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作业案例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作业案例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作业案例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作业案例分析

错例1

题目描述: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四位是()。

典型错例: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四位是(千)。

错因分析:

除了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做题的原因,还因为学生对数位与计数单位两个不同概念相混淆。

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它们的不同和各自的使用范围,课堂练习时增加几道这类类比题。

错例2

题目描述:

190里面有()个十。

典型错例:

190里面有( 9)个十。

错因分析:

由于审题不严,学生受190里面有1个百和9个十的影响,对题意的理解产生错误。

教学建议:

教学时在练习课上加强训练万以内较大数的分与组,设计变式练习,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审题能力,能够理解问题所问的是哪部分。

错例3

题目描述:

()里该填几?

一台电脑的价钱是4980元,约()元。

29寸彩电的价钱是1986元,约()元。

典型错例:

一台电脑的价钱是4980元,约(4900 )元。

29寸彩电的价钱是1986元,约(1900 )元。

错因分析:

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由于教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难理解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因此刚开始接触,大部分的学生是不理解的,大多都会选择把尾数去掉,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可以理解,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出错比较多。

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在教学时要多以现实情境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看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0就估作一个百,小于50就舍去;或者看后三位,大于或等于500就估作一个千,小于500就舍去。组织学生讨论“哪个数容易记住?”并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碰到过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四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数器、练习纸、数位顺序表格(空的)。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数来。?21,22,23,24(),(),() ?110,210,310(),(),() ?530,630,730,(),(),() 2、教师引导总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二、讲授新课 师: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最新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整理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读出下面各数: 3089 4908 5120 7009 6010 1000 10000 987 2910 一个四位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 (1)只读一个零(2)读两个零(3)一个零也不 二、写出下面各数: 五千八百零九七千零八十六千五百一十一千 八千零八三千零一十二六千零六十六一万 2个百、5个十和6个一() 4个百和8个一()二千八百() 三最大数和最小数的问题 1、用 2、0、0、8四个数字按要求组成数字: (1)只读一个零()()()() (2)一个零也不读()() (3)最大的四位数()最小的四位数() 2、用 3、0、5、9、四个数字可以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可以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3、用2、3、8、5、可以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 4、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它们相差() 5、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6、用一个1,一个7和两个0组成四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7、最大的四位数是(),它比10000少()。 8、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大的三位数相差()。 (1)90 (2)900 (3)9000

四、基本概念 (一)大数的认识 1、十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二)、数位 1、八百五十写作(),这个数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2、2356是由()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3、940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4、5800里面有()个千和()个百。8900里面有()个十。 5、七个百加八个百是()个百,是()、 6、3900里面有()个百。 (三)按要求写数 1、3个千、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2、4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由3个千,8个百,4个一组成的数是()。 4、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5,十位上是4,百位和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5、由6个千,5个百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6、由6个千、8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7、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6,十位上是5,其余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四)数位表、最高位、几位数、计数器认数 1、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百位 3、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4、3986是()位数,最高位是()。 5、8203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2在()位上,表示()个()。 5、这个数是()位数,最高 位是()位,它是由()个千、 ()个百和()个一组成的。 、读作()。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解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解读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三、单元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提高的,所以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思考,进行探索。 教材的例题和练习题充分展示给学生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掌握数的概念。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万以内的数,所以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注重知识的迁移和铺垫,使新旧知识连贯,教学情境也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会把知识自然的运用于生活中,也就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再运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 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读一读、比一比、猜一猜、写一写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活动,使教学落到实处,这样也降低了数的抽象程度。 1.主题图的教学。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幅体育馆召开运动会的情境图,教学时制成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正发生什么事情,引导学生“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的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让学生通过猜猜体育馆大约能装多少人,引起学生的估计意识,为引出认识万以内的数做准备。 2.例1、例2的教学。 例1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数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个”“十”“百”“千”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问:如果这样的小正方体还有很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数比较快?学生就会想到一百一百的数,然后由学生亲自来一百一百的数到一千,同时用计数器帮学生理解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在数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认识“千”后,注意引导学生讨论“聪聪”提出的问题“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

