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红曲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红曲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M7(R1): 评估和控制药物中 DNA 反应性(致突变)杂质以限制潜在的致癌风险(中文版:征求意见稿)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 ICH 协调指南 M7 评估和控制药物中DNA 反应性(致突变)杂质以限制潜在的致癌风险 (中文版:征求意见稿) 当前版本为第4步版本 日期2017年3月31日 根据ICH 进程,本指南由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的专家组制定,并已提交给各监管当局征询意见。在ICH 进程的第 4 阶段,最后的草案被推荐给ICH辖区的监管机构采纳。

文件历史 当前版本为第4步版本 法律通告:该文件受到版权保护,可以持公共许可证使用、翻印、合并至其他著作中、改编、修正、翻译或传播,前提是文件中的ICH 版权在任何时候均被承认。如果对文件进行改编、修正或翻译,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来明确标明、区分或确认所作的变更或所依据的原始文件。应避免留下“原始文件更改、修正或翻译已经获得ICH 背书或资助”的印象。 文件应照现在的样子提供,不应附带任何保证。ICH 或原文件的作者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对索赔、损失或使用文件所产生的其他责任负责。 上述准许不适用于由第三方提供的内容。因此,对于版权归属第三方的文件,必须征得版权所有人的翻印许可。

评估和控制药物中DNA 反应性(致突变)杂质以限制潜在的致癌风险 M7(R1) ICH行业指南 已于2017年5月31日在ICH大会会议上达到ICH进程第4步,建议将此指南用于ICH的监管机构。 目录 1.介绍 (5) 2.指南的范围 (5) 3.总则 (6) 4.已上市药品的注意事项 (7) 4.1原料药化学、生产和控制的批准后变更 (7) 4.2制剂化学、生产和控制的批准后变更 (8) 4.3已上市药品的临床用途变更 (8) 4.4已上市药品的其他注意事项 (8) 5.原料药和制剂杂质评估 (8) 5.1 合成杂质 (9) 5.2降解产物 (9) 5.3临床研发的注意事项 (10) 6.危害评估要素 (10) 7.风险表征 (11) 7.1 基于TTC 的可接受摄入量 (11) 7.2基于化合物特异性风险评估的可接受摄入量 (11) 7.2.1具有阳性致癌性数据的致突变杂质 (11) 7.2.2有实际阈值证据的致突变杂质 (12) 7.3 与LTL 暴露相关的可接受摄入量 (12) 7.3.1 临床研发阶段 (13) 7.3.2已上市药品 (13) 7.4多个致突变杂质的可接受摄入量 (13) 7.5特例和方法灵活性 (14) 8.控制 (14) 8.1工艺相关杂质的控制 (15) 8.2控制方法的注意事项 (16) 8.3定期检测的注意事项 (16) 8.4降解产物的控制 (17) 8.5生命周期管理 (17) 8.6临床研发的注意事项 (18)

学校食堂防中毒投毒及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食堂防中毒投毒及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本着为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管理,即适应对学生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维护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减少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投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认真做好学校食品进货、加工、消毒、留样等工作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防止食物引起的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树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平时,敲警钟,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学校防食物中毒、投毒抢救领导组织 学校校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成立群体性食物中毒处置领导小组,一旦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处置领导小组协调开展工作。 三、预防事物中毒、投毒应急预案 (一)前期工作 1、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学校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关,建立索证制度,定点采购,确保所采购的原料符合有关的规定,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卫生关。 2、严把食堂仓库关。学校食堂仓库的钥匙由专人保管,责任落实到人,库房门口有明显标记,规定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堂库房。定期对库房里的原料进行检查,发现变质原料,及时处理,坚决杜绝变质的原料流入餐桌。 3、严把餐具消毒关。学校食堂对餐具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确保餐具清洁卫生,防止出现因交叉感染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故,并留有消毒记录。

4、对每餐的饭菜要做好留样,取每餐的饭菜250克密封好在冷藏箱内保存24小时,并留有消毒记录。 A、食堂对食品加强卫生管理,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奶类等动物性食品,防止再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污染。食堂人员要重视个人卫生,定期按规定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有不适宜从是食堂工作的病患者或带病者及时调换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B、控制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温保藏,按照食品低温保藏的卫生要求贮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C、杀灭病原菌。杀灭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温灭菌,当肉类食品深部温度达80度时,经12分钟可彻底杀死沙门氏菌。 5、加强对食堂值班人员的管理,做到晚间下班后,各操作间不许随便进入,要关门上锁。 6、每个功能间均要有专人负责,闲杂人员不允许随便进入必要进入时要做好登记制度。 7、每天工作后,各个工作间的物品、食品要有专人负责管理、清点,不允许将食品留在外面。 8、每天就餐时间,灶间及加工间要建立禁止外人进入制度。食堂重地,闲人免进。 9、食堂进货、购货要索证,从正规渠道,正规厂家采购。 10、库房专人负责管理,做到进货、出货时及时进行登记和验收。 11、做好食品卫生工作,防止投毒事件发生。保证广大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 (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应急处理 1、任何人当发现及怀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时必须立即向领导小组成员报告,领导小组立即开展各项工作。 2、对出现食物中毒的食物来源地点(如伙房或小卖部)实行即时现场保护,特别保管好怀疑食物及原食物取集样本。 3、处理食物中毒应急工作小组要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专项登记工作,包括:班级、人数、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初步判定事故的原因和性质,进一步查明污染物的名称,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工作

