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健康幼儿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应该包括:①智力属于正常范围,没有明显的智力迟钝反应。②有健康、愉快的情绪,心情舒畅,变化稳定。③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他人正常交往,与所属集体协调一致,而不是倾向于离群独处。④意志完善,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行动具有自觉性和果断性。⑤有正确的自我观念,统一协调的行动。行为统一、一致,思想与行动协调。而不是思想混乱,注意力不集中。⑥对事物的反应适度,能够处理困难、失败、焦虑、恐惧等冲突情境。对于变化的情境能做出适当的反应,而不是异常地兴奋或冷淡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

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如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等。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他的劳动特点和他所担任的职责决定的, 是幼儿教师教育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环境因素,是教师自身个性和谐发展的润滑剂。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总特点如下:①潜在性。一方面指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中,由不适应到适应,从苦教到乐教逐渐形成的。另一方面是指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幼儿的影响是潜在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②多面性。一方面指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具有多种成分、多个方面, 是各种心理结构特征构成的综合体,又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另一方面指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从各个侧面、以各种形式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广泛影响。③既相对稳定,又有可变性。稳定性一方面指教师的心理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另一方面指对幼儿心理影响的长效性和稳定性。不过,人的心理素质既有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这样,幼儿教师可通过不断的教育实践和学习体会, 使自己的心理素质更加完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摒弃不良的心理素质, 同时帮助幼儿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良好心理特征

心理健康

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在心理卫生学界尚没有统一的定义。这是因为常态与变态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只有程度的不同,而无严格的界限。在心理卫生学界,一般是把心理健康的人所具有的特点作为标准,被多数人接受的有以下几条:

(1)正视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 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湎于过多的幻想; 对生活中各项问题、各种困难和矛盾,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企图逃避,处处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

(2)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不但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及各方面的各件,而且还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情绪和动机,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从而在求学、谋职或恋爱方面做出正确的抉择,增加成功的机会。

(3)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既对别人施予感情,也能欣赏并接受别人的感情,因而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 多于消极的态度(如嫉妒、怀疑、憎恶等) 。

(4) 情绪乐观。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朗、情绪稳定、乐观、常向光明处看,不往黑暗处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遇有烦恼能自行解脱。

(5)自尊自制。心理健康的人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退缩畏惧; 在行为上独立自主, 既能有所为,又能有所不为,只要是好的就主动去做,只要是坏的就自我克制,纵有外诱亦不为所动,

(6)乐于学习和工作。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来,并能从中得到满足感。学习和工作对他不是负担而是乐趣。

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在心理卫生学界尚没有统一的定义。这是因为常态与变态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只有程度的不同,而无严格的界限。在心理卫生学......

- 来源:实用心理咨询大全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就像生理健康可以通过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生理体征进行评定一样,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心理表现来评估。一般认为,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几方面。

1.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没有正常的智力,就没有健康的心理。智力水平可通过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来筛查。除智商低于70以下属智力落后外,智力一般和智力超常都属于正常智力范围。

2.情绪愉快、稳定。情绪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晴雨计。儿童的情绪更是丰富多彩的。但心理健康的儿童,其主导心境是积极的、愉快的、稳定的。

3.意志坚强。意志是人为达到预定目的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儿童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与自制力,正是在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意志行动使儿童学会用理智战胜情感,促进个性稳定、心理健康、道德高尚。而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心灰意冷、情绪低落甚至离家出走,伤人、自尽等等都是意志薄弱、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因此,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4.热爱学习,求知欲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是否乐于学习,将自己的志趣和精力倾注于探索大千世界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取得一定成效,也是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譬如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时思想经常“溜号”,并有其他异常行为表现,便可判断其可能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

5.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儿童在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使儿童产生安全感、舒适感与满意感,情绪安定、身心健康。如果一个儿童被视为“害群之马”,或成了没有朋友的“孤家寡人”,那他的心理健康就有问题了。因此,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6.行为方式正常。儿童的行为方式是其心理活动的一面镜子,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正常的行为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2)行为反应适当;(3)心理与行为协调统一。如果天真活泼的幼儿却像老态龙钟的老人一样沉默寡言、萎靡不振,或对环境刺激的反应经常表现异常敏感或迟钝,或常常言行不一,行为反复无常,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总之,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对于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就像生理健康可以通过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生理体征进行评定一样,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心理表现来评估。一般认为,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几方面......

