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思考题
思考题

实验名称钴配合物合成、组成分析和电子光谱测定

年级-专业04化学专业计划学时14 日期2006年4月准备教师姚卡玲

目的和要求◆掌握钴氨配合物的性质和合成方法;

◆学习确定配合物组成的方法;

◆学习电导滴定、摩尔法等实验操作;

◆测定配合物的电子光谱,了解不同配体对分裂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反应

根据有关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可以知道,在通常情况下二价钴盐较三价钴盐稳定很多,而在许多场合下他们的配合物却正相反,三价钴反而比二价钴来得稳定,因此,通常采用空气或过氧化氢在有配体存在下氧化二价钴的方法,来制备三价钴的配合物。

氯化钴的氨合物有许多种,主要有三氯化六氨合钴(Ⅲ),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Ⅲ),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等,由CoCl2·6H2O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制得这些配合物。

钴的分析(间接碘量法):钴配合物被强碱分解后生成褐色固体,在酸性溶液中,Co2O3可与KI定量反应,析出的碘可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

氯的分析(摩尔法):将该配合物先加强碱破坏,过滤出Co2O3,冷却后的溶液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AgNO3进行滴定,测出的氯含量相当于钴氨氯化物的含氯总量。

外界氯的分析:溶液的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和迁移速度有关,用AgNO3滴定配合物时,由于外界氯与AgNO3生成AgCl沉淀,原来溶液中的Cl被NO3-取代使溶液电导率略有下降,当超过等当点后过剩Ag+的和NO3-引起电导急剧上升。以AgNO3体积为横坐标,溶液电导率为纵坐标作图,两条直线的交点为等当点。

根据摩尔电导可确定配合物的类型。摩尔电导

M

λ(S·cm2·mol-1)与电导率κ (μS·cm-1)、浓度

C(mol·L-1)之间有如下关系:

M

1000

C

λκ

=?

物理化学常数

化合物摩尔质量性状 b.p(℃) m.p(℃) d n 溶解度CoCl2·6H2O 237.93 紫红色固体

[Co(NH3)5Cl]Cl2250.43 紫红色晶体

[Co(NH3)5H2O]Cl3268.45 砖红色晶体

[Co(NH3)6]Cl3 267.46 橙黄色晶体

仪器

装置及作用1-反应瓶(内装待分解配合物水溶液及碱液);

2-接收瓶(内装标准盐酸溶液);

3-碱封管(防止滴加碱液时气体从安全漏斗中溢出)

预习要求◆沉淀滴定法的操作及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

◆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配合物的基本知识(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分光化学序);

◆容量分析基本操作。

1

3

3

2

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制备配合物2时,加入氨水后要使固体迅速溶解,防止长时间加热使产物分解。

2.测氨时要防止倒吸:用移液管倒插入吸收液中;加热速度要均匀,开始小火,当氨较少时再大火。

3.测总氯时洗涤过程要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防止洗涤液过多;中和不要过头(酚酞刚刚褪色);摩尔法测氯要控制溶液体积,溶液越稀,误差越大。

4.测钴时要先加KI,再加HCl,防止Co2O3将HCl氧化。

讲解要点◆配合物组成的确定方法;

◆摩尔法测定要点:酸度、指示剂加入量、体积、浓度等;

◆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合成每人一组,分析两人一组,测定一个样品。

第一天:合成3个配合物,测定电子光谱(测定波长400~580nm,2cm比色皿)

第二天:两人一组测1个样品

氨(2份)、钴(2份)、总氯(样品分解1份,称样量为0.5-0.6g,滴定3份)、摩尔电导(称样量为0.06~0.07g,配制在250mL容量瓶中)

数据处理

配合物

理论产

量(g)

λmax

nm

吸光度A

0.01g+10mL水

电导率κ

μS·cm-1

摩尔电

导λm

百分含量%

Co NH3总氯外界氯

⑴M=250.43 3.16 528 0.32 0.27 250.4 23.53 34.00 42.47 28.31

⑵M=268.45 1.07 488 0.47 0.402 415.0 21.95 31.72 39.62 39.62

⑶M=267.46 2.14 474 0.35 0.455 454.0 22.03 38.20 39.76 39.76

根据摩尔电导,可确定⑴为1:2型配合物,⑵和⑶为1:3型配合物。

最大吸收峰波长:⑴>⑵>⑶;

分裂能:⑴18939 cm-1,⑵20492 cm-1,⑶21097cm-1,顺序与光化学序列相符。

参考文献《基础无机化学》,张淑民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无机化学》武汉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考题

1.在制备配合物⑴时,在水浴上加热20分钟的目的是什么?可否在煤气灯上直接加热煮沸?

答:使配体Cl-进入内界,转变成配合物[Co(NH3)5Cl]Cl2;直接加热可能使配合物分解。

2.在制备配合物⑴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待气泡消失后再加入浓盐酸?如果提前加入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待H2O2分解完后再加入浓盐酸,否则H2O2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或二价配合物氧化不完全。

3.通常条件下,二价钴盐较三价钴盐稳定得多,为什么生成配合物后恰好相反?

答:二价钴的电子构型为3d7,按照价键理论,生成八面体型配合物后将有一个电子被激发至5s高能轨道上,故极易失去,即被氧化成d6构型的三价钴配合物;按照晶体场理论,八面体场中d6构型离子中的6个电子都在低能轨道,CFSE最大。

4.能否直接将配合物溶于水,用莫尔法测定外界氯的含量?

