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改写的写作指导

古诗改写的写作指导
古诗改写的写作指导

古诗改写的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改写?

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也就是说,思想内容不做大的改动,而在表现形式上却有较大的变化。因为内容统一,对改写的要求统一,便于评判优劣,所以改写是考试作文常见的形式之一。

(二)、改写的形式

1、改变人称,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2、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3、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文改为现代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

4、改变文章的叙述方式,把顺叙改为倒叙或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叙等。

5、改手法,主要指改变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将以说明为主的说明文,加上多种修辞,使其具有文艺性。(三)、改写的要求

1、内容的改写。即可以将写人改为写事,或者将写事改为写人。

2、结构的改变。如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把倒叙改为顺叙,或者对材料予以重新组织等。这一要求相对简单些,一般不作为一次改写的全部要求,而是作为要求之一出现,同时还有改变人称等其他要求。

3、人称的改写。如把第一人称的作品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的作品改为第一人称。以后者为最多。因为改为第一人称,写起来比较容易些。改为第一人称,可以增加心理描写,也可以适当地直接抒情议论。

4、文体的改变。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或记叙文;把小说改成剧本;报告文学改成消息等。但在考试作文中,常见的是把诗歌改成散文或记叙文。这是因为诗歌文字少,命题不占太多篇幅。

把诗歌改成散文或记叙文,因为诗歌概括性强,跳跃性大,因此在改写时必须增添一些细节描写使之丰满起来,不必拘泥于原诗,应在原诗基础上加以想象,使之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此外,也有把小说改写成“课本剧”的。

5、语言的改写。常见的是把文言作品改用现代汉语来写。

(四)、将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

诗词改写成记叙文,由于文体不同,改写前必须清楚两种文体的特点。诗词是运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强烈地抒发感情,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现实生活。而改写后的记叙文则要求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通过人物、景物的细致刻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述出来。明确了两种文体的特点,按照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来改写,就不会把诗词改写成译文了。

诗词几乎没有细节描写,情节跳跃的幅度较大,给人思考想象的余地非常广阔。对其改写应该首先把握诗词的主要意思,进行巧妙构思。其次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

具体来说,在改写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诗词,读懂诗词。在阅读中可以结合注释,请教老师或查找相关资料等,把诗词的内容弄懂,弄通,准确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把握住诗词的整体脉络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诗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或时间?诗词提到的是什么人?这个人在做什么?在哪里做的,做得怎么样?人物的心情如何?诗词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动笔写作。

(五)、改写时的几个注意点

(1)诗词的跳跃性很大,所以在改写时,不要受诗词结构、句式的束缚,不能纯粹地、机械地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诗词。改写虽然是再创作的过程,但是不能完全重新创作,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改得面目全非。

(3)在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应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对跳跃部分要适当地补充出来,变概括为具体;对表达含蓄的地方,也可以适当地“明朗化”。

(4)改写时,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5)对改写文中的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详细刻画,令其形象丰满;对诗词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好必要的充实和渲染。这样,一篇符合要求的改写文就诞生了。

《游子吟》改写评析

(一)、赏析原诗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学生作品评改

夜,好深沉。窗外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雨。透过窗,慈爱的母亲正在微弱的灯光下缝制衣服。儿子正在收拾行李。夜,好不静谧,此时无声胜有声。

母亲的一针一线都贯穿了儿子的心,每缝完一针,都会把目光集中在儿子身上,那忧郁的眼神,那犀利的目光,能拔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突然,针扎破母亲的手指,一股殷红的鲜血流了出来,儿子马上走过来:“娘,您没事吧?让儿看看。”

“娘没事,”母亲马上把手藏起,“咳,娘老了,眼睛不行了,干起活来也笨手笨脚的,你不会嫌弃娘吧?”