- 来源:中国优生优育优教百科全书·优教卷阅读全文>>

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两个重要的新内容:社会适应性和学习准备性。

6.2幼儿心理健康评估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综合之前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幼儿心理健康主要指幼儿在

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其认知、情绪、社会性、行为四方面不断发展的能力。那么, 我们应该具体从哪些方面来评估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一个较全面的幼儿心理健

康评估量表应该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我们可以参考前人关于幼儿心理健

康问题的诊断分类。

DSM一m一R中关于儿童期心理障碍的诊断分类有:)l孤独症;2)普遍性发

展障碍;3)儿童期分裂障碍;4)多动症(与刻板动作相关联);5)反抗、不顺

从障碍;6)分离焦虑障碍;7)婴儿期沉思默想障碍;8)婴儿期或儿童早期的

反应性依恋行为失调。此外还有针对婴儿期的抑郁和创伤后心理压力障碍。

CID一10简表中关于儿童期心理障碍的诊断分类有:1)儿童多动症,非典型

多动症;2)分离焦虑障碍;3)儿童期反应性依恋行为失调。

在第一本为大家所知的关于婴幼儿精神病学的教科书中,明德(Minde)也提

出了一个分类表,尝试对DSM一m一R做一些扩展,罗列了以下类别:)l孤独症; 2)反应性依恋行为障碍;3)行为组织障碍;4)睡眠障碍;5)进食障碍。

国家婴幼儿临床计划中心(NCCPI)也提出了分类表:1)社会性发展和交流

障碍,包括多动症和非典型普遍性发展障碍;2)心理创伤障碍,包括由单一事

件引起的急性心理创伤和由一系列创伤事件引起的慢性心理创伤;3)调节性障

碍,包括过度敏感型、反应不足型、主动性攻击型、混合型、睡眠障碍、进食障碍;4)情感障碍,包括焦虑、情绪障碍(长期丧亲、抑郁、情绪易变)、情绪表

达方面的混合性障碍、剥夺综合症;5)适应反应失调。

从以上关于婴幼儿心理障碍的诊断分类中可以看出,婴幼儿主要心理障碍表

现在孤独症、精神分裂、多动症、交流障碍、焦虑障碍、情感障碍、依恋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反应失调等方面,因此一个完整的幼儿心理健康评估量表

应该包含与这些心理障碍表现相关的内容,而多数心理障碍也是在认知、情绪、

行为、社会性四方面都有所表现,所以可以将具体的问题表现分别归类入这四方面,具体分类如下:

一是儿童是否出现情绪反应异常。包括创伤性应急异常,如一直难以从创伤

事件的体验中恢复过来,反应麻木、易于唤起、以及一些创伤事件之后才出现的

反应;情绪情感异常,如焦虑、忧伤、抑郁、情绪表现异常、依恋异常;调节、

适应异常,如因环境变化而烦乱、过于敏感或反应迟钝、自我控制异常;

二是儿童是否出现行为反应异常。包括睡眠行为异常,如睡眠困难或过度嗜

睡、持续尿床;饮食行为异常,食欲过强或神经性食欲缺乏、偏食、异食癖;肢

构建幼儿心理健康问卷的理论框架

.61幼儿心理健康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在欧美发展心理学界,关于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界定争议颇多,主要原因在于

婴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实际上,在探讨婴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时,许多研究者

特别关注出生至3岁之间的儿童是否在其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体验、调节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具有形成亲密、安全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探索环境和学习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婴儿心理健康就是情绪和社会性健康发展。因此,O一3

岁期间的婴幼儿心理发展中,最为人关注的大概是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调节能力是否正常发展。婴幼儿逐渐体验到人类的各种情绪:一开

始,他们主要依靠成人来调节互动、注意和行为,以后,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逐

渐提高,因此,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否正常发展是其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婴幼儿是通过与父母或其他照料者之间的关系来习得人们对其有何预期

及他们对他人有何预期。因此,婴幼儿早期与其父母能否形成某种保护性的、稳定的、连续的抚养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三、人类与生俱来具有探索和掌握周边环境的内在动力。婴幼儿是否积极参

与到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中,以及他们所具有的适应和处理环境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婴幼儿与照料者和其他儿童一起享有并交流着情感和经验,婴幼儿是否

能形成某种关于自己在参与关系和影响周边世界的能动性的认识,也是其心理健康的一个方面。

对于3一6岁儿童,由于此时他们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与更多的同伴

互动,并为接受更正式的学校教育做准备,因此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要增加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体行为,如咬指甲、做一些习惯性动作;其他一些日常行为,如自伤行为、刻板

行为、破坏行为等等。

三是早期关系异常。包括对父母的依恋,如在家里能否安心游戏、探索周边

环境;与学校老师的依恋关系;与其他成人的关系,如似乎对成人不感兴趣、对

任何人都过于友好、将陌生人视同家人;与同伴的关系,如不参与同伴之间的游戏、对同伴的攻击和欺侮行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如能否较快适应幼儿园环境, 进入新的环境后是否有某些养成行为出现退行现象。

