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猪口蹄疫病毒

2014版猪口蹄疫病毒
2014版猪口蹄疫病毒

猪口蹄疫是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和接触性传染的疾病,人也可感染,所以又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它在临床上以VI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为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且目前仍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很多国家流行。由于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发生,其传播的速度很快,常常形成大流行,不易控制和消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一直将本病列为发病必须报告的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

猪口蹄疫病原特性

猪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猪口蹄疫病毒(Food—and—mouth diseasevirus,FMDV)。该病毒的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直径为23~25纳米,病毒由中央的RNA核心和周围的蛋白壳体所组成,无囊膜。成熟的病毒粒子约含30%RNA,其余70%为蛋白质。据认为,病毒的RNA决定其感染和遗传性;而蛋白质则主导其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的特点。

猪口蹄疫流行特点

猪口蹄疫病毒可侵害多种动物,但主要是偶蹄兽。家畜中以牛最易感,其次是猪和羊。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但对仔猪的危害最大,常常引起死亡。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由于本病对牛的敏感性最高,可在绵羊群中长期存在,而猪的排毒量远远大于牛和绵羊,故有牛是本病的“指示器”,绵羊为“贮存器”,猪为“放大器”之说。病猪在发热期,其粪尿、奶、眼泪、唾液和呼出气体均含病毒,以后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皮和水疱液中,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病毒进入易感猪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黏膜,均可感染发病。最危险的传播媒介是病猪肉及其制品,还有泔水,其次是被病毒污染的饲养管理用具和运输工具。近年来证明,空气也是猪口蹄疫的重要的传播媒介。病毒能随风传播到10~60公里以外的地方,如大气稳定,气温低,湿度高,病毒毒力强时,本病常可发生远距离气源性传播。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

猪口蹄疫的潜伏期为1~2天。病猪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至40~

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蹄冠(图1-3-1)、趾间、蹄踵出现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蹄冠部出现小水疱、出血和龟裂(图 1-3-2)或形成黄豆大、蚕豆大的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糜烂和溃疡(图1-3-3),1周左右恢复。蹄部发生水疱时,病猪常因疼痛而运动困难或卧地不起,站立时病肢屈曲减负体重(图1-3-4)。若有细菌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可引起蹄壳脱落(图1-3-5),患肢不能着地,常卧地不起。部分病猪的口腔黏膜(包括舌、唇、齿龈、咽、腭)、鼻盘(图1-3-6)和哺乳母猪的乳头,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病程长时,蹄冠部病变逐渐恢复,该部缺少被毛和色素(图1-3-7)

吃奶仔猪患猪口蹄疫时,一般很少见到水疱和烂斑,通常由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导致突然死亡,病死率可高达60%~80%。病程较长者,亦可在口腔及鼻面上见到小水疱和糜烂。

猪口蹄疫病理特征

猪的猪口蹄疫根据病变的特点不同而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1.良性12蹄疫本型的特点是病猪的死亡率低,在皮肤型黏膜和皮肤上发生水疱、烂斑等口蹄疮病变,败血病变化不明显。猪的口蹄疮多见于蹄部,如蹄冠、蹄踵和蹄叉等处;其次是口鼻端,如唇内面、齿龈、颊部、舌面(图1-3-8)、硬腭、鼻腔外口和鼻镜(图1-3-9)等部。无毛部的皮肤以乳腺部多见。

猪的口蹄疮通常较小,一般为米粒大到蚕豆大。水疱内的液体开始时呈淡黄色透明;如混有红细胞则呈红色;若水疱液内含有白细胞则变为浑浊而呈灰白色。水疱破裂后,通常形成鲜红色或暗红色烂斑;有的烂斑被覆一层淡黄色渗出物,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褐色痂皮;当水疱破溃后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病变向深层组织发展,便形成溃疡;特别是蹄部发生细菌感染后,可使邻近组织发生化脓性炎或腐败性炎,严重者导致蹄壳脱落(图1-3-10)。

2.恶性猪口蹄疫本型的特点是主要发生于乳猪,死亡率高,可达75%~100%;在败血症的基础上,心肌呈现中毒性营养不良和坏死。剖检见心包内含有较多透明或稍浑浊的心包液。心脏外形正常,但质地柔软,色彩变淡,心内、外膜上有出血点。心肌纤维在病毒作用下发生局灶性脂肪变性、蜡样坏死和问质的炎性反应,所以在心室中隔及心壁上散在有灰白色和灰黄色的斑点或条纹病灶,因其色彩似虎皮样斑纹,故有“虎斑心”之称。病程较长的病例,上述变性和坏死的肌纤维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取代而形成硬结。

