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井兰[首饰设计作品]

杨井兰[首饰设计作品]

包豪斯设计理念

包豪斯设计理念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对现代设计理念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为大众服务 格罗佩斯本人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提出设计的目的不是专为达官族服务,而是“为大众设计和为工业化’。在建筑方面,洛可可和文艺复兴时的建筑特征成为包豪斯反对的对象,提倡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功能性的设计作品,并尽量节省材料、费用和劳动力的时间。包豪斯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材等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目采用简单的、装饰很少的设计,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降低建筑的造价,使人民大众部能够受到相对廉价的住宅空间。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包豪斯采用尽量简洁的版面编排和无装饰性的字体,降低书籍等印刷品的印刷费用,包豪斯在这些方面的努力真正做到了设计为全社会服务的目的。 包豪斯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为此把功能性放在首位,然后把时代的美学特征加入到设计之中,反对单纯为了外部美而设计的观念,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设计思想使人们更加注重与大式业生产力式相结合,最终有利于使思想上的产品为大众服务付诸于实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愿望和思考阶段上,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师们对设计好坏的评价标准也不仅仅是形式美,而是着眼于结构、功能、造价等整体的设计,新的设计思想应运而生,从简化设计产品的外形人手,以简湖的几何造型为主流,这种设计语言更加适合大工业生产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指明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 二、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1919年的4月1日格罗佩斯拟定的《包豪斯宣言》发表,宣言中指出:“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艺术家只是—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目超出个人一直的那个珍贵瞬间,上苍的恩赐

包豪斯与平面设计

包豪斯与平面设计 包豪斯是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发展到高峰时期的符号,它的建立也不是偶然的。包豪斯是在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在20世纪20年代均已经成熟情况下的集大成者。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包豪斯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也是决定性的,重要的。战后的国际主义平面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包豪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仅就包豪斯对于平面设计的影响做简单介绍。 平面设计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述到人类文明的初期,具有平面设计意义的作品自古有之,古老的岩穴壁画可以看作是最为原始的平面设计作品。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工业化时代等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因与印刷相联系,因此往往受到印刷服务对象的限制和要求的影响,从而与各个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发生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平面设计史上,公元1919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仍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社会动荡,思想巨变,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败后的德国又掀起了“十一月革命”,国内的知识分子在巴黎,意大利,荷兰,苏联等各国传播近来的新思想的鼓舞下,抱着对祖国狂热的改革理想,积极投身到重建德国的各项工作中,公元1919年包豪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从1919年包豪斯成立到1933年包豪斯解体,在短短14年间,包豪斯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以沃尔特·格罗庇乌斯为校长的早期发展阶段、以及汉斯·迈耶为校长的中期发展阶段和以米斯·凡·德·罗为校长的晚期发展阶段。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仅表明了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而且反映了当时德国乃至世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三任校长的设计教育思想的主导倾向,实质上是包豪斯在十余年间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曲线图。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共有三批教员,在平面史上,1922年的莫霍里纳吉和拜耶在一起重新打造了一种图形设计的新理念。在他们的领导下,包豪斯的图形设计更加强调几何形式,表现出一种棱角分明的、机器时代的美感其中基本图形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纳吉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几何图形的全部潜质,包括空白的背景,略带图解的方法,充分融合的图形语言,包括现代的印刷版面、几何图形、规范的线条、有限的色块和“积极”的而非消极的空间。他相信简单的结果力量,并且利用平面来表达这种力量。纳吉为包豪斯创作了很多平面设计作品,其中包括包豪斯大的信纸页面,1923年为展览会设计的海报,1928年为格罗佩斯的《迪索包豪斯建筑》设计的封面等,每一项都显示了他对传统公式化模式的一贯排斥,以及基于“构成“的角度对内部元素的重新组合。强调几何元素的不对称性平衡,结构严谨,完全不采用任何装饰细节,简明扼要,主题鲜明,具有时代感,体现了他对俄国构成主义的明显追求。他的立场和方法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促进了包豪斯在平民设计领域的构成主义风格的建立。 第二阶段(1925—1932年),狄索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密斯·凡·德·罗(L MIES VAN DE 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包豪斯的极简主义设计作品展解读

