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气热解气吸附脱除焦油

生物质燃气热解气吸附脱除焦油
生物质燃气热解气吸附脱除焦油

生物质燃气热解气吸附脱除焦油

关键词: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热解气;除焦油;焦油净化;吸附脱除焦油;焦油烟气脱除工艺

生物质资源是绿色的可再生资源,经过适当的热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可转化为生物质燃气,或进一步深加工获得化学品,为社会提供基础化工原料或能源。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是在高温(或辅助催化剂)条件下,生物质原料经过干燥、热分解、氧化和还原阶段,大分子经历断裂和重组,转化为小分子燃料油或燃气的过程。目前,该技术已成为生物质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气化是该技术的主要形式。但是,该技术在气化过程的稳定性、气化过程的经济性及后续产品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上尚存在一些关键障碍,没有取得大规模推广应用。

在生物质原料热化学转化过程中,伴随着气态产物的出现,会产生焦油大分子。焦油常温下是一种黑褐色黏稠液体,其成分非常复杂。焦油的主要成分不少于20种,大部分是苯的衍生物及多环芳烃,其中含量大于5%的有萘、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和酚等。生物质焦油在200℃以下为液态,300℃以上呈气态,在高温下能分解成小分子永久性气体。焦油的存在阻碍生物质气化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焦油在低温下凝结成液体,易和水、碳粒等粉尘结合为粘稠物,堵塞输气管道和阀门,腐蚀金属,影响系统运行和安全;②焦油难以完全燃烧,并产生碳黑等颗粒,对用于发电的燃气设备(如内燃机、燃气轮机等)的叶轮损害严重;③焦油及其燃烧后产生的毒气会污染环境;④焦油占可燃气能量的5%~10%,在后续使用过程难以与燃气一起被利用,会降低热化学转化过程效率。由此可见,可燃气中的焦油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是生物质气化过程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生物质燃气焦油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热化学方法和等离子除焦法等。物理除焦方法包括湿法和干法两大类。湿式除焦法主要为水洗法,是用水将可燃气中的部分焦油冷却为液体,被水冲洗带走,该方法主要缺点是燃气中易夹带焦油雾滴,而且会带来洗焦废水的二次污染问题;干式除焦法即采用过滤技术净化燃气,可避免对水体和土壤的二次污染,但是在工程应用中,去除焦油的效果不理想,系统设备复杂,运行寿命短,常与其它除焦方法联用。等离子除焦法是利用电晕放电可分解有机物的特点进行焦油的脱除,但是该方法设备造价和运行费用高,对操作管理的要求也比其它方法高。热化学转化法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将焦油转化成燃气小分子,提高生物质的转化率和利用率,可分为热裂解法和催化裂解法,其中热裂解法能耗高,而催化裂解法催化剂易积炭和烧结,机械强度也较差,因而仅存在小规模示范应用。

采用液体吸收剂用吸收的方法降低燃气中焦油的含量,并通过解吸作用达到吸收剂循环利用,是基于溶剂的湿法除焦过程。荷兰能源中心开发的“OLGA”除焦方法就是以溶剂吸收焦油为基础的新型除焦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重质焦油可被完全脱除,焦油露点温度降低至25℃,焦油不会在气化炉下游凝结;99%酚类和97%杂环类焦油可被脱除,可节省因处理被酚类或其它水溶性焦油混合物污染的废水的成本。生物质燃气的溶剂法脱焦工艺,通过溶剂的冷却吸收作用,将焦油中的重组分脱除,轻组分选择性脱除,将经过处理后的燃气中焦油的露点降低到使用温度之下,从而解决由焦油的凝结而产生的管道堵塞等问题。但是,这两种方法第一级脱焦油冷却塔采用外加溶剂冷却焦油,由于这部分焦油成

分复杂,固体颗粒多,会形成难以分离的混合粉尘粘稠、恒沸混合物,分离回用难度大,操作成本高。

另一方面,吸附是利用固体介质的多微孔特性,对组分进行选择性吸着的单元操作。吸附分离过程已广泛地用于化工等诸多行业,成为重要的分离手段之一。相对吸收作用,吸附过程能更有效地捕集浓度很低的有害物质,因此,当常规的吸收方法脱除液体或气体中的有害物质特别困难时,吸附可能成为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法。近年来,吸附广泛用于苯、甲苯和甲醛等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VOC) 的深度脱除和回收。一般来说,相对吸收作用,吸附作用具有如下优点:(1) 吸附床为固体,不存在腐蚀;(2)可控性强,可实现全自动运行;(3)能将污染物深度脱除和回收。但是,吸附过程在生物质燃气焦油脱除过程的应用不多见。

鉴于以上原因,盐城市海韵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其它企业沥青焦油烟气焦粉吸附及焦化行业中焦油焦粉吸附系统启发,通过,在烟气中喷入活性炭粉或氢氧化钙粉作吸附剂来吸附烟气中的焦油和VOC等成分。吸附法是废气与多孔性固体接触,使其在污染物吸附在固体表面而从气流在分离出来,吸附作用可发生在不同界面上,气体或污染物在固体(吸附剂)表面被吸附的过程是一种自发性过程。对于吸附剂及其被吸附物来说,被吸附物质的量随着表面增大而增加。活性炭粉或氢氧化钙粉本身就是非常良好的吸附剂。吸附剂一般满足以下要求:(1)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大;(2)吸附能力强;(3)选择性好;(4)颗粒均匀,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5)制作简单,价格便宜;

当烟气含水量大于:15%~30%含油率大于 4%~10%(重量百分比), 可通过料仓采用200目左右的氢氧化钙粉粉作为吸附剂,吸附烟气中的水分及焦油。氢氧化钙粉料从料仓内排出后经给料装置后,通过给料控制装置调节输送氢氧化钙粉量大小,再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经过气动溜槽均匀输送到油水预除尘装置中;氢氧化钙粉料在油水预除尘装置中,成为飘浮状,与反向进入的高流速烟气充分混合接触、反应、表面吸附,去除烟气中的水蒸气,有害物废油等。含有害物质烟气在油水预除尘装置中经过氢氧化钙吸附后,含吸附物的氢氧化钙、烟尘颗粒及烟气进入油水预除尘旋风焦油烟气吸附捕集器装置系统进行气固分离过滤,过滤净化后的烟气经引风机直接进入塑烧板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避免油和水分对塑烧板(或布袋)的损害。本油水预除尘旋风焦油烟气吸附捕集器装置除尘效率达80-85%。

