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pdf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pdf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pdf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纳滤+反渗透两级处理系统浓缩回收电镀铜漂洗废水。实验结果显示:在ΔP=1.5 MPa 条件下进行浓缩,纳滤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 倍。纳滤膜对Cu 离子的截留率在96%以上,对COD 的截留率在57%以上。在ΔP=3.0 MPa 条件下进行浓缩,反渗透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 倍。反渗透膜对Cu 离子的截留率在98%以上,对COD 的截留率在67%以上。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截留率会降低。

关键词:膜分离纳滤反渗透浓缩电镀废水

1.概

膜分离过程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借助于外界能量或膜两侧存在的某种推动力(

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浓缩或提

纯的目的。膜分离过程是物理过程,不会发生相变,其实质是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离。目前

,膜分离技术受到广泛的注意且发展迅速,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分离方法,在水处理

、化工、环保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电镀废水一直是工业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电镀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

危害严重;其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或氰化物等,有些属于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剧毒物质,

对人类危害极大。另外,电镀废水含有大量的有价值金属,如果处理不得当,排入自然

体系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

一般含电镀铜漂洗废水的含铜量在30~200mg/L 左右,本文拟采用纳滤(NF)+反渗透(RO)的组合工艺对该废水进行浓缩,使浓缩液的铜离子浓度达到镀液的回用要求

2.实验部

2.1 实验设

实验所用膜分离设备为自制设备,设备简图如图1 所

1:50L 不锈钢料液桶2:进水球阀3:柱塞泵头(美国CAT 泵头

4:电机(美国ABB 电机) 5:压力表(0~4MPa) 6:2540 不锈钢膜壳

7:浓水出口针阀调节此针阀可以调节系统的运行压力

8:玻璃转子流量计(0~10GPM

9:变频器调节变频器可以调节电机转速,从而调节进水压力和流量

10:排空球阀

11:循环冷却水出入

图1 实验装置简

2.2 实验用

纳滤膜GE 公司DK4040F 型抗污染纳滤

反渗透膜GE 公司SE4040F 型抗污染反渗透

2.3 实验料

实验料液参照苏州某台湾电路板(PCB)生产商提供的料液组分自行配制。料液配方为Cu2+:甲醛:次亚磷酸钠=1:2:4(摩尔比)。料液主要参数如下

Cu 离子浓度:109.8mg/

COD:356.7mg/

pH:5.4

配置料液所用的为RO 产水,电导率小于3us/cm

2.4 分析方

铜离子的测定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CODCr 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按GB11914 1989 进行

3.实验结果与分

本文考察了压力、温度、pH 值和运行时间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

3.1 一级纳滤分离过

3.1.1 运行压力(ΔP)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

压力实验采用全回流方式,即浓水和产水全部回到料液桶,并打开循环冷却水,保证料液的浓度和温度恒定。在恒定的电机频率下,调节浓水针阀,可以使系统在不同的压力状态下运行

运行压力(ΔP)对纳滤分离性能的影响曲线如图2、3、4 所示

图2 膜通量(Jw)随压力(ΔP)变化曲

图3 Cu 离子截留率(R1)随压力(ΔP)变化曲

图4 COD 截留率(R2)随压力(ΔP)变化曲

由图2 可见,随着操作压力(ΔP)提高,纳滤产水通量(Jw)几乎呈线性增加。根据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模型[3]

(1

可知,膜透过量(Jw)和运行压力(ΔP)呈线性关系。因此增加操作压力(ΔP),膜透过量(Jw)

则呈线性增加

由图3 可知,Cu 离子截留率(R1)会随着压力(ΔP)增大而提高。当压力超过1.5 MPa 时,Cu 离子截留率(R1)随压力增大(ΔP)而降低

由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的Spiegler-Kedem 方程

(2

膜的真实截流率

式中

可知,随着运行压力(ΔP)增大,膜的透过量(Jw)不断增大,F 值减小,膜的真实截留率R’

也随之增大

式中

设则膜的表征截留率

(3

结合式(2)和(3),从式中不难看出,当运行压力(ΔP)增大,膜的真实截留率R’增大。当R’增大时,cp/cm 比值减小,同时由于k 减小(k 值正比于Jw 的0.81 次方),导致R 值上升。

因此,表征截留率R 也随着真实R’的增大而增大

当压力超过1.5MPa 时,Cu 离子截留率(R1)随压力增大而降低。这一现象可以作如下解释:当压力大于15MPa 时,膜面溶液流速降低,Cu 离子向“滞流层”扩散的速度加快,导致“滞流层”的厚度和浓度增加,根据固定电荷模型(TMS)的原理,膜边界层的电解质浓度,膜

面的有效电荷密度与溶液浓度比值ξ减小[2]

根据式(4

其反射系数σ减小,又由式(2),可知其真实截留率下降,因此其表征截留率呈下降趋势

以上解释有一个问题:即在压力小于1.5MPa 时,也会因为压力增大以及流速减小而使“滞流层”的厚度和浓度增加。这以变化会使膜的截留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实际效果是截留率上升了;而只有当压力大于1.5MPa 后,截留率才呈下降趋势。这有可能是由于导致截留率上升和下降的因素在压力为1.5MPa 前后分别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由图4 可知,当压力小于2.0MPa 时,COD 的截留率(R2)随压力(ΔP)增大而提高;当压力

大于2.0MPa 时,COD 的截留率(R2)随压力(ΔP)增大而有趋于波动

这一现象的可以由细孔模型来解释。细孔模型主要用以描述中性分子的纳滤透过性能。有研究表明:膜对中性分子溶质溶液的截留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溶液浓度的变化不大,可视为不变。压力升高,流速会降低,“滞流层”的厚度和浓度会增加。当压力小于2.0MPa 时,“滞流层”的COD 浓度在细孔模型所允许的范围内,COD 的透过量变化不大,而膜通

量(Jw)增加,即导致其截留率(R2)上升。当压力大于2.0MPa 时,“滞流层”厚度和浓度增加到一定值,但有可能还未超过细孔模型所允许的范围。因此,COD 截留率(R2)虽有些波动

,但总体上没有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综合Cu 离子和COD 的分离性能曲线,可确定纳滤膜的最佳运行压力为1.5MPa

3.1.2 浓缩倍数(n)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纳滤浓缩实验采用1.5 MPa 的压力运行。实验料液按照电镀液配方自行配制,料液体积为50L

