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网络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网络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3)

1.1 范畴 (3)

1.2 目标 (3)

1.3 原则 (3)

1.4 制定与实施 (4)

第二章安全组织结构 (5)

2.1安全组织结构建立原则 (5)

2.2 安全组织设置 (5)

2.3 安全组织职责 (5)

2.4 人员安全管理 (8)

第三章基本安全管理制度 (9)

3.1 入网安全管理制度 (9)

3.2 操作安全管理制度 (9)

3.3 机房与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9)

3.4 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10)

3.5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10)

3.6 媒体/技术文档安全管理制度 (10)

第四章用户权限管理 (12)

4.1 用户权限 (12)

4.2 用户登录管理 (12)

4.3 用户口令管理 (13)

第五章运行安全 (14)

5.1 网络攻击防范 (14)

5.2 病毒防范 (15)

5.3 访问控制 (15)

5.4 行为审计 (16)

5.5异常流量监控 (16)

5.6 操作安全 (17)

5.7 IP地址管理制度 (17)

5.8 防火墙管理制度 (18)

第六章安全事件的处理 (19)

6.1 安全事件的定义 (19)

6.2 安全事件的分类 (19)

6.3 安全事件的处理和流程 (20)

6.4 安全事件通报制度 (22)

第一章总则

1.1 范畴

安全管理办法的范畴是运行维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安全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人员、组织、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要求和规定。

本文所指的管理范围包括国药集团总公司和各分支机构的承载网络,同时包括其上承载的BI系统、BOA办公系统、编码系统、Email以及后续还要开发的HR 系统和门户网站等各应用系统。

1.2 目标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在合理的安全成本基础上,实现网络运行安全(网络自身安全)和业务安全(为网上承载的业务提供安全保证),确保各类网元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存储传输以及信息内容的合法性。全网安全管理办法的目标主要就是为网络安全运行和业务安全提供管理上的保障,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来配合先进的技术,以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保证网络安全。

安全管理办法将用于指导中国医药集团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加强人员的安全管理,防止数据丢失、损坏、篡改、泄漏,提高网络及相关业务系统的安全性。

1.3 原则

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1.网络安全管理应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为依据。

2.网络安全管理遵循统一规划、集中监控的原则。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负责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负责安全策略的制定和监督实施。

3.网络安全管理采用三级集中管理的方式。

由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负责对全网的网络安全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协调处理重大事件,由中国医药集团信息中心对骨干承载网的安全运营进行集中管理,由各分支机构负责对各分公司的安全运营进行集中管理。

4.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符合网络和业务发展要求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安全技术支援保障体系。

5.网络安全管理应建立并不断积累完善针对实际情况的各类安全管理章程或规定,全面提高的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1.4 制定与实施

本安全管理办法遵照我国信息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具体的情况,依据中国医药集团公司颁布的各种服务管理规定和安全管理规定而制定。

第二章安全组织结构

2.1安全组织结构建立原则

本章描述安全组织的建设,包括建立原则,组织设置,组织职责,针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涉及应该指定的安全管理制度。

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网络安全组织体系是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安全体系的组织保障。应遵循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相关的规章制度、维护规程,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内部的法规政策,指导、监督、考核安全制度的执行,确保全网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

采取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安全组织主管与各分支机构兼管相结合的组织建设原则。

2.2 安全组织设置

2.2.1 中国医药集团安全协调组织

1.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安全主管人员

2.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安全专家指导人员。

2.2.2 中国医药集团安全响应中心

1.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安全主管人员

2.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安全运营管理人员:由中国医药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从事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

2.2.3 各分支机构安全组织

1) 各分支机构网络安全主管人员:由相关主管人员组成。

2) 各分支机构原则上不设置专职的安全管理机构,但应设立专(兼)职安全管理员,由从事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业务监管人员担任。

2.3 安全组织职责

2.3.1 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安全协调组织职责

1.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网络安全主管人员:

1) 贯彻、落实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关于计算机安全以及通信网络安全工作的规章、规程;

2) 研究决定系统安全工作的重大事项;

3) 制定系统安全工作和中国医药集团公司所管设备的规范、制度;

4) 组织、领导安全相关的工作。

2.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网络安全专家指导人员:

1) 在安全主管人员的领导下,从理论上、技术上,宏观上指导中国医药集团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2)发生重大安全事件时,协调各公司资源共同处理。

3) 定期分析研究全网的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意见和办法3.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安全协调组织具体职责:

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统一对网络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2) 协助指导并监督各分支机构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本网管理范围内的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制度的执行。

3) 协助指导各分支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处理网络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必要时派人到事故点处理。

4) 负责和监督对各分支机构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2.3.2 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安全响应中心职责

1. 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安全主管人员:

1) 贯彻、落实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策略、制度;

2) 研究决定骨干网设备安全工作的重大事项;

3) 制定骨干网设备安全工作的实施细则;

4) 组织、领导各分支机构网络相关的安全工作

2. 安全响应中心安全管理人员:

1) 具体组织落实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网络安全工作主管人员的工作计划;

2) 指导、监督、协调、规范骨干网系统安全工作的开展;

3) 对骨干网的网络运行和设备的安全实施监控管理;

4) 管理和维护、处理骨干网的具体安全工作;

3.安全响应中心具体职责:

1) 对骨干网的网络运行和设备的安全实施监控管理,实施日常安全管理和监督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2) 负责骨干网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评估和定期系统安全性增强。

3) 配合安全管理人员对骨干网相关安全事件处理;

4) 贯彻和执行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及原则,并对骨干网的安全运营提出相应工作细则和操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2.3.3 各分支机构安全组织职责

1. 各分支机构网络安全主管人员:

1) 贯彻、落实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策略、制度;

2) 研究决定分支机构网络设备安全工作的重大事项;

3) 制定分支机构网络设备安全工作的实施细则;

4) 组织、领导分支机构网络相关的安全工作。

2. 各分支机构安全管理人员:

1) 具体执行集团总公司网络安全主管人员的工作计划;

2) 指导、监督、协调、规范分支机构网络安全工作的开展;

3) 管理、维护和处理分支机构网络的安全工作。

3.分支机构安全组织具体职责

1) 对分支机构网络设备的安全实施监控管理,实施日常安全管理和监督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2) 负责本网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评估和定期系统安全性增强;

3) 定期分析研究全网的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意见和办法;

4) 配合集团总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对骨干网相关安全事件处理;

5) 处理本网络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向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安全工作小组上报安全事故情况;

6) 贯彻和执行集团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及原则,提出分支机构内的相应工作细则和操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7) 负责和组织相关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2.4 人员安全管理

人员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关键岗位人选: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审查,保证具备较强业务技术能力,确保可信可靠,胜任本职工作。

