澄净。 我们先来仰望千佛山,看一看千佛山在刘鹗的笔下如何妙笔生花?你看到了什么?明艳的色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吗?是呀,这一连串的色彩描写,不仅突出了千佛山的明艳,还将这些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多好的写景方法,抓住色彩,亮丽景物。 这部分还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吗?哦,原来还有比喻句来帮忙呀?它的使用又让大明湖变得格外清新明丽,仿佛人在画境中畅游一番。

如果说千佛山的色彩美,让你惊艳到,那俯视大明湖,又是什么让你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呢?渔唱一词,精华所在,它衔接了景物间由动到静的变化过程,动静的结合是一个变化的的现象。只有变化才会有灵气,古人认为最妙的景色,要有其灵动之处,即有生命,有灵性,否则即是木讷的拙劣之景,是不值得欣赏的,而刘鹗的一个渔唱,让千佛山和大明湖动静结合,相互衬托,相辅相成,以千佛山的静来凸显动的活力与灵动,以动来衬托静的柔婉与淡雅,正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样你写出的景色才会传神动人。一个渔唱写活了整个画面,也让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水清如镜的大明湖,这里再次运用恰当的比喻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大明湖的清澈如镜。此外这里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大明湖和千佛山各自的特点,也为短文润色不少。 欣赏到这里,你有没有收获呢?相信你一定获益良多,也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刘鹗笔下的千佛山和大明湖会那么的令人心醉,留恋难忘。对,要把景物写活,是有方法的。我们就来归纳一下写好景物的独门秘籍,第一:一定要不同角度,层次分明,正如刘鹗选好一个立足点先仰望千佛山,再俯视大明湖。我们的视角可以从某个方位出发,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里至外(反之亦可)等顺序观察景物,然后依次把能够体现文章主题或人物心情心理的景物描绘出来。第二:要注意移步换景,景物的变换。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第三,要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或以静衬动,或以动写静。这是绘景作文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让景物焕发

迁西概况

迁西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长城脚下,西距北京150公里,东距秦皇岛130公里,北距承德130公里,南距天津140公里、唐山75公里,属环渤海经济圈。全县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1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41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矿产、林果、旅游三大资源优势,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县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人心思进、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9.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增长60.1%;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8亿元,增长3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实现15456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626元,增长11%。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迁西立足钢铁产业优势,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科学调整工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区、栗乡工业聚集区、新集工业聚集区三大发展平台,全力打造“五大产业基地”:以津西钢铁公司为核心,打造“世界一流的H型钢生产基地”,该公司投资50亿元的150万吨大H型钢和180万吨中小H型钢已相继竣工投产,其主要产品H型钢荣获“中国行业自主创新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H型钢市场品质信誉第一品牌”,连续多年入选中国500强企业,在钢铁市场低迷的2008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87亿元、利税10亿元,具备了打造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H型钢生产基地的实力。以奥帝爱机械铸造公司、大方铸造公司核心,