纳滤浓缩实验采用浓水回流方式。浓缩倍数是按照料液桶内剩余料液的体积与原始料液的体积比来确定。例如,料液桶内还剩下1/10 料液时,即为浓缩10 倍,取样测试

浓缩倍数对纳滤分离性能的影响曲线如图5、6、7 所示

图5 膜通量(Jw)随浓缩倍数(n)变化曲

图6 Cu 离子截留率(R1)随浓缩倍数(n)变化曲

图7 COD 截留率(R2)随浓缩倍数(n)变化曲

由图5 可知,膜通量(Jw)随着浓缩倍数(n)的增加而降低。这一现象可由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模型来解释

由式和式(5 (6

溶液浓度C 和渗透压(Δπ)呈正方向变化增大,因此溶液浓度C 增大,溶液的渗透压(Δπ)也随之变大;而渗透压(Δπ)与膜通量(Jw)成反比。因此,随着溶液浓度C 增大,膜通量(Jw)会呈下降趋势

由图6 可知,Cu 离子截留率(R1)随浓缩倍数(n)的增大而降低。根据固定电荷模型:根据式(4)

和式以及(7) (8

膜面的有效电荷密度与溶液浓度比值ξ为

(9

由式(9),当溶液浓度(C)增加,ξ值减小。又ξ和σ呈反方向变化,故σ值增大。又由式(7)

,σ增大,溶质通量(Js)增大。同时,膜通量(Jw)随着溶液浓度(C)的增加而减小。这两方

面综合导致膜对电解质Cu 离子的截留率(R1)下降

图7 显示:随着料液浓度(C)增大,COD 的截流率(R2)反而提高;当浓缩达到6 倍后, COD 的截流率(R2)开始呈略微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可作如下解释:纳滤膜截留COD 主要是依靠筛分作用。由细孔模型知道:膜对中性分子溶质溶液的截留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溶液浓度的变化不大。在本实验中,浓缩6 倍的浓度可能还未超出细孔理论所限定的

范围,溶质浓度虽然增加,但还没有大量通过膜片。因此,溶质的透过量变化不是很大。

而同时,膜通量(Jw)在下降。综合溶质透过量和膜通量两方面的因素,COD 截留率呈上升

的趋势。浓缩6 倍以后,该浓度值可能已经超过细孔理论所限定的范围,溶质浓度的进一

步增加导致其透过膜片的量开始逐步增加,因而COD 的截留率(R2)会呈下降趋势

3.1.3 纳滤浓缩的实验结

纳滤浓缩实验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浓缩料液,本次实验使料液浓缩了10 倍,实验

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纳滤浓缩分离实验数据

由表1 可知,在初始状态时,料液Cu 离子浓度为109.8mg/L,渗透液浓度为1.47mg/L,

可以达标排放;料液浓缩10 倍后,其浓度达到1007.8mg/L,透过液浓度为37.2mg/L

在初始状态时,料液COD 值为356.7mg/L,渗透液浓度为153.2mg/L;浓缩10 倍后,浓

缩液COD 为2542mg/L,渗透液浓度为487.9mg/L

3.2 二级反渗透分离过

3.2.1 运行压力(ΔP)对反渗透膜分离性能的影

压力实验采用全回流方式,即浓水和产水全部回到料液桶,并打开循环冷却水,保证料液

的浓度和温度恒定。在恒定的电机频率下,调节浓水针阀,可以使系统在不同的压力状态

下运行

运行压力(ΔP)对纳滤分离性能的影响曲线如图8、9、10 所示

图8 膜通量(Jw)随运行压力(ΔP)变化曲

图9 Cu 离子截留率(R1)随运行压力(ΔP)变化曲

图10 COD 截留率(R2)随运行压力(ΔP)变化曲

由图8 可知,膜通量(Jw)随运行压力(ΔP)上升几乎呈线性增加。该现象的原因和纳滤过程

一样,均可根据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模型来解释

由图9 可知,当压力(ΔP)小于3.0 MPa 时,Cu 离子截留率(R1)随着压力(ΔP)的增加而上升

;当压力(ΔP)大于3.0 MPa 时,Cu 离子截留率(R1)随着压力(ΔP)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的原因和纳滤过程相似。当压力(ΔP)小于3.0 MPa 时,Cu 离子截留率(R1)的正向变化趋势可和纳滤过程作同样的解释。当压力(ΔP)大于3.0 MPa 时,Cu 离子截留率(R1)的反向变化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压力已经达到反渗透膜最佳运行压力范围的上限。此时,膜拦截

溶质的能力已大为减弱,溶质开始大量透过膜片,导致其截留率呈下降趋势

由图10 可知,COD 截留率(R2)随着压力(ΔP)的增加而上升。和Cu 离子的上升变化趋势的原因一样,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的Spiegler-Kedem 方程能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

有一个问题:Cu 离子的截留率(R1)和COD 的截留率(R2)变化曲线不同,COD 曲线没有

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反渗透膜对COD 分子和Cu 离子的截留能力有所差异。当运行压力(ΔP)大于3.0 MPa 时,膜对Cu 离子的截留能力已经下降了很多,而对COD 分子的截留

