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特征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特征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构成

第23卷 第5期2009年10月 现 代 地 质 G E O SC I ENCE Vol 23 No 5 Oct 200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构成 王居峰,郭彦如,张延玲,刘昊伟,马德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收稿日期: 2009-03-16;改回日期: 2009-08-25;责任编辑:孙义梅。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8zx05006)。 作者简介:王居峰,男,高级工程师,博士后,1968年出生,沉积学专业,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 Ema i :l w jf07@petroch i na co m c n 。 摘要: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延长组发育7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根据短 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SQ 1层序至SQ3层序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样式总体上以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构成 上升不对称 型旋回结构; S Q 3层序基准面下降 旋回至SQ 6层序地层样式则以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主,构成 下降不对称 型旋回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受基准面升降变化控制明显,沉积微相类型以(辫状)河流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为主。有利储层发育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 关键词:沉积相;层序地层格架;基准面旋回;延长组;三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T E121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27(2009)05-0803-06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 m ework and Sed im entary Facies of Yanchang Formation,T ri assic Syste m in Ordos Basi n WANG Ju-feng ,GUO Y an -ru ,Z HANG Yan-li n g ,LIU H ao -w e,i MA De -bo (R esearc h In stit u te of P e t rol 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 m ent ,P etro Ch i na,Be i jing 100083,China ) Abst ract :In ter m s of t h e pri n ciple o f h i g h reso l u ti o n sequence strati g raphy ,sequence boundary m arks are de -ter m i n ed and t w o kinds of sequence boundaries of unconfor m ity and sh ift surface of deposition are iden tified ac -cord i n g to outcr op ,core ,logg i n g and seis m ic data i n Y anc hang For m ation ,U pper T riassic Syste m in O rdos Ba -si n .There are seven sequence boundaries w hich c lassify six long -ter m base leve l cyc les further in the basin .Based on stack i n g m odes o f shor-t ter m to m ed i u m-ter m base -level cycles ,stra t u m m ode of sequence SQ1to the risi n g stage o f sequence SQ 3ism ainly co mposed of rising stage of long -ter m base leve l cycles w hich co m posed risi n g asy mm etry cycle configurati o n.S tratum m ode of the fa lling stage o f sequence SQ3to sequence SQ6is m a i n l y co mposed o f fa lling stage of l o ng -ter m base level cyclesw hich co m posed fa lling asy mm etr y cycle configu -rati o n .Sedi m entar y facies and its distribution are m a i n l y contro lled by the change of base leve.l Sedi m en tary m icro -facies are m a i n l y co m posed o f (bra i d ed)ri v er and d istri b utary channe l o f delta fron.t Favo rable sandbo -dies are m ainly d istr i b uted i n the lo w er to m iddle stage o f l o ng -ter m base leve l risi n g cycles and the m iddle to upper stage of long -ter m base leve l fa lling cycles . K ey w ords :sed i m entary fac ies ;sequence stratigraph ic fra m e work ;base leve l cycle ;Y anchang For m ati o n ;Triassic ;O r dos Basi n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在经历了早古生代浅海台地和晚古生代的近海湖盆 发育之后,至中生代进入了内陆湖盆的形成和发 展阶段,尤其是晚三叠世延长期进入湖盆发展的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之誉。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中国第二大,其、、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此外,还含有、、、水泥灰岩、、、、等其他矿产资源。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盆地内石油总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占总储量78.7%,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2.1%。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气田就有5个。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4万亿吨;埋深1500米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晚第三纪末,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土沉积,黄土分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纪主要是人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地层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白垩系:主要出露下白垩统,又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