M7(R1)评估和控制药物中DNA反应性(致突变)杂质以限制潜在致癌风险_中文翻译公开征求意见稿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 ICH协调指导原则 评估和控制药物中DNA反应性(致突变)杂质以限制潜在致癌风险 M7(R1) 现行第四阶段版本 2017年3月31日 本指导原则由相应的ICH专家工作组制订,并根据ICH进程已提交给管理当局征询意见,在ICH进程的第四阶段,最后的草案被推荐给ICH监管机构采纳。

M7(R1) 文件历史 法律声明:本文件受版权保护,在无条件承认ICH版权的前提下,可使用、翻印、在其他著作中引用、改编、修正、翻译或传播本文件。如对文件进行改编、修正或翻译,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来明确标明、界定或确认变更依据本原始文件进行。ICH不支持或赞助任何对原始文件的更改、修正或翻译。 本文件根据现有内容提供,不附带任何担保。ICH或本文作者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对使用本文件产生的索赔、损失或其他问题负责。 上述许可不适用于由第三方提供的内容。因此,翻印版权属于第三方的文件需获得版权所有人的许可。

ICH 协调指导原则 评估和控制药物中DNA反应性(致突变)杂质以限制潜在致癌风险 M7(R1) ICH协调指导原则 已于2017年5月31日在ICH会议上进入ICH进程第四阶段,并建议ICH的监 管机构采纳本指导原则。 目录 1.引言 (5) 2.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 (5) 3.总则 (6) 4.已上市药品的注意事项 (7) 4.1原料药CMC部分的上市后变更 (7) 4.2制剂CMC部分的上市后变更 (8) 4.3已上市药品的临床用途变更 (8) 4.4已上市药品的其他注意事项 (8) 5.原料药和制剂杂质评估 (8) 5.1合成杂质 (9) 5.2降解产物 (9) 5.3临床研发的注意事项 (10) 6.危害性评估 (10) 7.风险表征 (11) 7.1基于TTC的可接受摄入量 (11) 7.2基于特定化合物的风险评估数据制订可接受摄入量 (12) 7.2.1具有阳性致癌性数据的致突变杂质(表1中的1类) (12) 7.2.2有实际阈值证据的致突变杂质 (12) 7.3与LTL暴露相关的可接受摄入量 (12) 7.3.1临床研发阶段 (13) 7.3.2已上市药品 (13) 7.4多个致突变杂质的可接受摄入量 (13) 7.5特例和方法灵活性 (14) 8.控制 (14) 8.1工艺相关杂质的控制 (15) 8.2控制方法的注意事项 (16) 8.3定期检测的注意事项 (17) 8.4降解产物的控制 (17) 8.5生命周期管理 (18) 8.6临床研发的注意事项 (18) 9.文件 (19)

国际饮用水安全评价及致突变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doc

国际饮用水安全评价及致突变性检测方法 的研究进展- 【摘要】饮用水的安全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介绍目前国际饮用水安全评价体系的主要关注点,及安全评价体系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致突变性的检测技术目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Ames试验;致突变性;饮用水;标准体系 前言 日益发展的工业在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迫使人们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的水污染问题[1]。饮用不安全水导致的各种消化类、传染类疾病不断侵蚀着人类的健康,使人类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目前,饮用水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主要包括三大类:一、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和流行;二、可能诱发癌变、基因突变等; 三、可能引起人类出现各种急、慢性中毒甚至畸变等远期危害。其中,物质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之间关联度高,因此,通过加强对饮用水污染无致突变性的安全评价,对于预防人类癌症,意义重大。[2] 1.国际饮用水安全评价体系 1.1 WHO《饮用水水质准则》 WHO《饮用水水质准则》迄今共三版,(1983~1984年、1993~1997年、2004年版), 并于2006年进行增补。其内容包括了微生物指标、具健康意义的化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等。 1.2 EC《饮用水水质指令》

迄今为止,欧洲共同体共发布了两版《饮用水水质指令》,时间分别为1980年和1998年。相较而言,98版有两大特点:一、更强调标准值的科学性;二、更加强调与WHO《饮用水水质准则》限定准则值的统一性。由于要考兼顾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时期加入、不同气候环境地理情况的众成员国的要求,EC《饮用水水质指令》既设置了基本的微生物、毒性、感官和理化指标,有采取对指标的限制相对较宽松及灵活的规定,其成员国可针对国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在其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指标数,同时设定适合自身的浊度和色度指标数值。 1.3 USEPA《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由美国环保局EPA最早于1914年颁布了《公共卫生署饮用水水质标准》,及至1962年共经历了四次修订;1974年,《安全饮用水法》获国会通过,之后,EPA于1975年发布《饮用水一级规程》(强制性),以及于四年后发布《饮用水二级规程》(非强制性)。饮用水标准及至2006年共进行了四次修订。现行标准将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和放射性指标(合共98项)列入强制指标,将感官及容貌影响指标(合共15项)列为非强制性指标。 2.致突变性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Ames试验法 目前,国际通用的体外致突变性检测使用的常规方法是细菌基因突变――Ames试验法。主要是用于检测碱基突变导致遗传毒性的传统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ymurium)组氨酸缺陷型突变菌株(His-)回复突变性对致突变物质进行检测。正常情况下,His-菌株因无法合成组氨酸而无法在不含His的培养基上生长,然而,当受到致突变性物质的作用(部分反应需要在肝微粒体酶系作用下),His-

各类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各类应急预案及应 急措施 1

各类预案及应急措施 2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 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1、抢劫案件应急措施 2、绑架人质案件应急措施 3、斗殴案件应急措施 4、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措施 5、台风应急措施 6、发生爆炸物(恐吓电话)应急措施 三、各种应急预案 1、火灾紧急疏散预案 2、火灾扑救应急预案 3、漏水及煤气泄漏应急预案 4、锅炉、直燃气泄漏应急预案 5、停电与电力应急预案 四、各类案件处理流程 3

