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调查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调查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调查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8), 1047-1056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10.12677/ap.2018.88126

An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Yi’an Ren, Ruiting Liu, Jiayu Li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Received: Jul. 14th, 2018; accepted: Jul. 30th, 2018; published: Aug. 6th, 2018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hrough six dimensions: life dependence, withdrawal symptoms, emotional comfort, interpersonal dependence, work effi-ciency decline and compulsion behavior.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546 college students found that women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formance score in compulsion behavior, work effi-ciency decline, and total scores than that of males; college students in urban familie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ural families in life dependent dimension. In the withdrawal symptoms, emotional comfort and total score, the scores of urban famil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rural families; the scores of withdrawal symptoms of single-child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only children, while in the forced behavior, decreased work effi-ciency and emotional comfort, the scores of par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in-gle-parent families. The scores of the love group on withdrawal symptom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ingular. The high and medium-priced mobile phone group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ife dependence than the lower-priced people.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hows that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emotional comfort is significant. This study reveals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of mobile phone users.

Keyword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College Students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调查

任怡安,刘瑞婷,李佳瑜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东广州

收稿日期:2018年7月14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6日

任怡安 等

摘 要

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通过生活依赖、戒断症状、情感抚慰、人际依赖、工效下降、强迫行为6个维度来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对54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女性在工效下降、强迫行为维度上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男性;城市家庭的大学生在依赖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农村家庭,在戒断症状和情感抚慰维度以及总分上,城镇家庭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家庭得分;独生子女的戒断症状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行为、工效下降及情感抚慰维度上双亲家庭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恋爱群体在戒断症状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单身的人士。高等及中等价位手机群体在生活依赖得分上显著高于低等价位人群得分。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情感抚慰的中介效应显著。本研究揭示了手机依赖的总体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并为手机依赖严重者的干预与疏导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手机依赖,大学生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以其轻便性、新颖性、功能性、互动性等特点,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尤其是其除了具有接听电话、接发短信的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网上购物、游戏、照相、管理邮件、参与网上社交活动等功能。在经济发展和无线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并成为年轻人最常用和最喜爱的媒介。无论是在家里、在路上还是在办公室里,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人们在使用手机。不言而喻,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随着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化,青少年手机依赖(Mobile Phone Dependence)现象日益严重,有关“低头族”、“手机控”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对于高校大学生,这种情况更是明显,很多学生会因为手机不在身边而心烦意乱,一段时间不看手机就会浑身不舒服甚至产生自己手机响了的错觉,也会因为信号不好、连不到网络而变得焦虑烦躁。手机的出现也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各种手机软件的盛行,对我们的交友方式,购物方式等衣食住行方面都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

然而,手机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所引起的负面效应也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会分散对老师讲课内容的注意力(Hiscock, 2004; Selwyn, 2003),在开车时用手机打电话会大大提高车祸的发生率(Pennay,2006; Walsh, White, Hyde, &Watson, 2008)。还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大脑发育,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还会导致青少年和儿童产生人格障碍,影响其社交行为从而不善于与人沟通(Walsh & White, 2007),更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焦虑,记忆力下降,抑郁等心理问题。刘传俊(2008)的研究显示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会明显影响大学生的焦虑水平。这种种说明,过度的依赖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的交往倾向,而且大学生对使用手机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行为成瘾。

目前,国外学者对手机依赖的概念界定还不够明晰。有学者将“手机依赖”等同于“手机成瘾” (Mobile Phone Addiction)、“问题性手机使用” (Problem use of Mobile Phone)、“病理性手机使用” (Pathological Phone use)等。Ezoe 等人(2009)认为依赖和成瘾是相似的概念,并从两个方面定义手机依赖:过度使用和

Open Access

任怡安等

对手机间断性使用的渴望。国内一般用“手机依赖”和“手机成瘾”来形容人们被手机“绑架”的现状(周挥辉等,2011),而这两个概念存在一个量上的区别,手机依赖要比手机成瘾的程度低,手机成瘾更多考虑的是病理性成瘾症状,而手机依赖应还在正常心理范围内。手机依赖是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用,对身心健康、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为,可表现为手机不离身并随时查看,信号或网络中断的失落感和焦虑感,电话交流取代面对面交流等。

前人的研究发现,性别(吴猛& 田丰,2014;赵玉霞,郝艳红,& 章涵,2016)、年级(张国进&曹立春,2016)、独生子女(宗一楠& 徐英,2014;赵玉霞,郝艳红,& 章涵,2016,李静,闫国伟,& 张静平,2016)、恋爱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对手机依赖具有预测作用,但在结果上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前人的研究大多使用熊婕等(2012)、Leung (2008)等人编制的量表,但这些量表存在缺乏手机依赖成因和维度划分不够全面等缺陷。本研究使用自编的手机依赖问卷,考察了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专业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状况,恋爱状况和手机价格在生活依赖、戒断症状、情感抚慰、人际依赖、工效下降、强迫行为6个维度和手机依赖总分上的差异,并根据调查结果提供理论解释和干预和疏导的建议。2. 方法

本文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问卷》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专业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状况,恋爱状况和手机价格)、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生活依赖,人际依赖),消极影响(工效下降、强迫行为、戒断症状)和依赖成因(情绪抚慰)等内容。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共发放网络问卷440份,删除填写时间小于150秒的72份,回收有效问卷368份;发放纸质问卷共192份,回收192份;删除含有缺失值的问卷14份,一共收回有效问卷546份。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表明,首先采用克隆巴赫ɑ系数检验大学生手机使用依赖情况调查问卷的信度,量表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89,强迫行为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0.80,工效下降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0.72,情感抚慰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0.73,人际依赖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0.64,戒断症状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0.71,生活依赖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0.59。然后将数据随机分半,使用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一半的数据,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问卷相关因素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56.96%。用另一半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χ2/df = 1.58,TLI = 0.89,CFI = 0.91,RMSEA = 0.05,模型拟合良好。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 结果

3.1. 大学生手机依赖总体状况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如表1,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除戒断症状的各个维度上的手机依赖得分均高于中等强度值(该问卷每个项目的得分介于1与5分之间,故3分为各评价指标的中等强度值);在戒断症状上的得分处于中等强度水平。

3.2.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

由表2可知,性别在工效下降、强迫行为及总分上差异显著,都是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余维度性别差异不显著。

3.3.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年级及专业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各个维度及总分在年级(见表3)和专业类型(见表4)上

