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数据库的结构(1)

创建数据库的结构(1)
创建数据库的结构(1)

创建数据库的结构

一、创建数据库

1.启动Access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空Access数据库”。

2.系统将出现“文件新建数据库”窗口,在文件名输入框里输入你的号数(如6号就是:06),单击“创建”按钮,即可进入“Access数据库设计‘窗口。此时我们完成了创建Access数据库的操作。

二、创建数据表

1.双击“使用设计器创建表”,进入表设计视图窗口,输入如下图数据

其中,“选手编号”字段属性设置为:(1)字段大小“4”;(2)必填字段“是”;(3)索引“有(无重复)”;其余选项默认。

“姓名”字段属性设置为:(1)字段大小“8”;其余默认。

“性别”字段属性设置为:(1)字段大小“2”;(2)默认值“男”;(3)有效性规则“男or女”;(4)在“查阅”选项卡里设置显示控件为“列表框”,行来源类型为“值列表”,行来源为:"男";"女";其余默认。

“学校名称”字段属性设置为:(1)字段大小“50”;其余默认。

“学段”字段属性设置为:(1)字段大小“4”;(2)在“查阅”选项卡里设置显示控件为“列表框”,行来源类型为“值列表”,行来源为:"中学";"小学";其余默认。

“电子邮箱”字段属性设置为:(1)输入法模式“输入法关闭”。

“备注”字段除数据类型为“备注”外,属性全为默认值。

2.用同样的方法创建“参赛学校表”和“参赛作品表”,相关属性设置自行参考“参赛选手表”。

三、建立表之间的联系

1.单击“工具”菜单,选择“关系”选项,在弹出的“显示表”窗口中选择要建立联系的表,单击“添加”按钮(3张数据表均要添加)。

2.在“关系”窗口中将“参赛选手表”中的“选手编号”字段,拖曳至“参赛作品表”中的“选手编号”字段上,系统弹出“编辑关系”对话框。

3.在“编辑关系”对话框中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选项,单击“创建”按钮,即可完成“参赛选手表”与“参赛作品表”之间联系的创建。

4.用类似方法创建“参赛学校表”与“参赛选手表”之间的联系(学校名称为相关联字段)。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图),这个结构称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有时亦称为三级模式结构或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虽然现在DBMS的产品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工作,但大多数系统在总的体系结构上都具有三级结构的特征。 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数据特性,称为数据视图(Data View)。 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也就是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概念模式。内部级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物理数据存储的结构,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 图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要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这样就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 三级结构之间往往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三级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象(Mapping):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里的模式是概念模式的简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即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图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三级结构和两级映象 (1)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还包含记录间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概念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点,并使得两级中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概念模式必须不涉及到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只有这样,概念模式才能达到物理数据独立性。概念模式简称为模式。 (2)外模式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外模式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 用户使用数据操纵语言(DM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实际上是对外模式的外部记录进行操作。有了外模式后,程序员不必关心概念模式,只与外模式发生联系,按照外模式的结构存储和操纵数据。 (3)内模式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4)模式/内模式映象 模式/内模式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由于这两级的数据结构可能不一致,即记录类型、字段类型的命名和组成可能不—样,因此需要这个映象说明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之间的对应性。 模式/内模式映象一般是放在内模式中描述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图),这个结构称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有时亦称为三级模式结构或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虽然现在DBMS的产品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工作,但大多数系统在总的体系结构上都具有三级结构的特征。 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数据特性,称为数据视图(Data View)。 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也就是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概念模式。内部级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物理数据存储的结构,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 图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要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这样就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 三级结构之间往往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三级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象(Mapping):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里的模式是概念模式的简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即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图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三级结构和两级映象 (1)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还包含记录间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概念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点,并使得两级中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概念模式必须不涉及到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只有这样,概念模式才能达到物理数据独立性。概念模式简称为模式。 (2)外模式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外模式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 用户使用数据操纵语言(DM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实际上是对外模式的外部记录进行操作。有了外模式后,程序员不必关心概念模式,只与外模式发生联系,按照外模式的结构存储和操纵数据。 (3)内模式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数据库结构设计-模板

