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理念引领 环境教育特色兴校(最新)

绿色教育理念引领  环境教育特色兴校(最新)
绿色教育理念引领  环境教育特色兴校(最新)

绿色教育理念引领环境教育特色兴校

——红旗村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桥口区红旗村小学位于汉口中山大道359号,创建于1947年,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老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916.72平方米,建筑面积4269.72平方米。2006年,在桥口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紧紧抓住拆墙透绿的契机,加大改造力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成为中山大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83名。教职工46人,专任教师43人。具有小高职称的教师36人。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历的1人,本科学历的23人,大专学历的18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91.3%。学校现有区学科带头人4人、区优秀青年教师7人,占专任教师的25.5 %。2006年以来,学校涌现了市区骨干班主任、区师德先进个人、区节节课好模范教师、区专项技术能手等一批先进个人,初步形成了省、市、区、校四级梯次骨干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校级干部3人,中层干部4人,平均年龄36 岁,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团结和谐、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

2006年至2009年,区教育局投入130多万元、学校自筹资金5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现有可再生能源教学体验馆、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等9间功能教室,有电视闭路系统,教学设施设备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第二部分自评过程

自学校确定参加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这是一次全面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极好契机。因此,在区教育督导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对照《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认真开展自评工作。

1、解读《方案》,明确标准。学校成立了迎接督导评估自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评估方案》,明确此次评估的意义,并逐条解读各指标要素及要求。班子成员首先统一思想,积极主动地迎接此次评估。

2、分层动员,舆论先导。我们分别在党员、骨干教师、年级教研组长和全校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请专家作督导动员报告,组织教师观看市区第一批评估学校有关评估工作的录象片,向全校教师宣讲第一批参加评估学校的信息,分析学校办学优势及不足,让每一位教师明确此次评估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帮助教师树立信心,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此次评估。

3、分解指标,责任到人。学校将4个A级指标、12个B级指标、29个C级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各负其责,对照指标要素收集整理资料,边自评,边自查,边整改。

4、认真总结,形成报告。学校在各个部门自评的基础上,班子成员反复研讨,认真总结提炼学校的办学经验和特色,最后形成学校自评报告。

第三部分主要做法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施行绿色管理,建设绿色校园,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思想组织、人力资源和物质保障。

(一)确立办学理念,依法依规办学,为素质教育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1、确立绿色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1)办学理念的提出

“播撒绿色种子,奠基和谐人生”的办学理念,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传承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吸纳绿色教育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分析学校历史和现状归纳和提炼而成。学校的环境教育从80年代开始,在环境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环境教育特色。进入“十一五”期间,为进一步拓展学校办学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品质,学校与时俱进,将环境教育中“绿色”“自然”“环保”“和谐”等核心理念移植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将环境教育提升到绿色教育的高度,提出绿色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具有本校个性、富有本校特色、内涵丰富的“播撒绿色种子,奠基和谐人生”的办学理念。

(2)办学理念的内涵

在绿色教育思想指导下,我校确立了“播撒绿色种子,奠基和谐人生”的办学理念。其内涵是:一方面通过环境教育在学生心中播撒保护环境、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绿色种子,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另一方面通过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及科学的遵循人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在学生心中播撒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绿色种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能和他人及社会和谐相处奠定基础,为学生终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践行绿色教育理念,构架绿色教育办学模式。

近几年,我们力图通过基于绿色教育思想的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用环境教育中的“绿色”“自然”“环保”“和谐”等理念指导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环境建设等工作,把办学理念物化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干群关系、家校关系,达到学校管理、德育、教学、环境的全面“绿化”,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富有生命力的发展,使我校成为一所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真正的绿色校园,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绿色管理——实施“规范+学习+激励”的管理策略。

绿色德育——构建“学科课程渗透、校本课程深化、综合实践拓展、环境文化熏陶”四位一体的绿色德育实施途径。

绿色课堂——构建“和谐的、主体参与的、科学有效的”课堂。

绿色校园环境——营造具有“绿化、美化、教育化、个性化”功能的校园生态自然环境。

2、依法治校依规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执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热情接收残疾儿童就读,共接收三名残疾儿童入学。特别是认真执行武汉市教育局教育管理年的“四个规

范”、“十项要求”。

在执行课程计划方面,学校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执行课程计划的有关文件规定,按照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要求设置学校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将《环境与生活》校本课程纳入课表,安排专职教师上课,较好的落实了校本课程。

在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方面,学校严格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意见》,执行中小学上学放学时间,学生每日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每天保证学生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在控制中小学课业负担方面,学校严格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规定执行,不组织学生补课,不违规滥订滥用教辅资料,不加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在招生编班上,学校严格控制班额。均衡编班,不编重点班、快慢班,保证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

在收费管理方面,学校严格执行中小学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一费制,无乱收费行为。学校还关爱贫困生,每年为贫困生减免学杂费。三年来,累计为贫困生减免费用3.4万元。2009年学校还按规定减免借读费近25万元。

在师德管理上,学校加强师德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

在安全管理上,建立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管理。定期查找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特别加强校务值日和教师值勤,实施精细管理,每节课间检查人员到岗值勤情况,每日反馈,每月兑现奖惩。几年来,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3、健全科学管理机制,切实推进民主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负责学校行政工作的组织、协调、推进。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学校设置了书记室、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年级组、教研组等,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行有序,协调配合。学校制定了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学校重视推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代会,凡关系学校发展、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方执行。如《红旗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教师课时津贴方案》等。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凡评优、评先等均在校内进行公示。

(二)实施绿色管理,提升队伍素质,为素质教育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学校校级、中层干部共7人,配备齐全,以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合理。干部中校长为研究生学历,其余均为本科学历,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干部的专业结构配置均衡合理。书记、校长、副校长均参加岗位提高培训,校长还参加了北师大骨干校长培训,是区学科带头人、市教育学会思品研究会会员、区小语学会会员;副校长是区优秀青年教师、区小数学会会员;书记是市教育学会思品研究会会员。中层干部也都是从学校的骨干教师中选拔出来的,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班子成员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能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工作作风扎实,有较强的业务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使得学校的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学校各项工作蒸蒸日上,一年一个新台阶。

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及其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符合有关规定,学科教师配备齐全,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学历合格率100%,普通话合格率100%、计算机考核合格率100%,均达到规定等级,业务知识和教学能力满足素质教育要求。

学校实施绿色管理。绿色管理的本质是科学人文、民主和谐的管理。即把学校全部管理工作及其对象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立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组织实施学校当前的各项管理工作。我校提出“规范+学习+激励”的管理策略,力图构建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管理。

1、“规范+学习+激励”,既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它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人本的绿色管理。从本质上看,它注重的是管理的过程,强调过程中的规范、过程中的学习、过程中的激励,追求的是管理的价值,这种价值就是“在规范、学习和激励中促进师生的共同、持续提升和发展”,这种价值观将统领、引领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2、“规范+学习+激励”的绿色管理策略:

(1)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学习激励机制。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十万字的《绿之行——红旗村小学教师校园生活指南》。这本制度集一改过去制度生硬、强制的面孔,用温馨提示的语气告诉干部教师规范细致的工作要求。既规范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达到引导人、激励人的目的,使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

(2)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教育智慧。

A、建立深度参与、深度反思的干部学习研究制度。

开展干部“绿色管理论坛”。以“绿色管理”为主题,每学期定出系列专题,间周四由一名干部对某一专题做深度解读,干部间进行深度研讨,提升干部的管理智慧。

建立“一日三查”巡查制度。要求校务值勤每天进行全校性的巡视不少于三次,分管干部每天对责任区域的巡查每天至少一次。强调干部的走动管理。干部要走进课堂、走进班级,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及时倾听,及时整改。

实行“行政主题视导”制度。确定每周二为行政集体视导日,全体行政分成三个小组,下到一个年级,围绕一个视导主题,进行听课、评课、巡查。干部深入课堂、深入班级,及时发现典型做法及问题,用心倾听来自课堂、班级的声音,与师生进行深度沟通,对师生作出真诚回应,及时有效调控教育教学管理行为。