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包豪斯对设计的要求是形象上它不采取模仿何种风格样式,也不作装饰点缀,只是采取简洁和线条分明的设计。简洁又实用是包豪斯时代的标志,也是我们时代的标志之一。在3月19日深圳家具展上,由包豪斯的设计师们带来的一系列作品展现了包豪斯一贯的简约和功能主义风格。用金属,夹板,塑料和玻璃制造的几何概念作品,多以圆形和方形,或者其它空间感较强的立体图形构成,给人以新颖时尚的都市现代感。可以看到,包豪斯家居产品的色泽普遍采用冷色调的黑白两色,少有的红色或者圆形图案也是凸显了它的简洁概念。这盏红白相间的灯,没有任何花纹,仅仅以圆形的流线设计和红色展台来延伸它的时代感,不愧为实用主义的倡导者。包豪斯千件作品庆建校90周年“很多人对于包豪斯代表了什么有自己清晰的见解,但那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包豪斯柏林分部校长Annemarie Jaeggi说,“我们想向大家展示它在不同时期吸收了不同的概念并发展出不同的形态。” 这个(并不那么)“清晰”的关于包豪斯的概念属于1926年至1928年的时期,当时校舍刚搬迁到德绍。这一由格罗皮乌斯亲自设计的建筑是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其形象也在此后成为了包豪斯的标志。而其教师队伍中囊括了很多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还有保罗?克利(Paul Klee);拜耶教绘画,布罗威尔教家具设计,拉斯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教工业设计,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教表演,京塔?施托尔茨(Gunta Stlzl)教纺织,而格罗皮乌斯亲自教授建筑。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冰川般优雅的校舍里装满了布罗威尔的闪闪发光的玻璃以及金属家具,并形成了无法磨灭的“包豪斯风格”,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这种风格迅速与“现代风格”密不可分了。布罗威尔1926年设计的俱乐部椅包豪斯的极简主义设计作品展康定斯基作于1924年的无题作品德绍时期技术层面的绚烂华丽虽然很诱人,但只是包豪斯的一个篇章,正如Jaeggi博士指出的那样。包豪斯在魏玛的早年时期因格罗皮乌斯和教师约翰内斯?伊滕(Johannes Itten)之间的权力斗争而蒙上了阴云,后者是后来非常流行的拜火教成员,对于本能的、精神上的发展创造力的方

包豪斯及设计理念

包豪斯及设计理念 1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A):什么是“包豪斯”?“包豪斯”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的音译,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是包豪斯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自创:他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把限定词变成了基本词,故而Bauhaus从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造房子”,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继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4年教科文组织又将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的约有4千多座包豪斯建筑的成片建筑列入名录。一个现代建筑设计流派的建筑两次被列入名录,这种现象是极为罕见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03至1907年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1914年在科隆举办的现代工业设计大展上他依据预制设计原理所作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设计使他在建筑界名声大噪。他在此时曾致书魏玛大公,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但由于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魏玛共和国认识到自己在战后德国重建和稳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能够重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便得以受到重视。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内务大臣弗里希正式任命格罗皮乌斯为魏玛的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与工艺学校(战前凡?德?费尔德曾任该校校长)校长。3月20日,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格罗皮乌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原则,决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团结艺术家和建筑师、工程师一起创造新的实用而美观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工业制品和房屋。为培养能担负这个任务的新型设计人才,包豪斯的教学采用了“工厂学徒制”,学生入学后须先经过半年的基础教育,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造型”、“材料研究”或“工厂原理与实习”。基础教育完成后,学生方能进入工厂和工作室,接受三年的学徒制教育。成绩合格者获“技工证书”,成绩优异者可经过考试升入“包豪斯建筑研究部”,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才能得到“包浩斯文凭”。包豪斯主义Bauhaus创始人、德国现代建筑大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建筑作品回顾由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豪斯宣言”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献,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最高纲领:B:包豪斯宣言“完美的建筑乃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建筑家、画

