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点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点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定义:电子计算机简称计算机,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电子)机器,能自动、高速、精确地对信息进行储存、传送和加工处理。

2.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按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划分):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

3.计算机分类:

高性能计算机:是指比微机和工作站性能更高的计算机,主要以计算机速度为衡量标准;微型计算机:又称个人计算机(PC);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对这个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使设备具有智能化操作的特点。

4.计算机应用的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工程、远程控制、人工智能。

5.未来新兴的计算机: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网络将计算机。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7.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元器件、电路板、零部件等物理实体和物理装置,称为计算机硬件;硬件系统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物理设备的总称,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基础,又称为裸机。

8.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

运算器: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主要功能是协调并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按程序中安排好的指令序列执行指定的工作,使整个计算机系统有条不紊的工作;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参与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结果,并能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高速、自动地完成程序或数据的存取;对存储器的操作分为读操作和写操作两种。

有关储存器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存储器通常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为存储器(辅存),内存储器(即内存)用于存放CPU 要处理的数据和指令;外存储器(即外存)主要用于长期存放程序或数据信息。内存和外存的利弊:内存是由半导体器件构成,其工作速度高,但造价高,断电后多数内存信息会丢失;外存靠磁性物质或凹凸点记录信息,不会因断电而丢失信息,其造价较同样容量的内存而言低,但其工作速度较慢。

位(b):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位;

字节(B):8个二进制位(即8个位)称为一个字节;

容量:是指存储器能保存的二进制位的数量,通常用B表示。(计算机常用容量的进率:1024)字长:CPU在单位时间内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地址:计算机的储存器被划分为储存单元来管理,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二进制位,每个存储单元有唯一的一个编号,这个编号就叫做储存单元的地址;

输入设备:将外部世界的信息传输到主机,将其变成机器能识别的形式。

输出设备:作用是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变成人们认识的形式。

9.软件:是指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及其使用和维护文档的总和;

软件系统:是为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总和;

10.计算机软件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必备):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DOS、Mac OS、UNIX、Linux、OS/2)、数据库系统、语言处理程序(C/VB/Java)、诊断程序;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中所有软、硬件资源的一组程序。(功

能:)操作系统直接运行在裸机之上,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第一次扩充,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计算机才能运行其他软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硬件系统加上操作系统就构成了一台虚拟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有好的使用平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也是计算机和用户的接口。

应用软件(可选):用户为解决实际问题开发的专门程序(Photoshop、AutoCAD)

11.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即冯·诺依曼原理(1946)):

计算机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

指令和数据都存放在储存器中,计算机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储存器中取出指令并执行;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指令:规定了计算机要执行的一系列基本操作;

程序:是完成处理功能的所有指令的有序集合;

12.计算机工作的基本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有序重复直至所有指令完成;

13.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

二进制只有0和1两种状态,正好与物理部件的两种状态相对应;

二进制的0和1可以与逻辑代数中的“真”和“假”对应,便于应用逻辑代数理论研究计算机理论;

14.进位计数: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简称数制;

15:十进制和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16.数据: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处理的符号的总称。数据分为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17.西文字符编码(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标准ASCII码是一个用7位二进制数来编码,用8位二进制数来表示的编码方式,其最高位是0。

常见字符A的ASCII码是65,a的ASCII码是97;

18.汉字编码:

输入码: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现成的西文键盘,对每个汉字编排的输入汉字的编码;原理:利用键盘上的字母和数字键来描述;

内码:又称机内码,是指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加工和传输汉字时所用的油0和1组成的代码;原理:将汉字交换码加上20H,得到汉字的国标码,又进一步将国标码的两个字节分别加上80H得到机内码;

无论哪种输入码,将汉字存入计算机的总是汉字的机内码即输入码和机内码之间是一一对应的转换关系,与输入法无关;

字形码:又称为字模,是表示汉字字形的编码;原理:常用点阵形式和矢量形式表示;将所有字形码集中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中,称为“字库”;

