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知识

2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知识
2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知识

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行一般为: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和整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一、样品的采集

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叫采样。

1. 采样的意义

尽管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但如果采取的样品不足以代表全部物料的组成成分,则其检验结果也将毫无价值,所以采用正确的采样技术采集样品尤为重要。

2.样品采集的要求、步骤、数量和方法

(1)正确采样的原则

①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②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③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④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⑤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2) 采样的步骤

采样的一般程序:

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3)采样的一般方法

最常用的采集方法是随机抽样。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样。

注意:随机≠随意。

随机——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的可能性均等。

少量食品的采样

①原始样品的采样:随机采样

②平均样品的采集

液体试样:按需要量采样

颗粒、粉状样品:四分法和分样器混匀缩分

大量不均匀食品的采样

①几何法;

②流动定时采样;

③分档采样;

④分区分层采样;

⑤按批次件数比例采样。

二、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等过程。

样品的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型不同而异。

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摇匀,充分搅拌。

互不相容的液体(如油与水的混合物):先分离,再分别取样。

固体样品:切细、粉碎、捣碎、研磨等。

罐头:除核、去骨、去调味品、捣碎。

三、样品保存

采集的样品应在短时间内分析,否则应妥善保管。

放在密闭、洁净容器内,置于阴暗处保存。易腐败变质的放在0-5℃冰箱内,保存时间也不能太长。易分解的要避光保存。

特殊情况下,可加入不影响分析结果的防腐剂或冷冻干燥保存。

第二节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 ①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②对样品进行浓缩。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使被测组分浓缩;

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一)有机物破坏法

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操作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在置高温炉中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干法灰化法的优点:

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

②灰分体积小,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

③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干法灰化法的缺点:

①所需时间长。

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

③坩埚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2. 湿法消化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湿法灰化法的优点:

①灰化彻底。

②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湿法灰化法的缺点:

①产生有害气体。

②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

③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二)蒸馏法

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的不同而将其分离。食品分析中常用前4种。

①常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太高的物质。

蒸馏釜:平底、圆底

冷凝管:直管、球型、蛇型

注意:a.爆沸现象。(沸石、玻璃珠、毛细管、素瓷片)

b.温度计插放位置。

c.磨口装置涂油脂。

②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

原理:物质的沸点随其液面上的压强增高而增高。

③水蒸汽蒸馏

适用于沸点较高,易炭化,易分解物质。水蒸汽蒸馏是用水蒸汽加热混合液体,使具有一定挥发度的被测组分与水蒸汽分压成比例地自溶液中一起蒸馏出来。

④扫集共蒸馏

一种专用设备,管式蒸馏器后接冷凝装置与微型层析柱。多用于测食品中残存农药的含量。

特点:需样量少,用注射器加料,节省溶剂,速度快,自动化式5-6秒测一个样,有

20条净化管道。

(三)溶剂抽提法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是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①浸提法(从固体中萃取有效成分)

用适当的溶剂将固体样品中某种待测成分浸提出来,又称“液——固萃取法”。

②溶剂萃取法

A.原理:用一种溶剂把样品溶液中的一种组分萃取出来,这种组分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新溶剂中的溶解度,即分配系数不同。

B.适用范围:用于原溶液中各组分沸点非常相近或形成了共沸物,无法用一般蒸馏法分离的物质。

C.关于萃取剂的选择:

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且比重不同。

萃取剂与被测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于组分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其它组分溶解度很小。

萃取相经蒸馏可使萃取剂与被测组分分开,有时萃取相整体就是产品。

③超临界萃取(SFE)

A.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SCF作为溶剂,用来有选择性地溶解液体或固体混合物中的溶质。对溶质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B.超临界流体:流体的温度、压力处于临界状态以上。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临界温度为31.05℃,临界压力7.37 Mpa), 不可燃、无毒、廉价易得、化学稳定性好。(四)色层分离法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威特分离植物叶绿体中色素而得名,玻璃管中装CaCO3,石油醚溶解植物叶绿体倒入管内,再用石油醚做淋洗剂,结果柱子中被分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

按固定相材料及使用形式分类

柱色谱:固定相装在色谱柱中

纸色谱:层析滤纸为支持剂, 滤纸上结合水为固定相。

薄层色谱(TLC):将固定相粉末制成薄层。

气相色谱(GC):流动相为气体。

液相色谱(HPLC):流动相为液体。

(一)吸附色谱

①原理: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进行分离。吸附力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②固定相——固体吸附剂

流动相——气体或液体

(二)分配色谱

①原理: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不同分配系数来进行分离。(溶解度的不同)

②固定相——固体支持剂(担体)+固定液

流动相——气体或液体(与固定相不相溶)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原理:利用各组分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的不同来分离。

五、化学分离法

(一)磺化法和皂化法

用来除去样品中脂肪或处理油脂中其它成分,使本来憎水性油脂变成亲水性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去。

1. 硫酸磺化法(磺化法)

用浓硫酸处理样品,引进典型的极性官能团SO3使脂肪、色素、蜡质等干扰物质变成极性较大,能溶于水和酸的化合物,与那些溶于有机溶剂的待测成分分开。主要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物的测定。

