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寄生虫
寄生虫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

世界卫生组织传染性疾病规划

主要目标疾病: 疟疾、血吸虫病和肠道寄生虫感染、丝虫病(淋巴丝虫、盘尾丝虫)、利什曼病、锥虫病(睡眠病、恰加斯病)、麦地那龙线虫病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1.疟疾2.血吸虫病3.丝虫病4.利什曼病5.钩虫病

应该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

共生分为:1、互利共生2、共栖3、寄生

专性寄生虫: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时期营寄生生活者

兼性寄生虫: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者,如粪类圆线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时,出现异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强。如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和粪类圆线虫等

保虫宿主/储蓄宿主: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其他脊椎动物,在该动物体内的这些寄生虫可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成熟,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并存活,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后,便可发育成熟。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之为转续宿主。

寄生虫的分类:医学原虫单C、医学蠕虫多C、医学昆虫(节肢动物)

常见肠道寄生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带绦虫、阿米巴

细胞内寄生虫:疟原虫弓形虫利什曼旋毛虫

血管内寄生虫:血吸虫、管园线虫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1.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夺取营养,影响吸收(2)机械性损伤(3)毒素作用(4)免疫病理2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3. 宿主与寄生虫作用的转归:二者作用结果:寄生虫:寄生、被排除、死亡;宿主:带虫、发病、死亡

隐性感染:某些原虫和蠕虫寄生于宿主体内,既不引起临床症状,又不能用常规方法查出病原体的现象

幼虫移行症:某些蠕虫幼虫寄生人体后,不能继续发育成熟,但可长期存活并游走,引起皮肤或内脏的损伤

异位寄生:在正常寄居部位以外寄生的现象。如卫氏肺吸虫的正常寄居部位(肺),但也可寄生于脑(异位);又如血吸虫卵沉着于肝肠以外的脑、肺。

线虫概论:特点:♀♂异体有原体腔(假体腔)消化道完全;生殖系统为管状

蛔虫/似蚓蛔线虫:是最常见的肠道大型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蛔虫病

分类: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

感染阶段与方式:食入感染期虫卵

移行阶段与途经:幼虫;肠壁血管、肺、气管、咽、小肠

定居阶段与方式:成虫;游离肠腔,逆肠蠕动

寄生习性:钻孔性、扭结成团性。寄生部位:小肠。异位寄生:常见。寿命:1年。离体阶段:虫卵、成虫离体途经:随宿主大便排出

致病:幼虫:引起组织损伤(移行);肺部病变

成虫: 夺取营养;损伤肠粘膜;消化吸收障碍:引起营养不良、发育障碍;过敏反应

并发症:胆道蛔虫、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

诊断:粪检查虫卵。传播途径: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

钩虫:寄生人体的主要虫种:十二指肠钩口线虫(“C”字形,有钩齿2对);美洲板口线虫(“S”形,有板齿1对)背辐肋的分支特点是虫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幼虫(larva):通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

在人体内的发育:1、感染:阶段:丝状蚴方式:经皮肤主动钻入2、幼虫移行3、寄居阶段:成虫部位:小肠上段食性: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4、离体阶段:虫卵方式:随粪排出

丝状蚴三大特性:向湿性、向上性、向温性

致病:1、幼虫的致病作用:侵入人体皮肤时,可引起钩蚴性皮炎,移行经过肺部时可引起钩蚴性肺炎2、成虫的致病作用:消化道症状;异嗜症

钩虫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贫血原因:钩虫分泌抗凝素的作用;虫体吸血;咬附点渗血;移位伤口渗血;偶尔出现的肠段大出血

诊断:病原学诊断:饱和盐水浮聚法:为首选方法;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

分布:我国: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蠕形住肠线虫:人为本虫的唯一适宜宿主。蛲虫是唯一一种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的寄生虫生活史特点:蛲虫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也不需血肺移行

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方式:异体感染;自体感染:经口(肛门-手-口途径);逆行感染

寄居:阶段:成虫习性:雌虫爬出肛门产卵

致病:雌虫在肛周产卵所致损害:引起皮肤瘙痒和继发感染是最常见的损害

诊断:常用透明胶纸拭子法或棉签拭子法从肛周皮肤查虫卵,以透明胶纸法效果较好

旋毛形线虫:寄生于人和猪等多种哺乳动物,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幼虫:又称囊包蚴。感染:阶段:幼虫囊包寄居:幼虫:横纹肌

生活史特点:成虫和幼虫可生活在同一宿主,为唯一寄生于细胞内的线虫

致病:致病阶段: 成虫、幼虫(主要)

诊断:病原学诊断:肌肉活检查囊包

主要传染源是猪

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

吸虫概述:虫卵:多数有卵盖,成熟卵内均为毛蚴

淡水螺类是其必然的第一或唯一的中间宿主;动物源性寄生虫,具自然疫源性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感染:阶段:囊蚴途径:经口

发病机制:机械性阻塞及虫体分泌物、代谢产物和虫体崩解产物共同引起胆管壁的炎症性病理损害

临床类型:多为混合类型。无症状型;肝炎型;胆管炎型;胰腺炎型;发育不良型;肝硬化型;侏儒型

诊断:病原学:粪检查虫卵;十二指肠引流查虫卵。免疫:ELISA法查抗体或抗原

生食或半生食鱼虾易感

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

肺吸虫(并殖吸虫):两个类型:人兽共患型;兽主人次型常以幼虫移行症为表现

卫氏并殖吸虫:1感染:阶段:囊蚴途径:经口

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蝲蛄等

寄生:阶段:成虫、童虫位置:成虫在肺,童虫在皮下,胸腹腔,肝,脑

主要致病阶段:童虫

诊断:痰中查虫卵(首选)、粪便中查虫卵

斯氏狸殖吸虫:兽主人次型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感染后主要引起肺外型并殖吸虫病,表现为移行症,如皮下游走性结节或包块

