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专题汇编汇总

通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专题汇编汇总
通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专题汇编汇总

(共43套160页)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专题

汇编汇总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习要点】

1.化学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钢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等都是我国古代在化学领域的伟大成就。

2.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化学,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摆脱愚昧无知、破除迷信、抵制伪科学。化学为我们科学地利用物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农药和化肥、为人类战胜疾病、延长生命提供了药物保证。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研制新材料,帮助人类正确解决所面临的环境和能源等问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

A.火药的发明B.钢铁的冶炼C.指南针的发明D.瓷器的烧制

2.下列用品中,最易破碎的是( )

A.玻璃杯B.有机玻璃直尺C.塑料盆D.易拉罐

3.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

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为绿色的食品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

4.下列研究中,促进了基因工程发展,产生了克隆技术的是( )

A.数学与物理科学相结合B.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

C.物理与生命科学相结合D.物理与化学科学相结合

5.学习化学可以使我们懂得更多的科学道理,下列各项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人发功可以“点石成金”B.吸烟能使人变得更聪明

C.水可以变成燃料油D.分解水可以制得氢气

6.水是宝贵的资源,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将海水______,还可以把被污染的水_________再利用,解决人类面临的淡水资源紧缺问题。

7.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现代人如果缺乏化学知识,就会闹出笑话,甚至发生事

故。请你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列举两个实例说明这一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巩固提高】

1.在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研制和应用,挽救了许多垂危的病人,该物质是( ) A.青霉素B.高强度陶瓷C.钛合金D.纳米碳管

2.下列技术中,不属于高新技术的是( )

A.信息技术B.纳米技术C.航天技术D.炼钢技术

3.下列各项研究:①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农药和化肥;②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动力;

③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药物保证;④为保护环境对大气质量进行检测。其中与化学科学

有关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4.钢铁的使用十分普遍,但钢铁的锈蚀却使其遭受严重损失。下列有关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尽量不使用钢铁制品B.研究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

C.研制性能优异的新型钢材D.采用防锈措施延缓钢铁腐蚀

5.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下列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措施不恰当的是( )

A.使用一些新型塑料制品B.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D.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6.下列是对农药的几种说法:①农药专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对人类没有影响;②应了解农药的性质,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③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应该严禁使用;④农业应当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积极研制生物农药。你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具有合理性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7.化学在促进工农业生产、促进人体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请各举一例加以证明。

(1)促进工农业生产,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促进人体健康,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目前,人类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化学科学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请列举两项化学工作者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所肩负的重任: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取少量碳酸氢铵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你观察碳酸氢铵的颜色是_____色,状态是____态;从试剂

瓶中取用碳酸氢铵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描述加热中所观察到

的主要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放在太阳下晾晒后,发现碳酸氢铵变少了,

你能解释碳酸氢铵变少的原因吗?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请你指导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将

提出哪些建议?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火柴是人们熟悉的一种生活用品。以前人们一直使用含硫火柴,这种火柴经擦划燃烧时,会产生有_______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叫_________,将这种气体通人高锰酸钾溶液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现在含硫火柴正逐步被无硫火柴所取代,你认为这一取代有什么积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学习要点】

1.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判断物质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2.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如可燃性、稳定性等。

3.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和制法。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用途和制法都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4.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进行化学实验时,不仅要注意观察和记录,还要重视在观察的同时加强思考。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铸成锅B.冰雪融化C.铁丝生锈D.湿衣服晾干

2.通过研究蛋白质结构,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是( )

A.中国B.美国C.日本D.法国

3.下列有关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分解制得氢气B.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C.水在4℃和101 kPa时密度为1 g/cm3 D.水在101 kPa时的沸点为100℃4.干电池工作时,内部发生了化学变化,释放的能量主要是( )

A.热能B.电能C.光能D.风能

5.已知木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可转化成木炭,关于这一变化过程的研究,不能得知的是( )

A.木材的有关性质B.木炭的具体结构

C.木材的有关用途D.木炭的制取方法

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虽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但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请列举伴随发生下列现象的化学变化各一例:

(1)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出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成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下各组均为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区分它们的。