2. 皂化法

原理: 酯+ 碱→酸或脂肪酸盐+ 醇

①用于白酒中总酯的测定,用过量的NaOH 将酯皂化掉,过量的碱再用酸滴定,最后由用碱量来计算总酯。

②用于植物油的皂化价的测定。(皂化价高示含游离脂肪酸量大。

③常用碱为NaOH或KOH。

④NaOH直接用水配制,而KOH易溶于乙醇溶液。

(二)沉淀分离法

原理: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常用的沉淀剂:碱性硫酸铜、碱性醋酸铅等。

(三)掩蔽法

原理:向样品中加入一种掩蔽剂使干扰成分仍在溶液中,而失去了干扰作用,多用于络合滴定中。

六、浓缩

原理:为了提高待测组分的浓度,常对样品提取液进行浓缩。

1.常压浓缩

待测组分不易挥发,可用蒸发皿直接加热浓缩,也可用蒸馏装置等。

2. 减压浓缩

适用对易挥发、热不稳定性组分的浓缩。

常用K—D浓缩器、旋转蒸发器等,水浴加热并抽气减压,浓缩速度快,被测组分损失少。

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基本知识(复习)

真实值:一个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数值的被测成分的物理量称为真实值。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确度: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具有单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它一般可以分为:仪器误差、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等。

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一般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具有不确定性。可能由于环境的偶然波动或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的操作不一致所产生的。

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实验员用等臂天平称量10g的样品来实验,实验有5个平行样,但是由于实验员粗心大意,称量前没有校正,结果称量结果偏低,由这个引起的误差应该属于什么误差?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①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②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

③试剂含被测组分;

④读取滴定管读数时,小数点后第二位估读不准;

⑤以含量约为99%的草酸钠作为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二、控制和消除误差的方法

1.正确选取样品量

2.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

3.做对照实验

4.做空白实验

5.校正仪器和标定溶液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三、可信度的分析

评估数据精确度的方法

1.计算几个测定值的离散程度(分布范围)大小。这种方法估计不准,不常用。

2.标准偏差法。可以正确反应若干测定值之间的离散究竟有多大。

3.测定真实值的相对偏差或真实值的相对平均偏差。

思考题

1、食品样品分析的程序

2、采样、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3、什么是随机抽样?

4、什么是四分法?

5、样品如何保存?

6、样品的6种预处理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主要内容和使用注意点解读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主要内容和使用注意点解读食品理化检验方法内容一般包括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技术内容、附录(如参考条件、典型图谱)等。其中,技术内容包括范围、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分析步骤、分析结果的表述、精密度及其他(如检出限、定量限)。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食品检验要严格按照食品检验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检验方法)对食品进行检验,保证对外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理化检验方法总体参照GB/T5009.1-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该标准正在修订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 检验机构日常需动态关注检验方法标准(文本)的发布情况,及时做好新方法证实和新旧方法变更确认。对外出具具有证明性作用数据和结论时需获取资质,确保检验采用现行有效方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15号令》明

确规定复检应当使用与初检机构一致的检验方法,但实施复检时食品安全标准对检验方法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方法主要内容解读 1 范围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的范围规定,一般会明确方法适用的食品基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某方法下还会包括仪器原理或方法原理不同的方法,可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97-2016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中,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特别强调气相色谱法不适用于白酒中该化合物的测定。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适用于白酒、葡萄酒、黄酒、料酒中该化合物的测定。但配制酒采用液相色谱法,方法选择时需特别注意。一些化合物的测定可能还会

依据含量水平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水分、蛋白质。 日常开展检验对仪器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都较为注意,但容易疏忽的是常规理化项目方法的选择。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包括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其中,蒸馏法适用于含水较多又有较多挥发性成分的水果、香辛料及调味品、肉与肉制品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1g/100g的样品;卡尔·费休法适用于食品中含微量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含有氧化剂、还原剂、碱性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硼酸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容量法适用于水分含量大于1.0×10-3g/100g的样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229-2016食品中酸价的测定,辣椒油应使用冷溶剂自动电位滴定法(第二法)。因此,在选择方法时,一定要结合产品配料信息及含量水平等综合评估。 另外,某方法的适用范围虽未包括某食品基质,但通用标准指定了检验方法,也可使用,但需做好方法的如回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1、检验用水的要求 食品分析检验中绝大多数的分析是对水溶液的分析检测,因此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在实验室中离不开蒸馏水或特殊用途的纯水,在未特殊注明的情况下,无论配制试剂用水,还是分析检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水,均为纯度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蒸馏水可用普通的生活用水经蒸馏汽化冷凝制成,也可以用阴阳离子交换处理的方法制得。特殊项目的检验分析对水的纯度有特殊要求时,一般在检验方法中注明水的纯度要求和提纯处理的方法。 为保证纯水的质量能符合分析工作的要求,对于所制备的每一批纯水,都必须进行质量检测。一般应达到以下标准: ①用电导仪测定的电导率小于或等于530μs/cm(25℃)。 ②酸度呈中性或弱酸性,PH=5.0~7.5(25℃).可用精密pH试纸、酸度计测定,也可用如下指示剂法测定:在10 ml水中加入2~3滴1g/L甲基红指示剂,摇匀呈黄色不带红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或在10 ml水中加入4~5滴1g/L溴百里酚蓝指示剂,摇匀不呈蓝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 ③无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检测方法为:在100 ml水中加入2滴0.1g/L高锰酸钾溶液煮沸后仍为粉红色。 ④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合格。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2 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2滴5g/L铬黑T指示剂,摇匀。溶液呈蓝色表示水合格,如呈紫红色则表示水不合格。

