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体会它的价值不可估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去年,我们学习过课文《颐和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风景独特的古典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在153年前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 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2.标出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齐读生字词,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易读错、写错的字。

2.说说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

5.指名接读课文。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五、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师: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7.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

8.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9.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谈感受:学习了这三段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七、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大家再来欣赏一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3、4自然段。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读,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4.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三、学习1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理解“不可估量”

4、连续两次出现“不可估量“说明什么?

5、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6、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四、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

五、作业布置: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

辉煌建筑艺术的精华毁灭

(爱)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

22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任务、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八年。在这八年里,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区。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组成哪些词?(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请大家认真读课文,去感受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生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三、理清脉络。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给每个部分起个标题。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7-10)英勇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探讨。

五、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为什么?

二、研读二、三部分,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痛歼敌人

①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②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语段:“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地瞄准敌人射击。”

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进行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④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⑤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引上绝路

①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②“绝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④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⑤战士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

⑥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⑦朗读指导: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不畏牺牲)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

3、自学

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①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英勇顽强)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②、(出示课件—班长砸石头的画面)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课件出示:“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与“举起一块石头”比较,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④练读4、5自然段,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部分,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看插图:A、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B、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齐读6—8自然段)

5、引读课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2、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

板书设计:

22 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英

诱敌上山勇

痛击敌人跳

接受任务崖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 1945年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

2、导学:

(1)思考: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2)提示: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3)读课文、交流,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三、总结升华。

1、感情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围绕这个中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和让你感动的句子。

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24* 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情感强烈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1997年7月1日)1997年6月30日的午夜,世界目光聚焦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在那儿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那一刻,中国人民聚集心中的爱国热情喷涌而出,其中有一位名叫李小雨的作家,用一首诗记下了当时人们的情感。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并想一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3、质疑合作、交流探究。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划出来,联系课前收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诗歌。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诗边评价,指导字音。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沸腾?请找出来,读给同桌听,读出你的豪情和感动。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的。

四、研读诗歌,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来临前的激动。

2、体验仪式来临时的自豪。

3、感悟仪式来临后的畅想

五、读中升华,以悟代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插图,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自由地写,然后采访交流)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合作查资料了解香港的现在情况。

板书设计:

24 、最后一分钟

来临前激动

来临时最后一分钟自豪美好祝愿

来临后(1997.7.1)喜悦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2.一篇优秀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教学过程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学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阅读“提示”,了解写读后感的要求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怎样写?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习作讲评

教学过程: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3.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4.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5.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6.组成小组。

7.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8.全班交流。

9.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

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七单元 一、拼音部分 1.易读错音 袅娜(niǎo√ liǎo)嫉妒(jí√ jì)瓷器(cí√ cì) 秋暝(mín míng√)浣女(huàn√ wán)河畔(pàn√ bàn) 红晕(yùn√ yūn)规律(lù lǜ√)纠正(jiǎo jiū√) 聒噪(guō√ tián)窠臼(kē√ cháo)心旷神怡(kuàng√ guǎng)凛冽(lǐn√ bǐng)船桨(jiǎng√ jiāng)应接不暇(jiǎ xiá√)树梢(shāo√ shào)愈合(yú yù√)木桩(zuāng zhuāng√) 2.一字多音 泊①bó(停泊)② pō(血泊)更①gèng(更加)②gēng(更换)晕①yùn(光晕)②yūn(晕船)朝①cháo(朝向)②zhāo(朝阳)禁①jìn(禁止)②jīn(情不自禁)应①yìng(答应)②yīng(应该)屏①bǐng(屏气凝神)②píng(屏风)悄①qiāo(静悄悄)②qiǎo(悄然)累①lèi(劳累)②lěi(累计)③léi(果实累累) 漂①piāo(漂浮)②piào(漂亮)③piǎo(漂白) 3.字音辨析: (1)“更”作副词,表示“更加,再”时读gèng,如更好;其他情况都读gēng。 (2)“扫”用在“扫帚”一词中时读sào,其余情况都读sǎo。 (3)“累”在表示“连缀或捆”的时候读“léi”,如“果实累累”;在表示“疲乏,过劳”的意思时读“lèi”,如“劳累”。 二、字词部分 1.易写错的生字。

