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种楼层侧向刚度计算方法的探讨

对几种楼层侧向刚度计算方法的探讨
对几种楼层侧向刚度计算方法的探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StructuralEngineersV01.26,No。6?24?StructuralAnalysis在,按层问剪力和层间位移来计算楼层刚度的话,

会使得结构中上部楼层的刚度计算值比实际刚度偏小。

下面以一个算例来说明。某剪力墙住宅,共50层,剪力墙墙厚250~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见图3,标准层层高3m。抗震设防烈度8度,场地类别Ⅲ类。分别采用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抗规剐度计算楼层侧向刚度,结果见图4,可见对于一个各楼层结构布置相同、层高相同的结构,各楼层的剪切刚度和剪弯刚度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而按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计算的楼层刚度呈现出下大上小的趋势。

图3结构标准层平面图

Fig.3Standardfloorplanofthebuilding4剪弯刚度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心1(JGJ3—2002)附录E中E.0.2采用等效侧向刚度(剪弯刚度)比反映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的刚度变化,剪弯刚度即单位力与楼层层问位移角的比,采用图5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式(10)计算。

KMi=tti/Ai(10)式中K眦——第i层楼层剪弯刚度;

E——第i层层高;

△i——第i层楼层在顶部单位水平力作用

下的位移。

=I

1×霪落,街J/l|||,//7J

图5剪弯刚度计算模型

Fig.5Anlysismodelofshear-flexuralmethod

剪弯刚度计算公式具有比较明确的力学含义,与前述两种楼层侧向刚度算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剪弯刚度计算公式可综合考虑楼层各抗侧构件的剪切、弯曲和轴向刚度的影响;

(2)可准确反映楼面水平构件(梁、板),斜向构件(斜撑等)对抗侧刚度的贡献;

(3)将楼层底部视为固定端,消除了由下部楼层初始转角产生的无害位移的影响;

(4)公式采用单位力与楼层层间位移角的比,而不是单位力与楼层层间位移的比,即考虑了层高的因素,对于以弯曲、弯剪变形为主的结构(剪力墙、框剪、框筒等),可以较好地反映楼层侧向刚度的变化;

(5)剪切刚度计算公式假定楼层竖向构件顶部边界条件,忽略了部分次要刚度贡献,可视为剪弯刚度的一种简化算法。

5三种侧向刚度算法的适用性

通过前述对三种楼层侧向刚度算法的分析,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对几种楼层侧向刚度计算方法的探讨

作者:乔伟, QIAO Wei

作者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

刊名:

结构工程师

英文刊名:STRUCTURAL ENGINEERS

年,卷(期):2010,26(6)

参考文献(10条)

1.吕西林.李学平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2002(2)

2.吕西林;李学平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期刊论文]-建筑结构学报 2002(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 3-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 3-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2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2008

7.吕西林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 2009

8.吕西林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 2009

9.张晖;杨联萍;周文星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层间位移限值的探讨 1999(03)

10.张晖.杨联萍.周文星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层间位移限值的探讨 1999(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欧阳浩坡地建筑吊层排烟设计探讨[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2010(9)

2.荆国强.陈德伟.鲍宏波.JING Guoqiang.CHEN Dewei.BAO Hongbo3D嵌入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模型应用[期刊论文]-结构工程师2010,26(6)

3.杨维国.陈丹.潘多俊.YANG Wei-guo.CHEN Dan.PAN Duo-jan不同结构体系对钢结构框架侧向刚度的影响[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27(2)

4.肖金品.罗芙蓉采用应力解除法对倾斜的多层房屋纠偏实例[期刊论文]-建筑技术2001,32(6)

5.范传钧.佟景源.潘景瑶49 m×49 m网架与吊挂层整体提升施工技术[期刊论文]-建筑技术2001,32(11)

6.吴迅.齐成龙.WU Xun.QI Chenglong预应力混凝土箱形弯梁桥剪力滞性能研究[期刊论文]-结构工程师2010,26(6)

7.付红庆.FU Hongqing山东汶上佛牙殿主楼结构设计[期刊论文]-结构工程师2010,26(6)

8.李雪峰.李洪求.周晅毅.LI Xuefeng.LI Hongqiu.ZHOU Xuanyi某大型体育场屋盖风致积雪飘移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结构工程师2010,26(6)

9.刘伟伟.巢斯.LIU Weiwei.CHAO Si钻孔灌注桩后注浆的分析和探讨[期刊论文]-结构工程师2010,26(6)

10.张晓光.陈泽赳.刘星.何天森.ZHANG Xiaoguang.CHEN Zejiu.LIU Xing.HE Tiansen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性能现场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结构工程师2010,26(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711528524.html,/Periodical_jggcs201006004.aspx

