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之一,并且白露节气是属于秋天当中的节气,而秋天是一

个逐渐降温的季节,那么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来欣赏一下吧。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

1、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

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害。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然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

2、《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

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

丝丝的凉意。

3、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

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

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4、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

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

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白露传统习俗:饮茶酿酒、白露浓重

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民间百姓将他

称之为“水路菩萨”。《禹贡》里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泽底定”(震泽是太湖的旧称)。

相传大禹治水由北而南,从黄河而至江淮,最后在太湖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于湖下,

消弭了水患。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太湖人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香会。声势

之浩大,与清明时节并齐,历时一周之久。

苏浙地区及周边的百姓都会来到禹王庙进香(禹王香期一般为七天,前三天祭拜,后三

天酬神,最后一天是送神仪式),祈求神灵的保佑。在祭拜时,人们许愿将把秋冬捕捞

的第一条肥鱼献给禹王。

活动期间,还会请来民间草台班搭戏台,《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采十样

浙江温州等地留有在白露这天,过白露节的习俗。尤其是苍南、平阳等地的人们会采

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鸭子或猪肘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祛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便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

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

而在浙江文成,人们认为白露吃番薯(也称红薯或地瓜),可使得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

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所以,以前的农家在白露节有吃番薯的习俗。

《本草纲目》记载,番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中医以它入药。多吃还能抗癌、美容、减肥……若你注重健康膳食营养的搭配,番薯是不错的选

饮白露茶/酒

白露时节,茶树经过酷热的夏季,此时终于等到生长的好时期。有别于鲜嫩的春茶、

苦涩的夏茶,白露茶有另一种的甘醇滋味,清香解燥,是爱茶人赞不绝口的好茶。

以前的,湖南有些地区历来就有酿酒(多半是米酒)的习俗。属白露时节最盛。这是因

为由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的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作“白露酒”。

苏浙一带还保留着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当地的乡下人每年白露一到,各家各户都酿

起酒来,以酒待客。其酒香味浓郁、酒味甘醇、营养丰富,还常带去城里享用。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相关文章:

★白露节气的天气特点

★白露二十四节气时节习俗介绍精选五篇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白露是什么季节的现象

★ 2019白露是什么意思白露的气候特征

★白露节气是什么意思

★白露的由来是什么

★ 2019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白露有什么好吃的★白露民间传统美食

★白露到了哪些食物不适合吃

白露期间的天气特点

白露期间的天气特点 白露期间的天气特点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 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本来偏少,如果出现严重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 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

森林火险开始进入秋季高发期。 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害。 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然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 白露养生食物清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水经注》记载:“郴县有渌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也。”、渌酒均系传世美酒。

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白露汇总

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白露汇总 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白露汇总 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白露汇总 在民间,有着很多通俗易懂的熟语,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那么,你知道白露节气的谚语么?下面是范文先生网整理的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白露汇总,欢迎大家参考! 1、晒枣连阴天,很难不霉烂。 2、耕后灌垡,枉把力下。 3、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4、光耕不耢,不如睡觉。 5、耕得深,耙得细,后面还有合墒器。 6、麦怕胎里旱,墒差就得灌。 7、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8、耕地深一寸,顶上一层粪。 9、犁要深细,耙要透平。 10、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11、犁地到头到边,麦苗长得齐严。 12、犁地没隔墙,麦根扎得广。 13、耕得深,耙得匀,地里长出金和银。 14、天气好,吐絮好。 15、上午修棉花,下午拾棉花。

16、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17、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18、用上小麦播种机,行距大小任调剂,下种均匀又节省,深浅一致出苗齐。 19、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20、过腹还田禾苗壮,经济效益大提高。 21、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22、贪耕不耙,满地坷垃。 23、白露节,枣红截。 24、犁深耙透多上粪,打得麦子撑破囤。 25、累坏牲口犁不坏地。 26、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27、种麦底墒足,根多苗子粗。 28、八月连阴种麦好,只怕淋烂柿和枣。 29、坷垃耙不破,麦子受折磨。 30、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31、要想小麦苗子好,整地细碎少不了。 32、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33、扶犁向前看,耕地一条线。 34、下午收工前,耢下保墒全。 35、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36、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之一,并且白露节气是属于秋天当中的节气,而秋天是一个逐渐降温的季节,那么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来欣赏一下吧。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1、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害。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然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2、《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3、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4、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

