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PDCA分析

临床路径PDCA分析
临床路径PDCA分析

2016年外一科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持续改进

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我院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我科最初入径病种4种,现入径病种5种。2015年全年我科临床路径总入径数:233人次,完成人数188,中途退出人数45,入径率62%,入组完成率80.69%,好转治愈率98%。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住院病人数为零,门脉高压症住院病人数仅为3。2016年1-3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外一科临床路径小组组长毛浪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二级医院指标:

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通过天健病历系统统计2015年及2016年1-4月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见附表:2016年1-4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5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成员会议

1、通过召开会议,利用统计学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

因,问题解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病种,保留腹股沟疝、下肢静脉曲张、结节

性甲状腺肿病种,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门脉高压症病种退出临床路径管理,急性乳腺炎、脾破裂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鱼骨图原因分析

2、关联图原因分析

3、原因总结

通过以上2种方法寻找临床路径执行力下降的特性要因,发现诸多原因,其中我们可以马上解决主观上最根本原因为: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监管不到位。

四、寻找解决的方法

1、通过会议,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汇集解决的办法。

临床路径PDCA分析

PDCA案例一: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55.89%,入组完成率75.9%,好转治愈率75.82%,2014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未入径完成中途退出入径率入组完成率1月111 56 19 40.32% 74.67% 2月111 35 8 27.92% 81.40% 3月122 35 9 26.51% 79.55% 4月131 26 9 21.08% 74.29% 5月114 33 15 29.63% 68.75% 6月125 31 7 23.31% 81.58%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

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年1-6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 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 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 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仁院长亲自把 关,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2014】31号发文)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 鱼骨图原因分析 临 床路径入径及完成率下降 患者原因 监管问题 信息系统问题 临床医护人员 ICD 编码更换 职能科室无任何监管 嘉禾系统编码未更新 对路径统计数据无分析 路径管理委员会无作为 科室人员入径积极性差 执行流程不熟悉 路径维护工作不到位 患者不配合治疗 患者对路径不了解 新临床路径系统引进延误 患者提前出院

消化科上半年临床路径总结分析-pdca

消化科上半年临床路径总结分析-pdca 消化科上半年临床路径总结分析与持续改进 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16号)、《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和《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渝红院〔2011〕68号)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至2011年以来我科逐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确定了临床路径小组成员及职责,有效管理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案。 一、上半年入组情况 30 消化性溃疡 25 20 15收治病人数 纳入路径数 10 5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 16急性非重症胰腺炎 14 收治病人数12 纳入路径数 10

8 6 4 2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 16上半年每月入组路径汇总示: 14纳入路径数 12 10 8 6 4 2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 二、可见,入组率较低的月份主要是1月、2月和6月。分析其入组率低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病人方面:1月、2月、6月因天气、节日原因,病人就诊减少;且部分患者带有其他系统的基础性疾病入院,以及住院中发现其他方面的疾病或者出现并发症,导致无法入组临床路径。 2、科室方面:部分医师对临床路径的认识不够,导致部分可以入组的病人没有入组;另外,部分医师未重视临床路径分重要性,即使知道可以入组的,但为了工作上的便利,就故意遗漏部分病人。

3、医院反面:医院对入组临床路径的条件部分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治疗时间过短,费用的限度,导致入组率下降。 医院方面科室方面 医师重视、认识不够 时间、费用的限制过窄 入组率降低 带有其他基础疾病需治疗 发现新的疾病出现并发症 病人方面 三、整改措施 1、科室组织学习院临床路径相关文件,加强了解科室临床路径入组条件,并每月检查各位医师入组情况,对入组数较差的医师调查情况,合理培训辅导。 2、加强医患沟通,宣传临床路径的优点,让更多的患者同意治疗。 3、与医院医务科协商,共同修改科室临床路径不合理规定以增加入组率。 四、效果评价 2014上半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较2013年全年均有较好的提高,考虑与医院、科室对其重视较前提高有关,另一方面,科室的发展让更多的病人愿意来我院救治,提高了患者的入住率进而加大了临床路径入院病人的数量。