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精密铸造产业基地”,中国铸造协会、中国ADI 技术委员会已决定以奥帝爱机械铸造公司为依托,在迁西建设中国最大的ADI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现已完成投资5亿元,正在设备安装,投产后年产ADI7万吨、CADI3万吨,销售收入15亿元;大方铸造公司目前已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6项国家专利技术,开发的轧辊轧环项目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替代了进口产品。以福春林木业公司为核心,打造“中国北方林板一体化产业基地”,该企业已列入国家“林板一体化”工程试点,被评为河北省林果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是长江以北地区第一、全国第三的刨花板生产企业。以恒基锰业为核心,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系列锰产品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4.8亿元,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1.8亿元,正在进行试生产,年可生产一水硫酸锰5万吨。以金地甘栗公司、远洋食品公司为核心,打造“中国知名的板栗产品深加工基地”,各板栗深加工企业已形成集研发、信息、服务,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综合体,产品畅销海内外。2008年,以五大基地为主的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80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66.7%。 农业经济蒸蒸日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板栗栽植面积达到了65万亩、3700多万株,常年产量2.5万吨,出口量1.2万吨,是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有60多万亩板栗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果品认证,“迁西板栗”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打入日、韩、德等10多个国家,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500多个销售网点。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培育了金地甘栗、胡子工贸、福春林木业、板栗集团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仅板栗深加工企业就达35家,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A City On The Yangtze River: An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North Jiangjin 作者:俞孔坚,刘向军,张媛发表:《新建筑》2011(2):104-108 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案。设计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新城的基本框架结构,用以组织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并最终成为城市的特色。该生态基础设施对应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给城市提供的社会经济服务,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供生态服务,它们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与人文特质的基本保障。基于这一理念和方法论,根据场地“三面云山一面江、溪水内聚到名堂”的场地特征,形成了“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与人文气质的又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 关键词:城市设计,反规划,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生态基础设施,重庆新津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the North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 City,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I) is identified and planned to frame and structure the new city, and eventually becomes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e new city. As a counterpart of the gray infrastructure of the city that provides social and economic services, the EI or the green infrastructure provides ecosystems’ service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and livable city. Based on this concept and as an adaptation to the specific site that is enclosed with hills at the north, east and west, faces the Yangtze River at the south and contains streams and ponds in the middle, the new city is designed in a flower-shaped pattern, a well functioning and beautiful eco-city. Key words: Urban design,The Negative Approach, landscape urbanism,eco-city,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Xinjin of Chongqing City Yu Kongjian:Peking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iu Xiangjun, Zhang Yuan:Turenscape (Beijing Turen Design Institute) 景观都市主义是在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思潮和理论,在国际上有较为广泛的讨论,它涉及建筑、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强调景观和生态作为城市的主导地位。尽管在许多理论问题上还有待讨论,但它为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一种新的视角——一种由建筑学和建筑师提出的对景观在城市设计中的基础设施作用,这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者引发的对城市、景观和建筑三者关系的重新认识,由土人团队完成的重庆江津新城的设计方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归类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设计,也可以归为“反规划”和生态城市途径的案例。 一规划设计区概况 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城地处江津中心城区的德感片区。江津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距重庆都市区46km,地处重庆市中心城镇群范围,境内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及长江水运与重庆相连。规划区位于长江(几江)北岸,与江津老城区隔江相望,南临长江,西望缙云,其西部为德感工业园,北部为双福工业园,是连接几大产业区的交汇部位,具有成为生产服务业中心的区位条件。规划区总面积约30km2,其中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规划面积约8km2。规划区内地貌以丘陵地形为主,标高在180—470m之间。规划区内地表水多为溪流、农田积水和水塘。 二核心理念与规划方法 建设一个生态与人文的城市、一个绿色而宜居的城市,是本城市设计方案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目标,本方案采用了“反规划”途径[1,2]和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 [3]的设计方法,即首先通过场地和区域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判别维护自然过程(特别是雨洪和地质灾害)、生物过程和乡土文化遗产与生态游憩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s)[4),再综合这些单一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得到一个综合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EI) [1,2,5]。该生态基础设施(或景观基础设施)对保障未来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生态服务(Nature’s services)[6,7],具有关键意义,因而成为城市总体设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除了生态基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不可突破的限制条件外,城市建设本身要求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和避灾要求,还有基础设施预留用地。两方面共同作为划定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的依据,进而得到城市土地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城市功能和性质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以及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的需求。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是本城市设计的基本依据。 其中,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是本方案尤其要强调的,因为它综合体现了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是实现生态与人文城市的核心和关键。生态基础设施将区域生态系统、特别是长江和缙云山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提供给未来的城市。城市设计将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如何便利地获得生态基础设施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展开。包括:如何让市民能亲近江水、如何汇集雨水进入社区,发挥湿地的净化功能,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如何建立与绿道和绿地系统相结合的便捷步道系统,等等。最终形成一个“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人文并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其总体格局可概括为: 青蚰蜿蜒奔来,三面云风拂市; 巴山喜雨咸聚,四方绿水归堂; 临江阳台远眺,无数帆影来去; 金枝玉叶如花,一座山水江城。

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简评

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山水情》,相较之前的作品已趋于完美,因为它将山水的意境表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全片重在山水的表现,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国画的写意之中,这部动画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是深邃、悠远的韵味美和登峰造极的意境美,加上古琴的浑厚音色,让人心旷神怡,从而演绎了一个旷世知音的动画。 意境是什么?以通常的说法:意境就是情景的结合,或叫“情景交融”。一般来说,艺术是作者主观意识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表现,但由于所表现的内容、题材、体裁、形式等等的不同,却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性能效果。有的重抒情、有的重“境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丝丝扣入人心、有的以空间的景物来感人、有的有意境、有的没有意境。因此,意境有它自己的性能和特点,意境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表现,也就是艺术具有一个空间的境象。这个空间境象,有的虽然不是直接的表现出来,也能间接的引人对它的联想。所以当人们感受到一幅画或一首诗有意境时,便会在眼前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或宁静的,或开朗的,或壮丽雄伟的等等空间感觉,仿佛自己亲临于大自然之中一样。可以说,意境的特点,主要是依据空间境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画与诗都追求意境,意境与诗画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诗产生意,画产生境。诗和意是主观情感,画与境是客观的景象。主客观契合,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有意。如诗句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描写,将对美景短暂的留恋与珍惜表现的淋漓尽致,黄昏下温和的斜阳映照着一种凄婉、忧伤、悲凉的情景,诗人的瞬间感受留在了心底笔尖,这种色彩烘托的视觉图像已形成了画面的意境。 以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演绎的动画片《山水情》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韵味,将中国文人长久以来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中国的方式表现。客观上展现了文化的传承精神,更是体现了传统的人文精神。整部作品将笔墨情趣与优美的诗境融进了每一画面里,通过绘画性的水墨,表现了江水烟雾蒙蒙,山峦云起缭绕和人物的音容情感,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