“怎么会呢,娘,明日进京,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与你相见,儿子不能照顾您老,儿子不孝啊!”儿子趴在母亲在膝上抽泣。

“男儿志在四方,他日待儿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娘做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娘,你放心吧,我一定会金榜题名的。您要保重啊!盘缠的事我自己会想办法的,待他日高中后,定用八抬大轿来抬您呢。”

“嗯,娘真高兴啊!”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说。

雨,还在继续下个不停。

次日,儿子背上包袱,满怀希望地登上旅程。母亲静静地伫立在门边,深情地望着儿子远行的背影,眼里满是泪花……

经过春雨的一番滋润后,大地换上了绿装,桃红又是一年春,沉睡于地下的种子又被春姑娘唤醒。我们做儿女的就像路边的小草,怎能报答春天给的光辉呢?

(点评:本文能借助于描写来改写,特别是对话描写,表现母亲的爱子深情。篇末能点题,起深化中心的作用)

(三)、范文展示

(一)

夜暮降临了,村庄里的人都回自己家休息了,只有孟郊家的灯还亮着,孟郊的母亲正在为即将远出的儿子做准备。

母亲一会儿为儿子装点干粮,一会儿再装点盘缠。母亲看见孟郊的衣服已经破了,就拨亮油灯,拿出针和线,准备缝。

突然,孟郊从屋子里走出来,把母亲手中的针和线抢过来说:“娘,您已经老了,不要再缝了,快回屋睡吧。”说着,就扶母亲进了屋。

夜已经很深了,伸手不见五指。母亲听孟郊屋里没有动静,就把油灯再次点燃,把衣服拿过来,一针一线细细地缝着。母亲看扣子松了,就把它缝得牢牢的,母亲看衣服破了个洞,就小心翼翼地缝得结结实实的,她一不小心,把手扎破了,流了很多很多的血。由于天快亮了,母亲顾不上疼痛,又拿起针线缝了起来。母亲想:“儿子这次出去,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我得细细地缝,把衣服缝结实了,好让他多穿些时间。”

天亮了,孟郊走出来,发现母亲一夜没睡,当他看到母亲手上的血以及缝好的衣服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孟郊心想:“我们儿女好比是小草,永远报答不了阳光的哺育之情,当儿女的也永远报答不了母亲给予的恩情,母爱是多么伟大呀!”

(二)

夜很深了,皎洁的月光倒影在荡起微微波纹的湖面上,一闪一闪的;村子周围一片静寂,大多数人都已经睡去,唯独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发出微弱的烛光,两个模糊的影子倒影在窗子上。这倒底是谁呢?

小屋中,一个矮小的正方形桌子放在中央,旁边是一张铺在地上的床和床上折得整整齐齐的被子……

孟郊在看书,而母亲正在借着微弱的烛光缝补孟郊的上衣。她尽管老眼昏花,可还是缝得那样的认真,那样仔细。这时,孟郊说:“娘,这次我上京赶考,您一个人在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啊!”母亲听了,笑着说:“这你就不用担心,你只要考上状元,娘就心满意足了。你这次去京城赶考,路途遥远,自己要多加小心。这衣服得好好补补,这样你就不用担心路上衣服破了,没人给你补。”说完,母亲又低下头,继续缝补。

母亲将衣服缝得十分紧,针脚是那样的匀称,可是没想到的是,母亲手中的针不小心刺中了母亲的手指,可是母亲竟然完全不在乎,不当一回事。孟郊看此情景,看着母亲一针一针的在微弱的烛光下眯着眼睛给自已缝补着衣服,眼泪不禁顺着脸夹流下来。他的心中充满着感激:”母亲啊,我一定会努力考试,中了状元,当上大官,将来好好地报答您的…… ”

第二天,孟郊骑上马,上京赶考了,母亲站在孟郊的身后,望着儿子远去的身影,渐渐的消失……

(三)

窗外,黑夜的帷幕又拉满了山村。

母亲拔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瞄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长长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的交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地拍着我的肩:“儿啊,要记住回家的路……”我知道,我是一根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根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漂泊多远,黑暗中的那昏暗的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唯一的方面,唯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人教版《古诗词三首》公开课教案(推荐)

