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

人民大学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
人民大学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

国际经济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关税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征收关税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但也有为了财政收入的目的而征税,因此可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关税有各种形式,如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如反倾销税、门槛税等。

2. 无形贸易

无形贸易是“有形贸易”的对称,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形态的劳务贸易,包括:①投资利润收支,包括利息、股息、公司或企业在国外服务的收支等;②贸易的从属费:如运费、保险费、装卸费;③外交文化费用、外交人员费用、侨民汇款、广告、专利费用等。其贸易额计入经常账户的“货物和服务项目”下的“服务”子项目中。

3. 外汇倾销

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称为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速度以及对方不报复。

4. 需求滞后

这是国际贸易现代理论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理论技术差距论的基本概念之一。需求滞后指由于科研、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在创新国创造出一种新产品后,模仿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才会产生出需求,从而进口该产品用于消费。需求滞后的长短取决于收入因素、模仿国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以及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

5. 反应滞后

这是国际贸易现代理论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理论技术差距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反应滞后,指在指模仿国厂商在进口冲击下进行调整,生产出新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取决于模仿国企业家的决策意识和模仿国规模经济、产品价格、收入水平、需求弹性关税、运输成本等诸多因素。

6. 掌握滞后

这是国际贸易现代理论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理论技术差距论的基本概念之一。掌握滞后,指从创新国生产出某种新产品,到模仿国掌握该种生产技术,无需再进口之间的时滞。掌握时滞的长短取决于技术传播渠道是否畅通,技术转移是否彻底和模仿国消化新技术的能力。

7. 贸易条件

单位出口所能够换回的进口,也就是指国际贸易价格,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贸易条件改善指现期进口与基期相比较而言,交换比率上升,即用同等数量的出口量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

8.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条约形式,相互取消原有的关税,统一海关税则。其特点是,同盟内部取消所有的贸易限制,实行自由贸易,对非成员国,则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和限额制度。

9. 非关税壁垒

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另一类是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世界贸易组织力图通过谈判对非关税壁垒进行限制、削减。

10. 比较利益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在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绝对利益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利益的概念,他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根据李嘉图的观点,虽然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不利程度肯定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小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如果一国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将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贸易双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即比较利益。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11. 国际贸易

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及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对外贸易亦称进出口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从一国而言是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看就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机制之一。

12. 进出口额

指以货币表示的进出口贸易量,进出口额通常是指以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额。大多数国家出口以离岸价格计算,进口以到岸价格计算。进出口额反映一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

13. 贸易顺差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形成国际货币入超。贸易顺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现为经常性项目下“货物和服务”项目的贷方余额大于借方余额,进出口余额为正,体现为净出口。贸易顺差反映一国有形贸易状况良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14. 贸易逆差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商品总额大于出口总额,也叫做国际货币出超。贸易逆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现为经常性项目下“货物和服务”项目的借方余额大于贷方余额,进出口余额为负,体现为净进口,出现贸易赤字。贸易逆差表示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15. 贸易保护主义

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16. 世界贸易额

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内),全世界各经济体间所进行的全部国际贸易交易量的加总,包括各类商品或劳务的有偿交换,反映了各经济体间经济活动的交易量,其动态的水平更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程度。从国际范围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为避免重复计算,一般把各国的出口额相加,来表示国际贸易规模大小。

17. 反倾销税

征收反倾销税属于世界贸易组织允许解决贸易争端的一种方法,它遵循WTO六大原则之一的“反倾销与限制出口补贴”原则。当缔约国在某项工业由于对方国进行倾销(出口国由于各种原因,以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大量出口某商品,以达到占据进口国该商品市场份额的目的)而遭受重大损失和威胁时,可以对该国的该种商品征收惩罚性的关税。

18. 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是按生产要素密集的程度对产业划分的一种类别,与之并列的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单位产品中劳动所占的比重最大,该产业具有资金有机构成低,单位劳动占用资金较少,一定量资金吸纳的劳动力较多的特点,有利于解决社会充分就业的问题,一般为传统低技术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服务性行业,适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入和退出该产业比较容易。但属于粗放型产业,对经济持续发展贡献有限。

19.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其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广义国际收支是指:系统记载的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交易。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这里强调各项交易,即包含不用外汇支付的交易在内;强调居民,即含有在该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的

特定机构,如外国企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但留学生、外交人员、国际经济组织不计入居民范畴。

20. 经济债务率

指一国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表示所欠外债与整体经济的关系。这一比例的安全线为30%。

21. 直接标价法

汇率的一种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数量的本币来表示其价格。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它说明的是银行在购买一定单位的某种外币时应付出的本币数量。如在中国,汇价的标价USD100=RMB827即为直接标价法。

22. 汇率

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等价关系,如果汇率是外汇在市场中形成价格的话,汇率也可以称为汇价。总之,它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从不同角度出发,汇率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等。

23. 浮动汇率

国际金融中指一国货币汇率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没有义务干预的汇率。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浮动与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情况。

24. 出口债务率

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为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出口总收入。一般认为该比率(安全线)不应超过100%。

25. 间接标价法

汇率的一种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来表示本币的价格。简言之,本币不动外币动。说明的是银行在支出一定单位本币时应该收回的外币数量。

26. 国际收支表

即国际收支账户。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常以国际收支表来表示,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收支情况和总额的对照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如何编制和记录国际收支各项目内容进行了规定。国际收支表遵循复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平衡的原则。新版的国际收支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等科目。

27. 官方储备

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

28. 贷方项目

在国际收支表中,由于遵循复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平衡的原则。每笔交易的发生额都会在相应的借方和贷方项目内记录。贷方项目所记录的事项使负债增加,资产减少,发生收入的经济活动。贷方项目是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输出或金融资产的流入。

29. 借方项目

在国际收支表中,由于遵循复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平衡的原则。每笔交易的发生额都会在相应的借方和贷方项目内记录。借方项目所记录的事项使资产增加,负债减少,进行向外支付的经济活动。借方项目是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金融资产的流出。(货物进来,货币出去)

30. 外汇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和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31. 购买力平价

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该理论认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但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较大差距。

31a.绝对购买力平价

汇率理论中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重要概念。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对外币的需求是因为其在发行

国有购买力,对本币的需求是因为其在本国的购买力。绝对购买力平价是在每一时点上,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表达式为E=Pa/Pb。

31b.相对购买力平价

汇率理论中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重要概念。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对外币的需求是因为其在发行国有购买力,对本币的需求是因为其在本国的购买力。相对购买力平价为当两国都存在通胀时,名义汇率等于过去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胀率之商,表达式为Et = Eo [(Pat/Pao)/(Pbt/Pbo)]。32. 远期汇率

远期汇率是远期外汇买卖所使用的汇率。所谓远期外汇买卖,是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并不立即交割,而是到约定的日期再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这种交易在交割时,双方按原来约定的汇率进行交割,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

33. 短期资本流动

指一年或一年以下期限的各种金融资产的转移。它包括:①短期融资和清算;②银行间套汇、套利;③国际金融市场的外汇、有价证券、黄金定期存单的买卖;④政府间调拨与拆借;⑤资本外逃以及投机活动等。

34. 单方面转移

国际收支表内经常性项目下的一个分项目。资金的流动属于单方向的,无对等收支,资金在国际间移动后,并不产生归还或偿还的问题。一般指单方面的汇款、年金、赠与,包含政府转移(援助、赔款等),和私人转移(侨汇、年金和赠与)两种类型。

35. 偿债率

偿债率是指当年的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出口创汇收入额之比。它是分析、衡量外债规模和一个国家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般国家的偿债率的警戒线为20%,发展中国家为25%,危险线为30%。当偿债率超过25%时,说明该国外债还本付息负担过重,有可能发生债务危机。