血吸虫(裂体吸虫):成虫雌雄异体,寄生在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静脉血管内

三种主要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

虫卵:椭圆型,中等偏大,淡黄色,无卵盖

毛蚴: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尾蚴:向光性,向温性,向上性

感染:阶段:尾蚴途径:皮肤/粘膜方式:皮肤接触疫水

成虫寄生:方式:吸游、雌雄合抱。部位: 肠系膜下静脉及直肠上静脉

虫卵去向:大多数沉积于肠、肝组织内,少部分被排出体外

离体阶段:虫卵方式:随粪便排出

致病:阶段:尾蚴、童虫、成虫、虫卵

尾蚴:尾蚴性皮炎Ⅰ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Ⅳ型变态反应

童虫:肺、肠受损机械性损伤和III型变态反应

虫卵是引起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慢性血吸虫病:最常累及的器官为肝和肠

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表现:腹水型、巨脾型、侏儒型、结肠增殖型

免疫逃避——虫体表膜不断更新、模拟合成类似宿主抗原、产生封闭抗原等,逃避宿主致死性免疫攻击的能力。

诊断:病原学诊断:1粪检直接涂片法(对急性期病人);尼龙筛集卵法

2肠镜活组织检查虫卵

免疫学诊断:用免疫学方法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最常用的方法:IHA 、ELISA

传播途径:1含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2钉螺的存在3接触疫水

流行区类型: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湖沼型

防治原则: 查病治病;查螺灭螺和管理水粪;健康教育;预防感染

绦虫: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发达

虫体分节:头节:有固着器官颈部:具有生发功能链体:幼节、成节、孕节

成虫在消化道寄生,幼虫在组织内寄生,完成生活史须经1—2个中间宿主

致病:成虫致病:消化道病变(夺取营养、机械梗阻或肠穿孔)

幼虫致病:占位性病变(压迫、破坏)及过敏毒性反应为主,组织内寄生,诊断困难

猪带绦虫:其幼虫寄生则可引起囊虫病

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1感染的阶段:囊尾蚴途径:经口方式:生食或半生食“米猪肉” 2 寄居的阶段:成虫部位:小肠上段方式:吸盘、小钩、体壁微毛3离体的阶段:孕节方式:随粪便排出

在中间宿主(人、猪)体内的发育:感染的阶段:虫卵寄居的阶段:囊尾蚴感染的方式:异体感染自体外感染自体内感染

生活史:1人是唯一终宿主;猪是必然中间宿主,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2虫卵感染致囊虫病;囊尾蚴感染致肠道绦虫病,亦可间接致囊虫病

致病:成虫——猪带绦虫病。致病机理:1机械性损伤2虫体释放的代谢产物和分泌物所引起的过敏性反应3大量掠夺宿主营养

囊尾蚴——猪囊虫病。致病机理:占位性病变及死虫引起的变态反应

诊断:猪带绦虫病: 1询问病史(流行区?生食米猪肉?排节片史?)2病原学检查(肛门拭子法、粪便查孕节)3实验性驱虫囊虫病:1、询问病史2、病原学检查:组织活检3、免疫学检查:ELISA测Ab 4、其它辅助检查:如眼底镜、核磁共振、CT、B超、X线等

驱虫治疗:传统疗法:槟榔南瓜子合剂

牛带绦虫:中间宿主是牛,人是唯一终宿主, 故危害较小

细粒棘球绦虫:终宿主:犬生活史:1感染阶段:虫卵途径:经口方式:误食2. 移行阶段:六钩蚴途径:随血流3. 寄居阶段:棘球蚴部位:肝、肺、眼、腹腔

致病:致病阶段:棘球蚴致病机理:机械损害及毒素作用临床表现:1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2包块3过敏症状4中毒症状5并发症

诊断:询问病史影像学检查免疫学试验病原学检查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寄生于猫、狗等食肉动物,偶尔也寄生于人体,中绦期裂头蚴可寄生于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

生活史:在人体内:1. 感染

阶段:原尾蚴裂头蚴

途径:主要经口经皮肤或经口

方式:喝生水或误吞局部敷贴生蛙肉,或食入不

湖水、塘水熟的蛙肉或转续宿主肉类

2. 移行裂头蚴在人体内具有很强的移行能力,可移行至身体

各部寄居

致病:裂头蚴:眼裂头蚴病:最常见皮下裂头蚴病:游走性皮下结节,条索状或圆形包块诊断:病原学检查:成虫感染:粪检裂头蚴病:活检虫体、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原虫概论:单细胞真核生物

滋养体:是原虫生活史中代谢旺盛的阶段,具有运动和摄食功能,为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阶段

致病特点:1增殖作用2播散能力3机会致病

机会致病原虫:寄生原虫中的某些种群对健康宿主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对免疫功能受累的宿主则可引起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

疟原虫:

形态和生活史:在人体中的三种型态:

1滋养体:疟原虫进入红血球后的型态,主要的目的是生长及摄食。滋养体以血红蛋白为食;滋养体早期细胞核小,细胞质少,虫体多呈环状,故又称之为环状体

2裂殖体:滋养体成熟后,疟原虫的细胞核开始不断的分裂。此阶段称为裂殖体。分裂到最后,细胞质也会分裂,每个核形成一个单独的小细胞,称为裂殖子

3配子体:疟原虫经过数次裂殖体的阶段后,一部分的裂殖子会侵入红血球中发育。它们的细胞核不再分裂,反而增大;细胞质增多,伸出伪足。最后会发育成为配子体。配子体的形状从圆形到新月形不等,且有雌雄之分。雌体较大,雄体较小

在人体内: 1. 感染:阶段——子孢子;方式——按蚊叮人,吸血输血: 红内期各阶段

2. 寄生:

红外期红内期配子体期

部位肝细胞内红细胞内红细胞内

阶段裂殖体、子环状体、滋养体雌雄配子体

休眠体裂殖体、子

营养肝细胞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增殖裂体增殖裂体增殖配子体形成

发育速发型8天48小时48小时

时间迟发型6-8月

3离体: 阶段——雌、雄配子体;方式——按蚊叮人吸血

生活史小结: 1.疟原虫的生活史中需2个宿主, 蚊是终宿主,人是中间宿主2.世代交替

营养代谢:葡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脂类代谢

致病:(一)潜伏期:

潜伏期= 红外期发育所需时间+ 达到发热阈值所需时间

(二)发作: 1. 典型发作:红内期原虫的裂体增殖所引起的周期性寒热发作。典型的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1次;三日疟为隔2天发作1次;恶性疟隔36~48小时发作1次2.不典型发作:发热无规律,较多见

3. 再燃:(1)定义:疟疾发作停止后,如体内仍有少量的红内期疟原虫,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血中疟原虫又大量增殖而引起疟疾再次发作

(2)机理:疟原虫抗原变异和宿主的免疫力降低

4.复发:(1)定义: 疟疾初发后,红内期的原虫被全部消灭,在无蚊媒传播感染,经过一段时间后红外期的原虫再次进入血流,大量增殖所引起的疟疾发作

(2)机理:还不明确

(三)贫血: 原因:(1)直接破坏RBC(2)脾功能亢进:吞噬大量正常的红细胞。(3)骨髓中红细胞生成障碍(4)免疫病理:红细胞隐蔽的抗原暴露,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的破坏

(四)脾肿大:原因:(1)充血、单核吞噬细胞增生;(2)反复感染引起纤维组织增生(五)重症疟疾

免疫:免疫逃避;带虫免疫

诊断:查血——红内期各阶段和配子体

防治:预防措施:蚊媒防治;预防服药;疫苗预防

阿米巴:阿米巴即变形虫之意,具有宽大叶状伪足的运动细胞器为其基本特点

多数营自生生活,也有少数营寄生生活

溶组织内阿米巴:即痢疾阿米巴,寄生在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

生活史:1. 肠腔内过程(基本生活史过程)(1)感染:阶段:四核包囊;途径:经口;方式:误食含四核包囊的食物或水(2)脱囊:部位:小肠下段;条件:碱性消化液作用(3)寄居:阶段:肠腔内滋养体;部位:结肠肠腔;营养:肠道内细菌、宿主肠粘液及已消化的食物;繁殖:二分裂法

(4)成囊:部位:结肠下段;条件:水份被吸收、营养物质减少、粪便成形

(5)离体阶段:包囊(成形粪便),肠腔内滋养体(稀粪便时);方式:随粪便排出

2. 组织内过程(致病的过程):(1)寄居阶段:组织内滋养体。侵犯部位:结肠组织(回盲部、乙状结肠)、肝、肺、脑、皮肤及泌尿生殖道等

(2)繁殖方式:二分裂法(3)离体阶段:组织内滋养体(脓血便)、肠腔内滋养体(在肠腔内停留时间延长时)。

致病:阶段:组织内滋养体

机理:与原虫的毒力、肠道环境和宿主的免疫状况有关

肠阿米巴病:病变部位:(结肠转弯处)回盲部、乙状结肠

临床表现:A、典型阿米巴痢疾(急性期):腹绞痛,里急后重,腹泻,果酱样脓血粘液便,腥臭,数十次/日。B、慢性: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

病理特征:滋养体能突破粘膜层向疏松的粘膜下层繁殖扩展,引起液化坏死灶,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处可查见滋养体,溃疡间粘膜常正常

肠外阿米巴病:病变部位:肝、肺、脑、皮肤、生殖道

临床表现:以肝脓肿最多见,多好发于肝右叶,脓液呈巧克力色,伴有肠阿米巴病史

诊断:1病原学检查:(1)粪便检查:查滋养体和包囊

注意事项:“五保”(查粪便中滋养体时):保鲜、保温、保洁、保质、保准

(2)组织检查:活组织穿刺、结肠镜检

2免疫学检查:ELISA查抗体

防治:查治病人和带虫者、管理粪便,保护水源、注意饮水、饮食、个人卫生

刚地弓形虫:形态:滋养体(包括速殖子和缓殖子)、包囊、假包囊、卵囊

生活史:中间宿主体内:1感染:阶段: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

途径:经口(主要)、胎盘、损伤的皮肤粘膜、输血或器官移植

2、寄生:⑴急性期:阶段:速殖子(假包囊);部位:有核细胞内;繁殖:内二芽殖、二分裂、裂体增殖⑵慢性期:阶段:包囊;部位:有核细胞内

急性期与慢性期可因宿主的免疫状况而相互转换

终宿主体内:终宿主:猫及猫科动物发育部位:猫小肠上皮细胞(亦称肠内期),滋养体亦可进入肠外其它组织细胞(肠外期,此时猫为中间宿主)

小结:1、感染阶段多: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2、寄生的组织部位多:所有有核细胞3、中间宿主多4、繁殖方式多:内二芽殖、二分裂、裂体增殖、孢子生殖(无性);配子生殖(有性)5、猫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致病: 致病阶段:速殖子(急性期),包囊(慢性期)机制:1、虫体毒力2、宿主免疫状况临床分型:1、先天性弓形虫病:只发生于初产妇2、获得性弓形虫病:大多数无临床表现而成为隐性感染者3、隐性感染急性发作:⑴免疫功能降低⑵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诊断:1病原学检查:(检出率低)涂片染色、组织活检、动物接种或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2、免疫学检查: 染色试验、间接血凝(IHA)、ELISA

医学节肢动物:

共同特征: 1、躯体左右对称、分节2、有成对而分节的附肢3、体表有外骨骼4、循环系统开放式5、发育过程中多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

完全变态:有蛹期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无蛹期卵──→若虫──→成虫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了发育、增殖或发育和增殖的阶段,才能传播到新的宿主。对病原体来说,这种过程是必需的

虫媒病:由媒介昆虫所传播的疾病,叫虫媒病

由蚊传播的疾病:疟疾、丝虫病(长江以北淡色库蚊,长江以南致倦库蚊)、流脑、登革热间日疟原虫传播媒介:按蚊

蝇蛆病是蝇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组织或腔道内而引起的疾病

寄生虫感染与免疫:

目前寄生虫感染流行特点:1.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上升2.地方性流行病,其患者呈散在分布3.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难控制。

获得性免疫类型:

清除性免疫:指对再感染产生完全抵抗力(很少见),主要利什曼原虫引起

非清除性免疫:(不完全免疫作用):两种情况:伴随免疫和带虫免疫见于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带虫免疫:人体感染原虫后,当临床发作停止后,血内原虫数维持低水平,对再感染虫体和

体内繁殖的原虫均有一定抵抗力。疟疾

伴随免疫:体内有活成虫时可诱生的获得性免疫力,此免疫力对体内原有成虫不发生效应,但对再感染童虫有一定抵抗力。如血吸虫

免疫逃避:些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而发育、繁殖、生存,这种现象叫免疫逃避

分子模拟:某些寄生虫体表达与宿主组织Ag相似的成分,妨碍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

免疫诊断:方法:IHA、IFA、ELISA、RIA 意义:辅助诊断

寄生虫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病诊断:(1)询问病史:感染史、排虫史及临床症状(2)体格检查:皮下包块、皮疹(3)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方法:(1)粪便检查:

a.直接涂片法:查蠕虫卵、原虫包囊和滋养体

b.改良加藤法:蠕虫卵的定量检查

c.浓集法:沉淀法——查蠕虫卵、浮聚法——查钩虫卵、原虫包囊、尼龙绢筛集卵法——查血吸虫卵

d.培养、孵化法:毛蚴孵化法——查血吸虫卵、钩蚴培养法——查钩虫卵

e.肛门拭子法:查蛲虫卵、带绦虫卵

f.孕节检查法:查带绦虫孕节

g.淘虫法:肠道蠕虫的疗效考核

(2)血液检查:a.疟原虫的厚薄血片检查b.丝虫微丝蚴的厚血膜检查

(3)排泄分泌物检查:a.痰液检查:查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钩蚴、尘螨等b.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查肝吸虫卵、贾第虫 c.尿液检查:查阴道毛滴虫、丝虫微丝蚴d.鞘膜积液检查:查丝虫微丝蚴e.阴道分泌物检查:查阴道毛滴虫

(4)组织活检:a.骨髓穿刺:查利什曼原虫 b.淋巴结活检:查利什曼原虫、弓形虫、丝虫c.肌肉活检:查旋毛虫d.皮肤活检:查囊尾蚴、裂头蚴、肺吸虫、疥螨

e.直肠粘膜活检:查血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

f.肺组织活检:查卡氏肺孢子虫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1、地方性2、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

流行三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感染方式小结:

经口感染:蛔虫、蛲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肺吸虫、肝吸虫、带绦虫等

经皮肤、粘膜感染:钩虫、血吸虫、丝虫由节肢动物传播:丝虫、疟原虫、利氏曼原虫

直接接触传播:阴道毛滴虫、疥螨经胎盘感染:弓形虫输血感染:疟原虫

自体内感染:猪带绦虫自体外感染:蛲虫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2、生物因素3、社会因素

寄生虫病防治:原则:切断寄生虫病流行的三环节

1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

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

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 一、肠道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人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等四种寄生虫。各种寄生虫对人体可产生多种危害:蛔虫在肠道内主要吸食人体消化或半消化食物等营养物质;钩虫专门吸取人体肠道血液,并引起肠壁多处溃疡、出血;鞭虫由于其头部深入肠粘膜,吸取肠壁组织液和血液,引起肠壁充血水肿;蛲虫常在夜晚到肛门口产卵,引起肛门搔痒和会阴炎症等。此外,虫体的寄生和刺激尚可引起脐周及上腹疼痛、腹泻等症状;儿童反复感染可发生营养不良、贫血、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等危害;虫体分泌的毒素和排泄物对人体有毒害和致敏作用,可出现烦躁、失眠、荨麻疹、哮喘、小儿夜间磨牙、夜惊以及喜食生米、泥土等异食现象。蛔虫严重感染可引起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等。真可谓虫小危害大。 二、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土壤和食物,健康人因食用了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瓜果、饮水,小儿吸吮污染的手指以及农田劳动、日常生活中手、脚直接接触受虫卵污染的泥土等而受到感染。 三、我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和主要的防控措施

我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特别是中小学生和幼儿长期居高不下,这与我区的经济状况卫生条件密切相关。为了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我省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我区今秋对全区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集中进行驱虫服药。药品使用安全高效的“甲苯咪唑咀嚼片”。此药为甜味,服用者依从性较好,4岁以上的人群早晚饭后各服2片,2岁及以上不到4岁者减半。2岁以下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对“甲苯咪唑”过敏禁用。肝肾功能不良,老年人慎用。 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除驱虫服药外,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教育小儿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习惯;不吃不干净生的瓜果、蔬菜,避免手、脚直接接触泥土,提倡穿鞋下田劳动等。此外,加强粪便管理,不随地大小便;加强家畜管理,城市不养鸡、鸭、鹅。学校、幼儿园应定期组织驱虫,防止学生、幼儿间交叉感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线虫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寄生虫与相关疾病的研究

·综述· 寄生虫的感染因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 摘要:寄生虫病是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31], 其病原寄生虫种类繁多, 跨越了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由于寄生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既不同于普通的经济动物, 又不归属于微生物,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危害重。因此, 对寄生虫的感染因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发展对我们整个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寄生虫危害研究意义 一、蛔虫感染因素研究 蛔虫感染与传播反应了我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蛔虫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或随地大便以及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都与蛔虫的感染密切相关。 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31]。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包括机械损伤、夺取营养、变态反应和并发症。幼虫侵入肠粘膜,途径肝、肺时,可引起组织损伤,并释放抗原性物质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严重感染时,幼虫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成虫唇齿的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可损伤肠粘膜,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疾病;蛔虫在小肠内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导致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的吸收,引起营养不良;蛔虫病还可引起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结膜炎等变态反应;蛔虫有钻孔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可刺激蛔虫钻入其他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胆道蛔虫症、阑尾炎、胰腺炎肠梗阻等并发症[1]。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11亿人没有获得安全饮水,包括9.8亿儿童在内的26亿人没有家用厕所,由此导致1.33亿人有感染肠道蠕虫的高危风险,每年大约导致9400万人死亡,而通过安全饮水,好的卫生设施和行为可以使蛔虫病的发病率下降29%[32]。蛔虫病主要是由于含有虫卵的粪便污染了饮水、土壤和食物引起的,大量研究表明,粪便的暴露是