万以内数的认识案例

万以内数的认识案例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中心小学付燕一、案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家长来电引发的思考付老师您好,有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晚上让孩子数一万粒大米,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说实话,我们家孩子很认真,就在这里一粒一粒的数。我看着很着急,我想帮他,但是我一直觉得眼睛所看的范围内超过500粒以上,人的直觉估计数目就会出问题,立体的更困难,所以我干着急,却想不到好办法。于是我就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一万粒大米的内容,但是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有人说:家里用普通的碗泡洗两碗就可以有四个成年人的饭量,但是两碗米加起来我也不觉得有一万粒。还有人说:成年人一天至少要消耗一万粒米粒才能维持基本温饱,以这个为标准吧。也有人说:一两大米约2600粒(据说是曾经有人用电子秤称过的)。还有人说:他称过20粒大米重量是一克,一万粒大米就是500克,也就是0.5千克,也就是一市斤大家的答案众说纷纭。实际上我们天天吃饭,但是一个人一餐吃多少粒饭?我也很困惑。我想,一般人是数不清楚的,谁能数到那么大的数字呢?搞不好有一万粒吧?估计只有科学家才知道,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假如一个人一餐吃一万粒饭,一辈子要吃多少粒饭呢?这个问题对我们成人都那么困难,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更难?数一万粒大米是为了什么结果?麻烦您给解释一下。这是一个熟悉的家长朋友打来的电话,我想肯定有很多的家长和他一样有着同样的疑惑,花一晚上的时间让孩子数大米到底价值何在?我们小时候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我们不也认识一万了吗?不就是认识1000、2000、30009000、10000这几个数,会读、会写,再加上会口算整千数的加减。做这些有必要吗?他们很困惑。数概念的建立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需要逐步认识更大的数。对大数目的认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可从数学知识体系入手让学生学习大数的读写,也可以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让学生体验大数目,进而再去认读。前者更多地关注自身的系统性,后者则是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出发,让学生把这些情境与数的认识联系起来,进而形成对大数目的感知和表象,建立形象鲜明的数的概念。《标准》中提出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目。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认识和体会更大的数,如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与体验的机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是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2、本单元核心的数学思想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支持学生进行认数学习的核心概念是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这一概念贯穿了学生认数学习的始终。通过认数教学,对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的数感。数的认识教学核心的数学思想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而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理解首先就是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对计数单位的理解需要用单位化的思想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这种思想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以达到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理解数。由上面可以看出如果想把握本单元核心的数学思想,必须要对计数单位有一个具体的、系统的认识。3.教学内容分析《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有关认数的教学内容,小学生是不能一次学完的。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自然数的认识要由小到大,逐步扩大认数的范围。按照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排顺序,将自然数的认数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本单元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4、学情调研及分析:关于万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基础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学习的困难点是什么?通过调研我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还停留在模仿阶段,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千以内的数,学生缺乏计数大数的经验,对于同一个数,用不同的单位计数有困难。而用不同的计数单位对同一个数的计数过程,恰恰是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以及计数单位、计数单位间关系的过程。计数单位概念的形成,既是认数学习的需要,也对学生度量思想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计数单位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20以内各数的认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入认数学习的第三个阶段,也为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大数的认识”做铺垫。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一个完整的数级。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照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段编排;教材提供各种直观模型:几何模型、点子图、小棒、带数位的计数器、数轴等,从直观到半直观半抽象到抽象,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专门安排了例3;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查漏补缺,更是对本单元知识学习的提升,对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估测能力的提升,也是为后续学习的铺垫。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成长小档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体会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生活意义。 2.巩固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十进位值思想;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它们的组成;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掌握万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语言表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近似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会结合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读数、写数。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第一单元第1 课时月日总计第课时 一、教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二、学生素质发展目标: 【教学目标】 能按要求数出万以内的数。(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一百一百地数……) 【任务分析】 1.终点目标属于概念性知识中具体概念的学习,需要达到理解的水平。 2.必要条件(使能目标)分析:(要按序,括号内注明学习类型) (1)能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和计数单位:个、 十、百、千、万。(事实性知识,需要达到记忆的水平。) (2)能在具体情境中解释一千、一万的意义: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概念性知识中具体概念的学习,需要达到理解的水平。)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 3.起点能力分析: (1)会数出百以内的数。 (2)个位、十位、百位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和计数单位:个、 十、百、千、万。能对万以内的数数数。 难点: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出各数位上数字表示几个几。 四、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1000个立方体模块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备注(一)引起注意,告知目标。 出示主题图 师:图上呈现的是我们学校的开学典礼,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引起注意有许多的学生、老师和花盆。 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呢?用我们学过的百以内的数,是不能数 清楚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更大的数字,知道更多的数位。

