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学课程作业

微生物生态学课程作业
微生物生态学课程作业

使用Illumina MiSeq平台通过多通道16s rRNA测定减少错误的鉴定

DNA测序的费用由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进步而降低了。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可以测得大量的序列,而且测序的费用远比454磷酸测序法低。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大量序列的分析以及需要减少3’端错误的序列。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对微生物群落的错误鉴定。因此准确的分类识别要求我们必须减少这些错误的序列。已经有一些研究通过Illumina MiSeq 构建宏基因组提高通道来增加准确性。在本文中我们会评估通过Misep平台使用250bp配对序列进行微生物鉴定的错误率以及如何通过提高通量来减少错误的鉴定。我们比较了不同条件:改变phix的添加量、改变基因库的大小、通过已知序列选择不同的16sRna基因区域。我们得到的方法可以纠正错误的核苷酸和提高识别精度。总体上来说99.5%的所测序列与相应的序列有着95%的相似性,而且93.6%的所测序列与相应序列有97%以上相似度。这表明MiSeq平台在基因水平分析微生物群体具有高准确性。改进后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环境下通过Misep平台获得大量序列。

关键词:16s RNA基因;Misep;鉴定

1 简介

下一代测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不同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中而且提供了这些微生物大量的信息。人们已经开始应用16s rRNA来分析微生物的生物学种类,16S rRNA是细菌和真菌的特征因子。454焦磷酸测序技术由于他可以测得较长序列而在微生物鉴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最近,Illumina公司和IonTorrent平台在微生物测定的应用越来越被多。Illumina 公司平台可以测得大量的序列;然而,它的长度相对较短的序列对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是是一个约束。这个限制可以通过Misep平台延生配对序列到250bp或者300bp得到解决。更长的序列可以对微生物进行更准确的分类。所以Illumina公司平台现在可以应用无微生物群落研究。此外,使用Illumina公司平台得到的大量序列可以减少成本和增加每个样品的研究深度。

将MiSeq平台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研究需要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来处理大量的配对序列。一些研究已经对Illumina公司平台获得的基本序列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分析。在一些研究中,通过大量序列的检测对β多样性进行分析。在另一些研究中,通过质量分数来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删减。众所周知Illumina公司平台在测序反应中会产生错误,改正这些错误的防范也已经有过相关的报道。此外由于PCR扩增漂移、非特异性引物杂交、较低的退火温度和模板再次退火也会产生诸如二元序列和PCR偏移等错误序列。修正这些错误的序列对于准确的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是必须的。重叠片段中不配对序列的改正方法已经有人提出。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改正非重叠区域出现的错误序列。使用250bp配对的Misep平台,对虚拟序列样品的重新检测和对这些序列的收集可以减少总体错误率。不幸的是,在删除嵌合体和错误序列后在V4和V5序列得到了98 - 271操作分类单元,而原来只有20个分类操作单元。这样会导致对微生物群落的错误鉴定。因此,改善方法,在最终序列中减少错误的测序要求我们使用Misep平台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准确的分析。

在16S rRNA中有九个变异度高的区域,这些区域对于不同微生物有着很好的区别能力。然而没有研究证明那个区域对于微生物鉴定来说是最好的,而且对于不同样品的研究会针对不同的区域。比起DNA提取和PCR偏移来说,群落的鉴定更受这些区域的影响。这些区域在使用Misep平台增加序列长度对群落进行研究时同样重要。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对不同区域在100bp和150bp配对序列上用Misep平台进行了研究。V6和V3区域在100bp长

度上进行了研究,V3/V4和V4/V5区域在150bp长度上进行了研究,还有一个研究针对V3/V4、V4和V4/V5区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改善对16S RNA的分析方法来减少错误的鉴定。此外,我们会比较不同的变化区域来确定使用Misep平台时的最佳区域,还会确定Phix(醋酸苯基汞)的最佳百分比以及测序库的最佳浓度。改进后的方法对于未来使用Misep平台对微生物群落鉴定将会非常有帮助。

2 材料和方法

(1)制备虚拟序列库和DNA的提取

虚拟数据库由以前从猪粪便中得到的47个已知序列的克隆体组成,这47个克隆体和序列在表1中给出。质粒DNA在47个克隆体中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并配成不同的浓度。提取的DNA浓度用DNA浓度分析盒确定。为了评估改进后的方法和生物分类过程,从猪基因样本中提取粪便基因。猪基因样本由韩国动物研究远提供,我们得到了相关的使用权。

(2)扩增子库的测序

通过硅片测试对不同区域结合后的序列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扩增子测序,在这个测试中,每个引物得到的可检测序列的长度和比例使用EzTaxon-e数据库确定。序列库和猪粪便中的DNA使用ExTaq聚合酶C1000热循环扩大。扩增条件以前已经确定。放大后的样本使用QIA快速PCR试剂盒纯化并且使用DNA分析盒确定数量。然后用1 μg纯化后的样品根据操作手册组成扩增子库。扩增子库的浓度使用实时定量PCR仪、特定引物、SYBR绿色染料确定。然后用根据手册添加Phix和NaOH。我们通过通过不同浓度的扩增子库和phiX 比例来确定使用Misep平台进行16S rRNA扩增子测序条件。

(3)合并配对序列的测序结果

序列包含不止一个不确定的碱基而且低质量分数的序列会被除去。为了对质量进行过滤,我们比较了每个序列中4种不同长度序列的质量分数。一般来说,使用Misep平台时低质量分数会在3’端出现。所以,我们使用整个序列的平均质量分数来进行过滤。把从Misep 平台得到的序列合并,确定每一个序列中的重叠部分,两端对齐在引物和重叠区域确定不配对序列。引物序列被移除进行其他研究。计算重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不配对序列和相应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Q分数随着3’端序列的延长而下降,与此同时错误率上升。有两种方

