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简答题问题及答案

药理简答题问题及答案
药理简答题问题及答案

自行归纳的药理简答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不负任何法律责任……^_^

1,什么是临床药理学?

答:临床药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药理学的分支;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包括药效学与药动学)的学科。研究内容有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临床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临床药理学的职能为1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2 ,上市药物的再评价,3,药品不良反应的监察,4 承担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与培训,5 ,开展临床药理学服务。

2,TDM和药理效应的关系如何?

答:治疗药物监测是以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医学为基础,与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性边缘学科。血药浓度与与药理效应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K1

R + D ------------------------- RD----------E

K2

R: 受体D: 药物分子RD: 药物-受体复合物E: 药理效应

(1)血液中药物浓度间接反映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度;

(2)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往往与血药浓度相关;

(3)许多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强度间相关性良好;

(4)许多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治疗窗)已知。

(5)直接检测靶器官或组织的药物浓度:理想,但不可行。

(6)药物在体内达到分布平衡时,血药浓度可间接地反映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度,反映药理效应强度: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有良好的相关性。

3,TDM的临床指征是什么?

答:(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的药物:如地高辛、庆大霉素;

(2)药动学个体差异大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的药物:如苯妥英、茶碱、水杨酸;

(4)怀疑中毒:毒性反应与疾病症状类似者:苯妥英治疗癫痫发作、

普鲁卡因胺治疗心律失常;

(5)特殊疾病状态: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如胃肠道、肝、肾功能

障碍;

(6)长期用药:判断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耐药性;已知或未知原因的

药效改变;

(7)诊断和处理药物中毒:尤其是通过临床症状不能判断的情况;

(8)联合用药时,药效改变:如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的血药浓

度增加而效应增强;

(9)其它:

1)预防用药:在短期内难以判断能否达到预防效果的药物,如

茶碱预防哮喘,CsA器官移植术后抑制排斥反应;

2)为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

4,什么是药物临床研究II期试验?

答:II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试验的目的确定试验新药是否安全有效,与对

照组比较有多大的治疗价值,通过试验确定适应症,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并对不良反应及危险性作出评价、提供防治方法。设计原则:代表性--受试对象的确定应符合统计学中样本的抽样总体规律原则。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病情轻重等选择合适病例。重复性--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经得起重复验证。随机性--试验中各组病人的分配均匀,随机化,无主观成分。合理性--试验设计符合专业要求与统计学要求,切实可行。受试对象:选择标准-根据专业要求确定入选/排除标准、根据统计学要求确定入选/排除标准、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病例数估计--根据专业要求估计病例数、根据统计学要求估计病例数、按照新药审批要求完成病例数:最低100例,避孕药的II期、临床试验应当完成至少100对6个月经周期的随机对照试验。

5,老年人有什么药效学特点?

答:(1)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老年人中枢胆碱能神经功能障碍,学习和记忆力均减退。老年人对中枢抑制药物的反应性有变化,中枢抑制作用较明显:巴比妥类在老年人可引起精神症状;氯丙嗪常可引起较强的中枢抑制效应,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引起精神错乱,利血平、可的松可能引起精神抑郁、自杀倾向等,对地西泮等敏感,易发生“宿醉” 。氨基苷类抗生素、依他尼酸、灭酸类解热镇痛药在老人易致听力损害甚至耳聋。

(2)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β-受体反应性改变:心脏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明显下降,正性变率作用敏感性降低,负性变率作用也减弱,故老年人应用β受体激动药(如异丙肾上腺素)或阻断药(普萘洛尔)的剂量必须因人而异。压力感受器反应障碍:血压调节功能不全老年人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变差,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6,举例说明药物氧化代谢基因多态性及临床相关性?

答:CYP2D6多态性:以异喹胍(DB)为探针来划分

CYP2D6

DB --------------------4-OH-DB

DB羟化代谢存在PM和EM两种类型、DB羟化代谢缺陷(PM)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白种人:5~10%、东方人:1%、非洲黑人:0~2%、中国人EM的代谢能力比白种人弱。

与DB羟化代谢多态性有关的药物1.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恩卡尼、美西律等 2. 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普奈洛尔等 3.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米安色林、丙咪嗪等4. 抗高血压药

CYP2C19多态性:以S-美芬妥英(S-MP)为探针来划分

CYP2C19

S-MP --------------------------- 4-OH-S-MP

S-MP羟化代谢存在PM和EM两种类型、S-MP羟化代谢缺陷(PM)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白种人:3~5%、东方人:15~20%、黑人:4~6%、且有性别差异:EM纯合子酶活性女性高于男性。与S-MP羟化代谢多态性有关的药物 1. 地西泮

2. 奥美拉唑

3. 氯胍

7,举例说明药物代谢转移酶NAT2基因多态性及临床相关性?

