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

化工工艺学
化工工艺学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课程代码:071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化工工艺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化工技术类专业的必修课。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根据化工生产过程的内在关系、组织特点和工艺规律,阐述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根据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化工产品,介绍其工艺原理、生产方法、主要工艺条件和典型反应设备的基本结构与操作;重点学习讨论化学反应部分的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以及工艺流程等;对于物质和能量的回收及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予以适当介绍。

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化工生产技术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安全生产意识、经济技术观点、环境生态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从事化工生产,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化工职业素质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化工生产原料及主要化工产品,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工生产技术的特点;熟悉典型化学品的特性、合成原理和生产方法,理解化工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对生产的影响、典型化学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共性,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计算,具有化工生产的基本技能、分析和处理一般的工艺问题的基本能力。学会如何把一个具有工艺条件的化学反应,通过工艺向工程的飞跃,变成一个由具体生产设备组成的生产流程。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化工工艺学是化工工艺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它与化工工艺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综合应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生产基础、环境保护概论等课程的知识,与这些课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了解化学工业的行业划分及特征、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与重点,并了解“化工生产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课程学习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化工生产技术”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化工生产过程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具有初步的化工生产原料路线的选择能力,具有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

分析评价的初步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一般)

识记:化工生产工序及化工生产过程的组成、操作方法

(二)化工生产原料准备过程(一般)

识记:化工生产原料路线的选择及原料预处理方案

(三)化工反应过程(一般)

识记:化工反应过程的操作分类

(四)化工生产产物分离和提纯过程(一般)

识记:产物分离方法及分离方案的选择

理解:产物分离流程方案的选择

(五)化工生产过程组织(次重点)

应用:化工生产过程的组织及化工生产流程方案选择

第二章化工生产过程分析与组织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化工生产工艺指标。能够确定和计算化工生产转化率、选择性、消耗定额等;能够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热力学、动力学分析评价;能够分析判断影响化工生产过程的各种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化工生产过程检测与操作控制(一般)

识记:化工工艺管理及生产过程检测与操作控制

(二)化工生产工艺指标(次重点)

理解:反应时间、操作周期、生产能力、生产强度、反应转化率、选择性、收率、消耗定额等概念

(三)化工生产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重点)

应用:化工生产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分析原理和方法

(四)化工生产过程动力学分析(重点)

应用:化工生产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合成氨生产技术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氨是化学工业中产量最大的产品之一,是化肥工业和其他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能分析、判断和选择合成氨制气、净化、合成的工艺条件;能阅读和绘制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图以及设备简图;能进行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有关物料及原材料消耗、生产能力等工艺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氨(一般)

识记:氨的性质、用途、贮存和合成氨技术的发展,原料气制备的主要设备

(二)制气、净化及氨合成(重点)

理解: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和氨合成的基本原理及工艺参数条件分析方法,各种催化剂的组成和使用条件

氨合成工艺控制条件及工艺流程图的阅读分析和合成塔的结构特点应用:不同原料的制气方法、特点和条件

原料气净化方法、特点和要求

绘制中小型氨合成工艺流程图

第四章硫酸生产技术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硫酸的性质、产品规格及用途。能分析主要工艺条件、化学平衡;能进行硫铁矿焙烧过程的物料衡算;能看懂工艺流程图。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硫酸(一般)

识记: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制酸用原料

(二)二氧化硫炉气制备、净化及干燥(重点)

应用:硫铁矿沸腾焙烧原理和工艺条件

炉气净化的目的和要求、原理及方法

炉气干燥的原理

(三)二氧化硫炉气的制备(次重点)

应用:硫铁矿焙烧过程的物料衡算

(四)炉气净化(一般)

识记:看懂炉气净化的工艺流程图

(五)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重点)

应用: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化学平衡

(六)三氧化硫的吸收(次重点)

理解:三氧化硫吸收的工艺条件

(七)“三废”处理(一般)

识记:氨-碱法原理、工艺条件

第五章氯碱生产技术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氯碱工业及产品的性质、规格及用途。掌握离子膜法电解食盐水溶液的基本原理及离子膜法的工艺流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氯碱(一般)

识记:氯碱工业及产品的性质、用途

腐蚀性物料的储运与防护

(二)食盐水溶液电解的基本原理(次重点)

理解:理论分解电压、槽电压、电压效率和电流效率等概念

(三)离子交换膜电解(重点)

应用:离子膜法电解食盐水溶液的基本原理

离子膜法工艺流程

第十一章甲醇生产技术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甲醇的性质、产品规格及用途。能够进行甲醇生产工艺条件的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够阅读和绘制甲醇生产工艺流程图。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甲醇(一般)

识记:甲醇的性质、产品规格及用途

(二)低压法合成甲醇(重点)

应用:甲醇合成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

(三)甲醇合成(次重点)

理解:看懂甲醇合成工艺流程图及反应设备

甲醇生产过程的操作与控制

(四)甲醇下游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一般)

识记:甲醇燃料

第十二章氯乙烯生产技术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氯乙烯的性质、产品规格及用途。能够进行氯乙烯生产工艺条件的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够阅读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图。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氯乙烯(一般)

识记:氯乙烯的性质、产品规格、用途和工业生产方法

(二)乙炔法合成氯乙烯(重点)

应用:乙炔法合成氯乙烯的原理及工艺参数条件

(三)氯乙烯生产(次重点)

理解:看懂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图

第十六章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概念。能够进行化工生产过程的物料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物料衡算(次重点)