酒店各类应急措施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副总经理、工程安全总监成员:办公室主任、财务部经理、安全部经理、房务总监、娱乐总监发生突发事件,在处理小组成员到达之前,由总值班经理负责处理 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1、抢劫案件应急措施: (1)当酒店发生抢劫案件时,如劫匪持有武器(指枪械),在场员工应避免与匪徒发生正面冲突,保持镇静,并观察匪徒的面貌、身型、衣着、发型及口音等任何特征。如劫匪未持有武器且有足够人手能够制服匪徒时,则等待适当机会将之擒获交与警方,但决不可草率从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如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浴场内发生劫案应立即告知部门经理或总值班经理,并按指示向110报警。 (2)如劫匪乘车逃离现场,应记下其车牌号码、颜色、车款或牌子等,并记清人数。同时能够乘的士或其它交通工具跟踪并用通讯工具向110报告方位和地点,以便警方组织力量设卡拦截。在跟踪的过程中要注意隐蔽,以确保自身安全。 4

(3)保护好现场。劫匪遗留的凶器、作案工具等不要用手触摸。划出警戒范围,不要让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4)如现场在交通要道、公共场所等人多拥挤处无法将劫匪留下的证物留在原处的,应一一收拾起来用塑料袋装好,交给警方处理。 (5)访问目击群众,收集发生劫案的情况,提供给公安机关。同时,公安人员未勘查现场或未处理完毕之前,相关人员不要离开。 (6)在场人员不可向报界或无关人员透露任何消息,不准拍摄照片。 (7)如有伤者,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并报告公安机关。 2、绑架人质案件应急措施: (1)当酒店发生人质绑架案件时,服务人员应立即向部门经理、总值班经理和保安部报告。 (2)接报后应急处理小组可在事发楼层设立指挥部,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3)在警方到达之前应封锁消息,严禁向无关人员透露现场情况,以免引起客人惊慌和群众围观,导致劫匪铤而走险,危害人质安全。 (4)尽量满足劫匪的一些合理要求,如送水、送食物,以稳定劫匪的情绪。 (5)保安、工程人员在附近待命,以便配合公安人员的行动,并划出警戒范围。同时疏散劫匪所在房间上下、左右房的客人,以防劫匪带有爆炸危险物品。 (6)及时收集、准备好客房的登记入住、监控录像、工程图纸等资料,提供给警方。 5

食堂防中毒投毒及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昆山市XX学校食堂防中毒、投毒 及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本着为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管理,即适应对学生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维护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学校饮食安全工作,减少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投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认真做好学校食品进货、加工、消毒、留样等工作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防止食物引起的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树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平时,敲警钟,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学校防食物中毒、投毒抢救领导组织 学校校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成立群体性食物中毒处置领导小组,一旦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处置领导小组协调开展工作。 1、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2、应急救援小组 根据学校特点和需要,分别设置: (1)通讯联络小组负责人:XXX (2)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人:XXX (3)保卫小组负责人:XXX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人:XXX (5)善后处理小组负责人:XXX 4、校应急人员联系电话: 5、抢救突击队成员:全体男教师班主任 6、报警电话: 110 紧急救护: 120

三、预防食物中毒、投毒应急预案 (一)前期工作 1、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学校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关,建立索证制度,定点采购,确保所采购的原料符合有关的规定,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卫生关。 2、严把食堂仓库关。学校食堂仓库的钥匙由专人保管,责任落实到人,库房门口有明显标记,规定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堂库房。定期对库房里的原料进行检查,发现变质原料,及时处理,坚决杜绝变质的原料流入餐桌。 3、严把餐具消毒关。学校食堂对餐具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确保餐具清洁卫生,防止出现因交叉感染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故,并留有消毒记录。 4、对每餐的饭菜要做好留样,取每餐的饭菜200克密封好在冷藏箱内保存48小时,并留有消毒记录。 A、食堂对食品加强卫生管理,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奶类等动物性食品,防止再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污染。食堂人员要重视个人卫生,定期按规定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有不适宜从是食堂工作的病患者或带病者及时调换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B、控制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温保藏,按照食品低温保藏的卫生要求贮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C、杀灭病原菌。杀灭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温灭菌,当肉类食品深部温度达80度时,经12分钟可彻底杀死沙门氏菌。 5、加强对食堂值班人员的管理,做到晚间下班后,各操作间不许随便进入,要关门上锁。 6、每个功能间均要有专人负责,闲杂人员不允许随便进入必要进入时要做好登记制度。 7、每天工作后,各个工作间的物品、食品要有专人负责管理、清点,不允许将食品留在外面。 8、每天就餐时间,灶间及加工间要建立禁止外人进入制度。食堂重地,闲人免进。 9、食堂进货、购货要索证,从正规渠道,正规厂家采购。 10、库房专人负责管理,做到进货、出货时及时进行登记和验收。 11、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防止投毒事件发生。保证广大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