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会对这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第一种方法是删减3’端的低质量片段,根据Q分数修正重叠区域的不配对序列。当重叠区域出现不配对序列,优先选择离5’端近的序列,吐过离5’端一样近,那么就选择质量高的那一个。第二中方法是从3’端除去一段特定长度的序列。按以下步骤使用序列库计算测得序列的错误率:1)收索已知的47个序列构成的数据库,找出与合并序列对应的一段序列;2)将找到的序列与合并序列从头对齐;

3)将序列分成十份进行比较;4)计算每一份的错误率。

错误率的公式是:错误率=En/Tmr

其中En表示与相应序列不匹配的的核苷酸总数,Tmr合并序列核苷酸总数

实验将会比较不同浓度序列库相同条件下和同一浓度序列哭不同条件下的错误率,这些错误率将会用来修正重叠序列。

(4)改正错误的核苷酸来进行分类

使用散点图来分析错误序列对微生物鉴定的影响。合并序列和相应序列的相似性用来分析错误序列的影响。降低3’端序列的质量分数与重叠区域的异构序列有关。重叠区域不同的核苷酸和合并序列与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会放在一张散点图上。不配对的序列会使用Burrows-Wheeler Aligner (BW A)与相应序列比较然后使用Integrative Genome Viewer(IGV) 表示。为了改正错误的核苷酸,相似性在97% 的序列组成一个USEARCH 系统,每个集合都会产生一致的序列。一致序列可以通过将不配对序列与集合中最长的序列从头对齐比较后筛选出来。一直重复这个步骤直到这个集合不在变化。这个集合中还包括前面移除的引物序列。改正的序列用EzTaxon-e 数据库确定,错误用UCHIME系统检测。在集合前和集合后要对错误序列进行两次检测。在第一次就把错误序列移除可以减少后续工作。第二次检测和移除错误序列对于正确鉴定微生物非常重要的。使用97%相似的USEARCH 系统可以检测操作分类单元。这篇文章得到的序列可以在EMBL SRA 数据库中查到。

(5)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确定序列库的不同对错误率的影响和质量分数与错误率的关系。细菌群落的不同用Fisher’s exact test 检验,多种比较采用Bonferroni correction实验检验。错误率和质量分数的关系用散点图研究。错误出现的频率用不配对序列在相应参考序列中出现的百分比表示。

3 结果和讨论

(1)硅片分析来确定引物组

为了确定哪个引物组用来在Misep平台中使用250bp配对扩增子测序,对由两个引物组结合后产生的可检测序列的长度和比例进行分析。结合区域的不同,扩增子的大小也不同。最短的序列是V6 / V7区域结合(193.7±14.0个bp),而最长的序列是V3和V4区域结合(416.8 ±11.2 bp),然而有一些报道称V3和V4区域结合会产生误差,所以V3和V4区域不是我们所要的区域。在以250bp为基础的Misep平台上,低于250bp的的序列会失去配对优势和鉴定的准确性,因此扩增子低于250bp的也就被排除了。V4与V5区域结合得到的序列有86.05%的序列可以被检测到,这在所有结合后的序列中是最高的。与此相反,V1与V2区域结合后产生的序列可以被检测到奥的是最低的,只有43.87%,这种现象肯能是因为缺乏特定的引物序列,大多输公共区域不包含V1区域的相关序列。V8 / V9区域结合后的检测

率也比较低,因此,这个结合方式也被排除在外。因此我们选择V2和V3(388.8±19.2个bp),V4和V5(372.0±7.4bp)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序列较长、在数据库中有较高覆盖率。

(2)比较phiX的添加百分比和不同的扩增子库浓度

在以前的Misep实验中扩增子库会与50% phiX混合以提高基因多样性。在最近的系统中MiSeq Control software (MCS)可以更好地进行实时数据分析。所以我们可以减少在序列库中添加的Phix比例,在基因多样性比较低的情况下得到更精确的样本数据,就比如16S rRNA 扩增子。在下表中比较了3中不同比例Phix添加量得到的结果。结果表明减少phix的添加量可以提高目标序列的数量和质量分数大于30%的序列。这表明地phix添加量可以产生更多的序列用于扩增子研究。这与先前的报告是一致的,他们添加8.0%phiX获得了9.0×106配对序列,其中80.1%是≥Q30而添加6.2%phiX 得到了10.5×106配对序列,其中74.6%是≥Q30。

在每个实验中我们比较了不同的扩增子库的浓度,每个样品得到的平均序列在表1C中表示。在添加50% phiX的情况下,不同扩增子库浓度得到的序列差不多。但是在添加10%和5% phiX 的情况下,得到的序列随着扩增子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使用4pm扩增子库可以得到超过6×105 序列,使用8pm扩增子库可以得到超过12×105序列。序列从6pm到8pm 的增加量小于从4pm到6pm的增加量。在以前一个10pm扩增子库得到的序列和本篇中8pm 的到的序列差不多。在以前的研究中表明10pm可以比5pm多得到2×105序列。合适的扩增子库有利于得到高质量分数的序列。因此我们采用8pm扩增子库和10% phiX添加量来进行本实验。

(3)合并配对序列

图2中给出了每个序列不同4中不同质量分数下得到的数据,大多数序列中在使用低质量分数过滤时被去掉了,因为低质量分数的序列大多出现在3’端。所以我们使用整个序列的平均质量分数进行过滤,经过质量过滤后,合并配对序列可以延长扩增子库的长度,预期的扩增子库序列长度是389bp (V2/V3) and 372 bp (V4/V5),每一个引物序列的5’端被除去来进行分类。重叠序列前后共有80bp,假设目标长度是380bp。