理解:物料衡算的概念

物料衡算的分类

物料衡算的步骤

(二)热量衡算(一般)

识记:热量衡算概念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化工生产技术》刘振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5%、“理解”为30%、“应用”为45%。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改正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工业产品种类繁多,按产品归类分为无机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材料化工、()等。

A 燃料化工

B 精细化工

C 发酵化工

D 制药化工

(二)多项选择题

1、合成氨与合成甲醇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

A 反应类型

B 反应原料

C 高压带循环系统

D 反应器结构

(三)填空题

1、以煤为原料制合成氨的过程,煤气化时采用的气化剂是。

(四)判断改正题

1、当氨合成反应的温度、压力、氢氮比和惰性气体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平衡氨浓度还与合成塔进口氨含量有关。()

(五)名词解释题

1、反应转化率

(六)简答题

1、简述煤气化速率的影响因素。

(七)计算题

1、某硫酸厂年产100%H2SO44万t,有效开工日为310天,硫酸矿含量为30%(湿基),含水量3%,硫的总利用率94%;矿渣中含硫为0.5%,烧出的炉气中SO2浓度为9%,空气相对湿度60%,空气及矿石温度均为25℃,矿渣出炉温度为500℃,炉子散热量为总收入的4%,矿尘从炉子里带出量占总矿渣量的60%。

(1)根据上述条件,作出该沸腾炉焙烧硫铁矿的物料衡算

(2)计算炉气的出口温度

提示:按该厂每小时投矿量为基准。

矿石比定压热容为0.543kJ/(k g.℃)

矿渣比定压热容为0.96kJ/(kg.℃)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13页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是化工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化工工艺学》课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工艺为主线,突出“宽、精、新、用”思想,即强调口径宽阔、简明精练、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型实用化,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化,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第一线生产技术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石油加工、生物化工等各方面理论和知识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大化工系统知识体系,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完整性、充实性,奠定现代化工工艺技术基础,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个人简介 李景崮,男,1949年7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82年起在临沂师范学院化学系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从事化学教育和教学研究,主讲课程有:《化工基础》、《化工原理》、《绿色化学与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学》。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及化学工艺。近年来撰写论文20余篇,并从事了化工生产的科技实践。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Chemica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专业课。本课程从化工生产的 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极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重点放在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 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同时,对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废物处理作一定的论述。通过加强基础、面向实际、引导思维、启发创新,使学生掌握广博的化学工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科学管理打下牢固的化学工艺基础。3、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化学工艺学试卷A

**学院2011-2012 学年度第2 学期 《化学工艺学》( 本科)期末试卷(A)(时间120分钟) 试卷编号: 院(系) 班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烃类的裂解过程,要求高温,高压,低停留时间() 2.通过CO变换可产生更多氢气和降低CO含量。(√) 3、设备或装置在任何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称为设计能力。(×) 4、对于采用循环式流程的过程来说,单程转化率即是全程转化率(×) 5、馏分油的关联指数是表示芳烃的含量。(√) 6、合成气是指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 7、关联指数越大,则油品的芳烃含量越高。(√) 8、催化剂的作用是它能与反应物生成不稳定中间化合物,改变了反应途径,活化能得以降低。(√) 9、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故能改变化学平衡。(×) 10、羰基铑催化剂的主要缺点是异构化活性很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磷肥的生产方法有酸法和热法两大类。 2、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有硫化物、氮化物、含氧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化物。P14 3、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和产品分离及精制三大步骤。P24 4、催化剂按催化反应体系的物相均一性可分为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 5、乙烯产量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6、工程中常以C5和C5以上液相产品氢含量不低于8%作为裂解深度的限度。 7、由于受炉管耐热程度的限制,管式裂解炉出口温度一般均限制在950℃以下。 8、乙烯生产中常采用脱除乙炔的方法有溶剂吸收法和催化加氢法。 9、裂解气深冷分离中,脱甲烷塔和乙烯精馏塔是两个关键的精馏塔。10、芳烃中的三苯和烯烃中的三烯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其中三苯是指苯、甲苯和二甲苯。 10、芳烃中的三苯和烯烃中的三烯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其中三烯是指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11、工业上分离对二甲苯的主要方法有:深冷结晶分离法、_ 络合分离法_和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法。 12、按脱硫剂的状态来分,脱硫方法有__ ___和__ __两大类。 13、烃类选择性氧化可分为:碳链不发生断裂的氧化反应、碳链发生断裂的氧化反应和氧化缩合反应三种。 14、氧化反应是一大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其特征为:反应放热量大、反应不可逆、氧化途径复杂多样、过程易燃易爆。 15、羰基合成的初级产品为醛 16、高压法甲醇羰化反应合成醋酸采用的催化剂为钴碘催化剂、低压法采用铑碘催化剂。 17、目前对乙烯氧氯化的反应机理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是氧化-还原机理;另一种认为是环氧乙烷机理。 1、裂解炉在裂解过程中,由于有二次反应的存在,炉管会结焦,为了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定期给裂解炉管清焦,清焦分清焦和清焦或蒸汽-空气清焦。 2、工业催化剂的使用性能指标为:、、寿命和其它廉价易得、无毒、易分离等。 3、裂解气中酸性气体脱除的方法有碱洗法和两种。 4、裂解气深冷分离中,和乙烯精馏塔是两个关键的精馏塔。 5、工业上分离对二甲苯的主要方法有:、_ _和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法。 6、按脱硫剂的状态来分,脱硫方法有__ ___和__ __两大类。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个过程属于对石油的一次加工: A.烃类热裂解;B. 催化重整;C. 催化裂化;D.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2、各族烃类的裂解反应难易顺序为:p61 A. 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芳烃 B. 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芳烃 ---------------------------------------- 装-------------------------------------- 订------------------------------------- 线----------------------------------------------------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二章粗原料气制取一、固体燃料气化法 名词解释:煤气化:使煤与气化剂作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把煤炭转变为燃料 用煤气或合成用煤气。 加氮空气;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 量,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标准煤:含碳量为84%的煤(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1.煤气化有几种工业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蓄热法:将空气和水蒸气分别送入煤层,也称间歇式制气法 富氧空气气化法:用富氧空气或纯氧代替空气进行煤气化 外热法: 利用其他廉价高温热源来为煤气化提供热能,尚未达到工业化阶段 2.气化炉有哪些床层类型,描述各自的特点工业用煤气化炉有几种类型 固定床:气体从颗粒间的缝隙中穿过,颗粒保持静止 流化床:增大气速,颗粒开始全部悬浮于气流中,而且床层的高度随气速的增大而升高 气流床:气流速度增大至某一极限值时,悬浮于气流中的颗粒被气流带出 间歇式气化炉、鲁奇炉、温克勒炉、K-T炉、德士古炉 3.煤的气化剂有哪些用不同气化剂进行煤气化,气体产物各是什么 空气和水蒸气

