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集合与分类

(完整word版)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集合与分类
(完整word版)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集合与分类

《集合与分类》

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从具体——表象——符号理解的渐进过程,他的数学概念的发展离不开客观的环境,他的生活经验,依赖于动手操作,不断积累感性经验,然后慢慢地把具体的形象和事物再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抽象的概念。

在儿童的学习中,一个4,我们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符号,语言,图画,运动等多种形式来引导他掌握,这些就是多元表征,等到他把所以这一切4个玩具实物/玩具的图片/数字4/文字四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认为他理解了4这一数概念。

儿童的数学学习与发展离不开日常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基于情境开展教学。对孩子而言,数学就在周围的生活中,能在真实的生活中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最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

儿童的数学学习既要动手操作,也需要数学语言。比如我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我们要在最大的杯子里放什么呢?你能说说用了多少块什么形状的积木搭了这个房子吗?这样的数学讨论都能有效刺激幼儿的逻辑思考。

儿童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学习领域,儿童对于数量关系/空间概念等的理解和掌握,都离不开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动作操作和感性体验,进而来建构数学概念。这种学习不仅仅存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存在于我们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的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应用性的数学/一体化的数学。

在数学中,某种具有相同属性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把同类事物归为一体,如把梨子、苹果、橙子归在一起,这就是水果的集合;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归在一起,这就是交通工具的集合。集合的归并是以对象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为条件的。

按照名称分类,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比如书和笔

按照外部特征分,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等

按照量的差异分,比如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轻重等

按照用途分类,文具,生活用品

按照物体的材料分类,塑料的,木制的,布艺的

按照物体的数量分类,一个的不是一个的

按照事物间的关系分类,比如小兔与胡萝卜,猴子和香蕉

韦恩图

学前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会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1.能根据事物表面的、具体的和简单的特征进行分类

一开始,幼儿会倾向于按照事物的具体特性进行分类,如把具有同样颜色或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而不是把具有共同性质的物体归为一类。例如,幼儿会倾向于把苹果和皮球放在一起,而不是把苹果和香蕉放在一块,原因是苹果和皮球都是圆的。在知觉特征和概念特征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对于幼儿来说,知觉特征往往会成为占优势的分类标准。

2.能根据事物内部特征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但脱离不了具体的情景或功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分类经验的积累,4岁以后幼儿一般能根据事物内部特征来进行分类。例如,有幼儿会把“飞机”和“火车”放在一起,显然他们是从两者的作用去分类的,当然也可能会有幼儿把“飞机”和“鸟”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有翅膀,都会飞”。幼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也会不断改变,因为幼儿分类标准的确定往往受其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例如,幼儿常常会把蜘蛛和蜘蛛网归为一类,而不会把蜘蛛和小甲虫归为一类,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就是按照这种功能关系将有关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在功能关系和概念关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功能关系往往会成为幼儿采用的占优势地位的分类标准。

3.开始根据本质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够抽象出事物的多种属性或特征

幼儿对分类多样性的理解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虽然幼儿也能根据较上位的标准进行分类,但是他们对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属于多个类别的理解较困难,如婴儿的手套既可以归为婴儿装也可以归为冬装。对事物多种属性或特征的理解水平往往要随着幼儿分类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思维抽象性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慢慢得到提高。

幼儿集合与分类能力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教师积极有效的支持。

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生活中有各种机会可以作为幼儿学习集合与分类的契机。在设计有关集合方面的数学活动时,教师应当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具体问题或情景为背景开展活动,而不是进行概念教学。例如,可利用“鞋子对对碰”“木偶在谁那儿”“抓鱼”“猜猜我是谁”等活动组织幼儿开展有关集合与分类的学习。首先,这类活动的材料需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其次,这类活动要分别聚焦于集合与分类核心经验的某个要点,但不必像集体教学活动那般结构化、系统化,要允许幼儿通过重复游戏慢慢体悟、逐渐提升。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合适机会让幼儿开展有关集合与分类的学习:可以是随机性事件,可以是教师预设的活动,可以是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等等。

2.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适宜的集合与分类教学活动

一般来说,小班幼儿可要求他们按事物的外部特征或量的差异进行分类,因为这些特征比较容易被观察到,并且小班幼儿通常对事物特征的辨认先于归纳概括,因此,教师可以让小班幼儿先开展匹配活动,然后再进行分类活动。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教师应注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例如,在“熊来了”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请一名幼儿扮演大黑熊,当“大黑熊”走进森林时,教师发出指令,所有幼儿赶快回到各自的“家”,“女孩子(或戴帽子、穿皮鞋、扎辫子、戴眼镜的小朋友)请躲到红家”,“男孩子(或不戴帽子、穿运动鞋、不扎辫子、不戴眼镜的小朋友)躲到黄家”……最后,教师启发幼儿分别观察同一个家里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可以提示幼儿仔细观察性别、衣着、饰品等外在特征。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初步感知到,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对象可以形成一个集合。又如,集体活动“抢椅子”将一一对应的方法巧妙地结合在游戏情景中,幼儿可直观而具体地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借此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