临床路径PDCA分析

2016年外一科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 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我院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我科最初入径病种4种,现入径病种5种。2015年全年我科临床路径总入径数:233人次,完成人数188,中途退出人数45,入径率62%,入组完成率80.69%,好转治愈率98%。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住院病人数为零,门脉高压症住院病人数仅为3。2016年1-3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外一科临床路径小组组长毛浪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二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通过天健病历系统统计2015年及2016年1-4月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见附表:2016年1-4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5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成员会议 1、通过召开会议,利用统计学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 问题解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病种,保留腹股沟疝、下肢静脉曲张、结节性 甲状腺肿病种,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门脉高压症病种退出临床路径管理,急性乳腺炎、脾破裂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鱼骨图原因分析

2、关联图原因分析

3、原因总结 通过以上2种方法寻找临床路径执行力下降的特性要因,发现诸多原因,其中我们可以马上解决主观上最根本原因为: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监管不到位。 四、寻找解决的方法 1、通过会议,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汇集解决的办法。 2、制定临床路径改进的方案,并落实追踪,预留备选方案。

医院临床科室住院超30天PDCA案例

运用PDCA控制住院超30天患者数量 (肿瘤血液科) 【主题背景】我院目前为创三甲医院的关键时期,又是医保制度改革时期,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监控过度诊疗行为,完善服务流程,我院制定了《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规定》,并在全院推广实施。根据规定要求科室要严格监控,及时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进行上报、登记、统计、分析、评价,查找原因,持续改进。 Plan-一计划 肿瘤血液科对2020年4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评价分析,以查找原因,找寻缩短住院天数的方法。 3、登记统计结果:我科2020年4月至8月,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个8例。 4、计算方法:分别统计4、 5、 6、 7、8月每月住院超30天人数,同时统计PDCA后住院人数,进行对比。

我院质控要求 医务科承担监管责任,负责对超长住院日病例进行重点跟踪,对住院日超长原因进行深度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反馈并力促科室持续改进。对超30天住院患者进行超长住院原因分析及进一步总结、整改。 现状分析 2020年04月至2020年08月, 我科超30天住院情况: 超30天住院问题分析: 主要原因: 1、因病情需要恢复时间长 2、合并感染

3、慢性病并发症多 次要原因: 4、病员生活不能自理,拒绝出院。 5、病情重,家属要求住院治疗。 6、家属工作繁忙拒绝接患者出院。 组建组织 1.分析成员:科主任、主诊医师、护士 2.具体分析 检查表 各岗位分别总结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并汇总,针对具体问题分析。

确定要因: 根据各组提出问题,讨论结果,提出主要影响患者超30天原因问题: 1.诊断时间长 2.化疗后并发症多,骨髓抑制 3.治疗周期长 对策拟定: 科主任主诊医师护理人员患者本人 诊断时间长定期组织科室内 理论知识考核加强专科知识学 习,提高个人能 力 总结患者症状及 生活情况,协助 诊断 积极进行疾病宣 教,了解疾病情 况 化疗后并发症多,骨髓抑制制定多种并发症 诊疗措施 按时复查,提高 危急意识 积极做好护理工 作,避免不良事 件发生 适当锻炼,增加 营养,提高耐受 性 治疗周期长根据个人情况制 定诊疗计划 诊断后积极治 疗,缩减治疗周 期 做好心理指导加强医患沟通

临床路径PDCA分析

2016年外一科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持续改进 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我院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我科最初入径病种4利现入径病种5利a 2015年全年我科临床路径总入径数:233人次,完成人数188,中途退出人数45,入径率62%,入组完成率80. 69%,好转治愈率98%。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住院病人数为零,门脉高压症住院病人数仅为3。2016年1-3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外一科临床路径小组组长毛浪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二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 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通过天健病历系统统计2015年及2016年1-4月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见附表:2016年1-4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5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成员会议 1、通过召开会议,利用统讣学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决的瓶

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病种,保留腹股沟疝、下肢静脉曲张、结节性屮状腺肿病 种,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门脉高压症病种退出临床路径管理,急性乳腺炎、 脾破裂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三.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K 鱼骨图原因分析 2、关联图原因分析 患者不配合治疗 \医院无临床路径管理软件\ 患者提前出院 A ---------- A -k ? 路径管理小组无作为 /科室人员入径积极性差 / 对路径统讣数据无分析 J /路径维护工作不到位卜/ 职能科室无任何监管/ 执行流程不熟悉 / 信息系统问题 ICD 编码史换 患者原因 临床医护人员 临床路径入径及完成率下降 患者对路径不了解