山水画写生方法

山水画写生方法 山水画写生方法 说起"写生",就令人想起那种支起画夹,对景描画,一坐半天一天的经历,这一般是西画的写生方法。而在中国画,所谓"写生",往往是"皮袋中臵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摸写记之,……"(元〃黄公望《写山水诀》)。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生观中,实在是把对自然的深入观照和细微体悟放在首位,并使自然山水与画家心灵互融神会,最终达到顾恺之所说的"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目的。为达此目的,光是"模写"是远远不够的。遍游名山大川,融汇于胸,然后发于毫端,而至传神。观照与体悟的功夫是必须到家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神遇而迹化。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生观,其实是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物我"之间了无阻碍,既然山水之神已达,必定形神俱足。这一点是目前现代意义的"写生"无法达到的。但其精神,对现代山水画写生教学,也有其积极作用。

(一)现代山水画写生的作用 1.写生的桥梁作用 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均从临摹入手,并贯穿全过程。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在短期内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国画技法,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临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而通过写生,就能使学习者在传统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与真山实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2.写生的记录作用 作为游历山水时的感受的记忆手段,写生也有其重要作用。当面对真实山水时所得的感触,同时因地、因气候变化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都会有许多变化。这些用写生记录,往往比较切合感觉,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实"而缺乏感人力量。 3.写生的体微作用 比较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但如不能把这些临摹所得与自然真山水相比照,就不能有大收获。直接面对活生的自然山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这些独特体会经过多次强化,并反复去粗存精,就会成为个人绘画风格面貌确立的起点。 2:山水写生应注意的地方 (1)不要"泥古不化"。 过分强调临摹所得的山水画技法,特别是山石皴法等,结果是要么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写成死山水,要么是思路被真山实水所束缚,而找不到表现的方法。 (2)避免"食洋不化"。 是以西画速写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国画山水

赞美家乡的诗资料

《赞美家乡的散文诗》 乡情是东港的山,风风雨雨中永远微笑着,卓立着。大孤山的千年古刹静穆庄严,佛.儒.道三教,慰藉着祈祷者的虔诚。乡情是东港的海,浩浩荡荡的鸭绿江注入其中,孕育出鲜美的海中生灵。放眼南望,甲午风云硝烟散尽,在岁月之岸,用历史教诲后人。 乡情是东港的泉,那清澈透明的咸水,用温暖濯洗疲惫的身心,浇灌游子的梦田。 乡情是东港的岛,岛与岛相依,岛与岛相望,似一颗颗撒落在大海里的珍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看云起云飞,潮涨潮落,听海鸟呢喃,鱼虾击水,沐海风,踏海浪,铺着海岛之恋的美丽画卷。 乡情是东港的河,纵横交错间收藏着我的童年记忆,当微风由北向南,吹响黄海的涛声,有一支遥远的童谣飘来,唤醒多少无邪的笑靥。 乡情是我们的大东港,潮汐是你的脉搏,天然不冻是你的气节,一望无际的泥滩是你的妆容,百年风雨,世纪沧桑,一部港口演变史就是一个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 踏着一万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前阳人”的足迹,让我们一同倾听来自远古的音符,奏起奋进的乐章,山.海.泉.岛.河.

