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时间数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第五章时间数列

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

一.时间序列的构成

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的排列,称为时间数列。

一个时间数列是受到若干个因素影响的,例如农产量,受到天气、病虫害、政策、价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理论上说,是所有这些变量的函数。但这种研究方法,并不是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学中对时间数列的研究,是忽略各个具体的非时间因素对时间数列的影响,而是将各种因素的出现看成在时间轴上必然的现象。因此,统计学中对时间数列的研究,是从时间轴出发的。

在统计中,研究时间数列的方法是将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分为下列四类。

1.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

指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趋势性。

例如我国的经济发展,从1949年以来,一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的趋势。

2.季节变动(Seasonal Fluctuation)

社会经济现象表现出来的与日历周期同步的周期性。

例如商场中电风扇等具有鲜明季节特征的商品的销售量,就具有受季节变动影响很大的特点。在商场中,冬季的电风扇销售量很小,而夏季则增大。年复一年,这种规律与季节的变化是严格同步的,虽然有的年份早一些,有的年份晚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与日历同步的周期性称为季节变动,但并不一定是指一年四季的概念。按月、按周、按天的循环变动,也可以称为季节变动。

例如,一个城市一天中的用电量就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早晨上班的时候,各单位开始使用机器或者办公设备,城市用电量上升,到下班时,用电量下降。晚上天黑以后,照明用电增加,城市的总用电量达到高峰。当人们逐渐熄灯睡觉后,用电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样周而复始,也可以表现为一种季节变动。

3.循环变动(Cyclical Movement)

循环变动也是一种周期性的变动,不过这种周期无法直接用日历周期来进行解释。一般来说,循环变动的周期往往比一年时间要长,根据周期的不同,一般又分为几级:(1)短周期:一般在三至五年之内的周期;

(2)中周期:十至二十年的周期;

(3)长周期:二十年以上的周期。

4.不规则变动(Irregular Variations)

由各种无法解释的因素而引起的经济波动,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不规则变动中,如果存在尚未被发现的系统性因素,就会出现残差异常的情况。

二.时间序列的表现形式

时间序列的一般表现形式如下:

常见的简化模型包括两种:

加法模型:;

在加法模型中,构成时间序列的各个因素均是绝对量的形式,分别作为影响时间序列的一个组成部分,占有一定的比例。

乘法模型:

在乘法模型中,T是绝对量,而S、C和I均是以相对量的形式影响时间序列值,表现为对长期趋势的一个影响比例。从理论上说,这种模型更为合理。

更复杂的时间数列模型涉及到复杂的数列形式,在我们的课程中不予介绍。

第二节趋势变动的测定

趋势变动的测定目的在于从时间数列中分离出长期趋势值,测定趋势变动的方法包括两大类。

一.修匀方法

修匀方法是指从数列本身出发,通过平均的方法,消除数列的短期波动,使数列表现出稳定的趋势性。

修匀方法包括两类

1.时距扩大法

通过将计量统计指标的时间跨度加大,来获得一个相对平衡的序列,因为在较长的时间内,周期变动的影响和随机扰动,都会得到有效的平衡。

参见“汽车产量移动平均趋势”,以每三年为一个值,可以计算出一个时距。

2.移动平均法

时距扩大法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点减少,使序列表现得比较粗糙。移动平均法是将时距扩大法进行了一个平移,从序列顶端向下,选择N个时间点进行一次平均,然后将选择范围向下移动一个时间点,再进行一次平均,依次类推。每次平均的结果,记录在N个时间点的中间位置上。

参见下列“汽车产量移动平均趋势”。

(1)对于奇数周期的移动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平均值直接记录在居中的时间点上;

对于偶数周期的移动平均法,则需要进行两次移动平均,第一次按偶数周期计算,结果分别写在居中的两个时间点中间,第二次再将居中的时间点两侧的两个移动平均结果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计算出最终结果。

(2)移动平均法除了选择时距之外,还可以选择移动平均计算时的权重,以三年移动平均为例,如果在计算移动平均数时,不是采用简单移动平均,而是采用加权移动平均,则

方式如下:

其中三个W的选择,决定了移动平均的效果。如果试图更多地保留原序列的面貌,则中间时间点的W应当大一点,两侧小一些;反之,则应当使两侧的权重与中间保持一致。

(3)移动平均法的时距选择是根据研究目的而定的:

如果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将周期变动的影响去除掉,则移动平均的周期需要与实际经济波动的周期一致;

如果研究目的是为了修匀不规则变动,显示出周期的影响,则移动平均的周期应当大大地小于实际周期,并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一定程度地突出实际数值。

二.拟合方法

拟合方法是从数据的内在规律性出发,利用数学模型来对数列进行拟合处理,寻找最适合数列的数学模型,并以数学模型的规律来推断时间数列的规律。

要寻找时间数列的拟合模型,一般有两种方法

●●通过将时间数列在图上表现出来,直观地判断数列的数学规律性。例如,如

果数列表现为直线型,则可用一次函数表示;如果数列表现为抛物型,则可以用二

次函数表示,等等。

●●通过分析经济规律,使用已有的经济模型进行概括。例如逻辑斯蒂曲线,最

早被用于研究人口增长规律,近代以来,又被广泛运用于研究成长现象。如果我们

所研究的时间数列是具有成长特征的社会经济现象,则可以试着使用逻辑斯蒂曲线

进行拟合。

进行数列拟合的方法有许多种,在此介绍两种简单的方法

1.分段平均法

分段平均法是一种进行曲线拟合的简单方法,其做法是将时间数列的各项数值平均分为几部分,分别求各部分的平均数,然后将各个平均数标在图上,由此确定两个点或者三个点,根据这些点确定对应的曲线。