空气煤气(N2、CO)、水煤气(H2、CO)、混合煤气、半水煤气 4.固定床煤气化炉燃料层如何分区各区进行什么过程 干燥区:使新入煤炉中的水分蒸发 干馏区:煤开始热解,逸出以烃类为主的挥发分,而燃料本身开始碳化 气化区:煤气化的主要反应在气化区进行 灰渣区:灰渣于该区域出炉 5.固定床气化炉燃料最下层是什麽区其有何作用 灰渣区可预热从底部进入的气化剂并保持不因过热而变形 6.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是什么为什么循环时间如何分配 工业上将自上一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送入空气为止,称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有五个阶段,吹风阶段、蒸汽一次上吹、蒸汽下吹、蒸汽二次上吹、空气吹净7.什麽是加氮空气其作用为何使用中应注意什麽事项 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 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使炉温下降慢调节合成氨气体成分,严格控制氮含量,以免引起事故 8.德士古炉废热如何回收? 直接激冷法、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和直接淬冷 9.画出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炉及谢尔废热锅炉连续气化工艺制备合成氨流程,为什么后两者流程有差别? P70P72 二、一氧化碳变换

化工工艺学 第三章 机械分离

第三章机械分离 本章学习指导 1.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实现非均相物系分离(包括沉降分离和过滤分离),掌握过程的基本原理、过程和设备的计算及分离设备的选型。 建立固体流态化的基本概念。 2.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1)沉降分离(包括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原理、过程计算和旋风分离器的选型。 (2)过滤操作的原理、过滤基本方程式推导的思路,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常数的测定。 (3)用数学模型法规划实验的研究方法。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颗粒及颗粒床层特性 (2)悬浮液的沉降分离设备 本章一般了解的内容 (1)离心机的类型与应用场合 (2)固体流态化现象(包括气力输送) 3.本章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从理论上讨论颗粒与流体间相对运动问题,其中包括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沉降和流态化)、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过滤),并借此实现非均相物系分离、固体流态化技术及固体颗粒的气力输送等工业过程。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用于处理绕流和流体通过颗粒床层流动等复杂工程问题,即注意学习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简化处理的思路和方法。 4.本章教学的学时数分配 知识点3-1 授课学时数1 自学学时数2 知识点3-2 授课学时数3 自学学时数6 知识点3-3 授课学时数3 自学学时数6 知识点3-4 授课学时数1 自学学时数2 参考书籍 (1)柴诚敬,张国亮.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陈维枢主编.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上册.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3)陈敏恒等,化工原理(上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4)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手册(第二版),通用设备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5)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上册.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6)时钧等.化学工程手册,上卷.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7)McCabe W. L. and Smith. J. C. 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5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1993 (8)Foust A. S. and Wenzel. L.

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总结(1)

《化工工艺学》 一、填空题 1. 空间速度的大小影响甲醇合成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 2. 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称为合成气。 3. 芳烃系列化工产品的生产就是以苯、甲苯和 二甲苯为主要原料生产它们的衍生物。 4. 石油烃热裂解的操作条件宜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低烃分压。 5. 脱除酸性气体的方法有碱洗法和乙醇胺水溶液吸附法。 6. 天然气转化催化剂,其原始活性组分是,需经还原生成才具有活性。 7. 按照对目的产品的不同要求,工业催化重整装置分为生产芳烃为主的化工型,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主的燃料型和包括副产氢气的利用与化工燃料两种产品兼顾的综合型三种。 8. 高含量的烷烃,低含量的烯烃和芳烃是理想的裂解原料。 9. 氨合成工艺包括原料气制备、原料气净化、原料气压缩和合成。