焦油吸附专利技术原理;烟气中含焦油废气除尘系统吸附装置(专利申请号201920548378.3专利申请号202020741197.5),确保实现除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装置包括焦油吸附塔、布袋除尘器、吸附剂粉仓计量输送装置、罗茨风机、循环泵输送系统、物料流化器、脉冲喷吹系统和智能操作系统。所述的焦油吸附塔设置于布袋除尘器前方,用于焦油烟气中大颗粒物与细微粉尘的分离,焦油吸附塔内部设置有多层焦油吸附板,焦油吸附板由金属滤网制成C型或U型档板,新加入的吸附剂与烟气携带的焦油物料在焦油吸附板形成激烈湍动的大比表面物料床层,来吸附焦油,且吸附了焦油的物料,在高湍动的环境下,聚集凝并形成较粗颗粒,焦油被吸附剂有效地包裹;所述的脉冲喷吹系统设置于焦油吸附塔顶部,用于将焦油吸附板上粗颗粒喷吹落入灰斗内,以防止焦油吸附板金属微孔过滤网板堵塞;所述物料流化器设置于焦油吸附塔底部的灰斗内,对灰斗内的吸附剂粉进行流化处理;所述的吸附剂粉仓计量输送装置

包括缓冲小仓,缓冲小仓下部设有传感器称重装置,缓冲小仓下方依次连接有星型给料器、喷射泵,喷射泵一端连接罗茨风机,另一端连接吸附剂喷淋管;所述吸附剂喷淋管设置于焦油吸附塔内对应多层焦油吸附板,用于将吸附用的吸附剂均匀散布于焦油吸附塔内部以及焦油吸附板上;在焦油吸附塔的灰斗出口设置有循环泵送设备,流化后的吸附剂粉在气力作用下重新输送至焦油吸附塔上方进行喷淋,如此循环,直至流化后的吸附剂粉再无吸附功能为止,主要通过洗涤次数及阻力值来判定流化后吸附剂粉的吸附能力。无吸附功能吸附剂粉副产物外排至灰库储存。

本装置中吸附剂优选地氧化钙粉、氢氧化钙粉作吸附剂钙基吸附剂,表面积为≥22m2/g。

本装置中吸附剂优选地各种具有很高孔隙率和比面积较大的粉末材料(煅后焦粉、焦炭粉、活性炭、白云石粉等) 作为吸附剂来吸附净化焦油烟气。

关键词:布袋除尘器;焦油吸附捕集器;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燃气二次除焦油;焦油净化;生物质燃气除焦油;生物质热解气除焦油

焦油烟气收尘工艺线路排烟除尘系统区域烟气----主管道---旋风焦油烟气吸附捕集器装置-----新增风机----塑烧板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风机------烟囱。盐城市海韵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含焦油烟气吸附布袋除尘器获国家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发明专利。针对烟气尘源含油、含火星造成粉尘粘附性增大易沾粘钢板特性,含尘气体首先进入油水预除尘装置进行干式除尘,当含尘气体进入箱体时,在油水预除尘装置内设置碰撞板将大部分较大颗粒经及带有粘性粉尘加以捕抓,这为第一道干式除尘,经过第一道干式除尘的含尘气体再进入钢丝球过滤层,利用钢丝球将比表面积扩大,进行进一步粉尘碰撞,接触收集,将大部分污染源收集,在钢丝球过滤层设置清堵空气炮用于阻止粉尘的积聚, 让其吸附在钢丝球过滤层上的物质脱落便于清理过滤层,让其脱落的物质掉落到灰斗上,便于集中处理。在油水预除尘装置设置保养维修门,定期清除碰撞板沾附之粉尘和更换钢丝球,即可维持装置正常运转。

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能源研究与信息 第17卷第4期 Energ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Vol. 17 No. 4 2001 文章编号 1008-8857(2001)04-0210-07 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李伍刚,李瑞阳,郁鸿凌,徐开义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摘要生物质热解技术是把低能量密度生物质转化为高能量密度气、液、固产物的 一种新型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其中液体产物具有便于运输、储存等优点,可替代燃料 油用于发电、供暖系统以及可代替矿物油提炼某些重要的化学物质。介绍了国内外对 这一技术的各种研究及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独立研制开发的生物质闪 速液化实验装置。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 生物油 中图法分类号 TK6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远古时代原始人钻木取火到近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人类文明的每一跨越和进步都与所用能源种类及其利用方式紧密相连。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经济建设的一次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矿物能源的使用隐藏着两个严重问题,其一:根据目前的全球能耗量和矿物能源已探明的储量,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可使用年限分别为220、40、60和260年[1],从长远来看人类必将面临能源危机。其二:矿物能源对环境有巨大破坏作用,矿物能源燃烧产生大量CO2、SO x、NO x等气体。CO2属温室效应气体,会造成全球变暖及臭氧层破坏。NO x、SO x等有害气体会直接对环境、设备和人体健康构成危害。故此,作为有重要长远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技术储备,寻求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技术,已成为全球有识之士的共识,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生物质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是生物质利用的重要途径,所谓热解就是利用热能打断大分子量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的分子键,使之转变为含碳原子数目较少的低分子量物质的过程。生物质热解是生物质在完全缺氧条件下,产生液体(生物油)、气体(可燃气)、固体(焦碳)三种产物的生物质热降解过程。 收稿日期:2001-6-10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伍刚(1974-),男,上海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生物质热解与煤热解气化比较与现状