情。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白露传统习俗:饮茶酿酒、白露浓重祭禹王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民间百姓将他称之为“水路菩萨”。《禹贡》里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泽底定”(震泽是太湖的旧称)。相传大禹治水由北而南,从黄河而至江淮,最后在太湖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于湖下,消弭了水患。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太湖人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香会。声势之浩大,与清明时节并齐,历时一周之久。苏浙地区及周边的百姓都会来到禹王庙进香(禹王香期一般为七天,前三天祭拜,后三天酬神,最后一天是送神仪式),祈求神灵的保佑。在祭拜时,人们许愿将把秋冬捕捞的第一条肥鱼献给禹王。活动期间,还会请来民间草台班搭戏台,《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采十样浙江温州等地留有在白露这天,过白露节的习俗。尤其是苍南、平阳等地的人们会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鸭子或猪肘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祛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便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而在浙江文成,人们认为白露吃番薯(也称红薯或地瓜),可使得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所以,以前的农家在白露节有吃番薯的习俗。《本草纲目》记载,番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中医以它入药。多吃还能抗癌、美容、减肥……若

二十四节气 白露

一、由来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二、气候特征 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白色的露珠,由此得名。下面就和大家分享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来欣赏一下吧。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称“白露”。 白露一夜凉一夜是什么意思 进入“白露”,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白露的时候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是秋天的开始还是结束: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

白露是属于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秋天的节气包括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六个节气。 白露时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度,时值公历9月7日前后。露本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节到了夜晚,阴气渐重,草木上处处可见水气遇冷凝结成的水珠,故名白露。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白露”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一般昼夜温差在10℃左右。此时,大气流开始由夏季风逐渐转为冬季风,北方地区的冷空气明显开始频繁侵入,加之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越来越短,白天日照时长缩短,导致气温下降迅速。 白露吃什么传统食物 酿白露米酒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湖南一带有在白露喝米酒的风俗。每年白露时节,家家户户都以称为“土酒”的白露米酒待客,甘甜温热,最适秋天。糯米酿制成的米酒甘甜芳醇,是酒精含量不高的养生之品。糯米酒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对于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白露(White Dew) 2017年白露时间是9月7日18:38:34 时间 每年09月7~9日 三候 鸿雁来:鸟从北向南飞,大曰鸿,小曰雁。玄鸟归: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 群鸟养羞: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介绍 白露是24节气之一,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由来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

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

白露节气教案

白露节气教案 【篇一: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滁口中心完小骆社平 一、内容简介: 这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乐园3中的语文活动,教材中 只给出了这次活动的要求和《二十四节气歌》,要求就是通过这次 活动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一些知识。 二、课时目标: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 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 将学生分成三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人们为 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特意设定了节气。节气就是表 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 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 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 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出示第一张幻灯片。(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逐句分别指名说说每句中所包含的节气,老师综合学生的答案逐一显示正确答案。 (三)出示第二张幻灯片。(3分钟) 1、学生自由读、齐读。 2、教师简介这两句的意思。 (四)返回第一张幻灯片,显示“标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 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资料(5分钟) (五)抢答赛(15分钟)

