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之四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之四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之四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文章中写人的方法并能进行鉴赏和运用,了解文章的主旨。

⑵学习本文的布局谋篇,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2、过程和方法:

比较阅读与鉴赏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金岳霖先生率真、活泼、睿智、善良的人格魅力。

⑵欣赏汪曾祺作品总自然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作品中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品味汪曾祺先生作品的语言风格。

【课堂设计】

一、导语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记人的作品,我们回忆一下:那个“始终微笑着态度很和蔼的”是谁?“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的又是谁?下面我们看看幻灯片上出现的人物,请说说他们又各是谁?

(结论:每个让我们难以忘记的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二、阅读作品

1、金岳霖先生的介绍(见书或幻灯片),说说通过介绍和照片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金先生?

(学识渊博的、严谨的、年老的、慈祥的。)

2、从介绍中我们看到一个学者金岳霖,下面我们再看一幅漫画,看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金先生。(有趣的、漫画式的)我们通过预习,能用本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文中的金先生吗?

(有趣。)

3、请快速阅读作品找到有关“有趣”的片段描写。

(金先生是个“有趣”的人:独特的外貌、独特的言行、独特的教学风格。)

4、一个很有趣的人确实让我们很喜欢,作为金先生学生的汪曾祺也非常喜欢这位老师,但是除了“有趣”之外,金先生还有没有其他性格特点了?

(林国达死了,金先生一堂课都没有笑;林徽因去世多年,给她过生日。说明金先生非常重情。这种善良的人格魅力更是能引起我们的尊敬。)

5、总结:

他有独特的外貌、独特的言行、独特的性格,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生活中却不谙世故;他待人真诚坦荡;他静心为学;他又特立独行。

他是一个“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三、深入分析

1、这么多的片段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呢?

(讨论:从课堂上到生活中,作者从他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写起,

虽然看似零散,实则围绕着金先生“有趣”来组织材料。这就是散文中的“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所谓“形”是指零散的片段,而“神”是贯穿全文的内容,包括人物的个性,也包括作者的情感。)

2、既然是形散而神聚,那么如何解释文中有关西南联大的其他教授(闻一多与朱自清)和王浩的描写?那两处可不可以删掉?

(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作为侧面烘托来用,二是汪曾祺作品的一种风格,闲笔不闲,阅读内容更多,更具趣味性。)

四、课内迁移

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与本文在写作方法等内容上的相同点:

描写方法描写角度描写内容抒发情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肖像、行为、语言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演讲的片段喜爱

尊敬

本文

同上同上课堂与生活的片段同上

2、再对两文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比较:

⑴肖像描写,《记》文中既有写实的外貌,又有比较夸张的“风神”;本文则是抓住金先生与众不同的地方完全写实的刻画

⑵行为描写中,写到课堂和演讲时,《记》文写的很精练,语言颇有文言特点,“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本文中语言更显生活化。这种语言上的特点使两篇同为回忆老师的作品显出了

不一样的风格特点。《记》文简练而意韵深长,语言上文白相兼,很有书卷气;本文自然而平实,语言极具生活特色,让读者有很多想象的空间。

五、写作与口语

我们在课前曾布置同学们以我们高一的老师为对象,写一个片段,现在让我们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修改,然后请同学上来朗读,让我们大家猜猜这位老师是谁。

六、运用与理解

通过作品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汪曾祺作品语言自然平实生活化的特点,课后请再读一篇汪先生的作品《胡同文化》,看看这篇作品中有没有我们总结的语言特点。

《金岳霖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

《金岳霖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 《金岳霖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汪曾祺和金岳霖先生的有关资料.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体会金岳霖先生追求真理、率性真纯、坦荡真诚的独特魅力。 3.通过对西南联大校风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学习重难点】体会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时】一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跟随67 岁的汪曾祺走近这样一位民国大师——金岳霖,我相信这篇文章必将引发你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 二、作家作品 1、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等。所写内容大多是他对已逝去的岁月的回忆,作者注重挖掘生活在下层人民身上的善与美,把人引入历史文化境界,记取往昔生活中的美趣。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并不着意于小说的结构,而是以朴实自然的文笔,抒写生活的内在诗意。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2、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 金岳霖是现代中国哲学第一人。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从以上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金岳霖不愧为是一个满肚子学问的大学者。 三、文本研读 (一)初读——整体感知 下面呢大家就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在学生汪曾祺眼中,金先生是位怎样的人?试找出全文的核心句和文眼 1 / 4