猪口蹄疫治疗方法

轻症病猪,经过10天左右多能自愈。重症病猪,为了缩短病期,特别是预防继发性感染的发生与死亡,应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可先用食醋水或0.2%高锰酸钾液洗净局部,再涂布龙胆紫溶液或碘甘油,经过数It治疗,绝大多数猪均可以治愈。对恶性猪口蹄疫病畜,除局部治疗外,常须辅以强心剂和补剂,如安钠咖、葡萄糖盐水等全身陛疗法进行治疗。用结晶樟脑口服,每天2次,每次5~8克,可收到良效。

中草药和一些民间验方对本病也有独到的疗效,兹简介几种如下:

1血清治疗

(1)对发病猪首先要加强饲养和护理,并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干燥、暖和,多饮水,加强营养,不食者可进行人工喂饲。

(2)对水疱破溃之后的猪,要对破溃面用0.1%高锰酸钾、2%硼酸或2%的明矾水清洗干净,再涂布1%的紫药水或5%碘甘油(5%碘配和甘油等量制成)。蹄部破溃的用0.l%高锰酸钾、2%硼酸或3%煤酚皂溶液清洗干净,并涂青霉素软膏或1%紫药水溶液。

(3)使用口蹄一针灵,口蹄一针灵对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炎、心肌炎、心脏功能衰退、口疮、水泡及腐蹄病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在猪舍内外洒上石灰粉,能有效控制本病的蔓延。用消毒药每天消毒猪舍是控制本病流行最根本的办法,要注意选择有效的消毒药。

2.中草药疗法兹介绍3种有较好疗效并便于应用的处方。

处方一硼砂25克、冰片15克、枯矾15克、雄黄10克、青黛5克,共研细末,用管装药,吹入病猪口内,每天2~3次。

处方二金银花、连翘、大黄、生地、甘草各20克,花粉、山豆根、牛蒡子各15克,蝉蜕10克、黄连25克,水煎2次,分2~3次内服。此药量为100头猪的用量,用时可根据猪的头数,适量增减。

处方三煅石膏和百草霜各一半,研末,加少量食盐,涂布于病猪的蹄部烂斑或溃疡面上,能促进病损

的痊愈,明显缩短病程。

八、检测口蹄疫病毒抗原的方法

八、检测口蹄疫病毒抗原的方法 (一)口蹄疫反向被动红细胞凝集试验(反向被动血凝) 红细胞膜具有吸附抗原或抗体的特性,将提纯的口蹄疫抗体(IgG)在pH4.0醋酸缓冲液中致敏绵羊红细胞,当这种被致敏的红细胞(即红细胞表面均带有口蹄疫抗体),遇到相应的口蹄疫病毒抗原时,便产生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从而使红细胞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可同步鉴定出口蹄疫毒型和鉴别口蹄疫、猪水泡病病原。 1.试验材料 V型96孔130o血凝滴定板、玻璃吸管(1毫升、5毫升规格)、玻璃中试管(内径15毫米,长度100毫米)、试管架、微量振荡器、微量移液器、塑料咀、玻璃板(与血凝板大小一致)、口蹄疫O、A、C、Asia-I 型、SVD(猪水泡病)反向被动血凝诊断试剂及其配套用的口蹄疫各型、猪水泡病阳性抗原、阴性抗原、稀释液、待检抗原。 2.试验方法 (1)稀释待检抗原取中试管8支,横列于试管架上,每管各加入稀释液1 毫升,取待检抗原1毫升加入第1管混匀后从中取出1毫升加入第2管,混匀后取1毫升加入第3管……直至第8管,此时待检抗原的稀释度依次为1:6、1:12、1:24、1:48、1:96、1:192、1:384、1:768。 (2)稀释阴性抗原取中试管1支用记号笔标明“阴抗”字样,加入稀释液390微升,加入阴性抗原10微升,充分混匀,此时阴性抗原的稀释度为1:40。 (3)稀释阳性抗原取中试管20支,横列于管架标明“阳抗”字样,每排4支,(O型4支、A型4支、C型4支、Asia-1型4支、SVD4支)。每种阳抗第1管,加稀释液4.7毫升,第2~4管各加稀释液0.5毫升。取O型阳性抗原0.1毫升(100微升)加入第1排的第1管中混匀后取出0.5毫升,加入第1排的第2管并充分混匀,取出0.5毫升加入第1排的第3管混匀后取出0.5毫升加入第1排的第4管并混匀。 其他阳性抗原均按上法稀释,注意每稀释一种阳抗必须更换1支吸管,切勿混杂以免影响反应的特异性。经过上述稀释,各阳性抗原的稀释度依次为1:48、1:96、1:192和1:384。用于阳抗对照孔的只加第4管(1:384)的阳抗。(4)滴加待检抗原和对照抗原取第8管稀释的待检抗原(1:768)加入血凝滴定板上的1~5排的第8孔,每孔50微升,取第7管待检抗原(1:384)加入1~5排的第7孔,取第6管待检抗原(1:192)加入1~5排的第6孔……直至第1孔,每孔均为50微升。1~5排的第10孔加入1:40的阴性抗原,每孔50微升。1-5排的第11孔依次加入O、A、C、 Asia-1型和SVD1:384稀释度的阳性抗原,每孔50微升(即第1排的第11孔加O型抗原;第2排的11孔加A型抗原;第3排的11孔加C型抗原;第4排的11孔加Asia –1型抗原;第5排的11孔加SVD抗原)。1-5排的第12孔各加稀释液50微升作为稀释液对照。 (5)滴加反向被动血凝诊断液血凝板上的第1排1~8孔和10~12孔加O 型诊断液,每孔25微升。第2排1~8孔和10~12孔加入A型诊断液,每孔25微升。第3排1~8孔和10~12孔加入C型诊断液,每孔25微升。第4排1~8孔和10~12孔加入Asia-1型诊断液,每孔25微升。第5排1~8孔和10~12孔加