两种不同方法合并后的序列与已知序列进行比较,在3’端减去40bp的序列由于长度就不会产生重叠序列。通过在3’端修剪不同长度序列后得到的序列在表2中给出。在重叠区

域中得到的确定序列随着3’端减去序列的增加而增加,这也表明更多的错误序列在3’端生成。重叠区域中质量分数高的序列可以不经过修剪而直接用于数据分析。当在V2和V3、V4和V5结合区域减去30bp和40bp序列后冲得区域的确定序列会显著增加。这表明在V2和V3结合区域减去30bp的序列、在V4和V5结合区域减去40bp的序列可以出去重叠区域的大部分错误核苷酸。因为V2和V3结合区域长度是389bp所以在3’端减去40bp后会减少重叠区域的确定序列,所以减去40bp不会产生重叠区域。如果不修剪的话比较重叠序列和配对序列得到的可纠正序列就会增加,这表明在3’端删减序列会降低通过合并改正序列的可能。虽然修剪后的合并序列长度和不经修剪的合并序列长度差不多,但是纠正错误的序列可以提高测序的准确性。例如,在V4和V4结合区域3’端减去40bp后的序列(798,511)和不经修剪的序列(798,989)长度差不多,但是在重叠区域纠正之后的序列可以增加序列的可读性。

改正后的序列的准确性通过比较改正后的序列与序列库中对应序列而得到。在重叠区域,改正不同的核苷酸可以降低错误率,这表明在重叠区域改正错误的序列会增加测序的准确性。我们比较每个区域对应序列平均质量分数的错误率(图2A),最高的错误率出现在引物序列后30bp,然而这个区域的平均质量分数超过了35,这表明错误率与质量分数没有关系,每一等分的错误率也与质量没有关系(图2B)。这与先前一个报告中体出的错误率与低质量分数有关是相反的,这种不同可能与测序条件的不同有关,比如引物和序列库不同。然而还有一篇文章高估了移除错误的核苷酸和改正序列后会导致所有区域出现的分类操作单元。21哥分离体混合在一起后,有关出现20个分类操作单元,但是在V4和V5区域出现了超过98个分类操作单元这表明高质量分数的错误序列不经过错误改正步骤也会被检测

出来,这种高估的信息可能在对扩增子库分析是出现错误的鉴定。

(4)模型和错误序列的影响

我们比较使用不同浓度测序库和添加不同比列phix时候产生的错误率进而错误率的产生和序列区域之间的关系。同一次实验中使用6pm序列库和使用8pm序列库所产生的错误率是差不多的,然而在使用6pm序列库和8pm序列库的错误率模型是不一样的。使用6pm 序列库是十份中的第三份错误率是最高的,第九份次之;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下得到的模型与前面提到的两个模型又是不一样的,这表面错误率不是在某哥特定区域产生,而是在整个序列上随机产生。使用V4和V5区域结合所鉴定的微生物群落和使用V2和V3区域结合鉴定的微生物群落是差不多的,因此我们对V4和V5结合区域进行了后续研究(图3)。

为了研究错误的核苷酸对微生物群落分析的影响,对合并序列与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与配对序列中重叠序列的相似性在散点图中进行比较,对这两相似性进行研究是因为在以前的报告中重叠区域的不匹配数量对序列的确定又影响。图中的两条线用来确定每个轴的平均值。重叠区域的不匹配序列数量与合并序列的错误序列之间没有关系,重叠区域不匹配序列的平均值是2,这表明大部分序列的重叠区域错误的核苷酸数量小于2,然而合并序列与相应序列的相似性的平均值低于97%,而高于97%的合并序列的重叠区域错误的核苷酸数量却超过了两个,这是因为错误核苷酸是在序列的全部区域随机生成的。合并序列与相应序列相似度低于97%的序列可能是在微生物群落鉴定中的潜在错误信息,即使去掉重叠区域包含两个不匹配核苷酸的序列,错误率仍然会产生。在对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鉴定是没有参考的序列库,所以,改正错误的信息对于准确的微生物鉴定是艰难但是必须的。

(5)纠正错误的核苷酸

集合可以减少错误的序列,在分析的时候用集合已经有过报道。使用集合中一致的序列可以减少随机产生的错误,一致的序列是在集合中对齐端点后筛选出来的(图4),不同序列库条件下减少的集合见表3,一般来说在经过3次集合之后集合的数量就不会再改变(不

同目标地区、图书馆浓度和测序运行)。经过第一次集合之后会得到超过1000个集群,集群的数量进经之后的每个步骤都会减少。V4和V5区域扩增子集群扩增子数量低于V2和V3地区域扩增子集群数量,也低于在另一个测序条件下得到的集合数量。V4和V5区域添加5%phix得到的合并序列圆圆超过了添加10%phix得到的合并序列。这表明增加序列的数量会导致更多的错误;所以,我们有必要确定合适的phix添加量。

通过比较纠正后的配对序列在序列库中对应序列的比列可以评估集合和改正序列的作用。其他两种合并序列的方法也在图4中进行了比较,不经过集合时,合并序列中与对应序列相似度超过97%的占总序列的75%,相似度超过95%的占总序列的93%,这些相似性可以用来确定系统进化树。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对那些相似度低于97%的序列进行分析。丢去重叠序列中超过2哥错误核苷酸的序列会导致7%的序列是错误的。而采用集合改正方法之后,,占总数的99.5%读序列与参考序列的相似度大于95%,93.7%的序列与参考序列的相似度大于97%。尽管6.3%的序列不同于相应的参考序列,但是获得了95%的相似度的高度准确的信息。这种相似性已经可以在属间进行分类。因此使用集群和改正方法可以在250bp Misep 平台对微生物群落在属间进行准确的鉴定。

(6)比较使用不同引物组和不同分析方法得到的群落信息

使用两种引物组扩大后得到的扩增子基于他们的组合与序列库在门和属水平上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使用V4和V5区域结合后的扩增子比V2和V3区域结合后的扩增子更接近与序列库,扩增后的基因比例与原来的不同,这是因为每个基因的扩增效率不一样。然而V4与V5区域结合后产生的序列与初始序列库最接近而且具有很高的分类准确性。V2与V3区域结合后的扩增序列甚至在门水平上就不同。因此,我们认为V4与V5区域是基于250bp使用Misep平台测序的合适区域。