任怡安等

的差异均不显著。

3.4.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家庭所在地的差异分析显示,在生活依赖,戒断症状和情感抚慰上差异显著(如表5),其余维度差异不显著。生活依赖维度主效应显著,F = 3.11,p = 0.045,进一步多重比较(LSD)结果显示,城市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得分(p = 0.014)。戒断症状维度主效应显著,F = 6.672,p < 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LSD)结果显示,乡镇(p = 0.03)和城市(p < 0.001)得分显著高于农村。情感抚慰维度主效应显著,F = 3.214,p = 0.041,

Table 1.Overall situ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iance

表1. 大学生手机依赖总体状况表

N M SD

生活依赖546 4.03 0.52

戒断症状546 2.99 0.69

情感抚慰546 3.32 0.58

人际依赖546 3.09 0.91

工效下降546 3.60 0.57

强迫行为546 3.27 0.88 Table 2.Gender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iance

表2.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

因素

男生女生

t p N = 172 N = 374

生活依赖 3.99 ± 0.57 4.05 ± 0.50 ?1.15 0.252 戒断症状 2.94 ± 0.72 5.55 ± 3.80 ?1.35 0.178 情感抚慰 3.29 ± 0.63 3.33 ± 0.55 ?0.82 0.411 人际依赖 3.19 ± 0.96 3.05 ± 0.88 1.66 0.098 工效下降 3.48 ± 0.64 3.65 ± 0.53 ?3.40 <0.01 强迫行为 3.03 ± 0.95 3.38 ± 0.83 ?4.241 <0.01 总分 3.46 ± 0.49 3.56 ± 0.41 ?2.48 0.014 Table 3. Grade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iance

表3.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年级差异

因素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及以上

F p N = 57 N = 352 N = 111 N = 26

生活依赖 4.02 ± 0.57 4.04 ± 0.50 3.98 ± 0.55 4.19 ± 0.62 1.164 0.323 戒断症状 3.17 ± 0.65 2.97 ± 0.68 2.94 ± 0.72 3.21 ± 0.65 2.521 0.057 情感抚慰 3.43 ± 0.56 3.30 ± 0.57 3.28 ± 0.58 3.54 ± 0.66 2.288 0.078 人际依赖 3.11 ± 1.09 3.06 ± 0.89 3.20 ± 0.86 3.13 ± 0.90 0.729 0.535 工效下降 3.65 ± 0.56 3.57 ± 0.59 3.60 ± 0.50 3.73 ± 0.58 0.785 0.503 强迫行为 3.47 ± 0.89 3.24 ± 0.84 3.25 ± 0.99 3.33 ± 0.88 1.130 0.336 总分 3.60 ± 0.48 3.51 ± 0.43 3.50 ± 0.45 3.68 ± 0.45 1.880 0.132

任怡安等Table 4. Discipline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iance

表4.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专业差异

因素理工类社会科学类艺体类

F p N = 398 N = 189 N = 8

生活依赖 4.02 ± 0.54 4.07 ± 0.49 3.73 ± 0.41 2.042 0.131 戒断症状 2.98 ± 0.69 3.03 ± 0.70 3.00 ± 0.41 0.337 0.714 情感抚慰 3.35 ± 0.60 3.27 ± 0.55 3.35 ± 0.44 1.236 0.291 人际依赖 3.12 ± 0.90 3.04 ± 0.92 3.25 ± 0.89 0.558 0.573 工效下降 3.59 ± 0.57 3.62 ± 0.57 3.36 ± 0.59 0.910 0.403 强迫行为 3.26 ± 0.91 3.29 ± 0.83 3.13 ± 1.02 0.191 0.826 总分 3.52 ± 0.46 3.54 ± 0.42 3.39 ± 0.35 0.488 0.614 Table 5. Home location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iance

表5.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因素

农村乡镇城市

F p N = 131 N = 119 N = 296

生活依赖 3.93 ± 0.48 4.05 ± 0.49 4.07 ± 0.55 3.110 0.045

戒断症状 2.81 ± 0.65 3.00 ± 0.57 3.07 ± 0.73 6.672 <0.001

情感抚慰 3.21 ± 0.64 3.39 ± 0.48 3.34 ± 0.58 3.214 0.041

人际依赖 3.05 ± 0.90 3.09 ± 0.87 3.11 ± 0.93 0.235 0.790

工效下降 3.60 ± 0.51 3.67 ± 0.52 3.57 ± 0.62 1.422 0.242

强迫行为 3.32 ± 0.84 3.37 ± 0.83 3.27 ± 0.88 1.598 0.203

总分 3.46 ± 0.42 3.57 ± 0.38 3.54 ± 0.47 2.568 0.078

进一步多重比较(LSD)结果显示,乡镇(p = 0.019)和城市得分(p = 0.035)显著高于农村得分。家庭所在地在手机依赖总分上主效应不显著,F = 2.568,p = 0.078,但进一步多重比较(LSD)结果显示,乡镇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得分(p = 0.037)。

3.5.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独生子女、家庭状况差异

由表6可知,戒断症状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显著,独生子女的戒断症状的分析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其余维度差异不显著。

而在家庭状况上各维度及总分的差异均不显著(表7),但事后比较(LSD)显示在强迫行为(p= 0.026),工效下降(p = 0.034)及情感抚慰(p = 0.031)维度上双亲家庭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

3.6.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恋爱状况差异

由表8可知,恋爱状况的结果统计显示,恋爱状况在戒断症状和总分上差异显著,恋爱人士的得分显著高于单身人士。

3.7.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手机价位差异

由表9可知,手机价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果显示,手机价位为1000~1699 (低等价位)的有182人,手机价位为1700~3399 (中等价位)的有169人,手机价位为4400 (高等价位)以上的有182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主效应显著,F = 7.422,p < 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LSD)结果显示,高等价位(p < 0.001)

任怡安等

及中等价位(p = 0.032)人群生活依赖得分显著高于低等价位人群得分。

3.8.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首先对问卷各维度及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各维度及总分间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情况如表10。

随后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以人际依赖,生活依赖,情感抚慰为显变量,消极影响作为潜变量,显变量强迫行为,工效下降和戒断症状作为潜变量消极影响的观测指标来构建模型。

Table 6.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iance

表6.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独生子女差异

因素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

F p N = 257 N = 289

生活依赖 4.04 ± 0.56 4.03 ± 0.49 0.022 0.882 戒断症状 3.06 ± 0.73 2.93 ± 0.64 5.083 0.025 情感抚慰 3.32 ± 0.59 3.32 ± 0.57 0.004 0.947 人际依赖 3.12 ± 0.93 3.07 ± 0.88 0.297 0.586 工效下降 3.56 ± 0.62 3.63 ± 0.52 1.555 0.213 强迫行为 3.23 ± 0.92 3.31 ± 0.85 1.243 0.265