答:测外界氯时,不能破坏配合物,而该配合物的颜色会干扰摩尔法终点的判断。

对本

实验的建议

如果样品量足够,测外界氯(摩尔电导)时称样量应增大约一倍(0.5倍),这样可减少滴定(称量)误差。

4 实验步骤

4.1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的制备

1)在500mL三角烧瓶中,溶解5克NH

4

Cl于30mL浓氨水中,盖上表面皿,在不断摇动下,慢慢分

批加入10克CoCl

2·6H

2

O粉末,每次分少量加入,等溶解完全后加入下一批,继续摇动,便成

棕色浆状物,同时生成橙黄色的[Co(NH

3)

6

]Cl

2

沉淀。

2)用滴定管逐滴加入H

2O

2

(30%)约8mL(在通风橱中进行),不断摇动溶液直至气泡终止,溶液中

有深红色的[Co(NH

3)

5

H

2

O]Cl

3

沉淀生成。

3)慢慢加入浓HCl约30mL(在通风橱中进行)。

4)将三角烧瓶置于沸水浴上加热约20分钟,并不时摇动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即有大量红紫色

[Co(NH

3)

5

Cl]Cl

2

沉淀,抽气过滤,沉淀依次用冰水(蒸馏水),冷却过的1:1HCl和95%乙醇洗

涤,产品于100℃烘2小时,计算产率。

4.2 键合异构体的制备

4.2.1 Nitro-五氨合钴(Ⅲ)的制备:

NH3

NH3

NH3

NH3

NH3

Co NO

2

Cl2

1)称取1.5克的[Co(NH

3

)

5

Cl]Cl

2

于500mL烧杯中,并加入25mL 2 mol·L-1氨水,在水浴上温热使之溶解。

2)将不溶物过滤掉,得深红色透明溶液,冷却并以4 mol·L-1 HCl酸化至pH=3~4,加2克NaNO

2

温热后即可产生橙红色沉淀。

3)冷却溶液并小心加入20mL浓HCl(在通风橱中进行,并分批加入,不可一次加完!)。

4)冷水冷却,过滤得黄褐色晶体。

5)以无水乙醇洗涤沉淀。

6)称重,计算产率。

4.2.2 Nitrito-五氨合钴(Ⅲ)的制备:

NH3

NH3

NH3

NH3

NH3

Co ONO Cl

2

1)称取1.5克的[Co(NH

3

)

5

Cl]Cl

2

样品溶于500mL烧杯中,同时加入10mL浓氨水和30mL水,水浴

中加热,使固体完全溶解。

2)以4 mol·L -1 HCl 中和溶液至微酸性(pH=5)。

3)后加入1.5克的NaNO 2,使溶液放置1~2小时,即有沉淀析出。 4)以冰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在室温下干燥。 5)计算产率。

4.3 配合物电子光谱的测定

1) 用电子天平精确称取约0.2g 的[Co(NH 3)5Cl]Cl 2、[Co(NH 3)5NO 2]Cl 2和 [Co(NH 3)5 ONO]Cl 2,分别

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2)在波长360~700nm 之间,以蒸馏水为空白用1cm 比色皿分别测定以上各配合物的消光值,每间

隔10nm 测定一点,在吸收最大的峰处,间隔可适当缩小,增加测定点。 3)以波长λ(nm )为横坐标,消光值E 为纵坐标作图,即得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4)由电子光谱确定配合物最大波长的吸收峰位置,并按下式计算不同配体的分裂能Δ。 ()711

10cm λ

-?=

?

式中λ为波长,单位为nm 。

5)由计算所得的Δ值的相对大小,排列出配体的光谱化学序列。 4.4 电导法测定配离子的电荷

1) 用移液管吸取25mL (三)中所配制的[Co(NH 3)5Cl]Cl 2、[Co(NH 3)5NO 2]Cl 2

[Co(NH 3)5 ONO]Cl 2溶液,转移到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250mL ,浓度大约为8×10-4 mol·L -1。 2) 测定以上溶液在25℃时的电导率,并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4—1中。

表4—1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配离子

电导率 S .m 2 摩尔电导 S .m 2·mol -1

离子数 配离子 电荷 溶液浓度

mol·L -1

[Co(NH 3)5Cl]2+ 2550 267 3 1 9.553*10- 4 [Co(NH 3)5NO 2]2+ 2483 270 3 1 9.199*10- 4 [Co(NH 3)5ONO]2+ 2339 258 3 1 9.068*10- 4

由测得的配合物溶液的电导率,根据1000m K C

Λ=?算出其摩尔电导率Λm ,由Λm 的数值范

围来确定其离子数,从而可确定配离子的电荷。

5 结果与讨论 5.1 产率

在制备[Co(NH 3)5Cl]Cl 2和[Co(NH 3)5 ONO]Cl 2的实验中,按照实验步骤,得到了红紫色和橙红色沉淀,据此可判定所得产物即为[Co(NH 3)5Cl]Cl 2和[Co(NH 3)5 ONO]Cl 2;但是按照实验步骤制备

[Co(NH 3)5NO 2]Cl 2,制得的产物颜色虽为黄褐色,但是却有点泛红色,因此可以判定产物不纯,[Co(NH 3)5NO 2]Cl 2中混有[Co(NH 3)5 ONO]Cl 2 ,至于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且等稍后讨论。

用制得的配合物的质量除以理论产量再乘以100%,可得到产率。而物质的理论产量可根据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关系来计算,此实验中各产物与反应物的摩尔关系如下: CoCl 2·6H 2O [Co(NH 3)5Cl]Cl 2 [Co(NH 3)5Cl]Cl 2 [Co(NH 3)5NO 2]Cl 2 [Co(NH 3)5Cl]Cl 2 [Co(NH 3)5 ONO]Cl 2

据此可得产率公式:

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实际产量、计算出的理论产量和产率如下表5—1所示:

表5—1: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实际产量、计算出的理论产量和产率

摩尔质

量 理论产量(g ) 产物质量(g )

产率 CoCl 2·6H 2O 237.9 — — —

[Co(NH 3)5Cl]Cl 2 210.4 8.84 4.7 53.2% [Co(NH 3)5NO 2]Cl 2 220.9 1.57 1.3 82.8% [Co(NH 3)5 ONO]Cl 2 220.9 1.57 1.2

