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

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

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

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

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水

为何更好?

…………

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

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

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假设成立。

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

2

3、分析讨论:

(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

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汽水在

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精神为之一

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

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

二、提出问题

(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

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

(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2) 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

(3) 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

探究1、水垢的形成原因:

(1) 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水样清澈

(2) 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水变浑浊

结论:原假设(1)成立

探究2、水垢的主要成分:

(1) 查阅相关资料: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将水垢放入下列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把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原假设(2)成立

探究3、调查分析:水垢的形成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走访,讨论分析应有如下共识:

(1) 水垢有毒(含重金属离子),不能食用,如不能用有水垢的保温瓶盛装酸性饮

料等食物。

(2) 水受热产生水垢会对我们生活产生不便,如热水器中的铜制水管腔附着水垢,

影响使用效果等。

(3) 工厂里,锅炉长了水垢后会浪费燃料,还有可能发生锅炉爆炸

活动总结: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仅通过实验探究了水垢的形成原因与水垢的主要成分,提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而且还认识到了水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使学生更加懂得用化

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

好。

第三课让我们的衣服更干净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衣物上几种常见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准备:1、肥皂、洗衣粉、草酸、汽油、米饭、漂白粉、瓷盆或塑料桶

2、蓝墨水、红墨水、水彩颜料、蓝墨水、圆珠笔油、油漆、鸡血、白布条数条,并把它

们分别涂在白布条上备用。

活动过程:一、学生叙述自己衣物弄脏的“痛苦”经历及处理方法与效果怎样?

二、提出问题:

手上、衣物上普通污垢用肥皂或洗衣粉就可以洗干净,可是如果沾上墨水、墨迹、汗渍、肉汤、铁锈、果汁、血迹、油漆、圆珠笔油等用肥皂洗就无济无事啦,怎么办呢?

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办法。

三、收集资料、寻找方法(教师协助)

(1) 衣服上的蓝墨水、红墨水及水彩颜料立即用洗涤剂洗,再用清水漂洗几次就

可以,若白布上仍有残迹,使用漂白粉。

(2) 衣服上的蓝黑墨水、铁锈、果汁、血迹,可用草酸来清洗,因为这些污渍中

含有铁质,在空气中氧化成铁锈形成锈斑,草酸能把铁锈还原成能溶于水的

物质。

(3) 沾上血迹的的衣物,也可以用冷水浸泡,再用加酶洗衣粉洗,不能使用热水。

(4) 墨和墨汁沾在衣物上,应立即浸在水里,用米饭粒搓洗,饭粒里的淀粉会搓

成又稠又粘的浆,把墨迹从纤维上粘下来。

(5) 圆珠笔油、油漆、肉汤可用汽油溶解。

四、实验不同的洗涤方法与效果(教师指导)

将白布条上的各种污物用不同方法洗涤,比较洗涤效果,写出实验报告。

活动总结:学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了解了衣服上各种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实践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化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四课实验探究学校不同地点空气中CO2含量的测定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通过测定空气中CO

2

含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对CO

2

含量测定结果分析,使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注意室内空气新鲜。

活动准备:浓氨水蒸馏水酚酞试液 500ml烧杯 500ml细口瓶 50ml注射器(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了解到正常情况下空气中CO

2含量为0.03%,但我们生活周围有很多因素造成CO

2

含量增高。

空气中CO

2的含量增多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用什么方法测定学校不同地点的空气中CO

2

的含量呢?

(二)搜集、整理资料(教师协助)

上网查询,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整理出如下方案:

在稀氨水中加入酚酞试液后呈红色,该溶液吸收CO

2

后红色又会褪去,当氨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和

体积一定时,使红色褪去需要的空气体积与空气中CO

2

的含量成正比。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引导)

在多个实验方案中,典型的方案如下:

实验步骤:

(1)将2滴浓氨水滴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稀氨水,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使溶液呈红色,将得到的溶液保持在密闭的细口瓶中。

(2)用注射器吸取上述稀氨水10ml,到操场抽气到50ml刻度处(即抽气40ml),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口,尽力振荡2—3分钟,然后将注射器的吸入口向上,小心排出气体,再如上述操作抽气振

荡,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红色恰好褪去,记录抽气次数n

1

(3)同样方法在教室、宿舍两地点测出空气中CO

2含量,记录抽气次数n

2

、n

3

数据分析处理:

农村空气中CO

2的含量为0.03%,作为步骤2中无污染的空气中CO

2

的含量,则教室、宿舍两地空

气中CO

2的含量分别为:%

03

.0

%

%

03

.0

%

1

3

2

1

2

2

?