包豪斯设计流程

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 根据校长任期,包豪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格罗皮乌斯任校长的(1919-1928年)魏玛时期;迈耶任校长的(1928-1930年)迪索时期;米斯?凡德洛任校长的(1930-1933年)柏林时期。 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把他的学校视为设计文化学校,他认为,工场里基本的手工艺教育是任何一种艺术创作的必要基础。他不倦的强调,教育活动的最高价值在于它的完整性,学校如果没有工场的话,就不可能形成这种完整性,包豪斯教育的基础是新型教师的概念,即教师应该是艺术家和工艺技师的和谐统一体。但是,这样的教师很难找到,直到包豪斯首届毕业生留校工作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1923年是包豪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格罗皮乌斯提出了“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这个概念对工业生产中的艺术设计和相应的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格罗皮乌斯忠实的执行者,第二任预科主持莫霍依?纳吉又在这项公式的左边,补充了一个概念——“科学”。 迪索时期: 瑞士建筑师迈耶(Hannes Meyer)是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1928年他担任校长后,立即改变了包豪斯的方向,和格罗皮乌斯决裂,指责格罗皮乌斯、纳吉和布鲁耶等包豪斯教师的“艺术唯意志论”和“过分的唯美主义”。他认为,格罗皮乌斯关于艺术设计和艺术相联系的概念是一种审美幻想,主张在艺术设计方法中更多的依靠科学,而不是艺术。迈耶的功能主义有时候被称作纯粹功能主义。 迈耶的贡献是重视艺术设计的社会方向,艺术设计成为建筑现代物质环境的组织力量。但是,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继任。 柏林时期: 德国建筑师和艺术设计师米斯?凡德洛接替迈耶,出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 米斯担任校长后,致力于学校的非政治化和非意识形态化,他把教学集中在职业的艺术问题上。米斯不赞同迈耶的纯粹功能主义,也不赞同格罗皮乌斯培养通才的观点。 但是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20世纪最具影响力艺术院校包豪斯成立90周年 在时代的黑暗和悲观,但往往是一个需要能量的巨大魅力的想法。 早在1919年德国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认为悲惨时期结束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灾难的世界历史。”他的反应是一个大胆的,但令人惊讶的务实的乌托邦式的设想-包豪斯。通过建立这种新的艺术学校,他成功地创造一个文化难怪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到今天。今年是90周年的创始学校:一系列的活动和展览准备提醒我们,如果没有格罗皮厄斯,世界上的建筑和设计看起来非常不同的今天。

创意公益海报欣赏

创意公益海报欣赏 篇一:公益海报创意设计大赛策划书(最终版) 关注残障世界坚强的微笑公益海报创意设计大赛策划书 主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创意设计协会 一.活动背景: 海报艺术是一种张贴于公共场合的户外平面印刷广告,它主要分为商业海报和社会公益海报两大类型。虽然海报艺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面临来自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的冲击,但不断求导创新的公益海报艺术所显示出的高文化含量以及在视觉表现上的独特艺术魅力,仍旧处于广告宣传媒体的重要地位。信息时代的公益海报在这个多元化的设计领域中,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创意的空间,同时也成为现代设计文化和观念的传播者,它在有效传达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主题下以神奇的视觉符号,在非凡的创意中注入了文化理念,让设计与心灵对话,传达设计文化的视觉语义和生命力,并成为反映时代文化、先进文化的传媒代表。二.活动的目的、意义: 具有深度思考力的公益海报其实来源于创造者对于平凡生活的细心感悟,思考着生活带来的观念、价值、审美、创造的哲理性,及时最能让广大观者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的话题,又是借助不同的表现手法来间接暗示的深刻哲理,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文化启示和警示,进而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社会文明的重要性。