出示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1、今天这节数学课的学习,需要得到两个朋友的帮助。他们是 计数器小方块 2、接下去,我们就让他俩跟我们互相合作,一起来学习。 3、依次出现 1)这是几个小方块(1)实物一个小方块 2)计数器上可以怎么表示?(拨一粒珠子)添在什么地方?(个位)3)表示什么?(1个一) 4)2个小方块呢?计数器上呢? 5)3个……9个呢? 6)再添1个小方块是几个小方块呢?(10个)课件出示计数器上怎么表示? 板书:(10个一是十) 7)10个一我们还可以怎么拨?(十位上拨1粒)计数器上添上计数单位:十位 4、同法演示得出:(板书) 10 个一是十10 10个十是一百100 1)到现在为止,我们所学的最大计数单位是谁?(百) 2)你猜想一下,还有没有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吗? 3)那么,如果你把它续写下去,(指板书)猜想一下可以怎样写呢?(三)呈现精心组织的新信息。 一、认识计数单位“千” 1、老师来揭开这个谜底,确实有这样一个计数单位是“千”。 2、那么一个千是多少呢?我们刚才猜得对吗? 3、课件演示,感受一千 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 把百位上的十颗珠换成千位上的一颗珠,就要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揭示课题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方法更能够具体的表现数位上数的特点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备课 一、素材解读 本单元继续是一个校园活动的题材,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手拉手”活动,而活动的双方大多都是一个城里的学校,一个农村的学校。本单元反映的是农村的孩子到城里,成立的孩子到农村,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以往信息窗不同的是,本单元的信息窗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每隔窗内是有若干个小窗组成,是同学们所看到的一个个新奇的镜头。 二、单元学习内容简析 1、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内容有: (1)千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包括: a 认识计数单位千 b 千以内数的读写 (2)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包括: a 认识计数单位万 b万以内数的读写 (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近似数。(信息窗3) (4)估计。(信息窗4) (5)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口算。(信息窗5) 2、知识基础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 a万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 b 万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

