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综述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综述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综述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综述

当前,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虚拟化技术所具备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环保的特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性能计算机用户的青睐,虚拟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成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使虚拟化技术迅速走向成熟。首先,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服务器硬件技术有了巨大进步;其次,高端服务器所承载的软件应用环境已经逐步发展成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服务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产业发展对于数据中心的规模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数据中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发展瓶颈,而虚拟化由于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节能环保、可进行大规模数据整合等特点,而成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又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

一、基本概念

当我们尝试着理解虚拟技术时,首先必须要理解“虚拟”的概念。“虚拟”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光学,用于理解镜子里的物体。现在,“虚拟”这个词已经经过演化,用来描述任何真实物体的模拟了,例如分区、虚拟机、虚拟内存、虚拟磁盘和虚拟现实。在讨论虚拟技术的时候,使用“虚拟”这个词,是因为我们希望虚拟机看起来和工作起来都和真正的机器一模一样。这意味着,虚拟机并不是真正的机器,但是它能像真正的机器一模一样地工作。

将这个概念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可以让不同用户看到不同的单个系统(例如,一台计算机可以同时运行Linux 和Microsoft Windows)。这通常称为全虚拟化(full virtualization)。

虚拟化也可以使用更加复杂的格式,其中单个计算机看上去具有多个架构(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它是一个标准的x86 平台;对于另外一个用户来说,它是IBM Power PC平台)。这种虚拟化形式通常被称为硬件仿真。

最后,更加简单的一种虚拟化是操作系统虚拟化,其中一台计算机可以运

行相同类型的多个操作系统。这种虚拟化可以将一个操作系统的多个服务器隔离开来(这意味着全都必须使用相同类型和版本的操作系统)。

实际上,从原理上看,所有虚拟技术虚拟的是指令集。所有的IT设备,不管是PC、服务器还是存储,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被设计用来完成一组特定的指令。这些指令组成一个指令集。对于虚拟技术而言,“虚拟”实际上就是指的这些指令集。虚拟机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模拟一个指令集的概念。每个虚拟机都有一个用户可以访问的指令集。虚拟机把这些虚拟指令“映射”到计算机的实际指令集。

目前所能看到的硬分区、软分区、逻辑分区、Solaris Container、VMware、Xen、微软Virtual Server2005等这些虚拟技术,都是同样的技术原理,只是虚拟指令集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

二、虚拟技术分类

按照虚拟层所处位置的不同,目前所有的虚拟技术大致可以分为硬件虚拟、逻辑虚拟、软件虚拟和应用虚拟四种类型。

逻辑虚拟模式

最早的虚拟模式当然是源自IBM大型主机的逻辑分区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IBM的大型主机中,每一个虚拟机都是一台真正机器的完整拷贝,只是内存少了点。根据这一概念,一个功能强大的大型主机可以被分割成许多虚拟机。这些虚拟机仅比原来的主机少一点内存资源而已。这一虚拟模式后来被业界广泛借鉴,包括HP vPAR、VMware ESX Server和Xen在内的虚拟技术都是这样的工作原理。

在逻辑虚拟模型中,虚拟机操作系统是整个IBM虚拟机体系结构的“大脑”,包括操作系统和硬件在内的整个系统被称作虚拟机系统(VM System)。每个虚拟机系统都被一个叫做控制程序的程序控制。控制程序除了管理实际的物理硬件,还要为每个系统用户创建一个虚拟机,这种虚拟机是System /370或System /390系统的全真模拟。IBM虚拟机概念的重点在于: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他们的

虚拟机上运行程序、存储数据,甚至虚拟机崩溃也不会影响系统本身和其他的系统用户。所以,IBM虚拟机模型不仅允许资源共享,而且实现了系统资源的保护。在大型主机上,用户可以选择Basic Mode(基本模式)、Logical Partition(逻辑分区方式)和z/VM(Z虚拟机方式)三种模式来配置系统。

在上述模型中,虚拟控制程序以固件形式直接运行在主机硬件层之上,位于操作系统之下,是虚拟机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控制程序要管理系统硬件,包括启动和关机在内的系统支持任务,以及请求的排队和执行。同时控制程序还要管理每个虚拟机的编程特征和每个虚拟机的建立和维护。

当IBM在2001年把大型主机上的VM System向下迁移到p系列和i系列上时,将虚拟控制程序称之为“Hypervisor”,并先后实现了逻辑分区与动态逻辑分区。

由于IBM p系列的设计思想是共享式的,即所有CPU可以同等地看到所有的内存和I/O的连接方式,即一种为数据/指令流提供足够的高速通路的体系结构。在p系列上,Hypervisor能看到所有的真实资源(CPU、内存和I/O卡),并且通过一个控制台(HMC)来管理逻辑分区。通过HMC将上述提到的资源定义到不同的逻辑分区中去,每个逻辑分区所需的最小资源是1/10个CPU(在2004年8月发布的AIX 5L v5.3上实现了1/10个CPU级别的分区粒度,以及1/100个CPU的微调量)、1GB内存和一个PCI插槽。

而且IBM有意将逻辑分区技术进一步下移。2005年第四季度,IBM发布了虚拟I/O服务器,其目的就是让没有配置HMC的1~2路低端p系列和i系列用户,可以通过虚拟I/O的一个组件IVM(IBM Virtual Machine),实现简化后的HMC控制台功能。

IBM将在2006年内宣布一项突破性的虚拟技术,届时,IBM的虚拟层管理工具将能对本地服务器群的所有计算资源进行虚拟—类似于Grid的概念,但要点在于用户可以从全局角度出发,对计算资源和业务系统进行精确的配置。

硬件虚拟模式

硬件虚拟技术是随着Unix服务器的发展而出现的。实际上,在Unix服务器上,不少厂商和用户习惯于将电气级的虚拟技术称为硬分区(或物理分区),而把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的逻辑分区技术则称之为软分区。但无论如何称呼,实际上逻辑虚拟模式和硬件虚拟模式的共同点是与应用所在的操作系统无关,只与系统硬件相关。

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先看看硬件虚拟模式。HP和Sun等厂商在Unix服务器上采用的是MBB(Modular Building Block)架构。MBB由多个BB (Building Block)构成,Sun称之为Board,HP称之为Cell。每个BB可包含4路CPU、若干内存和I/O卡。不同BB内的CPU可以有不同的时钟频率。所有的BB通过一种称为Crossbar Switch的交换机制连接在一起。采用MBB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设计出拥有更多数量CPU的服务器。在这种服务器上既可以运行一个操作系统,也可以在一个或多个BB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这就是服务器的硬分区。

基于MBB技术的服务器是由多个BB构成的,所以具有物理分区的特性:

即可以热插拔CPU板和内存板。这是因为每一个BB是物理分开的,每个4路CPU板可以单独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并将其下电。

再来看逻辑虚拟模式。IBM没有采用MBB的设计结构,所以在p系列服务器上不支持硬分区。由于IBM没用采用Crossbar Switch技术做CPU之间的连接,它不允许不同主频的CPU共存在同一台机器内。而MBB结构的服务器则允许这样做,但要求Crossbar Switch工作在相同的带宽上(MBB之间的连接带宽恒定)。

比较而言,硬件虚拟模式的优点无疑是100%的隔离度和安全性,不占用任何系统资源。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最小操作粒度是1颗CPU,而且在进行分区资源变更的时候,移出CPU的分区需要重启操作系统。

逻辑虚拟模式的优点是配置灵活,操作相对简单而且分区粒度可达1/20个CPU,资源变更时无需重启系统,甚至无需重启应用。但相对硬件虚拟模式而言,逻辑虚拟模式会占用一定比例的系统资源。目前大型主机的虚拟效率一般在95%以上,虚拟化损耗大约为2%~3%;AIX和HP-UX上的虚拟效率在90%以上,虚拟化损耗约为5%;而x86架构上的虚拟效率则在80%左右,虚拟化损耗大约为20%。

目前Intel和AMD也开始了对硬件级虚拟技术的关注,例如Intel和AMD 已经推出采用Intel Virtual Machine Monitor和AMD Pacifica虚拟技术的处理器,它们将更好地支持VMware ESX Server和Xen这样的虚拟机软件。

软件虚拟和应用虚拟模式

软件虚拟模式和应用虚拟模式在原理上也比较相似,虚拟层软件都需要运行在一个主操作系统上,而与系统硬件并不相关。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虚拟层上运行客户操作系统(因而被称为虚拟机),而后者则在虚拟层上运行应用软件域。

软件虚拟模式最为普通用户熟悉,例如最近几年颇为火热的VMware GSX Server和微软Virtual Server2005就是最广为人知的虚拟机产品。虚拟机技术是通

