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VIP专享]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VIP专享]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酸碱度(即pH值) 对鱼的影响

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即pH值)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它对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其pH值为7.8~8.5。但在pH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不过,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如果pH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妨碍鱼类呼吸。如果pH值过高,鱼类生活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强度降低,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鱼鳃会受到腐蚀,使鱼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耗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但鱼会浮头,造成缺氧症,还会使鱼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差,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引发鱼病,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大量发生,如鞭毛虫病、根足虫病、孢子虫病、纤毛虫病、吸管虫病等。如果pH值过低,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鱼的危害也较大。

pH值对鱼类繁殖也有影响。pH值不适宜,亲鱼性腺发育不良,妨碍胚胎发育。若pH值在6.4以下或9.4以上,则不能孵出鱼苗。若pH值过低,可使鱼卵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去弹性,在孵化时极易提前破膜。若pH值在5~6.5之间,又遇适宜的温度条件(22℃~32℃),饲养的鱼

种还极易得“打粉病”。

由于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要

经常对池水作pH值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以

保证池水的pH值正常。

水的硬度对养鱼的影响

硬度作为一项水质指标对水草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总是弄不明白什么是软水和硬水?什么是GH和KH?硬度是如何分级的?对水草有何

影响?

水怎么会有软硬之分呢?这裡所说的软硬并不是物理性能上的软硬,而是根据水中所溶解的矿物质多寡来划分的,多了水就“硬”,少了水就“软”,硬水有许多缺点,使用时有不少麻烦。例如,在烧开水时易产生锅垢,又如硬水用来洗涤衣服时,消耗肥皂会比较多等。

因此,硬度可以用来描述水的软硬程度,其定义是指能使肥皂沉淀之量。这是因为肥皂是硬脂酸的钠或钾盐,遇到水中的钙、镁离子,易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使肥皂失去洗涤衣服的作用。除了钙、镁离子外,肥皂还能被铁、锰、铜…离子所沉淀,所以在化学上定义︰凡是

水体存在能被肥皂产生沉淀的矿物质离子,都称为「硬度离子」,这裡指

金属阳离子而言,主要包括钙、镁、铁、锰、铜离子等,而象钠、钾离子都不属于。但在一般的自然水(包括自来水)中,除了钙、镁离子外,其馀硬度离子存量很少,它们的总含量可能不到3%,因此水的硬度可以说

主要表现为钙和镁离子,又称为“钙硬度”或“镁硬度”两者之和,称为“总硬度”,简称“硬度”,这其中钙硬度平均约占85%,镁硬度约占15%。

硬水又依加热之后是否可以发生矿物质沉淀,而分为“暂时硬水”和“永久硬水”两种。其中的部分金属离子可因加热而析出,故称为暂时硬水,主要是指那些含有酸式碳酸盐(例如,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碳酸氢锰…等);所谓永久硬水,是指含有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例如硫酸锰、

硝酸镁、氯化钙…等)的水,不因加热而析出,故称为永久硬水。可见永

久硬水或暂时硬水主要是针对酸根阴离子而言的。

软水和硬水的判断,通常必须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才能决定,无法用肉

眼直接判断。由于硬度离子的碳酸盐都是沉淀的,所以在道统化学上的定

量分析中,只有使用碳酸盐法才能使所有的硬度离子都被沉淀出来。硬度

也因此通常以碳酸盐表示,又因钙硬度占总硬度中绝大部分,因此在国际

上特别以碳酸钙(CaCO3)的量(ppm)来表示硬度。但使用碳酸钙

(CaCO3)的量来表示硬度,在道统化学上的定量分析中,其结果可能会

有一些操作上的误差,如果能再经过进一步的焙烧处理,让碳酸钙

(CaCO3)变成氧化钙(CaO),就可以更准确获得分析结果,例如,德国

就是利用氧化钙(CaO)的量(°dH),来描述硬度

GH是指水体中所有硬度离子︰即钙、镁、铁、锰、铜离子等的浓度,主要考量的是金属阳离子;与之对应的考量酸根离子中主要是“暂时硬水”的酸式碳酸根(HCO3-)的浓度值,即称为KH值。

硬度对水草的影响表现下︰

GH︰硬度离子中的钙及镁离子是水草的必要养分(次要营养元素),铁、锰、铜等离子也是微量营养元素,由此看来,硬度对水草养分的获得,应该具有正面的助益;但水体中的各种养分如果存在比例不均衡,会发生

相互拮抗作用,已知钙有阻止水草对水分之吸收而有利于养分吸收之作用,适与钾之作用相反,故钙与钾必须要有适当比例,否则钙与钾之间必会发生拮抗作用,让水草只能吸收钙或钾,不能吸收钾或钙,对水草的生长一定有极不良的后遗症。硬度对水草的影响,主要是建立在养分相互之间的拮抗作用,尤其是钙与钾之间的拮抗作用之上。水草无法生活在GH=0的水中,也不可以生活在硬度极高的水中,所以GH是水草育成的基本条件,一般以GH介于软水(5~8°dH)至适度硬水(9~12°dH)较为适当。

KH︰作为碳酸根或重碳酸根(HCO3-)的浓度值,不是水草育成的条件本身对水草生长无太大关係,但它会影响水体的pH值,以及当水草缺

乏CO2来源时,供作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无机碳源,对水草的育成有密切的关係,因此,水草可以生活在KH=0的水中(但必须输入CO2及预防pH

值过低),也可以生活在KH=25°KH以上的水中(但必须预防pH值过高),不过一般以4-10°KH最适当,因为在这范围之内,水体的pH值较为稳定,同时水体也能涵容适当的无机碳源供水草进行光合作用之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人为地将水的硬度分成︰强软水︰德国硬度0~4°dH