生物质热解与煤热解气化比较与现状 关键词:生物质煤热解 研究表明[1],生物质与煤的热解特性差异很大;生物质热解温度低,热解速度快,而煤相对热解速度慢,热解温度高。 现今单一煤种的热解在各方面都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而生物热解方面也正在取得巨大的研究成果。煤热解的气体产物以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为主,其中固体产物为固体焦和焦油。生物质热解气化产物主要是不饱和烃类气体和大量的氢气,还有不饱和烃类液体例如苯等。但是相比之下,由于大量水分的存在,生物质热解气化失重率比较大,而由于硫的掺杂,煤气化热解的产物中含有大量含硫氮化合物,使之燃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了提高脱硫脱氮的效率和改善煤单独热解产物不饱和度较高的问题,科学各界开始对生物质同煤共热解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研究结果[2]表明,生物质可阻止强粘结性煤热解过程中颗粒之间的粘结,得到粒状焦炭;生物质热解生成较多的H2,有利于煤中硫和氮的脱除;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煤粒度的减小和煤变质程度的降低,热解脱硫和脱氮率增大。 根据研究[2]可知,生物质热解的最大热解峰(低于400摄氏度)和煤的最大热解峰(高于400摄氏度)不重合,而且差值有的在100摄氏度以上。由此可知,生物质与煤共同热解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为了解决不同步热解的问题,科学界提出了两步法煤与生物热解、利用煤的黑度比生物质高的特点以辐射的加热方式进行同步加热、两段管式炉分步控温进行热解等。这些方法的核心都在于利用生物质的富氢产物为煤脱硫脱氮提供天然低廉的氢来源,同时也提高了煤的轻质液相产率,气体中的不饱和烃含量降低,将富裕的生物氢转移到了缺氢的煤焦中。 鉴于生物质与聚合物及生物质与煤的共热解或两步法热解具有很大的优势,加强生物质与聚合物的共热解和生物质与煤的共热解及两步法热解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深入研究生物质与聚合物共热解的协同作用的机理,加强研究生物质与煤共热解中脱硫、脱氮及固体焦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机理,同时,进一步研究改进生物质与煤两步法热解的工艺,为实现生物质中富裕的氢向煤的转移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尚琳琳,程世庆,张海清。生物质与煤共热解特性研究 [2] 马光路。生物质与聚合物、煤供热解研究进展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脱除焦油的几种方法汇总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脱除焦油的几种方法汇总 焦油是生物质热解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它不仅严重影响燃气品质,也对下游燃气贮存、输送和燃烧设备带来腐蚀问题,同时燃气净化排放的废液也因焦油有严重的环境污染性。因此,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的脱除是十分必要的。 焦油的脱除方法林林总总,但大致可分为两类:物理法和热化学法。物理法虽然能有效除去焦油,但焦油只是经历了相转换并没有真正除去,如不能解决焦油的二次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不可避免;而热化学法不仅能将焦油从根本上除去,而且还能增加原料的转化率,对焦油的去除非常有效,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一、物理法 1、吸附法 吸附法是用固体吸附剂吸附处理燃气中有害气体的一种方法,属于干法除焦油。吸附剂应具备表面积大、容易吸附和脱附、来源容易、价格较低等特点。常用的去除焦油吸附剂有粉碎的玉米芯、木屑、谷壳、陶瓷和金属过滤器等。生物质吸附剂用过后可投入炉中做气化原料使用,防止二次污染。但实践表明,吸附法除焦油效率较低,大量的焦油还保留在气相中,通过过滤器后也没有完全截留下来,远远不能达到要求,而且操作费用高、安放的设备一般体积较大,占地面积大。 尽管固体吸附除焦法有种种缺点,但目前仍因其技术简单、操作简便广泛应用在农村或企业小型气化系统燃气的净化处理过程中。 2、水洗法 水洗法是使水与焦油之间发生碰撞、拦截和凝聚,焦油随液滴降落下来的除焦方法,属于湿法除焦油,通常通过冷却/洗涤塔的喷淋装置实现。 冷却/洗涤塔通常是在旋风分离器后面的第一个湿洗单元。在这里所有的重质焦油能够被完全冷凝下来。但是一般意义上的焦油液滴和气态/液态烟雾却能被气流带走。冷却/洗涤塔仅是表面上将冷凝下来的焦油除去了,液滴和烟雾还不能有效去除,所以在冷却塔的后面通常跟有文丘里洗涤塔。文丘里洗涤塔根据压力突变的原理,可以将气态中较重物质除去。采用冷却/洗涤塔与文丘里洗涤塔出口固体和焦油液滴的体积含量低于10mL/m3。有时也在喷淋水中加一定的NaOH,成为稀碱溶液,对去除有机酸、焦油及其他有机物有较好的效果。 从目前技术来看,水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焦油去除方法,它能将焦油冷凝在气相产品中。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会产生大量的废水,造成能源浪费。而且把焦油从燃气里去除的过程中,燃气的热值减少,气化过程的整体效率降低。焦油洗涤产生的废水包括大量的有机物不溶物、无机酸、NH3和金属等,因而不能随意排放,而起其后续处理过程非常繁琐,操作费用较高。所以要使水洗除焦法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必须找到合适的废水处理方法。 3、电捕焦油法 电捕焦油器是利用高压电场使气体发生电离,焦油微粒绝大部分带上负电荷且沿电力线方向吸附于沉淀极的表面,放出电荷而成为中型的油粒,油雾粒子在极板表面不断凝聚,颗粒增大,最后成为油滴重力沿沉淀极表面流淌至设备底部,经排污口排出。常用的有管式、套筒式和蜂窝式电捕焦油器。 此种方法除焦油效率高,基本达95%以上,有的可以达98-99%。理论及技术成熟,但是设备价格昂贵,不利于普及。

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

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 摘要: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丰富的资源和低污染的特点,它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2l世纪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概述了生物质转化利用的方法,并重点阐述了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法中的快速热解技术,同时综述了国内外快速热解反应器的现状,以度其产物——生物油的收集与特征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在快速热解研究方面应采取的有关措施。 生物质是地球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各种有机物质,它是以化学方式储存太阳能,也是以可再生形式储存在生物圈的碳。主要包括林业生物质、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能源作物、城市垃圾、有机废水和人、畜粪便等。 据统计,世界每年生物质产量约l460亿吨,其中农村每年的生物质产量就有300亿吨,而生物质的利用却仅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l4%,发达国家占3%,发展中国家占35%,是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之后,当今全球第四大能源。但随着化石能源利用中产生诸如“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化石燃料本身可开采量的逐渐减少,生物质能源凭借其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能源,及其利用中较低的SO、NO产出和CO净排放量为零等优点,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不言而喻,生物质能源将是未来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环境,还是从资源方面考虑,研究生物质能源的转化与利用都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1生物质转化利用方法 1.1生物法或称为微生物法 生物质(主要是农作物秸秆、粪便、有机废水等)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制得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糖类、淀粉类原料水解发酵制取酒精。 1.2化学处理法 生物质中的半纤维素在酸l生条件下加热水解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糠醛;利用稻壳生产白炭黑等。 1.3热化学转化法 1.3.1热解生物质在隔绝或少量氧气的条件下,热解反应获得气体、固体、液体3类产品。近几十年来国外研究开发了快速热解技术,即生物质瞬间热解制取液体燃料油,其得率高达70%以上,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生物质应用技术。 1.3.2液化分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类,直接液化是生物质在高压设备中,添加适宜的催化剂,反应制得液化油,作为汽车用燃料,或者分离加工成化工用品,这是近年来生物质能利用研究的热点。间接液化是把生物质先气化成气体后,再进一步合成液体产品;或者把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水解,然后再发酵制取酒精。 1.3.3气化生物质在较高的温度(700—900℃)下,与气化剂(如空气、氧气或水蒸气)反应得到小分子可燃气体的过程。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空气作气化剂,产生的气体主要作为燃料使用,可用于锅炉、民用炉灶、发电等场合,也可作为合成甲醇、氨的化工原料。气化技术在国外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主要有气化发电技术,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已基本完成中试与小规模生产,现正走向大型产业化生产阶段。 1.3.4直接燃烧生物质在充足氧气的环境下直接燃烧,把化学能转变为热能。近年来还出现了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通过机械加压的方法将分散、无定形生物质转化为一定形状和密度的固体燃料,然后再燃烧。 热化学转化法可用图1表示: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Ξ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农村能源办公室 潘丽娜 摘 要 介绍了目前生物质快速热裂解的工艺及其影响因素,表明了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工艺及技术是目前生物质能利用各种方式中很有前途的利用方式。以小型流化床为例着重介绍了生物质快速裂解装置组成及设备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影响生物质快速热裂解过程及产物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温度是影响热裂解过程中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 应用 工艺类型 装置组成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Q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230(2004)02—0007—02 0 前言 生物质是一种潜在的能源资源,是人类未来能源和化学原料的重要来源,生物质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柴薪、水生植物、油料作物和各种有机废弃物。在我国农村能源消费中生物质占70%。而在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较晚,农村能源中的生物质的很大部分都以直接燃烧的形式利用,这种利用方式不仅能源利用率低,平均热效率不到25%,而且燃烧带来的大量烟雾给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1 生物质热裂解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111 生物质热裂解的概念 生物质热裂解(热分解)是指在隔绝空气或只通入少量空气的条件下,使生物质受热而发生分解的过程。生物质发生热裂解时将生物质分解成3种产物:气体(不可冷凝的挥分份)、液体(可冷凝的挥发份)和固体(炭)。 2 生物质热裂解的工艺 流化床快速热裂解的工艺流程较为简单,结合图1所示流程图对其工艺流程加以分析:上线为生物质颗粒一定的速率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在反应器内与高温的砂子流化充分接触,高温发生热裂解反应,反应生成的固体小颗粒随气流向上流入旋转分离器,在旋风分离器中因离心力,器壁摩擦力,以及小颗粒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落入旋风分离器底部的集炭箱中,并收集。下线为气相流,空气经压缩机打入贫氧发生器,再经反应得贫氧气体充当载气,在压力的作用下,载气先通入螺旋进料器以保持进料器系统有一个足够的送风压力以保证预料顺利进入反应器,两路气体在床内一起流化砂子和原料混合物,经热裂解之后生成的气体与载气一起通过旋风分离器分离,从旋风分离器流出的气体在金属冷凝器,球型玻璃管冷凝可液化的气体,之后,剩余的气体由转子流量计再经过滤器进入收集装置。 3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工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的工艺类型对产物及产物的比例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反应条件对热裂解的过程和产物亦有不同的影响。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总的讲来,影响热裂解的主要因素包括化学和物理两大方面。化学因素包括一系列复杂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化学反应;物理因素主要是反应过程中的传热、传质以及原料的物理特性等。在具体的操作方面表现为:温度、升温速率、物料特征以及反应的滞留时间和压力等等。 311 滞留时间的影响 滞留时间在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中有生物质颗粒的固相滞留时间和气相滞留时间之分,而 7 2004年第2期(总第86期) 应用能源技术 Ξ收稿日期:2004—01— 21

