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制度

最新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制度
最新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制度

.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第一章工作职责安排

第一条安全审计员的职责是:

1.制定信息安全审计的范围和日程;

2.管理具体的审计过程;

3.分析审计结果并提出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意

见;

4.召开审计启动会议和审计总结会议;

5.向主管领导汇报审计的结果及建议;

6.为相关人员提供审计培训。

第二条评审员由审计负责人指派,协助主评审员进行

评审,其职责是:

1.准备审计清单;

2.实施审计过程;

3.完成审计报告;

4.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

5.审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三条受审员来自相关部门,其职责是:

1.配合评审员的审计工作;

2.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

.

3.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报告。

第二章审计计划的制订

第四条审计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审计的目的;

2.审计的范围;

3.审计的准则;

4.审计的时间;

5.主要参与人员及分工情况。

第五条制定审计计划应考虑以下因素:

1.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涵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2.当进行重大变更后(如架构、业务方向等),需要进

行一次涵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第三章安全审计实施

第六条审计的准备:

1.评审员需事先了解审计范围相关的安全策略、标准

和程序;

2.准备审计清单,其内容主要包括:

1)需要访问的人员和调查的问题;

.

2)需要查看的文档和记录(包括日志);

3)需要现场查看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七条在进行实际审计前,召开启动会议,其内容主

要包括:

1.评审员与受审员一起确认审计计划和所采用的审计

方式,如在审计的内容上有异议,受审员应提出声

明(例如:限制可访问的人员、可调查的系统等);

2.向受审员说明审计通过抽查的方式来进行。

第八条审计方式包括面谈、现场检查、文档的审查、

记录(包括日志)的审查。

第九条评审员应详细记录审计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

在审计记录中应包含下列信息:

1.审计的时间;

2.被审计的部门和人员;

3.审计的主题;

4.观察到的违规现象;

5.相关的文档和记录,比如操作手册、备份记录、操

作员日志、软件许可证、培训记录等;

6.审计参考的文档,比如策略、标准和程序等;

7.参考所涉及的标准条款;

8.审计结果的初步总结。

第十条如怀疑与相关安全标准有不符合项的情况,审

计员应记录所观察到的详细信息 (如在何处、何时,所涉及

的人员、事项,和具体的情况等) 并描述其为什么不符合。

关于不符合的情况应与受审员达成共识。

第十一条在每项审计结束时应准备审计报告,审计报

告应包括:

1.审计的范围;

2.审计所覆盖的安全领域;

3.审计结果的总结;

4.不符合项,不符合项的具体描述和相关证据;

5.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第十二条不符合项是指与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不一致的

情况。产生不符合项可能是由于与相关的规定不一致,包括:

1.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2.信息安全策略;

3.相关标准和程序;

4.相关法律条款;

5.本单位的相关规定;

6.任何其它在客户合同中规定的要求。

第十三条不符合项可以细分为“主要”或“次要”。如果所发现的不符合项属于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此不符合项应

被分类为“主要”的:

1.会导致系统、程序或控制措施整体失效;

2.操作过程没有形成标准的文档;

3.累计多个同一类型的“次要”不符合项;

4.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未授权变更。

如果所发现的不符合项属于个别事件,此不符合项将被分类为“次要”的,例如:

1.未标识信息安全分类的文档;

2.没有被管理层审阅的事故报告;

3.不完整的变更记录;

4.不完整的机房进出记录。

第十四条造成不符合项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其文档化的标准和程序与信息安全策略不一致;

2.实际的操作与文档化的标准和程序要求不一致;

3.实际的操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章安全审计汇报

第十五条召开审计总结会议。应总结汇报以下内容:

1.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2.审计的时间;

3.参与审计的人员;

4.审计报告(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5.提交审计报告的副本供受审员参考。

.