从猪粪便样本中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到的细菌种类在图5中进行了比较,在门水平上,由合并序列确定的种类和由集合改正后的序列确定种类差不多,然而除去重叠区域有两个不匹配核苷酸后的序列确定的细菌种类与前面得到的种类是不同的,这可能是因为去掉重叠区域导致。去掉不匹配序列后得到的序列比合并序列和改正序列短,使用除去双不匹配序列原则可能导致错误的鉴定。集合和改正方法可以分析大部分序列而且可以改正错误的序

列,在合并序列中可以观察到19个门,而在集合和改正的序列中可以观察到11个门;合并序列中可以检测到537个属,而在集合和改正的序列中可以检测到173个属。这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可以消除对生物多样性的过高估计。我们把我们的结果与先前的报告与序列库进行比较,在以前的报告中有参考序列库外的结果,相反的是,我们得到了参考序列库的结果。这表明本文中改进后的方法可以提高微生物鉴定的准确性。

在这篇文章,我们评估了使用Misep平台测序的不同条件并且提出了改正错误序列准确鉴定微生物的一种方法。使用Misep平台可以产生大量的序列,但是同时也会产生微生物鉴定的一些错误信息,因此为了进行准确的鉴定,我们必须改正错误的序列。V4和V5区域扩增后可以产生最精确的信息,用于硅片测试和序列库分析中。使用Misep平台时,8pm序列库和10%phix添加量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采用集合和改正的分析方法,可以微生物多样性的高估,也可以减少对序列库错误的分析。我们希望其他人在使用Misep平台对微生物群落进行鉴定时候可以使用我们提到的集合和改正的方法。本文中提到的方法对于以后微生物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

南京农业大学 土壤微生物与生态 习题 重点 答案 刘满强 教授

土壤生物与生态学复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土壤生态学/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生态学的概念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的相互作用及功能过程的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调控规律的 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徐琪,1990)。 土壤生态学土壤生物之间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 土壤生物学相对于土壤物理和 土壤化学,以生物个体本身为研究重点的学科. 土壤生物化学主要研究包括土壤内的微生 物过程、土壤酶及土壤内有机质形成和周转的研究. 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微生物及其生 态过程的传统学科.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生境包括土壤、植物、动物、淡水 和海洋及沉积物,它包含了部分土壤生物学和土壤生态学的内容.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①土壤生物与非生物组成份的数量、构成及时空分布;②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土壤 环境的关系;③土壤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④土壤生物多样性、生物相互作 用与生态功能的关系;⑤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⑥土壤生态系 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和维持;⑦土壤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⑧土壤生 态工程及各种应用研究⑨结合和发展生态学理论的研究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主要发表在哪些中英文专业杂志上(各举例3个) 土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主要发表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其它土壤及微生物、植物和环境类的杂志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Microbial Ecology、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Plant and soil、Pedobiologia、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Biogeochemistry、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The ISME Journal和Ecology Letters、 Ecology、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Ecological Applic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Functional 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 等刊物上。 我国进行土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 第二章土壤生物的生境 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砂粒 sand – mm),粉粒silt – mm),黏粒clay(< mm) 的相对比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 大类。土壤质地主要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是较为稳定的自然属性。土壤质地与土 壤持水性能、阳离子交换量,植物和生物养分的短期库有关;因此土壤质地的重要性在于 它(黏土矿物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质地的测定实际上就是颗 粒组成的测定。土壤结构是不同大小的颗粒结合或团聚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土块或土团。 稳定(力稳、水稳)团聚体的形成需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子的相互作用。土壤结构的 稳定性常用土壤大团聚体的比例来反映。一般将直径大于的团聚体视为大团聚体。土壤结 构主要不仅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而且也是人类可以调控的属性。土壤结构很早就被认为是 高肥力和高生物活性土壤的标志。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促进水气流通、利于土壤生物的迁移, 从而增加营养交互的机会;当然,也利于根系的生长。土壤结构受到土壤生态学家的强烈 关注,其重要性不仅决定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分布和保持能力,而且其创造的孔隙分布也 决定了土壤生物能否获得栖息空间。土壤团聚体的传统测定方法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 2.菌根 3.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 4.反硝化作用 5.硫化作用 6.氨化作用 7.共生 8.微生物生态学 9.根际微生物: 10.根圈效应: 11.根土比: 12.氨化作用: 13.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 14.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 1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 16.拮抗(antagonism): 17.寄生(parasitism): 18.富营养化9eutrophication): 19.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20.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21.TOD: 22.DO: 23.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s) 二、填空题 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

,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 ,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 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A、克雷伯氏菌 B、肠杆菌 C、埃希氏菌 D、芽孢杆菌 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纤维素 B、木质素 C、半纤维素 D、淀粉 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A、氨 B、氧 C、N2 D、N2O 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A、氨 B、氧 C、N2 C、N2O 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 A、恒浊连续培养 B、恒化连续培养 C、恒浊分批培养 D、恒化分批培养 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A、假单胞菌 B、根瘤菌 C、蓝细菌 D、自生固氮菌 7、许多霉菌在农副产品上生长时易于产生霉菌毒素,下列中哪些条件最适于产生霉菌毒素?() A、高温高湿 B、高温 C、蓝细菌 D、自生固氮菌 8、适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 A、嗜热微生物 B、嗜冷微生物 C、嗜酸微生物 D、嗜压微生物 9、超嗜热细菌主要是()。 A、古生菌 B、真细菌 C、真菌 D、霉菌 10、酸矿水的形成是微生物对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转化的结合,下列哪种循环与酸矿水形成有关?() A、S循环 B、N循环 C、磷循环 D、硅循环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常用软件使用方法