分段平均法一般只限于在线性趋势或者抛物线型趋势的数列中使用,原理上说,只需要两个点即可确定一条直线,三个点可以确定一条抛物线。

参见下列“1978年至1992年针织内衣零售量”。

由曲线的图形,我们可以看到,1978至1992年针织内衣的零售量表现出抛物线形式,因此可以用二次曲线进行拟合。拟合形式为

将数据等分成三段,每五年为一段,分别计算每一段的X和Y坐标的平均值,获得三个平均值点为:(3,9.66),(8,13.74),(13,11.36),将三个平均值点的坐标代入上式,得下列方程组:

解上述方程组,得

即拟合模型为:

使用最小二乘方法拟合出来的结果为:

我们可以看到,在本题中,使用分段平均法所获得的结果,与使用更为精确的方法获得的结果差异是很小的,说明分段平均法可以作为其他方法的一种替代形式。由于分段平均法的计算过程比较简单,适合于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进行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曲线拟合分析。

2.最小二乘法

针对以下的一种曲线形式

对于已知的一组x和y,欲求一组a和b,使得估计值与观察值y之间的离差最小。

构造总离差函数Q如下

欲求一组a、b,使得Q达到最小值,根据微积分的原理,可以分别就a、b求Q的偏导数,并令偏导数为0,解联立方程得解如下:

对于大多数一元函数,最小二乘法都能够计算出唯一的一组a和b,使Q达到最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变量x和y之间一定存在线性关系,最小二乘法只提供求a和b的算法,但求出来的系数是否有意义,还需要进行检验。

参考以下的一个案例:

将上述各结果代入前面的求解公式,可得b=2.1408,a=-17.172。

因此,回归结果为

然而,如果我们把x和y的原始含义展示出来(下表),就会发现上述的回归事实上是荒谬的。x和y分别是一些矩形的面积和周长,我们知道矩形的面积与周长之间是不存在相关关系的。我们之所以能够求出一个面积与周长之间的函数关系,仅仅是因为我们对一组数据进行了最小二乘处理。最小二乘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获得一个结果,但如果原始的数据之间事实上并不存在相关关系,这样求出来的结果,就仅仅是一个数字游戏,没有任何

实际意义。

3.其他的拟合模型

观察下列的Logistic曲线,这是由比利时人口学家Verhulst定义,最早用于研究人口变化规律的。在近代,由珀尔和里德广泛运用于研究增长问题,又称为Pear-Reed成长曲线。

通过定义和,可以将这一模型转化线性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这样的转换方法进行的最小二乘估计,拟合出来的并不是最优的拟合曲线。

4.当代混沌理论对于长期预测的冲击

考察一个生物种群,假定生物的数量满足这样一个公式:

其中表示在T时间生物数量与环境可承受的数量的比重,当这一比重比较大时,由于环境压力大,生物大量死亡,从而下一期的数量减少,而另一方面,这一数量大,也表明繁殖机会增加,从而使下一期的数量增加。

经过实际的运算,当R<2.5的时候,序列会收敛于0;当2.5<R<3时,序列稳定在某一数值上;当R>3时,出现倍周期;当R>3.5时,出现四周期,随后周期逐渐增加,直至无穷。

一个无穷的周期反映出序列出现了混沌现象。经济生活中的函数关系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上述的式子,因此经济规律很有可能会陷入一个无穷的周期,导致无法预测。

第三节季节变动的测定

季节变动的测定目的在于计算出季节指数,季节指数反映季节的实际数量与理论数量的差异,通常用比值表示。

一.按月(季)平均法

按月(季)平均法是将全年的总量分配到每个月份,作为当月的理论数量,再以各月的实际数量进行比较。

观察某商场一年中四个季节的衬衣销售量变化情况如下:

在上表中,计算五年中所有20个季度的总平均数为7380,再用每个特定季度的平均数除以7380,就可获得该季度的季节指数。

例如五年中春季的平均数为3860,除以7380得52.30%,所以春季的季节指数为52.30。

从这一结果中可以看到,所谓季度指数,是指该季节的某一现象,与全年的平均值相比,比值为多少。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对季度指数的干扰,往往要使用多个年份的结果来进行平均处理,从而获得一个较为稳定的指数。

二.趋势剔除法

按月(季)平均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懂,但其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到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趋势变动。从前一小节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同样是春季的销售量,2001年的数值比1997年高出50%以上,这意味着在整个序列中,除了存在季度的影响之外,还存在着增长趋势的影响。在存在趋势影响的情况下,夏季的销售量高于春季,除了有季节差异外,还有由于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存在的趋势差异。为了更精确地测定季度变动,就应当在计算时,首先把趋势变动的差异剔除掉。

趋势剔除法的核心在于充分考虑了长期趋势对于时间数列的影响,在计算各月的理论数量时,使用当月的趋势值代替年平均值。

具体步骤为:

1.利用移动平均法,求出对应各季的趋势值;

2.以各季的实际数量与趋势值相除,获得各季的季节变化情况;

3.将各年的同一季节情况进行平均,得各季未修正指数;