结构的刚度计算

建筑力学行动导向教学案例教案提纲

模块六: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及刚度校核 6.1.1 杆系结构的位移 杆系结构在荷载或其它因素作用下,会发生变形。由于变形,结构上各点的位置将会移动,杆件的横载面会转动,这些移动和转动称为结构的位移。 图6-1 刚架的绝对位移图6-2刚架的相对位移 我们将以上线位移、角位移及相对位移统称为广义位移。 除荷载外,温度改变、支座移动、材料收缩、制造误差等因素,也将会引起位移,如图11.3(a) 和图11.3(b)所示。 图6-3其他因素引起的位移 6.1.2 计算位移的目的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结构的位移计算是很重要的,概括地说,计算位移的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验算结构刚度。即验算结构的位移是否超过允许的位移限制值。 2、为超静定结构的计算打基础。在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时,除利用静力平衡条件外,还 需要考虑变形协调条件,因此需计算结构的位移。 3、在结构的制作、架设、养护过程中,有时需要预先知道结构的变形情况,以便采取一 定的施工措施,因而也需要进行位移计算。 建筑力学中计算位移的一般方法是以虚功原理为基础的。本章先介绍虚功原理,然后讨论在荷载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 6.2.构件的变形与刚度校核 6.2.1轴心拉压变形 一、纵向变形 1、拉压杆的位移:等直杆在轴向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会引起杆上某点处在空间位 置的改变,即产生了位移△l。 2、计算公式

N N F F l l dx dx dx E EA EA σ ε?====??? 图6-4轴心受拉变形 EA l F l N =?—— EA 称为杆的拉压刚度 (4-2) 上式只适用于在杆长为l 长度N 、E 、A 均为常值的情况下, 即在杆为l 长度内变形是均匀的情况 [例6.2-1]某变截面方形柱受荷情况如图6-5所示,F=40KN 上柱高3m 边长为240mm,下柱高4m 边长为370mm ,E=0.03×105 Mpa 。试求:该柱顶面A 的位移。 解:1.绘内力图 图6-5 二、横向变形 1、横向变形 (公式6-1) 2.横向变形因数或泊松比 (公式6-2) 【例6.2-2】 一矩形截面钢杆,其截面尺寸b ×h =3mm ×80mm ,材料的E =200GPa 。经拉伸试验测得:在纵向100mm 的长度内,杆伸长了0.05mm ,在横向60mm 的高度内杆的尺寸缩小了0.0093mm ,试求:⑴ 该钢材的泊松比;⑵ 杆件所受的轴向拉力F P 。 解:(1)求泊松比。 求杆的纵向线应比ε 求杆的横向线应变ε′ 求泊松比μ (2)计算杆受到的轴向拉力 由虎克定律σ=ε·E 计算图示杆件在F P 作用下任一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σ=ε·E =5×10-4×200×103=100MPa 333 3 52522.4010310120104100.03102400.03103701.86BC BC AB AB AB BC AB BC N l N l l l l EA EA ?=?+?=+-???-???=+ ????=-求变形: a a d -1=?a a ?-= 'εε εν' =νεε-='4105100 05 .0-?==?= l l ε4 '1055.160 0093.0-?-=-=?=a a ε31.010 51055.14 4 '=??-==--εεμA F N = σ

结构设计之刚度比详解

第三章 刚度比 2014.7.16 一、定义: 刚度比是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比值。 二、计算公式: ⑴规范要求: ①、②《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3.5.2条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③《高规》第E.0.2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按本规程式(3.5.2-1)计算的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0.6。 ④《抗震规范》第6.1.14-2条规定: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⑵计算公式: 框架:i 1i 1i i △△++=V V γ ;其他(框剪、剪…):1 i i i 1i 1i i h h +++?=△△V V γ 详见《高规》P15 ⑶应用范围: ①《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用来判断竖向不规则 ②《高规》第3.5.2条规定的工程刚度比计算。用来避免竖向不规则 ③《高规》第E.0.2条用来计算转换层在二层以上时的侧向刚度比 ④《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1。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注:SATWE 软件在进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计算时“地下室信息”中的“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里的值填“0”; 2、按剪切刚度计算 ⑴规范要求: ①《高规》第E.0.1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小于0.4,抗震设计时γ不应小于0.5。 ②《抗震规范》第6.1.14-2条规定: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⑵计算公式: 1 22211h h ?=A G A G γ 详见《高规》P177 ⑶应用范围: ①《高规》第E.0.1条用来计算转换层在一二层时的侧向刚度比 ②《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2。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3、按剪弯刚度计算 ⑴规范要求: ①《高规》第E.0.3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第二层以上时,尚宜采用图E 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3)计算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 2。γe 2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e 不应小于0.5,抗震设计时γe 不应小于0.8。 ⑵计算公式: 2 112H H △△=γ 详见《高规》P178