=

?

=

n

n

CO

n

n

CO和

实验结论:人群密集、空气流动差的地方,CO

2

的含量较高,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该注意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课香烟烟雾中几种有害成分的简易测定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实验探究香烟的烟雾中的几种有害物质,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人体有害。

活动准备:铁架台、试管、双孔塞、导管、香烟、95%酒精,氯化汞溶液蒸馏水,银氨溶液、动物血(新鲜)、注射器。

活动过程:提出问题:“吸烟有害健康”,那么香烟烟雾中有哪些有害物质呢?

查找相关资料:从网上查询,从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事先要求学生自己查找)

整理归纳:从学生查得的资料中归纳整理如下:

(1) 香烟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主要尼古丁,一氧化碳等。

(2) 尼古丁与氯化汞溶液反应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3) 一氧化碳与鲜血压计的血红蛋白化合,使血液颜色由血红色变成深

褐色。

实验探究:(1) 尼古丁检验:

装置如图,试管中加入10ml95%酒精,点燃香烟,

抽气,当酒精溶液变成褐色时取下试管,倒出2ml

褐色液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汞溶液,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2) 一氧化碳的检验

装置如图,试管中注入5ml鲜鸡血,点燃香烟,连续

抽气,血液由血红色逐渐变成深褐色,证明有CO。

(3) 相关资料

尼古丁对人的致死量为40——60毫克,相当于20支香烟的含量,烟焦油可

诱发肺癌、喉癌等。

一氧化碳有毒,会使人感到头痛、恶心、记忆力减退等,吸入过多一氧化碳

会使人窒息而死亡。

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香烟烟雾中的几种有害物质,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吸烟有害健

康”的认识,并主动要求有吸烟行为的家长戒烟,使自己的家庭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第六课检测面粉的新鲜度

主讲教师:聂晓玲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查找有关资料,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精神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面粉是各类早餐食品的主要原料,但是面粉久存变质后,若被食用,对我们的身体将十分有害,那么怎样检测面粉的新鲜度呢? 二、查找相关资料

同学们上网查找资料得知:面粉久存后,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会产生酸败的现象。随着酸变的加速,产生有机酸增多,面粉就不能食用。测试面粉中有机酸的含量,可以用NaOH 溶液中和有机酸,根据NaOH 的用量,推知有机酸的含量。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用品:面粉样品5g 新鲜面粉5g 10%的NaOH 溶液 蒸馏水 锥形瓶 滴定管 酚酞试液 实验步骤:

(1) 在150ml 的锥形瓶中加入40ml 蒸馏水,再加入5g 新鲜的面粉,混合搅拌至完

全溶解,且没有任何面团为止,配成面粉的悬浊液,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

(2) 用10%的NaOH 溶液滴定,边加边振动,直到悬浊液呈浅红色为止。记下NaOH 的(读数),体积数为V 1。

(3) 取要测定新鲜度的面粉5g ,用同样的办法滴定面粉的酸度,记下消耗 NaOH 的体积数为V2

(4) 数据处理,分析得结论: 当V 1≈V 2时,说明面粉是新鲜的

当V 1>2.5V 1时,说明面粉已变质,不能食用。 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结论,充分调动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课 验指纹

主讲教师:聂晓玲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验指纹可作为侦破案件的一种手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活动原理:碘受热易升华,手上的油脂等分泌物能溶解碘而形成棕色指纹印迹,然后

进行核对指纹。

二、活动过程:

1、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发现: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要检测自己的指纹,可以

利用手上的油脂等分泌物溶解碘而形成棕色指纹印迹来验证。

2、设计实验过程:

(1) 实验材料:铁架台 石棉网 火柴 酒精灯 小烧杯 干净的白纸 少量碘粒

1、碘

2、烧杯

3、印有指纹的纸张

(2) 班上的同学每2人分成一组,相互测验对方的指纹,然后比较两人的指纹是否相同,

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3、实 验结论:同学们的指纹各不相同

4、活动小结:利用每个人的指纹互不相同这一现象,可以用此方法来侦破许多案件

5、观看录像《405谋杀案》来了解指纹的显示技术在侦破方面的应用。

第八课 化学刻花

主讲教师:聂晓玲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铁片上花纹的刻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的:

在玻璃,铁片上刻划各种不同的图案,怎样才能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刻到铁片上去呢?