4.进行指数修正。

我们仍以前一小节的案例来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说明:首先我们使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各季度的趋势值。为了使计算结果中不残留季节影响,我们在选择移动平均周期的时候,应当使周期长度与季节变动的实际周期长度相一致,在本例中,应使用4个季度作为移动平均周期。(如果使用月度数据,则应当使用12个月作为移动平均周期,故趋势剔除法也称为12个月移动平均法)。

根据上一节的知识,当移动平均周期为偶数时,需要进行两次移动平均。

计算结果如上表中的第五列。

随后,我们用真实值与趋势值进行比较,即用第三列除以第五列,得出的结果如第六列所示。该列数据即为各个季度的季节变动比率。

为消除个别年份的特殊情况对季度指数的影响,我们使用若干年同一季度变动情况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计算结果,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表。

以各季度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季节指数,还需要进行一次修正。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根据各季度的平均数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上表阴影处)为398.37,而理论上各季度的季节指数之和应当为400。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是由于计算过程中的一些误差而造成的。

对指数进行修正的方法是先计算修正系数

再用修正系数乘以各季未修正指数,即得各季的修正后指数,该指数即为最终的季节指数。

第四节循环变动的测定

一.利用残余法测定循环变动

残余法是利用的公式,在时间数列中一项一项地剔除掉其他因素,最后残余下来为C。

1.用趋势剔除法求出S,在序列中除掉S的影响;

2.求长期趋势T,在序列中剔除T;

3.用“一二一”加权移动平均,消除I。

二.景气分析方法

1.景气分析的含义

景气是对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综合性描述,指经济活跃的程度。景气循环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扩张与收缩、繁荣与萧条等有关,因此,景气循环实际上是宏观经济循环的表现。

经济波动由一个上升期或扩张期(Expansion)和随之而来的下降期或收缩期(Contraction)组成。进一步的细分,可分为四个阶段。

复苏期:recovery,由谷底到繁荣转折点

繁荣期:prosperty,由繁荣转折点到峰

衰退期:recession,由峰到萧条转折点

萧条期:depression,由萧条转折点到谷

2.景气指标的选择

景气监测指标的选择考虑如下六个因素:

(1)经济意义

考虑两点,一是经济活动进程的重要性,二是指标内涵的广度和深度。

(2)数据的可靠性和充分性

一般要求有8-10年,约100个月的样本数据才能满足分析的要求

(3)周期循环方向的一致性

指标的波动倾向与基准循环中波动的趋势基本一致

(4)周期时点出现频率的稳定性

时间序列的变动能呈现出周期性,并能说明和标出该周期的起迄时间,而且要求一个周期长度不得少于15个月,要求繁荣和衰退阶段不得少于5个月,以排除短期波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

(5)数列的平稳性

要求序列的随机扰动较小。

(6)数据的及时性

景气分析一般用于短期分析,因此数据的及时性非常重要。

3.国家统计局选择的景气指标

(1)先行指标(10项):外贸出口收汇,农副产品收购额,钢材原材料库存,水泥原材料库存,木材原材料库存,基本建设财政拨款,财政支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一次能源生产总额。

(2)同步指标(9项):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收入,国内商业纯购进,国内商业纯销售,社会商品零售额,货币供应量,银行现金工资性支出,铁路货运量,发电量。

(3)滞后指标(5项):国内商业库存,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财政收入,财政存款,商业贷款。

3.扩散指数的计算

分别根据不同指标类型,计算一组景气循环指标中扩张指标所占的比例。

:在所有指标中,扩张指标的个数。

扩张值取0,0.5,1三个值,最终计算,按其数值从0-1分为五段,分别以蓝、浅蓝、绿、黄、红五种灯号进行标注。

统计基础知识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C )(2012年1月) A.主词和宾词 B.变量和次数 C.现象所属的时间及其统计指标数值 D.时间和次数 2.某地区历年出生人口数是一个( B )(2011年10月)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分配数列 D.平均数数列 3.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08年共销售6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 C ) (2010年10)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4.累计增长量( A ) (2010年10) A.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 B.等于逐期增长量之积 C.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差 D.与逐期增长量没有关系 5.某企业银行存款余额4月初为80万元,5月初为150万元,6月初为210万元,7月初为160万元,则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平均存款余额为( C )(2009年10) 万元万元万元万元 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 (2009年10) A.商品库存量 B.商品销售量 C.平均每人销售额 D.商品销售额 7.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 (2009年10) A.时期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8.时期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 A )(2009年1月) A.可以相加 B.不可以相加 C.绝大部分可以相加 D.绝大部分不可以相加 10.某校学生人数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8%,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15%,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18%,则2004-2007年学生人数共增长了( D )(2008年10月) %+15%+18%%×15%×18% C.(108%+115%+118%)-1 %×115%×118%-1 二、多项选择题 1.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称为( ABD )(2012年1月) A.序时平均数 B.动态平均数 C.静态平均数 D.平均发展水平 E.一般平均数2.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BD )(2011年10月) A.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一)填空题 1、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两者的关系是累积增长量是相应的逐期增长量之和。 2、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指标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绝对数时序)、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数时序)、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数时序)三种,其中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 3、根据时间数列中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数叫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 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且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一般是不相同的。必须按照动态数列的性质和研究目的来决定采用哪种方法。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达到的水平,采用水平法为好;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宜采用累计法。 5、进行长期性趋势测定的方法有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趋势线配合法、曲线趋势的测定与分析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某企业2000年利润为2000万元,2003年利润增加到2480万元,则2480万元是( A ) A. 发展水平 B. 逐期增长量 C. 累积增长量 D. 平均增长量 2、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 A ) A 、发展水平 B 、发展速度 C 、平均发展水平 D 、增长速度 3、已知某企业连续三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7%,8%,则该企业这三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 D ) A. B. 4、序时平均数又称作( B )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平均增长速度 D 、静态平均数 5 、假定某产品产量2002年比1998年增加50%, 那么1998-2002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D ) 6、现有5年各个季度的资料,用四项移动平均对其进行修匀,则修匀后的时间数列项数为( B ) A 、12项 B 、16项 C 、17项 D 、18项 7、累积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是( A ) A. 累积增长量等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 B. 累积增长量等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 C. 累积增长率与其相应增长量之差 D. 两者不存在任何关系 8、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A ) A 、绝对数时间数列 B 、相对数时间数列 C 、平均数时间数列 D 、时点数列 %8%7%6??%8%7%6++