关于结构侧向刚度的计算

关于结构侧向刚度的计算 1. 关于侧向刚度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高规》”)有若干处出现了关于楼层侧向刚度的规定,其相应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不尽相同。 1.1 判别结构竖向布置规则性(《高规》3.5.2) 对于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框架结构(即结构中不含有剪力墙)的楼层侧向刚度比1γ的计算方法做出了规定,即: 111i i i i V V γ++?=? (《高规》3.5.2-1) 式中,1γ为楼层侧向刚度比,i+1i V V 、分别为第i 层和第i+1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注意,对于不同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如分别采用底部剪力法和阵型分解反应谱法,该值的具体数值可能不同,但不影响楼层侧向刚度比1γ的计算),i+1i ??、分别为第i 层和第i+1层在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层间位移。 该公式的物理意义清晰明了,代表第i 层侧向刚度与第i+1层侧向刚度的比值,即: 111i i i i V V γ++= ?? 《高规》规定10.7γ≥,10.8γ'≥,1γ'的定义如下,即第i 层的侧向刚度与相 邻上部三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 112312313i i i i i i i i V V V V γ++++++?'=??++ ?????? 对于其他结构形式,如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侧向刚度比2γ的计算公式有所不同,要考虑层高修正(原因是这类结构其楼面体系对结构侧向刚度贡献较小,当层高变化时刚度变化不明显),即: 1211i i i i i i V h V h γ+++?=? (《高规》3.5.2-1) 《高规》要求,当11.5i i h h +≤时,20.9γ≥;当11.5i i h h +>,2 1.1γ≥。

关于SATWE中楼层侧向刚度比的取值

关于SATWE 中楼层侧向刚度比的取值 1 层刚度的三种计算方法及选用 层刚度的三种计算方法在《PKPM 多高层结构计算软件应用指南》中有介绍(P233),分别为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地震作用下层剪力和层间位移的比值,在WMASS.OUT 文件中对应以RJX1,RJX2,RJX3进行了输出。 1.1 剪切刚度 剪切刚度见于高规式(E.0.1-1)等效剪切刚度比的计算: 1121221 e G A h G A h γ=× 剪切刚度计算简单,考察的是抗侧力构件的截面特性及与层高的关系,主要用于方案阶段及初步设计阶段估算、剪切变形为主的结构及结构部位,如框架结构、结构的嵌固部位(结构嵌固部位刚度比计算)、转换层设置在地面以上1、2层时的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的等效剪切刚度比等。 高规E.0.1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可近似采用该公式计算得到的等效剪切刚度比1e γ进行判断。1e 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4,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5。 PKPM 中对应为RJX1,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输出刚度比Ratx ,X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 1.2 地震作用下层剪力和层间位移的比值 地震作用下层剪力和层间位移的比值即按胡克定律(即楼层标高处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需要的水平力)确定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用于框架结构(高规3.5.2中第1条)及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高规E.0.2)时刚度比的计算。 111i i i i V V γ++?= ? PKPM 中对应为RJX3,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输出刚度比Ratx1,X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这对应于高规3.5.2中1款对框架结构的规定。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晰,理论上适用于所有的结构,尤其适合于楼层侧向刚度有归路均匀变化的结构,适用于对结构“软弱层”及“薄弱层”的初步判别。但当楼层侧向刚度变化过大时,适应性较差。 另外,高规E.0.2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应该按该方法计算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该值不应小于0.6。