10.原油的常减压蒸馏过程只是物理过程,并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得到的轻质燃料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要求。 11. 变换工段原则流程构成应包括:加入蒸汽和热量回收系统。 12. 传统蒸汽转化法制得的粗原料气应满足:残余甲烷含量小于0.5% 、(H2)2在 2.8~3.1 。 13. 以空气为气化剂与碳反应生成的气体称为空气煤气。 14. 低温甲醇洗涤法脱碳过程中,甲醇富液的再生有闪蒸再生、_ 汽提再生 _、_热再生_三种。 15.石油烃热裂解的操作条件宜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和低烃分压。 16. 有机化工原料来源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煤、农副产品。 18. 乙烯直接氧化过程的主副反应都是强烈的放热反应,且副反应(深度氧化) 防热量是主反应的十几倍。 19. 第二换热网络是指以_ _为介质将变换、精炼和氨合成三个工序联系起来,以更合理充分利用变换和氨合成反应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0. 天然气转化制气,一段转化炉中猪尾管的作用是

( 化工工艺学综述)由煤制合成气综述

由 煤 制 合 成 气 综 述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200 级化贸班姓名: 学号:09130

前言 传统的煤炭开发和利用对我国经济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发展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CCT——Clean Coal Technology)一词源于80年代的美国,是关于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洗选加工及燃烧转化,烟气净化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总称。1985年美国和加拿大曾就解决跨国界的酸雨问题进行谈判,关于1986年开始实施洁净煤技术计划(CCTP),其基本做法是把具有潜力的先进技术通过示范进入市场,所优选出的示范项目要有足够的普遍性和商业应用前景。现在已完成五轮计划项目,主要优选项目有:先进的选煤技术、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煤气联合循环发电、煤炭气化、煤油共炼、烟道气净化工艺及炼焦厂、水泥厂污染控制技术。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扩大美国的煤炭生产和利用,减少石油进口、增强美国在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从长远看,也将对世界能源供应格局,煤炭工业的前景及改善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由煤制合成气综述 摘要:论述了煤转化技术、煤气化工艺的技术特点、发展现状和工业应用;对比和分析了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气化炉的气化特点和工程应用概况;提出了目前国内可采用优先发展工业化成熟的Texaco气化技术和自主开发的对置式多喷嘴气化技术,适时发展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干煤粉气化技 术的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化工行业;煤制气;洁净煤技术 Abstract: Author has discussed the features, presently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the coal conversion technology and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h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gasification feature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ituation for gasifies of fixed bed, fluidized bed and gas flow bed technologies; has presented that it can be adopted in China at present to develop preferentially the ripped Texaco gasification and self-developed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with multi-burners oppositely arranged, has proposed to develop at the right moment the pulverized dry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has wide development potential. Keyword: chemical industry; coal gasification; clean coal technology 煤制合成气,是指以煤或焦炭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汽等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或焦炭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的过程。生产的气体作为生产工业燃料气、民用煤气和化工原料气。它是洁净、高效利用煤炭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是许多能源高新技术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环节。如燃料电池、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等,煤制气应用领域非常广发。如图1-1示意图。

2019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精心整理 第二章粗原料气制取 一、固体燃料气化法 名词解释:煤气化:使煤与气化剂作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把煤炭转变为燃料 用煤气或合成用煤气。 加氮空气;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 量,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标准煤:含碳量为84%的煤(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 1 外热法: 2 而升高 3 空气和水蒸气 空气煤气(N2、CO)、水煤气( 4 干燥区: 气化区: 5.固定床气化炉燃料最下层是什麽区?其有何作用? 灰渣区可预热从底部进入的气化剂并保持不因过热而变形 6.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是什么?为什么?循环时间如何分配? 工业上将自上一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送入空气为止,称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有五个阶段,吹风阶段、蒸汽一次上吹、蒸汽下吹、蒸汽二次上吹、空气吹净7.什麽是加氮空气?其作用为何?使用中应注意什麽事项? 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 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使炉温下降慢调节合成氨气体成分,严格控制氮含量,以免引起事故

精心整理 8.德士古炉废热如何回收? 直接激冷法、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和直接淬冷 9.画出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炉及谢尔废热锅炉连续气化工艺制备合成氨流程,为什么后两者流程有差别? P70P72 二、一氧化碳变换 1、名词解释:高温变换:CO在320~350℃变换,使CO含量低于3%。使用Fe-Cr 催化剂,使大 部分CO转化为CO2H2O 低温变换:CO在230~280℃变换,使CO含量低于0.3%,使用Cu-Zn 催化剂 耐硫变换:宽温变换在 2、 以Fe2O3 3、 小的铜结晶- 温度下催化CO 稳定剂 4 5.为什麽要严格控制还原条件,氢气含量按程序逐步提高? 6 为了尽可能接近最佳温度线进行反应,可采用分段冷却。段数越多,越接近最佳反应温度线 7.为什么低温变换温度要高于露点温度?有什么危害? 当气体降温进入低变系统时,就有可能达到该条件下的露点温度而析出液滴。液滴凝聚于催化剂的表面,造成催化剂的破裂粉碎引起床层阻力增加,以及生成铜氨络合物而使催化剂活性减低。所以低变催化剂的操作温度不但受本身活性温度的限制,而且还必须高于气体的露点温度 8.以煤为原料制气,为什么高温变换要分段进行?而低温变换不必分段进行? 以煤气化制得的合成氨原料气,CO含量较高,需采用多段中温变换。用铜氨液最终清除CO,该法允许变换气CO含量较高,故不设低温变换。低温变换过程温升很小,催化剂不必分段

