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第三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学习指导】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3.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活泼性不同的两极;

(3)电解质溶液,并形成闭合回路。

4.电极反应:

(1)负极反应:X→X n-+ne-

(2)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5.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是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是正极。

注意:如Mg、Al与NaOH溶液形成原电池;Fe、Cu与浓硝酸形成原电池。都是相对不活泼金属作负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向负极移动。

6.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写出总化学反应方程式(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根据总反应方程式从电子得失(或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将总反应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注意介质可能参与反应,要生成对应的稳定产物。

(4)验证;两电极反应式相加所得式子和原化学方程式相同,则书写正确。

二、化学电源

1. 碱性锌锰干电池

负极(锌):Zn+2OH-→ZnO+H2O+2e-

正极(石墨):MnO2+2H2O+2e-→Mn(OH)2+2OH-

总反应式:Zn+MnO2+H2O = ZnO+Mn(OH)2

2.铅蓄电池(H2SO4作电解质)

负极:Pb + SO42- PbSO4+2e-

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总反应:Pb + PbO2+2H2SO42PbSO4+2H2O

3.(1)氢氧燃料电池(多孔石墨作电极材料,KOH作电解质)

负极:2H2+4OH-→4H2O+4e-

正极:O2+2H2O+4e-→4OH-

总反应:2H2+ O2=2H2O

(1)氢氧燃料电池(多孔石墨作电极材料,H2SO作电解质)

负极:2H2→4H++4e-

正极:O2+4H++4e-→2H2O

总反应:2H2+ O2=2H2O

三、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2. 金属腐蚀的防护

(1)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等。

(2)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如在金属表面加油漆、搪瓷、塑料或电镀金属及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等。

(3)电化学保护法: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或与外加直流电源负极的阴极保护法。

同步作业1

1.构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氧化还原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反应的热效应小于零

D. 反应的热效应大于零

2.下列关于铜锌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得电子

B.在导线中,电子由锌流向铜,在溶液中,电子由铜流向锌

C.锌片质量减小,铜片质量不变

D.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3.实验室要制取氢气,所用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浓度相同,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纯锌与稀硫酸

B.纯锌与稀盐酸

C.粗锌(含铁、铜杂质)与稀硫酸

D.粗锌(含铁、铜杂质)与稀盐酸

4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侵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侵入稀硫酸中,铁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5.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内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6.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7.隋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旧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C.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D.防止残余电流短路放电酿成火灾

8.在碱性锌锰干电池中,已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

Zn+2MnO2+2H2O=2MnOOH+Zn(OH)2

下列该电池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为Zn→Zn2++2e-

B.负极反应为Zn+2H2O →Zn(OH)2+H++2e-

C.正极反应为2MnO2+2H++ 2e-→2MnOOH

D.正极反应为2MnO2+2H2O + 2e-→2MnOOH+2OH-

9.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 +SO42—(aq) → PbSO4(s) +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O4(s)+2e—→ Pb(s)+ SO42—(aq)

10.请根据下列化学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写出电极反应。

Fe+2FeCl3=3 FeCl2

同步作业2

1.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B.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2.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外界条件是()

A.酸、碱

B. 酸雾、O2

C.SO2、H2O

D. H2O、O2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钢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腐蚀

B.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

C.用铝制铆钉铆接铁板,铁板反而更易被腐蚀

D.原电池中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4 .为了防止轮船体的腐蚀,应在船壳水线以下部位嵌入一定数量的()

A.铜块

B.铅块

C.锌块

D.锡块

5.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金属防腐蚀处理的是()

A.涂防锈油漆

B.将被保护的金属连接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

C.电镀金属保护层

D.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如不锈钢

6.(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

B.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

C.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不与盐酸反应

D.在空气中,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7.(2008年高考广东卷)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镶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8.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

2Fe+2H2O+O2 = 2Fe2++4OH-。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9.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10.科学家预言,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获得电力的重要途径,美国已计划将甲醇燃料用于军事目的。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碳化钨作电极催化剂,在稀硫酸电解液中直接加入纯化后的甲醇,同时向一个电极通入空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此电池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3)电解液中的H+向极移动;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极。