四是认知功能活动水平:注意,如警觉水平低、活动过度、冲动、注意集中

困难、注意转移困难等;态度/动机,是否热衷探索周边环境、缺乏好奇心与想

象力;语言/言语发展,如说话延迟/障碍/缺损、表达性语言障碍、接受性语言

障碍、口吃;感知觉,包括听知觉、视知觉、触觉、运动、感知觉统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精选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一): 心理健康教案:情绪变变变 一、前言 此刻关于情绪调节及其发展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消极情绪领域,因为许多研究者发现,人们认为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大都是在特定消极情绪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情绪调节主要与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或是以用心情绪取代替消极情绪。 情绪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绪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涵义的界定方式,主要能够归纳为三类:第一类可称之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个人目的。第三类可称之为特征性界定方式,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或特性着手,对之加以界定。当然,这三种界定方式之间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情绪调节的本质。 二、年龄特点. 幼儿的情绪,资料已相当丰富,一般成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分已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在引起情绪的动因、情绪表现方式上还有许多的不同。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情绪常常极度强烈而高涨,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有时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有时大发脾气、哇哇大叫,情绪调节潜力较弱。另一方面,第二学期的小班幼儿已能简单的辨别用心情绪和不良情绪对自己带来的不同感受,因此,在小班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绪并进行情绪自我调节的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设计思路 难点:情绪调节方法。 重点: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学习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构成原因:幼儿年龄小,自我调节潜力弱。 解决方法:情境创设策略、图示策略。 目标:1、用心探索情绪调节的方法,明白要持续用心的情绪。 2、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3、体验帮忙他人,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石塘小学附设园林燕青 一、幼儿情况分析 林睿阳,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有较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老人没有文化,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父母工作较忙,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推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也哭: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在班里,他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二、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奶奶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三、目标 (一)使幼儿喜欢来幼儿园,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学做自己能做的事,能自己吃饭、睡觉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一)做好家长工作 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二)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们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三)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慢慢地、他主动积极性的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四)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等,自理进一步提高。 (五)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 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五、观察记录 第一阶段:一天的早上,我在门口迎接孩子们来园,发现睿阳跟奶奶来了,发现他还是不高兴,于是我蹲下给了他一个拥抱,并亲了他一下。慢慢的他松开了抱着奶奶的手,而且在我的提示下跟奶奶说再见。 效果:睿阳来园虽然还是不太习惯,但他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来园不再拽住奶奶的衣服哭闹了。 分析:只要适时给孩子给与关怀,相信孩子会慢慢习惯的。 第二阶段:一次我们班组织上体能课,在玩集体游戏时,刚开始我发现睿阳站在一旁,并没有加入,我悄悄的告诉几个小朋友:“你们要跟睿阳一起玩。”于是睿阳便被热情的小朋友们牵着加入了游戏中,慢慢地,睿阳也开心的玩了起来。 效果:睿阳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很强,正因为他对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显得比其他孩子多动。 分析:只要能参与集体活动,相信孩子个性也会有所改变。 第三阶段:现在的睿阳,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效果:孩子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分析:通过各种方法,使幼儿融入集体,适应幼儿园环境。 六、教育效果 (一)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穿衣服,能心情愉快的来幼儿园,自

中班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教案

中班幼儿心理健康活动《甜甜的糖果》 一、活动目标 1、体验“馋”的感受,引导幼儿克制糖果的诱惑,体验延迟满足带来的收获。 2、初步建立幼儿自我控制意识。 二、活动准备糖果数粒,礼品盒,盘子,小熊头饰若干,透明的玻璃小瓶若干, 多媒体课件,装饰挂满糖果的大树,扮演大象伯伯的老师。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甜甜的糖果)体验“馋”的心理 1、教师以熊妈妈的身份导入。 师:亲爱的熊宝宝们,大家好,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东西!猜猜看会是什么呢? 2、教师倒出糖果,放在鼻子上闻一闻,引起幼儿馋的欲望。师:啊,好多甜甜的的糖果啊,熊宝宝们,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糖果,你们有什么感觉呢?(辅助提问:嘴巴怎么样?有没有流口水的感觉?) 师小结:妈妈告诉你们,这种感觉叫做“馋”。 3、把糖果分给幼儿,让幼儿感知糖果五颜六色的包装,请幼儿放到鼻子上闻闻,好香啊,激起幼儿想吃的欲望。 师:宝宝们的嘴巴馋了吗?妈妈送给每位宝宝一颗糖果,好不好? (二)、了解、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 (1)、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后,观察幼儿第一次延迟满足情况,了解幼 儿原有心理,引导幼儿初步抵制诱惑