比较是数学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方法之一。对学前儿童而言,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习分类、分析两个集合之间元素的一一对应及其关系都需要有比较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有关集合与分类的数学活动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比较的方法。

当然,除了游戏,操作也有助于小班幼儿感知和学习集合与分类。教师应尽可能为小班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并在活动中遵循以幼儿参与体验和操作为先,以教师归纳和提升为后的原则。

对中大班幼儿来说,分类活动的重点可以放在“按照几种特征来分类”“按照事物内在的、物理的特性来分类”以及“感知集合间的包含或相等关系乃至两个集合间的交集、并集”等方面,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也可以尝试引导幼儿学习同时按两种标准分类,如要幼儿找出既是红色又是木制的纽扣。例如,在集体教学活动“动物分家家”中,教师提供幼儿熟悉的各种动物(有陆生的、水生的、两栖的,还有鸟类等)卡片,帮助幼儿通过区分动物特征一归类一为不同类的动物命名一感受不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一感受交集动物等步步深入的活动,感受和理解交集的概念。

感知集合间的包含或相等关系以及两个集合间的交集、并集等概念对幼儿更好地理解集合概念以及学习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幼儿理解集合间的抽象关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重点是帮助幼儿感知,而不是直接讲解概念。无论

是游戏还是操作,教师都可通过设疑或小结的方法帮助幼儿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这方面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设计。

3.提供可从多维度感知的操作材料,以引导幼儿的分类学习

首先,教师可提供便于幼儿多维度感知的操作材料。例如,教师提供(也可和幼儿一起收集)大小、形状、颜色、材质、图案均不同的纽扣,启发幼儿思考讨论:这些纽扣中哪些是相同的,把它们挑出来。教师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帮助幼儿找出共同点,引导幼儿正确分类。一般说来,可供多维度感知的材料需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有梯度地提供,小班幼儿适宜提供可从一个维度感知的材料,以后随着幼儿能力的提高,再酌情提供可从两个(或以上)维度感知的材料。

其次,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分层提出学习要求,一般顺序为:“找相同”(即在一堆材料中找出具有相同特征的材料)→“分类准备”(即匹配活动)→“自由分类”(需尝试说出理由)一“层级分类”(体验分类的多样性)→“交集分类”(即理解同一物品可按不同标准归入不同类别)。教师可以运用适宜的引导策略帮助幼儿明确分类标准,特别是对小年龄幼儿,可以运用“请你按照……来分类”之类的语言帮助他们找到分类标准。之后,可以鼓励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标准。例如,小班区角活动“刺猬背果子”可侧重在“匹配”,中班区角活动“迷迷转”可侧重在“自由分类并说出理由”,大班区角活动“动物大世界”可侧重在“层级分类”,以帮助幼儿在渐进式的操作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对集合与分类概念的认知水平。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学习心得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学习心得 本书中提到了一个词“pck”则是:教什么—教学内容,怎样教—教学方法的知识,教谁—教育对象知识。这个词则让我理解到,在开展一节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我们做出充实的准备,首先要选择教学内容分,然后在想出要采用的怎样的教学手段适合于幼儿,其次对班级幼儿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结合活动看看本次活动是否使用与班级幼儿。所以开展一次教学活动不是随便的,而是需要教师仔细思考,修改在实践的过程。 绪论中提到什么是核心经验?核心经验就是幼儿掌握或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能力或技能。所以在开展活动前我们要想清楚本次活动我们想让幼儿掌握什么技能,理解什么概念。 该书将数学认知分成了: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比较与测量、几何与空间。集合与模式中分为集合与分类模式;数概念与运算中则包括计数、数符号、数运算;比较与测量中分为量的比较、测量;几何与空间中则分为图形、空间方位,有了这些精细的分类让我直白的了解到自己的教学内容到底属于哪个点。 每个小版块中则进行核心经验的阐述、介绍了儿童发展轨迹与特点、支持性策略与活动提示。有了这本书给老师提供了很多提示,阅读这本书以后可以让我们能更科学的对幼儿进行教学教育。 本书一直都在围绕着教什么?教谁?怎么教?进行阐述,我觉得在开展一次集教活动的时候需要教师先了解本次活动的教学要点是