之水,相当于碳酸盐硬度约0~89ppm之水;软水︰德国硬度5~8°dH之水,相当于碳酸盐硬度约90~159ppm之水;适度硬水︰德国硬度9~12°dH之水,相当于碳酸盐硬度约160~229ppm之水;中硬水︰德国硬度13~18°dH之水,相当于碳酸盐硬度约230~339ppm之水;硬水︰德国硬度19~30°dH之水,相当于碳酸盐硬度约340~534ppm之水;强硬水(very hard water)︰德国硬度30°dH以上之水,相当于碳酸盐硬度535ppm以上之水。最适当,因

为在这范围之内,水体的pH值较为稳定,同时水体也能涵容适当的无机

碳源供水草进行光合作用之用

养殖水体中氨氮对鱼的危害和解决技术措施

养殖水体中的游离氮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其来源主要是饲料、

肥料、水生物排泄以及注入的其它水体。氨氮对养殖鱼有明显的中毒致

死的危害。我们大多数养殖鱼类对氨氮都十分敏感,如氨氮浓度为

0.099~0.455mg/L就会对草鱼生长产生抑制,而水质国标规定氨氮小于0.5mg/L,氨氮在国标规定水平以下就可能对鱼造成危害了。

科技工作者经研究指出,氨氮中毒主要危害主要为:一是氨氮增高抑制鱼类自身氨的排泄,使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血液载氧能力;二是氨氮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很容易透过细胞膜直接引起鱼类中毒,使鱼群出现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并发生衰竭死亡;三是引起鳃表皮细胞损伤而使鱼的免疫力降低。

水体氨氮增高会引发鱼类氨氮急性中毒或氨氮慢性中毒现象。

鱼类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

1.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2.呼吸急促,鱼口时而大张不能速度闭合。

3.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黑色,有时出现流血现象。

4.鳍条舒展,基部出血。

5.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急性中毒时能能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鱼类氨氮慢性中毒的症状:

1.鱼摄食量下降、时间短,或摄食时一会便散开了,在四周漂游喝料沫;

2.遇到阴雨天,上层鱼,如鲢鱼浮头,长时间浮在水面上,底栖鱼,如鲤鱼吃食逐渐减少。

 溶氧下降,富营养化,PH值、温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增加,加重水体对鱼的毒性。如大量使用高蛋白饲料的精养塘,本来水体中氮含量就很高,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浮游植物大面积死亡,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将会突然升高。

氨氮中毒需要综合防治,主要有:

1.提高饲料质量,降低饲料系数、减少残饵量减少养殖鱼的氮排泄量。

 2.严格防控生活、工业下游的“富氮”水体侵入养殖塘,适当种植浮萍,凤眼莲和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控制和降低富营养化程度。

 3.改善水质,增加底层溶氧合理使用增氧机,加强上下对流;经常清淤、换水、减少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数量都增加水体溶氧;使用化学增氧剂,精养塘选用在水中分解缓慢的过氧化钙和过硫酸铵,对改善水质尤其是底层水质效果更加良好。水体溶氧尤其是塘底溶氧充足,可使水体有毒的氨氮被消除,保持水质的pH值稳定。

4.合理施肥。精养塘应少施效果慢、耗氧大的有机肥,高温季节要多施磷肥。

5.使用水质改良剂。精养塘氨氮中毒后风险高、损失大,最好能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特别是在高温季节。

6.氨氮中毒的救治。先可用盐酸或醋酸调节水体pH值,pH值低于7.0时可解除氨氮毒性,后使用沸石粉、麦饭石、膨润土、活性炭等都具有吸附作用的矿物质、减少或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每亩200~300kg/1.5米水深),进行底层水体置换,抽去底层老水加注新水。

预防优于救治,养殖人员要密切观察水质、浮游植物、鱼类活动的变化,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处置,就能切实控制和减少氨氮中毒的风险。

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

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氨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水体中只有以

NH4+、NH2-和NO3-形式存在的氮才能被植物所利用。水体中其它形式的氮不能被浮游生物所利用,并且会对池鱼产生危害。

一、水体氮的来源

鱼池中施入大量畜禽粪肥,分解产生无机氮;注入含有大量氮化合物的生活和工业棍合水;水生生物和鱼类的代谢产物中含有氮。

池塘中氮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进入水体中的氮一般以氨的形式

存在。这些氮来源于鱼鳃排泄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据研究,饲料中的氮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因此水产养殖生态中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有直接关系,在精养池中经常会出现对鱼类有害的“富氮”。

二、氨氮中毒的机理

水体氨氮增加会抑制鱼类自身氨的排泄,使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血液载氧能力,血液C02浓度升高。

NH3不带电,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很容易透过细胞膜直接引起鱼类中毒,使鱼群出现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并发生衰竭死亡。NH3会引起鳃表皮细胞损伤而使鱼的免疫力降低。研究表明:鳜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分子氨浓度呈抛物线变化关系,鲫鱼血清溶菌酶(LSZ).活性随分子氨浓度递增而下降。保持鲫鱼AKP和LSZ活力的NH3临界值为0.70毫克/升(72小时)、0.56毫克/升(96小时),而保持鳜鱼AKP活力的NH3临界值为0.143毫克/升(96小时)。

三、水体中“富氮”对鱼的危害

水体中对鱼有危害作用的主要物质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2毫克/升。

1.水体氨氮对鱼类毒性

氨氮由NH4+和NH3两部分组成,其中NH3对鱼类有毒性,NH4+对鱼类无毒性。两者在氨氮中所占百分比受pH值、温度、盐度等因素决定。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加重水体对负的毒性。

NH3对鲢、鳙鱼苗24小时半致死浓度分别是1.106毫克/升和0.559毫克/升,随着鱼体的生长,氨的致死浓度也逐渐增大。对草鱼生长有抑制作用的NH:3浓度为0.099—0.455毫克/升,草鱼种最大允许NH3浓度为0.054—0.099毫克/升。杂交罗非鱼的最大允许NH3浓度为

