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职能的联想_王翠英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职能的联想_王翠英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职能的联想_王翠英

管理论坛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

95

摘要:本文把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职能与组织行为学中

的一些理论、观点进行联想,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职能为主线对两门学科的交叉点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联想

一、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关联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其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加里?德斯勒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获取人员、培训员工、评价绩效和给付报酬的过程,同时也关注劳资关系、工作案例以及公平事务。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发展,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

本文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以人为中心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目的是要把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吸引到组织中来,将他们保留在组织之中,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

我国的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六大职能,即工作分析、招聘与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关系。工作分析主要解决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方式以及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等问题;招聘与配置主要解决如何选人、用人及人职匹配等问题;绩效管理解决如何评价与提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等问题;薪酬管理解决如何结合员工的绩效,给予有效激励等问题;培训管理则根据员工素质与工作的要求实施培训,来提升员工能力;劳动关系则主要协调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保障双方的权益。

2.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含义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也因其是一门新兴学科而存在众多的观点。我国学者张德的定义为: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第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第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3.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

第一,研究对象相同。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组织内的员工为中心展开的管理活动,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显然,对于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对人力的管理。第二,研究范围相同。无论是对于组织内的员工的管理还是对于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其研究范围都同属于某一既定组织。第三,研究目的相同。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绩效;同样,组织行为学通过掌握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来提高预测、指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提升组织运行的效率。

二、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职能的联系

1.工作分析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就需要把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分解成各层次、部门、职位的工作,委托一定的群体、个人按照相应的规则去完成,从而形成组织的分工体系。通过专业化和分工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专业化和分工就形成了组织的内部层级结构,而组织结构的设计属于组织行为学的范畴。

工作分析则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某一职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职责和职权以及该职位对员工的任职资格要求弄明白的过程。它既要明确工作所包含的任务、职责和职权,又要明确工作承担者成功地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能力和其他素质要求。

一方面,在进行工作分析之前,首先要确定组织的基本结构,明确组织设立的所有部门、各级管理者的职位名称、各部门的负责人,指明组织内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和责任关系,明确每位员工自己的职位在组织中的地位。从这一点上来讲,组织结

构的设计是工作分析的基础与依据,而工作分析是对组织结构中每一个职位具体要求的细化。

另一方面,我们从组织设计的步骤图(图1所示)中可以看出,工作分析既是组织设计的起点与基础,又是实现组织结构演变的依据。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对组织内现有的职位进行盘点,然后根据目标一致和效率优先的原则,把工作进行划分,从这一点来看,工作分析又是组织设计的起点

与基础。另外,组织的运行也是对内外部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职能的联想

王翠英 平顶山学院

图1 组织设计步骤图

管理论坛

P.96 人力资源管理

环境相适应的过程,在组织运行中,必然暴露出许多矛盾和问题,也会获得有益的经验与信息,而工作分析可以作为组织运行的反馈信息,促使组织领导者重新审视原有的组织设计,并进行相应的修改,因此,工作分析又是实现组织适应环境不断演变的依据。

2.招聘与配置

招聘与配置对组织的使命就在于“让最适合的人在最恰当的时间位于最合适的职位为组织作出最大的贡献”,实现人、职位、组织三者的最适匹配。

组织行为学中对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的研究恰恰为组织的招聘与配置提供现实的依据。组织行为学中对于人的需要、动机、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对人的价值观、知觉、态度、人格、能力、兴趣、意志、情感等心理因素的考察为招聘者选择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提供了可行的解决之道。比较著名的如: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的特质-因素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理论、气质差异与职业匹配理论以及性格差异与职业匹配理论等。

3.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与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需要对组织运行一段时期内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赢利情况进行检查,出现的偏差需要及时反馈、调整及改善,侧重于对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群体内行为、群体间的行为、领导行为以及组织行为的考察与矫正,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与改善。

