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检测方法进展

晶圆检测方法进展
晶圆检测方法进展

晶圆检测方法进展

自从1980年代起,半导体制造业广泛采用了晶圆自动检测方法在制造过程中检测缺陷,以缓解工况偏差和减低总缺陷密度。尽管早期良率管理的重点是检测可能的最小缺陷,目前的环境则要求改变检测和后处理技术,这将导致以有效方式识别与良率相关的缺陷。制造业要求高灵敏度检测器件上最关键区域及后检测技术的智能途径,它利用领先技术产生突出缺陷数据中大多数重要问题的缺陷pareto图。需要这些方法来满足半导体公司的技术和财务目标。

新环境中的老方法

半导体制造中广泛采用晶圆自动检测系统已逾30年。在线晶圆检测有助于推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它能早期检测到工艺中的缺陷,从而减少开发时间并防止产出超时。过去,检测缺陷的能力是主要关注点之一,但现在的要求改变了。近几年来,每一晶圆的缺陷计数迅速增长至每一晶圆多达100万个缺陷,这是因为晶圆尺寸变大,同时检测技术灵敏度更高了(图1)。虽然总检测计数增加及关键缺陷尺寸变得更小,这一时期缺陷检查的典型策略并未改变,尤其是在随机取样占主导的缺陷检查区域。这种情况能产生常与干扰缺陷在一起的缺陷paret o图(图2)。

缺陷检测管理的趋势

传统的在线监控策略主要关注像随机微粒这样的随机缺陷。尽管检测随机微粒很重要,但更

先进的技术节点出现了很难检测的系统缺陷(图3)。即使检测后,从大量缺陷计数中识别这些缺陷也颇具挑战性,每晶圆50个缺陷的取样率仅是105个缺陷数据的0.05%。随着系统缺陷的增加,人们更多关注识别工艺开发早期的作图问题以减少产品推出周期。

一些方法,包括焦点曝光矩阵(FEM)或PWQ(工艺窗口限定)等,正被用于识别系统性作图问题。同样,器件开发过程中发现的边际图形也要求受监控,以检测可能引起工艺变化和交互作用的失效。为达到这一目标,采用部分设计夹作为库来有效地监控关键图形类型。这一方法中,每个边际图形的设计夹可以注册在库中,任何这种图形失效的发生可有效地被捕捉和分类。

方法:思路的重大改变

为了提高监测和识别关键缺陷的效率,必须采用新方法。依赖简单的缺陷过滤和基于大小的缺陷次序是不够的。为了取得最佳的检测和鉴评预算,必须对检测设置与鉴评策略二者使用新的知识信息。从设计和模拟得到的关键区域和热点这样一些知识信息可以插入检测方略中,优化可用的检测容量。在完成检测过程中和完成后,基于多重检测结果的缺陷过滤和分类使用户能快速识别新缺陷,有效地量化已知的缺陷类型。利用设计空间中缺陷邻近位置的信息(此处,设计的复杂组成是了解的),可以较好地评估每一缺陷的良率相关性,提供缺陷的排序(图4)。

用与设计相关的检测设置,现在可以产生更智能化的检测菜单,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芯片区域。这一技术已成功地在开发和生产工厂中进行了试验。引入新方法后,缺陷识别更有效,因而能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减少工艺开发时间(图5)。由于能方便地监控关键结构,就可以评估每一组实验,以便选择刻印图形结果最好的工艺条件。

结语和讨论:适者生存

采用在线检测新方法,现在已能以系统性方法识别缺陷问题。在要求技术优势和运作效率二者均有竞争力的环境下,必须实施新方法使可用于缺陷管理的资源最大化。缺陷检测不再需要处于单独在工厂中的封闭模式(silo mode),设计人员、光刻和缺陷工程师也必须利用新提供的技术来有效地识别随机缺陷和图形缺陷。进而,在线检测现在已与设计相关联,能优化检测预算,从而检测最至关重要的区域。当半导体制造在竞争中继续向前推进时,综合考虑缺陷和设计将是缺陷管理的大趋势。

