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1.2 课后习题及详解

1.石器制造与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哪些启示?

答:研究石器的制造与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重大启示。包括:

(1)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人类对美的感悟源于对实践充分理解之后的丰富想象;

(2)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艺术活动是人类的专有活动;

(3)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艺术是建立在生存不受干扰之后对更高领域的追求上的;

(4)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原始崇拜最开始是由于原始人对自然的认识不足,并将自然当作神明供奉,并由此衍生出艺术与宗教,所以原始崇拜是艺术的起源之一。

2.叙述新石器时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其艺术成就。

答:新石器时代美术出现的门类有陶器、绘画、雕塑和其他工艺制作等四大类。

(1)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陶器上的彩绘装饰和龙山文化的黑陶,表现出制陶工艺的成就。如代表龙山文化的黑陶杯,造型比例适度,形态轻盈秀美,沿口外张,犹如开放的花朵,有的高足上加以镂空,实用与造型装饰达到完美的统一。

(2)彩陶上的装饰画、以及地画、岩画和其他画迹的大量出现,表现了绘画的成就。如河南临汝出土的一件庙底沟类型彩陶缸,是表现鱼鸟形象最精彩的陶器,图像绘于陶缸的腹部,描绘一支高脚长喙的鹳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直的石斧。鹳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廓,以褐色线画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鱼和石斧用线条勾出轮廓,内施白彩,形象质朴而生动。

(3)陶塑动物和陶、泥塑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玉石雕刻制作的兴盛,表现了雕塑的成就。如陕西洛南出土一件人头形器口红陶壶格外惹人注目。红陶壶通高23厘米,壶

口塑成一微微昂首的女孩头像,嘴眼镂空,秀鼻翘起,纯净的面部掩不住稚气和乖俏之情。

(4)染织和骨器等的加工制作的进步则反映了其他工艺制作方面的成就。如山东泰安出土的象牙梳、骨雕筒非常出色。象牙梳是以平行三道条孔镂空成“S”形花纹,界框也由镂空条纹构成,下端有细密梳齿16个,相当规整细致。

3.列出原始彩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并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的特色。

答:(1)仰韶文化彩陶

①其年代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

②仰韶文化的陶器种类较多,有杯、钵、碗、瓶、罐等,造型美观实用。

③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彩绘颜料系天然的赭石、红土或锰土,有的器皿在彩绘之前还加施一层红色或白色的陶衣作衬底。由于窑室封闭不够严密,使得陶土中的氧化铁得以充分氧化,故烧成后的陶器是橙黄、红或红褐色。彩陶的纹饰呈黝黑或殷红色。

(2)马家窑文化彩陶

①其年代约在公元前3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

②马家窑文化彩陶器型较之前更为丰富,有瓮、壶、罐、盆、钵、盂、碗等,大容积器皿增多。

③马家窑类型彩陶的特点:

A.彩绘以黑彩为主,也有一部分在黑彩中加施红彩;

B.彩绘装饰面积大,有的饰满器体全身;

C.盆、钵、碗等器物往往内外均加彩绘;

D.纹样多为波状纹、垂幛纹或漩涡纹,流利生动;

E.图案构成丰富繁密而多变化,装饰带有主次之分;

F.吸取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在并列直线之间和波状、垂幛纹单位的两端点缀黑圆点的办法,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3)龙山文化陶器

①距今约4350~3950年。

②龙山文化陶器的器型有碗、盘、豆、杯、罐、鬲、鬻、鼎等多种,以鬹和鬼脸式腿的鼎最为常见,高圈足镂孔豆以及杯、盘等也很多。

③龙山文化陶器最突出的是黑色、薄而光亮的蛋壳陶,其特点是:

A.黑,即色调乌黑;

B.光,指器表光亮如施釉;

C.薄,黑陶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在0.1厘米至0.2厘米之间,俗称“蛋壳陶”;

D.棱,转折关系清楚明确,有的器物上有凹凸的弦纹;

E.鼻,指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纽鼻。

4.列举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雕塑作品,讲述它们艺术上有何特色。

答:(1)动物雕塑

①山东泰安和胶州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陶鬻,都属大汶口文化晚期作品。狗作引颈狂吠状,小尾巴上卷,背部安置桥形把手,堪称是动物形象与器物造型完美结合的范例。

②陕西华县柳子镇仰韶文化遗址中出的一件鹗首形陶器盖,器盖整体作鹗首,用锥刺方法刻画羽毛、眼圈,形象逼真,实用与美观有机统一。

③华县太平庄庙底沟类型晚期墓出土的陶鹗鼎最具有代表意义。作者以鹰鹗的躯体作鼎腹,以其双腿与尾巴作陶鼎的三个支足,器71前端加塑鹗首,和器身浑然一体,丝毫不显得牵强累赘,尖利的喙和炯炯双目,增添了威猛之感。

