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种类

职业中毒种类
职业中毒种类

职业中毒种类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工业性氟病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农药中毒

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52、杀虫脒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生活中常见的5种有毒食物,一定要警惕

生活中常见的5种有毒食物,一定要警惕 “病从口入”,吃的不健康,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食物中毒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细菌、细菌毒素或毒物污染或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所引起的中毒。根据毒物性质,通常可将食物中毒分为三大类:感染性(细菌和真菌)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常见的5种有毒食物1.毒蘑菇蘑菇是老百姓普遍喜爱的营养佳品,种类丰富、口味鲜美,如香菇、松蘑等,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却是含有剧毒的毒蘑菇。毒蘑菇在中国的种类多,分布也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县有1 000多人中毒,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一般含剧毒的蘑菇有毒蝇伞、白毒伞、鹿花菌等。由于毒菌鉴别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食用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也不偏听偏信。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2.发芽的土豆马铃薯又名土豆,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食物。土豆放置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发芽,相信很多人都见到过。土豆发芽后,土豆发芽后,

芽孔周围就会含有大量的有毒龙葵素,这是一种神经毒素,可抑制呼吸中枢。在质量好的马铃薯里,龙葵素含量较少,每100克马铃薯中仅有龙葵素15毫克左右。如果发了芽,龙葵素含量可达平时的40~70倍,芽越长则含量越高,高的时候每100克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可达500毫克。食入0.2~0.4克龙葵素即可引起中毒,所以最好不要吃发芽的土豆。3.芸豆芸豆,俗称四季豆,无论单独清炒,还是和肉类同炖,亦或是焯熟凉拌,都很符合人们的口味。鲜芸豆中含有毒蛋白和红细胞凝集素,食用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芸豆,易引起中毒,中毒程度与食用量成正比。在《向往的生活》节目中,黄磊和宋丹丹就是因为吃了未煮熟的芸豆,发生了食物中毒。所以,芸豆应用清水(或加盐水)浸泡二十分钟后再烹调,烹调时须熟透再食用。4.不新鲜的鱼俗话说“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鱼肉”。鱼因其美味和营养,历来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食物。但是,不新鲜的鱼含有一定的组织胺,容易引起过敏性中毒。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鱼体的细菌如组胺无色杆菌,受到组胺酸脱羧酶的影响,会大量分解产生组织胺。中毒机理是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一般海产鱼类的组织胺含量比较高,如秋刀鱼、沙丁鱼等,应当注意。5.变质生姜生姜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另外生姜还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等功效,被大家所钟爱。生姜

职业中毒案例(一)演示教学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 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其中两名

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 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 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 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

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 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9kg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00mg/m3)的36倍。而苯比甲苯更易挥发,其卫生标准比甲苯低2.5倍,为40mg/m3,故可推测生产时,苯的浓度可能更高。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1、鞋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正己烷、苯多存在于用作粘合剂的胶水中,工人长期接触极可能会引起正己烷中毒和苯中毒。 2、玩具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玩具厂用到的一些油漆中含苯、铅,容易引起苯中毒、铅中毒。用三氯乙烯、正己烷、天拿水(含苯)作为清洗剂,易引起三氯乙烯中毒、正己烷中毒和苯中毒。用含有二氯乙烷的胶水作粘合剂则引起二氯乙烷中毒。玩具制造多有噪音,易损伤听力。 3、宝石加工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切割、雕刻、抛光、打磨等工序接触粉尘,易引起尘肺病中的矽肺。 4、电子厂容易出现哪些职业病 焊锡工人易患铅中毒,清洗电路板用到白电油(含正己烷)、三氯乙烯、或天拿水,易引起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和苯中毒。一些电子产品中含铅、汞、镉等金属,可能会引起铅中毒、汞中毒、镉中毒。 5、皮具、皮件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有些皮具厂用含苯、正己烷、二氯乙烷的粘合剂,容易