晶圆级三维系统集成技术

晶圆级三维系统集成技术 三维集成系统正在快速增长,它涉及众多不同技术新兴领域,目前已出现诸多大有希望应用于三维集成的新技术。本文将对其中的一项技术进行系统介绍。为了实现三维结构的体积最小化和具有优良电性能的高密度互连,我们将采用穿硅通孔(TSV)用于晶圆级堆叠器件的互连。 该技术基本工艺为高密度钨填充穿硅通孔,通孔尺寸从1μm到3μm。用金属有机化学汽相淀积(MOCVD)淀积一层TiN薄膜作为籽晶层,随后同样也采用CVD工艺淀积而成的钨膜的扩散势垒层即可实现具有大纵宽比(HAR)ICV的金属填充。堆叠器件的未来应用还需要铜填充TSV以优化电学性能。所谓的ICV-SLID技术可用于制作三维器件的堆叠。这项工艺非常适合应用于产品的低成本高效率生产,包括高性能应用,如三维微处理器和高度小型化的多功能系统,传感器之间的节点、存储器数据处理与传输(eGrains TM, eCubes TM)等。 推动三维系统集成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总体上看,加速三维集成技术应用于微电子系统生产的重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外形体积:缩小系统体积、降低系统重量并减少引脚数量的需求, ?性能:提高集成密度,缩短互连长度,从而提高传输速度并降低功耗, ?大批量低成本生产:降低工艺成本,如混合技术等, ?新应用:如超小无线传感器系统等。 与系统芯片(SoC)相比,这种新方法是一种能将不同优化生产技术高效融合在一起的三维系统集成技术。此外,三维集成方法还可能用于解决由信号传播延迟导致的“布线危机”,不管是板级的还是芯片级的,其原因是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最短的互连长度,而且还省去了受速度限制的芯片之间及芯片内部互连。 低成本制作潜力也是影响三维集成技术未来应用的主要因素。当前,系统芯片的制作主要依靠单片集成来嵌入多种工艺。但这种方法有很多缺陷,如复杂性达到最高程度时会使分片工艺非常困难,从而导致总系统“制作成本爆炸性”提高。与之相比,采用适当的三维集成技术可以将MEMS和CMOS等不同的最佳基础工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提高产品合格率和小型化程度,发挥该技术低成本制作的潜力。与单片集成SoC相比,采用最佳三维集成技术制作的器件堆叠(如控制器层和存储器层等)会使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此外,采用该技术还有望实现新型多功能微电子系统,如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超小型传感器节点等(图1)。

云计算的发展史(DOC)

云计算的发展史 (2012-10-31 14:47:51) I、云计算发展历程大事记 众所周知,云计算被视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追根溯源,云计算与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不无关系,更是虚拟化、效用计算、SaaS、SOA 等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那么,几十年来,云计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呢?本文总结回顾了云计算发展历程中的点滴事件: 1959 年6 月,ChristopherStrachey 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1961 年,JohnMcCarthy 提出计算力和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2 年,J.C.R.Licklider 提出“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 1965 年美国电话公司WesternUnion 一位高管提出建立信息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 年,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Gage 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计算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 1996 年,网格计算Globus 开源网格平台起步。 1997 年,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K.Chellappa 提出云计算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认为计算的边界可以不是技术局限,而是经济合理性。 1998 年,VMware(威睿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 的虚拟技术。 1999 年,MarcAndreessen 创建Loud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 平台。 1999 年,https://www.360docs.net/doc/f75006765.html, 公司成立,宣布”软件终结“革命开始。 2000 年,SaaS 兴起。 2004 年,Web2.0 会议举行,Web2.0 成为技术流行词,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4 年,Google 发布MapReduce 论文。Hadoop 就是Google 集群系统的一个开源项目总称,主要由HDFS、MapReduce 和Hbase 组成,其中HDFS是GoogleFileSystem(GFS)的开源实现;MapReduce 是GoogleMapReduce 的开源实现;HBase 是GoogleBigTable 的开源实现。