另一方面,组织绩效实现是建立在员工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员工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绩效的实现。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职位以及每一名员工的时候,员工个人绩效的达成才是组织绩效实现的前提。因此,在这一层面上又需要对组织中的个体——即员工行为进行绩效的考核与改善,以提高员工个人的绩效,最终达成组织绩效的提高。

4.薪酬管理

从组织层面,薪酬管理的首要功能表现在它的激励性。薪酬是对员工工作绩效的一种评价,反映员工工作数量和质量的状况。员工为了提高生活水平,需要不断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求能够提供数量最多、质量更高的劳动,从而获得更多的薪酬。因此,可以充分借鉴组织行为学中的各种激励理论对薪酬进行设计,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等,灵活运用以提高个人工作绩效,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而从薪酬管理层面,薪酬管理又是协调组织关系的“润滑剂”。一方面,通过薪酬水平的变动,可以将组织目标和管理者的意图传递给员工,促使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融合,协调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薪酬差别和结构,化解员工之间的矛盾,协调员工间人际关系。薪酬管理可以促进组织的良性运转。

5.培训管理

我们知道,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层面,文化因素都对组织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和巨大的意义。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价值观上的共识和行为的习惯上的一致,它贯穿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影响组织的全部工作,决定组织中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以及整个组织的素质、行为和竞争能力。员工只有真正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后,其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真正充分地发挥,进而表现为工作绩效的提高。通过培训,能够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规则和理念的理解,改进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和增进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不同工作作风及习惯的人和谐地统一在组织之内。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培训对组织文化的建设、推广起到贯彻与落实的作用。

6.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组织通过一个完整的员工关系管理体系,并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到这个体系的运作当中,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协调,引导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从表面上看,员工关系管理包括:劳动关系管理、员工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等内容,但从深层上看,员工关系管理注重员工心理方面的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提供的是一种“无形服务”,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精神关怀,是“人性化管理”的真正表现。

组织在员工关系管理方面是否实行了人性化管理,员工关系是否健康、和谐,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学中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等相关因素的测量来反映、了解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态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这五种态度是相关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集中于员工对工作的态度,相对于工作满意度而言,工作投入体现了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则集中于员工对整个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和态度。高工作投入、高工作满意度意味着一个人对特定工作的认同,而高组织承诺、高心理契约与高组织公民行为则意味着一个人对所在组织的认同。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本来就是管理学专业体系的两大专业课程,把两者完全孤立地进行研究与学习显然违背了该专业体系设计的初衷,但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职能与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进行联想却是本文的初次尝试,是对两门学科的交叉点所进行的分析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10版

[2]卢福财.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侯光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3版