人教版《古诗词三首》公开课教案(推荐) 《古诗词三首》公开课教案 1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只表示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示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局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小朋友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小朋友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

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示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载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示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古诗改写作文(小学高年级教案)

古诗改写作文(小学高年级教案) 习作内容: 依据古诗的简单情节,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扩写、改写、续写古诗。 训练目的要求: 根据古诗的情节,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作前准备: 背诵新修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中的《七步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回乡偶书》等有故事情节的古诗,了解诗的写作背景,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 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背诵古诗《塞下曲》,交流诗人卢纶及写诗背景等相关资料。 1.同学们,唐代诗人卢纶的一首《塞下曲》描写了一位英武的将军,要在月夜去捉拿逃走的匈奴首领单于。全诗雄劲健朗,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并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大家还记得这首古诗吗?(指名背-齐背)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道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2.交流诗人及这首诗写作背景的有关资料。 二、启发引导想象故事情节,拓展古诗内容。 1.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单于是怎样被包围的,自由说。 2.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会受惊,高高飞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练习说。 3.想象一下将军是怎样知道单于逃跑的?指名说。 4.发现单于逃走后将军会怎样想,怎样说? 5.这时,下起了大雪,狡猾的单于逃走之后,将军是否带领士兵捉住了他?捉单于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情况?将军又是怎样在雪中运用智慧或英勇搏杀,擒住单于的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三、完整讲述故事:《夜擒单于》。 四、提供背诵篇目,展开想象,小组内改编故事。 (一)背诵: 1.《别董大》

(完整版)木兰诗公开课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木兰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分。 2.重点分析前三部分,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部分,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课时 1.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改写文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小学语文古诗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古诗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图片、录音朗诵、古筝曲。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传说白居易十六岁时自江南赴长安应试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他的姓名,笑说:“长安米介正

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草》(板题)。这是从原诗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师范读古诗,生认真听生字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生诵读诗句。 (2)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把“枯”和“荣”分别贴在相应图片的下面,并说出理由。 (3)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离离”。 (4)谁知道“岁”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读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 (6)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你怎么理解“烧不尽”、“吹又生”? (2)指导朗读,读出野火的无情、野草的顽强。 4.配乐诵读全诗。 (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关于改写古诗作文300字五篇

关于改写古诗作文300字五篇 关于改写古诗作文300字五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改写古诗作文300字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改写古诗作文300字篇1 咕、咕、咕&&,清晨那洪亮的鸡叫声,唤醒了在梦中徜徉的我。我穿好衣服,吱呀一声门打开了。我走出自己家的小园,深深地呼吸着春天清晨特有的甜润的空气。瞧呀!小鸟在那高高的树枝上谱写着春天的赞歌。一片绿茵茵的绿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晨光中闪耀。美丽的花儿绽开了可爱的脸蛋。空气中弥漫着清香的味道。这春天的清晨多迷人啊!不知此时朋友家的园子是怎样的呢? 不远,我就看到他家的那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紧闭着,会不会没有人在家呢?大概是怕我的木底鞋踩坏了他园子里的苍苔吧!去看看好了。 我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门,敲了许久,始终没有人来开。哎,看来是没人在家吧!我转身想走,瞬间,一处景物吸引住了我。嘿,瞧呀!一枝粉红的杏花正悄悄地探出头来呢!这景物仿佛让我看到了朋友家里的美丽的春色。我也知道了,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都会去拼搏、进龋 想到这,我心血来潮,写下千年古诗《游园不值》。 改写古诗作文300字篇2 张籍很小的时候,就远离了家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