【CN110018181A】一种晶圆缺陷检测的方法和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36397.4 (22)申请日 2019.04.25 (71)申请人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地址 223300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长江东 路599号 (72)发明人 孙必胜 刘命江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周阳君 (51)Int.Cl. G01N 21/9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晶圆缺陷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晶圆缺陷检测的方法和装 置。更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为管芯确定管 芯角的方法,包括在管芯的内部选取参考点;获 取位于管芯的最外围的水平边上的第一节点以 及位于管芯的最外围垂直边上的第二节点,其中 参考点与第一节点的连线与管芯的最外围的水 平边垂直,并且参考点与第二节点的连线与管芯 的最外围的垂直边垂直;获取第三节点,其中第 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参考点形成矩形; 以及第三节点被认为是管芯的管芯角。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CN 110018181 A 2019.07.16 C N 110018181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18181 A 1.一种为管芯确定管芯角的方法,包括 在管芯的内部选取参考点; 获取位于管芯的最外围的水平边上的第一节点以及位于管芯的最外围垂直边上的第二节点,其中参考点与第一节点的连线与管芯的最外围的水平边垂直,并且参考点与第二节点的连线与管芯的最外围的垂直边垂直; 获取第三节点,其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参考点形成矩形;以及 第三节点被认为是管芯的管芯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考点为管芯内的图形的顶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图形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管芯为非矩形管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考点被选取使得第一节点位于最外围的水平边内,而不位于水平边的延长线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考点被选取使得第二节点位于最外围的垂直边内,而不位于垂直边的延长线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考点被选取使得第一节点位于最外围的水平边内,而不位于水平边的延长线内;并且同时第二节点位于最外围的垂直边内,而不位于垂直边的延长线内。 8.一种晶圆检测装置,包括: 照射组件,所述照射组件被配置为产生激光脉冲以扫描晶圆上的管芯; 图像传感组件,所述图像传感组件被配置为接收从由所述晶圆上的管芯散射到各个不同角度范围内的辐射以形成辐射图像;以及 观察和计算组件,所述观察和计算组件为晶圆上的管芯确定管芯角; 其中所述观察和计算组件被配置为: 在管芯的内部选取参考点; 获取位于管芯的最外围的水平边上的第一节点以及位于管芯的最外围的垂直边上的第二节点,其中参考点与第一节点的连线与管芯的最外围的水平边垂直,并且参考点与第二节点的连线与管芯的最外围的垂直边垂直; 获取第三节点,其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和参考点形成矩形; 第三节点被认为是管芯的管芯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晶圆检测装置,仅为晶圆上的选定的管芯确定管芯角。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晶圆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调整管芯与照射组件对应位置关系的定位组件。 2

晶圆表面微观形貌检测系统操作指南(Matlab版)

晶圆表面微观形貌检测系统操作指南——Matlab版 一.PC配置要求: 1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windows XP系统为检验过运行该检测系统较好版 本,Vista系统及win7未经测试,建议选用Windows XP系统。 2 目前主流PC配置即可满足该检测系统的要求,由于后台检测算法处理程 序工作任务复杂,建议选用PC主频大者为宜。 二. PC需安装的应用软件: Matlab7.0以上版本 1. CCD驱动程序(Microvision MV-3000UC) 2. 电机驱动程序(GCD-0301M ) 3. 上述所需软件附在我们给出的程序包中,此部分软件仅供实验检验只用,用于商业目的时请购买正版软件。 三. 系统实际操作流程: 1.使用前默认PC已正确完全安装了所需软件。 2.将CCD连出的USB端口接于PC,将电动台连出的USB端口接于PC(后 台程序设定了改端口申请占用的端口为COM3,连接时注意给定端口的 正确性,如想为其申请其他端口,需要更改后台控制程序,建议直接给 其非配COM3口) 3.接通激光器及电动台电源,打开激光器电源开关,设定其强度区间为 1.76~1.80为宜。打开电动台控制转换器开关,打开后将在其正面的红色 指示灯将亮起。 4.打开Matlab7.1,单击File菜单,在其下拉列表中选择New的子级联列