过虚拟机软件来创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环境,在这个软件生成的系统环境下可以运行各种服务器应用软件。由于虚拟机本身也是一个在OS上运行的应用,所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运行很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内可以独立运行其应用,在虚拟机内运行的应用好像是在自己专有的一套OS环境下,这样应用就通过虚拟机相互隔离。虚拟机可以通过虚拟I/O来共享物理I/O设备,而不必配备专用的I/O设备如网卡等。

而应用虚拟模型出现的时间最晚,如Sun在Solaris 10里提供的Solaris Container(也叫N1 Grid Container),号称可以让每个Solaris 10 创建多达8192 个安全、无故障软件分区。这种模式无疑可以提高单一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在一个操作系统上实现系统资源的高利用率,只要用户的硬件足够强大,可以把众多业务系统运行在独立的动态系统域(Zone)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种模式并非割裂的关系,可以混合使用。惠普于2005年初发布的HP-UX 11i v2,在这个版本上惠普提出了HP VSE(Virtual Server Environment)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基于硬件的nPAR技术、逻辑虚拟模式下的vPAR、软件虚拟模式下的HP Virtual Machine和应用虚拟模式下的HP Resource Partition 技术。HP VSE体系与其他虚拟技术的不同在于设定阈值时的人性化设计。其他虚拟机管理工具在设定计算资源变更阈值时,通常是对CPU占用率这一指标进行设定,例如某应用令分区内CPU有80%以上的负载,则调用其他分区的闲置CPU资源。但问题在于,如果用户不知道一个应用对CPU的负载有多大的时候怎么办?从惠普提供的HP VSE演示Flash看到,用户的确可以针对应用指标设定阈值,例如在设定Web服务器时,可以设定Http连接数超过1000时调用计算资源,Http连接低于200时主动释放计算资源。

三、虚拟化技术发展现状

当前,随着从处理器层面的AMD和Intel到操作系统层面的微软的加入,从数量众多的第三方软件厂商的涌现到服务器系统厂商的高调,可以看到一个趋于完整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生态系统在逐渐形成。

AMD和Intel的积极参与,第一次将虚拟化技术推向了x86架构的处理器层面,这个改变之所以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此前处理器层面的虚拟技术似乎是RISC处理器的“专利”,而一旦Intel和AMD的承诺兑现,操作系统层面的虚拟化技术得到处理器的配合和支持后,相信才会使更多用户真正享受到虚拟化技术带来的服务器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微软高调推出Virtual Server 2005,意味着这个x86架构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的巨人也意识到了虚拟化技术的重要性,这也是市场需求逐渐高涨的一个反射。同时,一大批专注于服务器虚拟化管理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小厂商”的崛起,使虚拟化市场在看上去更加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工具。

英特尔在安腾架构平台、台式机处理器和芯片组等产品已经或将要采用可帮助改进未来虚拟化解决方案的Vanderpool技术外部架构规范(EAS)。

AMD则将用于其64位产品中的虚拟化技术Pacifica技术规范,逐步用于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系列产品。

从技术角度看,不论是Vanderpool技术外部架构规范还是Pacifica技术规范,它们强调的核心功能都是RISC处理器早就实现了的分区功能,即基于该技术平台实现在独立分区中高效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使一个计算机系统象多个“虚拟”系统一样运行。

与其他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一样,微软的Virtual Server 2005允许用户对服务器进行分区,以使这些服务器能够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通过购买Connectix 而获得的技术基础之上,该软件可以在Windows、Linux和Mac OS服务器及工作站上运行。

Virtual Server 2005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而VMWare则是一款准操作系统产品,与操作系统是完全独立的,这样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用户在使用Virtual Server 2005创建虚拟机时,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占用CPU资源,可能在性能上与使用VMWare会有一些差异。

另外,因为VMWare是独立于操作系统的,所以如果操作系统出现问题虚拟机应该不会受到影响,而使用Virtual Server 2005时,保证操作系统的稳定性

则成为了保证虚拟机连续可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面走得比较靠前的应该是IBM和HP等服务器厂商。

早在p690服务器和AIX 5L操作系统首次公布的时候,IBM就宣布在其动态逻辑分区(LPAR)技术的支持下,一个系统内可独立的运行多个分区,每个分区运行独立的操作系统。这时候的分区是以CPU为“颗粒”的。

在发布p5服务器时,IBM大张旗鼓地扯出了虚拟技术的大旗。在虚拟化技术的帮助下,IBM最新的微分区技术打破了分区上以CPU为“颗粒”的限制,可以将单个CPU划分为10个微分区,从而创建和运行比物理处理器数量更多的分区。IBM同时宣布,新版操作系统AIX 5.3可以支持1/10 CPU颗粒的微分区。

今年,IBM进一步拓展了其服务器虚拟技术的范畴,推出了由操作系统、系统技术和系统服务三部分组成的服务器虚拟引擎。其中,操作系统涉及AIX、i5/OS、z/OS和Linux,其技术宗旨是单台服务器内运行多种操作系统、在异构IT基础架构中以统一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管理以及管理非IBM操作系统平台;系统技术包括微分区、vLan、虚拟I/O、Hypervisor等;而系统服务则包括一个服务器系统服务套件和一个存储系统服务套间。在服务器系统服务套间中,包括硬件监督模块VE console虚拟引擎控制台,可以利用两个主要的功能模块Launchpad和Health Center,监控资源的健康状态、进行问题诊断和系统管理;另外还包括硬件管理模块IBM Direction Multiplatform(DCM)整合系统管理。

同时,IBM还推出了应用虚拟工具套件,包括应用监督模块Enterprise Workload Management企业负载管理器(EWLM),可以在异构环境下自动管理分布式企业级系统,根据业务优先级将IT服务分类,并设立相应的性能目标,并根据这些性能目标,提供端到端的性能分析和评估,通过分析,EWLM自动按照应用拓扑调整网络路由。与EWLM相配合的是一个应用管理模块Tivoli Provisioning Manger(TPM),该模块与EWLM配合,可以实现系统部署和配置步骤的自动化,为IT系统的自动部署、资源分配和启用提供解决方案。

HP的三层虚拟化

HP提供三个层次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其中,部件虚拟化可以优化不同类型IT资源的利用,如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包括分区、集群、工作负载管理和应用虚拟化;集成虚拟化可以优化不同类型IT资源的利用,如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包括分区、集群、工作负载管理和应用虚拟化;集成虚拟化可以把优化多个部件的虚拟化方法结合在一起,自动调度资源满足服务水平协议(SLO),包括虚拟服务器环境、连续访问存储专用服务器等;而完全虚拟化可以优化所有异构资源、使得资源供应能够实时满足业务需求。

HP-UX 下的分区连续技术能够把服务器划分成物理或逻辑独立的分区,为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服务器的可用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 硬件分区(nPars) ——HP nPars 是单个服务器中的硬件分区。nPars 根据服务器类型最多提供16个硬件分区、完全的硬件和软件隔离能力以及在一个服务器上运行多个OS实例。

■ 虚拟分区(vPars)——HP vPars具有在一个系统或硬件分区内实现执行多个OS实例的独特特性。每个vPar 能够拥有规定的内存量、一个或多个物理内存区域、一个规定的CPU池、服务器内一个或多个I/O 卡。vPars 能够使用软件命令动态地创立和修改。因此,每个应用能够在性能最大、OS配置要求得到满足的环境中运行。

■ 资源分区——进程资源管理软件(PRM) 能够动态地以多种方式把系

统资源(CPU, 内存和磁盘I/O) 分配给客户的应用,分配的方式可以是根据份额、百分比和处理器组(pSets)。pSets 允许在服务器上创立处理器组,而应用或用户可以被分配到在规定的pSet 上运行。

新势力崛起

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领域涌现了许多“新手”,我们在这里对其技术特征做一个简要介绍。

■Leostream成立于2001年,是VMware的合作伙伴。该公司推出的产品是Virtual Machine Controller (VMC)。该软件旨在管理出自VMware和Microsoft的服务器虚拟化产品,它可以在基于Web的页面上显示每一个虚拟服务器。该公司的最新产品VMC SAN版本主要用于管理与SAN连接的虚拟服务器。

■PlateSpin最近推出的软件允许自动地把Windows和Linux服务器在物理服务器与虚拟服务器之间来回切换。

■SWsoft在实现服务器虚拟化上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它虚拟化操作系统,这样用户从一个安装的操作系统版本中可以创建操作系统的多个实例。有评价说,每一种实现虚拟化服务器的方式都存在自己的优缺点,像SWsoft那样的虚拟化,虽然不能在服务器上运行一个以上的操作系统,不过SWsoft可以利用一个主机操作系统创建很多不同的虚拟服务器,因此节省的费用更多,因为在每台服务器上只需购买一个操作系统的许可证,而不必为每台服务器购买多个操作系统的许可证。