口蹄疫病毒抗原

口蹄疫病毒抗原ELISA、病毒分離及RT-PCR敏感性之比較 報告人:黃郁珳 助理研究員(豬瘟研究組) 壹、緒言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一種急性偶蹄類動物傳染病,會造成嚴重之經濟損失。口蹄疫病毒(FMDV)是屬於正股單鏈RNA病毒,歸類於小核醣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瘡病毒屬(Aphthovirus)。FMDV共有O、A、C、Asia 1、SAT 1、SAT 2、SAT 3等㈦種血清型,各血清型病毒間無交叉免疫保護作用。而口蹄疫的實驗室診斷以抗原鑑定為主,目前本所使用的口蹄疫抗原鑑定方法包括病毒分離(Virus isolation)、抗原-酵素結合免疫吸附試驗(antige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ntigen-ELISA)、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等。病毒分離是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出版的「陸生動物的診斷測試及疫苗手冊」中口蹄疫的抗原診斷方法進行,以單層BHK21及EBK等㈱化細胞分離試材中的口蹄疫病毒。而抗原-酵素結合免疫吸附試驗則是利用抗原抗體間專一性鍵結的特性,檢測所稀釋試材中的口蹄疫病毒抗原,且鑑定其血清型別。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是利用一對方向相反的寡核苷酸引子,先利用反轉錄酶將待測RNA轉錄成cDNA,再經由DNA聚合酶的作用,反覆進行變性作用、煉合作用及延展作用等三步驟,而將特定的DNA片段大量複製,從而提升檢測病毒核酸之敏感性達百萬倍之多。由於口蹄疫疫情的控制,首重快速而準確的診斷。本所目前使用的三種口蹄疫診斷技術均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出版的「陸生動物的診斷測試及疫苗手冊」中所列舉之檢測方法,但是該手冊中並未針對其敏感性詳加描述,然而,在初步的診斷結果中,敏感性與診斷的準確度相關,若敏感性太低,將造成假陰性的診斷結果。因此,為了解此三種口蹄疫診斷技術之敏感性,乃進行此一實驗。 貳、材料與方法 本實驗,我們選擇一㈱源自細胞培養的口蹄疫病毒及一㈱口蹄疫病毒感染的水疱上皮組織10倍乳劑,分別以含2%胎牛血清之細胞培養液,進行10倍連續稀釋至10-8,再分別進行病毒力價回歸試驗、病毒分離、抗原-酵素結合免疫吸附試驗及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等檢測。 一、病毒力價回歸試驗 將各稀釋階之病毒及BHK 21㈱化細胞同時加入96孔平底細胞培養盤,置於37℃含5% CO2之細胞培養箱中培養兩天,再以顯微鏡觀察細胞病變作用(CPE)產生情形,紀錄各稀釋階病毒所產生之CPE數目,再依據Reed 及Muench方法,計算病毒力價。

