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一、解题

二、初识园林美如画

三、细究园林画之美

四、思悟自然之情趣

五、感受作者之眷思

六、梳理阅读之常法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找出苏州园林总体特点,品读作者饱含主观情感的语言,把握作者行文的情感基调,抓住具体语句细究苏州园林这幅“完美的图画”,从园林设计追求的“异、真、活、灵气、景深、点缀、雅致、闲静”等贴近自然的特征引出文人崇尚的“自然之趣”,进而体会作者对园林建筑、园林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品读语言,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2.准确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从中领悟苏州园林艺术的美。

一、解题

写苏州园林的特点——写苏州园林的美——写苏州园林的景色……

苏州园林是苏州的园林总称。

二、初识园林美如画

1、用一句话来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务必使”“绝不容许”语意坚决,表达了作者对设计者和匠师们精湛技艺的赞叹和折服。

?本段中有一个特殊的句式,语气非常强烈,也鲜明地体现着作者的态度立场,请找出来试着读一读。

2、跳读第2段,这“图画”的“完美”效果,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做到的?“四个讲究”分别照应了哪几段?

三、细究园林画之美

思考文章是如何条理清晰地说明“完美的图画”这一共同特征的?(生默读)

细读第3段,品“异”样的美

细读第4段,品“真”品“活”

细读第5段,品树木之“灵”气

细读第6段,品层次之“深”

细读第7-9段,品局部之美

总结画之美

这就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的那幅“完美的图画”,她求异、求真、求活、求灵性、求景深、求细节点缀、求雅致、求闲静。

四、思悟自然之趣

是什么人喜欢生活在这样的园林当中,或者又是什么人建造了这样的园林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园林主人王献臣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

?文徵明和王献臣有着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怀才不遇仕途失意而转向钟情山水,追求闲适。

其实,每个文人心中都有一片诗意的园林。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陶渊明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孔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刘禹锡

?功成不受禄,长揖归田庐。——《咏史》左思

苏州园林不仅美在外表如画的景致,更美在内里所蕴含的自然之趣。

五、感受作者之情思

1、看结尾“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这句话里的“当然不止”中你能读出怎样的意味?

?或许有身为苏州人的自豪,或许有启发读者去一探究竟之意,或许也在为中华民族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

2、着这份理解,我们应该怎样去读第一自然段呢?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

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ppt)

六、梳理阅读之常法

你觉得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要关注哪些方面?

?课文的内容(写了什么)

?作者的表达(如何写的)

?作者的情感(字里行间)

七、作业

1.暑假里父母打算带小明去苏州鉴赏园林之美,请你结合本文所学内容帮他拟一篇导

游词,让他能给父母当一个合格的导游。

2.搜集整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文人诗词,出一期手抄报。

附件: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

【课堂思路概要】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找出苏州园林总体特点,品读作者饱含主观情感的语言,把握作者行文的情感基调,抓住具体语句细究苏州园林这幅“完美的图画”,从园林设计追求的“异、真、活、灵气、景深、点缀、雅致、闲静”等贴近自然的特征引出文人崇尚的“自然之趣”,进而体会作者对园林建筑、园林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授课过程】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生:写苏州园林的特点——写苏州园林的美——写苏州园林的景色……

师:苏州园林是一个园林的名称还是——

生:苏州的园林总称。

师:作者是——叶圣陶(生答)。请一个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

(生介绍叶圣陶)

师:他是哪里人?

生:江苏苏州人。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去看一看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3.品读语言,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4.准确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从中领悟苏州园林艺术的美。

师: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大家也觉得是这一句。那大家觉得这句话是不是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

生:……(沉默)

师:无论站在哪个点,都是完美的图画。无论……都……

生:太绝对了。

师:还有这句: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难道作者挨个问过了吗?

生:没有。这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和赞美。

师:你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感情来。(生读)真不错!本段还有哪些句子同样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讲究……讲究……讲究……讲究……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生:排比句。

师:我们都知道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势、加强语气,那应该怎么读?齐读一遍。

师:真好!我听出了作者对苏州园林设计者与匠师们匠心设计的赞美。我们对这些文字的揣测有没有依据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洞仙歌》——

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园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

师:从哪里能读出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情感?

生:从“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几个字也能读出作者对苏州园林是一直怀有一种情感。

师:尤其是哪个字?——眷(生答)。

师:组个词?

生:眷念,眷恋……

(板书:眷)

师:好,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一份深情去读一下这一段。(生读)

师:细读课文,你有没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具体说说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小组间可以交流一下。

(生读书,讨论)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是从哪个点上看到了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细读第4段,品“真”品“活”

生:我读到了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特别是水美的像画。

师:水是什么水?

生:活水。

师:什么是活水?死水与活水区别是什么?