黎: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写成“勿”。 晕:上下不要太分散,集中一些。 漆:右部上下紧凑,“氺”不要写成水。 幕:上下结构,注意字形紧凑。 愈:下部是“心”,不是四点底。 逸: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兔”不是“免”。 抛:注意“力”要在“九”的半包围中,把字形写紧凑。 孙:左边“子”的最后一笔是(提)。 榆:右边是(俞),中间有一横。 塔:右下部分是(合),不要少写中间一横。 2.生字组词 孙(子孙孙女)泊(停泊bó血泊pō)愁(愁苦忧愁) 寺(寺庙寺院)榆(榆树榆钱)畔(湖畔河畔) 黎(黎明黎民)晕(yūn晕倒光晕yùn)漆(漆黑油漆) 幕(幕布帷幕)愈(愈发愈加)旷(旷工空旷) 怡(怡人怡然)逸(安逸飘逸)免(免除免去) 桨(船桨划桨)榕(榕树榕城)纠(纠正纠错) 桩(树桩木桩)涨(涨潮涨价)塔(白塔塔楼) 梢(树梢发梢)暇(闲暇应接不暇)眉(眉毛燃眉之急) 抛(抛开抛却) 3.形近字组词 泊(淡泊)孙(祖孙)愁(忧愁)畔(湖畔)榆(榆树)幕(夜幕)伯(大伯)孔(孔雀)怒(怒火)拌(搅拌)愈(愈合)慕(羡慕)榕(榕树)旷(空旷)漆(油漆)晕(晕车)怡(怡情)暇(闲暇)溶(溶化)矿(煤矿)膝(膝盖)荤(荤素)抬(抬头)假(放假)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1、同步巩固课本内容,拓展加强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练笔。(难点) 2、学会说明文阅读 课堂同步秀 第三单元所有课文 一、多音字辨别 喷()散() ()() 应()的() ()() 横()塞() ()() 待()强() ()() 调()粘() ()() 划()朝() ()() 削()晕() ()() 近义词:特征()宽敞( ) 捕获()判断() 锐利()响亮()暖和()陈列()特殊()清楚()凉爽()削弱( )稳定()干涸()生息() 反义词:宽敞( ) 退化()倾斜()乖巧( ) 敏捷()强烈()警觉()锐利()干净()坚实() 安全() 坚硬()清楚()强烈()凉爽() 讨厌()危害()削弱()稳定() 三、词语听写 知识小磨坊 一、成语综合训练题