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张籍吃完晚饭,坐在院子里欣赏皎洁的月光,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给昏暗的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只好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找出了一件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旧棉袄。 他看着棉袄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到:母亲,您的身体可好?天气渐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着凉。请您别担心我,我过得很好。今年家里收成还好吧?……好象有许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第二天,太阳刚爬上山腰,张籍就把信交到王二手里。 王二正准备和他告别时,张籍又把信拿了回来,拆开后反复检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们要快乐的过好每一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不开心……写完这些,张籍才将信交给了王二,王二骑着马,飞奔而去。 张籍看着远去的王二,心里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妈妈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么时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呀。 改写古诗作文300字篇3 在湖南省东南部,有一个地方叫安仁县。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乘船去那里游玩。来到安仁,杨万里马上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里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万里听到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张望,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过了一会儿,船儿徐徐地停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3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2.知诗人,解诗题。 韩,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六年级作文《古诗词改写》教案

古诗词改写 第三环节: 魔法小棒(45 分钟) 一、什么是续写(3分钟) 导入语: 审完题,我们一起看看什么是古诗改写?(ppt8、9) 二、写作指导(42 分钟) 1.读懂诗意 师: 下面我们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讲讲怎样进行古诗改写。改写前,我们必 须要明确诗意。大家回忆一下,刚才老师讲了欣赏古诗有三步,分别是什么? 生: 师: 那么这首诗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 我们一起来看看。(ppt10) 操作: 不用带学生读诗,直接点击文字,进入解释诗意的视频。 (1) 结合背景理解诗意 师: 刚看了视频,我们大体上了解了诗意,但是我们还要结合古诗的背景来进一步 (ppt11) 它们距离很远,从渭城出发,到理解诗意。我们看这三个地点分别在哪? 安西,....(ppt11) 你觉得诗人会想些什么? 生......(找两个同学说一说) 师: 这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会相见。但是作者并没有感觉到一种将要离别的凄凉, 因为(ppt12) (2) 通过景或物揣摩感情 师: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景物拷摩一下作者的情感了。看诗的前两句。觉得兩大吗? 生: 不大,因为才打湿了地面的浮尘。 “柳色新”是什么含义? 生: 小雨洗刷了一切,使柳树的颜色变得越发青翠。 师: 柳象征着什么? 生: 杨柳依依,随风摆动,有一种缠绵的感觉,又因为“柳”跟“留”谐音,所以柳树象征着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师: 请说说这两句诗的含义。 生: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师: 再看后两句。为什么说“更”进一杯酒? 生:一方面说明王维跟元二喝了很多杯了,另一方面也有依依惜别的情谊,因为以后再见面就难了。 故人指谁? 生: 像我一样的老朋友。 请说说这两句诗的含义。 生: 请您再喝一杯酒,出了阳关就见不到像我一样的老朋友了。 (3) 鉴赏语言,揣摩技巧。 Ppt15,点击文字,进入视频链接,学生进一步鉴赏,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同时通过视频中的画面激发想象力。

3.古诗三首 优秀教案

3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 4.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体会三首古诗中各自体现的传统习俗文化及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6.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会写8个生字。 2.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 (重点) 3.体会三首古诗中各自体现的传统习俗文化及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3.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难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

——韩翃《寒食》。 2.走近作者: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3.相关资料:寒食节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割大腿上的肉给国君吃)”。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2个生字。(重点)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3.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作文教案——改写古诗词