XXX有限公司数据库结构设计

*变化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前言 (1) 1.1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读者对象 (1) 2约定 (1) 3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1) 3.1数据实体-关系图 (1) 3.2数据实体描述 (1) 3.3实体关系描述 (2) 4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2) 4.1数据实体-关系图 (2) 4.2关系模型描述 (2) 5物理实现 (3) 5.1数据库安排 (3) 5.2保密设计 (3) 6数据库维护和备份 (3) 7附录 (3) 7.1引用文档/参考资料 (3) 7.2术语表 (3) 7.3附录一 (3) 7.4附录二 (3)

1前言 1.1目的 [说明编写此文档的目的与目标。] 1.2适用范围 [说明此文档的适用范围。] 1.3读者对象 [说明此文档的预期读者。] 2约定 [数据库中各种元素的命名约定。例如表名,字段名的命名约定。] 3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3.1数据实体-关系图 [画出数据库实体-关系图(ER图)。] 3.2数据实体描述 [描述数据库中实体。如下: 数据实体中文名、数据库表名

3.3实体关系描述 [描述数据库中每个实体的关系。] 4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4.1数据实体-关系图 [画出数据库实体-关系图(ER图)。] 4.2关系模型描述 [描述数据库关系模型,如下: 数据库表名:同义词(别名): 主键;外键;索引;约束:如下表例]

5物理实现 5.1数据库安排 [说明是否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表如何分布;每个数据库服务器上建立几个数据库,其存储空间等安排;数据库表的分配方法,例如:如何创建段,或表空间。] 5.2保密设计 [用户角色划分方法,每个角色的权限。] 6数据库维护和备份 [说明数据库的维护和备份方案。] 7附录 7.1引用文档/参考资料 [本小节应完整地列出该文档所引用的所有文档(这里的文档包括内部的其他过程定义文件或者是外部的参考资料)。每个文档应标有标题、报告号(如果适用)、日期和出版单位。列出可从中获取这些参考资料的来源。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档来提供。] 7.2术语表 [本小节应提供正确解释该文档所需的全部术语的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组织或项目《术语表》来提供。] 7.3附录一 7.4附录二

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一、实体的关系模型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 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剩余金额,总收入) 其中有下划线的是主键。 二、关系模型合并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 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剩余金额,总收入) 三、关系模型的函数依赖关系 1)、用户名——>密码 2)、(帐号,密码)——>姓名,(帐号,密码)——>年龄,(帐号,密码)——>出生日期,(帐号,密码)——>电话号码

3)、时间——>地点,时间——>事件 4)、姓名——>城市,姓名——>备注,姓名——>工作地点,姓名——>联系方式; 5)、日期——>地点,日期——>人物,日期——>事情 6)、标志——>消费时间,消费时间——>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标志——>总收入,标志——>剩余金额。 其中6不是第一范式其他都是第一范式,且6为第二范式. 四、优化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时间,剩余金额,总收入) 消费(消费时间,消费项目,消费金额)

数据库体系结构

数据库体系结构数据库如何处理一个查询 当应用程序向PostgreSQL系统提交一个查询时,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

联接阶段 一旦建立起来一个联接,客户端进程就可以向后端服务器进程发送查询了。查询是通过纯文本传输的,也就是说在前端不做任何分析处理。服务器分析查询,创建执行规划,执行该规划并且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联接把检索出来的记录返回给客户端。 分析阶段 解析器的功能就其目的性来说,就是检查从应用程序(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查询,核对语法并创建一个查询分析树(querytree)。 重写阶段 重写系统是一个位于分析器阶段和规划器/优化器之间的模块。它接收分析阶段来的查询树且搜索任何应用到查询树上的规则,(规则存储在系统表里)并根据给出的规则体进行转换。 重写系统的一个应用就是实现视图。当一个查询访问一个视图时(也就是说,一个虚拟表),重写系统改写用户的查询,使之成为一个访问在视图定义里给出的基本表的查询。 优化阶段 规划器/优化器的任务是创建一个优化了的执行规划。它首先合并对出现在查询里的关系进行扫描和连接所有可能的方法。这样创建的所有路径都导致相同结果,而优化器的任务就是计算每个路径的开销并且找出开销最小的那条路径。