一、成语大本营,邀你小试牛刀。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无( )之宝同心( )力不慌不( ) ( )来乍到 如( )似渴赞叹不( ) ( )荆请罪螳螂( )蝉 2、下列成语我们都见过,把划线字的字义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 ( ) 完璧归赵:A、全,完整 B、消耗尽,没有剩的 C、完成 ② ( ) 神机妙算:A、机器 B、生活机能 C、计谋 3、照样子,各写两个成语。 ①洋洋得意()() ②世世代代()() 二、巧填人体部位 出人( )地焦头烂( ) 另( )相看画龙点( ) 一( )了然扬( )吐气千钧一( ) 掩( )盗铃 嗤之以( ) 摇( )晃( ) 唇( )相依鹦鹉学( ) 劈头盖( ) 三头六( ) 一( )遮天了如指( ) 口蜜( )剑感人( )腑铁石心( ) ( )胆相照 集( )成裘瞠()结( ) 卑躬屈( ) 摩()擦( ) 三、数字会说话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数字。 01.才高( )斗 11.( )神无主 21.( )彩缤纷 31.挑( )拣( ) 02.退避( )舍 12.( )步穿杨 22.( )霄云外 32.( )( )火急 四、纸上动物园 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动物名称。 01.守株待( ) 04.气喘如( ) 07.画( )点睛 10.河东( )吼 02.井底之( ) 05.杯弓( )影 08.缘木求( ) 11.引( )入室 03.呆若木( ) 06.亡( )补牢 09.门可罗( ) 12.一箭双( ) 五、纸上植物园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花名、树名、菜名或果实名。 01.望( )止渴 04.( )暗花明 07.势如破( ) 10.负( )请罪 02.( )花一现 05.胸有成( ) 08.( )水相逢 11.( )断丝连 03.囫囵吞( ) 06.三顾( )庐 09.百步穿( ) 12.指( )骂( ) 六、纸上调色盘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颜色名称。 01.面( )肌瘦 04.( )意盎然 07.粉( )登场 10.唇( )齿( ) 02.( )草如茵 05.名垂( )史 08.平步( )云 11.( )空如洗 03.( )颜薄命 06.真相大( ) 09.月( )风高 12.( )血( )心 七、人体拼图请于( )内填入适当的人体器官名或人体部位名。 01.( )上明珠 04.挤( )弄( ) 07.虎( )熊( ) 10.咬( )切( ) 02.掩( )盗铃 05.交( )接( ) 08.油( )滑( ) 11.刻( )铭( ) 八、要求写成语:(分别写2个以上) 1、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1 古诗词三首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 (出示课件22)(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24)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出示课件25)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26)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拼音部分 1.易读错音 聒.噪(guō√tián)窠.臼(kē√cháo)心旷.神怡(kuàng√guǎng) 凛.冽(lǐn√bǐng)船桨.(jiǎng√jiāng)应接不暇.(jiǎxiá√) 树梢(shāo√shào)愈.合(yúyù√)木桩.(zuāng zhuāng√) 袅.娜(niǎo√liǎo)嫉.妒(jí√jì)瓷.器(cí√cì) 秋暝.(mín míng√)浣.女(huàn√wán)河畔.(pàn√bàn) 红晕.(yùn√yūn)规律.(lùlǜ√)纠.正(jiǎo jiū√) 2.一字多音 禁①jìn(禁止)②jīn(情不自禁)应①yìng(答应)②yīng(应该) 屏①bǐng(屏气凝神)②píng(屏风)悄①qiāo(静悄悄)②qiǎo(悄然) 泊①bó(停泊)②pō(血泊)更①gèng(更加)②gēng(更换) 晕①yùn(光晕)②yūn(晕船)朝①cháo(朝向)②zhāo(朝阳) 累①lèi(劳累)②lěi(累计)③léi(果实累累) 漂①piāo(漂浮)②piào(漂亮)③piǎo(漂白) 3.字音辨析: (1)“更”作副词,表示“更加,再”时读gèng,如更好;其他情况都读gēng。(2)“扫”用在“扫帚”一词中时读sào,其余情况都读sǎo。 (3)“累”在表示“连缀或捆”的时候读“léi”,如“果实累累”;在表示“疲乏,过劳”的意思时读“lèi”,如“劳累”。 字词部分 1.易写错的生字. 黎: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写成“勿”。 晕:上下不要太分散,集中一些。 漆:右部上下紧凑,“氺”不要写成水。 幕:上下结构,注意字形紧凑。 愈:下部是“心”,不是四点底。 逸: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兔”不是“免”。 抛:注意“力”要在“九”的半包围中,把字形写紧凑。 孙:左边“子”的最后一笔是(提)。 榆:右边是(俞),中间有一横。 塔:右下部分是(合),不要少写中间一横。 2. 生字组词 孙(子孙孙女)泊(停泊bó血泊pō)愁(愁苦忧愁)寺(寺庙寺院) 榆(榆树榆钱)畔(湖畔河畔)黎(黎明黎民)晕(yūn晕倒光晕yù n) 漆(漆黑油漆)幕(幕布帷幕)愈(愈发愈加)旷(旷工空旷) 怡(怡人怡然)逸(安逸飘逸)免(免除免去)桨(船桨划桨) 榕(榕树榕城)纠(纠正纠错)桩(树桩木桩)涨(涨潮涨价) 塔(白塔塔楼)梢(树梢发梢)暇(闲暇应接不暇)眉(眉毛燃眉之急) 抛(抛开抛却) 3.形近字组词 逸(安逸)桨(船桨)梢(树梢)涨(涨水)桩(树桩)纠(纠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长汀县腾飞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措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如,《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一静一动,特色鲜明;《月迹》一文,既有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三、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次习作在“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由学到用、由读到写的训练。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习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景物,本单元进一步提出写出景物变化的要求。 四、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是“初步体会”,教学时不宜提太高要求,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不要对景物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进行过细的分析。 第二,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和韵味,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致独特的韵味。对于优美的段落或篇章,学生要能熟读成诵。借助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品味、积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第三,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的顺序。如,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为本次习作拓展思路,积累素材。习作教学,可安排在语文园地后进行,以便更好地迁移运用“交流平台”中体会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以及“词句段运用”第二题把句子写具体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第七单元知识点) 一、生字注音 损sǔn 皇huáng 珑lóng 剔tī杭háng 莱lái 瑶yáo 宏hòng 宋sóng 侵qīn 统tǒng 销xiāo 瑰guī烬jìn 眺tiào 庙miào 务wù葛gě吼hǒu 腔qiāng 崎qí岖qū尸shī斩zhǎn 坠zhuì雹báo 仇chóu 恨hèn 二、读读写写 估量损失殿堂宏伟侵入销毁瑰宝灰烬进犯转移掩护任务崎岖尸体坠落 雹子仇恨眺望豪迈举世闻明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话意天南海北 奇珍异宝满腔怒火斩钉截铁 三、读读记记 停泊港口真挚崇高敬意统治准许礼堂浓厚叩问旗帜旗杆脊梁刹那硝烟 骨髓伤痕痛苦礼炮扎根悬崖绝壁 四、四字词语及意思 众星拱月: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诗情画意:富有诗画的意境。 奇珍异宝:奇异的珍宝。 天南海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 气壮山河:勇敢有气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乱七八糟的样子。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 五、日积月累 (励志成语) 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大义凛然豪情壮志不屈不挠披荆斩棘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众志成城舍生取义任重道远再接再厉 六、课文要点 1、《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介绍了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本文首尾呼应,表达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2、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如设计的精美,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这样写更能体现出侵略者的野蛮行径,犯下的滔天罪行,表达人们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惜,更能激发对凶残、可恶、贪婪的英法联军无比的仇恨。 3、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a、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饱览:尽情地观看。 漫游:不受拘束,随意游玩。 b、园内景物分为哪三类? 1、仿照各地名胜建造 2、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 3、