撰写“干部周工作日志”。规定干部用笔记录每周工作,用心对周工作进行高质的深度反思,以此品悟有效管理之道。

总之,通过建立干部深度参与、深度反思的学习研究制度,让管理者的触角深入到一线实际,通过有效的实践与反思,提升干部的管理智慧。

B、建立教师阅读交流制度。我们认为,在当前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大背景下,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比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重要,对教师的精神引领比专业引领更重要。我校通过开展读书、绿色讲坛等活动,引领教师追求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点燃教师教育的激情。

一是开展读书活动。三年来,我们坚持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书,每月撰写一篇教育随笔。三年坚持下来,教师所写的随笔,从摘抄,到简单的体会,再到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精妙的文笔,一步步引领着教师的成长。教师在教书、读书、品书中慢慢积淀幽幽书香气,淡淡书香味,,丰富着教师的人文内涵,提升着教师的精神追求。

二是开设“绿色讲坛”,为教师提供展示、交流、沟通的平台。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绿色讲坛活动,围绕不同的主题,如“做爱心智慧兼具的教育工作者”、“快乐学习、智慧工作、幸福生活”“科学提高质量”等,借鉴《艺术人生》中现场访谈等生动的形式,干部与教师、教师与教师进行真诚的的沟通,思想观念产生碰撞的火花,激发了教师教育的热情,营造了和谐的人际氛围。

C、建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树立“学习是最大的福利”的观念,请进来,走出去,激发教师内在动力。一方面,学校常年聘请专家指导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另一方面,开阔教师视野,尽可能给教师多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坚持教师“五个一”学习培训制度,即:每学期阅读一本书籍,每月写一篇以上教育随笔,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参加一个小课题的研究,写一篇高质量的案例或论文。

(3)组织多彩活动,打造和谐团队。

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文艺汇演、羽毛球比赛、卡拉OK比赛等,融洽了干群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和谐团队精神显现。

(4)关心教师生活,凸显人文关怀。在努力改善教职工办公条件、尽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关心教师的生活,每月给老师订牛奶,每天送上一份水果,定期走访职工家庭,花费不多,但让老师们感受关怀和温情,安心工作。

总之,通过实施“规范+学习+激励”的管理策略,体现“促进师生的共同、持续提升和发展”这一宗旨,“让最有责任心的得到最充分的肯定,让最有创造性的受到重用,让最有成就的成为大家的楷模”。

(三)建设绿色校园,改善办学条件,为素质教育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1、营造绿色生态校园自然环境,建设“两型”学校。

在校园环境文化设计和建设中,我们本着“凸显办学理念、打造品牌特色”的指导方针,突出思想性、整体性、艺术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总体基调上以“绿”为主,力图体现环境文化与办学理念的共通一致,力求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充满绿色、有自己个性的具有“绿化、美化、教育化、个性化”功能的循环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

(1)投入资金,绿化美化校园。2006年,借助政府拆墙透绿的契机,区教育局投入10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整体维修改造。改造了校门、新建了门房、粉刷了外墙、新修了食堂、铺设了塑胶跑道、绿化了校园一角。现在校园绿化覆盖率达100%。鲜艳的三面红旗的校门,寓意着红旗村小学这面旗帜能够永远飘扬;气派的教学楼,上面镶嵌的红色三角形,象征着红旗村小学蓬勃向上;绿化休闲区的小山坡上,种植着竹、桂花、玉兰等各种植物,生机盎然;石桌石凳在绿树掩映下,富有情趣。整个校园褪去陈旧的“面纱”,令人赏心悦目,成为中山大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地处中山大道闹市,空间十分有限。我们投入近两万元,将阶梯教室

闲置的屋顶开辟为“空中花园”,不仅增加了绿化面积,还使阶梯教室变得阴凉,减少了空调的使用。

(2)注重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2009年,学校争取区教育局支持,投入11万元,装修绿色广场。作为环境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教育功能,体现了个性特色。同时,学校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的布置都力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3)加强校园环境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

A 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2009年,区教育局、学校共投入资金23万元,建造了可再生能源教学体验馆。其中主要是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2009年7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和环保部组织的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因成绩优秀,获赠一台价值十五万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两台太阳能发电站,共计3千瓦,平均每小时发电量在3度,可供10多个教室照明用电。学校使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发电,在使用可再生能源方面走在前列,是节约能源的先锋。

B 学校在各班设资源回收站,放置可回收箱,实行垃圾分类;进行教材循环使用试验;厕所水箱使用节能装置;要求办公用纸正反使用。通过加强管理,实现节纸、节电、节水、垃圾减量及回收利用、绿色消费等有益于环境的行动和学校政策。

2、开源节流,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建立健全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执行财务预决算,科学合理使用教育经费。国拨事业经费2006年170.7万元,2007年222万元,2008年323.9万元,2009年1-9月209 万元。生均公用经费2006年74元,2007年91元,2008年208元,2009年1-9月135元,均实现逐年递增。

学校开源节流,加强资金管理,在有限的资金中投入一部分用于添置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三年来,学校自筹资金共计50多万元,用于装修办公室、安装空调、添置饮水机、办公设备添置、安装电子屏幕及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进行校园文化氛围的布置,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

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达国家一级标准,生均图书26册。学校加强设施设备的管理,定期维修。同时注重安全防范,配齐配足消防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构建立体网络,对外开放办学,为素质教育实施提供外部支持。

学校注重家校沟通,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密切家校联系。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要开办一期家长学校,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对家长进行《新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的讲座。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关爱学生、走进家庭”活动,要求教师走访学生家庭。此活动已经坚持了四年多,对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校主动与社区沟通联系,组织学生进社区开展节约能源、文明创建等宣传活动。学校常年坚持在节假日、双休日对外开放计算机室,每年假期进行学校和社区对接工作,提供场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实现学校社区资源共享。

学校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与派出所联系畅通,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好,学生安全有保障。

二、构建绿色德育体系,聚焦绿色课堂教学,落实体卫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绿色德育绿化心灵

绿色德育是我校在开展环境教育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德育观,是融合“自然、和谐、人文、民主、可持续发展”等思想的一种现代德育理念。它主要依托环境教育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引导学生参与环境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感情。相对于过去单纯从社会公德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品德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更具体、更生动、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它丰富了传统德育的内容,较好地克服了以往德育教育“空、大、虚”的问题。同时,绿色德育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更赋予绿色德育鲜明的时代特征。

1、绿色德育的内涵。

绿色德育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教育为基础,以营造良好教育生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手段,以“三爱”(爱自然、爱他人、爱社会)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它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关爱生命、注重人文、尊重人性、呼唤民主、追求和谐”。绿色德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一种现代德育观,它与传统德育相比更重体验、重情感、重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2、构建绿色德育管理网络,增强绿色德育育人意识。

绿色德育实施伊始,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代表为成员的绿色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随着绿色德育的进一步实施,我们将绿色德育向家庭、社会延伸,构建起“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班级”层层互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管理网络。

在完善绿色德育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学校编撰《班主任工作指南》、《副班主任工作指南》《教师与学生沟通指南》《教师与家长沟通指南》《班(队)会、晨会活动指南》《“个个班好”绿色班级创评活动指南》等德育活动指南,力求引领各类人员愉悦地、创造性地履行德育职责。同时,学校每月设立德育工作绩效奖,对认真履行德育职责的人员进行奖励。

3、加强绿色德育队伍建设

绿色德育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绿色种子”的传播者,将“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等绿色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有着强烈的“绿色”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内化绿色理念,生成“科学、人文、民主、和谐”的教育观、师生观,并在教育实践中身体力行。我们本着“学习+激励”的管理理念,向教师推荐《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等书籍,鼓励教师认真阅读、静心感悟,并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充满“生机盎然的绿意”。教师们在绿色理念的引领下,创新了教育方式,生成了很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案例。如给家长写表扬信、设心情留言板、感恩教育等。

4、以环境教育促进学生行规养成作为绿色德育的突破口。

(1)形成序列。我校编辑了《红旗村小学绿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序列要求》,分别从低、中、高三个年段对学生应掌握的绿色行为习惯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要求,