四、应用案例

中科院物理所量子模拟科学中心(量子中心)于2002年底定购了两台满配32颗Power4的IBM p690服务器,一台用于后台作业运算,一台作为登录节点和交互作业运算。但到了2003年9月,由于研究所的科研项目和学生迅速增加,交互作业节点作业拥挤,导致整机效率下降。采用逻辑分区的技术,将登录节点

机划分为8/24两个分区,8颗CPU的分区用于节点登录,另24颗CPU用于后台作业。但这样做仍然存在问题,因为8颗CPU又不够交互作业使用,由于科研项目运行的并行程序众多, 其中有学生们自行编写或修改自开放源码,难以避免多数子作业运行完毕,而少数子作业还在运算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计算能力的浪费。如果用逻辑分区把分区细分,又会出现某些项目在细分区上无法计算的情况——分区资源变更又浪费时间。

2003年10月,IBM发布了AIX 5L v5.2,随后以动态逻辑分区的方式配置了5个动态分区,高峰时每个研究组各占20%的资源,但闲暇时则每个分区都能调用所有的计算资源,这样,既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又做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一问题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

2005年,国内某用户采购了1台配置32颗安腾2处理器的(其中16颗为待激活状态)HP Integrity Superdome服务器,系统先以硬分区技术划分为两个物理分区,然后每个物理分区用vPAR和HP Virtual Machine技术划分为三类逻辑分区,分别运行社保交易服务器、BEA Weblogic应用服务器、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分别运行在HP-UX和Linux平台上,统一以HP Workload Management管理。这样,当日常白天医保交易繁忙时,可将数据库服务器分区的计算资源调配

到社保交易分区,晚上进行批处理业务的时候再调配;而在月末各分区的业务都繁忙时,以iCOD(按需扩容)或TiCOD(购买待激活CPU若干小时的点卡)的方式,将待激活CPU临时调配到各个分区。这样,用户既获得了足够的计算资源和安全性,但又只需较低的成本,保证了投资回报率。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2002年时购买了两台配置8颗1.1GHz Power4处理器的IBM eServer p690服务器,当时按照4/2/2的方式划分为了三个逻辑分区,但通过压力测试发现第一个分区负载较小,反而是第二个分区经常过载,于是将分区调整为2/4/2的配置,解决了这个问题。

国家气象中心于2004年采购的IBM eServer p655集群,以3200颗1.7GHz 的Power4+处理器实现了10.31TeraFlops/s的Linpack性能。但并没有采用任何分区和虚拟技术。原因就在于气象行业应用软件的特殊性上。气象预报主要采用的短期和中期预报,大都采用将预测区域划分为近似正方的栅格(边长越小预报越精确),然后用各种计算模型(如MM5或GRAPES等)进行运算。虽然气象中心集群的性能是国内目前最强大的,系统的满载率也接近60%(7×24×365),但如果是24小时的短期预报,目前一般在3~4小时内得出结果;而中期预报(10天,30公里)则大概需要5~6小时,这一速度虽然比以前快很多,但还算不上

完美——也就是说,目前的整个系统跑生产系统没问题,但富余的资源并不多。像气象中心这样对计算资源需求永无止境的行业,恐怕是很难体验到虚拟技术的好处的。

除了气象预报和石油物探这样对计算资源需求永无止境的高端领域,低端应用当然也不需要用到虚拟技术,倒不是没这样的需求,而是因为通常前端应用的硬件平台性能还不够好,即使是一个勇于尝试的IT主管,也不会轻易在一台单路至强服务器上用VMware GSX Server虚拟出若干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把公司的邮件、Web和文件服务整合到一台机器上。

基于南京师范大学现有校园信息系统平台面临的挑战,Fujitsu(富士通)通过统一的硬件平台和先进的虚拟化技术,设计了基于高端的FUJITSU PRIMEPOWER UNIX服务器的系统整合平台解决方案。通过其FUJITSU PRIMEPOWER1500 高端服务器的XPAR分区资源虚拟化技术,使一台服务器最多可以作为15台服务器使用,并实现了各分区之间的资源能够动态重新配置系统资源的模式。与此同时,Fujitsu(富士通)解决方案还进一步结合了自身的FUJITSU ETERNUS企业存储系统和PRIMECLUSTER企业集群软件,实现了数据集中和高可靠系统的完善IT基础设施。

在南京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的改造方案中,为了解决大量存在的独立应用

所造成的信息孤岛这一首要问题,Fujitsu(富士通)采用了FUJITSU PRIMEPOWER450服务器作为了整个数字化校园的HTTP服务器,并将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整合在一台FUJITSU PRIMEPOWER1500服务器上,从而使整个系统架构更加合理。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Fujitsu(富士通)解决方案将FUJITSU PRIMEPOWER1500服务器划分为4个物理分区。其中两个分区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分机房FUJITSU PRIMEPOWER900上的两个分区做集群,主机房为正式服务器,分机房为备用服务器。另两个分区则作为认证服务器和目录服务器,即FUJITSU PRIMEPOWER900上的两个分区分别做集群,两机房均为备用服务器。通过有效的资源虚拟化策略,使这四个分区分别和主机房的分区做集群,实现了各种应用的流畅传递和共享,彻底实现了对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为了实现信息资源更充分的利用和共享,该解决方案将后端数据全部存放在Fujitsu(富士通)企业级磁盘阵列FUJITSU ETERNUS3000 M300上。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Fujitsu(富士通)提供的解决策略在分机房采用了FUJITSU ETERNUS 4000 M300产品作为数据容灾存储系统,并在分别处于两栋楼的主机房和分机房之间采用了FUJITSU ETERNUS SF ACM来实现远程灾备,确保数据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万无一失。

在该项目中,正是以Fujitsu(富士通) 卓越的IT基础架构平台为支撑,并通过Fujitsu(富士通)独特的资源虚拟化技术的有效利用,使得原来动态地共享昂贵资源成为现实,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帮助南京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体系彻底解决了困扰以久的难于管理、硬件资源浪费以及信息无法共享的诸多难题,并为未来系统的升级拓展做好了铺垫。

五、虚拟化需要考虑的因素

随着服务器虚拟化的普及应用,人们可能会产生这种想法:我们应用了它,它就能够带来好处。抱有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的,因为绝大多数的虚拟化用户并不确定他们的虚拟化项目是否成功。虚拟化项目与企业目前正在实施的其他大型IT项目不同:虚拟化项目需要谨慎地计划、树立明确的目标以及可靠地执行才能真正发挥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实施虚拟化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性能

为什么处理损耗如此重要?因为它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并最终影响终端客户的满意程度。如果虚拟化基础架构的处理损耗较高,那只能运行非产品级或不太重要的应用服务。由于产品不同,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处理损耗从1%到最多60%。虚拟化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差异很大,有的能够做到接近原始物理环境下运行的效率,有的则低劣到终端用户所难以接受的程度。同一虚拟化技术路线的不同产品性能也有很大差异,但通常来说,虚拟化硬件会造成较大的性能损耗,但操作系统虚拟化性能损耗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管理工具

许多组织采用虚拟化项目是因为他们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因为这些数据中心的硬件仅有15%—20%的利用率。虽然硬件和环境的成本本身已经相当可观,但管理成本中更大的部分仍然是来自于服务器的管理成本。管理性任务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更新、打补丁、备份、安装、开通和应用管理等等。因此对于虚拟化基础设施的管理而言,管理工具就更加重要,只有很好地进行资源的管理和监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利用虚拟服务器的资源。

每种虚拟化解决方案能提供的管理工具都很不相同。一些虚拟化解决方案几乎没有什么管理工具,而且使用非常受限制。某些特定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提供很多优秀的工具集,并和产品放在一起以优惠价打包促销。但某些工具却非常的贵,常常是按可选择的产品组件的价格进行销售。

将物理服务器迁移到虚拟服务器是非常复杂的工作,以至于经常令管理人员望而却步,特别涉及到企业的关键业务系统时更是如此。大多数虚拟化软件厂商提供迁移工具,而且某些厂商不仅提供从物理服务器到虚拟服务器的迁移工具,他们还提供虚拟环境间甚至从虚拟服务器迁移到物理服务器的迁移工具。在物理服务器到虚拟服务器的迁移过程中,预估物理服务器的资源使用率趋势并以此为基础配置够用的虚拟服务器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甚至要高于将数据迁移到可靠的虚拟服务器时的要求。仅有非常有限的P2V(Physical to Virtual的简称)工具具有预估资源使用趋势的能力。