【创新案例】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

【创新案例】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 1背景 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各国政府都越发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新一代生物质利用技术,具有能源转化效率高、设备简单、投资少、易操作、占地面积小、不受地区、燃料类型和气候限制等特点,在为工业生产提供生产必须的电和热(热水/蒸汽)的同时,副产品可被用于制备炭基肥、活性炭及冶金行业保温材料等。项目环保性能和经济性能俱佳,对于降低工业生产用能成本,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2解决方案 费曼能源采用国际领先的全新一代生物质气化技术,该技术通过精准控制热解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品质合成气,合成气可用于燃烧生产工业生产必须的电能及热能(热水/蒸汽),副产品生物炭具有较高的商业利用价值。由于副产品的高效利用可显著降低电能及热能的生产制备成本,在帮助工业企业实现低碳化绿色生产的同时,显著降低工业企业用能成本。目前,可利用的生物质原料包括:稻壳、竹屑、木屑、烟叶梗、山核桃壳、棕榈壳、椰子壳、玉米芯渣、甘蔗渣、柚子壳、酒糟、制药残渣、造纸剩余物、干化污泥、高聚物废弃物等。3生物质热解气化反应原理4设备示意图5技术对比与其他

生物质供热应用方式相比,生物质热解气化的优势如下:6案例根据国家及江苏省政府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的相关政策,江苏泰兴化工园区内的多家化工企业,急需淘汰燃煤锅炉。费曼能源作为项目所有者及实施方,以“生物质天然气”多能互补方式,以稻壳为原料,为园区企业提供热蒸汽等清洁能源,副产物稻壳炭作为保温材料销售给钢厂或有机肥公司。 项目地点:江苏泰兴项目规模:18t/h(15t/h 备用)原料用量:2.66万吨/年蒸汽产量:6.45万吨/年稻壳碳/灰分量:0.63 万吨/年客户类型:食品、化工、印染、电池等所有生产用热企业解决问题:(1)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吨蒸汽使用成本降低20元/吨以上(2)降低企业清洁化改造成本,蒸汽管网直接连通各用热企业 (3)帮助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彻底杜绝自备锅炉环保不达标而造成的非生产性停产。技术创新:“生物质天然气”多能互补方式该项目的产品分为能源产品(热蒸汽)和副产品(稻壳炭)。其中能源产品是客户主要的需求,副产品销往附近钢厂用于熔炼工艺保温材料,为项目创造另一部分收益。稻壳炭还可进一步深加工,做成炭基肥等,真正实现(农业能源环保)循环经济生态圈。

生物质燃气的概况分析及前景展望

生物质燃气的概况分析及前景展望 摘要:生物质燃气(biogas)就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用菌渣、禽畜粪便及一切可燃性物质做为原料转换为可燃性能源。本文介绍了生物质燃气的几种开发方法及其存在问题和对生物质燃气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生物质 燃气 沼气发酵 生物质气化 新能源 燃料 生物气 生物能源 生物燃料 燃气系统 城镇燃气 Bioga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Marsh gas Swap gas Gas system 1.生物质燃气概况分析 生物质燃气的开发利用早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美国已做出到2010年生物基产品要由2001年占总产品量的5%增加到12%,燃料乙醇由占运输燃料总量的0.5%提高到4%的规划;日本和印度分别制订了“阳光计划”及“绿色能源工程计划”;中国已连续在三个国家五年计划中将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如户用沼气池、禽畜粪便沼气技术、生物质气化发电和集中供气、生物压块燃料等。国内外对生物质燃气的开发主要有沼气技术、生物质热裂解气化技术等。 1.1生物质发酵生产沼气 1.1.1沼气发酵的基本原理 沼气(marsh gas ,swamp gas )又称生物气(biogas),是一种混合可燃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另有少量H 2 、N 2和CO 2。沼气发酵又称甲烷形成。其生物 化学本质是: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H 2还原 CO 2等碳源营养物以产生细胞 物质、能量和代谢废物——CH 4的过程。CH 4是其厌氧呼吸链的还原产物。CH 4形成可分3个阶段(图1): 1、发酵性细菌 2、产甲烷细菌 (厌氧,兼性厌氧) (厌氧) 1 2产氢产乙酸 生物质: 多糖 蛋白质 脂肪 H 2 CO 2 乙酸 CH 4 CO 2 丙酸 丁酸 琥珀酸 乙醇