36. 即期汇率(Spot Rate)

即现汇汇率是指即期外汇买卖的汇率。即外汇买卖成交后,买卖双方在当天或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所使用的汇率。即期汇率是由当场交货时货币的供求关系情况决定的。一般在外汇市场上挂牌的汇率,除特别标明远期汇率以外,都指即期汇率。

37. 幼稚产业

经济学中认为,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这类产业就是幼稚产业。在保护幼稚产业上,如何界定和选择幼稚产业是一个关键,选择不好就可能导致保护落后。保护需要大量的投入,付出一定的代价。

38. 贴水与升水

国际金融中的概念,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则反之。一般情况下,利息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较低的货币则大多为升水。贴水是升水的对称。

39. 错误与遗漏

基于会计的需要,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贷方出现差额时,设置的用以抵消统计偏差的项目。

40. 国际收支入超

国际收支表按照会计的原则,每笔交易都要同时记入借贷双方,因此从形式上国际收支表必然是平衡的。但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个具体项目上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具体项目的借方、贷方往往是不平衡的,收支相抵会出现差额。当自主性交易或称事前交易项目(“经常账户”和“资本和金融账户中长期投资”)的收小于支,即贷方余额小于借方余额时,出现逆差即入超。

41. 贸易创造

贸易创造是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后,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中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来自成员国的低价进口商品替代了昂贵的国内生产的商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被创造出来。

42. 贸易转移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这对进口国是种福利损失。

43. 有效保护率

指关税对国内受保护行业生产单位产品增加值的保护程度。若用ERP来表示有效保护率,V 表示自由贸易条件下某一生产过程增值,V'表示在各种保护措施作用下该生产过程的增值,则有效保护率可以表述为:ERP=(V'-V)/V×100%

44. 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贸易条约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其涵义是: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的对方。其基本要求是使缔约一方在缔约另一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方享有或可能享有的待遇。

45. 国际收支出超

国际收支表按照会计的原则,每笔交易都要同时记入借贷双方,因此从形式上国际收支表必然是平衡的。但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个具体项目上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具体项目的借方、贷方往往是不平衡的,收支相抵会出现差额。当自主性交易或称事前交易项目(“经常账户”和“资本和金融账户中长期投资”)的收大于支,即贷方余额大于借方余额时,出现顺差即出超。

二、简答题

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

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含义为: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绝对利益学说在实践运用中存在一个必要的假设前提: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须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的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以便利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进入国际市场。如果一国在所有的产品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低于贸易对象国,该国便不具备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获得。这一点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实际上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境地:如果没有超过贸易对手的高劳动生产率部门,该国便被国际贸易的大门之外,或者在贸易中本国的生产部门将被对方的竞争击跨。显然,世界贸易的历史与现实并不完全、普遍的符合斯密这样的假设。

斯密的学说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坚持方面无法说明两种产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的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交易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2、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

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应该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若两个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按照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贸易便不可能存在,但事实上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

1)每个国家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来从事商品的生产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总是那些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总是那些需要用自己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个国家要素存量(如劳动与资本)的比率不同,即使两国资本与劳动力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3)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往往会使各国之间的要素报酬(工资、地租、利息)差异趋于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试画出技术差距论图形

A

T

B国的生产、消费

图中A国是创新国,B国是模仿国

技术差距论是产品周期理论的先期基础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技术差距论

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因技术创新、技术模仿而存在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是解释某类国

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技术差距理论认为,由于科研、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差距,新产品一

般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产生,其他类型的国家由于技术上存在的差距,大多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

对这种产品进行模仿性生产,在这一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的机会与可能性。

图中T0T1为需求置后,即创新国创造出一种新产品置后,模仿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置后才会

产生出需求,从而进口该产品用于消费。需求滞后的长短取决于收入因素,与收入的高低、收入

分配是否公平、模仿国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以及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图中T0T2为反映滞后,指模仿国在本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进口消费后,其厂商才会开始投资生产该种产品。反应滞后

的长短取决于模仿国厂商的企业家精神和冒险精神,即模仿国的厂商是否认识到该种产品可以带

来利润,以及规模经济、价格、市场、关税等。图中T2T3为掌握滞后,意为模仿国在经过一段生

产后,最终可以掌握该种产品的所有生产技术,产品已经可以自给自足并开始出口。掌握滞后的

长短取决于模仿国取得技术的渠道是否畅通,消化技术的能力是否很强等。从图中可以看到,整

个T0T3为模仿滞后,在T3之后模仿国便会以低成本大规模为基础进行生产并进行出口。(P71)

5、试画出J曲线并说明含义

T

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根据弹性法调整汇率后,国际

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这就要求贬值国要有一定的

外汇储备来预防J曲线效应的影响。(P155)

6、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

Y

O

说明:图中生产力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生产点从A点移到A’,社会无差异曲线与价

格线的切点,从C移到C’,由于这时期的价格线T’较原价格线更平缓,导致了贸易条件向不利于

X产品的方向变化,无差异曲线Ⅱ,低于无差异曲线Ⅰ,福利水平下降。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贸易条件恶化,但并不是普遍现象,常出现在发展

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它的发生需要具备的条件:出口国经济单一;产品为初级或劳动密集型;出口国占有极大的市场分份额;产品弹性小,且国民经济高度依赖于出口,以至于国际价格的下降要用大量的出口来弥补损失等。图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说明生产能力扩大,但由于国际价格线T 在生产扩大后发生变化,较以前平缓,对X 出口不利,结果出口增长,价格下降,总体福利水平下降。(P46)

7、简要画出H-O 模型的逻辑关系图

与斯密、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一样,H-O 模型认为,同样产品存在的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而商品在交换时的价格绝对差是由生产的成本绝对差异决定的。但是,在解释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时,H-O 模型与其他理论有着重大的区别。在H-O 模型看来,生产商品的成本绝对差异是由生产时使用的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别决定的;要素价格绝对差异是由要素存量比率,即一国中不同要素相对存量不同决定的;要素存量比率差异又是由要素供求决定的;要素的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其基本的思想逻辑过程如下:

8、试析本币贬值对于限入奖出的作用原理

一国通过本币对外贬值以达到向国外市场倾销商品目的,也称为外汇倾销。实行外汇倾销的国家往往是外汇管制的国家。政府的金融管理当局,把本国货币币值调到相当低的水平,在调整的过渡期内,以外币衡量的本国出口商品显得很便宜,而以本币衡量的进口商品则十分昂贵。若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继续以过去价格出售商品,所得到的外汇就能换得更多的本币,从而刺激出口;若出口商以新的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则能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扩大销售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对进口商品而言,由于汇率下跌后,购买等量价值的进口商品需要支付更多的本币,因而有限制进口的趋势。由此达到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但是,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是有条件的:一是各贸易对手国不进行报复,即不通过同样的贬值来对抗;二是由于涉及价格,本币对外贬值的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的速度,即通货膨胀速度不能快于本币对外币贬值的速度;三是这一过程必须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的进口需求弹性(EM )与出口需求弹性(EX )之和的绝对值要大于1,也即商品进出口的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反应程度要大。另外,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时滞的问题,在此期间内逆差会更严重,要求贬值国要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本币贬值,该国贸易条件将恶化。

9、用图形说明贸易价格的可能区域及利益分配

如图所示,假设A 国的比较优势在于生产X 产品,B 国的生产优势在于生产Y 产品,在贸易中A 国用X 产品换取Y 产品,B 国用Y 产品换取X 产品,则两国的交换区域如图的阴影部分所示。

