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五号病病能自愈吗

猪五号病病能自愈吗

猪五号病病能自愈吗

五号病发病率很高,成年动物病死率一般不超过3%。幼畜(新生仔猪、犊牛、羔羊)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发病率100%,死亡率很高。症状轻微的病猪一般经过10天左右多能自愈,但为了促进早日康复,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应在严格隔离、加强护理的条件下,进行对症治疗。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发生口蹄疫的重疫区:

1. 尽早注射(口蹄一针灵),越早越好,病毒控制在潜伏期,提高猪群免疫力.

2. 已感染猪群(口蹄一针灵)注射两天,4-5天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可解除隔离。

3. 对感染后恢复的弱仔群体,每天加强消毒,五天后注射(口蹄一针灵)再加强一针,防止再次感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口蹄疫,俗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传播速度极快,且有多种血清型,每一种血清型内又有亚型,亚型内又有许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各型之间不能相互免疫保护,所以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难度很大,属于我国重点严格控制的一类传染病。 口蹄疫在夏天高温季节发病少,即使偶有发生也很少出现长距离空气传播;低温季节,在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且风速适宜时,可通过空气传播100公里甚至更远。同时,也易发生流动性传播。口蹄疫病毒可通过猪场工作人员、工具设备和运输车辆发生扩散。 本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7天,潜伏期长的可达14天。出现症状24小时后即排毒,前期排毒量大,传染性强,5-7天后排毒量下降,10天后基本不排毒,甚至不会引起同栏感染,但淋巴结及骨髓可带毒一个月以上。 口蹄疫病毒特性: 不耐热:在37℃环境下仅可保持传染性2小时以上,60℃即灭活;在4℃环境中可存活数周。 不耐干燥:相对湿度60%以上,病毒相当稳定,相对湿度40%以下,病毒迅速崩解。 不耐酸碱:酸性环境;达到灭活90%条件,在PH=6.5环境下时,需要14小时;在PH=5.5环境下时,仅需要1分钟;而在PH=3时,病毒瞬间灭活。碱性环境:PH>9.0上,迅速灭活,1%-2%氢氧化钠或者4%碳酸钠环境下1分钟即可灭活。 控制口蹄疫,应以预防为重: 1. 在防疫期间,猪场实行封场管理,外部工作人员不能进入猪栏,人员进出需进行登记和消毒。 2. 进入生产区一律消毒,洗澡,更换工作服及工作鞋。 3. 场区大门消毒池灌注2%-3%烧碱,及时更换,保证药物有效浓度。场外道路,猪场周围,饲料间,亦须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4. 入场车辆需要进行整车消毒,包括底盘、车轮,使用喷雾消毒比水枪冲洗效果要好。 5. 销售人员及外场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销售区和饲养区不得有人员交叉,交易完毕立即冲洗,再进行消毒。交易款应该及时送去银行,避免在场内存放。 6. 禁止在外购买肉制品,自行宰杀解决,生活用品统一采购,消毒后方可进场。生产区人员不能随意外出。 防疫期间,要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参照口蹄疫病毒对酸非常敏感的特性,应该选用酸性消毒剂,配置消毒剂时,要保证最终PH小于3。 但消毒同时会增加湿度,而湿度过高也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为防止口蹄疫病毒形成的气溶胶在潮湿环境下扩散,所以应注意选择在天气较好的中午时间进行消毒。消毒之后,撒一些酸化后的饲料在栏舍中,有助于保持栏舍地面干燥。 同时,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使猪对口蹄疫病毒产生免疫力,建议每3个月就对猪群进行一次免疫,种猪初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仔猪50日龄首免,80日龄再次免疫,肥育猪在出栏前15日再次进行免疫。 最佳治方案: 适用时机: 出现口蹄疫症状,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炎、心肌炎、心脏功能衰退、口疮、蹄部水泡及腐蹄病等引起高烧不退,继而蹄冠、蹄叉、趾间、蹄踵皮肤水泡和烂斑,口腔的唇、舌、齿、鼻盘和哺乳母畜的乳头上有水泡、溃疡和烂斑,裸露的无毛部位出现水泡、溃烂,严重者出现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 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 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 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 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 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 。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 在美国东南部也 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IebUrg 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 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 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肠毒性的。 Moxley报道了大肠杆菌K88株感染哺乳猪和断奶猪出现内毒血症休克。他认为看到小肠