总分 3.53 ± 0.48 3.53 ± 0.41 0.002 0.969 Table 7.Family status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iance

表7.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家庭状况差异

因素双亲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

F p N = 354 N = 180 N = 12

生活依赖 4.04 ± 0.54 4.02 ± 0.51 3.98 ± 0.28 0.072 0.930 戒断症状 3.02 ± 0.69 2.97 ± 0.68 2.73 ± 0.78 1.213 0.298 情感抚慰 3.36 ± 0.57 3.25 ± 0.60 3.18 ± 0.53 2.694 0.069 人际依赖 3.12 ± 0.91 3.07 ± 0.88 2.75 ± 0.16 1.095 0.335 工效下降 3.63 ± 0.56 3.52 ± 0.59 3.63 ± 0.55 2.264 0.105 强迫行为 3.34 ± 0.91 3.16 ± 0.82 3.01 ± 0.75 2.853 0.059 总分 3.56 ± 0.45 3.48 ± 0.42 3.42 ± 0.37 2.139 0.119 Table 8. Amativeness difference i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iance

表8.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恋爱状况差异

因素

单身恋爱

F p N = 402 N = 144

生活依赖 4.02 ± 0.51 4.06 ± 0.55 0.540 0.463 戒断症状 2.94 ± 0.70 3.15 ± 0.62 0.088 0.002 情感抚慰 3.30 ± 0.57 3.38 ± 0.60 2.014 0.156 人际依赖 3.05 ± 0.89 3.21 ± 0.93 3.112 0.078 工效下降 3.59 ± 0.58 3.63 ± 0.55 0.556 0.456 强迫行为 3.24 ± 0.87 3.36 ± 0.91 1.904 0.168 总分 3.51 ± 0.44 3.53 ± 0.44 3.964 0.047

任怡安等Table 9. Mobile phone price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iance

表9.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手机价位差异

因素低等价位中等价位高等价位

F p N = 182 N = 169 N = 182

生活依赖 3.99 ± 0.49 4.04 ± 0.49 4.08 ± 0.55 7.422 <0.001

戒断症状 2.86 ± 0.65 3.01 ± 0.70 3.13 ± 0.67 0.096 0.909

情感抚慰 3.30 ± 0.55 3.31 ± 0.55 3.36 ± 0.61 1.659 0.191

人际依赖 3.09 ± 0.89 3.07 ± 0.86 3.11 ± 0.95 1.574 0.208

工效下降 3.58 ± 0.53 3.61 ± 0.54 3.62 ± 0.62 0.288 0.750

强迫行为 3.35 ± 0.81 3.18 ± 0.92 3.26 ± 0.88 0.593 0.553

总分 3.50 ± 0.40 3.53 ± 0.41 3.58 ± 0.47 1.699 0.184 Table 10.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10. 各维度间相关分析

M SD 1 2 3 4 5 6

1.生活依赖 4.03 0.52 —

2.戒断症状 2.99 0.69 0.44** —

3.情感抚慰 3.32 0.58 0.39** 0.44** —

4.人际依赖 3.09 0.91 0.19 0.29** 0.37** —

5.工效下降 3.60 0.57 0.43** 0.47** 0.38** 0.20** —

6.强迫行为 3.27 0.88 0.30** 0.51** 0.45** 0.31** 0.47** —

7.总分115.20 15.83 0.75** 0.75** 0.71** 0.46** 0.75** 0.68** 注:** p < 0.01。

本研究采用了Joreskog和Sorbom建议的模型设定策略,即事先设定多个模型进行评价,通过模型比较得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相对有效和节俭的模型。首先依据理论进行模型假设,人际依赖和生活依赖作为手机依赖量表中测量行为特征的指标,很可能能够直接导致由手机依赖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情感抚慰作为一个较深层次的因素,也可能会导致消极影响。而情感抚慰也有可能在人际依赖和生活依赖对消极影响的关系中起到一个部分中介的作用。根据已有理论假设,最终设定了模型1。模型1(如图1)。人际依赖和生活依赖既能直接预测消极影响,也能通过情感抚慰的部分中介作用对消极影响产生效应。

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在模型1中,中介模型各项指标:χ2/df = 3.431,RMSEA = 0.067,CFI = 0.961,TLI = 0.930,SRMR = 0.024,模型拟合比较理想。

4. 讨论

手机依赖的社会心理现象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针对已有研究在研究内容上的不足,引入生活基本需求、资讯依赖、人际依赖、工效下降等调查维度,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具体细致到手机付款、手机点外卖、手机购物、手机获取新闻资讯、微信视频聊天等手机使用行为,以便更深入、系统地探索手机依赖的致因。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进行调查,同时,本研究将性别、年级差异、是否独生、家庭经济状况、地域差别、专业差异、家庭收入等人口学变量纳入手机依赖问题的分析中进行全面的考查,从而为手机依赖的现状和干预提供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任怡安等

注:变量t2为人际依赖、t4为生活依赖、t6为情感抚慰、X为消极影响、t1为戒

断症状、t5为工效下降、t3为强迫行为。

Figure 1.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1

图1. 结构方程模型1

为考察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性别差异,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性别在工效下降、强迫行为及总分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女性的手机依赖要高于男性,尤其是在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的使用上,并且更容易体验手机依赖带来的困扰。其原因可能是女性使用手机主要为了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维护常要面对与情感相关的问题,她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情感,更易沉浸在情感话题里,从而体验到更多情感上的困扰;而男性主要是在工作场合和玩游戏时使用手机,更少有情感卷入,较少表达使用手机带来的负性体验。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在年级及专业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倾向。

家庭所在地在生活依赖,戒断症状和情感抚慰上差异显著。进一步事后比较显示:在生活依赖维度上,城市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得分。而城市和乡镇学生的戒断症状得分和情感抚慰得分都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学生。家庭所在地越发达的地区,通过手机接触的信息也会更多,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会更大,并且会投入更多的情感在手机使用上。

独生子女的戒断症状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可能是由于非独生子女有更多的社会支持与社会活动。