(2)人物雕塑

①甘肃临夏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塑作品,原为器盖纽部,高度近6厘米,作者用绘塑结合手法,成功地创作出一位呈痛苦流泣状的成年人头像,艺术语言洗炼,造型风格质朴泼辣。

②陕西洛南出土一件人头形器口红陶壶格外惹人注目。红陶壶通高23厘米,壶口塑成一微微昂首的女孩头像,嘴眼镂空,秀鼻翘起,纯净的面部掩不住稚气和乖俏之情。

③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物。彩陶瓶通体打磨光滑,橄榄状的腹部施有红色陶衣,黑彩绘出三列圆弧纹;瓶口头像塑制精细,脑后和左右两侧刻出下披的短发,口眼亦用镂空手法而成,耳上有垂系耳饰的小穿孔。

④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遗址发现的彩陶器盖状物人头像,面部都有彩绘的装饰,这些彩陶器盖状物人头像,耳鼻捏塑,嘴眼镂刻,胡须画出,面部还装饰有直线和锯齿纹。

(3)玉雕

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那村的红山文化碧玉龙,高26厘米,身躯卷曲呈反“C”字形状,伸吻闭嘴,大眼长鬣,体态矫健,通体光润,龙脊上有一穿孔,可悬挂。

(4)骨牙雕

骨牙器在113石器时期便已出现,到新石器时代有更为精美的加工和制作。山东泰安出土的象牙梳、骨雕筒非常出色。象牙梳是以平行三道条孔镂空成“S”形花纹,界框也由镂空条纹构成,下端有细密梳齿16个,相当规整细致。

5.对下列作品及术语作简要回答。

(1)人面鱼纹彩陶盆

答: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泥质红陶烧成,盆内壁画人面纹和鱼纹各两个,相间排列,题材新颖,形象生动,反映了半坡类型彩陶常以鱼纹装饰陶器的特点。

(2)鹳鱼石斧图

答:鹳鱼石斧图绘于鹳鱼石斧纹彩陶缸上。鹳鱼石斧纹彩陶缸,一九七八年在河南省汝州市(原临汝县)阎村出土。器形为敞口、圆唇、深腹,器高47公分、口径32.7公分、底径19.5公分。鹳鱼石斧图纵37厘米,横44厘米。整幅作品的内容分为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

(3)舞蹈纹彩陶盆

答:舞蹈纹彩陶盆是在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系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的珍宝。盆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用细泥红陶制成。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施黑彩。口沿及外壁上部采用了一些简单的线条装饰,作为主要装饰的舞蹈纹在内壁上部。陶器内壁内壁饰二组人物手拉手的舞蹈纹图案。构图生动,线条洗练,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4)龙山文化黑陶

答:黑陶是在烧造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胎壁厚仅0.5~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纹饰一般比较简单,仅以磨光透亮的光泽作为器皿的主要装饰内容,与黑色有机结合,是黑陶显出秀美韵致的风格之所在。黑陶的造型品种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还出现了鬲、豆、杯、鼎等品种。

(5)陶鹗鼎

答:发现于山西华县柳子镇遗址,陶鹗鼎高约36厘米,黝黑发亮,构思十分精巧,鹗的头部形象逼真,双眼圆睁,勾嘴紧合,头部微昂,是庙底沟型的代表之作。

(6)泥塑女神头像

答:出土于辽宁建平、凌源接壤地带的牛河粱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其面部特征为高颧骨,浅眼窝,低鼻梁,薄嘴唇。眼珠是用晶莹碧绿圆玉片镶嵌而成,双目炯炯,神采飞扬。后被考古界誉为“红山女神”。

(7)红山文化碧玉龙

答: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那村,红山碧玉龙,通体呈墨绿色,高26厘米重1000克,身体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伸吻闭嘴,大眼长鬣,体态矫健,通体光润,龙脊上有一穿孔,可悬挂。整个玉龙,是一块玉料的圆雕,细部运用浮雕、浅雕手法,通体琢磨,光洁圆润。玉龙的艺术形象塑造可谓鬼斧神工,形神兼备。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史前美术》