化学工艺学 第二版 (米镇涛 著)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一> 课后习题: 1化学工艺学定义、化学工艺学研究范畴、化学工艺学与工程的关系? 答:化学工艺学是将化学工程学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以化工产品为目标的过程技术。化学工程学主要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共同规律,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特别释放大中的效应。化学工艺学与化学工程学都是化学工业的基础科学。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相配合,可以解决化工过程开发、装置设计、流程组织、操作原理及方法方面的问题;此外,解决化工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也需要这两门学科的理论指导。 2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 答:特点是:(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向大型化、综合化,精细化发展;(3)多学科合作、技术密集型生产;(4)重视能量的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5)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6)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补充习题: 1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2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是什么 3简述石油化工原料乙烯的用途? 4利用合成气可以合成哪些产品? 5※<习题二> 课后习题: 1.生产磷肥的方法是哪两类? 答:生产磷肥的两种方法是: (1)酸法它是用硫酸或硝酸等无机酸来处理磷矿石,最常用的是硫酸。硫酸与磷矿反应生成磷酸和硫酸钙结晶,主反应式为 (2)热法利用高温分解磷矿石,并进一步制成可被农作物吸收的磷酸盐。 1.石油的主要组成是什么?常、减压蒸馏有哪几类? 答:石油的化合物可以分为烃类、非烃类以及胶质和沥青三大类。烃类即碳氢化合物,在石油中占绝大部分。非烃类指含有碳、氢及其他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常、减压蒸馏有三类:(1)燃料型(2)燃料—润滑油型(3)燃料—化工型 4.石油的一次加工、二次加工介绍 答:石油一次加工的方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化工工艺习题

第一章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 1.何为固体燃料气化? 2.煤气的成分由哪些因素决定?(影响煤气组成的因素有哪些?) 3.常用的工业煤气有哪些?制合成氨所用的煤气是什么/ 4.何为独立反应数?如何计算/ 5.以煤和水蒸气反应,欲制得含CO和H2较高的水煤气,应在什么 条件下进行反应?欲制得CH4含量高的高热值煤气,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反应? 6.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汽化剂,对煤进行热加工,在自热平衡条件下 获得的煤气是什么煤气? 7.什么是半水煤气? 8.固体燃料间歇气化的原因是什么? 9.如何进行煤气化过程的连续生产? 10.间歇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包括哪几个阶段?用于制气的阶段有 哪些?各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11.间歇制水煤气的工作循环包括哪几个阶段? 12.间歇制低氮煤气的工作循环包括哪几个阶段? 13.间歇制半水煤气中,炉内温度过高会造成什么影响? 14.分析间歇制半水煤气中的能耗问题。 15.气化炉的操作温度即炉温指的是何处的温度? 16.间歇制半水煤气各阶段时间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17.间歇制半水煤气中,调节气体组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8.燃烧室的作用是什么? 19.富氧空气—水蒸气连续气化过程中,用调节什么的方法,保持燃 料层在允许温度范围内维持系统的自热平衡? 20.富氧空气—水蒸气连续气化制半水煤气时,主要操作指标有哪 些? 21.天然气蒸汽转化反应过程的主副反应主要有哪些? 22.何为烃类蒸气转化? 23.生产合成氨最经济的原料气生产方法是什么? 24.影响天然气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的因素有哪些?有何影响? 25.提高温度,降低压力,提高水碳比,均有利于降低烃类蒸气转化 的转化气中的哪种组分含量。 ①H2②CO ③CH4④CO2 26.烃类蒸气转化过程为何分两段进行?二段转化的目的是什么? 27.在天然气蒸气转化系统中,将水碳比从3.5~4降至2.5,试分析一 段转化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28.试分析烃类蒸气转化过程中加压的原因和确定操作温度的依据。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以乙苯为原料,氧化铁系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单管反应器中制备苯乙烯的过程。 2、学会稳定工艺操作条件的方法。 3、掌握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转化率、选择性、收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找出最适宜的反应温度区域。 4、了解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二、实验的综合知识点 完成本实验的测试和数据处理与分析需要综合应用以下知识: (1)《化工热力学》关于反应工艺参数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工艺参数与平衡组成间的关系。 (2)《化学反应工程》关于反应转化率、收率、选择性等概念及其计算、绝热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特点。 (3)《化工工艺学》关于加氢、脱氢反应的一般规律,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基本原理、反应条件选择、工艺流程和反应器等。 (4)《催化剂工程导论》关于工业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及再生方法。 (5)《仪器分析》关于气相色谱分析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原理 1、本实验的主副反应 主反应: 副反应: 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还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此外还有芳烃脱氢缩合及苯乙烯聚合生成焦油和焦等。这些连串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反应的选择性下降,而且极易使催化剂表面结焦进而活性下降。 2、影响本反应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 乙苯脱氢反应为吸热反应,?H o >0,从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20ln RT H T K p p ?= ???? ????可知,