1、指名三位学生代表上前,一人记分,另两人看举手顺序。 2、宣布规则:自己读题,想到答案才能举手,如果抢到机会但答错 了或3秒内说不出答案,则该题只能让其他两组抢答,再不对或答 不上,由剩下的一组答。都答不对则直接显示答案。每答对一题记 一分。 3、依次出示以下题目(幻灯片3~26号),学生抢答 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2、春季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 3、表示各种躲藏起来过冬(冬眠)的动物开始被惊醒是哪个节气? (惊蛰) 4、表示降水开始,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水) 5、“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描述的是哪个节气?(谷雨) 6、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指哪个节气?(白露) 7、哪个节气的意思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末成熟?(小满) 8、表示进入秋天的节气是哪个?(立秋) 9、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是说哪个节气?(霜降) 10、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指哪个节气?(小暑) 11、哪个节气表示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处暑) 12、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哪个?(大暑) 13、立夏表示什么?(表示进入夏天) 14、表示冬天来临的节气是哪个?(立冬) 15、表示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的节气是哪个?(芒种) 16、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是在哪一天?(清明) 17、我们这里,有些人家喜欢熏制腊肉、火腿。你知道他们习惯在 哪一天腌制这种食品?(冬至) 18、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哪个?(大寒) 19、我们这里的人们到了哪个节气开始上山摘茶籽?(霜降) 20、“节气就是节日,节日也就是节气”这个说法对吗?(不对) 21、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推算的、还是按公历推算的?(是按公历 推算的) 22、春季包括公历的哪几个月?(2月、3月、4月)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节气的由来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干支历申月结束及酉月起始,白露是9月头一个节气,也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天气转凉。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农历8月,正是公历9月的白露节,这时节,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西北、华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产区也进入了全面的分批采摘阶段。这时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农谚中: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是真实的素描。从白露开始,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已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的播种也即将开始。白露期间的天气特点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empirenews.page--] 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本来偏少,如果出现严重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秋季高发期。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害。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然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白露期间,平均初霜日期和地区是:9月上旬:新疆东北部、内蒙古东部。9月中旬: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的农谚

2015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的农谚集锦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始进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底粪小麦苗粪谷。 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种麦上足粪,家里座上囤。 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底肥上不足,追肥也难促。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底肥施上四个五(5000千克土杂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饼肥,50千克氮肥),小麦丰收有基础。

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麦怕胎里旱,差就得灌。 种麦底足,根多苗子粗。 麦收底,秋收浮。 水地争不争时,旱地争时不争。 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犁深耙透多上粪,打得麦子撑破囤。 麦子要好,犁深肥饱。 麦子收在犁上,谷子收在锄上。 麦根扎黄泉,深耕能增产。 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犁地没隔墙,麦根扎得广。 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汗水一碗面。 累坏牲口犁不坏地。 地耕得深,根扎得深,小麦能打千八斤。耕地深一寸,顶上一层粪。 麦凭耕得深,秋凭锄得勤。 早耕能歇地,长麦有力气。 精耕细作,打得麦子无处搁。 湿耕早,干耕迟,花脸耕地最适宜。 麦耕火色地。 扶犁向前看,耕地一条线。

犁地到头到边,麦苗长得齐严。 犁地不到路,必定荒三步。 耕后灌,枉把力下。 地里谷茬拾干净,来年少生钻心虫。犁一起拿,耕后就下。 光耕不,不如睡觉。 耕后下,减少蒸发。 上午耕到十一点,全部下才家转。下午收工前,下保全。 宁可晚回家,把地全下。 耕得深,耙得匀,地里长出金和银。深耕不细耙,苗子难出齐。 深耕不耙深,苗子难扎根。 犁要深细,耙要透平。 贪耕不耙,枉把力下。 光耕不耙,枉费犁。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三年级六班张睿彤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节气起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中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节气划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 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 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 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 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 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

白露节气开什么花

白露节气开什么花 白露节气开的花 白露节气应季花1:茑萝 一年生柔弱缠绕草本,花冠深红鲜艳,花开时似闪闪的红星,“星”光熠熠。花期:4—11月。 白露节气应季花2:黄花美人蕉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总状花序花开色黄自成一景。花期:3—12月。 白露节气应季花3:太阳花 一年生肉质草花,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枝顶,有重瓣也有单瓣,花色红、黄、蓝、白、粉五彩缤纷,如宝石般夺目。花期5—11月。 白露节气应季花4:金鸡菊 多年生宿根草本,金黄色花单生于枝端,明澈的阳光下格外炫目。花期:6—10月中旬。 白露节气应季花5:爵床草 一年生匍匐草本,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但密集,淡红色或带紫红花色干净且淡雅,甜美不俗。花期8—11月。 白露节气应季花6:姜花 淡水草本植物,穗状花序上白色花朵花开如蝴蝶灵动,美轮美奂。花期5—11月。 白露节气应季花7:马鞭草