2013年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东西湖区2013年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3年我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继续以疟疾防治为重点,以《湖北省2006~2015年寄生虫病防治规划》(鄂卫办发[2006]21号)和《湖北省2010-2020年消除疟疾实施方案》(鄂卫发[2010]52号)为指南,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做好 疟疾疫情控制;加强流动人员输入性疟疾病监测;加强寄防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一、疟疾防治 (一)防治目标 贯彻落实《湖北省寄生虫病防治2006-2015规划》,认真执行《湖北省2010-2020年消除疟疾实施方案》,切实完成中央卫生补助疟疾项目和省级财政 补助寄生虫病防治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强化疫情管理,开展疟疾监测,将本区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按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防治措施 1、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疫情报告 各级医疗单位和疾控部门对发现的疟疾病例填写疫情报告卡,城镇12小时,乡村24小时内实施疫情网络直报和疫情专报,报告率应达100%,其中实验室诊断疟疾病例比例应达100%。 区疾控中心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应察看本区网报的疟疾疫情,发现网报病例后(疑似疟疾、临床诊断疟疾和实验室确诊疟疾),应在24小时内进行个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在网报疫情备注栏注明“本地感染病例”或“输 入病例和输入的省、地区或国家名称”。凡是网报的疟疾病例均要进行疟疾疫情 专报,且疫情网报和专报病例数量应一致。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在经血检疟原虫或 快速检测试剂检测诊断后,先作疑似恶性疟病例报告,经市疾控中心复查血片确诊后作疫情订正。 (2)病例发现 区疾控中心根据承担的血检任务制定血检计划,指导辖区医疗单位按计划完成血检任务。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疟原虫镜检站,应全年开展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人体寄生虫总结(详尽)

保虫宿主(reserboir host):有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看,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例子: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为牛、羊、鼠)。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一些蠕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的局部或全身病变;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其共同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中丙球蛋白及IgE水平升高。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Hemimetabolism):昆虫发育过程不需要经历蛹期。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需要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中间宿主 .... (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 ....(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储存宿主 或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 paratenic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 为成虫。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如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共栖 (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 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河马与小鸟。寄生 ..(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体内寄生时,通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则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明显增强,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死亡。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寄生虫生活史 ......: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掠夺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1、全部清除寄生虫,并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2、部分清除寄生虫,并具有部分抵御再感染能力。3、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发育并大量繁殖。导致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 .....(.parasitic infection):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感染。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则称为寄生虫病。 感染阶段(infection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又称感染期。 异位寄生 ....(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为异位寄生。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之。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有黑热病、弓形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姜片虫病、囊虫病、包虫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旋毛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等。 自然疫源性: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宿主感染蠕虫后对再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力能作用于再次感染的幼虫或童虫,而对初次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这种不完全非消除性免疫称伴随免疫,如血吸虫。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发《河南省概要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发《河南省2007年寄生虫病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现将《河南省2007年寄生虫病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意见》下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执行,确保年度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附件:河南省2007年寄生虫病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意见 二○○七年三月八日

河南省2007年寄生虫病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意见 为了加快我省寄生虫病和病媒生物防治的工作进程,依据《2006~2015年河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规划》的阶段性工作指标,结合我省寄生虫病防治业务工作的现状,现制订并下发《河南省2007年寄生虫病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意见》,请各省辖市疾控中心参照工作意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订出当地2007年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计划,指导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积极开展寄生虫病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顺利完成2007年度各项工作目标。 一、疟疾防治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在疟疾发病较稳定的县(市、区)要及时发现残存和输入病例,巩固基本消灭疟疾的防治成果;在疟疾发病不稳定的豫东地区以实施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努力遏制疫情的上升势头,降低发病率;在桐柏山区,加强疫情和嗜人按蚊的监测,对疫情出现明显波动的村,采取消灭传染源和控制传播媒介并重的防治措施,防止出现局部的暴发流行。 (二)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疟防工作的领导,合理利用项目专款,并安排配套资金,切实将疟防工作列为疾病控制的主要内容抓紧抓好。 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疟防工作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各级都要成立“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疟疾防治工作技术指导组”,组长由各级的主要领导担任,行政事务和业务技术两方面要明确分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充分发挥基层卫生组织作用:对县、乡、村卫生人员继续进行疟防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其在疟防工作中的作用,保证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三)技术措施 1.传染源控制 以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及发热原因不明者为血检对象,发病率在>1/万的县(市、区),以乡为单位年血检率在3%以上;发病率在≤1/万的县(市、区),以乡为单位年血检率在1%以上。通过血检,及时、规范的治疗现症病人。 2.治疗及预防 (1)现症病例治疗:对确诊病例以氯、伯8日疗法进行正规治疗,氯喹总剂量基质1.2g,第1天服0.6g(4片),第2、3天各服0.3g(2片);伯喹总剂量基质180mg,每天服22.5mg(3片)。对疑似疟疾氯喹3日疗法试治有效者再按以上剂量续服伯喹8天。 (2)休止期服药(治疗):各地按照《河南省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疟疾休止期服药(治疗)工作的通知》(豫卫疾控[2007]11号)的具体要求实施。 (3)输入恶性疟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 ①青蒿琥酯: 口服总剂量800mg。分7天服, 每天1次, 每次100mg,首剂加倍。 ②蒿甲醚注射液总剂量480mg(6支),首剂160mg(2支),2至5天各80mg(1支)。 以上药物选其中一种,另加伯喹45mg两天分服,并于1个月后以相同方法进行复治。 (4)预防服药:在传播季节,即30天内发病数达到上年同期的2倍或以上,且当年累计发病率高于1%行政村,采取氯、伯4日疗法,实行全村居民服药,以压低发病高峰。 氯喹总剂量基质1.2g,第1天服0.6g(4片),第2、3天各服0.3g(2片);伯喹总剂量基质120mg,每天服30mg(4片)。 预防服药正规率要求达到85%以上。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 医学类杂志期刊发表指南 刊名: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Parasitos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期:季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SN:1672-2116 CN:51-1636/R 复合影响因子:0.309 编辑Q Q :1966715440 综合影响因子:0.28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曾用刊名: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创刊时间:199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目录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基础信息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栏目设置 ?学术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编辑部征稿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基础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刊为寄生虫病医学科技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病防治、科研人员,主要报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防治实践经验,科研成果,与防治密切有关的基础理论及实践研究。本刊自1999年起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医药卫生辑,加入“中国期刊网”,以及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期刊荣誉:CA化学文摘(美)(2009)、Caj-cd规范获奖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栏目设置编辑本段回目录 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论著、实验研究、防治研究、健康教育、综述与讲座、临床研究与经验、病例报告。 学术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编辑本段回目录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