我们作为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该为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出一份微薄之力,让和谐、文明和爱心常伴左右。三.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假如每个人前进一小步,整个社会将前进一大步。”社会公益需要更多的人来加入,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人们一些小小的 提示。公益宣传画跟公益宣传广告一样,对人们的警示作用是不可小视的。社会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有我们每个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将前进一大步。近期,由台湾艺人陈建州、范玮琪发起的一项关于关注残障世界坚强的微笑的公益活动,受到多方关注,所以我们协会希望让同学们以>为设计方向,做出引发人深思的海报,进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残障人士的公益活动中。本次活动主题鲜明,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想象空间,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需要一个平台,活动本身提供了一个大舞台给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魅力。 四.活动主题:关注残障世界坚强的微笑,设计传递爱心 五.活动内容:以>为方向设计公益海报(手绘、电子版均可)六.活动时间:2012年3月5日—4月12日七.活动地点:图书馆门口、多媒体教室八.活动参与对象:在校全体学生九.活动详细实施方案: 十.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优秀论文包豪斯设计

包豪斯教育体制与教学法的特点 一、包豪斯的含义: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二、以包豪斯命名的深层含义: 第一,狭义的讲,格罗皮乌斯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看做同源的,艺术设计应该像建筑一样,把各种空间艺术统一于一体,恢复、重建艺术和技术、艺术创作和生产活动的联系;第二,广义的讲,“建筑之家”作为“大厦”(Der Grosse bau)是一种理想、象征和隐喻,指人们居住的物质环境。 因此,在现代设计史上,在公元1919年成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在这一年的4月1日创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适应工业时代需要的艺术教育史上的质的飞跃。如果说其他同类学校仅仅通过调整课程、加强工场的实习来适应新的需要,那么,包豪斯对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进行了彻底变革,这不仅指新型的职业——艺术设计的确立,而且指新型的职业个性的培养。 三、包豪斯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 四、包豪斯的教学: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峙”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

包豪斯设计美学探讨——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包豪斯设计美学探讨——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固然,“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对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来说是一种冲击、一种进步,但在现代许多工业设计中,包豪斯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其中某些思想、观念对我国现代工业设计和技术美学仍然有启迪作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设计道路的方向的选择是有帮助的。它的原则和概念对一切工业设计都是有影响作用的。弗兰克·皮克(FrankPick)认为:“……必须制定一种压倒一切的科学原则和概念,来指导日用品的设计,象建筑方面那些指导房屋设计的原则那样。” 包豪斯的主要思想是要求产品构体按标准化的形式进行生产。与此同时,他又反对把它作为一种目的。他认为这是一种迫切的先决条件。他并对标准作一个定义: “所谓标准,可以释义为,任何一种广泛应用的东西经过简化,融合了先前各种式样中的优点而成为一个切合实际的典型,这个融合过程首先必须剔除设计者们有个性的内容及其特殊的非必要的因素。” 对于我国的技术设计,我认为也应把标准化作为现阶段一个主要的努力目标。因为标准化的产品适合于社会化工业大生产,经济效果是巨大的。我国人口多,市场幅度大,产品需求量大,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在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再者,标准化对中央集权国家来说也是容易实现的,而且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 至于标准化的美学思想,应该是“一个公认的标准,是比已综合进去的任何个别原型更为成熟更为肯定的范本,往往可以成为整个时期正式的共同标准。”在社会默许多有创造欲的艺术家之前,有一个综合各家优点的范型,更适于推广和批量生产。 当然,包豪斯认为提倡标准化并不等于抹杀个性,“虽然每所房子和每所公寓都毫不含糊地会带上我们时代的印记。但它们还会像我们所穿的衣服那样,有足够的余地可供设计者个人发挥其创作个性。”他期望“最后结果应当是最大限度的标准化与最大限度的多样化的愉快协调的结合。”作为一个大的时代标志,需要大量有个性的东西来补充它、丰富它,这样才使我们的生活不会觉得单调、平庸。 包豪斯对设计的要求是“形象上它不采取模仿何种风格样式,也不作装饰点缀,只是采取简洁和线条分明的设计,每一个局部都自然融合到综合的体积的整体中去。这样的美观效果是同样符合我们物质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要求。”技术美学的研究就其本身就是要阐述对产品物质方面和心理方面需求的研究,我国的技术产品的设计同样也应注重这两个方面,只有符合这两个方面才能考虑到美学上的要求。