⑤氢离子含量合格。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数滴硝酸,再加入4滴10g/L的AgNO3溶液,摇匀。溶液中无白色浑浊物表示水合格,如有白色浑浊物则表示水不合格。 2、检验用试剂的要求 化学试剂是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标准的纯度较高的化学物质,它是分析工作的物质基础。试剂的纯度对分析检验很重要,它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试剂的纯度达不到分析检验的要求就不能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能否正确选择、使用化学试剂,将直接影响到分析实验的成败、准确度的高低及实验的成本,因此,仪器使用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类别、用途与使用方面的知识。 根据质量标准及用途的不同,化学试剂可大体分为标准试剂、普通试剂、高纯度试剂与专用试剂四类。 ①标准试剂 标准试剂是用于衡量其他物质化学量的标准物质,通常由大型试剂厂生产,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其特点是主体成分含量高而且准确可靠。 滴定分析用标准试剂,我国习惯称为基准试剂(PT),分为C级(第一基准)与D级(工作基准)两个级别,主体成分体积分数分别为99.98~100.02%和99.95~100.05%,D级基准试剂是滴定分析中的标准物质,基准试剂规定采用浅绿色标签。 ②普通试剂 普通试剂是实验室广泛使用的通用试剂,一般可分为三个级别,

【VIP专享】食品检验基本知识

第一章食品检验基本知识 第一节绪论 一、食品检验的内容 1.感官检验:色香味、外观、组织状态、口感等。 2.理化检验: 营养成分检验:水分、无机盐、酸、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 添加剂检验:甜味剂、防腐剂、发色剂、漂白剂、食用色素等。 有害物检验:有害元素(在金属Cu、汞、Cd、Pb)、农药 3.微生物检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二、食品检验的任务 检验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制订的标准,对食品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然后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对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试制新的优质产品,改革生产工艺,改进产品包装和贮运技术等提供依据和方法建议。 三、食品检验的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 1.食品检验的一般方法 感官鉴定法:化学分析法: 物理检验法:仪器分析法: 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2.国家标准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微生物部分 四、食品检验常用的技术规范用语 1、表述与试剂有关的用语。 如“取盐酸2.5mL”:表述涉及的使用试剂纯度为分析纯,浓度为原装的浓盐酸。

类推。 “乙醇”:除特别注明外,均指95%的乙醇。 “水”:除特别注明外,均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表述溶液方面的用语。 除特别注明外,“溶液”均指水溶液。 “滴”,指蒸馏水自标准滴管自然滴下的一滴的量,20℃时20滴相当于1mL. “V/V”:容量百分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液态溶质的毫升数。 “W/V”:重量容量百分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溶质的克数。 “7:1:2或7+1+2”:溶液中各组分的体积比。 3、表述与仪器有关的用语。 “仪器”:指主要仪器;所使用的仪器均需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及规程进行校正。 “水浴”:除回收有机溶剂和特别注明温度外,均指沸水浴。 “烘箱”:除特别注明外,均指100~105℃烘箱。 4、表述与操作有关的用语。 “称取”:指用一般天平(台称)进行的称量操作。 “准确称取或精密称取”:指用分析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 “恒量”: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干燥或灼烧至最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量取”:指用量筒或量杯量取液体的操作。 “吸取”:指用移液管或刻度吸管吸取液体的操作。 “空白试验”:指不加样品,而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及用量进行的操作,所得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的本底值和计算检测限。 5、其它用语。 计量单位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计算”:指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 五、食品检验的一般程序 样品的采集、制备→样品预处理→检验过程→数据记录与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节法定计量单位的知识 一、法定计量单位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应液态食品的和。 2.样品的制备是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混匀等处理工作。 3.食品中水的有在形式有和两种。 4.膳食纤维是指有在于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的和的总和。 5.碘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是的重要组成成分。 6.食品中甜味剂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等。 7.合成色素是用人工方法合成得到的,主要来源于及副产品。 8.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一般包括三个步聚:即、和浓缩。9.赭曲霉毒素的基本化学结构是由连接到β-苯基丙氨酸上的衍生物。 10.镉是一种蓄积性毒物,主要蓄积部位是肾和。 11.丙稀酰胺由于分子中含和,具有两个活性中心,所以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当活泼的化合物。 12.雷因许氏试验是常用于和快速检验的定性实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于保健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B、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C、适宜特定人群食用 D、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2.标准分析法的研制程序包括() A.立项 B、起草 C、征求意见 D、审查 3.食品样品制备的一般步骤分为() A.去除非食品部分 B、除去机械杂质 C、均匀化处理 D、无机化处理 4.在常压下于()0C()h干燥食品样品,使其中水分蒸发逸出,食品样品质量达到恒重。 A.950C-1050C B、900C-1000C C、2-4h D、4-6h 5.通常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待测目标序列 B、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C、PCR反应体系的构建 D、电泳及结果分系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海豚毒素是一种小分子非蛋白类神经毒素,其毒性比剧毒药物青化钾还要大1000倍,与人的致死量为0.5mg() 2.塑料种类繁多,按受热后的性能变化可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 3.将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已知基因mRNA通过逆转录PCR扩增合成不同基因的c DNA探针,并制 成基因芯片。() 4.现场样品的采集必须遵照统计学意义上的随机原则,从而使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能最终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是热力加工食品,其形成的机制目前基本的到确认。()6.PCBs不是公认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7.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挥发性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银白色软金属,原子量112.41,密度8.6,熔点320.90C,沸点7670C。() 8.C d 9.氨基甲酸酯是继有机磷农药后的一类重要的防腐剂。() 10.皂苷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生理作用,它可以抵制血清中指类氧化,抵制过氧化酯质生成。()