人类与寄生虫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

人类与寄生虫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这些寄生虫和微生物甚至能够改变人类的身体状况和人类进化。然而同时寄生虫对于人体的损害却超过了益处。目前,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撰文列举了最普通的十大人体寄生虫,它们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1、钩虫 钩虫的学名是“Necator americanus”,最初钩虫是生活在人体之外的环境中,之后通过受污染的水、水果或者蔬菜进入人体内。 钩虫主要生长在人体的肠道中,它们吸附在肠道壁上,吸食着宿主的血液,有时会导致人体出现贫血症。 人体表现症状:身体虚弱、腹痛、恶心反胃、腹泻和贫血。 2、疥癣螨

疥癣螨的学名是“Sarcoptes scabiei var. hominis”,人们通常称它为疥螨,这种寄生虫是通过身体接触进行传播的。雌性疥癣螨会在人体皮肤上产卵,从而导致皮肤搔痒和炎症,当雌性疥癣螨将卵植入人体皮肤内将会更加恶化,人体皮肤会出现强烈的搔痒,并出现疥疮。 人体表现症状:搔痒、疼痛、脓疮节、皮肤刺激。 3、蛔虫

蛔虫的学名是“Ascaris lumbricoides”,它们是影响人体的最大肠道线性虫,最大身体可增长至15-35厘米。 蛔虫进入人体主要是通过人体食物摄取,蛔虫卵孵化速度很快,会穿破肠道壁,然后进入血液。蛔虫有时会进入肺部,人体咳嗽会将它们弹回内脏之中。 人体表现症状:发烧、疲倦、过敏性皮疹、呕吐、腹泻、神经出现问题、不停地喘息、咳嗽。 4、扁形血吸虫

扁形血吸虫的学名是“Schistosom a mansoni”,有时也被人们称为裂体血吸虫,它们生活在感染伤口的血液中,会引发血吸虫病。扁形血吸虫生活在水中,能够刺穿接触污染水的受害者皮肤。 扁形血吸虫能够导致人体出现炎症和器官受损,尤其是肝脏。成年扁形血吸虫能够进入人体寄宿十年之久,也会寄宿多年也不导致任何症状。它们会通过粪便离开人体,在蜗牛寄宿体中度过剩下的时光。 人体表现症状:发烧、疼痛、咳嗽、腹泻、体腺肿胀、昏睡不醒。 5、绦虫

杭医医学寄生虫简答题

总论 1.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地方性: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而无需自外地输入 季节性:由于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会对寄生虫本身,或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有明显的影响 自然疫源性: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一些人兽共患寄生虫可在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当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这些寄生虫病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 2.寄生虫能对人体造成哪些损害? 掠夺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生长、发育及繁殖所需的营养物主均来自宿主。有些寄生虫还能妨碍宿主对营养的吸收。 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宿主体移行和定居,可对宿主组织造成损伤或破坏。直接损伤或压迫,屏蔽作用,对细胞裂解作用。 毒物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等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或能引起免疫病理损害。 3.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有哪些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 生物因素:有些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这些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对这些寄生虫病能否流行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健以及人的行为等。 4.寄生虫病流行应具备哪些基本环节?举例说明。(填空、选择) 传染源: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宿主体继续发育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例如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可以是人或猫、犬、猪等动物。 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某些传播因素侵入另一宿主的全过 程。 经水: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得血吸虫病。溶组织阿米巴成熟包囊污染的水。 食物 土壤:钩虫卵、鞭虫 空气:蛲虫卵 节肢动物:疟疾 经人体直接传播:阴道毛滴虫、疥螨 2.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蛔虫、鞭虫、肝吸虫、猪带绦虫 经皮肤感染:钩虫、血吸虫 经昆虫媒介感染:疟原虫、丝虫 经胎盘感染:弓形虫 呼吸道:蛲虫 输血:疟原虫 自体感染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人体寄生虫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名词解释 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 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宿主感染疟原虫后,通过尝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抑制疟原虫的发育增殖,但疟原虫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拮抗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疟原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能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组织和器官内寄生。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 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可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年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作者:————————————————————————————————日期: 2