19.微型计算机(PC):即个人计算机或微机,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体积较小的电子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及输入输出(I/0)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裸机;

20.微型计算机组成: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

?????????????????????????????VB O DOS ndows W CPU 、应用软件:系列、系统软件:软件仪显示器、打印机、绘图【输出设备】:显卡、相机、扫描仪、鼠标、传声器、数码照【输入设备】:键盘、外部设备储器】主存储器(内存)【存【控制器】【运算器】)中央处理器(主机硬件微机系统ffice i 21.主机:是安装在一个主机箱内所有部件的统一体;

22.主机内的部件:

主板:又称系统板或母板,是装在主机箱中的一块最大的多层印刷电路板,主要是维系CPU 与外围设备间能协同工作;

总线: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能够为多个部件共享的一组公共信息传输通道;常根据传输信号的不同分为地址总线(AB )、数据总线(DB )、控制总线(CB )三大总线;

数据总线:由于CPU 与内存或I/O 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其条数取决于CPU 的字长,信息传送是双向的;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存储单元或I/O 接口的地址信息,其条数决定了计算机内存的大小信息传送是单向的;

系统I/O 总线扩展插槽:PCI 总线(外围设备互联总线,主要是使新外设(芯片级)能够快速而简易地连接起来)和AGP 总线(插AGP 显卡)

I/O 接口:主要是将外围设备与系统连接起来并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

专用外围组芯片:是与各类CPU 相配合的系统控制集成电路组;

芯片组通常分为南桥和北桥两部分;

北桥芯片是连接主机的CPU 、内存等,南桥芯片主要是连接总线、接口等;

23.中央处理器(CPU ):又称微处理器,是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其内部分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

衡量CPU 性能的主要技术参数:

主频,是指CPU 的工作效率;

字长,是指CPU 可以同时传送数据的位数;

外频,是指CPU 和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

CPU 的性能主要由主频和字长决定;

一级高级缓存(L1 Cache )和二级高级缓存(L2 Cache);

24.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由主板和内存条上安装的多种存储器集成电路组成;用于为CPU 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操作数据;

内存芯片分为只读存储器ROM 和随机存取(读写)存储器RAM 两大类;

与ROM 和RAM 相关的:

ROM :是一种只能读取而不能写入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不需要改变的信息(由厂商写入,断电后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

ROM BIOS :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出输入系统,是将微机系统的最基础程序(BIOS )固化在主板上的ROM 中;“固化”是说BIOS 程序是以物理的方式保存在ROM 芯片中,即使关机也不会丢失;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就是常说的内存,ROM 中的信息可以通过指令随时读取和写入;其主要的功能是存储运行中的系统策划给你续、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等;断电后RAM 中的

信息会自动消失;

DRAM:动态RAM,缺点是读/写速度较慢,通常说的内存主要有它构成;

SRAM:静态RAM,优点是读写速度快,缺点是集成度低,价格较高;一般用几个SRAM 作为主存储器的小容量高速缓存,即通常说的外部Cache或L2 Cache;主要是在CPU和主存储器间建立一个高速缓冲存储器,减少高速CPU对低速主存的访问,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

25.外部存储器:简称外存,用来存放系统文件、大型文件、数据库等大量程序与数据信息;常有软驱和软盘、硬盘、光驱和光盘、闪存盘;

与磁盘相关的概念:

磁道:是当磁头不动时,盘片转动一周被磁头扫过的一个圆周;

扇区:为了记录的方便,把每个磁道划分成许多等长区段,每个区段叫做一个扇区;

簇:一个磁道上的一个或更多扇区组合成一个簇;

格式化是指对磁盘或磁盘中的分区进行初始化的一种操作,这种操作通常会导致现有的磁盘或分区中所有的文件被清除;通常分为低级格式化和高级格式化,对硬盘的格式化为高级格式化,软盘两者皆有;

容量:见上;