3、平台支持

虚拟化技术将虚拟服务器从其下的硬件中抽象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拟基础结构可以支持任何硬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硬件虚拟化和并行虚拟化必须支持从cpu芯片到显卡等计算机的所有硬件。而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建立在标准的操作系统之上,因此自然而然的支持操作系统支持的所有硬件,所以操作系统虚拟化产品部署过程更容易。某些虚拟化技术除了支持基本的硬件,还有充分利用所有硬件的能力,包括支持SMP、64位处理器,直到16路CPU和64GB的内存。

4、迁移

虚拟化技术将虚拟服务器从硬件中抽象出来,这样做最大好处是虚拟服务器可以在不同物理服务器中来回迁移。迁移能力允许将虚拟服务器克隆出来,或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外一台。迁移的好处包括:

?消除由于硬件升级或出现问题时造成的宕机时间

?避免软件更新时的宕机时间

?可以按需求将虚拟服务器迁移到更强或更弱的服务器上

许多虚拟化解决方案拥有克隆或迁移能力,但他们在软件功能、限制和成本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高端的零宕机解决方案迁移成本极高且需要SAN集中存储设备的支持,而迁移作为Virtuozzo虚拟化操作系统软件的基本功能,提供了另外一种可以在任何联网的服务器之间进行的低成本零宕机迁移解决方案。在做服务器迁移时,您需要评估迁移的重要性,明确怎样迁移才能更适应您的企业应用环境。

5、资源管理

各种不同的虚拟化技术对服务器资源分配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硬件虚拟化技术和并行虚拟化技术将虚拟出的硬件资源分配给不同的虚拟服务器使用。这两种技术在分配和更换硬件资源方面的灵活性有所不同。某些资源是动态的可以实时更新,而其他资源可能需要重起服务器或至少中断虚拟服务器。实际上这两种技术为虚拟服务器分配的是虚拟资源,虚拟的资源会有很多的限制,比如可以用于分配的CPU和内存资源总是有限的。

操作系统虚拟化对资源的管理是非常灵活的,允许在不中断应用服务或虚拟服务器情况下实时更新资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SWsoft的Virtuozzo允许任何临时需要更多资源的虚拟服务器猝发性使用服务器中未被占用的资源。

6、隔离和安全

对于隔离和安全问题,每种虚拟化技术的处理方式都不同。虚拟化解决方案最基本的组件就是分区。所有虚拟计算机必须完全的隔离,这样进程、动态连接库及应用程序才不会影响同一台服务器的其他虚拟服务器上的应用。

相对于普通服务器,由于虚拟化技术改变了访问节点和不同的组件,所以不太可能对于虚拟服务器的实施常规性攻击。同隔离一样,对于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两个虚拟服务器来说,彼此之间的安全同样重要。

每种技术在处理隔离和安全问题时采用不同的方式,除了XEN和Solaris Container外,已经有大量的客户对现有的虚拟化技术作了广泛的试验确保这些技术隔离和安全的级别是可靠的。

7、服务器利用率

许多客户采用虚拟化项目是因为服务器的使用率经常只有15%—50%。提升服务器的利用率可以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的资源总拥有成本。在服务器合并项目中主要考虑的成本因素有数据中心的存储、电力和年复一年的硬件维护成本。

在评估不同虚拟化解决方案的资源利用率时,需要考虑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能够运行的虚拟服务器的数量限制。尽管所有的虚拟化技术对虚拟服务器的数量都没有限制,但在过去由于过高的额外损耗,根本就不能支持更多的虚拟服务器数量。

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在处理服务器利用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没有限制虚拟服务器的数量,高效的架构使得在单个服务服务器上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支持更多的虚拟服务器,这无疑极大的提高了服务器的实际使用率,同时最大化服务器的性价比和投资回报率。

8、开通效率

在2005年,Ideas International公司完成了一项针对服务器虚拟化的研究。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回顾选择服务器虚拟化项目的原因是否和实际从该项目中获益的结果是一致的。研究人员惊奇的发现,最意想不到的好处居然是在服务器开通方面节约了大量时间。

每个虚拟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器开通能力是不同的。某些解决方案提供了模板和预先设置工具或定制配置提前缩短了开通时间。不同处理方法的开通时间从30秒到1小时有很大的差别。与独立服务器来比,虚拟服务器急剧的缩短了服务器的开通时间。

9、预期的虚拟化部署

排名前3位的服务器虚拟化部署情景分别是:测试和研发,服务器合并和灾难恢复。

排名第一位的部署情景是测试和研发项目,因为研发人员需要使用许多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这使得相关成本的很难估计。研发组织需要不同的操作系统,较好的选择是硬件虚拟化。Paravirtualization计划支持多操作系统,但却迟迟没

有发布相关功能。SWsoft的Linux版Virtuozzo同样支持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同一版本内核的不同Linux发布版本的虚拟服务器。对于需要快速创建大量服务器来进行压力测试的组织来说大多数虚拟化技术已经够用,但有的虚拟化技术可以更快地开通服务器。

服务器合并(涉及到现有应用或新应用)通常发生在支持在线应用和数据的生产型服务器中。服务器合并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是处理损耗和服务器利用率。对服务器合并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操作系统虚拟化,因为操作系统虚拟化拥有更低的服务器损耗,因此能够显著的提升服务器的利用率。

灾难恢复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服务器虚拟化部署方案。许多组织发现允许实时访问和提供冗余系统的灾难恢复方案是极其昂贵的。由于服务器虚拟化可以被激活、重起且可在限定的时间内创建重要服务器,所以服务器虚拟化在短时间内快速成为经济高效且具有更高管理性能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之一。

10、总拥有成本

最后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对比每种虚拟化技术的总拥有成本。具有更多的功能和管理工具的解决方案价格也会更高。有的厂商要求为附加的功能和管理工具付费,这就使比较各种虚拟化技术的总拥有成本变得更加困难。其他软件厂商将主要的管理工具和其他附加功能作为基本的管理组件或服务器产品组件。考虑到基本产品所提供的性能和功能,再来进行总体拥有成本的比较,用户会惊奇的发现各种解决方案能提供的价值具有显著的差别。

六、虚拟化环境的保护

虚拟化技术可以给IT用户带来诸多好处:提高服务器整合和利用率、降低资金和操作成本、以及提高操作灵活性以满足业务需要等等。但是虚拟化技术也可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虚拟化技术大大提高了对高可用性的要求。因为服务器整合可能会导致一台单点上运行多应用的服务器发生故障,同时增加了宕机的可能性。

目前虚拟化技术的用途比较广泛,尤其保护应用在计划的当机时间内不发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案

1项目概述 1.1竹溪县民政局现状 竹溪县民政局机房现有设备运行年限较长,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造成管理难度大,基于这种现状我司推荐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启动平台化建设。 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是提高健康水平、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推手,是规范医疗政府服务,方便群众办事,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主要手段,不仅对推动竹溪县政务整改工作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工作迫切的需求。 1.2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1)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按照国家有 关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竹溪县民政局实际,做好顶层设 计,进行信息资源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构建竹 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为建设目标和任务。运用不同机制和措施,因地 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工作协调发 展。 2)标准化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要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指 导原则下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也须遵循国际、国家、部 颁有关标准,没有上述标准要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竹溪县民政局信息 化平台的标准、规范。 3)开放和兼容性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系统, 而是搭建一下通用平台,基于平台承载各类应用系统运行,因此,系统 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开放性,同时因发展需要,应具有较好的伸缩性,满 足发展需要。 4)先进性原则:采取业界先进系统架构理念和技术,为系统的升级与拓展 打下扎实基础,如在技术上采用业界先进、成熟的软件和开发技术,面

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支持 Internet/Ineternet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客户/应用服务器/数据 服务器体系结构与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相结合的先进的网络计算 模式。 5)安全与可靠的原则:作为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关乎到民生及医疗 数据安全,其数据库硬件平台必须具备最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可接近 连续可用。平台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群体性事件,因此竹溪县民政 局信息化平台需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稳定的硬件平台上,并达到系统要求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网络安全。在系统架构和网络结构设计上首先 考虑安全性,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综合适用技术、经济、制度、 法律等手段强化网络的安全管理。三是信息安全。主要是数据安全即保 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运行数据不可被他人修改或访问,记录者的 记录不容抵赖,访问和修改可追踪性等。在系统设计时既考虑系统级的 安全,又考虑应用级的安全。应用系统采用多级认证(系统级认证、模 块认证、数据库认证和表级认证)等措施,采用用户密码的加密技术以 防止用户口令被破解。同时需制定不断完善的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和 合理的数据库备份策略,在灾难时也能快速从灾难中恢复。四是信息化 平台应具有较强数据I/O处理能力,同时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大规 模并发,长期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可靠性,满足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7× 24小时的服务要求,保证各机构单位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要。 6)协调合作原则:要求各有关方将以往的行为方式从独立行事向合作共事 转变,从独立决策向共同决策方式转变。各方在合作基础上,应在人力 资源和设备实体方面全力建立更加稳定的信息技术设施。 1.3平台需求 1.3.1硬件需求 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是支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建设,是系统平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支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需