什么既书中提到的核心经验,确立教学点以后便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轨迹;随后在结合办既幼儿的实际水平,后才知道幼儿需要什么样的提升,最后在设计适合班级幼儿的教学活动。 同时我们在设计适合幼儿的活动的时候还要利用好幼儿在园的一切时间,因为日常生活与数学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要适时抓住机会引导幼儿发现数学。 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尽量提供实物火具体教具,方便幼儿学习及理解知识要点。例如在计数活动中可以利用豆子、纽扣、小石子等材料。 书籍是浩瀚的海洋,我相信我的每一次阅读都会给我带来意向不到的惊喜。虽然我的理解只有一点点,但是我相信当我每一次翻阅它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集合章节复习(教师版)

1 1.4集合章节复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2)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 (3)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相关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基础知识 (一):集合的含义及其关系 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属于 ∈ 不属于 ? 4.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 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复数集 符号 N *N 或+ N Z Q R C (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相等 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所有元素都相 同 B A ?且A ?B ? B A = 子集 A 中任意一元素均为 B 中的元素 B A ?或A B ? 真子集 A 中任意一元素均为 B 中的元素,且 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是A 的元素 A B 补集 全集是U,集合A U ?,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U C A x x U x A =∈?且

2 空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 空集合的真子集 A ?φ,φ B (φ≠B )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真子集的个数 是n 2-1,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1.两个集合的交集:A B = {}x x A x B ∈∈且; 2.两个集合的并集: A B ={}x x A x B ∈∈或; (四):方法指导 1.对于集合问题,要首先确定属于哪类集合(数集、点集或某类图形),然后确定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 2.关于集合的运算,一般应把各参与运算的集合化到最简,再进行运算. 3.含参数的集合问题,多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来处理. 4.集合问题多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要注意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解决问题时常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5.强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四、典型例题 考点一 集合的相关概念理解 例1: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非负奇数组成的集合; (2)小于18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 )( ) 01212 2 =++-x x x 的解组成的集合; (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 (5)方程组? ??=+=-+10 12y x x x 的解集 例2、求集合{} 1),(≤+y x y x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

全国核心期刊分类统计表

一)道路与桥梁类 序号刊名ISSN CN 期刊主办单位主管单位 1 国外公路1003-6521 43-1131/U 双长沙交通学院 2 公路交通科技1002-0268 11-2279/U 月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部 3 公路0451-0712 11-1668/U 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交通部 4 国外桥梁1003-4714 42-1190/U 季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桥梁科学研究院 5 桥梁建设1003-4722 42-1191/U 双中铁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铁道部 6 世界桥梁1671-776 7 42-1681/U 季中铁大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7 中外公路1671-2579 43-1363/U 双长沙理工大学交通部 8 中国公路1006-3897 11-3597/F 半中国公路学会交通部 9 东北公路1004-7689 21-1114/U 季辽宁省交通厅辽宁省科技厅 10 公路运输文摘:现代高速1002-512X 11-2341/U 季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11 广西交通科技1004-051X 45-1119U 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科学技术情报站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 12 广东公路交通1671-7619 44-1275/U 季广东交通集团广东省交通厅 13 公路交通技术1009-6477 50-1135/U 双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14 公路与汽运1671-2668 43-1362/U 双交通部长沙交通学院交通部

15 华东公路1001-7291 34-1097/U 双安徽省交通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16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1005-0574 15-1157/U 季内蒙古自治区交通科学情报站等内蒙古公路协会 17 上海公路1007-0109 31-1712/U 季上海公路学会上海市科委 18 中南公路工程1002-1205 43-1102/U 季湖南省交通科技信息中心湖南省交通厅 19 交通科技1671-7570 42-1611/U 双武汉理工大学交通部 20 辽宁交通科技1672-3864 21-1113/U 双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交通厅 21 山东交通科技37-1276/U 季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山东省交通厅 22 山西交通科技1006-3528 14-1198/U 双山西交通科技信息中心站山西省交通厅 23 福建交通科技35-1099U 季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省交通厅 24 江西交通1007-256X 36-1056U 双江西省交通厅 25 黑龙江交通科技1008-3383 23-1207U 月黑龙江省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科技协会 26 湖南交通科技1008-844X 43-1193/U 季交通科技信息中心湖南省交通厅 27 云南交通科技1008-8040 53-1110/U 双云南省交通厅 28 道路交通与安全1008-2522 11-3911/U 双北京交通工程协会 29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1009-6744 11-4520/U 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30 交通与社会1671-1149 41-1307U 半河南省交通厅

