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复习

计量地理学复习
计量地理学复习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包括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10年时间,属中期阶段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8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走向更加成熟和更加完善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传统意义上的计量地理学开始向计算地理学发展。

1.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70年代初期的数学模型革命,80年代中期的GIS革命,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计算地理时代。

2.计量地理学的应用:(12)

A.分布型分析

B.相互关系分析

C.分类研究

D.网络分析

E.趋势面分析

F.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G.系统仿真研究

H.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

I.空间扩散研究

J.空间行为研究

K.地理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L.地理系统复杂性研究

3.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地理数据的筛选与质量检验问题

(2)模型的建造问题

(3)与GIS结合的问题

4.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5.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属性数据特征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6.数量标志数据:

(1)间隔尺度数据:这种数据,是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2)比例尺度数据:这种数据,是以量纲为一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

7.品质标志数据:

(1)有序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则称其为有序尺度或等级尺度数据

(2)二元数据:即用0、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3)名义尺度数据:则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8.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不确定性

(3)多种时空尺度

(4)多维性

9.P23

10.地理数据统计处理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统计整理,二是计算有关统计指标与参数。

11.地理数据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

(1)统计分组

(2)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统计分组表

(3)作分布图

12.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1)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

A、平均值反映了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B、中位数它也从一个侧面衡量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C、众数

(2)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A、极差

B、离差

C、离差平方和

D、方差与标准差

E、变异系数它表示了地理数据的相对变化(波动)程度【13】

(3)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14】

『1』偏度系数:它测量了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情况,刻画了以平均值为中心的偏向情况

『2』峰度系数:它测量了地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集中程度

15.P32

16.集中化指数: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

17.基尼系数,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从而作出洛伦茨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18.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越均衡。

19.相关系数是表示该两要素之间的相关程度的统计指标。

20.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或顺序相关系数。它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

21.单独研究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时,则称为偏相关系数。

22.回顾分析方法,就是研究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一种强有力工具,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建立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即回归模型。

23.平稳性检验,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检验法,检验法,检验法等等。这些是参数检验,非参数统计的检验方法,即单位根检验-ADF检验法。

24.时间序列由4种成分所构成,即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25.趋势拟合方法:

(1)平滑法:移动平均法、滑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2)趋势线法:

常用的趋势线有直线型趋势线、指数型趋势线、抛物线型趋势线【26】

(3)自回归模型

27.聚类分析:亦称群分析或点群分析,它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

28.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总和标准化、标准差标准化、极大值标准化、极差的标准化

29.距离的计算:

绝对值距离、欧氏距离、明科夫斯基距离、切比雪夫距离

30.最短距离聚类法:P127

31.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32.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3)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4)计算主成分载荷

33.趋势面分析:是利用数学曲面模拟地理系统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的一种数学方法

34.趋势面模拟的适度检验

(1)趋势面拟合适度的检验

(2)趋势面拟合适度的显著性F检验

(3)趋势面适度的逐次检验

36.状态,就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个时刻(或时期)出现的某种结果。

37.状态转移过程:事件的发展,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就称为状态转移。

38.马尔可夫过程: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只与前一时刻的状态有关,而与过去的状态无关,或者说状态转移过程是无后效性的,则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称为马尔可夫过程。

39.状态转移概率:在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从某一种状态出发,下一时刻转移到其他状态的可能性,称为状态转移概率。

40.平衡向量:P146

41.状态概率: 表示事件在初始(k=0)状态为已知的条件下,经过k次状态转移后,在第k 个时刻(时期)处于状态E 的概率。

42.马尔可夫预测法:

(1)第k个时刻(时期)的状态概率预测

(2)终极状态概率预测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 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 第一章 1、计量地理学P1:就是将数学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得一门新兴学科,它就是随着生产发展得需要与科学技术得进步而产生与发展起来得,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得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得三大学派:P3 (1)艾奥瓦得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2)威斯康星得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 (3)普林斯顿得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得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得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 “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第二章 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得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得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得基本特征:P19 (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就是数学得基本特征;地理数据得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就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与定量化研究得前提,就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得先决条件; (2)不确定性:①地理系统得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得不确定性;②各种原因所导致得数据误差;