几种猪常见疾病防治

几种猪常见疾病防治 文章作者:绿叶公司点击次数:1078 录入时间:2008-9-22 18:30:10 来源:中国畜牧兽 医报 关键字:猪病 猪瘟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猪瘟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分猪种、年龄、性别都可感染本病。本病大多由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症状本病的一般症状患病猪表现为发烧,体温达40.5~41℃,精神萎顿,被毛粗乱,畏寒打抖,食欲减退,喜喝脏水,常钻垫草。皮肤有红色出血点.揩压时不褪色。患病猪先便秘,后下痢,恶臭,带有粘液和脓血;有脓性眼屎;有的猪出现神经症状。 防治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发病初期可对患病猪注射抗猪瘟血清。预防此病最重要的措施是注射猪瘟冻卡苗。 猪丹毒 猪丹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呈高度发热的败血症,夏秋两季发生较多,一般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急性死亡率高。本病多由消化道感染。 症状本病一般潜伏期为3~5天,4~9月龄的猪发病多。发病突然,患病猪体温急剧升高至42℃以上,精神沉郁,呕吐,怕冷,不食,先便秘后腹泻。发病不久在

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的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放开手指后即复原。 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发生猪丹毒后,立即报告当地兽医站,并隔离病猪。治疗猪丹毒以青霉素疗效为最好,1~2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直至猪体温恢复正常后1~3天;或用链霉素10~15毫克/千克体重,20%磺胺嘧啶钠液0.1~0.2 克/千克体重,用法同青霉素。 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锁喉风,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中、小猪容易感染,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本病多经呼吸道感染。 症状患病猪体温在41℃以上,不吃食,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张嘴喘气,呈犬坐姿势。皮肤出现暗红色斑块,手指按压时不能完全褪色。眼结膜紫绀(呈紫蓝色)。急性猪肺病若治疗不及时,往往窒息(闭气)而死亡。 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治疗猪肺疫可肌肉注射青霉素20~100万单位,链霉素50~100万单位,每日2次或20%磺胺嘧啶钠液O.1~0.2克/千克体重或内服土霉素或四环素,每次0.5克。

常见猪病防治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饲养管理 (1)实行分群饲养; (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2.自繁自养; 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 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 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一、猪瘟 病原:病原体为该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即失去传染性。2%~3%火碱经30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经营1小时可将病毒杀灭。 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度,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度,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厌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 防治:无特效药物,加强预防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 二、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传染源是带毒的公猪和母猪,流产和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本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生存数月之久,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临床症状:猪群爆发此病时,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防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在污染的猪场应用疫苗接种或采取自然感染结合,推迟初配日龄的方法。疫苗接种:目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疡毒苗,适用于未怀孕的初产母猪;另一种是灭活油乳苗,适用于各种猪。灭活油乳苗在配种前2个月左右注射。 三、猪乙型脑炎 病因:1948~1950年日本学者先后从猪流产胎儿和母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日本脑炎病毒,并用病毒感染怀孕母猪引起死亡和流产。 临床病状: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度,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 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 公猪睾丸肿胀,多是一侧性。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 预防:在疫区或疫场曾试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疫苗,于流行期前一个月免疫,4日龄以上至2岁的后备母猪都可注射,免疫后一个月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防止妊娠后的流产或公猪患睾丸炎而造成的生精机能障碍。

猪流感防治措施

猪流感防治措施 作者:张超于四洋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9年第18期 摘要:猪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猪在发病后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而且该病能迅速向周围传播和蔓延,给养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还会造成养猪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对该病的控制不可忽视,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该文将针对猪流感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可用的参考。 关键词:猪流感;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15 0 引言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养猪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也就使猪场容易发生疫情,一旦发生,会迅速流行。猪流感作为一种传染病,其疫情也在逐渐的变化,导致疫情的复杂化,不利于对该病的控制和消灭。 1 病原 猪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流感病毒中的一种,病毒呈多形态,有囊膜并且有突出糖蛋白附在囊膜上,这种糖蛋白被称为纤突[1]。猪流感病毒是负链单股的RNA病毒,有8个分节。其直径大小为80~120μm。目前猪流感病毒主要有3种最常发生,分别是A、B、C型,A型病毒主要感染猪、马、人等。B型病毒主要感染猪和人,尤其是对人的感染力更强。C型主要感染猪和人。病毒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尤其是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能存活很长时间。但病毒对消毒药物较为敏感,尤其是碘类消毒剂。 2 流行病学 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寒冷的季节,如冬季、晚秋和早春等季节。如果在这些季节里天气变化较大时,更容易引起发病。猪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体质下降后也会引起该病的发生。猪流感的特点是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极高,但是流感病毒的致死率比较低[2]。该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和各种带毒猪。这些猪通过咳嗽和呼吸时可将病原体排出体外,向周围环境中散播。该病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也有人认为还可通过肺丝虫作为中间媒介进行传播。病毒在虫卵、幼虫以及中间宿主体内都可以长期存活。猪在采食含有肺丝虫