生:活水能养鱼。

师:对,是能养鱼,显得都很有生机与活力是吧。同时你有没有注意到苏州园林是依托水的自然流淌来配景的,再读读,都是什么与这活水相配合啊?

生:与桥梁、石岸、玲珑的石头、花草、金鱼、各色鲤鱼。

师:还有赏鱼的游览者也是入画的一景,这池沼的“活”水就把苏州园林的景给润“活”了。

师:这一段中,你还从哪里读到“配合”这个词?

生: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师:达到了一种什么效果?

生:游览者忘却了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师:陈从周有一句话:真山如假方奇,假山似真始妙。苏州园林的假山就是在追求这样一种艺术的“真”。

细读第3段,品“异”样的美

生:我读到了苏州园林的不对称。

师:不对称,嗯,课文中是这么说的吗?

生: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师:难道对称就不美吗?你是对称的吗?——是。(生答)我是对称的吗?——是。(生答)我们都很美。还有哪些建筑是对称的?

生:教学楼、办公楼……

师:大家看这两幅图,左边是故宫,右边是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追求的就是这种“异”样的美。你明明用三个字就讲清楚了,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字,这样的表达有什么效果?

生:更有表现力,特别是“可绝不”“故意”。

师:大家齐读这句话,注意语气,注意体会作者那种赞叹之情。

细读第5段,品树木之“灵”气

生:“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照应着第五段。高树、低树、落叶树、常绿树、多种花树互相映衬。

师:为什么没有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生: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足取的。

师:中国画它讲究自然之趣,松柏和道旁树是自然的吗?

生:不是,是修剪过的。

师:大家来看这两幅图,哪一幅能让你联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样的画面感?(ppt)

生:第一幅。

师:课文中也提到了“藤”,大家读一读,试着读出那种味道。感受一下设计者在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映衬中所追求的“灵”气。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ppt)细读第6段,品层次之“深”

生:“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照应了第六段。用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师: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这幅画里看过去大概也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吧。(ppt)文中还有哪里提到了景致的深度?

生: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师:这里的“隔”“界”是什么意思?

生:用墙壁、廊子分割、隔开的意思。

师:那为什么又“不隔”“未界”呢?

生:因为墙壁上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师:这就起到了一个缓冲视觉的作用,虚虚实实让人沉浸其中,这就是苏州园林所追求的景深。这也让我想起了陆游在《游山西村》里的——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细读第7-9段,品局部之美

师:不光以上这四处讲究,还有很多地方也很讲究。大家来看这三幅图片,你能分辨出它对应了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吗?(ppt)

生:第一幅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师:在这里设计者就补上了一株芭蕉,为什么是补?

生:因为本来这个地方不好看,补上就好看了。

师:用补组个词——补丁、补课、补习,看来苏州园林非常注意角落的点缀,还有哪些景物是用来点缀的?

生:书带草、爬山虎、蔷薇木香、几竿竹子……

师:范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第二幅对应了什么内容呢?

生:对应了“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师:能不能把“而”前后的文字调换一下顺序?读一读试试看。

生:“而”在这里表示语意更进一步。范读。

师:看来,苏州园林的门窗也追求一种“雅致”。那最后一幅画呢?

生:对应了“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实用彩绘”。

师:那都使用什么色彩?

生:白色、淡灰色、棕黑色。

师:给人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生答)

师:这就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的那幅“完美的图画”,她求异、求真、求活、求灵性、求景深、求细节点缀、求雅致、求闲静。我们不禁要赞叹——苏州园林真美啊。

(板书:美)

我们赞叹之余,不禁要问:是什么人喜欢生活在这样的园林当中,或者又是什么人建造了这样的园林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还提到了哪些园林或者住宅?

生:古代宫殿、近代住房、苏州城市、北京的园林。

师:住在这里的都是什么人?

生:帝王、平民、达官贵人、王公贵族……

师:那苏州园林主人又是什么人呢?

这里不得不讲一讲这两个人的故事:(PPT补充王献臣、文徵明建拙政园历史掌故)

?园林主人王献臣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

?文徵明和王献臣有着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怀才不遇仕途失意而转向钟情山水,追求闲适。

师:其实,每个文人心中都有一片诗意的园林。就像我们刚学过的《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笔下的——(ppt)

生:(齐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陶渊明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孔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刘禹锡

?功成不受禄,长揖归田庐。——《咏史》左思

师:由此可见,苏州园林不仅美在外表如画的景致,更美在内里所蕴含的自然之趣。

(板书:趣)

师: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我们来看结尾“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这句话里的“当然不止”中你能读出怎样的意味?