家庭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在强迫行为、工效下降及情感抚慰得分上,双亲家庭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得分。说明生长在双亲家庭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更多地建立在生活的基本需求,如手机购物和手机消费上,同时也更大程度地通过手机感受情感的归属。因为本研究的样本中来自重组家庭的大学生人数较少,所以这一结果是否具有统计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恋爱状况的结果统计显示,恋爱状况在戒断症状和总分上差异显著,恋爱人士的得分显著高于单身人士。说明恋爱人士的恋爱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机的使用。

在手机价位的差异分析上发现,高等价位及中等价位人群生活依赖得分显著高于低等价位人群得分,价位体现了自身的财力水平,进而反映在生活质量及需求方面。

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人际依赖,生活依赖和情感抚慰都能直接预测手机依赖的消极影响。这表明当代大学生通过手机进行人际交往,手机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如外卖,导航等)以及将情感寄托在手机使用上等行为都会显著地导致大学生的手机使用频率的上升,进而导致手机依赖的产生。除此之外,人际依赖对消极影响的作用还受到情感抚慰的部分中介作用的影响,这表明人际依赖是导致大学生对手机产生情感依赖的原因之一,并且手机对大学生情感抚慰作用的大小也加强了人际依赖对消极影响的作用。

任怡安等

手机依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需求。Bianchi等人认为,个体如果具有坦率、热情、合群、善社交的特点,他们会拥有一个更大的社会网络和朋友圈,因此,强烈的社会交往需求可能使得他们过度使用手机,而这一结论在本研究中也有所体现,即大学生通过手机进行人际依赖的程度能够显著预测手机依赖导致的消极影响;另外,对外界刺激的唤醒水平高于内倾性个体,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而会更多地使用手机。有研究表明,手机使用的高频率和焦虑有关,社交焦虑的人通过使用手机或短信来减少人际交往的焦虑,比如在手机上发送消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措辞,这可以给其提供更好的交往控制感。而焦虑的人在面对面的表达感情上有困难,因此更加可能使用手机去和他人联系,从而缓解自身的不安、紧张等消极情绪。总之,社交焦虑的个体对人际关系更敏感,他们很难直接去面对面地与人交往。因此,他们可能更愿将手机作为面对面情境的一种替代品,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与他人联系来减轻焦虑。如果焦虑症状得不到控制的话,他们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并形成依赖。这些都是手机依赖反映出来的心理特点及需求的变化。

目前前人的很多研究也探讨了影响手机依赖的其他因素,而手机依赖的产生与众多因素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并且探究手机影响的多重致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手机依赖本质以及帮助我们更好地克服手机依赖带来的消极影响。本研究问卷的维度不仅包括了前人研究中的经典维度(如强迫行为、工效下降和戒断症状),还根据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特点纳入一些新兴维度(如生活依赖),并且还加入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人际依赖和情感抚慰)。因此,本研究可以为未来更加深入探讨手机依赖影响因素提供一定理论的基础和新的思考方向,而且未来研究可以应用本问卷去深入探讨个体时间管理能力以及个性特质等方面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得出手机依赖的更加全面深入的影响因素。

相比已有研究,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探究手机使用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对已有手机依赖问卷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同时也填补了已有研究只停留在手机和个体之间关系上研究的空缺,为进一步研究手机依赖的成因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丰富了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对手机依赖行为和心理进行干预和疏导。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J1210024,J1310031)。

参考文献

Ezoe, S., Toda, M., Yoshimura, K., Naritomi, A., & Morimoto, R. (2009). Relationships of Personality and Lifestyle with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Female Nursing Students.

Hiscock, D. (2004). Cell Phones in Class: This, Too, Shall Pass? Community College Week, 16, 4-5.

Leung, L. (2008). Linking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to Addic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Mobile Phone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Children & Media, 2(2), 93-11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10.1080/17482790802078565

Pennay, D. (2006).Community Attitudes to Road Safety: Community Attitudes Survey Wave 18 (No. CR 227). Canberra: Australia Transport Safety Bureau.

Selwyn, N. (2003). Schooling the Mobile Generation: The Future for Schools in the Mobile-Networked Societ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4,131-14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10.1080/01425690301905

Walsh, S. P., & White, K. M. (2007). Me, My Mobile and I: The Role of Self and Prototypical Identify Influences in the Prediction of Mobile Phone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7,2405-243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10.1111/j.1559-1816.2007.00264.x

李静, 闫国伟, 张静平(2016). 医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4(12), 1828-1831.

刘传俊(2008). 江苏省513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2(5),357.

吴猛, 田丰(2014). “数字原生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及手机依赖研究. 青年研究, No. 2,73-82.

任怡安等

熊婕, 周宗奎, 陈武, 游志麒, 翟紫艳(2012).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 心理卫生评估, 3(26), 222-224.

张国进, 曹立春(2016). 初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研究.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 2, 97-101.

赵玉霞, 郝艳红, 章涵(2016). 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身心亚健康的关系.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7(8), 561-564.

周挥辉, 党波涛, 蒋永红(2011). 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No. 6, 90-92.

宗一楠, 徐英(2014). 广州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 中国学校卫生, 35(11),1722-1724.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0-7273,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p@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调查报告

关 于 当依 代赖 大的 学调 生查 对报 手告 机 学院: 能源与电气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班 成员:袁蓓梅雨婷黄伟倩王甫月陈超婷汪家钰黄正耀杜乃光张鹏程夏雨霖

一、内容摘要 科技的进步,使手机迅速普及并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现今,人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不少人更是将很大一部分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交通过手机来完成。对于手机的频繁使用、过度依赖,究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将用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调查小组着眼于当今大学生进行了一次粗浅的调查研究。 二、关键词 手机大学生依赖 三、调查内容 手机依赖症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的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个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振动或响铃;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1、调查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依赖。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尤为突出。而专家指出,过度依赖手机会对生活学习产生一定的危害,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衰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并提出解决方法。 2、调查问卷(见附件一) 3、调查结果 4、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日常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偏多

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

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 前言 现代社会,手机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丰富。逐渐地,手机也在中学生当中出现,出于攀比心理或其它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在学校里使用手机。课堂上出现有人在发短信的现象,晚上很迟了却仍然还有人在打电话或者上网。很多学生白天都没有精神,神情疲惫不堪。于是学校制定了一些规定来组织学生带手机,但始终不奏效。为了正确认识中学生带手机这一件事,也为了使同学们意识到手机并不只有利,也有弊。我做了一个社会调查,以便更全面地看待这件事。 一、调查目标 (1)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现状 (2)研究使用手机的利弊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形式,在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初三150份,高中50份。成功收回185份。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 三、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确认(总人数:185)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我调查的学生中 1.有70.4%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这足以显示出了现在中学生正处于手机热当中。)手机成了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通讯设备,成为了学校中普遍见到的用品和谈论话题。 2.有65.1%的同学是家长专门配置的新手机。 3.有40.2%的人为了与家长联系,47.7%的人为了发短信、玩游戏,还有12.1%的人说:“时尚”! 4.惊人的是,有95.5%的同学把手机带到学校来,并且大多学生把手机放在口