二、查找资料,设计实验:

1、 学生经查阅资料获知:铁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氢前面,因此铁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 2+H 2↑

2、 石蜡为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和浓盐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3、 设计实验步骤

(1)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小组,每组发放一铁片,开始实验。 (2) 将铁片除锈

(3) 熔化石蜡:把石蜡放入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即得液态石蜡。 (4) 涂蜡层:在铁片上用毛刷均匀地涂一薄层石蜡

(5) 刀刻图案:待石蜡层冷却凝固后,用小刀在上面刻划出自己所喜爱的图案。 (6) 化学显图:在刻有图案的痕迹处,用滴管小心滴加浓盐酸,开始时反应迅速,待反

应缓慢后用水冲去酸液重新滴加浓盐酸,使之与铁片露出部分反应,如此重复操作四、五次。

(7) 除蜡层,把大烧杯中的水加热沸腾,然后用镊子将铁片放入其中,待蜡层除去后,

取出铁片,用水洗净,即看到所刻的图案。

4、 实验小结:本次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在加热和滴加浓盐酸时要认真,注意安全,以防烫伤和烧伤。

第九课 趣味化学实验两例

主讲教师:聂晓玲

活动目的:

1、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实验法 观察法 讨论法 归纳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空盒生烟

实验用品:硬纸盒 表面皿2个 浓氨水 浓盐酸 镊子 脱脂棉 实验原理: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微粒而形成白烟 NH 3+HCl=NH 4Cl

操作方法:在硬纸盒的前侧开一个直径为8mm 左右的圆孔,(可用钻孔器打孔),将

表面皿放在盒底。用镊子取两团脱脂棉分别蘸足浓氨水和浓盐酸,放在表面皿内,盖上盒盖,表演时,用四指在盒盖的中间部分轻轻拍打,只见一个个白色烟卷自圆孔中喷出,继续有节奏地拍打盒盖,烟圈一个接一个地从孔中滚出,颇为有趣。

2、烧不坏的手帕

实验用品:酒精灯 镊子 大烧杯 火柴 棉手帕 酒精(体积分数为70%) 操作方法: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

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讨 论: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为什么没有使棉手帕着火呢?

3、实验小结:

第十课 生活中的化学常识

主讲教师:胡美云

活动目的:

1、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兴趣,开拓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发现、挖掘生活现象中蕴藏的化

学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过程:

1、巧开锈锁法

化学原理:石墨滑腻,可作润滑剂,铅笔芯是由石墨粉和粘土混合而成的 操作方法:在锁孔内放适量铅笔末,摇动几下,即能开动。 2、喂鸡省粮法

化学原理:物质发生缓慢氧化生成其它物质,供动物生存。

操作方法:空地挖一个坑,放入松木锯屑,将淘米水倒入,用泥将坑封好,几天后挖

开,里面会长出很多又肥又嫩的虫子,鸡吃后长得又肥又省粮。

3、消灭老鼠巧法

化学原理:干水泥遇水后变硬(凝固)

操作方法:将面粉炒熟加点食油,然后拌上干水泥。放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水泥

无味,老鼠嗅到食物与油香便吃起来,然后喝水,造成梗阻而死亡。

4、擦玻璃镜污垢法

化学原理:玻璃上的污垢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煤油或醋中。

操作过程:小镜有污垢后,可用软布浸湿煤油或蘸醋擦试,切不可用水擦,用水擦不

但镜面模糊不清,且易腐蚀玻璃。

5、保存鸡蛋不坏法

化学原理:CO 2+Ca(OH)2=CaCO 3↓+H 2O

操作过程:用100斤水加入2斤生石灰,搅拌溶化后,静放沉淀,等石灰水澄清后,

倒入缸中,将鸡蛋轻轻放进,石灰水要超出蛋面6—7寸,一般保持10个月不坏,大量保存鸡蛋是家庭致富的巧方法。

活动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

维。

第十一课 废干电池的回收和利用

主讲教师:胡美云

活动目的:1、巩固和加深有关化学知识;

2、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材 料:废干电池 稀硫酸 浓硫酸 浓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 石蕊试液 淀粉碘化钾试纸 品

红试液 烧杯 玻璃棒 蒸发皿 过滤器 酒精灯 试管夹 瓷质器皿 坩埚 电流计 电源 酒精喷灯

活动过程:

一、拆开废干电池观察干电池构造并回收有关物质

圆筒:锌片作负极

筒内:氯化铵 氯化锌作电解质

筒中央:炭粉 二氧化锰插入碳棒压成碳包作正极 1、收集铜帽锌皮和碳棒

铜帽、锌皮与稀H 2SO 4反应来比较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碳棒可作溶液的导电性研究和

电解饱和食盐水等的电板。 2、提取氯化铵

将电池里的黑色物质放在水里搅拌溶解并过滤,将部分滤液放在蒸发皿中蒸发,得白

色固体,再加热,利用“升华”收集较纯的氯化铵。 氯化铵是一种金属焊接剂,还可作氮肥 3、制取锌粒

将锌筒剪下一块3cm 宽的锌片留作下面实验用,其余剪成碎锌片,放在坩埚中强热(锌

熔点419℃),熔化后小心地将液锌倒入冷水中,得锌粒 锌粒可用于实验室里制取氢气 二、利用上述原料进行下面实验 1、铜帽作实验

铜帽分别放入稀硫酸,浓硫酸中,加热,铜与浓H 2SO 4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另一试管中加浓HNO 3,观察。 2、将上述过程2中滤液作实验 用3支试管分别取2—3毫升滤液

(1) 滤液白色沉淀

(2) (3)

3 滤渣中加浓HCl ,加热,放出气体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4、碳棒、锌片作实验

将碳棒和锌片用导线连接,中间串联电流计,插入稀H 2SO 4中,观察指针偏转。

活动小结:1、回收氯化铵,利用“升华”收集。可参照碘的升华装置。氯化铵在350℃分解

成氯气和氯化氢。而它们冷却又化合成氯化铵附着在烧杯壁上,用药匙刮下。

2、碎锌片置于坩埚中,用酒精喷灯加强热熔化,用坩埚钳夹住坩埚把液体小心

倒入盛冷水泊瓷质器皿中。

3、铜帽跟氧化性酸反应注意环境保护

4、滤液中含有Zn 2+、NH 4+、Cl -等。

第十二课 自制汽水

主讲教师:胡美云

活动目的:1、练习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等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

的动 手能力。

2、让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进一步意识到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原 理:一般饮料都带气,携带的气体多为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遇到酸或酸性物质

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当小苏打与柠檬酸在溶液中剧烈反应时立即旋紧瓶盖,饮用时打开瓶盖,汽体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因此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溶液中逸出。

材料:托盘天平、1000ml 量筒、1000ml 大烧杯、玻璃棒、药匙、聚酯塑料大瓶(1.25升) 过程:1、称取11g 柠檬酸和80g 食糖,放入1000ml 大烧杯中。

2、取1000ml 量筒量取1000ml 凉开水,然后倒入1000ml 大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溶

质全部溶解。

3、再滴4—5滴食用香精于大烧杯中搅拌均匀,将配得的溶液转移到聚酯塑料瓶中。

4、称取8g 小苏打,将小苏打迅速倒入聚酯塑料瓶中,并立即旋紧瓶盖摇匀。

5、放入冰箱内的冷藏室中冷却后待用(或放入冰水中),其味酸甜清凉。 小结与说明:

1、柠檬酸又称构橼酸,学名2—羟基—1,2,3—丙烷三羧酸, CH 2—COOH

其结构简式为:

HO — C —COOH

CH 2—COOH

2、若制盐汽水,则可在“过程2”中加入适量食盐其味更佳,既有酸甜味,又有咸味。

3、放入冰箱中降温,可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饮用时打开瓶盖,将有更多的二氧化碳

气体从水溶液中逸出。

4、聚酯塑料瓶可用雪碧塑料大瓶代替,也可用耐压的啤酒瓶等代替。

5、可用甜味剂(如糖精)、果味剂(如鲜桔汁、苹果汁、荔枝汁等)、香精等调味,以适饮者

的口感。

6、参考配方:桔汁25ml、白糖25g或少量糖精,小苏打1.5g,柠檬酸1.5g(或配酸1.5g)、

香精适量,冷开水450g左右,要多配可按此比例放大。

第十三课城市、社区垃圾的调查

主讲人:胡美云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使同学们了解本地垃圾的组成,人均年排出量、处理的方法及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到垃圾处理和废物回收利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不随地乱扔、乱堆、乱烧垃圾

的良好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原理:垃圾的成分主要是蔬菜根、叶、果皮、快餐包装物、纸、灰、渣、金属、玻璃、塑料等,且随季