76.4%

[Co(NH 3)5Cl]Cl 2产率不高,滤液的颜色为紫红色,可以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导致产率不高:一是[Co(NH 3)5Cl]Cl 2不能完全沉淀,滤液中仍残存有部分[Co(NH 3)5Cl]Cl 2;二是橙黄色配合物[Co(NH 3)6]Cl 2生成后,在加入H 2O 2时,H 2O 2加入过快,且摇动不充分,致使Co (Ⅱ)配合物没有完全氧化成Co (Ⅲ)配合物,这点应该是产率偏低的主要因素。但总体来说,仍得到了满意的[Co(NH 3)5Cl]Cl 2产量。[Co(NH 3)5 ONO]Cl 2的滤液颜色为橙红色,不过非常淡,可认为产率没有达到100%的原因是少量的[Co(NH 3)5 ONO]Cl 2残存在滤液中。本实验过程中,称量和计算所引起的误差比较小。

实验没有得到严格的黄褐色[Co(NH 3)5NO 2]Cl 2晶体,而是黄色晶体略泛红色。造成产物不纯的主要原因是在制备[Co(NH 3)5NO 2]Cl 2晶体过程中,温度没控制好。温度对键合异构体[Co(NH 3)5NO 2]Cl 2 和[Co(NH 3)5 ONO]Cl 2的合成和转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低温有利于[Co(NH 3)5 ONO]Cl 2的生成,而温度高于70℃则有利于[Co(NH 3)5NO 2]Cl 2的生成[2-3]。制备[Co(NH 3)5NO 2]Cl 2时,在加入NaNO 2后,若溶液没有升温至70℃以上,所得产物将含有部分[Co(NH 3)5 ONO]Cl 2橙红色晶体。为使[Co(NH 3)5NO 2]Cl 2稳定生成,另一种方法是在加入NaNO 2时,先将温度升到70℃以上,虽然这样可得到纯净的[Co(NH 3)5NO 2]Cl 2晶体,但是会造成不稳定的NaNO 2分解,浪费原料。另外[Co(NH 3)5 ONO]Cl 2不稳定,在放置过程中会慢慢转化为稳定的[Co(NH 3)5NO 2]Cl 2晶体。本实验后若将产物放置足够长时间,则所

得产物将是纯净的[Co(NH

3)

5

NO

2

]Cl

2

晶体。

同样[Co(NH

3)

5

NO

2

]Cl

2

产率较低的原因是没有完全结晶,有部分产物还残留在滤液中。由于

[Co(NH

3)

5

NO

2

]Cl

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尽可能的冷却原液,再过滤,则其产率会高些。

5.2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通过测定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可测定配合物配体的分裂能△,并根据△的相对大小可排除配体的光谱化学序列。

影响分裂能△值的因素有晶体场的类型(如晶体场是八面体还是四面体)、中心金属离子的性质、配体的性质。试验所测定的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相同,且都是正三价,晶体场类型都是八面体,但是三种配合物的配体不同,而配体对分裂能的大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分裂能的大小与配合物溶液浓度无关,在低浓度下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也与溶液浓度无关。试验用100ml容量瓶中配置的三种配合物的浓度如表5—2示:

表5—2:三种配合物的质量与浓度

质量(g) 浓度1(mol—1·L)浓度2(mol—1·L)

[Co(NH

3)

5

Cl]Cl

2

0.2010 9.553*10-39.553*10-4

[Co(NH

3)

5

NO

2

]Cl

2

0.2032 9.199*10-39.199*10-4

[Co(NH

3)

5

ONO]Cl

2

0.2003 9.068*10-39.068*10-4

注:浓度1是指将称取的三种配合物配成100ml浓度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

浓度2是指取25ml浓度为浓度1的溶液,再配置成250ml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

在360~700nm波长范围内,各配合物在测定的波长下的消光值如表5—3示:

表5—3:配合物溶液在测定的波长下的消光值

波长

(nm)溶液

360 370 380 390 400 410 420 430 440 1# 0.367 0.363 0.299 0.214 0.136 0.095 0.083 0.097 0.125 2# 3.010 1.900 0.759 0.351 0.254 0.277 0.352 0.464 0.569 3# 2.097 0.997 0.387 0.177 0.129 0.140 0.179 0.236 0.290 波长

(nm)溶液

450 460 470 480 490 500 510 520 530 1# 0.163 0.201 0.240 0.276 0.306 0.338 0.367 0.390 0.400 2# 0.646 0.673 0.641 0.553 0.450 0.336 0.239 0.165 0.114 3# 0.331 0.344 0.328 0.283 0.231 0.174 0.125 0.089 0.064

波长

(nm)溶液

540 550 560 570 580 590 600 610 620 1# 0.394 0.385 0.314 0.259 0.196 0.145 0.103 0.068 0.047 2# 0.080 0.053 0.037 0.027 0.019 0.012 0.013 0.002 0.001

3# 0.047 0.032 0.024 0.018 0.011 0.008 0.010 ——

波长

(nm)溶液

630 640 650 660 670 680 690 700

1# 0.033 0.025 0.020 0.011 0.014 0.012 0.011 0.010

2# ————————

3# ————————

注:1#表示溶液[Co(NH3)5Cl]Cl2;2#表示溶液[Co(NH3)5NO2]Cl2;

3#表示溶液[Co(NH3)5 ONO]Cl2。下同。

从表中可以看出[Co(NH

3)

5

Cl]Cl

2

溶液在波长为530nm附近有最大消光值,[Co(NH

3

)

5

NO

2

]Cl

2

溶液

和[Co(NH

3)

5

ONO]Cl

2

溶液在波长为460nm附近有最大消光值,同时各溶液在360nm处似乎有最大消

光值。为准确测定各溶液的最大消光值,又测定了[Co(NH

3)