2. 人员考核:应定期组织对在中从事关键业务的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对违规人员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

3. 人员调离:关键岗位人员调离,应严格办理调离手续。自人员调离决定通知之日起,应及时更换系统口令和机要锁。

4. 人员培训:应定期对相关安全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培训。

第三章基本安全管理制度

3.1 入网安全管理制度

入网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包括:

1. 无关主机不得随意入网,所有需要入网的主机必须经过审批同意后方能入网;

2. 所有入网的主机必须经过安全配置,打补丁、改密码、病毒查杀等,确认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后方能上线;

3. 所有入网的主机必须实时进行攻击检测和定期的脆弱性检查,如发现有安全威胁的主机一律强制下网;

4. 主机入网后,需上报上级安全主管人员,以便实时监控和检查;

3.2 操作安全管理制度

1. 明确安全职责:按照分工协作,互相制约的原则制定各类系统操作人员职责。职责不允许交叉覆盖;

2. 履行安全职责:各类人员必须按规定行事,不得从事超越自己职责以外的任何作业;

3. 岗位监督:进行系统维护、复原、强行更改数据时,至少有两名操作人员相互监督操作,并进行详细的登记及签名;

4. 稽核: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对一线操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与核查;

3.3 机房与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等标准,对场地与设施进行安全等级划分,制定安全管理规定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

1) 场地与设施的物理安全管理:

●选择安全的机房场地:

●配备防火、防水、防静电、防雷击、防鼠害等机房安全设施;

●机房装修、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电磁波辐射控制等应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

2) 机房出入控制:

对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进出工作现场都做相应的限制和规定,并进行登记。

3) 电磁波的辐射控制与防护:

防止计算机系统受工作环境中电磁波干扰,避免计算机电磁波辐射造成的信息泄露。

4) 媒体管理:

对各种信息存储媒休,按照所存储信息的重要度分成不同的安全等级,严格保管,确保存储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4 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包括:

1) 设备使用管理包括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使用、建立详细的运行日志、设备的维护和定期保养、设备故障处理等。

2) 设备维修管理包括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维修,建立满足正常运行的最低要求的易损件备件库,记录设备维修对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主要维修过程及其它的有关情况。

3) 设备仓储管理指未被使用或修复后性能正常的各种设备的集中统一管理。

3.5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1)指定应用系统管理人员

2)管理人员应有操作日志(如日志、改变记录、升级安装过程等)

3)有相应的应急恢复管理制度

3.6 媒体/技术文档安全管理制度

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应制定技术文档资料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方法与管理人员职责。

媒体是指以光盘、软盘、磁带等形式存放数据的载体。

技术文档是指相关数据以纸张形式存放的实体。

1. 媒体安全包括: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

1) 安全存放管理:技术资料存放的环境必须具有安全防护与保密设施,对重要的技术资料,应进行备份和异地存放。

2) 媒体的管理:

●媒体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归档;

●需要利用媒体的人员必须经过申请、审批和登记,并对所有使的资料承担保管与保密义务;

3) 妥善处理失效的媒体:对报废的媒体要有严格的销毁和监销措施。

2. 技术文档安全包括:

1) 安全存放管理:技术资料存放的环境必须具有安全防护与保密设施,对重要的技术资料,应进行备份和异地存放。

2) 技术资料的管理:

●建立技术资料档案室;

●技术资料必须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归档;

●需要利用技术资料的人员必须经过申请、审批和登记,并对所有使用的资料承担保管与保密义务。

3) 妥善处理失效的技术文档资料:对报废的技术资料要有严格的销毁和监销措施。

第四章用户权限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是网络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章对全网的用户权限进行了划分,并明确了用户登陆管理和用户口令管理的一些办法。

4.1 用户权限

全网中不同设备的权限配置和功能实现虽然有所差别,但都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提供用户分级管理的功能。

原则上用户权限可分为系统管理级、操作配置级和监控查看级等三个级别。

1) 系统管理级:拥有所有权限。

2) 操作配置级:具备修改配置权限,但不具备用户管理权限。

3) 监控查看级:具备查看系统配置文件和设备运行状态的权限。

用户权限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特权分散原则:维护管理的重要操作权力分散给若干个程序、节点或用户,必须由规定的若干个具有特权的程序、节点或用户到齐后才能实现该操作。

2)最小授权原则:仅将那些用户进行操作时必需的权限分配给用户,而不要为其分配无关的或更大的权限。

4.2 用户登录管理

用户通过统一的过程进行系统登录。登录过程应具有以下功能:

1. 原则上使用唯一的用户识别符,以区分每一个用户的权限。只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使用组识别符。

2. 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检查用户是否是被系统授权的合法用户。

3. 提示用户的访问级别及权限。

4. 确保身份验证结束前,用户无法访问系统。

5. 为所有用户维护一份统一的记录。

6. 当用户注销后,应立即删除此用户的所有权限。

7. 定期检查、整理用户帐户,对于过期的帐号要及时封闭,对于长期不用

的帐号要定期检查,必要时封闭。

4.3 用户口令管理

用户的口令是用户登录系统的关键,为保证口令的安全性,对用户口令的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安全原则:

1. 在进行网络安全管理时,对所管设备中的各级管理口令和密码,由系统管理员统一进行管理,注意保密;

2. 口令和密码的设置符合保密要求,针对不同设备不同的管理权限设置不同的分级口令;

3. 选择长的口令,一般不少于6 个字符;口令包括大小写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不使用姓名的汉语拼音和常见的英文单词;

4. 定期改变口令,3 个月更换一次;对重要设备和系统可采用一次一密的动态密钥卡等方式;

5. 用户口令不能以明文显示在显示器上;

6. 用户口令与系统应用数据分开保存;

7. 采用有效措施,保证用户口令的传输和存储时安全,例如口令的加密传输和保存。

第五章运行安全

本章描述在运营维护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5.1 网络攻击防范

网络攻击防范用于防止对网络的恶意攻击,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对网络的攻击可能来自公司内部、合作伙伴及其他人员等。网络攻击防范的重点保护对象是核心路由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以及BI系统、BOA办公系统、编码系统、HR 人力资源系统、门户网站等重要服务器等。须防范的网络攻击包括但不局限于:网络系统和资源数据的非法管理和分配、破坏路由、网络和系统的拒绝服务攻击DoS、病毒、木马、缓冲区溢出、垃圾邮件等。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各分支机构应制定网络攻击防范的措施和对策,内容至少包括网络安全防护、安全漏洞检测和安全事件响应等三个方面。各分支机构制定的具体安全策略应上报总公司审批和备案。

网络攻击防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使用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网络攻击防范产品。