引起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 6、印刷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用白电油、汽油、天拿水作清洗剂,清洗印刷机器的油墨和印刷品,引起正己烷中毒、汽油中毒、苯中毒。 7、五金厂常出现的职业病打磨、抛光产生的粉尘引起尘肺。使用三氯乙烯、天拿水、白电油清洗产品,引起三氯乙烯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 8、玻璃厂常出现的职业病 制造玻璃要用到二氧化硅(沙子)作为原料,吸入粉尘会引起矽肺。 9、陶瓷厂常出现的职业病 陶瓷厂以陶土为原料,长期吸入这些粉尘极易引起陶工尘肺。烧制陶瓷温度很高,夏天易引起中暑。 10、纸箱厂常出现哪些职业病 纸箱厂通常用到胶水作粘合剂,这些胶水中含苯,有臭味,并且易引起苯中毒。 11、集装箱厂常出现的职业病 电焊、喷漆工人易患电焊工尘肺,焊条含铅、锰,还会引起铅中毒、锰中毒。喷漆含苯,很容易引起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职业病肿瘤)。喷砂、打砂还会引起尘肺中的矽肺。 集装箱所用铁板要经过打磨、冲压,在此过程中产生很

防中毒措施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 防 治 职 业 中 毒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二零一六年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防治职业中毒安全技术措施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职业中毒的发生必须具有某些条件:生产环境中存在某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而且,这种化学物质要达到可导致人中毒的浓度或数量,生产者必须接触一定的时间且吸收了达到或超过中毒量的有毒物质。所以,职业中毒的发生实际上是有毒物质、生产环境及劳动者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切断三者之间的联系,职业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结合我矿实际综合考虑预防措施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消除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通过改革生产工艺流程消除有毒化学物质;用无毒的代替有毒的或用低毒的代替高毒的化学物质是最理想的措施。如采用无氰电镀工艺、无苯胶水、用毒性较低的甲苯、二甲苯代替高毒的苯等等,从根本上消除了危害较大的氰化物中毒和苯中毒的发生等。 (二)、降低车间毒物的浓度 如果不能依靠工艺有效消除毒物,则通过有效降低工作场所的有毒物质的浓度,具体可以采取管道化、密闭化和自动化生产和加强通风排毒设施,降低车间毒物的浓度,使之达到卫生标准,保护劳动者健康。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加强通风排毒将逸散在空气中的毒物排到车间外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如利用厂房窗户对流的自然通风、加强机械通风。同时还要注意在生产过程中卫生设施的布局。使之符合劳动卫生要求,如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工序和车间要单独设置,避免有毒和无毒工序车间混合在一起,以尽量减少接触毒物的人数和影响范围。 (三)、加强个体防护

做好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在不能消除毒物或不能降低毒物浓度时显得非常重要。防护服装、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一方面可防止腐蚀性毒物对皮肤、粘膜的直接损害,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毒物经皮肤粘膜吸收;防护口罩可有效阻止毒物从呼吸道吸收,一般如以粉尘、烟、雾等形式存在的化学物可选用机械过滤式的纱布口罩,而以气体、蒸汽形式存在的化学物则可选用化学过滤式防毒口罩,但要注意合理选用滤料。另外,注意加强个人卫生,如教育工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在车间饮水,进食和吸烟,下班后更衣沐浴等措施可减少职业中毒的发生机会。同时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也可防止中毒发生。 (四)、加强生产环境和健康监测 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及时找出毒物浓度超标的原因并及时处理,同时加强机械设备和通风设备的维护管理。严格就业前体检,检出就业禁忌症;并坚持定期的职业性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工人健康受损情况并及时处理。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 职防科 2016年1月

职业中毒案例(一)

职业中毒案例(一) 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 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

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 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 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 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 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

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9kg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00mg/m3)的36倍。而苯比甲苯更易挥发,其卫生标准比甲苯低2.5倍,为40mg/m3,故可推测生产时,苯的浓度可能更高。 经体检确诊为苯中毒者共18例,其中包括生前未诊断苯中毒的死亡者一例。制