猪常见疾病防治

猪常见疾病防治 实用养猪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55032017.html, 猪只发病不可避免,发病并不可怕,最怕的是不知道发病的原因。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提高猪只免疫力,关注生物安全,刻不容缓。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牢记原则:传染性强者不治;无法治疗者不治;费事费工者不治;愈后无价者不治;费用昂贵者不治。 (一)仔猪红痢 红痢,即魏氏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广泛存在于猪群。二类传染病,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3日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毒血症,也见5~7日龄仔猪发病。仔猪腹泻,粪便有气泡,后驱沾满血样稀粪,销售,脱水,最后死亡。该病有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病畜及其代谢产物、垫料是主要传染源。目前本病治疗效果较差。 剖检:小肠严重出血,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肠腔充满含血的液体,以坏死性炎症为主,脾边缘有小点出血,肾灰白色有出血点,腹水增多。 防治:1注射疫苗;2加强消毒,母猪进产房前洗刷乳房等;3新生乳猪注射或口服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4血清治疗。 (二)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黄痢、白痢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疾病。当肠管内细菌平衡失调时,大肠杆菌增多而引起大肠杆菌病流行。血清型很多。以幼龄猪最易感。最后患猪因机体脱水、酸中毒而致死亡。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以早春、严冬、盛夏发病较多。尤其以气候骤变是发病率显著上升。黄痢于产后一星期左右发生,粪便黄色,死亡率几乎100%。白痢于产后2~3星期发生,粪便白色,死亡率较低。它们均有粪便沾附肛门、消瘦、脱水、死亡的共征。 剖检:肠道鼓起,肠壁薄,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肝肾有凝固性坏死灶。 防治:1注射疫苗(K88、K99、987P、F41、LT—B);2母猪产后注射抗生素、鱼腥草液、冲洗子宫;3一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药物和中草药均有疗效;4给患畜补液(口服、静注);5用鸡蛋清(含异原蛋白)向患猪腹腔注射或口服,每头每次3~6ml,每日两次,效果良好;6加强饲养管理及卫生、保温工作。 (三)水肿病 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分泌的VT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另外缺硒(饲料、环境)、饲养密度高也能引起该病的发生。多发于5~15周龄健壮的仔猪,每窝仅发1~2头,突发又突然停止,死亡率高,有特殊的规律性。体温不高,个别40.5℃,共济失调,眼睑和头颈部出现水肿,触之惊叫,身毛稀处有红紫斑,麻痹,呼吸困难,口鼻流沫,抽搐死亡。注意与脑炎型链球菌区分。发病日龄的区别:脑炎型链球菌病各年龄猪均有发生,规模化猪场多见20日龄左右发生;水肿病仅断奶前后到断奶后3~4周发生。体温区别:链球菌病的体温升高到41~42℃,而水肿病自始至终体温正常。神经症状的区别:链球菌病病死猪死前四肢划动,而水肿病死前全身麻痹。

猪的常见疾病

1.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 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3.猪肺疫 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本病多发于春初秋末季节。 症状:(1)最急性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流出带血泡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有的初期便秘后期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2)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出现血红紫斑。 (3)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炎。 防治:(1)预防:与45日龄接种一次疫苗,免疫期为半年。(2)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单位,每日两次,(3)全群猪饲料加泰乐菌素125克/吨料 4.猪流行性腹泻: 流行特点: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易感,哺乳猪和架子猪及肥育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为10~90%,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呼吸道传染。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自然平息。

猪口蹄疫的最佳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的最佳防治方法 当前猪口蹄疫发病率逐步上升,威胁正在加大,如何正确防范口蹄疫,找出正确的防治措施,是养猪户亟待面对的问题。 口蹄疫,过去也叫“五号病”‘口疮’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国际社会上需要通报的一类传染病,所有偶蹄动物和人都可感染。 一、病原特点: 口蹄疫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该病毒有7个主型,分别是A、O、C、亚洲I型,非洲I型、非洲Ⅱ型和非洲Ш型。尤其是A型和O型分布最广。在亚型中有65个亚型,而且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也就是在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同时在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单股DNA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强,在饲料