提高温度可增大平衡常数,从而提高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但是温度过高副反应增加,使苯乙烯选择性下降,能耗增大,设备材质要求增加,故应控制适宜的反应温度。本实验的反应温度为:540~600℃。 (2)压力的影响 乙苯脱氢为体积增加的反应,从平衡常数与压力的关系式Kp=Kn= γ? ? ? ? ? ? ? ∑i n P 总可知,当?γ> 0时,降低总压P总可使Kn增大,从而增加了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故降低压力有利于平衡向脱氢方向移动。本实验加水蒸气的目的是降低乙苯的分压,以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较适宜的水蒸气用量为:水﹕乙苯=1.5﹕1(体积比)或8﹕1(摩尔比)。 (3)空速的影响 乙苯脱氢反应系统中有平行副反应和连串副反应,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副反应也增加,苯乙烯的选择性可能下降,故需采用较高的空速,以提高选择性。适宜的空速与催化剂的活性及反应温度有关,本实验乙苯的液空速以0.6h-1为宜。 3、催化剂 本实验采用氧化铁系催化剂,其组成为:Fe2O3-CuO-K2O3-CeO2。 四、预习与思考 1、乙苯脱氢生成苯乙烯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如何判断?如果是吸热反应,则反应温度为多少?实验室是如何来实现的,工业上又是如何来实现的? 2、对本反应而言是体积增大还是减小?加压有利还是减压有利,工业上是如何来实现加减压操作的?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加入水蒸气可以降低烃分压? 3、在本实验中你认为有哪几种液体产物生成?有哪几种气体产物生成?如何分析? 4、进行反应物料衡算,需要—些什么数据?如何搜集并进行处理? 五、实验装置及流程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实验装置及流程见图1。 六、实验步骤及方法 1、反应条件控制 汽化温度300℃,脱氢反应温度540~600℃,水﹕乙苯=1.5﹕1(体积比),相当于乙苯加料0.5mL/min,蒸馏水0.75 mL/min (50毫升催化剂)。 2、操作步骤 (1)了解并熟悉实验装置及流程,搞清物料走向及加料、出料方法。 (2)接通电源,使汽化器、反应器分别逐步升温至预定的温度,同时打开冷却水。 (3)分别校正蒸馏水和乙苯的流量(0.75mL/min和0.5mL/min) (4)当汽化器温度达到300℃后,反应器温度达400℃左右开始加入已校正好流量的蒸馏水。当反应温度升至500℃左右,加入已校正好流量的乙苯,继续升温至540℃使之稳定半小时。 (5)反应开始每隔10~20分钟取一次数据,每个温度至少取两个数据,粗产品从分离器中放入量筒内。然后用分液漏斗分去水层,称出烃层液重量。 (6)取少量烃层液样品,用气相色谱分析其组成,并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7)反应结束后,停止加乙苯。反应温度维持在500℃左右,继续通水蒸气,进行催化剂的清焦再生,约半小时后停止通水,并降温。

化学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工艺学 第一章绪论 1、化学工业:运用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及设备,通过各种化工单元操作,高效、节能、经济、环保和安全地将原料生产成化工产品的特定生产部门。 2、化学工艺即化工生产技术,是指将各种原料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种转变的全部化学的和物理的措施。 3、化学工艺学是根据化学、物理和其他科学的成就,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原料生产化学产品的方法原理、操作条件、流程和设备,以创立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安全的化工生产工艺的学科。 4、21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 答:(1)产品结构精细化和功能化;(2)生产装置微型化和柔性化;(3)生产过程绿色化和高科技化;(4)市场经营国际化、信息化。 5、绿色化工就是用先进的化工技术和方法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各种物质的一种技术手段。 6、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指可以用来加工生产化工基本原料或产品的在自然界天然存在的资源。 7、化工产品一般是指由原料经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等加工方法生产出来的新物料(品)。 8.煤化工: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的工业。 9.煤的干馏:是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将煤加热,使其分解生成焦炭、煤焦油、粗苯和焦炉气的过程。 10.一次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一次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11.蒸馏是一种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是一种没有化学反应的传质、传热物理过程,主要设备是蒸馏塔。 12.常用的二次加工方法主要有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催化加氢裂化和烃类热裂解四种。 13.催化重整:是在铂催化剂作用下加热汽油馏分(石脑油),使其中的烃类分子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专业名称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题名称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目录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概述 (6) 2.1乙醇的性质及质量标准 (6) 2.1.1物理性质 (6) 2.1.2化学性质 (6) 2.1.3生化性 (6) 2.1.4质量标准 (6) 2.2乙醇生产的意义及发展史 (7) 2.2.1乙醇生产的意义 (7) 2.2.2乙醇生产的发展 (7) 2.3乙醇的应用领域 (8) 2.4主要生产工艺 (8) 2.5 乙醇发酵常用的微生物 (10) 3 乙醇发酵工艺 3.1 乙醇发酵分类 (10) 3.2 操作要点 (12) 3.3 结果 (12) 4 参考文献 5 感谢

1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精细化工是化学或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之后,把基础知识用于具体化工生产的一个专业体现。而精细化工课程设计是继前面专业课之后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化工类人才培养中进行的一次实践,它犹如学生搞毕业设计那样的一次“预演习”,无疑对学生毕业前进行毕业设计将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一些毕业前只搞毕业论文不搞毕业设计的学生,是使他们得到工程师训练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以表面活性剂、涂料、香料、化妆品、抗静电剂、热稳定剂、纳米材料以及新型功能材料等精细化工研究领域为基本方向,相应的组别选择相应的方向中具体的精细化学品作为设计目标,进行合成设计。 设计题目举例:

1.3 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对所选择的设计目标做出文献综述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具体要求为: 1、查阅至少四篇相关文献,写出文献综述,并设计相应的设计方案; 2、设计方案要求画出具体的设计工艺及参数,要求工艺及方案合理可行; 3、课程设计期间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1.4 设计数据基础 可查相关教材或工具手册 1.5 工作计划 1、领取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3天); 2、确定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工艺设计(5天); 3、校核验算,获取最终的设计结果(2天);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绘制工艺流程图(3天)。 1.6设计成果要求 1、通过查阅资料、设计计算等最终提供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电子稿及