职业病危害分类大全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二)煤尘(煤矽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三)石墨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 (四)炭黑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 (五) 石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 (六) 滑石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 (七) 水泥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 (八) 云母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 (九) 陶瓷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 (十) 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 (十一) 电焊烟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 (十二) 铸造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 (十三) 其他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 二、放射性物质类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化学物质类: (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 (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四)镉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五)铍及其化合物 铍病 (六)铊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七)钡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八)钒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一)铀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 (十二)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 (十三)氯气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 (十四)二氧化硫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 (十五)光气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气中毒 (十六)氨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中毒 (十七)偏二甲基肼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偏二甲基肼中毒 (十八)氮氧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氮氧化合物中毒 (十九)一氧化碳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 (二十)二氧化碳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碳中毒 (二十一)硫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 (二十二)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二十三)氟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工业性氟病 (二十四)氰及腈类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二十五)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乙基铅中毒 (二十六)有机锡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锡中毒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11587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常以粉尘、烟、雾、或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因此,职业中毒大多是由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毒物所致。有些毒物易通过皮肤吸收,故经皮肤进入体内而引起中毒也较常见。 目前世界上的化学物多达200余万种,常用的有及7万余种。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接触到毒物。生产性毒物按其致病作

13种常见性职业病的中毒症状

13种常见性职业病的中毒症状 作者:易安网来源:易安网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3日 ⑴慢性苯中毒症状 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是引起骨髓造血障碍。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有头晕、头痛、无力、失眠、多梦多神经衰弱症状,或齿龈、皮肤出血,女性月经失调或过多。血液变化是主要表现,开始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⑵慢性铅中毒症状 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铅烟或铅尘,感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无力、并有腹胀、腹部隐痛、便秘等症状,为轻度铅中毒。病情加重时,可有腹部阵发性绞痛(铅绞痛)、伸肌无力,胶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贫血。严重中毒时,出现铅麻痹(腕下垂)或中毒性脑病。 ⑶慢性正已烷中毒症状 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及胃肠道吸入人体。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四肢(偶见面部)远端感觉异常,自觉对称性指及趾端麻木。对痛觉、触觉感觉迟钝。严重者出现肌无力,握拳无力,难提重物,甚至垂足、垂腕,行走困难,并伴有头晕、头痛、疲乏、心跳、手心多汗等,周围神经病变。高浓度接触可引起肝肾损害。 ⑷慢性三氯乙烯中毒症状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入体内。 早期中毒者自诉食欲减退,腹胀,有恶心、呕吐、肝区痛,伴头晕、失眠、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人会出现痛,触觉障碍,胸部压痛感,心跳,心律不齐。长期皮肤接触可出现皮炎、湿疹、大疱,易继发感染。 急性中毒会在吸入高浓度三氯乙烯后发生头晕、乏力、心跳、颜面潮红、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甚至意识模糊、神经损害、肝肾损害,少数病人出现药疹样皮炎。