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地层厚度100~260米,上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红色细至粗粒长石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黄色中至粗粒长石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环县环江。地层厚240米左右,岩性为黄绿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华池县。地层厚29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色砂岩夹灰紫、灰绿色泥岩为主,含中华弓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女星介等化石,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洛河组:旧称“洛河砂岩”,命名地点在陕西省志丹县北洛河。地层厚度250~400米,从西南往东北变厚,在黄陵沮水以南与宜君组为连续沉积;在沮水以北,宜君组缺失,假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岩性以河流相的紫红、桔红、灰紫色块状、发育巨型斜层理的粗一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局部发育夹较多的砾岩、砾状砂岩。含介形类、狼鳍鱼、达尔文虫等化石。 宜君组:主要分布在黄陵沮水、宜君、旬邑、彬县一带,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一、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二、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 独立成盆时间应为中侏罗纪末。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基底岩系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下部的结晶岩系,上部为下元古界上部的褶皱岩系,这使得基底具备结晶—褶皱的双重构造。对基地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构造事件是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中条运动。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这个时期形成了向北收敛向南敞开的贺兰坳拉槽和向北东方向收敛,南西方向敞开的彬县临县坳拉槽,二者时间夹峙着向南倾伏的乌审旗庆阳槽间台地。 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 寒武纪的构造面貌是:初始继承中、晚元古代构造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隆(乌审旗一庆阳巾央古隆起带)东、西凹;晚期(晚寒武世)变为南北高、中间低,中凹(盐池、米脂凹陷)南北隆(坏县一庆阳隆起、乌兰格尔隆起)的形态。后者是新的构造体制控制下的构造变形。 奥防纪初始,克拉通整体台升成陆,海水进一步退缩,冶里—亮甲山组仅分布在古陆四周,为厚度数十米至200m的含隧石结核或条带的深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早奥陶世的古构造面貌,基本继承晚寒武世的构造轮廓。由于内蒙海槽活动性增强的影响,克拉通北部的乌兰格尔古隆起带仍保持古陆形式,而南部环县一庆阳古隆起则表现为相对校低的水下隆起。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第四纪含水层划分与对比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第四纪含水层划分与对比中的应用 含水层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是目前困扰水文地质学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根源在于对含水砂层的沉积相变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的不足,以及缺乏高精度的地层格架作为基础。本文以河北省滹沱河山前平原为例,将沉积学理论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应用于平原区第四纪河流相含水层的划分与对比研究中。 以钻孔岩芯、粒度分析、释光年龄等资料为基础,在详细划分单孔沉积相、识别各钻孔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基础上,进行孔间多级次地层旋回等时对比, 建立了滹沱河山前平原沿河剖面第四系层序地层格架,理清了第四纪冲洪积-河 流相砂体的分布规律,并对研究区含(隔)水层进行合理划分。通过开展不同空间尺度河流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应用于平原区第四纪含(隔)水层划分的适用性。 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含水层(组)的进一步科学划分提供依据,也为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等提供工作基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地层岩性、年龄数据、孢粉数据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滹沱河山前平原重点钻孔ZD08-1第四纪年代地层格架。 全新统底界埋深5.49m,上更新统底界埋深32.68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 66.08m,下更新统(第四系)底界埋深157.04m。明确该孔第四纪以来主要包括冲 洪积扇和辫状河流两种沉积相类型。 (2)通过岩芯剖面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建立了ZD08-1孔第四纪地层层序。该孔第四系共识别出20个超短期旋回、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

其中,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底部层序界面为钻孔第四系底界,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之间的层序界面为中更新统底界。长期基准面旋回由上升到下降的相转换面处于冲积扇相向辫状河流相转变的位置。 (3)基于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孔间地层对比,建立了滹沱河山前平原沿河剖面(正定-藁城)第四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整个第四纪时期,研究区处于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控制之下,旋回总体厚度呈现从山前到平原由薄变厚的趋势。 受太行山构造抬升及NNE向活动断裂的影响,研究区在第四纪时期长期基准面以上升为主,覆盖了约210万年的沉积地层,中更新世中期之后,长期基准面开始下降并延续至今。在长期基准面旋回框架内,沿河剖面的各钻孔在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级次上均可进行逐一对比。 (4)在沿河剖面的第四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探讨了第四纪以来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短期基准面由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附近,砂体发育程度及透水性能相对较好。 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砂体发育程度好,下降半旋回则相对较差。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控制下的砂体沉积环境沿剖面从西向东发生如下演变过程:MSC1由冲洪积扇相转变为辫状河道;MSC2早期由冲洪积扇转变为辫状河道再转变为曲流河道,晚期则由辫状河道转变为曲流河道。 (5)滹沱河山前平原在第四系深度范围内,可划分为5个含水层。由上到下依次为第Ⅰ含水层、第Ⅱ含水层、第Ⅲ含水层、第Ⅳ含水层、第Ⅴ含水层。 其中,第Ⅰ、Ⅱ含水层对应于前人划分的第Ⅰ含水层组,第Ⅲ含水层对应于前人划分的第Ⅱ含水层组,第Ⅳ、Ⅴ含水层对应于前人划分的第Ⅲ含水层组,而前人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图文稿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中国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