危险废物鉴定-致突变性物质名录

危险废物鉴定-致突变性物质名录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事业部--卿工--189-3394-6343 附录D致突变性物质名录 附录A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中银(Ag)、铝(Al)、砷(As)、钡(Ba)、铍(Be)、 钙(Ca)、镉(Cd)、钴(Co)、铬(Cr)、铜(Cu)、铁(Fe)、钾(K)、镁(Mg)、锰(Mn)、钠(Na)、镍(Ni)、铅(Pb)、锑(Sb)、锶(Sr)、钍(Th)、钛(Ti)、铊(Tl)、钒(V)、锌(Zn)等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 附录B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银(Ag)、铝(Al)、砷(As)、钡(Ba)、铍(Be)、镉(Cd)、钴(Co)、铬(Cr)、铜(Cu)、汞(Hg)、锰(Mn)、钼(Mo)、镍(Ni)、铅(Pb)、锑(Sb)、硒(Se)、钍(Th)、铊(Tl)、铀(U)、钒(V)、锌(Zn)等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 体质谱法测定。 附录C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银(Ag)、砷(As)、钡(Ba)、铍(Be)、镉(Cd)、钴(Co)、铬(Cr)、铜(Cu)、铁(Fe)、锰(Mn)、钼(Mo)、镍(Ni)、铅(Pb)、锑(Sb)、硒(Se)、铊(Tl)、钒(V)、锌(Zn)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附录D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银(Ag)、铝(Al)、钡(Ba)、铍(Be)、钙(Ca)、镉(Cd)、钴(Co)、铬(Cr)、铜(Cu)、铁(Fe)、钾(K)、锂(Li)、镁(Mg)、锰(Mn)、钼(Mo)、钠(Na)、镍(Ni)、锇(Os)、铅(Pb)、锑(Sb)、锡(Sn)、锶(Sr)、铊(Tl)、钒(V)、锌(Zn)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附录O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的测定方法。本方法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种类的样品测试中,无需考虑水份含量,包括各种气体捕集基质,地中及地表水,软泥,腐蚀性液体,酸性液体,废弃溶剂,油性废弃物,奶油制品,焦油,纤维废弃物,聚合乳状液,过滤性物质,废弃碳化合物,废弃催化剂,土壤及沉积物。下列物质可由该方法进行测定:丙酮、乙腈、丙烯醛、丙烯腈、丙烯醇、烯丙基氯、苯、氯苯、双(2-氯乙基)硫醚(芥子气)、溴丙酮、溴氯甲烷、二氯溴甲烷、4-溴氟苯、溴仿、溴化甲烷、正丁醇、2-丁酮、叔-丁醇、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水合氯醛、二溴氯代甲烷、氯代乙烷、2-氯乙醇、2-氯乙基-乙烯基醚、氯仿、氯甲烷、氯丁二烯、3-氯丙腈、巴豆醛、1.2-二溴-3-氯丙烷、1.2-二溴乙烷、二溴乙烷、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氘代1.4-二氯苯、顺式-1.4-二氯-2-丁烯、反式-1.4-二氯-2-丁烯、二氯二氟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氘代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反式-1.2-二氯乙烯、1.2-二氯丙烷、1.3-二氯-2-丙醇、顺式-1.3- 二氯丙烯、反式-1.3-二氯丙烯、1.2.3.4-二环氧丁烷、二乙醚、1.4-二氟苯、1.4-二氧杂环乙烷、表氯醇、乙醇、乙酸乙酯、乙基苯、乙撑氧、甲基丙烯酸乙酯、氟苯、六氯丁二烯、六氯乙烷、2-已酮、2-羟基丙腈、碘代甲烷、异丁醇、异丙基苯、丙二腈、甲基丙烯腈、甲醇、二氯甲烷、甲基丙烯酸甲酯、4-甲基-2-戊酮、萘、硝基苯、2-硝基丙烷、N-亚硝基-二-正丁基胺、三聚乙醛、五氯乙烷、2-戊酮、2-甲基吡啶、1-丙醇、2-丙醇、炔丙醇、β-丙基丙酮、丙基腈、正丙基胺、吡啶、苯乙烯、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甲苯、氘代甲苯、邻甲苯胺、1.2.4-三氯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三氯氟代甲烷、1.2.3-三氯丙烷、乙酸乙酯、氯乙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许多技术可以将这些物质转入到GC/MS系统中进行分析。分析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时,应用静态顶空技术。 本方法应用于定量分析大多数沸点低于200℃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用静态顶空技术可分析挥发性及水溶性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一些低分子量卤代碳氢化合物,芳香化合物,酮类,腈类醋酸盐类,丙烯酸盐类,酯类及硫化物。 下列物质同样可以应用此方法进行分析:溴苯1,3-二氯丙烷、正丁基苯2,2-二氯丙烷、sec丁基苯、1,1-二氯丙烷、t-丁基苯、p-异丙醇甲苯、氯代乙腈、甲基丙烯酸酯、1-氯丁烷、甲基t丁基醚、1-氯己烷、五氟苯、2-氯甲苯、正丙基苯、4-氯甲苯、1,2,3-三氯苯、二溴氟代甲烷、1,2,4-三甲基苯、顺式-1,2-二氯乙烯、1,3,5-三甲基苯。 本方法对于某一特定物质的定量检出限(EQL)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仪器及样品预处理/样品导入方法的选择。对于标准的四极杆仪器及自动静态顶空技术,土壤/沉积物样品的检出限应该为约5μg/kg(净重),废弃物的为0.5mg/kg(净重),地下水为5μg/L。如果应用离子阱质谱仪或其他改良的仪器, 检出限可能更低。但是不管使用何种仪器,对于样品提取物和那些需要稀释的样品或为避免检测器的信号饱和而不得不减少样品体积,EQL都会成比例的增加。