20世纪最著名的50名设计师(3

20 世纪最著名的50 名设计师( 3 厄尔( Harley Earl, 1893-1969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大学学习工业技术与设计。1926 年被通用公司董事长斯隆看中,成为通用公司造型设计师。1940 年出任通用公司副总裁,通用汽车公司艺术与色彩部主任,负责汽车外型设计,设计风格奔放、富于创新,开创了战后汽车设计中的高尾鳍风格。他对汽车设计的影响力达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而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部门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设计中心。他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与总裁斯隆一起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型;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按照他们的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不断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使汽车的式样最少每两年一小变,三到四年一大变,造成有计划的样式老化,促使消费者为追求新式样,而放弃旧式样的积极市场,使企业获得巨大的利益。尽管这种设计体系不被设计界推崇,并不断遭到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抨击,却已经从三十年代开始在美国的工业界生根,同时也影响到世界各国,现在似乎没有可能把厄尔创造的这种体系推翻。厄尔是一位一直有争议,却影响巨大的工业设计师,他创造了大量品味不是很高,却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作品。兰德( Paul Rand, 1914-1996 )兰德作为当今美 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图形设计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之一,其先导地位和作用是勿庸争辩的。兰德1929-1932 年就学于纽约普拉特设计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图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兰德穷其一生的追求,将

20 世纪上半叶由包豪斯倡导的现代艺术及设计理想和美学原则,切实应用到为商业服务的实用美术中来。兰德的设计实践领域极广,包括广告、杂志的艺术设计、书籍装帧及插图、字体设计、包装设计等。他曾在普拉特设计学院、库柏设计学院、耶鲁大学等著名院校任图形设计教授,多次获得各种由专业组织颁发的大奖,包括数枚纽约艺术家协会金奖。他还被授予英国荣誉皇家设计师头衔。他曾受聘为许多美国著名大公司的设计师或设计顾问,其中包括美国广播公司、IBM 公司、西屋电器公司等。他为这些公司所设计的企业标志,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贝聿铭(Pei Ieoh Ming, 1917-)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 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 年是「贝聿铭年」。1988 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 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 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盖里( Frank Gehry, 1947- )盖里是解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学士,哈佛大学城市规划硕士。1962 年成立盖里建筑事务所,逐步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中溶入解构主义的哲学观点。他的代表作有巴黎的美国中心,瑞士巴塞尔的维斯塔公司总部,洛杉矶的迪斯尼音乐中心,巴塞罗那的奥林匹亚村,明尼苏达大学艺术博物馆等等。他1997 年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盖里1989 年获建筑界最高大奖– 普利茨克建筑设计奖。 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 和形态。他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