临床路径PDCA分析

临床路径P D C A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PDCA案例一: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入组完成率%,好转治愈率%,2014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年1-6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 解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仁院长亲自 把关,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2014】31号发文)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鱼骨图原因分析 2、关联图原因分析

临床路径PDCA分析

P D C A 案例一: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 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55.89%,入组完成率75.9%,好转治愈率75.82%,2014 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入径率 达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信息数据搜集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 年及2014 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年1-6 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决的瓶 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仁院长亲自把关, 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2014】31 号发文)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鱼骨图原因分析

患者原 信息系统问 患者提前出院 路径管理委员会无 科室人员入径积极性 监管问题 路径维护工作不到 职能科室无任何监管 执行流程不熟 临床医护人 患者不配合治 ICD 编码更换 2、 关联图原因分析 患者对路径不了 嘉禾系统编码未更新 新临床路径系统引进 对路径统计数据无 临 床 路 径 入 径

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它能降低由于不同医生医疗差异而导致的治疗疗效差异,能有效的保证医疗质量,它强调的是医疗护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流程上更加具体细化,更突出实践性和标准性,做到病种医疗环节质量标准化,实施全程监控和评价。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共分为4个阶段,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 (监管)、Action(结果处理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具体的处理内容:计划阶段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和管理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是检查对执行后的效果;结果处理阶段的重点在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并依据标准执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为制定下一轮计划提供资料。 我科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入组率部分不达标,入组完成率极低,通过应用PDCA循环优化管理后,临床路径完成率有着明显的提高。但在上一个PDCA循环中,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发现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在2016年,我科继续运用PDCA管理模式,解决了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同时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将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促进临床路径完成率提高。 1.P阶段:合理设定计划 1.1步骤一:界定问题,确定改进目标,规划人、事、物、对策实施步骤及评估基准。 我科2015年1月-12月临床路径开展过程中出现入组率高,完成率低。其中结核性胸膜炎41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48.78%,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5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8%。未达到三级医院入组完成率50%的要求,为达到三级医院的要求,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我科针对这种情况立即成立工作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应用流程图还原事件经过并试图找出问题。

临床路径入组率分析、整改(2013年)

提高临床路径病种入组率及持续改进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自 2011 年起,我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各实施科室成立了管理小组。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的多部门多科室间的协作机制,对开临床路径管理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制定了临床路径表单。针对前两年我院该项工作开展不力的情况,今年3 月,由陶院长带队,组织医务科及临床实施科室人员到北京同仁医院进行了专项工作考察学习。4 月,组织医务科、护理部及实施该项工作科室的管理人员到德阳市人民医院参观学习。之后召开了专题工作会,修订了《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奖惩措施,各科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及数据上报。每季度医务科组织进行专项检查、分析、通报,奖惩逗硬。目前,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24 个(其中2个为三季度新增试点病种)。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正在建设中,有望年底全面实施。通过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平均床日数和平均床日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入组率达不到卫生部的统一标准。6月初,医务科对医院2013年1月至5月临床路径实施病种入组率进行了调查分析。从6 月中旬起对实施过程中入组率低的情况进行了整改。9 月底对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3年1月至5月临床路径入组率统计: 表1:

入组率 28% 36% 33% 50% 46% 图:1: 入组率 、临床路径病种入组率持续改进记录表: 科室名称 医务科 时间 2013 年 1-5 月 2013 年 6-9 月 质量管理主题 提高临床路径实施病种入组了。 预期目标 入组率≥ 50% 监测目标 时间 2013年 1-5 月 时间 2013 年 6-9 月 结果 见表 1、图 1 结果 见表 2、表 3、图 3、图 4 问题叙述 实施临床路径病种入组率低。 原因分析 采用头脑风暴法,经院长会议座谈讨论通过,有如下原因(见图 2) 1、人员因素: (1)临床医师: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各种记录不及时;工作负荷重; (2)患者本人:文化层次低,不理解,不相信,不愿意; (3)患者家属: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愿意,家属要求反复用好的医疗资源; 2、环境因素:电脑设备少,经常出故障;信息化技术不支撑; 3、其它因素:医生太少;工作量大;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 是否展开调查与改进: √ 展开 PDCA 调查与改进 计划( Plan ) 1、 改进方案 ①增加医师 ②加大管理力度,进行思想教育。 ③增加电脑设备; ④推进信息化工程的实施 2、时间: 2013 年 6 月至 2013 年 9 月 实施( Do ): 1、今年新进临床人员及归培人员即将到位; 2、加强管理力度,对各科室制定目标任务;切实提高临床 路径 实施病种入组率。 3、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定期检查;提出问题、记录,并提 出整 改措施。 4、医院加大处罚力度,有细则; 5,进行资料分析并及时做好 信息反馈和沟通。 处理( Action ): 1、各临床科室每月进行监测并做好统计信 息上 报、反馈。 2、医务科每季度做好统计,奖惩在专项检 查通 报中体现; 检查( Check ): 1、有形成果: 2013年 6-9 月全院实施临床路径病种入组率 总 体水平达标,各病种基本达标。 2、无形成果: PDCA 方法的运用;科室的团队精神和质量 管理 能力提高。 1、2、3、4、5月入组率

医院临床路径存在问题的PDCA改进

临床路径管理运用PDCA循环改进为提高临床医师积极、规范开展临床路径,我们针对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办法来更加规范开展临床路径的医疗质量管理。 现况分析: 1、临床路径工作培训不够到位。 2、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科室成立的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形同虚设,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个别医务人员还存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会影响科室收入、降低医务人员待遇的顾虑,不利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如期、顺利进行。 3、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自主权与标准化发生冲突:部分医生认为临床路径是一种有限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僵化,减少了医生的自主权,限制了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 4、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经验交流。医院管理层及科室负责人缺少到外地参观学习的机会,希望能有机会外出参观学习,以增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把握临床路径使用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 5、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监管、统计、分析、总结等工作存在很大问题。目前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准确性不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是影响医院及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如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医院需要临床路径工作的动态监控、自动制表的相关软件。临床路径从最初的20多种疾病病种发展为如今216种病种,需要专业性强、操作简单的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否则增加医护工作量,科室间协调不畅,增加路径推广的阻力。 6、临床路径病历,病历内无表单,与普通病历无差别。 7、临床路径实施的目的与意义是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虽然目前医务科没有在这方面的硬性要求,但是个别科室在《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控制管理记录册》中记录入径病人比非入径病人平均住院日还要长。

临床路径PDCA分析

2016年外一科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我院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我科最初入径病种4种,现入径病种5种。2015年全年我科临床路径总入径数:233人次,完成人数188,中途退出人数45,入径率62%,入组完成率%,好转治愈率98%。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住院病人数为零,门脉高压症住院病人数仅为3。2016年1-3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外一科临床路径小组组长毛浪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二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通过天健病历系统统计2015年及2016年1-4月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

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见附表:2016年1-4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5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成员会议 1、通过召开会议,利用统计学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病种,保留腹股沟疝、下肢静脉曲张、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种,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门脉高压症病种退出临床路径管理,急性乳腺炎、脾破裂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鱼骨图原因分析、1. 患者原因信息系统问题 ICD患者对路径不了解编码更换临患者不配合治疗医院无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床患者提前出院路新临床路径系统引进延误径路径管理小组无作为科室人员入径积极性差入对路径统计数据无分析径路径维护工作不到位及执行流程不熟悉职能科室无任何监管完临床医护人员监管问题

临床路径PDCA分析

PDCA案例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入组完成率%好转治愈率% 2014 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 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信息数据搜集 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 年 1-6 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 2013 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 问题解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仁院长亲 自把关,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 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 2014】 31 号发文)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鱼骨图原因分析

路径管理委员会无科室人员入径积极性 对路径统计数据无路径维护工作不到 职能科室无任何监管「/ 执行流程不熟/ --------------- T h管问2 临床医护人2、关联图原因分析临床路径入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