c 数感的培养 知识基础 a 20以内数的认识 b 100以内数的认识 c 小数目的估计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够运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二)情感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熟悉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词语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以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2、经历用万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赵明君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昌乐县鄌郚镇中心小学赵明君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说出各数的名称。 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和作用。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各数位的数位顺序,掌握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数。 难点 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读。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方木块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计算的基础,对于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学法指导: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各数位的数位顺序,掌握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数,最后应用巩固的过程,既要学会知识,又要体验到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15页上的情境图,https://www.360docs.net/doc/f59414645.html,/view/77eaac2a0066f5335a812132.html 仔细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2、小组交流。 3、根据信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4、板书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计数单位“万” (1)引导学生动手摆方木块,然后数一数, (2)小组讨论,10个一千是多少?https://www.360docs.net/doc/f59414645.html,/view/77eaac2a0066f5335a812132.html (3)汇报交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4)借助计数器进一步认识万 学生拿出计数器,认识万。小组内说出各数位的顺序。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数数(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二页——第四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经历个、十、百、千、万计数单位产生的过程,明确知道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感受计数单位的意义; 2、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用具:小黑板 一、板题示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数数(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同上)。(出示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第一页的内容,想一想这些和我们以前学的一百以内的数相比,怎么样?我们以前学过那些计数单位,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提示(小棒表示) 2、学习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三、先学 过渡:请同学们自学例1回答自学指导1比谁看书最认真 看第一页的情景图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 (一)1、看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睛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 2 说一说:请学生起来回答,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并补充 (二)数数: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自学例二: 1、自学:完成问题10个百是多少?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2、并请生在计数器上拔出一千。 (三)自学完成教学例三: 想一想10个一千是多少?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四)自学完成教学例二:学生之间互动:拿出小计数器比赛,听老师的口令,老师说拨几,大家就拨几。并请生到讲台上示范。 四、后教 1、更正

写完的同学检查,检查完了以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上堂更正(用红粉笔把出错的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堂上板演的内容。 2、议一议 五、练一练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课堂活动第一题到第四题, 六、课后反思: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一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50+70 300+500 900 500 44+22 30+50 35+55 87+49(遇到困难) 2、87+49 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 40+40=80 12+80=92 45+7=52 52+40=92 47+5=52 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 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经历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认识过程,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合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难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口算和笔算算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附答案)

信息窗2 万以内数的认识 基础园 1.计数器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千位是第()位,第五位是()位。 2.最高位是千位的数是()位数,10000是()位数。 3.比9999多1的数是(),比1000少1的数是()。 4. 3564的最高位是()位,“6”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 5.一个数是由7个千、3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 6.和30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7.7080中的“7”在()上,表示7个();1796中的“7”在()上,表示7个()。 8.万以内数的读法是从()位读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中间有一个或者两个0,只读()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 9.一个数的千位和十位上都是1,其余各个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读作()。 10.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11.用2个0和2个6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12.照样子,填一填。 7846=7000+800+40+6 9837= + + + 7600= +

4006= + 判断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是四位数。() 2.三位数一定比四位数小。() 3.七千零九写作:7009 () 4.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小的五位数大。() 5.用5、6、0、3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6305。() 6.最高位是万位的数它是五位数,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7.只读一个零的数是末尾有0的数。() 探究园 1.从7、5、0、2、6、3中选出4个数字。 (1)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 (2)组成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3)组成的能读出一个零的四位数是 (4)组成一个零都不读的四位数是 2.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一个四位数,千位和个位上都是1,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⑵五千零五十五写作()。

《万以内数的认识》案例

“千、万”也能贴出来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67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课,它是万以内数读法、写法的基础。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数位顺序表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了百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认识1——100这些数,能列个表一一写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容易掌握。而认识1000、10000这样的大数目,离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比较远,无法全部列举,又难以刻划,显得十分抽象,研究这一内容的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二、教学案例 [教学片断一] 师:我们班有51人,对51这个数有什么认识? 生1:5个十,1个一。 生2:5在十位,1在个位。 师:估计一下,二年级5个班共有多少人? 生1:258人。 生2:250人。 师:对258有什么认识? 生:2在百位,5在十位,8在个位。 师:猜猜全校有多少人? 生1:1285人。 生2:1250多人。 师: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还知道什么数位? 生1:还有千位。 生2:还有万位。 (教师板书:千、万) 师:请取出信封中印有★的纸,数一数★的个数。(学生手里纸上每行10个★,有的学生是十行、有的是二十行、三十行、四十行等) 生1:10个10个数,10个10是100。 生2:10×10是100。 生3:2个100是200。 师:一个小朋友100个★,另一个小朋友200个★,想一想,合起来是多少个★? 生1:300个★。 生2:我一人就有300个★。 师:100和300合起来是多少个? 生:400个。 师:能得到更大的数吗?(4人小组把★贴起来。每组都贴出1000个★,学生格外高兴。) 生:我们组有1000个★。 师:怎么知道是1000个★?