天然气吸附存储实验研究__少量乙烷对活性炭存储能力的影响

天然气吸附存储实验研究 Ⅰ.少量乙烷对活性炭存储能力的影响 傅国旗,周理3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天津 300072) 摘要:研究了甲烷、乙烷混合气(乙烷含量411%)中,乙烷对活性炭吸附存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烷的影响很显著。在25℃、充气压力315MPa 、放气压力011MPa 条件下,经50个充放气循环后有效存储能力下降了25%,但常温常压下用氮气吹扫可使吸附剂完全再生。 关键词:吸附存储;天然气;乙烷;活性炭 中图分类号:O62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219(2000)04212202 收稿日期:2000205206;作者简介:周理,男,1942年生,博士导师,教授;3通讯联系人。 0 前言 天然气(N G )储量丰富,作为经济、洁净的汽 车代用燃料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但由于其主要成分甲烷在常温下不能液化,因而与汽油等液体燃料相比,常压下N G 的能量密度很低,难以直接用作汽车燃料。目前较为普遍的方法是将N G 压缩至20MPa 左右,使之成为压缩天然气(CN G )。但CN G 的高成本、潜在的不安全性等 因素又限制了天然气汽车(N GV )的发展。为克服CN G 的不足,80年代中期出现的吸附天然气(AN G )技术引起各国研究人员的兴趣。AN G 采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作吸附剂,使N G 在较低的压力(一般为315MPa 左右)下,实现高密度的存储,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已得到认证[1]。 AN G 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使其尚未商业化。除需制备具有高体积存储能力的吸附剂外,吸附热效应及N G 中杂质组分对活性炭存储容量的不利影响是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2,3]。N G 中除主要成分甲烷(90%左右)外,还含有C 2、C 3、氮气、二氧化碳以及少量C 4以上的烃类、水和含硫化合物[4]。吸附剂经多次循环使用后,N G 中的重组分烃类及极性化合物等杂质组分会在吸附剂上积累,使其存储能力下降,从而使吸附剂的使用寿命缩短,有关杂质组分影响研究的报导不多。G olovoy 和Blais [5]的研究表明,经100次循环充 放气后,活性炭的AN G 存储能力下降到初始容量的22%,N G 的杂质含量为415%。Pedersen 和Larsen [6]发现,100次循环充放气后活性炭的AN G 存储容量下降50%,所以N G 的杂质含量为819%。他们还发现存储能力的下降幅度主要与N G 的组成有关,与所用活性炭的种类关系不大。Mota [7]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杂质对活性炭上N G 存储能力的影响。模型中存储系统每一循环先以固定组成的N G 等温充气,然后以一定的气速非等温释放,这样同时考察了杂质和吸附热效应对活性炭上AN G 存储能力的综合影响。N G 的主要杂质为716%C 2,210%C 3,514%氮气。存储系统经100次充放循环后存储能力下降幅度达60%。以上研究都是针对多种杂质对活性炭存储能力的共同影响,至今还未见单一杂质组分对活性炭存储能力影响的研究报导。为找到解决杂质组分影响吸附剂寿命的可行办法,作者拟逐一研究各单一杂质组分的影响及其消除办法,这对于吸附存储技术的商业化有重要意义。城市天然气一般是经过预净化的,硫化物、水份、二氧化碳的含量很低,而氮气对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完全没有影响,因此重点考察烃类杂质的影响。乙烷是N G 中含量最高的杂质烃类,故本文首先考察少量乙烷对活性炭存储能力的影响,并探索消除其影响的可行途径。有关其他烃类杂质的影响以及吸附热效应的研究将陆续报导。 1 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的吸附剂是唐山活性炭厂生产的椰 12 天然气化工2000年第25卷

生物质热解燃料油

生物质热解燃料油制备和精制技术 摘要:能源问题在世界经济中具有战略意义。据预测,地球上可利用的石油将在今后几十年内耗竭,从长远看液体燃料短缺仍将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在此背景下,生物质能作为唯一可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正日益受到重视。由生物质转化而来的燃料比较干净,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使用这类燃料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发达国家开发生物质能的主要动力。生物质能是通过光合作用以生物形态储存的太阳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包括林产品下脚料,薪柴,农作物秸秆及城市垃圾中的生物质废弃物等。目前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能量的需求,由生物质直接液化制取燃料油将是下世纪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它主要包括生物质的裂解和高压液化两类。此外还可将生物质气化后再由气体产品生产液体燃料,也可将生物质水解后发酵制燃料酒精。 关键词:生物质废弃物热解燃料油制备精制技术可再生 一、生物质燃料油的制备 1. 生物质裂解制燃料油 裂解是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利用热能切断生物质大分子中的化学键,使之转变为低分子物质的过程。裂解中生物质中的碳氢化合物都可转化为能源形式。和焚烧相比,热解温度相对较低,处理装置较小,便于造在原料产地附近。生物废弃物的热解是复杂的化学过程,包含分子键断裂,异构化和小分子的聚合等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主要是加热速率,反应气氛,最终温度和反应时间),可得不同的产物分布。据试验,中等温度(500-600℃)下的快速裂解有利与生产液体产品,其收率可达80%。裂解中产生的少量中热值气体可用作系统内部的热源,气体中氮氧化合物的浓度很低,无污染问题。 国际上近来很重视这类技术,除了从能源利用考虑外,还因生物油含有较多的醇类化合物,作汽车用油时不必为提高辛烷值而外加添加剂。其油品基本上不含硫,氮和金属成分,可看作绿色燃料,对环境影响小。 1.1 裂解工艺

天然气脱除CO2方法

天然气脱除CO2方法的比较与进展 摘 要:总结了天然气脱除CO2的原因,对目前比较常用的三种脱除天然气中CO2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即醇胺吸收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指出胺基溶剂、吸附剂以及膜的种类是决定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天然气;脱除CO2;进展 天然气作为优质、清洁的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工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勘探有重大进展,相继开发了一些重要气藏,其原料气中CO2的含量高低不等,如表1所示。 CO2的存在给天然气的输送和深加工带来许多危害。首先,CO2的含量过高会降低天然气的热值和管输能力。如果不将其脱除,单位体积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会大大降低。若提供相同热量,天然气的输送量必然增大,从而使输送管道变粗,增加设备费。按照GB1-7820—1999标准,1 m3天然气商品中CO2的含量不应超过3%。 其次,如果CO2的含量过高,低温时,它会成为固相(即干冰)析出,从而堵塞管道[1]。另外,在对天然气进行深冷加工时,天然气的温度极低,又会堵塞深冷设备,引发深冷加工的不稳定。 第三,CO2腐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在水溶液存在的情况下,天然气中的CO2会对设备、管道造成严重的腐蚀。例如,英国北