危险废物毒性鉴定、有毒性、剧毒性、致癌性、 致突变性、致畸性

危险废物毒性鉴定、有毒性、剧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性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3.1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针对急性毒性初筛鉴别指标存在的问题,建议制定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指标。《巴塞尔公约》规 定的H11(延迟或慢性毒性)和H6.1急性毒性,欧盟通过采用化学物质含量鉴别标准来评估这种特性,例如奥地利采用了欧盟的含量鉴别标准,其中的毒性物质参照本国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列出的毒性物质分类。毒性物质含量考虑的主要是经口暴露途径,保护目标为直接接触HW的工作人员,可以鉴别比较明确废物中的毒性物质 的固体废物类别, 表1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指标 毒性物质类别质量含量标准 有毒性3%剧毒性0.1%致癌性0.1%致突变性0.1%致畸性0.5% 评估废物的急性毒性和“三致”毒性。依据毒性物质的危害特征,可参考欧盟的研究的成果[9],制定不同的含量指标-即剧毒性、有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含量鉴别指标,见表1,并明确毒性物质的分析方法,该指标还可以鉴别不同物理形态的废物类别。该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指标的特点: (1)依据废物产生特点和工艺来源,通过实际管理经验能明确废物中的毒性物质类别,则测算其中含量的范围,并依据毒性物质分级指标和含量标准直接判断是否属于HW。 (2)参考欧盟“HW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指标”的方法学,即制定含量鉴别指标和相应毒性物质列表,这些物质为已明确的急性或“三致”毒性物质,并可通过分析方法确定其在废物中的含量。 (3)明确了毒性物质种类,针对性强,有相应分级管理指标。3.2浸出毒性《巴塞尔公约》定义的危险特性H13“经处置后能以任何方式产生具有上列任何特性的另一种物质,如渗滤液”[6],这种特性可以解释为:某一特定废物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引起对环境的危害,在此情况下,可以视为HW。对于这种特性,一些缔约方采用的浸漏液检验程序有意模拟某一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力,假定给废物不经过适当处理即予以弃置,或者放到一个为监控措施的填埋场或水域来处理,这种处置即构成对产生危险性浸漏液的废物可能的最坏的情况假设,从而预计,假如这些废物不以适当方式加以控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目前加拿大使用浸漏液毒性标准检验H13的方法。这种检验方法与TCLP比较相似,都是通过模拟不利场景来评估废物中毒性物质含量。在中国,同样制定了浸出毒性来评估H13这种特性,浸出方法同时参考了TCLP和日本的方法,但是缺乏完整的理论依据,项目不全。因此对浸出毒性须从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上进行改进。浸出毒性本身不是HW的危险特性,而是作为废物毒性危险特性的鉴别方法,浸出毒性可以是表现急性、慢性危害,通常其鉴别以保护地下水为目标来间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各国对于浸出毒性鉴别指标的制定都有所不同,主要是从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来考虑。各国浸出毒性保护的目标普遍为地下水,这与HW的处置方式有关,因为相当数量的HW都是通过填埋进行处置。综合考虑中国HW产生及污染现状、贮存和处置量及方式[12-13],酸性降水及酸雨频率对此影响情况[14],将地下水作为环境保护目标,建议确定浸出毒性的浸取方法为:通过模拟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进行不规范填埋处置并受酸雨影响条件下,由于有毒物质浸出向地下渗滤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来确定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所浸出的毒性物质含量。以此确定该固体废物是否表现毒性特性,并判断其是否按HW管理。通过该模拟途径确定主要参数为液固比、浸取剂pH值和类型。主要是考虑一种不利条件:即由于重工业、燃煤造成的酸沉降对工业固体废物不规范填埋处置的影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针对急性毒性初筛鉴别指标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指标,制定急性和“三 致”毒性物质含量指标。该鉴别指标模拟毒性HW的直接经口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

应急预案及措施全套

各类预案及应急措施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 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1、抢劫案件应急措施 2、绑架人质案件应急措施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工程安全总监 成员:办公室主任、财务部经理、安全部经理、房务总监、娱乐总监发生突发事件,在处理小组成员到达之前,由总值班经理负责处理

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1、抢劫案件应急措施: (1)当酒店发生抢劫案件时,如劫匪持有武器(指枪械),在场员工应避免与匪徒发生正面冲突,保持镇静,并观察匪徒的面貌、身型、衣着、发型及口音等任何特征。如劫匪未持有武器且有足够人手可以制服匪徒时,则等待适当机会将之擒获交与警方,但决 2 (1)当酒店发生人质绑架案件时,服务人员应立即向部门经理、总值班经理和保安部报告。 (2)接报后应急处理小组可在事发楼层设立指挥部,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3)在警方到达之前应封锁消息,严禁向无关人员透露现场情况,以免引起客人惊慌和群众围观,导致劫匪铤而走险,危害人质安全。 (4)尽量满足劫匪的一些合理要求,如送水、送食物,以稳定劫匪的情绪。

(5)保安、工程人员在附近待命,以便配合公安人员的行动,并划出警戒范围。同时疏散劫匪所在房间上下、左右房的客人,以防劫匪带有爆炸危险物品。 (6)及时收集、准备好客房的登记入住、监控录像、工程图纸等资料,提供给警方。 3、斗殴案件应急措施: (1)当酒店内发生斗殴事件时,应立即制止劝阻及劝散围观人群。 4 A B C D、将中毒者之私人物品登记交与警方。 E、防止闲杂人员围观。 F、将有关资料(包括警车、救护车到达及离开之时间、警方负责人姓名等资料)登记备案。 J、发现投毒者或可疑人员,立即滞留,交警方处理。