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那畔. (p àn ) 聒. 噪(ɡu ō) 凛. 冽(l ǐn ) 三支桨. (ji ǎn ɡ) 木桩. (zhu ān ɡ) 二、易写错的字 孙:“子”的第三笔变为提。 寺:上半部分是“土”不是“士”。 幕:下面是“巾”不是“日”。 黎:下面是“ ”不是“水”。 逸:被包围部分是“兔”不是“免”。 梢:左边是“木”不是“禾”。 桨:下边是“木”不是“水”。 暇:左边是“日”不是“目”。 三、重点词语 王孙 停泊 发愁 榆关 河畔 黎明 红晕 漆黑 夜幕 愈发 闲逸 未免 大雁 降临 炭火 火盆 走廊 船桨 榕树 纠正 木桩 灯塔 抛开 陆续 涨潮 树梢 画眉 寒山寺 萤火虫 白茫茫 心旷神怡 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 四、多音字 乐 yuè(音乐) 盛 shèn ɡ(茂盛) 兴 xīn ɡ(兴奋) 累 lèi (劳累) lè(快乐) chén ɡ(盛饭) xìn ɡ(高兴) lěi (累计) 泊 bó(停泊) fén ɡ(缝补) 应 yīn ɡ(应该) léi (累累) pō(湖泊) fèn ɡ(缝隙) yìn ɡ(答应) 五、形近字 ? ????榆(榆钱)愉(愉悦) ? ????幕(夜幕) 暮(日暮) ???? ?梢(树梢)稍(稍微)捎(捎信) 六、近义词 黎明—拂晓 漆黑—乌黑 急急匆匆—急急忙忙 陆续—连续 茂盛—繁茂不可计数—数不胜数 照耀—照射 留恋—眷恋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七、反义词 暖和—寒冷 漆黑—通明 急急匆匆—慢慢悠悠