节、地区不同,其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

材料:纤维袋铁锹火柴火钳

过程:1、调查开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随便焚烧垃圾的危害性,国内外各大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方法和优缺点,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2、走访所在地的城建和环保部门,了解所在地区年(或日)收集和运送垃圾的量,所需人力

和物力,处理垃圾的方法,本地区人口,并计算出每吨垃圾收集和运送的费用。

3、随机取样。在居民小区、学校、厂矿和政府机关各处,分别选二至三个垃圾箱定期观察,

按照表1所示粗略进行分类。

4、到当地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弊端(主要调查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的污染、

土地的浪费,疾病的传染)。

5、走访当地废品收购部门,了解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成分及量。

6、点燃少量的废纸、废塑料等,观察燃烧现象,闻气味。

7、根据调查情况,填入表1,写一篇调查报告或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述调查结果,以及自己对

本地区垃圾处理的设想。

说明:1、通过地球卫星摇感技术已知:全世界许多城市都被垃圾包围着。美国家庭每年倒掉的垃圾总共有2亿吨以上,处理垃圾每年要花300亿美元以上。

2、国内外许多城市垃圾已袋装化,这些地区取样时,可任选几袋进行分类。

3、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填埋、焚烧、辐射、生物降解、压缩、堆肥、回收利用等。我国

主要采用填埋和回收废品的方法,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焚烧的方法。垃圾处理的方法的发展

趋势是焚烧发电、化学加工、回收再利用等。

4、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是垃圾处理中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方法,它既节省了处理垃圾所消耗

的大量资金,又提供了新的资源。

5、随机取样的垃圾箱分布要均匀,一般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表1:

第十四课 化学冰袋和化学热袋的制作

主讲教

师:胡美云

活动目的:研究化学反应溶解过程和聚集状态改变过程所伴随的热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为热化学。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是中学化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化学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在化学活动课中制作冰袋和热袋有利于拓宽和巩固热化学知识。

材料:化学冰袋材料为十水硫酸钠100g ,四水硝酸钙和硝酸钠各30g 。

化学热袋材料为活性炭8g ,膨胀珍珠岩粉4g ,食盐5g ,水15g ,还原铁粉28g 。

原理:化学冰袋是利用Na 2SO 4·10H 2O 和Ca(NO 3)2·4H 2O+Na 2SO 4·10H 2O=CaSO 4+2NaNO 3

+14H 2O —Q ,这一反应为吸热反应,吸收周围大量的热而产生致冷作用,反应迅速,致冷持续时间长,致冷温度可达零下3—5℃。

化学热袋是以还原铁粉和膨胀珍珠粉,活性炭和食盐的混合物为原料混合反应。这个反应是

一个复杂的放热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放出大量的热。特征是发热时间长,放热快,流动性好,携带方便,最高能达45℃—50℃。

过程:化学冰袋:用二只不透水性的软尼龙袋(也可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袋)。将工业级十水硫酸钠

100g 装入A 袋密封,把30g 四水硝酸钙和30g 硝酸钠装入B 袋密封(隔离部分要易于撕裂)。然后把A 袋和B 袋一并装入强度较大的大袋中(即外袋)密封贮存。使用时同时把A 、B 袋隔离破裂,两袋中组份混合,用力揉合,即可感到致冷,揉30分钟可冷却到零下3—5℃。 化学热袋:将8g 活性炭和4g 膨胀珍珠岩粉混合成保水剂。将5g 食盐溶于15g 水中,而与混合保水剂充分混合成糊状混合物装入A 袋密封(封口要易撕破);将还原性铁粉28g 装入B 袋,并将A 、B 两袋一齐装入强度较高的大袋(即外袋)密封(要封得不易操破)贮存。用时将A 、B 袋封口撕

破使两组份充分混合,揉合30分钟后,可升温45℃—50℃。

说明:

1、本活动需要二课时

2、二人一组,制作成功后可进行展评

3、还原铁粉、膨胀珍珠粉等均可购自化工原料商店

第十五课配制洗洁精

主讲教师:胡美云

活动目的:1、了解肥皂、洗洁精的去污原理

2、拓宽有机化合物知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了解洗洁精生产方法,初步学会恒定温度的加热方法。

4、通过对洗洁精结构的认识,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材料:250ml烧杯一只,100ml量筒一只,玻璃棒,托盘天平,100℃温度计、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醇硫酸钠、氯化钠、96%酒精、食用柠檬香精