生:赞美,自豪,因为作者是苏州人。

生:骄傲。

生:意犹未尽。

师:其实,作者当时这篇文章是写给出版社的一本《苏州园林》画册的序言,编入课本的时候删减过,但是我们仍然能读出作者启发读者去一探究竟之意。

或许有身为苏州人的自豪,或许有启发读者去一探究竟之意,或许也在为中华民族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ppt)

师:带着这份理解,我们应该怎样去读第一自然段呢?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ppt)

生:着重读“一百多处”“不过”“也”“标本”“不该错过”……

(师生齐读)

师:学完本课,你觉得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要关注哪些方面?

生:课文主要内容,文章的语言,更深层的东西……

师总结:(ppt)

课文的内容(写了什么)作者的表达(如何写的)作者的情感(字里行间)

七、作业

3.暑假里父母打算带小明去苏州鉴赏园林之美,请你结合本文所学内容帮他拟一篇导

游词,让他能给父母当一个合格的导游。

4.搜集整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文人诗词,出一期手抄报。

下课!

学情分析

学习《苏州园林》之前,学生们已经接触过一点简单的说明性文本,对说明性文本的基本知识点都有初步了解。可以将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力求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为了走出说明性文本一些特有的框架和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根据课前下发的预习诊断表的三个版块“我的收获、我的感受、我的疑问”中可以发现,学生对文本内容基本已经理清,疑问大都集中在一下两个方面:

1、课文写了什么。(如何欣赏园林艺术的美?)

问题举例:苏州园林的特征为什么是“一幅画”?

2、作者的表达。(把握作者的立场与态度)

问题举例:对一些具体语句的疑问。如“标本”

“鉴赏”“技术、艺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等。

效果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各个环节提供了一个方向,包括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策略方法的确定,媒体的选择,评价的实施。而课上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表明教学目标应该是生成的,它应该随教师和学生课堂信息交流的内容而变化。比如:学生对“美”的理解是由表及里,课上对“艺术和文化”的鉴赏就成了一个动态目标。

二、教学环节

课堂板块的设计清晰,课堂活动的设计没有层次性,环节紧凑,层层深入。

三、教学组织形式

本节课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注意了读,朗诵,评析,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下自主学习。把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接受的心理顺序合理呈现,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独立探究。

四、学生参与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

五、信息技术应用

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从开始的图片引入到结束语,多媒体技术运用熟练。教师板书重点内容,也起到了提示性作用。本课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教态,课堂语言

教师教态亲切和蔼,课堂语言简洁。教学方法多样,教法自然,但课堂上的激情投入不足应该从诗歌的诵读、理解、感悟等方面调整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自己的热情感染。

七、教学效果

真正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课堂应该是能让学生静心思考的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教师耐心的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品味文字,将思考引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八、多媒体效果

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清晰,声画同步。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选自鲁教版七下第三单元,这单元主要选取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类的文章。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本文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学习本文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又可以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同时,《苏州园林》一文是叶圣陶先生应承香港一家出版社为苏州园林摄影集而作的序。文章条理明晰,结构简单,语言生动,词藻丰富,富有表现力。序文尽显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追求一幅完美的图画目的。为我们打开了窥探苏州园林艺术之门的奥秘,让我们从文化的角度领略园林艺术的美。我着重引领学生走进文章,积累语言,学会感悟,发现苏州园林的美,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评测练习

一、课上问题

1、什么是活水?死水与活水区别是什么?

2、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难道对称就不美吗?

3、为什么没有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4、这里的“隔”“界”是什么意思?那为什么又“不隔”“未界”呢?

5、在这里设计者就补上了一株芭蕉,为什么是补?

6、“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能不能把“而”前后的文字调换一下顺序?

7、结尾“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这句话里的“当然不止”中你能读出怎样的意味?

二、课下作业

课后反思

一、反思(一)

准备这样一篇实用文的公开课,还是有很多的忐忑,大概还是因为习惯于用说明文的一贯思路去考虑吧。随着课堂按部就班的进行以及课后老师们的点评,我有了几点发现:

1、关于目标的设置。把分类别和作比较纳入目标还是基于科普文的说明基因考虑,但是在授课中我发现对于这两种说明方法的教学并没有作为重点,而是一笔带过。是继续深挖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点,还是从其他角度设置目标,这是一个大问题。

学习目标暂时更改为:

1)准确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从中领悟苏州园林艺术的美。

2)品读语言,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2、关于课堂流程。对3-9段的分析形式上感觉还是略显单一,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关于板书。板书最后落脚点在一个“画”字上,而教学目标之二是让学生感受园林之美,“画”与“美”直接实际上还是有一段距离,特别是对自然之趣的理解,可能会对学生带来干扰或误导。改为:眷——美——趣。

4、关于作业。作业设计为导游词,但是是以游说父母为目的,功利性太强。改为:暑假里父母打算带小明去苏州鉴赏园林之美,请你结合本文所学内容帮他拟一篇导游词,让他能给父母当一个合格的导游。

二、反思(二)

1、经过一轮打磨,我更加明确了教学本文的核心所在,因此我把学习目标更改为:

1)品读语言,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2)准确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从中领悟苏州园林艺术的美。

因为,只有准确的把握的作者的立场和态度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只有细致地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才能更进一步去感受园林艺术的美。

2、关于追问。

问题的设计关乎学生理解的方向和深度。在这节课上,我关注了一些学生可能不会留意的词句,抓住关键点提问,收到了良好效果。语言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钥匙,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疑问是这节课上我最大的收获。

1)什么是活水?死水与活水区别是什么?