5

Cl]Cl

2

溶液在波长为530nm附近的消光

值,如表5—4示;也测定了[Co(NH

3)

5

NO

2

]Cl

2

在和[Co(NH

3

)

5

ONO]Cl

2

溶液在波长为460nm附近的消

光值,但是在测定[Co(NH

3)

5

NO

2

]Cl

2

在460nm附近的消光值时,在波长为466nm处,消光值出现反

常,分析知,这是试验机器误差造成的,所以舍去这一个数字。如表5—5示,还测定了个溶液在360nm波长附近的消光值,如表5—4示。

表5—4:[Co(NH3)5Cl]Cl2配合物溶液530nm附近波长下的消光值

波长

(nm)

溶液

527 530 533 536

1# 0.398 0.400 0.399 0.397

表5—5:[Co(NH3)5NO2]Cl2在和[Co(NH3)5 ONO]Cl2溶液在波长为460nm附近的消光值波长

(nm) 溶液

458 460 461 462 463 466 470

2# 0.671 0.673 0.675 0.674 0.674 0.666 0.641

3# 0.342 0.344 0.345 0.344 0.344 0.340 0.328

表5—6:各溶液在360nm附近波长下的消光值

波长

(nm)

溶液

355 357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70

1# ——0.367 0.364 0.367 0.369 0.370 0.370 0.370 0.369 0.363

2# —— 3.010 3.010 3.010 3.010 3.010 3.010 3.723 2.542 1.900

3# 2.723 2.436 2.097 2.010 1.907 1.786 1.672 1.670 1.426 1.329 0.997 根据表5—4、表5—5、表5—6可得到各溶液的最大消光值。各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于表5—7:

表5—7:各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

最大吸收波长

最大消光值

最大吸收波长 最大消光

[Co(NH 3)5Cl]Cl 2 365nm , 0.370 530nm 0.400 [Co(NH 3)5NO 2]Cl 2 461nm 0.675 — — [Co(NH 3)5 ONO]Cl 2 461nm 0.345 — —

根据表5—2中的数据,画出的三种配合物的可见光谱图如图5—1示。

图5—1 [Co(NH 3)5Cl]Cl 2、[Co(NH 3)5NO 2]Cl 2和[Co(NH 3)5 ONO]Cl 2水溶液的可见光谱

对于中心原子d 电子结构为d 1、d 4、d 6、d 9的八面体,在可见光区仅有单峰,姜—泰勒效应有可能引起此单峰分裂,从单峰位置可求得配体的分裂能Δ,实际上可以把d 4、d 6、d 9体系“单电子”或“单空穴”体系,其d —d 跃迁只有一种形式[3]。Co (Ⅲ)属于d 6电子体系,在可见光区,其最大吸收峰位置只有一个。从图6—1中可明显看出[Co(NH 3)5Cl]Cl 2在可见光区和近紫外区各有一个最大吸收峰,[Co(NH 3)5NO 2]Cl 2和[Co(NH 3)5 ONO]Cl 2只在可见光驱显示出最大吸收峰。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由电子光谱确定得配合物最大波长的吸收峰位置,并按下式计算不同配体的分裂能Δ。 ()711

10cm λ

-?=

?

式中λ为波长,单位为nm 。

所计算出的各配体的分裂能Δ如表5—8示:

表5—8:各配体的分裂能Δ

配位体

分裂能Δ Cl — 18868 NO 2— 21692 ONO —

21692

比较表5—8中各配体分裂能Δ的大小,从而得到配为体的强弱顺序,也即光谱化学序列为:

Cl—< NO

2

—≈ ONO—

5.3 配合物溶液的电导率

准确在250ml容量瓶中配置10-4数量级浓度的络合物试样水溶液,在室温下测其电导率。由于室温下纯净的水的电导率极小,故忽略不计。实验中测得三种配合物的电导率及计算结果如表4—1示。根据250℃时,稀水溶液中离子数与摩尔电导的关系(表2—1示),可知三种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均可电离出三个离子,如表5—9示。

表5—9 三种配合物电离出的离子

配合物电离出的离子

[Co(NH

3)

5

Cl]Cl

2

[Co(NH

3

)

5

Cl]2+ 和2 Cl—

[Co(NH

3)

5

NO

2

]Cl

2

[Co(NH

3

)

5

NO

2

]2+和2 Cl—

[Co(NH

3)

5

ONO]Cl

2

[Co(NH

3

)

5

ONO]2+和2 Cl—

6 思考题

1)测定溶液的电导率时,溶液的浓度范围是否有一定要求?为什么?

答:溶液的电导率是溶液的一个属性,即电阻的倒数,对于特定的溶液,其电导率为一定值。溶液浓度不同,其电导率不同。如果要测量某一确定溶液的电导率,则无所谓浓度问题。如果要测溶液中溶质的摩尔电导率,则对溶质的浓度有要求,由于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只在无限稀浓度时成立,故测量时溶液浓度要尽量小些。但溶液过稀导致相对误差较大,故应选取合适的浓度范围。

2)如何解释配位体场的强度对分裂能Δ的影响?

答: M的d轨道能级在配位体场中分裂, 有升高, 有降低;能级差称为分裂能Δ, 分裂方式由L数目和配位能力(配位体场强度)决定,对于相同的配位中心,分裂能Δ则取决于配体场的强度。配体场强度越弱,其所对应的分裂能Δ就越小,配合物所吸收的光波长越长;反之,配体的配位能力就越强,配合物所吸收的光波长越短,分裂能Δ越大[4]。

3)在测定配合物电子光谱时所配溶液的浓度是否要十分正确?为什么?