1、师:糖果好吃吗?你们还想不想吃?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呢,教师把糖果放在盘子里,每位熊宝宝都可以来拿一颗。妈妈告诉宝宝们一个秘密:拿到后你可以吃掉它,也可以不吃。如果你不吃的话,等一会儿妈妈就再送给你一颗,可如果你吃掉了,妈妈就不能再送给你了。宝宝们听懂了吗?快去拿一颗吧! 2、师:你吃掉了吗?你真是个小馋猫;你没有吃掉,为什么?(先让孩子回答没有吃掉的原因,不要着急告诉答案)——你想到妈妈还要给你一颗就忍住馋,不让自己的嘴巴吃。这是个好办法!(同伴经验分享) 3、激励:给忍住的小朋友一颗糖果。 师:现在宝宝们可以吃掉手中的糖果了。 (2)情景表演。通过情景渲染,培养幼儿有意识克制“馋”的行为,再次抵制诱惑。 1、让小朋友们带上小熊的头饰,再请出扮演大象伯伯的老师。 师:大象伯伯来家里做客了,熊宝宝们想把糖果送给大象伯伯吗?妈妈再分给你们几颗,我们一起送给大象伯伯吧! 2、教师和大象伯伯来到幼儿当中,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颗糖果,认识糖果包装的颜色。与幼儿交流“你为什么不吃呀”,让幼儿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让每个幼儿学习同伴达到克制自己的目的。对能始终克制自己的幼儿,教师可用夸张的语言说:“哇,你真不错!”“多可爱的孩子呀,把自己的糖果留给大象伯伯吃,大象伯伯肯定会喜欢你的!”对克制不住自己的个别幼儿,可婉转地说:“大象伯伯也会喜欢你的,请你下次把糖果带给他好吗?” 3、分发透明玻璃小瓶,享受延迟满足的收获。 师:妈妈准备了许多小瓶子,我们把五颜六色的糖果都放进瓶子里,再送给 大象伯伯好吗? 4、组织幼儿把瓶子里的糖果送给大象伯伯。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 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 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 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 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 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 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 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 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 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个别幼儿出现不合群现象,这样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发展。根据这一现象,我设计了小班活动《一起玩,真快乐!》,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我制作了幼儿喜爱的动画形式的课件,并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玩具,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大家一起玩快乐,并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录音机、大型积木、各种玩具若干。 [教学重点] 给幼儿提供大家一起玩的机会。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进程] 1、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走路好吗?(小兔、小鸭、乌龟、小

猫)我们刚才学了那么多小动物走路,你们高兴吗?小朋友你们喜欢来幼儿园吗?你们每天在幼儿园里玩的高兴吗?小朋友,有个叫妞妞的小朋友她也上幼儿园了,我们一起看妞妞在幼儿园玩的快乐吗? 2、展开:放课件,幼儿观看。 图 一、妞妞独自一个人在玩,小朋友这个小姑娘叫妞妞,你们看她在干什么?她和谁在玩?你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吗?你喜欢怎样玩? 图 二、我们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妞妞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了?鼓励幼儿想办法: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么做才能让妞妞不生气,快乐起来呢?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看妞妞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 图 三、来许多小朋友哄她(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你别生气了)妞妞看到小朋友态度那么友好,就原谅了他们,也不生气了。 图 四、小朋友们拉起妞妞的手说:妞妞,和我们一起玩去吧 图 五、妞妞和大家一起玩,真快乐呀!

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教案

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教案 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小编收集了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教案,欢迎阅读。 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教案【一】1、懂得情绪愉快有利与身体健康。初步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2、引导幼儿逐渐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个木偶、一个开心枕 重、难点分析: 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一:感受快乐 拍手入场,进行开心碰碰碰的游戏。 二、开心与烦恼 1、刚才玩的真开心,你们想想平时你还遇到过什么开心的事? 2、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 3、除了开心的事,我们还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谁来说一说你都遇到一些什么不开心的事? 4、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 5、你喜欢开心的自己还是不开心的自己? 小结:不开心就是生气,生气不仅不让人喜欢,还会对我们身体产生坏的影响。生气的时候,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尽量不让自己生气,把生气