外国美术鉴赏第一课《史前美术》教学设计封面页 课题外国美术鉴赏第一课史前美术 课型欣赏课课时安排1节授课时间 教学三维目标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生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客观评价史前美术的价值与意义。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感知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认识他的价值和意义;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 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独立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鉴赏、思考讨论、分析交流等学习方式,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岩画美术和中国陶艺 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他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史前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史前美术与当时社会背景、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对史前社会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对史前美术的审美有一定的难度。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鉴赏、思考讨论、分析交流等学习方式,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作品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作品进行分析,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第一课史前美术 1、史前时期的岩画 2、史前时期的雕塑 3、史前的陶艺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页教学环 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批注 序言 部分 一、导入新课一、展示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课堂常规要求 播放史前美术作品的课件导入课题: 原始人的创造——史前美术 学生了解计 划 学生欣赏感 受古代文明 熟悉本 学期学 习内容 要求 营造学 习氛围 二、讲授新课一、最早的美术——史前美术 提问:同学们,你了解史前是指哪段时 期吗? 史前是指历史学上将文字产生以前的 历史,称为史前时期。 1、岩画作品赏析: 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 穴岩画 分析《野牛图》、《野马图》、《野猪图》 1940年发现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 提出问题讨论: a、史前人类描绘这些动物的目的是为 了审美, 还是具有其他的目的? b、为什么此时人类已经具有如此出色 的表现 能力? 2、史前雕刻作品赏析: 《维林多夫的裸女》和《手持牛角的 裸女》 提出问题讨论: 史前时代的雕刻,多表现为生理特征 十分明显的女性,且体且大多很多,为 什么? 二、中国古代陶艺 在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先人们就已 学生在教师 的引导下思 考并做出回 答。 估计学生会 主动提出疑 问…… 学生思考回 答 问题引 导 激发学 生兴趣 学生自 主学习 思考 拓展学 生思维 问题引 入,激发 兴趣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 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人所不熟悉。依其用途,大体可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已有鼎、鬲、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以铸鼎最为突出,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具有非凡的气势。装饰纹样图案多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无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二里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为代表。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色,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阜南、湖南宁乡、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出土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一步增多,鼎、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纹饰流行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大角兽首作装

饰,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铭文开始逐渐增多。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鼎与簋多见。鼎的柱足演变为蹄足,鼎腹呈长方扁形;簋多鼓腹有盖。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 ①商朝前期兽面纹主要是单层装饰。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商朝中后期尤其是迁殷后,开始出现双层装饰。兽面纹下面出现了回纹。 ②到了周代,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等几何纹样。纹饰较前有很大变化,一反前一时期简明、质朴,趋于细腻繁茂、灵巧新颖。怪异的饕餮纹因不适于装饰日常生活用器,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各种无角小蛇互相穿插重叠,以四方连续形式展开的蟠螭纹。 (2)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装饰意匠 ①商代以狞厉怪异的动物纹饰为主,表现了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在青铜器上用狞厉怪异的纹饰来“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此外,也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饕餮纹,其意在于号召节俭,劝贪婪。 ②周代,纹饰更为复杂,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结蟠绕。这一时期频仍的战争,也使得人们由关注自然转向关注人类社会及其自身命运,在青铜器纹饰上出现了

中国美术史分析论述题

中国美术史分析论述题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2、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1、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1、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郭熙是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及艺术见解在古代

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的比较

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的比较 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的相同点: 1、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最早都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它们最早的美术作品出现在旧石器时代。 2、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都主要体现在石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这几方面的文化,随着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各自独立发展的美术传统,不同程度地演化为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但它们的重要特色都集中体现在新石器代, 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的不同点: 1、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中国史前美术考古中,尚未发现如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 2、从特色的主要体现来看:中国史前艺术的重要特色集中体现于七千年至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陶器在中国新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史前社会常见的另一记事方式为刻画符号,它和陶绘纹饰图案一起,是文字的前奏;而欧洲史前艺术的重要特色集中体现在洞窟壁画,用工具加饰雕刻的洞窟艺术和岩石艺术。 3、从岩画文化来看:中国早期岩画的艺术风格是独特的,豪放粗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所有题材中,动物凿刻得最具风采,其手法简练,形象完整,风格质朴,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突出最主要的对象特征;新石器时代的欧洲岩画,完全脱离了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和器具艺术中的写实传统,这种状况在中石器时代已经有所预示。欧洲史前艺术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主导趋势是逐步程式化、简括化、符号化,在北欧史前美术中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渐次的演化过程。黎凡特地区写实风格盛行时,也已经并存有符号化艺术倾向,这种倾向可能最早产生于地中海东岸,后来扩展到伊比利亚半岛。在西班牙的南部和西南部,集中了许多几何化、程式化图形的岩壁和洞窟。葡萄牙、西班牙北部也有所发现,同时还出土了雕像、凿刻过的石器以及带有花纹的陶器。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2.2 课后习题及详解 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 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人所不熟悉。依其用途,大体可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已有鼎、鬲、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以铸鼎最为突出,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具有非凡的气势。装饰纹样图案多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无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二里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为代表。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色,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阜南、湖南宁乡、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出土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一步增多,鼎、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纹饰流行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大角兽首作装饰,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铭文开始逐