让学生明白在家里、在学校里、在社会上可以做哪些环保小事,用以指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我校的绿色行为规范序列要求中提出了以往没有的新内容,如购买物品时考虑耐用性、可反复利用性、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废旧电池等,这也充分体现了行规养成教育与时俱进的特点。

(2)专时专用,落实绿色德育阵地。一是落实晨检内容,坚持进行绿色行规训练。二是每月根据德育工作重点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同时教导处对晨检或班会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每月、每学期班主任及副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考评之中。

5、以“个个班好”绿色班级创评活动为抓手,深化绿色德育。

(1)制定《“个个班好”绿色班级创评活动指南》,对绿色班级评比内容、评比要求、评价方法做出细致的说明,对绿色班级评比进行导向。同时,对照标准,实施每日评价、每周反馈、每月评比、每学期评选,评选出真正的绿色班级,以此推动学校绿色德育深入、持久的开展。

(2)坚持进行绿色行规训练。教导处向各班下发《红旗村小学绿色行规序列要求》,行规训练做到每月一主题,每周一重点,班校两级加大训练力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绿色行规训练,从小树立学生资源可回收的环保意识。

(3)全员参与“个个班好”评价。“个个班好”的评价吸收各方人员参与评价,如学生、学科教师、体育教师、保健教师乃至食堂工作人员,保证了评价的公平,强化了全员育人意识。

6、实施绿色评价,凸显绿色德育效果。

(1)树立绿色评价理念,突出个性化评价。我校形成了这样的绿色评价理念。即: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更注重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个性化评价工作,各班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评比内容和方法,关注不同程度学生的成长进步。班主任自行设立奖项,富于个性,着眼点滴,肯定进步,重在激励。可以说在评价、激励、褒奖学生方面赋予班级更大的自主权。当你走进红旗村小学的教室,会发现每个班级都以不同的形式创设了学生评价表,如:“摘星星”“果子成熟了”“成长每一步”“我要飞翔”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评定。

(2)开展“绿色行规小明星”“绿色班级”评选,注重全员评价。

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我校充分利用评价这个杠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校制定了既有科学性又有激励性的绿色评价指标,如“绿色行规小明星”评比条件、“绿色班级”评比条件,对学生进行绿色评价。通过系列“绿色评价”活动,突出了团队精神,营造了和谐集体。

(二)绿色课堂以生为本

1、依法治教,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奠定绿色课堂的基础。

(1)建立“行政集体视导”制度。每周围绕主题进行视导,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及不足,及时调控。

(2)建立一日三查的巡堂制度,对违反常规教师实行三级警示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4)制定《备课指南》《课堂教学指南》《作业指南》《辅导学生指南》《教研指南》等,指导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每月末进行教师自查、组长检查及学校检查三级评价,对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到一月一清。学期末评选优秀教学常规教师。现在,我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2、制定评价标准,开展绿色课堂研究。

绿色课堂是和谐的、主体参与的、科学有效的课堂。它是既满足小学生对知识、能力的需求,又不对其今后的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各种能力进一步提高构成障碍的课堂。绿色课堂是对以牺牲学生的童年生活为代价,单纯追求分数、升学率这种模式的否定。它的核心要素有三点:和谐的师生关系、主体的主动参与、科学有效的训练。

(1)制定绿色课堂教与学评价标准

我们制订了《红旗村小学绿色课堂教与学评价表》,共六项指标,评价指标简明清晰,便于操作。

绿色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从心底里发出真诚赞美学生的声音,及时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绿色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因此,我们把“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上积极参与并乐于表达的学生占80%”作为优课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体现“学生的精彩才是教师的精彩”,80%的学生必须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听、说、读、写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绿色课堂也是科学有效训练的的课堂。我们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思维训练”作为优课标准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品质。同时,我们认为,绿色课堂也应该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轻负高效的课堂。因此,我们要求课堂要留出至少8分钟的作业时间,60%的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以留给学生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确定研究的切入点,研究主题明确。

围绕绿色课堂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我们每一阶段确定不同的研究重点推进绿色课堂的研究。如语文学科确定的研究主题,从“激励性评价语言”到“重点段落的词句训练”、数学学科的“解决问题题型中思维方法的训练”、语数学科“有效作业设计”、术科的“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等。同时学校还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如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课题《有效教学研究》、区教科室“十一五”课题《有效作业研究》等,这些课题的研究也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绿色课堂的研究。

(3)采用多样的教研方式。

我们采取“主题教研”“同课异构”的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特别是“同课异构”,同年段内多名教师同备一节课,由一名教师执教,集体评课反思后,再进行第二轮的上课反思。通过几轮同备同上同反思,教师不断的改进,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加强。学校还专门聘请专家指导教研,与老师们就课标解读、教材处理、教法运用、预设与生成等问题进行互动对话。在反思和交流环节,每一个教师都能各抒已见,从课标解读、教学方法、课堂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甚至对教材提出质疑,体现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4)统筹安排好全校校本教研时间,保证时间人员到位。为保证教研时间人员落实到位,学校想方设法安排好课表,确定每周一下午为语文集体教研时间,每周三下午为数学集体教研时间,每周五上午一、二节课为术科教研时间。

3、开展“节节课好”教学实践活动,深化绿色课堂研究。

学校制定了《“节节课好”教学实践活动方案》,建立了“节节课好”教学工作长效评价机制。

一是制定“节节课好”的评价标准。“节节课好”包括六好:即课程落实好、备课好、上课好、作业批改好、教研好、教学质量好。其中上课好又包含常规课好和研讨课好。“六好”标准涵盖了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作了量化的规定和形化的要求。例如,上课好,既要看研讨课,也要看常规课,评分时常规课和研讨课各占一定比例。同时规定课堂必须有60%的学生参与活动,必须给学生至少8分钟作业时间。又如作业好,既规定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有练案的设计,又规定课堂上有70%的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

二是“节节课好”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有巡堂、行政集体视导、推门听课、座谈、查备课、作业、资料等。

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节节课好”优秀教学常规教师的评选,不再仅仅是行政人员“一评定终身”,而是吸纳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增加了评价的透明度、信度和效度。每月末进行教师自查、组长检查及学校检查三级评价,对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到一月一清。

四是评选的结果公开。评选出来的“节节课好”教学常规优秀教师,是全校教师的榜样,要在全校进行公示,与每月奖金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是含金量最高、分量最重的教学工作奖项。

总之,用“节节课好”的“六好”标准统整所有的教学常规工作,教学工作就显得条分缕析,教学常规管理头绪减少,工作效果更佳。

4、建立质量监控机制,质量提高有保障。

我校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结合区教育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建立了校内月检测机制和随机检测机制,细化质量评价标准,制定针对性的质量分析量化表,定期与同类学校进行教学质量横向比较,在对比中找差距,在差距中找措施。

一是随机检测:平时学校对全校各个年级进行随机性的教学质量检测,抽查的年级和学科均不确定,方法方式灵活多样。这种测试更重视年段、学科特点。如起点年级的“训练”——、拼读、口算;转折年级的“思维”——倾听与表达、读题;毕业年级的“拓展衔接”——学生自学能力、抓要点作笔记、列习作提纲、积累英语词汇等。随机检测主要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测,了解学生目前达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是月检测:学校对各年级各学科每月进行质量抽检,开展教学质量分析。这种检测目的是了解学校各年级阶段教学情况,其中毕业年级和三年级为重点。成绩可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学校教学管理情况的诊断性评价。这样使质量监控更严谨,终端质量更客观。

(三)体艺教育个性发展。

1、重视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体育课时。体育教师按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学校每月检查体育教师教案。要求体育教师认真上好每节课,落实体育课堂常规。学校重点加强体育课堂常规巡查,发现违反体育课堂常规、上“自由活动式”体育课达两次的扣除教师当月教学常规奖。学校基本杜绝了“放羊式”体育课。

(2)落实大课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大课间时间列入课表,并根据学校场地实际分年级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