(3)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得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得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得性质; (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得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得,按照一定得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 ①求极差R(全距):R=X max -X min (一组数据得最大值与最小值) ②确定组数n:组数得多少就是根据样本容量得多少确定得,一般说,样本容量大,组数可多一些,反之就少。可用Sturges 公式计算:n=1+3、32lgN ③计算组距h:即一组两头分界点距离h=R/N ④计算组限Yi:即各组分界点得数值。第一组下限y=X min -?h;第一组上限= 下限+组距 ⑤计算组中值:m=(上限+下限)/2 集中化指数就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得集中化程度得指数。 R M R A I --= A ——实际数据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R ——均匀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M ——集中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集中化指数在[0,1]区间上取值。 4、简述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得指标P25 ①平均值:指所有数据得与与样本总量得商,并分为分组得平均数与未分组得平均数。

计量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 A 地理数据采集 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 C 地理数据描述 D 地理数据的处理 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 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 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 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 参考课本 P72-P73页 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 B.时间序列分析 C.相关分析 D.系统聚类分析答案:C 参考课本P95页 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 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 A.RBF神经网络方法 B.克里格插值法 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 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 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 A.明确问题 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C.分层计算特征值 D.层次总排序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 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 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 A.连线数目 B.结点数目 C.网络中亚图数目 D.回路数答案:D 参考课本P281页 12.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二、填空题 1.锡尔系数,就说明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说明收入分配越均衡。 答案:越大、越小参考课本P43页 2.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案:一是进行统计整理;二是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参考课本P27页 3. 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度系数;,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高于正态分布;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低于正态分布 答案:g1>0、g1<0,参考课本P33页 4. 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_________与______来描述。

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

计量地理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与数学的关系 在古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描述地理事件、地理事实和记载地理知识;在近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又只是局限于地理现象的解释性描述。而在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向区域范式提出最尖锐、最直接批评的是德籍旅美学家舍弗尔,他于1953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的观点。 3.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 动的帷幕。 第二章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 1.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属性数据又分为:①数量标志数据;②品质标志数据 3.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一)描述地理数据集中程度的指标 (1)平均值;(2)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二)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1)极差;(2)离差;(3)离差平方和;(4)方差与标准差;(5)变异系数;(三)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 (1)偏度系数;(2)峰度系数; 4.洛伦兹曲线P31 5.集中化指数P32 I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I越小,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低(越均衡)。这个指数I,就被称为集中化指数。 6.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 从而做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7.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G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均衡;G介于0.2—0.3 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均衡;G介于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G介于0.4—0.5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第三章地理模型与地理建模概述(无考试内容)

关于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3页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页 5、当相关系数r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 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B C D 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页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页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 二填空题 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答案:方向和强度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3页 2、相互关系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地理要素、地理事物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3、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____和比例尺度数据。 答案:间隔尺度数据参照教材第20页 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__、__、 。 答案: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参照课本24页 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和 来描述。 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参照教材第35页第一段 6、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 答案: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参照教材第47页第三段 7、___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度量,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

计量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第三节计量地理学评价及其应用 第二章地理数据的来源及其预处理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来源说明 第三章地理数据处理 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分布测量 第四章相关分析方法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计算问题 第二节相关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五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 ●拟合优度的度量 ●方程显著性的假设检验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回归模型预测 ●实际应用 第六章趋势面分析方法 趋势面分析的一般原理 趋势面模型的适度检验 趋势面分析应用实例第七章系统聚类分析模型 第一节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第二节距离的计算 第三节直接聚类法 第四节最短距离聚类法 第五节最远距离聚类法 第八章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三节应用案例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二节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趋势拟合方法 第四节季节变动预测 第十章AHP决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基本原理 第二节分析过程 第三节计算方法 第四节方法评价 第五节应用案例 第十一章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主成分分析的软件实现 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题型与分数: ?一、名词解释题:(共10题,每题2分)?二、简答题:(共7题,每题5分) ?三、计算题:(共3题,每题5分) ?四、分析题:(共1题,每题10分) ?五、应用题:(共2题,每题10分)