渐增多。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鼎与簋多见。鼎的柱足演变为蹄足,鼎腹呈长方扁形;簋多鼓腹有盖。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 ①商朝前期兽面纹主要是单层装饰。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商朝中后期尤其是迁殷后,开始出现双层装饰。兽面纹下面出现了回纹。 ②到了周代,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等几何纹样。纹饰较前有很大变化,一反前一时期简明、质朴,趋于细腻繁茂、灵巧新颖。怪异的饕餮纹因不适于装饰日常生活用器,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各种无角小蛇互相穿插重叠,以四方连续形式展开的蟠螭纹。 (2)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装饰意匠 ①商代以狞厉怪异的动物纹饰为主,表现了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在青铜器上用狞厉怪异的纹饰来“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此外,也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饕餮纹,其意在于号召节俭,劝贪婪。 ②周代,纹饰更为复杂,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结蟠绕。这一时期频仍的战争,也使得人们由关注自然转向关注人类社会及其自身命运,在青铜器纹饰上出

美术教师考试 中国美术史作品分析题

1.简要分析赵孟颜《秋效饮马图》。 《秋郊饮马图》绢本重着色,画秋郊平原溪润,林木萧疏,一红衣奚官骑马持竿驱策群马,群马形态生动多样。笔法凝练浑厚,设色典雅,土坡晕染无皴,树干粗笔勾勒,树叶用双勾,作品工整严谨,不同于宋画精密不苟的画风,极富“古意”。 2.赏析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工》 《纺织女工》是一曲劳动人民的赞歌,画家以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典故作为背景。画面的中景和前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个不同阶层的人们。前景是辛苦的纺织女,中景描绘的是群贵妇,如此对比的手法加重了这幅画的社会意义。画面技艺高超,色彩丰富,光色结合恰到好处,画面前后多处光源,从左右射入房间,形成层层光波的变化,使画面虚实恰到好处,给人以真实感《纺织女工》是17世纪不可多得的杰作。 3.分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大卫》是米开朗基罗雕塑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具雕像奠定了他充满意志与力量的雕塑风格。作品以一个体魄健壮、结实,情绪昂扬而又洋溢着力量感的青年形象,表现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大卫》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 定,是对人的英雄品格的赞颂,是对人的坚定意志和伟大精神的写照。 4.试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取法荆浩、董源等人的山水画法,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

(2)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 (3)没有过多地拘泥于物象表面的细微描画,而是把握住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酒的笔墨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 (4)《富春山居图》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5.简要分析五代巨然的《万壑松风图》。 巨然是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开元寺僧。工画山水,师法董源水墨一派而有所发展,所作“淡墨轻岚”,擅长表现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之景《万壑松风图》是巨然的代表作,此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画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状之韵。画中屋字,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丰富的绘画技巧。从此画的艺术风格看,是画家的晚期作品。 6.试分析阎立本的《步撵图》 此图为唐代画家间立本所画,组本设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 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史前美术 教学内容:史前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彩陶 授课过程: 第一章史前美术 第一节概述 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空间。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就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宽泛意义上的美术已初见端倪。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于这一时期所使用的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则转向了器用。陶器的发明,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另外,岩画、地画、壁画、玉石雕刻等工艺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 目前我国所知出土有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大约有两百多处,下面仅介绍其中较为重要部分: 旧石器时代早期 山西城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云南元谋人文化遗址,距今约为170万年,发现有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以及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此外,河北阳原小长梁、东谷坨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人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文化遗址,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均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和火烧痕迹。 旧石器时代中期 山西襄汾丁村人文化遗址,距今20万年,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陕西大荔甜水沟大荔人文化遗址,距今10万余年,有人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遗址,距今19万余年,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骨角器和动物化石。 旧石器时代晚期 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距今4~2万年;山西朔县峙峪人文化遗址,距今2.8万年;宁夏灵武水洞沟文化遗址,距今2.5~1.6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文化遗址,距今1.8万年等等,均发现有石器工具、骨角器、装饰品和动物化石。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起始于公元前8000年,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它们的文化面貌多样,内涵丰富,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区域: 黄河流域 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集中于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5500~前4900年;河南北部的磁山文化,约公元前5400~前5100年和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约公元前5200~前4800年。 中期主要一在黄河中游分布甚广、延续时间久长的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为主,还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月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属于晚期的有黄河上游的马家窑,约公元前3000~前2050年,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4个类型。它与仰韶文化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 长江流域 早期主要有河姆度文化(其下层文化约为公元前5000~前4600年)和马家滨文化,约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 第1周 教学内容:史前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 彩陶 授课过程: 第一章史前美术 概述 史书中被称为“帝王”的人,都同文化创造和劳动工具创造有关:燧人氏发明火;伏羲氏作八卦;神农氏造耒耜,作陶器。苍颉造文字;史皇作图画,曾画过蚩尤的像,并把“神荼”、“郁垒”画在桃木板上以御百鬼;禹铸九鼎,上面雕饰着鬼神百物之形,使民分辨“神奸”。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陶器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 第一节、石器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把砾石的边沿加以敲打,现出厚刃,可为敲砸之用,没有进行第二步加工。 继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之后的磨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以磨和钻孔技术和极整齐对称形式成为石器工具发展的高级阶段。 先民已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创作活动,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约三万年前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中央有穿孔,可系绳佩挂。钻孔是人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突破平面,发展了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山顶洞人已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第二节、玉器 我国古代有极发达的玉石工艺,玉石器具有多种形式:圭、笏、璧、环等,在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及审美价值。儒家哲学中关于玉的学说,成为古代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的一部分。 良渚玉器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 “神似”是红山文化古玉最大的特色,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典型玉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4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4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公元220年至581年) 1.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出现了哪些新面貌?其社会历史原因何在? 答:(1)美术领域的新面貌 ①美术创作上题材范围扩大。汉代宣传道德规范的经史、孝子、列女和列士的内容仍占一定比重,反映生活特别是士族生活面貌的作品有所增加。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日趋活跃,山水、花鸟画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②绘画理论和绘画史性质的著作也开始出现。顾恺之《论画》、宗炳《画山水序》、谢赫《画品》等成为中国画论画史的奠基之作。 ③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三国的曹不兴,西晋的卫协,东晋的顾恺之,南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yáo)、杨子华、曹仲达等人成就卓著,后世垂范。 ④宗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的景象。在统治阶级提倡支持下,各地纷纷大规模地建造寺庙和开凿石窟。 ⑤江南和北方美术创作都非常活跃,各有特点,并在互动中得到发展。西域及北方地区的美术在中原传统艺术与外来美术交流中出现了地域性的特色。 (2)社会历史原因 ①政治上战乱频繁、政权纷争,社会矛盾异常激烈; ②经济上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了东晋及南朝经济的繁荣; ③文化上民族大融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以及崇尚自然,反对名教的社会风气扭转了社会的审美取向和艺术的创新。