表中选择GUI选项,打开GUIDE Quick Start对话框,点击Open Existing GUI选项,点击右下角Browse……按钮,选择检测系统控制界面的原始 编辑界面,默认路径为:D:\Matlab7\work\p_fig.fig(注:拟定我们已将系 统给出的相关文件放于D:\MATLAB7\work根目录下。),找到该p_fig.fig 文件并将其打开,程序将打开系统工程,进入与编译界面。点击运行Run 图标编译运行该程序,得到系统控制界面。界面右侧部分为控制按钮部 分,左侧为图像采集提示信息及采集图像及图像处理结果显示,根据界 面提示信息依次有序地按检测CCD、电机复位、采集图像、相位提取、 表面形貌、保存原图像控件完成系统检测整个过程。并在使用完该系统 时按退出键退出系统。 四. 注意事项: 1.在每次操作前与Matlab命令窗口依次输入命令clear、clc刷新系统 以保证系统执行处理任务过程中不受残留数据的干扰导致无法得到 检测结果的情况出现。 2.操作过程中,要在每采集一副图像前等待电动台复位完成后,并手 动旋转系统箱体中的检偏器(旋转方向-π->π),每次旋转45度,旋 转允许误差为±1 ,电动台转动时GCD-0301M的指示绿灯将开启, 转动结束后自动隐没该指示灯的点亮。 3.检测结束后,请依次断开CCD USB端口及电机USB端口的连接, 并关闭激光器电源开关按钮及GCD-USB开关按钮,关闭系统控制 界面及Matlab工作空间。 4.在系统检测出现没有复原结果时,原因可能是:①操作流程不合 理②打开Matlab后,运行系统预编译界面前,没有做刷新控制工 作,可重新打开并按要求操作来处理③系统箱体内检偏器部分的 旋转误差较大。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一、云计算发展的四个阶段 从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一直到现在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渐渐的成熟起来,云计算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应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电厂模式阶段:网上的比喻很好,网上说电厂模式就好比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的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我觉得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规模,将大量的分散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方便用户的一种模式。 效应计算阶段:在1960 年左右,由于计算机设备的价格非常的昂贵,远非一般的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于是很多IT 界的精英们就有了共享计算机资源的想法。在1961 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来“效应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就是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的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人们使用计算机资源就像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方便,并且根据用户使用量来付费。可惜的是当时的IT 界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很多强大的技术还没有诞生,比如互联网等等。虽然有想法,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还是停留在那里。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说穿了就是化大为小的一种计算,研究的是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结果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

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的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IT 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现在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 二、并行计算的概念、并行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和联系 并发运算: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在关系数据库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的进程。SQL Server 使用锁定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而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 操作系统并发程序执行的特点: 并发环境下,由于程序的封闭性被打破,出现了新的特点: ①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一个程序副本可以有多个计算 ②并发程序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直接制约体现为一个程序需要另一个程序的计算结果,间接制约体现为多个程序竞争某一资源,如处理机、缓冲区等。 ③并发程序在执行中是走走停停,断续推进的。 并发和并行的区别和联系: 并发和并行是即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地发展历程 一、云计算发展地四个阶段 从云计算概念地提出,一直到现在云计算地发展,云计算渐渐地成熟起来,云计算地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应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b5E2R。 电厂模式阶段:网上地比喻很好,网上说电厂模式就好比利用电厂地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地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我觉得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规模,将大量地分散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方便用户地一种模式.p1Ean。 效应计算阶段:在年左右,由于计算机设备地价格非常地昂贵,远非一般地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于是很多界地精英们就有了共享计算机资源地想法.在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来“效应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就是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地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地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人们使用计算机资源就像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方便,并且根据用户使用量来付费.可惜地是当时地界还处于发展地初期,很多强大地技术还没有诞生,比如互联网等等.虽然有想法,但是由于技术地原因还是停留在那里.DXDiT。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说穿了就是化大为小地一种计算,研究地是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地计算能力才能解决地问题分成许多小部

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地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结果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可惜地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地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地成功.RTCrp。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地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地是,现在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地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5PCzV。 二、并行计算地概念、并行计算与云计算地区别和联系 并发运算: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jLBHr。 在关系数据库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地进程. 使用锁定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而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 xHAQX。 操作系统并发程序执行地特点: 并发环境下,由于程序地封闭性被打破,出现了新地特点: ①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一个程序副本可以有多个计算 ②并发程序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直接制约体现为一个程序需要另一个程序地计算结果,间接制约体现为多个程序竞争某一资源,如处理机、缓冲区等. LDAYt。 ③并发程序在执行中是走走停停,断续推进地.

最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计算机地发展历程与趋势 注: 参考相关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 Office 2010》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网上相关图片,希望赵老师可以认真批阅, 如有错误地方希望指导更正。

一、计算机地发展历程 我 们现在地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各种社会人员,总是 时不时地打开电脑。在我们感受计算机带给我们地方便时候,我们也更要了解计算机地历程,下面就一一地介绍我们地先辈如何通过努力将我们带进一个信息数字化地时代。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一台被称为ENIAC地庞然大物,从此便开启了计算机时代地大门。从此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地一门学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地出现和计算机网络地发展,使计算机地应用渗透到社会地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社会地发展。一直以为,人们都以计算机物理器件地变革作为标志,故而把计算机地发展分为四代。

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地内部元件使用地是电子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它 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 内装18000个电子管, 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地机电 式计算机快1000倍。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地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

地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地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2.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云计算概念及发展历程.