?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观测仪器获取的数据,包括台站观测数据、定点观测数据、遥感观测数据等。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是指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分析样品或模拟环境动力得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样品分析数据和模拟实验数据。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指通过全面统计或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主要包括统计年鉴数据、抽样调查数据、测量统计数据等。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包括数量标志数据与品质标志数据两种。 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Geocomputation)的实质是借助于现代化的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技术,通过对“整体”和“大容量”的地理数据进行处理,揭示复杂地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探索和寻求新的地理系统理论。 平均数 平均数是集中趋势指标中最重要的一种指标,代表研究对象的一般水平。一般地,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两种类型,能反映出同质总体和样本数值的平均水平和一个数列的数值的“集中趋势”。 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或人口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平均递增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中位数 中位数也称中央值,是地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居中间的那个数值。 众数 众数是一个地理观测(或调查)系列中出现频数(次数)最多的数。它也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极差 极差是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公式为: } { min } { max i i i i x x R- = n n g x x x = 1 r x=-

计量地理学题库

计量地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 A 地理数据采集 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 C 地理数据描述 D 地理数据的处理 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 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 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

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 参考课本P72-P73页 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 B.时间序列分析 C.相关分析 D.系统聚类分析 答案:C 参考课本P95页 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

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 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 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B.克里格插值法 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 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 A.明确问题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D.层次总排序 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 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 A.连线数目B.结点数目C.网络中亚图数目D.回路数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绪论 1、计量地理学的概念 2、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古代地理学(19世纪以前) 近代地理学(19世纪-20世纪50年代) 现代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 3、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 衣阿华的经济学派 威斯康星的统计学派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其他…… 4、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初期:50年代末-60年代末 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末 从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 5、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空间与过程的研究(空间分布与演化过程) 生态研究(PRED系统) 区域研究(地域综合体) 6、计量地理学与传统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 传统地理学 观察、分类、比较、综合、描述 计量地理学 假说-模式化-校验-解释-结论 传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图示 区域地理问题——对问题的思考——资料的收集——分类和分析——地理解释——关于问题的结论——比较 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图示 现实世界的分系统——假说——模型——检验——解释——关于现实世界的结论(可以证明假说的正确与否)——理论——模型 7、计量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分布型研究 相互关系研究 类型研究

网络分析 趋势面分析 8、计量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空间相互作用分析:“地理流” 系统仿真研究 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 空间扩散研究 空间行为研究 地理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9、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比较 A、传统地理学: 常用归纳法。 概括来自观察。 难以避开观察到的是特殊情况或解释者的个人好恶。 B、计量地理学: 通过假设予以条理化; 经过模式化得出数据予以检验; 若成功,建立法则和理论,否则重新建立假说。 10、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地理系统分析 随机数学方法的应用 地理系统模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11、计量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计量地理学和生产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建设新的地理学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计量方法的发展 第二章地理数据系统 1、地理数据的类型 根据地理数据本身性质不同: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根据地理数据来源及表征系统的特征不同:社会-经济数据和环境与自然资源数据; 空间数据: 仅表示某一特定角度下的世界,它是指单个地段或群体地区以位置为参照的数据一般以坐标表示。 2、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 1.1967年计量地理学课本出现,作者是加里森。 2.计量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学派: (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历史上特别推崇计量地理学的人物: 英国的乔莱哈格特美国帮吉德国克里斯泰勒 4.历史上反对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和奥格登 5.地理发展历史:2000多年 6.地理学历史发展中曾有的学派: (1)区域学派(2)人地关系学派(3)景观学派 7.舍弗尔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8.层次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 (4)层次单排列(5)层次总排序(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9.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方法:(1)乐观法(2)悲观法(3)折衷法 (4)等可能性法(5)后悔值法 10.风险形求值分析方法:(1)最大可能法(2)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 (3)树型决策法(4)灵敏度分析法(5)效用分析法 11.趋势拟合方法:平滑法(移动平滑法、滑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趋势线法(直线型、指数型、抛物线型)、自回归模型 12.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 名词解释 1.最小二乘法:指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可简便的计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 3.基尼系数:通过对人口和收入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 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