袋里。 5. 更令人吃惊的是居然有81.1%的学生认为手机不会影响学习。 五、中学生是用手机利与弊(评价学生带手机) 利: 1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评论:学校已经安装了IC卡电话,与家长及时联系汇报学习难道非用手机不可? 2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关系;与现在的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评论:“与以前同学多交流,与现在的同学多交流”拜托,这也多交流,那也多交流,哪里有那麽多的时间。现在学生学习十分紧张,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把绝大部分时间拿来学习文化知识。 3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评论:这也算“利”呀~!明明就是耽误学习吗。 4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评论:手机最少也要100多元,一个闹钟才多少钱呀! 5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评论:我再强调一下,我们是学生,那里会有那么多与人联系我们 6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评论:如果不携带,根本就不占“面积” 7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评论:外出游玩可以带,但在学校不可以带。上学又不是游玩 8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疑难问题也可及时找老师请教,在学校遇到困难也可跟老师反映。 评论:可以用IC卡电话!!! 以上所说的“利”的确是手机的方便之处。但绝不是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而下边所说的弊才是针对中学生而言的。 弊: 1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2不良信息,玷污心灵。许多垃圾或不良信息会影响到孩子,比如不健康的信息或者中奖信息等等,况且孩子的警惕心理也不是很高,容易受骗。 3在部分场合下,手机还有作弊的功能,中考已经下了禁令:严禁将手机带入考场。 4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影响校园治安,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5手机对人有辐射。 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

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实践报告哦

摘要: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手机作为一种通讯的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作为具有代表意义和社会影响力的群体,手机必然不可或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其原因,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困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等等。本次调查中,我小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于在校大学生对与手机的依赖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根据问卷回收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本文进行现状的分析,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一、实践基本情况 实践目的:通过本次对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一方面,为了能够了解大学生目前对手机严重依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分析和研究尽早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为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情况和“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业的影响。并以此引起广大大学生的警醒,使之树立起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从而是手机成为大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有利工具。 实践过程及容:我小组通过在问卷网上发布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该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发布一月左右并取得了不少同学的响应。(问卷容及统计结果见附录) 二、实践结果分析 手机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并与电脑网络一样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手机的相关使用和消费中,大学生充分体现不过也有不足之

处,在某些方面,大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还是不能理智的思考,在手机的使用中没有过于详细的计划,在学习与娱乐中并没有找到切合自己的平衡点,结果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弱,因该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对这次小围的问卷调查,得到一些比较准确的第一手数据,根据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一些情况,和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并没有就此进行更深的研究与讨论。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应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其不过分依赖、过度滥用。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还在于让大学生尝试着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重新找到新的生活重心,发现生活的乐趣。可以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应该适当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如郊游、健身、听音乐等,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同时大学生要主动锻炼和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养成健康地使用手机的习惯与观念。大学生应在闲暇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努力地使自己主动地与人交谈,要不断地尝试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努力建构自己的交际圈。并且不要依赖手机代替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理性地控制手机的使用。要认识到手机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仅仅是一个通讯和交流的工具,它的出现是用来方便我们的生活的,并不是成为我们生活的麻烦,不能让手机占领自己生活的全部空间,养成一个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症,是由各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大学生孤闭的心理所导致,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学生工作等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或者班级应该多组织一些趣味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因为大学的课余时间比较丰富,往往都会用手机娱乐,例如看电影,听歌,班级聊天可能也经常是以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 (二)问卷调查方法 .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年月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世纪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研究假设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功能的完善,手机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通讯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率也开始升高,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大,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但在21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就是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也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功能的完善,拥有手机的同学已经不在是少数。在下课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在教室里或者走廊中,使用手机的同学。对学生使用手机,学校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三令五申要求学生不要再带手机到学校,否则就没收。主要的理由是:第一,手机属于较贵重的个人物品,保管不妥容易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第二,在上课的时候,手机发出响声,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第三,部分同学上课的时候用手机发短消息或者在手机上玩游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第四、曾经发生过有同学用手机作弊的事件。班主任老师及科任老师根据学校的要求也做了大量的认真的说服工作,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也采取一些比较强硬的手段,将其暂时的没收。从学校的主观动机来看无疑有好的一面,同学们也是理解的,但是为什么屡禁不止,贯彻起来这么难?同学们照样带来,家长为什么给同学们购买手机?中学生使用手机有何利弊?带着这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决定以我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里的“手机一族”作一次调研。 二、调查对象:在校中学生三、调查过程和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中学生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情况,所带来的利弊以及校园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等展开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成功回收120份。在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生占50%,女生占50%。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同学知道手机有辐射;上学关机、下学开机的占多数; 一半以上的同学收到过垃圾短信;同学之间发的没有什么用处的无聊短信占的比重最大;一半以上的同学在写作业时收到短信要关注一下,说明手机对写作业有一定影响;同学间的无聊短信是收到垃圾短信中最主要的部分,但大家不觉得这会有多大影响;绝大部分同学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方便。手机的用途比较广,具体有: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目录 导语 (1) 一、调查背景 (1) 二、调查目的 (1) 三、调查方式 (1) 四、调查对象、时间 (1) 正文 (2) 1调查结果分析 (2) 2 产生手机依赖原因分析 (10) 2.1从众心理的影响 (10) 2.2心理诉求的需要 (10) 2.3人格特质的差异 (10) 2.4不良情绪的排遣 (11) 3 手机依赖症危害 (11) 4 建议及意见 (11) 4.1建立良好的群体氛围,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 (11) 4.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2) 4.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调控学生的不良情绪 (12) 4.4采用科学的方法,鼓励大学生自我教育 (12) 总结 (13) 附件一: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问卷 (14) 附件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几乎每个大学生,手上都有一个手机。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我们可以用手机进行沟通、进行学习、进行购物……甚至我们平时出门什么东西都不带,带一个手机究竟可以解决我们的所需。但是随着手机功能的多样性日渐丰富,使得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变深。我们曾多次看到网络报道,身边的低头族越来越多,人们的沟通越来越少。前不久的报道,一位女大学生因为周末在宿舍连续在手机上看视频,除了吃饭和上卫生间,其余时间都捧着手机看视频最终导致她患了急性青光眼。造成这些个现象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大家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在如今的社会,手机这种沟通工具随处可见。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它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当代的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学生拿着手机打电话、听歌、玩游戏…无论是课上课下,无论在寝室还是食堂,手机频频亮相。现在大家的一些聚会场面,都会“没收”手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做法?究其原因还是对手机的依赖太深,甚至已经影响到我们平时的正常交流。网上时常有张啼笑皆非的图片,以前毒害我们的是鸦片,大家都躺着吸鸦片;现在毒害我们的是手机,大家都躺着玩手机。我们在笑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承认,手机确实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可手机也有它有害的一面。如手机辐射,手机过度依赖而引起的心理问题等等。因此,我们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使用手机的看法;了解大学生当前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正确了解手机依赖过重对大学生所带来的危害;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正确态度,不让手机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而提出建议。 三、调查方式 1、利用问卷星进行的线上调查,共255份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jq/7396407.aspx 2、纸质调查,发出200份回收200份 四、调查对象、时间 线上针对广大的大学生群体,线下针对本校学生及周边学校的大学生 时间:2016年2月23日——2016年3月5日