2.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答:(1)南朝画家 南朝许多著名画家大都为皇帝所御用,或出身于名门士族,创作题材多限于佛道、贵族生活、时装美女之类。他们的创作注重构思及人物情态的刻画方面,较前代已有明显提高,有些作品还具有风俗画性质。南朝的代表性画家有陆探微、宗炳、谢赫等人。 ①陆探微的人物画 陆探微的画曾被谢赫评为“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是公元5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画家。擅画道释及古贤、贵族、名士肖像,也画类似风俗性和花鸟题材的作品。他画人物“秀骨清像”,反映了当时士族赏鉴人物的审美时尚。作画“笔迹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为“一笔画”,画风“精细润媚,新奇妙绝”,和顾恺之同被列为笔迹细密的密体。 ②宗炳 精于书画,又擅弹琴。信仰佛教,思想兼有儒、道各家的影响。好山水,将游历过的景物图写于壁上。在其所著《画山水序》中提出“畅神”之说,具体论述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上画出广阔的山水景物,其经验总结已接近西方透视学之原理。 ③谢赫 精于画肖像及丽服靓妆的时装妇女,但主要贡献则在绘画评论方面。谢赫所著的《画品》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谢赫重视绘画的教育感染作用;强调画家对生活深入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重视对人物精神状态特征的挖掘;并提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个方面——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中国美术史论文范例