实际交换比率将处于由两国国国内交换比率界定

的两国交换区内,超出该区域必然有一个国家会退出

交易。如果交易处于A 国国内交换比率的右方,则A

国退出交易,如果交易处于B 国国内交换比率的左方,

则B 国退出交易,交易只会处于两条国内交换比率线

之间的区域中,因为在左侧的交换比率高于B 国国内,

在右侧则低于A 国的国内比率,都属于无利可图。

然而具体交换比率究竟在哪条射线上,即 d Y/d X

的斜率,仅从供给方面无法说明。X 与Y 产品的最后交

换比率(也就是所谓的贸易条件)取决于两国各自对

对方产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如果B国对X产品的需求强度大于A国对Y产品的需求强度,则交换比率更贴近B国国内的交换比率,B国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则少于A国。如果需求强度相反,则A 国获得的贸易利益相对B国较少。(P35)

10、试说明贸易乘数的含义

对外贸易乘数是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一国出口的增长,代表有效需求的增长,如同国内投资一样,它可以一轮一轮地引起与这—出口量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国内其他产业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或倍数的扩大效应。

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外贸乘数可以用公式表达如下:

从总需求角度有Y=C+I+G+X从总供给角度有Y=C+S+T+M

今T=G,变换C+I+X=C+S+M,I+X=S+M

设dI为投资增量,dX为出口增量,dS为储蓄增量,dM为进口增量,则有:

dI十dX=dS十dM,变形后 dI十dX=(dS/dY十dM/dY)dY

dY=[1/(dS/dY十dM/dY)](dI十dX) =(1/MPS+MPM)(dI十dX) k=1/MPS+MPM

dS/dY=MPS(边际储蓄倾向) dM/dY=MPM(边际进口倾向)

若令 dS=dI=0 则有 dY=[1/(dM/dY)]dX= dX×(1/MPM) k=1/MPM

这时对外贸易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从以上分析中还可以发现,在出口增加时,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越小,国民收入最终增加的倍数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在现实中,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总小于1,即出口扩大所增加的收入中总会有一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这样便可循环往复地连续推动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一轮一轮地增加。

11、试述经常项目的基本内容

按照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写的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所载,国际收支表的标准组成有“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经常账户”表示实际资源(货物、服务、收入)交易以及经常转移;“资本和金融账户”记载的是实际资源流通的融资情况(通常是以金融工具进行的交易或资本转移)。

“经常账户”包括的项目有:货物和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货物和服务”包括“货物”与“服务”两个子项目。“货物”包括了一般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非货币黄金(作为储藏手段持有,其他)。“服务”包括了运输(海运、空运及其他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版权等)、其他商业服务、个人、娱乐、文化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收入”包括职工收入和投资收入两个子项目:职工收入即为职工报酬;投资收入包括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和其他部门的转移等。其他部门的转移如工人的汇款等。

12、试述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基本内容

按照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写的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所载,国际收支表的标准组成有“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经常账户”表示实际资源(货物、服务、收入)交易以及经常转移;“资本和金融账户”记载的是实际资源流通的融资情况(通常是以金融工具进行的交易或资本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包括的子项目有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另外还有一个补充信息的表格。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等。“资本转移”是指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变更及债权债务减免等导致交易一方或双方资产存量发生变化的转移项目,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转移、债务减免、移民转移和投资捐赠等。“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指各种无形资产如可转让的合同及商誉等的收买、放弃。

“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直接投资”包括国外、经济体内的股本资本、再投资收益、其他资本等。“证券投资”包括资产中的股本证券、债务证券、负

债中的股本及债务证券等。其他投资包括资产中的贸易信贷、其他贷款、银行存款,以及负债中相当的项目等。储备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即SDRs、外汇资产、在基金组织中的头寸等。

13、试述借方项目与贷方项目的区别

在国际收支表中,由于遵循复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平衡的原则。每笔交易的发生额都会在相应的借方和贷方项目内记录。

贷方项目是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输出或金融资产的流入。贷方项目所记录的事项使负债增加、资产减少、发生收入的经济活动。

借方项目是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金融资产的流出。借方项目所记录的事项使资产增加、负债减少、进行向外支付的经济活动。

14、试述国际收支出超、入超对于汇率的影响

国际收支入超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对外国支付的交易超过外国居民对该国的支付交易,从而引起国际货币支出大于收入,也称国际收支逆差。入超对一国经济具有不利影响;出超即国际货币收入大于支出,也称国际收支顺差。一般而言,顺差对一国经济有利。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一般来说,当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逆差时,资本大量流出,经济交易进大于出,在金融市场上出现对外币需求的增加,汇率便会下跌。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顺差时,资本大量流入,经济交易出大于进,在金融市场上出现对本币的追捧,汇率出现上升趋势。

15、试述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的区别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相当数量的本币来表示其价格。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它说明的是银行在购买一定单位的某种外币时应付出的本币数量。如在中国,汇价的标价USD100=RMB827即为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来表示本币的价格。简言之,本币不动外币动。说明的是银行在支出一定单位本币时应该收回的外币数量。

16、试述利用本币对外贬值调节国际收支的条件

本币对外贬值可以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进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但要使其发挥作用,必须有以下条件:1、贸易对手国接受结果不进行报复,即不通过同样的贬值来对抗。2、本币对外贬值的速度必须快于对内贬值,即通货膨胀的速度不能快于本币对外贬值,否则国内物价上涨将会抵消本币对外贬值的效果。3、本币对外贬值调节国际收支的过程还必须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绝对值必须大于1,也即进出口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反应程度要大。4、即使完全符合上述条件,从本币贬值到国际收支得到调整还有一个时滞的问题。因为在根据弹性法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这就要求贬值国要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来预防J曲线效应的影响。

17、试析国际上通行衡量一国外债的主要指标和安全线

衡量一国外债的规模目前世界上通行三个指标:

1、偿债率。其经济含义是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即每年的出口收入中有多少被用于偿还到期的本息。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出口总收入。一般认为这一比率的安全线不应该超过20%,超过30%则是危险的。

2、出口债务率。其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所欠外债额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出口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出口总收入。一般认为这一比率的安全线不应该超过100%。

3、经济债务率。其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所欠外债额与整体经济的关系。这一比率的安全线为30%。

18、试述广义与狭义国际收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狭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资本和其他经济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狭义的国际收支是考察一国经济和外汇变动的因素。广义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广义国际收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对外经济交易的全部内容,因而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广义的国际收支与狭义的国际收支的本质区别是,广义的国际收支强调全部的经济交易,即包含着不用外汇支付、无偿交易或交流在内。狭义的国际收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在判断一国货币的强弱趋势,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9、试析吸收法中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吸收法调节机制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国际收支问题,把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偏重于建立商品市场均衡,在政策上倾向于需求管理。

吸收法的理论模型为:在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基本关系式为: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出口—进口),即Y=C+I+G+(X-M)

粗略的认为X-M为国际收支状况,令其为B,则B=X—M。令C+I+G为一国经济的总支出,即总吸收,令其为A,则有B=Y—A,国际收支=总收入—总支出

从这一公式可知:当Y>A时,B为正值;

当Y

当Y=A时,B为零,国际收支平衡

根据上述理论公式,吸收法是通过改变总收入与总吸收(支出)来调整失衡的国际收支。当国民收入小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况,表明一国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即总吸收(总支出)超过总收入。采取财政措施调节的做法有两个方面,或者增加Y(即采取支出转换政策),或者减少总支出(总吸收)A(即采取吸收政策)。运用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减少对贸易商品(进口)的过度需求,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减少进口需求的同时,也会减少对非贸易商品的需求和降低总收入,还必须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消除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使进口需求减少的同时收入能增加,使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从而达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

20、试推导远期汇率以及升贴水公式

公式表达:远期汇率=即期汇率×(1+外币利率)/(1+国内利率)

假设Y为存入银行的一笔钱,Rn代表国内利率,Eo代表即期汇率,Rf代表外币利率,Et 代表远期汇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则根据一价定律有:

YEo(1+Rf)/Et=Y(1+Rn)

上式可推导:Et=[YEo(1+Rf)]/[Y(1+Rn)]

Et=Eo(1+Rf)/(1+Rn)——远期汇率

一般的,利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利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升水。

Et/Eo=(1+Rf)/(1+Rn),两侧同时减1,得:

Et/Eo-Eo/Eo=(1+Rf)/(1+Rn)-(1+Rn)/(1+Rn)有:(Et-Eo)/Eo=(Rf-Rn)/(1+Rn)

如果Rn忽略不记,则远期升水(贴水)公式:Et-Eo=Eo(Rf-Rn)

21、试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含义

贸易创造是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后,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中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来自成员国的低价进口商品替代了昂贵的国内生产的商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被创造出来,体现为国内福利的增加。贸易转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这一过程还会产生消费者为降低成本而转向其它相关(替代)产品进行消费的情况,体现为国内福利的下降。

22、试述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区别

汇率是指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等价关系,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按照外汇制度进行划分,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指两国之间货币比价基本固定不变,汇率波动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浮动汇率是指汇率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国家任其自由涨落,货币当局没有义务进行干预。在实践中存在着自由浮动与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情况。

23、简述国际传导机制是怎样通过国际贸易传递经济不平衡的

国际经济传导机制是指某一种经济现象从一国通过特定的途径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并对该国经济产生影响的过程,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中大多是经济失衡的跨国转移。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紧密,经济失衡在某一国发生,通过传导会蔓延到其他国家。一般情况下,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是由一国的开放部门影响到非开放部门。通过国际贸易的国际传导主要有两种方式:通过商品价格的传导(价格效应)和通过贸易乘数的传导(收入效应)。

1、通过国际商品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机制

开放经济的国家大都存在开放部门,当国际市场价格发生较大变化时,国际经济的非均衡透过国际贸易传导到他国,使该国经济发生变化。传导机制是,国际市场商品劳务价格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料或向国际市场销售产品的一些开放部门,国内开放部门因此要调整结构和价格,使之与其相联系的非开放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发生变化,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共同作用,促成了国内宏观经济的景气与衰落。这样,国际市场均衡的破坏、价格的变化就会影响到一国国内的经济状况,甚至使得该国不得不采取措施维持其均衡发展。

2、通过贸易乘数的国际传导

除了价格以外,一国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对进口商品消费的自发性增加或减少,能通过贸易乘数的作用,导致贸易对象国国民收入相应的成倍增加或减少。贸易乘数的大小和该国的边际储蓄倾向以及边际进口倾向有关。

24、试述确定幼稚产业的M-B-K标准

幼稚产业指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一般认为,对于相对落后的国家而言,给予幼稚产业的保护是必要的。在同样的游戏规则下,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过分的自由贸易可能会损害相对落后国家的利益,但实行保护的目的在于使受保护者得以进步,最终目的是取消保护。在现实中保护幼稚产业大多采取的是国家采购的方式来实现。

1、穆勒标准。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认为,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在保护下,能够在自由贸易下获利,自我投资发展。这样的产业即为幼稚产业。这是一个静态标准。

2、巴斯塔布尔标准。英国经济学家巴斯塔布尔认为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总和。符合条件即为幼稚产业。

3、肯普标准。美国经济学家肯普认为幼稚产业的特征除包含了以上两个标准的全部内容外,还应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时期内的外部效应。如果具有正的外部性,该产业产生的技术可以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即使本产业利润无法增加,或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也应该予以保护。

25、简述贸易有效保护率高低对于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有效保护率是关税对国内增加值的保护程度。贸易有效保护率的高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影响很大,如果对原材料进口不征收进口关税,但对最终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便会形成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即高的贸易有效保护率,国内市场便会出现大量进口装配线,进口原材料或中间产品,以组装去占领市场,而不是发展中间产品或资本品的生产,从而使得保护的意义丧失;但是如果对原材料中间产品也征收进口关税,则本国产品便无竞争力,无法同进口产品竞争,也无法转换成出口型产业。

26、简述弥补外汇缺口的办法及注意事项

两缺口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钱纳利和斯特劳特提出来的。从理论上说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两缺口模型:若总供给Y=C+S+T+M,总需求Y=C+I+G+X,若T=G,则有:S+M=I+X 或I-S=M-X,即投资-储蓄=进口-出口。

在宏观经济中,为了维持经济的一定增长速度,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差额(储蓄缺口)同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差额(外汇缺口)必须保持平衡。由于投资、储蓄、进口和出口都是独立不变的,因此这两缺口不一定能平衡。为使其达到平衡,可以有两种调节方法:一种是不利用外资的方法。当国内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时,就须压缩投资或增加储蓄,当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就须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按这种方法,除非有可能增加储蓄和出口,否则,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缓。

另一种调节方法是在缺口以外寻找资金,这就是利用外资资源。例如,利用外资进口机器设备,一方面,这项进口暂时不用出口来抵付;另一方面,这项投资品又不需要国内的储蓄来弥补。可见,利用外资可以同时弥补两个缺口,既可以满足投资需要,又可以减轻支付进口费用的压力,从而保证经济的增长。虽然外资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瓶颈”问题,但是,利用外资最终还是要偿还的。因此,必须提高外资的利用率,使其能直接或间接的促进进出口的增长,促进储蓄的增加,增强偿还能力。

27、试用图形说明马歇尔-勒纳条件对于出口的影响

一个经济体通过本币对外汇率下调(贬值),如果出口收入因价格下降而增加,能够抵消出口价格下降对收入的影响且有余,则出口增加可以使得国际收支得到改善,逆差减轻。这就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一个经济体的进口的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时,一国变更本币对外汇率才能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即利用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条件是:EM+EX>1

EM+EX>1,则国际收支趋于好转

EM+EX=1,则国际收支无变化

EM+EX>1,则国际收支趋于恶化

P

P2

P1

Q

说明:如果需求无弹性,需求曲线D垂直于横轴,这时本币贬值反而会造成出口收入的下降,即

0XE1P1的面积小于OXEP2。但如果需求弹性大的D1,价格的下降促使出口量增长,即OX1E2P1的面积大于OXEP2,促进了出口收入的提高(数量扩大的收入弥补了价格下降的损失且有余)。(P155)

28、试述一国适度外汇储备数量的标准

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随时可以利用并控制的外部资产,它的作用是为国际收支失衡提供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以及其他各种目的。

外汇储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和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外汇储备资产的构成包括货币当局集中掌握的黄金储备、外汇储备、该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

适度的储备资产规模是受若干因素控制的,美国的金融学家特里芬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经验研究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一般要求保持三个月的进口支付水平的外汇,这一方法被认为简单易行,但也有人认为外汇储备只与进口挂钩过于简单。

另外有人提出外汇储备应该占有10%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有10%的沉淀作为应付外部失衡时调整之用。

还有人认为外汇储备应该为外债余额的30%,即可以应付支付外债的需要。

储备资产少了经济安全受到影响,多了影响外汇资金的经济效益,不同国家经济结构的差异,如经济刚性的大小,也影响着一国国际储备的数量,因此,外汇储备的数量要求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9、试以图形分析规模经济收益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

在经济学中,规模收益描述的是产出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加幅度的现象,它是各国厂商所普遍追求的利益。一般而言,产业内贸易的利益主要源于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可选择性。具有相似禀赋的不同国家,其中若有一国因规模经济而使某种产品的成本降低,它便会因此产生新的比较优势,从而在贸易中受益。国际经济学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基本原因。