⑸慢性锰中毒症状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含锰烟及锰尘引起中毒。 早期主要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神经衰弱症状,并觉下肢乏力、沉重、四肢酸痛、腓肠肌痉挛,肌张力增高(尿锰、发锰升高);严重时损伤大脑维体外系神经,出现行走不协调、口吃、语言单调,表情呆板,情绪易激动,肌张力增高,甚至出现“胸难样步伐”、“顿座”、手指震颤、摇头、眼球突出、脑萎缩等严重症状。 ⑹慢性汞中毒症状 主要以汞蒸汽形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 会有睡眠障碍、失眠、不易入睡、多梦,甚至焦虑不安、抑郁、自觉等神经精神损害,并有胸闷、心悸、多汗、恶心、肝大、牙龈出血,有“汞线”。严重时出现意向性震颤,先由手指开始震,后会延及舌、唇、肌肉震颤,甚至出现上、下肢呈跳跃状抖动,写字、系扣等粗细动作都困难,最终发生痴呆、语言困难、步态不移、手、舌、眼脸大震颤等汞中毒性脑病。高浓度吸入后部分人会出现肾脏损害,女工可出现月经紊乱、流产、早产。 ⑺慢性砷中毒症状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少量也可经皮肤、粘膜进入人体。 最突出表现为皮肤色素沉者,角化过度及疣状增生,甚至形成砷性溃疡、剧痛,不易愈合。此外,尚有头痛、乏力、消化不良、腹泻、消瘦、肝脾肿大、贫血、周围神经痛等病症。急性中毒早期最突出的是急性胃肠炎,甚至引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部分出现多发性神经炎。 ⑻矽肺的症状 得了矽肺后最常感觉到的是气短,早期只是在重体力劳动时出现,以后在一般劳动甚至休息时也出现气短,病情严重时在静止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甚至不能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常以粉尘、烟、雾、或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因此,职业中毒大多是由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毒物所致。有些毒物易通过皮肤吸收,故经皮肤进入体内而引起中毒也较常见。 目前世界上的化学物多达200余万种,常用的有及7万余种。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接触到毒物。生产性毒物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等毒物。按毒物所损害的主要器官或系统则可分为神经毒、血液毒、肝脏毒、肾脏毒等。 一氧化碳中毒 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

有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如燃烧、浓烟等,且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症状: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除。②中度: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的日后可完全恢复。③重度: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常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 处理: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硷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是含硫有机物分解或金属硫化物与酸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气体。无色,具有臭鸡蛋味,易挥发,燃烧时可产生蓝色火焰。它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目前,有70多种职业有机会接触硫化氢,如采矿、石油开采、提炼、皮革鞣制、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簿

附件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 毒蘑菇的识别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方法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2000年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说是在家乡多次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并不一样,因为许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我们应对分布的剧毒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蘑菇的主要特点:担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都有称之为环柄菇属,现在已分为多个属,这几个属都有一些有毒的种类,铅绿褶菇就属于这类真菌。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

例相当大,虽然他们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性都较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2006年4月份番禺中毒事件中的古巴裸盖菇就属于这一类。一些受伤变绿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种类也应小心(如铅青褶伞的菌褶带点绿色,古巴裸盖伞受伤时菌体会变绿色)。这些受伤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另外,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种类也不能采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识别毒菌标准,只是省有较多引起严重事故的毒菌具有这些特征罢了,但具有这些特征的菌未必都有毒。许多毒蘑菇都是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有些共生专一性较强的毒蘑菇,可从辨认它的共生植物来进行初步识别。如市近年来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最多的致命鹅膏是黧蒴树根部的共生菌。至今我们所采集到的致命鹅膏都是在黧蒴树生长的地方发现的。 误食毒蘑菇的原因 变黑红菇Russula nigricans(可食)亚变黑红菇 Russula subnigricans剧毒! 误食与食用菌相似的种类 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了。近年来在发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大多数都说是以前曾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种类。

误食毒蘑菇中毒的种类

中毒类型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里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胃肠炎型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神经精神型 引起这类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如含毒蝇碱的蘑菇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多在30分钟内发病)。出现大汗、发热、流涎、流泪、发冷、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瞳孔缩小,眼花,视力减弱,甚至模糊不清,支气官痉挛、急性肺水肿。严重者谵语、抽搐、昏迷或木僵,因呼吸抑制而死亡。含有毒蝇母和蜡子树酸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甚短,一般在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左右发病。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痉挛、视物不清或幻视等。在光盖伞属(Psilocybe)和斑褶伞属(Panaeolus)、球盖菇属(Stropharia)的毒蘑菇中含有光盖伞素或光盖伞辛,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增高、脸面潮红、出汗、发冷,产生听觉、味觉改变,甚至有明显的幻觉。有的病人失时间和距离的感觉,有的极度愉快,狂歌乱舞、或如同醉者喜怒无常、哭笑皆非,或如痴若呆、似梦非梦的状态。一般数小时后恢复正常。蟾蜍素则主要引起明显的色彩幻视。幻觉诱发物中毒一般潜状期短、发病快,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发病。主要出现异常神奇的各种幻觉反应。目前记载引起幻觉最著名的毒菌是墨西哥裸盖菇(Psilocybemexicana)、古巴光盖伞(Psilocybecubensis)、毒裸盖菇、半裸盖菇等。过去,美洲墨西哥印第安人将这类引起神迷特幻觉的毒菌称之“神物”,用于祭典活动,甚至于3000年前他们就知道这些毒菌。在幻视、幻想、幻听时多伴有兴奋愉快、狂笑乱语、手舞足道。有的如同醉汉,步态不稳、神志不清。开始多有眼花眩晕,视物大小、长短多变或东倒西歪之感。有的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一般病程短,易恢复。还有些牛肝菌类毒菌可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其特点是患者可表现为幻视到高不过尺、形