能力下降不大。但可以发现,COD 曲线随着压力的增加,已逐渐趋于平缓,这说明膜对COD 的截留能力也在下降

压力实验表明:SE 抗污染反渗透膜的最佳运行压力为3.0 MPa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一电镀废水的来源 电镀废水主要包括电镀漂洗废水、钝化废水、镀件酸洗废水、刷洗地坪和极板的废水应急由于操作或管理不善引起的“跑、冒、滴、漏”产生的废水,另外还有废水处理过程中自用水以及化验室的排水等。 二电镀废水的性质和分类 1 电镀废水的性质 电镀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各种金属离子,常见的有铬、铜、镍、铅、铝、金、银、镉、铁等;其次是酸类和碱类物质,如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等;有些镀液还是用了催化剂、添加剂和颜料等其他物质,这些物质大部分是有机物。另外在镀件基材的预处理过程中漂洗下来的油脂、油污。氧化皮、尘土等杂质也都被带入了电镀废水中,是电镀废水的成分复杂。其所造成的污染大致为:化学毒物的污染,有机需氧物质的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的污染以及酸、碱、热等的污染和有色、泡沫、油类等污染。但只要的污染时重金属离子、酸、碱和部分有机物的污染。 2 电镀废水的分类 电镀废水一般按废水所含的主要污染物分类。如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镍、铜、锌、铬废水,含酸废水等。 当废水中含有一种以上的主要污染物时(如氰化镀镉,既有氰化物又有镉),一般仍按其中一种污染物分类;当同一镀种有几种工艺方法时,也有按不同镀种工艺再分成小类,如把含铜废水再分成焦磷酸镀铜废水,硫酸铜镀铜废水等。当几种不同镀种废水都含铜一种主要污染物时,如镀铬、钝化废水混合在一起时就统称为含铬废水。若分质监理系统时,则分别为镀铬废水、钝化废水,一般将不同镀种和不同主要污染物的废水混合在一起时的废水统称为电镀混合废水。 三电镀废水单元处理方法 1 化学沉淀法 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之与废水中欲厂区的污染物发生直接的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的固体物二分离除去的方法,称为化学沉淀法。它适用于处理含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 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沉淀法主要由氢氧化物沉淀法、钡盐法、碳酸盐法、硫化物沉淀法、置换沉淀法及铁氧体沉淀法。 1)氢氧化物沉淀法:电镀废水中的许多中金属离子可以删除氢氧化物沉淀二得以去除。 2)钡盐沉淀法:主要用于处理含六价铬的废水,采用的沉淀剂有碳酸钡、硫化钡、硝酸钡、氢氧化钡等。 3)硫化物沉淀法:许多重金属能形成硫化物沉淀。大多数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度比其氢氧化物的溶解度要小很多,因此采用硫化物可使中金属得到等完全地去除。 2 混凝沉淀法 混凝法即向废水中投加某种混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悬浮颗粒或乳状污染物失去稳定后,在一定的水力反应条件下,好像碰撞凝聚,形成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而沉淀分离。 3 化学氧化还原法 在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中,广泛利用氧化还原把废水中某些有毒的污染物变成无毒害物,从而达到净化处理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法,这是一种最终处理有毒废水的主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论文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论文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摘要:电镀废水是当今世界主要工业污染源之一,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主要的电镀 废水处理技术,为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综合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镀废水;废水处理;金属离子 电镀被称为当今全球三大污染工业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镀工业的规模亦发展,排放的废水量越来越大,有资料报道电镀废水排放量约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0%,其主要 来源有:前处理除油酸洗工序,镀件的清洗水,废电镀液,跑、冒、滴、漏的各种槽液和 排水,冲洗水及设备冷却水,成分非常复杂,除含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 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随着电镀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化学法。此法就是向废水中投加化学药剂。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废水中污染物的化 学性质,使其转变成无害或易于与水分离的物质再从废水中除去的处理工艺。但化学法的 最大不足之处,是生产用水不能回收利用,浪费水资源且占用场地较大。包括以下四种: 1中和沉淀法。此法主要是向含重金属的废水中加入石灰、碳酸钠、苛性钠等沉淀剂 进行中和反应,使重金属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加以分离。但此法处理的废液 出水pH值较高,特别是其当废水中含有 Zn、Al、Pb、Sn等两性金属时,生成的沉淀物会在较高的pH值下再溶解,因此要 严格控制pH值,实行分段沉淀。另外废液中如果含有卤素、氰根等阴离子要先予去除, 否则将会和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影响处理效果。 2硫化物沉淀法。但其缺点是:沉淀颗粒小,易形成胶体,需添加絮凝剂辅助沉淀, 因此增加了成本,且沉淀物在水中残留,遇酸生成气体,易造成二次污染,故此法应用并 不广泛。但可和中和沉淀法配合使用,用石灰作为硫化法沉淀的pH调节剂,效果更好。 3氧化还原法。向废水中投加还原剂将高价重金属离子还原成低毒的低价重金属离子后,再使其碱化成沉淀而分离去除的方法。如向废水中加入硫酸亚铁将毒性高的Cr6+约为Cr3+的100倍还原为毒性低得Cr3+,再利用沉淀法除去Cr3+。该法原理简单,易于操作,但存在处理出水水质差,不能回收利用,处理混合废水时,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该法一 般用于污水的预处理。 4铁氧体法。该法是利用过量的 FeSO4作为还原剂,在一定酸度下使废水中的各种金 属离子主要是Cr6+、Ni2+、Cu2+、Zn2+形成铁氧体晶粒沉淀析出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故此法在国内电镀业中应用较广。但该法产泥量大,且污泥制作铁氧体时的技术条件 较难控制,需耗能加热至70℃左右,处理成本较高,处理后盐度高,而且不能处理含汞和络合物的废水。

焦化废水处理设备

焦化废水处理设备 摘要:焦化废水来源于炼焦生产中煤在高温干馏、煤气净化以及化工产品精制过程,其水质复杂排放量大。文章对国内外常用的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如传统生化处理技术进展和新型焦化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焦化废水设备;生化法;超临界水氧化;天一水务;传统生化处理技术;新型焦化废水处理技术 一、当前国内外焦化废水的治理技术及其存在问题 (一)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生化法、化学氧化法和物理化学方法生化法方面主要有活性污泥法,SBR法,A-O(缺氧-好氧)法,以及新兴的生物强化技术、生物膜、生物流化床技术和各种生物脱氮组合工艺。化学氧化法主要有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化学药剂氧化、臭氧氧化法等,因焦化废水处理量大,这些方法处理工业废水目前更多的是实验研究或者处理中试阶段,尚未真正投入工业运用。物理化学方面有混凝、萃取、活性炭吸附、膜分离以及超声波声化学法等,一般作为生化法的预处理或后处理方法。 (二)焦化废水的处理方式虽然很多,但目前各国应用最广泛的还是生化法 1.它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然而,生化处理法虽然有处理量大,适用范围广,维护费用低等优点,但也因焦化废水水质水温波动较大而处理效果受到影响。如细菌

等微生物对废水的温度要求特别高,一般水温需控制在10℃~40℃之间,而地处我国南方的夏季进水水温通常在50℃左右。也同时受废水的pH值,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所以对操作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2.国内外所采用的生化处理技术大体相同,只不过国外在二级生化处理之前采取了更为复杂的预处理和其他方法控制进入生化系统的水质,防止有毒污染物浓度过高,并在生化处理流程之后采取三级净化系统。如美国美钢联的加里公司炼焦厂将生产的焦化废水收集后,再用等量的湖水稀释。该系统包括脱焦油、游离蒸氨、后蒸氨、调节槽、废水调节储存槽以及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等。加拿大Dofasco和Stelco公司的焦化厂采用经蒸氨去除游离氨和加碱去除固定铵后进行生化处理与深度处理。日本大部分焦化厂的废水使用活性污泥法,由于日本特有的排海优势,因此在焦化废水处理时,首先考虑降低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在调节池中先加3~4倍稀释水,以降低NH4+-N和COD浓度。在进入曝气池之前,再进行pH值调整,加入磷酸盐,然后进行约10h 的曝气,再经沉淀后的水排入海洋水体。欧洲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普遍采用以预处理去除油与焦油,气提法除氨,生物法去除酚、氰化物、硫氰化物、硫化物,并进行深度处理后排放。 3.当前国内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普遍采用预处理加生化处理的二级处理工艺,国外进一步利用活性炭、生物膜技术等进行三级的深化处理。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冶金部冶金研究总院