科技信息 计算机与网络 云计算概念及发展历程 石家庄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苑亚钦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运作机制、服务模式,详细论述了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对云计算技术及云计算产业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云计算技术展望 发展历程 1.前言近两年,IT领域最给力的词汇之一非“云计算”莫属。报刊媒体大量刊登文章报道云计算,专家、学者、企业家、官员对此也津津乐道,不少 “十二五”规划。2010年10月18,国家发展省市把云产业和云应用纳入 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2010年8月,上海发布了《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三年行动方案。2010年10月,北京市制定《北京“祥云

工程”行动计划(2010-2015年)》。全国各地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云计算的试点示范,着力发展云计算产业。 2.云计算概念云计算(英文:Cloud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是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云计算是继19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 用户不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后的又一种巨变。 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需直接进行控制。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3.云计算运作机制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Storage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计算从硬件结构上是一种多对一的结构,从服务的角度或从功能的角度它是一对多的。例如,今天要设计一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先从市面上提供的免费云服务器主机,将Application放置主机上,使用MS所提供数据库,这样一来,硬件成本大幅降低,将Application放置云上,且随时随地于任何终端设备上连结互联网,就能访问数据(因为基于公开的标准协议)。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4.云计算服务模式4.1IaaS模式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 4.2PaaS模式 issa还是PaaS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 4.3SaaS模式 SaaS中小企业软件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注: 参考相关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 Office 2010》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网上相关图片,希望赵老师可以认真批阅, 如有错误地方希望指导更正。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我 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各种社会人员,总是 时不时的打开电脑。在我们感受计算机带给我们的方便时候,我们也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历程,下面就一一地介绍我们的先辈如何通过努力将我们带进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一台被称为ENIAC的庞然大物,从此便开启了计算机时代的大门。从此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一直以为,人们都以计算机物理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故而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

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它 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 内装18000个电子管, 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的机电 式计算机快1000倍。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

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2.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软件工程发展史

软件工程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一:软件工程定义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 二:软件工程的发展历史 随着人类的发展,计算机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代表产品,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软件作为现代计算机的重要支撑部分,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断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有关软件的编程语言就已经出现,但是关于软件工程这个概念却要远远晚于软件发展。据资料显示,软件工程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软件工程发展的半个多世纪内,软件工程所使用的程序语言不断发展,而且有关于软件四六七零零四零二二号码论文写作工程的模型不断发展,从最早的瀑布模型到现在光为人所知的云计算,软件工程几乎每隔5-10年就会获得一次突破性发展,而且有关软件语言从最早的面向程序结构转向为面向对象,极大的提升了软件编程的效率。目前,软件工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可以说,现代社会生活,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涉及到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开发过程 软件是由计算机程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发展演化而来的,是在程序和程序设计发展到一定规模并且逐步商品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软件开发经历了程序设计阶段、软件设计阶段和软件工程阶段的演变过程。 程序设计阶段 程序设计阶段出现在1946年~1955年。此阶段的特点是:尚无软件的概念,程序设计主要围绕硬件进行开发,规模很小,工具简单,无明确分工(开发者和用户),程序设计追求节省空间和编程技巧,无文档资料(除程序清单外),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软件设计阶段 软件设计阶段出现在1956年~1970年。此阶段的特点是:硬件环境相对稳定,出现了“软件作坊”的开发组织形式。开始广泛使用产品软件(可购买),从而建立了软件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高级编程语言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开发者和用户有了明确的分工,社会对软件的需求量剧增。但软件开发技术没有重大突破,软件产品的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了“软件危机”的产生。 软件工程阶段 自1970年起,软件开发进入了软件工程阶段。由于“软件危机”的产生,迫使人们不得不研究、改变软件开发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从此软件产生进入了软件工程时代。此阶段的特定是:硬件已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四个方向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熟并广泛应用,第三代、第四代语言出现;第一代软件技术:结构化程序设计在数值计算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第二代软件技术:软件测试技术、方法、原理用于软件生产过程;第三代软件技术:处理需求定义技术用于软件需求分析和描述。 2.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