2)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难道对称就不美吗?

3)为什么没有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4)这里的“隔”“界”是什么意思?那为什么又“不隔”“未界”呢?

5)在这里设计者就补上了一株芭蕉,为什么是补?

6)“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能不能把“而”前后的

文字调换一下顺序?

3、关于质疑。

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文人园林的美”这一更高层次上质疑,鼓励学生打破“陈规”去思考,不被“成见”所束缚,善于多方位认识,多层面分析,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事实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同时,科普文章的阅读以理解为目的,其基本阅读姿态是解读型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课文内容”和“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完整而恰当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观点。

《苏州园林》既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小品文,又是一篇带有作者主观意图的序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本课设计让学生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找出苏州园林总体特点,品读作者饱含主观情感的语言,把握作者行文的情感基调,抓住具体语句细究苏州园林这幅“完美的图画”,从园林设计追求的“异、真、活、灵气、景深、点缀、雅致、闲静”等贴近自然的特征引出文人崇尚的“自然之趣”,进而体会作者对园林建筑、园林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学语文学情分析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学情分析]预览:小学二年级语文学情分析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应慢。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以及大量读书的习惯。但是,由于教学的随意性,没有整体的规划,不善于思考总结,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1、识字。虽然注重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效率低,再加上平时没有及时带领学生回头复习,导致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耗时多,仍然有少数学生对生字掌握不牢固。2、阅读。课堂阅读教学虽然能够静心备课,但是不能做到精心,没有总结反思。3、写字。一学期以来没有上过一堂成功的写字指导课,应试教学思想的作用,忽略了写字课的指导。虽然每次作业都强调孩子的书写,也能对每次优秀作业进行及时表扬,但是孩子是在硬性规定下被迫认真书写,写字水平整体难以有很大的提高。4、查字典。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同样由于应试教学思想的作用,虽然孩子已经完全学习了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但没有应用在自己的学习中,能够在读书识字过程中自觉查阅字典的比例几乎为零。5、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更不能及时给予帮助。

初中语文_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序的有关知识。 2、学习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 2、学习文章用对比手法表现主题的手法,积累相应的文言知识。 三、教学难点 1、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2、教育学生为学为人都不怕吃苦。 四、教学计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苦痛和磨难有时候并不全是不好的,它们也可以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濂的这篇文章,体会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的这些道理。 (二)了解“序”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三)一读课文(时间8分钟,点名回答纠错并强调) 1.同桌一组,一人一段交叉朗读。 2.读准字音,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四)二读课文 设计:阅读并思考两个问题: 1.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 2.假如你是其中一个人,说说你与宋濂的故事并谈谈你对宋濂的评价 (四人小组阅读讨论,并用一百字左右的篇幅写出所扮演角色和宋濂的故事与评价。然后与班内同学分享。) 过渡:课文写了那么多别人与宋濂的故事,那这些经历与马生有关系吗?

(五)三读课文 自由朗读并探讨:作者为什么对马生讲述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 设计:在此环节补充宋濂的生平经历并教育学生宋濂正是因为如此勤苦学习才最终成为一代文豪大家,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才更有说服力。 (六)四读课文 让学生结合“参考资料”完成下面的表格: 设计: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宋濂的经历与马生的求学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些对比 中我们可以读出宋濂想对马生说什么呢? 1. 太学条件优越要充分利用; 2. 在太学中学习更应该专心致志。 六、布置作业 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大家勤奋求学的故事并记录下来。 七、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八、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为学 为人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讲课稿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优秀教学设计2012-11-04阅读(38052)评论(0) 相关链接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繁昌芦南初中徐海武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学情分析 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学生谈感受: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五年级上期语文学情分析及对策

五年级上期语文学情分 析及对策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五年级上期语文学情分析及对策 一.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33人,都是农村子女,几乎没有家庭辅导。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似乎都是在完成任务。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级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或者不专心,喜欢开小差。因此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这学期又转走两名优生,班上的学生中没有优生,虽然人数少,学困生阵容不容忽视,一类是屡考屡不及格的;一类是语文能力较弱的“次困生”,他们虽然能考及格,但常常在80分左右徘徊。 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从上课发言情况、学生作业情况、主动学习状况和朗读感悟的基础这几方面进行学情分析。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聪明灵活,但是他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满脑子想着玩。对待学习任务一味地应付,没有把智慧用到学习中。对待这类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大力地表扬他们,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力把他的兴趣、爱好拓展到学习上来,让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竞赛的方式迫使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赢得成功,获得学习给他带来的快乐和荣誉感。其次,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或者寓教于乐,让课堂生动有趣;或者讲得激情澎湃、入情入境;或者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学习的快