包豪斯设计理念

在设计界提到包豪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错包豪斯在设计界的影响,非一日能形成的。早在一九一九年,在德国成立的这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集中了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成果,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运动、苏联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虽然这所学院在1933年4月被纳粹政府强行关闭,但它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难以估量的。 包豪斯是由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现代建筑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建立的,他基本上把学院从一个子虚乌有的空洞观念变成一个坚实的设计教育基地,成为欧洲现代设计思想的交会中心,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发源地。包豪斯是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缩影。它经历过三任校长,形成了三个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迈耶的共产主义,米斯的实用主义。把三个阶段贯穿起来,包豪斯因而兼而具有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浪漫和乌托邦精神、共产主义政治目标、建筑设计的实用主义方向和严谨的工作方法特征,也造成了包豪斯的精神内容的丰富。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设计学院都没有、也不可能具有的高度文化特征。带有强烈的、鲜明的时代烙印。 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就开始发展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展开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现代设计。其实,早期的包豪斯只是格罗佩斯本人想通过教育实现世界大同的社会乌托邦思想,与中期的包豪斯在基本观念上是有巨大的本质区别的。真正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应该说是中期包豪斯的思想。自一九二三年起,学院开始走向理性主义,比较接近科学方式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开始强调为大工业生产的设计,原来的那种个人的、行会式的浪漫主义色彩逐渐消失了。而这正是德国工业发展迅速,政治与经济局势稳定的时期,因而,包豪斯的变化是顺应了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的。到一九二七年后,包豪斯急剧转向,教育积极与社会效益联系,教育开始走向政治化。一九三三年,纳粹党登上政治舞台,包豪斯面临关闭,主要领导人和大批学生、教员因为逃避欧洲的战火和纳粹法西斯的政治迫害而移居到美国。于是,三十年代后的包豪斯对于设计界的影响变的微弱了。但他们移居美国后,也同时把他们在欧洲进行的设计探索,把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也带到了新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通过他们的教育和设计实践,以美国经济的强大实力为依托,终于把包豪斯的影响发展成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从而又影响到全世界。 从长远的思想影响来看,包豪斯不仅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同时也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它把以观念为中心的设计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的奠定起来。从而与美国为中心的仅仅重视改变外型、强调商业效益的改型设计对立,形成了包豪斯现代设计当中两个非常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体系。包豪斯的大批移居美国的人员,包括它的主要领导人物,把包豪斯体系的部分内容与美国的体系结合,形成战后美国版的“国际主义风格”,更加大的影响了世界各国。这种混合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品,精神的内容减弱,形式主义成分加大,商业主义味道强烈,理想主义内核消失,因此,国际主义设计不但引起理论界的批判,同时也造成了设计界的反感,这些因素造成一九七零年前后开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但是,从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发起、发展来看,也是基于和针对源于包豪斯的某些原则因素的。从本质上来说,后现代主义运动是对现代主义的一个反思,而它产生的根源,依然可以追溯到包

艺术设计之包豪斯设计

廊坊师范学院 艺术设计基础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包豪斯对教育技术学的影响 学生姓名:李梦娇 指导教师:武超 二级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系别:教育技术系 专业:教育技术学 年级:2014级 学号:14050441023 完成日期:2016年6月12日

学习了《艺术设计基础》这节课,要说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设计运动,当属包豪斯设计,教育技术学的教育模式大部分传承了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在现代教育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影响至今。 "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译,原是1919年在德国威玛成立的一所工艺美术学校的名称。该校创办人及首任校长,是著名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他别出心裁地将德文Hausbau(房屋建筑)调转成Bauhaus作为校名,以显示学校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机构的区别。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也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另一位德国建筑师,亦属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曾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该校于1925年搬到德绍,后又于1933年迁至柏林,同年遭纳粹法西斯查封而被迫解散。虽然从创立至遭遇“杀校”,包豪斯仅存世短短14年,但其理论与学说却对整个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激起的涟漪至今随处荡漾。 包豪斯校舍 包豪斯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教育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虽然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对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来说是一种冲击、一种进步,但包豪斯的某些思想、观念对现代教育设计和技术美学仍然有启迪作用。 对于包豪斯最多的批评是针对所谓“国际式”风格的。尽管格罗皮乌斯反对任何形式的风格,但由于包豪斯主张与传统决裂并提倡几何构图,事实上消除了设计的地域性,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脉被忽视了,加之一些建筑师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袭代替创造,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国际式”风格。以平屋顶、白墙面、通长窗为特征的方盒子式建筑风行世界各地,对于各国的建筑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因而受到广泛的批评。