第十六条在总结会议上,受审员应阐述任何疑问。

第五章纠正和预防措施

第十七条纠正和预防措施应该包括问题描述、根本原

因、应急措施(可选)、纠正措施以及预防措施。

第十八条受审员必须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计

划。

第十九条受审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向评审员提交纠正和

预防措施的实施报告。

第六章审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状况

第二十条评审员应在受审员提交报告的3个月内,审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状况。

第二十一条审计纠正和预防措施应包括:面谈、现场

检查、文档的审查以及记录(包括日志)的审查。

第二十二条评审员根据受审员提交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实施报告,收集、记录和审查相关证据。

第七章审计结果的审阅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 来源:CIO时代网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外部的入侵和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内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防止内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内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 国内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一,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行安全审计,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范的依据。安全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行中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录和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据库审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三、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包括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定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中定义为:采集、存储、处理、传递、输出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以针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的内容就应该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第一章工作职责安排 第一条安全审计员的职责是: 1.制定信息安全审计的范围和日程; 2.管理具体的审计过程; 3.分析审计结果并提出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意见; 4.召开审计启动会议和审计总结会议; 5.向主管领导汇报审计的结果及建议; 6.为相关人员提供审计培训。 第二条评审员由审计负责人指派,协助主评审员进行评审,其职责是: 1.准备审计清单; 2.实施审计过程; 3.完成审计报告; 4.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 5.审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三条受审员来自相关部门,其职责是: 1.配合评审员的审计工作; 2.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 3.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报告。 第二章审计计划的制订

第四条审计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审计的目的; 2.审计的范围; 3.审计的准则; 4.审计的时间; 5.主要参与人员及分工情况。 第五条制定审计计划应考虑以下因素: 1.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涵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2.当进行重大变更后(如架构、业务方向等),需要进行一次涵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第三章安全审计实施 第六条审计的准备: 1.评审员需事先了解审计范围相关的安全策略、标准和程序; 2.准备审计清单,其内容主要包括: 1)需要访问的人员和调查的问题; 2)需要查看的文档和记录(包括日志); 3)需要现场查看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七条在进行实际审计前,召开启动会议,其内容主要包括:1.评审员与受审员一起确认审计计划和所采用的审计方式,如在审计的内容上有异议,受审员应提出声明(例如:限制可访问的人员、可调查的系统等);

2.向受审员说明审计通过抽查的方式来进行。 第八条审计方式包括面谈、现场检查、文档的审查、记录(包括日志)的审查。 第九条评审员应详细记录审计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在审计记录中应包含下列信息: 1.审计的时间; 2.被审计的部门和人员; 3.审计的主题; 4.观察到的违规现象; 5.相关的文档和记录,比如操作手册、备份记录、操作员日志、软件许可证、培训记录等; 6.审计参考的文档,比如策略、标准和程序等; 7.参考所涉及的标准条款; 8.审计结果的初步总结。 第十条如怀疑与相关安全标准有不符合项的情况, 审计员应记录所观察到的详细信息(如在何处、何时,所涉及的人员、事项,和具体的情况等)并描述其为什么不符合。关于不符合的情况应与受审员达成共识。 第十一条在每项审计结束时应准备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括: 1.审计的范围; 2.审计所覆盖的安全领域;

简述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出自第七单元)

第1页(共3页) 管理学作业答题纸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02(第5-8单元)答题纸 学籍号:姓名:分数: 学习中心:专业:____________ 本次作业满分为100分。请将每道题的答案写在对应题目下方的横线上。 题目1 [50 分] 答: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了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严格内部控制 制度十分必要,它可以保证数据功能所产生的信息具有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和有效性。 应用程序审计:计算机应用程序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企业 处理经济业务的目的、原则和方法都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之中,他们是否执行国家 的方针政策,是否执行财经纪律和制度也往往在应用程序中体现出来。 数据文件审计:数据文件审计包括由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数据文件和存储在各种介 质之上的数据文件的审计,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本和会计报表,需要通过信息 技术进行测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有效性;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可靠性;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处理系统综合审计:对信息系统中的硬件功能、输入数据、程序和文件4个因素 进行综合的审计,以确定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系统开发审计: 指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审计。包括两个目的:一是要检查开发的方法和程序 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受到恰当的控制;