初三语文学情分析报告

初三语文学情分析 一、整体情况概述 我们任教两个班的整体情况如下,入学时大部分的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男生尤为突出。学生良莠不齐,差距比较悬殊,虽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基础逐步得以夯实,能力有所增强,成绩整体有所提高,可与其他平行的班级相比,我所教班级中能够达到优秀的学生却很少,平均分也不尽如人意,还有几名学生自入学以来成绩就从没有突破过35分。 二、存在问题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学生平时的作业和课堂上的表现,我认为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在平时的小测和期中期末的大型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掌握的还不是很牢固,其中男生居多。如第1题写字和注音,第2题错别字,第三题成语的使用,第5题古诗文的默写,第18题加点词语的解释,第19题句子的翻译等。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靠,成了他们的绊脚石,这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这些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学得比较浮躁、不扎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还不够充分。 (二)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欠缺。这种能力有它的依赖基础,而这种基础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世界上不存在空中楼阁,要发展这种能力首先要解决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在这次试题中主要表现在:第4题的病句选择,第6题的上下文衔接,第7题的综合实践,两个阅读题的理解等。我们的学生在这些题中的得分是很低的。 (三)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班级内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缺少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这个问题也是困扰我们学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比如说作业的书写、作题格式、作题的好的习惯、上课听课的情况、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在这些问题上我从一开始就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改变,但是这种学习习惯的改变和培养的难度是很费劲的,也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通过这段时间不间断的努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和我的要求还是有些差距,我会继续努力完成这项工作。

苏州园林教案

13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 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 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 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

师: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师:“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那么,想去苏州园林 游览吗?那可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去不了,怎么办? 生先学习《苏州园林》这课。 师你真聪明!那么咱们打开课本107页——《苏州园林》,咱们“神游”苏州园林,不花钱的。 2、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 有深刻的体会 3、辨明字音: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二、学习分析课文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咱们齐读这一段。

小学语文学情分析

教师的教情: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还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利用早读时间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由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的局限,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做出适当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班上有20 个左右的同学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他们的字词学习都不过关,教师没有做出应对之策。2、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习惯差,纪律差,在课堂上违规,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有批评教育,但未能根治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说明教师的威信尚未树立。 学生的学情: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另有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更严重的是在二年级上学期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成绩急转直下,在语文期末测试中,位居全年级末位。行为习惯差,成为全校有名的乱班。 存在的问题: 1、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突出的是90%的同学没有背书的习惯,至少30%的同学不写作业(课堂作业是在老师的监督下,也有20%磨磨蹭蹭,拖拉迟交,如果不催促,压根儿就不想交)。另有几个人上课玩玩具,几个人说小话,至今都没改。坐的姿势很差,正确的姿势只能维持片刻。大部分同学字写得差。 2、预习不认真,或者根本不预习,导致了不能正常的展开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不会复习。 3、30%的同学不能完成看拼音写词语的题目,说明他们的拼音也不过关。 4、学生的认真做题的习惯有待提高。有十来个同学根本就不想动笔,在教师的一再催促下,也只是写几个字应付。 5、学生分析、理解题意的能力较差。比如学生学过、背过不少李白的诗,但是让学生写出李白的诗,很多学生就不懂得题意了。 6、学生在短文中找错别字的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同学不明白题意。 7、在阅读中,有一部分同学不能结合短文内容拓展到实际中。 今后改进的措施: 1、对于拼音不过关的同学要进行摸底登记,安排小老师辅导,逐个考察,做到100%过关。 2、在早读课上进行看拼音写词语教学,每周一次,学生要读要写。 3、每天背会两段课文,一首古诗,练字帖六行。形成作业签名制度。 4、课前检查学习情况,严抓课堂常规,逐渐形成规范的学习习惯。 5、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还要指导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初二语文学情分析

初二语文学情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二语文学情分析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初二语文组的教师面对不堪入目的成绩单,对近期的语文工作作如下总结: 本次考试与其他几次考试相比,分数比以往下降10分左右,原因有:本次题量较大,很多学生没有做完,或做的比较潦草,做题质量没有保证,现代文丢分严重;默写错别字现象严重;作文有内容无新意。 一、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说说教师的教:教师过于追求进度,文言文的学习掌握不过扎实,缺少默写巩固,现代文阅读没有进行相应的阅读训练,造成考试的陌生感和读文速度的下降。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例如:对书写的忽视,对不完成作业者的漠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时“磨洋工”现象的无助,导致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难以保证。作文训练缺少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导致学生能写,但质量不高。语文的学习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不够,阅读的兴趣不高。 其次学生的学:普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生没有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从成绩来看中等生将要走向差生的边缘,学生没有目标学习没动力,一切都无所谓的心态,班级缺少学霸型精英的领导的,班级缺少浓郁的学习氛围。缺少质疑精神和求真的态度。家庭作业完成的质量差,抄作业的现象极为严重,语文成绩的保障关键在课堂。