(3)坚持开展春秋两季运动会。

2、抓好卫生工作,保证学生健康。

(1)建立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机制。

(2)作好传染病、流行病、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一是间周由保健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卫生健康知识讲座;二是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卫生知识及传染病、流行病的防治知识;三是落实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课有备课,有检查;四是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体检、氟透,打流行病预防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3)强化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一是投入一定资金改造食堂硬件,消除食堂卫生安全隐患。2006年以前,学校食堂破旧不堪,使用的是原始的煤炭灶。2006年,区教育局投入近二十万元,拆除原来破旧的小食堂,兴建了现在的大食堂。后来,学校又自筹资金近十万元,添置蒸饭车、大型煤气灶、冰柜、消毒柜等。学校食堂设施齐全,卫生条件符合标准。二是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如食堂工作人员体检制度、餐具定期消毒制度、食品加工制度、食品储存制度等等,规范了食品各环节的管理,保证了食品卫生安全。

3、强化艺术科技教育,注重学生特长培养。一是开齐开足艺术科技学科课程、课时,落实艺术科技学科教学。规范艺术科技学科教师的备课要求,行政值勤加强巡查,检查艺术科技课程的落实。二是抓好艺术科技兴趣活动。学校开展艺术活动与“三声满校园”活动结合。在区合唱比赛中,连续三年获一等奖。在区艺术小人才比赛中,绘画组的学生成绩突出。科幻画比赛连续多年获市区团体一等奖。学校每年11月组织开展科技节,近三年学生在全国、省、市、区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成绩优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2个学生获武汉市青少年专利发明证书;2009年,2个学生获武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创造二等奖。08年、09年,学生在全国电子制作锦标赛、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太阳能小车比赛等多个项目中获奖,获奖级别和获奖等次逐年提高。

三、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能力提升,学校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成果显现。

学校在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初步构建出绿色管理、绿色德育、绿色课堂、绿色校园环境的办学模式,素质教育得到稳步推进。学生快乐成长,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全面育人,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普遍提高。学生遵章守纪,诚实守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特别是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形成了良好的绿色行为习惯。如资源分类回收等。学校校风纯正,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三年来,学生各学科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毕业率100%。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

学生身体心理素质逐年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逐年提高,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100%,学生近视率控制在 14.7%以下。

学生艺术素养不断提升。学生有初步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各类艺术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市楚才作文竞赛、市走进数学王国等竞赛,共有70余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三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竞赛,获奖达582人次。2008年,在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中,有3名同学获得三等奖。9名学生参加湖北省无线电制作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55名学生参加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2009年,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共有10人获一、二等奖,并获赠价值十五万元的太阳能发电站一套。2007、2008连续两年参加武汉市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均获得二等奖。

三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艺术比赛,硕果累累。在市区艺术小人才竞赛中,有59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科幻画等美术竞赛,共有87人次获一、二、三等奖,连年被评为市区科幻画团体竞赛一等奖。参加区级合唱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区级自编操比赛获一等奖,参加区级鼓号队比赛获得二等奖,参加区级特色队比赛获得三等奖,参加区级运动会,取得了B 组团体总分第五名的成绩。

2006年,全校728名学生,有151人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成绩,占全校人数的20.7%;2007年,全校744名学生,有242人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成绩,占全校人数的32.5%;2008年,全校774名学生,有197人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成绩,占全校人数的25.5%。三年来,特长生比率均远远超过教育局下达的目标,达到20%以上,并且学生参加竞赛的层次、规格越来越高,获奖级别也越来越高。

2、学习研究,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教师能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好评。三年来, 42人次被评为市区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二年组、五年组被评为区师德建设先进年组和个个班好先进年组。几年来,没有出现严重违反师德的人和事。

教师加强学习、注重研究、注重反思,专业能力提高较快。在学校组织的节节课好教学大练兵活动中,教师们主动参与,积极研究,教研风气更加浓厚,教风更加纯正,教师课堂教学风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专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教师中出现了一大批课改先进个人,如俞琼老师被评为区节节课好先进个人,陶莉老师被评为区作业管理先进个人,冷菲老师获被评为区节节课好模范教师、区专项技术能手。近三年 40多人次的教师在在市区上公开课、研究课,在市区优质课比赛中获奖。教师撰写论文,2006年,1人获市级以上奖励;2007年,11人获市级奖励,4人获全国奖励;2008年,共有16人获全国奖励,获奖人数和级别逐年攀升。

3、科学定位,学校发展势头强劲。

学校在分析学校发展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科学定位,确立了绿色教育办学模式。目前,绿色教育办学模式初步构建,环境教育特色鲜明,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可,学校发展态势良好。

从05年开始,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区教育局绩效管理先进单位。近三年,学校被评为省绿色学校、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区政府最佳文明单位、区先进党支部、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区五好班子、区教育教学绩效管理先进单位、区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区校本培训先进单位、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区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等。

在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学校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2006年4月,学校作为小学唯一的代表,在桥口区德育工作大会上做《构建绿色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经验交流。2006年11月,区教育局在学校召开绿色德育现场会,省市教育局领导及兄弟学校领导对学校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9年4月,区传统教育文化周启动仪式在学校举行,学校代表桥口区进行了活动展示。学校环境教育影响力逐步扩大,准备于2009年申报国家级绿色学校评比。几年来,学校干部教师脚踏实地地工作,教师们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支持,在生源逐年萎缩的大背景下,学校生源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学校发展也呈现稳定上升态势。

四、把握特色优势,用心谋划构建,坚持不懈推进,打造环境教育品牌。

环境教育作为我校特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应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积淀,被广大干部、教师、学生接受和认可。因此,确立环境教育为我校办学特色,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符合学校现状,能充分发挥办学优势。

(一)制定发展规划,引领特色发展。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认真进行SWTO分析,即分析学校办学的优势(S)、机遇(O)、不足(W)及构成威胁的因素(T),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学校五年规划准确规划了学校发展蓝图和目标,即:争取用五年时间,逐步深化、创新环境教育的办学特色,打造绿色教育品牌,争取把我校建成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良、办学效益良好的武汉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规划的制定为学校的中长期发展预描了发展轨迹,引领学校朝规范化、个性化的品牌特色发展之路前进。

(二)准确个性定位,形成整体风貌。

1、回顾环境教育发展历程。

在近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由最初的环保活动开始,经过不断的深化和拓展,历经环保活动——环境教育——绿色教育这几个阶段,环境教育由单纯的活动到纳入规范的课程体系,“绿色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学校1999年成为武汉市第一批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后更名为绿色学校),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绿色学校,2009年准备申报国家级绿色学校。学校环境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环保活动阶段(1988年——1999年):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开展环保课外活动。学校有一批热爱环保的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环保课外活动,因此取得了好的成绩。其中“在不同土壤中蚯蚓生长实验”获

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竞赛一等奖。但这个阶段大多是分散的环保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环境教育阶段(1999年——2005年):在这一阶段,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一方面依托绿色学校的创建,广泛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活动,而是作为校本课程纳入了规范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环境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了十五科研课题《环境教育促进学生行规养成的途径、方法》的课题研究,探索了环境教育促进学生行规养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学校被评为武汉市第一批绿色学校、湖北省绿色学校,学校初步形成了环境教育特色。

绿色教育阶段(2005年——2009年):进入“十一五”期间,在原有积累的环境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为传承学校优良办学传统、进一步拓展学校办学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品质,学校与时俱进,将环境教育中“绿色”“自然”“环保”“和谐”等核心理念移植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将环境教育提升到绿色教育的高度,提出基于绿色教育思想的“播撒绿色种子,奠基和谐人生”的办学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深化、挖掘、拓展办学理念的内涵,并力图将办学理念物化到学校管理、德育、教学、校园环境建设等工作中,形成办学理念指导下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策略——即绿色管理、绿色德育、绿色课堂、绿色校园环境等。

2、认真分析特色资源优势。在回顾发展历程的同时,我们还认真分析学校教师资源优势。学校环境教育有了长时间的积淀,广大教师非常接受和认可。教师总体环境意识较强,有一批热心环境教育的教师,为环境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

因此,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现状,我们确立了环境教育作为学校自主发展的特色。它符合我校绿色教育理念。应该说,绿色教育作为理念,引领着环境教育特色的发展;环境教育作为具体载体,彰显着绿色教育的本质。