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毒 最新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病毒 (一)口蹄疫的流行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以缅甸98毒株(O/Mya98)(耿马97(GM)与缅甸98(Mya98)二者属于同一遗传谱系,但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国际上称其为Mya98毒株。)为主的O型口蹄疫的流行还未减弱,又从境外传入了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的流行,同时也有泛亚O 型口蹄疫发病的报道。缅甸98毒株的O型口蹄疫是继1999年之后,时隔10余年,我国再次向OIE报告疫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亚洲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影响力大,猪、牛、羊多种动物发病。 O型口蹄疫缅甸98(MY A)谱系病毒致病性:异常凶猛。病例:2010年5月,某地发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起因于一餐厅老板购进猪苗发病,该猪以前只免疫过一次疫苗(不是缅甸98(MYA)谱系病毒苗),起初只是右后肢跛行,未能确诊是口蹄疫,3~4 d后,同群3~4头猪发病,并引发当地发病,结果导致当地50%母猪死亡,2月龄以内仔猪死亡率100%,3月龄以上猪死亡率10%;流行特点表现为:发病急,死亡大,症状明显,3 d以上多以死亡告终;猪的蹄部肿的很厉害,有的似牛蹄大,水疱的直径很大。 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在2012—2013年就在中亚和东亚流行。2012年10在泰国有确诊2013年2月28日,广东茂名市,猪感染。2013年3月1日,俄罗斯东南近中国边界,牛感染。2014 年6月30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猪感染。基因分析资料显示,正在快速扩散,对欧洲形成威胁。 全世界A型口蹄疫的流行范围和毒株复杂程度仅次于O型口蹄疫,而其致病性和抗原变异性则普遍强于O型。从遗传关系分类,全世界A型口蹄疫病毒可以分为3个大的遗传拓扑型,即Eu-SA型(欧洲-南美型)、Asial型(亚洲型)和Afri型(非洲型),每个型又包含有多个遗传谱系的毒株。 (二)病毒出现了跨种间传播 与以往不同,在自然流行过程中,A型口蹄疫病毒主要引起牛、羊感染和发病,猪的病例极少;然而本次流行的A/Sea-97/G2毒株对牛、猪都有致病性,并都有临床发病的报道,且猪有发病增多的趋势,在牛上,毒力高于2009年湖北武汉A型流行毒(A/Sea-97/G1株)约10倍之多。 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病毒防治方案 发生口蹄疫的重疫区: 1. 尽早注射(口蹄一针灵),越早越好,病毒控制在潜伏期,提高猪群免疫力. 2. 已感染猪群(口蹄一针灵)注射两天,4-5天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可解除隔离。 3. 对感染后恢复的弱仔群体,每天加强消毒,五天后注射(口蹄一针灵)再加强一针,防止再次感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口蹄疫病毒