(1)铁丝和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酒和白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提高】

1.发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

A.诺贝尔B.居里夫妇C.门捷列夫D.拉瓦锡

2.下列关于水的研究,不属于化学所研究范畴的是( )

A.如何用水制取氢气B.水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C.河流中水的流速如何D.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铜丝制作电线B.酒精可以做燃料

C.钢丝可以做电缆D.木材可加工成家具

4.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着本质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酒精挥发B.金刚石在氧气中燃烧

C.食物变质D.植物的光合作用

5.取少量的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得到黑色的残渣。这一实验的目的是( )

A.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B.研究物质的制法

C.研究物质的用途D.研究物质的组成

6.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D.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7.请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列举出由煤和石油制造和合成的产品,写出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利用金刚石可以切割大理石和加工坚硬的金属,这是因为金刚石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用石墨的粉末和粘土粉末混合制成的铅笔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由此可以推测出石墨的有关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状态________,硬度_______。化学研究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请你猜测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右图为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

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请仔细阅读、观察,根

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

(至少答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食盐和白砂糖都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请用

【学习要点】

1.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最重要方法。进行化学实验需要使用化学仪器,实验室常用的化学仪器有:试管、集气瓶、酒精灯、烧杯、药匙、铁架台、坩埚钳、石棉网、试管夹、漏斗、胶头滴管、量筒、蒸发皿、燃烧匙等。应记住仪器的名称、形状,知道其主要用途和使用范围,并能根据实验目的要求,选择合适仪器进行实验;应了解仪器的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合理、安全的使用仪器完成实验。

2.要使实验顺利进行,就必须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要学

会药品的取用,如往试管中装固体粉末、向试管中滴加或倾倒液体;要能安全使用酒精灯并掌握加热物质的方法等。

3.在化学实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客观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做完实验后应对废液、废渣进行处理,及时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等。【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A.试管B.燃烧匙C.烧杯D.量筒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先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

C.熄灭酒精灯时,使劲用嘴吹D.酒精灯在不用时盖上灯帽

3.处理实验所产生的废液的方法是( )

A.倒入下水道B.倒入废液缸

C.倒到室外的空地上D.倒到垃圾桶中

4.给盛有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试管中部

B.试管直立使固体集中在试管底部受热

C.试管横放且管口略向上倾斜

D.给试管均匀加热后再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5.在化学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中,违背实验规则的是( )

A.在动手操作前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B.认真预习,按实验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

C.未经老师认可,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D.实验过程中同实验小组的同学问应互相配合

6.化学实验对药品的用量有一定的要求,实验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实验要求取用少量药品,这里的“少量”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现有镊子、烧杯、胶头滴管、燃烧匙、坩埚钳等仪器。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

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用______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______。【课后巩固提高】

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

A.量筒B.烧杯C.试管D.集气瓶

2.下列给试管中物质加热的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B.加热时应先对试管进行预热

C.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火焰要固定在试管底部

3.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中,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前要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B.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C.取用砝码要用镊子,添加顺序一般由大到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

4.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将滴管仲人试管中滴加液体B.滴加液体后将滴管平放在桌上

C.及时用清水冲净使用后的滴管D.不同液体可用同一支试管任意取用

5.下列关于“铜绿”性质的研究:①观察颜色为绿色;②加入盐酸能反应产生气体;③放入水中不能溶解;④加热后会变成黑色粉末。其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准是观察容器壁上( )

A.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B.附着的水能成股流下

C.一滴水都没有附着D.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取用少量粉末状药品应用________,操作时让试管_______.用_______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再将试管直立起来。取用块状或密度较大的颗粒可用_________来取。操作时让试管___________,将药品放在_________,然后再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8.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化学仪器示意图,选择适当仪器将名称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1)用于加热少量固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量取10.0 mL的液体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瓶中。取用液体药品的有关操作步骤如下:①拿起瓶子让标签对着手心;②把液体缓慢倒人试管;③拿下瓶塞,倒放在桌子上;④使瓶口紧挨试管口;⑤盖紧瓶塞;⑥标签朝外,把瓶子放回原处。请你根据实际操作过程,将上述步骤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用序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应将量筒______________放置,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若观察时视线是仰视,则此时读出的液体体积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2)