(三)挖掘资源优势,精心组织实施。

1、加强环境教育队伍培训。

学校注重环境教育队伍的培训,让教师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从而有效的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学校曾经请环境教育专家、地球奖获得者徐大鹏老师到校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报告,请著名科普专家、北京麋鹿馆副馆长、中央电视台特约嘉宾郭耕到校讲环境道德的讲座。另外,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学院院长李来来博士、北京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张惠莲老师、武汉市环保大使、奥运火炬手柯志强都曾经来学校指导教师开展环境教育工作。

2、构建环境教育的实施途径。

通过多年的环境教育实践,我校构建起“学科课程渗透、校本课程深化、实践活动拓展、环境文化熏陶”的环境教育实施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绿色行为习惯。

(1)学科课程渗透

如何实现课堂德育功能的回归,实现真正的全员“自然”育人?我校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作用,把环境教育作为学科渗透的突破口,将所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和要求摘选和集中,组织任课教师编写《红旗村小学学科

渗透环境教育序列表》,加强环境教育在各学科中知识、技能、价值观的渗透,让学生从一点一滴中受到环境教育,绿色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校制定了《红旗村小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序列表》、《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表》,对学科如何进行环境渗透予以指导、评价。

(2)校本课程深化

学校组织编写了《红旗村小学环境与生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对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建议、评价做了具体的说明。为使课程更具科学性和整体性,学校还编写了《红旗村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指南》,确定了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年段目标。

学校把环境教育纳入课程计划。2005年,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一至四册《环境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分别在一至四年级实施。2008年,我们又组织相关教师继续编写了两册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分别为《未来的能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在五、六年级实施。在教学中,我校采用联合国教科文开发署推广的环境项目“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双方联系,注重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的机会。(3)实践活动拓展

学校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提供的机会,拓展环境教育的空间和教育形式,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多种课外、校外和社区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

A 、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

结合我校环境教育特色,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开展了大量与环境有关的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如开展《刷牙的节水窍门》《节能电器调查》《让我们的生活“可再生”》《我购物、我环保》等调查。这些调查实践报告在省、市、区创新素质实践行比赛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

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如“亲情相依,携手节能”活动。倡导学生家庭晚饭后关灯散步一小时,节能20%。学生走进社区宣传,动员家长参与,写调查报告,让社会、家庭都关注节能问题。

B、利用特定的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利用“六一”、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定的纪念日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强化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六一”儿童节开展的“环保地板拼画”“环保时装秀”活动,学生将平时废弃不用的布头、报纸、塑料袋等废旧物品收集起来,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设计、制作成公主裙、运动装、头饰等环保时装,在T形台上进行展示。活动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不仅强化了资源可以再回收、再利用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不随手乱扔垃圾、节约能源、循环使用物品的行为习惯,还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学校开展“环保诗·歌秀”,将三声满校园活动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学生吟诵和环保有关的诗歌、课文,歌唱和环保有关的歌曲,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在轻松的吟唱中,受到环境教育。此次活动在《湖北日报》进行了报道。

(4)环境文化熏陶

学校进行了主题明确的校园总体设计,将学校办学理念、思路物化到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中,力图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传递环境保护的思想、彰显环境教育的办学特色,使校园环境更体现出教育性和艺术性。

A 、走进红旗村小学校园,迎面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广场。学校将风雨操场设计为原始森林般的的绿色广场,建设成环境教育基地。通过宣传画告诉学生地球上的环境元素,与这些环境元素有关的环保行为,还将环保誓词、环保拍手歌等内容反映到墙壁上、柱子上,学生在活动玩耍的同时,随时可以受到环境教育。

B、教学楼各层走廊,悬挂了鸟语唐诗三百首系列和绿色环保宣传画系列作品。《鸟语唐诗三百首》系列,让学生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了解鸟类知识。环保宣传画系列,每层楼一个主题,分别是:环境纪念日系列、环保海报系列、环保标识系列、环保小事系列等,让学生在校园里通过随处可见的环保宣传画,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绿色行为习惯。

3、建设教育基地,凸现品牌特色。

学校投入资金,建成可再生能源教学体验馆,使用可再生能源,增强师生节约能源意识。一方面通过模型和实物的直观方式了解太阳能、风能、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另一方面学校也使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发的电,做节约能源的先锋。

(四)科研课题支撑,提升特色品位。

学校还重视科研工作,并注重用科研指导日常工作。“十五”期间,学校进行了《环境教育促进学生行规养成的方法、途径》的课题研究,探索环境教育和学生行规养成教育的结合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十一五”期间,学校又进行了《基于绿色教育思想下的学校办学策略的研究》,纳入武汉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为学校环境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提升了环境教育特色品位。

(五)教育效果显著,特色质量取胜。

二十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不懈的开展环境教育。可以说,学校近二十年的办学历史,就是一部在环境教育上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的历史。师生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学生在校园内基本上不使用一次性碗筷,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师生节约水电意识明显增强。近几年,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增加了空调等大量的电器,学生在校就餐人数也逐年递增,但我校的用水、用电、用气的人均用量却逐年递减,这一切与实施环境教育、加强严格管理是分不开的。既节约了能源,又节省了学校的经费,令人可喜。

近几年,学校在环境教育上也取得显著成绩,学生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009年7月,在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太阳能小车比赛中,获得六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学校被评为百佳创新学校,授予“中国青少年太阳能研究基地”,并获赠一台价值十五万元的太阳能发电站。调查报告《节能电器调查》获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我购物、我环保》获市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让我们的生活“可再生”》获市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省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校本课程文本获市二等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获市三等奖。还有环境教育学科渗透课、环境英语小品、环保时装秀等多次在武汉市获一等奖。因学校在

环境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色鲜明,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准备于2009年申报国家绿色学校的评比和表彰。

第四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几年来,学校在朝着规范化、个性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校园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随着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提高,学校还需在推行素质教育之路上进行艰苦的探索。

1、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绿色教育理念,将先进的理念物化为干部教师的自觉行为,特别是在构建绿色课堂实施策略方面还需加大研究力度,需进一步总结、提炼、运用,转化为全体干部教师的自觉行动。

2、进一步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骨干教师比例,提升骨干教师层次。

3、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让校园文化更加体现特色,更绿更美。

桥口区红旗村小学

2009年8月

七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设计

目录 第一课时《情系环保》 第二课时《农药带给我们什么》 第三课时《化肥带给我们什么》 第四课时《吸烟的危害》 第五课时《噪声污染及其危害》 第六课时《保护臭氧层》

第一课时《情系环保》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1.出示浦江县一些优美的环境照片,并之前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美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2.出示浦江县一些脏、乱、差的环境照片。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不好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坏处? (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

3.小结: 刚才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都谈了看法。总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 1.你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呢?举例说明。 2.学生谈谈之外,教师说。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 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3.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4.请看小品:大自然打官司。 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大自然、宇宙庭长、太阳法官、人类代表。大自然来到法