海的ALPHA平台,其管线是由碳锰钢X 5 2制成的,仅用了两个多月就发生了爆炸,原因是油气中含1.5%~3.0%的CO2[2]。大量研究认为,钢铁材料表面覆盖的碳酸铁和碳酸钙是造成CO2腐蚀的主要原因,这些腐蚀产物的生成膜在不同区域的覆盖程度不同,从而形成区域电偶,加速了钢铁的局部腐蚀。研究发现[3],CO2的分压、温度、pH值、湿度、流速、介质组成、腐蚀产物膜、管材的材质和载荷等都会影响钢铁的腐蚀。因此对CO2要进行脱除。 1 天然气脱除CO2的方法 目前,许多技术都可以有效脱除天然气、燃料气等物流中的CO2,但没有哪种技术适合所有的情况,因此,选择方法时必须根据各种技术的特点、原料气的组成及分离条件来选择最合适的工艺。徐正斌[4]对CO2脱除工艺的选择作了总结,如图1所示。 常用的脱除天然气中CO2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醇胺吸收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天然气中的酸性杂质主要是H2S和CO2,醇胺吸收法在脱除CO2的同时能将H2S脱除。此外,CO2和CH4在吸附剂上不同的吸附特性和在膜上不同的透过性,使得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也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表2对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生物质高温热解,气、炭、油联产系统设备

生物质高温热解,气、炭、油联产系统设备 研发背景: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能源需求的增加,一次能源(煤、石油等)供应的压力与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生物质具有分布广、可持续供应、转化方便等特点,十分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生物质高温热解,气、炭、油联供技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发的,是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升级换代产品。它是以生物质作原料,通过高温热解工艺,转化为优质可燃气体和生物质炭、木焦油、木醋液等四种产品。其中,生物质燃气可供农民炊事和工农业热源用气,生物质炭、木焦油、木醋液三种产品市场紧俏,销售前景良好。 产品优势: 1、技术性能优越,燃气热值高。该技术以高温热解工艺为中心,生产的燃气热值达到16MJ/m3(3800Kcal /m3),属中热值燃气,远远超过4.6MJ/m3的行业标准,是低热值气化技术无法比拟的;净化效率高,采用最新燃气净化技术,并对净化系统优化设计,使生物质燃气中杂质含量小于10mg/Nm3,大大低于50mg/Nm3的行业标准,达到了城市煤气的技术指标;功能广,适用性强,不但能生产生物质燃气供应工业和住户使用,而且其副产品生物质炭、木焦油、木醋液用途广,均是市场紧俏产品。 2、规模大、成本低。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供气规模为200-500户,供应规模越大时,其投资成本急剧增加,而效益不太明显,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工程实际。采用生物质热解,气、炭、油联供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的供气规模能达到千户级以上,另外本项技术生产的燃气热值高,贮气柜装置和管网材料投资大为减少,成本降低,可实现规模效益。 3、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显著。由低热值气化设备的单一供气、公益性运作,升级为以生产产品为主的经济效益型运营,每个示范点每年可实现利润百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农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本项目的重点开发和大力推广,将推动生物质开发与利用技术的全面升级换代,对推进

生物质热解总结

一、热解分类 根据反应温度和加热速率的不同,生物质热解工艺可分成慢速、常规、快速或闪速几种。慢速裂解工艺已经具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是一种以生成木炭为目的的炭化过程川,低温和长期的慢速裂解可以得到30%的焦炭产量;低于600℃的中等温度及中等反应速率(0.1-1℃)的常规热 裂解可制成相同比例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 快速热裂解大致在10-200℃/S的升温速率,小于5秒的气相停留时间;闪速热裂解相比于快速热裂解的反应条件更为严格,气相停留时间通常小于1秒,升温速率要求大于1护'C/S.并以102-1护Vs的冷却速率对产物进行快速冷却。但是闪速热裂解和快速热裂解的操作条件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有些学者将闪速热裂解也归纳到快速热裂解一类中,两者都是以获得最大化液体产物收率为目的而开发。 事实上,现在人们在考虑生物质的热解机理时,常常假设生物质的三种主要组成物独立进行裂解。纤维素主要在325℃-375℃之间裂解,半纤维素主要在225℃-325℃之间发生裂解,而木质素则在250℃-500℃之间发生裂解(大多数木质素裂解发生在310℃-400℃之间)(shafizadch和Chin. 1977)。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裂解产生大多数的挥发物,而木质素裂解产生大多数的碳。 二、纤维素热解机理 1、纤维素结构 纤维素是由D-葡萄糖通过β(1-4)一糖苷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不同的分子通过氢键形成大的聚集结构。目前的研究表明纤维素存在五种结晶变体,即纤维素I,Ⅱ,Ⅲ, IV和V。其中纤维素I是纤维素的天然存在形式。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天然高分子物质,是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是由吡喃葡萄糖普通过0-1, 4-搪昔联结成的线性大分子,一般可用通式(C6HioO5)n表示, n称为聚合度,通常情况下在104左右. 纤维素是由β-D-葡萄糖为聚合单元构成的直状高聚物, 分子通式为(C6H10O5)n。它是具有饱和糖结构的典型碳水化合物,为生物质细胞壁的主组成部分。在高温作用下, 纤维素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脱水、解聚、脱挥发分和结构重整等变化。纤素热解动力学涉及这一系列复杂变化中包含的各反应机理。但是, 由于热解过程中并行或者顺序发生的反应数目众多,实际上不可能、对工程应用来说没有必要建立一个考虑了所有这些反应的详尽的动力学模型. 因此, 该领域内的研究者关注的大多是谓的“准机理模型(pseudo-mechanistic model) ”, 在这一类模型中, 热解产物被笼统地划分为挥发分、固定碳等几大类. 总体上, 准机理模型有两种:单步全局模型和半全局动力学模型[]。 [ 7 ]余春江, 骆仲泱, 方梦祥, 廖燕芬, 王树荣, 岑可法;一种改进的纤维素热解动力学模型;浙江大学学报(工学板),2002:36,509-515 2、纤维素热解机理 由于纤维素在生物质原料中占据了几乎一半的含量,其热裂解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生物质整体的热裂解规律,纤维素具有最为简单的结构且在不同的材质中其结构和化学特性变化最小,因而当前研究基本上都从纤维素的热解行为入手开展工作。 纤维素热解动力学模型体现了纤维素热解化学反应的本征过程,是整个热解模型的核心部分。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对于颗粒热解模型是否能正确反映真实过程至关重要。 2.1源于对纤维素燃烧过程的研究 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探索,最早源于对纤维素燃烧过程的研究,通过纤维素燃烧试验,Broido发现纤维素在低温加热条件下,经由吸热反应一部分纤维素转化为脱水纤维素。热裂解