人际关系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的运用论文

人际关系--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的运用论文 大学之‘大’,乃全面、普遍、高深、超然;大学之‘学’乃精神、思想、探索、创造。在大学中有许多重要的东西是在课下自学得到的,比如人际交往能力。西北大学校长,孙勇教授说:“大学校园能让你受益最大的也许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影响。”陕西旅游学校校长胡树群说:“大学朋友绝大多数比较重视知识的积累,因为这是飞行的油料,人生除了健康的身体外,至少还要两方面的本事:一是处事的本事,二是处人的本事,缺一不可。有了处事的本事就可以起飞了,但是没有处人的本事就可能撞机。”由此可见,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多么的重要。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时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不够大胆,不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不少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这些情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但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并想有所提高.那么如何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呢?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故意封闭自己。其次要注意社交礼仪,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在实践中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要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人际交往有以下原则(1)平等的原则: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有深厚的感情。(2)相容的原则:即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双方都要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4)信用的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信守诺言。古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5)宽容的原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板块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 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是使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的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其中: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1、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 2、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3、能够预测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 4、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 5、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人力资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 ◆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与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直觉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和数学预测方法(定量预测)。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又叫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是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性质、结构、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 ◆工作分析的作用:1、选拔和任用合格人员;2、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和人事计划;3、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4、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标准;5、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7、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8、加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 ◆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描述阶段、运用阶段、运行控制 ◆工作分析的信息包括:1、工作名称;2、人员数目;3、工作单位;4、职责;5、工作知识;6、智力要求;7、熟练及精确度;8、经验;9、教育与训练;10、身体要求;11、工作环境;12、与其他工作的关系;13、工作时间与轮班;14、工作人员特性;15、选任方法。 ◆工作分析所获信息的整理方式有:1、文字说明;2、工作列表及问卷;3、活动分析;4、决定因素法。 二、员工招聘与配置: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其中: ◆常用的招聘方法有:招聘面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劳动技能测试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浅析人力资源培训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浅析人力资源培训 【摘要】: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人力资源培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员工潜在的积极性,争取获得最佳的工作绩效,也有利于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心理与行为的更新和提升。针对人力资源培训的特点,从组织行为学的心理资本和激励理论的视角对人力资源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资本和激励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作用。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培训心理资本激励 From the angl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o analyse the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o analyze the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which not only gives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each person, arouses the enthusiasm of potential employees, try to get the best work performance, also to help update and improve th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managers and staff.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o analyze human resources, the uttermost advantage of human resource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se the breakthrough point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incentive theory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s to explore the role for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Keywor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centive theory 0 引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高,同时,在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管理的不确定性增大,人在工作中的能动性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这要求组织行为寻求“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把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培训与开发,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实现最大的潜能, 完成更好的业绩, 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1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组织行为学的名字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观点,即组织和社会都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经济优势。在其后的管理实践研究中,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韦伯的结构化理论等都对组织行为学理论进行了不断补充,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日渐成熟完善,并越来越受到了企业界、社会组织的广泛重视。