中班数学分类教案详案

中班数学分类教案详案 【篇一: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活动目标 1、通过图形分类活动,培养幼儿感知集合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 3、能根据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不同特征,不受图形大 小的影响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3-55各种各样的形状,3-47各种各样的形状,3- 59规律 2、幼儿人手一个小筐,装有不同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 长方形、正放形各5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乐趣卡:3-55各种各样的形状 请幼儿认知,红色圆形、黄色三角形、绿色正方形、蓝色长方形。 二、展开 1.游戏:形状连线 出示乐趣卡:3-47各种各样的形状 练习: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请赶快把名字好形状连线吧。 礼物—正方形 三角尺—三角形 西瓜—圆形 2.游戏:听令取图 对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 方法: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从小筐子里拿出图形。 教师指令: 请小朋友拿出3个绿色的图形 请小朋友拿出4个红色的图形 (每次拼摆后幼儿互相检查,教师评定,然后幼儿把图形送回小筐,教师重新发出指令) 3.游戏:听指令涂色 乐趣卡:3-59规律

老师发出指令后幼儿涂色。 教师指令: 请小朋友为正方形涂色 请小朋友长方形涂色 (每次画完后幼儿互相检查,教师评定,然后教师重新发出指令),4.操作活动:拼拼摆摆 方法:幼儿用图形拼摆物体,并互相说说摆出的物体名称叫什么, 用了哪些图形? 三、活动评价 表扬鼓励积极参与活动,对学习尝试兴趣的幼儿。 【篇二: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中班数学《比高矮》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物体的高矮,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培养 幼儿比高矮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同样大小的红色、绿色大长方体积木各一块,两张小 鸡和小鸭图片,一把贴绒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红色、绿色的小长方体积木、圆柱体 积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个,套管、盘子各一个。(盘子的正面有方格,反面有凸钉)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 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 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与同伴比高矮 幼儿两两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师比),讲出谁高、谁矮或两个 人一样高。自由交换伙伴再比,可多次进行。(教师:甲和乙比, 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 3.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4.比积木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 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 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 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 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 火车为活动题材,将“为货运火车装运货物”的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议中不断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材料准备: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碟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观看CD,让幼儿观察、了解火车分为客运火车和货运火车两种。 “小朋友,看,我们来到了哪儿?” 2、“五一劳动节刚过,装运货物的工人叔叔们又开始繁忙地工作了,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装运货物。” 二、操作活动。 1、幼儿分组合作,第一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一节车厢的火车装 运货物) (1)请幼儿观察认识各种物品,初步感性认识“分类”。 (2)请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协商讨论选出小组负责人 及操作结果汇报员。(要求每组幼儿全部完成任务,重点指导能力弱 的幼儿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3)汇报操作结果。 2、第二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两、三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 (1)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每节车厢设计标记。

《集合》公式汇总

《集合》公式汇总 集合(简称集)是数学中一个基本概念,它是集合论的研究对象,集合论的基本理论直到19世纪才被创立。最简单的说法,即是在最原始的集合论——朴素集合论中的定义,集合就是“一堆东西”。集合里的“东西”,叫作元素。 由一个或多个元素所构成的叫做集合。若x是集合A的元素,则记作x∈A。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征: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例如:集合A={1,a},则a不能等于1)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先后之分。) 并交集 并集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A∪B={x|x∈A,或x∈B}。并集越并越多。 交集定义:由属于A且属于B的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或B∩A),读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交集越交越少。 若A包含B,则A∩B=B,A∪B=A 补集 相对补集定义:由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B关于A的相对补集,记作A-B或A\B,即A-B={x|x∈A,且x?B'} 绝对补集定义:A关于全集合U的相对补集称作A的绝对补集,记作A'或?u(A)或~A。·U'=Φ;Φ…=U (一)元素与集合 、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读作“a属于A” 若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 A ?,读作“a不属于A”。 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2、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形如:{1,2,3,5} 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形如:{x|x2+2x-3>0}} 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3、常见数集的符号表示: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N; 或N*; 正整数集N +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正实数集R+ 符号法 N:非负整数集合或自然数集合{0,1,2,3,…}