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28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 识(正式版)

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粉尘致病 1、呼吸系统:长期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引起其病理改变,尘肺、粉尘沉着症和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其中尘肺是我国危害接尘工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吸入铅、砷、锰等粉尘能在呼吸道粘膜上溶解并很快吸收,导致中毒。 2、皮肤等局部:粉尘还可引起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金属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沌;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3、矽肺病人常见症状与体征:肺的代偿功能很强,矽肺患者可在相当时期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X

线胸片上已呈现较典型的矽肺影像改变。随着病情的进展,或有并发症时,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咯痰等症状和体征,并逐渐加重,但并不特异,轻重程度与胸片上改变程度不一定平行。 4、矽肺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结核,另外还有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矽肺和并发症有互相促进作用,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情进展加剧,甚至死亡。 二、职业中毒 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 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形式有原料、中间产品、辅助材料、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夹杂物等,其形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其次为经皮肤侵入;由消化

职业中毒的防治

职业中毒的防治 在工业生产中所遇到的化学物质,有些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称为“生产性毒物”,如果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就有可能侵入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以至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也就是说,在生产劳动中,由于使用或接触有毒物质,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发生的病变,称为“职业中毒”。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受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的作用,从而引起的疾病,叫“职业病”。因此,对职业中毒须严加防治和预防。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粉尘、烟尘(比粉尘更细的颗粒)、气体、蒸气或雾滴的状态出现,在防护不严或意外事故等异常情况下,在生产、使用、运输等过程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途经进入人体,成为引起职业中毒的原因。但是,毒物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需要一定条件,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毒物的毒性毒物的毒性主要决定于它的化学结构。有的毒物只用几十毫克就可以产生中毒作用,称为“剧毒”物质;有的则需几克或几十克,称“中等毒”或“低毒”物质。因此,在生产中常采用某些低毒物质代替毒性大的物质,譬如在合成农药杀虫剂时,常设法改变其化学结构,以寻找杀虫效力高、对人畜毒性低的农药。此外,有些毒物如乙二醇,虽毒性较高,但因其不易挥发,在生产中造成中毒机会较少。所以,在预防工作中应先解决毒性大而易挥发的物质的防护问题。

2.毒物进入人体的量健康人体对毒物具有完善的防御能力,当少量毒物进入人体时,机体可动员神经质防御力量,对毒物进行水解,还能进行氧化或结合反应,发挥自身的解毒作用。然而,当大量毒物侵入时,超过机体的解毒能力,就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以至引起中毒。职业中毒主要是通过毒物吸入人体所引起,为了减少毒物进入人体的量,首先要降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这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措施。 3.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状况毒物的毒性和进入人体的量,是引起中毒的外因。如果对毒物无恐惧感,在毒物面前处于无所谓状态,因而放弃对毒物的预防,不积极改造作业环境,则毒物进入人体的机会必然增多。而健康状况不良(如明显的肝病会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等),则使毒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的损害更为严重。因此,在接触毒物过程中要振奋精神,改造环境,战胜毒害。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一旦受到毒物侵害,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起人体各部器官、组织的旺盛机能和抗病因素,易于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职业中毒的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有些毒物只有急性中毒而无慢性中毒。在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较为多见,急性中毒多在事故情况下发生。 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过量毒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病变。例如吸入过量硫化氢后引起的昏迷、死亡或使用有机磷农药时皮肤严重沾染所造成的急性胆碱酯酶抑制等。有些毒物的急性中毒,需要经过