组织行为学课件_第5章_人际关系

第五讲人际关系与沟通主要内容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和谐的技巧人际沟通沟通实践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美国一项权威调查结果表明:人们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健康问题,另一个是人际关系问题。现代管理的两个主要分支:一是建立在经济人与效率逻辑之上的科学管理,另一个是建立在社会人与感情逻辑上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满足需要的状态。人际技能: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在面对面交往中采用的行为。人际技能:人们在面对面相遇时安排自己的行为以使其接近自己目标的技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人际技能是衡量个体能力(情商)的重要标准组织行为学要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个人身心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的成功能力的表现机会增加抑郁症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抑郁症和焦虑症更为突出,在世界范围内,抑郁症患者已达3.4亿,这个数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7~8倍。 抑郁症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人际关系的种类按交往范围:两人模型:夫妻、父子、上下级、师生三人模型:婆媳关系、丈夫的女朋友、两个上级按交往层次:横向、纵向按交往内容:情感导向、工作任务导向按交往关系:强强模型、强弱模型人际关系的种类强强配适用:同为下级,兴趣一致需要健全的制度,超人的大度强弱配主属型:党政,家庭,上下级互补型:党政,家庭,同级两人模型的四种形式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人的性格地理位置交往次数共同兴趣需求的互补团体的目标制度、政策和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的判别见面之交: 天气, 体育, 问好一般朋友: 新闻, 工作,花边新闻亲密朋友: 家庭生活知心朋友: 爱情, 绝密,稳私二人际关系和谐的技巧人际关系平衡甲对乙的(需求+吸引)=甲对乙的(需求+吸引)人际需求:情感、利益、尊重、赏识人际吸引:审美、学习、模仿人际需求和人际吸引同时存在、互相补充人际关系失衡个人品质缺陷:私心虚伪骄傲刁钻人际关系失衡管理工作的问题:沟通不良过分竞争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政策和领导不当人际关系学科20世纪30年代:霍桑实验和组织行为学派20世纪40-50年代:群体动力和劳资关系群体、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人际/产业关系20世纪60-70年代:组织的人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体系详解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体系解读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把人上升到资源的角度进行配置和管理,如何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配置,构建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体系成为企业HR工作的重点。作为这个有效体系的构成部分,HR各大模块体系的完善和工作的展开显得尤为重要! 1、人力资源规划---HR工作的航标兼导航仪 航行出海的船只都需要确立一个航标以定位目的地,同时需要一个有效的导航系统以确保它航行在正确的路线之上。人力自资源管理也一样,需要确定HR工作目标定位和实现途径。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正如航行出海的船只的航标的导航仪,人力资源规划在HR工作中起到一个定位目标和把握路线的作用! 2、招聘与配置---“引”和“用”的结合艺术 人员任用讲求的是人岗匹配,适岗适人。找到合适的人却放到了不合适的岗位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一样会令招聘工作失去意义。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招聘与配置不能被视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两个环节,只有招聘合适的人员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证招聘意义的实现。 3、培训与开发---帮助员工胜任工作并发掘员工的最大潜能 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公司战略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这两个方面,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变得非常必要。就内容而言,培训工作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具有针对性,要考虑不同受训者群体的具体需求。对于新进员工来说,培训工作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并胜任工作,对于在岗员工来说,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能,而对于公司来说,培训工作会让企业工作顺利开展,业绩不断提高。培训与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4、薪酬与福利---员工激励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 选择题: 1.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其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 3.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4.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是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下下级进入吧比较成熟阶段时,领导者宜采用的领导类型是参与型。 6.管理者通常的管理幅度在7至9人之间。 7.组织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创建出一些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约束功能。 8.对个人今后主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指事业生涯的设计。 9.领导者进行管理,实现领导功能的重要手段是权力。 10.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提出的。 11.菲德勒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于1967年提出。 12.让被调查者对多个被选项目按一定标准排出等级先后顺序,这属于等级排列法。 13.对群体助长现象最早的科学研究是由法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在1898年进行的。 14.层次等级方法最大的局限是增加了上级主管花费的时间。 15.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气质。 16.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Y理论。 17.要开发一个企业、单位部门和他们之中某个人的创造力,要顺利地开展各种创造活动,首先要求他们的领导者富于创造精神。 18.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决策的法制化。 19.发展现代组织结构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基础是传统组织结构理论。 20.判断组织行为合理与否,必须分析组织在确认目标这一方面和最有效地完成目标这一方面是否功能良好。 21.认为对于所有群体和组织来说冲突都是与生俱来的学派是人际关系学派。 22.在西蒙的观点,企业家的决策能力集中体现在企业代表的战略决策能力上。 23.人的工作绩效决定于积极性。 24.麦克里兰理论的核心是成就需要。 25.该组织变革过程中,最主要的变革是人的变革。 26.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 27.普通心理学中的工业心理学可以分为工业个体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工业消费心理学。 28.按沟通的表现形式分,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性沟通。 29.权变理论又成为应变理论与情景理论。 30.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有动机、威胁、信息沟通、个性特征和组织文化。 3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32.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略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这种以点带面的思想方法叫晕轮效应。 33.提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的心理学家是霍兰德。 34.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成员处于各自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的特点的阶段是形成阶段。 35.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特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 36.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对人和对生产都很少关心,回避责任、缺乏志向或不称职的领导类型是贫乏式管理。 37.领导者进行决策时必须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在分析比较多个方案的基础上择优选用,这体现的是领导决策原则中的对比择优原则。 38.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个体、群体和领导者。 39.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借助身体特征、人际距离、符号、情感表达等,影响沟通的效果,这些沟通方法通称为非语言性沟通。 40.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这说明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多样性。 41.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具体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的50-60年代。 42.适合从事外贸、信息、管理,善于管理逆境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胆汁质。 43.按照薛恩的“职业锚”理论,追求目标是具有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的“职业锚”叫管理能力职业锚。 44.加入一个被别人认为是很重要的群体中,个体能够得到被别人承认的满足感,这满足了个体加入群体的地位需要。 45.因为年龄相近、或支持某个球队、或同一所大学毕业、或政治观点相同等原因等形成的群体类型属于友谊型群体。 46.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47.任何领导在工作中都有其惯常的行为倾向,这种工作行为倾向通常是在两个纬度上展开的,即以工作为导向和以人为导向。 48.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讨,集思广益,然后作出决策,这样的领导方式属于民主型领导。 49.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一类是能够使人们产生满意度的激励因素,另一类是保健因素。 50.X理论是对古典传统管理理论的概括,它的提出者是麦克里格。 51.归因理论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它的提出者是海德。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 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定义:是指使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的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1、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2、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3、能够预测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4、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5、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人力资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 □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与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直觉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和数学预测方法(定量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1、内部拥有量预测2、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量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又叫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是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性质、结构、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 □工作分析的作用:1、选拔和任用合格人员。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和人事计划。 3、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 4、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标准。 5、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 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 7、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 8、加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 □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描述阶段、运用阶段、运行控制