计量地理学简答题

1在研究方法上,计量地理学和传统地理学有何不同? 以定量的精确判断来补充定性的文字描述的不足;以抽象的、反映本质的数学模型去刻画具体的、庞杂的各种地理现象;以对过程的模拟和预测来代替对现状的分析和说明;以合理的趋势推导和反馈机制分析代替简单的因果关系分析;以最新的定量化技术革新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 2简述美国计量运动的三种学派? ①依阿华的经济派;尤其重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②威斯康星的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主要特征。 ③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借鉴物理学中已经建立起来的规律、定量模式和研究方法。3简述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包括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十年时间,属中期阶段。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8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走向更加成熟和更加完善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传统意义上的计量地理学开始向计算地理学发展。4在现代地理学中,应用了哪些主要的数学方法?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趋势面分析、马尔可夫过程、线性规划、投入与产出分析。 5怎样评价计量地理学? 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 ②在现代地理学中,传统方法与数学方法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传统方法是数学方法的基础,数学方法是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 ③数学方法,不仅是人们进行数学运算和求解的工具,而且能以严密的逻辑和简洁的形式描述复杂的问题,表述极为丰富的实质性思想。 ④数学方法也有局限性。 ⑤计量地理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密切相关。 6计量地理学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分布型分析、相关关系分析、分类研究、网络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作用分析、系统仿真分析、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空间扩散研究、空间行为研究、地理系统优化调控研究、地理系统复杂性研究。 7计量地理学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地理数据的筛选与质量检验的问题,在地理问题的研究中,地理数据的丰富性、完备性和准确性,是能否成功地运用数学方法的关键。 ②模型的建造问题,描述地理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依据。 ③与GIS结合的问题,计量地理学只有很好的与GIS技术结合,才能不断地提高其应用层次与水平,不断地拓宽其应用领域,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8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地理空间与过程研究,生态与环境研究,区域研究。 研究内容;空间分布规律性,空间要素分析,空间过程分析,地理系统模拟、预测和规划。9简述属性数据的类型? ①数量标志数据;间隔尺度数据、比例尺数据。 ②品质标志数据;有序数据、二元数据、名义数据。 10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计量地理学期末样卷

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样卷 参考教材《计量地理学》——徐建华主编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3页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页 5、当相关系数r 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0.53 B 0.43 C 0.63 D 0.73 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页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页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2.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论述计量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4.简述计量地理学与传统地理学的区别 5.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6.简述地理系统中“系统”的含义 7.简述地理系统的性质 第二章地理数据系统 8.简述地理数据中属性数据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9.简述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10.简述地理数据的来源 11.简述按照组距式对地理数据进行分组的过程 12.论述地理的数据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应的描述指标 第三章空间分布的测度和时间序列 13.简述地理学中研究空间分布的必要性 14.简述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并举 例说明 15.简述衡量点状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测 度中的顺序法的具体过程 16.简述根据邻点平均数衡量各点之间 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 17.根据右图采用标号法计算v1→v9的 最短路径及其长度 18.根据下图计算确定网络图中的中心 点

19.根据下图确定网络图中的中央点 20.简述空间洛伦兹曲线的做法 第五章地理系统要素间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1.简述地理要素相关的含义 22.简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异同 23.简述地理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24.推导一元线性地理回归模型 25.简述一元线性地理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并作图说明 26.简述空间趋势面分析的数学原理 第六章地理系统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27.简述最优回归方程的含义

28. 简述确定最优回归方程的方法 29. 简述逐步回归分析的数学原理 30. 采用求解求逆紧凑变换的公式按照x2→x3→x1的次序解方程组,并计算其系数矩阵的逆阵 ??? ??=++=++=++3 434437744710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第七章 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31. 简述聚类的过程 32. 简述聚类分析中数据处理的必要性 33. 阐述聚类分析中所使用的统计量 34. 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已标准化)采用绝对值距离计算距离矩阵,然后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其进行系 统聚类,并绘出其谱系图 35. 简述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的异同 36. 简述判别分析的作用 37. 简述判别分析中的费歇准则 38. 简述判别分析中贝叶斯准则

计量地理学 期末作业2013.6

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题 (11级地理教育1、2、3班) 1.以下是甘肃省20个气象台站某年份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数据。 试求:20个台站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平均值、方差、标准方差。(要求:结果需要列表表示) 2、设有12个地区的4个工业部门,各部门的工业总产值所占百分比列于下表。试作出各工业部门的空间罗伦兹曲线。