《荷花》公开课教案

《荷花》教学设计 倪中华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真了不起”等语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2、想去看看荷花吗?那就跟着老师到荷花池边去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3、你们看得都陶醉了吧?来说说,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引导:从颜色、形状,还有荷叶等方面说。) 评:这个词用得真好!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来,生活处处是学习啊! 二、课文赏析 1、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读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美!(板书:美) 2、是呀,荷花真美呀,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第2段) 3、请同学们拿出笔,轻读第2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谁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 A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你“挨挨挤挤”这个词读得真好!挨是一个多音字,还读作…… “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②谁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师:人少够吗?那请你们小组来表演下。) ③哦,这就是挨挨挤挤。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荷叶很多?让我们一起感受荷叶的多吧。(指定1-2大排齐读) ④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荷叶比作什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又让你知道了什么?生:荷叶很绿,很圆,很大(板书:叶) ⑤是啊,荷叶也很美呢!谁能读出荷叶的美? (指名读、再指定3-4大排齐读) 归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咦,叶圣陶爷爷看到的是荷花是红色的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B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他有一个字读得特别好?(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 学习目标: 1.欣赏文章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细节的特点。 2.感受金岳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作者对他的敬爱之情先生。 教学重点: 欣赏本文的细节之美,并通过细节之美感受人格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平时自然点却包含感染力的文字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金岳霖先生 2.大师的风采是从其行为举止的细节中体现的。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汪曾祺来领略一下这位大师的趣闻、风采! 二、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戏剧家,江苏高邮人。 学生发布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1学生出示资料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2. 学生出示资料金岳霖介绍。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学习,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共同组合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址在昆明。其间人才辈出,如朱自清、杨振宁、汪曾祺、沈从文、金岳霖、钱钟书等一大批科学家和文学家,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做出过卓著的贡献。

金岳霖先生一等奖教案

金岳霖先生一等奖教案 【篇一: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文本深入阅读分析,真正了解、理解金岳霖先生; 2 体会作者对金先生的敬慕怀念之情,学做一个真性情的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3)金岳霖:被誉为“中国哲学第一人”,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4)请同学们标出段落序号。 二导入 有人说,读汪曾祺的作品就像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平静地听年迈的祖父在絮絮叨叨记忆中的那些陈年往事。 同学们读了《金岳霖先生》,有没有这种感觉?你有听出了什么陈年往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品味。 三初解文本 1 那文章都是写了金先生哪些事呢?请同学们简要概括一下。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2 样子有点怪; 3 课堂提问别具风采; 4 回答问题幽默风趣; 5 得知学生林国达淹死,上课一直没有笑容; 6 教授逻辑课是因为好玩; 7 采用对话式教学; 9 讲“小说与哲学”,却得出了“小说与哲学没有关系” 的结论; 讲座时,把手伸进脖颈捉跳蚤; 10 养斗鸡并与斗鸡同桌吃饭;与孩子比梨子、石榴大小斗输赢; 11 在饭店请客,为已逝去的林徽因过生日; 12 坐平板车逛王府井; 13 治学精深,著作不多。 2 由此可看本文从哪些方面刻画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性格?

外貌特征、行为举止、学问著作。 有趣、风趣、率真等。 四深度分析文本 我们分析到这里,可能同学们都认为本文文意浅显,人物易懂,没 有继续读下去的必要了。其实不然。 也有人说:汪曾祺的作品“初读似水,再读似酒”。 卡尔维诺曾说:在一部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是可以不断将它剥开, 像一颗 永远剥不完的朝鲜蓟,在阅读中发现愈来愈多新层面。 作家乔叶在《单薄世界》中说:我们之所以看得不清楚、不深入, 可能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认真看,我们所知甚少;也有可能是我们 的眼光、角度太陈旧狭窄,我们想事想得薄。 同学们再读,任选一处,反复阅读,深入其中,力争透过“文面”看 到“文底”。 学生思考之后自由交流,教师适时点评,适时总结。 总结如下: “大” 大真:第2节“他的第一句话总是??请原谅”——谦恭、真诚、尊 重“这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一只眼近视800度,一只眼远视700度。其中饱含了大哲学家生活与治学的不易与 辛酸。 “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 率性而为。 (有记载称他新中国成立后在清华当院长,“有时西服革履,执手杖,戴墨镜;有时着运动衫,穿短裤、球鞋”;有时在西装外面套个中式 长袍,戴个老八路的棉军帽。”) 第6节“我觉得它很好玩。”——此处“玩”是“玩味、钻研、探索”之意。金先生玩出了一代名师、学界泰斗。那在此背后呢?除了对学 问单纯的喜爱、执着、痴迷,还有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无数个 与孤灯、好玩的逻辑书相伴的夜晚。 第9节“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 甚为得意。”——尽管游学欧美,接受了不少西方文化的熏染,但骨 子里仍是一位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风流儒雅的学者,知晓魏晋的“扪 虱而谈”,乃“真名士自风流”。