【学习要点】

1.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和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是:从日常生活、生产等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合理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对猜想或假设进行论证,并通过实验的具体实施获得事实和证据;对获得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得出有关结论,并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表达。

2.化学学习需要使用化学符号,化学符号是国际统一的用来表示元素、物质、化学反应等的一些专用符号,又叫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都是常用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具有统一规范的要求,在书写和使用时应遵守规范。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能确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出耀眼白光B.生成白色固体C.镁带长度减小D.放出大量的热2.壹元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B.假设C.实验D.做结论

3.下列关于碱式碳酸铜组成元素有关的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铜CU B.氧O C.氢H D.碳C

4.进行下列实验,需用药匙来取用药品的是( )

A.镁条的燃烧B.镁条与白醋作用

C.加热碱式碳酸铜D.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

5.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D.氧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据你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实验的观察,判断下列关于白醋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白醋是一种白色的液体B.白醋有刺激性气味

C.白醋能跟金属镁反应D.白醋是一种无色液体

7.取一根细铜丝进行下列实验:

①用砂纸打磨后,观察外观,再用力弯折,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

②用坩埚钳夹着细铜丝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③将细铜丝放人白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请比较铜和镁的性质:

(1)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巩固提高】

1.下列化学符号与物质名称不对应的是( )

A.镁带——Mg B.石灰水——H2O C.氧气——O2D.二氧化碳——CO2 2.下图中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实验中没有规定取用药品的量时,则可以按任意量取用

C.实验时,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一般取1~2 mL

D.实验时,取用少量固体药品时一般仅需盖满试管底部

4.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颜色相同的是( )

A.铁和铁锈B.铜丝和铁丝C.炭粉和氧化铜D.镁和氧化镁

5.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铜绿”粉末,右盘衬纸上放1个5 g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铜绿”的质量为( )

A.8.3 g B.7.7 g C.3.3 g D.2.7 g

6.完成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下面的括号中注明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______________ ( ) ( ) ( )

(2)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变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______________

( ) ( ) ( )

(3)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加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7.试管是化学实验中使用较多的一种仪器,请列举两个用试管或与其他仪器共同完成的

实验,写出具体实验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试管盛物质加热时,由于操作不规范,常常会导致试管破裂,请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启化学之门》自我测评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化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人类利用化学合成了许多自然界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B .化学反应变幻无穷是难以预测和无法控制的

C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化学学习的组成部分

D .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 .发出明亮的光

B .熔化产生“烛泪”

C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放出大量的热

3.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像制作青铜器、冶铁、炼钢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化艺,它们最早出现的朝代依次是 ( )

A .商代,宋代,春秋

B .商代,春秋,战国

C .春秋,战国,商代

D .宋代,商代,战国

4.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

A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 .物质的运动状态

D .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5.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铜器生“铜绿”

B .自行车轮胎爆炸

C .玻璃破碎

D .金属导电

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 .镁带经点燃后能在空气中燃烧

B .加热碱式碳酸铜可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C .酒精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

D .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

7.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匙中烧焦后都得到一种黑色的残渣——炭,由此说明 ( )

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D.两者的用途相同

8.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下列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吸收的是( ) A.煤炭燃烧B.火药爆炸C.光合作用D.蜡烛燃烧

9.被誉为21世纪“材料之星”的是( )

A.石英砂B.硅晶片C.纳米材料D.钛合金

10.对化学实验中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带回家中B.随意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试剂瓶

11.欲量取8.2 mL稀盐酸,最好选用的量筒是( )

A.5 mL量筒B.10 mL量简C.50 mL量筒D.100 mL量筒

12.下列说法:①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产生;②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放出热量;③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④需要点燃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3.用煤和石油为原料不可能生产出来的是( )

A.建筑上使用的石灰和水泥B.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塑料和纤维

C.药物、染料和化肥D.供动物食用的蛋白质

14.你认为下列工作不应属于“绿色化学”研究重点的是( )