和粪便中,生活时间特别长。口蹄疫病猪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其次就是奶、尿、唾液及粪便等传染源。而且该病潜伏期一般是2~4天。 二、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通过接触、空气、食物等各种途径进入易感畜损伤的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而引起病发症。主要易感对象是猪、牛等大型偶蹄兽类,鼠和家兔也是高发种群。口蹄疫病猪发热期,它们的粪尿、奶、眼泪、唾液和呼出气体都带有病毒,后期,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和淋巴液中。新鲜水疱液经500倍至50万倍稀释接种易感动物仍可致其发病。对于猪病尸体消毒后深埋,杜绝食用,猪的粪便,垫土必须经过密封发酵后方可施用。口蹄疫病毒毒力很强,即使是病愈康复的动物可长时间携带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耐干燥、寒冷;但是这类病毒的致命点是怕酸、碱、热,在加热85℃以上100min就可以杀灭。寒冷环境易于病毒传播,主要一秋冬季节多发,目前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三、猪口蹄疫病的临床症状 猪患此病后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有些病猪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特征表现是蹄冠、蹄踵、副趾及蹄中沟等出现病变。个别猪出现惊厥、相互嘶咬,病初体温升至40.3~42.0 ℃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者是废绝,站立行走难,四肢蹄痛疼,并且全身发抖,口腔出现水泡流延,不敢吃食;病猪鼻盘、蹄冠和母猪的乳头处有水疱产生,而经过1~2 d后水疱破溃,带透明流出或微黄色液体,破溃处转为烂斑。有些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哺乳仔猪出现的症状是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者是四肢麻痹,衰弱死亡,其病死率可达80%以上。剖检表现出典型的“虎斑心”,在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带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怀孕母猪易发生流产、死胎等症状。 四、猪口蹄疫病的防治方法 免疫接种时预防口蹄疫的一项有效措施,接种口蹄疫灭疫苗2周则产生免疫力,一般种猪每隔3个月免疫接种一次,仔猪40-50日龄首免,100-105日

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猪瘟:又名“烂肠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烧,体温40.5—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喜喝脏水,畏寒打抖,常钻垫草,皮肤有红色出血点,压不褪色,先便秘象算盘子,后下痢恶臭,带有粘液和脓血,有脓性眼屎。此病只有通过注射猪瘟冻干苗来预防。 2.猪丹毒:又叫“打火印”,夏秋两季发生较多,急性死亡率高,多由消化道感染。一般4—9月龄的猪发病多,发病突然;体温急剧升高到42℃以上,精神沉郁,怕冷、不吃、呕吐,初便秘后腹泻,发病不久在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离去手指即复原。可定期注射猪丹毒氧化铝菌苗预防。 治疗:①肌肉注射青霉素20一100万单位,每天二次。此外,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对本病也有较好的疗效。②皮下或耳静脉注射猪丹毒血清。⑧大清叶75克(炒)、石膏50克、升麻40克研细服用。 3.猪肺疫:又叫“锁喉症”,多发于夏秋,中小猪感染较多,多经呼吸道感染,患病猪体温在40℃以上,不吃食,呼吸困难,张嘴喘气,呈犬坐姿势,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可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预防。 治疗:①肌注双抗,即青霉素20—100万单位,链霉素50—100万单位;每日两次。②内服土霉素或四环素、每次0.5克,或肌肉注射

40—100万单位;⑧知母75克,石膏50克,桔梗50克。甘草25克,共研末、分两次服,一天一次。 4.猪流行性感冒:多发于春秋末和冬初,患病猪体温在41—41.5℃,食欲减退,无精神,鼻流粘液分泌物、咳嗽。 治疗:①肌注安痛或安乃近,百尔定5—20毫升,也可加注青霉素40一100万单位;②肌注土霉素或四环素20一100万单位。每日两次。⑧姜、葱、苇根各75克,加水煎服。 5.仔猪副伤寒:本病多侵害2~4月龄的幼猪。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不食,不爱走动,下痢,粪恶臭。死前鼻唇、四肢末端、耳、颈、胸下及腹部皮肤变成蓝紫色。慢性病猪主要病状是食欲减退,呈周期性下痢,粪便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并混有血液和脱落的肠粘膜。猪常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预防:①对仔猪生后30日龄前后注射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每次一毫升,肌肉注射。②把大蒜捣碎,混入饲料饲喂。 治疗:①磺胺脒每日每公斤体重0.4--0.6克,分两次内服,连服3天。 ②呋喃西林或痢特灵每次0.2一O.5克,每日两次,连用4天。⑧合霉素每日每公斤体重100毫克,分2—3次内服,连用3天。④中草药:黄连、黄柏、通草各10克,白头翁,甘草各6克、车前子、滑石粉各15克,研制成细末,分四次灌服。 6.仔猪白痢:仔猪白痢称“拉白屎”,多发生在2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猪初期稀粪,以后粪便逐渐变为白色,混有泡沫,粘稠而腥臭,病猪精神萎靡,消瘦,行走不稳,幼猪死亡率较高。