低压吸附式天然气

天然气ANG技术 一、低压吸附式(ANG)天然气气瓶特点: G-TEC天然气气瓶内置全球首创的纳米吸附剂,储气方式采用低压“吸附式”存储。 l G-TEC天然气气瓶储气压力比普通乙炔气瓶低5~8倍,你的作业场所将没有高压的然气,安全隐患降低。 l 气瓶安全性已被美国、加拿大、欧盟、中国政府及相关单位检验验证,符合相关安全法规。 l 气瓶大小与传统的乙炔气瓶近似。储气量热值与乙炔瓶热值相当,使用时间一致。 l G-TEC天然气瓶配装调压器,用户在使用时可以调节工作压力。 l G-TEC 是目前全球唯一的ANG低压天然气瓶生产商,可连续安全使用10年。 2、美国G-TEC天然气系统介绍 G-TEC 天然气系统使各行各业都可发挥高压天然气的各种优点,只需将G-TEC焊割系统与标准的公共天然气管道接驳,其输出的天然气即可代替乙炔、LPG 、MAPP、丙烯或任何其它然气。 l G-TEC天然气系统用途广泛,可进行焊接、熔接、切割、动力、加热、热校正、热喷涂、火焰淬火、金属加工。 l G-TEC天然气系统广泛适用于船舶、铁路、机械、军工、建筑、汽修、冶金,陶瓷、油田、珠宝、公交、玻璃拉丝热塑、热收缩包装、金属喷射、钎焊/银焊、火腿上色等领域。

l G-ETC低压天然气系统是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 测试实验室认可的无危害的健康产品,大多数州消防局通过的高层建筑安全使用产品。并获得了加拿大的标准委员会(SCC)认证。 3、美国G-TEC 瓶装气模式 l 瓶装气模式是没有然气管道的作业现场理想的选择。 l 充气方便,美国G-TEC天然气加注系统可直接接驳民用天然气管道、工业天然气管道对天然气气瓶充气无需修建专业增压装置及供气设施,无需专业的第三方然气供应,气瓶充气后马上即可投入使用。 l 成本更低,美国G-TEC气瓶里添注了高技术纳米分子材料,只需一次性购买气瓶和充气机的成本,就可连续使用10年,不需要再次购买和添注增效剂,使您的使用成本更低。 l 使用安全,美国G-TEC低压吸附式ANG天然气气瓶最大压力输出为4MPa,通常在2MPa情况下使用,是CNG压力的1/5~1/10,放置无需特殊要求,移动方便,可使你的现场没有危险的高压然气,更加安全可靠。

生物质气烧蒸汽技术路线(含图)

生物质气烧蒸汽技术路线 主要工艺流程为:秸秆经加料器连续给入气化炉,空气由鼓风机从下部送入气化炉。原料在气化炉内经历热解和气化过程,生成可燃气体。燃气进入旋风分离器,将燃气中的灰份分离下来后,热燃气进入燃气净化设备,达到对生物质可燃气的综合利用. (1)生物质气化反应 生物质由加料器连续给入气化炉,在炉内高温循环物料加热作用下,在气化炉内与底部通入的空气进行热解和气化反应,转换为接近煤气的可燃气体,这些可燃气主要成份为一氧化碳(CO)、氢气(H2)、甲烷(CH4)等,热值在1200 kcal/m3左右,同时含有少量的焦油,为了满足后续工艺的用燃气要求,本方案固定床气化炉的额定产气量在4000 Nm3左右。气化炉的负荷调节范围为70%~130%,可以完全满足对蒸汽负荷变动的要求。 (2) 燃气的净化 通过先进的燃气净化技术,实现了对燃气中灰尘和焦油有效处理和收集,燃气中焦油含量和灰尘含量完全满足锅炉燃烧器的要求。同时循环水池对废水的沉淀和净化,实现净化用水的循环使用。 (3)燃气锅炉产生蒸汽 通过专用的低值燃料燃烧器,燃烧秸秆气化所产燃气,产生饱和蒸汽。 (4)秸秆灰的利用 因采用固定床气化炉,产生大量秸秆灰,秸秆灰的含炭量很高,可作为钢铁厂的保温材料,也可以用作水泥添加剂。目前市场价在600-1500元每吨。 (5)机组冷却水的利用 由于气化炉内的冷却水的温度在80℃左右,直接进入锅炉,这样可进一步提高蒸汽锅炉的使用效率.达到热能的综合利用. (6)安全保护措施 本系统内通过加装安全水封、燃气逆止阀、阻火器来避免燃气倒灌、回火等意外发生。 安全水封采用组合式水封(包括安全水封和排空水封),起到燃气逸散和安全防爆作用。在燃气品质较差时,通过排空水封将燃气放掉,此时关闭安全水封。燃气品质合格,打开安全水封,关闭排空水封,燃气顺利通入气柜。当设备出现问题时,组合水封可以实现燃气逸散,避免燃气爆炸。 防止火焰回火到气柜引起爆炸,通过设计火焰熄灭条件,进行阻火器的合理选型,避免火焰回火; 加装燃气逆止阀门,避免气化炉停运过程中后续管路压力大于气化炉压力发生燃气倒灌现象。

生物质热解

生物质热解分慢速热解和快速热解。 快速热解为生物质在常压中等温度(约500℃),较高的升温速率103一104℃/s,蒸汽停留时间1s以内,据文献报道液体生物油的产率最高可达85%,并仅有少量可燃的不凝性气体和炭产生。 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它在隔绝空气或少量空气的条件下,采用中等反应温度,很短的蒸汽停留时间,对生物质进行快速的热解过程,再经过骤冷和浓缩,最后得到深棕色的生物油。 众所周知,目前生物质气化法是大规模集中处理生物质的主要方式,但也存在气体热值低,不易存贮、输送,小规模设备发电成本高以及上电网困难等问题;而固体燃料直接燃烧存在燃烧不完全,热利用率低,使用场合受限制等缺点。鉴于上述情形,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作为一项资源高效利用的新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因为生物油易于储存和运输,热值约为传统燃料油的一半以上,又可以作为合成化学品的原料,同时产生的少量气、固体产物可以在生产中回收利用。 2.1国外快速热解现状 国际能源署(IEA)组织了加拿大、芬兰、意大利、瑞典、英国及美国的10余个研究小组进行了10余年的研究工作,重点对这一过程发展的潜力、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参与国之间的技术交流进行了协调,并在所发表的报告中得出了十分乐观的结论。欧美从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进行生物质快速热解实验以来,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设备和工业化系统,表1较详细列出了欧美地区快速热解技术正常运行的反应器。