包豪斯作品

Bauhaus 1919 - 1933: Workshops for Modernity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November 08, 2009-January 25, 2010 ANNI ALBERS German, 1899-1994; at Bauhaus 1922–31 Upholstery, drapery, and wall-covering samples 1923-29 Wool, rayon, cotton, linen, raffia, cellophane, and chenille Between 8 1/8 x 3 1/2" (20.6 x 8.9 cm) and 4 3/8 x 16" (11.1 x 40.6 cm)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Gift of the designer or Gift of Josef Albers ANNI ALBERS German, 1899-1994; at Bauhaus 1922–31 Wall hanging 1925 Silk, cotton, and acetate 57 1/8 x 36 1/4" (145 x 92 cm) Die Neue Sammlung - 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Museum Munich ANNI ALBERS German, 1899-1994; at Bauhaus 1922–31 Wall hanging 1925 Wool and silk 7' 8 7.8" x 37 3.4" (236 x 96 cm) Die Neue Sammlung - 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Museum Munich ANNI ALBERS German, 1899-1994; at Bauhaus 1922–31 Wall hanging 1926 Silk (three-ply weave) 70 3/8 x 46 3/8" (178.8 x 117.8 cm) Harvard Art Museum, Busch-Reisinger Museum. Association Fund

包豪斯简介

。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o 1.1 1919年魏玛时期 ? 1.1.1 背景 ? 1.1.2 教学 ? 1.1.3 风格 o 1.2 1925年德绍时期 o 1.3 1932年柏林时期 o 1.4 1945年以后? 2 学程 o 2.1 包豪斯艺术家? 3 参考文献 ? 4 外部链接

[

设计作品,但由于当时学校设备与资金有限,以致全体师生忙碌五个月也未能完成全部订单。 由于魏玛时期的任教教师与魏玛共和有相当的关系,因此对包豪斯表示赞扬的人,往往被视为是左派或国际主义人士,也因此刚开始时右派政府一直抱持着反对包豪斯的态度。在1924年2月图林根议会选举后政治形势转变,左派的执政党相较于Richard Leutheu?er所领导的右派DVP党,少了百分之五十的席位,政治局势丕变。在这种局势下,其他城市建议包豪斯的老师及学生们换一个新的地方让学校继续运作,再加上图林根政府亦感受到财政与政治上的现实压力,最后魏玛的包豪斯终于在1925年时结束运作,并搬到德绍(Dessau)继续教学。 [编辑]教学 包豪斯的目的是成为结合建筑、工艺、与艺术的学校,按照格罗佩斯的理想,现代设计教育必须结合艺术与技术,将艺术家、工匠与工业之间的界线抹除,方能提升德国的工业水平。使得包豪斯的教学在理论知识与实务技术同样重视,基本上是以艺术家、工艺家为中心所建构的工作坊(Werkst?tten)形式教学,教师学生之间以“师傅”(master)、“技工”(journeyman)与“学徒”(apprentice)的中世纪行会(Medieval Guilds)用语互相称呼,倡导中世纪建造大教堂般,建筑师、工匠与艺术家集体协调工作的精神。 在当时并没有一位艺术家或工匠是理论与技术兼具的,因此包豪斯在前几年都采双轨教学制,由教导艺术形式、色彩、绘画的“形态教师”(Form meister)与传授技术、手工艺、材料的“技术教师”(Handwerks meister)共同教授。然而看似有道理的制度实际执行上却是困难重重,形态教师的教学影响力常大于技术教师,两种教师所受教育的不同、教学方向我行我素与薪资待遇差别等问题,使得包豪斯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两派教职员分裂的情况。一直要到1925年,包豪斯有了第一届理论技术兼备的毕业生留下担任教师,才结束了双轨教学。 新生在进入包豪斯必需接受6个月的基础课程预备教育,以解决初期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有来自各国的菁英留学生与战后德国涌现的新劳动阶层,年龄遍布19岁至40岁),通过训练后依据所长被分配到不同的实习工厂中,接受3年的工作坊专业教育,结业合格者授以“技工证书”(journey diploma),可选择就职或继续攻读建筑师专业教育,参与不设年限的实习与高等养成训练,经考查成绩满意后才能授以“包豪斯文凭”,一般需时4至5年。 约翰·伊登在基础课程训练的教学上,摆脱传统学院派的束缚,强调对材料的观察、研究与实际运用,使学生从经验中获得工艺技术上的启发,然而比起理论,他偏好应用直觉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脱离现实,去追求“未知”与“内在的和谐”,这种神秘主义色彩,对格罗佩斯与包豪斯的立场带来强烈的矛盾。 [编辑]风格 在前工业时期产品的引导下,开始尝试将罗马式设计风格转化并结合现代组构方式操作。[来源请求]