预防猪流感的方法

预防猪流感的方法 猪流感是前段时间大家谈之色变的传染病,如果您家有了宝宝,就更需要注意了。最新研究显示,儿童更易感染猪流感病毒。宝宝该如何有效的预防猪流感呢?什么是猪流感?猪流感是一种由A 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 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是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但近年也发 现一些人类感染猪流感的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 的人,如饲养者等。目前已证实有猪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染的病例,其传染途径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等。此次疫情特点:感染者大多为年轻人,这需要引起特别关注。宝宝如何预防 猪流感?第一. 预防猪流感尽量少与病源或病源相关的事物接触这 段时间父母最好不要让宝宝到人过多或宠物过多的地方玩,尽量 避免宝宝与实物发生接触。尽量不要身体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这样可以起到预防猪流感病源接触的作用。 第二. 预防猪流感平时宝宝应该多注意的几点保持充足睡眠、让 宝宝多锻炼、多洗手、注意室内保持通风,培养宝宝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第三. 预防猪流感宝宝这段时间特别有注意的几点强 烈要求宝宝避免接触流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 吸道病人;注意宝宝个人卫生,要经常使用消毒液和清水洗手,尤 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 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 垃圾桶。如果确实有需要带宝宝出入这些场所,最好给宝宝带上 口罩之类的预防猪流感工具。

猪流感是前段时间大家谈之色变的传染病,如果您家有了宝宝,就更需要注意了。最新研究显示,儿童更易感染猪流感病毒。宝宝该如何有效的预防猪流感呢? 什么是猪流感? 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 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通常情况下人类是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但近年也发现一 些人类感染猪流感的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如饲养者等。 目前已证实有猪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染的病例,其传染途径 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等。 此次疫情特点:感染者大多为年轻人,这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宝宝如何预防猪流感? 第一. 预防猪流感尽量少与病源或病源相关的事物接触 这段时间父母最好不要让宝宝到人过多或宠物过多的地方玩,尽量避免宝宝与实物发生接触。尽量不要身体接触,包括握手、 亲吻、共餐等。这样可以起到预防猪流感病源接触的作用。 第二. 预防猪流感平时宝宝应该多注意的几点 保持充足睡眠、让宝宝多锻炼、多洗手、注意室内保持通风,培养宝宝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第三. 预防猪流感宝宝这段时间特别有注意的几点 强烈要求宝宝避免接触流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 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宝宝个人卫生,要经常使用消毒液和清水洗

农村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55032017.html, 农村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 作者:高宏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22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在我 国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养猪行业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的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养殖大国,我国各个地区有大量的人们都从事着养殖行业,并且养殖是生活的主要来源。而在我国辽宁丹东地区,养殖是许多人们的职业,尤其是农村地区。但是,对于养猪行业而言,它是一项风险性比较大的职业,同时在养猪的过程中需要人们掌握许多与养猪有关的技术和知识,尤其是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就目前辽宁丹东地区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以及治疗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养猪疾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67-01 在进行养猪的过程中,及时的了解并且掌握所有与猪疾病预防和治疗有关的知识是养猪的首要基础之一。而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比较落后,人们对于养猪的知识仅仅局限于在表面,而对于一些专业养猪知识了解不够。在辽宁丹东地区,许多农村地区的人们完全靠养猪维持他们的生活,他们在养猪过程中不能及时对猪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进行预防,进而使猪的疾病在大面积之内发生,猪疾病的大量出现对于辽宁丹东地区养殖业具有非常大的打击,降低了当地人们的经济收入。因此为了尽快的改变这一现状,更好的对猪的各种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人们在进行养猪过程中必须要首先了解猪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然后定期对猪进行检查,进而更好的对猪的各种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1 常见猪疾病的种类 1.1 猪的气喘病 由于受各种自然环境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猪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并且这些疾病的出现对于猪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而在猪的各种疾病中,猪的气喘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对于猪的气喘病而言,它属于传染病,一旦部分猪出现了这种疾病就会迅速的传染给其他猪,因此在养猪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预防这种疾病的出现。猪的气喘病主要是对猪的呼吸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使得猪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当猪出现气喘病的时候,主要表现为气喘以及咳嗽,而发病比较严重的区域就是胸腔,而对于猪生长影响最大的就是猪的肺部器官,使得猪无法正常的呼吸,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威胁猪的生命,但是与其他的疾病存在一定的区别,猪的气喘病病没有固定的发病时间,在气候条件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猪的气喘病出现的概率会大大的增加。而在辽宁丹东这一地区受气候因素影响比较大,气候变化比较大,因此这一地区猪出现气喘病的概率比较大。