第2页(共3页)二是要检查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规范。 题目2 [50 分] 答:(1) 模块 通常是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为物理模块。 在模块结构图中,用长方形框表示一个模块,长方形中间标上能反映模块处理功 能的模块名字。 模块名通常由一个动词和一个作为宾语的名词组成。 (2) 调用 模块间用箭头线联接,箭尾表示调用模块,箭头表示被调用模块。箭尾菱形表示 有条件调用,弧形箭头表示循环调用。 调用关系有:直接调用、条件调用(判断调用)和循环调用(重复调用)。(3) 数据 模块之间数据的传递,使用与调用箭头平行的带空心圆的箭头表示,并在旁边标 上数据名。箭头方向表示数据传送方向。 (4) 控制信息 为了指导程序下一步的执行,模块间有时还必须传送某些控制信息,例如,数据 输入完成后给出的结束标志。 控制信息与数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反映数据的某种状态,不必进行处理。在模 块结构图中,用带实心圆点的箭头表示控制信息。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及应对措施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机关要想完成“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目标,担负起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就必须加快信息系统审计的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审计机关要开展好信息系统审计,就必须把握重点,加强组织,制定措施,积极推进。 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应把握的重点 1、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信息系统审计不仅要对系统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还要对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计,指出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利用信息技术随意篡改系统信息或破坏磁介质上的数据等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不仅仅在于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即传统EDI 审计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更重要的是要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的检查、评价和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控制审计三个方面。 2、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和方式 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和咨询应成为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保证”即“系统可靠性保证”,就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商业连续性能力、维护状况进行评价,合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效,它是信息系统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向信息系统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改善经营和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信息系统审计组织方式:一种是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常规项目审计的一部分,是为整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服务的。检查信息系统本身及其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数据审计服务,最终通过审计数据得出审计结论,即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系统内控审计“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另一种是独立立项的信息系统审计,直接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将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现阶段开展的信息系统审计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3、信息系统审计的依据和原则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数据库审计)解决方案

数据库审计系统技术建议书

目次 1.综述 (1) 2.需求分析 (1) 2.1.内部人员面临的安全隐患 (2) 2.2.第三方维护人员的威胁 (2) 2.3.最高权限滥用风险 (2) 2.4.违规行为无法控制的风险 (2) 2.5.系统日志不能发现的安全隐患 (2) 2.6.系统崩溃带来审计结果的丢失 (3) 3.审计系统设计方案 (3) 3.1.设计思路和原则 (3) 3.2.系统设计原理 (4) 3.3.设计方案及系统配置 (14) 3.4.主要功能介绍 (5) 3.4.1.数据库审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网络运维审计 (9) 3.4.3.OA审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4.数据库响应时间及返回码的审计 (9) 3.4.5.业务系统三层关联 (9) 3.4.6.合规性规则和响应 (10) 3.4.7.审计报告输出 (12) 3.4.8.自身管理 (13) 3.4.9.系统安全性设计 (14) 3.5.负面影响评价 (16) 3.6.交换机性能影响评价 (17) 4.资质证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综述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库做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关键业务系统,渐渐成为商业和公共安全中最具有战略性的资产,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也直接决定着业务系统能否正常使用。 围绕数据库的业务系统安全隐患如何得到有效解决,一直以来是IT治理人员和DBA们关注的焦点。做为资深信息安全厂商,结合多年的安全研究经验,提出如下解决思路: 管理层面:完善现有业务流程制度,明细人员职责和分工,规范内部员工的日常操作,严格监控第三方维护人员的操作。 技术层面:除了在业务网络部署相关的信息安全防护产品(如FW、IPS 等),还需要专门针对数据库部署独立安全审计产品,对关键的数据库操作行为进行审计,做到违规行为发生时及时告警,事故发生后精确溯源。 不过,审计关键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不是一项简单工作。特别是数据库系统,服务于各有不同权限的大量用户,支持高并发的事务处理,还必须满足苛刻的服务水平要求。商业数据库软件内置的审计功能无法满足审计独立性的基本要求,还会降低数据库性能并增加管理费用。 2.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XXX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受到公司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同时数据库中储存着诸如XXX等极其重要和敏感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篡改或者泄露,轻则造成企业或者社会的经济损失,重则影响企业形象甚至社会安全。 通过对XXX的深入调研,XXX面临的安全隐患归纳如下:

信息安全审计报告

涉密计算机安全保密审计报告 审计对象:xx计算机审计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审计小组人员组成:姓名:xx 部门:xxx 姓名:xxx 部门:xxx 审计主要内容清单: 1. 安全策略检查 2. 外部环境检查 3. 管理人员检查 审计记录 篇二:审计报告格式 审计报告格式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 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 外部的入侵和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内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 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防止内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 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 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 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 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内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 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 国内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 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 一,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 行安全审计,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范的依据。 安全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 行中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 录和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 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 据库审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 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 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 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 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 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 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 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 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 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完整版)信息系统审计指南(COBIT中文版)

COBIT信息技术审计指南(34个控制目标) 计划和组织(选择3/6/11) 1 定义战略性的信息技术规划(PO1)PO域 控制的IT过程: 定义战略性的IT规划 满足的业务需求: 既要谋求信息技术机遇和IT业务需求的最佳平衡,又要确保其进一步地完成 实现路线: 在定期从事的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逐渐形成长期的计划,长期的计划应定期地转化成设置清晰并具体到短期目的的操作计划 需要考虑的事项: 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 IT如何支持业务目标的明确定义 技术解决方案和当前基础设施的详细清单 追踪技术市场 适时的可行性研究和现实性检查 已有系统的评估 在风险、进入市场的时机、质量方面,企业所处的位置 需要高级管理层出钱、支持和必不可少的检查 信息规范 IT资源 P 效果 * 人员 S 效率 * 应用 保密 * 技术 完整 * 设施 可用 * 数据 遵从 可靠 1.1 作为机构长期和短期计划一部分的IT 高级管理层对开发和实施履行机构任务和目标的长期和短期的计划负责。在这一方面,高级管理层应 确保IT有关事项以及机遇被适当地评估,并将结果反映到机构的长期和短期计划之中。IT的长期、短期 计划应被开发,确保IT的运用同机构的使命与业务发展战略相结合。 1.2 IT 长期计划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要对有规律地开发支持机构总体使命和目的实现的IT长期计划负责。计划编制的方法应包括寻求来自受IT战略计划影响的相关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引入的机制。相应地,管理层应执行一个长期计划的编制过程,

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并建立一个标准的计划结构。 1.3 IT 长期计划编制——方法与结构 对于长期计划的编制过程来讲,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应建立并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这样可以制定出高质量的计划,含盖什么、谁、怎样、什么时间和为什么等基本的问题。IT计划的编制过程应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包括业务、环境、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风险。计划编制期间,需要考虑和充分投入的方面包括:机构的模式及其变化、地理的分布、技术的发展、成本、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三方或市场的要求、规划远景、业务过程再造、员工的安置、自行开发或者外包、数据、应用系统和技术体系结构。已做出选择的好处应被明确地确定下来。IT 长期和短期计划应使绩效指标和目标合并在一起。计划本身还应参考其它的计划,比如机构的质量计划和信息风险管理计划。 1.4 IT 长期计划的变更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所有者应确保及时、准确地修改IT长期计划的过程的到位,以适应机构长期计划的变化和IT环境的变化。管理层应建立一个IT长期和短期计划开发和维护所需要的政策。 1.5 IT 功能的短期计划编制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应确保IT长期计划有规律地转换成IT短期计划。这样的短期计划应确保适当的IT功能资源以与IT长期计划内容相一致的基础上来分配。短期计划应定期地进行再评估,并被作为适应正在变化的业务和IT环境所必须的事项而改进。可行性研究的及时执行应确保短期计划的实行是被充分地启动的。 1.6 IT 计划的交流 管理层应确保IT长期和短期计划同业务过程所有者以及跨越机构的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的充分沟通。 1.7 IT 计划的监控和评估 管理层应建立一个流程,获取和报告来自业务过程所有者和用户有关长期和短期计划的质量及有效性的反馈。获取的反馈应予以评估,并在将来的IT计划编制中加以考虑。 1.8 现有系统的评估 在开发或变更战略规划或长期计划、IT计划之前,IT管理层应按照业务自动化的程度、功能性、稳定性、复杂性、成本、优势和劣势,评估现有信息系统,以确定现有系统支持机构业务需求的程度。 对高级和详细的控制目标进行审计: 获得了解: 访谈:

启明星辰天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数据库审计网络审计模板

XXX项目 数据库审计系统 技术建议书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Ven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Beijing) 二零一零年十月

目次 1.综述1 2.需求分析2 2.1.内部人员面临的安全隐患2 2.2.第三方维护人员的威胁2 2.3.最高权限滥用风险2 2.4.违规行为无法控制的风险3 2.5.系统日志不能发现的安全隐患3 2.6.系统崩溃带来审计结果的丢失3 3.审计系统设计方案3 3.1.设计思路和原则3 3.2.系统设计原理5 3.3.设计方案及系统配置5 3.4.主要功能介绍7 3.4.1.数据库审计7 3.4.2.网络运维审计8 3.4.3.OA审计8 3.4.4.数据库响应时间及返回码的审计9 3.4.5.业务系统三层关联9 3.4.6.合规性规则和响应10 3.4.7.审计报告输出12 3.4.8.自身管理13 3.4.9.系统安全性设计13 3.5.负面影响评价14 3.6.交换机性能影响评价15 4.资质证书16

1.综述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库做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关键业务系统,渐渐成为商业和公共安全中最具有战略性的资产,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也直接决定着业务系统能否正常使用。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投入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以“金卫工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HIS系统也在全国各大医院广泛应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在各类医疗机构大行其道之时,也给各医疗机构各信息系统的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各医院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医院信息中心已成为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重点科室。特别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药品、器械销售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采用不正当的技术手段渗透到医疗卫生行业中来,一些医院内部工作人员与医药营销人员内外勾结,私自进行处方统计的行为,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医院的用药信息泄漏给医药营销人员以此来获取经济利益的商业贿赂行为,这种行为的存在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而且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从已发生的商业贿赂案件来看,医药代表通过医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统方”来掌握某个药品医生每个月的实际处方量,是“统方”主要渠道。 同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针对部分医务人员开单提成、收受“红包”、药品回扣等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医药购销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

8.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第一章工作职责安排 第一条安全审计员职责 1.制定信息安全审计的范围和日程; 2.管理具体的审计过程; 3.分析审计结果并提出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意见; 4.召开审计启动会议和审计总结会议; 5.向主管领导汇报审计的结果及建议; 6.为相关人员提供审计培训。 第二条评审员由审计负责人指派,协助主评审员进行评审,其职责是: 1.准备审计清单; 2.实施审计过程; 3.完成审计报告; 4.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 5.审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三条受审员来自相关部门 1.配合评审员的审计工作; 2.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

3.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报告。 第二章审计计划的制订 第四条审计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审计的目的; 2.审计的范围; 3.审计的准则; 4.审计的时间; 5.主要参与人员及分工情况。 第五条制定审计计划应考虑以下因素: 1.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涵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2.当进行重大变更后(如架构、业务方向等),需要进行一次涵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第三章安全审计实施 第六条审计的准备 1.评审员需事先了解审计范围相关的安全策略、标准和程序; 2.准备审计清单,其内容主要包括: (1)需要访问的人员和调查的问题; (2)需要查看的文档和记录(包括日志); (3)需要现场查看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七条在进行实际审计前,召开启动会议,其内容主要包括:

1.评审员与受审员一起确认审计计划和所采用的审计方式,如在审计的内容上有异议,受审员应提出声明(例如:限制可访问的人员、可调查的系统等); 2.向受审员说明审计通过抽查的方式来进行。 第八条审计方式包括面谈、现场检查、文档的审查、记录(包括日志)的审查。 第九条评审员应详细记录审计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在审计记录中应包含下列信息: 1.审计的时间; 2.被审计的部门和人员; 3.审计的主题; 4.观察到的违规现象; 5.相关的文档和记录,比如操作手册、备份记录、操作员日志、软件许可证、培训记录等; 6.审计参考的文档,比如策略、标准和程序等; 7.参考所涉及的标准条款; 8.审计结果的初步总结。 第十条如怀疑与相关安全标准有不符合项的情况,审计员应记录所观察到的详细信息(如在何处、何时,所涉及的人员、事项,和具体的情况等)并描述其为什么不符合。关于不符合的情况应与受审员达成共识。 第十一条在每项审计结束时应准备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 规定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第一章工作职责安排 第一条安全审计员的职责是: 1.制定信息安全审计的范围和日程; 2.管理具体的审计过程; 3.分析审计结果并提出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意见; 4.召开审计启动会议和审计总结会议; 5.向主管领导汇报审计的结果及建议; 6.为相关人员提供审计培训。 第二条评审员由审计负责人指派,协助主评审员进行评审,其职责是: 1.准备审计清单; 2.实施审计过程; 3.完成审计报告; 4.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 5.审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三条受审员来自相关部门,其职责是: 1.配合评审员的审计工作; 2.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 3.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报告。

第二章审计计划的制订 第四条审计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审计的目的; 2.审计的范围; 3.审计的准则; 4.审计的时间; 5.主要参与人员及分工情况。 第五条制定审计计划应考虑以下因素: 1.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涵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2.当进行重大变更后(如架构、业务方向等),需要进行一次涵 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第三章安全审计实施 第六条审计的准备: 1.评审员需事先了解审计范围相关的安全策略、标准和程序; 2.准备审计清单,其内容主要包括: 1)需要访问的人员和调查的问题; 2)需要查看的文档和记录(包括日志); 3)需要现场查看的安全控制措施。

1.评审员与受审员一起确认审计计划和所采用的审计方式,如在 审计的内容上有异议,受审员应提出声明(例如:限制可访问 的人员、可调查的系统等); 2.向受审员说明审计通过抽查的方式来进行。 第八条审计方式包括面谈、现场检查、文档的审查、记录(包括日志)的审查。 第九条评审员应详细记录审计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在审计记录中应包含下列信息: 1.审计的时间; 2.被审计的部门和人员; 3.审计的主题; 4.观察到的违规现象; 5.相关的文档和记录,比如操作手册、备份记录、操作员日志、 软件许可证、培训记录等; 6.审计参考的文档,比如策略、标准和程序等; 7.参考所涉及的标准条款; 8.审计结果的初步总结。 第十条如怀疑与相关安全标准有不符合项的情况,审计员应记录所观察到的详细信息 (如在何处、何时,所涉及的人员、事项,和具体的情况等) 并描述其为什么不符合。关于不符合的情况应与受审员达成共识。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审计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审计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审计策略及存在的问题论文代写近年来,企业的信息化论文联盟水平快速发展,在为公司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问题,不仅有来互联网的攻击,与此同时,设计的缺陷、操作问题等也给舞弊人员提供了舞弊的机会。拟从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的策略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审计策略安全风险 一、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 (一)开发过程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IT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业务工作,系统的故障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能力,导致业务的全面中断。由于开发人员大都拥有较高的权限和技术水平,如果其在未经过充分测试和授权的情况下任意进行系统更新操作,很可能出现系统崩溃。 (二)运营维护过程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很多企业将系统的维护分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尤其是在大中型企业及单位中,由于委托方人员的水平良莠不齐,加之企业无法对这些人员进行直接控制,难免出现受托方人员利用权限进入业务系统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修改。 (三)操作过程 操作人员的权限是信息系统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操作人员对系