中文核心期刊等级分类2011

中文核心期刊等级分类 一、A级学术期刊 1《经济研究》2《管理世界》3《中国社会科学》4《经济学动态》 5《中国工业经济》6《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7《经济学季刊》8《金融研究》9《财政研究》10《统计研究》11《世界经济》12《中国农村经济》 13《管理科学学报》14《中国管理科学》15《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6《会计研究》17《南开管理评论》 二、B级学术期刊 1《经济科学》2《国际经济评论》3《财经研究》4《国际金融研究》 5《财贸经济》6《中国人口和科学》7《南开经济研究》8《经济学家》 9《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0《经济评论》1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2《国际贸易问题》13《当代经济科学》14《财经科学》15《世界经济研究》16《财经问题研究》17《宏观经济研究》18《当代经济研究》19《经济地理》20《财经理论与实践》21《中国经济问题》22《金融论坛》23《农业经济问题》24《中国软科学》25《系统管理学报》26《系统工程学报》27《科学学研究》28《审计研究》29《管理工程学报》30《科研管理》31《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2《管理评论》33《预测》34《研究与发展管理》35《管理科学》36《系统工程》37《管理学报》38《宏观经济管理》39《数理统计和管理》40《外国经济与管理》41《运筹与管理》42《城市问题》43《统计与信息论坛》44《经济体制改革》45《产业经济研究》46《经济管理》47《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48《经济与管理研究》49《学术研究》50《学术月刊》51《税务研究》 52《国际贸易》53《当代财经》54《教育研究》55《高等教育研究》 56《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理论版,字数在2000字以上) 57《高校综合性学报》(14所: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复旦大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南开大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三、C级学术期刊: 1《现代经济探讨》2《科学管理研究》3《中国行政管理》4 《软科学》 5《公共管理学报》6《科技进步与对策》 7《管理现代化》8《科技管理研究》 9《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0《中国金融》11《宏观经济管理》12《现代管理科学》13《华东经济管理》14 《中国农村观察》15《世界经济文汇》16《改革》 17《证券市场导报》18《商业经济与管理》19《经济纵横》20《国际经贸探索》21《国际经济合作》22《消费经济》23《经济问题》24《城市发展研究》

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数量分类(集合)

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数量分类(集合) 【活动目标】 1.能按照数量对5以内的物体进行分类。 2.能用“一样多”“都是×个”等表述分类的理由。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过5以内的数。 (二)材料投放:分类盒,数量是1~5的气球,玩具、糖果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一数”,复习5以内的数。 玩法:教师出示数量是1~5的气球的卡片,让幼儿点数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复习数的实际意义。 1.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气球,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要用数字几来表示。 2.引导幼儿数气球,并找出相应的数字卡。 二、游戏“数一数,分一分”,学习按数量分类。 (一)玩法:出示分类盒以及数量3~5的气球、玩具、糖果的卡片,幼儿按照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1.引导语:这里有按个小格子,请小朋友把一样多的东西放在同一个格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分类的理由。 (二)分享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分?

引导幼儿用“我把都是×的东西放在一起”或者“3个××和3个××一样多,放在一起”来表述。 三、幼儿分组活动,巩固按数量分类。 (一)第一组:操作《连一连》,请幼儿把数量相同的水果连起来。(二)第二组:操作《分一分》,引导幼儿按照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三)第三组:操作《涂一涂》,请幼儿将数量相同的物品涂上相同的颜色,然后将它们连一连。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益智区投放分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继续玩按照物体的数量分类;投放幼儿活动照片,引导幼儿将相同人数的照片放在一起,并插上相应的数字卡片玩“制作相册”游戏。 生活活动: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物体的数量,并说说数量一样多的是哪些东西。 领域渗透:音乐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佩戴数量1~5的实物卡片,请幼儿随音乐歌唱,音乐停止后,找到与自己数相同的幼儿。

幼儿数学四大核心经验

幼儿数学四大核心经验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感知集合的教育 关键经验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3、集合的比较 分类要点把握 1、明确分类的种类及其特点 2、运用分类标记支持幼儿的分类活动 3、用语言表述分类的理由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u重点活动:“1”和“许多” u关键经验: 1、正确运用“1”和“许多”的词汇进行描述 2、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 3、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通常采用分合操作,直观感知的方法 1、观察图片,感知“1”和“许多” 2、寻找活动 3、操作练习(涂一涂圈一圈)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两个集合的比较) u关键经验 1、能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知道哪组多,哪组少,或是一样多。 2、会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或“少”等词语表示两组物体数量比较的结果。 注意事项 u先重叠对应比较再并放对应比较最后连线或观察比较 u摆放物体时,应要求幼儿用右手从左向右,以培养幼儿动作的规范性。 u先比较“一样多”,再比较“不一样多”。比较“不一样多”时,两组物体的数量只能相差1个。 u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但不要求说出数词,不用数进行比较。

(二)10以内的数 u关键经验 1、基数 (计数、数序、两数间的相邻关系、相邻数、倒数、数的守恒) 2、序数 3、数字(认读和书写) 4、数的组成 计数活动 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认识相应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能按物取物、按物取数、按数取物,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强调从实物操作过渡到作业单的练习。 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 v按物点数,认识总数; v感官计数,强化总数; v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数的守恒 v何为守恒? v守恒的意义:排除干扰正确判断数量 v守恒的关键:正确计数 数的守恒指导要点 v 1、用同颜色、同形状、同大小的物体,改变排列形式学习守恒。 v 2、用不同计数对象、对象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和不同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进行守恒练习。 10以内序数 教育要求 v A、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v B、会从不同的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指导要点 v A、集中分两段教学 v B、结合教具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掌握序数词。