(4)与燃料直接燃烧相比,使用燃料电池有许多优点,其中重要有两点:首先是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高,其次是。

基础检测

1.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的变化是()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2.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3.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2O4=Li2M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LiMn2O4+e-→Li2Mn2O4

C.充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e-→Li

4.将锌片和银片接触并放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氯化铝 B.硫酸铜 C.硝酸银 D.稀硫酸

5.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A.CH3OH(g)+O2(g) →H2O(1)+CO2(g)+2H+(aq)+2e-

B.O2(g)+4H+(aq)+4e-→2H2O(1)

C.CH3OH(g)+H2O(1) →CO2(g)+6H+(aq)+6e-

D.O2(g)+2H2O(1)+4e-→4OH-

6.2006年1月,我国研制出能在超低温状下工作的镍氢电池。镍氢电池的反应式是:

H2+2NiO(OH) 2Ni(OH)2,

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 值不断增大

B.电池充电时,镍元素被氧化

C.电池充电时,镍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H2是正极

7.家用炒菜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在此变化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4Fe(OH)2+2H2O+O2=4Fe(OH)3

B.2Fe+2H2O+O2=2Fe(OH)2

C.2H2O+O2+4e-→4OH-

D.Fe→Fe3++3e-

8.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下列合理的防护措施是()

A.在精密机床的铁床上安装铜螺丝

B.在地下输油的铸铁管上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C.在海轮的船体上系上几块锌块并侵入海水中

D.在船闸的钢铁闸门与水接触处连接一定数目的石墨块

9. 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的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二氧化硅

10. 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

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C6充电CoO2+Li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LiC6→ Li++C6+e-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oO2+Li++e-→ LiCoO2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11. 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

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A.H2+2OH-→2H2O+2e- B.O2+4H++4e-→2H2O

C.H2→2H++2e- D.O2+2H2O+4e-→4OH-

12.设计出燃料电池使汽油氧化直接产生电流是本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汽油蒸气,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到O2-离子。请回答如下问题:

(1)以丁烷代表汽油,这个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这个电池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3)固体电解质里的O2-向极移动;通入空气的一极是电源的极。13. 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它的正负极格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42-2Pb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________;

当外电路通过1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________g。

(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题27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__________、B电极上生成________,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废旧电池危害与处理

近年来,我国电池产业发展尤为迅猛,电池年产量达140亿只,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电池的种类达14个系列250个品种。

废干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酸、碱等物质,国内生产的干电池 多数还含有对环境危害严重的汞。由于汞的剧毒性、积累性和易于迁移转化,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中,所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而且是代际之间传递的。当废旧电池被丢弃或者混在垃圾中时,这些有毒物质就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之中,最后进入人体内部。这些有毒物质在人体内会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肾脏和骨器,有的还能够致癌。有资料表明,一节5号废旧干电池,可以污染1平方米土地范围内的生物;废干电池产生的汞污染,占整个城市固体废物汞污染的60%~80%。另一方面,废旧干电池中这些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又是比较稀有的工业原料。近年来,我国每年用于生产干电池消耗的锌约12万吨,二氧化锰约20万吨,铜约2万吨。

在—些发达国家,已经有相应的回收、处理政策和生产实体,逐步形成了一种环保产业。国际上通行的废旧电池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回收利用。我国废旧电池的处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已经过生产试验,处理技术已经成熟。 作为学生,我们能不能探究一下如何在实验室回收处理废旧电池呢?普通干电池是圆筒形的,外筒由锌制成,这一锌筒即为电池的负极;筒中央炭棒为正极;筒内为二氧化锰,氯化铵和氯化锌。下面介绍两种废干电池内物质回收利用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试。

(1)提取氯化铵:将电池里的黑色物质放在水里搅拌并过滤,将部分滤液放在蒸发皿中蒸发,得白色固体,再加热,利用“升华”收集较纯的氯化铵。

(2)制取锌粒:将锌筒上的锌片剪成碎片,放在坩埚中强热(锌熔点419度),熔化后小心将锌页倒入冷水中,得锌粒。

工业回收方法: 国际上通行的废旧电池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回收利用。

参考答案:

同步作业1

1.A C

2.C

3.C

4.B C

5.C

6.D

7.B

8.D

9. B

10.用石墨作正极,铁作负极,FeCl 3作电解质溶液。如图:

正极:2Fe 3++2e -→2Fe 2+

负极:Fe →Fe 2++2e -

同步作业2 1.D 2.D 3.C 4.C 5.B 6.B 7.A C 8.A 9.B D

10.(1)2CH 3OH+3O 2=2CO 2+4H 2O

(2)3O 2+12H ++12e -→6H 2O ;2CH 3OH+2H 2O →2CO 2+12H ++12e -

(3)正;负

(4)燃料电池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FeCl 3溶液

基础检测

1.C

2.D

3.B

4.C

5.C

6.B

7.D

8.B

9.C10.B11.C 12. (1)2C4H10+13O2=8CO2+10H2O

(2)O2+4e-→2O2-;2C4H10+13O2-→4CO2+10H2O +26e-

(3)负;正

13.(1)PbO2 + 2e- + 4H+ +2SO42- = PbSO4 + 2H2O ;小;48

(2)Pb; PbO2;对换。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张丽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 使学生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认识电极反应式及原电 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式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原电池原理,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2、利用多媒体将微观、抽象的理论转为具体、直观的形象。 学习方法: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结论——应用。 教学用品:铁丝、铜丝、锌片、铜片、镁条、铅笔芯、火柴梗、西红柿、稀硫酸、无水乙醇、导线、烧杯、电流计、实物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由实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并串联一个电流计,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导出什么叫做原电池。 【板书】第三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 一、原电池 1、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负极(锌片):Zn-2e-=Zn2+正极(铜片):2H++2e-=H2↑ 原电池总反应: Zn + 2H+ = Zn2+ + H2↑ 3、电子方向: 由负极经导线到正极电流方向:正极到负极 4、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氧化剂。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 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注意观察指针是否偏转,若偏转,方向如何?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若不偏转,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案)

§1.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原 小 梅 蒲城县尧山中学 二OO九年十二月

§1.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初步认识原电池地反应原理及形成条件,并能利用生活中地常见物品制作简易原电池. (3)能准确判断原电池地正负极,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原电池形成条件进行探究地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地意义,学习科学探究地一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化学学习地过程中体验并探究带来地快乐,感受化学世界地奇妙. (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地意识. (3)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增强环保地意识,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地思想. 二、教学重点 原电池地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方程式地书写.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地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

学能向电能转化地本质及原电池地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验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实践巩固法 五、教学过程 〔引言〕经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地转化,能量地转化具有多样性.生火取暖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地过程,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地过程,而使用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地过程,这一节课我就来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板书〕§1.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过渡〕原电池地工作原理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地主要内容. 〔板书〕一、原电池地工作原理 〔讲述〕阅读P19页活动探究1,完成Zn与CuSO4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地实验. 〔教师活动〕:请各小组长负责分工,组织成员做好实验,记录相关现象.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发言〕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倾听,组织学生 〔思考问题〕由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温度升高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完整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与能量是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又是为学习“电化学基础”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⑵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原电池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2、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 3、利用计算机,化微观、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 【教学过程】

最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案例 厦门集美中学化学组韩冬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必修2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本单元知识内容在必修1中,讲到了很多的电解的生活实例但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知识概念。教材利用活动与探究铜锌原电池的装置,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出两极的反应方程式,通过上面知识的构建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提出原电池的概念。最后设计了交流与讨论钢铁的吸氧腐蚀来巩固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 2. 教学思路与设计 本节课属于电化学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理论会接受起到会比较困难。根据课标要求:要学生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并能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要求从知识角度上不高,在化学选修中还会继续学习。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主要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不拓展太多内容。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提出原电池理论前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对电的感性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 在课的引入时,我用“借实验用品”的方式来完成第一个环节也就是借用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多的不同面值的硬币和面巾纸来完成。通过用灵敏电流表来测试硬币原电池的电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和提高参与度,同时也为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解释电流产生的原因。为下一个环节提供了铺垫,为了更好的解释电流产生的原因给学生提供铜锌原电池的材料让学生按照发给学案内容完成书上的实验内容,并记录现象。做完实验交流结果,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及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通过投影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练习来巩固原电池的概念理解通过习题讲述原电池的应用。实验探究分析课前硬币发电实验中如何利用电流表确定正负极,及哪种材料更为活泼,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身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交流钢铁的腐蚀完成吸氧腐蚀的内容,这部分以了解为主不拓展太多。 二. 三维目标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形成正确能源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的条件。 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动画展示:热电厂生产的过程】 [板书]一、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与装置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思考问题:(教师播放投影片) 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