A.设计或重新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化合物

B.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

C.改善化学反应条件,减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排放

D.限制新物质的合成与使用,尽量开发使用纯天然的物质

15.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决不能用嘴吹灭

C.给物质加热时,应将受热物质放在酒精灯的外焰

D.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量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

16.下列实验中,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

A.向碱式碳酸铜中加人稀盐酸B.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

C.将水放在试管中加热至沸腾D.将镁带浸在白醋中

17.完成下列操作需要使用坩埚钳的是( )

A.从酒精灯上取下灯帽B.从铁架台上移走刚加热过的蒸发皿

C.从铁架台上取下盛有沸水的烧杯D.从试剂瓶中取出块状固体

18.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 )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

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

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19.从农药DDT和六六六的发明、推广、禁用,到医药PPA的发明、推广、禁用,人类对化学合成药物的研制和应用有了更新的认识。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应当研制、推广和使用低毒、无公害的化学农药

B.在开发应用一种新药时,只有全面、正确地掌握药物的性质.深入了解其对人体、动植物以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才能推广使用这种新药

C.农药不仅能杀灭病虫害,还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应杜绝使用农药

D.有害农药的大量滥用,导致了粮食、果品、蔬菜、食品的污染

20.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样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待平衡后,称得样品的质量为5.5 g,则样品的实际质量为( )

A.5.5 g B.5.0 g C.6.0 g D.4.5 g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共25分)

21.(6分)阅读下列内容,将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填在括号内:

①碳酸氢铵( )是一种白色固体,②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 )、二氧化碳( )和水( )。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④加热碳酸氢铵所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⑤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味,⑥能使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上述内容中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用序号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描述物质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2分)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所输送的“气”是指天然气。天然气不仅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天然气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可生成氢气和炭黑,天然气的组成中所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23.(3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之一,这一作用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葡萄糖和_______________。

24.(4分)在生活、生产中,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材料。

(1)在使用塑料制品时,你发现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外列举两种你所熟知的材料,写出它们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分)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有上述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请举两个不同的事例证明上述划线文字的观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6分)根据题意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5分)

27.(3分)根据镁条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镁条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镁条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3分)指出右图所示倾倒盐酸的操作中的主要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分)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给盛液体的烧杯加热时,没垫上石棉网:__________

(2)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试管加热时,没有预热而直接集中在某处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上下用力猛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胶头滴管吸液后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6分)现有一杯无色液体,只知道它可能是水或食盐水,请用不同的方法区别它们,简述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并填入下表:

行下列实验: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和形状,再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观察它在水中的现象。有关观察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燃着的火柴接近烛芯,观察蜡烛的变化,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右图所示),观察烧杯壁上

的现象,取下烧杯并迅速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澄清的石灰

水的变化。由上述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能和_______能。

(5)观察吹灭蜡烛的瞬间,有什么现象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对加热“铜绿”的反应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对课本中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3)实验时,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时,必须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研究些什么

1.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公元50万年人类征服了火B公元800年中国发明火药

C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D公元前6500年远东制瓷技术

2.以下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3.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冰块进行防暑降温

B.用高温蒸汽对碗筷进行消毒

C.镁粉作照明弹材料

D.炒菜用过的铁锅,放置后出现红棕色斑迹

4 关于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

5 ℃;⑥熔点-6.5 ℃;⑦无腐蚀性;⑧可用作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

A.②③⑤⑥

B.①③⑥⑦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⑧

5.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6.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不同的化学能,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____能。

7.钢是一种由铁和碳元素形成的合金。不锈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研制、投产,是冶金工业中的一项重大成就。现在,不锈钢有许多品种,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要求。最常用的不锈钢有铬不锈钢(含铬>12%)和铬镍不锈钢〔一般至少含铬16%,镍8%,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含铬(Cr)18%,镍(Ni)8%,碳(C)0.5%〕两类。不锈钢中的镍的作用是改善加工性能和增强抗蚀性(特别是对热碱的抗蚀性)。铬镍不锈钢具有优良的抗蚀性,且延展性良好,适于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各种不锈钢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抵抗空气、水、酸、碱、盐等腐蚀的能力,应用广泛,用于制造某些化学工业中用的容器、管道、医疗器械、建筑、装饰材料及日常生活用品(如炊具)等。

(1)你能判断出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化学元素除了镍还有哪些吗?

