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ào)箴.言(zhēn) 相得益彰强聒不舍

B.嘶哑.(yǎ) 箧.子(qiè)娇揉造作富丽堂皇

C.冠.冕(guān) 瘦削.(xuē) 附庸风雅鸠占鹊巢

D.亵.渎(xiè) 摇曳.(yì)李代桃僵形销骨立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禁锢缥缈诚惶诚恐神彩奕奕

B.摇曳掂量殚精竭虑走投无路

C.狡辩烦燥相辅相成漫不经心

D.粗糙狼籍为富不仁自出新裁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可谓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B.老师每次对我的批评总是那么鞭辟入里

....,让我受益匪浅。

C.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

....。

D.许多学问家的博学是靠寸积铢累

....而来的,“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B.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的大事。C.不能只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用应付考试的方法接近知识、吸收知识,要为完善自我而努力学习。

D.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5、选出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排比)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C.你这些话,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了茧(jiǎn)了。(夸张)

D.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比喻)

6、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7、名篇名句默写。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4)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6)越明年,政通人和,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曾子曰:“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8)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故人开窗畅饮,亲切交谈的情景。

(10)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富春江江水迅猛奔涌之势。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

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注释)①王子猷(yóu):即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②剡(shàn):县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___) (2)客.此(____________)(3)因.起彷徨(____________) (4)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望皎然.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即便夜乘小舟就之.实是欲界之.仙都

C.造门不前而.返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人问其.故问其.姓氏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具有怎样相似的性格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跑出创新“加速度”

①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

②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引向深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再次成为关键词;“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的激情在会场内外扑面而来。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创新也正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器。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万亿元;6500多家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40万家,创业就业人数超过140万人……以往要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正在被创新发展逐渐替代。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

④创新越是发展,就越需要一个良好生态。有人用比喻来形容创新:“青藏高原上才能有珠穆朗玛峰”。意思是说,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也正因此,有人提出,改变“创新孤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才能让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好局面。

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培育创新的“热带雨林”,让创新自由生长,离不开改革。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到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从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到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代表委员们纷纷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献计献策。既做好改革的“加法”,又做好改革的“减法”,既注重“补齐短板”,又注重“做强长板”,才能不断培厚创新生态的土壤。

⑥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实现“从多到好"“从好到优”,离不开创新。更好凝聚创新共识,更多提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的应对之策,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在好环境中开花结果,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作者:陈凌,选自2019年3月8日《人民日报》)1.选出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新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要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也已经被创新发展代替了。

B.没有良好的生态,创新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必须为创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

C.第⑤段强调通过改革给创新创造出好的生态。

D.创新对于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跑出创新“加速度”,大家必须要形成共识,提出更多的发展策略。

2.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个论点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第③段划线句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里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却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里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

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

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朵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1.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 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

_________ 爱花、____________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2.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

3.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4.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含义。

四、写作题(40分)

请以“以微笑倾听”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②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C

B

B

C

A

B

(1)化作春泥更护花(2)山光悦鸟性(3)纤纤擢素手(4)水尤清冽(5)陟罚臧否(6)百废具兴(7)士不可以不弘毅(8)无可奈何花落去(9)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0)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尽力,竭力客居于是到,这里指拜访

2.A

3.(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2)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4.特立独行、率性而为(独立不羁)。

1.A

2.本文中心论点是“跑出创新加速度”。围绕创新,作者主要谈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生态(或要通过改革来创造良好创新生态)。

3.不好。因为该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我国2018年的创新成果,具体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1.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 赏花(或悟花)学花(或变花)2.“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

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出一种难言的美丽。(意近即可)

4.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作者爱花,爱花的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意近即可)

4.示例: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寄寓了高远的人生志向: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点拨:联系主旨回答。作者借花抒写感悟,希望自己具有花的品质和智慧。(意近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