[师生互动]: 1.学生活动形式: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建立思维模型。 2.挖掘学生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中的能量转化。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的有关问题(怎样实现上述想法?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选择什么物质?它们怎样给出和接受电子?)。 师:能否将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拆开?这样在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之间可能有电子流动,从而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板书] 实验设计: 1.Cu-Zn原电池实验: ①Cu、Zn分别插入稀硫酸中。②Cu、Zn同时插入稀硫酸中,但不接触。③将Cu、Zn 用导线连接起来。④在Cu、Zn导线之间接电流表。⑤将Cu、Zn导线互换再接电流表。 [板书] Zn片发生氧化反应,Zn:Zn-2e=Zn2+负极 H+在Cu片上发生还原反应,Cu:2H++ 2e=H2↑正极 师:很好,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Zn2+ + 2H+=Zn2++H2↑ [板书]实验探究2: 2.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3.Cu-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在短时间内,不考虑氧气的作用) 4.Zn-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5.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上述实验及现象以表格对比的形式呈现出来。 ①两极材料不同的各种现象。 ②不同溶液的各种现象。 ③电极在同一容器和不同容器中的现象。 化学用语化:将上述成功转化实验中的反应,用氧化反应式、还原反应式和总化学方程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同一容器不同容 器 实验 序号 电极材料溶液现象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总反应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推荐文档)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组林秉珠 一、设计意图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种重要理念是学习生活中的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而能源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本单元把化学能与电能转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能源科学的发展与化学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学生已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化学反应中存在的能量的变化和转化,这是学习本单元重要的知识基础。我所在的学校释厦门六中,学生普遍思维活跃,想法大胆又创新,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经验和能力。 本单元安排3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是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又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往。其次,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设计到较多需要想象的抽象思维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力。可先设计四个操作简单、对比性强、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导学生也能够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电能。再借助动画演示形象地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加快更深刻地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1、制作水果电池,以巩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出原电池的应用:制作电源。2、对比实验:粗锌和纯锌分别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喜获新知:利用原电池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为认识钢铁腐蚀及防止金属腐蚀原理作了很好的铺垫,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二、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③了解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原理和组成 2、了解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化学电源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 教法:试验法、讲授法、探究法、阅读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练习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练习题 1.电解池中电解某盐溶液时,阴、阳两极相等的是 () A.析出物质的物质的量 B.析出物质的质量 C.转移电子的数目 D.放出气体的体积 2.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为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为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为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为阳极 3.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B.HCl溶液 C.酸性CuSO4溶液 D.酸性AgNO3溶液 4.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若x轴表示流入阴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应表示 ①c(Ag+)②c(NO-3)③a棒的质量④b棒的质量⑤c(H+) A.①③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5.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 和 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6.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