国外植树节创意海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国外植树节创意海报 篇一:植树节海报设计理念 绿色,世上最美的颜色。 它没有红的娇艳,没有黄的靓丽,没有蓝的冷静,没有白的娇贵,也没有黑的压抑。但她让世界充满了生机。 它是和平的颜色,带着善良与温柔像母亲的手,令人无限温暖,又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它也是一种奇怪的 颜色,有时候渺小,却又十分伟大,它毫不怜惜自己的力量,时刻保护着我们不受灾害的侵扰。 这个世界,因为绿色才明亮,因为绿色才温馨,因为绿色才鲜活生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绿色,守住身边最美的颜色。 高二(2班陆佳瑶 设计理念 啊! 鸡爪一样的树干啊! 你为何如此消瘦!

你没有鸡爪美味,也没有鸡爪光滑! 却更比鸡爪得人心! 啊! 茶叶蛋般的树木啊! 你为何如此昂贵! 你没有茶叶蛋的圆润,也没有茶叶蛋的一颗难求! 却是人类最需要的! 高二(3)班 葛文静 设计理念 3月12号是一个播种绿色的,充满新生的节日——植树节。为了宣传这个充满意义的日子,我设计出了这张宣传海报。海报中央有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每一片翠绿的树叶都象征着每个人民心中对于绿色的向往。右侧有着英文的号召词,使植树节成为世界的节日,让所有的地球公民都能铭记这个节日,多植树,能让大自然围绕在我们身边。左边的则是森林中的精灵,向往着能有更多的居住处,让绿色的树覆盖着每一片花土。 行动起来吧,多种一棵树,多一片清新空气,多一个健康生活。铭记3月12日这个充满绿色的节日。让植树变得有趣,变得实际! 高二(6)班

莫佳妮 植树节的主题是环保节约,保护环境。这幅海报由树木而起,重点突出中间房子镶嵌在树木中央的情景,意图在于以反讽的方式勾勒人类工业对于树木的破坏。树木腐蚀,鸟雀只能在屋顶寄居。正呼应了房子中间的那句话:“别让生 活腐蚀生存。”越来越多的房屋与物品让人类的生活更安逸,可同时却剥夺了许多动物的容身之所。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高二(1)班 陈思耘 设计理念 “植树节”顾名思义是种植树木的意思,虽然我国每年种植的树木的确很多,但是被我们用来制造家具、书本的树木却更多。 “十年树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砍掉一棵树木不 费吹灰之力,但是从一株树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却远不止十年光阴。树木之于人类是生存之本,要是没有树木,人类也难以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了,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发现过度砍伐树木后极力想办法补救的原因。 而我眼中的校园就是一个小小社会,它为社会培养人才,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有些行为习惯或素质在校园中便会定型。所以我们应该在校园中多提倡植树造林,多参与植

50位世界知名设计师

世界设计师介绍 1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1940) 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这些设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贝伦斯在AEG 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 2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1907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 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1925年,由于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迁往德骚,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优秀的教员,完善了教学计划和设施,并设计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1928年,格罗披乌斯迫于各种压力,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1937年,格罗披乌斯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并创立了协和设计事务所。 格罗披乌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二十世纪现代设计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3米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 米斯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1907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1928年,他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1929年,米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其空畅的内部空间,优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家。 1930年米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但之后政治气氛日益恶化,1933年纳粹政府上台,其文化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关闭包豪斯,至此结束了其14年的办学历程。 1938年,米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提到,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