Y

A

说明:图中A、B两国的分工不基于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而是完全随意的,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原点凸出,说明具有规模经济。假设A国随意地完全分工生产Y产品,B国完全分工生产X 产品,两国分工后,生产点在A、B,与过去的C点相比,X产品增加了B1B,Y产品则增加了A1A,专业化的生产规模明显高于分工前,这时A国由于只生产Y产品,为了获得X产品的消费,就必须出口Y产品而进口X产品。B国则正好相反,需要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此时消费点从分工前的C点,移动到了离原点更远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际价格线的切点C1,福利得到提高。福利提高的来源与比较利益、禀赋优势无关,而在于扩大规模后带来的成本降低、分工细化,以及由

此形成的新的交换利益。(P88)

30、试简述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并举例说明之

要素密集度逆转是对列昂惕夫反论现象进行解释的一种观点,该观点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并没有绝对标准的界限。

如下图:图中横轴为劳动要素,纵轴为资本要素。在正常情况下,等产量线只能切等成本线于一点,如图中的A、B点,但是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下,等产量线可以切不同的等成本线于若干点(图中为切不同的等成本线,共有两点),C、D两个切点,代表相同的等产量线,即相同的产量但却代表了不同的成本,其中射线OR表示为资本含量更高的生产方法,而射线OR1代表了劳动含量更高的生产方法,即有dOR>dOR1,其经济含义为不同的生产方法生产了相同产量的相同产品,即相同产品中资本-劳动比不同,这就是要素密集度发生了逆转。例如,同为服装生产大国,中国生产的服装中劳动力含量相对较高,体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意大利、法国生产的服装中智力因素含量更大,体现为智力密集型产品,这就是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典型案例。

L

三、论述题

1、试述西方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对象及结构

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经济的活动过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家庭经济到微观经济进而发展到国民经济,最终形成经济的完整体系。同时,在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中,一个国家与世界结成经济关系,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彼此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国家成为国际经济往来和活动的主体,便产生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即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而当国家的经济活动以国际为背景时,为了探讨国际经济关系中内在联系,就产生了经济学的独立分支科学——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通常这一描述包含如下意思:第一,国际经济关系发生的原因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第二,所谓国际经济关系,主要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国家是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和行为主体。国际经济学所考察的就是不同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内容及其对双方所造成的影响。第三,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生产要素跨国界的流动。国际经济学就是要说明这种要素流动的原因、后果及其发展趋势。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国际经济学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际经济学内容丰富,源远流长,随着国际经济实践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概括地讲,国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国际收支研究、外汇理论研究、国际金融体系研究、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跨国公司研究、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的研究、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国际经济组织研究、国际经济秩序研究、经济全球化研究等等。

2、试述国际经济传导机制及其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发展,开放国家彼此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经济联系,一个国家出现的经济失衡,会通过若干途径传导到另一个国家,引起其他国家经济失衡。经济失衡从一国传导至另一国的情况,有些类似石块投入水中水波扩散的过程,通货膨胀、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逆差会在国际间通过贸易、资金、技术、人力、制度因素等有形和无形渠道传导。

一、国际商品交换即国际贸易领域的传导机制

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如果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在原料来源和产品实现方面与世界市场联系越紧密,则该国经济受外部经济条件变动的影响越大。世界市场中的价格或供求的波动通过国际商品交换,逐步在该国的各个部门间扩散,最终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如果世界经济处于繁荣状态,通过国际商品交换传导的是经济稳定与持续增长,如果世界经济不景气,传导的则是负面的内容,即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或失业。通过商品交换的传导机制又分为通过价格的传导(价格效应)、通过贸易乘数的传导(收入效应)两种形式。

当世界经济发生较大波动,世界市场价格发生了大幅度的上升或下跌,一个国家的开放部门首先受到影响,开放部门做出相应的调整后,会逐渐影响到非开放部门,进而一国的总体就受到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

同时,贸易乘数也存在经济传导的情况。一国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将通过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即贸易乘数影响到对他国产品的需求,经过若干次的相互影响和循环,进而影响到该国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

二、国际资金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

国际资金渠道进行传导不是从一国的开放部门向非开放部门传递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经济失衡通过资金国际流动进行的传导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通过国际资金的借贷变化进行的非均衡传导

一个国家为了经济建设从另一个国家借贷,当该国因国内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的话,也将影响到债权国的资金流动,造成债权国经济困难,严重的还将导致国际金融市场产生混乱,影响若干国家的经济增长,危及世界经济稳定。

2、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差异和变动进行非均衡传导

一国在开放条件下,如果利率有较大变动,会造成资本的国际流动,即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市场流向利率较高的市场,这种流动达到一定的规模,必将影响国际市场利率,从而使其他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

3、通过国际收支差额变动产生非均衡传导

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其结果或者是引起大量外汇流入,增加本国的货币供给而导致通货膨胀;或者是为了避免通货膨胀而迫使本币升值,从而伤害本国的出口,使进口增加,两者都会影响到本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将外界的通货膨胀传导到了国内。大量的收支逆差意味着国内资金的外流,为克服这一情况,一国往往要实行紧缩政策,减少信贷,提高利率,这将对国外市场的资金供给产生影响,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是不利的。

4、通过汇率变动进行的非均衡传导

当一国汇率因各种原因出现持续下降时,人们的预期往往倾向于该种货币会继续下降,这时持有大量该国货币的国家就会进行抛售,这种做法一方面是金融市场出现混乱,另一方面将加重市场上该种货币的供过于求,促使该货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加剧市场压力,甚至形成混乱,从而把该国产生本币汇率下降的经济因素传导到了国际市场和其他国家。此外,汇率下降本身具有扩大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从乘数角度分析,这等于将本国的失业传导给了其他国家,如果其他国家也如此效法,世界经济就将在众多国家竞相贬值中陷入混乱。

5、通过大规模的资产结构转换进行非均衡传导

大规模的金融资产结构转换,会形成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的大规模转移,严重时会出现游资对经济的冲击,其结果会造成世界经济的混乱。

三、国际劳动力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

1、通过跨国就业进行传导

一国有大量劳动力在另一国就业,这一国的劳动力一旦形成合力就能对所在国的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

2、通过国际收支传导

一国劳动力在另一国就业,其劳动收入的汇回将影响到该国的经济,而其劳动收入又受到就业国经济状况的影响。

3、通过失业传导

一国有大量劳动力在另一国就业,当就业国经济发生危机,外国劳动力将率先被解职回国,这将造成劳动力输出国失业的增加,经济受到打击,这等于将经济衰退和失业通过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从劳动力输入国传导到了劳动力输出国。

4、通过人力资本进行传导

若劳动力输出国向输入国流动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不仅将技艺、科技带到了输入国,为输入国带去了未来的创造力,同时输出国在他们身上投入的教育成本也被带走了,为输入国节省了开支,从而将输出国的投资所应回报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传导到了输入国。

四、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示范效应等各种无形渠道传导

1、信息复制、扩散的作用,对世界整个的经济都有促进。

2、信息回授的作用,促进两国间的经济发展。

3、信息的竞争与创新,导致世界技术水平、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4、信息的理性预期作用。关于世界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信息在国际间传递,人们基于理性预期做出反应,结果将推动世界范围的衰退或通货膨胀的实际发生。

5、信息的示范效应。一国流行的新的消费品或消费方式会受到其他国家的模仿,从而刺激相关商品的开发和生产。

6、行为模仿效应。一国工人通过斗争争取到利益,会使他国工人效仿,从而导致该国国内物价的上升,形成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使通货膨胀在国际间传导。

7、经济政策的仿效效应。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造成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迫使他国做出相应的对策。经济政策方面的示范效应,既可以推动经济失衡的国际传导,也可以抵制失衡的国际传导。

8、信息的控制效应。占有信息意味着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和新的比较优势,作为无形资源的信息,如果被一国控制,就能够影响到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