派斯第五章(时间数列)练习题

派斯第五章(时间数列)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2、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3、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4、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5、对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应该采用首末折半法。() 6、环比增长速度可以表示为逐期增长量与上期水平之比。() 7、平均增长量是时间数列中累计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8、增长速度总是大于0。() 9、某厂5年的销售收入为200,220,250,300,320,平均增长量为24。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2000年工业增加值850亿元,若按每年平均增长6%的速度发展,2010年该 地区工业增加值将达到。() A.90100亿元B.1522.22亿元C.5222.22亿元D.9010亿元 2、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两者均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B.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C.两者均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3、对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采用()。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5、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时间管理时间数列分析【精选资料】

第五章时间数列分析 一、填空题: 1、时间数列有两个特点: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2、时间数列按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按指标值来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各环比发展速度的____________等于相对应的定基发展速度,各环比(逐 期)增长量____________等于定基(累计)增长量。 4、年距增长量为____________。 5、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若侧重点是从最后水平(报告期水平)出发研 究问题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计算,若侧重点是从各年发展水平 累计总和出发来研究问题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计算。 6、使用最小平方法的两个基本前提(两点要求)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7、在趋势直线Y C=a+bx中,b的含义是___________。 8、年据发展速度的作用是消除____________的影响。 9、如果时间数列____________大体相同,可拟合直线,如果时间数列 ____________大体相同,可拟合二次曲线,如果时间数列____________ 大体相同,可拟合指数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年粮食产量属于()。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 2、下列资料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我国历年石油产量B我国历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数 C某商店历年商品流通费用率D我国历年煤炭产量 3、下列属于相对数时间数列的有()。 A某企业第一季度产值B某企业第一季度各月产值 C某企业第一季度人均产值D某企业一季度各月人均产值

第五章时间数列 练习题

第二部分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 ·平均数时间数列 B ·相对数时间数列 C ·时期数列 D ·时点数列 2.在时间数列中,作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的是 ( )。 A ·发展水平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3.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A ·水平法 B ·累计法 C ·两种方法都能采用 D ·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 4.已知最初水平与最末一年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 A ·水平法 B ·累计法 C ·两种方法都能采用 D ·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 5.假定某产品产量2004年比1994年增加了235%,则1995一2004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9%135 B ·10%335 C ·10%235 D ·9%335 6.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 )。 A.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减1 B.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C.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的平方根 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7.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 )。 A ·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B ·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C ·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减1 D ·二者无直接代数关系 8·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 )。 A·7% B·7.1% C·10% D·11% 9·总速度是 ( )。 A ·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 C ·定基增长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 10·以1980年为基期,2004年为报告期,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应开( )次方。 A·26 B·25 C.24 D.23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 ) A ·四次人口普查数 B ·近5年钢铁产量 C ·某市近5年企业数 D ·某商店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E ·某商店1990一2004年商品销售额 2·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就可计算 ( )。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

第五章动态数列 例1、“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 解:【分析】这是时期数列资料,可按简单算术平均数( n a )计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结果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发展水平78432.7亿元 33711 83AF 莯+)31116 798C 禌

22548 5814 堔23888 5D50 嵐35943 8C67 豧 其中:第一产业平均发展水平14258.3亿元;第二产业平均发展水平39100.1亿元;第三产业平均发展水平25074.2亿元。 例2、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见下表: 试计算我国在“七五”时期年平均增加人口数量。 解:【分析】新增长人口是时期指标,故平均增加人口数量仍用n a a ∑= 计算。 年平均增加4.16965 1629 1678172617931656=++++== ∑n a a (万人) 例3、某商店2010年商品库存资料如下: 30139 75BB 疻\22102 5656 噖

36028 8CBC 貼j20316 4F5C 作$ 试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库存额。 解:这是一个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试计算2002年该企业平均工人数。 解:【分析】这是不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间隔月数进行加权的公式计算平均工人数: 1 211 1232121)(21 )(21)(2 1---+++++++++=n n n n f f f f a a f a a f a a a ΛΛ1 3322112412 4123241241432414408224083352233533012330326+++++?++?++?++?++?++?+= =385(人) 例5、某企业2002年各季度计划利润和利润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下: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精品