虚拟化优缺点

1 引言 随着网络维护管理模式由分散式粗放型向集中式精细化管理模式迈进,铁通公司提出了“强化支撑能力,加强网络集中化管理,在集中化维护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核心机房的联合值守和非核心机房的无人值守”的目标。 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资的前提下实现网管集中的目标,同时满足降低网络维护成本,达到维护出效率,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是我们在网管集中工作中重点关注和努力的方向。由于铁通陕西分公司部分网管未搭建统一的集中化平台,制约了网管集中及维护管理模式集中化推进工作的整体实施,通过搭建虚拟化平台,实现了网管集中化维护管理的要求。 2 现有网管集中技术的缺陷及弊端 2.1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既有网管接入方式主要采取将放置在机柜中的几十台工作站终端逐个接人KVM,通过KVM终端盒接入显示器,通过显示器进行切换分别进入不同的工作站终端进行维护操作。 从以下流程中可以看到。运维人员在处理一个区域的告警信息时无法看到其他区域的告警信息,只有在处理完这个区域的告警信息后才能处理下一个区域的信息,那么排在后面检查的区域告警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且随着业务系统的增加,维护人员需要管理的系统越来越多,这种轮询检查的方式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维护效率提升的瓶颈。 2.2网管终端设备数量多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几十台网管终端占据机房机柜资源,大量的终端清扫、部件维护和更换等在增加维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新增系统时需增加网管终端

及机柜,受机房条件制约性很大。不算人工工作量,仅终端维修费支出每年平均在6.8万元。 2.3带来耗电量及运营成本的增加 从维护成本支出上计算,每台工作站终端按250W 能耗计算,在不考虑空调等耗电量的情况下,每年需要消耗近20万度电。 2.4系统架构分散使得管理难度、网管系统安全隐患增大。 由于系统架构分散,无备用终端,一旦故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对网络正常运行形成潜在威胁。 3 虚拟机技术介绍 计算机虚拟技术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允许用户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虚拟化能在虚拟机技术(Virtual Machine Monitor)中,不再对底层的硬件资源进行划分,而是部署一个统一的Host系统。 在Host系统上,加装了Virtual Machine Monitor,虚拟层作为应用级别的软件而存在,不涉及操作系统内核。虚拟层会给每个虚拟机模拟一套独立的硬件设备。包含CPU、内存、主板、显卡、网卡等硬件资源,在其上安装所谓的Guest操作系统。最终用户的应用程序,运行在Guest操作系统中。 虚拟可支持实现物理资源和资源池的动态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针对那些平均需求远低于需要为其提供专用资源的不同负载。这种虚拟机运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优势。

虚拟现实技术-综述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规划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Why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来,而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首要驱动力的“虚拟现实”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规划领域中来。本文着重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范围、应用的意义及其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虚拟现实、范围、发展、迫切性、城市规划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90年代为科学界和工程界所关注的技术。它的兴起,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智能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界面工具;为各类工程的大规模的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新的描述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的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使用、相互影响,从而产正亲临其境的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技术的应用,改进了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工程数据处理的方式,尤其在需要对大量抽象数据进行处理时;同时,它在许多不同领域的应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概述 1965年,Sutherland在篇名为《终极的显示》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包括具有交互图形显示、力反馈设备以及声音提示的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思想,从此,人们正式开始了对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探索历程。 随后的1966年,美国MIT的林肯实验室正式开始了头盔式显示器的研制工作。在这第一个HMD的样机完成不久,研制者又把能模拟力量和触觉的力反馈装置加入到这个系统中。1970年,出现了第一个功能较齐全的HMD系统。基于从60年代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美国的JaronLanier在8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VirtualReality”一词。 80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及美国国防部组织了一系列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关注。1984年,NASAAmes研究中心虚拟行星探测实验室的M.McGreevy和J.Humphries博士组织开发了用于火星探测的虚拟环境视觉显示器,将火星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为地面研究人员构造了火星表面的三维虚拟环境。在随后的虚拟交互环境工作站(VIEW)项目中,他们又开发了通用多传感个人仿真器和遥现设备。 进入90年代,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与不断改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匹配,使得基于大型数据集合的声音和图象的实时动画制作成为可能;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不断创新,新颖、实用的输入输出设备不断地进入市常而这些都为虚拟现实系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矗例如1993年的11月,宇航员利用虚拟现实系统成功地完成了从航天飞机的运输舱内取出新的望远镜面板的工作,而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波音777获得成功,是近年来引起科技界瞩目的又一件工作。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虚拟现实系统极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娱乐、军事、航天、设计、生产制造、信息管理、商贸、建筑、医疗保险、危险及恶劣环境下的遥操作、教育与培训、信息可视化以及远程通讯等,人们对迅速发展中的虚拟现实系统的广阔应用前景充满了憧憬与兴趣。 2、虚拟现实在规划领域的应用范围 虚拟现实在规划信息存储和查询系统中的应用 例如土质数据库系统,地域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政策信息系统等。这一类系

网络虚拟化技术介绍及应用实例

网络虚拟化介绍及应用实例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用户需求不断发展提高,市场也不断发展变化,谁能真正掌握市场迎合用户,谁就能够占领先机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运营中关键资讯传递的畅通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关键资源,供应链、渠道管理,了解市场抓住商机,从而帮助企业维持甚至提高其竞争地位。作为网络数据存储和流通中心的企业数据中心,很显然拥有企业资讯流通最核心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当前各个企业/行业的基础网络已经基本完成,随着“大集中”思路越来越深入人心,各企业、行业越来越迫切的需要在原来的基础网络上新建自己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设施的整合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利用数据中心,企业不但能集中资源和信息加强资讯的流通以及新技术的采用,还可以改善对外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个好的数据中心在具有上述好处之外甚至还可以降低拥有成本。 1.虚拟化简介 在数据大集中的趋势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规模越来越庞大。随着服务器规模的成倍增加,硬件成本也水涨船高,同时管理众多的服务器的维护成本也随着增加。为了降低数据中心的硬件成本和管理难度,对大量的服务器进行整合成了必然的趋势。通过整合,可以将多种业务集成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直接减少服务器的数量,有效的降低服务器硬件成本和管理难度。 服务器整合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难题:多种业务集成在一台服务器上,安全如何保证?而且不同的业务对服务器资源也有不同的需求,如何保证各个业务资源的正常运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虚拟化应运而生了。虚拟化指用多个物理实体创建一个逻辑实体,或者用一个物理实体创建多个逻辑实体。实体可以是计算、存储、网络或应用资源。虚拟化的实质就是“隔离”—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案(高校)

噢易服务器虚拟化网络中心 技术方案 1.需求分析 软件和硬件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依赖IT技术来有效地支撑业务系统和流程。技术融入越多,应用扩展越多,学校就需要越来愈多的服务器容量来应对需求,随之面临的管理问题逐渐上升。 服务器资源分散,管理维护困难 随着业务的不断更新,网络中心服务器数量逐年增长,每台服务器搭建一个应用,资源分散,不能很好整合,无法集中统一管理,升级、维护等问题需要到网络中心服务器上逐一解决。 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低 学校网络中心原有一些服务,如文件服务、WEB服务等业务使用的是独立的服务器,使用频率不高,但占用相当多的服务器,不仅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低,效果也有待提升。 为保证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网络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一般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应用服务器一般采用负载均衡或冷备方式,导致服务器数量众多。安全性和可靠性虽然得到提高,但备机系统资源平时并没有利用到,浪费了备机系统资源,资源利用率低,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以及维护工作量。 除此之外,很多学校网络中心在采购的时候就考虑到3-5年的扩容,导致网络中心的服务器和存储利用率一般平均不到50%,基本属于轻负载状态(10%~15%),使得资源的浪费非常大,得不到合理利用。 部分服务器老化,应用不稳定