实验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常用软件使用方法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测序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必不可少的分析手段,实验后常常会得到大量的核酸序列,有的是细菌基因组上随机的序列片断,有的是16S rRNA基因的克隆文库,有的是功能基因序列等等,如此海量的序列数据,需要进行正确、快速和有效的分析,熟练掌握各种生物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如何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如何构建系统进化树,如何对克隆文库进行分析,如何对DNA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介绍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原理 这里简要介绍序列数据分析过程中用到的软件: BLAST是NCBI(th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的一项服务。BLAST在网络上可以直接使用,我们可以提交序列,并与NCBI数据库(GenBank+EMBL+DDBJ+PDB sequences)进行比对,之后会将一系列的结果返回给用户。 GeneTool可以进行核酸分析,本文中主要用于去除载体序列。 ClustalX 1.8:广泛使用的多序列比对程序,在ClustalW多序列比对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图形用户界面。输入为多序列的Fasta格式文件,进行多序列全局比对生成结果的同时,在指定文件夹生成“.dnd”和“.aln”格式文件。 PhyloDraw 0.8:构建进化树的绘图工具,它支持多种多序列比对软件的Multiple Alignment 结果。本实验采用ClustalX进行多序列比对,生成“.dnd”格式的比对文件,最后用PhyloDraw 画出序列进化树。它支持Unrooted tree(无根树)、Rooted tree(有根树)、Radial tree(放射状树)、Rectangle cladogram(矩形进化分支树)、Slated cladogram和Phylogram(序列进化树)。这些都是不同的树型,结果是一致的。 下面简要说明Blast、Fasta、Cluastx、PhyloDraw等进行序列比对以及构建进化树的算法等,作为深入研究的理论基础。 DNA序列的比对是生物信息学的基础之一,寻找序列相似性的过程称为序列比对。 系统进化推断是通过生物间可观测的性质来建立物种之间进化关系假说的方法。我们的目的是构建系统进化树,它已成为相似性比对为基础表示进化关系的很直观的方法。系统进化树是严格的二叉树,二叉分支假设极大的简化了建树算法。在系统进化树中,序列之间的进化距离可以作为树枝长度的度量。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 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氧中 (c>没有ATP或葡萄糖(d>只在有病毒时 10.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____。 (a>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11.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12.下面所有特征皆适用于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除了___之外。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意义? ①发现新的、在工农业、食品、医药和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用途的微生物菌株; ②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好微生物基因资源; ③为提高生产效率、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微生物的最佳作用。 开发利用保护微生物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环境生态平衡 第2章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生境:是指发现有生物的物理区域。这一区域的物理化学特征可以影响在这一区域中生活的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微生物的生存。 2.生态位:生态位不仅指生物生长的空间范围,而且包括生物在这一生境内的活动、它们的功能作用及其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 3.土著微生物:指在一个给定的生境中那些能生存、生长和进行活跃代谢的微生物,并且这些微生物能与来自其他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 4.外来微生物:指来自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微生物,所以这些微生物不能在这一生境中长期生活下去。 5.微生物区系:在一块土壤碎片内或植物根的表面有可能有很多环境因素不同的微环境。而每一微环境只适宜于某种或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不适合其他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形成复杂的微生物区系(microflora)。 6.群落演替: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内,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序出现或被相继取代,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结构的发展过程。 第3章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1.生理群:指按生理特性将微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2.优势种:在一定条件下或在一个生理群中常只有少数种类占优势,即在最高稀释度平皿中出现较多菌落数的菌种,该菌种称优势种。 3.水体富营养化:当水体中N、P营养元素的含量大量增加,远远超出正常指标,结果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破坏,藻类或某些细菌数量猛增,其他生物种类减少,水质变坏的现象。 4.为什么说土壤是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Microbial Ecology 绪论 1. 名词解释: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是研究正常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相关关系的科学环境、自然环境+生物环境 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具体环境。生物+非生物 栖息地、生物生活或居住的范围的物理环境。如林地生境中的不同树冠层、树干 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基础生态位、一个物种能够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由物种的变异和适应能力决定,而非其地理因素。基本生态位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生态位,里面不存在捕食者和竞争。 实际生态位、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生态位。 物种流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 2.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有哪些? ①发现新的在工农业(如固氮)、食品(如发酵)、医药(如抗生素)和环境保护(如生物修复)方面有重要用途的微生物菌株(包括极端环境中微生物资源的发掘); ②微生物在地球物质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③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好微生物基因资源; ④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维持环境生态平衡; ⑤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微生物的最佳作用。

3.微生物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①正常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变化规律; ②极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③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动植物相互关系; ④微生物在净化污染环境中的作用; ⑤现代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物种流能量流食物链营养级信息流 5.什么是微生物生态系统?其特点是什么? 是指各种环境因子如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对微生物区系(即自然群体)的作用和微生物区系对外界环境的反作用。 特点:微环境稳定性适应性 7.简述物种流的含义及其特点。 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不同生态系统间的交流和联系。主要有三层含义: 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变化的过程; 物种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格局和数量的动态,反映了物种关系的状态,如寄生、捕食、共生等; 生物群落中物种组成、配置、营养结构变化,外来种和本地种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物种增加和空缺的反应等。 8.简述物种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物种的增加和去除改变原有生态系统内的成员和数量;入侵物种通过资源利用改变生态过程;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答案

