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813829494.html,

试论初中语文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黄英

来源:《语数外学习·中旬》2013年第10期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体验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着重介绍了构建体验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通过体验式的课堂教学能够实现教学目的。

一、创设多样情境,怡情怡性

适当的情景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初中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道德情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情景体验,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们可以插

入《水调歌头》的钢琴曲,这个曲子是后来谱曲的,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又有古代音乐的婉约与清新,最主要的是融合了音乐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词中的意境,易于记忆,更快地掌握这首词。其次,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教学目标让学生选择音乐来配乐朗读,在这种配乐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感情、体会课文的主旨。如《爱的罗曼史》可以给那些具有浓浓情意的语段配乐,而《二泉映月》可以给那些有着较凄凉的情感氛围的语段配乐。再次,设计画面情境,利用图片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学习《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这一课时,在上课之前,我首先展示了几幅图片(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图片)。“这就是著名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它是香港的一颗明珠,已经成为香港的一个标志。这座大厦的设计者就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通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来感受贝聿铭先生的杰出成就。”图片富有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与中华文化共荣辱的感受,更易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以问题导读,活跃思维

问题导读指的是在阅读一篇课文之前,先预设会遇到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这种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如我们在学习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这一课的时候,一读标题就能让人产生诸多疑问,如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但是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他是不是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不同?首先我们就会产生这个疑问。接着从题目又会生出“文中的…我?是指谁?…男子汉?又是指谁?”这些问题。通过作者的

描述,我们知道了这个男子汉是他四岁的小儿子。读到这里,我们又会想“作者为什么把这样一个四岁的小男孩称为男子汉?”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就能够梳理整个文章的脉络,归纳出课文中的“男子汉”所具有的品质。同时告诉我们有志不在年高,男子汉也没有年龄的尺度、性别的限制,只要具备这些优秀品质,就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而且通过层层预设问题,会引起我们的反思,就会去比较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眼里的男子汉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人才是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