答:药物乙酰化代谢受肝内胞浆酶N-乙酰基转移酶(NAT2)控制;药物乙酰化能力在人群中表现出遗传多态性,人群被分为慢、中、快代谢者。某些非遗传因素(饮酒、大量摄取葡萄糖、激素治疗、肾功能衰竭、肝疾病等)可以增强

或减弱乙酰化反应。快、慢乙酰化者的发生率有很大的种族差异,白种人为30-50%,中国人为70-80%,加拿大爱斯基摩人为95%,通过查明快、慢乙酰化表型的分布率,有助于对经乙酰化代谢的药物的治疗效应或毒性作用的控制。由于乙酰化能力的显著差异,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血浆浓度在慢乙酰化者和快乙酰化者之间有显著差别,并因此产生不同的临床效应。异烟肼、肼屈嗪、普鲁卡因胺等在人体内均经乙酰化代谢,它们在慢乙酰化者形成较高的血浆药物浓度,从而药理或是产生毒性作用。以异烟肼治疗结核时,慢乙酰化者易发生外周神经病,可因异烟肼蓄积引起肝细胞混合功能氧化酶抑制;在治疗效应方面,因快乙酰化患者异烟肼血浆浓度较低,痰菌消失慢,且易出现耐异烟肼菌株。乙酰化表型和某些自发性疾病有密切关系,慢乙酰者易发生膀胱癌、喉癌,快乙酰化者容易发生结肠直肠癌、风湿性关节炎。某些疾病也能改变乙酰化代谢能力,如乳癌、晚期淋巴瘤的病人乙酰化能力增高。在使用常规剂量时,经乙酰化代谢的药物在慢乙酰化者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8,举例说明机体节律性对药动学的影响?

答:(一)机体节律性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早晚po,iv茶碱100mg的差异

(二)机体昼夜节律对药物分布的影响:血浆中蛋白的昼夜节律性

健康人一次口服地西泮(安定):Cmax高Tmax短(9:00与21:00比);T1/2及AUC0-∞不变;绝食po:结果相同;绝食iv:结果基本相同;测定蛋白结合率;结果:早晨用安定的CNS镇静作用强。

(三)机体节律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药酶的昼夜节律性

po环己巴比妥(依维本) 明期睡眠最长(酶活性最低) ;暗期(酶活性最高)最短

(四)尿pH的昼夜节律:庆大霉素99%尿排泄,0时给药CL低,T1/2长,AUC0-∞大(五)机体节律对反复给药药物动态影响:用时间节律的药动学参数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地西泮、抗癫痫药丙戊酸等。

9,举例说明机体节律性对药效学的影响?

答:机体的节律性不只对药动学有影响,对药物的效果、毒性也有影响。例如支气管哮喘的穿者多半是黎明前加重的夜间发作型,由于黎明前血中肾上腺素浓度,CAMP浓度低下,而组安浓度增高,故此时呼吸功能下降。因此,使用一天给药一次的茶碱缓释剂,并选择饭后给药方法,以使血药浓度在夜间到黎明保持在一定水平。事实上夜晚8时800MG一次给药比375MG一天两次给药其抑制呼吸道抵抗增强的效果更明显。

10,举例说明药物在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答:大部分药物胃肠道的转运形式:被动扩散,不耗能、无饱和,转运速度与药物浓度、油水分布系数等有关,但是,许多因素使药物的吸收复杂化:如胃肠道pH值、胃肠道的蠕动、血液循环、食物、药物的吸附与络合等。结果:多数情况下妨碍药物吸收,少数情况下促进吸收。1.pH的影响:并用两药,一药改变胃肠道pH值,另药吸收受影响。2. 离子的作用:含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在胃肠道内可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3. 胃的排空和肠蠕动:胃肠排空速率能明显影响药物在小肠的吸收。4. 药物损害肠道的吸收机能:一些能损害肠道粘膜吸收机能的药物,如环磷酰胺、对氨基水杨酸、新霉素与另一些药并用,使后者的吸收减少。5. 口服药物与进食时间:有许多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受食物的影响。

11,举例说明药物在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答:1. 细胞色素P450酶系与药物相互作用:酶促作用:应用某些药物后使肝药酶的浓度和活性增加,从而使某些药物的代谢加速,如:药酶诱导剂:乙醇(嗜酒者),药物苯巴比妥、氯磺丙脲、苯妥英、甲磺丁脲、华法令代谢增强活性降低。酶抑作用:某些药物抑制肝药酶活性,使一些经肝药酶代谢的药物灭活受阻,其药物作用加强。应监测病人的血药浓度或调整用药剂量,以减少其潜在毒性。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抑制MAO,减少CNS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而相对提高中枢单胺类递质水平,患者则会情绪提高,产生抗抑郁作用。

3.与黄嘌呤氧化酶有关的药物相互作用:如同时服用别嘌呤醇,硫唑嘌呤或巯嘌呤的剂量应减少75%。

12,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型有哪些?

答:目的:揭示引起反应药物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同类反应的共同因素,采取相似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并可促进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A型(量变型异常):由正常药理作用增强所致。特点:可预测,常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如副作用、毒性作用、后效应等

B型(质变型异常):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异常反应,特点:难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如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C型: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无明确时间关系,难预测。影响因素复杂,如致癌作用、致畸作用等。

13,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方面?

答:(一) 药物方面:1.药物质量:2.药物制剂:3.药物长期应用引起的药理作用:如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

(二)机体因素:1.种族:遗传多态现象氧化多态性、S-甲基化多态性和乙酰化多态性,2.性别:部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如药物性皮炎男:女(3:2);3.年龄4.个体差异5.病理状态

(三)用药方面:药物相互作用:药效学:如癫痫病人用抗癫痫药物预防发作期间,因利血平可降低惊厥阀,若同用,易使癫痫发作。药动学:抑制肝药酶的药物与其他需要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伍用时,易出现毒性反应: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cyp1A2活性,当与茶碱类平喘药联用时,在常用量下出现茶碱中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