原理:烷基苯磺酸钠、脂肪硫酸钠的结构中均有亲水基因和憎水基因(亲油基因),在洗涤过程中亲油基因深入油污,使其松动而除去,达到快速洗涤的效果。

过程:1、量取100ml水,加入到250毫升烧杯中,加热至75℃。

2、向上述热水中逐一加入8.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5g十二醇硫酸钠,继续加热,搅拌

至溶解,再加入1.2gNaCl,搅拌溶解并保持90℃温度一小时,然后停止加热,当溶液冷却

至40℃时,再加入5ml95%酒精。滴入10滴柠檬香精,搅拌均匀,装瓶待用。

说明:1、溶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醇硫酸钠时,应保持70℃左右的温度,并不断搅拌。

2、在洗洁精中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洗洁精的粘度,若粘度不够,可多加一些氯化钠,

但不宜过多,否则在冬天做此研究时会出现洗洁精冻结的现象。加入酒精可防冻结,又防

变质产生异味。

第十六课初中化学药品在农村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主讲教师:李玲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对养鱼专业户参观访问增强学生对初中化学药品与实际生活联系,扩大学生知识面。

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联系校本实践基地养鱼专业户和镇畜牧站水产部技术员,安排学生参观访问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

2、教师准备化学药品在水产养殖方面应用的各种资料

活动器材:照相机、录音机、讲桌

活动过程:1、出发前准备:

(1)教师在教室引入农村水产养殖有关的初中化学实验中用到的化学药品:生石灰(CaO )、

熟石灰[Ca (OH )2]、胆矾[CuSO 4·5H 2O]、铜绿 [Cu 2(OH)2CO 3]、飞锰氧(KMnO 4)、食盐(NaCl)、硝酸汞[Hg(NO 3)2]、漂白粉等。

(2)教师宣布访问内容及纪律 2、参观访问

(1)参观鱼塘及养鱼设备

(2)听养鱼专业户介绍养鱼方法和养鱼经验 (3)听水产技术员介绍养鱼防病、治病情况讲座

3、返校后教师发放初中化学药品在水产养殖方面应用资料,并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参观访

问总结报告。

活动小结:1、学生总结参观访问后的必得和体会 2、学生总结报告优劣评价

第十七课 水质检测

主讲教师:李玲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水样采集和水质检测中水温度、水气味测定方法。 活动用品:温度计、绳子(有刻度)取水瓶、标签、锥形瓶、量筒、 活动步骤:

一、教师介绍水样采集和测试水质中水温、水气味测定方法 1、水温的测定

在温度计上系一细绳,插到水面以下20厘米处,静置5分钟,提出水面后,立即读

取温度计。

2、气味的测定

(1)取100毫升水样于250毫升锥形瓶中,用温水或冷水在瓶外调节水温至20±2℃ (2)振荡瓶水样,从瓶口闻水的气味、并无臭水比较 (3)据下表定性描述臭的强弱,记录数据于下表中

3、水样采集:

(1)采集方法:将带有重锤的具塞采样器沉入水中,达到所需深度后(从拉伸的绳子看

绳子上的标度)拉伸瓶口塞子上连接的细绳,打开瓶塞,待水充满后提

出来。若采用自来水或带抽水设备地下水(井水)则先放2—3分钟,让

积存的杂质流去然后用瓶采集。

(2)水样保存:

Ⅰ:冷藏或冷却

Ⅱ:加入化学试剂保持化学成分在水样中稳定或加入生物抑制剂,使水中待测成分稳定。

[幻灯]:水样保存方法

二、学生实践:

学生分组到校外绕围墙小河处测河水温度,气味,并采集水样。同时立即记录测定数据,水样立即贴上标签以备第三讲使用。

附:记录表

活动小结:1、学生实践过程中心得总结

2、学生总结自已测定方法和对已有测定方法进行创新。

第十八课水质检测

主讲教师:李玲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水的PH值、色度测定方法

活动用具:PH 试纸、玻璃棒、水样、量筒、比色管、白瓷板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测水质PH 值及色度测定方法,并当场演示

1、PH 值测定: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水样,滴一滴于PH 试纸上,然后与标准色板比较确定

PH 值记录。

2、色度测定:取水中固体棵粒充分沉淀后水样,分别取上层清液50毫升10份用水稀释成

不同倍数(5、10、15、20、25、30、35、40、45、50)各取50毫升稀释后水样颜色,并与蒸馏水比较,当稀释水样刚好看不出颜色时(与蒸馏水无区别)记录稀释倍数,此数即为色度。