吡虫啉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吡虫啉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龚瑞忠陈锐陈良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10042) Evaluation on Toxicit y and Safet y of Imidaclo p rid to E nvironmental Or g anisms G on g Ruizhon g Chen Rui Chen Lian gy an(Nan j in g Institute of Environm ental S ciences, NEPA,Nan j in g210042) Abstract:T ox icit y of im idaclo p rid on bee,silkw orm,da p hnia,fish and shrim p have been tested b y various indoor simulated tests,and safet y evaluation have also been conducted.T he results show that:①im idaclo p rid is safet y on da p hnia and fish,②the tox icit y of im idaclo p rid on silkw orm and shrim p is hi g h,③the tox icit y of im idaclo p rid on bee is ver y hi g h.T herefore,the use of im idaclo p rid nearb y mulberr y field and the re g ion of bee life must be vetoed.When im idaclo p rid is used in field,it is strictl y p revented that the p esticide li q uid flow into the river and p ond,so that av oid harm to shrim p. K e y w ords:im idaclo p rid environm ental or g anism tox icit y safet y evaluation 摘要:本文采用多种室内模拟试验,测定了吡虫啉对蜜蜂、家蚕、蚤类、鱼类和虾类的毒性并作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对蚤类和鱼类是安全的,但对家蚕和虾类属高毒农药,对蜜蜂的毒性极高。因此必须禁止在桑园附近及蜜蜂活动区域使用吡虫啉农药。若在田间使用吡虫啉时,一定要严防药液流入河塘,以免对虾类造成危害。 关键词:吡虫啉环境生物毒性安全评价 吡虫啉(im idaclo p rid)在我国是新开发的农药品种。属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蓟马和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 本文是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遵照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要求,研究吡虫啉对生态环境中非靶生物蜂、蚕、蚤、鱼和虾的安全性影响,为吡虫啉的登记注册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吡虫啉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1.1试验材料供试蚕种:家蚕(Bomb y x mori)75新×7532,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提供;供试农药:88.45%吡虫啉原药及20%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提供。 1.2试验方法通常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包括胃毒、触杀和熏蒸3种。根据以往多次试验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选用食下毒叶法即能反映农药对家蚕的综合效应(胃毒、触杀、熏蒸),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又可简化试验程序,快速提供试验结果。对特殊用途的农药(卫生用药等),可视其使用方法,设计相应的触杀、熏蒸等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试验采用食下毒叶法。在直径9cm的玻璃培养皿内饲养30头2龄起蚕。用不同浓度的药液定量浸渍桑叶,每10g桑叶添加5m L药液浸渍,供蚕食用,24h 后改喂无毒桑叶。试验共设6~8个浓度处理及空白对照,每浓度处理设3个平行,观察记

幼儿园防中毒、投毒应急预案.doc

LOGO 幼儿园防中毒、投毒应急预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维护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减少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切实承担起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的职责。 二、成立防食物中毒、投毒领导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 (一)成立由园长王丽,副园长布马丽亚木、后勤园长艾尼瓦尔江、各班级主班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二)保健大夫协助医疗人员负责救护工作; (三)食堂班长负责保存好食物留样。 二、日常工作要求 (一)食品原材料要到信誉好的正规厂家或商家购买。除调料外,所有食品全部由食堂加工制作,不购买现成的食品; (二)掌握好食品原材料库存量及存放时间,妥善管理,不得出现发霉变质现象。仓库内要做好灭鼠工作;

(三)原材料的贮存要分类、分架、离墙、离地。食品的存放、加工、分发要生熟分开; (四)已加工完的饭菜盛桶后要及时加盖、离地,做好防蝇防尘工作; (五)饭菜按量制作与分发,不得存放剩饭菜;(六)饭菜实行48小时留样并做好详细记录;(七)非食堂人员严禁进入食堂。食堂人员禁止一人单独在食堂; (八)各班教师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九)厨房实行值班制度,不可脱人,以防有人投毒。(十)厨房人员下班时应紧锁门窗。 三、事故应急处理 (一)就餐后,当幼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现象时,带班教师要立即将幼儿送往医院,并向园长汇报;(二)食堂人员负责保留好饭样及餐具,并送往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验。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食堂;(三)组织由保健老师、副园长、骨干教师组成的陪护队伍,具体负责陪护事宜; (四)稳定幼儿情绪,做好家长工作,保证幼儿园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

致突变、致畸、致癌效应的区别和联系

致突变、致畸、致癌效应的区别和联系 致突变效应:是指环境污染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引起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一种作用,这种变化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繁殖过程中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使其具有新的遗传特性。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致畸作用:环境中某些物质或因素通过母体影响胚胎的发育,使细胞分化和器官发育不能正常进行,以致出现器官或形态结构上的畸形,此种作用称为致畸作用或致畸胎作用。可引起致畸作用的物质称致畸物。广义的致畸应包括生化、生理功能或行为方面的发育缺陷在内。致癌作用: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肿瘤又称癌。估计80~85%的人类肿瘤与环境中的致癌物有关。 这三者(突变、致畸、致癌效应)的联系: (1)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都有可能引起三致作用 (2)致突变作用如影响生殖细胞而发生突变时,可影响妇女的正常妊娠,而出现不孕、早期流产、畸胎或死胎,还可以发生遗传特性的改变而影响下一代。致突变作用如发生在体细胞时,则不具有遗传性质,而是使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分裂和增生,其结果可能表现为癌的形成 (3)致突变与致癌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致突变物能引起实验动物的癌症,同样很多动物致癌物也为致突变物。 这三者(突变、致畸、致癌效应)的区别: (1)致突变作用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大类。基因突变只涉及染色体的某一部分,并未涉及整个染色体,是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因此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只能借助其他方法加以测定。染色体畸变是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直接观察。这两种突变类型仅有程度之分,而无本质差别。致畸作用可用肉眼进行观察,而致癌作用可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直接观察。 (2)基因突变的机理是在致突变物的作用下,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造成基因控制下蛋白质合成错误,可表现为酶功能或结构功能的破坏和丧失,导致细胞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化而引起突变。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染色体的畸变,将影响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产生某些遗传性疾病。