答:用于配合物电子光谱测定的溶液的浓度不一定要很准确。

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常分为两种:低能一侧的d—d跃迁谱带(常称为中心离子谱带),和高能一侧的电荷转移跃迁谱带。两种跃迁都产生带状光谱,带状光谱图上有吸收峰,吸收峰的位置与配合物溶液浓度无关,而与配合物本身的属性有关。

逻辑学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 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看不清负号在 哪)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

(完整word版)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 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类形成的具体过程,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 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而前肢则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石块和木棒,并采集植物,扑捉小动物,最后终于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上的一系列变化,而大脑和感觉器官也日益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 2、氏族是怎样产生的?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氏族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及认识到近亲通婚的危害,人们排斥了血缘群体内部的通婚,进行族外通婚形成了氏族。母系氏族的特征是,实行群婚,世系按母系计算,有管理机构。 3、分析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陶器的广泛使用和磨光石器的流行,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较稳定的定居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时期。 4、综合说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原理。 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个体劳动和私有制,出现了贫富分化,有了战俘奴隶和债务奴隶,产生了贵族、平民和奴隶的阶级差别,产生了暴力机关。 5、阅读下列材料:“整个氏族制度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它从一个自由处理自己事务的部落组织转变为掠夺和压迫邻人的组织,而它的各机关也相应地从人民意志的工具转变为旨在反对自己人民的一个独立的统治和压迫机关了。” ---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61页。 回答问题:(1)马克思、恩格斯这段话主要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时期?从氏族公社向阶级、国家的过渡。(2)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从国家产生的原因、过程、类型及国家的职能分析。 6、简述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农业革命导致又一次人口爆炸,其规模可与随人类形成而出现的人口爆炸相比。在旧石器时代,正在进化中的人类不断改进工具,使生产率提高,从而使人口相应增加。约100万年以前,猿人的人口数还只有125000,可到了距今1000O年时,以狩猎为生的人类的人口数已上升到532万,约增长42倍。现在,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一定地区的食物供应量比过去更多更可靠,因此,人口数的增长也比过去更迅速。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人类的人口数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与旧石器时代 100万年中的人口增长数相比,约增长25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三章人类—食物生产者 回答问题:结合该段文字分析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新石器时代初期人工裁培植物获得成功。这样,家畜饲养业和农业便发明出来。人类从此由食物采集和渔猎型经济转变为食物生产型经济,从游荡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生活方式,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其历史意义可与近代机器革命相提并论。因此这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被称作“新石器革命”或“农业革命”。-—周启迪《世界上古史》,第18页回答问题:(1)新石器时代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时段?约11000年前 (2)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有哪些方面? 1)人类从食物采集者→生产者: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2)农业、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3)生活资料方面:较多依靠、适应自然→利用、改造自然;4)在农业生产基础上,人们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等现象的观察,积累经验,产生初步的人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新的高度;5)为以后一系列社会变革创造条件: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人口较大增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

【精品】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doc

第一部分: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职能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重点)由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而导致的不能发挥其产生效率的作用表现: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外部性导致产品过剩与短缺 ?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难以克服的经济波动 ?垄断造成效率低下(产出受到限制、管理松懈、R&D缩减、寻租行 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举例省略! 2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次重) 原因:1》公共物品:私人对公共物品提供的无效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外部性:资源配置低效率 3》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4》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3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准公共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区别。请举例说明。(重点) 定义:指那些具务?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物品或劳务。 如:国防、公安、司法、防洪措施等。 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如:国防、防洪设施等。 3)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区别:根据公共品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划分; 1)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国防、公安、司法、基础教育、防洪措施等。 2)混合公共产品:乂叫准公共产品。包括 ——俱乐部物品(或拥挤性物品)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桥梁、游泳池、公园等。 共同资源(或准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河流、湖泊、森林等。 4什么是外部效应?政府对外部性产品或行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请举例说明。 (重点,措施只需记住大概条例) 定义:指某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却没有为之获得应有的报酬或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的现彖 措施:公共对策」)征税(庇古税):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在效率产量水平上向污染者课征相当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使Z变成污染者的内部成本。 2)补贴:如: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发放特殊补贴;对见义勇为的行为不但进行精神奖励,还耍进行物质补偿。政府对实施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产业和金业进行税收优惠和补贴。 3)拍卖污染许可证(是一种排污权交易制度)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材及参考文献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材及参考文献 符松涛

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材 《世界古代史》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第二版。此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古代史编》,分上、下两卷。此书为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参考文献 (一)世界上古史 (1)辅助教材类 朱寰等:《世界上古中世纪史教学参考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王建吉等:《世界上古中世纪史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陈隆波、罗静兰:《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分册),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 丁建弘、孙仁宗:《世界史手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古代部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81年 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年 郭小凌:《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2)学术专著类 吴泽:《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蔡俊生《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杨国章《原始文化与语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美]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上,下) 商务印书馆1977年[美]E·霍贝尔《原始人的法》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人民出版社1971年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72年。 [苏]别尔什茨《原始社会》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人民出版社1956年 马克思《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所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 朱天顺《原始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 金观涛等《悲壮的衰落,古代埃及的衰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何芳川主编《非洲通史:古代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年 [埃及]阿·费克里《埃及古代史》,商务印书馆,1973年 埃及教育部文化局《埃及简史》,三联书店,1972年