二、集体备课 开学两个月来,我们集体备课做的比较实,备课分工到位,超周备课,集体备课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大家的智慧,基本呈现给学生的是集体智慧的大餐,我们大家的备课不局限于集体备课那两节课,听了课后及时交流沟通,明确这节课的优缺点,有了备课灵感创意时及时交流,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源泉活水。分工周备课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备课量,相对减轻了教师繁重的工作压力,但是,本学期加上语文主题丛书,再加上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在备课反面远远比其他学科要付出的时间要多,努力要多,及时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每天走进语文办公室,看到的都是语文教师忙碌的身影。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它的特点是自律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如一缕春风,使整个课堂春意盎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的小组学习存在着以下问题:小组分工不明确,交流秩序混乱,;一言控现象严重,学生有教师的忠实听众变成了优等生或组长的忠实听众;各自为政和霸权主义现象极为严重;评比和奖励机制有待完善。总之我们的小组学习只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导致了小组学习的实效的欠缺。 四、今后的具体措施

《苏州园林》教案(通用3篇)

《苏州园林》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州园林》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州园林》教案1 “三维”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深入研读课文,探究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 3、品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 3、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 “学、导、练”教学模式。 教学思路: 感知—感悟—感受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 3、品味对苏州园林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 苏州园林图片 2、导语: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

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今天让我们共同品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来欣赏苏州园林 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术美。 二、揭示学习目标: 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 3、品味作者深情。 三、作者简介与题解: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过《小说月报》等杂志,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他的创作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凝练精致,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本文是叶老为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 四、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1、2段,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3—9段,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还不止以上所写。 五、合作探究: (一)齐读1—2段,回答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 (第一段:总印象:标本) 2、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第二段:总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默读3—6段,探究问题: 1、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追求“苏州园林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们如何去做?(四个讲究) 2、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说明的? 第3段:亭台轩榭—讲究布局美 第4段:假山池沼—讲究配合美 第5段:花草树木—讲究映衬美 第6段:花墙廊子—讲究层次美 3、四个“讲究”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四个“讲究”的顺序依次照应了第3—6段的内容。) (三)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除了上面四个方面的“讲究”,还从其它方面也注意到图画美,快 读第7—9段,请从文中找出来。 第7段:每一个角落—图画美

小学语文学情分析学习资料

如何写好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实质上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那么围绕学生设计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哪些点呢?本文引用了教学设计理论的若干观点,从三个方面做细致的分析。 学情分析是指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教学设计应该是战略性的,同时还应该是具有很灵活的适应性的。过去那种具有严格的规则,程式化步骤的语文教学过程,已经不符合当前的要求。 下面仅就“对学情的准确把握”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理论主张“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的。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强调:如果学生的特点能够得以把握,那么大多数学习系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语文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语文教学过程施加了积极的影响,教学设计要考虑到以下事项: 引起注意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 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 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促进保持和迁移。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附反思。相关课件已上传。仅供参考。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3347字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堂课作为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第一篇说明文。设计的重点放在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明确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合作式解读——写作拓展”四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 以下为课堂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同学们,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当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将苏州园林凝化为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来领略它的艺术风采。(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来一睹苏州园林的风姿。(出示苏州园林图片,教师解说)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小中见大,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简直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 师:这样迷人的景观,叶老是怎样运用文字展现出来的呢?。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本节课,我们将从写作角度出发,深入阅读,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点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请大家用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提示

初一学生语文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语文学情分析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一学生语文学情分析 寿阳四中武翠生 初一学生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受到关注,这样才对孩子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有帮助,对教材的不适应是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最大困扰。初中和的教材在教学重点上有所区别,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 生源相对较差。多年来,各小学质量层次不齐,相对较大的、好的小学,比较正规,学生的素质较高些;大多偏远的小学,素质较低,基础薄弱,进入我校的学生差异非常大。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存在很大差距。 由于学生小学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字词掌握较差,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较少。由于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做阅读题很难理解文章内容,解答缺少条理。写作文没有素材可写,内容空洞,立意不新颖。 由于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今后努力方向 1、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教育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们要特别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外,还应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积极发言的习惯,以及喜爱阅读、乐于思考、勤于积累、温故知新等习惯。本次调研