MDI的性质、毒性和安全健康知识

MDI的性质、毒性和安全知识1.产品分类和暴露极限 1、可允许的暴露限制 2、最大允许浓度 3、加权平均数 2、典型物理数据 3、反应数据

4、健康影响——短期 工业MDI(聚合MDI)中含有很大比例的单体MDI(通常为40~60%),所以,除非有特殊原因或需要测定两者对健康影响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认为PM对健康的影响与纯MDI相似。通常,有四种潜在的暴露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以及口腔摄入。 吸入 在正常的装卸和储存温度下,MDI具有相对较低的蒸汽压。在适当的通风条件下,空气中的MDI蒸气浓度不会达到或超过暴露指标。除非升高温度,或者将MDI雾化,才会导致以下后果: ·吸入MDI将刺激鼻粘膜,咽喉或气管,造成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并且减弱肺功能。所以一定要避免暴露超过TLV(暴露极限),使呼吸道致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一点很重要。 ·过度暴露超过PEL将会导致眼睛受刺激,头疼,化学性支气管炎,哮喘症状或肺水肿。还有报道说二异氰酸酯还会导致过敏性肺炎,其症状与流感相似,通常推迟发作。 皮肤接触 皮肤接触会使皮肤受刺激,或引起过敏性皮炎,与呼吸过敏的规律相同。会出现皮肤变色,长期接触会导致皮肤变红,肿胀,起水泡。

眼睛接触 眼睛接触会使结膜受刺激,角膜不透明。 口腔摄入 口腔摄入并不是主要的摄入途径,除非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摄取了污染的食物或烟草。好的工业卫生经验不允许在运输MDI过程中吃东西或吸烟。如果摄入了MDI,口腔、食道和胃粘膜都将会受到强烈的刺激。 5、健康影响——长期 吸入 通常认为控制MDI的暴露在规定指标(平均0.005ppm,最高不超过0.020ppm)可以防止过敏。但是,如果个体对MDI过敏,在很低的浓度下就会引发哮喘。(见医疗监督部分) 对白鼠进行了畸形试验,显示了在PM含量为12mg/m3的条件下胎儿和母体的毒性。在PM含量为4mg/m3的条件下没影响,在12mg/m3时也没有畸变影响。 致癌性 有人进行了关于PM中氯含量的测定和潜在致癌性的研究。试验白鼠暴露在雾化PM浓度为0,0.2,1.0或6.0mg/m3的环境下两年。这种测试需要一台特殊的雾化发生装置。在特别高浓度的条件下发现了一些肺部肿瘤,基本都为良性。MDI慢性吸入的第二次研究是每天17小时保持其密度分别在0、0.2、0.7和2毫克/立方米,以确定PMDI 6小时/天的结论研究。 对PMDI研究结果的评价表明肺瘤是由慢性刺激和在整个研究期间观察的呼吸道里的炎症引起的。瘤的发生已远远超出已有的用于保护工人的指南,如果指南被实施,瘤就不太可能会形成。MDI在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TLV)的8小时重量加权平均数为0.05毫克/立方米。OSHA要求暴露极限被控制在0.2毫克/立方米以下,最高为0.2毫克/立方米。 体检

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1、目的 建立应急状况的识别和响应机制,确定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制订相应的预案,在应急状况发生时做出有效的响应,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食品安全影响。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火灾、原辅材料的污染,停水、停电、停汽等紧急情况和食物中毒、传染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3.职责 3.1本程序由生产副总裁(总经办)分管 3.1.1 生产部负责统一指挥未明确规定应急措施的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此外负责火灾、汛情等的现场指挥,车辆的调配、通知有关部门,拨打119 110 120求助电话等协助协调工作。 3.2本程序由质检部归口管理,具体负责 3.2.2

负责在发生火灾、停水、停电、锅炉故障停汽等对受影响的中间产品、半成品、成品进行复检。 3.3行政部 3.3.2 负责对消防设施的配备和管理及制定各重点部位应急预案。 3.3.3 每年组织各部门、车间对发生的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进行演练。 3.3.4 负责公司内发生投毒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及其预防和处置工作。 3.3.6 负责仓储物资的食品安全和保持其性能。 3.3.7 负责确保仓库进水或失火时的仓储物资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3.3 动力部 负责公司发生停水、停电、锅炉故障停汽等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及其预防和处置工作。

3.4 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演练。 4.工作程序 4.1火灾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执行《灭火、疏散应急预案》行政部确定火灾等事故涉及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通知质检部。发生事故的部门或车间负责对失火的原辅材料进行隔离、标识,由质检部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2停水、停电、锅炉故障停汽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按《环境运行、应急响应控制程序》执行。 动力部确定停水停电、锅炉故障停汽等紧急情况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通知质检部。发生事故的部门或车间负责对受影响的中间产品、半成品、成品进行隔离、标识,由质检部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进入下道工序。 4.3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详见《食物中毒、传染病紧急情况响应办法》。 行政部确定食物中毒人员和传染病人员的身体情况后通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确定该人员所在的部门和岗位,通知质检部和该人员所在部门(车间)领导,该领导对其活动和工作范围内的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原辅材料、过程产品、半成品、成品等进行隔离、标识,由质检部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进入下道工序。