美术史与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追寻元青花上的蒙恬将军图 ——论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 【关键词】: 元青花 玉壶春瓶 蒙恬将军 【摘要】: 通过对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上纹饰的描述,探寻人物故事纹饰出现的原因。并对故事细节进行具体深入分析,企图得出蒙恬将军图背后所表现出的社会环境和器物形成的具体的历史背景。 【正文】: 它的淡雅与明快,几百年来被无数人所追捧、喜爱,蓝白两色在窑火的烘焙下勾勒出了这种被外国人誉为“国瓷”的青花瓷。但不得不说的是目前普遍见到的是明清两代的青花,对元青花却是少有人熟知。 其实早在唐代就出现了最原始的唐青花,而 在元至正时期就已烧造出成熟的青花瓷1。可由于 战乱等诸多原因,元青花极其少见。国内所藏元 青花只有100件左右,国外土耳其、伊朗、英国、 日本、美国等地的博物馆所藏加起来也不过200 余件2。其中人物故事图更是少之又少,据张浦生 先生介绍现已知有人物图的元青花只有十多件3。 因此这件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见图1)显 得弥足珍贵,它本身连同上面的纹饰都理应得到 更充分的重视。 从右图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件撇口、细颈、垂 腹、圈足的器物,人们称之为“玉壶春瓶”。(高 20厘米,口径8.4厘米,腹径15厘米)它的轮廓左右是两个相互对称的“S ”型,线条舒缓、流畅,宛若一个清秀的少女。玉壶春瓶通常被用作盛酒器使用,所以名字也就因此得来(据某些专家认为玉壶春应该是一种酒的名字)。而恰恰是由于这种独特的造型成就了我们如今看到的蒙恬将军的纹饰。 因为玉壶春瓶颈细长,腹部呈香梨的形状,奠定了其作画面积小作和不利于创作大型画面的特点。但我们不得不佩服画工非凡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现象力,他正是利用了玉壶春瓶的造型特点给我们展现了眼前这个精彩的故事。如果把器物平展开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是一幅故事画,画中一共有五个人物,笔者将其分为三部 1 戴洪文《千年古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113页、116页 2 许明 《土耳其、伊朗馆藏元青花考察亲历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141页 3 同上 142页 图1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 明清时期美术(下))【圣才出品】

9.1 复习笔记 一、版画和年画 1.概述 (1)盛行原因 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文化领域中通俗文学和戏曲创作的活跃,对刻书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书籍重要组成部分的版画也随之取得辉煌成就,进入了鼎盛时期。 (2)发展状况 ①明代雕版印刷的范围和内容广泛,刻印技术精良,新老刻书中心各自形成独特的刻印风格。 ②书商注意利用精美的版画吸引读者,多数书中附有插图,绘刻相当讲究,形式风格多种多样,构图活泼巧妙,人物生动传神。此外还注重装帧的美观,字体、版式、扉页、书牌、封面、书套等方面也务求雅致。 ③到明代万历年间,书籍版画出现群采纷呈的局面,涌现出不同的流派和众多技艺高超的优秀刻工,产生出不少优秀的作品。 2.群彩纷呈的书籍版画 (1)建阳版画 ①简介 A.建阳位于福建中部的武夷山区,该地文风隆盛,手工业发达,又盛产竹木,为雕刻书版和造纸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B.宋元时建阳刻书业就已相当发达,出版书籍除儒家经典及科举用书外,生活日用

书及通俗文学占据大宗,而且多附有插图。建阳书肆兼编选、刻印、销售于一体。 ②特点 A.建阳书籍插图数量多,刻版风格古朴刚健,明快清新,布景简洁,人物形象概括并注意捕捉动态。 B.书籍插图中以上图下文的版式最有代表性,图画旁常附有简短诗句或文字说明,如嘉靖年间刻印的《日记故事》。 C.明代后期,建阳多数书籍版画的刻版还保持着粗简明快的风格,但也有的已开始向徽派版画细密富丽的方向靠拢。 ③代表作品 A.《水浒志传评林》 万历年间余象斗三台馆书林刻印,插图多达1300多幅,具有连环画性质。 B.《西厢记》 刘龙田乔山堂书肆刻印,随剧中场次每折一图,以表现人物情节为主,加强了神情性格的描绘,背景尽量简略,使主体形象突出,图上端有四字标题,两旁配以联语作说明。变狭长式上图下文为整页大图,大大拓展了众多人物形象的铺排和复杂情节的刻画空间。 (2)金陵版画 ①简介 南京旧称金陵,南京刻书业在明代特别发达,书坊集中在三山街一带,以富春堂、世德堂、继志斋、文林阁等书肆最为著名。所刊戏曲传奇及小说书籍都附有大量版画插图。 ②富春堂、世德堂版画 A.特点 (a)富春堂、世德堂所刻印的戏曲书籍插图具有朴素明快、刚健清新的风格;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美术 (一)原始器艺术 1、器及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器代表新石器彩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大汶口、龙山]) 仰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安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史前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塑。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美术 (一)先青铜艺术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 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中国美术史复习总结

第一章史前美术 名词解释 1.鹳鱼石斧图彩陶瓮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器高47 厘米、口径 32.7厘米。陶瓮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仵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瓮外壁绘出鹳、盘、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2.黑陶 黑陶工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彩陶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坏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称彻骨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底上呈现出锗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4.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太通上孙家寨。在接近盆口的内壁绘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皆腰系兽皮,