(2)说出你见过或用过的三种不锈钢器具。

(3)不锈钢制品除了美观外,请说出它的一些物理、化学特性。

8.小炜在家中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了木片和木炭燃烧的现象,你认为它们燃烧会有哪些不同的现象?(让我们也动手做一做吧)

9.关于化学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①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和环境等诸多方面②化学与人的衣食住行都有直接联系③化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化学主要是研究危险品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④

10.现有六种物品:金属小刀片、塑料直尺、2B铅笔芯、食盐水、眼镜片、橡皮,小明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他是按照物质的哪种属性进行分类的( )

A.状态

B.颜色

C.硬度

D.导电性

11.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记者报道重庆江津的一些怪事:晾晒的衣服等物品无缘无故地出现破损。随之而来的是漫天飞舞的猜测:有的说是大气电离惹的祸,有的认为是地球磁场变化所引发……后经材料科学家对破损处进行仔细观察,确认所有的破口无一例外都是机械损伤,而非自然环境下的损伤。关于此现象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理由充分的是( )

A.这是自然界的化学物质的损害所致

B.机械损伤表明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C.伪科学总会被真正的科学所揭穿

D.这是外星人所为

12.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你是一名化学家,针对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你想通过什么化学方法来解决?研究哪几方面的课题?

13.

碳干洗剂。其中

属。由于成本、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许多干洗店仍采用四氯乙烯作干洗剂。

阅读上述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干洗店在“干洗”衣服时,利用的是干洗剂的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你认为上述干洗剂中,绿色环保、零污染的干洗剂是_____________干洗剂。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用途与制法,A、B、D三项均符合题意,C项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

2答案:B

解析:石油蒸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石油进行分离,蒸馏过程中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答案:A

解析:用冰块进行防暑降温,利用冰融化吸收大量的热,属于物理变化过程;高温消毒,是利用高温杀灭病毒,使病毒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镁粉作照明弹材料,利用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和强光,属于化学变化;炒菜用过的铁锅,放置后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

4答案:A

解析:物理性质主要描述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②③⑤⑥的描述均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

5答案:C

解析: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相比,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且两者密度相同,体积未发生变化,故选C。

6解析:物质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如果一个过程是吸热的,变化后周围环境的热量减少,即温度降低;反之,则温度升高。生活中的各类燃烧和爆炸几乎都是释放热量的,这都是化学变化;而物理变化则主要表现在物质的三态变化。

答案:(1)冰的融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2)热光

7解析:本题考查钢铁的成分、制造和用途等。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

答案:(1)铁、碳、铬。(2)脸盆、口杯、餐具等。

(3)物理特性:延展性良好,适于加工成复杂的形状。

化学特性:具有抵抗空气、水、酸、碱、盐等腐蚀的能力。

8解析:本题旨在指导学生运用实验获得知识,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优良的思

维习惯。对于这个实验要从燃烧的火焰、燃烧有无黑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及燃烧产物是否相同等方面对比观察。

答案:木片:易点燃,燃烧时有火苗、冒黑烟;木炭:不易点燃,燃烧无火苗、无黑烟或极少烟。

9答案:D

解析:化学研究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化学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化学研究物质世界的诸多方面,而不仅限于危险品。

10答案:D

解析:第一类物质均具有导电性,第二类物质不具有导电性,故选D。

11答案:C

解析:衣服出现机械损伤说明是有人故意所为,而不会是化学物质的损害;也说明有人故意制造事端,产生混乱;认为是自然环境下的损伤或外星人所为属于伪科学。

12解析:这是一个概念理解型题,做好此类题的关键是能够深入分析、理解概念的涵义,且应该有较为宽广的视野。

答案:(1)②⑤(2)④⑥⑧(3)③⑦(4)①

化学方法和研究的课题:略。

13答案:(1)物理(2)液态二氧化碳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主要的化学成就有:(1)制造青铜器;(2)冶铁炼钢;(3)湿法炼铜,按历史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1)(2)(3)