食品理化检测 考试重点知识(整理版)

食品理化检测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按其发生作用的范围和审批权限可分为4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行业食品安全标、地方食品安全标、企业食品安全标 误差分类: ⒈系统误差: ⑴方法误差:由分析方法本身造成的误差。 ⑵仪器误差:由仪器本身不够精确造成的误差。 ⑶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或蒸馏水不纯、含有待测物或干扰物导致的系统的误差。 ⑷操作误差:由于检测人员对检测操作不熟练或有不良的习惯,个人对终点颜色敏感性不同,对刻度读数不正确等引起的分析误差。 ⒉偶然误差 ⒊过失误差 样品的采集简称采样(又称检样、取样、抽样),是为了进行检验而从大量物料中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分类 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三类 ⒈检样: ⒉原始样品: ⒊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规定的方法经混合均匀,分出一部分做检验用,称为平均样品。从平均样品中分出三份:一份用于全部检验项目检验;一份用于对检样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做复检用,称为复检样品;一份作为保留样品,须封存保留一段时间(通常为1个月),以备有争议时再做检验,但易变质食品不作保存。 湿法分解样品,又称消化法,是通过加入液态强氧化剂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是样品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 感官分5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从生理学角度来看:甜、酸、苦、咸为基本味觉,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苦味比其他的味觉都敏感。 消杀现象:也称为味的掩蔽和变调现象。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出现时,一种造成另一种刺激的感觉丧失或发生根本变化的现象,如喝了浓食盐水后再喝普通水会感到甜。 感官分析实验室,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实验区和样品制备区。 感官分析评价员分类:⒈评价员⒉优选评价员⒊专家评价员

食品分析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绪论 1.食品分析的概念、性质、任务和作用 食品分析概念: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食品分析的性质:是一门包括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多学科科学。 食品分析的任务:运用物理、化学、生化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成分及其性质进行检测。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为新工艺、新技术、新资源、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 食品分析的作用: 1.保证原料质量 2.掌握生产过程情况、决定工艺条件 3.控制产品质量 4.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 5.进行科研工作的手段 2.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理化分析、生化分析等概念的含义 化学分析法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 ?定性分析:解决含有何种组分的问题 ?定量分析:解决这种组分含有多少的问题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是根据在化学变化中,样品中被测组分的某些物理性质与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 方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吸收光谱法、旋光法、折光法等 ?色谱分析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电流滴定法等 ?气体分析法:呼吸仪、瓶装啤酒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仪 理化分析法(物理分析法):通过对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折射率、沸点、透明度、比重等的测定,可间接求出食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进而判断被检测样品的纯度和品质。 微生物分析法:微生物法的原理在于利用了微生物对于某些营养物质、药物等成分的特异性,根据微生物数量、生理状态等变化,采用比色、比浊、滴定的方法来定性、定量表征待测物的方法。 生化(物)分析法 ?生化(物):酶法 ?免疫分析(immunoassay) ?受体分析法 3.食品分析相关的几个国际组织: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 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简称AOAC)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 世界卫生组织(WHO)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 名词解释 1.水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可溶于水的部分、 2.水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溶于水的部分; 3.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可溶于酸的部分。 4.食品的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的大小可用碱滴定来测定; 5.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液中H+ 的活度,其大小可用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6.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其大小可用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7.牛乳总酸度是指外表酸度和真实酸度之和,其大小可用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8.粗脂肪是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9.还原糖是所有的单糖和部分的双糖由于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羰基具有还原性故称为还原糖。 10.总糖是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还原糖与蔗糖分的总量俗称总糖量。 11.蛋白质系数是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12.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13.相对密度(比重)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的比值。 14.食品理化检验学: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15.食品污染: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危害。 16.干法灰化:是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也称灼烧法。 17.湿法消化:利用强氧化剂加热消煮,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 18.样品采集: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19.样品: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分析材料。 20.可疑值:在实际分析测试中,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多次重复测定的数据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存在一定的离散性,并且常常出现一组测定值中某一两个测定值与其余的相比,明显的偏大或偏小,这样的值称为可疑值。 21.极值:虽然明显偏离其余测定值,但仍然是处于统计上所允许的合理误差范围之内,与其余的测定值属于同一总体,称为极值。极值是一个好值,这是必须保留。 22.异常值:可疑值与其余测定值并不属于同一总体,超出了统计学上的误差范围,称为异常值、界外值、坏值,应淘汰。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23.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 的浓度。 24.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 25.酸性食品:经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物质,即能够产生酸性物质的称为酸性食品。 26.碱性食品:代谢后能够产生碱性物质的食品。 根据食品的物理常数与食品的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的方法称为物理检验法:27. 物理检验法。 28.灰分:食品经灼烧后所残留的无机物质称为灰分。一般食品中的灰分是指总灰分而言。