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第一,要有容人之量,换位思考,善解人意。事实上,只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就会发现,冲突的双方几乎完全不理解对方,完全是不互相体谅对方。想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人际关系,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从自我出发的单向观察与思维,而要从对方的角度观察对方,替对方着想,也即由彼观彼。在此基础上,善解他人之意。如此处理人际关系,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不能由彼观彼、善解人意,就没有别开生面的新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 第二,关心帮助别人。患难识知已,逆境见真情。当一个人遇到坎坷,碰到困难,遭到失败时,往往对人情世态最为敏感,最需要关怀和帮助,这时那怕是一个笑脸,一个体贴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让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奋。因此,当别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你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者,安慰失意者,可以很快赢得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对别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小心吝啬,怕招引麻烦,交往很可能因此而中止。 第三,要注意仪表美。人的仪表,包括相貌、穿着、仪态、风度等,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人们总是倾向于觉得仪表有魅力的人更活泼愉快,更友善合群。衣着整洁、大方,仪表举止自然会给人一种亲近感,反之,过分修饰,油头粉面,浓装艳抹,则会给人一种不合宜的印象。 第四,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每个人都需要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初次交往中,有效地表现自己固然重要,但做一个耐心的听众,鼓励别人多谈他们自己,同样是不可少的。 第五,主动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与人交往的欲望很强烈,但仍然不得不常常忍受孤独的折磨,他们的友人很少,甚至没有友人,因为他们在社交上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等待别人来首先接纳他们。因此,虽然他们同样处于一个人来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详解》

目录 目录.............................................................................................................................................I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 (1)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定义 (2)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2)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3)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4) 四、人力资源的战略计划 (5) 五、人力资源的战术计划 (6) 六、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8) 七、人力资源计划的发展趋势 (12)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13) 第一节什么是人力资源配置 (14) 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14) 一、能级对应原则 (14) 二、优势定位原则 (15) 三、动态调节原则 (15) 四、内部为主原则 (15) 五、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道德原则 (16) 第三节人力资源配置的形式 (18) 一、人岗关系型 (18) 二、移动配置型 (19) 三、流动配置型 (19) 第四节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19) 第五节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模型 (21) 一、人岗关系型 (21) 二、移动配置型 (21) 三、流动配置型 (21)

四、个人-岗位动态匹配模型 (22) 第六节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25) 一、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 (25) 二、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 (26) 三、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 (26) 四、人与工作负荷状况分析 (28) 五、岗位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28) 第七节如何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9) 一、高效处理人力资源日常工作,缓解事务性工作压力 (30) 二、业务流程电子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 (31) 三、运用绩效系统,让绩效管理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31) 四、多角度分析应用、辅助决策、支持企业战略 (32)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33) 第一节员工培训的定义 (34) 第二节员工培训的八种形式 (34) 一、讲授法 (34) 二、视听技术法 (34) 三、讨论法 (35) 四、案例研讨法 (35) 五、角色扮演法 (35) 六、自学法 (36) 七、互动小组法 (36) 八、网络培训法 (36) 第三节员工培训的作用 (36) 第四节培训与开发的原则 (38) 一、战略原则 (39) 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原则 (39) 三、知识技能培训与企业文化培训兼顾的原则 (39) 四、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40) 五、培训效果的反馈与强化原则 (40)