3、结合中国对外开放谈一谈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1、中国正处在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发展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中国既定的国策,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一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其国内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学习国际经济学有助于认识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有利之处。

3、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学习国际经济学对于开拓视野、促进自己事业发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4、应如何分析一国外债的数量界限及结构问题

一、外债的数量界限(规模)

国际社会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并结合过去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外债适度规模的问题。外债的最佳理论规模是使外债的边际收益等于外债的边际成本时的外债使用量。外债最佳规模总是一种理论推演,生活中只能力求达到次优债务规模。目前世界上通常使用的三个重要指标:

1、经济债务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经济债务率=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100%,表示所欠外债额与整体经济的关系,这一比率的安全线为 30%;

2、出口债务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所欠外债额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出口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出口总收入×100%。一般认为,这一比率不应超过100%;

3、偿债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即每年出口收入中有多少被用于偿付到期的本息。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出口收入总额×100%。一般认为这一比率不应超过20%。

二、外债的结构

外债结构管理是在外债规模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建设对外汇资金的实际需求和具体要求、国际资本市场行情及其发展趋势等,对外债机构的各个要素的构成比例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保证偿还的目的。利率和币种结构管理在外债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利率结构管理。利率结构管理的目的在于规避从外债借入到偿还期间,由于借款利率波动而造成的外债增加的风险。具体措施有:第一,争夺优惠性利率,降低外债成本;第二,根据市场总体利率水平选择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

2、币种结构管理。币种结构管理的目的在于规避在外债借、用、还过程中,因有关货币汇率波动而使债务人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措施有:第一,债务币种多样化;第二,合理搭配币种结构的比例;第三,币种结构的调整要及时、有效;第四,外债币种在借、用、还三个环节要互相衔接和适应,原则上是所借货币、所用货币、所还货币相一致。

3、期限结构管理。第一、保持中长期债务为主、力争将短期债务控制在债务总额的20%以下;第二,保持短期债务的增长在总体上低于中长期债务的增长;第三,保持债务偿还期限均匀分布,尽量避免同期借入大量期限相同的外债,防止还本付息过于集中,加重国家和企业的偿债压力。

5、试述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内容(试述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一国经济状况及影响)

国际收支与一个经济体的总体发展密不可分,反映着一个经济体的基本经济状况。

1、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国际收支可以从经济总体规模和顺差逆差的角度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实力、地位。在国际经济中,从国际经济交易的规模来进行分析,人们会发现,一个经济体如果经济规模巨大,与外界经济交易、交流的数量巨大,它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自然就会较高。

2、决定着一国货币和汇率的变化方向。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逆差时,经济交易进大于出,对于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表现为供不应求,但对于本币的供求情况则正好相反,表现为供大于求,于是便会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本币对外汇率的下浮趋势。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顺差时,经济交易出大于进,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会出现对于本币的追求,造成本币供不应求,同时对于外汇供大于求,本币的对外汇价会因此出现上扬的趋势。

3、决定着一国的融资能力和资信地位。

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一个经济体的借贷能力往往是与它的偿还能力成正比的。经济体的偿还能力愈强,它的借款能力越强,借款的渠道也就越多,该经济体在国际资金和资本市场上的资信地位也就愈高。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取决于该经济体的经常项目收支和官方储备的状况。

4、反映着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情况和变化。

一个国家对外经济交易的内容,包括有形的经济产出(商品)和无形经济产出(旅游、劳务、金融、运输、专有权等)。随着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往来关系的深化,经济结构中初级产品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制成品和无形产出所占有的比重会有较大的提高,该经济体对外经济交易的内容也就会出现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过渡到以制成品为主,最终过渡到以有形、无形两种产出双向交流并重的局面,这表明经济的发展与成熟。

5、影响着一国国内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在世界经济中,一个经济体产出的输出,往往造成国内市场上供给的相应下降,所收回的外汇又会增加国内货币供给,有可能加大一个经济体内部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体内部货币供给增加、物价上涨,一般会刺激经济进一步发展。反之,一国经济体如果大量从外部输入经济产出,其经济结果与大量经济产出输出相反。

6、试述关税同盟的理论与实践

1、关税同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条约形式,相互取消原有的关税,统一海关税则。其特点是,同盟内部取消所有的贸易限制,实行自由贸易,对非成员国,则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和限额制度。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两个方面。

贸易创造是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后,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中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来自成员国的低价进口商品替代了昂贵的国内生产的商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被创造出来。

贸易转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这对进口国是种福利损失。

2、关税同盟的实践显示出,它可能增加一国的经济福利,也可能降低一国的经济福利。关税同盟国的成员国通过参加同盟是否利益更大,取决于若干条件,例如,关税同盟成员国与外部世界国家生产成本相差小则结成关税同盟后利益大;结成关税同盟前,成员间关税高,则结成关税同盟后税收减免,利益大,等等。

P

P t

P

P

153e462

说明:图D、S曲线为该国的需求与供给曲线,无关税时,该国从成本低的A国进口,在P a 下进口Q1Q2,此时,B国因成本高被排除在贸易之外。征收P t的关税,进口减为Q3Q4,若此时该国与B国结成关税同盟,两国间无关税,A国被排除出贸易,该国以P b价格进口Q5Q6的商品,如果该国与B国结成关税同盟,消费者比在关税价格下有更多的福利,但却不如与A国结成关税同盟的利益多。

与P t相比,由于消费者的价格降低到P b,产生净福利a、b,消费者剩余增加a+b+d+e,即P b P t E1E2,生产者剩余降低d,e是税收转移。但与A国结盟相比消费者剩余却少P a P b E2E3,因为自由贸易的进口(从A国)必须转向B国,当然作为1区的生产者剩余增加了,但c部分作为税收也因此损失了。如果该国与A国结成关税同盟,则该国只有贸易创造,而不会发生贸易转移。(P275)

7、分析国际资金流动的经济效应(作图分析)

上图为资本流动的经济(福利)分析,设有A、B两国,坐标图中的横轴为资本存量,纵轴为资本的边际收益率(资本的边际产品),即技术、劳动力投入不变时,增加单位资本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左面为A国资本的代表性边际收益率,右面为B国资本的代表性边际收益率,可以看出,B 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率高于A国,资本将从边际收益率低的A国,流向边际收益率高的B国,当两国资本边际收益率一致时,资本流动停止。

说明:A国的资本存量为OA,B国为O′A,资本边际收益在 A国为 OC,总产出为FOAG,其中OCGA为资本要素的收入,CFG为其他要素收入;B国资本边际产出为O′H总产出为 O′JMA,其中资本产出为O′HMA,HJM为其他要素收入。由于A国资本边际收益低于B国,在资本自由流动下,便会产生资本从A国向B国的流动,当资本收益ON=O′T时,即两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率相等,在E点达到均衡,资本停止流动,这时A国产出为OFEB,B国为O′JEB,A减少EBAG,B增加EBAM,两国净增EGM。因A国投资要有收益,A国总收人为AOFER,B国为O′JERA,A国净增EGR,B国为ERM。资本跨国流动后产生了福利的增量,这是由于B国相对富余的劳动与A国相对富余的资本结合进行生产的结果。(P219)

8、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并用简单数字进行分析

1、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理论内容: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在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绝对利益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利益的概念,他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根据李嘉图的观点,虽然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不利程度肯定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小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如果一国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将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贸易双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即比较利益。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2、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简单数字说明。