【关键字】情况、方法、增长、计划、认识、问题、配合、发展、工程、规模、比重、水平、速度、关系、分析、简化、扩大、实现 第五章 动态数列 例1、“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 试计算“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中各产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解:【分析】这是时期数列资料,可按简单算术平均数( n a ∑)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计算结果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发展水平78432.7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平均发展水平14258.3亿元;第二产业平均发展水平39100.1亿元;第三产业平均发展水平25074.2亿元。 例2、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见下表: 单位:万人 试计算我国在“七五”时期年平均增加人口数量。 解:【分析】新增长人口是时期指标,故平均增加人口数量仍用n a a ∑=计算。 年平均增加4.16965 1629 1678172617931656=++++== ∑n a a (万人) 例3、某商店2010年商品库存资料如下: 试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库存额。 解:这是一个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例4、某企业2002年各月份记录在册的工人数如下: 试计算2002年该企业平均工人数。 解:【分析】这是不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间隔月数进行加权的公式计算平均工人数: 1 211 1232121)(21 )(21)(2 1---+++++++++=n n n n f f f f a a f a a f a a a 1 3322112412 4123241241432414408224083352233533012330326+++++?++?++?++?++?++?+= =385(人) 例5、某企业2002年各季度计划利润和利润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年度利润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 解:【分析】应该按两个时期数列对比组成的相对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算式计算: 该企业利润年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132898 875887860% 125898%138875%135887%130860=+++?+?+?+?= 例6、1995-2000年各年底某企业职工工人数和工程技术人员数资料如下: 试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解:【分析】这是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所组成的相对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问题。分子和分母均应按“首末折半法”计算序时平均数后加以对比。 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工人数比重(%) )2 121(11) 212 1(11121121n n n n b b b b n a a a a n ++++-++++-=-- =

(时间管理)时间数列分析

(时间管理)时间数列分析

第五章时间数列分析 壹、填空题: 1、时间数列有俩个特点:壹是,二是。 2、时间数列按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能够分为:、 和。按指标值来源能够分为和。 3、各环比发展速度的等于相对应的定基发展速度,各环比(逐 期)增长量等于定基(累计)增长量。 4、年距增长量为。 5、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若侧重点是从最后水平(方案期水平)ft发研 究问题时,壹般采用计算,若侧重点是从各年发展水平累 计总和ft发来研究问题时,壹般采用计算。 6、使用最小平方法的俩个基本前提(俩点要求)是和 。 7、于趋势直线Y C=a+bx 中,b 的含义是。 8、年据发展速度的作用是消除的影响。 9、如果时间数列大体相同, 可拟合直线, 如果时间数列 大体相同,可拟合二次曲线,如果时间数列 大体相同,可拟合指数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年粮食产量属于()。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相对数时间数列 D 平均数时间数列 2、下列资料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 我国历年石油产量 B 我国历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数 C 某商店历年商品流通费用率 D 我国历年煤炭产量 3、下列属于相对数时间数列的有()。 A 某企业第壹季度产值 B 某企业第壹季度各月产值 C 某企业第壹季度人均产值 D 某企业壹季度各月人均产值 4、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该企业第壹季度月平均人数为()。 A407B409C412D420 5、某企业产值 80 年---83 年增长 5%,83 年---85 年增长 10%,85 年---86 年降低 2%,87 年---88 年增长 15%,1983 年到1988 年该企业产值总发展速度为()。 A5%+10%+2%+15%B105%+110%+102%+115% C105%×110%×98%×115%D110%×98%×115% 6、某地区居民收入环比增长速度 1986 年为 5%,1987 年为 6%,1985---1987 年间 居民收入增长了()。 A1%B11%C11.3%D20% 7、对壹个时间数列通过三年移动进行修匀形成的新数列比原数列少()。 A2 项 B3 项 C4 项 D5 项 8、趋势方程 Y c=a+bx 中,变量 x 的内容是()。 A 指标数值 B 时间 C 趋势值 D 平均增长量 9、于长期趋势分析中,如果被研究对象的各期环比发展速度或环比增长速度大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20200920015222)

第五章动态数列例1、“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 试计算“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中各产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解:【分析】这是时期数列资料,可按简单算术平均数(一a )计算平均发展水平。n 计算结果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发展水平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平均发展水平亿元;第二产业平均发展水平亿元;第三产业平均发展水平亿元。例2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见下表: 解:【分析】新增长人口是时期指标,故平均增加人口数量仍用 a —a计算。 n a 1656 1793 1726 1678 1629 年平均增加a 1696.4 (万人)n 5 例3、某商店2010年商品库存资料如下:

解:这是一个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1 a 2 a n 1 a n 2 n 1上半年平均库存额 56.8 44 50.4(万元) 2 下半年平均库存额 468 578 52.3(万元) 2 全年平均库存额 56.8 44 46.8 5 7.8 51.3(万元) 4 1月1日 2月1日 4月1日 6月1日 9月1日 12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 工人 数 326 330 335 408 414 412 412 试计算年该企业平均工人数。 解:【分析】这是不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间隔月数进行加权的公式计算平均工人数: =385 (人) 计划利润(万兀)// 利润计划完成(% 第一季度 \ 860 / 130 第二季度 887 135 第三季度 875 138 1 2 a 1 第一季度平均库存额 第二季度平均库存额 第三季度平均库存额 第四季度平均库存额 48 43 40 50 2 2 50 48 45 45 2 2 45 57 60 68 2 2 56.8(万 元) 44(万元) 46&万元) 2⑻ a 2)f 1 / a2 a 3 )f 2 *(a n1 a n )f n1 32^0 1 33^^35 2 3 ^J 08 2 ^0 ^ 414 412 412 412 1