天然气地质学 收稿日期:2005-01-25;修回日期:2005-05-03.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ZD0414)资助. 作者简介:汪彦(1976-),男,甘肃天水人,硕士,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研究.E -mail :w angyan 19760902@https://www.360docs.net/doc/f715509838.html, . 中国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 汪 彦1,彭 军1,游李伟1,张庆堂2,孙连昌3 (1.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2.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山东东营257237; 3.杜家店镇采油一矿105队,山东滨州256600)摘要:由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ross 教授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岩芯、三维露头、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将钻井的一维信息变为三维地层关系,建立区域、油田乃至油藏级储层的成因地层对比格架,对储层、隔层及烃源岩分布进行评价及预测的一种新理论。其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与旋回等时对比法则。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由邓宏文引入国内,大大地推动了国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中国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表现在:理论上的创新、油气勘探开发应用领域的拓宽和其他方面上的应用等。虽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中,与经典层序地层学相比,它摆脱了海平面变化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这一思想的束缚,从而可以实现对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构建,因此它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新理论。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精度层序地层学;高频层序地层学;油气勘探与开发;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05)03-0352-07 0 前言 由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ross 教授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岩芯、三维露头、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将钻井的一维信息变为三维地层关系,建立区域、油田乃至油藏级储层的成因地层对比格架,对储层、隔层及烃源岩分布进行评价及预测的一种新理论[1]。其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其理论核心是:在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供给量比值的变化,在相同的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以及岩石结构和相组合类型发生变化[2]。也就是说,是基准面变化控制了层序地层的发育。国内最初是由邓宏文(1995)引入该理论,随后受到了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广大学者在不同的领域内,结合相关科研项目,发表 了一批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有力地推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国内的发展。但是由于高分辨率层 序地层学在国内研究时间较短,并且在引进初期对“高分辨率”的含义理解不同,因此在理论及应用上均存在着一定的混淆及偏差。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对国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指出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 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不同认识 本文所讲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Hig 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 raphy )是由Cro ss 提出的源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最初是由H.W.Po samentier 等[3] (1989)在研究小型阿伯塔东坷里三角洲时提出的,是指形成于“大水坑”边缘、在暴雨季节发育的“高分辨率”经典层序地层学。因此国内学者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有了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在20世纪 第16卷第3期 2005年6月 天然气地球科学 NATU RAL GAS GEOSCIENC E Vol.16No.3Jun. 2005