港汇聚成迷人的交响,萦绕在每个东港人的血脉里。 如果说一滴雨点是一滴相思的泪,我不知受了多少哀婉忧伤的痛;如果说雨滴是希望的音符,我不知心海里装载了多少梦想的歌谣;如果说雨点是一句赞颂的诗句;我不知用什么词语来赞美我的家乡! 我游览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欣赏过波澜壮阔的黄河。但是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这些平凡再也不能平凡的事物,却让我难以忘怀。她虽没有的壮丽;的繁华;山水的秀丽;庐山瀑布的磅礴,可她在我的心中占据着神圣的位置,不管怎样,她还是那么的美,美得那样自然,那样淳朴,令人神往,令人醉…… 我的家乡在食用菌之都“古田”,现在往这里一瞧,几条纵横交错的街道,有25层高的摩天大楼,十字街中心的音乐喷泉,学生街的饰品千变万化,琳琅满目,让人看着这个,又摸着那个。 在食用菌市场里有“银耳”“金针菇”等,银耳的胶质子实体呈纯白色或淡黄色,由众多的平伏片状或浪形叶状瓣片聚生成丛,或由瓣片丛聚脑状或瘤状;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我们古田还是“水果之乡”哩!有白里透红的桃子,还有甜中带酸的油奈,看了让人垂涎三尺。 走进翠屏湖,映入眼帘的是300多个岛屿嵌在湖中,好

动漫二班王立立《山水情》动画赏析

《山水情》动画赏析 摘要: 水墨画专属于中国,而轻灵优雅、虚实结合的水墨动画则是中国动画对世界动画做出的独有贡献。《山水情》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每一个镜头单独看来都是抒情写意的水墨画,片中音乐悠扬动人恰到好处,山与水的题材也切合了水墨特色的表现,蕴藉的情感在情景交融中缓缓溢出。关键词:水墨动画、东方美学、意境 引言: 中国的水墨动画一共只有四部。《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那个时代过去,水墨动画成了我们怀念而不再来的绝唱。《山水情》这部动画片可谓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其画面之精美,故事内涵之深邃,把中国绘画的水墨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正文: 水墨动画 在中国动画史上,有一朵奇葩——水墨动画。顾名思义,水墨动画是以中国水墨画制作而成的动画。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一幅幅清淡幽雅的画作勾连延绵,不动声色间演绎出一个个或悠远或轻灵的故事,令人徜徉其中,顾而忘还。 落寞的文士怀抱古琴,满身风尘,病倒在江畔,为善良的渔家少女所救。文士听闻少女笛声,感其良才美质,遂将琴艺教授。少女聪颖好学,寒来暑往,勤学不缀;文士悉心教导,蔚然欣悦。师徒对坐山水,钓鱼弹琴,禽鸟应和,悠然若仙。来年,少女琴艺学成,文士决定离开,少女摇船引路,送至山巅。离别在即。少女依依不舍,潸然泪下,文士遂赠琴,飘然而去。少女立身山巅,注视着山水掩映间飘渺的身影,扶琴而坐,弹琴相送。白帆渐渐消逝于水天之际,少女默默伫立,抱琴凝望。山水只是情意的承载物,师徒之情与人生哲理依托于山水之间展现。整部作品,充满了诗意,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片中大量使用了古琴曲,最后少年的一曲古琴,将动画推向了高潮,融入少年对老者敬仰和师徒之情的乐声带动着画面变化。该片最大的特点在于充满了隐喻性,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韵味。那把琴是文士某种精神品质的物化;文士在最后离开走向茫茫前途时,除了水墨画出的重重山峦,还有呼呼的风响彻耳际,这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喻。意境深远,蕴含玄妙哲理。

山水画写生中的六个问题

山水画写生中的六个问题 □陈亮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山川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艺术。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成为历朝历代画家秉持的基本创作观。对于山水画家来说,“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即艺术家的创作既源于现实自然,也源于画家内心的感悟。山水画创作,即画家把自然物象和内心的情思转化成为画面的艺术美。“外师造化”明确自然界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但辩证地讲,中国画创作不是停留于模仿和再现,而是更重视创作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江帆楼阁图李思训 “写生”这一专业术语最早来自西方,是西方写实绘画最基本的观察方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手段。它在上世纪初被作为改造中国画的办法和手段引入中国,并迅速被院校美术教育体系广泛接受和采用。对于山水画科来说,教学中依然较大程度地坚持对传统的临摹与学习;但同时,写生也是不可或缺的功课。写生因为可以作为较好的锤炼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和笔墨表现能力的手段而逐渐受到重视,在画家的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写生实践中,每个画家对写生的理解和把握不尽相同,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试从观念和技法两方面分析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画家更好地认识和从事写生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问题之一是仓促上阵,无从下笔。大千世界,精彩纷呈。有些画家因为仓促上阵,面对自然景物感到新奇,激动急迫,但无从下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山水画笔墨语言没有起码的领悟。针对这种问题,画家在写生之前不妨做好临摹的功课,学习前人的笔墨经验,在对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和艺术规律有了一定的把握能力之后再行写生。此外,古代画家总结了许多作画的基本规律和技法,可以作为对景写生的铺垫和支撑。