26.Internet:国际互联网,别称网间网,是利用通讯设备和通讯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终端设备相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规则、协议等)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人工系统;Internet的组成:终端设备通信路线和交换设备协议;

27.协议: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被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

28.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29.网络应用的两大模式:C/S和P2P模式;

C/S,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模式,在这模式中一定有一台称之为服务器端的主机在为称为客服端的众多主机提供服务;

P2P,Peer to Peer,对等模式,在这模式中每个主机都可以接收其他主机的服务而成为客户端,同时又可以为其他主机提供服务而成为服务器,故称其为对等端;

30.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应用层(HTTP协议、FIP协议、SMTP协议和POP3协议)、传输层(TCP协议、UDP协议)、网络层(IP协议)、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7层模式0: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参考模式(4层模式):应用层(数据段)、传输层(数据包)、网络层(数据帧)、主机到网络层(比特流);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因特网传送万维网文档的数据传送协议;

FI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TCP/IP是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

TCP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简称为“网协”,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

SMTP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

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

POP3协议: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是规定个人计算机如何连接到互联网上的邮件服务器进行收发邮件的协议;

31.常见的终端设备:计算机、手机、电视;

32.通信线路:常分为有线介质(双绞线即网线、光纤、同轴电缆)和无线介质(各种无线通信信号如电磁波);

33.接入方式:拨号接入(调制解调器: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ADSL接入、LAN 接入、Wi-Fi接入、移动通信接入、卫星通信接入;

ADSL接入:非对成数字用户线路(上行流量远小于下行流量),宽带连接;

LAN接入:局域网;

根据网络覆盖的范围可分为:覆盖建筑物、校园、单位等的局域网LAN;覆盖一个城市的城域网MAN;覆盖国家、地区、州等的广域网WAN;

Wi-Fi接入:无线保真,(无线局域网);

34.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之间的几何连接关系;

网络拓扑常有树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和网状拓扑;Internet是网状拓扑的典型代表;

36.我国网络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为1986~1993年,是研发阶段,这个阶段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1996年,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和科研示范网络接入Internet,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我国的几大Internet骨干网相继建立并迅速壮大,如电信、移动、联通、教育网等;

35.网络应用:

WWW:万维网,是由相互链接的Web页组成的一个海量信息网;

网页:即Web页,是由各种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以及指向其他页面的链接等元素或对象组成;

HTML:超文本指标语言,一个网页对应一个HTML文件;是一种用来制作超文本文档的简单标记语言;

网址: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浏览器:是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文件内容,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软件;

邮件:是—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互联网应用最广的服务;

37.IP地址:位于Internet中的每一个网络设备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地址;

38.DNS:域名服务器,是将域名转换成其对应的IP地址的一种程序;

39.端口:计算机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端口地址,每个端口分配有唯一的地址码;常见的端口,Web应用时80端口,发送邮件是25端口,接收邮件是110端口,DNS服务是53端口;

40.网关:局域网和Internet网的接口;

41.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或者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

42.测试连通性使用命令ping;

43.媒体:是指承载或传递信息的载体;

44.多媒体:是多种媒体信息的载体;在信息领域,多媒体是指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影像等和计算机程序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信息媒体,是运用存储与再现技术得到的计算机中的数字信息;

45.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能够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处理和表现,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并使之建立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系统并能具有良好的交互;

46.多媒体元素的分类: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

图片和图像的区别:图片是一般是指计算机生成的各种有规则的图,而图像是指由输入设备捕捉的是实际场景画面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任意画面,并且图片随意改变其大小不会是真而图像则不行;

47.多媒体数据的特点: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多、数据类型间差异大、多媒体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复杂;

48.多媒体系统的特点: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实时性、协同性;

49.关键技术:存储和传输技术、压缩和解压技术、多媒体软硬件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通信和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50.多媒体计算机的构成:

硬件系统:计算机传统硬件设备光盘存储器(CD/DVD-ROM 驱动器和光盘片组成)、音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视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

