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概论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概论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概论

3.1 光的色彩颜色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主备人:授课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知道透明体和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3.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物体颜色的成因。

教学难点:物体颜色的成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器材:

三棱镜,白屏,红色玻璃,蓝色玻璃,红纸,绿纸,黑纸,圆形红、绿、蓝。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54—58页,思考如下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怎样通过实验将一束白光分解为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3、怎样从白光中得到一种颜色的光,为什么红、绿、蓝光是光的三原色?

4、透明物体的颜色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5、举例说明光能的应用。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衣服、花朵、图画、彩色电视节目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物体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这节的学习将为我们同学解开这个迷。

二、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1、什么是光源

2、光的色散

演示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接着演示:用同样的三棱镜倒放在第一个三棱镜后面,白屏上会出现白光。

结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3、色光的混合

实验:把红色、蓝色、绿色透明塑料片放在阳光下,各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将任意两片透明塑料片叠在一起,透过的是什么颜色的光?透过各色透明塑料片,观察我们课本上的画面,色彩发生变化了吗?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按相同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应用:彩色电视机色彩的形成。

4、物体的颜色

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⑴演示:让白光分别照射红色玻璃、蓝色玻璃,可以在白屏上分别看到一条红色光带和蓝色光带。

引导学生观察,并告诉学生实验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⑵演示:重做光的色散实验,在白屏上贴上一张红纸,在红纸上被红光照亮的地方很亮,其他地方较暗,如果用绿纸贴在白屏上做上述实验,则绿纸上被绿光照射的地方很亮,其他地方较暗。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告诉学生实验结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⑶演示:重做光的色散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黑纸,可以看到不论什么色光照射的地方都是黑的。

实验结论: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5、光具有能量

观看图3-11-3-15结合身边事例,师生共同讨论光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

四、课堂检测

1、光源是指_________的物体,光源可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

2、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光,蓝色玻璃纸只

通过________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____光.

白色光可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色光。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就是----____现象,彩色电视机就是运用了________的原理。

4、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闪闪发光的红宝石 C萤火虫 D电子表上的液晶

5、摄影中,为了改变拍摄影像的色调,常使用滤镜,其作用是:

A、使相机镜头美观

B、可以挡住空气的灰尘,使影像清晰

C、只允许某种色光通过

D、以上都是

4、冬天在阳光下人感到暖和,这说明光是具有______的。

5、一名演员穿着红色上衣,白色裙子在台上表演,若二束蓝色的光束照在她身上,在台下的观众看到的该演员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这种颜色?

6、为什么人们夏天一般穿浅色的衣服,而冬天穿深色的衣服的较多?试从光的能量角度给以解释。

五、布置作业

“WWW”1、2、3题

六、课后反思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2、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红外线、紫外线

教学难点:

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防止紫外线过量照射给人们带来灾害。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三棱镜、白纸、温度计、墨水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59—62页,思考如下问题

1、红外线是怎样发现的?红外线的性质是什么,应用有哪些?

2、紫外线是怎样发现的?紫外线的性质是什么,应用有哪些?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引入新课

大家知道电视是靠什么来实现遥控的?

(二)、自主、合作展示

提出问题,除了七色光外,有无其它光存在呢?

师生共同探究:

1、按照图3—16实验,先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紫光上读出示数,再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红光、紫光外侧分别读出示数(将温度计玻璃泡涂成黑色)

2、将实验数据分析和小结:

实验完毕,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

3、概念:

(1)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叫可见光。

(2)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光叫不可见光。

(3)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

4、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探测器

(2)红外线照相机

(3)红外夜视仪

5、紫外线

(1)紫外线:在红光外侧存在红外线,那么紫光外侧是否也存在某种不可见光?实验证明在紫光外侧存在人眼看不见光叫紫外线。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2)紫外线的应用

①用紫外灯灭菌

②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电焊工人在焊接时戴上防护罩以防紫外线伤害。

环保话题:紫外线与臭氧层。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检测

1、____叫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属于____光。

2、太阳的热主要以_____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3、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____效应,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4、紫外线是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的,它的最显著的特性是能使,根据这一原理可制成验钞机。

天气预报中常出现的“紫外线指数”,各种防紫外线用品上标明的防晒指数,它的含义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六、布置作业

“WWW”1、2题

七、课后反思

3.3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能理解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3、知道光速是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建立假说,检验论证,评价发展的思维程序;