刚度、线刚度、侧向刚度

刚度、线刚度、侧向刚度 理论类2010-04-13 16:12:45 阅读7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刚度是指:单位变形条件下,结构或构件在变形方向所施加的力的大小。在结构静力或动力分析时需要用到。如用位移法分析结构内力时要用到刚度矩阵,计算地震作用或风振影响时需要用到结构的刚度参数。还有在设计动力机器基础时也需要用到结构刚度参数。可以看有关结构力学或结构动力学的书。 机械零件和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在弹性范围内,刚度是零件载荷与位移成正比的比例系数,即引起单位位移所需的力。它的倒数称为柔度,即单位力引起的 位移。刚度可分为静刚度和动刚度。 小位移和大位移计算刚度的理论分为小位移理论和大位移理论。大位移理论根据结构受力后的变形位置建立平衡方程,得到的结果精确,但计算比较复杂。小位移理论在建立平衡方程时暂时先假定结构是不变形的,由此从外载荷求得结构内力以后,再考虑变形计算问题。大部分机械设计都采用小位移理论。例如,在梁的弯曲变形计算中,因为实际变形很小,一般忽略曲率式中的挠度的一阶导数,而用挠度的二阶导数近似表达梁轴线的曲率。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微分方程线性化,以大大简化求解过程;而当有几个载荷同时作用时,可分别计算每个 载荷引起的弯曲变形后再叠加。 静刚度和动刚度静载荷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静刚度。动载荷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动刚度,即引起单位振幅所需的动态力。如果干扰力变化很慢(即干扰力的频率远小于结构的固有频率),动刚度与静刚度基本相同。干扰力变化极快(即干扰力的频率远大于结构的固有频率时),结构变形比较小,即动刚度比较大。当干扰力的频率与结构的固有频率相近时,有共振现象,此时动刚度最小,即最易变形,其动变形可达静载变形的几倍乃至十几倍。 构件变形常影响构件的工作,例如齿轮轴的过度变形会影响齿轮啮合状况,机床变形过大会降低加工精度等。影响刚度的因素是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结构形式,改变结构形式对刚度有显著影响。刚度计算是振动理论和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刚度大则固有频率高。静不定结构的应力分布与各部分的刚度比例有关。在断裂力学分析中,含裂纹构件的应力强度因子可根据柔 度求得。 举个两个简单的例子:用力弯折直径和长度相等的实心钢管和木头,哪个费劲哪个刚度(弯曲刚度)就大。很显然是钢管的大吧,你有可能把木头弯折,但要弯折钢管就很难吧!用力弯折长度相等而直径不等的实心钢管,当然是直径小的容易弯折吧,那就是直径小的刚度小了。所以刚度是和材料特性及截面特性直接相 关,当然线刚度还和长度有关了! 一般能满足F=k△,F为作用力,△为位移,k即为刚度,所以刚度物理意义为单位位移时所产生的力。k可以是某些量的函数,即可为表达式。由F的不同,叫法不同。另外就是我们要说的刚度叫线刚度,即单位长度上的刚度。比如,我们在用反弯点法计算多层框架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时。计算柱的水平剪力时,剪力与柱层间水平位移△的关系为V=(12ic/h2)△那么d=(12ic/h2)就叫柱的侧移刚度,表示柱上下两端相对有单位侧移时柱中产生的剪力。其中ic表示柱的线刚度(即ic=EI/h),h为楼层高,EI是柱的抗弯刚度(M=EI(1/p),M为弯矩,(1/p)为曲率,也满足F=k△形式)。另外还可用D值法,即考

基坑冠梁水平侧向刚度的讨论

基坑冠梁水平侧向刚度的讨论 摘要:本文讨论冠梁的水平侧向刚度对基坑的作用原理及模型,根据不同的模型建立不同的公式,并采用ANSYS分析软件对不同边长的冠梁在是否有拉锚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分析不同公式的精确程度及应用范围,并对冠梁对基坑的作用提出指导性结论。 关键词:冠梁;水平侧向刚度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orizontal lateral stiffness crown beam of foundation pit of mechanism and the mode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odel set up different formula, and by using the ANSYS analysis software to different fields in the champions league, anchor beam whether the calculatio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formula precision degree 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the beam to the foundation pit of crown put forward some guiding conclusion. Keywords: crown beam; Horizontal lateral stiffness 在现有的基坑设计计算理论中,没有明确如何考虑冠梁或者腰梁对支护结构的作用,但实际上,特别是在面积和边长度较小的基坑中,冠梁却起非常大的作用,甚至光靠冠梁,不需要内支撑或锚杆,就可以实现基坑支护的效果。因此,冠梁对支护结构的影响应该考虑到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计算中,这个思想在某些设计软件中体现,例如理正深基坑设计软件,冠梁的作用通过设置一个“冠梁水平侧向刚度”的参数来参与到支护结构内力计算中。 Ⅰ、其计算模型是在支护桩(墙)顶冠梁位置增加一个弹簧,弹簧的刚度等于冠梁的水平侧向刚度。其中,冠梁的水平侧向刚度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图1.水平侧向刚度计算简图 (1) 式中:K:冠梁水平侧向刚度估算值(MN/m); a:桩、墙位置(m); L:冠梁长度(m);

高层设计 层刚度比的理解与计算方法

(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⑵计算公式:Ki=Vi/Δui ⑶应用范围: ①可用于执行《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规定的工程刚度比计算。 ②可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 ①《高规》第E.0.1条规定: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2.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②《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其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按照条文说明可以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公式见《抗震规范》253页。 ⑵SATWE软件所提供的计算方法为《抗震规范》提供的方法。 ⑶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1条和《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 ①《高规》第E.0.2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可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2)计算。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e 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1.3.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②《高规》第E.0.2条还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