第二章 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1.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目的: ①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②对样品进行浓缩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2.样品采集的两种方法? 随机抽样代表性抽样 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测法 1.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那些类型? 利用人体五种感官的刺激反应即感觉,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用符号或文字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形等作出评判,最后对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的方法。 感官检验用来评价食品的可接受性和鉴别食品的质量。感官检验是与仪器分析并行的重要检测手段 按检验时所利用的感觉器官,感官检验可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和触觉检验。进行感官检验时,通常先进行视觉检验,再进行嗅觉检验,然后进行味觉检验及触觉检验 第四章水分测定 1.什么是结合水?什么是自由水?

自由水指存在于食品表面润湿水分、渗透水分和毛细管水,主要存在植物细胞间隙,具有水的一切特性,简单的热力方法除掉。 结合水包括:束缚水和结晶水。这种水是与食品中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形式结合状态(氢键)配价键的形式存,它们之间结合的很牢固。 两者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 2.在水分含量的分析中,采用真空干燥法比强力通风干燥法具有那些潜在的优势? 答:真空干燥法是采用比较低的温度,在减压下进行干燥以排除水分含量。由于本方法是在较低温度减压的条件下进行,故相比于强力通风干燥法而言更适用于在100度以上加热容易变质,破坏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样品如糖浆,味精,砂糖,蜂蜜,果酱和脱水蔬菜等。除此之外,两者比较真空干燥法的测量结果更接近真正水分。 3.在下列例子中,你会不会过高或过低估计被测食品的水分含量?为什么? (1)热空气干燥时:A样品颗粒形状太大,会过低估计水分含量,因为颗粒太大样品中 一部分水分深藏于样品内部,没有完全干燥出来。B含高浓度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会使结果偏高,高浓度化合物的挥发使干燥后样品质量比正常植低因而高估水分含量。C脂类氧化,是脂类和空气中的氧化物反应而质量增加,使被测水分含量比准确值低。D样品具有吸湿性,使结果偏低,因为热空气干燥法很难排除结晶水,而样品若吸湿了空气中的水分但没有被很好排除,湿干燥后质量高于正常值,从而低估水分含量。E碳水化合物的改性(美拉德反应),会过高估计水分含量,F蔗糖水解,会使结果偏低,蔗糖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使得干燥后质量损失不大,低估水分含量。G表面硬皮得形成,使样品内水分不易再干燥出来,使结果较低H干燥器未正确密封,会使结果偏低,过低估计水分含量 (2)甲苯蒸馏法:A样品中水和溶剂间的乳状液没有分离:结果偏低因为没有分离使刻 度管中水层容量减小。B冷凝器中残留水滴,也会使水层容量偏低,使结果偏低。 (3)卡尔费休法:A天气潮湿中称量起始样品,由于空气中水分干扰,使我们过高地估 计了水分含量。B玻璃器皿不干,会使结果偏高是由于玻璃器皿上的水和碘反应消耗了更多的碘的缘故。C样品研磨得非常粗糙,会导致结果偏低是因为粗糙研磨过程中水分的损失。D食品中富含维生素c:维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它可以和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我们过高估计水分含量。E食品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也会使结

食品分析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绪论 一、食品分析概念、性质: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学科。 食品分析的任务: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等)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与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食品分析的作用: ●帮助人们认识食品的物质组成,结合营养学、毒理学与生物化学的知识食品营养及安全 成分。 ●控制与管理生产,保证与监督食品的质量。 ●为科研与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矿物元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 二、食品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类。灵敏度低,误差小,常量组分的分析。 定量分析:解决这种组分含有多少的问题,就是食品分析的基础。包括重量法与容量法。 重量法:测水分、灰分、脂肪、果胶、纤维等。 容量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与沉淀滴定法。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通过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法与物理化学分析法。灵敏度高,误差大,微量或痕量组分分析。 物理分析法:通过对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折光率、旋光度、沸点、透明度、比重等的测定,求出食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物理化学分析法:常用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生化分析法:以生化反应为定量基础。酶法、免疫分析、受体分析法。 超微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PPM ——parts per million (10-6)( mg / kg )或( mg / L ) PPB —— parts per billion (10-9) PPT —— parts per trillion (10-12) 第二部分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一、采样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典型性适用于:污染或怀疑污染的食品;掺伪或怀疑掺伪的食品;中毒或怀疑中毒的食品。正确采样:1、要均匀,有代表性;2、要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 采样:在大量产品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检样:有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检样综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分析检验用的称平均样品 试样:从平均样品中分取供全部项目检验用的样品。 复检样品:留作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复检用的样品。 保留样品:由平均样品分出的需封存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再次验证的样品。 缩分:指按一定的方法,不改样品的代表性而缩小样品量的操作。 一般程序:需检食品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验样品、复检样品、保留样品每份样品数量>=0、5kg) 采样方法:颗粒状样品(粮食、粉状食品):应从某个角落,上中下各取一类,然后混合,用四分