第八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氨态氮经硝化细菌的氧化,转化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2土壤微生物区系: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所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物质强度. 3 土著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的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球菌,色杆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和从霉,他们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等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数量变化也很少. 4发酵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很敏感的微生物,在有新鲜动植物残体存在是可爆发性的旺盛发育,而在新鲜残体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包括各类革兰氏阳性阴性无芽孢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链霉菌和根霉等. 5 生物降解:是指环境微生物被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甚至是彻底分解为CO2和水的过程. 6 BOD5 :表示在20℃下,1L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天所消耗溶解氧的毫克数。 7 COD:化学需氧量,是指采用强氧化剂将1升污水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8根土比:即根际微生物数量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比值来表示。 9根圈:也称根际,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 二.填空 1.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偏利共栖,互利共栖,共生关系,竞争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和捕食等. 2.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有益影响有::改善对植物的营养源,产生生长调节物调节植物生长,分泌抗生素类物质抑制植物潜在病原菌生长和增加矿物质的溶解性. 3.沼气发酵的三个阶段分别由厌氧或兼性厌氧的水解性细菌或发酵性细菌、产酸产乙酸的细菌群、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群三种菌群的作用。 4.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1L水中大肠杆菌群数不超过3个 5.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为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6一种种群因另一种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此两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偏利作用___。 三. 判断 1. 在制作泡菜和青贮饲料过程中存在有拮抗关系。(正确) 2. 反硝化作用只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正确) 3有机物质是产生沼气的物质基础,产甲烷细菌可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做为碳源。(错误)4协同共栖的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时彼此受益,互相获得利,是一种互生关系。(正确) 四. 单选题 1. 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关系可称为:(A) A 协同共栖 B偏利共栖 C 共生D中立 2.下述那个过程需要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D) A 脱氮作用 B 氨化作用 C固氮作用 D 硝化作用 3. 下述那种方法处理污水可产生甲烷:(C) A 曝气池 B 活性污泥 C 厌氧消化 D 生物转盘法 4.缺钼可能影响那个过程:(D)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 一.选择题: 81234.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 A. 根际微生物 B. 叶面附生微生物 C. 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D. 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 答:( ) 81235.81235.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 A. 根瘤 B. 菌根 C. 叶瘤 D. 叶面乳酸菌 答:( ) 81236.81236.根土比是指: A. 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 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 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 量之比。 D. 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 比。 答:( ) 81237.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 A 土根比 B 根土比 C 比土根 D 比根土 答:( ) 81238.81238.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答:( ) 81239.81239.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答:( ) 81240.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A. 互利共栖关系 B. 偏利共栖关系 C. 拮抗关系 D. 寄生关系 答:( ) 81241.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微生物生态学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 习题 一、填空题 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 ,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 ,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 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二、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1)克雷伯氏菌(2)肠杆菌(3)埃希氏菌(4)芽孢杆菌 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1)纤维素(2)木质素(3)半纤维素(4)淀粉 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1)氨(2)氧(3)N 2(4)N 2 O 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1)氨(2)氧(3)N 2 (3)N 2 O 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1)恒浊连续培养(2)恒化连续培养 (3)恒浊分批培养(4)恒化分批培养 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1)假单胞菌(2)根瘤菌(3)蓝细菌(4)自生固氮菌7、许多霉菌在农副产品上生长时易于产生霉菌毒素,下列中哪些条件最适于产生霉菌毒素?() (1)高温高湿(2)高温(3)蓝细菌(4)自生固氮菌 8、适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 (1)嗜热微生物(2)嗜冷微生物(3)嗜酸微生物(4)嗜压微生物9、超嗜热细菌主要是()。 (1)古生菌(2)真细菌(3)真菌(4)霉菌 10、酸矿水的形成是微生物对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转化的结合,下列哪种循环与酸矿水形成有关?() (1)S循环(2)N循环(3)磷循环(4)硅循环 三、是非题 1、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 2、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遥的逆过程。 3、一般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土壤下层。 4、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生化机制之一是其细胞膜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 点脂肪酸。 5、嗜酸微生物之所以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的能力是因为其胞内物质及酶是嗜 酸的。 6、嗜碱微生物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胞内物质及酶也是偏 碱(嗜碱)的。 7、草食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 8、共生固氮和游离固氮都在固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9、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要服用维生素,这是为了补充因肠道微生物受抑 制减少维生素的合成。 10、解性质粒携带有编码环境污染物降解酶的全部遗传信息。

分子生态学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应用(专业:09微生物姓名:柴化建学号:s9071005478)摘要:对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有助于利用环境微生物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微生物是废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或堆肥处理等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生物,充分认识其中的微生物学原理能为改进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提供依据。通过利用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从分子的活动变化规律来闸释环境微生物生态变化及生物分子活动过程与机理,从而应用于环境治理领域。 关键字:环境微生物荧光杂交蛋白质组学宏基因组学微阵列环境在不同的生命层次(分子水平,个体水平,种群水平,及群落水平,甚至生态系统水平)对生命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生物体也是通过在不同水平层次上的调节来适应和改变环境。在环境微生物领域,对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它们的生理、生态特性、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转化规律等进行研究是重要的。目前研究环境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仍是基于培养和分离纯化的传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研究者对环境微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与鉴定的要求。故从分子生态学方向入手将会给环境微生物的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总用。分子生态学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生态机理及其分子机制。从微观研究层次它主要涉及生态现象与生态规律的发生、演化与发展的分子生物学过程与机理,即怎样利用DNA(基因),蛋白质(酶)等生物活性分子的活动变化规律来闸释生态变化的生物分子活动过程与机理。利用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从分子种群生物学、分子环境遗传学和分子适应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对环境微生物进行研究。以求改进微生物处理污染物的工艺、提高处理效率。 一.环境mRNAandrRNA同时荧光原位杂交 Giovannoni等在1988年首次将荧光原位杂交

高通量测序: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5)高通量测序: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和微生物的功能及代谢机理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热点。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技术限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还不全面, 对微生物功能及代谢机理方面了解的也很少。但随着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等新技术 的不断更新,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也在不断变化。第二代高通量 测序技术(尤其 是Roche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使我们能够对环境微生物进行深度测序,灵 敏地探测出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的极其微弱的变化,对于我 们研究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治理和微生物资源的利用以及人类医疗健康有着重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国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涉及农业、土壤、林业、海洋、矿井、人体医学等诸多领域。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例,通 过比较正常和疾病状态下或疾病不同进程中人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可以 对正常人群与某些疾病患者体内的微生物群体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获得人体微 生物群