电镀废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电镀废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电镀废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技术开始应用于环保行业了,其中以铁/炭内电解反应器为核心的技术在环保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一体化处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电镀废水处理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一体化技术处理混合电镀废水工艺机理 破CN-、氧化还原Cr6+为Cr3+等预处理措施是传统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中必须的,因其投资大、技术参数控制程度高、操作复杂等弊端,在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比起来,以为主体技术的工艺则避免了污水的分类收集、预处理等前期工序,废

水可直接混合并进入独立设置的调节池内,进行水量水质调节,然后通过水力提升至铸铁/焦炭内电解反应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进入下步工序。由于此类技术不需要对污水进行分类预处理,而是直接混合处理,因此亦名一体化处理技术”,其典型的反应机理可表示如下:

阳极铸铁: Fe-2e f Ve2E°(Fe2+/Fe)=-0.44V (1) Cu2++Fe f F F+C U (2) 阴极焦炭: 2H++2e 2[H] fH f E o(H +/H 2)=0?00V ( 3) O2+2H2O+4e f 2OH-E0Q2/OH -)=0.41V ⑷ O2+4H ++4e f 2H2O E o(O2/H2O)=1.22V 不断生成的Fe2+在强氧化剂Cr6+作用下,生成具有良 好絮凝作用的Fe3+,同时将Cr6+转化

Cr3+,其反应为: 6Fe2++Cr 2O2-7+14H +—2C产+6Fe3++7H 2O (6) 同时,如果污水中还含有氰化物,则可发生: CN-+ 02—CNO 〔—N 2〕(7) 通过以上一系列无数的内电解反应,污水中的 重污染物物质得到了转化,继而在后续处理单元中得 到更进一步去除。 2、工艺流程及主要设施说明 2.1、工艺流程 采用此技术的工程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工艺流程图 混合废水经厂区收集管道流至调节池,由耐腐蚀性一级污水泵提升至铸铁/焦炭反应器中,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介绍了电镀废水的来源、组成及危害,分析总结了目前一些常用的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及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二种处理电镀废水的新技术,并结合国家2008年颁布的新的排放标准对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电镀废水;研究现状;展望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业王国,享有世界加工工厂的称号,但制造业的发展却带来了大量的污染。在各种污染源中,电镀废水以其毒性大,排放量大,难治理尤其值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1.5万家电镀生产厂,每年排出的电镀废水约40亿m3,其中约有50 %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长期以来,我国电镀企业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经营为特点,与国外相比,我国电镀行业存在明显差距,据报道国外电镀1m2的镀件平均用水量仅为0.08 t,而我国的平均用水量为0.82 t,是国外的10倍多,每年我国单对含重金属电镀废水的处理费用就高达4亿元以上。电镀废水水质复杂,涉及到各种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物等诸多有害物质,有些还含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这些物质如果不经处理进入环境,必定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产生广泛而严重的危害[2,3]。另外,回收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可以彻底全面利用资源,极具经济价值。因此电镀废水的治理是工业废水治理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2.电镀废水的来源及组成 一般的电镀生产工艺都由前处理、电镀和后处理工艺三部分组成,每个工艺一定程度上都有废水产生,其中,电镀生产过程中的镀件漂洗废水是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约占车间废水排放量的80%以上,废水中大部分的污染物质是由镀件表面的附着液在漂洗时带入的;镀液过滤废水是指在镀液过滤过程中,滴漏的镀液以及在过滤前后冲洗过滤机、过滤介质或镀槽等的排放水;废镀液包括清理镀槽时排出的残液、老化报废的镀液、退镀液和受污染严重的废弃槽液等。这部分废液的浓度很高,如果直接排放,则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因管理不善产生的电镀车间“跑、冒、滴、漏”废水一般与冲刷设备、地坪等冲洗废水一并考虑处理;另外,化验用水主要包括电镀工艺分析和废水、废气检测等化验分析用水,其水量不大,但成分较复杂,一般排入电镀混合废水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后排放[4]。