这个坏习惯消灭掉。 三、化解不开心 1、生气商店:谁知道什么是消气商店? 2、我们来看看谁来消气商店了? 3、依次出示小动物,请幼儿帮他们想办法! 4、你觉得消气商店好吗?为什么? 5、如果你生气了,你会想哪些办法让自己消气呢? 小结: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你生气的时候,可以唱唱歌,跳跳舞,玩玩玩具,看看电视或者大声的哭一哭,这样你就能消气,让自己快乐起来。 四、让自己开心 1、介绍开心枕。 2、传递开心,让每个幼儿和“开心枕”抱一抱,亲一亲。 3、说一说抱着“开心枕”有什么感觉? 4、把开心枕送给其他人来感受一下开心的滋味。 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教案【二】 1.了解心情和人面部表情的关系,理解微笑的魅力。 2.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关注他人的情绪,用微笑感染他人。 3.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1.师:小朋友们好!听到你们的回答,我的心情已写在脸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可以指导家长更优质的培养孩子。下面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及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判定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大致有如下几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儿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着、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玻良好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他们对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具体说来,他们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应有如下表现: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正常的心理素质无过分畏惧、惊恐、焦虑表现,喜怒哀乐表诸于色,活泼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反之,常常表现出过度恐惧、多动态症、强迫症、狐独症、忧郁症以及偏执倾向等,说明孩子的心理素质并非良好。 2、求知欲较强 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会显得好奇兴奋、念念不忘。如果一个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显得漠然冷淡,那么孩子的心理便有问题。 3、能合群 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微笑的魅力》 设计意图: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心理素质极不稳定,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不易容纳挫折和不合理的事,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变化较大。这种表现,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人的表情中,微笑最美丽,也是最有魅力的。它可以调节人的心情,让不快即刻消失,也可以和谐人际关系。为了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完美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心情和人面部表情的关系,理解微笑的魅力。 2.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关注他人的情绪,用微笑感染他人。 3.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诗歌挂图一张,录音机,音带《歌声与微笑》,难过和微笑的图片各一张,小镜子每人一个,绘画材料若干。微笑服务的图片,每个幼儿从家庭的相册里选出自己家庭成员的最佳微笑照片。 活动过程: 1.看“微笑” (1)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在歌声中幼儿参观微笑图片展,引出课题。 师:我们小朋友一起搜集了许多微笑的图片,有空姐的,有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还有小朋友自己的,现在请小朋友一起去看一下这些图片好吗? 提问: a.刚才小朋友们参观了微笑图片展,看了后有什么感觉? b.你看了这些微笑的图片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看了后很开心,看了微笑的图片心理很舒服,微笑的人很美丽。让幼儿感知微笑的美丽和魅力) c.依次出示难过和微笑的图片,引导幼儿分别说出看了图片后的感受,通过对比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微笑的魅力。 (2)小结: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或者难过时就会露出痛苦的表情,让人看了很难受,心情也会被感染。当你开心高兴的时候就会露出可爱美丽的具有魅力的微笑,让人看了后感觉很舒服。所以当我们不高兴、不开心的时候要想些高兴的事情,让自己高兴起来。这样,你自己快乐,你身边的人也会和你一起开心,大家就可以和你一起分享快乐。 2.听“微笑” (1)师:我这里有一首赞美微笑的诗歌,小朋友想欣赏一下吗? 师朗诵诗歌:当微笑写在睑上,脸就显得特别漂亮,好像花朵开在春天里。当微笑藏在心底,心里就充满了欢喜,好像春天开满的花朵。 提问:a.诗歌里是怎样说微笑的? b.微笑写在脸上像什么? c.微笑藏在心底像什么? d.为什么诗里把微笑比喻成春天的花朵? (2)引导幼儿讨论:因为微笑让人感觉很美,春天的花是一年中最多、最艳、最美的……3.谈“微笑” 出示诗歌挂图,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大意。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活动:分享真快乐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活动:分享真快 乐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且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本班幼儿入园才三个多月,许多幼儿由于缺乏与同伴分享的意识和行为,经常出现争抢、哭闹的现象,影响了他们的集体生活质量,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让大家一起玩,逐步渗透分享的意识。活动中,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励更多的幼儿乐于将自己的玩具让别人玩,并通过大家一起玩玩具后的快乐体验,进一步强化这一良好的行为,引导幼儿逐步学会与人分享,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分享活动,体验玩具大家玩的快乐。 2.大胆表达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的想法。 3.初步懂得玩具一起玩、互相谦让的交往方法。 活动重点:体验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活动难点:渗透分享的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幼儿自带玩具,布置成“玩具城”,课件。 心理:会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跟客人老师问好。