食品分析知识点

食品分析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采样之前应做哪些准备?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 食品分析的一般程续: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分析数据处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样品的采集是分析的第一步。 2、国内食品分析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际食品分析标准: ISO制定的食品分析标准;食品法规委员会CAC;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区域标准或国家标准 3、采样的定义: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称为样品的采集。 4、采样的目的意义:目的在于检验式样感官性质上有无变化,食品的一般成分有无缺陷,加入的添加剂等外来物质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食品的成分有无搀假现象,食品在生产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有无重金属,有害物质和各种微生物的污染以及有无变化和腐败现象。 5、采样遵循的原则: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二、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应全部被测食品的组份,质量和卫生状况) 三、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避免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 四、防止和避免组分的玷污(带入杂质) 五、样品的处理过程尽量简单易行,所用样品处理尺寸与处理的样品量相适应。 样品的分类: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三类。 6、采样的要求与注意事项:1 采样容器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 2 液体样品充分混合均匀; 3 粮食及固体产品上中下不同部位取样; 4 肉类水产不同部位取样; 5 罐头小包装根据批号随机取样; 6 掺假食品中毒食品要具有典型性; 7 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 8 样品保留一个月; 9 感官不合格不必进行理化检验 10 结合索取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 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等。(食品回溯制度) 7、预处理的目的: ①食品的组成十分复杂,其中的杂质或某些组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对分析测定常常产生干扰,使反应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测定前必须对样品加以处理,以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此外,有些被测组分在样品中含量很低时,测定前还必须对样品进行浓缩,以便准确测出它们的含量。 ③由于用一般方法取得的样品数量较多、颗粒过大且组成不均匀,因此必须对采集的样品加以适当的制备,以保证其能代表全部样品的情况并满足分析对样品的要求。 预处理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即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被测组分的测定;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即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 ③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

食品理化检验考题汇总

. 食品理化检验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液中H+ 的活度,其大小可用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2.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其大小可用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3.粗脂肪:是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 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4.还原糖:是所有的单糖和部分的双糖由于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羰基,具有还原性。 5.总糖:是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还原糖与蔗糖分的总量俗称总糖量。 6.蛋白质系数:是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 7.油脂的酸价(又叫酸值):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它是脂肪分解程度的标志。 8.油脂的过氧化值:是指100g油脂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在酸性环境下与碘化钾作用时析出碘的克数。 9.TBA值:每千克样品中所含丙二醛的毫克数,即为硫代巴比妥酸值,简称TBA 值。 10.盐析:向溶液中加入某一盐类物质,使溶质溶解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从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11.溶液浓度:溶液浓度通常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12.恒重:指在规定条件下,供试样品连续两次灼烧或干燥后称定的质量之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13.空白实验:空白实验系指不加样品,而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及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的

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测限。 14、平行试验:平行试验就是同一批号(炉号等)取两个以上相同的样品,以 完全一致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仪器、试剂,以及试验人)进行试验,看其结果的一致性。 . . 二、填空题 1、有机物破坏法分为干法灰化和湿法灰化。干法灰化中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加速灰化;湿法消化常用的消化方法有:硝酸–硫酸法和硝酸–高氯酸–硫酸法。 2、干燥器一般采用硅胶作干燥剂,当它的颜色减退或变红时需干燥后再用。 3、食品理化检验中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g/L)、比例浓度,物质的量浓度(mol/L),滴定度(g/mL )等。 4、1%酚酞溶液是称取酚酞1g溶解于100mL 95%乙醇之中。 5、氢氧化钠可使酚酞变红色。 6、标定NaOH溶液常用邻苯二甲基酸氢钾,指示剂选用酚酞。 7、精密度是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它的高低可用_偏差_来衡量。 8、精密称取是指按规定的数值称取,并准确至0.0001 g 。 9、测定食品中氯化物含量时,硝酸银是标准溶液。 10、测定灰分含量的一般操作步骤分为坩锅准备,样品预处理,炭化,灰化。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大全

食品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 1.水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可溶于水的部分、 2.水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溶于水的部分; 3.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可溶于酸的部分。 4.食品的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的大小可用碱滴定来测定; 5.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液中H+ 的活度,其大小可用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6.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其大小可用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 定; 7.牛乳总酸度是指外表酸度和真实酸度之和,其大小可用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8.粗脂肪是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 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9.还原糖是所有的单糖和部分的双糖由于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羰基具有还原性故称为还 原糖。 10.总糖是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还原糖与蔗糖分的总量俗称总糖量。 11.蛋白质系数是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 (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12.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13.相对密度(比重)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的比值。 14.食品理化检验学: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 学。 15.食品污染: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 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危害。 16.干法灰化:是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也称灼烧法。 17.湿法消化:利用强氧化剂加热消煮,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 18.样品采集: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19.样品: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分析材料。 20.可疑值:在实际分析测试中,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多次重复测定的数据不可能完全 一致,而存在一定的离散性,并且常常出现一组测定值中某一两个测定值与其余的相比,明显的偏大或偏小,这样的值称为可疑值。 21.极值:虽然明显偏离其余测定值,但仍然是处于统计上所允许的合理误差范围之内,与 其余的测定值属于同一总体,称为极值。极值是一个好值,这是必须保留。 22.异常值:可疑值与其余测定值并不属于同一总体,超出了统计学上的误差范围,称为异 常值、界外值、坏值,应淘汰。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23.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 的浓度。 24.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 25.酸性食品:经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物质,即能够产生酸性物质的 称为酸性食品。 26.碱性食品:代谢后能够产生碱性物质的食品。