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a 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 白色,外圈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b 电极是阴极 B .a 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 .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 .b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变小 7.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 2产生 B .电解初期,总反应方程式为:Cu +H 2SO 4=====电解 CuSO 4+H 2↑ C .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质量不变 D .整个电解过程中,H +的浓度不断增大 8.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纯净物(方括号内物质),能 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 ) A .AgNO 3[AgNO 3] B .NaOH [H 2O] C .KCl [KCl] D .CuSO 4[Cu(OH)2] 9.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 不变 B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 -,故溶液pH 减小 C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0.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溶液的NaCl 饱和溶液,C(Ⅰ)、 C(Ⅱ)为多孔石墨电极.接通S 后,C(Ⅱ)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 气体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C(Ⅰ)的电极名称是正极 B .C(Ⅱ)的电极反应式是2Cl -―→Cl 2↑+2e - C .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向C(Ⅱ) D .电解过程中,C(Ⅰ)、C(Ⅱ)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相等 11.常温下用石墨电极,电解100 mL 0.1 mol·L -1Cu(NO 3)2和0.1 mol·L -1 AgNO 3组成的混合溶液,当某一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 时,假设溶液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阴极增重1.4 g B .所得溶液pH <1 C .阴极增重0.64 g D .所得溶液pH >1 12.按如下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中横坐标x 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探究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三)情感价值观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探究过程 【实验探究引入课题】 【问题探究】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这就让我们用化学知识揭开电池这个谜。 【板书】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板书】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板书】1、燃煤发电的过程 【板书】2、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如果要把可产生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要知识点──原电池,这种装置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储存起来,类似于水库的蓄能。 【板书】3、原电池 原电池实验探究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熔融氯化钠电解体系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电解、电解池概念,清晰地建立起电极 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判断阴极和阳极; 2.通过运用电解的原理分析食盐水的电解、铜的电解精练,了解这些较复杂体系中所发生 的反应以及电解的实用价值; 3.通过学习电镀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另一种电解原理的应用方法,并 进一步体会电解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4.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5.从能量的角度理解化学科学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方法,经联想质疑中熟知的反应切入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本节学习;以已知离子在电场中的定向移动为起点,从而分析具体反应中阴阳离子的移向,在渐进的学习中明白电解、电解池,并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在电解原理的应用中,要让学生明白规律是有条件限制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化学的魅力,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了解方法的重要意义,明白将来实现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教学难点: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课时安排:共5课时(新课3课时,复习练习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联想?质疑】已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a(s)+Cl2=2NaCl(s) △H= —822.3kJ?mol—1如果要真个反应反方向进行,则需 要外界提供能量,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外界能量。 【学生】电能。 【提问】那么这样的反应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学生】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教师】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中重要方法就是电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电解。首先我们来以电解熔融NaCl了解一下电解的原理 【板书】一、电解的原理 【阅读交流】 1)、通电前,熔融氯化钠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的运动情况怎样? 2)、通电后,外电路上的电流方向怎样? 3)、接通电源后,熔融氯化钠中Na+、Cl-各向那个方向运动?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2.下列关于工业冶金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阳极反应式为2O2--4e-===O2↑ B.电解法精炼铜,用粗铜作为阴极 C.电解冶炼金属钠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产物相同 D.在电镀件上电镀锌,用锌盐(如硫酸锌)溶液作为电镀液 3.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模块是国家“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中一项重要课题。我国镍氢电池居世界先进水平,解放军潜艇将装备国产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常见镍氢电池的某极是储氢合金LaNi5H6(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电池反应通常表示为: LaNi5H6+6NiO(OH) 放电 充电 LaNi5+6Ni (OH)2 下列有关镍氢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储氢合金作负极 B.电池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池放电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LaNi5H6+6OH--6e-===LaNi5+6H2O 4.(2012浙江高三调研)已知电极上每通过96 500 C的电量就会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精确测量金属离子在惰性电极上以镀层形式沉积的金属质量,可以确定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实际测量中,常用银电量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铂坩埚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g++e-===Ag B.称量电解前后铂坩埚的质量变化,得金属银的沉积量为108.0 mg,则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96.5 C C.实验中,为了避免银溶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属颗粒掉进铂坩埚而导致测量误差,常在银电极附近增加一个收集网袋。若没有收集网袋,测量结果会偏高 D.若要测定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通过的电量,可将该银电量计中的银棒与待测电解池的阳极相连,铂坩埚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5.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若有0.4 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 L氧气 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6.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20