常见分类讨论类型

常见分类讨论类型 一、分类讨论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1 .有四根长都为2的直铁条,若再选两根长都为a 的直铁条,使这六根铁条端点处相连能够 焊接成一个三棱锥形的铁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B .(1,) C . D .(0,) 【答案】【答案】 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解析】根据条件,四根长为 2的直铁条与两根长为a 的直铁条要组成三棱镜形的铁架,有以下两种情况 :(1)地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三条侧棱长为2,a,a,如图, 此时a 可以取最大值,可 知 AD= ,SD= ,则有 <2+ ,即 , 即有 (2) 构成三棱锥的两条对角线长为a,其他各边长为2,如图所示 ,此时a>0; 综上分析可知a ∈【编号】45690 【难度】较难 2 .共点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几个平面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个或3个 【编号】41766 【难度】简单 二、分类讨论思想在集合中的应用 3 .已知集合 22{|40},{|0}A x x x B x x ax a =+==++=,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 范围。 【答案】解:{0,4}A =- ①B =Φ时,2 40a a ?=-<,即04a << 4分 ②B ≠Φ时,即{0}B =或{4}B =-或{4,0}B =- 当{0}B =时,0a =满足题意; 当{4}B =-,{4,0}B =-时,不满足题意 10分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04a ≤< 12分 【编号】36832 【难度】较难 228a <+=

4 .已知集合2 {|230,}A x mx x m R =-+=∈,若A 中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m 的取值范 围。 【答案】解:①当0m =时,3 2 x =,满足题意。 4分 ②当m ≠0时,方程2230mx x -+=至多只有一个解, 则0?≤,即4120m -≤,1 3 m ∴≥ 10分 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是0m =或1 3 m ≥ 12分 【编号】36828 【难度】一般 5 .已知集合2 {|(2)10,}A x x a x x R =+++=∈,若{|0}A x R x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当A ≠?时,由{|0}A x R x ∈>=? 知A 的元素为非正数, 即方程2 (2)10x a x +++=没有正数根。则由2(2)40 (2)0a a ??=+-≥?-+=? ,此时2(2)40a ?=+-<,解得 40a -<< 综上,的(4,)a ∈-+∞ 【编号】32168 【难度】较难 三、分类讨论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6 .求函数2 ||1y x x a =+-+的值域。 【答案】解:2 2 1()1x x a y f x x x a ?+-+?==?-++??2213()()24 13()()24 x a x a x a x a ?++-≥??=??-++

大班数学:多角度分类(集合)

大班数学活动:多角度分类(集合)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并记录分类标准。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积木,分类盒,记录纸,笔。(二)环境创设:在地上设置两个颜色不同的方框,方框内可以容纳10~20名幼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学习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初步感知多角度分类。(一)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引导语:过几天我们要去郊游,一辆车坐不下,要分坐在两辆车上,可以怎么分呢? (二)引发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之间的异同,讨论分组的方法。 1.引导语:要把我们班的小朋友分成两组,坐在两辆车上,可以怎么分呢?用什么标志表示呢?(如按男孩、女孩分,按穿运动鞋、没穿运动鞋分等。) 2.引导幼儿按男孩、女孩分别站在不同的方框里,提问:可以用什么标志表示?(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记录表上画上表示男孩、女孩的标志。) 3.引导幼儿按穿运动鞋和没穿运动鞋分别站在不同的方框里,提问:可以用什么标志表示?(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记录表上画上表示穿运动鞋和没穿运动鞋的标志。)

4.小结:同样的一群人可以按男孩、女孩来分,这是按性别的特征来分;按穿运动鞋帮没穿运动鞋来分,这是按鞋子的特征分;还可以按服装的特征来分……把同样的一群人分成两个部分,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二、幼儿分组操作练习,巩固按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一)第一组"整理积木":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积木,分类盒,记录纸。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木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然后动手把积木分到分类盒的格子里,并把分类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二)第二组"整理餐具":引导幼儿先选择一种餐具 (碗、盘、杯、勺)卡纸,观察餐具的不同特征,再按照某个特征分一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每分完一次要记录一次。 (三)第三组"分组游戏":场地上设置两个颜色不同的方框,提供记录表。6~8名幼儿参与游戏,自主协商、讨论,按照参加游戏幼儿的不同特征进行多次分组。每完成一次分组要用符号记录分组的标准和每一组的人数。教师注意观察幼儿记录符号的多样性与适宜性。