大学之道和中国大学教育的缺失

张汝伦:大学之道和现代大学教育的缺失 一些问题不是中国大学的“地方病”,而是全球大学的“流行病” 今天大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如缺乏教育理想、大学被金钱和权力支配、本科教育空洞化、基础理论尤其是文科基础理论研究萎缩、基本没有道德和修身教育、分数贬值、师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甚至没有交流、科研产生大堆的文字垃圾,等等,这些都不是中国大学的“地方病”,而是全球大学的“流行病”。 梅贻琦对古“大学之道”的精辟理解 据说是日本人最先用“大学”来翻译西方的university,但这个翻译的确很妙。倒不是因为中国本来就有“大学”这一说,《大戴礼记·保傅篇》上就有“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的说法;更是因为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即《大学》开篇的那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学记》上还有对“大学之道”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但按照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的解释,这两段对“大学之道”的解释并不相互抵牾:“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二语,可以为明明德之注脚,化民成俗,近悦远怀三语可以为新民之注脚。”这的确是对古“大学之道”的精辟理解。 不过梅先生并不将它仅仅理解为与现代大学无关,或最多间接有关的古之大学之道,而是认为它也表达了现代大学之道,或者说,现代大学的实质精神。这与近代以来动辄用洪堡、纽曼或其他西人的大学理念来理解大学的流行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梅先生认为:“今日之大学教育,骤视之,若与明明德、新民之义不甚相干,然若加深察,则可知今日大学教育之种种措施,始终未能超越此二义之范围。”大学各系科学术的传授和研究,固然可以格物致知功夫目之,课程以外的学校生活,以及师长持身、治学、接物、待人之一切言行举措,也对学生格致诚正的心理生活不无裨益。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设置,学生课外的社团活动,以及教师以公民资格参与社会的种种活动,学生的实习,树立一种风气等等,都对学生将来离开学校,贡献于社会有所挹注。“此又大学教育新民之效也。” 然而,梅先生又不得不承认,现代大学的实践与此大学之道是有距离的。例如,明明德讲的修己功夫中之所谓“己”,是一个整全的人格,至少包括知、情、志三个方面。但今日大学所能措意而略有成就者,仅有知这一方面而已,“夫举其一而遗其二,其收修明之效,因已极有限也”。更何况今日大学教学,“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发之功不得二三”。这样,要学生左右逢源,深造自得,几无可能。此仅就知识教育而言。人格教育方面几乎全付阙如。 由于只重知识和技术传授,学校也基本不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尽力。更何况今日之教师本身也是只重知识传授的现代教育的产物,能孜孜以求于专业知识已属不易,持志养气之道,待人接物之方,对此辈而言是谈不到了。此外,“今日学校环境之内,教师与学生大率自成部落,各有其生活习惯与时尚,舍教室中讲授之时间而外,几于不相谋面……。古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式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自20世纪巾叶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前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牛态破坏,而且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地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球系统各部分(海一气、陆一气、气一生、海一陆、人一地)之间相互作用密切。人类是地球系统的核心,已经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对某一圈层施加的影响,将会通过各圈层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对其他圈层产生作用,针对某一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也会对其他圈层产生影响。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水圈、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罔所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变化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就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进行初步论述。 l 水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1.1水环境保护形势 20多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造成水污染问题集中爆发,表现出复合型、结构型、流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根据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其中除长江、珠江水质良好外,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巢湖水质为V类,太湖、滇池水质为劣V类。总体而言,我国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1)主要污染物总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2)重金属污染依然是主要污染问题; (3)湖库水环境富营养化问题严重;(4)新型污染物及其复合污染的危害正日益显现;(5)水资源过度开发、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水环境问题更为复杂。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污染控制的效率还十分低下,水环境逐步恶化态势始终未能得到遏制.危及饮用水安全、人民健康等重大民生问题尚未解决,并引起跨界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省际、国际纷争。 1.2水环境保护基础研究 近年来,水污染生物监测、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水环境监测中。我国也相继开展了天然水水质、重金属和痕量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水质参数监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建立了多参数的水质自动监测集成系统,开发了水质监测管理系统软件。 在水环境理论方面,我国开展了包括重金属形态分级及其毒理学效应、环境界面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活性及生态效应、环境污染预测模型等方而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为定量捕述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国外特别是美国提出和发展了诸如Streeter—Phelps模型、QUAL模型体系、WASP模型体系、CE.QUAL-R1和CE.QUAL-W2等水质模型;国内水污染数值模拟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研究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我围学者构建了大量河流、湖泊等重要水域富营养化牛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域富营养化管理的理论化、定量化和预警化。 在水环境预测预警研究方面,德国和奥地利联合开发了多瑙河流域水污染预警系统;美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在莱茵河流域开发了水污染预测系统并建立了洪水预报系统和灾害预警系统。国内在桂江、汉江和辽河流域也建立了水环境预警系统。 1.3 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美国、欧洲和日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近20年来,我国除了在“三湖”、“三河”进行重点治理外,在其他河流、湖泊也开展了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三类:

绿色校园策划方案

绿色校园策划方案 提要:绿色校园(绿色大学),亦称为“可持续大学”或“生态校园”,是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基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它不同于传统的大学校园,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集生态园林、环境友好与环境人文为一体的和谐的绿色校园。依据各个学校建设的侧重点,绿色校园可以分为景观园林设计型、环境友好技术型、生态化教育管理型三类。绿色校园建设与环境教育相互促进,二者密不可分。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既可为广大师生提供优美整洁、舒适宜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同时也对身处其间的师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环境意识教育作用,因此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可以为环境教育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一、前提 近年来,地球温暖化、臭氧层被破坏、酸雨蔓延、土地沙漠化、热带林减少、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海洋污染、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问题。随着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校园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建设。由于高等教育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其校园的建设工作也影响着其他校园的建设,所以建设绿色校园是一个目标,一个发展的方向。同时绿色学校事业的设定,揭示了今后学校办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即要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进行学校设施建设,并从有利于开展环境教育的视角重新加以考虑和认识。为防止地球温暖化等环境问题的恶化,学校办学理念必须更新,不仅在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实施环境教育,还要在学校建筑设施层面进一步考虑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目的 通过全员参与,从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特别是利用春季的时机,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具体目标有: (1)培养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教师队伍;全面动员,

二年级二班环境教育教案

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清清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个大水球; 2、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变化; 3、懂得水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你认识水的家族吗? 二、师出示地球仪,提问:你知道地球上海洋多还是陆地多? 1.出示:蓝色部分为海洋,绿色部分为陆地。 2.再出示:原来地球是个大水球! 三、思考:在大自然中哪些地方有水? 1、交流:在大海里,小溪里,小河里等等 2、各个地方的水是一样的吗?(海里的水是咸咸的,河里的水是清清的) 3、温度低的时候水会变成怎样的?(变成冰) 4、温度上升的时候水又会变成怎样?(变成蒸汽) 四、听故事《水的四季旅行》 出示:海里的水——水蒸气——云层里——(夏日)雨点——(秋天)霜——(冬天)雪花——冰——(春天)小水滴 五、师小结本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学习的内容,了解和巩固水的变化 二、提问:那么世界上的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学生交流:供我们玩;给我们带来凉快;喝水解渴;给植物浇水等 2、看图总结:1)供人们嬉戏2)有了水使世界变得更美丽3)植物吸收水分4)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三、水能发出哪些动听的声音?请想象一下 1、流水的声音:叮叮咚咚 2、杯子里盛水时再敲打发出的声音:叮咚,叮咚 3、下雨时的声音:淅沥淅沥,滴滴答答,哗啦哗啦 4、水开的声音:劈里啪啦等 四、水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呢?让我们各种方式赞美水吧! 1、画一幅画 2、拍一张照片 3、写一首赞美水的诗 五、布置课外作业 宝贵的小水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学会观察,懂得植物生长都需要淡水;

大学生对现代教育的看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论文) 题目: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班 组长: 指导教师:2012年4月13日

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摘要:现代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有人提出了不满,有人则提出了满意。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究竟现在这套普遍推广的现代大学教育还能不能跟的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对其的适应程度,培养出高才子的质量是否还能够令人满意,下面便是本小组借这次实践的机会对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方面做出来调查总结。 关键词:学习生活教育道德提高 正文: 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方面,从整体来说,有人说出了满意,有人给了非常反感的看法,给满意看法的同学认为现代大学教育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缺点,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而提出反感的同学则认为,来到大学,他们不再接受严厉的管制,自己往不好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很大,比如说越来越沉迷于网络、游戏、小说等。自己的活动中心不再围绕着学习进行,而是在不断的玩耍、不断的浪费时间,感觉到自己来到大学没有什么收获。下面将从四方面具体来说明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一生活方面 进入大学,让我们在高中的辛勤汗水得到了回报。但是在我们进入大学以后,我们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所没有想过的。我们在高中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可以进入大学,但从来没有想过进入大学以后应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这是对刚进入大学生活的我们的困惑。 大学是培养我们兴趣爱好的一个契机、是锻炼自我能力的一个平台、是提升