软件系统:

创作(制作)软件是指根据用户脚本要求将各种媒体集成到一起,创作出能使用户通过交互方式将某个主题的知识作品以多种方式展现出来,使作品生动活泼、兴趣无穷,如网页(FrontPage 、Dreamweaver ),作品(Authorware 、Director ),动画(Flash 、3Ds Max 、Maya ),视频(Adobe Premiere );

应用(播放)软件是,图片播放、处理,音频播放、视频动画播放(Windows 操作系统中的图片播放器、WMP 音频、视频播放器);

51.常见信息获取设备:数字化图像获取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静态图像获取设备和摄像机等视频图像获取设备;

52.声音保存的常见格式:WA V (无损音乐)、MIDI (MID ,允许数字合成器和其他设备交换数据)、MP3(最广泛使用的数字化声音格式)、WMA 、CD 、RA 、AU 、MD 、VOC ; 声音处理的步骤:

()()离散数字连续模拟声音的数字化

编辑量化采样声音的模拟信息??←?→?????DA AD 声卡 视频卡

显示器

主机

53.数字化图像保存的常用格式:BMP、JPEG、GIF、TIFF、WMF

图像:位图法,采样;分辨率;

54.数字化视频保存的常用格式:A VI、MPEG/MPG/DA T(有损压缩)、RM(压缩比可变的视频文件格式)、ASF、WMV;

动画:是直接使用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不存在模拟与数字的转换问题,所以它不属于数字化视频;

模拟视频的数字化:固定采样率采样,色彩转换成RGB颜色模式;帧,24帧每秒;

55.数据压缩:是通过编码的技术来降低数据存储时所需的空间,当需要使用时,在进行解压缩;

压缩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无损压缩,可逆性压缩,是指进过压缩后将源文件中包含的文件信息完全保留的压缩;

有损压缩,不可逆性压缩,不能将原来的文件信息完全保留的压缩;

56.数据压缩的国际标准:分为静态(JPEGB标准)和动态(MPEG标准)的工业标准;JPEGB标准:适用于连续色调和多级灰度的静态图像;对单色的压缩比为10:1,彩色的压缩比为15:1;

MPEG标准:不仅适用于动态图像,也适用于音频信息;包括MPEG视频、MPEG音频、MPEG系统(视频和音频的同步),MPEG视频是MPEG标准的核心;MPEG-1是为有限带宽传输设计,压缩比50:1;MPEG-2是为高带宽传输设计,压缩比200:1;MPEG-4是“甚低速率视听编码”标准;

57.计算机安全:是指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等加以严密的保护,使之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

58.计算机安全的内容:实体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安全;

59.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

60.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可触发性(激发性);

61.计算机的病毒类型:

按破坏后果分类: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按另一种分法可分为传统单击病毒(引导型病毒:“大麻”病毒和“小球”病毒、文件型病毒:CIH病毒、宏病毒:TaiwanNO.1、混合型病毒)和现代网络病毒(蠕虫病毒:冲击波Worm.MSBlast、木马病毒:安哥Backdoor.Agobot);

6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非移动介质(指通过通常不可移动式存储设备进行传染,如ROM芯片、专用的ASIC芯片、硬盘);

可移动介质(通过可移动式设备是病毒能够进行传染,如软盘、光盘、可移动式硬盘、USB);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用户从网络另一端得到一个附有计算机病毒的程序并在其计算机上未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运行时,病毒就会传染开来)

63.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现象:

屏幕出现异常现象或显示特殊音乐;喇叭发出怪音、蜂鸣声或演奏音乐;

计算机运行速度明显减慢(病毒在不断传播、复制,消耗系统资源所致);

系统无法从硬盘启动,但软盘启动正常;系统运行时经常死机和重启现象;

读写磁盘时嘎嘎作响并且读写时间过长,有时还出现“写保护”的提示;

内存空间变小,原来可运行的文件无法装入内存;