要求:图中要有对角线,即最终结果有五条线,图例中各工业部门应以字母表示。最终需将计算过程以excel形式提交,打印的作业中只需拷入图。 表2 统计表(%) 3、为了规划某地区的商业网点,需要对其商品零售额进行预测。现 将统计资料列于下表,如果今后几年影响该地区零售额诸因素无多大变化,试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要求:在spss中试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效果检验(各个检验方面要进行分析,将结果分析的表格拷到作业中,三部分分析内容【拟合优度R2,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p值,系数分析p值】,并列出方程),最后根据方程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表3 年份与零售额统计表 4、某地区近十年的粮食总产量(X)和农业总产值(Y)数据如下表: 表4 粮食总产量与农业总产值 (1)试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X)与农业总产值(Y)之间的相关系数r(要求:按照以前练习时的要求,说明r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 (2)试建立该地区农业总产值(Y)与粮食总产量(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检验该回归模型是否显著(三部分分析内容拷入即可,不需要分析)。(注: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5.某市的钢、铁产量与总运量如下表,试建立它们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α=0.01)。当钢、铁生产量各为200万吨时,其总运量为多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要求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同,要求分析三部分检验内容) 表5 钢、铁产量与总运量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计量地理学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 第一章 1、计量地理学P1:是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的三大学派:P3 (1)艾奥瓦的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 (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 “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第二章 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P19 (1)数量化、形式化和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地理数据的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和定量化研究的前提,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2)不确定性: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 (3)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的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的性质; (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的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 ①求极差R(全距):R=X max -X min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②确定组数n:组数的多少是根据样本容量的多少确定的,一般说,样本容量大,组数可多一些,反之就少。可用Sturges公式计算:n=1+ ③计算组距h:即一组两头分界点距离h=R/N ④计算组限Yi:即各组分界点的数值。第一组下限y=X min -h;第一组上限=下限+组距 ⑤计算组中值:m=(上限+下限)/2 集中化指数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 A——实际数据的累计百分比总和; R——均匀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 M——集中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 集中化指数在[0,1]区间上取值。 4、简述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P25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 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 第一章 1、计量地理学P1:就是将数学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得一门新兴学科,它就是随着生产发展得需要与科学技术得进步而产生与发展起来得,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得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得三大学派:P3 (1)艾奥瓦得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2)威斯康星得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 (3)普林斯顿得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得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得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 “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第二章 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得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得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得基本特征:P19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就是数学得基本特征;地理数据得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就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与定量化研究得前提,就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得先决条件; (2)不确定性:①地理系统得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得不确定性;②各种原因所导致得数据误差; 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得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得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得性质; (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得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得,按照一定得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

计量地理学试题

1、计量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2、写出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时常用到的统计指标与参数。并 解释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含义。 3、简述地理回归分析的研究意义以及回归分析的一般步骤。 4、Moran散点图的意义是什么?在Moran散点图中,第一、二、 三、四象限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5、设某地有2000户居民,某产品只有甲、乙、丙3厂家在该地销 售。经调查,8月份买甲、乙、丙三厂的户数分别为800,600,600。通过询问下月的购买倾向为原买甲的有240户转买乙产 品,有240户转买丙产品;原买乙的有360户转买甲产品,有 60户转买丙产品;原买丙的有360户转买甲产品,有60户转 买乙产品。 (1)求初始概率分布和转移概率矩阵(5分) (2)甲、乙、丙3厂的市场最终占有率。(5分) 1、二、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末期) 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地理学研究领域,构造一系列统计量来定量地描述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应用各种概率分布函数、方差等简单的统计特征回归分析方法。 分布中心、区域形状、地理要素分布的集中和离散程度等都有了定量指标,许多地理要素间的相关关系,也可以进行定量地表示。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手段,许多地理学家熟练地掌握了多元统计方法,具备了分析多因素、复杂结构和动态特征等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80年代末期) 系统理论、系统分析方法、系统优化方法、系统调控方法等被引进地理学研究领域,促进了运筹学中的规划方法、决策方法、网络分析方法,以及数学物理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分形几何学方法、非线性分析方法等一系列现代数学方法的形成。同时GIS技术的发展为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3、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4、计量地理学的应用:相互关系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网络分析(总共12点,只要写几点,其余自己看书) 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0的关系。 偏度系数:g1<0表示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1>0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g1=0,对称分布。 峰度系数:g2=0表示标准正态分布,g2>0高于正态分布,g2<0低于正态分布。 6、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 7、趋势拟合方法: ㈠平滑法 ⒈移动平均法(公式,可能考计算,74页)⒉滑动平均法(同上) ⒊指数平滑法(填空,75页的最后一段) 8、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