猪的常见疾病及其诊治

常见疾病及其诊治 (仅供参考)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 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饲养管理 (1)实行分群饲养;(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2.自繁自养; 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 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 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一、猪 瘟 病原:病原体为盖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 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下即失去传染性。2%~3%火碱经30min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经营1h 可将病毒杀灭。 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 ,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 ,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

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过氧乙酸治疗猪口蹄疫

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过氧乙酸治疗猪口蹄疫 预防口蹄疫猪场消毒最常用和有效的消毒剂是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属于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它具有强氧化能力,可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16%至20%是过氧乙酸的合格浓度,浓度为15%的过氧乙酸也可以使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过氧乙酸原液就是指浓度为15%-20%的原液。过氧乙酸浓度在12%以下就不能继续使用,浓度过低将影响消毒效果。 正确使用方法: 稀释:将浓度为15%-20%的过氧乙酸原液稀释到0.3%-0.5%才可以消毒使用。例如,15%的过氧乙酸加50倍的水,稀释到0.3%才能用于消毒。稀释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浓度为15%-20%的原液当成100%的原液进行稀释。 消毒:将稀释到0.3%-0.5%的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8毫升计算,在消毒场所无人的情况下,用气溶胶喷雾器对消毒空间进行喷雾,喷雾器可产生气溶胶——小于20微米的雾滴,这些雾滴能够漂浮在空气中,增加与空气中病毒的接触频率,从而杀灭空气中的病毒,作用1小时后通风。 如果没有气溶胶喷雾器,可以用15%-20%的过氧乙酸兑水进行加热蒸发。按照每立方米空间7毫升15%-20%的过氧乙酸原液,加7毫升水进行配比,放置在容器中用电热板加热蒸发,但注意不要蒸干,作用1小时后通风。这种作法,将过氧乙酸原液加水是为了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杀灭病毒效果较好。 携带:过氧乙酸不稳定,浓度大于20%容易爆炸。运输中更不能过浓,浓度大于16%就比较危险,要防止摇摆、震荡和高温。 注意事项: 1、放置在阴凉避光处。 2、过氧乙酸稳定性较差,配制好后,应在一星期内使用,否则浓度会降低,影响使用效果。 点评 有资料介绍0.2%-0.3%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带猪消毒,使用过的朋友可以发表一下使用效果。这种浓度的溶液刺激气味大吗?会不会引发猪的呼吸道疾病?

猪流行性感冒 症状图谱

猪流行性感冒症状图谱--(共8张) 畜牧圈图片 概述 猪流行性感冒(Swineinfluenza)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临诊上以突然发病、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衰竭,然后迅速康复为主要特征,病情在短时间内可以波及全群。本病最早于1918年在美国中北部流行,其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与当时正流行的人流感非常相似。直到1931年才分离得到第一株猪流感病毒。迄今猪流感已遍及世界各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猪流感病毒在我国猪群中 的感染十分普遍,且时有暴发。 病原 猪流感病毒(SIV)属正黏病毒科的A型流感病毒。病毒粒子多呈球形,直径约80~120nm。病毒初分离时呈长短不一的丝状,传代后会变为球形。有囊膜。囊膜表面上突出的糖蛋白,通常称为纤突,是主要的表面抗原,由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组成。血凝素中含有中和抗体所作用的主要表位,并与病毒吸附红细胞的功能有关,还可以诱导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神经氨酸酶则有助于新的病毒粒子从细胞中释放出来。通过病毒粒子表面的HA抗原和NA抗原的不同可区分流感病毒的亚型。A型流感病毒的血清亚型多,目前已有15种不同的血凝素抗原(H1~H15)和9种不同的神经氨酸酶抗原(N1~N9)。猪群中广泛流行的血清亚型主要有古典型猪H1N1、类禽型H1N1、类人型H3N2,此外还存在H1N2、H4N6、H1N7、H3N6。近年来,有猪感染禽流感病毒H9N2、H5N1的报道。 猪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分大小不同的8个片段,长约13.6kb,共编码10种病毒蛋白。猪流感病毒能凝集多种动物及人的红细胞。对干燥和低温有抵抗力,冻存或-70℃保存很长时间。60℃20min即可灭活。对环境抵抗力不强,一般的消毒药都能将其杀 死。 流行病学