B、(3)(2)(1)

C、(1)(3)(2)

D、(3)(1)(2)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用化学物质可以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

B、用化学手段检测和监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

C、用化学手段可以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清洁化处理

D、用化学反应使海水变成石油,从而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

3.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列为白色食品的是

A、菜油

B、面粉

C、海带

D、食醋

4.下列是我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

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

5.今年6月1日起执行的“限塑令”规定,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下面4位同学对“限塑令”的看法,不合理

...的是

A.B.C.D.

6.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容易分解,为保护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带,防止结块

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7.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着人类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绿色化学概念。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 )

A、绿色化学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B、绿色化学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C、绿色化学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D、绿色化学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8.你认为下列不属于

...绿色化学的是

A、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利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提高原子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D、禁止使用一切化学产品

9.请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工厂直接排放的SO2、NO2等气体会污染空气

B、合理使用农药,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C、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

D、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

10.成语“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鸩”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是三氧化二砷(As2O3)的俗称,有剧毒。下列做法可用“饮鸩止渴”形容的是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大量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

C、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D、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11.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不吃发霉变质的食品

B、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的含量

C、用甲醛溶液浸泡猪肉,防止变质

D、亚硝酸钠有咸味,用于烹调食物

1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天然气代替煤做燃料

C、污水处理后排放

D、焚烧废旧塑料袋

二、填空题

13.在古代,我国的一些化工工艺举世闻名,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我国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世界文化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14.材料是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基础。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____________。15.火柴是人们熟悉的一种生活用品。以前人们一直使用含硫火柴,这种火柴经擦划燃烧时,会产生有___ ____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叫_________,将这种气体通人高锰酸钾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_______。现在含硫火柴正逐步被无硫火柴所取代,你认为这一取代有什么积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课本“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的颜色是__________色,状态是__________态;从试剂瓶中取用碳酸氢铵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描述加热中所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放在太阳下晾晒后,发现碳酸氢铵变少了,你能解释碳酸氢铵变少的原因吗?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请你指导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将提出哪些建议?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将下列污染的原因和结果用线连起来。

A.氟里昂等排放物a.酸雨

B.砍伐森林b.土壤和水污染

C.核污染c.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

D.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d.臭氧层破坏

E.大量使用农药e.土地沙漠化

18.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

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 (2)能源问题: _________

(3)粮食问题: _____ _ (4)环境问题: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B 6.B 7.D 8.D 9.C 10.B 11.A 12.D 13.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14.生产生活纳米材料

15.刺激性二氧化硫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了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16.(1)白固药匙白色固体减少有直到消失;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有水珠生成;还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水、二氧化碳、氨气,所以变少了

在太阳未出来前(或太阳落山后或阴天)使用该化肥,施肥后立即盖土或用水浇灌17.A—d B—e C—c D—a E—b

18.①目的是提高粮食产量,属于粮食问题;②目的是研制治病的新药品,属于健康问题;

③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属于环境问题;④如果能降低得到氢气的成本,对于解决能源问题则是相当大的贡献;⑤目的是替代人体器官,属于健康问题;⑥目的是增加种植面积,属于粮食问题;⑦是绿色化学所提倡的,属于环境问题;⑧能够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属于环境问题;⑨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属于环境问题。

(1)健康问题:②⑤(2)能源问题:④

(3)粮食问题:①⑥(4)环境问题:③⑦⑧⑨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化学研究些什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A.化学变化需加热才能进行,而物理变化不需要加热

B. 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C. 化学变化有发光、发热或变色的现象,而物理变化没有

D.化学变化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也会伴随着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 酒精燃烧C. 铁丝弯曲D. 西瓜榨汁

3.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4.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飞机模型

5.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以下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雨后彩虹B.彩色图画C.夜晚霓虹灯D.节日焰火

6.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不锈钢制炊具B.米酿成酒

C.榨取果汁D.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解水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玻璃破碎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作人工降雨剂B.可燃冰用作燃料