逻辑学试题

逻辑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将受益无穷。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 A、客观规律 B、思维规律 C、心理规律 D、语言规律 2、参加会议的人不都是干部。这句话可用符号表示为()。 A、SOP B、SEP C、SIP D、SAP 3、科学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 A、有效性 B、必然性 C、非或然性 D、或然性 4、明天一定下雪。这句话表达了()命题。 A、假言命题 B、模态命题 C、性质命题 D、概率命题 5、已知“我单位有的干部不会开车”为真,则可推知下面()命题为真。 A、我单位所有所有干部都不会开车。 B、并非我单位有的干部会开车。 C、并非我单位所有干部都会开车。 D、并非我单位所有干部都不会开车。 二、双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以非p为前提,若增补()或()为另一前提,可必然推出非q。 A、或者p或者非q B、当且仅当非q则p C、如果非p那么非q D、p并且q E、如果p那么q 2、在“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北京”与“中国”之间是()()关系。 A、全异 B、真包含 C、相容 D、反对 E、真包含于 3、直接推理①┐(SIP)→S0P和②SOP→SIP的正确情况是()()。 A、都正确 B、不都正确 C、都不正确 D、①正确但②不正确 E、①不正确但②正确 4、以“并非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为一个前提,再加上()或()为另一个前提,就能进行正确的选言推理。 A、甲队获得了出线权 B、乙队获得了出线权 C、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 D、甲队没有获得出线权 E、乙队没有获得出线权 5、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科学产生了新的逻辑是()()。 A、辩证逻辑 B、形式逻辑 C、普通逻辑 D、传统逻辑 E、数理逻辑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真值函项的类型有()()()()()。 A、重言式 B、矛盾式 C、赋值式 D、系统式 E、协调式 2、若┐p和q都取真值,那么()()()()()。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2.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1] 4.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5.税负转稼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6.李喜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

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7.外部性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二、简答题 1.公共物品的特征与类别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2.地方政府存在的经济学理由 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有效提供地方公共物品;受益原则和规模经济;竞争的理由;经济干预的理由;制度多样性和改革试验 3.税收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得纳税人的收入下降,降低了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4.简述公共收费的理论依据。 第一,政府收费是在行使国家公权力 第二,国家公权力是用来对抗公民私权利的 第三,国家公权力的来源是私权利的让渡 完全意义上的民治政府是不存在的。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悖论。私权利让渡产生公权力,这也是现代民主制理论共同认同的。但是若过分强调私权利,则公权力就没有生存空间。当社会

世界上古史、中古史名词解释

一.原始社会 1.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是被国际学术界肯定了的最早的人科成员。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约在550—100万年前,其化石主要发现于南非和东非。南方古猿分为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是人类形成阶段的主要代表之一 2.能人(完全形成的人):学术界确定的最早的人属成员,也称“早期猿人”。能人头骨壁薄,眉脊不明显,頬齿,特别是前臼齿,比南方古猿非洲种为窄,能人最显著的特点是脑量扩大。下肢骨明显具直立行走的特征,手骨表明其拇指和其他四指能够对握,但还不很精确。“能人”化石所在的地层,年代约为距今180万年。 奥杜韦文化 3.直立人:承上启下,语言,火(天然火),旧石器时代早期 4.智人:脑量增大尤为明显,体质进化和文化发展,人工取火,旧石器时代中期 5.原始群:最初的人类社会群体,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其经历的时间大致是距今1400万年前到距今300万年间,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是其代表群体。由于他们处于由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为了生存,他们以群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集体劳动和生活。这种组织形式尚不稳定,尚没有真正的组织原则和规例。 6.血缘家族: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或族群按血缘群婚关系组成,族内同辈男女之间可以互为婚配。因为它出现在氏族公社之前,所以又被称为前氏族公社。它存在的时期大约相当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7.氏族: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细胞。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禁止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氏族的管理实行民主制,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 8.普那路亚婚:是母系氏族社会时的一种婚姻形态,又叫做族外群婚。在一定范围内的同辈男女共为夫妻,即一群姊妹和另一群男子或一群男子和领一群怒自相互通婚,但禁止旁系的和同胞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这时共夫的姊妹间、共妻的兄弟间互城“普那路亚”9.母系氏族公社:早期氏族的形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及新石器时代社会的基本细胞。早期氏族中,由于婚姻是族外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是按照母系计算的。氏族基本成员是本族妇女。新石器时代是其繁荣时期 10.对偶婚:相比于族外群婚来说是一种发展,此时已经有一对比较确定的夫妻,但是他们的结合不牢固,极易解除。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望门居住”,二是“居妇家制”,对偶家庭还不构成独立的经济单位 11.部落:由几个有亲属关系的胞族组成,最高权力机构是部落议事会。 12.胞族:母系氏族人口增殖后分裂成许多小氏族,原来的氏族叫做胞族,即大氏族 13.新石器革命: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明,使人类从采集经济过渡到生产经济,这一变革在史学上被称为“新石器革命”。 14.父系氏族公社:以男性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世系及财产为父子继承制 二.上古西亚(前5千纪-前4世纪): (一)两河流域南部国家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1.苏美尔城邦:上古西亚早王朝时期的城邦,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到约公元前2350年被阿卡德王国取代为止,主要分布于两河流域下游冲击平原。发展鼎盛期是早王朝三期。 2.阿卡德王国(前2296-前2112):萨尔贡领导的塞姆人集团在两河流域北部建立的国家,首都是阿卡德城。经过扩张,疆域达到空前辽阔。气候变化导致长期干旱,新兴的专制国家在统治理念和管理手段上存在缺陷,国家衰落,阿卡德王朝末年政局混乱 3.萨尔贡:统一两河流域冲积平原南北地区,萨尔贡在位基本上确立了专制国家的雏形 4.乌尔第三王朝(前2112-前2004):乌鲁克城邦军官在乌尔建立的王朝。再次统一两河流域南部,因其是在乌尔建立的第三个王朝,称乌尔第三王朝。后期由于边境危机,内忧外患,王朝最终走向灭亡 5.舒尔吉改革:广泛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三级管理机构、附属国制度、税收制度改革,