2、观察光在空气、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过程以及光速的应用。能解释简单的光直线传播现象。教学难点: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得到及解释光直线传播现象。

教学资源:

学生课前准备器材:激光笔、玻璃棒一只、卫生香、一空烧杯、一装有水的烧杯、少量牛奶火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63—65页,思考如下问题

1、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吗?说说。

2、你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

3、举出自然界中哪些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可查阅资料

4、光的直线传播有哪些应用?说说。可查阅资料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引入活动:同学们,你们做过手影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一做。

学生活动,师生共同评价。

由活动引入问题:影为什么会随手形的变化而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释这个问题。

(二)、自主、合作展示

展示一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光沿着线传播的现象吗?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展示二

实验探究:1、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探究光沿直线传播。教师评价

2、抽几名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合作进行(讲解员、操作员分

工)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为了形象的描述光沿直线传播,引进了光线的概念(教师讲解)

展示三

问题: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出现了很多的自然现象,让学生举例教师评价(利用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分析)

展示四

提问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有哪些,学生讨论展示

展示五

提问光的传播有速度吗?它的速度是多少?(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四、巩固练习

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来解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米/秒.

2、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3.为了检查一块木块的棱是否直,木工常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这是因为() A:因为用一只眼睛看方便

B:根据光的直线传播

C:由于人们的习惯

D:让光集中射入一只眼睛

4.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阳光在树阴下形成点点圆斑?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展示)

六、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

3.一工棚的油毡屋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表明 [ ]

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

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

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如果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线,根据这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可以确定 [ ]

A.发光体的体积

B.发光体的位置

C.发光体的大小

D.发光体的面积

二、填空题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

2、影子的形成说明。

3、光的传播速度为 m/s。

4、用步枪瞄准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这是规律的应用。

5、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形成的天文现象。

七、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读一读”

2、“WWW”1、2题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反思

3.4平面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知道实像合虚像的区别。

3、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猜想、制定计划、动手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从而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作平面镜所成像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及虚像的理解。

教学器材:

教师自制魔术箱一只、茶色玻璃、棋子、白纸、刻度尺、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66—69页

1、举例说出平面镜有哪些作用。

2、思考回答: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问题

(1)、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啥特点。

(2)、探究平面镜成像需要哪些仪器?并说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

(3)、怎样确定像的位置,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查阅资料,思考如下问题

(1)、为什么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玻璃板不和桌面垂直可以吗?

(4)、查阅资料了解用茶色玻璃板的好处是啥?

(5)、用方格纸有啥好处?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魔术表演:

1、教师将魔术箱全方位的展示给同学看,将开口的一面对着同学们,再用抽拉挡板将口封闭。

2、请一位同学上台将一张纸币从魔术箱顶端投币口投入。

3、教师拉开挡板,让同学们观察纸币在不在箱里,并对看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发表看法。

4、分解魔术箱,取出平面镜,现出纸币。

板书课题:§3-4平面镜

观看表演,思考、讨论

通过魔术设疑,激起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合作展示

展示一

平面镜的定义及平面镜的作用

1、要求学生观察并用手摸一摸,看什么是平面镜,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2、提问:平面镜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展示二

提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同学们猜猜看。

(要求学生用平面镜照照自己或身边的物品,根据学生照镜子时物与像的比较猜想平面镜成像的有什么特点?)(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等)

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自学,提出需要哪些仪器?说出实验设计思路。

教师点评:怎样找像的位置,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引导:要想找到虚像位置,可以找一个与物完全一样的替代物放在镜后与像作比较

进一步引导:怎样才能确定像的大小,可以看物与像是否重合

做到既能在镜前看见像又能看见替代物呢?(玻璃板)

2、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至少做3次)教师评价

3、交流总结实验结论

展示三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吃的像。教师示范学生在做。

展示四

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光污染,知道平面镜的一些害处学生回答。

四、巩固练习

1、“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 ( ) A.山的影子 B.山的实像 C.山倒立的虚像 D.山正立的虚像

2、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五、交流小结

六、当堂检测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像,像和物的大小,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2、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米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有米,如果他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将。

3、我们在河边看到树木和建筑物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前者是由引起的,后者是由引起的。

4、作出物体在平面镜的虚像。

七、作业设计

八、课后反思

3.5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

2.了解光反射的规律

3.清楚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习如何记录收集到的证据.

2.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