2. 在网络边界以及重要网段处,架设防火墙,防止非授权信息的通过。

3. 在网络边界以及重要网段处,进行网络实时入侵检测。如果检测到入侵行为,应立即通知相关主管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4. 在核心节点和网络管理中心安装网络漏洞扫描器,对整个网络进行安全扫描,以便发现和预防可能的破坏活动,发现漏洞应及时通知相关主管人员进行处理。

5. 对网络中的路由器、关键主机等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发现漏洞应及时通知相关主管人员进行处理。

6. 保证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之间通信数据的可靠传输,防止传输信息的泄露、篡改和删除等非法操作。

7. 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在正常运行阶段,应关闭与业务无关的端口,防止非法访问。

8. 不允许设备、软件供应商成为超级用户或埋下超级用户。

5.2 病毒防范

病毒防范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各分支机构应分别制定所管网络的病毒防范规划,安装配置病毒防范系统。

2. 相关设备上禁止安装、运行与业务无关的软件,防止经过无关软件和操作感染病毒。

3. 对相关设备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病毒立即汇报有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理。

4. 管理人员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方式及时进行病毒检测软件或病毒特征代码库的升级。

5. 全体员工应增强病毒防范意识,配合管理人员做好病毒防范工作。

5.3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未授权人员对网络设备、服务器系统等资源的使用、修改或破坏,以保证网络的安全。

1. 在内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防火墙,实现内部网络的访问控制;

2. 采用防火墙技术或虚拟LAN 技术,实现内部网不同安全域的隔离及访问控制;

3. 建议相关设备具有分级用户管理功能及严格的身份识别机制;

4. 所有网络设备、服务器系统提供的服务必须具有访问控制功能,保证认证通过前,不能提供服务;

5. 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端配置和管理时,必须进行身份认证;

6. 采用有效手段保证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数据的传输安全;

7. 网络中使用的应用软件应防止异常中断后非法进入系统;

8. 相关设备提供超时键盘锁定功能;

9. 对集成、调试、支持过程分配给合作伙伴的系统用户身份,必须由系统主管部门登记、建立和授权,必须无二义地明确指定或变更所定义用户的权限内

容、权限有效时间。工作人员调离岗位时,必须立即取消该工作人员系统用户的授权。必须详细记录用户的定义、授权、变更。

5.4 行为审计

行为审计将对相关设备的操作进行记录,防止对相关设备的非法使用。

1. 对路由器、主机、服务器、数据库等的运行、维护、管理必须有审计方案和记录。

2. 应定期对审计记录进行审查和分析。

3. 相关设备、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都应具有并打开审计功能。

4. 对以下事件必须有审计记录:

?网络设备或服务启动或关闭。

?网络设备或服务配置修改。

?网络连接方式改变。

?登录到网络设备或服务器系统。

?其它异常情况。

5. 审计记录应包含以下信息:

?用户操作时的用户识别符。

?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

?事件内容或操作结果。

6. 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审计记录应符合相应备份原则。

7. 审计记录不能被未授权用户修改或删除。

8. 及时进行审计记录的分析,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相关主管人员。

5.5异常流量监控

1. 优化网络运行管理

通过检测分析带宽使用状况,合理分配带宽资源;

2. 强化网络行为管理

根据各种应用业务的流量,制定相关策略限制非主流业务,在峰值时段进行限速、阻断;

3. 保障关键网络应用

保障关键应用(例如BI、BOA、编码系统、HR人力资源系统、视频会议等),限制非主流业务占用过多的带宽,监测、阻断异常流量;

4、实时监控网络运行

识别阻断网络攻击,根据并发连接个数可以确定并阻断DOS攻击等异常行为,保护网络设备安全。

流量监控系统将提供流量可视化和异常流量的监测机制,安全管理员可以随时掌握流量情况,能够通过流量报表统计并分析出整个网内各机器流量的排名,为调整安全策略和QoS策略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观察协议的流量分布,从而透视企业内部网络的运作情况,对网络流量做到一目了然。

5.6 操作安全

维护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操作应遵循:

1. 重要操作应由相关主管人员授权。

2. 必须严格按照设备和系统的操作规程进行日常操作。

3. 各级操作人员应仅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不得非法拷贝、增加、修改或删除数据。

4. 各级操作人员不得进行任何越权操作的尝试。

5. 各级操作人员必须严格保管自己的身份识别数据(如用户卡、口令等),不得将其泄漏给他人。

6. 各级操作人员必须如实记录操作日志。

5.7 IP地址管理制度

IP地址是组织内的有限资源,同时也是用户认证的一种常用手段,任何人不得随意增加、更改IP地址。管理者需要规划与建立明确的用户IP地址数据库,并对其实施保密性处理。

对IP地址的分配管理实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各分支机构分级、分工的原则。

中国医药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职责:

1.负责全网IP地址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

2.负责全网骨干网IP地址的规划、分配及管理工作;

3.负责审核各分支机构提出的网络规划和需求的IP地址申请;

4.负责IP地址信息备案管理工作;

5.8 防火墙管理制度

1.合理规划防火墙系统访问的权限;

2.如果需要改变防火墙的配置情况,需要由操作人员向信息中心提出申请,并经安全主管人员批准后,才可以进行更改操作;同时操作人员需做好配置管理记录表;

3.定期检查防火墙配置情况;

4.如果需要开放应用系统端口,则必须由申请单位向主管部门进行申请,并填写防火墙应用系统端口开放申请表。

第六章安全事件的处理

本章将描述安全事件的定义,事件分类级别及处理流程。

6.1 安全事件的定义

安全事件是指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或者系统不能连续正常运行。

如发生以下情况,可能定义为安全事件:

1) 非授权访问,通过入侵的方式进入到未被授权访问的网络中,而导致数据信息泄漏;

2) 信息泄密,数据在传输中因数据被截取、篡改而造成信息的更改;

3) 拒绝服务,正常用户不能正常访问服务器提供的相关服务;

4) 系统性能严重下降,有不明的进程运行并占用大量的CPU 处理时间;

5) 网络性能严重下降,用户反映无法正常使用服务;

6) 在系统日志中发现非法登录者;

7) 发现系统感染计算机病毒;

8) 发现有人在不断强行尝试登录系统

9) 系统中出现不明的新用户账号

10) 管理员收到来自其它站点系统管理员的警告信,指出系统可能被威胁

11) 文件的访问权限被修改

6.2 安全事件的分类

安全事件主要分为两大类:物理安全事件的和逻辑安全事件。

6.2.1 物理安全事件

主要指的计算机设备、设施(含网络)以及其它媒体遭到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雷击和静电的危害。