江家店地区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第’4卷第4期$22+年*月 石"油"物"探 \)V05]=Q!-^0I V=0)!(Q"\_V I0)(I V^)Y X <9>3’4%"934 =?@3%$22+ 收稿日期!$22+2#2%’改回日期!$22+24%*( 作者简介!张永旺#%*;4"$%男%博士在读%现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 与沉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222%’’%#$22+$242’+’2& 江家店地区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张永旺%%高"霞$%王红亮% !%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222&##$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222&#$ 摘要!以钻!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为指导%对惠民凹陷沙三段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分析%从中识别出’个中期旋回%从上至下命名为!%% !$%!#和!’旋回%由此建立了惠民凹陷沙三段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根据岩性和电性资料%对研究区沙三段开展了高频层序划分与对比%共识别出*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基本的时间地层单元%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江家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高频层序内研究了沉积微相的构成与演化特征以及储层分布规律(最后在高精度层序划分与对比)层序的沉积微相构成分析)砂体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对有利的岩性圈闭勘探目标区作出了预测( 关键词!江家店地区’高分辨率’基准面旋回’储层’岩性圈闭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江家店地区位于惠民凹陷临南洼陷西部的江家店鼻状构造*%+(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分析表明%沙三段沉积时期%位于临南洼陷南斜坡的江家店地区%是来自斜坡长轴方向西部的双丰三角洲体系)东部的曲堤三角洲体系与来自斜坡短轴方向的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体系的交汇处%储集体发育%成因类型丰富*$%#+(在沙三段的构造e沉积演化过程中%随着盆地可容纳空间的旋回性变化%各类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与空间配置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导致该区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的复杂性(为此%我们在沙三段发育的各中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内部进一步开展了高频层序划分与对比%在高频层序内研究了沉积微相的构成与演化特征%了解了储层分布规律%并进行了岩性圈闭的预测与评价( %"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沙三段处于惠民凹陷下第三系裂谷盆地强烈沉降期%基底沉降幅度大%盆地欠补偿作用明显%深水湖盆发育%是最有利于岩性圈闭发育的层段%故惠民凹陷层序地层与隐蔽油气藏的研究以沙三段为重点层系*’+( 本次层序地层划分与地层对比格架的建立主要采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与研究方法*4&*+( 多级次基准面旋回识别的基本方法是以岩心)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可容纳空间与X!4#X表示可容纳空间’4表示沉积物供应量$比值单向变化的趋势确定基准面旋回的转换位置(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以岩心)测井曲线分析为基础%识别短期基准面旋回或成因地层单元(观察相序和相组合反映的彼此相邻的沉积环境在地理位置的迁移方向(基准面上升时%相组合反映了沉积环境向盆地中心迁移或水体变深的退积变化%代表了X!4的增加或可容空间的增加’基准面下降时%相组合反映了沉积环境向盆地边缘的进积变化( $$以测井资料分析为基础%识别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组合较长期基准面旋回(构成较长期旋回的短期旋回叠加样式反映了长期地层旋回形成过程中X!4比值的变化(短期旋回叠加样式有退积)加积和进积#种%分别是较长期地层旋回上升)下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或X!4比值变化的结果( #$以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地层的几何形态及地震反射终端性质识别较高级次层序界面%从而识别长期基准面旋回(如上超现象反映可容纳空间的增加或X!4比值增大%代表基准面上升期’顶超现象反映可容纳空间减少或X!4比值的减小%代表基准面下降期’整一现象则反映地层处于加积状态%可容纳空间或X!4比值变化并不明显%基准面处于下降到上升的转换位置( 万方数据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研究_刘宗堡