二、学生实践(实验室,水样采用第二讲采集的水样) 1、测水样PH 值并记录填表 2、测水样色度记录并填表 附:记录表

测定后结论:

活动小结:1、学生测定水PH 值、水色度方法。 2、测定情况记录公布。

第十九课 水质透明度测定(二课时)

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制作测定水透明度的塞氏盘和如何测定水透明度,培养学生化学用具制作能

力。

活动用品:200mm×200mm

铁皮板一块,尺,打孔器,锤子,链子,绳子5米,白、黑漆各一瓶,漆

刷,小刀,虎头钳,铁块

活动过程:

一、

塞氏盘制作(第一课时) 1、制作方法:③

① 取直径200mm×200mm 铁皮板一块,用钳子剪成直径20厘米园盘,园盘中心处打一小孔,一面平分四分用黑白两种漆涂上相间颜色放置使之干燥稳定,5米长绳子每距10厘米相间涂上黑、白相间漆颜色放置使之干燥稳定。如下图

一面,使手拿绳端而铁园盘保持水平即可。

2、学生动手制作塞氏盘。

二、透明度测定(第二课时)

1、测定方法:

把塞氏盘放入测定水中,下沉直至刚好看不到盘白色记下水面深度,即是水的透明度(每一处多测几次,算出所测平均深度

附:记录表

2、学生到校门外小河中进行水透明度测定实践活动

活动小结:1、学生制作塞氏盘优缺点总结

2、学生校外小河处测水透明度准确性通报

第二十课《校外小河污染》课题报告

活动目的:通过前几次对校外水质测试后进行大小结,写出活动课题报告

活动用具:录音机,摄影机

活动过程:

一、学生观察小河被污染原因

1、观察学校日常生活污水污染小河状况

2、现场观察,小河上游放垃圾场全镇部分垃圾在山中堆放情况

二、学生针对水质测定记录表和观察现场写出小河被污染的课题报告

活动小结:1、课题报告范文读、点、评

2、总结此次实践后记(学生上台自我讲述)

水质测试中学校提供材料清单

PH试纸(精确值到0.1单位)试管(细可装50毫升)温度计

20厘米×20厘米薄铁板(保证每组一块)锉子钳子剪刀铁块细绳(无弹性)黑树脂漆白树脂漆漆刷

调查课题:漆河镇对自来水看法原因调查

教学目的:通过对漆河镇居民对自来水看法原因调查,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思路:

开题报告

1、组织班级课题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调查课题——漆河镇居民对自来水看法原因调查。

2、指导学生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①漆河镇居民对自来水看法调查定制问卷、发问卷,收集整理的日程表,资料保管人员。

②对自来水取水源部位进行实地考察计划,确定摄影员及考察时间、取水人员等具体操作。

③对自来水厂参观访问,了解自来水制作流程,确定访谈人员和记录员、录音员及访谈准备,联系人员。

④访问镇领导

⑤小组资料汇总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写出小组结题报告。

3、小组开题

①组长代表小组成员向全班宣布本小组课题计划

②针对小组课题计划,全班其它同学进行评价、完善,向组长提问实施过程。

学生按照制定具体计划进行课题研究,教师进行宏观控制并不时给学生实施中出问题提供有力帮助,但教师不能过多参与进去,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调查经历。

结题报告

确定方式:学生主持——课题组展示论文成果——论文答辩——指导老师评价

1、教师组织学生主持并交待主持任务,让主持人写好主持流程并审阅通过。

2、开好结题报告会:

①主持人宣布报告会流程

②其它成员协助组长进行其它资料宣布

③教师对课题活动进行总结评价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完整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从建校就开设计算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主要通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发布(网页制作)以及程序设计基础几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令人倍感欣慰。 我校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立发中学的殷切期待。希望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电脑操作水平、从网上获取资料的能力、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等,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我校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先后建起两个机房、校园网等。3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近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博,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信息技术教学已初见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马宁、崔红娟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竞赛”中获奖,还有一大批学生获计算机大赛一等奖,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爱好者的操作水平,我们到了非开选修课的时候了。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本校自身优势,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 化学与生活

目录: 1、课题1-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2、课题2-生活必须物质--水 3、课题3-碳酸饮料 4、课题4-烟花爆竹烟火为何多姿多彩