看,有这么多的老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孩子,大声跟老师问好:“老师好”! 2.参观玩具城。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到了玩具城,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开上汽车,走近一点儿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玩具,嘀嘀——出发喽! 3.将幼儿集中到身边。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玩具?(让每一个幼儿都充分表达) 过渡语:这么多好玩的玩具,都是小朋友带来的,怎么玩呢?快坐下来,我们听听小朋友的介绍。 二、展开 1.幼儿介绍玩具。 提问: (1)这架飞机很特别,是谁带来的?你来教教我们怎么玩? (2)这个蛋糕玩具是谁带来的?快来跟大家说说怎么玩? 2.表达“分享”。 (1)个人的表达 提问:玩具城里还有谁的玩具?快拿过来让大家看看,你的玩具想让谁玩? 小结:**小朋友让好朋友来玩自己的玩具,**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玩具让大家玩……他们都是会分享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他们! (2)群体的表达 提问:还有谁的玩具?你们的玩具想让谁玩? 过渡语:既然你们的玩具都让大家玩,那就快去玩吧! 3.幼儿玩玩具,教师指导,助教拍照(5、6张)。 重点:保证每个孩子都能玩起来。 拍照:拍孩子的快乐、专注,要有一张许多孩子一起玩的,一张老师和孩子一起玩的照片。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良好的个性 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正常的智力 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 测定。 正常的心理素质 无过分畏惧、惊恐、焦虑表现,喜怒哀乐表诸于色,活泼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反之,常常表现出过度恐惧、多动症、强迫症、孤独症、忧郁症以及偏执倾向等,说明孩子的心理素 质并非良好。 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 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会显得好奇兴奋、念念不忘。如果一个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显得漠然冷淡,那么孩子的心理便 有问题。 善于与人交往 在交往的过程中能与人平等、友好、和谐地相处,无猜忌、无严重的嫉妒心理,无明显的凌弱欺小行为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儿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摸,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病。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濡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 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 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一、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善于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的交往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合作性行为,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在一日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环境影响着每一件事物的现状,社会上每个人的行为状态,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3.教师要善于掌握幼儿心理产生发展的特点。幼儿从2至3岁开始到幼儿园,这个时期幼儿生活范围开始扩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幼儿离开了父母和熟悉的亲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开始会感到陌生、孤独、惧怕、焦虑,从而产生留恋家庭、父母、爷爷、奶奶及亲人,出现爱哭、缠人的现象。幼儿到4岁时,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调节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能自觉地维持和老师、小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到5至6岁时,开始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较小,心理已经开始形成系统,已改变了部分性格,在社会发展条件的影响下,在人际间和现实生活相互交往中发生较广泛的变化,这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特点。 4.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媒体就是信使,它通过儿童读物、广播、电视、电影、游戏机来渗透幼儿的好奇心灵,不少幼儿可从以上媒体中模仿自己所喜欢的鲜艳色彩、新奇、变化、形象丰富、活动有趣的事物,从而促进想象、理解、记忆、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促使心理健康发展。 5.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成为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有的幼儿因为遭到教师训斥、讥讽、惩罚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幼儿的社交能力退缩,有的也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言行所造成的。 二、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1.教师要有夯实的科学卫生保健知识,强调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表达无误。 2.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信任,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向上的班级氛围,创设良好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反之,消极的情绪情感如果长期困扰幼儿不仅会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造成幼儿不良性格的形成,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幼儿时期,成人不仅应该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而且应该指导、帮助幼儿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排解已经出现的消极情绪,保持愉快心情,做快乐的自己。 1、让幼儿知道经常受不良情绪的困扰会有损身体健康。 2、让幼儿学会排解不良情绪的一些方法。活动准备轻音乐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教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喜欢什么样的表情?不喜欢什么样的表情? *幼儿自由表达。 *教师:高兴、快乐是好的情绪,难过、生气是不良的情绪。好的情绪、不好的情绪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呢?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狐狸是个爱生气的小家伙,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故事吧。 *教师:小狐狸有个什么坏毛病?结果怎么了?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继续听故事:小猴子爱生气,结果气坏了身体,是牛伯伯医生教给她治病的方法,后来又发