东西湖区2013年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3年我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继续以疟疾防治为重点,以《湖北省2006~2015年寄生虫病防治规划》(鄂卫办发[2006]21号)和《湖北省2010-2020年消除疟疾实施方案》(鄂卫发[2010]52号)为指南,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做好疟疾疫情控制;加强流动人员输入性疟疾病监测;加强寄防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一、疟疾防治 (一)防治目标 贯彻落实《湖北省寄生虫病防治2006-2015规划》,认真执行《湖北省2010-2020年消除疟疾实施方案》,切实完成中央卫生补助疟疾项目和省级财政补助寄生虫病防治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强化疫情管理,开展疟疾监测,将本区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按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防治措施 1、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疫情报告 各级医疗单位和疾控部门对发现的疟疾病例填写疫情报告卡,城镇12小时,乡村24小时内实施疫情网络直报和疫情专报,报告率应达100%,其中实验室诊断疟疾病例比例应达100%。 区疾控中心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应察看本区网报的疟疾疫情,发现网报病例后(疑似疟疾、临床诊断疟疾和实验室确诊疟疾),应在24小时内进行个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在网报疫情备注栏注明“本地感染病例”或“输入病例和输入的省、地区或国家名称”。凡是网报的疟疾病例均要进行疟疾疫情专报,且疫情网报和专报病例数量应一致。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在经血检疟原虫或快速检测试剂检测诊断后,先作疑似恶性疟病例报告,经市疾控中心复查血片确诊后作疫情订正。 (2)病例发现 区疾控中心根据承担的血检任务制定血检计划,指导辖区医疗单位按计划完成血检任务。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疟原虫镜检站,应全年开展

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变化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有何变化?分析社会因素和现代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 寄生虫病流行状况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也是其公众福利及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指标。因受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寄生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极大地危害民众健康及生命,影响社会的发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重大寄生虫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到了20世纪末,由于多方面原因,这条战线正面临多种寄生虫病继续流行而专业队伍明显萎缩的严峻局面。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央人民政府又将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及钩虫病写入了《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由于政府重视、基层群众参与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40多年来,我国以薄弱的经济基础、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上述五大寄生虫病的研究与防治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血吸虫病 经过40余年的防治活动,该病在418流行县(市)中已有310县(市)(74 )得以阻断传播或有效控制I1]。肆虐于大部分省(区、市)的疟疾,上世纪50年代前的年发病数达3 000余万例,危害人群生命,破坏农业生产;至90年代,主要流行区已控制在云南、海南两省,

报告的年发病数仅数万例。淋巴丝虫病流行于16省(区、市),历史累计病人3 1OO万,其中慢性病人540万(含终身残废如象皮腿等)。至1994年,我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获2000年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致病性强、病死率高,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采取有效措施消灭传播媒介(白蛉)、根治病人,至60年代初即控制了该病在华东、华北以及华中多省的流行。与此同时,我国寄生虫学界紧密结合防治需要,在重大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治疗药物、诊断技术、媒介及防制手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上述寄生虫病的流行范围和受威胁人口数均超过任何一个流行该类疾病的国家,如此成绩又是在国家经济尚不发达,投入较少的条件下取得的,因而更显其可贵。 即使我国在最重要的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多种流行广泛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为了查清全国情况,以制定我国新时期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简称寄研所)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牵头进行了一次国内外没有先例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以期查清情况,为寄生虫病防治更上一层楼提供依据。 2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尽管在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增进人民健康、保护生产力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血吸虫病继续流行于7个省的108个县,主要在湖沼地

30 寄生虫感染与骨科疾患

30 寄生虫感染与骨科疾患 在骨科疾患中,通常很少考虑到病因是寄生虫。当外科手术自骨或关节内取出虫体时,人们才会联想到寄生虫与骨科疾病的关系。 虫源性骨科疾病一般较少见,但由于忽略造成的诊断不明,误诊,而贻误病情的并不少见。就目前所知,至少有20多种寄生虫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体骨路系统,或引起骨组织、骨髓、关节的病变,或明显妨碍骨骼的正常生长,或者导致腹内胎儿的骨骼畸形。能引起骨科疾患的这些寄生虫;属于蠕虫的有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孟氏迭宫绦虫、链状带绦虫、班氏丝虫、马来丝虫、盘尾丝虫、棘唇丝虫、麦地那龙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旋毛虫、似蚓蛔线虫、颚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日本血吸虫、姜片虫、肺吸虫;属于原虫的有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属于有害昆虫的有马尾松毛虫等。现按其致病的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30.1 广泛侵犯骨组织的寄生虫 30.1.1 细粒棘球绦虫 成虫寄生在犬、狼等动物体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可污染牲畜的皮毛、畜舍、牧草以及土壤、水源、蔬菜等。人误将虫卵食入,卵内幼虫能进入肠壁,并随血流到肝、肺等器官,甚至骨组织内,发育为棘球蚴,引起包虫囊肿病。包虫囊肿,也即棘球蚴,可随时间而增大。如一旦挤破,囊内的子囊和头节又可在附近组织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继续增长,直至囊内幼虫被终宿主犬、狼等动物吞食,才能在它们的肠内发育为成虫。所以,人是因为该虫的幼虫——棘球蚴的寄生而患病。本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以畜牧区为多。我国西北诸省较常见,居民感染率可高达7%以上。

包虫病患者约0.5%—2%有骨包虫囊肿。囊肿累及部位以骨盆骨最常见,其次为脊椎、骶骨、股骨、肪骨、骸骨等。肋骨和椎管内包虫病近来亦见报道。骨包虫囊肿的病变都是从海绵骨或骨髓腔开始。长管骨的病变由骨端开始,由于骨质坚硬,骨腔狭小,囊肿只能沿髓腔或骨质薄弱部位蔓延而成为外生多房型包囊。骨包虫囊肿几乎都是原发的,常在儿童时感染,成年后才出现症状,至临床就诊时,多数病人已属晚期。 骨包虫囊肿初期,仅少数病例有“风湿痛”,常被忽略或误诊。随病灶发展,患者感觉到囊肿部位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若大量骨组织破坏,则疼痛剧烈,受害骨骼变粗、畸形,轻微外伤即可导致病理性骨折。如囊肿累及脊柱,则由于挤压脊髓、马尾或神经根,可合并截瘫,此时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若囊肿穿破骨皮质,侵犯周围软组织,可出现巨大包块。若破出皮肤,继发细菌感染,可形成慢性骨髓炎、瘘管等。若关节受累,例如肩关节被侵,则可合并病理性脱位。 骨包虫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X线、皮内试验和一些血清学检查,有时还需要通过活组织病理检查才能确诊。X线检查较为常用,但须注意同骨生肉瘤、巨细胞瘤、纤维性囊性骨炎相区分,晚期病变时应与骨结核相鉴别。骨包虫囊肿初期,X线表现为局限性骨质破坏,骨纹稀疏,形成蜂窝状串连的圆形透光区,但无骨膜反应及新生骨。病变广泛后,可见众多串连的大小不等的囊状骨质缺损,并可压迫骨皮质,使骨皮质厚薄不均,甚至形成碎骨片而仅由软组织相连。在脊椎可形成假性椎旁囊肿,椎体可轻度压缩成楔形,脊髓造影显示梗阻平面呈杯口状,梳锯齿状或毛笔状,手术可见脊髓受压及移位现象。在骨盆骨常呈溶骨性病灶,皮质扩张。在关节可见环状或弧形囊状阴影。在肋骨内早期可见孤立的膨胀性溶骨病灶。骨包虫囊肿亦偶见钙化。若伴有继发感染,则X线片变化更为复杂。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l)技术,可显示钙化囊肿,对本病的诊断和随访有无复发均有价值。MRI不仅能探测病变的软组织,还能测出包囊的活力。