最新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一、云计算发展的四个阶段 从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一直到现在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渐渐的成熟起来,云计算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应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电厂模式阶段:网上的比喻很好,网上说电厂模式就好比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的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我觉得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规模,将大量的分散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方便用户的一种模式。 效应计算阶段:在1960年左右,由于计算机设备的价格非常的昂贵,远非一般的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于是很多IT界的精英们就有了共享计算机资源的想法。在1961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来“效应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就是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的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人们使用计算机资源就像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方便,并且根据用户使用量来付费。可惜的是当时的IT界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很多强大的技术还没有诞生,比如互联网等等。虽然有想法,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还是停留在那里。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说穿了就是化大为小的一种计算,研究的是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

小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结果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的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IT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现在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 二、并行计算的概念、并行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和联系 并发运算: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在关系数据库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的进程。SQL Server 使用锁定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而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 操作系统并发程序执行的特点: 并发环境下,由于程序的封闭性被打破,出现了新的特点: ①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一个程序副本可以有多个计算 ②并发程序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直接制约体现为一个程序需要另一个程序的计算结果,间接制约体现为多个程序竞争某一资源,如处理机、缓冲区等。 ③并发程序在执行中是走走停停,断续推进的。

云计算发展历程大事记

云计算发展历程大事记 众所周知,云计算被视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追根溯源,云计算与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不无关系,更是虚拟化、效用计算、SaaS、SOA 等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那么,几十年来,云计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呢?让我们回顾云计算发展历程中的点滴事件: 1959 年6 月,ChristopherStrachey 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1961 年,JohnMcCarthy 提出计算力和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2 年,J.C.R.Licklider 提出“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 1965 年美国电话公司WesternUnion 一位高管提出建立信息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 年,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Gage 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计算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 1996 年,网格计算Globus 开源网格平台起步。 1997 年,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K.Chellappa 提出云计算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认为计算的边界可以不是技术局限,而是经济合理性。 1998 年,VMware(威睿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 的虚拟技术。 1999 年,MarcAndreessen 创建Loud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 平台。 1999 年,https://www.360docs.net/doc/f75006765.html, 公司成立,宣布”软件终结“革命开始。 2000 年,SaaS 兴起。 2004 年,Web2.0 会议举行,Web2.0 成为技术流行词,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4 年,Google 发布MapReduce 论文。Hadoop 就是Google 集群系统的一个开源项目总称,主要由HDFS、MapReduce 和Hbase 组成,其中HDFS 是GoogleFileSystem(GFS)的开源实现;MapReduce 是GoogleMapReduce 的开源实现;HBase 是GoogleBigTable 的开源实现。2004 年,DougCutting 和MikeCafarella 实现了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ap-Reduce,Hadoop 并成为了非常优秀的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 2005 年,Amazon 宣布AmazonWebServices 云计算平台。 2006 年,Amazon 相继推出在线存储服务S3 和弹性计算云EC2 等云服务。 2006 年,Sun 推出基于云计算理论的”BlackBox“计划。 2007 年,Google 与IBM 在大学开设云计算课程。 2007 年3 月,戴尔成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门,先后为全球5 大云计算平台中的三个(包

几个云计算相关概念及其演进历程:PaaS、SaaS、IaaS

几个云计算相关概念及其演进历程:PaaS、SaaS、IaaS 分类:云计算2010-11-04 22:42 433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 什么是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对于PaaS的定义和云计算一样,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版本,而且侧重点也不一样,以下是Wikipedia上的定义: 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 the delivery of a computing platform and solution stack as a service. PaaS offerings facilitate deployment of applications without the cost and complexity of buying and managing the underly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provisioning hosting capabilities[1], providing all of the facilities required to support the complete life cycle of building and delivering web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entirely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et[2]. ---- Wikipedia 总体来说,PaaS平台的种类按用途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种 (https://www.360docs.net/doc/f75006765.html,/wiki/Platform_as_a_service): 辅助开发环境 这种PaaS平台仅仅用来对某个SaaS应用进行一些定制化,是作为SaaS应用内部的一个定制化工具。就如同我们熟悉的office当中的宏一样。如https://www.360docs.net/doc/f75006765.html, 和八佰伴的800APP,都是自己SaaS应用中的定制工具。