落变化同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度测序还可以快速地发现和检测常见病原及新发传 染病病原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 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很多,从国内外目前采用的方法来看大致上包括以下四 类:传统的微生物平板纯培养方法、微平板分析方法、磷脂脂肪酸法以及分子生物学 方法等等。 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为微生物分 子生态学的研究策略注入了新的力量。 目前用于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 括:DGGE/TGGE/TTGE 、 T-RFLP 、SSCP、FISH 、印记杂交、定量 PCR、基因芯片等。 DGGE 等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在其实验结果中往往只含有数十条条带,只能反映出样品中少数 优势菌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分辨率的误差,部分电泳条带中可能包含不只一种 16S rDNA 序列,因此要获悉电泳图谱中具体的菌种信息,还需 对每一条带构建克隆文库,并筛选克隆进行测序,此实验操 作相对繁琐;此外,采用这种方法无法对样品中的微生物做 到绝对定量。生物芯片是通过固定在芯片上的探针来获得微

大学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题库汇总

------------------------------------------------------------精品文档--------------------------------------------------------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 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地球被科学家划分为4个圈,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选项A)土壤圈 选项B)大气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A 2.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生态圈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选项A)大气圈 选项B)生物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B 3.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生物循环的特点是( )。 选项A)运转较缓慢 选项B)可循环性 选项C)运转迅速 )以上均是D选项. 答案:C 11.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理解 ( ) 。生态系统结构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方面选项A)外源能 选项B)生物关系 选项C)营养循环 选项D)能量代谢 答案:D 12.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认知 ( ) 。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选项A)生产者 选项B)消费者 选项C)分解者 选项D)固定者 答案:D 13.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认知 ( ) 。微生物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不包括选项A)微环境 选项B)稳定性

选项C)协调性 选项D)适应性 答案:C 认知度:理解难易度:较难) 生态系统1(知识点:14. ( ) 。成熟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点是选项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比例相同 选项B)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协调畅通 选项C)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在比例上合理 选项D)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大致相等 答案:B 15.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 。)土壤中三大类群体微生物以数量排序为( 选项A)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真菌>放线菌B选项C选项)放线菌>细菌>真菌选项D)真菌>细菌>放线菌A 答案: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2(16.知识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微生物的种质资源库存在于 A)水体选项)土壤选项B C)植物选项)动物选项DB 答案:知识点:17.2(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 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分布特征一般是 选项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选项B)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选项C)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选项D)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答案:C 18.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 。)大多数土壤的酸碱度( 5.5~8.5 A)选项4.0~10.0 B)选项3.5~12.0 )选项C 8.0选项D)左右答案:A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2(19.知识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 土壤放线菌的主要优势种群为选项A)链霉菌属B选项)小单孢菌属)放线菌属选项C 选项D)节杆菌属A 答案:) 2(20.知识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认知度:识记难易度:容易土壤中的土腥味主要来源于( ) 。)细菌A选项. 选项B)放线菌 选项C)霉菌 选项D)酵母菌 答案:B 21.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下列微生物中比较适合于干燥环境存在的是( )。 选项A)细菌 选项B)食用菌 选项C)放线菌 选项D)酵母菌 答案:C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总结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未培养微生物、可培养微生物、微生物生态学、 平板菌落计数法(CFU)、最大或然值法(MPN)、COD、BOD、TN、TP、活性污泥、生物转盘法、膜 生物反应器、生物强化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水 华/赤潮、蓝藻水华、湖泛、生物被摸、群感效应 (QS)、多聚体菌细胞附属物、共生、内共生、表 共生、基因水平转移、转导、转化、接合、整合 子、泛基因组、生物放大(生物富集作用)、生物 处理、生物修复(生物整治) 1.未培养微生物:生理、生态功能未知,没有相 应培养技术,或者生理、生态功能已知,具有 培养技术,但尚未获得培养的一类微生物。 2.平板菌落计数法(CFU):将样品用无菌生理盐 水进行系列稀释,取合适的稀释度,以涂布法 接种于平板上,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直接统 计平平板上的菌落数,再根据相应公式计算。 3.可培养微生物:可重复的在受控的条件下以一 个确定的方式生长。 4.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之间及其与其周围

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 的学科。 5.最大或然值法(MPN):将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 进行系列稀释,取3种或5种不同的稀释度接 种于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各稀释 度的生长管数以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样品中所 含微生物的量。 6.COD:1L污水中所含有机物再用强氧化剂将它 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7.BOD:在1L污水中所含的一部分容易氧化的有 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 中溶氧毫克数。 8.TN:样品中所含全部氮素量。 9.TP:样品中所含全部磷素量。 10.活性污泥: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及其他 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具有很强 的吸附、分解有机物和毒素的能力。 11.生物转盘法: 12.膜生物反应器: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反应器 的生物降解作用集于一体的生物化学反应系统。 它以超滤或微滤膜业件替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

大学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题库完整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 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地球被科学家划分为4个圈,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选项A)土壤圈 选项B)大气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A 2.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态圈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选项A)大气圈 选项B)生物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B 3.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物循环的特点是( )。 选项A)运转较缓慢 选项B)可循环性

选项C)运转迅速 选项D)以上均是 答案:C 11.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理解 生态系统结构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方面( )。 选项A)外源能 选项B)生物关系 选项C)营养循环 选项D)能量代谢 答案:D 12.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认知 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 )。选项A)生产者 选项B)消费者 选项C)分解者 选项D)固定者 答案:D 13.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认知 微生物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不包括( )。

选项A)微环境 选项B)稳定性 选项C)协调性 选项D)适应性 答案:C 14.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理解 成熟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点是( )。 选项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比例相同 选项B)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协调畅通 选项C)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在比例上合理 选项D)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大致相等 答案:B 15.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土壤中三大类群体微生物以数量排序为( )。 选项A)细菌>放线菌>真菌 选项B)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项C)放线菌>细菌>真菌 选项D)真菌>细菌>放线菌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推荐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环境微生物学中常见术语的名称和意义,掌握环境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原理;理解环境微生物在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以及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作用;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微生物在环境工程领域应用的新工艺和新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重要概念和研究任务 第一节环境微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 1.人类对环境微生物的认识; 2.环境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 3.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4.环境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 习题要点: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