有侧移与无侧移的判别

关于框架钢柱的计算长度可以分为有支撑和无支撑两种情况: 如果是纯框架,可以按照刚结构规范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又有有侧移和无侧移的区别,关于有侧移可以认为侧移大于1/1000,无侧移为小于1/1000的情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刚结构规范的计算方法是不完善的,有时计算出来很大,SATWE软件把这种情况简化为计算长度系数为10 如果是带支撑的,则需要判断是强支撑还是弱支撑,不过现在好多的软件还不能进行判断,比如PKPM就不能,不过现在的3D3S9.0可以进行判定了,并且和SATWE有数据借口,还算方便. 所以计算长度不能简单的相信软件,要分情况而定 如果两个方向都打了撑的话,基本上可以视为无侧移计算,楼主必须在SATWE里面有个复选框“是否考虑侧移”打上钩柱的计算长度才正常。 如果只有一个方向有撑,另外一个方向没有的话,要计算两遍,无侧移计算一遍,有侧移计算一遍,然后分别按照PKPM的计算出来的长度系数在按有侧移方向考虑的一侧手动输入。1,无支撑纯框架按照有侧移框架计算。 2,有支撑框架根据支撑强弱:强支撑按照无侧移框架计算;弱支撑框架介于无侧移、有侧移之间。 3,详细内容见钢规5.3.3条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不管做什么设计首先要对规范运用的很熟练,长细比跟什么有关系呢?柱子的计算长度系数和回转半径,回转半径就不用说了,主要看计算长度系数,楼主说了,你弱轴方向是有支撑的,只要你把支撑截面验算够,并保证支撑与柱的可靠连接,那根据规范,此方向的计算长度应该是支撑之间的这段距离,也就是柱子侧向支撑点之间的距离,如果设置的是单支撑,那就与柱子高度等高,计算长度系数就是1,在计算时需要手动设置钢柱弱轴方向的计算长度系数.那样弱轴方向的长细比就可以满足要求了. 另:楼上的说的所谓的按有侧移计算和无侧移都计算一遍的方法,听起来貌似有点道理,其实无根据可循的,不过你按无侧移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就1,所以按无侧移就算根本连算都不用算. 再:无侧移和有侧移框架的定义确实不是你自己主观臆断的,规范里也有规定的,是要根据计算公式计算确定的,主要是通过计算看你这个结构形式是强支撑框架还是弱支撑框架,也就是看抗侧翼刚度的大小,如果你这个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足够大,那就是无侧移了,楼主你弱轴加了足够强的支撑,那此方向就是强支撑,那就是无侧移了. 还有:楼主这种结构形式是最常见的底层钢框架上层门式刚架的做法,可以用PKPM按照三维建模计算的,不过二层门式刚架部分要将所有参与受力的构件在模型中输入,包括垂直支撑,水平支撑,抗风柱和刚性系杆,计算时要在PKPM中将风荷载体型系数分段设置,下层为1.3,上层应设置为0,此时需要在手动输入特殊风荷载,主要是钢柱的受风面风荷栽(注意角柱),作为集中力加在柱顶和钢梁风吸力和风压力,做为线荷载加在钢梁上,还有抗风柱的风荷载,做为集中力加在柱顶. 以上看法,请参见<钢结构规范> 还是计算Sb>3(1.2Nbi-Noi),进行判断即可。 一般而言,强支撑条件很容易满足。这个说法可从《钢结构理解与应用》的到。当然最好算一下Sb。 1/1000的说法来源于高层钢结构规范。

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侧向刚度结合要求规范和盈建科详解

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 剪切刚度: 1.定义: 是反应结构面剪切变形性质的重要参数,其数值等于峰值前剪切刚 度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 2.应用: (1)《高规》附录E第E.0.1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2等效剪切刚度比(对于转换层)γe1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e1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e1不应小于0.4,抗震设计时γe1不应小于0.5。γe1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抗震规范》第6.1.14第3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2。 《高规》第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1等效剪切刚度比)。其条文说明指出楼层侧向刚度比可按本规程附录E.0.1条公式计算。 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 1.定义: 实际上就是使结构发生单位层间位移角所需要的力。

2.应用: (1)《高规》第3.5.2条均规定: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相邻楼层的侧向 刚度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 1 可按式(3.5.2—1)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3侧向刚度比,对于每一层) 2)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 中筒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 2 可按式(3.5.2-2)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4等效侧向刚度比,对于每一层) (2)《高规》附录E中第E.0.2条: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按本规程式(3.5.2—1)计算的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0.6。(○5侧向刚度比,仅对于转换层) (3)《高规》附录E中第E.0.3条: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尚宜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3)计算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 等效侧向刚度比γ e2。γ e2 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 e2 不应小于0.5,抗震设计 时γ e2 不应小于0.8。(○6等效侧向刚度比,对于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也叫等效剪弯刚度比)