并肩携手,欢快起舞。再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圈猎野兽的生动场景,或为氏族成员围着火堆欢庆的场面。 5。岩画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壁或岩石上的图画。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东到黄海之滨,西至昆仑山田,从东北的太兴安岭到西南边陲都有分布。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 作品分析题 1.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杰出代表。盆内壁绘有两两相对的两种图案,一为口衔两尾鱼、双耳分别饰以鱼形团的圆形人面,有头饰。另一图案为独立鱼纹,简括而形象。画面带有明显的装饰性。其含义目前尚不明确,有图腾符号说、祈求渔猎丰产或生殖繁衍象征说等不同看法。 2.C形玉雕龙。 C形玉雕龙,1 97 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属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钩,龙首作猪嘴形,长吻修囝,头颈鬣飘摇。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3.试析泥塑女神头像作品。 图中所示为泥塑女神头像,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头像与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3单元秦汉时期美术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1.秦汉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简要论述。 答:(1)秦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们民族艺术风格的确立与发展时期。在春秋战国美术摆脱奴隶社会神秘气息并进行崭新创造的基础上,秦汉美术开创了新的局面。 (2)秦汉经济的发展给美术创作以雄厚的物质基础。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驱动之下,无数劳动工匠创作出一大批划时代的美术作品,他们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又紧密地同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政治伟业联系在一起,如秦始皇陵陪葬坑中的兵马俑揭示了秦代美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3)秦汉统治者运用美术夸耀其富有和权势,绘画中对出行车骑、宴饮、百戏、庖厨及各种生产活动的描绘,墓室放置大量的侍从、劳作、乐舞俑,塑造下层人物形象的绘画和雕型作品大量涌现。 (4)由于当时的美术创作者大多是地位卑下的工匠,因此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从中融入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不仅题材内容较前代扩大了,而且造型也生动具体,丰富感人。 (5)秦汉作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其疆域广阔,对外交流活跃,边地各民族在美术上的创造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随着佛教入传中国,东汉后期,佛教美术已见端倪,为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简要说明秦陵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答:(1)秦陵兵马俑出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2)目前秦始皇陵区共发现共四个俑坑,总面积达25380平方米。兵马俑坑原为土木结构,最大的一号坑面宽九间,四周围绕回廊,前有五个门道,总面积约12600平方米。 (3)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其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强盛国力的展现,是对秦始皇丰功伟业的赞颂。 (4)秦兵马俑形象多种多样,不仅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的外貌,精神气质也有成功的表现。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穿战袍著铠甲,手按宝剑,面相刻画生动传神,脸盘饱满,剑眉隆鼻,双唇紧闭,神态威武刚毅;武官俑头戴单卷长冠,披铠甲,有的一手握武器,一手作指挥状,神态风度与将军俑类似;骑士俑戴圆形介帻,穿窄袖短袍,着齐腰铠甲,精神抖擞立于战马旁边;武士俑或戴帽,或挽髻,或披甲,或仅穿褐袍,或握弓执箭,身材魁梧,振奋昂扬,从外形可推想他们的不同年龄、性格和经历,不同人物、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装束打扮,少有雷同。战马昂首直立,竖耳,张口,双目圆睁,仿佛正待命出击,寓动于静,展现雄健的风貌。 (5)兵马俑高超的陶器工艺制作和雕塑写实水平,体现出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生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在中国雕塑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 3.古文献资料中记载了汉代哪些重大绘画创作活动?其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答:(1)古代文献资料中记载了汉代重大的绘画创作活动有:汉文帝时曾于未央宫承明殿画壁画,表现皇帝乐于纳谏,听取臣子意见;汉武帝时曾于甘泉宫图绘降附汉朝的匈奴休屠太子金日磾之母的肖像,以褒扬她对金日磾的教悔之功;汉宣帝诏匈奴单于入朝,为表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史前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史前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史前美术 教学史前美术 第一节概述 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空间。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就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宽泛意义上的美术已初见端倪。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于这一时期所使用的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则转向了器用。陶器的发明,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另外,岩画、地画、壁画、玉石雕刻等工艺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 目前我国所知出土有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大约有两百多处,下面仅介绍其中较为重要部分: 旧石器时代早期 山西城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云南元谋人文化遗址,距今约为170万年,发现有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以及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此外,河北阳原小长梁、东谷坨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人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文化遗址,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均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和火烧痕迹。 旧石器时代中期