主备人唐儒君授课人唐儒君授课时间2013年 12 月总第 3 课时课题训练------改写古诗词课型作文课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改写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品味。 2、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重点改写古诗词 难 点 改写古诗词教法及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一、评讲上次作文 1、总评: 2、点评: 二、导入 改写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的一种作文 训练。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 布局的过程,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三、作文指导 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意境 2、要把握古诗的原意 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改写《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学生欣 赏佳作 学生了 解改写古诗 “三要” 学生自 读赏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简评】 小作者能够把握诗的原意,做到重点突出,想像合理。 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像力,把文章写得血 肉丰满,有情有趣。在描写儿童追赶蝴蝶的时候,能够抓 住人物的外貌、动作,来刻画活泼,可爱的人物形象。其 次,小作者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对古代人的生活语言比较 了解,“客官、大人、小二、久仰久仰”等词语的运用比 较得体,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宋代的新市,给人以身临其境 的感觉。 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 创新。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 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5)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 描写。 (6)补充背景材料。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 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 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 材料。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 动形象。 【片断训练】 例如:改写“鸡声茅店月” 薄薄的雾上来了,天空渐渐泛青,发白。 守望了一夜的月亮似乎也累了,在云中走走停停。小 村中的几座茅屋,就沐浴着淡淡的月光,静卧在弯弯的小 河边。远处隐隐约约的几声鸡鸣,伴着几声狗叫,更衬出 这乡村的宁静。在这宁静中,新的一天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练习:改写“草色遥看近却无” 学生赏 析 学生了 解改写时的 注意事项 学生做 片断练习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语言活动古诗教案《绝句》教学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语言活动古诗教案《绝句》教学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小学古诗寒食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寒食》朗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大体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时感受作者劝解自己不要惆怅的乐观生活态度。 2、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激发情趣: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王禹偁一起走进商山,感受商山的春天----板书课题《寒食》。 读题,质疑。 简介作者。 二、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声断气不断)。 (3)你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节奏,体会体会这种“声断气不断”的感觉。(4)指名读、齐读。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3)、结合想到的画面,感情朗读。 2、利用课件图片,视觉冲击,感情朗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 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孩子们在菜花地里捉蝴蝶,在树下荡秋千,你们有过类似的体验吗?你捉蝴蝶、荡秋千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现在你就是那个捉蝴蝶、荡秋千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如果你刚刚捉到一只蝴蝶,你的心情如何?请用你的声音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假如刚刚的蝴蝶眼看就要捉住了,蝴蝶却飞走了,你的心情如何,此时该怎样朗读? 在这大好的春光的里,和小伙伴们一起荡秋千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呀,秋千在小朋友轻轻地推送下慢慢地动了起来,轻轻地荡了起来,此时,我们该怎样读出那种感受呢? 小朋友推呀推,秋千越荡越高,呀!忽儿的一下,荡起来了,忽儿的一下,落下去,那种感受谁来读? 秋千越荡越高,简直都要跑到树顶上啦,让人看了又刺激,又惊险,谁来读?

优质公开课《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 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 各写了哪些景物? 找出来, 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 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齐读一二句。PPT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 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换好不好?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

完整word版公开课教案古诗改写

公开课教案 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设计人:杨光秀时间: 教学目的: 一.训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二.训练学生迁移创新的能力。 教学设想: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无数中国人都是沐浴着唐诗、宋词、元曲的阳光雨露而茁壮成长。本课希望通过对古诗的改写训练,让学生走进诗歌,与古代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学设计: 步骤一:活动准备 1.让3—5名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说古诗内容和自己喜欢的理由。 2.为自己喜欢的诗选配一首歌、一支曲或一幅画,注意诗与所选歌、曲和画的联系。 步骤二:进入活动 让学生将自己为古诗选配的歌、曲或画在班上交流,同时介绍自己选配这些歌、曲或画的原因。再让其他同学对此诗与歌、曲或画进

行为进入古诗改写打然后要求学生用文字将上述内容口述出来,评点。. 下基础。 步骤三:写作演练 1.激趣导入 有一位秀才,因书法极好,被召去为慈禧太后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书写中,一不小心,将词中的“间”漏掉。慈禧阅后,认为秀才讽刺自己没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将秀才推出斩首。秀才急中生智,忙说自己写的并非是王之涣的诗,而是一首词,言毕当场高声朗诵出来。慈禧一听,转怒为喜,放了秀才,还给了不少赏赐。 同学们知道秀才是如何朗诵的吗? (待学生讨论作答以后,教师再给出答案: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秀才的聪明机智让人称赞,可同时也启示我们,古诗的内蕴丰富深邃,而且和多种文体贯通。再如大家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诗,就曾被人们改编成了一首五绝(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和剧本(时间:清明时节。地点:路上。人物:行人、牧童。情节:行人: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古诗的世界,掬几朵诗歌的浪花来加以改写、描摹,创造出华美的篇章。 2.分析意象