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511519929.html, 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旭 来源:《新财经》2019年第05期 [摘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笔者从组织行为学出发,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企业管理提供建议。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心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1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在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规律性的学科,近年来,组织行为学在各行各业管理岗位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能够提高自身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这一发现也促使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与管理的关系也更加的密不可分。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要面对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环境的变化,企业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地实现良性的发展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企业来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心理的关系的学科,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合理地运用组织行为学中的相关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发展不光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同样也要考虑到企业内部的一些因素,企业只有将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互相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企业在竞争中除了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对手,还要时刻加强对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合理的利用企业内部的人才优势,将企业所拥有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如此这种良性的循环,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使得企业更加具有活力。组织行为学将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态度以及行为方式进行科学化的研究,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日益复杂的企业内部环境下,引入这样的一门学科对于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是很有必要的。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对于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通过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的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一种管理工作。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最大化地发

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问题,要走向成功就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一,要有容人之量,换位思考,善解人意。事实上,只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就会发现,冲突的双方几乎完全不理解对方,完全是不互相体谅对方。想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人际关系,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从自我出发的单向观察与思维,而要从对方的角度观察对方,替对方着想,也即由彼观彼。在此基础上,善解他人之意。如此处理人际关系,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不能由彼观彼、善解人意,就没有别开生面的新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 第二,关心帮助别人。患难识知已,逆境见真情。当一个人遇到坎坷,碰到困难,遭到失败时,往往对人情世态最为敏感,最需要关怀和帮助,这时那怕是一个笑脸,一个体贴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让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奋。因此,当别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