朦胧—清晰黎明—黄昏心旷神怡—心烦意乱 逼近—离开茂盛—枯萎不可计数—屈指可数 静寂—喧闹热闹—冷清应接不暇—应付自如 八、词语搭配 (红紫)的彩云(蒙蒙)的细雨(凛冽)的清晨(闲逸)的心情 (明亮)的月夜(漆黑)的暗夜(朦胧)的微光(熊熊)的炭火 (寒冷)的冬晨(灿烂)的红霞 九、词语归类 形容人心情愉悦的四字词语: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表示天快亮或刚亮的词语:黎明破晓拂晓 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不可计数数不胜数 形容树木繁茂的四字词语:枝繁叶茂绿树成荫 十、句子积累 1、静态描写的句子: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2、动态描写的句子: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动静结合的句子: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十一、课文重点理解 1、《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枫桥夜泊》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长相思》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抒发了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 2、《四季之美》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四季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的感情。 3、《鸟的天堂》主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4、《月迹》一文通过对山村儿童追踪月迹的描写,体现了秋月之美以及童心的天然创造力,意蕴深远,情味深长,全文展示出一种静虚的禅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体会它的价值不可估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去年,我们学习过课文《颐和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风景独特的古典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在153年前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 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2.标出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齐读生字词,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易读错、写错的字。 2.说说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 5.指名接读课文。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窠(kē)怡(yí)凛(lǐn)冽(liè) 逸(yì)桨(jiǎnɡ)暇(xiá)袅(niǎo)嫉(jí)妒(dù)(2)难写的字 黎: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写成“勿”。 晕:上下不要太分散,集中一些。 漆:右部上下紧凑,“氺”不要写成水。 幕:上下结构,注意字形紧凑。 愈:下部是“心”,不是四点底。 逸: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兔”不是“免”。 抛:注意“力”要在“九”的半包围中,把字形写紧凑。 (3)多音字 更晕 缝禁 累漂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黎明红晕漆黑愈发心旷神怡 闲逸和谐规律榕树纠正 应接不暇

(2)近义词 固然——当然急急匆匆——匆匆忙忙感动——激动 凛冽——寒冷扫兴——败兴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灿烂——璀璨缓缓——慢慢茂盛——旺盛 纠正——改正逼近——靠近展示——展现 清楚——清晰留恋——依恋不可计数——数不胜数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新鲜——清新满足——知足 踪迹——痕迹疑心——怀疑平日——平时 嫉妒——妒忌粗糙——毛糙无边无际——一望无际(3)反义词 寒冷——炎热漆黑——雪白扫兴——高兴 心旷神怡——心慌意乱灿烂——暗淡 陆续——间断茂盛——枯萎错误——正确 光明——黑暗静寂——喧闹热闹——冷清 清楚——模糊新鲜——腐烂满足——渴望 失望——希望疑心——信任平日——往日 嫉妒——羡慕粗糙——光滑 清清晰晰——模模糊糊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白茫茫 类似的词语: 绿油油红彤彤黑漆漆黄澄澄 蓝汪汪灰溜溜笑眯眯 ②AABC式词语:面面相觑 类似的词语: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 心心相印蒸蒸日上恋恋不舍 昏昏欲睡津津有味 ③“××不×”式词语:应接不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课