统安全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操作人员被授予较大的权限,而这些权限又是不能相互兼容的,那么很可能为操作人员提供舞弊的机会。二是部分操作人员滥用权限,将自己的密码或者口令告知他人,间接地为舞弊者提供机会。毕业论文 (四)系统软件的安全风险 现在的企业不仅拥有局域网,而且会为员工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机会,间接地对企业信息安全产生影响。如果员工随意安装或者更新软件,很可能将隐藏木马、后门等病毒带入个人计算机中,极可能将病毒传送到其他电脑中,进而使整个系统面临危险。 二、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策略 (一)针对开发过程中的风险 1.明确开发人员的职责分工:由于软件开发项目都较为复杂,通过对人员的职责分工等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如设置软件系统需求分析员、软件架构设计师、编程人员、软件质量保障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通过共同协作,达到有效开发系统的目的。审计人员通过查看职责分工情况,确定开发过程是否实现有效的分工,并得到有效控制。 2.完善软件开发文档的建设工作:通过质量保障计划,实施全过程质量审核,包括需求审核、设计复核、代码走查等工作,减少由于设计人员造成的人为错误,提高产品质量。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委托外部机构协助,测试设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持续监督系统的开发过程:完善增量开发过程中的需求文档的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外部的入侵和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内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防止内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内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 国内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一,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行安全审计,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范的依据。安全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行中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录和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据库审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三、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包括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定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信息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中定义为:采集、存储、处理、传递、输出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以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的内容就应该针对涉密信息系统的每一个方面,应该对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以及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检索等方面进行审计。 具体来说,应该对一个涉密信息系统中的以下内容进行安全审计: 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流量中典型协议分析、识别、判断和记录,Telnet、HTTP、Email、FTP、网上聊天、文件共享等的检测,流量监以及对异常流量的识别和报警、网络设备运行的监测等。 重要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系统启动、运行情况,管理员登录、操作情况,系统配置更改(如注册表、配置文件、用户系统等)以及病毒或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需求分析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需求分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安全审计系统需求分析 关键字:行为监控,内容审计 摘要:系统集内容审计与行为监控为一体,以旁路的方式部署在网络中,实时采集网络数据,并按照指定策略对数据进行过滤,然后将数据所体现的内容和行为特性一并存在到数据服务器上。向用户提供审计分析功能,以及后期取证功能。 需求背景 按等级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相关单位或部门,往往需要对流经部门与外界接点的数据实施内容审计与行为监控的,以防止非法信息恶意传播及国家机密、商业知识和知识产权等信息泄露。并且单位的网管部门需要掌握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提高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效率。 所涉及的单位类型有政府、军队机关的网络管理部门,公安、保密、司法等国家授权的网络安全监察部门,金融、电信、电力、保险、海关、商检、学校、军工等各行业网络管理中心,大中型企业网络管理中心等。 一、实现的效果和目的 a. 对用户的网络行为监控、网络传输内容审计(如员工是否在工作时间上网冲浪、聊天,是否访问不健康网站,是否通过网络泄漏了公司的机密信息,是否通过网络传播了反动言论等)。 b. 掌握网络使用情况(用途、流量),提高工作效率。 c. 网络传输信息的实时采集、海量存储。 d. 网络传输信息的统计分析。 e. 网络行为后期取证。 f. 对网络潜在威胁者予以威慑。 二、典型的系统组成 安全审计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审计引擎、数据中心、管理中心。