(一)综述 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糜烂,严重时蹄壳脱落,跛行、不能站立。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积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成畜死亡率不高。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和粘膜感染、人工输精等直接或间接传播。另外,鸟类、鼠类、昆虫等也能机械性传播而发病。病猪和待毒猪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病猪的粪、尿、乳、呼出的气、唾液、污染的精液、肉、毛、内脏等,以及污染的猪舍、饲料、水、饲养工具都可有病毒存活,成为间接传染源。牛、羊、猪、驼可互相传染,但也有牛羊感染而猪不感染;也有猪感染而牛羊不感染的情况。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春秋季多发,多在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节减缓。发病方式有蔓延式和跳跃式两种,还有呈2~3年一次的周期性流行。(二)临症 潜伏期短,高热(40~410C),食欲、精神不振。 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发红、发热、敏感,后在病猪的口腔、齿龈、舌面、鼻镜、乳房也可见米粒大的水泡或融合呈大水泡和糜烂斑。水泡内的液体初期呈淡黄色,以后变成粉红色。水泡自行破裂后形成鲜红色烂斑,表面渗出一层淡黄色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如无感染,1周左右结痂痊愈;有感染的糜烂、溃疡,严重时蹄壳脱落,常卧地,跛行。 多取良性经过,大猪很少死亡。初生仔猪常因急性心肌炎和急性胃肠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60~80%。在临床上与猪水庖病(病源为猪水疱病病毒)、猪水疱(病源为猪水疱性疹病毒)、猪水疱性口炎(病源为猪水疱性口炎病毒)、猪痘(病源为猪痘病毒、痘苗病毒)难以区别。 (三)病理 蹄部、口腔、鼻端、乳房等水泡、溃疡、烂斑。 咽喉、气管、支气管也有烂斑和溃疡,小肠、大肠出血性炎症。 仔猪心包膜弥漫性出血,心肌切面淡黄相间似虎纹,俗称“虎斑心”。 (四)防治 预防: 1. 平时注意加强检疫,严密监视疫情动态; 2. 不从疫区进猪与其它易感动物的畜产品;病愈之后仍然带毒和排毒(尿排),一般可超过150天。 3.疫区与受威胁区域定期注射疫苗接种。口蹄疫病毒共分七个血清型:A、C、O、南非一、二、三型(分别称为SAT1、SAT2、SAT3型)和亚洲Ι型。每个型下面又分亚型,巳知有80个以上亚型。我国的病毒型为A、C、O和亚洲Ι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即各型之间不能相互免疫。无论猪、牛、羊、驼都是这七个血清型。是甚么型引起的必需用该型苗才能起免疫作用。所以注前要诊断清楚病毒类型。但己病的不能打。注普通苗时如发生过敏反应,要急时注射肾上腺素1ml进行抢救。最好注多肽苗。 4.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增强畜群的抵抗力。 5.发现疫情后应及时上报疫请;瞒报要遭罚款。

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前言 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V)作为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在国际贸易日趋繁荣、物资交流和旅游活动日益便捷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有可能再度遭到口蹄疫的侵袭。口蹄疫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给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可使对外贸易和旅游业遭受惨重损失。全世界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亿美元,口蹄疫的暴发已经影响到国际关系、国家名誉和经济发展,在某些流行过程中病毒还可发生变异,也给防控和消灭口蹄疫带来困难。 【摘要】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几乎达100%,往往造成广泛流行,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了解其病毒的本质和流行规律、病源及传播方式、临床诊断的表现及防治措施等对该病的控制有现实意义。本文对其国内外的研究做一综述,为口蹄疫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口蹄疫流行诊断防治 【正文】 1.口蹄疫(FMDV)的简介 口蹄疫病毒(FMDV)属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有个血清型和65个以上的亚型。是引起多种动物发生口蹄疫的病原。 1.1病毒特性 病毒颗粒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核酸分子量2.4~2.8-l×106d,长2.62um,呈细丝状,有感染性,并能起而RNA作用。病毒在胞浆内增殖。 FMDV具有四种主要多肽,即VP1、VP2、VP3、VP4。 FMDV在血清学上分为7个型,即A、O、C、SAT,(南非1型)、SAT2(南非2型)、SAT3(南非3型)和AsiaⅠ(亚洲1型),每一型又有许多亚型。目前7个型至少可分为65个亚型,其中A型有32个,O型有11个,C型有5个,SAT1有7个,SAT2有3个,SAT3有4个,Asia I有3个。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原性,在同型内的亚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原性。病毒型和亚型的鉴定主要根据抗原差异,不同型之间完全没有抗原关系,可用各型标准血清来鉴定病毒型。 1.2抵抗力 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有抵抗力,不耐酸,在pH6.5、4℃条件下每14h灭活90%,在pH5.5、1min灭活90%,在pH5.0、ls灭活90%,pH3.0时瞬时失活。在pH7.0~7.5十分稳定。肉品酸化处埋可杀灭病毒,但骨髓、脂肪、淋巴结等产酸甚少,其中病毒可存活1年以上。 病毒对酚类、酒精等消毒剂抵抗力较强,但对碱类消毒剂极敏感。1~2%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30%草木灰、4%碳酸钠、1~2%甲醛可用于环境消毒。 病毒在低温下可长期保存,在冰冻情况下,骨髓中病毒能存活70d,血中病毒能存活4-5个月,肉中病毒能存活30~40d。 盐水具有保护病毒作用,感染组织长期保存于此液中不会丧失毒力,尤其在低温,如水泡皮保存于50%甘油中。-50℃下可保毒360-470d。 紫外线能杀灭病毒,但仍保持其抗原性和吸附细胞的能力。直接阳光照射