随着应用的更新,应用年限的增长,部分服务器硬逐渐老化,很多老旧的服务器已无法支撑学校应用系统,导致应用系统不稳定。而采购全新的服务器,一台服务器只安装一个应用的话,采购成本大,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业务扩展困难,临时环境搭建耗时耗力 随着业务系统建设的深入和业务处理量的不断增加,未来对于IT系统的使用还将会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大量软件应用不断增加,应用数据的逐渐累积,以及终端设备的大规模采购,必然导致已有的服务器难以支撑未来业务的不断扩展需求,需要增加投入。而传统的方式,增加新的应用就需要增加新的服务器,随之增加投入成本; 另外,学校临时应用环境的搭建,如部分老师需要搭建临时的测试系统,使用时间不长,但又需要硬件服务器资源;如临时考试系统,需要准备硬件资源,还要搭建软件环境,使用完以后又会迅速拆除,环境搭建费时费力,无法快速上线。 停机中断 硬件故障维护、升级或者扩容时候需要停机进行操作,造成应用系统中断,影响了正常业务应用系统使用及开展,特别是一些重要以及一些24小时不中断的应用,如财务系统,教务系统,重要的WEB应用等。 软件兼容性冲突 不少网络中心存在一个服务器在没有做虚拟化的情况下搭建多个应用的情况。由于业务性质的差异性,大量的教学业务系统,不同厂商开发,不同版本,很难统一部署和管理,软件正常使用,系统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视频应用或大流量访问带来的网络堵塞问题 学校网络中心的重要应用,如录播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活跃网站访问,在高峰期可能会出现网络拥堵,而网络中心现有的硬件资源无法很好的解决这样的网络问题。 业务安全性、连续性要求增高,IT管理越来越复杂。 为了保证业务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对服务器的管理维护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服务器系统故障、硬件故障导致业务中断,需快速恢复,很多学校由于业务性质的特殊性,一般都会采用双机或者多机热备份方式,主服务器故障,自动切换到其他备份服务器上,安全性和可靠性虽然得到提升,但备机系统资源平时并没有利用到,浪费了备机系统资源,也增加了维护

虚拟化技术介绍及应用

虚拟化技术介绍及应用 1 虚拟化技术简介 目前虚拟化技术深入人心,从服务器到桌面都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由此相信多数人都不会怀疑虚拟技术的可用性和研究其的必要性。通俗说来,虚拟化就是把物理资源转变为逻辑上可以管理的资源,以打破物理结构间的壁垒。虚拟化技术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一种资源管理技术,它将硬件、软件、网络、存储等硬件设备隔离开来,使用户能更合理更充分的控制与管理各种资源。 1.1 术语介绍 1).宿主机,即虚拟机管理器所在的系统 2).客户机,即运行在虚拟化管理器之上的系统 3).VMM, Virtual Machine Monitor. 虚拟机监视器 4).hypervisor,也称为虚拟机管理系统(包含VMM) 2 虚拟化技术历史 IBM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发 System/360?Model 67 大型机时就认识到了虚 拟化的重要性。Model 67 通过 VMM(Virtual Machine Monitor)对所有的硬件接口都进行了虚拟化。但在x86平台上的虚拟化技术起步较晚,但随着x86平台CPU性能越来越强健,在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x86平台下的虚拟化技术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支持虚拟化技术的芯片辅助技术(即CPU虚拟化技术)出现以后,x86平台一直以来对虚拟化支持不佳的形象发生了很大改变,x86 平台已经成为了虚拟化技术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之一。 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下面两个阶段。 初级阶段:在虚拟化早期,人们采用模拟软件技术模拟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模拟层与操作系统对话,而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对话。在模拟层中安装的操作系统并不知道自己是被安装在模拟环境下的,你可以按照常规的方法安装操作系统。这种虚拟化需要付出很大的性能代价。 高级阶段:随着虚拟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化,虚拟化被带到了一个更高的级别。在模拟层(负责被虚拟机器的指令翻译)和硬件之间,不需要任何主机操作系统运行硬件上的虚拟机。虚拟机监控器直接运行在硬件上。由此虚拟化变得更加高效。 3 虚拟化技术原理 我们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虚拟化技术及其涉及的元素。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底部是要进行虚拟化的机器。这台机器可能直接支持虚拟化,也可能不会直接支持虚拟化;那么就需要系统管理程序层的支持。系统管理程序,或称为 VMM,可以看作是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的抽象化。在某些情况中,这个系统管理程序就是一个操作系统;此时,它就称为主机操作系统。

虚拟化技术十大误区

尽管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已经逐渐普及,但是我们仍不能忽视对虚拟化技术的理解误区,常见有如下十大理解应用误区,下面在此逐一分析。误区1: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多台物理服务器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单个应用通过虚拟化技术而运行在多台物理硬件上 实际上,虚拟化技术不能将一个应用分布运行在多台物理硬件上,那是分布式计算要去解决的问题。分布式计算环境和虚拟化环境是两种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当然,如果想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一个应用跨物理平台运行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只是为了解决不同硬件之间的CPU和内存级指令、数据的同步,需要使用一些特别的技术,比如Infiniband等,这会极大地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实际上,基于这种理念的虚拟化产品曾在实验室实现,但是由于成本等因素无法投入市场。今天能看到的所有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解决方案都不提供一个应用跨物理服务器运行,也就是说,虚拟化环境下一个应用能使用的最大资源就是一台独立的物理服务器。 误区2: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就会陷入将多个鸡蛋放到一个篮子的尴尬通过虚拟化技术,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效率和灵活性。但同时也使得单台服务器上运行了多个独立的虚拟机,也就是多个不同的应用。我们原来在一台服务器上只运行一个应用,服务器维护和升级时只会影响单个应用。通过运行虚拟化技术,我们在维护和升级服务器时会

影响该服务器上运行的所有虚拟机和应用。这导致很多人认为的问题:多个虚拟机放置在一台服务器上的“鸡蛋和篮子”问题。 实际上,VMware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能力去解决。一是怎么保证虚拟化后的服务器物理硬件维护和升级的问题。二是物理服务器故障时如何保护这些虚拟机的安全。 首先,VMware创造性的发明了VMotion的技术,解决了虚拟化后物理服务器的升级和维护问题。通过VMotion,VMware可以在服务器需要维护升级时动态将虚拟机迁移到其他的物理服务器,通过内存复制技术,确保每台虚拟机任何对外的服务都不发生中断,从而实现了:停物理硬件、不停应用。下图是VMotion的具体实现,已经有超过50%的VMware客户部署了VMotion技术。 其次,VMware推出了VMware HA的功能来保护物理服务器的安全。一旦

x86平台三种不同的虚拟化之路

x86平台三种不同的虚拟化之路 从1998年开始,VMware创造性的将虚拟化引入x86平台,通过二进制翻译(BT,Binary Translation)和直接执行的模式,让x86芯片可以同时运行不同的几种操作系统,并且确保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从那时起,数以万计的企业已经从虚拟化中获得了极大的收益。但是,关于虚拟化的几种实现方式,引起了很多误解,为此,希望通过此文澄清几种虚拟化道路的优缺点,以及VMware公司对几种虚拟化之路的支持情况。图1总结了x86虚拟化技术的进展情况,从VMware的BT最近的内核部分虚拟化和硬件辅助虚拟化。 1. x86虚拟化概览 所谓x86服务器的虚拟化,就是在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引入了虚拟化层,如图2所示。虚拟化层允许多个操作系统实例同时运行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动态分区和共享所有可用的物理资源,包括:CPU、内存、存储和I/O设备。

图2. x86架构上的虚拟化层 近年来,随着服务器和台式机的计算能力急剧增加,虚拟化技术应用广泛普及,很多用户已经在开发/测试、服务器整合、数据中心优化和业务连续性方面证实了虚拟化的效用。虚拟架构已经可以将操作系统和应用从硬件上分离出来,打包成独立的、可移动的虚拟机,从来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例如:现在可以通过虚拟架构,让服务器7x24x365运行,避免因为备份或服务器维护而带来的停机。已经有用户在VMware平台上运行3年而没有发生任何的停机事件。 对于x86虚拟化,有两种常见的架构:寄居架构和裸金属架构。寄居架构将虚拟化层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当作一个应用来运行,对硬件的支持很广泛。相对的,裸金属架构直接将虚拟化层运行在x86的硬件系统上,可以直接访问硬件资源,无需通过操作系统来实现硬件访问,因此效率更高。VMware Player、ACE、Workstation和VMware Server都是基于寄居架构而实现的,而VMware ESX Server是业界第一个裸金属架构的虚拟化产品,目前已经发布了第四代产品。ESX Server需要运行在VMware认证的硬件平台上,可以提供出色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大型数据中心对性能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理解x86平台虚拟化,在此简要介绍一下部件虚拟化的背景。虚拟化层是运行在虚拟机监控器(VMM,Virtual Machine Monitor)上面、负责管理所有虚拟机的软件。如图3所示,虚拟化层就是hypervisor(管理程序)直接运行在硬件上,因此,hypervisor 的功能极大地取决于虚拟化架构和实现。运行在hypervisor(管理程序)上的每个VMM进行了硬件抽取,负责运行传统的操作系统。每个VMM必须进行分区和CPU、内存和I/O设备的共享,从而实现系统的虚拟化。 图3. Hypervisor通过VMM管理虚拟机