逻辑学习题集

逻辑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何在? 第二章概念 练习 一、填空题 1.词项是反映思维对象_____的思维形式。 2.任何词项都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即_____和_____。 3.词项间的关系,是指词项在_____之间的关系。 4.词项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是指,词项的内涵越_____则外延_____;词项的内涵越_____则外延越_____。 5. a、b两个词项。如果所有的a都是b,并且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关系是_____。 6.给词项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叫______。 7.划分由三个要素构成,即_____、____和_____。 8.“虎”这一词项可以概括为_____,限制为_____。 9.概括是将一个_____词项推演到_____词项;限制是将一个_____词项推演到_____词项。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命题中“中国人”是()。 ① 集合词项②非集合词项 ③否定词项④属性词项。 2.词项与语词的关系是()。 ① 所有语词都表达词项 ② 所有语词都不表达词项 ③ 所有词项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④ 有的词项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如c词项是a、b两个词项的属词项,并且所有a不是b,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 与b之间的关系是()。 ① 交叉关系② 反对关系 ③ 矛盾关系④ 真包含于关系 4.在“有的逻辑学家是心理学家”这一命题中,“逻辑学家” 与“心理学家”在外延上具有()。 ① 全同关系② 全异关系 ③ 真包含关系④ 交叉关系 5.“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里对“国家”这个词项是()来说明的。 ①仅从内涵方面②仅从外延方面 ③先从内涵再从外延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 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① 定义过宽② 定义过窄 ③ 循环定义④ 同语反复 三、双项选择题

世界上古史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氏族军事民主制金字塔罗塞塔石碑卡叠什战役图特摩斯三世《汉穆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巴比伦之囚”《贝希斯敦铭文》尼布甲尼撒二世居鲁士二世琐罗亚斯德教(祆教)“吠陀”种姓制度婆罗门教阿育王顺世论腓尼基字母克里特文明《荷马史诗》早期僭主政治伯罗奔尼撒同盟伯里克利伯罗奔尼撒战争希罗多德亚历山大王政时代塞尔维乌斯改革十二铜表法布匿战争“前三头政治”隶农制《米兰敕令》 二、简单题 1、简述按照恩格斯的划分方法人类起源与进化经历的主要阶段,并列举各阶段发现的主要人类化石。 2、简述人类婚姻家庭形态的演变。 3、简述埃及斯帕特的形成和埃及的统一。 4、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结果。 5、简评乌鲁卡基那改革。 6、略述汉谟拉比的主要政绩。 7、简述古代印度文明的历史更迭。 8、简述荷马时代希腊经济和社会状况。 9、简述克里斯提尼斯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0、简述希波战争的过程、结果和意义。 11、简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过程、结果以及雅典失败的原因。

12、简述塞尔维乌斯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历史意义。 13、简述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及结果。 14、简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5、简述罗马公元3世纪危机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古埃及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及其强化。 2、《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价值。 3、评大流士一世改革。 4、试论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 5、试论印度的种姓制度。 6、试析早期佛教产生的历史条件、教义及阶级实质和社会意义。 7、试述雅典民主进程。 8、试论述古希腊文明在史学和哲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9、试论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变。 10、试论述戴克里先统治时期的政策措施及历史地位。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一简述题 第一部分: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职能 1 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 2 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3 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准公共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区别。请举例说明。 4 什么是外部效应?政府对外部性产品或行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请举例说明。 5 什么是拍卖污染许可证?实行拍卖污染许可证有什么意义? 6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什么是帕累托改进? 7 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基尼系数如何评判公平? 8如何理解公共财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二部分:公共财政支出 9 什么是财政支出?如何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特征? 10 政府活动扩张论(或瓦格纳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11 梯度渐进增长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2评价公共财政效益的方法主要有几种?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13 什么是购买性支出?什么是转移性支出?它们的区别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14 购买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5转移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6 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形式。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及资金来源。 17社会保险的含义、特征及其内容。 18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三种养老基金筹集方式的区别。 第三部分:公共财政收入 19公共财政收入的含义、主要来源。 20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1税制的基本要素和中心环节。 22税率的种类有哪些?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23 什么是直接税?什么是间接税?它们各自包括哪些税种?这些税种有什么功能? 24什么是商品税?商品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4 什么是所得税?所得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5 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的征收有几种方式?那一种对企业有利?为什么? 26 现代税收的原则有哪些/ 27 什么是税收中性和税收的超额负担? 28 什么是拉弗曲线?拉弗曲线的意义是什么? 29 什么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有几种方式?什么是税收归宿? 30 最适税制的概念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四部分财政不平衡公债 31什么是财政不平衡?什么是财政赤字?影响财政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当前全球经

逻辑学试题大全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 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 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 、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与“”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

世界古代史 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

《世界古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世界上古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 一.填空题 1.1871年,达尔文在其一书中,指出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恩格斯提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即、 和完全形成的人。 3.目前,多数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人种,即、和尼格罗人种。 4.班辈婚或辈行婚是一种。 5.人类第一个可以证实的社会组织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繁荣于新石器时代。 6.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考古学年代的晚期。 7.普那路亚婚是一种。 8.是人类婚姻状态从群婚向个体婚的过渡形式。 9.个体劳动能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二.选择题 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 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 C森林古猿 D埃及古猿

2.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产生最初的语言 C能制造工具 D意识和抽象能力的发生 3.现代人种开始形成于 A早期猿人阶段 B晚期猿人阶段 C早期智人阶段 D晚期智人阶段 4.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 A旧石器时代中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 D金属器时代 5.原始人实行族外群婚是在 A血缘家族时期 B母系氏族早期 C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D父系氏族时期 6.母系氏族繁荣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 A班辈婚 B族外群婚 C对偶婚 D一夫一妻制 7.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发生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铜石并用时代 D铁器时代 三.名词解释 1、血缘家族 2、对偶婚 3、农村公社 4、图腾崇拜 四.简答题 1.从猿到人的转变经过了那些主要阶段?简析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简述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的转变。 3.简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第二章古代埃及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概念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赤字依存度和赤字比率 答:赤字依存度是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说明一国在当年的总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赖赤字支出实现的;赤字比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说明一国在某年以赤字支出方式动员了多大比例的社会资源。这是衡量财政赤字规模的两个指标。 2.消费者均衡 答: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的是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简而言之,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范围内寻求使得效用等级最高的商品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不变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 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MU pλ =,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 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的均衡。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的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组可以覆盖整个坐标平面;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