口蹄疫病毒粒子检测方法

常用方法 一、蔗糖/氯化铯梯度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 原理:146S抗原在特定条件下分布在特定浓度的介质中,于259nm处产生最大紫外吸收峰(用OD259表示),OD259与146S浓度成正比。 操作步骤:将口蹄疫病毒样品置于蔗糖密度梯度中离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样品中的病毒粒子将沉降到相应的密度梯度层内,经紫外分光光度计259纳米检测时有最高吸收峰,而在其他级份层没有吸收峰。收集146S吸收峰级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即可对146S含量进行定量。采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快速测定出在紫外分光光度计图表中病毒峰区域的146S病毒粒子含量,并且可以用于监测生产过程中病毒和抗原的收获量,当然也可以用于成品疫苗中146S抗原含量的测定。 此法的优点是:简单,检测所需的成本低 此法的缺点是:受人为影响大,不能分型检测,且操作较为复杂,对仪器设备有较高要求。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理: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此法的优点是: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影响少,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成本低且耗时短,可用于大批量连续检测。 此法的缺点是:不能区别不同血清型的抗原。 三、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法 原理:制备针对口蹄疫病毒146S特异位点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包被ELISA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原理,根据显色情况判定146S病毒粒子的含量。 此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适合大批量检测。 此法的缺点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成本较高,且过程复杂。针对不同毒株需要制备不同的单克隆抗体。

口蹄疫常用消毒药

北京三元禾丰关于口蹄疫病的预防和防治 口蹄疫概述: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7个血清型:O、A、C、亚洲1型、南非1型、南非2型和南非3型,每个血清型又有不同的亚型。猪主要以O型为主,但无交差免疫。多种动物易感:牛(黄牛、水牛、牦牛)、猪、羊(绵羊、山羊)、骆驼、鹿,此外,象、剌猬、鼠等33种野生动物,由于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复杂,极易造成大流行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该病在世界分布广,流行历史长,除大洋洲和北美洲消灭此病后再没复发,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都有发生。全世界有数十个国家发生口蹄疫并深受其害。预防和扑灭难度较大,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一、口蹄疫的病源 口蹄疫病毒,无囊膜,体积最小。对酸、碱敏感。对环境不利因素抵抗较强。在4℃比较稳定,低温条件下长期存活。未发酵粪中存活39天,土壤表面夏季为3天,秋季28天,干草中120天,污水中21天。 二、流行与症状 1.流行与传播途径 猪口蹄疫由于长期在猪群中反复流行,对猪的毒力增强,而对牛、羊的致病力下降了。在猪、牛和羊同栏饲养的条件下,猪先发病,牛、羊后发病或根本不发病。幼畜(新生仔猪、羔羊、犊牛)对口蹄疫最易感。发病率100%,死亡率80%。 传播途径:①间接和直接传播:80%为直接传播。大多数猪场为卖猪时运输工具传播。运输车辆一定要严格消毒:4%火碱。拉猪人一定不要进场。②人带入病毒而引起:消毒观念差,消毒不彻底,如紫外线和无效的消毒药,只有精神安慰。③粪便处理不当,外来的拉粪车没消毒造成交差感染。④人民币的带毒而传入:在此期间不以人民币的形式交换。⑤空气(风)、老鼠等野生动物传播。 潜伏期为24-96小时;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厌食或拒食;蹄冠、蹄叉皮肤出现红肿、发热、疼痛。以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水泡,内含黄色液体,水泡破后形成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体温随即下降,经1-2周结痂愈合。严重病例蹄脱落或变形(2个月后才能长出新壳)。 病猪吻突、龈、舌、腭也可出现水泡,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母猪的乳头和乳房等部位也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仔猪水泡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心肌炎(虎斑心),高热、心跳呼吸加快、嚎叫、突然死亡。 三、口蹄疫的诊断:除仔猪外,从流行病学和临床可确诊 四、口蹄疫的防制 1.疫苗预防:推荐免疫程序(本程序中均为高效苗) 种公猪:每年注射三次,每次间隔四个月 生产母猪(妊娠母猪):分娩前45天肌肉注射高效苗2ml或后海穴注射1ml。 生长猪:生后30-40日龄首免,肌注高效苗1ml或后海穴1ml;60-70日龄二免肌注2ml,也可后海穴1ml。 后备公、母猪:仔猪2免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肌注高效苗2ml或后海穴1ml。 2.治疗:可取发病60天后康复猪杀掉,无菌操做取血清,加双抗(每毫升加青、链霉素各80万单位),仔猪:4ml,中猪:4-6ml;肥猪:6-8ml,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