食品分析复习题

食品分析复习题 一、填空题 (一)基础知识、程序 1、系统误差通常可分为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及仪器误差,在食品分析中消除该误差的常用手段有:回收率实验、做空白试验和仪器校正。 2、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3、精密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而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 4、样品保存的原则是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5、食品分析技术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感官分析法。 6、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7、根据误差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8、均匀的固体样品如奶粉,同一批号的产品,采样次数可按(填公式) 分别代表分析纯、化学纯、实验室级。 13、移液管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纳为一吸二擦三定四转移。 14、称取20.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0.1。 15、根据四舍六入五成双的原则,64.705、37.735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应为64.70 、37.74 。 16、按有效数字计算规则,3.40+5.728+1.00421,0.03260×0.00814,0.0326×0.00814 (二)水分 1、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玻璃称量瓶、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因为面包中水分含量>14%, 故通常采用两步干燥法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小于2mg 。 2、取一洁净的称量瓶在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后称得重量为3.1200g,准确称取全脂乳2.0008g放入称量瓶中,置于105℃的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称得质量为4.8250g,则全脂乳粉的水分含量为14.8% 3、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对于样品是易分解的食品,通常用减压干燥方法;对于样品中含有较多易挥发的成分,通常选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于样品中水分含量为痕量,通常选用卡尔费休法。 4、共沸蒸馏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 5、测定蔬菜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称量瓶。因为蔬菜中水分含量>14%, 故通常采用两步干燥法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

食品检验与分析 2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选择题 1.在测定食品中挥发性酸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蒸馏方法为()。 (1)常压蒸馏(2)减压蒸馏(3)加压蒸馏(4)水蒸气蒸馏 2.常压干法灰化的温度一般是()。 (1)100℃~150℃(2)500℃~600℃(3)200℃~300℃ 3.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 (1)稻谷(2)蜂蜜(3)鲜乳(4)苹果 4.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 (1)强还原剂(2)强萃取剂(3)强氧化剂(4)强吸附剂 5.当蒸馏物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时,可选用()方法从样品中分离。 (1)常压蒸馏(2)减压蒸馏(3)高压蒸馏(4)水蒸气蒸馏 6.防止减压蒸馏暴沸现象产生的有效方法是()。 (1)加入暴沸石(2)插入毛细管与大气相通(3)加入干燥剂(4)加入分子筛 7.()是利用被测物质中各组分挥发性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1)灰化法 (2)蒸馏法 (3)抽提法 (4)色谱法 8.用溶剂浸泡固体样品,抽提其中的溶质,习惯上称为()。 (1)浸提 (2)抽提 (3)萃取 (4)抽取 9.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 (1)0.05 kg (2)0.25 kg (3)0.5g (4)0.5kg 10.对代表性取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是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采样,采集能代表其相应部分的组成和质量的样品 (2)采样要遵从样品随空间、时间变化的规律 (3)可分为分层取样、随生产过程流动定时取样、按组批取样、定期抽取样等 (4)代表性取样优于随机取样,可单独使用 二、填空题 1.蒸馏法是利用被测物质中来进行分离的。 2.对于液体样品,正确采样的方法是。 3.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和。 4.对于较粘稠的半固体样品,正确采样的方法是。 5.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和。 6.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和等三类。 7.将许多分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它的数量是根据受检物品的、和而定,是的经常性项目和主要内容。 8.样品的采集一般分为和两类。 9.掩蔽法是利用掩蔽剂与样液中作用,使转变为,即被掩蔽起来。因而在食品分析中应用十分广泛,常用于的测定。

试题 食品检验基础知识

食品理化检验考试试卷(一) 姓名:得分: 一填空(30分) 1.食品理化检验的目的是研究、的检测方法,依据食品质量标准和卫生评价食品的。 2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有、和 。 3.食品理化检验经常用到、、等多种化学试剂,正确选择化学试剂的是分析测试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 4.通用试剂的级别有、、,专用试剂是指。 5.实验用水至少符合GB/T6682中的规格;配制标准溶液时的浓度是指时的浓度。 6.食品检验中标定、使用时的滴定速度一般应保持在。 7.称量时,质量小于等于0.5g的样品选择的天平是 ,质量大于等于0.5g的样品选择的天平是。 8.食品用标准溶液应保存的温度是,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当溶液出现、等现象时应重新制备。 9.食品检验中提高特效检验的方法有:、、 等方法。 10.显著性检验法在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应用有、。 判断两个平均值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可用;比较两种方法的精密度有无显著差异可用。