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集合与分类

《集合与分类》 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从具体——表象——符号理解的渐进过程,他的数学概念的发展离不开客观的环境,他的生活经验,依赖于动手操作,不断积累感性经验,然后慢慢地把具体的形象和事物再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抽象的概念。 在儿童的学习中,一个4,我们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符号,语言,图画,运动等多种形式来引导他掌握,这些就是多元表征,等到他把所以这一切4个玩具实物/玩具的图片/数字4/文字四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认为他理解了4这一数概念。 儿童的数学学习与发展离不开日常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基于情境开展教学。对孩子而言,数学就在周围的生活中,能在真实的生活中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最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 儿童的数学学习既要动手操作,也需要数学语言。比如我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我们要在最大的杯子里放什么呢?你能说说用了多少块什么形状的积木搭了这个房子吗?这样的数学讨论都能有效刺激幼儿的逻辑思考。 儿童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学习领域,儿童对于数量关系/空间概念等的理解和掌握,都离不开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动作操作和感性体验,进而来建构数学概念。这种学习不仅仅存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存在于我们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的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应用性的数学/一体化的数学。 在数学中,某种具有相同属性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把同类事物归为一体,如把梨子、苹果、橙子归在一起,这就是水果的集合;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归在一起,这就是交通工具的集合。集合的归并是以对象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为条件的。 按照名称分类,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比如书和笔 按照外部特征分,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等 按照量的差异分,比如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轻重等 按照用途分类,文具,生活用品 按照物体的材料分类,塑料的,木制的,布艺的 按照物体的数量分类,一个的不是一个的 按照事物间的关系分类,比如小兔与胡萝卜,猴子和香蕉 韦恩图

集合复习讲义

第一章集合复习讲义 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01确定性、□02互异性、□03无序性. (2)□04属于或□05不属于两种,用符号□06∈或□07?表示. (3)□08列举法、□09描述法、□10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集合的基本运算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01B?A. (2)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02A?B. (3)补集的性质:A∪(?U A)=□03U;A∩(?U A)□04?;?U(?U A)=□05A;?U(A∪B)=(?U A)∩(?U B);?U(A∩B)=(?U A)∪(?U B). (4)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为□062个,非空子集个数为□072-1个,真子集有□082-1个,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092-2个. 1.概念辨析 (1)若1∈{x,x2},则x=±1.() (2){x|y=x2}={y|y=x2}={(x,y)|y=x2}.() (3){x|x≥2}={t|t≥2}.() (4)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总有(A∩B)?A,A?(A∪B).() 答案(1)×(2)×(3)√(4)√

2.小题热身 (1)若集合A ={x |-23},则A ∩B =( ) A .{x |-2

小班教案 数学领域《球球大集合》

小班教案数学领域《球球大集合》 教材分析: 《球球大集合》是第一单元《游乐园》中的一节活动,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量的比较与排序。量是表示物体所具有的能区别程度异同的性质,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的客观现象,都叫做量。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连续量都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因此幼儿需要学习,在比较各种量的差异时,可让幼儿感知到量的相对性和不变性,并帮助幼儿建立序的概念,使幼儿对其中传递关系有所体验。排序是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4个量的大小排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感官感知、重叠比较、并放比较等区分物体大小,并按大小排序的标记进行排列,充分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和比较的乐趣。 学情分析: 小班的孩子对大小物体和大小标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区分3个物体的大小。 活动目标: 1.体验排序的乐趣。 2.学习比较四个量的大小,并能按4个量的大小排序。 3.认识按大小排序的标记。 活动重点:会比较四个量有大小。 活动难点:学认标记,会按4个量的大小从左往右排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会比较三个量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和箭头的含义。 2.环境准备: (1)教师准备:从小到大的标记;从大到小的标记;四个大小不一样的球。 (2)幼儿准备:《幼儿用书》P5及对应贴纸。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感知体验法、自主探索法 活动过程一、玩一玩:玩球游戏 1.出示三个大小不一样的气球,引导幼儿找出最大的、比较大的和最小的,并能按大小给三个气球按从大到小排序。 2.出示三个大小不一样的气球,引导幼儿找出最大的、比较大的和最小的,并能按大小给三个气球按从大到小排序。 二、说一说: 1.教师出示标记,请问:“你们看一看,说一说这个标记表示什么意思?哪个标记对应的是气球的排队方法?哪个标记对应的是皮球的排队方法?为什么?” 2.教师小结:这两个标记一个是指“从小到大”,一个是指“从大到小”。以后我们看到这两个标记就会给球球们排队了。 3.教师出示第四个气球(已准备好的、大小同前三个不同的):“现在,老师这儿有四个气球,请你们再比一比,现在四个气球里谁最大,谁最小,你会给它们按从大到小排队吗?从小到大呢?”