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 __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开题报告

新密二中专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海啸 小组组长:舜尧 小组成员:丽娜、扬、源豪、佳豪、白秋丽 时间:2014年9月1日到2014年11月30日

新密二中专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 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越来越讲究,许多学生都会追求时尚高档的科技产品,手机成了中学生的宠儿。校园的许多角落都会看见学生在使用手机,手机类型更是五花八门。 2、学生使用手机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手机的用途在学生当中也越来越呈现出时代潮流的气息。从利用手机来通话、发信息,渐渐发展成手机上网,利用手机参加各式各样的媒体投票活动也越演越烈。 3、本学期初,学校政策在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回校方面更严格了,禁止学生把手机带到不教学区。这一政策引起了许多人的争议,那么现在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4、手机在校园里出现,确实在某方面为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手机成了考场作弊的帮凶;有的学生在休息时间和上课期间沉迷于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有些学生盲目地将手机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形成了不良攀比风气。 二、研究目的 了解使用手机情况,让学生了解带手机的利与弊,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指导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研究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养的评价方法。

三、研究方法 (1)搜集、筛选和阅读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介绍信息时代的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的各种文献,围绕上述课题研究容系统深入地掌握有关理论和方法。 (2)面谈。对在校学生进行随机走访面谈,得出部分调查问题的数据结果。 (3)问卷。对我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完善调查数据。 (4)分类。在文献研究、面谈和问卷的基础上,将我校在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具体用途和其对应使用时间进行分类。 (5)比较研究。根据分类的结果,对我校在校学生上课对手机的不同用途所占时间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我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具体用途,为提出解决我校在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问题的具体方法做准备。 (6)综合研究。根据比较研究的结果,对我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时间占上课时间的比例进行研究,为研究得出我校学生上课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做准备。 四、可行性论证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众多的学生使用手机已经很普遍。使用手机一方面方便了学生与家长的联系。然而更多的学生把手机当作一种娱乐产品。玩游戏,听歌,发短信等。这严重违背了家长当初为他们买手机的初衷。因此,我们与老师进行了讨论,分析。我们对课

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doc

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 调查报告

手机依赖这个现象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一现象做了研究,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研究却十分寥寥。我课题组就杭州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题为在杭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通过对近千分问卷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手机依赖现象在高校中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将随着手机使用的频繁、功能的发达,而引发出更多的问题,作为学校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办法。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手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亦相当之高,而且使用非常频繁,部分甚至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如烦燥不安、言语粗俗、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网瘾初成时的情况,手机会不会成为继网瘾之后又一个对大学生产生巨大危害的现象呢?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在杭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主要是杭州地区高校的学生。包括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2)研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手机使用的一般情况,个人生活状态和手机使用心理3个方面。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5份,有效率为95.5%。问卷题型为等级性选择题。 结果与分析:(1)问卷一般情况:在955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年龄在18~24岁,其中男性为370人,占39.7%,女性为585人,占61.3%。手机拥有率高达98.95%,近一半的受调查者(49.74%)是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使用手机的。 (2)手机使用基本情况上:57.59%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作用非常大,是离不开的;71.2%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最大的吸引力方便与他人沟通。受调查者认为手机最主要的三项作用分别是:通话(85.86%),短消息(85.34%),上网(52.36%)。 (3)在手机消费方面: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表示(79.06%)从未换过手机或要用坏才换手机;而在选择手机方面53.93%的受调查者选择1000 1500价位的机型,62.83%的选择国产品牌;92.76%的受调查者每月话费在100元以下,仍有39.27%

手机依赖调查报告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手机依赖调查报告总结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

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 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

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

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基本信息 1.性别男女 2.年龄: 3.学校和专业: 4.年级 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符合的选项,只能选择一个。总分是相加自己选择的条目的数字。 几乎没有1 偶尔2 有时3 经常4 总是5 (1)你经常把手机放在身上? 1 2 3 4 5 (2)假如出门忘了带手机,你会回去拿? 1 2 3 4 5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 1 2 3 4 5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1 2 3 4 5 (5)你是不是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 1 2 3 4 5 (6)你是不是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1 2 3 4 5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1 2 3 4 5 (8)你会在深夜使用手机? 1 2 3 4 5 (9)当手机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因此产生强烈的无力感 1 2 3 4 5 吗? (1 0)当没有必要时你会发送空信息 1 2 3 4 5 (1 1)在上课、听报告或开会等需要静音或关机的场合你会时不时拿 1 2 3 4 5 出手机看是否有电话或者短信? (12)您有没有过把别人的手机铃声误听成自己铃声的经历? 1 2 3 4 5 (1 3)当一段时间(比如半天、一天、两天)手机不响时,你会感觉 1 2 3 4 5 了落寞和不适应? (1 4)你每天都要给手机充电? 1 2 3 4 5 (1 5)丢钱与丢手机相比,丢手机会让你感觉更糟糕? 1 2 3 4 5 (1 6)收到短信时你会回复? 1 2 3 4 5 (1 7)与朋友、家人在一起时你会因为无聊拨打电话 1 2 3 4 5 (1 8)手机铃声真正来临时你会感到开心? 1 2 3 4 5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调查报告 小组名称:专业野史啤 组长:冯绍均 组员:黎业锋阮杰麟柯文静阮顺敏曾静杨泳筠麦智睿杨志洪陈耀东 前言:最近看到新闻,某女子因走路看手机,没有注意到水井,腿被卡在下水井。这样类似的事件在生活中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因走路看手机险些酿成车祸,因沉迷手机视频而错过开会时间等事件屡见不鲜。这都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之一,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个原因似乎简单的令人觉得有些许可,却己是社会的一大现象。由此,网上出现这样的言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觉得这个现象很正常,毕竟如今手机己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铁上,公车上,走廊上,甚至是大马路上,都能看到看着手机的低头一族。或是与朋友聊天,或是看视频,或是玩游戏等。大家出门什么都可以不带,唯独手机不能落下。人们会因为没带手机出门而懊恼抱怨,诉说没有它的各种不便,也似乎没有手机就寂寞就被拉开了。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以“手机依赖症”为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此问卷调查人群为18一22岁的在校大学生,旨在求得当今在校大学生中有“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比例以及当今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症”的看法。通过对百余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当今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性较强,且他们主要用手机与亲友进行交流或者查阅新闻。 主体: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人们都拥有了手机,有些人甚至不仅仅一台手机。人们利用手机,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商业活动、私人社交、博览群书等等,同时,手机游戏也是人们闲暇时放松的方式。可以说,手机在人们的手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便有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一低头族,指的是长时间低头使用自己的手机而更容易忽略现实世界的人们。而且,这类群体更多地出