写作指导 改写的方法和技巧

改写的方法和技巧 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思想内容而改变其表现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不改变原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改换表现形式,如改换体裁,改换人称,改换叙述方法等。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的基本功。 一、改写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 A.改变人称,即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B.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C.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诗改为短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D.结构的改写。如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重新组织材料。 (1)改写的基本要求 ①改写后的文章不能出现与原文不一致的中心思想。要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部分,确定其取舍、详略和结构安排。 ②要处理好原文和改写文的关系,既要符合原文的意思,又应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借助联想又不凭空乱想。 ③要处理好不同体裁、不同写法的关系,既要保持原文的精彩之处,又应符合新体裁、新写法的要求。 (2)改写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①明确改写要求。要想把改写文章写好,必须认真审清改写的要求,明确改写后的文章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②读懂原文。虽然改写是一种再创作,但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能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随意增删大量的内容,那样改弦更辙,也是不符合改写要求的。 ③讲究改写方法,展开合理想象。以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为例,主要应做到三点: A.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巧妙构思。 B.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工作。如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为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对诗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必要的充实和渲染,形成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记叙文。C.改写要有扩写的基本功。 ④在代词和名词的使用上,仔细推敲,使之合于情理和叙述习惯。以转换人称的改写为例,应做到以下三点:

1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 公开课优质教案

1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公开课 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竹里馆》王维 1、朗读指导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作者:王维 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诗歌特色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多才多艺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 仕途际遇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3、注释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初中作文-古诗改写

古诗改写 怎么改写古诗? 第一步:读懂古诗,看一看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根据诗句把当时的情景想象成一幅图画,画面上应该有什么? 第三步:根据画面具体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第四步:适当地加入一些情节,再加入环境、语言、表情、动作描写,把你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诗,有哪些事物? 想一想,送别时候会做些什么? 送别 在草长莺飞的三月天里,冰消了,雪融了,小燕子飞回了北方,大地换上了一件绿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黄鹤楼里,李白和孟浩然默默地坐在桌子两边,无言地饮着酒。李白斟了一杯酒,缓缓地举起杯,说道:“仁兄啊,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会,多保重啊。”说完,便将酒一饮而尽。孟浩然也举起杯来,眼中含着泪,注视着李白,一仰头将酒喝了下去,缓缓地放下酒杯,说道:“我这一去扬州,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贤弟你一定要多保重身体啊!”说着,滴下了泪珠。李白垂下头,看着杯中的酒,眼圈也红了,他心想:真不知浩然兄去扬州之后会怎样,不知我们两何时才会再坐在一起饮美酒啊。 这时,船工走了进来说:“客官,不早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趁着天亮,赶快起行吧。”孟浩然默默地注视着老朋友,在船工的再三催促下,缓缓站起了身,依依不舍地往船边走去,时不时回头看着老朋友。眼看船就要开了,孟浩然已经泣不成声了,他哽咽着对李白说:“贤弟,后会有期啊。”李白站在江边不停地挥着手,喊到:“仁兄,一路保重。”小船越驶越远,消失在天地之间,只剩下无情的江水咆哮着,拍打着两岸的沙石,仿佛在为他们两人而哭泣着。 李白望着远去的老朋友,想起了他们两人在春天一边赏花一边吟诗,夏天一边饮茶一边论诗,中秋节时月下相互勉励,冬季对酒谈古论今,不禁流下了晶莹的泪珠。 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渭、仞、岳、蓟”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仞、岳、蓟”等6个生字。本文要求会正确书写6个字,关键是“仞”和“遗”这两个容易写错的字,应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 课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在品味意境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 3.语言运用 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从军行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解读题目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古诗三首)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加军队) 2.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从军行) 3.解读题目。 教师引导: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 预设:(1)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4.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5.铺垫渲染。