你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者,安慰失意者,可以很快赢得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对别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小心吝啬,怕招引麻烦,交往很可能因此而中止。 第三,要注意仪表美。人的仪表,包括相貌、穿着、仪态、风度等,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人们总是倾向于觉得仪表有魅力的人更活泼愉快,更友善合群。衣着整洁、大方,仪表举止自然会给人一种亲近感,反之,过分修饰,油头粉面,浓装艳抹,则会给人一种不合宜的印象。 第四,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每个人都需要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初次交往中,有效地表现自己固然重要,但做一个耐心的听众,鼓励别人多谈他们自己,同样是不可少的。 第五,主动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与人交往的欲望很强烈,但仍然不得不常常忍受孤独的折磨,他们的友人很少,甚至没有友人,因为他们在社交上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等待别人来首先接纳他们。因此,虽然他们同样处于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世界,却仍然无法摆脱心灵的孤寂。因此,我们要想赢得别人,同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就必须做交往的始动者,处于主动地位,你的人际关系处境也会越来越好。 处理好我们个人或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 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定义:是指使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人力,以实现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1、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2、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3、发现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不足。4、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增强企业对未知的适应能力。5、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人力资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与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直觉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和数学预测方法(定量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包括:1、内部拥有量预测2、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量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又叫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性质、结构、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 □工作分析的作用:1、选拔和任用合格人员。2、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和人事计划。3、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4、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标准。5、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7、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8、加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 □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描述阶段、运用阶段、运行控制 □工作分析的信息包括:1、工作名称2、雇佣人数3、工作单位4、职责5、工作知识6、智力要求7、熟练及精确度8、机械设备工具9、经验10、教育与训练11、身体要求12、工作环境13、与其它工作的关系14、工作时间与轮班15、工作人员特性16、选任方法 □工作分析所获信息的整理方式有:1、文字说明2、工作列表及问卷3、活动分析4、决定因素法 二)员工招聘与配置 □员工招聘的定义:是指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2、什么是知觉?有什么特点?知觉选择性取决于哪些因素?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即对客观事物赋于意义并做出解释。 知觉影响人的行为,即人的行为是以知觉为基础。 特点:(1)知觉的选择性:即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时,能优先把知觉对象从背 景中清晰的分离出来。 (2)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 加深理解,并做出解释。 (3)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经验,来按照事物的局部特征和个 别属性去感知事物的整体。 (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 而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知觉选择性取决于哪些因素:影响直接选择性的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如鲜艳的颜色,醒目的标记,响亮的声音,均容易被人清晰的知觉。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二者反差越大,愈容易被识别。 对象的组合方式:对象在距离和形态上的接近,更容易被人们视为一个整体被知觉。(二)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例如:(1)兴趣人们常常把知觉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而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被排除在知觉之外。(2)需要与动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物,常常被人们当作知觉对象。(3)个性特征人们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都会对知觉产生影响,例如多血质的人群对事物感知速度快,而抑郁质的人群则对事物感知细致入微(4)经验内行与外行对事物感知的深度有很大的差别。(5)环境与文化不同环境与文化背景,即使感知的同类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评价。 3、什么是社会知觉?与知觉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 定义:指人对社会对象(包括个体、社会群体乃至大型社会组织)的知觉。在组织行为学中,它是研究人际关系的基础。 关系与区别: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基础,社会知觉是知觉的一部分。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不仅仅停留在知觉的表面上,而会深化产生归因问题。 4、什么是归因?简述凯利和韦纳成功与失败归因理论的基本要点。 定义:指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来推测人的内在动机,意图和属性。正确的归因是了解人、分析人的行为的基础,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凯利:心理学家凯利把知觉和被知觉者的心理和行为放在同一系统中分析,归因结果比较客观全面。其基本观点是:归因的三个基本要素:内因(知觉者本人的特点),外因(知觉对象的特点),情景因素(环境)。归因判断的三个标准:即一贯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韦纳: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属于可控因素的能力、努力,和属于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机遇。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划分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划分 从整体上看,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对“人”这一资源进行管理,围绕如何对人进行管理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六大模块,具体的工作方向细分如下: 一、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模块: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的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具体工作内容: 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2.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调整; 3.工作分析、工作评价与岗位设置; 4.职位级别、类别的划分,职位体系管理; 5.人员编制核定; 6.人员供给市场分析; 7.人力资源制度的制定与修订; 8.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与调整; 9.人才梯队建设。 二、招聘配置管理模块: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员工招聘的来源主要有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具体方法有熟人推荐、校园招聘、猎头公司等。 具体工作内容: 1.招聘需求分析; 2.招聘程序和策略; 3.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 4.招聘过程实施;

5.招聘中的特殊政策应对与应变方案; 6.离职面谈。 三、培训开发管理模块:组织通过学习、训导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进行促进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这里不能把培训与开发等同,培训是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而开发主要是指管理开发,指一切通过传授知识、转变观念或提高技能来改善当前或未来管理工作绩效的活动。 具体工作内容: 1.企业内部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2.培训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3.外部培训资源的考察与选择; 4.培训内容的开发与设计; 5.培训的具体组织与实施; 6.培训效果的评估; 7.培训建议的收集与工作改进。 四、薪酬福利管理:薪酬福利制度制订的步骤包括制定薪酬策略、工作分析、薪酬调查、薪酬结构设计、薪酬分级和定薪以及薪酬制度的控制和管理。 具体工作内容: 1.薪酬策略的制定; 2.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的设置; 3.内外部薪酬调查; 4.五险一金; 5.薪酬总额计划预算制定与调整; 6.薪酬结构设计; 7.薪酬发放与成本统计分析;