假设世界由A、B两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都分别在生产X、Y两种产品,在国际分工发生以前,其要素(劳动)分配、产品产量的情况如表所示: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K135班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贫穷化增长适用于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的生产和出口,该国就会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不会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6、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7、跨国企业是指向六个以上不同国家出口的企业。× 跨国企业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8、在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关键货币。√ 9、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最常用但并不完善的指标是人均GDP。√ 10、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若美国的通货膨胀速度低于英国,则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11、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12、共同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13、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用来支持处于竞争激烈产业中的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包括对高技术企业的补贴和其他支持。 14、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5、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1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17、一价定律认为关税不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一价定律认为关税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18、如果德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则马克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19、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贷方。× 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借方。 20、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贬值。√ 三、选择题 1、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2、列昂惕夫反论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B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3.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为4%,那么( C ) A 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4% B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4% C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6% D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6% 4、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C ) A. 垄断竞争理论 B. 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1-4

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1-4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国际商品流动 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三、问答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有何联系?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经济和金融的相互依存性,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外汇市场以及国际收支、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的原因和效果。二者统称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因为它们把单个国家看成基本单位,并研究某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3.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是什么? 深度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迅速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汇率的过度波动和失衡以及全球危机;美国的结构失衡、欧洲和日本的缓慢经济增长,以及转型经济的重组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深度贫困;资源匮乏、环境恶化、气候变化下和不可持续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整理]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整理]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 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 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 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 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 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 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因为大国是国际价格制定者,小国是价格接受者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根据上题结论,知道,小国消费者可以从大国购买相对便宜 的外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较高相对价格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 改善福利。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略。因为机会成本递增。? 第二章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1)根据表1知道,A、B两国X、Y劳动生产率,可知X相对价格A国低于B 国,A国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有比较优势 (2)A国在Y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X具有比较优势

级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参考

级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 参考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国际经济学》 一,简答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请运用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对这一说法加以评论。 答:这句话不符合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1)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发达国家虽然在各部门的生产技术中都处于绝对优势,但两国进行自由贸易后,发达国家可以专业化生产出口其绝对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其绝对优势较小的商品,而发展中国家可以专业化生产出口其绝对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其绝对优势较小的商品,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利。 (2)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发达国家由于工资水平高,所以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竞争力不强,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以进口为主。但是发达国家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和技术具有优势,发达国家的资本价格相对较低,技术实力更强,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往往能够大量出口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 (3)综合以上回答,发达国家虽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在资本、技术方面比发展中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时,往往能够各取所需、实现双赢,甚至由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优势,在贸易中更占优势。

(还可以画出相关贸易福利图3-3,,34) 2,什么事里昂惕夫悖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解释? 答: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推断),战后美国出口的应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却发现,美国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H-O模型相矛盾,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迷"或"里昂惕夫悖论"。? 相关解释: (1)需求偏好学说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认为美国需求偏好强烈的偏好资本密集型产品导致的里昂惕夫悖论。所以该理论认为他认为H-O模型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因为前者的贸易发展主要是由供给方面决定的,而后者的贸易发展主要是由需求方面决定的。? (2)劳动效率学说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和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里昂惕夫认为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也就出现与H-O模型推断相矛盾。 (3)要素密集度逆转学说认为某种在丰富的国家属于,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当两种商品生产的替代弹性差异较大时,随着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选择题汇总版(附答案) Ch1-Ch3 1. The Un ited States is less depe ndent on trade tha n most other coun tries be cause A) the Un ited States is a relatively large country with diverse resources. B) the Un ited States is a “ Superpower ” C)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it less dependent on anythi ng. D) the Un ited States in vests in many other coun tries. E) many countrie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2. Because the Con stitutio n forbids restrai nts on in terstate trade, A) the U.S. may not impose tariffs on imports from NAFTA countries. B) the U.S. may not affect the international value of the $ U.S. C) the U.S. may not put restraints on foreign investments in California if it i nvo Ives a finan cial in termediary in New York State. D) the U.S. may not impose export duties. E) the U.S. may not disrupt commerce between Florida and Hawaii. 3. I nternatio nal econo mics can be divided in to two broad sub-fields A) macro and micro. B) developed and less developed. C) monetary and barter . D) intern atio nal trade and intern ati onal mon ey. E) static and dyn amic. 4. I nternatio nal mon etary an alysis focuses on A) the real side of the intern ati onal economy B) the intern atio nal trade side of the intern ati onal economy C) the intern ati onal inv estme nt side of the intern ati onal economy D) the issues of intern ati onal cooperatio n betwee n Cen tral Ban ks. E) the mon etary side of the intern ati onal economy, such as curre ncy exc han ge. 5. The gravity model offers a log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fact that A) trade betwee n Asia and the U.S. has grow n faster tha n NAFTA trade. B) trade in services has grow n faster tha n trade in goods. C) trade in manufactures has grown faster tha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D) In tra-Europea n Union trade exceeds intern atio nal trade by the Europe an Union. E) the U.S. trades more with Western Europe than it does with Canada. 6. The gravity model expla ins why A) trade betwee n Swede n and Germa ny exceeds that betwee n Swede n an d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18章 第十八章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 1.浮动汇率下的政策环境和目标与固定汇率下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不同于固定汇率下的情况,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这样汇率调节就完成了固定汇率下政府必须考虑的内外均衡两个任务中的一个。现在,只剩对内平衡一个目标需要考虑。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将只有一个,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2.比较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对之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即一国货币当局在浮动汇率下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3.试解释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二节。 4.假设A国和B国经济联系紧密,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A国遭遇严重失业问题,遂采取放松银根政策,B国是否会受到影响? 答案提示:B国会受到影响。A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物价上升和货币贬值,随着A国出口的增加,B国国内市场将相对减小,不利于B国的就业和生产的增加。 5.试分析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案提示:通过画图进行分析,此时BP曲线为垂直的。 6*. 试讨论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与资本完全流动下的作用效果 有何差异? 答案提示: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变化会引起BP曲线的移动。 7.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试分析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对国内经济的稳定作用。 (1)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 (2)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

国际经济学试题_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_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国际商品流动 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A.同一形式 B.发展形式 C.特殊形式 D.理论形式 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8.如果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则(B )。 A.大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B.小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C.贸易将仅使小国收益 D.贸易将仅使大国收益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答案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 5. 何为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⑴国际收支项目分为自发交易项目和调整交易项目。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项目,是企业或个人 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发交易项目。调整项目又称补偿项目或事后交易项目,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国际收支中的官方结算是主要的调整项目,当一国自发性交易产生的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时,为平衡供求金融当局就需动用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以弥补自发性交易带来的收支差额。错误与遗漏也是调整项目,它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在账面上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账面平衡是通过调整项目来实现的,真正能反映国际收支状况的是自发项目,通常意义上讲的国际收支状况实际上指的就是自发项目收支的平衡或失衡。 ⑵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周期的原因,生产结构的原因,物价水平的原因,国民收入变化 的原因。 第十四章外汇与外汇市场 3. 外汇市场的功能有哪些? ⑴ 国际清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⑵ 套期保值(Hedging);⑶ 投机(Speculation) 4.即期外汇市场交易包括哪些情况? ⑴银行同业拆放(Interbank trading); ⑵国际贸易结算(International trade settlement); ⑶套汇(Exchange arbitrage) 5.远期外汇市场交易有哪些类型?什么是抛补的利率平价和无抛补的利率平价? ⑴套期保值(Hedging) ⑵投机(Speculation) ⑶套利(Interest arbitrage) 假设某投资者用1元本币在本国投资生息,本国年利率i,一年后价值为1+i。若以e(直接标价法)的即期汇率将本币兑换成外币,在外国投资生息,外国年利率i*,同时在远期外汇市场以f(直接标价法)的远期汇率卖出远期外汇,一年后价值为(1+i*)f/e。如果二者价值不等,则投资者会纷纷投资于收益高的,直到二者相等,套利活动才停止。 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是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按照合同中预先规定的远期汇率进行交易,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避免了汇率风险的影响,整个套利过程可以顺利实现。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指的是任何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种货币表示时价格都相等。 购买力平价: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的系统记录。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绝对优势原理: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用其所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美国进出口是否符合H—O理论所提出的,按照H—O理论,美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经过检验计算得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刚好与H—O相反。因此,人们把这个理论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围绕里昂惕夫之谜,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较另一国没有效率,仍然可以进行双赢的贸易。第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而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产品。另一个国家则进行相反的贸易。 有效关税率:也叫有效关税率,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贸易乘数:指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对国民经济带来乘数倍的效应。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勒纳在马歇尔的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如果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就能使一国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由逆差变为顺差。