6.2.2 逻辑安全事件

主要指在网络系统运行中,发现或发生的,违反系统或网络正常运行所表现

出的迹象,严重时可导致网络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根据事件危害程度,主要分为:

1. 严重安全事件

以下事件定义为严重安全事件:

1) 网络通信物理或逻辑中断造成事故。

2) 系统重要业务运行停止造成事故。

3) 系统重要业务数据损坏。

4) 系统遭受入侵,机密数据外泄。

2. 中度安全事件

以下事件定义为中度安全事件:

1) 网络通信物理或逻辑中断造成严重故障。

2) 系统重要业务运行停止造成严重故障。

3) 系统部分重要业务数据损坏。

4) 系统遭受入侵,部分机密资料外泄。

3. 轻度安全事件

以下事件定义为轻度安全事件:

1) 网络通信或系统业务运行中出现的一般故障。

2) 系统部分业务数据损坏,但不严重影响业务开展。

3) 系统遭受入侵或尝试性入侵,但未产生不良后果。

4) 关键数据丢失。

6.3 安全事件的处理和流程

6.3.1 安全事件的处理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各分支机构相关安全人员应24 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一旦网络系统遭受入侵,引起严重安全事件,将在第一时间内尽可能地、实时地阻断、反击入侵行为,恢复网络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彻底清除入侵行为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同时修补存在的安全漏洞。安全审计系统对入侵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查取证,获取入侵行为的相关证据,为公安机关的介入提供技术依据。

1) 严重安全事件解决方案:

三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三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和发展,各种金融和商业活动都频繁地在互联网上进行,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 严重,网络安全已经成了目前最热门的话题,在运营商或大型的企业,每年都会在网络安全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 ,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最基本的是三种技术: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以及智能卡技术。以下对这三种技术进 行详细介绍。 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其实它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 个安全网关( scurity gateway),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所谓防火墙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隔开的屏障。 防火墙有二类,标准防火墙和双家网关。标准防火墙系统包括一个UNIX工作站,该工作站的两端各接一个路 由器进行缓冲。其中一个路由器的接口是外部世界,即公用网;另一个则联接内部网。标准防火墙使用专门的软 件,并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信息传输上有一定的延迟。双家网关(dual home gateway) 则是标准防火墙的扩充,又称堡垒主机(bation host) 或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s layer gateway),它是一个单个的系统,但却能同时完成标准防火墙的所有功能。其优点是能运行更复杂的应用,同时防止在互联网和内部系统之间建立的任何直接的边疆,可以确保数据包不能直接从外部网络到达内部网络,反之亦然。 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双家网关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两种防火墙配置,一种是隐蔽主机网关,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 隐蔽子网)。隐蔽主机网关是当前一种常见的防火墙配置。顾名思义,这种配置一方面将路由器进行隐蔽,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内部网之间安装堡垒主机。堡垒主机装在内部网上,通过路由器的配置,使该堡垒主机成为内部网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唯一系统。目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商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它将网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务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者对专用网络的非法访问。一般来说,这种防火墙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2. 数据加密技术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 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 各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着数据加 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按作用不同,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 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 (1)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方针有线路加密和端——端加密两种。前者

浅谈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2425567.html, 浅谈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王振宇 来源:《科学大众》2019年第11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同时,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政府机关不同于普通单位,往往掌握着大量重要机密数据,因此常常成为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等主要攻击对象,相关的围绕信息的非法获取也愈演愈烈。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 1; ; 背景介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对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加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由于保管和处理重要的信息数据,常常受到不法分子攻击,我国针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主要法律《刑法》第285和286条对危害信息安全的犯罪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作为公职人员,预防和处理各种信息网络安全事故,增强安全意识,加强重要领域采购和使用信息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的管控,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安全尤为重要。 2; ; 相关风险 2.1; 网络间谍风险 由于政府机关的特殊性,有些政府部门甚至掌管着国家机密,因此,境外间谍为获取相关机密信息,通过木马控制IP紧盯着我国大陆被控制的电脑,有些境外间谍机构甚至设立数十个网络情报据点、数千个僵尸网络服务器针对大陆地区,疯狂地对我国进行网络窃密和情報渗透,采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狼群战术”,另一种是“蛙跳攻击”。间谍机关一般以我国中等城市政府网站为跳板,向外发送伪装邮件,侵入其他一些重要部门进行监听窃密。 2.2; 摆渡攻击风险 境外间谍部门专门设计了各种摆渡木马,获取了我国大量保密单位工作人员的邮箱和个人网志信息,一旦这些工作人员联网使用U盘等移动介质,摆渡木马就会悄悄植入。如果内部 工作人员将U盘插入电脑,相关病毒就会感染内网,远程下载相关保密资料到移动介质,并 通过自动控制端将相关保密资料传送到间谍机关。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第8章 专用技术条款

目录 8.1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1) 8.2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主要设备配置 (9) 8.3 质量保证和试验 (10) 8.4 设计联络、验收及服务 (12) 8.5 包装运输和储存 (13)

第8章专用技术条款 8.1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8.1.1 术语和定义 8.1.1.1 电力监控系统 用于监视和控制电力生产及供应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作为基础支撑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 8.1.1.2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 由安全核查、安全监视及告警、安全审计、安全分析等功能构成,能够对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风险和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的监视和在线的管理。 8.1.1.3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 部署于电力监控系统局域网网络中,用以对监测对象的网络安全信息采集,为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上传事件并提供服务代理功能。根据性能差异分为Ⅰ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和Ⅱ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两种。Ⅰ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采用高性能处理器,可接入500个监测对象,主要用于主站侧。Ⅱ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采用中等性能处理器,可接入100个监测对象,主要用于厂站侧。 8.1.2 网络安全监视与管理体系 按照“监测对象自身感知、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分布采集、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统一管控”的原则,构建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视与管理体系,实现网络空间安全的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如下图所示 图8.1-1 网络安全监视与管理体系结构图 监测对象采用自身感知技术,产生所需网络安全事件并提供给网络安全监测装置,