第五章 时间序列的模型识别

第五章时间序列的模型识别 前面四章我们讨论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问题、可逆性问题,关于线性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引入了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由此得到ARMA(p, q)统计特性。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运用数据开始进行时间序列的建模工作,其工作流程如下: 图5.1 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流程图 在ARMA(p,q)的建模过程中,对于阶数(p,q)的确定,是建模中比较重要的步骤,也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说明的是,模型的识别和估计过程必然会交叉,所以,我们可以先估计一个比我们希望找到的阶数更高的模型,然后决定哪些方面可能被简化。在这里我们使用估计过程去完成一部分模型识别,但是这样得到的模型识别必然是不精确的,而且在模型识别阶段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精确的公式可以利用,初步识别可以我们提供有关模型类型的试探性的考虑。 对于线性平稳时间序列模型来说,模型的识别问题就是确定ARMA(p,q)过程的阶数,从而判定模型的具体类别,为我们下一步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做准备。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依据样本的自相关系数(ACF)和偏自相关系数(PACF)初步判定其阶数,如果利用这种方法无法明确判定模型的类别,就需要借助诸如AIC、BIC 等信息准则。我们分别给出几种定阶方法,它们分别是(1)利用时间序列的相关特性,这是识别模型的基本理论依据。如果样本的自相关系数(ACF)在滞后q+1阶时突然截断,即在q处截尾,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该序列为MA(q)序列。同样的道理,如果样本的偏自相关系数(PACF)在p处截尾,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该序列为AR(p)序列。如果ACF和PACF 都不截尾,只是按指数衰减为零,则应判定该序列为ARMA(p,q)序列,此时阶次尚需作进一步的判断;(2)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检验高阶模型新增加的参数是否近似为零,根据模型参数的置信区间是否含零来确定模型阶次,检验模型残差的相关特性等;(3)利用信息准则,确定一个与模型阶数有关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第5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第五章非平稳序列的随机分析 一、上机练习 通过第4章我们学习了非平稳序列的确定性因素分解方法,但随着研究方法的深入和研究领域的拓宽,我们发现确定性因素分解方法不能很充分的提取确定性信息以及无法提供明确有效的方法判断各因素之间确切的作用关系。第5章所介绍的随机性分析方法弥补了确定性因素分解方法的不足,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精确的时序分析工具。 5.8.1 拟合ARIMA模型 【程序】 data example5_1; input x@@; difx=dif(x); t=_n_; cards; 1.05 -0.84 -1.42 0.20 2.81 6.72 5.40 4.38 5.52 4.46 2.89 -0.43 -4.86 -8.54 -11.54 -1 6.22 -19.41 -21.61 -22.51 -23.51 -24.49 -25.54 -24.06 -23.44 -23.41 -24.17 -21.58 -19.00 -14.14 -12.69 -9.48 -10.29 -9.88 -8.33 -4.67 -2.97 -2.91 -1.86 -1.91 -0.80 ; proc gplot; plot x*t difx*t; symbol v=star c=black i=join; proc arima; identify var=x(1); estimate p=1; estimate p=1 noint; forecast lead=5id=t out=out; proc gplot data=out; plot x*t=1 forecast*t=2 l95*t=3 u95*t=3/overlay; symbol1c=black i=none v=star; symbol2c=red i=join v=none; symbol3c=green I=join v=none;

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

第五章 动态数列 例1、“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 试计算“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中各产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解:【分析】这是时期数列资料,可按简单算术平均数(n a ∑)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计算结果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发展水平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平均发展水平亿元;第二产业平均发展水平亿元;第三产业平均发展水平亿元。 例2、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见下表: 单位:万人 试计算我国在“七五”时期年平均增加人口数量。 解:【分析】新增长人口是时期指标,故平均增加人口数量仍用n a a ∑= 计算。 年平均增加4.16965 1629 1678172617931656=++++== ∑n a a (万人) 例3、某商店2010年商品库存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试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库存额。 解:这是一个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1 212 1121-++++=-n a a a a a n n (万元)第一季度平均库存额8.563 2485560263=+ ++= (万元)第二季度平均库存额443 2504043248=+ ++=(万元)第三季度平均库存额8.463 2454548250=+ ++=(万元)第四季度平均库存额8.573 2686057245=+ ++= (万元)上半年平均库存额4 .502 44 8.56=+= (万元)下半年平均库存额3 .522 8 .578.46=+= (万元) 全年平均库存额35.514 8 .578.46448.56=+++= 例4、某企业2002年各月份记录在册的工人数如下: 试计算2002年该企业平均工人数。 解:【分析】这是不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间隔月数进行加权的公式计算平均工人数: 1 211 1232121)(21 )(21)(2 1---+++++++++=n n n n f f f f a a f a a f a a a 1 3322112412 4123241241432414408224083352233533012330326+++++?++?++?++?++?++?+= =385(人) 例5、某企业2002年各季度计划利润和利润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下:

统计学_第五章_时间数列

(一)填空题 1、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两者的关系是累积增长量是相应的逐期增长量 之和。 2、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指标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绝对数时序)、相对指标时间 数列(相对数时序)、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数时序)三种,其中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基 本数列。 3、根据时间数列中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数叫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 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且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一般是不相同的。 必须按照动态数列的性质和研究目的来决定采用哪种方法。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最末 一年达到的水平,采用水平法为好;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宜采 用累计法。 5、进行长期性趋势测定的方法有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趋势线配合法、曲线趋势的测 定与分析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某企业2000年利润为2000万元,2003年利润增加到2480万元,则2480万元是( A ) A. 发展水平 B. 逐期增长量 C. 累积增长量 D. 平均增长量 2、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 A ) A 、发展水平 B 、发展速度 C 、平均发展水平 D 、增长速度 3、已知某企业连续三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7%,8%,则该企业这三年的平均增长速 度为 ( D ) A. B. 4、序时平均数又称作( B )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平均增长速度 D 、静态平均数 5、假定某产品产量2002年比1998年增加 50%,那么1998-2002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D ) 6、现有5年各个季度的资料,用四项移动平均对其进行修匀,则修匀后的时间数列项数为 ( B ) A 、12项 B 、16项 C 、17项 D 、18项 7、累积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是( A ) A. 累积增长量等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 B. 累积增长量等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 C. 累积增长率与其相应增长量之差 D. 两者不存在任何关系 8、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A ) A 、绝对数时间数列 B 、相对数时间数列 C 、平均数时间数列 D 、时点数列 9、由时期数列计算平均数应是( A )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序时平均数 %8%7%6??% 8%7%6++

第五章时间数列(动态)分析 答案

第五章时间数列(动态)分析 一、填空题 1、 动态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现象某一指标在 不同时间 的不同取值,一般平均数(静 态平均数)所平均的则是总体各单位在 某一标志上 的不同取值。 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几何法 和 累计法 两种。 3、如果时间数列的每期增减量大体相等,则这种现象的发展是呈 直线 发展趋势,可以配合相应的 直线 方程来预测。 4、已知某产品1991年比1990年增长了6%,1992年比1990年增长了9%,则1992年比1991年增长了 2.83% 。 5、某产品成本从1990年到1995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8.3%,则说明该产品成本每年递减 1.7% 。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假设某产品产量1990年是1985年的135%,那么1986年—199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2) ) (1)5%35 (2)5%135 (3)6%35 (4)6%135 2、某时期历年出生的人口数是一个( (1) ) (1)时期数列 (2)时点数列 (3)连续性的时点数列 (4)间断性的时点数列 3、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动态分析中,把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能够结合起来的分析指标是( (4) ) (1)平均发展速度 (2)平均发展水平 (3)年距增长量 (4)增长1%的绝对值 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1990年比1989年增长了8%,1991年比1989年增长12% 则1991年比1990年增长了( (3) ) (1) 12%÷8%-100% (2) 108%÷112%-100% (3)112%÷108%-100% (4)108%×112%-100% 5、设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趋势直线方程为Yt=75-1.85t ,b=-1.85表示( (3) ) (1)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85个单位 (2)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增加总额为1.85个单位 (3)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85个单位 (4)产品成本每变动t 各单位,平均需要1.85年的时间 6、若时间数列为指数曲线,其资料的变动特点为( (2) ) (1)定基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2) 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3) 逐级增长量大致相等 (4)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多选题: 1、下列时间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2)(4) ) (1)各年末人口数 (2)各年新增人口数 (3)各月商品库存数 (4)各月商品销售额 (5)各月储蓄存款余额 2、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1)(4) )

第五章 时间数列

第五章时间数列 一、填空题 1.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减“1”。 2.常用的动态对比指标主要有增长量、【】和【】三种。 3.绝对数时间数列按反映现象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数列和【】数列两种。 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主要有水平法又称【】法和累计法又称【】法。 5.时间数列中最基本的是【】时间数列,【】时间数列和【】时间数列是在其基础上派生而成的数列。 二、单项选择题 1.已知一定时期内各环比增长速度为3%、4%、6%,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A、103%×104%×106%-1 B、103%×104%×106% C、3%×4%×6%-1 D、3%×4%×6% 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可采用() A.首末折半法B.加权调和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 3.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实际上就是指() A 、环比发展速度 B 、平均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 D 、定基增长速度 4.平均增长速度是() A 、平均发展速度减100% B 、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C 、定基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D 、累计增长量开项数次方根 5.平均增长量等于() A、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时间数列项数减1 B、平均发展速度乘期初水平 C、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时间数列项数 D、平均增长速度乘期初水平 6.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A、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B、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减1 C、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D、环比增长速度之和 7.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时点数列 C、时期数列 D、平均数数列 8.动态数列中最基本的速度指标是() A 、发展速度 B 、平均发展速度 C 、平均增长速度 D 、增长速度 9.下列哪种数列是动态数列中最基本的数列() A、相对数动态数列B、平均数动态数列 C、绝对数动态数列D、三者都不是 10.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11.假定某种产品产量2013年比2008增加了35%,则2008年——2013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A、B C D

作业3 第五章 动态数列

第五章动态数列 一、判断: 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2、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3、若将2000——2005年末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4、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抽象化了。 5、根据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af a f ∑ = ∑ ,利用此式计算是假定指标值 在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动是均匀的。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8、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9、增长1%的绝对值表示,速度指标增长1%而增加的水平值。 10、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11、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 12、季节变动指的是现象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一种有规律的变动。 二、单选 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得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得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而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 3、增长量同作为比较基准的数列水平之比,就是( )。 A、总速度 B、平均速度 C、发展速度 D、增长速度 4、已知某企业1、2、3月和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3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 )。 A、190195193203 4 +++ () B、190195193 3 ++ C、190203 195193 22 41 +++ - D、 190203 195193 22 4 +++ 5、注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指标是( )。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6、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 (102%×105%×1085×107%)-1 B、102%×105%×108%×107% C、2%×5%×8%×7% D、2%×5%×8%×7%-1 7、平均发展速度是(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1