检测中,一些错别字的出现,记忆内容的遗忘……虽然与暑期有关,但如果学生有复习的习惯,不至于丢分太严重。 2、立足课堂,加强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本。精读课的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的特点,重视“文本细读”,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略读课的教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根据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充分利用好导读和预习提示。平时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3、重视习作,加强练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或一些文质兼美的名段名篇的示范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要反过来细细揣摩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加强练笔。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他人,从生活中撷取素材,拓宽写作思路,培养学生审题和选材的能力,不仅要引导孩子把意思表达清楚,更要注重引导进行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达。另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教给修改习作的方法。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范文一 一、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的重点。 二、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就是画意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三、本文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穿插使用了议论、描写等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时应适当分析,这是教学难点。 四、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领会,认真辨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查字典等有关工具书,掌握生字的字形、读音,了解文中部分字词的意义。学习本文多样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教学重点]: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全文的结构布局。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方法,领会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教具准备]: 苏州园林的图片、课件 [教学要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 3、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说明中心,划分课文段落,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伴着清雅的古筝曲,一起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三、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趣,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情分析 一、班级基本概况. 本班学生共12人,学生都是附近农村的,父母虽然都在身边,但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上学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低年级的指读水平.还有一两个是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认,一篇课文十有八九不会读;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因此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极少数学生成绩较落后.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再加上乡下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溉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得可怜,而学校又是条件简陋,没有充分的图书可供学生借阅. 三、学生学习习惯与先前学习经验. 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上课发言情况.班中发言比较积极的只要一少部分,发言一般的学生近一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少发言,甚至于几乎从不发言.同时,本班级的学生发言情况极不稳定,一是凭学生今天的学习兴趣,若学生今天学习兴趣高涨,发言比较积极,若是今天学习无兴趣,

九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九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漳县三中周虎 一、教学成绩分析: 本学期,我教九年级4、6班语文,本次期中考试语文及格率85℅,稍高于级平均及格率,与去年本校同级同期语文及格率基本持平,但与中考责任书确定的95℅的目标相距甚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答卷情况分析: 1、文言默写。学生眼高手低。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书写错误很多。 2、解读文本不仔细、不用心。 3、审题不严。有不少题结合文本内容解答的题,却抛开了文本,架空分析。分析、理解、探究等方面能力欠缺。 4、答题语言缺乏条理,表述不全面、不准确。 5、作文分数普遍不高。 由此折射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督查不到位。 2、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极低。 3、作文教学不够重视,作文指导不到位。 4、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保证。 5、自习早晚读的指导不到位。 三、教学改进措施

1、科学研究教材内容及学情特点,制定可行的教学思路。 基本思路是:尽快推进新授课进度,努力争取更多系统复习时间,力争本学期结束新课。 2、基础知识要抓实抓牢。对文言古诗的默写有待细化、强化。常用字的音、形、义,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经典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所必备的有关知识要整理分类,反复强化识记。 3、提高阅读课的效率,注重培养整体阅读的能力。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精讲多练,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 4、要重视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文阅读,重在研读材料,审清题意,按点答题。对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三个层次,应培养学生准确抓住问题要害,并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重在怎样解出这个正确答案的解题过程、思路,表达的条理性。

苏州园林教案第一课时

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美—感知美—寻找美 情感与态度: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欣赏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以及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征突出这个特点的.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 明确说明顺序.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方面: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哪些地方去游览过?(学生各抒己见)我想对喜欢旅游的同学说:有个地方千万别错过,因为人们给它“天堂”的美称,这个地方是哪里呢?——苏州园林!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来欣赏一下它的“美”吧。(板书课题、作者) (多媒体出示苏州园林图片,让学生欣赏并简要谈谈对它的第一印象。) 二、常识简介 1、简介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它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它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于一身,现存的园林约有二百处,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拙政园、沧浪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2、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

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教案1 一、学情分析的内涵分析 在传统的教师备课观念里,学情分析基本等同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备学生” 或“了解学生”这个备课环节.这是把学情分析仅仅当做教师在上课前要完成的一项独立任务来看待,这显然是不够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仍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前的学情分析方面,但这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学生”,从学情分析的内涵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与“备学生”的区别.学情分析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 任何学习者在进入新的学习过程时,都会带着其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即学生的起点水平.对学生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的细致分析,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起点,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有直接的影响.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即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析学生的不同数学学习思维路径 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不同学习风格,会导致思考同一问题时的学习思维路径不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风格也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为何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基于对学情分析内涵的研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情分析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即论述教学设计为什么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一)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前提和手段