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 10、地理数据采集的渠道来源----书上25页 11、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 (1)(正态分布); (2)(正偏态);(3)(负偏态) 12、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Me =Mo );(2)(> Me>Mo);(3)(

计量复习资料详解

第一章 一、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 ⑴、计量运动的萌芽: 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形成了3大学派: ①艾奥瓦的经济派。代表人物是舍弗尔、麦卡尔蒂。受杜能、廖什、克里斯塔勒等区位论学者影响很深,极力倡导建立地理学法则,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间相互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②威斯康星的统计派。代表人物是威弗尔、罗宾逊、东坎和仇佐里,以经典著作《统计地理学》为代表作,主要特征是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③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代表人物是司徒瓦特(J.Q. Stewart)。该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之中,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⑵、计量运动的飞速发展: 加里森(W. L. Garrison) 及其领导的华盛顿小组首次把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编写了第一本《计量地理学》教材,率先在华盛顿大学举办了地理计量方法研讨班,培养了大批现代地理学名家。 美国区域科学协会组织了大量的学术活动,编辑出版了《区域科学年鉴》,成为美国计量运动的源地之一。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积极组织瑞典和美国的地理学家交流学术思想,大大促进了计量运动向全世界的扩散。 ⑶、计量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学派、组织和学术刊物: 英国以乔莱(R.J. Chorley)、哈格特(P. Haggett)和哈威(D. Harvey)等为代表的剑桥学派; 1964年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GU)设立的地理计量学方法委员会; 1967年英国地理学会设立的地理教学采用模型和计量技术委员会; 1968年日本成立的计量地理学研究委员会,1973年又改称理论、计量地理学委员会; 1963年英国出版的《地理学计量资料杂志》和1969年美国出版的《地理分析——国际理论地理学》杂志。 二、地理计量化的表现: ⑴、古代地理学和近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限于定量地描述、记载和解释。 ⑵、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是为了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计量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末期) 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地理学研究领域,构造一系列统计量来定量地描述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应用各种概率分布函数、方差等简单的统计特征回归分析方法。分布中心、区域形状、地理要素分布的集中和离散程度等都有了定量指标,许多地理要素间的相关关系,也可以进行定量地表示。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以电子计算

计量地理学重点

计量地理学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综观地理学的发展史,可划分三个基本阶段,即古代地理学阶段 ;近代地理学阶段 ;现代地理学阶段。(填空) 2、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 景观学派 。(填空) 3、第一阶段,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到70年代末期的十年时间,属于中期阶段。第三阶段,计量地理学走向成熟和更加完善的阶段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 80年代末期。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传统意义上的计量地理学开始向计量地理学发展。(填空) 4、 老三论主要指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新三论主要指突变论、耗散结构和协同学。 5、 对计量地理学产生三种观点,第一是 定量化,第二是逆定量化,第三是非定量化。 6、 在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中,为了达到定量化研究的目的,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地理数据的筛选与质量检验问题;二是模型的建造问题;三是与GIS 结合的问题。(填空) 第二章 1、 根据地理数据性质的不同,可将地理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种基本类型。 在计量地理学中,属性数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数量标志数据,二是品质标志数据。 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间隔尺度数据,二是比例尺度数据。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品质标志数据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有序数据,二是二元数据 , 三是名义尺度数据。(填空) 2、在计量地理学中,地理数据具有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 四、多维性。(填空) 3、地理数据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大致可分为三步,即统计分组、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统计分组表 和作分布图。 3、下表给出了某农场各农田地块的面积,试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离差。(13分) (1)平均值:根据未分组的地理数据平均值公式: 25.54758312(12/111 =++==∑= n i i x n x (3分) (2)中位数: 根据计算中位数的方法得52.5 (3分) (3)众 数: 根据计算众数的方法得50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