7、桂花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1《古诗词三首》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为了祖国,毅然远赴战场。由于远离家乡,他不禁产生了思乡之情。于是,他借助边疆特有的风景,融入自己的思乡情感,写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成为千古绝唱。 学情分析 诵读是语文的本色,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教学中应以层次性多样性的诵读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实现诵读,领会、品评、鉴赏这样的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枫桥夜泊 学习目标 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这首诗是…… 生:《枫桥夜泊》。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自读这首诗。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根据节奏朗读这首诗。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诗歌朗读指导 1. 听朗读。 2. 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 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出示课件 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 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 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 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 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 ( 出示课件 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 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 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 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 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 安 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 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 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 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 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出示课件 9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 的意境? (出示课件 10) 新课 教学 ) 分钟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 清新,景色美 妙。这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 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出示课件 11)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 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 件 12 )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 泉、石”等意象,表现出 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 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 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出示课件 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 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 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 谐?并说说原因。 (出示课件 14) 明确: 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 境的寂静、 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 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 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 这里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5. 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 生概括。(出示课件 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 6.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 来。 五、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分钟

2019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七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 一、易读错的字 琵琶 ..(pí pá)出塞.(sài)催.眠(cuī)飞将.(ji àng) 崛.起(jué)沈.阳(shěn)模范 ..(mó fàn)训斥.(ch ì) 旦角.(jué)破绽.(zhàn)蓄.须(xù)京剧.(jù) 被迫.(pò)纠缠 ..(jiū chán)邀.请(yāo)忍.受(r ěn) 骚扰.(rǎo)拒.绝(jù)签订 ..(qiān dìng)妄.想(w àng) 延.安(yán)昔.日(xī)春笋.(sǔn)茅.屋(máo) 土炕.(kàng)奥秘 ..(ào mì)辉煌.(huáng)一旦.(d àn) 明媚.(mèi)琳琅 ..(lín láng)大义凛.然(lǐn)英勇无畏.(wèi)秉.公执法(bǐng)刚正不阿.(ē) 二、易写错的字 出塞.秦.朝琵琶 ..严肃.清晰.胸怀 .. ..醉.酒疑惑 赞.叹效.仿租.界训斥 ..邀.请辉煌 .. ..屈辱.纠缠 三、多音字 sāi(塞车) 还 hái(还有)宁 níng (安宁)要 yāo(要求)塞 sài(边塞)huán (归还) nìng (宁可) yào(需要) sè(阻塞) 四、形近字 塞—赛秦—奏项—顶催—摧雄—难振—震崛—掘