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总结

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总结 1. 二氧化硫接触氧化制三氧化硫。 (1)化学反应:SO2 + 1/2O2 SO3 (2)催化剂:活性组分:V2O5。载体:硅胶、硅藻土及其混合物。助催化剂:K2O、K2SO4、TiO2、MoO3等。(3)反应压力:常压。(4)反应温度:400~600℃ 2. 氧气氧化法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 (1)化学反应:C2H4 + 1/2O2 C2H4O (2)催化剂:活性组分:Ag。载体:碳化硅,α—Al2O3和含有少量SiO2的 α—Al2O3,助催化剂:碳酸钾、碳酸钡和稀土元素化合物。 (3)反应压力:1.0~3.0 MPa。(4)反应温度:204~270℃ 3. 氢氮气合成氨 (1)化学反应:N2 + 3H2 2NH3 (2)催化剂:α—Fe-Al2O3-MgO-K2O-CaO-SiO2 (1)反应压力:15MPa。(4)反应温度:390~520℃。 4.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 (1)化学反应:CH2=CHCH3 + NH3 + 3/2O2 CH2=CHCN + 3H2O (2)催化剂:①钼酸铋系:P-Mo-Bi-Fe-Co-Ni-K-O/Si2O;②锑系:Sb-Fe-O。 (3)反应压力:常压。(4)反应温度:最佳温度:440℃。 5.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1)化学反应:C2H5 CH=CH2 + H2 (2)催化剂:Fe2O3-Cr2O3-K2O (3)反应压力:常压。 (4)反应温度:600~630℃ 6..写出合成气制甲醇的主反应及主要副反应方程式。 答:主反应:CO +2H2CH3OH 当有二氧化碳存在时,二氧化碳按下列反应生成甲醇: CO2 + H2 CO + H2O CO + 2H2CH3OH 两步反应的总反应式为:CO2 + 3H2CH3OH+ H2O 副反应:(1)平行副反应 CO + 3H2CH4 + H2O 2CO + 2H2CO2 + CH4 4CO + 8H2C4H9OH+3 H2O 2CO + 4H2CH3OCH3+ H2O 当有金属铁、钴、镍等存在时,还可以发生生碳反应。 (2)连串副反应 2CH3OH CH3OCH3 + H2O CH3OH + nCO +2nH2CnH2n+1CH2OH + nH2O CH3OH + nCO +2(n-1)H2CnH2n+1COOH + (n-1)H2O 1. 什么叫烃类热裂解过程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 答:一次反应:由原料烃类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 二次反应:主要指由一次反应生成的低级烯烃进一步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直至最后生成焦或炭的反应。 2. 什么叫烃类的热裂解? 答: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原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分子量不同

工艺学重点

1 石油化工工艺学重点 1. 按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和作用划分,化工工艺流程可概括为哪几个过程? 按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划分和它们在流程中所担负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过程: (1)生产准备过程——原料工序 包括反应所需的主要原料、氧化剂、氮化剂、溶剂、水等各种辅助原料的贮存、净化、干燥以及配制等等。 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 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 (2)催化剂准备过程——催化剂工序 包括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和各种助剂的制备、溶解、贮存、配制等。 (3)反应过程——反应工序 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全流程的核心。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 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 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以反应过程为主,还要附设必要的加热、冷却、反应产物输送以及反 应控制等。 (4)分离过程——分离工序 将反应生成的产物从反应系统分离出来,进行精制、提纯、得到目的产品。并将未反应的原料、溶剂以及随 反应物带出的催化剂、副反应产物等分离出来,尽可能实现原料、溶剂等物料的循环使用。分离精制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冷凝、吸收、吸附、冷冻、蒸馏、精馏、萃取、膜分离、结晶、过滤和干燥等,对于不同生产过程可以 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分离精制方法。 (5)回收过程——回收工序 对反应过程生成的一些副产物,或不循环的一些少量的未反应原料、溶剂,以及催化剂等物料均应有必要的 精制处理以回收使用,因此要设置一系列分离、提纯操作,如精馏、吸收等。 (6)后加工过程——后处理工序 将分离过程获得的目的产物按成品质量要求的规格、形状进行必要的加工制作,以及贮存和包装出厂。 (7)辅助过程 除了上述六个主要生产过程外,在流程中还有为回收能量而设的过程(如废热利用),为稳定生产而设的过程 (如缓冲、稳压、中间贮存),为治理三废而设的过程(如废气焚烧)以及产品贮运过程等。这些虽属于辅助过程, 但也不可忽视。 化工过程通常包括多步反应转化过程,因此除了起始原料和最终产品外,尚有多种中间产物生成,原料和产 品也可能是多个;因此化工过程通常由上述步骤交替组成,以化学反应为中心,将反应与分离有机地组织起来。 4.催化剂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催化剂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催化剂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催化剂是参与了反应的,但反应终了时,催化剂本身未发生化学性质和数量的变化。因此催化剂在生产过程 中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使用。 (2)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即加速作用),但不能改变平衡。即当反应体系的始末状态相同时, 无论有无催化剂存在,该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热效应、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均相同。因此催化剂不能使热力学 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发生;催化剂是以同样的倍率提高正、逆反应速率的,能加速正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必然也