如何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

如何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 要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依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增加幼儿与操作材料之间的互动,关注幼儿的“非常规”表现,深化幼儿的探究行为。教师还要有效开展数学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数学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概念,也不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而是在生活的事件与材料中隐含着的事物属性与关系。”这句话给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了极好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如何开展优质约幼儿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作了积极的深索,例如试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增进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尝试投放较多的材料供幼儿操作,等等。然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生活本质的具体形象性、随意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严谨性有机地统一在以集体教学形式组织的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这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观摩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时发现,幼儿身边虽然不乏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并没有激起幼儿自主探究的热情;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只是散漫地参与游戏,很少积极自主地学习 “以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对此,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幼儿园数学教学究竟路在何方?”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幼儿学习数

学的一种活动。教师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生活化”兼顾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原则与应用原则。笔者希望通过反思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一条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正确把握数学活动目标 一直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把教学目标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部分。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师习惯于提笔就写教学过程,不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有些青年教师唯教学参考书为上,认为写参考书的人水平比自己高,自己不必再花心血去设计教案了,往往照本宣科,不重视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手段的分析,失去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机会。时间一长,许多教师逐渐丧失了把握核心教育目标的能力。 笔者以为,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把握教学目标。 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学内容涵盖了哪些人文、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识和关系属性。例如,关于大班数学中“自

幼儿园小班儿童数学教案合集

幼儿园小班儿童数学教案合集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一) 一、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 3、小虫若干。 4、儿歌《小瓢虫》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 2、3。 (1)出示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集合中含参数问题的分类讨论

集合中含参数问题的分类讨论 高一的同学不知不觉升入高中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第一章集合的学习也已经结束.有同学反映集合中含有参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讨论,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两个集合A与B,A或B中含有待确定的参数(字母),若A?B或A=B,则集合B中的元素与集合A中的元素具有“包含关系”,解决这类问题时常采用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办法. (1)分类讨论是指: A?B在未指明集合A非空时,应分A=?和A≠?两种情况来讨论; 因为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的,由A?B或A=B得到的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对应相等的情况可能有多种,因此需要分类讨论. (2)数形结合是指:对A=?这种情况,在确定参数时需要借助数轴来完成, 将两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分清实心点与空心圈,确定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列不等式(组)将参数确定出来. (3)解决集合中含有参数问题时,最后结果要注意验证.验证是指:分类讨论求得的参数的值,还需代入原集合中看是否满足互异性;所求参数能否取到端点值. 根据所给集合的形式我们可以将这类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不等式有关集合问题,另一类是与方程有关的.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作进一步分析: 例1:已知集合A={x|x2-3x-10≤0} (1)若B?A,B={x|m+1≤x≤2m-1,m为常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A?B,B={x|m-6≤x≤2m-1,m为常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3)若A=B,B={x|m-6≤x≤2m-1,m为常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1)B?A说明B是A的子集,即集合B中元素都在集合A中,注意B 是?的情况. 由A={x|x2-3x-10≤0},得A={x|-2≤x≤5} 因为B?A,所以 当B=?时,则m+1>2m-1,即m<2,此时满足B?A 当B≠?时,则如图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集合》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集合》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集合》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尝试精神,发展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通过观察粘贴活动,寻找两个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据特征进行尝试摆放;发展幼儿多纬度的思维能力,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集合》教案吧。 目标 通过观察粘贴活动,寻找两个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据特征进行尝试摆放;发展幼儿多纬度的思维能力。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准备 《水果找家》、《图形组合物》幻灯片个1张(NO.86-87),幼儿每人相同内容练习纸2张(见练习册NO.4-5),如图(1)和图(2)。 过程 (一)观察 1.出示《水果》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各有几个? (2)左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 (3)右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且有梗子) 2.出示《图形组合物》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特征?各有一个? (2)左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 (3)右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个数是5个)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且个数是5个) (二)区分 让幼儿思考:依据特征,如把右边的水果或左边的娃娃脸摆放到圈内,该分别放在哪里? 个别幼儿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图(1)中的桃子该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为桃子有叶无梗;图(2)中的圆脸娃娃该放在两圈相交部分,因为她是红色且组成的圆形个数是5个。 (三)粘贴 幼儿在练习纸上将左(右)边的各图示物一一撕下,分别粘贴在两个圈中的相对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粘贴) 建议 (一)本活动设计内容亦可分两次进行。 (二)亦可用实物材料在集合摆放圈中进行分类摆放,见《儿童数形宝盒》说明图29。观察记录与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