猪病防治技术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共计32个病 一、气喘病 (一)综述 猪气喘病又名猪喘气病、猪霉形体肺炎或猪支原体肺炎,国外称地方性肺炎。 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霉形体曾被译作支原体。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肺和肺门淋巴结。 猪气喘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咳嗽和喘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同时易继发感染很多疾病,给养猪生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发病无年龄、品种、性别、季节性,哺乳仔猪和幼猪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其次为怀孕后期及哺乳母猪。 寒冷、潮湿、多雨、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佳等均可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情。病猪康复后带菌时间较长,有的长达1年左右。 (二)临症 间歇性咳嗽和喘气,流鼻涕,可视黏膜发绀;食欲无明显的变化,生长受阻。 体温一般正常,如发生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病情复杂。 (三)病理 肺病变显著,肿大、水肺、气肺;肺的各叶前下缘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区,界限明显。 从“猪肉样变”到“胰变”或“虾肉样变”(初期可见病变红灰色,切面细蜜似猪肉状,俗称肺的肉变,后期呈淡紫色、深红色、灰黄色,坚韧性增加,俗称“胰变”)。 继发感染后可见心包炎、胸膜炎、肺和胸膜粘连。 (四)防治 支原净100mg/kg或强力霉素150mg/kg或克痢平250mg/kg或硫酸粘杆菌素40mg/kg(断奶前后两周);卡那霉素、长效土霉素等也敏感。 免疫:猪喘气病灭活苗,小猪1~5日龄,0.25ml/头;留种用3~4月龄二免;种公、母猪2次/年,5ml/次。

三、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 (一)综述 简称萎鼻,本病的主要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次是产毒素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其它病原微生物如绿脓杆菌、防线菌、嗜血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猪鼻炎霉形体、毛滴虫及猪细胞巨化病毒等也参与感染。 本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打喷嚏、鼻塞等鼻炎症状和颜面部变化,主要造成猪的生长发育迟缓,饲料报酬低,出栏期延长。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也无季节性。 没有临床症状的带菌母猪从呼吸道排毒感染仔猪,再由仔猪扩大感染的传染现象比较普遍。 本病传播缓慢,散发。另外,本病也能感染犬、猫、牛、马、羊、鸡、兔和人,引起慢性鼻炎和化脓性支气管肺炎。 (二)临症 鼻炎、喷嚏,呼吸不畅;粘性、脓性、带血的鼻液;流泪,“半月形”泪斑。 鼻、颜面变形;歪曲,变短或上翘。 (颜面部变形多发生在小猪,30~40Kg猪症状轻微或无,大猪多为无症状的带菌者)(三)病理 缺少眼观病变 (四)防治 青、链霉素、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喹诺酮类药物、头孢噻呋等敏感。 免疫:一般选择丹毒、肺疫二联苗,仔猪60日龄1次;后备猪配种前一个月1次;种公母猪每年2次。按说明进行接种。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制 呼吸道疾病一直是困扰猪场的一类重要的病症,其病因复杂,病原多样,流行性广,防治困难,给猪场带来很大损失。影响猪呼吸道系统的主要病原有: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应从猪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和防疫,疫苗免疫,药物预防等方面综合控制。 1.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发病特点及诊断防治: 猪瘟病毒(CSFV): 猪瘟引起的疾病病症包括急性型,慢性型和迟发型。急性猪瘟病猪体温高至℃,呈稽留热,畏寒打堆,腹泻后便秘,病猪鼻端,耳尖,四肢内侧,腹下,外阴等处出现出血变化。母猪可见流产,产死胎等症状。慢性猪瘟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体温时高时低,生长发育不良,常常成为僵猪。猪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引起呼吸道的卡他性,纤维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引起免疫抑制并继发其它疾病感染。猪瘟病毒的血清型单一,绝大多数猪场进行了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使得典型的猪瘟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目前猪瘟主要表现出非典型性,温和性和散发性,使得猪瘟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由于各个猪场疾病控制手段存在差异,猪瘟免疫也存在免疫耐受,抗体整齐度和滴度的不一致等,猪瘟的防控仍然存在较大的压力。 猪瘟的主要病理解剖特点有:肾脏表面出血;脾脏边缘出现出血性梗死;回肠和盲肠粘膜上有纽扣状溃疡。确诊还须借助实验室诊断,包括:免疫荧光试验、ELISA、反向间接血凝等,RT-PCR是借助于分子诊断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