有机工艺学——常用指标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 第一章 化工生产中的常用指标与催化剂(1) 【考纲要求】掌握化工生产中的常用指标(转化率、产率、收率、消耗定额、空间速度、接触时间)的概念及其计算 【基本知识点】 1.转化率 (1)定义:转化率是( )。转化率越大,说明参加反应的原料量越( ),转化程度越( )。由于进行反应器的原料一般不会全部参加反应,所以转化率的数值(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符号:( ) (3)表达式:( ) 工业生产中有单程转化率和总转化率之分。 A.单程转化率 a.定义:表示反应物一次通过反应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与输入反应反应器的反应总量的百分比。 b.公式:单程转化率=进入反应器的反应物量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100% = 进入反应器的反应物量量-反应后剩余的反应物进入反应器的反应物量×100% c.习题巩固:以乙烷为裂解原料生产乙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通入裂解炉的乙烷量为7000kg/h ,反应后,尾气中含乙烷2450kg/h ,求乙烷的转化率。 B.总转化率 a.定义:表示输入到过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与输入到过程的反应物的总量的百分数。 对于有循环和旁路的生产过程,常用总转化率。

b.公式:总转化率=量 进入到过程的反应物总物量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反应×100% c.习题巩固:用乙烷作原料裂解生产乙烯,通入裂解炉的新鲜原料乙烷为5000 kg/h ,裂解气分离后,没有反应的乙烷2000kg/h 又返回了裂解炉进行反应,最终分析裂解气中含乙烷1500 kg/h ,求乙烷的总转化率。 2.产率(或选择性) A.理论产量 (1)定义:理论产量是指( )。 (2)计算公式: 对于反应aA+bB====pP+qQ mp 理(A 反)=? B.产率 (1)定义:产率( )。 即参加反应的原料有一部分被副反应消耗掉了,而没有生成目的产物。产率越高,说明参加反应的原料生成的目的产物越多( )。 (2)符号:( ) (3)公式:产率=参加反应的原料量 原料量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100% (4)习题:用乙烷作裂解原料生产乙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通入裂解炉的乙烷量 为7000kg/h ,反应后,尾气中含乙烷2450kg/h ,得到乙烯量为3332 kg/h ,求乙烯的产 率。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所依托的本校“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重点学科,享誉国内外。 本专业不仅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也是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于2010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富有特色的工程教育使得本专业于2007年首批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是全国第3个通过工程认证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效期3年。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于2010年第二次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2013年6月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同年第三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本专业将于2019迎来第四次工程教育认证。 本专业学生通过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化工设计等课程的学习,认识大型装置中物料的流动、传热、传质等物理过程及规律,掌握化工产品开发、设备与工艺设计、控制操作以及系统集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储备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工程放大效应的知识。 本专业拥有严格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双重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素质和科学与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化学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等化学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拥有学术型、工程应用型、复合创新型等多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就业面宽阔,能适应日用化工、医药健康、食品加工、电子产品制造、能源行业以及传统化工等领域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属于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也是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学科,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并在强势发展的国家“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重点学科支撑下,正朝着国际上有影响、国内著名的示范专业方向快速发展。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全球化工向绿色化、可持续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需求,能够在化工、环保、能源、医药、材料等领域从事工艺设计、产品研发、化工过程智能诊断、项目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优选稿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二章粗原料气制取 一、固体燃料气化法 名词解释:煤气化:使煤与气化剂作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把煤炭转变为 燃料用煤气或合成用煤气。 加氮空气;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 的含量,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标准煤:含碳量为84%的煤(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1.煤气化有几种工业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蓄热法:将空气和水蒸气分别送入煤层,也称间歇式制气法 富氧空气气化法:用富氧空气或纯氧代替空气进行煤气化 外热法: 利用其他廉价高温热源来为煤气化提供热能,尚未达到工业化阶段2.气化炉有哪些床层类型,描述各自的特点工业用煤气化炉有几种类型固定床:气体从颗粒间的缝隙中穿过,颗粒保持静止 流化床:增大气速,颗粒开始全部悬浮于气流中,而且床层的高度随气速的增大而升高 气流床:气流速度增大至某一极限值时,悬浮于气流中的颗粒被气流带出间歇式气化炉、鲁奇炉、温克勒炉、K-T炉、德士古炉 3.煤的气化剂有哪些用不同气化剂进行煤气化,气体产物各是什么空气和水蒸气 空气煤气(N2、CO)、水煤气(H2、CO)、混合煤气、半水煤气 4.固定床煤气化炉燃料层如何分区各区进行什么过程

干燥区:使新入煤炉中的水分蒸发 干馏区:煤开始热解,逸出以烃类为主的挥发分,而燃料本身开始碳化 气化区:煤气化的主要反应在气化区进行 灰渣区:灰渣于该区域出炉 5.固定床气化炉燃料最下层是什麽区其有何作用 灰渣区可预热从底部进入的气化剂并保持不因过热而变形 6.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是什么为什么循环时间如何分配工业上将自上一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送入空气为止,称为一个循环。 每个循环有五个阶段,吹风阶段、蒸汽一次上吹、蒸汽下吹、蒸汽二次上吹、空气吹净 7.什麽是加氮空气其作用为何使用中应注意什麽事项 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 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使炉温下降慢调节合成氨气体成分,严格控制氮含量,以免引起事故 8.德士古炉废热如何回收? 直接激冷法、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和直接淬冷 9.画出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炉及谢尔废热锅炉连续气化工艺制备合成氨流程,为什么后两者流程有差别? P70P72 二、一氧化碳变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