2019年国际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列宁指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表现出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劳务输出 D.技术输出 2.相对技术差异论和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分别是() A.魁奈和斯密 B.李嘉图和斯密 C.李嘉图和奥林 D.奥林和魁奈 3.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命题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理论 B.嗜好论 C.产业内贸易理论 D.自然资源禀赋论 4.首先提出要素价格均等化命题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生产要素禀赋论 B.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C.自然资源禀赋论 D.差异产品贸易理论 5.下述不能有效改善初级产品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处境的方法是() A.有计划地控制出口规模 B.进行深加工,获取更多的附加值 C.利用差别产品的方法扩大出口品需求弹性 D.扩大生产规模以期获得规模经济的利益 6.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汉密尔顿和() A.李斯特 B.李嘉图 C.萨伊 D.托马斯·孟 7.分配进口配额常常要与进口许可证相结合,下列不属于分配许可证的方法是() A.政府适当分配 B.竞争性拍卖 C.固定的受惠 D.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8.倾销行为主要分为两种,包括()

A.掠夺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 B.攻击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C.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 D.持续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9.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A.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B.反倾销政策 C.通过政府干预发展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D.出口补贴 10.建立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需要一些条件,下列不属于其中条件的是() A.成员国在地理上相互邻近 B.成员国之间经济的互补C.成员国之间政治制度比较接近 D.成员国需都是发达国家11.1982年后石油价格下跌的原因不包括() A.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增加石油生产和出口 B.西方国家寻找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背叛行为 D.西方大石油公司对产油国生产和订价垄断经营 12.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倾向于() A.保护贸易政策 B.自由贸易政策 C.非关税贸易壁垒 D.关税贸易壁垒 13.世界贸易组织是约束各成员之间贸易规范和贸易政策的() A.世界经济集团 B.国际经济组织 C.区域经济组织 D.国际一体化组织 14.中国采取的汇率制度是() A.固定汇率制度 B.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C.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钉住汇率制度 1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变动的趋势是()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变化不确定 16.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下列不属于经常项目的是() A.商品贸易收支 B.非货币用途的黄金贸易

国际经济学试题C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南昌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C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4 分,共20 分) 1.机会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必须放弃的另一产品的生产数量。(3分)它反映一国资源配置和生产组合的成本和收益。(1分) 2.贸易条件:单位出口所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3分),可以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再乘以100表示(1分)。 3.要素禀赋:即要素丰裕度(1分),是指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存量比例(2分),是个相对量的概念。(1分) 4.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生产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相对于另一国都处于绝对劣势(1分),则该国应专业化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另一国则应专业化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3分)。或各国应专业化生产本国相对劳动生产率较大的商品(2分),进口本国相对劳动生产率较小的商品,则各国均可获得比较利益(2分)。 5.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特惠贸易区,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减免关税或取消其他贸易壁垒,(2分)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或贸易政策。(2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出口贫困增长的含义及形成条件,并用图形加以描述。 1.答:出口贫困增长的含义:是指一国随着出口商品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社会福利水平不断下降,出口越多,社会福利水平越低的经现象(2分)。 出口贫困增长的形成条件(4分):(1)一国的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2)增长国必须是出口大国;(3)出口商品缺乏需求弹性;(4)出口国严重依赖单一产品的出口,属于畸形经济。 ,出口增长后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为下图中,出口增长前社会福利水平为CIC 。(2分) CIC 1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D)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B)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C)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8.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B)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9.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B) A.日内瓦 B.纽约 C.布鲁塞尔 D.乌拉圭 10.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B)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不确定 11.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D) A.双边套汇 B.多边套汇 C.套利 D.套期保值 12.下述几种货币中,哪一种是实行联合浮动的货币(D) A.英镑 B.日元 C.美元 D.人民币 13.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D) A.进出口 B.利息收支 C.直接投资 D.特别提款权变动 14.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D) A.零 B.小于需求弹性 C.大于需求弹性 D.无穷大

级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参考

《国际经济学》 一,简答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请运用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对这一说法加以评论。 答:这句话不符合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1)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发达国家虽然在各部门的生产技术中都处于绝对优 势,但两国进行自由贸易后,发达国家可以专业化生产出口其绝对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其绝对优势较小的商品,而发展中国家可以专业化生产出口其绝对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其绝对优势较小的商品,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利。 (2)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发达国家由于工资水平高,所以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本相对较 高,所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竞争力不强,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以进口为主。但是发达国家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和技术具有优势,发达国家的资本价格相对较低,技术实力更强,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往往能够大量出口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 (3)综合以上回答,发达国家虽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在资本、技术方面比 发展中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时,往往能够各取所需、实现双赢,甚至由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优势,在贸易中更占优势。 (还可以画出相关贸易福利图3-3,,34) 2,什么事里昂惕夫悖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解释? 答: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推断),战后美国出口的应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却发现,美国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H-O模型相矛盾,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迷"或"里昂惕夫悖论"。? 相关解释: (1)需求偏好学说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认为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D )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B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C )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8.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B)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9.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B ) A.日内瓦 B.纽约 C.布鲁塞尔 D.乌拉圭 10.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B)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不确定 11.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D) A.双边套汇 B.多边套汇 C.套利 D.套期保值 12.下述几种货币中,哪一种是实行联合浮动的货币(D ) A.英镑 B.日元 C.美元 D.人民币 13.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D ) A.进出口 B.利息收支 C.直接投资 D.特别提款权变动 14.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D ) A.零 B.小于需求弹性 C.大于需求弹性 D.无穷大

国际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一、多项选择(共10分,每小题2分) 1、关于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有() A、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或专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B、出口将降低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C、进口将提高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D、出口导致共同使用的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 E、进口导致共同使用的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2、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储备资产的增加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减少记入贷方 B、商品出口记入经常项目贷方,进口记入借方 C、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汇出的资本金记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借方 D、负债项目中,贷方表示负债增加,借方表示负债减少。 E、本国对外资产的增加,记入资产项目中的贷方,对外资产的减少记入借方 3、贫困化(悲惨增长)增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经济增长是偏向于进口部门的 B、经济增长是偏向于出口部门的 C、增长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较大 D、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 E、增长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非常低 4、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企业海外扩张战略一般是按照对外发放许可证、出口和直接投资的顺序实现

B、一国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越多,其内部化动机越强 A—7—1 C、本国的区位优势越明显,本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就越强 D、降低无形资产交易成本的最好方法不是发放许可证,而是直接投资 E、企业特有优势与国家特有优势紧密相联 5、下列关于关税同盟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关税同盟成立前后,成员国的贸易方向可能会发生转移 B、关税同盟具有歧视性和排他性,有可能导致新的垄断 C、原产地规则是关税同盟成员国经常采用的一项规则 D、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E、关税同盟有助于市场扩大,从而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 二、单项选择(共30分,每小题1分)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和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 B、汇率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配置 2、下列一体化程度最低和最高的两种一体化形式分别是() A、自由贸易区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B、关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C、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 D、自由贸易区和经济联盟 3、下列不属于贸易保护学说的理论是() A、幼稚产业学说C、最佳关税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