快速诊断的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目前猪瘟防控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通过检测各阶段猪群的抗体水平,对免疫程序做出相应的调整。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又名蓝耳病毒,传播迅速,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是目前造成猪场生产不稳定的重要病原,蓝耳病毒属于动脉炎科,是一种RNA病毒,由于病原核酸存在变异性并在不同的毒株间存在抗原漂移,使得本病的防控存在很大难度。PRRSV有两个基因型,欧洲型(LV)和美洲型(VR2332)。在我国主要流行美洲型毒株。PRRSV主要通过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内增殖而感染机体,引起各阶段猪群呼吸障碍,肌肉震颤,共济失调,腹式呼吸,耳部及四肢末端发紫等病症,并能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在母猪引起怀孕后期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儿,或弱仔等。 本病的原发性感染只造成轻微的肺损害,而大部分呼吸症状和病变是由原发性感染后的继发感染所致。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卡他性肺炎区。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血清中和试验(SN);ELISA检测抗体;病毒分离鉴定;RT-PCR方法等。防制主要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措施,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隔离,待检测结果表明不携带病毒时方可引入基础群。目前,国内外对控制PRRS也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但灭活苗激起不了机体免疫应答,弱毒苗又存在的散毒的危险,并且有事实已证明,由于病毒本身的变异性使得疫苗在防控蓝耳病所起的作用上存在很多疑问,专家学者争论不已。但至少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是绝无坏处的。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猪病口蹄疫

猪病口蹄疫 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口蹄疫的流行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以缅甸98毒株(O/Mya98)(耿马97(GM)与缅甸98(Mya98)二者属于同一遗传谱系,但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国际上称其为Mya98毒株。)为主的O 型口蹄疫的流行还未减弱,又从境外传入了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的流行,同时也有泛亚O型口蹄疫发病的报道。缅甸98毒株的O型口蹄疫是继1999年之后,时隔10余年,我国再次向OIE报告疫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亚洲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影响力大,猪、牛、羊多种动物发病。 O型口蹄疫缅甸98(MYA)谱系病毒致病性:异常凶猛。病例:2010年5月,某地发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起因于一餐厅老板购进猪苗发病,该猪以前只免疫过一次疫苗(不是缅甸98(MYA)谱系病毒苗),起初只是右后肢跛行,未能确诊是口蹄疫,3~4 d后,同群3~4头猪发病,并引发当地发病,结果导致当地50%母猪死亡,2月龄以内仔猪死亡率100%,3月龄以上猪死亡率10%;流行特点表现为:发病急,死亡大,症状明显,3 d以上多以死亡告终;猪的蹄部肿的很厉害,有的似牛蹄大,水疱的直径很大。 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在2012—2013年就在中亚和东亚流行。2012年10在泰国有确诊2013年2月28日,广东茂名市,猪感染。2013年3月1日,俄罗斯东南近中国边界,牛感染。2014 年6月30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猪感染。基因分析资料显示,正在快速扩散,对欧洲形成威胁。 全世界A型口蹄疫的流行范围和毒株复杂程度仅次于O型口蹄疫,而其致病性和抗原变异性则普遍强于O型。从遗传关系分类,全世界A型口蹄疫病毒可以分为3个大的遗传拓扑型,即Eu-SA型(欧洲-南美型)、Asial型(亚洲型)和Afri型(非洲型),每个型又包含有多个遗传谱系的毒株。 (二)病毒出现了跨种间传播 与以往不同,在自然流行过程中,A型口蹄疫病毒主要引起牛、羊感染和发病,猪的病例极少;然而本次流行的A/Sea-97/G2毒株对牛、猪都有致病性,并都有临床发病的报道,且猪有发病增多的趋势,在牛上,毒力高于2009年湖北武汉A型流行毒(A/Sea-97/G1株)约10倍之多。 (三)存在政策、技术盲区 第一,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批准可以准许使用于猪的A型口蹄疫的疫苗,以及还没有正式许可猪可以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第二,关于猪使用A型疫苗的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国外对猪口蹄疫的研究明显少于国内,而国内对猪A 型的研究也很有限。第三,免疫效果评价标准有待完善。疫苗有没有效果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被免疫动物说了算,不能仅仅依据抗体高低和PD50高低来评判。疫苗的成品检验所用毒株能否适应疫病的变化,缺乏有效凭证,有些疫苗在免疫以后有发病的情况出现。第四,疫苗采购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现在疫情流行强度下,畜群一年免疫两次明显不够。第五,对疫苗应用领域的科研和投入不足。免疫程序混乱,疫苗保存、运输、使用不当、设备器械配置不完善等问题屡见不鲜。第六,孤军奋战。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置不到位,检疫检验环节把关不严,环境污染严重。第七,疫苗生产厂家负担加重,疫苗标准提高了,价格没有提高;疫苗生产厂家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借机找茬。突出的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