反渗透膜处理镀镍废水工艺设计

反渗透膜技术处理含镍废水 摘要:建立24m'/d电镀镶漂洗水膜法闭路循环回收系统,采用两级反渗透(RO)膜分离技术对电镀废水浓缩50倍以上,23.6m'/d透过液回用到电镀生产线作为漂洗用水,浓缩液再用蒸发器进一步浓缩后直接回到镀槽,废水处理实现闭路循环。从2005年4月到2007年4月,共运行了2年,整个系统运行良好。通过回用水和回收镍等资源,产生较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清洁生产,基本上实现了电镀含镍废水的零排放。 关健询:电镀含镶废水;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回用水;回收镍 一.电镀 电镀是利用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对金属和非目前,电镀废水的治理把握住无害化的原则,金属表面进行装饰、防护及获取某些新性能的一种但是如何更好地实现电镀废水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工艺过程,在工业上通用性强,使用面广,几乎所有有用资源,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的工业部门( 如机械、机电、交通、电子、仪表、纺织、文重点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对螯轻工等) 都有电镀厂( 车间) 。但由于电镀厂分散而合沉淀法和NMSTA 天然矿物污水处理剂在电镀废面广,镀件功能要求各异,镀种、镀液组分、操作方水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结合新的排放式及工艺条件等种类繁多,相应带入电镀废水中的标准,对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向进行展望。 二. 电镀废水来源及特点 电镀废水水质成分不易控制,常见的铬、铜、镍、锌、锡、铅、镉及铁等各种重金 属离子危害性更大,因此被列为当今全球三大污一般的电镀生产工艺由前处理、电镀和后处理工艺三部分组成,每个工艺一定程度上都有废水产生,其中,电 镀生产过程中的镀件漂洗废水是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约占车间废水排放 量的80%以上,废水中大部分的污染物质是由镀件表面的附着液在漂洗时带 入的; 镀液过滤废水是指在镀液过滤过程中,滴漏的镀液以及在过滤前后冲洗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摘要: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介绍了预处理技术,二级处理技术的物化法、生物法、化学法和循环利用法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焦化废水处理技术 焦炭是高耗水产业,每年全国焦化废水的排放量约为2.85亿t。其成分复杂,毒性大,它的超标排放对人类、水产、农作物都可构成很大的危害。总之,焦化废水污染,是工业废水排放中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目前焦化废水一般按常规方法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再进行生物脱酚二次处理。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许多比较有效的焦化废水治理技术。这些方法大致分为物化法、生物法、化学法和循环利用等4类。 一、焦化废水的预处理技术 焦化废水中部分有机物不易生物降解,需要采用适当的预处理技术。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是厌氧酸化法。这是一种介于厌氧和好氧之间的工艺,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厌氧微生物水解和酸化作用使难降解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生成易降解物质。焦化废水经厌氧酸化预处理后,可以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为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 二、焦化废水的二级处理技术 (一)物理化学法 (1)吸附法。吸附法处理废水,就是利用多孔性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使废水得到净化。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磺化煤、矿渣、硅藻土等。这种方法处理成本高,吸附剂再生困难,不利于处理高浓度的废水。 (2)利用烟道气处理焦化废水。由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和北京国纬达环保公司合作研制开发的“烟道气处理焦化剩余氨水或全部焦化废水的方法”已获得国家专利。该技术将焦化剩余氨水去除焦油和SS后,输入烟道废气中进行充分的物理化学反应,烟道气的热量使剩余氨水中的水分全部汽化,氨气与烟道气中的SO2反应生成硫铵。 该方法投资省,占地少,以废治废,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环境效益十分显著,是一项十分值得推广的方法。但是此法要求焦化的氨量必须与烟道气所需氨量保持平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方法的应用范围。 (二)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让生物絮凝体及活性污泥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溶解性的有机物被细胞所吸收和吸附,并最终氧化为最终产物(主要是CO2)。非溶解性有机物先被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物,然后被代谢和利用。

电镀及膜处理

电镀工艺流程图 5.5 膜法电镀回用工艺流程 5.5.1 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原理 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份的选择透过性能来分离、提纯和浓缩目的产物的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过程是一种无相变、低能耗物理分离过程,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操作方便和用途广等特点,是当代公认的最先进的化工分离技术之一。膜分离技术可作为一种清洁生产工艺,代替传统的蒸发浓缩、高速离心分离、萃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生化处理中沉降等工艺,膜分离技术应用的领域涉及电力、电子、化工、轻工、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市政、环保等行业,应用范围广、产业关联度大,是其它任何一种化工分离技术无法替代的,被国外称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高新技术之一。 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液膜、渗透汽化、扩散渗析等。液体分离膜的分类,根据待分离物质的大小,依次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它们的分离范围如下所示:

图5 膜分离范围示意图 膜分离技术应用在废水处理和回用中,主要是微滤、超滤、反渗透。微滤和超滤属于筛分机理,主要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的膜生物反应器及废水的预处理等,反渗透是将溶液中溶剂(如水),在压力作用下透过一种对溶剂(如水)有选择透过性的半透膜进入膜的低压侧,而溶液中的其它成份(如盐)被阻留在膜的高压侧从而得到浓缩。即利用反渗透膜截留金属离子和有机添加剂,而让水分子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目的。 5.5.2 超滤(UF)工艺的特点 本方案中前处理废水经生化法处理后采用了UF工艺,该系统在一定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截留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以达到净化分离的目的。该系统中采用的超滤膜元件,系采用国际先进的膜工艺开发而成,以改性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膜材料,端头密封采用不会开裂、不会泄漏的聚胺脂材料,采用更耐污染和耐高悬浮物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主件;膜壳耐压可达到1.0Mpa,强度大;膜元件具有通量高,抗污染性能好,性能稳定,检漏修补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可以满足大多数RO前处理以及中水回用,以适应较高的进水浊度和较强的清洗要求。在电镀、造纸、印染、化工等行业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效果显著,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 本系统的运行方式采用错流过滤方式,浓水进行回流,并辅以频繁气、水反

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1. 项目概况 揭阳市广润五金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揭东县埔田镇溪南山村月山顶工业区,主要从事五金类配件电镀、成品制作。 废水主要来源于镀锌、镀铬、钝化、粗化、还原后续清洗等 工序废水,废水中主要含Cr3+、Cr6+、总锌、酸、碱。由于在 生产过程中,将排放一定量的致癌、致畸废水,因此,必须 认真处理,以减少或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为贯彻落实国家 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严格执行“三同时” 的要求,该公司特委托我公司进行生产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 案的编制。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经安排工程师、技术人员等现场踏勘并结合我公司在同类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经验,编制本设计方案,供业主及有关部门领导决策。 2. 设计原则与标准 2.1 设计原则 ⑴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治理的设计规范、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各种污染物经治理设施处理后执行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⑵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水、电供应以及管理、技术、维修与