第26卷 第3期2008年6月沉积学报 ACTA SED I M ENTO LOG ICA SI N I CA V o.l 26 N o 13 Jun .2008 文章编号:1000-0550(2008)03-0399-08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1CB209104)及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06220002)资助。收稿日期:2007-06-11;收修改稿日期:2007-07-30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 沉积特征研究 1 刘宗堡1 马世忠1 孙 雨1 张金刚2 吕延防 1 (1.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8;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黑龙江大庆 163511) 摘 要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各级基准面旋回的沉积动力学分析,依据10口井岩心和1256口井测井资料,把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提出了葡萄花油层南部为同沉积构造抬升控制的中部缺失而非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通过对短期基准面旋回内储层沉积特征、单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认为葡萄花油层主要储层水下河道砂体比原认识更连续,且延伸较远,分流平原、内前缘相带南移达36k m,这对深入认识该区油藏类型、聚油规律、特别是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整个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与开发具有重大影响。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 地层格架沉积特征 剩余油挖潜 第一作者简介 刘宗堡 男 1982年出生 博士研究生 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 E -m a i:l lzbdqp@i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5509838.html, 中图分类号 P539.2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基于沉积动力学过程)地层响应原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提出开辟了储层沉积研究的新思路 [1] ,其原理主要包括地层基准面、沉积物体积分 配、相分异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4个方面[2,3] 。该理 论被引入国内以来,推动了我国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发展,许多地质学者通过结合陆相盆地沉积和层序特征,建立了陆相盆地层序格架和地层沉积模式[4,5] , 并广泛应用于各类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6,7] 。基于基准面旋回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使地层精细划分和对比成为可能,对于油田的勘探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8] 。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经过近30年的开发,随着构造有利、砂岩发育的主体区块的相继动用,剩余未动用及空白区主要位于油水分布复杂区,且对这些区块的认识目前只停留在零散区块的地质研究或单井资料,没有宏观认识做指导及进一步的精细研究做依据,因此,油田的扩边、空白区布井及剩余油挖潜十分困难。笔者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进行了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 回内的储层沉积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希望能为该区下一步的勘探与开发指明方向。 1地质概况 三肇凹陷为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内的二级负向构造单元(图1),它西接大庆长垣,东临朝阳沟阶地, 北连安达凹陷,面积为5575km 2 ,受基底断裂控制形成了尚家鼻状构造、升平鼻状构造、宋芳屯北鼻状构造、宋芳屯南)肇州鼻状构造、升平西向斜、徐家围子向斜、永乐向斜7个三级构造单元,总体表现为四鼻三凹构造格局 [9] 。中新生代地层自下而上沉积了火 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依安组、大安 组、泰康组和第四系地层,上白垩统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为区内主要储层和含油层位。葡萄花油层属于松辽盆地北部沉积体系,是由长垣萨尔图、杏树岗水系,向太平屯、宋芳屯地区延伸形成的三角洲复合体,以三角洲内、外前缘相沉积为主。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属于大型凹陷内成藏,油藏类型主要是复杂的岩性、岩性)断层类油藏,为松辽盆地长垣以东重要 的岩性油藏分布区[10] 。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卷(V o lum e )22,期(N um ber )4,总(To tal )90矿 物岩 石   页(Pages )66-74,2002,12,(D ec ,2002) J M I N ERAL PETROL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郑荣才, 文华国, 梁西文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 【摘 要】 按基准面旋回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C 2b )、太原组(P 1t )、山西组(P 1s )和下石盒子组(P 1x s )划分为3个超长期、8个长期、19个中期和62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级别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沉积演化序列;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并讨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藏的关系。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等时地层格架;天然气藏 中图分类号:T E 121.3,T E 1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2002)04-0066-09 收稿日期:2002-09-02 作者简介:郑荣才,男,52岁,教授,博士生导师,沉积学专业,研究方向: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1 0 引 言 鄂尔多斯晚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中北部的海相沉 积,始于晚石炭世本溪期,之后海域逐渐扩大并延续到早二叠世太原期。至早二叠世山西期,随着北方阴山古陆和北西侧的贺兰山古陆逐步抬升,自北向南输入的陆源屑物逐渐增多,而南部秦岭和大别山古陆缓慢下沉,导致海水由北向南退出,在北高南低的缓倾斜古地形背景上,经历了陆表海环境向过渡环境和大陆环境转化的沉积演化过程,并在大型河流2三角洲沉积体系自北向南的进积充填过程中,本溪组(C 2b )、山西组(P 1s )、太原组(P 1t )和下石盒子组(P 2x s )中形成以煤层、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为烃源岩,潮道、三角洲和河流砂体为储层,洪泛平原泥岩为盖层的多套生、储、盖组合,以及众多的大、中型, 乃至特大型天然气藏[1~4],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 重要的基地之一。有关该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其与气藏的关系为众多研究者所瞩目,积累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提出较多的层序划分方案,如:陈世悦将本溪组至上石盒子组划分为4个 级层序和26个 级层序[5];钟蓉将本溪组至山西组划分为4个 级层序和14个 级层序[6];陈洪德和刘文均等将本溪组至石盒子组划分为5个准 级层序和19个 级层序[2];邓宏文和曹爱武等将山西组划分为一个长期3个中期旋回层序[7];而翟爱军和邓宏文等则将本溪组至上盒子组划分为一个长期3个中期旋回层序[8],此研究鉴于本溪组至下石盒子组的时间跨度大(C 2b 至P 2s 约55M a ),海、陆相地层均有发育,而地层厚度较薄,以及多级次的沉积旋回性非常清晰等特点,拟采用C ro ss A T 倡导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9],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作业-郑教材

《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读书报告: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石千峰组沉积特征及沉积-层序模式 学院:沉积地质研究院 学号:2012010129 姓名:刘钟森 授课老师:郑荣才

一、前言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富含天然 气的大型叠合盆地,经过20多年 的勘探实践,不仅生气范围广、 强度大,而且含气层位多、气藏 类型丰富(付金华等,2000)。先 后在下古生界以及上古生界太原 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都发现 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气藏。近年来 随着天然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 2000年首次在榆17井石千峰组地 层中获得了工业性气流。此后, 先后发现了神8井区、盟5井区 石千峰组气藏,这一发现打破了 图1 研究区区域位置及基本资料点图 上石盒子组以上地层中无天然气 藏的历史,但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杨华等,2004;张清等,2005;闫小雄等,2005;李振宏等,2005)。同时,众多学者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沉积相、层序及岩相古地理等方面已作过大量的详细研究,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而对上二叠统石千峰组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 正是鉴于上述实际意义与理论意义,选择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南起后洼、北至石咀山,西起青铜峡东坻苏里格庙)(图1)石千峰组为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区西北、西南部深井、汝箕沟等7条野外剖面(图1),系统展开综合的基础地质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将会为上古生界砂岩气藏勘探寻找新的勘探区带与层系提供科学依据。 二、石千峰组发育特征 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最早于1922年那琳创名于山西太原市西山石千峰山,称石千峰系,原始定义为:发育于太原石千峰山、关头村一带,石盒子组以上的巧克力色、暗红色砂岩层,包括:1)银杏植物带;2)石膏泥灰岩带;3)砂岩带三部分。1924年又将银杏植物带下移归石盒子系。1934年潘钟祥将延长组以下的红色砂岩、泥岩系地层统称