3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3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全部的恒载+50%的楼面活荷载 屋面重力荷载代表值=全部的恒载+50%的屋面雪荷载 3.1 恒载标准值计算 3.1.1 屋面楼面恒载计算 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上人): C细石混凝土 1.0 kN/m2 40厚20 1.2厚高分子卷材 0.15 kN/m2 25厚1:3水泥砂浆 20×0.025=0.5k N/m2 90厚水泥珍珠岩板2×0.09=0.18kN/m2最薄处15厚水泥焦渣 13×0.015=1.95kN/m2 12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12=3kN/m2合计 6.797kN/m2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不上人): 20厚水泥砂浆 20×0.02=0.4 kN/m2 1.2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0.15 kN/m2 25厚水泥砂浆 20×0.025=0.5k N/m2 65厚聚苯乙烯保温板 0.2×0.065=0.013kN/m2最薄处15厚1:6水泥焦渣 13×0.015=1.95kN/m2 12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12=3kN/m2合计 6.183kN/m2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普通楼面 8厚瓷面砖19.8×0.008=0.16kN/m2 30厚1:3水泥砂浆20×0.03=0.6kN/m2 30厚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层0.2×0.03=0.006kN/m2 10厚1:3水泥砂浆 20×0.01=0.2kN/m2 12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12=3kN/m2合计 4.136kN/m2卫生间楼面 8厚瓷面砖19.8×0.008=0.16kN/m2 50厚1:3水泥砂浆20×0.05=1kN/m2 1.5厚合成高分子 0.15kN/m2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1=2.5kN/m2 10厚水泥石灰膏砂浆0.01×17=0.17kN/m2 合计 3.98 kN/m2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b /l I E i b c b = (5-1)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 I 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2、柱的线刚度: c c c c h I E i /= (5-2) 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 一品框架计算简图: 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212c c c h i D α= (5-3) 式中:c α—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K K c += 2α(一般层);K K c ++=25.0α(底层) K —梁柱线刚度比,c b K K K 2∑= (一般层);c b K K K ∑=(底层)

①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 A 、E 轴柱:68.010 5.61045.4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18.1105.6102.345.410 10 =??+== ∑)(c b i i K ② 标准层的侧移刚度 边柱的侧移刚度: A 、E 轴柱:51.010 72.821045.422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88.010 72.82102.345.42210 10 =???+?== ∑)(c b i i K 因为 7.08.070172 55960 5 21 >== ∑∑-D D ,所以满足条件。 5.1.3 框架自振周期 采用能量法计算基本周期。

刚度校核

刚度校核 l.轴的弯曲刚度校核计算 2.轴的扭转刚度校校计算 l.轴的弯曲刚度校核计算 常见的轴大多可视为简文梁。若是光轴,可直接用材料力学中的公式计算其挠度或偏转角;若是阶梯轴,如果对计算精容要求不高,则可用当量直径法作近似计算。把阶梯轴看成是当量直径为dv的光轴,然后再按材料力学中的公式计算。当量直径为 式中:l i——阶梯轴第i段的长度,mm; d i——阶梯轴第i段的直径,mm; L——阶梯轴的计算长度;m。; Z——阶梯轴计算长度内的轴段数。 当载荷作用干两支承之间时,L=l(l为支承跨距);当载荷作用于悬臂端时,L=l+K(K为轴的悬臂长度)。 轴的弯曲刚度条件为: 挠度 偏转角 式中:[y]——轴的允许挠度,mm,见表15-5; [θ]——轴的允许偏转角,rad,见表15-5。

表15-5 轴的允许挠度及允许偏转角 2.轴的扭转刚度校校计算 轴的扭转变形用每米长的扭转角p来表示。圆轴扭转角P的计算公式为: 光轴 阶梯轴 式中:T——轴所受的扭矩,N·mm; G——轴的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MPa,对于钢材,G=8.1*104MPa; I p——轴截面的极惯性矩,mm4,对于圆轴,I p= d4/32 L——阶梯轴受扭矩作用的长度,mm; T i、l i、I pi——分别代表阶梯轴第i段上所受的扭矩、长度和极惯性矩,单位同前; z——阶梯轴受扭矩作用的轴段数。 轴的扭转刚度条件为