第3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课时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确书写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3.了解原电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三、设计思路 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学生根据物理对电流的认识,提出假设:有电子的流动,因此可能在电池里发生了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验证这一假设。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体验电流的产生。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展示图片: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我们平时所用的手电筒、计算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表等都需要用到电池。这些电池是怎样产生电流的呢? 【板书】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 ?将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此种电池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 (一般柴油发电机只有40%左右),产物污染也少。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上述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材料是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 B ?氢氧燃料电池常用于航天飞行器,原因之一是该电池的产物为水,经过处理之后可供宇 航员使用 C.乙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常用KOH,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2H5OH —12e「= 2CO2 T+ 3H2O D .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 2H2O + 4e—= 4OH 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West-i nghouse )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一 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 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O2—向电池的负极移动 B .有H2放电的b极为电池的正极 C. 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C b+2H2O+4e =4OH D .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輕2H2O 3.类推是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但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 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钠、镁都是活泼金属,由金属钠和镁引起火灾都不能用干冰灭火器灭火 B. NaHSO3溶液能与NaAI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NaHCO3溶液也能与NaAIO 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 NH4CI、NH4I结构相似,将两种固体分别加热,都分解生成HX和NH3 D .原电池中通常是活泼金属做负极,不活泼金属做正极,用铜和铝与浓硝酸构成原电池 时,铝是负极 4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人乙烷和 氧气,其总反应为:2C2H6+7O2+8KOH = 4K2CO3+10H2O,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A .负极反应为:14H2O+7O2+28e-= 28OH-( ) B .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周围pH升高

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教案

第3单元课时2 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原理;能正确区分原电池和电解池,能从能量转化、装置、电极反应等方面区别电解反应和原电池反应。 2.了解电解池的形成条件,能正确书写简单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 3.初步了解电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电极反应式。 教学难点: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分,电解池电极反应式。 三、设计思路 在上一节了解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形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之后,学生对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已有所了解,知道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所用。因此在本节提出能否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疑问,利用已有知识,生产实例,引出对电解工作原理的分析讨论。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现象,得出电解的概念,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同时把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两种装置——原电池和电解池进行比较,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原理的认识。最后介绍电解原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使学生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利用化学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时还要利用电能,使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般通过电解的方法来完成。你了解哪些利用电解反应来制取新物质的例子?

[讨论与交流]电解水能够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食盐水能够制取烧碱、氢气和氯气,用于制造日常生活中各种铝制品的铝,是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获得的。 [设问]电流怎样使水、食盐水、氧化铝发生反应,转化为各种产物的? [演示实验]电解氯化铜溶液。 [实验现象观察和记录](PPT3) [分析](PPT4)(利用动画模拟)在氯化铜溶液中,存在Cu2+和Cl—,接通电源后,Cu2+和Cl-定向移动,阴极周围的Cu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在阳极Cl-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 2 ↑。在这一电解过程中,水中电离的H+和OH-。都没有被氧化或还原。 所以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 2电解 Cu+ Cl 2 ↑阴极产物阳极产物 [归纳与小结] 电解原理(PPT5) 1.电解:使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2.电解池: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3.电解池的形成条件 ①直流电源; ②阴、阳电极; 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课堂练习]原电池、电解池的区分(PPT6、7) [观看投影资料]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电解制金属钠、镁、铝;铜的电解精炼。 [交流与讨论]工业上铜电解精练的基本原理 [介绍]电解反应的应用(PPT8、9) 1.氯碱工业 2.电冶金 3.铜的电解精炼 4.电镀 利用电解的方法把一层薄金属覆盖在一件物品表面的过程叫做电镀电镀的作用是防止物品受侵蚀或使物品外表更美观。(在电镀过程中,把清洁后的待镀物品作为阴极,拟镀金属作为阳极,以含有拟镀金属阳离子的溶液作为电解质)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教案-新版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 第三课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电解池形成的基本条件。 2. 能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化学方程式。 3.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电解装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电解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具准备:幻灯片、两个石墨电极、导线若干、直流电源一个,烧杯两个,氯化铜溶液一瓶、淀粉碘化钾试纸、蒸馏水一瓶、镊子一个。 教学方法: 1. 通过实验,提高分析、探讨、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2. 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化学能和电能可以相互转化,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那么电能如何转化为化学能呢? 首先请大家回忆已经学过的有关电解的反应,完成教材“你知道吗?”中的表格。 推进新课程:这上面涉及的都是电解的反应,那电解是怎么发生的呢? 讲述:这首先需要一个装置——电解池 板书:一、电解装置——电解池 1. 定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 组成:

(1)外加直流电源,形成闭合回路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2)电极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3)电解质:水溶液或者熔融电解质 过渡:具体这种电解池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一起看书本44页 观察与思考 演示:44页观察与思考 补充:播放电解氯化铜的微观模拟。 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阴极的现象是什么?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 阳极的现象是什么?发生的电极反应为什么? 3. 电解反应的方程式? 4. 在上述电解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什么?被还原的物质呢? 5. 电解过程中能量发生什么变化? 讲解: 1.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石墨棒上有一层红色的固体析出,说明有铜生成。 Cu2+ + 2e━=Cu 2.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有气体生成,呈黄绿色,这气体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生成氯气。 2Cl━-2e━=Cl2↑ 通电 3. 总反应:CuCl2 Cu +Cl2↑ 4. 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都是氯化铜 5. 电解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讲述:以氯化铜为例我们一起分析电解的原理是什么?在原电池中我们把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称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称为阴极 板书:二、电解池的原理 阴极:Cu2+ + 2e━=Cu 阳极:2Cl━-2e━=Cl2↑

1.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 疏导引导 知识点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判定 (1)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无外接电源才有可能为原电源;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主要是“四看”: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存在活泼性差异(燃料电池的电极一般为惰性电极);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看本质——有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2)多池相连,但无外接电源时,两极活泼性差异最大的一池为原电池,其他各池可看作电解池。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定 (1)由两极的相对活泼性确定:相对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一般地,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要发生反应),相对活泼性较差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如MgAlHCl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Mg;但MgAl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Al。(思考:AlCuHCl,AlCu 浓HNO3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的负极分别是什么?) (2)由电极变化情况确定:某一电极若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此电极为负极;若某一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此电极为正极,燃料电池除外。如:ZnCCu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C电极上会析出紫红色固体物质,则C为此原电池的正极。 (3)根据某些显色现象确定:一般可以根据电极附近指示剂(石蕊、酚酞、湿润的淀粉等)的显色情况来分析推断该电极发生的反应情况,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是H+还是OH-或I-等放电,从而确定正、负极。 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负极:负极电极是还原材料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正极:正极电极反应要分析电极材料的性质;若电极材料是强氧化性材料,则是电极材料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若电极材料是惰性的,再考虑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否能与负极材料反应,能则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若不能与负极材料反应,则考虑空气中的氧气,由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反应:电解质溶液中,正负极上发生的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要相等,或直接写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1 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3 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第1 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锌铜原电池再研究,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通过实验与分析,了解单液原电池的缺点 和改进方法。掌握盐桥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设计并完成一些基本的原电池实验。并能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采用实验—问题探究法贯穿全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对单液原电池的优化引出双液原电池的装置,再由双液原电池的优化引出离子交换膜电池装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能量的角度,体会化学学科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并关注环保问题,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在学习中体验并享受实验探究带来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化学学科素养。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会化学学科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学科价值。 2.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3.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重难点指导法,实验探究法。 5.教学用品 药品:锌片、铜片、硫酸铜等;仪器:电流表、导线、原电池槽、烧杯等。 6.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航天航空的高能电池以及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并简单介绍应用广泛的锂离子电池;了解电池的最新发展学生认真观看体会化学学科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学科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解读,让学生了解,使学生的学习有方向性。 【预习评价】多媒体展示预习案做的比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对于错的比较多的地方,给予指出改正。 【复习回顾】多媒体展示预习案和预习检测的答案,原电池定义、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等基础知识。学生核对答案。加深对形成原电池原理、构成条件等知识的认识。

重点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必修

精心整理高中化学《2.2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 2. 能力。 [ 二、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35第二、第三段。思考问题:(教师播放投影片) 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 [师生互动]: 1.学生活动形式: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建立思维模型。 2.挖掘学生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中的能量转化。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的有关问题(怎样实现上述想法?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选择什么物质?它们怎样给出和接受电子?)。