《匆匆》经典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自清生平和创作特色。 4、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自己喜欢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这样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播放课件2)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播放课件3):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人教版荷花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优秀教学设计篇二: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优秀教学设计 《荷花》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材解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多媒体出示)“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荷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让学生大胆回答。

《金岳霖先生》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 一、教学设想 《金岳霖先生》这篇所在的板块是“一花一世界”,这部分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散文的意境美或细节美,对《金岳霖先生》而言就是品味人物描写的细节之美,由细节更好的鉴赏人物形象。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反复咀嚼细节描写的语言,挖掘人物形象深层的内在性格。 二、学习目标 学生梳理课文,明确作者所言的金岳霖先生的“有趣”表现在哪里;通过语言涵泳品味、比较鉴别等方法,对“有趣”的表象之下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进行探讨,品味这个人物形象。 三、学习重点、难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研习课文,了解金岳霖先生“有趣”的表现,引导学生咀嚼细节描写的语言,探究人物性格的本真。 四、教学进程 教学的进程是一个动态轨迹,课程内容为定点和不定点,教师的引导作用为点距,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为轨迹。 (一)导入 课前播放清华大学学生王昊演唱的原创歌曲《纤纤手》。 这是王昊在2005年专门为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10周年而创作的歌曲,是为金岳霖先生独创的歌曲(同时幻灯展示歌词和创作缘由)。一个已故的大学教授,能够有学生专门为其作曲填词,可见这个金岳霖先生身上,必然有某种东西在吸引他,为他所仰慕。汪曾祺对金岳霖先生也是这样子,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金岳霖先生》来纪念他。所不同的是,而汪曾祺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跟金岳霖先生有所接触。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说说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阅读课文。 (二)文本研习 教师展示幻灯(金岳霖照片和漫画),通过生平简介,说明金岳霖先生是一个国学大师。 这样一个国学大师在汪曾祺笔下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有趣(怪) 学生通过找找、读读、想想、说说、品品、评评等方式,梳理课文中金岳霖先生有趣的表现,感受有趣的表象背后金岳霖先生作为一代大师的人格魅力——真性情! (汪曾祺与金岳霖先生熟不熟?/“所知甚少”/既然“所知甚少”为什么还要写?不仅自己要写,而且还“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说明金先生有写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 明确:有趣只是表象,金岳霖先生其实是一个治学严谨、博学多才、为人谦和、重情义、有童心的人,也就是课文后面所说的“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这样的人是有人格魅力的。 (活动体验)假如你是一个编剧,请你为金岳霖先生设想一些可能的情节,要求:一、符合课文中的金岳霖先生的人物形象;二、符合当时西南联大的背景。 通过同学们在理解课文中金岳霖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合理的拓展设想,我们对金岳霖先生的“有趣”,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有趣”是生活而绝非表演。这种有趣,可能表现为这样子,也可能表现为那样子,只要它们都出自同一个率真的灵魂,都源于同一颗赤子之心。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正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人。 (汪曾祺为什么在最后说西南联大的“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因为他们也是有趣的人,也是真性情的人/课文中可有说到?/闻一多骂蒋介石是混蛋!可见其直率与正气!/这种手法叫作闲笔) 我感觉汪曾祺通过文字把一个这样鲜活的真性情的金岳霖先生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中,应当包含着汪曾祺对金岳霖先生率真人格的一种敬重!汪曾祺提倡写写金岳霖先生和其他西南联大的教授,其实就在提倡我们大家要做一个真性情的人,而这是不容易的。 (三)小结

中国画《荷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画《荷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画《荷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者:李贵春 花卉(荷花) (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荷花的写意画法,使学生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特点。 2、提高学生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审美能力,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特点,“荷”的画法步骤以及相关画法。 教学难点: 蘸墨与用笔 三、教学准备: 教具:范画、演示工具 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了解不多,因此,通过演示增强学生的学

习兴趣,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通过带领学生临摹,使学生对用笔用墨有较深的体会。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1)请学生说说你对荷花的了解。(学生从荷花的结构讲解)亭亭玉立的娇艳的花朵,硕大的荷叶等 2)请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莲的诗篇、文章,感受荷花的品质 3)随堂欣赏: 《露气》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潘天寿是我国当代的花鸟大师。《露气》是以荷花为题材的写意画,荷是我国花鸟画家都特别喜爱的题材。潘天寿的这幅《露气》别具特色,他画的是清晨之荷,是浑身带着小露珠的荷,所以画题为《露气》写意画是大笔墨粗笔狂放的画法,不可能细细的描绘露珠,画家是用水墨淋漓的整体效果表现那种的感觉,这幅画中画家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荷叶。在荷叶的后面钻出红红的花苞,近景中的石块和苇草与大片的荷叶形成对比。既表现出荷塘晨露的意境,又构成丰富的笔墨变化意趣。这是一