华夏故都山水之城

华夏故都山水之城--西安 古都西安城市风景 古都西安城市风景 华夏故都,山水之城 这是一座第一个向世界发出问候的中国古都,当他亮出雄厚的嗓音,历史留下回声。这座地处中国版图中心的人文、活力、和谐之城,平静中蕴含力量,广袤中接纳包容,传统中谱写现代华章。雍容儒雅、大道如虹。---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西安! 人文古都—— 西安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最大的城市。西安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趋之若骛的“圣地”,唐诗中描述的景致几乎三分之一都取材于这里。曲江新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将“唐文化”这块往日绚烂的宝石打磨成了莹莹温润的美玉,期待着您深沉的探知与酣然的想象。 旅游名城—— 西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首批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占据全国109个类型旅游资源中的80种,古迹遗存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内容之丰富、地域之集中全国罕见。置身于最具东方神韵的西安,可观华山日出,听雁塔晚唱,赏浐灞胜景,醉秦俑曼舞。无论是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还是贾岛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都可令你领略西安无尽的风情。 科教重镇—— 西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国防军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高等院校近百所,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第三,每年有万余项科研成果问世,科研人员密度居全国前列。《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西安为全国唯一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生态新城—— 西安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森林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占全市总面积的44.99%和39.75%,形成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城景交融格局。被誉为“中国第三代新城”的浐灞生态区,堪称西安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的杰作,2011年世园会将在这里隆重举办。 现代都市—— 西安经济增长连续多年保持了13%以上的增速。生机蓬勃的现代都市,涌动着扑面而来的时尚风潮,特色商铺林立,特色饮食和文化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西安是国内第四大国际航空港,已开通27条国际航线;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正在兴建的西安北客站规模是亚洲最大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和保税物流中心。

山水情缘

山水情缘 时间:2017-06-02 11:03:45 | 作者:高悦 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对山水情有独钟,从而一往情深。山水各有性格:山,高峻博大而志存高远;水,灵动温柔而厚德载物。山寓意正直高大,水寓意机智灵动。山水情缘,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磨残损,不因岁月的车轮匆匆而消失殆尽。 “三山半落青天外,绿水中分白鹭洲”。山,是静的,水是动的,动静相宜。山间,云雾缭绕;水中,鱼虾嬉戏。清流淙淙,水一直流着,却永远也流不出山的目光。山虽然高大巍峨,但水依然环绕腰身流淌。山沉醉在水婉转空灵的歌喉中,水羡慕着山的高大挺拔。山水互不分离,有山无水,山便显得愚钝;有水无山,水便显得单调。于是,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灵动。山歌唱林涛雾海,水低吟清风明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空?饔暌嗥?”。水天一色,山花烂漫,碧波荡漾的湖水会使人们心静气和,雄伟高山的险境胜地,使人们心荡神驰。人们一旦进入山水,过滤了私心杂念,荣辱皆忘,同时可以荡涤人心的浮躁、苦闷、不平…… 山是秀的、润的、刚的、重的。山高大巍峨,如一个伟人,代表着阳刚与力量。山又如一位老者,每一道沟壑里都埋藏着数不尽的沧桑与艰辛。有时,细雨迷?鳎?山又似一位蒙着面纱的女子,神秘,迷人,令人向往。其实,我最想说,山间云翳遮掩,树木青翠葱郁,俊逸秀婉,山最似一位无言的禅者。试问,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高高的额头,镌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荡漾着清澈的禅心,你的智慧与博大融入了清山秀水。 水是清的、蓝的、柔的、曲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离情别绪,伴随着水滔滔流向远方,绵延不尽。水尽头的那抹残阳,亦承载了不少离愁,坠入水中,惊起一层层波浪。“杨柳岸,晓风残月”。情的起点是岸,情的过程是水,情的终点是山,处处是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情如滚滚江水流淌不尽,绵延不断。鸟啭莺啼,杨柳依依,执手相看泪眼,面对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泪下沾襟。 有人说:“山是静止的书,因此读山能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水是流动的情,随意读水能悟出什么叫稍纵即逝。”是的,山和水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充满了灵性和情感,一山一水间,寄寓了他们多少的豪情和壮志、希望与感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屹立的山峰,似庄严静默的仁者;那潺潺而流的的江河,似睿智通达的智者。仁者和智者在一生中都置身山水,寄情于山水,与山水同乐。让我们在凡尘俗事当中静下心来,去审视自己、看清自己、发展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