师:能否将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拆开?这样在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之间可能有电子流动,从而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板书] 实验设计:1.Cu-Zn原电池实验: ①Cu、Zn分别插入稀硫酸中。②Cu、Zn同时插入稀硫酸中,但不接触。③将Cu、Zn用导线连接起来。 ④在Cu、Zn导线之间接电流表。⑤将Cu、Zn导线互换再接电流表。 [板书] Zn片发生氧化反应,Zn:Zn -2e =Zn2-负极 H+在Cu片上发生还原反应,Cu:2H++ 2e=H2↑正极 师:很好,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Zn2++2H+=Zn2++H2↑ 石墨与稀 8.Cu-Zn [课堂小结] [板书] 1.归纳、概括形成原电池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复习教学设计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案 府谷中学杜勤创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从而能够区分电解池与原电池 ②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并与原电池的正负极区分 ③能够正确判断电解产物,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电解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电解原理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巩固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可知:本节课的重点 ..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而电解池的工作原 理则是本节的难点 ..即①电极反应的书写②电解产物的判断③电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重、难点的突破: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模拟、以旧带新、合理演绎等方式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教具准备 氯化铜溶液、铜丝、石墨电极、学生电源、淀粉碘化钾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棉花、镊子、实物投影仪、动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展示上海天原化工厂电解车间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 【呈现课题】 认真观看,仔细思考,小 声议论 观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感受化学与生产的关 系

电解的基本原理【板书】一、电解原理 第一部分:采用“启发——探究”的方式,要 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作用及引起的结果 ★增加教材没有的开放性探究实验(即给定多 种实验用品:1、电极:石墨棒若干2、药品: 氯化铜3、仪器:灵敏电流计,导线若干,U型 管若干),探究电流的作用及引起的结果 第二部分: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指 导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探究1:无直流电源,不连接两石墨棒 把两根石墨棒插 入U形管里的 CuCl2溶液中,观 察现象; 探究2:无直流电源,连接两石墨棒 把用导线连接在 一起的两根石墨 插入U形管里的 CuCl2溶液中,观 察现象; 探究3:直流电源,连接两石墨棒 将两根石墨 棒、一只电流 表和低压直 流电源串联 起来,将石墨 棒插入U形管 里的CuCl2溶液中,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 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接通电源, 观察现象。 第三部分:分工合作,交流讨论,整合完善, 得出结论。 【投影】 1、电流作用:①概括说提供电能; 2、引起结果: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当然遵循 认真思考,小组讨论 按照下列三种方式设计 实验方案: 探究1:无直流电源,不 连接两石墨棒 探究2:无直流电源,连 接两石墨棒 探究3:直流电源,连接 两石墨棒 完成表一(附录二) 探究1有什么现象? 探究2有什么现象? 探究3有什么现象? 从装置看,探究2和探究 3的显著区别是什么?得 出什么结论? 实验完成后,小组交流讨 论,由每组代表总结发 言。探究电解池的工作原 理电流作用:①提供电能 ②外电路电子定向运动 ③内电路离子定向移动 引起结果:发生了氧化还 原反应,必然遵循氧化还 原反应一般规律 认真思考,小组讨论 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及分析、归纳、总结 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充分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主体作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2.2.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设计

第3单元课时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3.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确书写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4.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三、设计思路 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学生根据物理对电流的认识,提出假设:有电子的流动,因此可能在电池里发生了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验证这一假设。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体验电流的

产生。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展示图片: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我们平时所用的手电筒、计算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表等都需要用到电池。这些电池是怎样产生电流的呢?(见PPT2) 【板书】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电池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与探究】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分析原因。(见PPT3、4、5)[实验1]把一块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实验2]把一块铜片插入稀硫酸里 [实验3]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锌片与铜片不接触)。 [实验4]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实验5]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学生交流、讨论] 1.实验1和实验2中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如何证明? 3.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请你再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板书】(1)什么是原电池(见PPT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