运输条件,合理选定方案,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建设投资,降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 ⑶合理系统选用的设备运行安全可靠,管理、操作方便。 ⑷技术先进,工艺合理,适用性强,有较好的耐冲击性、可操作性。 ⑸治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关键环节实行自动控制。 ⑹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总平面布置做到合理、紧凑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⑺处理效果稳定,有害物去除率高,处理后的废水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2 设计范围 本技术方案工作内容:工艺及非标设备设计、提供废水处理工艺设备、电气控制设备,并负责安装、调试及人员培训。工程范围从废水调节池入口至系统末级处理出水达标排放口之间的工艺、设备、电气自动控制的设计及设备制造、安装、调试。 2.3 主要规范、标准及依据 ⑴《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⑵《电镀废水治理规范》(GBJ136-90)。 ⑶厂方提供的一些基础数据。 ⑷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有关规定。 3. 设计参数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摘要:分析了电镀废水的来源、特点和危害,介绍了当前常用的电镀废水处理 技术,同时对螯合沉淀法和天然矿物污水处理剂在电镀废水治理方面的应用进行 简单说明,并结合新的排放标准对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心,同时制 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在各种污染源中电镀废水以其毒性大,排放量大,难治理尤其值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1.5万家电镀生产厂,每年排出的 电镀废水约40亿m3,其中约有50 %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且由于电镀厂点分 布广,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 进入环境,必定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产生广泛而严重的危害。电镀废水的治理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电镀废水来源和分类 电镀工艺总体可分为:镀前预处理、电镀、镀后处理。由此产生的电镀废水 包括:待加工件的碱性除油液、工件清洗水、酸性防锈液、电镀废浴液、工件粗 化液、工件封孔液、钝化液、极板清洗液、检测用水、镀槽清洗液、生产线的“跑、冒、滴、漏”废水、不合格加工品的剥离褪镀液,及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自用水。其中废水量约 80 %是由清洗镀件时产生,而电镀废浴液的浓度最高。电镀工艺的多 环节使得电镀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多:重金属离子、酸碱溶液、磷酸盐、含氮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少量光泽改良剂、油脂、氰化物等。 2 电镀废水的危害 电镀废水中的污染物较为复杂,水质成分不易控制,但总的来讲,可分为重 金属离子废水、酸碱废水及含油脂类废水等,表现的成分却常常是同时含有多种 污染物。其中有毒有害的物质有镉、铅、铬、镍、锡、锌、酸、碱、悬浮物、石 油类物质、含氮化合物、表而活性剂及磷酸盐等。另外,目前采用氰化电镀工艺 的厂家,其电镀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物。 电镀废水未经处理排放,会污染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酸碱废水会破坏水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正常水源的酸碱度;含氰废水毒性 很大,微量就能致人死亡;重金属离子属于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如果大量含有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 集而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其中铬、镉和铜可导致肺癌;Cr(Ⅳ)的毒性较镉次之,但人体若大量摄入能够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摄入也能引起慢性中毒;镍和铅 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长期摄入会引起慢性中毒。镉、铬、铅及铝四种物质均为 国家一类有害物质,铜、锌毒性相对较小,是国家二类有害物质"日本震惊世界的水俣病和骨痛病就分别由重金属汞和镉引起的。有机物(氨氮、磷酸盐等)进入 水体会引起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氰化物是剧毒物质,最高允许排 放质量浓度为0.3mg/L,氰化物中毒治愈后,还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3 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 3.1 化学法 化学法是借氧化还原反应或中和沉淀反应将有毒有害的物质分解为无毒、无 害的物质或将重金属经沉淀和上浮法从废水中除去。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是目 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技术上较为成熟。 化学法包括化学还原法,氧化破氰法,沉淀法等,是一种传统和应用广泛的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及膜法处理新工艺.

电镀废水处理的方法及膜法处理新工艺 电镀是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在其它材料表面镀上各种金属。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轻工、电子等行业。电镀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氰(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根据重金属废水中所含重金属元素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含铬(Cr废水、含镍(Ni 废水、含镉(Cd废水、含铜(Cu废水、含锌(Zn废水、含金(Au废水、含银(Ag废水等。电镀废水的治理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研制出多种治理技术,通过将有毒治理为无毒、有害转化为无害、回收贵重金属、水循环使用等措施消除和减少重金属的排放量。随着电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电镀废水治理已开始进入清洁生产工艺、总量控制和循环经济整合阶段,资源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1、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 传统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有:化学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等。但传统方法处理电镀废水存在如下问题: (1成本过高——水无法循环利用,水费与污水处理费占总生产成本的 15%~20%; (2资源浪费——贵重金属排放到水体中,无法回收利用; (3环境污染——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为“永远性污染物”,在生物链中转移和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采用膜法技术处理电镀废水典型工艺如下: 采用膜法技术为电镀废水处理提供完美解决方案,促进电镀工业技术升级。

其主要特点: (1 降低成本——水与贵重金属循环利用,减少材料消耗 (2 回收资源——贵重金属回收利用 (3 保护环境——废水零排放或微排放 电镀生产过程中的高用水量以及排放出的重金属对水环境的污染,极大地制约了电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成本过高,重金属未经回收便排放到水体中,极易对生物造成危害。而膜分离技术对水与重金属进行循环利用,经过膜分离技术处理的电镀废水,可以实现重金属的“零排放”或“微排放”,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从电镀废水中回收重金属和水资源,减轻或杜绝它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电镀的清洁生产,对附加值较高的金、银、镍、铜等电镀废水用膜分离技术可实现闭路循环,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综合电镀废水,经过简单的物理化学法处理后,采用膜分离技术可回用大部分水,回收率可达60%~80%,减少污水总排放量,削减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 海德能公司采用品牌海德能膜元件,专业生产各种规格型号的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在电子、电镀等各行业中,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采用海德能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能节约重金属和水资源,节约生产原材料,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减轻了环境的负担,改善了环境,是一种清洁生产工艺,有助于电镀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文献综述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文献综述 前言:焦化废水的定义是焦化厂在炼焦过程中各环节所产生的废水的统称,废水的主要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在煤干馏时期、荒煤气的回收和净化阶段以及化学产品的回收阶段。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硫等无机盐污染物,另外也含有大量的不可降解的有机物如酚类、油类、联苯类、吡啶、吲哚和喹啉等。这些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会对水产业,农业以及人类的生活饮水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如何治理焦化废水成为焦化行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各种焦化废水的治理方法做一个综述,介绍一下近年来焦化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 主题:焦化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化学处理法,由于焦化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的种类多,污染量大,导致目前大多数技术只是出于实验室的中试阶段,并未大量投入到工业生产中。 1物理化学处理法 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吸附法和混凝法和其他的一些新的方法。 吸附法 吸附法处理废水的原理是利用了吸附剂的多孔特性,吸附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将污染物从废水中除去,常用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1]、硅藻土[2]和粉煤灰[3]等。活性炭[4]是一种多功能材料由于活性炭具有表面积大、疏松多孔[5]的特性,这使得它成为最好的吸附剂[6]。而硅藻土由于具有独特的壳体结构、比表面积大、孔隙度高等优点,也被广泛应用于废水的处理上面。至于粉煤灰,则是由燃煤锅炉及火力发电厂所排放出的工业废渣,它的成分因来源不同而各不相同,作为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剂,可以很好的去除废水中的各种阴、阳离子及有机污染物[7]。 混凝法 混凝法是通过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8],通过混凝剂的水解作用产生氢氧化物胶体和水合配离子,这两种物质能使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凝聚作用,产生沉淀,然后被除去。常见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9]等,还有一种新型的碱式稀土混凝剂[10],通过与其他传统的混凝剂如聚合硫酸铁相比较,碱式稀土混凝剂有着更为理想的效