绿色大学教育理念

绿色大学教育理念 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对高职绿色教育理念进行 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绿色教育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教育观,是“面向人人”的人本教育观,是“君子不器”的素质教育观。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绿色教育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导航标,使高职学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素质培养 正文: 绿色大学是开展绿色教育,传播绿色思想与绿色文化、培养绿色人才的教育机构,其基本职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绿色教育的展开,正因为如此,绿色教育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内容。那么什么是绿色教育呢?“绿色教育是创建绿色大学的伴生产物,也是环境教育发展到现代阶段产生的新概念、新事物” [6],“绿色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及媒体教育等方式来宣传绿色文化的活动”[7],“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即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指导思想渗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以上这些概念可见,绿色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教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虽然人们对绿色教育概念的理解与表述各异,但他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教育,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其教育形式如何,这种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同时也是价值观、道德观、发展观的教育。 绿色教育是绿色大学建设的核心,那么,对于开展高等教育的大学来说,应该如何实施绿色教育?通常,人们认为绿色教育应该通过两种形式展开,一是课堂教学,另外是课外实践。这是两种最基本的绿色教育形式,但对于应该制定怎样的课程体系、教授哪些课程内容等一系列问题,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高校也有不同的实践方法。 绿色教育,就是使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课程等有关环境的课程,象数、理、化那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相关知识,使学生毕业后无论赴何种工作岗位,都能具备环境意识,具有基础的环境知识,象“绿色的种子”播撒在中国的大地,为改善中国的环境、继续可持续发展事业打下基础。在中国的多所大学高校、中小学都有了建设绿色校园的尝试。 绿色教育具有艺术性、综合性、前展性;绿色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绿色教育富有时代感、责任感,科学、高效;绿色教育以人为本、以能力为中心、已综合育人为己任;绿色教育激励、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绿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服务于社会的人身目标,积极、乐观,责任明确,主动健康发展。 绿色教育的入口是师生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特殊伙伴关系;绿色教育的基础是保证教育的方向性、健康性、民族性;绿色教育的关键是突出时代特色,适应社会转型,培养适应社会的人;绿色教育的重点是传承文明、教书

浅析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

浅析环境保护的形势及 对策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摘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关键词】环境保护战略位置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污染治理生态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

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

教育的绿色

我们要在超高买食品,总要看是否有“绿色食品”的标志,因为在大家眼里,绿色食品就是意味着纯天然、无污染的食品。那么绿色教育又是指什么呢? 一、绿色教育是与德育相结合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完善的人,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五育”。在德、智、体、美、劳中,德字当头,要进行绿色教育,要真正体现出教育的作用,就首先要把学生德育成一个品德上完整的人。成才先成人,这在追求升学率的今天,是往往容易忽视的一点,我们提出绿色教育,正是要弥补我们现在在教育中的一个不足。 比如,校园的菊花开了,校园里一片生机,引来众多的学生驻足。我想起近几天的教室卫生不佳,地上常有纸片和水坑,于是我们适时地教育道:“这么美的环境,你们忍心破坏它吗?”学生说:“不忍心。”“如果你看到有些同学往地上扔废塑料瓶、塑料袋,你的心情会怎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很气愤,也很难受。”“那么你怎样做呢?”学生答到:“我会去制止那些乱扔垃圾的人,会把草坪里的脏东西捡起来,扔到垃圾桶。”这时,我又相机诱导“不仅校园的菊花美,我们不能破坏。我们教室整洁的环境美能不能破坏,我们值日同学的劳动成果能不能破坏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能。”这样,我们有了一个整洁的教室卫生,没有批评,没有惩罚,问题解决了。 现在有种说法,在小学里我们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在中学里我们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在大学里教育学生要不随地吐痰。这种颠倒

的教育看起来很可笑,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忽视了德育的作用。在绿色教育理念里,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不仅仅是爱国的理论,还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爱国,在和平的年代里,在我们的校园里,怎样体现出爱国。培养学生的道德,不仅对于学生的一切工作生至关重要,对于我们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良好班风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二、绿色教育是充满情感的教育 绿色教育要求任何形式的体罚都必须拒绝,因为离开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就谈不上任何教育。但是,教育之爱心,本身就包含了严格的要求,甚至包含了必要的教育惩罚。因为科学而成功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我在这里强调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当然是有针对性的。长期以来,有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既然是“教育”,就总是“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有些“教育专家”也常常这样教诲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一线教师:要“说服教育”,要多“谈心”,要多“讲道理”,要“感化”,“不能发火”…… 但许多老师显然还没有修炼到面对错综复杂的教育难题特别是面对具体的违纪学生是能够“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我们实在做不到呀!于是,有人讥讽这些“专家”:“您说得太好了!那把我的学生交给你,您来试试吧!” 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什么是“惩罚”?绿色教育又要求我们不能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就感到举步唯艰。我的

[练习]八年级绿色环境教育教案

[练习]八年级绿色环境教育教案 八年级上册《绿色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章生态农业》 第一节农业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农业环境的概念,农业环境的几大要素 2、了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关注身边的农业生态环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创建生态农业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不同学科间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学生讨论、互动为主体,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载体。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农业的有关图片,了解农业的分类,有农、林、牧、副、渔,让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 讲解新课:

活动:多媒体展示不同农业环境的图片,结合教材上的图片,了解农业环境中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土壤、地形、水源和气候。并讨论以下问题: 1.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简单了解几种典型的土壤。 (1)东北的黑土地农田(2)东南丘陵的红壤与茶园(3)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和水田 2.不同地形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 平原为耕地,山区发展林业,高原山地发展畜牧业,有河流和靠海的地方发展渔业等。 3,、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但水源过多和过少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水分过多会造成涝灾,水分过少会造成旱灾,我们应该新修水利,保证农业的生产。介绍都江堰、坎儿井、三峡。 4、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由于农作物具有对气候的适应性,所以光照时间、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随着维度、海陆位置的不同,气候条件会发生变化,农作物的分布也会不同。介绍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油菜北大豆,和适宜在不同温度带上种植的不同的植物,如亚热带的柑橘,温带的向日葵等。 (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活动二:给出两类人类改造农业环境的影响,从良性的改造和破坏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客观的了解人类对农业环境的影响是有利也有弊的。通过阅读课本、主要从我国的角度出发,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问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主要有哪些, 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 问题讨论:1、讨论,温室效应将给国农业环境带来的影响,

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

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 来源:发布日期:2001-4-25 浏览次数:449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但现代大学除了增减高级专门人才这项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以外,还有两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即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因此,办现代大学,不仅要有一个教育理念,还要有一个办学理念。在目前新形势下,对于一个现代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教育哲学观 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以,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观。 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为指导,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增减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中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有以下几层意思: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和“人”都是需要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但教育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是通过增减社会所要求的“人”来实现的,因此,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增减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2.确立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 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品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其实质是一种人文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核心是健全的人格;二是“学识”,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根本,主要指学问和见识,学问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见识则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三是“才能”,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它并不仅是一般的专门能力,其核心是一种综合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运用中文、外文和上网获取知识的能力)、选择能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博采众长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形象、继承与创新思维能力)、研究能力(探索未知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文字、口头和上网表达能力);四是“体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基础的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体魄”,二是“健康的心理”。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中,“品德”是方向,“学识”是根本,“才能”是核心,“体质”是基础。 3.坚持以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当前环境保护形势2篇

当前环境保护形势2篇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总体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总体改善。据《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xx,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比xx年下降23.1%。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比xx年提升8.9个百分点,国控劣Ⅴ类断面比例比xx年下降6.3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分别下降11.5%、11.9%、22.5%、16.3%。同时,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形成了一批有效方式方法,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显著增强。 面向未来一段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诗意表达,同时具有深厚的哲学和科学含义,代表着人与自然在较高发展水平上的协调统一,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前提与重要特征。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研判生态环境形势的基本前提和总体要求。

"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特征 近年来,虽然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改善,但是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正如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今年两会上指出的"三个没有根本改变",这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特征。 一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xx中国统计年鉴》显示,xx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2:40.7:52.2,第二产业比重依旧偏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二产业比重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的2.15、1.79、1.62、1.34倍。在能源结构方面,20xx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煤炭消费国以及金属矿产消费国,约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4%,约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50%。《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显示,20xx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7.7%,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京津冀区域单位国土面积的煤炭消耗量是美国的40多倍。在运输结构方面,我国运输结构仍以公路货运为主,20xx约占74%。有关数据显示,就单位运量排放主要污染物数据相比,公路货运是铁路货运的13倍。 二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的《20xx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显示,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尚未达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仍不足一半,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