磁盘上的可执行文件变长或变短,甚至消失;某些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键盘输入的字符与屏幕反射显示的字符不同;文件中无故多了一些重复或莫名的文件;

网络速度变慢或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连接;

电子邮箱中有不明来路的信件(这是电子邮件病毒的症状);

64.计算机病毒的清除:使用杀毒软件、使用专杀工具、手动清除病毒;

65.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安装实时监控的杀毒软件或防毒卡,定期更新病毒库;

经常安装操作系统的补丁程序;

安装防火墙工具,设置相应的访问规则,过滤不安全的站点访问;

不要随意打卡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附件;

不要随意安装来历不明的插件程序;

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传来的页面链接,谨防恶意网页中隐藏的病毒;

66.黑客:一般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的非法入侵者,他们大多是程序员,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非常精通,了解系统的漏洞及其原因所在,喜欢非法闯入并以此作为一种智力挑战而沉醉其中;

67.黑客攻击的方式:密码破解、IP欺骗与嗅探、系统漏洞、端口扫描;

68.防止黑客攻击的策略: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策略、审计、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69.防火墙:是设置在可信任的内部网络和不可信的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用来保护计算机资源和用户的声誉,使一个网络不受来自另一网络的攻击;防火墙是一种由软件、硬件构成的系统;

70.防火墙的用途:

作为网络安全的屏障;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对网络存储和访问进行监控和审计;防止攻击性故障蔓延和内部信息的泄漏;

71.防火墙的局限:

防火墙可能留有漏洞;防火墙不能防止内部出卖性攻击或内部误操作;

防火墙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的攻击;不能防范全部的威胁;防火墙不能防范病毒;

72.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

计算机网络道德的现状语与问题:

滥用网络,降低了工作效率;

网络充斥了不健康的信息,人们会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

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窃取、使用他人的信息成果;制造信息垃圾;

计算机网络道德建设:

建立自主型道德;确定网络道德原则;明确网络用户行为规范(网络礼仪、行为准则);

73.程序:把指令排列成一定的执行顺序并能实现预定功能(完成一定目的)的指令序列;

74.程序设计:将求解某个问题的算法,用机器语言实现的过程;

75.软件:计算机程序、规程以及可能的相关文档和运行计算机系统需要的数据;

软件

程序支持模块数据

76.算法:是对问题求解过程的操作步骤的一种描述,是为解决一个或一类问题给出的一个确定的、有限的操作序列;

77.算法的特征:一个算法必然是由一系列操作组成的,比如加。减,比较大小,输入/输出数据等;由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控制;

78.算法的性质:有穷性、确定性、大于等于0个输入;大于等于1个输出;可执行性;

79.算法的表示: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流程图描述算法;N-S流程图描述算法;PAD图描述算法;伪代码描述算法;计算机语言描述;

80.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语言,是人和机器交流的工具,它是一些可用符号和严格规则的总和;

81.程序设计语言的组成:数据、运算、控制、传输;

82.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按发展过程分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83.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

84.常见程序设计语言:C、C++、Fortran、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Delphi、Jave、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f48153420.html,;

85.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面向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方法;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组件的程序设计;

步骤: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确定功能;选择语言,编写程序;调试运行,分析结果;整理资料,撰写文档;

86.文件:是保存在外部存储器上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2.计算机当前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针对科学计算。 3.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其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字长_。 4.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电子器件。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6.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能高、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电子器件。 7.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8.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9.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处理的基础是存储程序。 10.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决定于基本字长。 11.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主要取决于编制的软件。 12.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其可以求解不同的算术和逻辑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可编程性。 13.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辅助设计是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绘图。 14.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科学计算。 15.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其主要计算的问题面向于军事。 16.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最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 17.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方法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18.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处理属于的应用领域是信息处理。 19.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20.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CAD。 21.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称为人工智能 2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23.所谓的信息是指处理后的数据 24.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程序内存或称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冯·诺依曼。 2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程序存储。 26.计算机系统中,最贴近硬件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_。 27.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是机器语言。