《100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知识归纳与总结

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2.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及数的顺序,并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4.认识近似数,并会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 5.能正确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 学习重点1.掌握万以内的读、写法及数的组成。 2.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近似数,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4.正确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1:单元知识归纳知识点具体内容认识万以 内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1.常用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数位的顺序: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1.万以内数的组成: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10000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3.10000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数位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用算盘数数和记数1.算盘上的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2.用算盘记数时,要先定位再拨珠。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万以内的大小比较方法:(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2)位数相同时,就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整百、整 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直接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 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1)把整百、整千数都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2)可以不看整百、整千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未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 数的0。

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二)(认识万以内的数及组成)

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二)(认识万以内的数及组成)学习内容:人教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七单元83页例6 导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2.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导学重点: 体会万以内的数的数位意义。 导学难点: 知道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导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我能完成填空: (1)5319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2)8005里面有8个()和5个()。 (3)2500里有()个百,36个百是()。 (4)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

()位。 2.我能写出下面各数。 (1)2个百、5个十和6个一 我知道了: (1)10个100就是1000,这些星星比1000多得多。

(2)先圈出一千,2个一千是二千。 (3)再圈出整百的。 (4)最后剩下的是五十八,合起来是二千四百五十八,也就是说有二千四百五十八颗星星。 (5)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再把这个数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千位拨入( ) 百位拨入( ) 十位拨入( ) 个位拨入( )。 四、课堂检测 1.独立完成84页“做一做”第1题。 2.我能说出下面数的组成。 (1)四千八百七十六。由( )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2)九千九百。由()个千和()个百组 成。 (3)五千零七。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3.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的第2题和第3题。

最新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6至7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圆点、小棒等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0以内数的组成。 2、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初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一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法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继续学习10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在层层递进的操作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理解知识,培养数感;在分层练习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读、写10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以数的组成为基础,理解读、写数的本质。 教学准备:课件、圆点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迁移激趣 (一)复习旧知:(课件演示) 1、数一数。 (1)在三百八十七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2)下面共有()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 (1)8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68由()个()和()个()组成。 3、估一估:有多少个圆点? (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10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估一估,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又激发他们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 (一)圈圆点,经历数数的过程。 1、同桌合作:拿出圆点图,圈一圈,一共有多少个圆点,看看刚才估得准不准。 2、汇报交流: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数法的异同,突出用“百”数较大数的优点。 3、课件演示:先圈出一个100,再圈出一个100,还剩下3个十和5个一。 4、学生回答:2个一百是多少?(二百)它与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二百三十五 (二)摆小棒,探究数的组成。 1、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怎样能清楚地表示出二百三十五。 2、汇报交流:100根小棒摆一大捆,摆2捆;10根小棒摆一小捆,摆3捆,剩下摆5根小棒。根据摆的小棒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课件出示:

《100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知识归纳与总结

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能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2.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及数的顺序,并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学习目标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4.认识近似数,并会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 5.能正确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 1.掌握万以内的读、写法及数的组成。 学习重点 2.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近似数,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4.正确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1:单元知识归纳 知识点认识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用算盘数数和记数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近似数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 具体内容 1.常用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数位的顺序: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万以内数的组成: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10000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3.10000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数位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1.算盘上的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2.用算盘记数时,要先定位再拨珠。 万以内的大小比较方法:(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2)位数相同时,就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直接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1)把整百、整千数都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2)可以不看整百、整千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未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在本节课中,教材借助于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图及相关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5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以小方块为素材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第二个层次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由此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接着进行整理数位顺序表的活动,进一步明确数位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6在数数的过程教学100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例6编排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呈现了问题和彩星图,培养数感。第二个层次让学生经历用计数单位千、百、十、一数数的过程,合起来是二千四百五十八颗星星,从而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体会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来数并用加法相结合来表达。第三个层次是数结构化小方块,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数的组成并表达出来。第四个层次让学生在更为抽象的计数器上表示出数,使学生对照小方块图,直观地看到各数位上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培养数感,同时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学生经历过百以内数、千以内数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认数的经验和数的知识。“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所以新课的导入首先复习了千以内数的知识,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在引入新课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