时间序列分析第五章作业

时间序列分析第五章作业 班级:09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姓名: 习题5.7 1、 根据数据,做出它的时序图及一阶差分后图形,再用ARIMA 模型模拟该序列的发展,得出 预测。根据输出的结果,我们知道此为白噪声,为非平稳序列,同时可以得出序列t x 模型 应该用随机游走模型(0,1,0)模型来模拟,模型为:,并可以预测到下一天 的收盘价为296.0898。 各代码: data example5_1; input x@@; difx=dif(x); t=_n_; cards ; 304 303 307 299 296 293 301 293 301 295 284 286 286 287 284 282 278 281 278 277 279 278 270 268 272 273 279 279 280 275 271 277 278 279 283 284 282 283 279 280 280 279 278 283 278 270 275 273 273 272 275 273 273 272 273 272 273 271 272 271 273 277 274 274 272 280 282 292 295 295 294 290 291 288 288 290 293 288 289 291 293 293 290 288 287 289 292 288 288 285 282 286 286 287 284 283 286 282 287 286 287 292 292 294 291 288 289 ; proc gplot ; plot x*t difx*t; symbol v =star c =black i =join; proc arima data =example5_1; identify Var =x(1) nlag =8 minic p = (0:5) q = (0:5); estimate p =0 q =0 noint; forecast lead =1 id =t out =results; run ; proc gplot data =results; plot x*t=1 forecast*t=2 l95*t=3 u95*t=3/overlay ; symbol1 c =black i =none v =star; symbol2 c =red i =join v =none; symbol3 c =green i =join v =none l =32; run ; 时序图:

统计基础知识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习题及答案

A. 140 万元 B.150 万元 6.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 ) A. 商品库存量 C .平均每人销售额 7. 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时期数列 C. 平均数时间数列 8. 时期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 A ) A. 可以相加 C .绝大部分可以相加 10.某校学生人数 2005年比 2004年增长了 8%,2006年比 2005年增长了 15%,2007年比 2006 年增长了 18%,则 2004-2007 年学生人数共增长了( D )( 2008年 10月) A.8 % +15% +18% B.8 %X 15%X 18% C. ( 108% +115% +118%) -1 D.108%X 115%X 118%-1 二、多项选择题 1. 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称为 ( ABD ) (2012年1月) A.序时平均数 B.动态平均数 C.静态平均数 D.平均发展水平 E. 一般平均数 2. 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BD ) (2011年 10月) A. 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单项选择题 第五章 时间序列分析 1. 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A.主词和宾词 ) (2012年 1月) B. 变量和次数 C .现象所属的时间及其统计指标数值 2.某地区历年出生人口数是一个 ( A.时期数列 D.时间和次数 2011年 10 月) B. 时点数列 C .分配数列 D .平均数数列 3. 某商场销售洗衣机, 2008 年共销售 (2010年 10) A. 时期指标 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4. 累计增长量 ( A ) ( 2010年 10) A. 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 C.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差 5. 某企业银行存款余额 4 月初为 80 万元, 6000 台,年底库存 50 台,这两个指标是 ( C ) B. 时点指标 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B. 等于逐期增长量之积 D ?与逐期增长量没有关系 160 万元,则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平均存款余额为( 5 月初为 150 万元, 6 月初为 210 万元, 7 月初为 C )( 2009年 10) C. 160 万元 D .170 万元 ( 2009年 10) B. 商品销售量 D .商品销售额 ( A ) (2009年10) B.相对数时间数列 D. 时点数列 2009年1月) B. 不可以相加 D. 绝大部分不可以相加

统计学练习题 第五章 时间数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线性趋势方程y=a+bt 中,参数a 表示:( ) A 、年平均绝对增长量 B 、年平均发展速度 C 、年平均水平 D 、t=o 时动态数列水平 2.累计增长量等于:(甲)逐期绝对增长量之和;(乙)逐期绝对增长量连乘积。定基发展速度等于:(丙)环比发展速度的总和;(丁)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 A 、甲丙 B 、乙丙 C 、甲丁 D 、乙丁 3.增长速度的算法是:( ) A 、数列水平之差 B 、绝对增长量同发展速度之比 C 、数列水平之比 D 、绝对增长量同作为比较基础的数列水平之比 4.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6%、5%、7%,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 A 、8%×6%×5%×7% B 、(8%×6%×5%×7%)一100% C 、108%×106%×105%×107% D 、(108%×106%×105%×107%)一100% 5.用几何平均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时,被开方的数是:(甲)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乙)环比发展速度之和。这个指标的根次等于:(丙)动态数列水平的项数;(丁)环比增长速度的项数。( ) A 、甲丙 B 、乙 C 、甲丁 D 、乙丁 6.某地区粮食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1999—2001年是1.03,2002—2003年是1.05,则1999—2003年这5年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05.103.1? B 、505.103.1? C 、2305.103.1? D 、52 305.103.1? 7. 假如每年绝对增长量稳定,那么环比增长速度:(甲)下降;(乙)稳定不变。如果每年发展速度稳定,那么逐年的绝对增长量是:(丙)增加;(丁)保持稳定。( ) A 、甲丙 B 、乙丙 C 、甲丁 D 、乙丁 8.一时间数列有30年数据,若以五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多少年数据?( ) A 、30年 B 、28年 C 、26年 D 、24年 9.一时间数列有30年数据,若以六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多少年数据?( ) A 、30年 B 、28年 C 、26年 D 、24年 10.对动态数列进行修匀,利用直线公式y=a+bt ,参数b 说明( ) A 、年平均绝对增长量 B 、年平均发展速度 C 、年平均增长速度 D 、数列的平均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