0.035—0.171毫克/升。NH3浓度超过0.66毫克/升时就会对鲤鱼种产

生毒性作用。一般而言,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

同鱼类对氨氮的耐受力也不同,麦穗鱼耐受力最差,胡子鲶相对较强,

因此经常排放“氨水”的河段中以鲶、鳅科等无鳞鱼为优势鱼群。

2.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

(1)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2)呼吸急促,口时而大张。

(3)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黑色,有时出现流血现象。

(4)鳍条舒展,基部出血。

(5)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四、水体中氨氮的防治与解决

1.降低饲料系数

饲料是水体氮的主要来源,通过提高饲料质量,降低饲料系数来减

少鱼类氮排泄量是防治水体产生“富氮”的主要措施。准确测定鱼的需

要量和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的含量;以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为基础配制符

合鱼类需要的平衡日粮;应用代谢调节剂如酶制剂,有机酸制剂、肉碱

等提高氨基酸和磷的利用率;减少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不利影响来提高

饲料的转化率、减少氮的排泄率。另外采用科学的投喂标准可减少残饵量,这些都可以降低水体氮的含量。

2.以磷带氮

水体中氮、磷比例严重失调,可引起大量氮不能被浮游植物利用而

形成“富氮”,并对鱼产生危害。由于精养池塘中大量使用高蛋白饲料,

使水体中氮含量很高,施用磷肥可使水体中氮、磷比例降至较为适宜的水平,从而使浮游生物数量能够增长近1倍,易消化的藻类也明显增长。但是当浮游植物死亡之后,水体中的氨浓度将会突然升高,因为水中的氨除来自鱼类外,细菌分解死亡的浮游植物也能释放氮,因此浮游植物并不能真正将水体氮去掉。

3.种植水生植物改良水体

在养殖水体中可适当种植浮萍、凤眼莲和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而且

当这些植物收获时被吸收的氮也同时离开水体。

4.增加水体中的溶氧。

池水溶氧尤其是池底溶氧充足,可使水体有毒的氨氮、亚硝酸盐含

量下降,硫化氢被消除,水质的pH值稳定。

5.使用药剂

降氨宁有良好的降解氨氮的作用,对水体氨氮浓度急剧加大有明显

的抑制作用,在平时使用EM原露或光合细菌对保持优良水质有着十分

显著的作用。

亚硝酸盐对鱼儿的危害

水体中的残饵和鱼类排泄物等有机物,本身是无毒的。有机物被异养性细菌氧化分解后就会产生氨氮;氨氮再被自养性细菌(亚硝化菌)氧化分解变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继续被另一类自养性细菌(硝化菌)氧化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对鱼类是无毒的。

反应过程如下:

水体亚硝酸盐超标怎么办

水体亚硝酸盐超标怎么办? 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养殖水体中利用目前的水质分析盒一般不得检出,能检出的浓度对鱼虾都会产生影响。 亚硝酸盐要在水体中完全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危害浓度。近几年,亚硝酸盐中毒一直是养殖过程中碰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当前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但实践中,可以选择各种措施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 一、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亚硝酸盐能促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造成血液输送氧气能力的下降。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褐色,称之为“褐血病”。 水体中低浓度的亚硝酸盐就能使鱼虾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减弱,即使含氧丰富的水体,鱼类也容易形成类似缺氧的症状。处于应激状态的鱼类,易交叉感染细菌性块状烂鳃病,不久出现大批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分为两种: 1、慢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一般肉眼很难看出,但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活。中毒较深的摄食量减少,活动能力减弱,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这为池塘的整体症状,只要细心观察,同样可以发现,见人回避反应缓慢。只要水体转好,该症状会逐步消失,但如果不及时调节水质,就会严重影响成活率,特别是恶劣天气或病毒侵害时,会造成极大损失。 2、急性中毒:一般发生在清晨,肉眼观察似缺氧浮头,且往往伴随缺氧症状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分,但仍然还是可以区别的,缺氧浮头,鱼大多可以集群,但亚硝酸盐中毒就不同,鱼在整个池塘中不均匀分布,到处都是,即使注水解救,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游向水口的情况,太阳出来后,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严重,晴天中午都不会解除,只有在下午有点缓解,第二天更严重,甚至造成大批死亡,其死亡率可达90%以上,损失十分严重。 二、预防及解救 预防措施: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 (2)

水产养殖降亚硝酸盐实用方法大全 刘秋生珠海市碧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众所周知,水产养殖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是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常遇到的问题,亚硝酸盐可影响鱼鳃中氧的传递,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养殖应高度重视。现把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及其原理整理汇总,供业内人士参考。 饲料残饵、肥料和鱼类排泄物等分解产生氨氮,氨氮由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组成,游离氨对水生生物有毒,铵离子基本无毒,两者并存且可以相互的转化:NH3+H2O ←→ NH4++OH-,这一平衡受pH影响,pH升高时,平衡向左移,游离氨成倍增加。正常情况下NH4+会被藻类吸收利用,高密度养殖的中后期,特别这时藻类又老化的情况下,往往产生的NH4+会超出藻类吸收利用,部分NH4+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硝酸盐、亚硝酸在反消化细菌的作用下还原转化为NO、N2等,见下图更直观。 进入大气 ↑ NO、N2 硝化作用↓ 残饵、粪便NH4+NH2OH NOH NO NO2- NO3- ↑