1.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专业术语; 2.环境微生物的分类; 3.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 4.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 习题要点:环境微生物的概念、分类以及主要特性。第三节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 1.环境微生物学的范畴; 2.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3.环境微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促进;

习题要点:环境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专业术语以及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难点是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环境微生物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发展趋势及研究意义;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以及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相关的概念和术语以及基本特征。 第一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环境 第一节微生物的生长 1.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征; 2.研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3.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综述

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综述 摘要:对当前国内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包括微生物化学成分的分析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以目前比较成熟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的方法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RDRA)、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T-RFLP)、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为例。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如果可能的话,需要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方可掌握有关环境生物多样性的较为全面的信息。更好的揭示环境变化现状和预示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环境改善修复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DGGE;ARDRA;T-RFLP 1 引言 环境微生物是指环境中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真核生物(真菌、藻类、地衣和原生动物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环境微生物是丰富的生物资源库[1],也是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全部参与环境中生物化学反应,在物质转换、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和解毒[2]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亦是评价各种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比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不仅可以敏感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而且也是土壤中生物活性的具体体现[3]。河道、湖泊中微生物量也可以反映该水体的健康状况。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主要通过描述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微生物群落生态学机理以及自然或人为干扰对群落产生的影响,揭示环境质量与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之间的关系[4]。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指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种间差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理功能多样性等[5]。物种多样性是群落中的微生物种群类型和数量,其中丰度和均度是多样性指数中的两个组成部分,也是多样性分析中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要素。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的传统方法是将微生物从环境中分离、实验室培养和鉴定[6]。然而,微生物种类繁多,自然界中仅有极少数微生物得到鉴定。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为全面掌握微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微生物的生态试题库

本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分章节试题库 (命题人:柯野)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8分)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8分) 第8章微生物生态 一、名词解释 1 硝化作用:氨态氮经硝化细菌氧化转化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2 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指硝酸盐转化为气态氮化物(N2和N2O)的作用 3 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4 硫化作用:即硫的氧化作用。指H2S或S0被微生物氧化成硫或硫酸的作用 5 菌根:具有改善织物营养、调节植物代谢和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等功能 6 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7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8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 9 土壤微生物区系: 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所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物质强度 10 生物降解: 是指环境微生物被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甚至是彻底分解为CO2和水的过程 11 BOD5 20摄氏下5昼夜下,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 12 土著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的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球菌,色杆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和从霉,他们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等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数量变化也很少. 13 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4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15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微生物体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损伤甚至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16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物质可抑制她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的一种相互关系 17 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18 极端环境微生物:在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 19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规律 20水体的富营养化: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21大肠菌群指数 22 大肠菌群值 二、是非题 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F ) 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F )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 重点与难点剖析 一.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居住的环境的总和. 生物初级生产者非生物无机物 消费者有机物 分解者气候(大气、太阳能、生活空间、水)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是生物圈的组成单元。生物圈中任何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整体都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一片森林等。 种群或群体(population):指属于同一个种的一大群生物(同一个种的生物,不同个体的集合)。 群落(community):指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种群。 能量流: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从一种生物传递给另一种生物的现象。 每一营养级能量自身代谢活动以热的方式损耗 生物死亡后为分解者分解 未被分解,以有机物形式贮存 剩余(10-20%)为高一营养级的生物所消费 热量自身呼吸热量自身呼吸热量自身呼吸 光能光合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自身呼吸热量分解者 营养库(化学物质贮存库) 微生物可以在多个方面但主要作为分解者而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二.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M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 所生活的非生物环境 能量流动 生产者: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消费者:利用有机物进行生活,一般不能将有机物直接分解成无机物; 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

(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微生物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其分解功能。它们分解生物圈内存在的动物和植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并最后将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初级生产者使用。 (2)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在一些物质的循环中,微生物是主要的成员,起主要作用;而一些过程只有微生物才能进行,起独特作用;而有的是循环中的关键过程,起关键作用。 (3)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具有初级生产者所具有的二个明显特征,即可直接利用太阳能、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量来源,另一方面其积累下来的能量又可以在食物链、食物网中流动。 (4)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 微生物和动物、植物一样也是由物质组成和由能量维持的生命有机体。在土壤、水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5)微生物在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作用: 微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体,并进化成后来的动、植物。藻类的产氧作用,改变大气圈中的化学组成,为后来动、植物出现打下基础。 2.M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ing): 指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元素,经生物化学作用在生物圈中的转化和运动。这种循环是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循环快: 生命物质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P、S), 循环较慢: 少量元素(Mg、K、Na、卤素元素);迹量元素(Al、B、Co、Cr、Cu、Mo、Ni、Se、V、Zn) 课堂讲解碳循环、氮循环 (1)碳循环 碳素是一切生命有机体的最大组分,接近有机物质干重的50%。碳循环是最重要的物质循环。P75 在好氧条件下,大生物和微生物都能分解简单的有机物和生物多聚物;微生物是唯一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分解的 (2)氮循环 6种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所组成: N2, NH3(NH4 ), NO2ˉ, NO3ˉ, N2O, R-NH2 ?固氮 ?氨化(脱氨)、硝化作用(化能自养微生物: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 ?硝酸盐还原 ?同化硝酸盐还原(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和氨,氨被同化成氨基酸) ?异化硝酸盐还原 发酵性硝酸盐还原(硝酸盐作为发酵过程的附带受体,还原成亚硝酸盐和氨) 呼吸性硝酸盐还原(硝酸盐呼吸,最终电子受体,还原成亚硝酸盐和氨)?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呼吸,还原成N2O、N2) 三.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1.M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8种:P293 ①中立生活:没有关系 ②偏利作用:一个受益(必需),一个无影响。 偏利:岩石表面的微生物生长,使不溶性的无机盐溶出;降解多聚物产生有机酸,代谢有机酸生成甲烷; ③协同作用:互相获利,但可以单独生活,种群可以替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