谷歌的发展历史

Google 一、企业简介 Google公司(中文译名:谷歌),是一家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致力于互联网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等领域,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其主要利润来自于AdWords等广告服务。 谷歌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谷歌是第一个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在全球围拥有无数的用户。 二、企业发展 1997年到1998年间,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尔盖·布林在学生宿舍里共同开发了全新的在线搜索引擎,之后他们募集了100万美元,在美国加门罗帕克的一间车库筹备公司。成立数天后,公司注册了https://www.360docs.net/doc/f75006765.html,域名。 1999年6月7日,谷歌获得了两家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一共是2500万美元,这成为谷歌发展的最重要的开始。 2000年,谷歌与雅虎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谷歌为雅虎提供搜索引擎服务,使得谷歌开始崭露头角。在此之前,谷歌还未成为搜索行业的主流,当时的行业领头羊仍是雅虎。 2001年,谷歌的网页评级机制PageRank被授予了美国专利。但在互联网激烈的竞争下,仅仅靠出售技术,没有其他盈利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埃克里·施密特被风投家介绍空降到谷歌,成为公司CEO。

谷歌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谷歌创新的推出了Adwords文字广告——在搜索结果右边附加相关广告,使得谷歌在保持主页简明朴素的同时又能增加广告收入,这是谷歌最核心最成功的赚钱方式。 2006年10月,谷歌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影音容分享YouTube,是谷歌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 2007年11月05日,谷歌宣布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为android。 2008年9月7日,Google Map卫星升空,将为Google Earth提供50厘米分辨率高清照片。同年,谷歌与金融集团汇丰银行(HSBC)以及国际有线电视集团Liberty Global组成名为“O3b Networks”的网络计划,通过发射16颗卫星将网络服务带入地球上还未连上网络的地区,取名为O3b就是指地球上另外未有网络建设的30亿人口,希望借这样的网络计划工程,真正建立在地球上任何区域皆有连网能力的环境。 2012年2月14日,谷歌收购Motorola获欧盟和美国批准。

云计算发展背景和趋势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技术。针对云计算的定义,介绍了其发展历史,比较了现有的云计算定义,并结合其虚拟化技术、动态可扩展、按需部署、高灵活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等特点,给出了综合的概念。在总结了云计算技术的7种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随着多核处理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宽带互联网和自动化管理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云计算,它能够按需部署计算资源,而用户只需要为所使用的资源付费。从本质上讲,云计算是指用户终端通过远程连接,获取存储、计算、数据库等计算资源。云计算在资源分布上包括“云”和“云终端”。“云”是列互联网或大型服务器集群的一种比喻,由分布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如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构成,几乎所有的数据和应用软件。都可存储在“云”里。而“云终端”,例如PC、手机、车载电子设备等,只需要拥有一个功能完备的浏览器,并安装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通过网络接入“云”,就可以轻松使用云中的计算资源。 1 基本概念和特点 1.1 云计算的产生背景 21世纪初期,崛起的Web2.0让网络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网站或者业务系统所需要处理的业务量快速增长,例如视频在线或者照片共享网站需要为用户储存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类系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在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快速扩展原有系统,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将有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进入互联网,这意味着与移动终端相关的IT系统会承受更多的负载,而列于提供数据服务的企业来讲,IT系统需要处理更多的业务量。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其电力成本、空间成本、各种设施的维护成本快速上升,直接导致数据中心的成本上升,这就面临着如何有效地、更少地利用资源解决更多的问题。同时,随着高速网络连接的衍生,芯片和磁盘驱动器产品在功能增强的同时,价格也在变得更加低廉,拥有大量计算机的数据中心,也具备了快速为大量用户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技术上,分布式计算的日益成熟和应用,特别是网格计算的发展通过Internet把分散在各处的硬件、软件、信息资源连接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使得人们能够利用地理上分散于各处的资源,完成大规模的、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处理的任务。数据存储的快速增长产生了以GFS(Google File System),SAN(Storage AreaNemork)为代表的高性能存储技术。服务器整合需求的不断升温,推动了xen等虚拟化技术的进步,还有Web2.0的实现、Saas(Sofhare as a Senrice)观念的快速普及、多核技术的广泛应用等,所有这些技术为产生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服务提供了可能H1。随着对计算能力、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集中化的迫切需求,云计算应运而生。 1.2云计算的特点 从现有的云计算平台来看,它与传统的单机和网络应用模式相比,其特点如表1所示。