执行阶段 接受规划器/优化器传过来地查询规划然后递归地处理它,抽取所需要的行集合。执行器就是对应于上面所提到的查询引擎中的执行处理客户端发来的请求(Executor),它是查询引擎的核心模块。 执行器实际上是一个需求-拉动地流水线机制。每次调用一个规划节点地时候,它都必须给出更多的一个行,或者汇报它已经完成行的传递。 针对不同的SQL查询类型,执行器会有不同的执行方案,而这些方案的选择是按照执行器机制进行的。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该系列计划包括5部分:完整性约束理论及应用、范式理论及应用、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本文是第五部分,介绍逻辑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模型的优化、用户子模式的设计等问题。1.逻辑设计概述 概念结构是独立于任何一种数据模型的,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所用的数据库环境已经给定(如SQL Server或Oracel或MySql),本文讨论从概念结构向逻辑结构的转换问题。 由于目前使用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是关系数据库,因此首先需要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然后根据具体DBMS的特点和限制转换为特定的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最后进行优化。 2.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2.1 一个例子 E-R图如何转换为关系模型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图2.1是学生和班级的E-R图,学生与班级构成多对一的联系。根据实际应用,我们可以做出这个简单例子的关系模式: 学生(学号,姓名,班级) 班级(编号,名称) “学生.班级”为外键,参照“班级.编号”取值。 这个例子我们是凭经验转换的,那么里面有什么规律呢?在2.2节,我们将这些经验总结成一些规则,以供转换使用。 2.2 转换规则 (1)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一般E-R图中的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2) 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 的关系模式合并。 图2.2是一个一对一联系的例子。根据规则(2),有三种转换方式。 联系单独作为一个关系模式 此时联系本身的属性,以及与该联系相连的实体的码均作为关系的属性,可以选择与该联系相连的任一实体的码属性作为该关系的码。结果如下: 职工(工号,姓名)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 负责(工号,产品号) 其中“负责”这个关系的码可以是工号,也可以是产品号。 )与职工端合并 职工(工号,姓名,产品号)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 其中“职工.产品号”为外码。 i)与产品端合并 职工(工号,姓名)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负责人工号) 其中“产品.负责人工号”为外码。 (3) 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 系模式合并。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总体架构分析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总体架构分析 一、概述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是一个提供除传统连续视频流以外的视频 图像内容信息流的存储和相应服务的新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提供除传统视频监控实时浏览、云镜控制、录像下载回放等基本功能以外的、与公安实战应用能深度结合的视频图像信息深化应用服务支撑平台。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涵盖所有用于存储视频、图像及其结构化描述信息等内容的存储系统,包括目前用于存储连续视频流的存储系统。狭义上的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指用于存储视频监控设备自动抽取或人工采集和标注 的视频片段、图像、索引、标签、视频结构化描述信息的数据库,如卡口图像和车辆通行信息、案/事件信息等。本文主要针对狭义上的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 二、功能与性能要求 1.功能要求 (1)存储服务功能 具有视频监控设备自动采集的车辆信息、人员信息、物品信息和事件信息的存储服务功能。 具有人工采集车辆信息、人员信息、物品信息和事件信息的存储服务功能。

具有原始视频片段、原始图像、加工后的视频片段、加工后的图像及其关联的结构化描述信息等综合存储组织功能,以及以案/事件来组织相关信息的存储组织功能。 服务功能类型:写入、修改、删除、锁定(冻结)等。 (2)查询与检索服务功能 具有视频图像信息索引的实时生成功能。 具有视频图像信息的全文搜索功能,支持跨地区的视频图像信息检索。 具有根据视频图像信息对象特征属性条件组合进行检索功能。 (3)数据交换服务功能 具有与其他公安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 具有上下级之间的视频图像信息数据交换功能。 具有本地的视频图像信息读写访问服务接口功能。 具有视频图像信息数据的导出功能。 具有对写入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的信息实时数据转发功能。 (4)布控服务功能 具有对写入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实时布控功能,具备跨区域全局布控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