同时接受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对其的命令控制。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就地部署,实现对本地电力监控系统的设备上采集、处理,同时把处理的结果通过通信手段送到调度机构部署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部署于调度主站,负责收集所管辖范围内所有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的上报事件信息,进行高级分析处理,同时调用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提供的服务实现远程的控制与管理。 8.1.3 技术要求 8.1.3.1 一般要求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1)宜采用非X86低功耗工业级硬件架构设计; 2)在故障、重启的过程中不引起数据重发、误发、漏发; 3)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4)有安全警示标识; 5)Ⅱ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应具备装置故障告警信号输出接点,装置运行灯灭时应导通装置故障接点; 6)Ⅱ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应采用无风扇、无旋转部件硬件设计。 8.1.3.2 环境条件 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和湿度见表8.1-1,大气压力:70kPa~106kPa。 表8.1-1 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及湿度分级 2)对周围环境要求条件 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源,不允许有超过所处应用场所正常运行范围内可能遇到的电磁场存在。有防御雨、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办法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办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办法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最新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办法第一条所有接入网络的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连网计算机从事危害城域网及校园网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的活动。不得在网络上制作、发布、传播下列有害内容: (一)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二)违反国家民族、宗教与教育政策的; (三)煽动暴力,宣扬封建迷信、邪教、黄色淫秽,违反社会公德,以及赌博、诈骗和教唆犯罪的; (四)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暴露个人隐私和攻击他人与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五)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鼓励聚众滋事的; (六)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七)计算机病毒; (八)法律和法规禁止的其他有害信息。 如发现上述有害信息内容,应及时向三门县教育局现代教育中心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其扩散。

第二条在网站上发现大量有害信息,以及遭到黑客攻击后,必须在12小时内向三门县教育局现代教育中心及公安机关报告,并协助查处。在保留有关上网信息和日志记录的前题下,及时删除有关信息。问题严重、情况紧急时,应关闭交换机或相关服务器。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网及其连网的计算机上收阅下载传递有政治问题和淫秽色情内容的信息。 第四条所有接入网络的用户必须对提供的信息负责,网络上信息、资源、软件等的使用应遵守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对于运行无合法版权的网络软件而引起的版权纠纷由使用部门(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五条严禁在网络上使用来历不明、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对于来历不明的可能引发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应使用公安部门推荐的杀毒软件检查、杀毒。 第六条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监控、封堵、清除网上有害信息。为有效地防范网上非法活动、各子网站要加强出口管理和用户管理。重要网络设备必须保持日志记录,时间不少于180天。 第七条上网信息管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对外发布信息,必须经局机关或各单位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才可发布(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考“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制度”)。 第八条各单位和学校要确定一名行政人员为本单位(学校)网络安全责任人,领导网管员(网管机构)做好本单位和学校的网络和信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论文: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 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网络安全设备主要性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要求部分汇总

1网络安全设备主要性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要求 1.1防火墙 用于控制专网、业务内网和业务外网,控制专网、业务内网部署在XX干线公司、穿黄现地管理处(备调中心),每个节点各2台;业务外网部署在XX干线公司1台,共计9台。要求如下: 1.2入侵检测系统(IDS) 根据系统组建需要,控制专网、业务内网、业务外网均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共需6套。 (1)控制专网:部署在XX干线公司及穿黄现地管理处(备调中心),每个节点各1套,共2套; (2)业务内网:部署在XX干线公司及穿黄现地管理处(备调中心),每个

节点各2套,共4套; 1.2.1 产品规格及性能指标要求 (1)支持10/100/1000BASE-SX/1000BASE-T以太网接口,千兆接口不小于2个(提供的配置中至少包含两个GE多模850nm波长光模块); (2)能监控的最大TCP并发连接数不小于120万; (3)能监控的最大HTTP并发连接数不小于80万; (4)连续工作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8万小时; (5)吞吐量不小于2Gbps。 (6)控制台服务器性能不低于“5服务器主要性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要求”中的要求。 1.2.2 部署和管理功能要求 (1)传感器应采用预定制的软硬件一体化平台; (2)入侵检测系统管理软件采用多层体系结构; (3)组件支持高可用性配置结构,支持事件收集器一级的双机热备; (4)各组件支持集中式部署和大型分布式部署; (5)大规模分布式部署支持策略的派发,即上级可将策略强制派发到下级,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检测签名的一致性; (6)可以在控制台上显示并管理所有组件,并且所有组件之间的通讯均采用加密的方式; (7)支持以拓扑图形式显示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8)支持多个控制台同时管理,控制台对各组件的管理能力有明确的权限区别; (9)支持组件的自动发现; (10)支持NAT方式下的组件部署; (11)支持IPv6下一代通信网络协议的部署和检测。 1.2.3 检测能力要求

政府部门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政府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背景概述 电子政务离不开网络信任机制的支撑,加快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得益于传统的安全技术及方案的实施,在网络边界问题得以日益健全的今天,内网安全问题越发突出,如何解决面临的严重内网威胁,可靠,合理的利用好现有的网络资源,将内网安全隐患拒之门外,营造高效,绿色的政务网络,为社会大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更好地实现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等多种服务功能。 面临的主要内网威胁 随着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正在将大部分应用业务系统部署于网络中实现办公自动化,政务信息公开化。一方面,随着网络系统应用的全面开展,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全面铺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终端加入到政务系统中,办公人员信息化技能的欠缺、黑客和病毒行为猖獗导致内网安全隐患与日俱增。政务信息系统运行的内容大都关联着行政的全过程,所以安全问题不可忽视。政府信息化系统面临的内网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办公人员缺乏IT安全意识,导致终端防病毒软件安装率低下。 二、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导致一些非正常办公软件的滥用,P2P充斥着内部网络。 三、部分办公人员为了简单省事,缺乏系统登录口令的设置,或系统口令设置过于简单,给 不法份子有机可趁。 四、终端系统补丁长期不更新,给不法分子入侵提供后门。 五、缺乏统一管理机制,县市级部门缺乏有效的IT网管力量,导致各自为营的局面。 …… 种种现状导致内网环境一片混乱,各种安全事故频发,原本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政务信息网犹如一潭深泥,让网管人员深陷其中不得脱身。 盈高内网安全统一解决方案

网上办税系统信息安全基本技术规范(税总函〔2014〕13号)

网上办税系统信息安全基本技术规范 网上办税系统 信息安全基本技术规范

目录 1文档概述 (1) 1.1适用范围 (1) 1.2文档相关说明 (1) 1.3引用文件 (1) 1.4术语和定义 (2) 1.5符号和缩略语 (2) 2网上办税系统概述 (3) 2.1系统定义 (3) 2.2系统描述 (3) 2.2.1服务器端 (3) 2.2.2客户端 (3) 2.2.3专用辅助安全设备 (3) 2.2.4网络通信 (4) 2.3用户及数据描述 (4) 2.3.1用户 (4) 2.3.2数据 (4) 2.4系统边界 (4) 3信息安全基本技术规范 (5) 3.1服务器端安全 (5) 3.1.1 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 (5) 3.1.2网络区域划分 (7) 3.1.3 网络安全 (9) 3.1.4 服务器安全 (11) 3.2客户端安全 (13) 3.2.1 客户端运行环境安全 (14) 3.2.2 客户端软件 (14) 3.2.3 密码保护 (14) 3.2.4 登录控制 (15) 3.2.5 信息保护 (15) 3.3专用辅助安全设备安全 (15) 3.3.1 USB Key (15) 3.3.2 文件证书 (16) 3.3.3 手机短信动态密码 (16) 3.4网络通信安全 (16)