初中语文学情分析

语文学情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因此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极少数学生成绩较落后。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再加上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忙,辅导不够。 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上课发言情况。班中发言比较积极的只要一少部分,发言一般的学生近一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少发言,甚至于几乎从不发言。同时,本班级的学生发言情况极不稳定,一是凭学生今天的学习兴趣,若学生今天学习兴趣高涨,发言比较积极,若是今天学习无兴趣,则课堂上一言不发;二是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若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发言积极,若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发言则很少。 2、学生作业情况。由于学生基础不一,两极分化严重,因而学生表现出作业速度相差较大,整体速度偏慢,尤其从单元测试中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教师规定时间里不能完成相应试题。其次学生作业正确率不高,粗心的学生较多。 3、主动学习状况。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较淡溥,主动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许多学生养成了任性,骄纵的不良习惯而体现在学习上。其次是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因而在相对时间里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很差,影响全班的集体交流。 4、朗读感悟的基础。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主要表现在:一是朗读特别出众的学生没有,二是朗读时对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三是一部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四、应对举措 1.教师在重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教活。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好文章就是一幅精美的画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感知文章精巧的结构,梳理本文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感受作者准确严谨又典雅端庄的语言特点。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感受作者悠闲淡然的字里行间浓浓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陶渊明在《饮酒》中曾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身居闹市,却感受不到车马喧腾,为什么能这样呢?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大隐隐于市”,陶渊明是真正的隐者,今天我们去参观一个好去处,身在苏州闹市中的园林,让我们在欣赏江南水乡的美景时,感受到了身处大自然的悠闲自在。 一、宏观——条理清晰的结构美 1.第二自然段是作者匠心独运的一个段落,在全文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大家集体朗读一遍。跳读整篇,关注各段中心句,思考各段之间的相互关系。 明确: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总写段,不但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也为下文的展开提供了眉目:“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出现在图画中的元素是不会独立存在的,它们必将遥相辉映。好文章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段与段之间肯定也有相辉映的关系。我们来一起在后面段落中寻找与第二段辉映的内容。

明确: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 补充说了苏州园林的角落、门和窗、色彩。 所以第二段和后面段落的关系就是总写和分说的特点,结构非常清晰,让人一目了然的结构美。 3 “这些讲究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明确:不能,这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二、中观——不讲究对称的段落美 请同学们比读第三段和第五段,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 1.这两段都把苏州园林比作了图画,但画和画似乎又不一样。第三段是说苏州园林的布局是美术画,不讲究对称,第五段是说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力避中国画的缺点,从而回应“完美的图画”; 2.都有中心句,但位置不一样。第三段和第五段的中心句的位置不同,第三段是第二句,第一句话是作为支撑句出现的,而第五段则开宗明义点出中心句,接下来的内容围绕着中心句展开。中心句是作者的观点,就是议论,与说明相呼应,更有深度。)3.都用了说明方法,但各有侧重。第三段和第五段使用的说明方法不同,第三段主要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五段主要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初二语文学情分析

初二语文学情分析 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初二语文组的教师面对不堪入目的成绩单,对近期的语文工作作如下总结: 本次考试与其他几次考试相比,分数比以往下降10分左右,原因有:本次题量较大,很多学生没有做完,或做的比较潦草,做题质量没有保证,现代文丢分严重;默写错别字现象严重;作文有内容无新意。 一、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说说教师的教:教师过于追求进度,文言文的学习掌握不过扎实,缺少默写巩固,现代文阅读没有进行相应的阅读训练,造成考试的陌生感和读文速度的下降。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例如:对书写的忽视,对不完成作业者的漠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时“磨洋工”现象的无助,导致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难以保证。作文训练缺少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导致学生能写,但质量不高。语文的学习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不够,阅读的兴趣不高。 其次学生的学:普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生没有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从成绩来看中等生将要走向差生的边缘,学生没有目标学习没动力,一切都无所谓的心态,班级缺少学霸型精英的领导的,班级缺少浓郁的学习氛围。缺少质疑精神和求真的态度。家庭作业完成的质量差,抄作业的现象极为严重,语文成绩的保障关键在课堂。 二、集体备课 开学两个月来,我们集体备课做的比较实,备课分工到位,超周备课,

集体备课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大家的智慧,基本呈现给学生的是集体智慧的大餐,我们大家的备课不局限于集体备课那两节课,听了课后及时交流沟通,明确这节课的优缺点,有了备课灵感创意时及时交流,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源泉活水。分工周备课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备课量,相对减轻了教师繁重的工作压力,但是,本学期加上语文主题丛书,再加上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在备课反面远远比其他学科要付出的时间要多,努力要多,及时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每天走进语文办公室,看到的都是语文教师忙碌的身影。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它的特点是自律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如一缕春风,使整个课堂春意盎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的小组学习存在着以下问题:小组分工不明确,交流秩序混乱,;一言控现象严重,学生有教师的忠实听众变成了优等生或组长的忠实听众;各自为政和霸权主义现象极为严重;评比和奖励机制有待完善。总之我们的小组学习只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导致了小组学习的实效的欠缺。 四、今后的具体措施 1、具体抓小组学习,从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倾听的习惯,勇敢发言的习惯,守纪的习惯。 2、注重学生的书写指导,对学生强调书写的重要性,首先做到工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