C.融雪剂NaCl使冰雪融化D.金刚石切割玻璃

10.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0C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1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

12.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

B.工匠融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

D.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1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用海水晒盐浓硫酸使白纸变黑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

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D.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14.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能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木炭燃烧放热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光发热D.苹果腐烂发热

15.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下列各项利用化学变化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A.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16.将少量白糖放在铁锅里加热,先看到白糖融化,接着看到融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A.研究白糖的物理性质B.研究白糖的制法用途

C.研究白糖的组成和结构D.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二、填空题

17.根据物质的具体性质鉴别下来各组物质。

(1)厨房里的盐和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醋和白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盐水和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能。

19.下面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 沪教版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教材分析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常州国际学校穆楠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几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三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 (二)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共分三节, 1、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 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化学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作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及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3、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以及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1. 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1.知道常见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1.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体净化的基本方法; 认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知识点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热棒足量 新丝路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第次课)教师: 姚波学生: 年级: 日期: 2

3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1. 电解水 2H 2O ==== 2H 2↑ + O 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 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 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 2 === CO 2 2H 2 + O 2 === 2H 2O S + O 2 === SO 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 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 2 === Fe 3O 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 2 === 2Al 2O 3 2Cu + O 2 === 2CuO (黑色固体) 3.CO 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 2俗称 CO 2化学性质: H 2O + CO 2 === H 2CO 3 (CO 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用石灰水检验CO 2) CO 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 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 2H 2O 2 === 2H 2O + O 2 ↑ 发生 装置 酒精灯、试管、 铁架台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 排空气法 操作 要点 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 收集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其它 棉花作用:防止KMnO 4 粉末进入导管 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点燃 加热 MnO 2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性质】 (1) 氧气的物体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又叫触媒) (2) 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氯酸钾--( 加入) 二氧化锰( 并加热)-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 是基本反应类型 (2) 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 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装:装药品 (3) 定:固定试管 (4) 点:点燃酒精灯 (5) 收:收集氧气( 利用排水法) (6) 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 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 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 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NH3↑ + H2O + CO2 ↑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 (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 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 (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 (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 “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CO2↑+ 3H2O]。“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3.CO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 点燃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CO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2H2O2 === 2H2O + O2 ↑ 发生 装置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排空气法 操作 要点 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 收集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 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其它 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 导管 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 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 吸进试管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 催化剂特点:1. 2. 3. 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 CO2实验室制法 加热 MnO 2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S :32 N :14 Fe : 56 Zn :65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D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河水 B 干冰 C 煤 D 纯净的空气 3实验室用试管收集CO 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 ( ) A B C D 4今年5月11日-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我市有关部门呼吁我市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洗脸、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B 、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淌 C 、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 、洗莱、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5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A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 、分别通人到澄清石灰水中 C 、闻气味 D 、看颜色 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 .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下表是北京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 A.用天然气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 8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保护和隔热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石墨 ( ) A 具有氧化性 B 具有还原性 C 具有可燃性 D 具有稳定性 9在烤肉中含有某种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 20H 12,有关该物质的正确说法是: (A )该物质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0:1 (B )该物质共有34个原子 (C )100克该物质含氢5克 (D )它是由氧气氧化生成的一种氧化物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 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 4HCO 3 )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蒸馏; 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 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 2、SO 2 )②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 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绿色粉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7、CO 2 能使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及其应用。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勇于创新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课前准备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温度计等。 药品:食盐、蒸馏水、氢氧化钠、硝酸铵、硝酸钾、食用油、汽油、洗洁精等。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投影图片。 提问: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清澈透明,是不是纯净的水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那么,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了解溶解的过程。 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观察实验的溶解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食盐的溶解,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感受温度的变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②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可引导分析喝的咸汤或雪碧饮料来感知这个问题。) ③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展示两瓶不同年份的氯化钠注射液,让学生观察有无区别。) 1.溶液、溶质、溶剂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剂: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提问】举出几种生活中你熟悉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归纳总结: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此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2.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过渡】为什么溶液会均一、稳定? 播放视频: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归纳总结:混合物中的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外界条件不改变,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不会分离。所以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提问】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那么,其他的物质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3.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过渡】为什么不同物质在溶解时能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 【微观解释】这是因为物质在溶解于水时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叫扩散,一种叫水合。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过渡】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溶液的重要应用 【讲授】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动物摄取养料都是要形成溶液才能吸收,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人们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科学实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医疗上广泛使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所以说,溶液是生产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合物。 二、乳化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茅天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卷 考试范围:上册;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6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 I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机器人“变”形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口可乐 B.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3.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产生的气体少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 ..的是( ) A. 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5、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 B.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碳和碘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D.人体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6.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 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D.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7.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及时去掉了表面的煤灰 8.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四氯合金酸(HAuCl4),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9、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 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 ..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XX)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 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 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X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X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混合物)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①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Mg +2HCl ==MgCl2 + H2 ↑ ③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Mg +ZnCl 2==MgCl2 + Zn ③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单元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3CO+ Fe2 O3高温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3:化学计算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3:化学计算 1.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 2.2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2.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应处理后排放。32g硫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3.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3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取6.5g锌粒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50g。请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在100 g的某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为AgNO3+HCl=HNO3+AgCl↓,至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质量为28.7 g的AgCl沉淀,求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6.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一种常见消毒剂。实验员用以下方法制取了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在低温下,向56.4g某浓度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钡(BaO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BaO2+H2SO4=BaSO4↓+H2O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3g沉淀。计算: (1)加入BaO2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医用双氧水常为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如果将(2)中所得溶液稀释到医用双氧水浓度,计算需加入水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液中含稀盐酸,需先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后进行处理。(杂质不参加反应) (1)实验时需配制50g5%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来配制,则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g。 (2)取20g废液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16g。计算废液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的溶液所含粒子数目关系:Na+_____Cl-。(填“>”、“=”或“<”)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 4HCO 3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铁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腐蚀性)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5.蜡烛燃烧: 1. 现象:△ 现象原因 1.变化 3.性质 4.能量变化 空