幅非常成功的艺术杰作。 4)教师演示绘画步骤: # 侧锋按浓淡顺序画叶 # 中锋勾叶脉 # 用彩色勾画花卉 # 浓淡墨点染 # 点苔、点染完成 4、布置作业: 学生自由练习,感受中国画乐趣 5、巡视辅导: 6、课堂小结: 学生作业互评,交流创作感受 课后小结: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兴趣很高的去尝试,学生的作品中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方法,教师演示的环节,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生从中体验到了运笔的方法

《金岳霖先生》教案_2

《金岳霖先生》教案 导读:[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作品,了解金先生的性格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生活细节去写人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金岳霖先生,做一个有知识、有感情、懂生活的人。本文的语言平实,但读来亲切,金先生又是一个十分可爱的人,我们应在掌握写作手法的同时,分析金先生的性格特点。 [背景知识互动] 一、写作背景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哲学家、逻辑学家。浙江人,生于湖南人。字龙荪。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著有《论道》和《知识论》。1995年8月中国科学院举行金岳霖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二、作家作品 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本文即选自他的散文集《蒲桥集》。解题 本文运用气定神闲、任意挥洒的笔法,通过金岳霖先生的几个生活片断,把金先生的为人天真、热爱生活而又有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描绘的生动逼真,活灵活现。 识记要点 汪曾祺,现、当代作家。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重点字词 1、音、形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遮挽、蒸融”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段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积累语言。 2、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的,朴实无华的歌词却直达人心底,一时间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大家都在感慨时间的流逝。 2、播放《时间都去哪了》 3、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歌中触及到了一个问题,人们都熟悉,谁都说不明白的问题,那就是时间,时间都去哪了? 4、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描写时间的文章,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 5、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2、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2)紧接着作者提出了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3、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请同学们算一算已经有多少日子从你手中溜走了。 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4、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四、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1、出示句子“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 5、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 那我们应该该怎么做呢? 6、我们和时间赛跑吧,那我们怎样和时间赛跑呢?说说你的想法。 7、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荷花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荷花人教(部编版) 3.《荷花》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出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导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1.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 2.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 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4.检查反馈。 5.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荷花的美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 四、指导书写 “蹈”“佛”等。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提示: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看出。) 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教案)

金岳霖先生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 2.帮助学生理解金岳霖先生的独特之处及其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格,并能正确地把握和借鉴。 3.结合课文,了解全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文章的线索。 2.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作者在纷繁的史料中,从不同侧面选取了突出两人功绩并与两人 有联系的三件事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2.导入 伟大与平凡也许本来就不好界定,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却天真、怪诞,以他的方式 向人们展示人性美好的一面,令他的学生们长久的怀念。课文《金岳霖先生》会引发你对人生 价值的重新思考。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 1920---1997 ),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 1940 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 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以后又当过刊物编辑和剧团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等。散文 集有《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文学批评集有《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其代 表作也是其获奖小说是:短篇《受戒》、《大淖记事》,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 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 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心韭,秋末晚松,滋味 近似。”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士大夫”。 三、知识链接

匆匆教学设计

“溜”走的是时间,“留”下的是思索 ——《匆匆》教学设计 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何先成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朱自清对“时光匆匆”和“一去不复返”的独特感受,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品析课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将无形的时间通过有形的事物具体表现的独特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时间的特点,体会朱自清对时光“匆匆”和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独特感受。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熟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时间的特征,体会朱自清对“时光匆匆”和“一去不复返”的独特感受。)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简介朱自清。 2、揭题板书,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读顺。一边读一边思考,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告诉了我们什么? 2、通过刚才读课文,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告诉了我们什么? 老师梳理学生的收获。