吉林油田大布苏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

吉林油田大布苏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横跨西部斜坡与中央坳陷两大构造单元,中部组合时期处于盆地陡坡带和西部白城、西南部通榆两大水系交汇前缘带,具备形成隐蔽圈闭的基本地质条件。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格架层和沉积体系、沉积相的研究,建立该区沉积层序以及相的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布苏地区储层的成因类型以及分布规律,为大布苏地区勘探后期,开发前期的目的优选和井位设计提供重要的地质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研究转换面的岩心、钻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来识别和划分层序,将泉四段—姚家组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通过井震的相互标定,初步建立了以钻井、地震资料为基础的松南西斜坡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在区域层序地层学研究和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层段在层序格架内的沉积模式,青山口三级层序内基准面上升期(低位+湖侵期),发育辫状河流-(小型辫状三角洲)-浊积扇-深水湖相沉积体系:青山口三级层序内基准面下降期(高位体系域),发育低弯度河流-三角洲体系(河口坝发育)-滑塌浊积-较深水湖体系;泉四段三级层序为上游曲流河-下游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在区域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布苏重点地区青一二段的五级层序格架。在层序格架内,以岩心资料为依据,结合测井及粒度分析资料,建立微相识别标志,明确沉积微相类型。 绘制了沉积微相对比剖面图及沉积微相平面图,在五级层序地层格架内确定并描述了砂体的分布特征以及时空演化规律。最后,在高精度层序和沉积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质及成藏认识,对大布苏重点地区青一段和青二段九个砂组进行

神东地层

1.4 区域地质概述 1.4.1 地层 神东煤炭基地神东矿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市(现鄂尔多斯市)。区域地层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东胜~环县小区,区内绝大部分被新生界松散~半固结沉积物所覆盖,基岩沿河谷两岸出露,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等,区域地层系统(详见表区域地层系统一览表)。 表1-6 区域地层系统一览表

1.4.2 构造 本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北部,陕北斜坡被围于西部天环坳陷、北部伊盟隆起、东部晋西挠折等构造体系之中。 1.4.3 开采煤层 区域上有侏罗系、三叠系和石炭~二叠系三个含煤岩系,神东矿区主要为侏罗系延安组含煤岩段。其主要可采煤层详见表1-7(可采煤层特征一览)。 表1-7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1.4.4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神东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受地质构造、地貌条件和气候特点的控制。大地构造是控制区内承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而地貌特征是决定本区潜水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气候特点直接影响潜水的动态变化。 鄂尔多斯中台坳是一个中生代的构造盆地,盆地内在达拉特旗境内的乌兰格尔一带有一近东西向延伸的古老基底的隆起,在鄂尔多斯地区它是个阻水构造。隆起以北深部地下水向北运动,最终补给黄河,隆起以南深部地下水向南运动,排泄给区外的乌审旗和陕西境内。浅层地下水则以东胜梁为分水岭,分水岭以北除一部分补给了深层地下水外,大部分补给了库布其沙漠或排泄于黄河,分水岭以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向南东方向运动,最终排于乌兰木伦河及其支流(黄河水系),另一支则缓慢的向南西方向运动,排泄给内陆水系及其湖泊红海子、红碱淖等地表水体。 区域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一部分通过松散砂层渗入地下补给了浅层地下水,另一部分通过沟谷排泄于区外,第三部分通过蒸发作用而消耗掉。另外由于区内气候特点所决定的昼夜温差所形成的大气凝结水也是区内地下水一种补给来源。因此,气候条件是控制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和补给源的主要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

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之誉。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中国第二大,其、、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此外,还含有、、、水泥灰岩、、、、等其他矿产资源。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盆地内石油总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占总储量78.7%,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