2020最新国家开放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形成性测试1参考答案

2020最新国家开放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形成性测试1参考答案 形成性测试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动机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这体现了动机的(始发机能)。 2、按需要的功能特征来分,可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3、根据双因素理论,以下不属于保健因素的是(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4、奥德弗的ERG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5、宝钢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是(综合激励理论)。 6、通过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采取的领导行为方式对组织效能的影响,以寻求最有效的领导行为,这是(领导权变有效论)。 7、下列组织变革的阻力中,来自群体的是(人际关系变革所造成的阻力)。 8、组织文化能把不同层次、性格各异的人团结起来,使每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都与组织的安危紧密相连,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 9、组织文化的建立应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理念,不会因为微小的环境变化或个别成员的去留而发生变动,这体现了建立组织文化应遵循(相对稳定原则)。 10、人的行为特点是(适应性)。 11、下列选项中不是组织行为学学科性质的是(系统性)。 12、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历的阶段是(五个)。 13、“时间就是金钱”是一种(社会价值观)。

14、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这体现的是创造性行为的(首创性)。 15、事业生涯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与(工作有关的连续经历)。 16、下列选项中不是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的是(人为需要)。 17、小群体与大群体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完成任务速度快)。 18、下列沟通形式中属于正式沟通的是(全方位式)。 19、一个包容动机很强而又主动表现者,一般是一个(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 20、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能更加让他人喜欢的人,其个性品质是(能力超群略有小错)。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地位需要;安全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情感需要) 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群体凝聚力较高) 3、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要通过实现各种领导功能来完成基本任务。这些功能主要有(创新功能, 激励功能, 组织功能, 沟通协调功能, 服务功能) 4、领导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资源控制权, 奖惩权, 专长权) 5、群体讨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决策中,主要的群体决策技术有(命名小组法, 头脑风暴法, 电子会议法, 德尔菲法)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 实验法, 个案研究法, 观察法) 7、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理智型, 情绪型,意志型, 中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包括: 1、人力资源规划; 2、招聘与配置; 3、培训与开发; 4、考核与评价; 5、薪酬与福利管理; 6、劳动关系及企业文化 大家都知道企业的企”如何写,但不是每个人理解其含义,你拆一拆,发现什么? 企由人与止结合在一起,是以人在上,止在下,说明:人为先,无人就是止。 说明企业以人为先,人在首位,无人会终止。间接说明以人为本。 当然人不是东西,是资源。把人力当做一种资源。就是人力资源。 书面解释: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人力资源管理: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简单理解: 人力资源把人力当做资源,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 人力资源就是把人的劳动力看做一种资源来开发和使用。 如果你有资源如何处理: 如何发现?如何管理?如何投资?如何提升? 公司对你进行的培训=一种人力资源上的投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你的劳动力。 公司招聘你=是发现人力资源的过程。聘用你,就是使用人力资源的过程。 引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 核心职能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评价和人力资源激励四方面职能,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如图

继任规划:指公司指定的用来填补最重要的管理决策职位的计划。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在某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包括有薪或无薪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组织的需要和对员工个人的工作业绩、潜力和偏好的评估 塑造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进步。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之间逻辑关系简单理解 1、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为公司提供做“事”的人 企业在做“事”前,首先要有一批合适的“人”即员工,因为员工是做“事”的主体。企业为了保证有合适的员工与企业的“事”相匹配,并放于合适岗位。 2、、岗位的职责体系——让员工做正确的“事” 企业在让员工做“事”之前,必须要先告诉员工要做的“事”是什么,否则员工做的“事”会与企业的目标不符。 3、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让员工把“事”做好 薪酬+(固定薪酬)+浮动薪酬)。 逻辑关系 岗位职责体系让员工做正确的“事”,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让员工把“事”做好,它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企业提供做“事”的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包括: 1、人力资源规划; 2、招聘与配置; 3、培训与开发; 4、考核与评价; 5、薪酬与福利管理; 6、劳动关系及企业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