前言 编制目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要求,各地税务机关大力依托公共网络向纳税人提供网上办税服务,各地网上办税系统的数量和覆盖的业务范围快速增加,已经成为税务部门处理业务的一种重要方式。特别是随着各地网上办税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纳税人在互联网上已从过去单一的业务查询、申报工作提升到网上缴税等资金类操作,显著增加了网上办税系统的安全风险。与此同时,各地在网上办税中的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为保证网上办税系统能够安全平稳,有效增强现有网上办税系统安全防范能力,促进网上办税规范、健康发展,提出税务网上办税系统信息安全基本技术规范。 基本原则:网上办税系统信息安全基本技术规范基于安全现状,符合安全需求,为网上办税系统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 定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 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维护网络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觉性。 2. 负责对本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用户自觉遵守和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 3. 加强对单位的信息发布和BBS公告系统的信息发布的审核管理工作,杜绝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内容出现。 4. 一旦发现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的: (一)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 (二)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三)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五)从事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做好记录并立即向当地报告。 5. 在信息发布的审核过程中,如发现有以下行为的: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二)煽动颠覆,推翻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将一律不予以发布,并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报告。

网络安全技术的总结

网络安全技术的总结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是指通过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以及采取一些技术方面的措施,以保证数据在网络中传播时,其保密性、完整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网络安全技术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安全技术的总结篇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因此,教育和保护好下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将来是否成为人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形形色色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城镇应运而生。它们中有一些是正规挂牌网吧,但多数是一些无牌的地下黑色网吧,这些黑色网吧瞄准的市场就是青少年学生。一些学生迷上网络游戏后,便欺骗家长和老师,设法筹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上网。 有许许多多原先是优秀的学生,因误入黑色网吧,整日沉迷于虚幻世界之中,学习之类则抛之脑后,并且身体健康状况日下。黑色网吧不仅有学生几天几夜也打不“出关”的游戏,更有不健康、不宜中学生观看的黄色网页。 抓好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中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课题。 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与学生家长配合管好自己的学生,二是向有关执法部门反映,端掉这些黑色网吧,三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在思想上形成一道能抵御外来反动、邪恶侵蚀的“防火墙”。四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让中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提高中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最后,争取相关部门协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在加大对校园安全保卫力量的投入、提高保卫人员素质和学校安全教育水平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的支持,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中学生安全的不法行为,切实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优化育人环境。对校门口的一些摊点,

网络安全操作规程

网络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 为加强公司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数据,研发数据,源代码,信息安全的管理,确保计算机及公司网络系统正常可靠地运行,保证各部门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规程。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办公设备(以下简称IT设备)和数据,信息安全的管理。 3.职责 3.1公司内IT设备维护,系统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网络管理由IT部门统一安排执行管理。 3.2使用者对分配给其使用的IT设备安全和完整性负责,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IT设备的安全和完整性负责。部门负责人对部门网络及信息安全负责。 3.3各个部门配合本规定的实施。 4.操作规程 4.1 计算机与网络管理程序 4.1.1 IT设备的领用、采购,回收,维修,更换流程 (1)各部门新增招聘计划时,必须提前15天到行政部备案,如果库存的IT设备无法满足申请部门的需求或者库存无货时,就转采购申请。需采购的IT设备必须经IT人员确认配置后方可交由采购部采购。采购回来的设备由物资部交由仓库管理员签收后入库。 (2)新入职人员必须接受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规程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可以申请IT设备。 (3)库存IT设备的申领申请人填写IT需求申请表,经IT人员确认核实相关配置。在库存有货的情况下由申请人经各级领导逐级审批,凭审批后的申请表到仓库领取。库存无货转采购流程。 (4)回收后的IT设备数据处理为保障公司信息数据安全,对于需要归还的IT设备,使用部门归还前自行备份IT设备数据,归还前清空数据。需归还的设备由归还人员填写归还申请表经IT人员检测配置无误后,由归还人员将IT设备搬到仓库指定地点。由仓库管理员清点入库签收。 (5)IT设备的维修IT设备的报修由申请人直接向IT人员提出,不产生费用且过保的维修事项由IT人员直接维修,对于保修期内的设备由采购人员联系供应商维修。经评估对于可能产生费用且过保的设备维修,由申请人填写IT设备需求申请表,经逐级审批后,方可由IT人员联系供应商进行维修。 (6)IT设备的更换必须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IT需求申请表),经IT人员对原有IT 设备配置检查记录后,由申请人凭(经各级领导逐级审批后的)申请表到仓库管理员处领取更换。原有IT设备回收按照第4.1.1(4)执行。 (7)离职员工离职前必须到IT人员处登记,由IT人员对其IT设备配置完整性进行检查,注销个人账户信息等,经确认IT设备完好无损,账户信息完全注销后方可办理其他离职手续。如有it设备损坏的情形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登记,由财务人员进行扣款处理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离职员工的IT设备回收按照第4.1.1(4)执行。 (8)计算机设备调换必须到it人员处登记信息。IT设备调换前双方自行备份并清空数据。IT人员做好IT资产变更信息。

政府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政府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典型的如行政部门业务系统、金融业务系统、企业商务系统等。伴随网络的普及,安全日益成为影响网络效能的重要问题,而Internet所具有的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信息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工业间谍的入侵,已成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健康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 政府机构从事的行业性质是跟国家紧密联系的,所涉及信息可以说都带有机密性,所以其信息安全问题,如敏感信息的泄露、黑客的侵扰、网络资源的非法使用以及计算机病毒等。都将对政府机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为保证政府网络系统的安全,有必要对其网络进行专门安全设计。 一、网络系统分析 1、基本网络结构 2、网络应用 对于各级网络系统通过本地局域网,用户间可以共享网络资源(如:文件服务器、打印机等)

对于各级用户之间,根据用户应用需要,通过广域网络,各级用户之间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互相进行信息交流 而单位间通过网络互相提供浏览器访问方式对外部用户发布信息,提供游览、查询等服务。如发布一些政策、规划;网上报税等。 各级用户间还有行业数据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交换。而这些数据大多都可能涉及到秘密信息 各级单位通过网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比如计论有关一些国家政策性的内容,因此其内容在网上传输也需要保密。 通过网络使用单位系统内部的IP电话。 二、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但随着网络应用扩大网络安全风险也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原来由单个计算机安全事故引起的损害可能传播到其他系统和主机,引起大范围的瘫痪和损失;另外加上缺乏安全控制机制和对网络安全政策及防护意识的认识不足,这些风险正日益加重。而这些风险与网络系统结构和系统的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下面从物理安全、链路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管理安全进行分类描述: 2.1、物理安全风险 2.2、链路传输风险