生了什么事情呢? *教师:小狐狸唱歌比赛没有得到奖,她生气了,她是怎样让自己高兴起来的?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狐狸漂亮的花瓶被小猴子不小心打碎了,她生气了,她是怎样让自己高兴起来的?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朋友也会经常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你还有哪些办法能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好起来呢? *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排解不良情绪的多种方法。 (轻轻地哭,听听轻音乐、向好朋友诉说,做运动…) *教师播放轻音乐,师生共同欣赏,体会音乐给人带来的快乐。活动延伸设置拳击区,为幼儿提供发泄不良情绪的场所。结合美术活动,将自己的心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布置成“心情区”。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不良情绪,指导、帮助幼儿学会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小狐狸是森林幼儿园里最漂亮的小动物,红红的脸蛋、小巧的嘴巴、光滑的体毛、翘翘的尾巴,大家都夸她长得好看。可是,小狐狸有个爱生气的坏毛病。有一天,山羊老师给小动物们上绘画课,老师挑选了小猪、小狗画的画贴在黑板上,小狐狸的画没选上,她生气了,就一整天绷着脸儿、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河失镇中心幼儿园张琳)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健康领域中,将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放在目标的首要位置,这表明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意义。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竞争意识的增强、留守儿童队伍的庞大等一些列社会现象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给现代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笔者就农村幼儿园在主题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体会。具体试从如何引导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完美的自身价值、促进健康的个性发展等几个方面开始,从日常工作的细节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意在让不良心理消灭在萌芽期间,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文)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必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但由于纵观我国的教育现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了孩子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现在的孩子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自私、社交能力差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祖国下一代的整体素质。因此,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回避的课题。那么,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特别是在我们实施主题教材的今天,应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纲要》中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放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的第一位。幼儿早期的人际关系如何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如今幼儿园的主题教学,则更加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同伴之间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的效率。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言:“就教育的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高兴和生气的时候》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卡片联想。 (1)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 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五)做做高兴的游戏 1、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大全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大全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一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你喜欢谁 课前提示: 小班幼儿刚进幼儿园,对父母特别依恋,行为很受情绪的支配,出现了哭着上幼儿园、不敢大胆表演等情况。本活动通过“你喜欢谁”培养幼儿大胆、勇敢的思想品质。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幼儿喜欢并大胆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要表扬几个小朋友,如某某。他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一点都没哭。我们用掌拨鼓励他们! 2、看图片,理解故事。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图片上都有谁? 医生在干什么? 壮壮表现得怎么样? 那明明呢? 教师鼓励幼儿向壮壮学习。 教师请幼儿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内容,鼓励幼儿不怕冷。 教师请幼儿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故事表演,参与各种活动。 教师总结:我们要做大胆勇敢的好孩子。 3、练习 教师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你喜欢谁》一课,观察图片。 请幼儿说一说哪个小朋友做得对?为什么? 教师: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为什么? 教师总结。 建议: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扮演图片上的幼儿,表演故事内容。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我们来帮你 课前提示: 小班的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但也存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注。在成长过程中,幼儿逐步体验到了自己与同伴之

间的关系,渐渐学会彼此关心和帮助。本活动通过故事《我们来帮你》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知道要关心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戴鸡妈妈的头饰,讲述:咯咯咯,今天我鸡妈妈可高兴了,因为我要带着我的鸡宝宝回新家去。教师可以做一些鸡的动作,用夸张的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 2、看图片听故事 教师出示图片,有表情地讲故事。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鸡妈妈带着小鸡去哪里?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鸡妈妈和鸡宝宝又不会游泳,想想他们心里着不着急呢?这时小鸭子说了什么呢? 小乌龟说了什么呢? 大象又说了什么呢? 小朋友们想一想,鸡妈妈和鸡宝宝过河了没有呢?

婴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婴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导读:对婴幼儿心理健康测量最好通过父母或者照看者来实施;其测量标准,通常也应该从统计角度来确立。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婴儿或者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幼儿相应年龄段所具有那种心理发展水平。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初期。在这一时期,人心理发展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由于婴幼儿语言和自我感知能力还处在形成当中,他们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内心体验,因此,对婴幼儿心理健康测量最好通过父母或者照看者来实施;其测量标准,通常也应该从统计角度来确立。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婴儿或者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幼儿相应年龄段所具有那种心理发展水平。 (一)动作发展 婴幼儿动作包括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刚出生新生儿(满月后至一岁止一般称为婴儿)应具有一些简单动作反射。婴儿应会吮吸塞入口中奶头,转向触接嘴角物体,握紧放在手掌上东西。满20天时,俯卧着婴儿应可把头平举起来;足月时,婴儿凭借自身力量应可移动所躺位置;4个月时,婴儿借助支撑应可坐1分钟;9个月时,婴儿应能独自坐起来,借助支撑可站起来;10个月时,婴儿应能用手和膝爬行;11个月时应能独自站立;12个月时应能由别人拉着走;13个月时应能独立行走;18个月时应能独自爬楼梯。到两岁时,幼儿应能从地板上拾起一个物体而不跌倒,并能奔跑和向后走。 (二)语言发展 新生儿最初语言是哭声。一个新生儿应能通过哭声,向成人表达其饥饿、排泄、疼痛或身体不舒服。大约从第4个月起,婴儿应开始咿呀学语,把声母和韵母连结成一串音节,并且不管其父母操是什么语言,他们说出似乎都可能是一种“世界通用语”,即mama、baba、dada、gagaga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20篇

高兴生气的时候——小班心理健康活动 一、设计思路: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 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应该能逐渐学 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高兴和生气是人的两种情绪,高兴是一 种积极的情绪,过度的生气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体验如果长期得不到 控制、调节,会引起幼儿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和疾病,老师应该注意帮助幼 儿逐渐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应付那些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有冲突的情景和场面。 使自己生活得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心、快乐。 本活动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情绪仍然很不稳当,容易冲 动,常会为一些小事大哭大闹。依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设计 活动的,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 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活动还有机整合了各领域 的教育内容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三、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四、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五、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 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儿童也会有心理问题,儿童心理健康也需要我们的关注,下面由为大家介绍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希望能帮到你。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