云计算发展背景和趋势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基于Internet 的计算机技术。针对云计算的定义,介绍了其发展历史,比较了现有的云计算定义,并结合其虚拟化技术、动态可扩展、按需部署、高灵活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等特点,给出了综合的概念。在总结了云计算技术的7种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随着多核处理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宽带互联网和自动化管理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云计算,它能够按需部署计算资源,而用户只需要为所使用的资源付费。从本质上讲,云计算是指用户终端通过远程连接,获取存储、计算、数据库等计算资源。云计算在资源分布上包括“云”和“云终端”。“云”是列互联网或大型服务器集群的一种比喻,由分布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如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构成,几乎所有的数据和应用软件。都可存储在“云”里。而“云终端”,例如PC手机、车载电子设备等,只需要拥有一个功能完备的浏览器,并安装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通过网络接入“云”,就可以轻松使用云中的计算资源。 1 基本概念和特点 1.1 云计算的产生背景 21世纪初期,崛起的Web2.0让网络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网站或者业务系统所需要处理的业务量快速增长,例如视频在线或者照片共享网站需要为用户储存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类系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在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快速扩展原有系统,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将有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进入互联网,这意味着与移动终端相关的IT 系统会承受更多的负载,而列于提供数据服务的企业来讲,IT 系统需要处理更多的业务量。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其电力成本、空间成本、各种设施的维护成本快速上升,直接导致数据中心的成本上升,这就面临着如何有效地、更少地利用资源解决更多的问题。同时,随着高速网络连接的衍生,芯片和磁盘驱动器产品在功能增强的同时,价格也在变得更加低廉,拥有大量计算机的数据中心,也具备了快速为大量用户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技术上,分布式计算的日益成熟和应用,特别是网格计算的发展通过Internet 把分散在各处的硬件、软件、信息资源连接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使得人们能够利用地理上分散于各处的资源,完成大规模的、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处理的任务。数据存储的快速增长产生了以 GFS(Google File System),SAN(Storage AreaNemork)为代表的高性能存储技术。服务器整合需求的不断升温,推动了xen等虚拟化技术的进步,还有Web2.0的实现、Saas(Sofhare as a Senrice) 观念的快速普及、多核技术的广泛应用等,所有这些技术为产生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服务提供了可能H1。随着对计算能力、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集中化的迫切需求,云计算应运而生。 1.2 云计算的特点 从现有的云计算平台来看,它与传统的单机和网络应用模式相比,其特点如表1 所示。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云计算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作者:李亚苹 学号: 0805230335 系别:信息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指导教师:刘晓东 2011年2月10日

中文摘要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摘要 云计算的产生与发展,使用户的使用观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他们不再觉得操作复杂,他们直接面对的将不再是复杂的硬件和软件,而是最终的服务。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云计算系统运用了许多技术,其中以编程模型、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最为关键。尽管云计算模式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数据隐私问题、安全问题、软件许可证问题、网络传输问题等。云计算在现在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持续的发展下去。本文主要研究了云计算的产生、发展并详细阐述了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云计算, 云计算模式, 云计算的发展

目录 中文摘要 ................................................................. I 1 绪论 (1) 2 认识云计算 (1) 2.1云计算的产生 (1) 2.2云计算的思想及工作原理 (2) 2.3云计算的特点 (2) 2.3.1数据安全可靠 (2) 3.1.2客户端需求低 (3) 3.1.3轻松共享数据 (3) 3.1.4可能无限多 (4) 2.4云营销 (4) 3 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 (5) 3.1云计算在中国 (5) 3.1.1云计算带来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 (5) 3.1.2中国云计算的发展阶段 (6) 3.1.3中国云计算的五种推动力量 (7) 3.1.4云计算三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7) 3.2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8) 3.2.1宽带网络建设需要加快 (8) 3.2.2数据中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9) 3.2.3 IT从产品到服务的过渡远未到位 (10) 3.2.4用户市场尚需培育 (10) 3.3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国际合作 (11) 4 云计算的未来趋势 (12) 5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