会计师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提供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涉及各种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 7 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牢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1.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例题 · 判断题】( 2010 年)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 『正确答案』√ 2. 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背)这些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背)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目的。(背)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反映的是资金运动情况。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背)记账、算账、报账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 · 单选题】( 2010 年)会计监督分为( )。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C. 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D. 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 『正确答案』 B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大学一级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点 1、第一台计算机淡生于194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时控制;办公、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辅助设计();辅助设计(); 3、计算机的信息表示形式为二进制,它采用了冯。诺依曼的思想原理,即以0 和1两个数字形式用于展现,“逢二进一”;它的基本信息单位为位,即一个二进制位。常用的换算单位有:1 B 8; 11024B ;11024; 11024;11024;1个汉字2B; 4、二进制换算法则:将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时除二取佘;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时以三位为一组,三位的权重等于八进进中的一位权重,二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时以四位为一组; 5、对于字符的编码,普遍采用的是码,中文含义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作用通用信息交换标准。 6、计算机的系统的组成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7、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即,存储器主要有内存和外内之分;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断电内容丢失的是,外存主要有硬盘(),软盘(3。5寸,1。44),光盘(650左右),移动存储器优盘(),3()等; 8、软件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有关的资料。主要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即实用程序(如,,等)。 9、计算机性能的衡量指标有:

10、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是计算机语言; 11、显示器的分辩率是显示器一屏能显示的像素数目,是品价一台计算机显示器好坏的主要指标。常见的主要有尺寸有:640*480 800*600,1024*768 12、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激光打印机; 13、开机方式有:冷启动:加电,引导进入系统;热启动: + ,也可以用于结束任务;复位启动法:键; 14、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影响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的程序;复制性,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 15、常见的感染病毒特征:计算机启动比平时过慢,运行异常;有规律的发生异常信息;访问设备时长时间不响应或异常,如打印机不能联机,乱码等;磁盘空间突然变小,或不识别磁盘设备;程序及数据神秘丢失,文件名不能识别;显示莫名信息及异常显示;经常死机,重启,不能正常启动;可执行文件大小变化及不明来源的隐藏文件出现; 16、计算机病毒清除:手工方式()杀毒软件(瑞星杀毒。3000,诺盾) 17、上网必须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即将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和电话线传输识别的模拟信号进行转化; 18、磁盘格式化命令(),可将磁盘重写,将信息丢失;是分区命令,可以改变磁盘逻辑; 19、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360docs.net/doc/f48153420.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训练题