?≤[?] ( °)/m 式中[?] 为轴每米长的允许扭转角,与轴的使用场合有关。对于一般传动轴,可取[?]=0.5-1( °)/m;对于精密传动轴,可取[?]=0.25-0.5( °)/m;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轴,[?]可大于1( °)/m。 表15-4 抗弯,抗扭截面系数计算公式 注:近似计算时,单,双键槽一般可忽略,花键轴截面可视为直径等于平均直径的圆截面。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第三章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3.1横梁线刚度i b的计算: 表3-1横梁线刚度ib 类别Ec (N/ mm2) b×h (mm × mm) I0(mm4)L(m) EcI0/l (N·mm) 1.5EcI0/l (N·mm) 2EcI0/l (N·mm) AB跨CD 跨30000 300× 600 5.4×109 6 2.7×1010 4.05×1010 5.4×1010 BC跨30000 250× 500 2.6×109 2.1 3.71×1010 5.57×1010 7.43×1010 3.2柱线刚度计算表3—2柱线刚度ic 层次hc(mm)Ec(N/mm2)b×h (mm× mm) Ic (mm4) EcIc/hc (N·mm) 1 4550 3.0×104 600×600 1.08×1010 7.12×1010 2--6 3600 3.0×104 600×600 1.08×1010 9×1010 1.底层 A,D: K=5.4/7.12=0.758

αc=(0.5+K)/(2+K)=0.456 Di6=αc×12×i c/h2 =0.456×12×7.12×1010/45502 =18819.3 B,C: K=(7.3+5.4)/7.12=1.8 αc=(0.5+K)/(2+K)=0.61 Di6=αc×12×i c/h2 =0.61×12×7.12×1010/45502 =24979.4 ∑D1=18819.3×2+24979.4×2=87597.4 2、第二~六层: A,D: K=5.4×2/(9×2)=0.6 αc=K/(2+K)=0.23 Di1=αc×12×i c/h2 =0.23×12×9×1010/36002 =19230.77 B,C: K=(5.4+7.43)/9=1.425 αc=K/(2+K)=0.416 Di6=αc×12×i c/h2 =0.416×12×9×1010/36002 =34685

框架柱抗侧移刚度验算 Microsoft Word 文档

1.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变形验算 前面已经得到该框架结构各层梁柱的线刚度。 1.1首先进行风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变形验算。 对于框架各层层间的位移: (1)首层:Δu 1 =( P 1+P 2+P 3+P 4+P 5)/K 1=(14.818+15.70+14.36+13.385+14.929)/46383.75=73.192/46383.175 Δu 1/H 1 =0.001577985/4.8=,经验算符合要求。 用同样的验算方法可得到其他各层也符合抗侧移要求。 (2)最上层顶点位移验算: U =Δu 1 +Δu 2 +Δu 3+Δu 4 +Δu 5 = 0.001577985+0.000540884+0.000399402+0.000257919+0.000116437= 0.003296798 m U/H = 0.003296798/(4.8 + 3.9×4) =697001<6501,经验算也符合要求。 1.1然后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变形验算。 (1)首层:Δu 1=F Ek1/K 1 = 229.259/46383.175 = 0.004942718m Δu 1/H 1 =0.004942718/4.8=,经验算符合要求。 用同样的验算方法可得到其他各层也符合抗侧移要求。 (2)最上层顶点位移验算: U =Δu 1 +Δu 2 +Δu 3+Δu 4 +Δu 5 =0.004942718+0.0042618+0.003659396+0.002798763= 0.022709826 m U/H = 0.022709826 /(4.8 + 3.9×4) = 8361<6501,经验算也符合要求。 验算完毕。

空气弹簧刚度计算公式

空气弹簧刚度计算公式 1. 载荷与气压关系式: )A p (p P a -= ----(1) 式中: P 载荷 p 气囊内绝对气压 A 气囊有效承压面积 a p 标准大气压,其值与运算单位有关: 采用N 、mm 时,a p =0.0981≈0.1N/mm 2 采用kgf 、cm 时,a p =1 kgf/cm 2 采用1b 、in 时,a p =14.223 lb/in 2(psi) 2. 气压与容积变化关系式―――气体状态方程式 m )V V (p p 00= 式中: p 任一位置气囊内气体的绝对气压 V 任一位置气囊内气体容积 0p 静平衡位置气囊内气体的绝对气压 0V 静平衡位置气囊内气体容积 m 多变指数,静态即等温过程 m =1; 动态即绝热过程 m =1.4; 一般状态,可取 m =1.33。 3. 刚度:弹性特性为弱非线性,取其导数,即 dx dP K = 式中: K 任一位置的刚度 P 载荷 x 气囊变形量即行程 即: dx )A]p d[(p K a -= dx )A]p V V d[(p a m m 00-= dx dV V V Amp dx dA )p V V (p 1m m 00a m m 00?--=+ ----(2)