二、选择题(20分) 1.样品保存的原则正确的是() A.干燥 B.洁净 C.低温 D.避光 E.密封 2.生物性污染的主要有() A.重金属 B.农残 C.黄曲霉毒素 D.亚硝胺 E.荧光增白剂 3.食品检验中双硫腙比色法测定铅时,加入()能消除Cu2+、Fe3+的干扰。 A.氯化钾 B.氰化钾 C.铁氰化钾 D.亚硝酸钠 E.柠檬酸铵 4. 称量时的读数为9.341g ,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为 ( ) A.5位 B.4位 C.3位 D.2位E. 6位 5.pH为3.861,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为 ( ) A.4位 B.5位 C.3位 D.2位E. 6位 6.高效液相测定某食品的含量,其峰面积分别为:667788、667811、666999、666823、670001、665997下列RSD正确的是()A.0.209% B.0.221% C.0.118% D.0.199%E. 0.210% 7.振荡浸提法一般情况下振荡时间是() A.10-30分钟 B.20-30分钟 C.15-30分钟 D.10-20分钟 E. 15-25分钟 8.高氯酸与强脱水剂接触时有危险,一般不用的浓于()的高氯酸 A.90% B.95% C.85% D.80%E. 100% 10.食品感官分析主要依靠的功能为()

食品分析思考题.

食品分析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作为食品分析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 2.要想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需要正确实施哪些步骤? 3.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较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之间的关系与有效性。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采样之前应做哪些准备?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 2.了解样品的分类及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 什么? 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 1.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哪些类型? 2.简述感官检验实验室应有哪些功能和要求? 3.如何选择、培训和考核感官检验评价员?感官检验评价员 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4.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有哪几大类?各类方法的特点和适 用范围是什么? 5.举例说明各类感官检验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1.简述密度瓶法测定样液相对密度的基本原理?试说明密 度瓶上的小帽起什么作用? 2.密度计的表面如果有油污会给密度的测定带来怎样的影 响?试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3.简述阿贝折光仪利用反射光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试 用其光路图表示之。 4.简述旋光法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 5.测定水及样液色度的意义。 6.黏度的测定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7.食品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食品物性 的量化与食品分析的关系。 第五章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 1.根据学习本章所掌握的测定水分的知识,指出下列各类食 品水分测定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乳粉、淀粉、香料、谷类、干酪、肉类、果酱、糖果、笋、南瓜、面包和油脂。

食品药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食品药品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1.?铬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重铬酸钾)(浓硫酸)和(水),用于去除器壁残留(油污),洗液可重复使用. 2.洗液用到出现(绿色)时就失去了去污能力,不能继续使用. 3.比色皿等光学仪器不能使用(去污粉),以免损伤光学表面. 4.电烘箱烘干玻璃仪器的适宜温度为(105-120℃),时间为(1小时) 5.干燥器底部最常用的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化钙)硅胶可以烘干重复使用. 6.?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水)中或(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打开. 7.天平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8-26℃),湿度应保持在(55--75%) 8.化验室有危险性的试剂可分为(易燃易爆危险品)(毒品)和(强腐蚀剂)三类. 9.?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找不出可疑值出现原因,不应随意 (弃去)或(保留),而应经过数据处理来决定(取舍) 10.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来表示,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来表示. 11.?化验室大量使用玻璃仪器,是因为玻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绝缘性能. 12.带磨口的玻璃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应(用纸垫上)以防止时间久后,塞子打不开. 13.滤纸分为(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 (定量). 14.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在取完试剂后要(盖紧塞子),还应该用(蜡)封口. 15.滴定管使用前准备工作应进行(洗涤)(涂油)(试漏)(装溶液和赶气泡)五步. 16.?玻璃仪器的干燥式有(晾干)(烘干)(热或冷风吹干)三种.

17.?英玻璃的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耐(酸)性能好,能透过(紫外线),在分析仪器中常用来作紫外围应用的光学元件. 18.干燥器保持(烘干)或(灼烧)过的物质,也可干燥少量制备的产品. 19.物质的一般分析步骤,通常包括(采样),称样,(试样分解).分析法的选择,干扰杂质的分离,(分析测定)和结果计算等几个环节 . 20.在进行超纯物质分析时,应当用(超纯)试剂处理试样若用一般分析试剂,则可能引入含有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被测组分. 21.?分析结果必须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因而,仔细崐而正确在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平均试样),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样误差常常(大于)分析误差,因而,掌握采样和制样的一些基本知识是很重要的. 22.不同试样的分解要采用不同的法,常用的分解法大致可分为(溶解)和(熔融)两种. 23.溶解试样时就是将试样溶解于(水)(酸)(碱)或其它溶剂中. 24.熔融试样就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25.酸溶法溶解试样就是利用酸的(酸)性(氧化还原)性和(络合)性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溶入溶液. 26.?用盐酸分解金属试样时,主要产生(氢气)和(氯化物),反应式为 (M+nHCl=MCL n +n/2H 2↑,M代表金属,n为金属离子价数) 27.硝酸与金属作用不产生氢气,这是由于所生成的氢在反应过程中被(过量硝酸)氧化之故. 28.用氢氟酸分解试样应在(铂)或(聚四氟乙烯塑料)器皿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