↑反硝化作用 ↑亚硝化作用 池塘物质转化路径图 硝化作用是有两个关键的共生菌群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分别是亚硝化细菌及氨氧化细菌,利用体内的氨单加氧酶和羟胺氧化酶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氨作为其唯一的氮源;硝化细菌即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利用亚硝酸氧化还原酶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其唯一的氮源。值得一提的是,亚硝酸氧化还原酶是一个多重功能的酶,既可催化亚硝酸盐的氧化,又可催化硝酸盐的还原,不同的外界环境诱导其不同的功能,比如在缺氧的条件下它可将硝酸盐还原。 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或硝酸盐呼吸作用,即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化物(主要是N2,少量是N2O),主要包括四个步骤:NO3-→NO2-→NO→N2O→N2,分别利用了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一氧化氮还原酶、一氧化二氮还原酶。 硝化过程是耗氧的,底层溶氧量非常重要,底泥硝化作用强度随底层溶解氧浓度增加而显着增强。硝化细菌比亚硝化细菌对水体pH 敏感,硝化细菌进行硝化作用的最适pH范围在左右,pH偏高时亚硝化细菌能够进行亚硝化过程,而硝化过程受阻,易造成亚硝酸盐积累。 大多属于异养细菌,反对温度不敏感,-4℃~65℃都可以进行,最佳温度为30℃~60℃,10℃~30℃范围内温度影响很小。 碳源种类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氧化亚氮还原酶活性有影响。当C/N比值过高时,碳源相对“过剩”,就要消耗部分

水产养殖—池塘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

水产养殖—池塘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 相关专题:水产养殖 时间:2012-03-13 15:25 来源:阿里巴巴农业频道 【阿里巴巴农业】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池塘中氨氮过高的问题,在高密度精养池塘中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给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下面,我们就池塘中氨氮的形成、氨氮的危害、氨氮的消除途径以及氨氮的控制方法一一加以阐述。 一、池塘中氨氮的形成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即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和被微生物菌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水生动物的粪便及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步分解成氨氮。 二、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1.氨氮的中毒机理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有毒,极易溶于水。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 2.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问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三、氨氮的消除途径 1.硝化和脱氮铵(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2毫

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酸碱度(即pH值) 对鱼的影响 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即pH值)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它对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其pH值为7.8~8.5。但在pH 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不过,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如果pH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妨碍鱼类呼吸。如果pH 值过高,鱼类生活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强度降低,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鱼鳃会受到腐蚀,使鱼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耗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但鱼会浮头,造成缺氧症,还会使鱼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差,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引发鱼病,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大量发生,如鞭毛虫病、根足虫病、孢子虫病、纤毛虫病、吸管虫病等。如果pH值过低,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鱼的危害也较大。 pH值对鱼类繁殖也有影响。pH值不适宜,亲鱼性腺发育不良,妨碍胚胎发育。若pH值在6.4以下或9.4以上,则不能孵出鱼苗。若pH值过低,可使鱼卵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去弹性,在孵化时极易提前破膜。若pH值在5~6.5之间,又遇适宜的温度条件(22℃~32℃),饲养的鱼种还极易得“打粉病”。 由于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要经常对

池水作pH值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以保证池水的pH 值正常。 水的硬度对养鱼的影响 硬度作为一项水质指标对水草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总是弄不明白什么是软水和硬水?什么是GH和KH?硬度是如何分级的?对水草有何影响? 水怎么会有软硬之分呢?这裡所说的软硬并不是物理性能上的软硬,而是根据水中所溶解的矿物质多寡来划分的,多了水就“硬”,少了水就“软”,硬水有许多缺点,使用时有不少麻烦。例如,在烧开水时易产生锅垢,又如硬水用来洗涤衣服时,消耗肥皂会比较多等。 因此,硬度可以用来描述水的软硬程度,其定义是指能使肥皂沉淀之量。这是因为肥皂是硬脂酸的钠或钾盐,遇到水中的钙、镁离子,易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使肥皂失去洗涤衣服的作用。除了钙、镁离子外,肥皂还能被铁、锰、铜…离子所沉淀,所以在化学上定义︰凡是水体存在能被肥皂产生沉淀的矿物质离子,都称为「硬度离子」,这裡指金属阳离子而言,主要包括钙、镁、铁、锰、铜离子等,而象钠、钾离子都不属于。但在一般的自然水(包括自来水)中,除了钙、镁离子外,其馀硬度离子存量很少,它们的总含量可能不到3%,因此水的硬度可以说主要表现为钙和镁离子,又称为“钙硬度”或“镁硬度”两者之和,称为“总硬度”,简称“硬度”,这其中钙硬度平均约占85%,镁硬度约占15%。 硬水又依加热之后是否可以发生矿物质沉淀,而分为“暂时硬水”和“永久硬水”两种。其中的部分金属离子可因加热而析出,故称为暂时硬水,主要是指那些含有酸式碳酸盐(例如,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碳酸氢锰…等);所谓永久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检测意义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 检测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水质检测指标 每个养殖户都知道,pH、融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养虾的还需要关注总碱度。可是说归说,往往水质有问题不会是只有一个指标有问题,养殖户也没办法真的判断出是因为具体哪些因素导致,因此用药也只能单纯的根据表象来用,用药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也只能由自己来承担。因此,整理了水质的十一大指标,只有了解这些指标及会造成的后果,才能准确的根据功效来调水,避免半知不解造成的严重后果。 pH 淡水,海水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通常pH值低于,鱼类死亡率可达7%~20%,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死亡率可达20%~89%,pH高于时,可引起全部死亡。 症状: 1.鱼类碱中毒:体色明显发白,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对虾易发生黑腮病,继而演变为烂腮病、黄腮病和红腮病,致使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 值低于时: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状,尽管水体中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值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 溶解氧 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mg/L。溶氧高于12mg/L,表明水中氧已过量,此时鱼虾易得气泡病。 症状: 水体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对鱼类的生存和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当溶氧低于1mg/L时,鱼就会浮头,如果不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同时也给致病菌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降低鱼的抗病能力引起鱼病;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饵料转化率对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体溶氧不足的成因: 1.养殖密度过大; 2.养殖水体过肥; 3.水体细菌大量分解有机物,导致氧耗; 4.水体文档升高,溶氧降低; 5.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亚硝酸盐等较多时,其氧化作用也会造成溶氧降低。 氨氮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氨氮浓度应小于L,氨氮含量超过毫克/升(mg/l)时,鱼类会出现氨氮中毒症状。目前专家普遍认为,养殖中氨氮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在毫克/升以下。当氨氮浓度一定时,能否引起鱼类中毒死亡,还受池水pH值、水温高低的影响。 氨氮在水中以游离氨和离子氨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极毒的,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 分子氨和离子铵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和水温。 pH越小,水温越低,水体总铵中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 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 另外一个影响氨氮含量的因素,就是底泥。若底泥过厚,清塘不彻底,高温季节夜晚,水温较高时,底泥当中的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会加倍,于是造成池水缺氧,氨氮含量也超标,鱼类大量浮头甚至泛塘。 因此,养鱼先养水,调节好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的前提。 氨氮中毒的特点:

浅谈亚硝酸盐

浅谈亚硝酸盐 摘要:参考相关文献,对亚硝酸盐的危害、限量、检测方法、抑制和去除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危害国家限量检测方法抑制和去除方法 亚硝酸盐,俗称“硝盐”,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又称肠原性青紫病、紫绀症、乌嘴病,主要指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微咸涩,易潮解,易溶于水,与食盐极为相似,因此被成为工业食盐。亚硝酸盐在工业、建筑业有广泛的用途,在食品中也常被用作为发色剂、防腐剂而限量使用。在水产品中,亚硝酸盐在防腐、保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引起亚硝酸盐的过量。而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在很多食品中,亚硝酸盐被检测出含量超标。一直以来,对亚硝酸盐的研究从未停止,也成为食品界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危害 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中毒 现在的科学研究结果一般认为硝酸盐本身是无毒的。而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进入人体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合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使血液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并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廖京勇.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检测方法综述【J】.广东化工,2010,5. 2.冯枫,邹丽丽,郑娇,邱培梅.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盐.中国公共卫生,2002,11. 3.华煜等.仿生型信号分子对烟草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J】.烟草农学,2010,7. 4.梅行等.大蒜与胃癌Ⅱ——大蒜对胃液硝酸盐还原菌生长及产生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J】.营养学报,1985,9. 5.王红霞,张稳婵.樱桃汁消除亚硝酸盐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与去除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7, 6(1), 37-42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51403468.html,/journal/hjfn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f51403468.html,/10.12677/hjfns.2017.61006 文章引用: 王树庆, 范维江, 张红平, 赵鑫, 柏永亭.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与去除[J].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7, 6(1): Origin and Removal of Nitrite in Water Shuqing Wang 1,2*, Weijiang Fan 1, Hongping Zhang 2, Xin Zhao 2, Yongting Bo 2 1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 Shandong Tianfu Jinda Biotechnology Co. Ltd.,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Feb. 2nd , 2017; accepted: Feb. 18th , 2017; published: Feb. 22nd , 2017 Abstract Nitrite is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the nitrogen cycle in nature, which exists widely in water and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strong biological toxicity. Orig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moval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in details in this paper. Some practical signific- ances of solving nitrite in water are also proposed. Keywords Water, Nitrite, Origin, Removal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与去除 王树庆1,2*,范维江1,张红平2,赵 鑫2,柏永亭2 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 山东天福晋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17年2月2日;录用日期:2017年2月18日;发布日期:2017年2月22日 摘 要 亚硝酸盐是自然界中氮循环的一个中间产物,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其生物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阐述了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去除技术,并指出了解决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水体,亚硝酸盐,来源,去除 * 通讯作者。

详解水产养殖中的亚硝酸盐和蓝藻

详解水产养殖中的亚硝酸盐和蓝藻 1.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在土池小棚和淡水的小池中经常会引起危机。亚硝酸盐为什么会高?原因非常简单:水体里的氮已经超过这个水的净化能力,微生物已经在厌氧代谢了。 1.1. 亚硝酸盐高的预防措施 (1)尽可能保持水体有一个良好的藻相,无机氮能够同化为藻的叶绿素 或者藻蛋白质。 (2)尽可能降低底泥、水体的有机、无机氮,减少水体净化的负担,减 少水体进入厌氧代谢的几率和程度。方法: ①有条件就多换水,多排污。 ②合理投料,根据水质、气候等条件适当投料。 ③如果底泥变黑,泼洒底质改良剂。 ④水体过浓,泼洒水质生态调节剂。 ⑤早6点,晚9点每亩直截了当的撒过碳酸钠400克,每亩也就是花3块钱左右,改底、增加溶解氧的效果明了确切。 ⑥亚硝酸盐高,施加好氧反硝化微生物制剂。 1.2. 亚硝酸盐高的治理措施 (1)打开所有增氧机、大换水,到问题控制为止。

(2)淡水养殖户可以每亩400克过碳酸钠+海盐3公斤混合后撒,每3 小时一次,到问题控制为止。 (3)控制之后按预防措施处理。 2. 蓝藻 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会出现蓝藻这种令人烦恼的现象,处理不当的话搞不好容易出现大量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把蓝藻的毒害搞明白,尽量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安全。 2.1. 养殖中常见的蓝藻种类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蓝藻主要是淡水的微囊藻、颤藻等。 淡水常见的微囊藻、颤藻主要在:水体磷比较高、水温高、pH高的时候成为优势藻。 蓝藻对我们水产养殖的危害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在环节在那里? 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才能够避重取轻避免大的伤害。 蓝藻在未死亡的时候,对水体的危害是;遮挡阳光影响了其他藻的光合作用,导致蓝藻在水体中成为优势藻相,导致水体缺氧。这时候蓝藻是不满意大量释放蓝藻毒素,伤害水中的水生物的,而是通过缺氧、抢夺碳等等间接影响整个水体藻多样化或影响大型水生物的消化系统。在蓝藻死亡的时候,蓝藻胞体破裂将释放毒素污染水体,使水生物产生中毒现象。 从以上我们看到;蓝藻真正的危害是在蓝藻死亡的阶段而不是蓝藻生长过程。 2.2. 蓝藻的处理误区