膜分离技术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

说明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用前景。 目前,膜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有:膜产品的价格昂贵;膜污染较严重;膜分离性能低下。对于以上的三个问题可以更好的解决的话,膜分离技术发展会突飞猛进,跨越时代的进步,可以快速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更高,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会清, 庞翠玲. 膜分离技术在处理酸性废液中的应用概述[J]. 金属矿山, 2006(9):14-17. [2]韩倩倩.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综述[J]. 硅谷, 2009(9):117+133. [3]朱智清.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其工业应用[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3, 32(1):19-21. [4]岳志新, 马东祝, 赵丽娜,等.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18(5):52-57. [5]张杰, 褚良银, 陈文梅.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过滤与分离, 2004, 14(3):8-11. [6]谷大建, 徐巍.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08, 17(6):58-59. [7]陈翠萍, 谌伟艳.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污染防治技術, 2007, 20(3):42-45. [8]吴绮桃.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四川建材, 2008, 34(2):58-59. [9]郭洪勋.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 科技创业家, 2012(8). [10]孙佳林, 何晓燕. 膜分离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化工管理, 2014(3):92-93. [11]段巧丽, 宁艳春. 现代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 管理学家, 2011. [12]孙文毅, 张斌.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10, 27. [13]陈业刚. 膜分离技术在水资源回用领域的应用研究[J]. 中美国际过滤与分离技术研讨 会, 2010. [14]李晓波, 王晓静.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河北工业科技, 2005, 22(4):207-211. [15]刘济阳, 夏明芳, 张林生,等.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 污染防 治技术, 2009, 22(3):65-69.

电镀废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电镀废水一体化处理工艺 摘要:广东省某电镀厂规模为 300 m3/d 的电镀混合废水主要含有 Cr6+、铜和镍等重金属污染物,采用以“铸铁/焦炭反应器”为主体的一体化处理技术,在进水 Cr6+、总铜、总镍和总锌分别为 0.34 mg/L、14.9 mg/L、15.7 mg/L 和3.1 mg/L 时,出水中 Cr6+、总铜、总镍和总锌等主要污染物分别为 0.002(Y)mg/L、0.24 mg/L、0.21 mg/L 和0.13 mg/L ,去除率分别达99.4 、98.4 、98.7 和95.8 ,部分出水回用。 关键词:铁/炭内电解反应器电镀混合废水一体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技术开始应用于环保行业了,其中以铁/炭内电解反应器为核心的技术在环保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一体化处理 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电镀废水处理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一体化技术处理混合电镀废水工艺机 破CN-、氧化还原 Cr6+为Cr3+等预处理措施是传统电镀废水处理工艺中必须的,因其投资大、技术参数控制程度高、操作复杂等弊端,在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起来,以为主体技术的工艺则避免了污水的分类收集、预处理等前期工序,废水可直接混合并进入独立设置的调节池内,进行水量水质调节,然后通过水力提升至铸铁/ 焦炭内电解反应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进入下步工序。由于此类技术不需要对污水进行分类预处理,而是直接混合处理,因此亦名“一体化处理技术”,其典型的反应机理可表示如下 阳极铸铁

Fe-2e→Fe2+E0(Fe2+/Fe)=-0.44V (1 Cu2++Fe→Fe2++Cu(2 阴极焦炭 2H++2e→2[H]→H2↑E0(H+/H2)=0.00V (3) O2+2H2O+4e→2OH- E0(O2/OH-)=0.41V (4) O2+4H++4e→2H2O E0(O2/H2O)=1.22V (5 不断生成的 Fe2+在强氧化剂 Cr6+作用下,生成具有良好絮凝作用的 Fe3+,同时将Cr6+转化 Cr3+,其反应为 6Fe2++Cr2O2-7+14H+→2Cr3++6Fe3++7H2O(6 同时,如果污水中还含有氰化物,则可发生 CN-+O2→CNO-〔→…→N2〕(7

海德能RO膜应用电镀废水处理

海德能RO膜应用电镀废水处理海德能RO膜在深度污废水处理中被广泛使用,如何控制海德能RO膜的污染成为制约膜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化学清洗是控制海德能RO膜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应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装置,采用浓度为50mg/L的非氧化性杀菌剂清洗生物污染。清洗后,该装置在0·5MPa下的膜通量由清洗前的13·9 L/m2·h提高到28·3 L/m2·h,膜通量恢复到初期的89·4%;清洗过程的监测结果表明反渗透处理电镀废水时,重金属离子易吸附(沉积)是膜污染最主要因素。 由于废水成分复杂并且杂质浓度较高,与处理天然水相比,膜更易受到污染。因此,控制膜污染也就成为反渗透在废水处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膜污染控制除减轻浓差极化及加强预处理等手段以外,采用化学清洗也是有效的膜污染控制方法。单一的清洗方法难以奏效,往往采用多种药液按一定顺序分步清洗,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本文对应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小型反渗透装置进行了化学清洗,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该装置主要用于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每次实验结束后只是用自来水进行简单水冲洗,近一年的运行过程中没有进行化学清洗。与初始运行状况相比较,产水电导率基本稳定在3~5μs/cm,脱盐率基本

不变。但是在相同操作压力0·5MPa下,膜通量由初始运行时的31·6L/m2·h,下降到13·9L/m2·h,下降了55·8%,表明膜污染严重,有必要进行化学清洗,以恢复膜的产水能力。 清洗工艺对应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小型海德能RO膜装置进行化学清洗,可将该装置在0·5MPa下的渗透流量由清洗前的13·9 L/m2·h提高到28·3 L/m2·h,膜通量恢复到初期的89·4%,取得了良好的清洗效果。应用反渗透处理电镀废水时,重金属离子易吸附(沉积)是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应定期进行化学清洗,避免产水能力过快下降,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海德能RO膜技术作为当今先进技术,具有无相变、组件化、流程少、操作简便方便等优点,在深度废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

焦化废水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设计 2.1 概述 2.1.1 工程概况 ****焦化污水处理工程,焦化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有毒害污水及部分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炼焦生产设计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且全部用于熄焦,不外排达到零排放。 2.1.2 设计依据 (1)****焦化厂的提供的原始资料; (2)提供每天产生的废水水质、水量等基本资料; (3)《炼焦生产设计技术规范》要求;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5)《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7)《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 (8)《给水排水工段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2.1.3 设计范围 2.1. 3.1本改造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废水处理站的工艺、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电气与自控等专业的内容。 2.1. 3.2 电线、电缆以污水处理站设备电控柜为交接点。 2.1.4 设计原则