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水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 N 2—78%O 2—21%稀有气体—0.94%CO 2—0.03%其他—0.03%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分数测定原理: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O 2P 2O 5 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止水夹,瓶内进水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 1误差: 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完全消耗集气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止水夹没有夹紧没及时塞上橡皮塞 3.洁净物、混合物 洁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4.稀有气体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 5.物质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P 137 燃烧匙:用来做燃烧实验的。蒸发皿:蒸发、结晶和浓缩。 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和质量(固体的),量程100g ,精准度0.1g 铁架台:支撑和夹持物体。酒精灯:加热。研钵:研碎药品。 试剂瓶:粗口叫广口瓶,装固体药品;细口叫细口瓶,装液体药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集气瓶:收集气体,作反应容器。 烧杯:装药品作反应容器,稀释药品,溶解药品,用于加热(垫上石棉网)。锥形瓶:作反应容器,装药品。试管刷:刷试管的。 O 2 CO 2H 2O 点燃 现象:少于 5 1大于 5 1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讲义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 1. 现象: △

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 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现 象 原 因 空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 专题练习题

(共9套)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专题 练习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专题练习 【基础练习】 1.下列有关制取干燥二氧化碳的实验错误的是( ) 2.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 请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和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般情况下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里CO2的制备、净化、检验,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 (1)进行实验室制取CO2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_______(填序号)组药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装置C、D中的液体名称填入下表:

(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在A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用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CO2时,CO2应从_______(填“c”或“d”)端通入。 5.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图中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的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接口a和b连接,可观察到,仅有下面玻璃管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上面玻 璃管内无明显现象产生。据此说明:①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显_______性的物质。 (3)已知:①CaCO3+CO2+H2O=Ca(HCO3)2;②Ca(HCO3)2易溶于水,能与澄清石灰水或碳 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也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将接口a和c连接,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后,将试管静置(固液分离),则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或_______。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6.取10.0g石灰石样品,经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并加入50.0g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待不再产生气泡时,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7.8g。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讲义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4HCO3△NH3H2O CO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空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 象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原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因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 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6、能量变化 释放能量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