氨氮对养鱼的危害、预防、解决方案

解读水中杀手“氨” 养鱼要先养水,而养水的核心是培养硝化菌来分解水中的毒素。水中毒素一般是指氨和亚硝酸盐,它们都属于剧毒,可以造成鱼的慢性中毒或者急性死亡。这两种毒素被称为水中的第一杀手,只需要极少量就会造成鱼的暴毙。鱼是病从鳃入,氨和亚硝酸盐的慢性中毒会破坏鱼体组织的免疫系统,降低抵抗力。 第一节“氨” 一、氨的产生途径: 1、鱼的呼吸:鱼通过腮部可以直接将体内产生的氨排出体外。 2、鱼的尿液:鱼的尿液中含有氨。 3、有机物被异营菌分解后的代谢产物:鱼的粪便、残饵、死鱼等有机物被异营菌分解后,其代谢产物为氨,这是氨的主要来源。 二、氨的危害: 氨对鱼类的毒害反映非常强,在很低的浓度下即可使许多鱼类产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氨对鱼类的毒害情形根据浓度和鱼类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大致情况如下: 在较低浓度下: 鱼类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但长此以往会慢性中毒。氨会干预鱼类渗透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粘膜层,减低血红素携带氧气能力。鱼类慢性中毒症状表现有:常在水面喘气,鳃转为紫色或暗红,比较容易瞌睡,食欲不振,老停留在缸底不活动,鱼鳍或体表出现异常血丝等。 在低浓度下: 氨会和其他疾病一同加速鱼类死亡。 在略高浓度下: 会直接破会鱼类皮肤和肠道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同时伤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鱼类会因急性中毒迅速死亡。 三、氨的中毒机理: 毒素通过鱼的呼吸作用,由鳃进入血液,会使其丧失输氧能力,出现组织缺氧,窒息而死。 四、氨中毒的症状: 鱼出现窜游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呼吸急促,大口挣扎,死前眼球突出。 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鱼鳍舒展,根基出血,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呈紫色。 五、氨的存在形式: 水中的氨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子形态存在的“氨”(NH3);另一种是以离子形态存在的“铵”(NH4+)。氨有剧毒,铵无毒。一般氨测试所测的是氨和铵的总浓度,有时候测试出总浓度非常高,但鱼却很健康,这是因为水中铵的比例大,而有毒的氨(NH3)的百分比很小的原因。 氨与铵在水中是根据PH来互相转化的,PH越高,水中所含有毒的氨(NH3)的百分比也越高。例如在酸性水中,有毒的氨(NH3)基本不存在;PH=7时有毒氨的含量只占总氨含量的1%;PH=9时有毒氨的含量占总氨含量的25%,所以氨的毒性会因PH升高而增加。 水体中有毒氨(NH3)在总氨氮中的比例(%):

硝酸盐超标治理方法

硝酸盐超标治理方法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4 水中亚硝酸盐国内外处理方法概况国外对亚硝酸盐污染问题重视较早,并开发出了一系列处理工艺.欧洲在8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一些实用的饮用水脱硝厂,美国则关闭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地下水源井.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目前国外对饮用水亚硝酸盐污染问题的研究再次趋热.在我国的不少地区,亚硝酸盐的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但有关研究才刚刚开始.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用于水中亚硝酸盐的处理工艺有化学法、生物法及物理法等几大类.化学法包括氧化法和还原法两种,物理法则包括膜分离法和离子交换法等.411 氧化法氧化法处理水中亚硝酸盐的技术具有设备简单、处理费用低的优点,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原理为:亚硝酸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氧化的特性.当介质中的NO2-遇氧化剂时则会改变氮的价态,发生得失电子的变化而被氧化,最终NO2-离子会转变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的物质.常采用的氧化剂有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 3 01第4期杨家澍等水中亚硝酸盐净化处理研究进展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等一些强氧化剂,用强氧化剂来氧化NO2-离子使其成为NO3-离子的优越之处在于反应速度快、氧化效率高. 宋成盈[12]等人采用臭氧氧化法对地下水中亚硝酸盐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含量较低、处理量较少的地下深井水中亚硝酸的处理,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处理费用低、无

水产养殖―池塘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

水产养殖—池塘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相关专题: 水产养殖 时间:2012-03-13 15:25 阿里巴巴农业频道 【阿里巴巴农业】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池塘中氨氮过高的问题,在高密度精养池塘中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给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下面,我们就池塘中氨氮的形成、氨氮的危害、氨氮的消除途径以及氨氮的控制方法一一加以阐述。 一、xxxx氨氮的形成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即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和被微生物菌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水生动物的粪便及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步分解成氨氮。 二、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1.氨氮的中毒机理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有毒,极易溶于水。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 2.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

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问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 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三、氨氮的消除途径 1.硝化和脱氮铵(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2毫克/升时硝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羟胺或氮时,这种过程称为硝酸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2.藻类和植物的吸收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NH4+)合成氨基酸,所以藻类对氨氮的吸收是池塘中氨氮去除的主要方法,冬天藻类的减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氮含量明显上升。 3.挥发及底泥吸收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高pH值、采取增氧措施、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有利于氨氮的挥发。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可以结合铵离予(NH4+),在拉网或发生类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操作时,池底沉积物会暂时悬浮在水中,铵离子(NH4+)就会被释放出来。 4.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于温度、pH、溶氧以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即当水中氨氮浓度高时,氨(NH3而不是NH4+)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四、氨氮的控制方法 1.清淤、干塘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曝晒池底,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