图1 :典型的单点部署 审计引擎(硬件):审计引擎对流经HUB/Switch的信息进行采集、过滤、重组、预分析,并把分析后的数据流发送给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软件):对审计引擎传送过来的数据流进行存储;按照用户的指令对数据进行还原、解码、解压缩,并可进行关键字查询审计、统计分析。 管理中心(软件):提供WEB形式的管理界面,可以方便的对系统进行管理、对网络行为监控、内容审计。用户使用WEB浏览器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管理、使用。 图2:适合多级管理的分布式部署 三、所需功能细分 1.量监控与统计功能 对重要IP进行流量监测,并绘制出直观的流量曲线图,有效发现网上 出现的异常流量。 支持对历史流量统计分析。 2.持多种应用协议议的还原、审计 Web浏览(HTTP)——能完全截获、记录、回放、归档被监测网络中所有用户浏览的WEB内容。 电子邮件(POP3、SMTP、WEB MAIL)——能完全截获、记录、回放、 归档被监测网络中所有用户收发的电子邮件。 文件下载(FTP)——能记录、查询访问FTP服务器的用户名、口令。回放 用户在服务器上的操作过程、还原用户传输的数据。 即时聊天(例如MSN、QQ等)——能完全记录用户登录时间、离开时 间;用户登录IP地址、目的IP地址;聊天时使用的用户名;能监视用 户聊天频率、还原用户聊天内容。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摘要: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与传统审计相对独立,应从组织的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审计内容策略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影响着组织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到面向系统数据的审计,再到对应用系统的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受到较多传统审计的影响,不少研究人员认为信息系统条审计是传统审计的补充和延伸,是为传统审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但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和研究要从企业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从信息系统在组织中所处地位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分析,信息系统审计应包括对IT治理结构审计等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IT治理结构与实施的审计。信息技术过去被认为仅仅是企业组织战略的强化器,而现在被认为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关注。通过有效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和适用的技术,IT治理有助于企业获得成功。因此,在对信息系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首先关注组织的IT治理机构,判断组织是否做到了IT与业务的融合,并保持目标一致。 2.对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传统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SDLC)仍是目前大多数系统开发的首选方式。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参与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 3.对系统和运行的审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承担了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的日常支持工作。

信息安全审计系统项目可研0118

信息安全审计系统项目立项可研报告 XX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目录 1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可研依据 (3) 1.3目标 (3) 1.4 项目范围 (4) 2现状及业务需求分析 (4) 2.1现状分析 (4) 2.2需求分析 (4) 3项目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5) 3.1项目必要性 (5) 3.2项目可行性 (6) 4技术方案 (6) 4.1建设模式分析 (6) 4.2系统总体架构 (6) 4.3系统技术架构 (7) 5实施方案 (8) 5.1项目实施建议 (8) 5.2相关配套建设 (8) 6 投资分析 (9) 7项目效益及实施风险与应对保障 (10) 7.1效益分析 (10) 7.2建设风险及对策 (11) 7.3实施保障措施 (11) 8结论 (11)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XX公司在《贵网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四统一原则,已经建设18个信息系统,涵盖生产、营销等八大类系统,覆盖了23家公司属供电局和综合单位,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及管理过程。同时,也初步形成了管理制度加技术手段配套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但伴随着信息系统的增加,安全技术措施的增强,安全产品的不断增多,内外部审计和监管的加强,安全管理的难度与复杂度显著增加。 1.2 可研依据 《XX公司信息安全咨询规划》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电监会5号令) 《XX公司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 《XX公司“十二五”信息化规划》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基于ISO27001国际标准的XX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研究”项目研究成果ISO27001、ISO27002等安全管理标准和实践 1.3 目标 项目的长期目标是建设一个集事先管理、事中监控和事后追溯和应急为一体的安全管理平台,该平台作为IT集中运维监控平台的四大子平台之一,能够满足公司的安全管理、安全监控、安全运维、内外部合规以及国际安全标准的审核等要求,实现主动的安全防御、实时的安全监控和事后的安全审计,逐步实现安全工作可视化、可量化和统一事件管理。 本期的项目目标对安全系统、网络和主机设备的日志信息(采集范围为全省安全系统设备;省综合数据网骨干网络设备和本部及地区供电局局域网核心、汇聚设备;

信息安全审计报告

从 涉密计算机安全保密审计报告 审计对象:xx 计算机 审计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 审计小组人员组成: 姓名:xx 部门:xxx 姓名:xxx 部门:xxx 审计主要内容清单: 1. 安全策略检查 2. 外部环境检查 3. 管理人员检查 审 计 记 录 篇二:审计报告格式 审计报告格式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 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 外部的入侵和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内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 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防止内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 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 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 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 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内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 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 国内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 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一, 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行安 全审计,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范的依据。安全 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行中 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录和 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 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 据库审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 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 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 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 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 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 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 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 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 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 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