小学四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太阳是万物之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太阳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太阳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太阳的作用 一、引入 1.放映关于太阳用途的图片。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太阳给了我们阳光,所以植物才能进行光和作用,给人类提供必需的氧气;太阳给了我们热量,不然地球可能就是一个冰球。今天,太阳能作为清洁能 源已被人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板书课题:太阳是万物之源) 二、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呢? 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看法。 2.观察两种植物在阳光下和室内的不同。 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畅所欲言 在石油可开采量日益减少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两大危机的 夹击下,太阳能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做个现代工程师,展开想象,谈一谈,你最想“开发”出 太阳能的哪些新用途? 三、小结 太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四、布置作业-做一个调查 走访你生活的社区,调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比例, 分析不同类型热水器的利与弊。

绿色出行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调查、统计,了解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 2、通过谈话、讨论、听故事,了解摩托车、汽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身边事入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1、调查表 2、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步行人的标记各二 活动过程: 一、以路人和家长为对象已进行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出行方式。 “前几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调查了人们出行时最常选择的方式,同学们都把它记录在调查表上了,现在,谁来告诉我你调查的结果是哪一种出行方式最多呢? 二、说出自己调查的结果,并固定在相应的标记下面,分辨出哪一种出行方式最多、最少。 1、“谁来告诉我,加上之前我们调查的和刚刚调查的,你的结果又是哪种出行方式最多呢?” 2、“我们来看一下,调查出来的结果中哪一种出行方式最多呢?”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出行方式,并阐述理由 1、“同学们如果现在你要外出,你最喜欢哪种出行方式?” 2、阐述理由。 四、看课件故事,了解汽车、摩托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选择科学的出行方式。 五、请进行第二次选择 “如果你现在又要外出,你又会选择什么出行方式呢?为什么?” 小结:如果家离你要去的地方不远的话,我们尽量不要自己开汽车或摩托车去,因为每个人都选择自己开汽车或摩托车的话,那就会排出许多的尾气,空气就会污染的更严重了。我们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或是电动车,如果家里没有这两种车的话,我们可以步行过去,这样不仅可以边观赏风景,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如果要去的地方实在太远,或是下大雨,那我们就可以选择乘公共汽车,有的小朋友心里会想:公共汽车不是也要排出尾气的吗?那如果乘公共汽车的每个人都选择自己开汽车,那马路上就会有许多的汽车,排出的尾气也就更多了。如果这么多人都改乘一辆公共汽车,那就减少了很多尾气的排放,你们说对吗? 六、制作“绿色出行宣传单”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懂得了出行时选择什么方式,但是我们还要让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也要知道环保的出行方式。所以,我们一起来做一回“环保小卫士”,请同学们自己来制作“绿色出行宣传单”,然后我们一起到社区向大家去宣传“绿色出行”的知识,你们愿意吗?

大学一解读书分享

《大学一解》读书分享 结63班陈秋月2016010205 《大学一解》乃是梅贻琦校长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很高兴能够在读完文章之后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这次读书分享不仅让我对梅先生教育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启发了我对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下面是我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一.明明德乃是新民之基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指格物致知和提高个人修养,而新民指造福于社会。窃以为明明德乃是新民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真正的学识和健全的人格,才有能力和情怀去造福社会。 大学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培育理智乃是根本,若是从大学毕业没有真才实学,没有格物致知之精神,又拿什么去造福社会呢?即便拥有了理智,若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和稳称的情绪,极有可能会导致心理扭曲,陷入抑郁或者人格分裂,最终带来剥夺自己或是他人的生命的后果。当今社会中许多成功人士抑郁自杀及高智商学霸沦为杀人犯的案例比比皆是,可见意志的锻炼和情绪的裁节也十分重要。 明明德中“知、情、志”三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而明明德又是为新民做的基础准备,可见“知、情、志”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我们理应重视。 二.通识教育必不可少 在文中梅先生多次强调了“通专并重”,大学新民的效果不明显,一大弊端就是通识教育不足。通识是生活、专识、特种事业的准备,无通识基础的专家临民结果不为新民,反为扰民。 一名同学在读书分享的时候提到了清华“又红又专”的口号,认为专识教育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之道,我却不以为然。即便是在今天科研占有大学教育大量比重的清华,我仍然认为通识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大学仍旧应该加强通识教育。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从高中到进入各种研究院需要大学这个过渡阶段,我们同样可以在研究院里学习专业知识,但是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远远不止我们的专业知识,而是多方位全方面的知识。清华作为一个工科为主的院校,“又红又专”的口号紧接着的是“全面发展”,并不是只注重专识教育,大类招生的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理念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对社会来说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使得知识在经济中的作用显得异常突出。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简单分析,提出了对当今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一些思考。以期使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能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2-0056-02【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human right socie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especially with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era, but also makes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the economy was extremely prominent. In this paper,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made for today’s higher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talent some thoughts. With a view to making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trained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but also be able to adapt more easily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Key words】Knowledge economy Human Education 一知识经济时代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对于社会上生存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必备品,我们看到知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感到知识爆炸的混乱,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来给从业人员充电,同时也需要各种专业创新性人才,迅速更新的知识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然而剧烈的竞争又要求我们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 1.知识经济的定义 知识经济一词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几十年了,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四个字,但是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却还未达成共识,或者只是存在一些只言片语,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所采用的定义是牛先锋博士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并由此展开论述。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以知识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以知识产业作为社会主导产业的一种技术社会形态。知识经济属于生产力范畴,它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它的核心要素,对人才的要求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提高。创新和科研能力则是很重要的两项因素。 2.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由知识经济的定义,我们不难分析出知识经济是一种技术社会形态,其特征为:第一,知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第二,创新知识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第三,知识产业是社会主导产业。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②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生产力关键要素——知识,在我们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应该有新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

最新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论文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论 文 论文一般比较麻烦,连格式都得做好,写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也不是很难只要你知道了格式,找到了材料,就方便多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在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已经开始注意到环境污染的全球性影响,环境污染的程度在不断扩大,而且大规模的事件发生也频频不绝,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甚至是生存的基础。全球的气候开始变暖,臭氧层遭到日益的破坏,多种生物频临灭绝,森林减少,海洋污染,水污染、雾霾、危险性废物等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环境的严重恶化,造成了环境不能得到一个持续的稳定,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水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问题。我国的七大水系水质均遭到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太湖、滇池水质,检测呈现为劣V类;其次是海河,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等水质遭到轻度污染。综合我国的水环境,可以为分以下几点:①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控制遭到污染的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都非常严重;②最主要的污染为重金属污染;③湖库水中氮、磷等浓度高,负荷大,甚至出现异常营养;④新型、复合型污染物严日趋扩大;⑤水资源超过开发限制,工业用水极度浪费。 全球的水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染污,上述情况也均有显现,不过发达都对水

污染给予了有效的治理。目前,国际上对于水浸染,采取了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我国也相继开发和使用了多种水质监测系统。美国开发了S treeterPhelps等模型体系和水质模型,以便对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描述。我国对于水污染数值模拟的研究开发还在进一步进行中,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距离,不过我国所构建的湖库等水域富营养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有着突破性进展。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开始了水环境治理以及修复的工作,同时获得了明显的成果。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治理水污染的技术手段,包括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态法。我国在不仅对三湖、三河进行有效治理,而且对另一些湖泊、河流等给予了治理,在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不过依然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我国迫切需要辨认、识别以及预测重大的水环境问题缘故,分析水污染的潜在发展走向,将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恢复以及饮用水安全做为重点保护方向,合理的制定出水环境的保护方案以及水污染防治工作。 二.土壤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 我国的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日趋城市化,更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土壤环境逐步受到污染。我国的受污染土壤大部分是因农药、重金属所至,矿区、石油以及固体废弃为主要污染来源,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国的土壤污染呈局部扩散至区域、从城市扩散到农村、单一发展到复合的多种交叉污染特征。土壤的浸染日趋严峻,已经不只是净土洁食的问题困扰,而是已经发展到土壤的侵蚀、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关注土壤污染,不过目前对于土壤污染的状况了解并不完全,缺少一个系统的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