(1)采用成熟、可靠的废水处理工艺,确保处理出水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的有关 排放标准(氰化物不能处理达标)。 (2)废水处理设施力求占地面积小,工程投资省,运行能耗低,处理费用少。 (3)废水处理设施在运行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同时设置事故应急排放管道,供紧急、特殊情况下使用; (4)采用性能稳定,技术先进的控制系统,主要部分实现自动化管理,减轻工人 劳动强度,使废水处理工程出水稳定,易操作,易管理,易维护。 (5)设计时充分考虑废水处理系统配套设备的减振、降噪措施,废水处理过程中 产生的剩余污泥经好氧消化稳定后浓缩处理,再经板框压滤机压成泥饼含水率低利于装运,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2.1.5 其他配套条件 2.1.5.1 蒸氨塔(由业主委托化工设计院进行设计) 焦化废水中含有剩余氨水,废水中NH3-N 很高,必须进行蒸氨预处理,并且要加碱脱除固定氨。其目的一是为了回收剩余的NH3-N,充分利用资源;目的二是将焦化废水中的NH3-N 浓度降低至200mg/L 以下,避免对后续生化处理产生不利影响。高浓度的进水NH3-N会导致:①硝化菌负荷过高,活性受到抑制;②耗氧量大而出现供氧量不足,导致硝化过程不彻底,出水NH3-N 超标; ③为保证供氧充足而导致能耗高;④碳酸钠消耗量太大,从而导致运行成本很高。蒸氨废水中NH3-N 浓度决定于蒸氨塔的处理效率,蒸氨塔效率越高,废水中NH3-N 浓度越低,处理难度和能耗也就越低。

反渗透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修

反渗透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进行了(5~10m3/d)“A2/O+MBR(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RO)”组合工艺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处理效果优良,RO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在进水CODcr平均浓度高达3000ppm,NH3-N浓度220ppm时, RO出水COD<20 mg/L, NH3-N<3 mg/L。 关键词:A2/O工艺;MBR;RO;焦化废水;蒸氨废水; 前言 焦化废水是在生产焦炭、煤气、焦油及焦化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多种污染物质。其中有机物以酚类化合物为主,占总有机物的一半以上,有机物中还包括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和含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等。无机污染物主要以氰化物、硫氰化物、硫化物铵盐等为主。其中蒸氨废水是焦化废水中浓度最高,处理难度最大的废水,属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类。传统处理工艺都是,将其与生活污水或其他低浓度工艺废水混合稀释后,一起进行生化处理,达标排放。 本次试验将RO工艺引入焦化蒸氨废水的深度处理,国内在此尚未有成功的研究报道。1试验装置与方法 1.1、试验装置 试验采用的中试装置在现场完成组装,其中MBR膜分离装置和RO装置都是一体化设备,能够选择手动和自动运行两种方式。 MBR装置采用的是DOWTM FLEXELL-20中空纤维膜,膜平均过滤孔径为0.1μm。装置使用了2支FLEXELL-20膜软件,膜通量在10~20L/m2.h,处理能力为5~10m3/d。 RO装置使用的是DOW FILMTECTM BW30-365-FR膜元件。装置产水量为5~8 m3/d。连续运行,膜池来水加还原剂和阻垢剂后进入系统。系统设置的回收率为65%,70%和80%。图1是中试试验所采用的工艺流程。 1.2试验方法 蒸氨废水先经过调节池,调节池主要是加酸调节pH,调节池出水进入气浮池除油。除油后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的作用主要是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酸化后的出水进入缺氧池,缺氧池带搅拌机,主要是起到反硝化的作用,缺氧池的出水在好氧池被有效的生化降解后进入膜池;在膜池进行泥水分离,产水进入RO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脱盐处理,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进行反硝化。 蒸氨废水→调节池→A2/O→MBR一体化装置→RO系统(加盐酸、阻 垢剂)→混床 图1 中试系统工艺流程图 2试验水质及运行参数 试验废水来源为山东焦化集团铁雄能源煤化有限公司二分厂蒸氨废水。表1为该废水水质情况。 表1 山东焦化二分厂蒸氨废水水质

最新电镀厂废水处理

电镀废水处理 编辑 电镀工厂(或车间)排出的废水和废液,如镀件漂洗水、废 槽液、设备冷却水和冲洗地面水等,其水质因生产工艺而异,有的含铬,有的含镍或含镉、含氰、含酸、含碱等。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有的以简单的阳离子形态存在(如Ni2+、Cu2+等),有的以酸根阴离子形式存在(如CrO厈等),有的则以复杂的络合阴离子形式存在【如Au(CN)娱、Cd(CN)厈、Cu(P2O7)愹等】。一种废水中常含有一种以上的有害成分,如氰化镀镉废水中既有氰又有镉。此外,一般镀液中常含有机添加剂。 目录 1简介 2电镀工艺 物理法 吸附法 生物法 化学法 3危害

4历史 5废水来源 6交换液膜 7工艺流程 1简介 电镀和金属加工业废水中锌的主要来源是电镀或酸洗的拖带液。污染物经金属漂洗过程又转移到漂洗水中。酸洗工序包括将金属(锌或铜)先浸在强酸中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随后再浸入含强铬酸的光亮剂中进行增光处理。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盐酸和锌、铜等重金属离子及有机光亮剂等,毒性较大,有些还含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因此,对电镀废水必须认真进行回收处理,做到消除或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电镀废水处理设备由调节池、加药箱、还原池、中和反应池、pH调节池、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厢式压滤机、清水池、气浮反应、活性炭过滤器等组成。 电镀废水处理采用铁屑内电解处理工艺,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经过活化的工业废铁屑净化废水,当废水与填料接触时,发生电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包括催化、氧化、还原、置换、共沉、絮凝、吸附等综合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金属离子去除,使废水得到净化。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 还原、物理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该工艺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处理时间短、操作维护方便、电力消耗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中。 阳极: Fe - 2e →Fe2+ E(Fe / Fe2+)=0.44V 阴极: 2H﹢ + 2e →H2 E(H﹢/ H2)=0.00V 当有氧存在时,阴极反应如下: O2 + 4H﹢ + 4e → 2H2O E (O2)=1.23V O2 + 2H2O + 4e → 4OH﹣ E(O2/OH﹣)=0.41V 新型微电解填料是针对当前有机废水难降解难生化的特点而研发的 一种多元催化氧化填料。它由多元金属合金融合催化剂并采用高温微孔活化技术生产而成,属新型投加式无板结微电解填料。作用于废水,可高效去除COD、降低色度、提高可生化性,处理效果稳定持久,同时可避免运行过程中的填料钝化、板结等现象。本填料是微电解反应持续作用的重要保证,为当前化工废水的处理带来了新的生机。 吸附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