用,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我举出了类似的例子,武汉长江大桥的长度是1672米,这是学生身边的例子,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新知的教学中,例5分为三个步骤,认识计数单位“万”、整理数位顺序表、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第一步首先通过数方块,根据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学生很快的从一千数到九千,在九千到一万的过程里,我提出问题,九个一千是多少?再添上一千是多少?学生已经通过预习,初步认识了万,我只需要强化他们的认识,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建立“万”的直观模型。然后学生自主操作,在计数器上把刚刚数数的过程演示出来,在千位满了十,要向万位进一,体会“十进”思想,遇到拐弯数的时候,我反复向学生操作演示,并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突破教学难点。第二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让学生独立制作,这个过程并不难,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格式规范。第三步是练习,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先让学生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拨珠一人数数,然后点学生示范,教师在旁加以引导纠正。例6教学数的组成,呈现彩星图,让学生感受数很大,需要用更大的计数单位“千”来数,在学生自主数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数数的方法,一千一千地数,一百一百地数,有两百两百地数,我在课上分别展示了这三种方法,学生在比较后,选出了最优方法。然后通过数小方块和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本次活动由彩星图到小方块再到计数器,,从直观到半直观到抽象,让学生的思维深入,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培养数感。 在知识的应用这一板块,我选择了教材84页做一做的两道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与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与复习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是数学课,但我们先来看两句成语,一起来读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成千上万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由学生自由说) 看到了一十百千万,你会想到什么?(数位顺序表) 谁来说说数位顺序表,(生边说边出示数位顺序表) 看来知识是相通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我们一定要把数学学好。 二、整理复习 1、这节课两颗珠子也与我们一起来上课,(出示两颗珠子) 黄珠子和红珠子分别去闯数学王国(出示数学王国) 在数学王国里,他俩看到了两排座位, 2、他俩忙抢着坐了下来,(黄珠子坐在个位,红珠子坐在万位) 听,红珠子在嘲笑黄珠子,黄珠子哭了,这是为什么呢? (红珠子认为黄珠子太傻了,坐到个位上去,只有1,是最小的一位数,而他自己坐在万位上,表示10000,比他大多了,大了多少?)(打了9999,这4个9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是呀,同样是一颗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它的大小也就完全不一样。 现在老师把这两颗珠子送给你,让你帮他俩找座位,你乐意吗? 读数写数

要求:用两颗珠子,在计数器里表示出不同的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画、写、读(2000、1100、1010、1001) 1)同桌交流:检查同学写了几个,写全了吗?想一想怎样做才能 不重复不遗漏。 2)全班交流: 1、读数写数 先出示写得不全的,再出示写全的,板写:(2000、1100、1010、1001)这4个数有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数都有零),读有零的数时应注意什么?(板出:读数)师小结,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末尾的零都不读。那写数时应注意什么呢?(板出写数)小结,从高位起,要一位一位往下写,碰到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要用零来占位。 2、你最喜欢哪个数,介绍给大家听听,看我们能不能猜出来。 3、大小比较(检查摆法) 把4个数全表示出来了,你们是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呢?把这4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了,你呢?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怎样来比较数的大小。(板书:大小比较) 4、数数 2000>1100>1010>1001 1001<1010<1100<2000 现在从1001数到1010,你打算怎样数,一个一个地数,我们一起来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