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424 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方案范本 编号:YTO-FS-PD424 2 / 2 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在预防职业中毒中,应遵循“三级预防”的原则。 1.消除毒物 2.降低毒物浓度:使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减少人体接触水平。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明显健康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 技术革新、通风排毒:如果工艺不允许密闭或密闭不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毒物逸散到车间空气中,要采取局部排风措施排除毒物; 建筑布局合理:分开有毒无毒工序、尽可能将毒物逸散车间独立出来。 3.个人防护:(过滤式口罩、防毒面具、滤料选择)。 4.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防止跑、冒、滴、漏。 5.职业卫生服务:对人员体检、对场所检测。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户外小心毒蘑菇——毒蘑菇大全(组图)

户外小心毒蘑菇——毒蘑菇大全(组图) 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

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值得提及的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毒蘑菇-大鹿花菌: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菌柄长5-10cm,粗1-2.5 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 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吉林、西藏等地区。 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卫生学实习六职业中毒案例讨论完整版题目与答案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卫生学实习六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1 、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2 、掌握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3 、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1原则:职业病的诊断必须由法定诊断机构集体诊断,必须根据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防止漏诊、误诊、冒诊。)辅4 ((3)临床表现)详细可靠的职业史依据:(1 (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5()排除其他助检查结果 处理原则:治疗、落实待遇尤其是可疑/生产环境资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收集当前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2毒物监测资料,深入生产现场弄清患者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过程、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个体防护与个人卫生情况等,从而判断患者在该作业环境中工作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以及接触机会的大小、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此为诊断的基本依据,以推测有无职业中毒可能。 3、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职业中毒的诊断(中毒事故(21)查明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5)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4性质的认定)(3)责任认定;()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6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 岁,近年来常感全身乏力,关节酸痛,右上肢发麻,食欲减退,腹部隐痛。,男性,患者赵42** [案例一] ,次℃,脉搏收治入院。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因数日未解大便,并出现腹绞痛,/min7037.1,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未次,血压呼吸120/70mmHg/min20线照片未见异常改变。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心电图、正常胸部 X1] [问题讨论、上述资料中,你认为患者的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1)3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1详细可靠的职业史;(2)答:职业中毒的诊断依据:(详细可靠的职业史、接触)排除其他。所以该病人的病史中还应补充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结果;(5 史、当你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2答:腹绞痛主要由腹部管状器官的肌肉痉挛或梗阻引起,如肠管、胆管及输尿管等痉挛或梗阻。常见疾病有: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盆腔炎、急性胃炎、肝硬化、肠梗阻、胆道或输尿管梗阻、胆石症、胆道蛔虫、肾绞痛、胃肠痉挛、肠扭转、肠套叠或肠系膜血管栓塞 3、引起腹绞痛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哪些行业可接触该毒物?答:可引起腹绞痛:铅,有机磷毒物,毒蘑,毒扁豆碱,斑蝥,乌头碱,巴豆,砷,汞,磷化合物,腐蚀铅尘或铅蒸气;熔铅作业均可接触铅烟、铅矿开采及冶炼、铅:常见致职业中毒的有性毒物等。接触机会:铅氧化物常用于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铅丹、铅白、油漆、颜料、釉料、防锈剂的生产中。 进一步询问患者的职业史,发现该患者在某私人铅酸蓄电池厂工作年,每天工作小时。疑为慢性铅1012中毒。 [问题讨论2] 4、慢性铅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答:(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 (2)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腹绞痛(也称铅绞痛)。 (3)血液及造血系统: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参考文本