人体寄生虫试题

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人是冈地弓形虫的终宿主 B. 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 C. 野猪是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 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 2. 感染期的定义是( A) 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A. 丝虫病 B. 疟疾 C. 旋毛虫病 D. 血吸虫病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C )

A. 丝虫 B. 弓形虫 C. 蛔虫 D. 疟原虫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A. 人 B. 犬 C. 猪 D. 牛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 阴道毛滴虫 B. 蓝氏贾地鞭毛虫 C. 弓形虫 D. 杜氏利什曼原虫 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 免疫学检查 B. 外周血涂片检查 C.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 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A) A. 蛔虫 B. 猪带绦虫 C. 鞭虫 D. 血吸虫 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B )A. 河流少 B. 无传染源

C. 人群抵抗力强 D. 无钉螺 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子体 D.子孢子 12.在人体肝胆管内寄生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旋毛虫 C. 华支睾吸虫 D. 钩虫 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 脑 B. 肺 C. 眼 D. 肝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 海群生 B. 丙硫咪唑 C. 吡喹酮 D. 甲硝唑 15.人体感染肺吸虫有可能是因为() A. 喝溪水,吃溪蟹、淡水鱼 B. 吃淡水虾、荸荠,喝生水 C. 喝溪水,吃海蟹、川卷螺

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

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 (2016-2020年) 一、背景 包虫病、肝吸虫病、黑热病、钩虫病等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寄生虫病。包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部农牧区的350个县,受威胁人口约5000万,高原地区人群包虫病平均患病率为1.20%,局部高达12%以上。其中,泡型包虫病如未经及时治疗,10年病死率达90%以上,被称为“虫癌”。包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还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肝吸虫病是胆管癌的明确致癌因素,主要流行于、、、等省份,局部地区感染率高达50%以上。黑热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主要流行于、、部分地区,近年来时有局部暴发。钩虫病可致贫血,严重感染儿童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在我国广泛分布。 近年来,我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006年以来,原卫生部印发了《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个部门印发了《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安排了专项防治经费,各地加大了防治力度,组织实施了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了包虫病人群筛查和患者治疗,在重点地区实施了肝吸虫病、

钩虫病等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区项目。基本摸清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程度和围,大批患者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疫情得到不同程度下降。 当前,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疫情仍然较重,局部地区感染率高。包虫病、肝吸虫病、钩虫病患者数量居全球前列,高原地区的包虫病人群患病率是其他地区的近10倍。二是传播环节复杂。包虫病的传染源是犬、狼、狐狸等动物,中间宿主包括家畜以及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肝吸虫病除了人以外,猫、犬、鼠类等都可以作为传染源。人群和家畜的流动也为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带来新的挑战。三是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存在。部分流行区的畜牧生产、水产养殖方式比较落后,家畜屠宰、人畜粪便管理仍是薄弱环节,群众生食或半生食鱼类、螺类和肉类的行为短时间难以改变。四是基层防治能力不足。包虫病防治工作起步晚,防治机构基础条件差,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为有效控制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 围绕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

寄生虫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1. 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 2、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明显上升 寄生虫的类型 专性寄生虫 一生或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活,如蛔虫。 兼性寄生虫 既能自生,又能寄生,如粪类圆线虫。 偶然寄生虫 偶然侵入非正常宿主,如犬钩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如肺孢子虫。 宿主的类型(宿主是指被寄生虫寄生的人或动物。) (1)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有些寄生虫有一个以上的中间宿主,则依其寄生的顺序分别称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2)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指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3)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又称储蓄宿主。某些寄生虫除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这些脊椎动物是人体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这些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Paratenic或Transport host):是幼虫所寄生的非正常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宿主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宿主的特点: (1)特异性一种寄生虫只能与某种或某些宿主建立寄生关系,这称宿主特异性 (2)宿主转换与世代交替寄生虫的生活史,除一部分寄生原虫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传代外,大多有宿主转换和/或世代交替(有性与无性)。大多数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转换宿主和世代交替。 寄生环境 寄生虫可在脊椎和无脊推动物的各种系统、器官和组织寄生,具体寄生部位因虫种而异。人体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可粗分为血内(包括淋巴管内),细胞内,组织内和呼吸道、胃肠管及其他管腔内。 在宿主体内、有的寄生虫的寄生部位比较专一,有的则可在多种器官或组织中寄主。这种现象是在演化过程中,寄生虫与宿主之间长期相互适应的结果。 寄生虫的代谢 寄生虫的代谢可简分为能量代谢和合成代谢。 能量的来源主要为糖,其代谢大概分为同乳酸酵和固定二氧化碳两种类型。前者见于血液和组织寄生虫,后者见于肠道寄生虫。 固定二氧化碳是在糖酵解到磷酸烯醇丙酮酸(PEP)时进行的这个过程与通常的三羧酸循环相比较是个逆过程(正常过程是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生活史类型包括: 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蛔虫。 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血吸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