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白皮书

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产品技术白皮书 深信服科技

声明 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所有,并保留对本文档及本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文档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容,除另有特别注明外,其著作权或其它相关权利均属于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未经市深信服电子科技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对本文档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摘录、备份、修改、传播、翻译成其他语言、将其全部或部分用于商业用途。 免责条款 本文档仅用于为最终用户提供信息,其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市深信服电子科技在编写本文档的时候已尽最大努力保证其容准确可靠,但市深信服电子科技不对本文档中的遗漏、不准确、或错误导致的损失和损害承担责任。 信息反馈 如果您有任何宝贵意见,请反馈: 信箱:省市学苑大道1001号南山智园A1栋邮编:518055 电话:09 传真:09 您也可以访问深信服科技:https://www.360docs.net/doc/f87627623.html,获得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

缩写和约定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解释 Hypervisor Hypervisor 虚拟机管理器(和VMM同 义) VMM VMM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虚拟机监视器 HA HighAvailability 高可用性 vMotion vMotion 实时迁移 DRS 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 分布式资源调度程序 FC Fibre Channel 光纤通道 HBA Host Bus Adapter 主机总线适配器 RAID 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 磁盘阵列 IOPS 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 每秒读写(I/O)操作的次数VM Virtual Machine 虚拟机 LUN Logical Unit Number 逻辑单元号

虚拟现实文献综述

《VRML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校园系统中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教育部在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中,多次涉及到了数字校园,阐明了数字校园的地位和作用。虚拟数字校园模拟真实世界,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校园空间。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数字校园系统的开发,有助于大学自身的宣传和信息的高度集中、配置和互动。它在数字校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校园展示效果,也能够体现校园个性方面的优势,对校园今后的推广及展示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关键词:虚拟现实;数字校园;基本概况 前言 教育部在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中,多次涉及到了虚拟校园,阐明了虚拟校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虚拟三维数字校园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校园的各个区域,在这个三维的校园里,空间次序的视觉理解和感知变得非常容易,使浏览者对校园环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1],其中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食堂、道路及绿化地带和种植的植物,都栩栩如生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三维虚拟校园模拟真实世界,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校园空间。三维虚拟校园可直接嵌入到大学的网站,直接通过网络浏览器察看,其丰富的、人性化的信息查询等功能,有效提高大学的美誉度,有助于大学自身的宣传和信息的高度集中、配置和互动。三维虚拟校园的直观特性,可以优化领导管理,对于校园信息管理、校园规划、建设等能够全局掌控。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状况的研究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崛起的一种实用技术,它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构成三维信息的虚拟环境,可以真实地模拟现实中能实现的物理上的、功能上的事物和环境[2]。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可以直接与虚拟现实场景中的事物交互,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使人在虚拟空间中得到与自然世界同样的感受。该技术的兴起,为科学及工程领域大规模的数据及信息提供了新的描述方法。虚拟现实技术大量应用于建筑设计及其相关领域,该技术提供了“虚拟建筑”这种新型的设计、研究及交流的工具手段[3]。 在虚拟现实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虚拟现实系统应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多感知性。指除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还包括味觉、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2)存在感。指用户感动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辨真假的程度。(3)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4)自主性。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现实世界物理运动定律动作的程度[4]。 虚拟现实技术自诞生以来,其应用一直受到科学界、工程界的重视,并不断取得进展,虚拟现实蕴藏的技术内涵与艺术魅力不断地激发着人们丰富的想象思维和创造的热情。从本质上讲,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一种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5],其追求的技术目标就是尽量使用户与电脑虚拟环境进行自然式的交互。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为我们架起了一座人与数字世界沟通的桥梁。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校园系统的应用解析 目前,数字校园存在有2个定义,并分别带来不同的研究与实践。一种定义是从信息、网络和媒体技术发展角度,数字校园被理解为一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平台的、远程教学为主的信息主体;另一个事从因特网、虚拟现实技术、网络虚

虚拟化技术分类与介绍.

今天的虚拟化可以用来进行服务器、存储、网络、桌面应用程序的整合,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管理灵活性,节省服务器空间和电耗成本。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没有虚拟化就没有云计算。 虚拟化是一种方法,本质上讲是指从逻辑角度而不是物理角度来对资源进行配置,是从单一的逻辑角度来看待不同的物理资源的方法。虚拟化是一种逻辑角度出发的资源配置技术,是物理实际的逻辑抽象。 对于用户,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软件跟硬件分离,用户不需要考虑后台的具体硬件实现,而只需在虚拟层环境上运行自己的系统和软件。而这些系统和软件在运行时,也似乎跟后台的物理平台无关。 和传统IT资源分配的应用方式相比,虚拟化有以下优势:虚拟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供相互隔离、安全、高效的应用执行环境;虚拟化系统能够方便地管理和升级资源。虚拟化技术带来了如此多的优势与好处,下面就介绍现有的较成熟的各类虚拟化技术。 一、服务器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能够通过区分资源的优先次序,并随时随地能将服务器资源分配给最需要它们的工作负载来简化管理和提高效率,从而减少为单个工作负载峰值而储备的资源。 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动态启用虚拟服务器(又叫虚拟机),每个服务器实际上可以让操作系统(以及在上面运行的任何应用程序)误以为虚拟机就是实际硬件。运行多个虚拟机还可以充分发挥物理服务器的计算潜能,迅速应对数据中心不断变化的需求。 目前常用的服务器主要分为Unix服务器和x86服务器,对Unix服务器而言,IBM、HP、Sun各有自己的技术标准,没有统一的虚拟化技术;因此,目前Unix的虚拟化还受具体产品平台的制约,不过Unix服务器虚拟化通常会用到硬件分区技术。而x86服务器的虚拟化则标准相对开放,下面介绍x86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 1、完全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一、虚拟化技术的概念 什么叫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是一种方法,本质上讲是指从逻辑角度而不是物理角度来对资源进行配置,是从单一的逻辑角度来看待不同的物理资源的方法。 这个定义首要说明的是,虚拟化是一种逻辑角度出发的资源配置技术,是物理实际的逻辑抽象。比如说,当前只有一台计算机,通过虚拟技术,在用户看来,似乎却是多台,每台都有其各自的CPU、内存、硬盘等物理资源。 对于用户,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软件跟硬件分离,用户不需要考虑后台的具体硬件实现,而只需在虚拟层环境上运行自己的系

统和软件。而这些系统和软件在运行时,也似乎跟后台的物理平台无关。 二、虚拟技术原理与发展 虚拟技术原理 所有的IT设备,不管是PC、服务器还是存储,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被设计用来完成一组特定的指令。这些指令组成一个指令集。对于虚拟技术而言,“虚拟”实际上就是指的虚拟这些指令集。 虚拟机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模拟一个指令集的概念。每个虚拟机都有一个用户可以访问的指令集。虚拟机把这些虚拟指令“映射”到计算机的实际指令集。硬分区、软分区、逻辑分区、Solaris Container、VMware、Xen、微软Virtual Server2005这些虚拟技术都是运用的这个原理,只是虚拟指令集所处的层次位置不同。 虚拟技术的发展情况 1965年,IBM7044机器,虚拟机开端; 1967年,Djiskstra实现第一个虚拟系统; 2001年,AIX 5L v5.1发布,IBM首次在小型机上实现了逻辑分区。 2002年,AIX 5L v5.2发布,IBM在小型机上实现了动态逻辑分区。

虚拟现实概述

虚拟现实概述. 一、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自从计算机发明以来,计算机一直是传统信息

处理环境的主体,它只具有在数字化的单维信息空间中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事实上,人类是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的获取知识,是在多维化的信息空间中认识问题。这样就产生了人类认识问题的认识空间与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信息空间不一致的矛盾,人类被排斥在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处理环境之外,而且较难以直接理解信息处理工具的处理结果,更难以把人类的感知能力和认知经验与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直接联系

起来。因此,人们迫切需要突破现有的数字计算机只能处理单纯数字信息的限制,建立一个能包容图像、声音、化学气味等多种信息源的信息空间,人们不但可以从外部观察信息处理的结果,而且能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口令、手势等多种形式参与到信息处理环境中去,这种信息处理环境被称为虚拟环境。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通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于用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 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 计算机系统(其中虚拟世界是全体虚拟环境的总称)。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所建立的信息空间,已不再是单纯的数字信息空间,而是一个包容多种

信息的多维化的信息空间(Cyberspace),人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力都能在这个多维化的信息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要创建一个能让参与者具有身临其境感,具有完善地交互作用能力的虚拟现实系统,在硬件方面,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和各类先进的传感器;软件方面,主要是需要提供一个能产生虚拟环境的工具集。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状况二、国外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2.1 、美国的研究状况1()研究范围和水美国是从事虚拟现实研究最早、. 平最高、相关研究对国家发展贡献最大的国家,从事虚拟现实的大学包括MIT、Stanford 大学、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IllinoisatChicago、