水产养殖的亚硝酸盐

水产养殖的亚硝酸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水产养殖的亚硝酸盐 随着水产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养殖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毒物质的产生。 一亚硝酸盐的危害 亚硝酸盐能导致养殖动物中毒,中毒机理是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减弱,有时水中含氧量并不低,但是,养殖动物还会出现“浮头”的症状。鱼类亚硝酸盐中毒后,一般可以呈现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两种方式,慢性中毒会导致鱼类生长不明显,体表呈现不正常的色泽,活动力减弱,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和浮头很相似,都呈现缺氧症状,但是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亚硝酸盐中毒在太阳出来后鱼还不下水,有时甚至整天都在水面活动,晴天也不例外。 二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 亚硝酸盐是氮元素在自然循环过程中的产物之一。一般在养殖水体中,氮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有机氮和氨态氮(nh3-n).氨化作用即由氨化细菌或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与氨化物,氨态氮在硝化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氮,亚硝态氮是其中不稳定的中间形式,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在溶氧充足时,亚硝酸盐可以发生硝化反应变成无毒的硝态氮,相反,在溶氧不足时则可以产生反硝化反应,转变成氨氮。 一般在养殖过程中的的6---9月,底力比较厚,施肥多的池塘投饲量(包括青饲料和颗粒饲料)大并且溶氧不不足时容易产生亚硝酸盐。 三亚硝酸盐的处理方法 由于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要消除亚硝酸盐,我们必需从减少水体中多余的氮素和增加水体含氧量两个方面入手。

1减少水体中多余的氮肥素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需要摄食氮肥,鱼类排泄物含有的蛋白质也会分解出含氮物质,所以要减少水体中多余的氮素就要求养殖户要掌握少量多次、减少沉积施肥的原则。同时在投饲料量大的季节尽量减少氮肥施用量。 2增加水中溶氧量尽量保持养殖水体充足的溶剂氧,特别是在投饲料量大、开挖时间长趋于老化的池塘要及时加注新水,如果水源条件不好,则必须在相应季节根据池塘情况经常性开增氧机。把握增氧机使用原则。 3合理施肥在高温季节尽量避免向水体使用碳酸氢铵、尿素等无机氮肥和耗氧量高的有机肥,建议使用水产专用肥,专用肥不仅含有水体中有益藻类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还添加了大量的生物活性菌,不仅能定向培育有益藻类,还能促进菌相和藻相的动态平衡,从而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

亚硝酸盐含量高的处理方法

养殖中体中亚硝酸盐等含量过高形成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给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 一、形成原因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和定期使用的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形成养殖时水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高,但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使得亚硝酸氮的问题最为突出。 硫化氢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可与水体底泥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 二、造成危害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虾产生危害。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类反应生成致癌性的亚硝酸胺类物质,pH值低时有利于亚硝酸胺形成。很多池塘出现鱼虾厌食现象,亚硝酸盐过高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当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超过0.2毫克/升时。氨氮将对鱼、虾造成危害,其危害相似于亚硝酸盐。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强。 硫化氢有臭鸡蛋味,当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在0.1毫克/升以上时,对水体中的鱼、虾产生危害。硫化氢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的作用,对鱼、虾具有较强毒性。 水体pH值低可造成养殖鱼、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pH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三、处理方法 1.当亚硝酸盐、氨氮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②使用活性碳,每亩泼洒活性碳粉2~4千克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也较高;或泼洒“亚硝酸盐降解灵”,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③泼洒沸石,一般亩用沸石15~20千克。④在水体中泼洒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⑤培植、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 2.当硫化氢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

最新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养殖水体中P 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酸碱度(即pH值) 对鱼的影响 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即pH值)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它对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其pH值为7.8~8.5。但在pH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不过,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如果pH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妨碍鱼类呼吸。如果pH值过高,鱼类生活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强度降低,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鱼鳃会受到腐蚀,使鱼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耗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但鱼会浮头,造成缺氧症,还会使鱼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差,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引发鱼病,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大量发生,如鞭毛虫病、根足虫病、孢子虫病、纤毛虫病、吸管虫病等。如果pH值过低,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鱼的危害也较大。 pH值对鱼类繁殖也有影响。pH值不适宜,亲鱼性腺发育不良,妨碍胚胎发育。若pH值在6.4以下或9.4以上,则不能孵出鱼苗。若pH值过低,可使鱼卵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去弹性,在孵化时极易提前破膜。若pH值在5~6.5之间,又遇适宜的温度条件(22℃~32℃),饲养的鱼

种还极易得“打粉病”。 由于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要经常对池水作pH值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以保证池水的pH值正常。 水的硬度对养鱼的影响 硬度作为一项水质指标对水草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总是弄不明白什么是软水和硬水?什么是GH和KH?硬度是如何分级的?对水草有何影响? 水怎么会有软硬之分呢?这裡所说的软硬并不是物理性能上的软硬,而是根据水中所溶解的矿物质多寡来划分的,多了水就“硬”,少了水就“软”,硬水有许多缺点,使用时有不少麻烦。例如,在烧开水时易产生锅垢,又如硬水用来洗涤衣服时,消耗肥皂会比较多等。 因此,硬度可以用来描述水的软硬程度,其定义是指能使肥皂沉淀之量。这是因为肥皂是硬脂酸的钠或钾盐,遇到水中的钙、镁离子,易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使肥皂失去洗涤衣服的作用。除了钙、镁离子外,肥皂还能被铁、锰、铜…离子所沉淀,所以在化学上定义︰凡是水体存在能被肥皂产生沉淀的矿物质离子,都称为「硬度离子」,这裡指金属阳离子而言,主要包括钙、镁、铁、锰、铜离子等,而象钠、钾离子都不属于。但在一般的自然水(包括自来水)中,除了钙、镁离子外,其馀硬度离子存量很少,它们的总含量可能不到3%,因此水的硬度可以说主要表现为钙和镁离子,又称为“钙硬度”或“镁硬度”两者之和,称为“总硬度”,简称“硬度”,这其中钙硬度平均约占85%,镁硬度约占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控制及降解新方法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控制及降解新方法 亚硝酸盐是氨通过硝化细菌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亚铁被亚硝酸盐转化为铁离子导致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或丧失,而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发生死亡,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目前常见的处理的办法有: 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如过氧化物并在酶的作用下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腐植酸聚合物等复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该类菌体会产生特殊酶),分解利用有机质,除去部分氮源,从而起到降解亚硝酸盐的作用。上述处理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降解速度慢、容易反弹等问题。为此,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较认同生物酶降解法能很好解决亚硝酸盐的问题。为了清楚的了解此法的原理,我们首先要明白亚硝酸是从何而来的。氨的硝化过程具体如下: ①NH3 + O2 + 2H+ + 2e-→ NH2OH + H2O ②NH2OH + H2O → NO2- + 5H+ + 4e- ③2NO2- + O2→ 2NO3- + 4e- 此过程都需要有硝化细菌体内的酶参与其中,亚硝酸的积累也就是说第2步反应过程生产的亚硝酸根没有或者是没有及时转化成硝酸根,导致亚硝酸根不断累积。生物降解法就是通过补充硝化菌体内生物酶制剂让加快第3步反应过程的进行,及时快速地分解亚硝酸盐,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亚硝立克”是市场上唯一的生物酶制剂产品,该产品能快速稳定地降解亚硝酸盐,而且效果持久,不会对水体造成次生污染,是一款安全、绿色、高效的产品,当使用该产品后亚硝酸立即停止增长,并逐步下降,其下降的速度会受到温度和Ph的影响。当温度高时下降速度快,温度低时下降略慢;Ph高时下降慢,当Ph在7.5左右时下