网络安全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网络安全建设方案,由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管软件(含上网行为管理)和网络版杀毒软件等系统组成。目前,公司网络划分为11个网段,其中财务所处的VLAN在防火墙上进行隔离,其他网段可以相互访问.交换机均为神州数码科技的产品,局域网通过VPN与莱钢集团连接(10台服务器,500客户端)。 技术要求: 一、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本系统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选用天融信公司的NGFW4000和TOPSENTRY2000系统。主要功能:1、地址转换。2、支持众多的网络通讯协议。3、加密支持。4、支持众多的身份验证。5、安全服务器保护。6、路由功能。7、多层次分布式带宽管理。8、支持其他产品的联动。9、支持ipsecVPN和SSLVPN等基础的功能。 二、添加两款NETCORE7324NSW2+4交换机。 主要功能是自动学习mac地址,对网内pc机的mac和ip进行绑定,防止arp病毒和arp变种病毒的攻击。 三、网管软件(含上网行为管理)。 拟选两种方案:一、选用游龙的内网管理软件。二、选用网强和ipsms产品相结合。 主要实现的功能:1、实现全网的交换机监视。2、局域网链路的监视。3、全网拓扑图结构的监视。4、对服务器系统的监视。5、对实时流量的监控。6、详细网络运行情况报表的自动发布。7、桌面的管理(含补丁、资产、报警、进程、远程维护、外设、桌面设置、接入安全、互联网访问日志和外设访问日志)。8、上网行为管理(针对pc上网的权限、流量等及其相关功能的管理)。 四、网络版杀毒软件。 选用方案为两种:赛门铁克和卡巴斯基。 实现的功能:1、自带软件防火墙。2、自动清除间谍软件和广告软件以及病毒、蠕虫和特洛伊木马。3、集中安装、配置和管理。4、VPN连接符合公司安全策略。5、修复病毒和间谍软件所作的更改。 6、允许管理员定制阻止间谍软件、广告软件的策略。 7、允许管理员对网络进行审核。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一、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局域网由市公司信息中心统一管理。 2.计算机用户加入局域网,必须由系统管理员安排接入网络,分配计算机名、IP地址、帐号和使用权限,并记录归档。 3.入网用户必须对所分配的帐号和密码负责,严格按要求做好密码或口令的保密和更换工作,不得泄密。登录时必须使用自己的帐号。口令长度不得小于6位,必须是字母数字混合。 4.任何人不得未经批准擅自接入或更改计算机名、地址、帐号和使用权限。业务系统岗位变动时,应及时重新设置该岗帐号和工作口令。 5.凡需联接互联网的用户,必需填写《计算机入网申请表》,经单位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同意后,由信息中心安排和监控、检查,已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应妥善保管其计算机所分配帐号和密码,并对其安全负责。不得利用互联网做任何与其工作无关的事情,若因此造成病毒感染,其本人应付全部责任。 6.入网计算机必须有防病毒和安全保密措施,确因工作需要与外单位通过各种存储媒体及网络通讯等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必须进行病毒检查。因违反规定造成电子数据失密或病毒感染,由违反人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应追究其所在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7.所有办公电脑都应安装全省统一指定的趋势防病毒系统,并定期升级病毒码及杀毒引擎,按时查杀病毒。未经信息中心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删除或换用其他杀毒软件(防火墙),发现病毒应及时向信息中心汇报,由系统管理员统一清除病毒。 8.入网用户不得从事下列危害公司网络安全的活动: (1)未经允许,对公司网络及其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2)未经允许,对公司网络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3)使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关键数据、重要技术文档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拷贝提供给外单位或个人,如因非法拷贝而引起的问题,由拷贝人承担全部责任。 9.入网用户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如有违反,信

2019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题库及答案

2019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___。 A. 保密性 B.完整性 C. 可用性、可控性、可靠性 D. A,B,C都是 2.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___。 A. 对称加密技术 B. 分组密码技术 C. 公钥加密技术 D. 单向函数密码技术 3.密码学的目的是___。 A. 研究数据加密 B. 研究数据解密 C. 研究数据保密 D. 研究信息安全 4.A方有一对密钥(K A公开,K A秘密),B方有一对密钥(K B公开,K B秘密),A方向B方发送数字签名M,对信息M加密为:M’= K B公开(K A秘密(M))。B方收到密文的解密方案是___。 A. K B公开(K A秘密(M’)) B. K A公开(K A公开(M’)) C. K A公开(K B秘密(M’)) D. K B秘密(K A秘密(M’)) 5.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___。 A. 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 B. 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 C. 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D. 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 6.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__。 A. 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B. 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C. 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D. 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7.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___。 A. 是防止Internet火灾的硬件设施 B. 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C. 是保护线路不受破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D. 是起抗电磁干扰作用的硬件设施 8.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___。 A. 非对称密钥技术及证书管理 B. 目录服务 C. 对称密钥的产生和分发 D. 访问控制服务 9.设哈希函数H有128个可能的输出(即输出长度为128位),如果H的k个随机输入中至少有两个产生相同输出的概率大于0.5,则k约等于__。 A.2128B.264 C.232 D.2256 10.Bell-LaPadula模型的出发点是维护系统的___,而Biba模型与Bell-LaPadula模型完全对立,它修正了Bell-LaPadula模型所忽略的信息的___问题。它们存在共同的缺点:直接绑定主体与客体,授权工作困难。 A.保密性可用性 B.可用性保密性 C.保密性完整性 D.完整性保密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某电力公司网络安全技术规范书

5.1 附件1 华能电力网络安全 项目技术规书

华能电力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 1.背景介绍 (3) 1.1.项目总述 (3) 1.2.网络环境总述 (3) 1.3.信息安全方案的组成 (4) 1.3.1.信息安全产品的选型原则 (4) 1.3.2.网络安全现状 (5) 1.3.3.典型的黑客攻击 (5) 1.3.4.网络与信息安全平台的任务 (7) 1.3.5.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组成 (7) 1.3.6.超高安全要求下的网络保护 (9) 2.安全架构分析与设计 (11) 2.1.网络整体结构 (11) 2.2.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 (12) 2.3.华能电力网络安全系统管理中心网络 (13) 2.4.各地方公司和电厂网络设计 (13) 2.5.和I NTERNET相连的外部网络设计 (14) 3.产品选型 (15) 3.1.防火墙的选型 (15) 3.1.1.方正数码公司简介 (15) 3.1.2.产品概述 (16) 3.1.3.系统特点 (16) 3.1.4.方正方御防火墙功能说明 (20) 3.2.入侵检测产品选型 (27) 3.2.1.启明星辰公司介绍 (28) 3.2.2.入侵检测系统介绍 (28) 3.2.3.天阗(tian)黑客入侵检测系统功能特点 (29) 3.3.防病毒产品的选型 (31) 3.3.1.病毒介绍 (31) 3.3.2.为何使用CA公司的Kill2000网络防病毒 (35) 3.3.3.KILL的技术和优势 (36) 3.3.4.KILL与其他同类产品的比较的相对优势 (38) 3.3.5.KILL所获得的权威机构认证 (39) 3.3.6.KILL病毒防护系统部署方案 (39)