服务器虚拟化全面了解

全面了解什么是服务器虚拟化 与过去相比,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面,现在最大的不同就是参与者的队伍大大扩充了--从处理器层面的AMD和Intel到操作系统层面的微软的加入,从数量众多的第三方软件厂商的涌现到服务器系统厂商的高调,我们看到一个趋于完整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生态系统在逐渐形成。 “虚拟化正在从一个小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变,尤其是在Microsoft进入该市场之后”,当微软宣布了其Virtual Server 2005计划之后,业内有这样的评价。在介绍微软的这个虚拟化项目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做了这样的描述―与其他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一样,Virtual Server 2005允许用户对服务器进行分区,以使这些服务器能够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 在大多数人看来,虚拟化就是分区。实际上,我们认为这是对虚拟化技术的一种误解,所以有必要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进一步阐述。 虚拟化等于分区吗? 实际上,虚拟化技术可以通过两个方向来帮助服务器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一种方向就是把一个物理的服务器虚拟成若干个独立的逻辑服务器,这个方向的典型代表就是分区;另一个方向,就是把若干个分散的物理服务器虚拟为一个大的逻辑服务器,这个方向的典型代表就是网格。

关于服务器虚拟化的概念,各个厂商有自己不同的定义,然而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它是一种方法,能够通过区分资源的优先次序并随时随地能将服务器资源分配给最需要它们的工作负载来简化管理和提高效率,从而减少为单个工作负载峰值而储备的资源。 根据我们目前看到的资料,所谓的这种方法,看上去就是分区。所以,很多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虚拟化技术就是分区技术。 实际上,分区与虚拟化技术是互补的,当它们结合使用时能发挥出最高的效率,但是两者之间的确是有区别的。分区能够将物理系统资源划分成多个不同、单独的部分,各部分彼此独立操作。通常,在物理资源与逻辑分区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以便创建“盒中盒”对等关系。如果没有进行分区,则所有物理部件都精确地各司其职。 最底层的力量 早在2005,英特尔就宣布了其初步完成的Vand erp ool技术外部架构规范(EAS),并称该技术可帮助改进未来虚拟化解决方案。英特尔表示,将在2006年把Vanderpool应用于安腾架构平台,同时还计划在台式机处理器和芯片组产品中采用该技术。 相比之下,AMD在虚拟化技术方面下手更早。Pacifi ca技术规范是AMD计划用于其64位产品中的虚拟化技术,该技术将用于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系列产品,“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虚拟技术的开发步伐,增强虚拟化技术实力”,在去年底宣布Pacifica技术规范的时候,AMD副总裁兼计算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学时: 代码: 适用专业: 制定: 审核: 批准: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云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虚拟化技术发展史、虚拟化技术分类、虚拟化架构特性并对目前主流的虚拟化技术都有涉及,重点讲授虚拟化技术在服务器、桌面及网络上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虚拟化的基本知识,掌握虚拟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对目前主流的虚拟化产品进行熟练的使用、部署及维护,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守规范、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虚拟化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情况、虚拟化的技术分类及虚拟化的基本技术架构等知识。 2. 了解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的基本概念及基础架构原理,了解市场主流虚拟化技术及产品。 3. 了解VMware ESXi的基本概念并熟练掌握VMware ESXi的安装、配置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VMware ESXi的重要功能并掌握VMware ESXi虚拟机的创建、定制技术。 4. 了解XenServer的功能特性、虚拟基础架构及XenServer系统架构,掌握XenServer服务器和XenCenter管理平台的安装、配置以及创建虚拟机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5. 了解Microsoft Hyper-V的功能特性及系统架构,掌握安装Microsoft Hyper-V服务器角色以及创建、定制虚拟机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6. 了解KVM的应用前景及基本功能,掌握KVM环境构建、硬件系统维护、KVM服务器安装及虚拟机维护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7. 了解Docker的功能特性及系统架构,掌握Docker的使用技术,包括Docker的安装与卸载、Docker镜像与容器以及Docker Hub的应用技术等。 8. 掌握虚拟机服务器的部署,包括虚拟服务器的配置、工具的部署、虚拟服务器调优、虚拟服务器安全性、虚拟机备份、虚拟机业务迁移及物理机转虚拟机的方法及技术。 9. 了解虚拟化终端的类型及其特点、熟悉常见共享桌面的种类。了解主流虚拟桌面的产品及其厂商,掌握VMware View虚拟桌面的部署步骤过程。 10. 掌握虚拟专用网络VPN的部署与使用方法,包括硬件VPN和软件VPN;掌握虚拟局域网(VLAN)的部署与使用方法,包括标准VLAN、VMware VLAN和混合VLAN;掌握虚拟存储设备的配置与应用,包括IP-SAN在vSphere平台的挂载方法。 11. 掌握虚拟化架构规划的需求分析及设计选型的一般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项目需求给出虚拟化架构规划实施方案。

桌面虚拟化技术综述

把前段时间零零散散的文章总结了一下,整理成一篇比较全面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全面的帮助。现在大家对概念的阐述都不一致,理解也比较混乱,希望大家看了能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桌面虚拟化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桌面虚拟化技术 ?桌面虚拟化技术发展历史 ?桌面虚拟化涉及的技术 ?桌面虚拟化市场发展过程与当前状况 ?桌面虚拟化技术厂商有哪些,各自技术的优缺点与市场状态 ?桌面虚拟化技术的价值和收益 一桌面虚拟化的定义 计算机虚拟化技术当前主要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目前网络虚拟化,显卡虚拟化等技术都在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当前物理的设备将都支持虚拟化技术,实现IAAS(infrastructure as service),实现真正意义的云计算。而桌面虚拟化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也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 桌面虚拟化是指将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以达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桌面虚拟化技术,维基百科上给出的定义是:“Desktop virtualization (或者成为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型,并

且借用了传统的瘦客户端的模型,但是让管理员与用户能够同时获得两种方式的优点:将所有桌面虚拟机在数据中心进行托管并统一管理;同时用户能够获得完整PC的使用体验。 用户可以通过瘦客户端,或者类似的设备在局域网或者远程访问获得与传统PC一致的用户体验。 很多商业方案同时提供了将用户远程转向到传统的共享系统,例如微软终端服务,思杰应用服务器,刀片PC甚至是没有使用的物理PC机。” 简单的来说,桌面虚拟化是指:支持企业级实现桌面系统的远程动态访问与数据中心统一托管的技术。一个形象的类比,就是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在网络上的我们的系统,或者网盘;而未来我们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在网络上的属于我们个人的桌面系统。 二桌面虚拟化的历史 要了解桌面虚拟化的技术,我们就要了解桌面虚拟化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比较简单地将桌面虚拟化技术分为一下3个阶段: 1 第0.5代的桌面虚拟化技术: 在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桌面虚拟化的时代,这种技术的前身从不同的领域产生,发展直至成熟,使得现在的桌面虚拟化技术成为现实。这主要包括了2种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的英文文献综述

Virtual Reality and its prospect No matter you are a video game player, a movie lover or an industrial designer, you must have learned a lot about the VR (virtual reality). Many media reports 2016 as the first year of VR. At present, the Steam VR platform has been able to experience the virtual reality game through Vive HTC. Google has invested $0.54 billion in the virtual reality company Magic Leap. It is said that Apple and Facebook also formed a large team composed of virtual reality and augmented reality experts to compete with the other companies in this new, high tech field[2]. Even famous director Spielberg declared that he would produce a film about family cooperating with VRC company. VR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an be widely used in urban planning, interior design, industrial simulation, monuments restoration, road and bridge design, real estate sales, tourism, educati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geological disast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many other fields, to provide feasible solutions[2]. And the video game is the most eagerly awaited application now. Not long ago, a video game company, Valve, released a promotional video of its VR: Steam VR. In this footage, players are invited to wear VR equipment and experience all kinds of games, and other people can see their experience in "another world" in a variety of events on the screen. Everyone no matter player or viewer say it’s really awesome. So what is VR? How does it work? Virtual reality, multi-media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re known as the three computer technology with best major prospects. This technology is the use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o generate a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world, to provide users with visual, auditory, tactile and other simulation, so that users can be in an immersive unlimited observation of things within three dimensional space[3]. When the user moves the position, the computer carries on the complex computation, maintaining the spot feeling. In a word, VR technology can bring the user's perception into the virtual world it creates, and let users believe that it is true. In general, a normal VR equipment consists of one helmet which have a micro processer and a special optic system to produce parallax and make the stereoscopic there dimensional pictures, two handles for operating and getting sensation like touching and two speakers to produce the three dimensional sounds. And it also needs to connect to a computer which deals with the information, runs program and help the CPU and special optic system produce scene. It’s really obviou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VR equipment is to make the virtuality like reality. The following are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that[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