纳米材料毒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215理论研究 1 纳米材料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途径 1.1 呼吸系统能够维持人体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由于纳米材料在体积上很小,所以当空气流动时,纳米材料很容易被扩散到空气当中。人体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使纳米粒子通过呼吸道进入到人体当中。并且纳米颗粒表面积较大,进入到肺部时会对肺部产生影响。尤其是纳米颗粒中有自由基,属于超细颗粒物,如果让其穿透了肺间质的时候,会和肺间质细胞产生化学作用,这样很容易引起肺部的疾病。 1.2 皮肤对于人体抵抗外界的损害来说是非常好的一道屏障 起到防火墙的作用。虽然皮肤作为防火墙具有良好的防御作用,但是对于纳米颗粒来说皮肤的防御作用会大打折扣。这是因为纳米颗粒粒径非常小,而且其表面的性质可以发生改变而适应皮肤间的孔隙,从而能够穿透皮肤而到达人体当中。并且由于人体的皮肤很容易出现损伤,因此一旦皮肤受损,纳米颗粒就会乘虚而入,从而进入到人体当中而造成某些疾病的产生。 1.3 我国目前在很多产品当中都使用了纳米材料作为包装的原料 比如牙膏的包装,药品胶囊的包装,口香糖的包装,药品添加剂的包装等等。所以,当人体在消费这些食品的时候,会将纳米材料通过消化道而吸收到人体当中。另外,人体在呼吸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呼吸道的纤毛运动以及黏液运动,这些运动会将纳米颗粒带到人体的食道当中,从而进入到消化道,引起消化道的疾病。 2 纳米材料危害人体健康的原理分析 纳米材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自由基这一物质。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在实验中纳米材料会产生活性氧自由基这一物质。该物质会对线粒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这是因为纳米颗粒在粒径上以及化学成分上能够与线粒体产生化学反应,使线粒体的代谢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一代谢的变化会影响人体抗氧化的防御机制,从而降低人体的抵抗能力。如果纳米颗粒通过上述途径沉积在人体的肺部之后,会破坏细胞膜,然后进入到细胞的内部。这时纳米颗粒会和其中的核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胞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最后会造成分子功能的改变。纳米材料中产生的自由基会通过使细胞膜过氧化而对之进行破坏,阻碍细胞正常功能的运转。不过根据实验结果,自由基对基因的质量以及浓度没有太大的影响,对线粒体的活性影响也不大。纳米材料对于细胞的损害最典型的在于其对巨噬细胞骨架上。如果纳米颗粒的浓度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对细胞骨架正常功能的运行产生阻碍甚至消除的影响。具体来说,高浓度的纳米颗粒会对细胞间的物质转运产生一定的阻碍,从而造成细胞硬度过高,导致巨噬细胞丧失其吞噬能力,这样最终会对细胞的增殖产生影响,人体的表现为患上肺部慢性炎症。另外,人体在呼吸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呼吸道的纤毛运动以及黏液运动,这些运动会将纳米颗粒带到人体的食道当中,从而进入到消化道,引起消化道的疾病。 3 对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取得的进展 目前就世界范围内来看,外国对于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对纳米材料对于人体以及自然生态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知,初步的建立了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机制。我国对于纳米材料在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资料也不充足,但是很多与之有关的方面的专家提供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资料。目前国内外关于纳米材料安全性的研究以及评价获得了共同的认知。针对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研究。一是危害认定的方面,二是危害途径评定的方面,三是毒性评估的方面,四是危险度特征分析的方面。其次要合理的安排对纳米材料进行安全性评价的步骤。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好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的步骤,需要与上述的纳米材料进入到人体的途径相结合,从而来有效的确定其步骤。具体来说,对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的步骤要从四大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危害途径的方面进行分析,对纳米材料进行危害评价需要通过以下的方式。要判断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没有造成纳米材料的泄漏。并且在使用后的废弃环节中要保证纳米材料没有泄漏到环境当中。另外,要判断纳米材料有没有通过空气或者土壤或着水进行传播。二是从危害特征的方面进行分析,对纳米材料的危害特征进行研究需要对人体和环境介质进行评价,将其与纳米颗粒的危害形式和途径以及其危害率联系起来并且要科学的判断那些形式容易造成纳米颗粒的滞留或者积蓄。三是从危害识别和表征的方面进行分析,这一方面要求在评价纳米材料的危害特性时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实验,通过详细的实验数据来明确人体和纳米材料在剂量上的关系。四是从危险度评价的方面进行分析。对纳米材料的危险度进行评价需要判断实验模型能否良好的对纳米材料的剂量以及反应关系进行观察和记录。要通过实验模型来确定三个方面的实验内容,一是最大无作用的剂量,二是迟发性运动的障碍,三是预测无效应的浓度。上述的方面表明我国对于纳米材料的安全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4 小结 在纳米材料的应用中,对其安全性的研究理论也相应不断的问世。国内外对于纳米材料安全性的研究上有一些的共同点,那就是纳米材料对人体的组织器官以及细胞分子等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纳米技术方兴未艾,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将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作为重要的工作来看展,确保纳米材料的安全性,促进纳米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桐,唐慧琴,张学华.镀银纳米碳管的抗菌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7,27(04):269-273. [2]张莉芹,袁泽喜.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26(03):235-237. [3]张浩,刘秀玉.纳米技术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及前景[J].涂料工业,2012,42(05):72-74. 纳米材料毒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沈 琳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秦 皇岛 066004) 摘 要:自从纳米材料问世以来,对纳米材料的研究不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对其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纳米组装体系的设计方面,二是关于高性能的纳米材料的合成方面,三是对纳米涂层材料的设计的方面,四是对纳米颗粒表面的修饰的方面。同时,在纳米材料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方面的问题。尤其对于纳米材料的毒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讨论了纳米材料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途径,然后分析了纳米材料危害人体健康的原理,最后说明了对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 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安全性;危害途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