硝酸盐超标治理方法

4 水中亚硝酸盐国内外处理方法概况国外对亚硝酸盐污染问题重视较早,并开发出了一系列处理工艺.欧洲在8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一些实用的饮用水脱硝厂,美国则关闭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地下水源井.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目前国外对饮用水亚硝酸盐污染问题的研究再次趋热.在我国的不少地区,亚硝酸盐的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但有关研究才刚刚开始.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用于水中亚硝酸盐的处理工艺有化学法、生物法及物理法等几大类.化学法包括氧化法和还原法两种,物理法则包括膜分离法和离子交换法等.411 氧化法氧化法处理水中亚硝酸盐的技术具有设备简单、处理费用低的优点,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原理为:亚硝酸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氧化的特性.当介质中的NO2-遇氧化剂时则会改变氮的价态,发生得失电子的变化而被氧化,最终NO2-离子会转变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的物质.常采用的氧化剂有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 3 01第4期杨家澍等水中亚硝酸盐净化处理研究进展?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360docs.net/doc/f51403468.html,等一些强氧化剂,用强氧化剂来氧化NO2-离子使其成为NO3-离子的优越之处在于反应速度快、氧化效率高.宋成盈[12]等人采用臭氧氧化法对地下水中亚硝酸盐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含量较低、处理量较少的地下深井水中亚硝酸的处理,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处理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明显优点,能够适应实际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臭氧具有杀菌力强,反应速度快的特点[13]. 日本古川电气有限公司进行的研究是用H2O2来氧化NO2-.试验采用HCl,HNO3或H2SO4来调节pH值为2~5,反应系统中安装氧化还原电位差计来自动控制H2O2加入量,称为H2O2自动滴注法[14]. 何杰[15]及WangXingtao[16]发现采用紫外光辐射能促进NO2-分解,使H2O2能有效地氧化NO2-,使NO2-氧转化速率加快,产生更好的处理效果. 412 还原法近几年来,有些专家在进行研究时,利用NO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而被还原的特点,考虑使用某种还原剂将NO2-还原降解为易挥发气体而自动脱离反应体系.但是依据还原剂及反应条件的不同,NO2-可以被还原成NO,N2O,NH2OH,N2或NH3,故选用何种还原剂、反应时间、温度是否合适、pH值的高低等这些技术问题对NO2-彻底降解为无毒气体起关键作用.例如最初的研究[14]是在加热条件下(T>70℃ )使用FeSO4来还原NO2-,按照反应:NO2-+Fe2++2H+=NO↑+Fe3++H2O,其还原产物是NO气体,从而达到脱除亚硝酸盐的目的. 张秀云[17]发现铸铁屑对NO2-有一定的脱除效果,且随铸铁屑量的增加,脱除效果增加.根据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可知,在弱酸性条件下,Fe能将亚硝酸盐转化为N2或氨态氮. 薛丽等[18] 采用铵盐法在100℃下对含亚硝酸钠的废水处理1h后,废水中NO2-含量达到排放标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铵盐NH4+,使其与水中的NO2-反应,反应方

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防止氨氮中毒及应对措施

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防止氨氮中毒及应对措施 氨氮是池塘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俗称“分子氨”)和铵离子(NH4+,又称“离子铵”)形式存在的氮。 其中分子氨对鱼虾是有毒性的,而离子铵不仅无毒,且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 分子氨和离子铵的总和就称为总氨氮(TAN),二者在水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数量和比例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pH值和温度。 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毒性越低;pH值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比例越大,毒性越大。 当分子氨(NH3)通过鳃进入鱼虾体内时,会直接增加鱼虾氨氮排泄的负担。 氨氮在血液中浓度升高,血液pH也会随之上升,造成鱼虾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 破坏鱼虾的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功能,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致使鱼虾窒息死亡。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养殖水体总氨氮(TAN)≤0.02mg/L,在此范围内,不会对养殖生物的生长、繁育造成影响。 若水体0.2mg/L≤分子氨(NH3)≤0.5mg/L时,鱼虾会中毒,影响摄食、生长,生长速度受到较大影响,养殖效益下降; 分子氨浓度(NH3)≥0.5mg/L,对鱼虾毒性极大,很容易造成鱼虾死亡。 防止水体中氨浓度过高,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体的氨氮指标,分子氨的含量一般控制在0.2mg/L以下。 养殖水体氨氮的来源主要是四方面: 1、鱼类代谢以氨的形式通过鳃排到水中,水中的有机质,包括鱼的粪便,残饵等的分解产生氨。 饲料残饵、养殖生物排泄物、池塘生物残骸分解后产生的氮大部分以氨氮形式存在。 2、水生动物的泌氨作用。养殖生物密度越大,泌氨作用就越高,水体氨氮也大幅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