古诗《绝句》优秀公开课教案

古诗《绝句》优秀公开课教案1、会认鹭等六个字,会写绝鸣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习古诗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多媒体课件。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们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能用一些四个字的词语来描述吗? 学生自由发言,积累词语。 我从你们可爱的小嘴巴里听出了春天的美丽,春天多好呀!唐代诗人杜甫也特别喜欢春天,他还把他看到的春景写成了一首诗呢:师范读诗句。 这首诗的名字叫:绝句。 析题:绝句是古诗的一种题材,并不代表诗句的意思。 相机指导写:绝。 1、自由读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随机识字。 3、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小朋友再轻轻地、用心地去读一读诗句,看看在读的时候,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指导朗读:

⑴预设一: 我好像听到了在黄鹂叫。 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相机指导写“鸣”。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那你把这一句诗读一读。还有谁也想读?齐读。 ⑵预设二: 我好像看到了白鹭。 哦?白鹭在干吗呢?你看,他们排着多整齐的队伍,在蔚蓝的天空中快活的飞翔,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想不想做其中的一只小白鹭呢,那你把这句诗读一读! ⑶预设三: 我还看到了雪。 真的吗?雪在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不一样的美!谁来读?这句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质疑:“窗含”是什么意思?通过动作理解。 ⑷预设四: 我看到了船。 看到船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门泊东吴万里船。” 你们看到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雪﹑船,这多像一幅美美的画呀!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要是男生和女生分开来读,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男女生赛读。

改写古诗小学生作文教案

文馨作文教学设计(小学中段上) 设计人:JXN 看图说故事 教学目标 1、阅读写作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读懂古诗的方法,领会改写古诗的技巧。 2、情感态度方面: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诗歌的情感。 教学板块一:学文写事 教学环节一:故事引路,明确主题 一、提问导入——古诗知识小调查 1、你能说出几个熟知的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吗? 2、你能说出几个古诗的题目吗? 3、你能完整地背诵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古诗的有趣故事也不少,来听一个吧! 二、故事引路 听故事《解缙的应变之作》,思考回答: 1、皇帝说的事情是真的吗? 2、请把解缙的诗句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3、说说解缙的诗是怎样得来的?说明了什么? 三、明确主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古诗对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掌握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 学习古诗的新方法——改写古诗(根据古诗写现代文) 教学环节二:技法点拨 环节过渡:要根据古诗写好作文,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读写技巧呢? 一、读懂原作 (一)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做到“三要” 1、要理解古诗的原意(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2、要把握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描写的环境和具体的事物) 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发生的事情、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表情等) (二)例文阅读 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完成练习: 1、读懂原诗 2、读改写,大家评: (1)小作者写的人和事和原诗里写的相同吗? (2)改写的文章比原诗增加了哪些内容?这样增加好不好? (3)你还觉得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改变写法 (一)改变写法的要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3)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4)适当补充背景材料。 适当补充古诗背后的故事,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二)例文阅读 读《桃花潭送别——改写<赠汪伦>》,完成练习: 1、你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2、改写文章里的人称发生了什么改变? 3、小作者的改写比原诗增添了哪些内容?你觉得怎么样? 三、掌握改写古诗的步骤与格式 (一)步骤与格式 1、改写古诗分三步 第一步:读。(读懂诗句) 第二步:想。(想象诗句的环境和人、事、物) 第三步:写。(把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2、改写的文章有格式 题目居中不能少,古诗原文要写好。 下面接着细思考,改写诗句语言妙。 (出示正确格式) (二)读读品品 欣赏动画例文《小池》,思考回答: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4 古诗三首 第1课时:学习《山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四、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诵、默写《山行》。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斜人家 深秋美景 近景:枫林霜叶 第2课时:学习《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