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认识单元课》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认识单元课》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认识单元课》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认识单元课

“单元课”也称为“单元导学课”,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

一、单元课的教学目的

单元课作为单元教学的起始课,主要教学目的有:整体感知单元主题和学习内容;铺垫学习本单元的基本学习方法;引导课外实践与资料搜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阅读期待,为课时学习做准备。

二、单元课的教学意义

单元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单元导学的意义在于导趣、导学、导法、导行等。

1.明确单元学习任务——导学。即引领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内容,明确单元主题,了解文本共性,奠定学习基础。

2.渗透单元的学习方法——导法。单元课上要进行学习方法的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趣。单元课是学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单元文本,文本中蕴含的故事、人物、哲理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恰当的教材处理和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单元课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还要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拓宽单元学习的空间,落实大语文观。

三、单元课的教学方式

单元课的教学方式侧重于领悟式学习,教师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首学阅读、互学交流、群学补充、共学归纳等活动。为“学时课”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我执教的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珍惜》单元导学课的教学目标是:

1. 自读课文,了解单元主题,感知课文大意。

2.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能力。

3. 初步体会珍惜的含义,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环节有:“首学浏览,明确主题——互学交流,初知大意——群学补充,丰富认识——共学归纳,提升主题”。

“首学”时,紧扣单元主题“珍惜”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

“互学”时,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小组学习,小组共同选择一篇文章阅读,说说课文写了珍惜什么?为什么珍惜?学生根据问题自主阅读、思考,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重点培养了学生默读、批注、浏览、提取信息等阅读能力和自主思考、敢于表达的能力。

“群学’时,小组向全班汇报交流,其他同学补充、质疑。通过生生互动,整体感知文本和单元主题“珍惜”的联系。教师退到学生后面,适时进行评价激励,在学生疑难处、偏离处及时介入,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正轨。老师还出示了两则小资料,让孩子快速浏览,提取信息,由此体会“珍惜”的多重含义,启发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

“共学”时,指导学生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先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难点,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疑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读课文勾画批注,在生活中体验,搜集相关资料,展开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下一课时的学习。

不足:老师在群学环节的适时介入、指导点拨还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方法不够多样。

改进:应当深入钻研课标、教材,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多向其他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