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的调查分析方案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一)随着21世纪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全新Android手机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功能日趋丰富,除了通话、短信传统功能外,手机增加了上网、游戏、音乐等功能。 <二)当我们走进大学的校园,随处可见拿着手机听歌聊天的同学们。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数目迅猛增加,然而手机的频繁使用一方面极大的方便了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烦燥、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 二、调查目的 手机依赖这个现象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此情况,我小组进行了题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通过调查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度,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以及找出其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目的。 三、调查对象与统计 本次调查活动的对象为淮南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了使调查结果更科学,我们按照男女等量原则,分别在大一至大四的各个

专业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192份,回收192份,有效率为100%。共做访谈64组,访谈成功60组,有效率93.8%。<一)调查问卷 样本中各个年级分布比例、院系分布比例见表1、表2 表1 年级分布情况 表2 院系分布情况 <二)访谈 样本中各个年级分布比例、院系分布比例见表3、表4 表3 年级分布情况

表4 院系分布情况 四、调查时间与方法 <一)时间安排: 1、调查阶段: 2018年11月30日——2018年12月23日 2、图表统计制作阶段: 2018年12月24日——2018年12月28日 3、调查报告初稿完成阶段: 2018年12月29日——2018年1月3日 4、调查报告定稿阶段: 2018年1月4日——2018年1 月16 日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 五、调查地点 教案楼、宿舍、图书馆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校大学生中87%的人都感觉自己在不同程度上对手机有依赖,82%的人上课都会携带手机。每天使用手机2小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目录 导语 (1) 一、调查背景 (1) 二、调查目的 (1) 三、调查方式 (1) 四、调查对象、时间 (1) 正文 (2) 1调查结果分析 (2) 2 产生手机依赖原因分析 (10) 2.1从众心理的影响 (10) 2.2心理诉求的需要 (10) 2.3人格特质的差异 (10) 2.4不良情绪的排遣 (11) 3 手机依赖症危害 (11) 4 建议及意见 (11) 4.1建立良好的群体氛围,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 (11) 4.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2) 4.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调控学生的不良情绪 (12) 4.4采用科学的方法,鼓励大学生自我教育 (12) 总结 (13) 附件一: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问卷 (14) 附件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 (15)

导语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几乎每个大学生,手上都有一个手机。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我们可以用手机进行沟通、进行学习、进行购物……甚至我们平时出门什么东西都不带,带一个手机究竟可以解决我们的所需。但是随着手机功能的多样性日渐丰富,使得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变深。我们曾多次看到网络报道,身边的低头族越来越多,人们的沟通越来越少。前不久的报道,一位女大学生因为周末在宿舍连续在手机上看视频,除了吃饭和上卫生间,其余时间都捧着手机看视频最终导致她患了急性青光眼。造成这些个现象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大家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在如今的社会,手机这种沟通工具随处可见。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它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当代的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学生拿着手机打电话、听歌、玩游戏…无论是课上课下,无论在寝室还是食堂,手机频频亮相。现在大家的一些聚会场面,都会“没收”手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做法?究其原因还是对手机的依赖太深,甚至已经影响到我们平时的正常交流。网上时常有张啼笑皆非的图片,以前毒害我们的是鸦片,大家都躺着吸鸦片;现在毒害我们的是手机,大家都躺着玩手机。我们在笑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承认,手机确实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可手机也有它有害的一面。如手机辐射,手机过度依赖而引起的心理问题等等。因此,我们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使用手机的看法;了解大学生当前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正确了解手机依赖过重对大学生所带来的危害;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正确态度,不让手机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而提出建议。 三、调查方式 1、利用问卷星进行的线上调查,共255份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48813289.html,/jq/7396407.aspx 2、纸质调查,发出200份回收200份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分析 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各种应用软件应运而生,手机作为一种智能化的通讯设备,依靠其携带方便等优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给人际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接受能力很快,但是由于其心智并不完全成熟,再加之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对手机的使用上极易出现过度行为,造成手机依赖[1]。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改善手机依赖的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表现 手机依赖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在大学生中尤为常见。当前,智能手机,成本不断降低,使得人人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成为可能。同时,各种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日益增强,甚至达到无法离开的地步。 (一)行为表现 手机依赖主要表现为当手机不在或没电时会出现各种不适,以及对手机的滥用,不需要的时候也在频繁地使用。

1.生活方面。近几年,随着扫码支付的发展,有过半的大学生出门不带现金,直接通过手机扫码支付;就餐通过“美团”“饿了么”等APP进行选择;购物通过“淘宝”“京东”等网络渠道选择;出行更多的会选择“滴滴”等叫车软件。 2.学习方面。在充实知识、查阅资料时,不是选择去图书馆,而是通过网络查阅选择通过手机拍照来记笔记,有些同学不认真听课,不间歇的翻看手机或干脆就在手机上玩游戏;写作业时,不翻阅课堂笔记,也不独立思考,而是在网上抄答案;考试时,部分学生不做考前复习,而是想着把手机带进考场找答案或抄袭。 3.休闲娱乐方面。智能手机成为学生们唯一的重要玩具,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在教室或宿舍,随处可见学生低头看手机的情景。有用手机玩游戏的、看视频的、看小说的和听音乐的,也有在购物和刷朋友圈的。 4.人际交往方面。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聊天、发朋友圈,晒一晒自己的生活。很多学生不时的刷社交软件,并将之前的内容反复看,渴望了解朋友的动态,渴望被自己的好友关注。偶尔的同学聚会,也少了畅谈,多了拍照,目的更多的还是要发朋友圈,对于友谊的增进毫无作用。 (二)不良影响