多年生草本,穗状花序顶生,开花淡紫或蓝色通常形似马鞭,走进细看,花朵朵精致,十分旖旎。花期6—8月。 白露时节健康指南 泡脚养肾 不少女性在秋冬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这或许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因此,在进入深秋之前的白露时节,大家应该注意肾气,这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不仅可以养肾,还可以让你睡得更好。 动静结合 白露之后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选择的项目因人而异,重点在于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在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呼吸、闭目养神的动作,做到动静结合。 饮食清润 养肺是秋季的养生重点,要想养肺,滋润是关键。白露期间饮食应以清润为主,不宜大鱼大肉进补。大家不妨早晨喝碗粥,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 不要过早穿太多衣物 白露时节,早晚会让人有凉意。坊间一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也就是说,秋季也要保持适当的凉爽刺激,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张开,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当然,儿童老年人和体弱的人士还是要注意保暖,以防着凉。 白露习俗

白露节气的诗句赏析

白露节气的诗句赏析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今年白露时间:20xx年9月8日 06:59:33,农历20xx年7月26日星期二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物候 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 玄鸟归: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

北方之鸟,故曰归。 群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天气 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节气小贴士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处暑还会热,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能赤膊露体了,会着凉受寒。 食疗 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 春捂秋冻

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风俗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年,由邓平等制定地《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地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度所经历地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度,共经历个节气,每月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个节气;每月地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地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地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日、日,下半年在日、日,前后不差~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随着中国历法地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地意思,立春就是春季地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地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地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地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

白露节气美文范文

白露节气美文范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反映了季节的变化,指导着农事生产,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每到节气日,总能看到小伙伴们晒各种与节气相关的各种美图、美文。下面是的白露节气美文,欢迎欣赏! 【白露节气美文】 饮酒不至狂,对客不至疲,读书以自娱,不强所不知。 一窗袖手坐,往往昼漏移,初非能养生,简事颇似之。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陆游 ━ 白露 八月节 9月8日 ──── 白露,八月节。《诗经》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就是芦苇。苇丛拂晨光极目苍凉,清露凝雪莹遍地残芳。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潇湘,秋容憔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节气,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白露湿萤火之后,该清霜凌兎丝了。李白笔下的“露”都很

美,比如“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秋露白如玉,团团下翠庭”;“白露垂枝滴秋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平波不尽蒹葭远。清霜半落沙痕浅。烟树晚微茫。孤鸿下夕阳”,就是此时景象。蒹葭是芦苇。露以润草,霜以杀木,这是露与霜的区别。露阴冷凝为霜,万物沾霜色变,这就是“树叶霜红日”。” 露时节文 又到白露节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白风清,云断小楼风细,该橙黄蟹紫、菊黄茱萸紫了。秋已至半,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月好风凉之夜,月波荡如水,风幌影如波,蒹葭露白,就显莲塘浅了。而白露点青苔,就到秋白时节,蝉声静,蛩声悲,水香莲子齐,该秋白鲜红死了。 白露日,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鸟。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白露后五日,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春分时来,秋分将至,凉风袅袅,露重枝湿,它就该走了。燕去巢空就无蝉了,万物在安静中孕育着离伤,山楂红了,柿子挂满树,枝叶却疏了,槿花萎,草根黄,初飞的落叶已经开始牵动离思了。燕去鸿至,年年别离,又到秋光将暮,冉冉流年嗟暗度时。 白露第三候“群鸟养羞”。羞就是美食:“馨而夕膳,洁而晨羞”,“秋果楂梨涩,晨羞笋蕨鲜”,早餐称“晨羞”,很雅。后来才将此羞为馐。所以,“养羞”就是储藏食物,准备过冬。《夏小正》:

最新24节气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最新24节气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4节气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欢迎阅读! 白露节气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的“露”是一种自然现象.节气至此,白昼阳光尚热,水汽蒸发,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进入“白露”,昼夜温差较大,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平气法划分的节气)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阳气在夏至日达到顶峰,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 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气候特征 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

二十四节气:白露饮食习俗

二十四节气:白露饮食习俗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农历8月,正是公历9月的“白露”节,这时节,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 白露饮食习俗之瓜果飘香的时节 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西北、华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产区也进入了全面的分批采摘阶段。这时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农谚中:“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是真实的素描。从白露开始,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已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的播种也即将开始。 白露饮食习俗之福州“白露必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个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个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能够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个传统习俗。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

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对应。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节气起居常识

白露节气起居常识 制作:先将沙参煎汁去渣,后以药汁与枸杞、粳米同入沙锅,再加水适量,用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玫现花、冰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古语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在这一节气中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膊容易着凉。尤其是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早晚的保暖,不要为了美丽而忽视健康。须知,无视气候的变化,一味地裙裾飘飘,将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冷空气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致使表皮血流不畅,影响脂肪细胞的功能,大腿等皮下脂肪组织出现杏核大小的单个或多个硬块,表皮呈紫红色,触摸较硬,有时伴有轻度的痛和痒,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溃破。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另外,暴露在裙子下面的下肢会因寒湿之邪的袭击而发生麻木、酸痛不适。尤其是膝关节处,皮下脂肪较少,更易受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等。 因此,女性在秋季穿裙装,必须遵循气候规律,冷空气来临时,最好穿厚质羊毛袜和厚料长裙,以御风寒;并注意营养搭配,适当吃些

羊肉、狗肉和辛辣食品,以暖身御寒。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制作:先将甲鱼放人温热水中,使其排尽尿,然后剁去头,剖除内脏,清洗干净。将甲鱼放入蒸钵中,加水适量,放人贝母、料酒、花椒粉、细葱、味精、精盐,以武火蒸熟即成。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此节气秋高气爽,也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然而,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生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有时眼睛流泪、咽喉发痒,还有人耳朵发痒等。 [做法]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取出后去皮,切1寸长段,再一剖两片,用刀拍扁。锅烧热倒入植物油,等油烧至七成热时,投入山药,炸至发黄时捞出待用。另烧热锅,放入炸好的山药,加糖和水两勺,文火烧5、6分钟后,即转武火,加醋、味精,淀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

有关于白露节气的天气特点

有关于白露节气的天气特点 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白露节气的由来: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 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 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 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与天气 秋高气爽 据我国古籍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从气候规律说,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 秋始白露。从此,风轻、云淡、天高、水长。白露含秋,那晶莹的露珠折射出诗意般的韵味。这个季节最为写意,它兼有水墨的浓 重与工笔的细腻。阳光很亮,明晃晃一大片,但不燥热,仔细分辨,竟见纹理,丝丝缕缕,照得行人心生暖意。即使没有阳光的日子, 秋风也解风情,临高而站,衣袖被风鼓起,清风满袖。只有秋天的风,才称得上一个“清”字,也只有秋天的风,才可以还人一份清爽。 全年昼夜温差最大 白露节气已然有了秋天的味道,尤其是在早晨和晚上的时候,秋风习习,给人一种秋季已经来到了的感觉。可是在中午的时候,还 是能够感觉天气很热,而一到晚上气温迅速下降,昼夜温差非常大。而在夜里的时候,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露。 很多人都认为,白露节气里下雨,雨下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就苦了。因为白露节气中的雨大多属于秋雨,虽然感觉不是很大,但 却有时一下一整天,连绵不绝。尤其是夜晚,经常早晨起来就看到

很大的秋雨,所以在这个节气中大家注意好天气,夜晚最好都把阳台上的衣服收起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诗经中,有一首著名的诗句:“蒹葭(jianjia芦苇)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刻画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