网络安全管理规范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3) 1.1 范畴 (3) 1.2 目标 (3) 1.3 原则 (3) 1.4 制定与实施 (4) 第二章安全组织结构 (5) 2.1安全组织结构建立原则 (5) 2.2 安全组织设置 (5) 2.3 安全组织职责 (5) 2.4 人员安全管理 (8) 第三章基本安全管理制度 (9) 3.1 入网安全管理制度 (9) 3.2 操作安全管理制度 (9) 3.3 机房与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9) 3.4 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10) 3.5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10) 3.6 媒体/技术文档安全管理制度 (10) 第四章用户权限管理 (12) 4.1 用户权限 (12) 4.2 用户登录管理 (12) 4.3 用户口令管理 (13) 第五章运行安全 (14) 5.1 网络攻击防范 (14) 5.2 病毒防范 (15) 5.3 访问控制 (15) 5.4 行为审计 (16)

5.5异常流量监控 (16) 5.6 操作安全 (17) 5.7 IP地址管理制度 (17) 5.8 防火墙管理制度 (18) 第六章安全事件的处理 (19) 6.1 安全事件的定义 (19) 6.2 安全事件的分类 (19) 6.3 安全事件的处理和流程 (20) 6.4 安全事件通报制度 (22)

第一章总则 1.1 范畴 安全管理办法的范畴是运行维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安全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人员、组织、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要求和规定。 本文所指的管理范围包括国药集团总公司和各分支机构的承载网络,同时包括其上承载的BI系统、BOA办公系统、编码系统、Email以及后续还要开发的HR 系统和门户网站等各应用系统。 1.2 目标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在合理的安全成本基础上,实现网络运行安全(网络自身安全)和业务安全(为网上承载的业务提供安全保证),确保各类网元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存储传输以及信息内容的合法性。全网安全管理办法的目标主要就是为网络安全运行和业务安全提供管理上的保障,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来配合先进的技术,以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保证网络安全。 安全管理办法将用于指导中国医药集团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加强人员的安全管理,防止数据丢失、损坏、篡改、泄漏,提高网络及相关业务系统的安全性。 1.3 原则 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1.网络安全管理应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为依据。 2.网络安全管理遵循统一规划、集中监控的原则。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负责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负责安全策略的制定和监督实施。 3.网络安全管理采用三级集中管理的方式。 由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负责对全网的网络安全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协调处理重大事件,由中国医药集团信息中心对骨干承载网的安全运营进行集中管理,由各分支机构负责对各分公司的安全运营进行集中管理。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设备配置规范v1

网络安全设备配置规范 网络安全设备配置规范

网络安全设备配置规范 1防火墙 1.1防火墙配置规范 1.要求管理员分级,包括超级管理员、安全管理员、日志管理员等, 并定义相应的职责,维护相应的文档和记录。 2.防火墙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 3.对防火墙管理的限制,包括,关闭telnet、http、ping、snmp等, 以及使用SSH而不是telnet远程管理防火墙。 4.账号管理是否安全,设置了哪些口令和帐户策略,员工辞职,如 何进行口令变更? 1.2变化控制 1.防火墙配置文件是否备份?如何进行配置同步? 2.改变防火墙缺省配置。 3.是否有适当的防火墙维护控制程序? 4.加固防火墙操作系统,并使用防火墙软件的最新稳定版本或补丁, 确保补丁的来源可靠。 5.是否对防火墙进行脆弱性评估/测试?(随机和定期测试)

1.3规则检查 1.防火墙访问控制规则集是否和防火墙策略一致?应该确保访问控 制规则集依从防火墙策略,如严格禁止某些服务、严格开放某些服务、缺省时禁止所有服务等,以满足用户安全需求,实现安全目标。 2.防火墙访问控制规则是否有次序性?是否将常用的访问控制规则 放在前面以增加防火墙的性能?评估防火墙规则次序的有效性。 防火墙访问控制规则集的一般次序为: ?反电子欺骗的过滤(如,阻断私有地址、从外口出现的内部地 址) ?用户允许规则(如,允许HTTP到公网Web服务器) ?管理允许规则 ?拒绝并报警(如,向管理员报警可疑通信) ?拒绝并记录(如,记录用于分析的其它通信) 防火墙是在第一次匹配的基础上运行,因此,按照上述的次序配置防火墙,对于确保排除可疑通信是很重要的。 3.防火墙访问控制规则中是否有保护防火墙自身安全的规则 4.防火墙是否配置成能抵抗DoS/DDoS攻击? 5.防火墙是否阻断下述欺骗、私有(RFC1918)和非法的地址 ?标准的不可路由地址(255.255.255.255、127.0.0.0) ?私有(RFC1918)地址(10.0.0.0 –10.255.255.255、 172.16.0.0 –172.31..255.255、192.168.0.0 –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概述 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典型的如行政部门业务系统、金融业务系统、政府机关商务系统等。伴随网络的普及,安全日益成为影响网络效能的重要问题,而Internet所具有的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信息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工业间谍的入侵,已成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健康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 网络规划 各级网络 利用现有线路及网络进行完善扩充,建成互联互通、标准统一、结构简单、功能完善、安全可靠、高速实用、先进稳定的级别分明却又统一的网络。 数据中心 建设集中的数据中心,对所有的信息资源、空间、信用等数据进行集中存放、集中管理。为省及各市部门、单位的关键应用及关键设施提供机房、安全管理与维护。 网络总体结构 政府机构从事的行业性质是跟国家紧密联系的,所涉及信息可以说都带有机密性,所以其信息安全问题,如敏感信息的泄露、黑客的侵扰、网络资源的非法使用以及计算机病毒等。都将对政府机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为保证政府网络系统的安全,有必要对其网络进行专门安全设计。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实现电子政务的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工业时代“一站式”的政府办公模式,建立了适应网络时代的“一网式”和“一表式”的新模式,开辟了推动社会信息化的新途径,创造了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新手段。电子政务的出现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运作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