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那么,当一个消费者面临一条既定的预算线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时,只有既定的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 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此时满足12MRS 12p p 。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答: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无论工资还是利润,如果上涨速度超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速度,则会对商品和劳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来自于工会对工资和垄断厂商对利润的过分追求以及货币工资价格的刚性,都被认为可以促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4.寻租行为 答:寻租行为是指政府官员、企业或个人凭借特殊的垄断性地位或特殊手段追求超常经济利益的行为。例如,一个企业或个人通过向政府官员行贿,获得某种紧俏物资的政府批文,或获得某种进口许可证、特许经营权等,都是典型的寻租行为。寻租行为与寻利行为不同,前者是非生产性活动,只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后者是生产性活动,能导致社会财富的增加。寻租与政府对经济的不合理管制有关。减少乃至消除寻租行为的根本措施是消除政府对经济的不合理管制这一制度性根源。 5.倾销 答:倾销是指海外的货物(商品)以低于同样货物的价格(商品)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的条件下的销售价格出售的行为。倾销的法律定义为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

世界上古史参考文献11

参考文献 一、参考书目 (一) 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9。 2、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 3、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商务 1983。 4、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 5、卢哲夫译《世界原始社会史》上海艺文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6、张荣译《新石器时代世界最早的农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7、[美]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 8、《世界原始社会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9、[美]房龙、周炎《人类的故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10、雷升《上一次文明》(上、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11、姚乐野等译《史前世界》成都地图出版社,2001年 12、周启迪《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3、米辰峰《世界古代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4、李植枬《宏观世界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5、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6、崔连仲《世界史》(古代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 17、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8、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 19、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重庆出版社,1986。 (二)第二章最初的文明(上) 1、刘文鹏《古代埃及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 2、侯书森《古老的密码》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 3、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4、王海利《法老墓迷雾三千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5、东之龙、胡秉华《穿越时空隧道—世界考古探秘》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 6、[法]巴斯卡勒·沃讷思《法老时代的埃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7、夏仁海等译《尼罗河两岸——古埃及》山东书画出版社,2001。 8、孙锦泉主编《追踪古埃及的文明——夕阳下的金字塔》重庆出版社,2001年 9、刘晓晖译《通往永恒的路——埃及神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10、陈小红和毛锐《失落的文明——巴比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11、沐涛和季惠群《失落的文明——犹太王国》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12、华严明《“文明的故事”》系列丛书,海南出版社,2001年。 13、[美]戴尔·布朗《苏美尔——伊甸园的城市》华夏出版社,2002年 14、郑殿华等著《走进巴比伦文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 (三)第三章最初的文明(下) 1、[印度]萨拉夫《印度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 2、[印度]R.C.马宗达等《高级印度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 3、培伦《印度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4、陈恒《失落的文明——古希腊》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5、[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 6、郝际陶著《古代希腊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l994年 7、古朗士著《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8、杨共乐等著《璀璨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9、顾銮斋《如歌岁月—古希腊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庄馨云著《神秘希腊雅典·爱琴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 11、基托《希腊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章利国《希腊罗马美术史话》,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13、G·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4、张广智主编:《世界文化史》(古代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15、叶孟理:《欧洲文化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化》,华夏出版社2000年。 16、吴晓群:《古代希腊仪式文化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18、吕新雨神话·悲剧·<诗学>――对古希腊诗学传统的重新认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 一、 1.逻辑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思维得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得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就是思维内容得存在方式、联系方式。逻辑常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得逻辑内容。逻辑变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得具体内容。如“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就是……”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得逻辑内容。“S”、“P”就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得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P、Q”就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得具体命题,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得代入,就是指用具体得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如用具体得词项“杨树”与“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S”与“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所有杨树就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又如用具体得命题“过度砍伐森林”与“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P”与“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如命题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有特殊与一般之分。如定义、划分得规则,就是特殊得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得特殊范围。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就是一般得、基本得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得基本性质与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类思维形式结构得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得规范与约束作用,保证思维得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与论证性。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5.逻辑矛盾,就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得思想内容。如“有S不就是S”、“P并且非P”。命题逻辑中得矛盾式,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谓词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模态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得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狭义得逻辑矛盾指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广义得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就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与“这就是马,并且这不就是马”)。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docx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简述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 2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3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准公共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区别。请举例说明。 4什么是外部效应?政府对外部性产品或行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请举例说明。 5什么是拍卖污染许可证?实行拍卖污染许可证有什么意义? 6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什么是帕累托改进? 7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基尼系数如何评判公平? 8如何理解公共财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9什么是财政支出?如何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特征? 10政府活动扩张论(或瓦格纳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11梯度渐进增长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2什么是购买性支出?什么是转移性支出?它们的区别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13评价公共财政效益的方法主要有几种?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14购买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5转移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6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形式。 17社会保险的含义、特征及其内容。 18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三种养老基金筹集方式的区别。 19财政收入的含义、主要来源。 20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1税制的基本要素和中心环节。 22税率的种类有哪些?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23什么是直接税?什么是间接税?它们各自包括哪些税种?这些税种有什么功能? 24什么是商品税?商品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4什么是所得税?所得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5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的征收有几种方式?那一种对企业有利?为什么? 26现代税收的原则有哪些? 27什么是税收中性和税收的超额负担? 28什么是拉弗曲线?拉弗曲线的意义是什么/ 28什么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有几种方式?什么是税收归宿? 30什么是财政平衡?什么是财政赤字?影响财政不平衡的因素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