怀—坏租—祖凡—几斥—斤订—钉炕—坑煌—蝗 五、近义词 清晰—清楚坚定—坚决赞叹—赞扬随便—随意劝慰—安慰惩处—惩罚训斥—斥责拯救—挽救知足—满足逼迫—强迫破绽—漏洞妄想—妄图敬佩—钦佩探索—探寻明媚—明朗 六、反义词 清晰—模糊赞叹—挖苦惩处—奖励结束—开始普通—特别七、重点词语 光耀门楣若有所思为之一振疑惑不解难以忘怀热闹非凡 左顾右盼闻名世界干干净净虚度生命深居简出蓄须明志 不堪其扰斩钉截铁翩翩归来高楼大厦雨后春笋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顶天立地灿烂辉煌展翅飞翔明媚春光火红太阳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 (严肃的)问题(沉郁的)表情(闻名世界的)艺术家(生活的)困顿(战争的)危险(随时随地的)骚扰(高超的)表演艺术(翩翩归来的)燕子(昔日的)春光 (茁壮成长的)小树(叮咚的)流水(梨花的)清香 (开荒的)?头(破旧的)茅屋(温热的)土炕 (宇宙的)奥秘(美妙的)交响(顶天立地的)脊梁(金色的)理想(明媚的)春光(火红的)太阳 【副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法与学法: 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音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出示课件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9)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小结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小结 一、容易读错的音 秋暝.(m ín m íng √) 浣.女(hu àn √ w án ) 河畔. (p àn √ b àn ) 聒.噪(gu ō√ ti án ) 窠.臼(k ē√ ch áo ) 心旷. 神怡(ku àng √ gu ǎng ) 凛.冽(l ǐn √ b ǐng ) 船桨.(ji ǎng √ ji āng ) 应接不暇. (ji ǎ xi á√) 袅.娜(ni ǎo √ li ǎo ) 嫉.妒(j í√ j ì) 瓷. 器(c í√ c ì) 树梢(sh āo √ sh ào ) 愈.合(y ú y ù√) 木桩. (zu āng zhu āng √) 二、多音字辨音 更 g ē ng (更新) 扫 s ǎo (扫地) 泊 g èng (更加) s à o (扫帚) 晕 y ūn (晕倒) 盛 鲜 xi ān (鲜花) y ùn (红晕) xi ǎn (鲜有) 字音辨析:“更”作副词,表示“更加,再”时读g èng ,如更好;其他情况都读g ēng. “扫”用在“扫帚”一词中时读s ào ,其余情况都读s ǎo. 实战演练:①g ēng ②g èng 1.更好( ) 更换( ) 更正( ) ①s ào ②s ǎo 2.扫除( ) 扫帚( ) 打扫( )三、容易写错的字. 孙:左边“子”的最后一笔是(提). 榆:右边是(俞),中间有一横. 逸:右边是(兔),不要写成“免”. 塔:右下部分是(合),不要少写中间一横. 抛:“九”要写得稍(宽扁),包住“力”字. 四、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1.形近字 孙(祖孙) 孔(孔雀) 旷(空旷) 矿(煤矿) 逸(安逸) 桨(船桨) 梢(树梢) 涨(涨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自然之趣 大自然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美丽多彩的画面。观山,鲜花遍野、树木丛生;看水,流水淙淙,汩汩多情;听鸟,啁啁啾啾,宛如天籁……还有那日月星辰,轮换变转;还有那风霜雨雪,变化多姿。朝晖夕阴,四季更替。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以她多情的方式召唤我们投入她的怀抱。 聆听着大自然的召唤,投入她的怀抱。去雨后的空山、夜泊的江边、边疆塞外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中感受大自然不同格调的美,到神奇的“鸟的天堂”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在追寻月迹的童趣中感悟纯真之美。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吧,你一定能感受到她的壮美与神奇。 本单元教材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我们在欣赏本单元优美诗文的同时,也可以运用我们自己的慧根,去观察周围的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大自然景物的众态之美。 分类具体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 课文古诗词三首2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理解诗 词的大意;想象三首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 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词) 人寄托的情感。 四季之美1课时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运用时 间顺序描写景物;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 以致用。 鸟的天堂2课时 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 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赏析描 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

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月迹1课时 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习作______即景 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及其动态的变化,突出景物的特点。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2 交流写景文章中的一些写作技法;学习 制作海报的方法;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欣赏有关田园生活的古诗词。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1古诗词三首 文本分析: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展现了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人是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水声,浣女归来的喧笑声,以及渔船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枫桥夜泊》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长相思》描写了将士们在边塞军旅途中因风雪声大而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体现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此外,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 要点 第七单元主要有《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 课》、《最后一分钟》 4 篇课文,下面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要点,为大家提供参考。 《圆明园的毁灭》 生字词: 不可估量(li a ng灰烬(j ri )瑰(gu》宝玲珑(I o n)剔(t无透 奇珍异宝金碧辉煌举世闻名(驰名中外众星拱月众星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俊俏陡峭悄悄树梢口哨 销毁消灭硝烟 入侵浸透瑶台遥远 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从布局、建筑、文物三方面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句理解 (1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说损失巨大,无法计算。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所以说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段话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 “凡是”统“统”说明他们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任意”则写出了他们的疯狂、野蛮。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激起了读者的强烈愤慨,增强了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xxxx》 生字词: 雹(b dO子抡(I 口)起姓葛(g a崎岖坠(zhu)落眺望仇恨屹立日寇(k oU冠军绷(b e ng脸绷(b e ng带磨m o盘磨m o练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斩钉截铁粉身碎骨昂首挺胸悬崖绝壁横七竖八气壮山河 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1.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五位壮士的名字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3.句子理解: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