山西襄汾丁村人文化遗址,距今20万年,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陕西大荔甜水沟大荔人文化遗址,距今10万余年,有人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遗址,距今19万余年,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骨角器和动物化石。 旧石器时代晚期 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距今4~2万年;山西朔县峙峪人文化遗址,距今2.8 万年;宁夏灵武水洞沟文化遗址,距今2.5~1.6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文化遗址,距今1.8万年等等,均发现有石器工具、骨角器、装饰品和动物化石。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起始于公元前8000年,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它们的文化面貌多样,陶器和彩陶 陶器的分类 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 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装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装饰纹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彩陶 一、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 年到公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 1(半坡类型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4.2 课后习题及详解 1.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出现了哪些新面貌?其社会历史原因何在? 答:(1)美术领域的新面貌 ①美术创作上题材范围扩大。汉代宣传道德规范的经史、孝子、列女和列士的内容仍占一定比重,反映生活特别是士族生活面貌的作品有所增加。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日趋活跃,山水、花鸟画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②绘画理论和绘画史性质的著作也开始出现。顾恺之《论画》、宗炳《画山水序》、谢赫《画品》等成为中国画论画史的奠基之作。 ③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三国的曹不兴,西晋的卫协,东晋的顾恺之,南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曹仲达等人成就卓著,后世垂范。 ④宗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的景象。在统治阶级提倡支持下,各地纷纷大规模地建造寺庙和开凿石窟。 ⑤江南和北方美术创作都非常活跃,各有特点,并在互动中得到发展。西域及北方地区的美术在中原传统艺术与外来美术交流中出现了地域性的特色。 (2)社会历史原因 ①政治上战乱频繁、政权纷争,社会矛盾异常激烈; ②经济上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了东晋及南朝经济的繁荣; ③文化上民族大融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以及崇尚自然,反对名教的社会风气扭转了社会的审美取向和艺术的创新。 2.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答:(1)南朝画家 南朝许多著名画家大都为皇帝所御用,或出身于名门士族,创作题材多限于佛道、贵族生活、时装美女之类。他们的创作注重构思及人物情态的刻画方面,较前代已有明显提高,有些作品还具有风俗画性质。南朝的代表性画家有陆探微、宗炳、谢赫等人。 ①陆探微的人物画 陆探微的画曾被谢赫评为“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是公元5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画家。擅画道释及古贤、贵族、名士肖像,也画类似风俗性和花鸟题材的作品。他画人物“秀骨清像”,反映了当时士族赏鉴人物的审美时尚。作画“笔迹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为“一笔画”,画风“精细润媚,新奇妙绝”,和顾恺之同被列为笔迹细密的密体。 ②宗炳 精于书画,又擅弹琴。信仰佛教,思想兼有儒、道各家的影响。好山水,将游历过的景物图写于壁上。在其所著《画山水序》中提出“畅神”之说,具体论述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上画出广阔的山水景物,其经验总结已接近西方透视学之原理。 ③谢赫 精于画肖像及丽服靓妆的时装妇女,但主要贡献则在绘画评论方面。谢赫所著的《画品》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谢赫重视绘画的教育感染作用;强调画家对生活深入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重视对人物精神状态特征的挖掘;并提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个方面——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2)北朝画家 ①蒋少游

中国美术史答案

1、原始社会彩陶有哪些类型?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 的特色。 早期以象生性花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彩陶,年代距今6000年左右,圆底或平底较多,造型风格朴实厚重,纹饰有人面纹、鱼纹、鹿纹等较写实的形象,少量几何纹,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中期以象征性花纹为主的庙底沟类型彩陶,年代距今6000年,代表性器形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碗较小,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纹饰以写实的鸟纹为主,较多几何纹。虚实相生,构思巧妙。晚期以几何形花纹为主的马家窑类型彩陶,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马家窑类型距今5000年左右,造型有瓮、壶、罐、盆、钵、碗等多种多样,纹饰以黑色和黑红相间的波状纹、垂幛纹和旋涡纹为主,动感强烈。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左右,代表器型有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丰富,稳重大方,纹释以黑色为主,黑红兼用的螺旋纹、锯齿纹、菱格纹等为多,有阴阳双关的效果。马厂类型距今4000多年,代表器型小口折沿宽肩罐,造型高耸稳重,纹饰以四大圆圈纹,方格线纹和蛙形纹为多,风格粗狂简率。 2、试述商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鼎是商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有的成为政权的象征。商代的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装饰华美,具有非凡的气势。青铜器铸造已达到较高水平。1939河南安阳的司母戊方鼎为商代后期王室所铸祭器。是已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造型宏伟庄严。为长方形,龙纹组成兽面纹装饰带。商代妇好墓青铜器460件, 1938湖南宁乡出土的四养方尊,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焦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成功之做。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后期的风格样式,但铭文开始逐渐增多,西周中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风格趋向简朴、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纹、夔龙纹等纹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大盂鼎为西周初期所铸,歧山出土。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虢季子白盘造于西周中晚期,为长方形。壶为中后期及春秋时流行的酒器。颂壶为西周晚期时器物,。 3、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 意义。 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雕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以深沉雄大的气魄体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汉代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古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大型石刻、金属雕刻作为宫殿、园囿等建筑布局的特定设置。目前可以见到的汉代雕塑作品多为陵墓雕塑,其中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最为杰出。 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