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训练 题 大学生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还是很有用的,下面是为大家的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8个 B、16个 C、128个 D、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磁盘 B、硬盘 C、内存 D、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102 B、210 C、103 D、28 7、RAM代表的是(C)。 A、只读存储器 B、高速缓存器 C、随机存储器 D、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D)。 A、1011 B、1100 C、10111 D、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第一、二章 1.计算机产生:1946年2月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计算机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1971年以来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 3.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通信与网络 1.科学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过程控制(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控制,多用于航空 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5.人工智能(主要是只能机器人方向) 6.通信与网络(上网听歌看电影玩游戏,qq聊天等) 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自动控制能力、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力强、存储容量大、通用性强。 4.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中的一切信息均采用二进制。(十六进制H,八进制O,十进制D,二进制B) 1.十进制转二进制:整数部分除以2取余,直至商为0;小数部分乘以2取整,直至 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所需精度为止。 2.十进制转八进制:方法同上。整数部分除以8,小数部分乘以8。 3.十进制转十六进制:方法同上。整数部分除以16,小数部分乘以16。 二进制的特点:逻辑性强、工作可靠、简化了运算 字符普遍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一个字节,8位;汉字使用的编码是GB2312-80,两个字节,16位 5.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分为主机和外围设备,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五大硬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裸机) CPU的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1)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存储器 ①分类内存被CPU直接访问,存储容量小、速度快、价格贵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 A.欲望的无限性 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 2.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 A.小汽车 B.时装 C.食盐 D.化妆品 3.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方法是( ) A.边际效用分析法 B.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C.等产量线分析法 D.成本收益分析法 4.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水平线 C.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 垂线 5.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 A.1年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某行业的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 A.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 B.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 C.既无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无企业退出该行业 D.既有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 7.劳动的供给曲线( )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后弯曲 D.是一条水平线 8.当某项经济活动为别人带来好处,又不用获得好处的人付出任何代价,这叫做( )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搭便车 9.-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被称为( )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净值 10.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最重要的是( ) A.财产效应 B.利率效应 C.汇率效应 D.财产效应和汇率效应 11.根据乘数理论,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80时,1亿元的自发总支出增量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 A.2亿元 B.3亿元 C.4亿元 D.5亿元 12.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可以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来说明( )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 领域 ?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 机 2.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之一 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 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 D.记忆性强 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 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通信与网络 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光计算机 2、生物计算机 3、量子计算机 5.常用的数制 基数:R进制的基数=R 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位权:一个与数字位置有关的常数,位权=Rn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84862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它的名字叫ENIAC。 2、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与制造、教育信息化、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 3、计算机按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不同,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晶体管;第三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5、计算机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机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具有自动执行功能。 6、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7、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元件。CPU生产厂商比较著名的是Intel公司和AMD公司。 8、衡量CPU档次高低的主要参数有:主频,单位是MH Z;字长,单位是位(bit)、多核心等。 9、字长是指CPU在单位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10、存储器分为存和外存。 11、存分为随机存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12、随机存储器(RAM)中的信息既可以读取,也可以写入,但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 13、只读存储器(ROM)中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即使机器掉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 14、存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数组成,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5、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鼠标、键盘、扫描仪、触摸屏等。 16、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投影仪等。 17、主要的外存设备有:硬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 18、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存(RAM)。

会计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强调不同空间范围的企业所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注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应用 6、重要性——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大一经济学基础期中复习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市场: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组合 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满足人类的欲望。 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市场失灵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也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 政府失灵: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或外在性,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 需求(Demand):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主观意愿与客观支付能力的统一)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表(Demand Schedule):反映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需求定理的理解:价格上升,消费者需求数量减少 收入效应:由于收入的约束,消费者无法在更高的价格下购买与原先一样多的商品; 替代效应:如果苹果太贵,就转而买梨,就降低了对苹果的需求。 机会成本:将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可能的最大收益,称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替代品(substitutes):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如苹果与梨。 互补品(complements):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如电脑和软件。 市场需求(Market demand):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 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一定时期内,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物品量。 供给表(Supply Schedule):表示物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定理(Law of Supply):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 供给定理的含义:增加产出必定提高成本(资源越来越稀缺),此时只有更高的价格才能增加利润,才能诱使更多的厂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市场供给是所有卖者供给的总和。 均衡(Equilibrium):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的价格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一、认识计算机 1、计算机的发展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名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简称ENIAC(埃尼阿克)。ENIAC最初是为了进行弹道计算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但后来通过改变插入控制板中的接线方式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成为一台通用计算机。 (2)计算机发展的阶段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不同,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他将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的综合产物,其显著特点是计算机具有人的部分智能,能识别和处理声音、图像,具有学习的推理功能。 (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微型化:指计算机的体积日趋变小。 ?巨型化: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功能更强大。 ?网络化:指计算机与网络联系更紧密。 ?智能化:指计算机具有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但目前尚未研制成功。(4)中国计算机的发展 195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标志着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1965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在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输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1巨型机,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型机。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银河-2通用并行计算机,峰值速度达到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 2001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曙光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及曙光Linux操作系统,他是我国第一台完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2013年11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成为国际TOP500组织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 (5)中国高性能计算机 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三大系列:银河系列,曙光系列,神威系列。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的银河系列计算机的三代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