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一般而言,我们将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类。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许你会说,你所碰到的问题不只这些。的确;孩子的问题并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们列举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不是想对儿童的心理问题加以分类,而是想让父母亲了解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时必须注意、甚至治疗。 1、自闭症 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复且节奏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 产生自闭症可能的原因有:遗传、脑伤以及父母对子女冷漠的管教态度等。其治疗方法,积极方面:应注意自己的管教态度、适时提供爱及关怀、并妥为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消极方面:则应给予行为治疗,例如用代币学习或社会性增强等方式来建立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饮食行为等。 2、多动症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_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_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案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原谅真好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演演,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2、积极参与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迁移情绪,体验故事中原谅和被原谅人物的高兴与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贝贝和豆豆人物图片,表情图谱两张(害怕、生气),录像,礼物(存钱罐),一张画满爱心的卡片,音乐,一张插卡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收到过礼物吗?收到礼物后心情怎么样? 二、出示图片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1)师:(出示贝贝图片)这是贝贝,今天是贝贝的生日,爸爸送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带到幼儿园,要和小朋友教师一起分享,是什么礼物呢?

(2)师:豆豆看见了很喜欢,也很想玩,贝贝该怎么做?(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三、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1)师:贝贝还是决定把玩具借给豆豆玩,可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现在贝贝和豆豆的心理会怎样呢?(贴上相应的表情图谱。)(2)师:这是什么火?(大火、生气的火) 师:豆豆怎么样了呢?为什么豆豆会害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豆豆的脸色。)

(3)观看录像并讨论。 师:贝贝气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观看录像中小朋友的处理方法,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喜欢的方法”。 (4)讨论什么是“原谅”,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示原谅。 师:就在贝贝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老师悄悄跟贝贝说了两个字“原谅”,“原谅”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告诉大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原谅”一词的意思。)

中班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教案

中班幼儿心理健康活动 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班幼儿心理健康活动《甜甜的糖果》 一、活动目标 1、体验“馋”的感受,引导幼儿克制糖果的诱惑,体验延迟满足带来的收获。 2、初步建立幼儿自我控制意识。 二、活动准备 糖果数粒,礼品盒,盘子,小熊头饰若干,透明的玻璃小瓶若干,多媒体课件,装饰挂满糖果的大树,扮演大象伯伯的老师。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甜甜的糖果)体验“馋”的心理 1、教师以熊妈妈的身份导入。 师:亲爱的熊宝宝们,大家好,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东西!猜猜看会是什么呢 2、教师倒出糖果,放在鼻子上闻一闻,引起幼儿馋的欲望。 师:啊,好多甜甜的的糖果啊,熊宝宝们,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糖果,你们有什么感觉呢(辅助提问:嘴巴怎么样有没有流口水的感觉)师小结:妈妈告诉你们,这种感觉叫做“馋”。 3、把糖果分给幼儿,让幼儿感知糖果五颜六色的包装,请幼儿放到鼻子上闻闻,好香啊,激起幼儿想吃的欲望。 师:宝宝们的嘴巴馋了吗妈妈送给每位宝宝一颗糖果,好不好 (二)、了解、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

(1)、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后,观察幼儿第一次延迟满足情况,了解幼儿原有心理,引导幼儿初步抵制诱惑。 1、师:糖果好吃吗你们还想不想吃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呢,教师把糖果放在盘子里,每位熊宝宝都可以来拿一颗。妈妈告诉宝宝们一个秘密:拿到后你可以吃掉它,也可以不吃。如果你不吃的话,等一会儿妈妈就再送给你一颗,可如果你吃掉了,妈妈就不能再送给你了。宝宝们听懂了吗快去拿一颗吧! 2、师:你吃掉了吗你真是个小馋猫;你没有吃掉,为什么(先让孩子回答没有吃掉的原因,不要着急告诉答案)——你想到妈妈还要给你一颗就忍住馋,不让自己的嘴巴吃。这是个好办法!(同伴经验分享) 3、激励:给忍住的小朋友一颗糖果。 师:现在宝宝们可以吃掉手中的糖果了。 (2)情景表演。通过情景渲染,培养幼儿有意识克制“馋”的行为,再次抵制诱惑。 1、让小朋友们带上小熊的头饰,再请出扮演大象伯伯的老师。 师:大象伯伯来家里做客了,熊宝宝们想把糖果送给大象伯伯吗妈妈再分给你们几颗,我们一起送给大象伯伯吧! 2、教师和大象伯伯来到幼儿当中,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颗糖果,认识糖果包装的颜色。与幼儿交流“你为什么不吃呀”,让幼儿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让每个幼儿学习同伴达到克制自己的目的。对能始终克制自己的幼儿,教师可用夸张的语言说:“哇,你真不错!”“多可爱的孩子呀,把自己的糖果留给大象伯伯吃,大象伯伯肯定会喜欢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