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性慢性正已烷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正已烷(n-hexane CH3CH2 CH2 CH2 CH2 CH3) 是石油馏分与天然分离过程中得到的六碳化合物,近年来 由于石油精炼技术的发展,生产高纯度正已烷的成本降 低,各地相关企业使用正已烷的范围和数量大大增加,主 要用做溶剂。职业性主要经呼吸道吸收。也可经消化道和 皮肤吸收。职业性正已烷中毒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职业 中毒并是由南方逐渐向北方各省扩散的趋势,现将我市 20xx年4例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已烷中毒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分析 1.1 职业史与作业环境4例患者均系我市外出打工 妹,打工前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其中3例为鞋厂鞋底粘合

工(刷胶)、1例为皮具刷胶工,年龄在18~20岁,平均19岁,工作时间在5~11个月,平均工作时间9个月。接触溶剂汽油、粘胶剂等,手工操作,用毛刷刷胶,每天用胶约10kg,刷鞋约600双。每日工作10~15h,中午在车间用餐,室内无任何通风防毒措施,个人也未使用任何防护用品。刷鞋工8人已有3人发病,刷包工3人1人发病,1例因皮肤过敏而离岗。胶样定性检测到正已烷。 1.2 临床症状体征4例病人始于食欲减退、乏力、头晕,后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继而出现行走困难,双手麻木不能握笔,在岗期间均出现停经。停止接触刷胶 40d后,病情仍继续加重,行走不能,生活不能自理。皮具刷胶工还表现为视物模糊,突然出现大量鼻出血及大量月经。查体:鞋厂3位女工,心肺未见异常,颅神经正常,双下肢近端肌力Ⅱ~Ⅲ级,远端肌力0~Ⅰ级,双上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侧膝反射、跟踺反射消

预防毒蘑菇中毒

“预防毒蘑菇中毒”健康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毒蘑菇中毒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使学生学会如何识别毒蘑菇及中毒后的应急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夏秋季节,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正适合野生蘑菇的生长繁殖,许多群众(学生家长)上山采集蘑菇食用或上市,由于识辨不清毒蕈与食用蘑菇,常因误食而中毒甚至死亡。 二、探讨毒蘑菇中毒的原因 师:什么是毒蘑菇中毒? 生:讨论 小结:毒蕈俗称毒蘑菇,由于某些毒蕈的外现与无毒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蕈的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蕈碱,毒蕈溶血素、毒太、毒伞太及引起精神症状的毒素等。 衔接:我国所见的毒蕈约有8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以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蕈及白帽蕈为多见,误食者死亡率甚高。 师:毒蘑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 生:讨论, 小结:1.胃肠炎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出现休克、昏迷。2.溶血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溶血性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3.肝损害型:初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肝大、黄疸、出血倾向和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性脑病而死亡。4.神经精

神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多汗、流涎、瞳孔缩小等,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幻觉、谵忘、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 师: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生:讨论 小结: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采、误服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预防毒蕈中毒应注意以下两点:1、熟识毒蕈的形态,注意区别:凡有菌环、菌托的野生蕈最好不要食用,虽然这一大类野生蕈包括一些可食蕈,但其毒蕈形态与可食蕈相似,很难辨别,易误食。对不认识的野生蕈千万不要采集食用,为了自身的健康,最好不采不吃野蘑菇,食入干毒蘑菇也可导致中毒。2、民间流传很多毒蘑菇的辨别方法,如与大蒜、灯芯、银器共煮,能使之变黑;虫子能吃的或能生蛆的无毒;样子不好看的或破损不变色的可食用等等。经调查与试验证实这些方法均不够完善可靠。 三、发生中毒后怎么办 一旦吃了野生蘑菇发病,必须立即到医院救治。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尽早排除毒素对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原则是:1、尽早迅速排除毒素。及时催吐、洗胃、导泻、灌肠非常重要,早期可大量输液,使病人排尿,排除毒素。 2、胃肠炎患者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3、神经症状者应用阿托品、镇静剂,加强对病人进行良好监护。 4、严重中毒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5、对毒伞、白毒伞造成的中毒早期可使用含巯基的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酸钠等。 四、常见有毒蘑菇(播放幻灯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