三、品读课文,了解时间的特点,体会朱自清的独特感受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朱自清先生怎样深刻揭示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的。 3、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你感受到朱自清怎样的情感呢?引导学生朗读,感受朱自清先生面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殊感受。 4、无奈、惋惜、后悔、疑惑,真是百感交集。让我们试着读出这种复杂的感情。 5、指导朗读。 6、配乐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朱自清先生用诗意的语言,用不断地追问,表达出了自己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独特感受。日子去了,不再复返,它们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又藏在何方?朱自清先生在心里默默地算着。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交流自己听读后的感受。 4、引导学生体会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朱自清对时光飞逝、时间短暂的独特内心感受。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的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朱自清在心里默默地算着,算出了什么呢? 理解“时间的溜去”与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内心感受的联系,体会朱自清对时间独特的内心情感。 (2)在默默里算着,这是对时间的思考、感悟、觉醒。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朱自清的心情,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词语? (3)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朱自清先生面对时间的“溜”去,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复杂情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优秀教学设计说明

《荷花》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材解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多媒体出示)“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荷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

《金岳霖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定稿)

伊川一高高一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编制人:温淑娜审核:高一语文组学时:一日期:20151108 《金岳霖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汪曾祺和金岳霖先生的有关资料.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体会金岳霖先生追求真理、率性真纯、坦荡真诚的独特魅力。 3.通过对西南联大校风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学习重难点】体会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时】一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钱学森之问”导入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一世纪之问跟随67 岁的汪曾祺走近这样一位民国大师——金岳霖,我相信这篇文章必将引发你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 二、作家作品 1、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等。所写内容大多是他对已逝去的岁月的回忆,作者注重挖掘生活在下层人民身上的善与美,把人引入历史文化境界,记取往昔生活中的美趣。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并不着意于小说的结构,而是以朴实自然的文笔,抒写生活的内在诗意。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2、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 金岳霖是现代中国哲学第一人。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从以上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金岳霖不愧为是一个满肚子学问的大学者。

《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涔涔、潸潸、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体验,感知主题 1、引发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为我们的童年记录了一段段难忘、快乐的时光,哪一段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哪一段日子,让你感受到小学生活是那么美好? 2、学生自由汇报交流,教师适当采访学生此时的心情,相机点拨,引发出学生对逝去时光的不舍、难忘之情。 3、引发思考:如此美妙、如此令人难忘的小学生活,成为我们记忆宝库中最难以忘却的记忆。可是,记忆中的那一段日子还能重现吗?(时光流逝,无法倒流) 4、引读课题。 (1)是啊,时光匆匆流逝(板书课题“匆匆”),齐读课题:匆匆。

(2)是啊,那美妙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那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惋惜,再读课题—— (3)是啊,我们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还有很多快乐的小学生活没有体验完,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奈,再读课题—— 5、过渡: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二、阅读课文,再悟主题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引发交流:你心目中的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作家? (2)师生交流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主要作品,例如《荷塘月色》《背影》《春》等。 2、过渡:我们将走进课文,感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匆匆岁月。 3、课件出示自读小贴士,学生自由读课文。 (1)将字词读正确,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 (2)将句子读通顺,遇到长句子反复多读几次,掌握好断句。 (3)将自然段读清楚,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描写了哪些事物? (4)将课文读明白,边读边想朱自清在课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 4、汇报交流。 (1)课件出示本课难读词语,指名朗读,纠正字音后齐读。 伶伶俐俐徘徊涔涔潸潸蒸融赤裸裸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针对长句、难句进行集体订正,再次朗读。 (3)集体交流:朱自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感知写法:指名朗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是在课文的哪里提出的?有什么作用? (5)感知主题:作者分别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提出同一个问题,这只是写法上的一种呼应吗?想一想,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荷花》优秀教案设计

《荷花》优秀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荷花>>这篇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加上丰富的想象,顺着闻到清香——看到荷花——联想变荷花的叙述线索,笔墨丰盈地描写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为我们描绘一幅千姿百态、色彩明丽、活生生的荷花图。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1、学习这样一篇美文,我们一定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孩子们更好地从读中悟美、悟情,获得情感的熏陶,同时在经线--情、纬线--美的交织中穿插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运用。 2、考虑到孩子对荷花缺乏感性认识,因此通过课件出示荷花图让学生体会到荷花的美,获得感性认识,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那一池荷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设计理念: 1.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段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2.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从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的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深人感知课文,通过品词析句,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感悟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荷花的资料、诗歌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揭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2、了解课文读了几遍?每一次读时感受相同吗? (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畅谈读书感受,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自己读书能力的关注,了解到每一次读书都要有新的认识和感悟。从而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能力和良好习惯)。

《金岳霖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金岳霖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金岳霖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式: 文本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位先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朋友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 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托佛原来姓金,大家猜出这是谁了吧。 出示资料金岳霖介绍,让学生过目。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 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

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 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 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 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 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金岳霖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金岳霖 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 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7年版)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感性的金岳霖先生,不再崇高不再离我们那么遥远。 二、作者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 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 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 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 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 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 (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 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 《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 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 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 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