当气囊处在平衡位置时, V =0V , p =0p , dx dV =-A , 即: 020a 00V A mp dx dA )p (p K +-= ----(3) 在平衡位置时之偏频: 0a 000)V p (p mgA p dx dA A g 2π1n -+?= (Hz) ----(4) 式中: dx dA 称为有效面积变化率; g 重力加速度。 可见,降低dx dA 、增大0V ,可降低0n ,提高平顺性。 P.S.有时采用相对气压p 1来运算更为方便: p 1 =p -a p ----(5) 代入式(1)即P = p 1 A 或:0p = a 10p p + 代入式(3) 即:02a 10100V A )p m(p dx dA p K ++= ----(6) 0 10a 100V mgA p p p dx dA A g 2π1n ?++?= (Hz) ----(7) 又∵2 D 4πA = D 为有效直径, ∴dx dD 2πD dx dA ?= 代入式(6) 0 2 a 10100V A )p m(p dx dD 2πDp K ++?= ----(8) 式中: dx dD 称为有效直径变化率。 dx dD 或dx dA 由空气弹簧制造商提供数据或曲线, 对囊式空气弹簧,一般dx dD =0.2--0.3, 对膜式空气弹簧,一般dx dD =0--0.2, 甚至有dx dD =-0.1,取决于活塞形状。

拉压扭簧计算公式弹簧刚度计算

弹簧刚度计算 压力弹簧 · 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 ·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G=线材的钢性模数:碳钢丝G=79300 ;不锈钢丝G=697300,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Nc=有效圈数=N-2 拉力弹簧 拉力弹簧的 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 ·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 · 拉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 ·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拉伸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G=线材的钢性模数:碳钢丝G=79300 ;不锈钢丝G=697300,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扭力弹簧 · 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 (kgf/mm). ·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黄铜线E=112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侧向刚度结合规范和盈建科详解

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侧向刚度结合规范和盈建 科详解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剪切刚度: 1.定义: 是反应结构面剪切变形性质的重要参数,其数值等于峰值前剪切刚度 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 2.应用: (1)《高规》附录E第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2等效剪切刚度比(对于转换层)γe1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e1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e1不应小于,抗震设计时γe1不应小于。γe1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抗震规范》第第3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2。 《高规》第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1等效剪切刚度比)。其条文说明指出楼层侧向刚度比可按本规程附录E.0.1条公式计算。 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 1.定义: 实际上就是使结构发生单位层间位移角所需要的力。 2.应用: (1)《高规》第条均规定: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 1 可按式 (3.5.2—1)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3侧向刚度比,对于每一层) 2)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 2 可按式()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4等效侧向刚度比,对于每一层) (2)《高规》附录E中第E.0.2条: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按本规程式(3.5.2—1)计算的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5侧向刚度比,仅对于转换层) (3)《高规》附录E中第E.0.3条: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尚宜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3)计算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 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 e2。γ e2 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 e2 不应小于,抗震设计 时γ e2 不应小于。(○6等效侧向刚度比,对于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也叫等效剪弯刚度比) 剪弯刚度: 1.定义:

(完整版)层刚度计算的三种计算方法

层刚度计算的三种计算方法?层刚度比的含义是什么? (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⑵计算公式:Ki=Vi/Δui ⑶应用范围: ①可用于执行《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规定的工程刚度比计算。 ②可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 ①《高规》第E.0.1条规定: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2.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②《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其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按照条文说明可以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公式见《抗震规范》253页。 ⑵SATWE软件所提供的计算方法为《抗震规范》提供的方法。 ⑶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1条和《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 ①《高规》第E.0.2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可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2)计算。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1.3.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②《高规》第E.0.2条还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 ⑵SATWE软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高位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 ⑶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2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四)《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 《上海规程》中关于刚度比的适用范围与国家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⑴《上海规程》第6.1.19条规定: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楼层刚度的1.5倍。 ⑵《上海规程》已将三种刚度比统一为采用剪切刚度比计算。 (五)工程算例: ⑴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共27层(包括二层地下室),第六层为框支转换层。结构三维轴测图、第六层及第七层平面图如图1所示(图略)。该工程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g. ⑵1~13层X向刚度比的计算结果: 由于列表困难,下面每行数字的意义如下:以“/”分开三种刚度的计算方法,第一段为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算法,第二段为剪切刚度,第三段为剪弯刚度。具体数据依次为:层号,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层。 其中RJX是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应乘以10的7次方);Ratx1为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刚度80%的比值中的较小者。具体数据如下: 1,7.8225,2.3367,否/13.204,1.6408,否/11.694,1.9251,否 2,4.7283,3.9602,否/11.444,1.5127,否/8.6776,1.6336,否 3,1.7251,1.6527,否/9.0995,1.2496,否/6.0967,1.2598,否 4,1.3407,1.2595,否/9.6348,1.0726,否/6.9007,1.1557,否 5,1.2304,1.2556,否/9.6348,0.9018,是/6.9221,0.9716,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