其中加拿大的Dyna Motive Energy Systems是目前利用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实行商业化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其处理量为1500kg/h,生产以树皮、白木树、刨花、甘蔗渣为原料,在隔绝氧气450~500℃条件下,采用鼓泡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生物油的产率为60%一75%,炭15%一20%,不凝性气体10%~20%以上均为质量产率。生物油和炭可以作为商业产品出售,而不凝性气体则为循环气体燃烧使用,整个过程无废弃物产生,从而达到原料100%的利用率。 2.2国内快速热解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仅稻草、麦草、蔗渣、芦苇、竹子等非木材纤维年产就超过10亿吨,加上大量的木材加工剩余物,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仓库。 目前我国生物质的利用形式还是以直接燃烧为主,快速热解技术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研究情况如下:沈阳农业大学开展了国家科委“八五”重点攻关项目“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工作,并与荷兰Twente大学合作,引进生产能力50kg/h的旋转锥型热解反应器,他们在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方面都做了很有成效的工作;浙江大学、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河北环境科学院等近年来也进行了生物质流化床实验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浙江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相关的原理性试验研究,最早使用GC—MS联用技术定量分析了生物油的主要组分,得到了各个运行参数对生物油产率及组成的影响程度;山东工程学院于1999年成功开发了等离子体快速加热生物质热解技术,并首次在国内利用实验室设备热解玉米秸粉,制出了生物油加。

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朱锡锋)

《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生物质能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使用。 目录 目录 《21 世纪新能源丛书》序 前言 第1 章概述 1 1.1 能源的基本概念 1 1.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3 1.3 生物质资源与分类 6 1.4 生物质的物理性质. 10 1.4.1 生物质的含水率.10 1.4.2 生物质的密度.10 1.4.3 堆积角、内摩擦角和滑落角 11 1.4.4 生物质炭的机械强度.12 1.4.5 生物质的比表面积.13 1.4.6 生物质的孔隙率.13 1.4.7 生物质的比热容.13 1.4.8 生物质的导热系数.13 1.5 生物质的燃料特性. 14 1.5.1 生物质的燃烧.14 1.5.2 生物质的发热量.15 1.5.3 生物质燃料的化学当量比 17 1.6 生物质能源转换技术. 18 参考文献 22 附录1-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分布 22 附录1-2 固体生物质燃料全水分测定方法 27 第2 章生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30 2.1 生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0 2.2 生物质的元素分析. 36 2.3 生物质的工业分析. 41 参考文献 47 附录2-1 纤维素聚合度的测定方法及常见生物质原料的组成成分 48 附录2-2 常见生物质原料的分析结果 56

第3 章生物质的热解原理. 80 3.1 纤维素热解机理 80 3.1.1 纤维素热解机理概述. 80 3.1.2 纤维素热解液体产物组成 81 3.1.3 LG 的形成 81 3.1.4 其他脱水糖衍生物的形成 90 3.1.5 呋喃类产物的形成. 93 3.1.6 小分子醛酮类产物的形成 94 3.1.7 纤维素快速热解的整体反应途径 97 3.2 半纤维素热解机理.100 3.2.1 半纤维素热解机理概述 100 3.2.2 半纤维素热解液体产物组成 100 3.2.3 脱水糖衍生物以及呋喃类产物的形成 100 3.2.4 小分子物质的形成.104 3.2.5 木聚糖快速热解的整体反应途径 104 3.3 木质素热解机理 107 3.3.1 木质素热解机理概述.107 3.3.2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及其热解机理.107 3.4 生物质热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118 3.4.1 加热速率的影响. 118 3.4.2 热解温度的影响. 118 3.4.3 热解时间的影响.122 3.4.4 原料种类的影响.122 3.4.5 原料性质的影响.123 3.4.6 其他因素的影响.124 参考文献 125 第4 章生物质的热解炭化.130 4.1 概述 130 4.2 生物质热解炭化原理.130 4.3 生物质热解炭化装置.132 4.3.1 传统生物质热解炭化装置 133 4.3.2 新型生物质热解炭化装置 140 4.4 生物质炭的性质与应用.146 4.4.1 生物质炭的组成.146 4.4.2 生物质炭的性质.147 4.4.3 生物质炭的应用.149 4.5 醋液与焦油的性质与应用.152 4.5.1 醋液的组成与性质.152

生物质热解

生物质热解 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各种清洁能源和化工产品,从而减少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减轻化石能源消费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以保护本国的矿物能源资源,为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生物质热解是指生物质在没有氧化剂(空气、氧气、水蒸气等)存在或只提供有限氧的条件下,加热到逾500?,通过热化学反应将生物质大分子物质(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成较小分子的燃料物质(固态炭、可燃气、生物油)的热化学转化技术方法。生物质热解的燃料能源转化率可达95.5%,最大限度的将生物质能量转化为能源产品,物尽其用,而热解也是燃烧和气化必不可少的初始阶段。 1 热解技术原理 1.1 热解原理 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生物质在热解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热化学反应,包括分子键断裂、异构化和小分子聚合等反应。木材、林业废弃物和农作物废弃物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在52?时开始热解,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反应速度加快,到350,370?时,分解为低分子产物,其热解过程为: (C6H10O5)n?nC6H10O5 C6H10O5?H2O+2CH3-CO-CHO CH3-CO-CHO+H2?CH3-CO-CH2OH CH3-CO-CH2OH+H2?CH3-CHOH-CH2+H2O 半纤维素结构上带有支链,是木材中最不稳定的组分,在225,325?分解,比纤维素更易热分解,其热解机理与纤维素相似。

从物质迁移、能量传递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热量首先传递到颗粒表面,再由表面传到颗粒内部。热解过程由外至内逐层进行,生物质颗粒被加热的成分迅速裂解成木炭和挥发分。其中,挥发分由可冷凝气体和不可冷凝气体组成,可冷凝气体经过快速冷凝可以得到生物油。一次裂解反应生成生物质炭、一次生物油和不可冷凝气体。在多孔隙生物质颗粒内部的挥发分将进一步裂解,形成不可冷凝气体和热稳定的二次生物油。同时,当挥发分气体离开生物颗粒时,还将穿越周围的气相组分,在这里进一步裂化分解,称为二次裂解反应。生物质热解过程最终形成生物油、不可冷凝气体和生物质。 1.2 热解反应基本过程 根据热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和生成产物的情况等,可以分为干燥阶段、预热解阶段、固体分解阶段和煅烧阶段。 1.2.1 干燥阶段(温度为120,150?),生物质中的水分进行蒸发,物料的化学组成几乎不变。 1.2.2 预热解阶段(温度为150,275?),物料的热反应比较明显,化学组成开始变化,生物质中的不稳定成分如半纤维素分解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少量醋酸等物质。上述两个阶段均为吸热反应阶段。 1.2.3 固体分解阶段(温度为275,475?),热解的主要阶段,物料发生了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分解产物。生成的液体产物中含有醋酸、木焦油和甲醇(冷却时析出来);气体产物中有CO2、CO、CH4、H2等,可燃成分含量增加。这个阶段要放出大量的热。 1.2.4 煅烧阶段(温度为450,500?),生物质依靠外部供给的热量进行木炭的燃烧,使木炭中的挥发物质减少,固定碳含量增加,为放热阶段。实际上,上述四个阶段的界限难以明确划分,各阶段的反应过程会相互交叉进。 2 热解工艺及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