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问卷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报告概述 调查对象:高中生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 研究内容: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普遍情况;手机的主要用途;手机对学 习的影响。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二、问题假设 1.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是上网 2.中学生使用手机对学习起了负面影响 三、调查问卷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我们将就一些相关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希望你们协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提供您宝贵的看法和意见。本调查不记名,数据妥善保管,保证您的隐私。能倾听您的意见,我们感到十分荣幸,谢谢! 备注:1.本问卷共分为两部分,有手机的同学填写第一卷,没有手机的同学 填写第二卷 2.多选题时,其他原因可写出来 年级:高一()高二()高三()性别:男()女() 【第一卷】有手机的同学填 1.是否是住宿生() A.住宿 B.不住宿 2. 请问你手机的来源() A.家长用过的 B.家长或亲友买的 C. 用自己的积蓄购买 D.其他_____ 3. 你使用手机的目的是()(可多选) A.方便与家人、同学联系 B. 学习需要

C.受周围同学的影响 D.炫耀自己 E.其他_______ 4. 你开始拥有手机的时间()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5. 你一般什么时候使用手机()可多选 A.上课时间B.下课时间C.自习课D.课堂外时间 6.在校园内,一般在什么地方使用手机()(可多选) A.课堂 B.宿舍 C.饭堂 D.运动区(例如篮球场等) 7. 你每天使用手机时长为() A.一小时以内 B.1~2小时 C.2~3小时 D.3小时以上 8. 你最经常用的手机功能() A.短信 B.打电话 C.玩游戏 D.上网 9. 你的月消费额大概是() 元以下—500元—1000元 D.1000元以上 10. 你每个月的话费大概多少? 元以下元~50元元以上 11. 你当前的话费来源() A.父母帮忙充 B.自己从生活费里省 C.其他_______ 12. 你现在使用的手机是第几部() A.第一部 B.第二部 C.第三部 D.更多 13. 你认为中学生是否应该配备手机() A.应该 B.不应该 C.无所谓 14. 你认为使用手机对你的学生产生影响的会是()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没有影响 15. 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卷】:没有手机的同学填 1. 请问你没有手机的原因()(可多选)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导语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方式 四、调查对象、时间 正文 1调查结果分析2产生手机依赖原因分析 2.1从众心理的影响 22心理诉求的需要 2.3人格特质的差异 2.4不良情绪的排遣3手机依赖症危害4建议及意见 4.1建立良好的群体氛围,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 4.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调控学生的不良情绪 4.4采用科学的方法,鼓励大学生自我教育 总结 附件一: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问卷 附件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信息反馈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导语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几乎每个大学生,手上都有一个手机。我们不能否认的 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我们可以用手机进行沟通、进行学习、进行购物……甚至我们平时出门什么东西都不带, 带一个手机究竟可以解决我们的所需。但是随着手机功能的多样性日渐丰富,使得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变深。我们曾多次看到 网络报道,身边的低头族越来越多,人们的沟通越来越少。前不久的报道,一位女大学生因 为周末在宿舍连续在手机上看视频,除了吃饭和上卫生间,其余时间都捧着手机看视频最终 导致她患了急性青光眼。造成这些个现象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大家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在如今的社会,手机这种沟通工具随处可见。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它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当代的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 链接: 2、纸质调查,发出200份回收200份 四、调查对象、时间 线上针对广大的大学生群体,线下针对本校学生及周边学校的大学生时间:2016年2月23日一一2016年3月5日 正文 1调查结果分析学生拿着手机打电话、听歌、 玩游戏…无论是课上课下,无论在寝室还是食堂, 手机频频亮相。现在大家的一些聚会场 面,都会“没收”手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做法?究其原因还是对手机的依赖太深,甚至已 经影响到我们平时的正常交流。网上时常有张啼笑皆非的图片,以前毒害我们的是鸦片,大 家都躺着吸鸦片;现在毒害我们的是手机,大家都躺着玩手机。我们在笑的同时, 是否也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承认,手机确实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可手机也有它有害的一面。如手机辐射,手机过度依赖而引起的心理问题等等。因此, 我们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使用手机的看法;了解大学生当前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正确了解手机依赖过重对大学生所带来的危害; 引导大学生对手机 的使用有正确态度,不让手机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而提出建议。 三、调查方式 1、利用问卷星进行的线上调查,共255份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调研报告化学与环境学院13化本一班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调研报告 班级:13化本1 指导老师: 【摘要】 在科技和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早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及,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须品。但随着手机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快速的社会节奏、忙碌的日常生活、复杂的人际交往使得人们,尤其是白领、学生等群体越来越依赖手机。今日之手机不仅仅是通信工具这么简单,它正将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低头族”。人们玩着手机入睡,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也是打开手机或是一群人坐在一起却各玩各自的手机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对手机的极大地依赖导致我们开始丧失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手机依赖症”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无论是学习的上课时间,还是课外运动时间,在大学校园里“低头族”随处可见。“手机依赖症”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刻不容缓!前人的研究结果给与我们很多的启迪。但是尚有不足,为此,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最新当代大学生或者同龄人为调查研究对象,做出如下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真实地反映机依赖性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从而引起广大学生的关注,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手机依赖症;大学生;低头族 【引言】 大学生活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就像江湖里的种种传说,大把大

把的空余时间,无数的比赛活动,浪漫的恋爱,日上三竿的懒觉,大家似乎只看到大学课外生活的“逍遥多彩”,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是学习。然而,原本应该是学习的上课时间,玩手机,却成为了学生认真听课的一大杀手。“手机依赖症”使得大学生忽略了学业的重要性。在课外,原本应当是朋友间相互交谈,相互关心的场景,如今却是被越来越多的沉默不语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所代替。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症”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多的人“患病”。因此,本调研小组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资料查询,来探究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和原因。 【调查目的】 一、大学生依赖手机的程度与原因; 二、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现象提出防预对策。 【调查时间】 2015年8月1日—8月31日 【成员任务分配】 由26名调查人员组成,分为四组,分别进行:制作问卷及数据分析、问卷线上工作、背景资料的查找与整理以及总结并制成报告【调查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