课题一 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1、什么是营养和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某物质(如鸡蛋)营养高、某某物质(如大白菜)营养低等说法。其实这种说法不够严谨。大家知道,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从中获取能量并合成自身组成细胞,吸取养分这个过程称为营养;可被吸收利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因此营养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只有被生物体充分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才能称为营养物质,如果只是被吃进肚里而没有被吸收、利用的物质不能称为营养物质。 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鸡蛋和大白菜。每100克鸡蛋中约含蛋白质10克、脂肪0.1克、碳水合物1克及钙19毫克、磷16毫克等;每100克大白菜中约含蛋白质0.8 克、碳水化合物1.5克、粗纤维0.3 克、钙42毫克、磷25毫克、维生素c13毫克等。鸡蛋中所

含的蛋白质等某些营养物质固然超过了大白菜,但大白菜中某些营养物质含量却超过了鸡蛋,特别是粗纤维和维生素c 等物质,鸡蛋中根本没有,而大白菜中的含量却较为丰富。再者,单就蛋白质而言,如果每天能吃250克大白菜,就可摄取蛋白质4克,这与一个鸡蛋(以50克计) 所含蛋白质的量相差不大。另外,如果一次吃某种食品(如鸡蛋)过多,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暂时摄入过量过剩的蛋白质不仅不能作为营养物质被身体消化、吸收、利用,反而作为废物排泄掉,从而有可能导致代谢障碍引发某些疾病,这些过剩的蛋白质也不能称为营养物质。由此看来,鸡蛋和白菜各有千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个营养价值高、哪个营养价值低。既使是水,由于它是人体细胞组成成分最多者,因此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最基本的营养要素。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食物多样化,才能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物质,让吃进肚里的食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营养物质。 2、吃什么东西最有营养 2002年美国《时代周刊》专辑介绍了十大最佳营养食品,分别是番茄、菠菜、硬壳果仁、西兰花、燕麦、三文鱼、大蒜、蓝草莓、绿茶和红酒(排名不分先后)。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日本人是亚洲区中最长寿的一群。这当然要归功于日本人崇尚低脂肪饮食,多吃三文鱼和多喝绿茶的习惯。三文鱼的脂肪乃奥米茄3号脂肪酸,属有益的

最新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计划模板

最新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计划模板 一∶总体目标 认真学习领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合所任学科的专业特点,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科学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具体措施 1:提高专业水平. 〔1〕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通过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2〕提高专业素质,在汲纳中充实自我.认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3〕提高师德水平.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不断提高修养,努力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 2:认真完成学时,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完成各项作业. 3:勤于反思,完善自我.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优秀文摘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小学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会逐渐朝着理想的目标一步步迈进,争取成为学生、家长、领导信任的优秀教师.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校园,为教师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我个人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 2: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3:教育政策法规; 4:教师职业道德; 5: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6: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 7:教师心理调试与情绪控制; 8: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理论基础.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等,每期有一本学习笔记. 2: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最新校本课程教案

三年级 校本课程教案

1、让我和你交朋友 一、教学内容:通过小玩具示范介绍自己,同学们也能介绍自己。并主动认识同学,和同学交朋友。 二、教学目标: 1、能主动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有表达的自信心; 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适当做出一点评价; 4、知道生活中处处需要朋友,人人可可以成为朋友; 教学重点:主动与人交谈。 难点:能在生活中识字。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生:每位学生用彩色卡纸准备十五至二十张名片,上面写清班级、姓名、住址、电话号码;也可画一些图案作美化。 师:一个魔术盒,一个皮卡丘玩具,一个天线宝宝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魔术引入老师取出一个魔术盒,让学生仔细观察(盒子里什么也没有),老师变变变,手在空中抓几把,盒子转几转,把手塞进盒子里,忽然发出“唧唧唧”的声音,学生一阵骚动,老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会叫的小玩具,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皮卡丘”。老师引导:听听它会和我们说些什么?要听得安静。皮卡丘(老师童音口述):我是皮卡丘,从神奇宝贝王国来,今年7岁,在樊营完小三年级1班读书,

我的班主任是---。我爱吃巧克力馅饼,爱好跳绳、踢球……我想和大家交朋友,谢谢!交流:我听到皮卡丘说……(指明学生回答)我知道了它住在哪里,爱吃什么,爱好是什么,它想和我们交朋友。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生:是皮卡丘告诉我们的。它说得很清楚。它的声音很响亮。 (二)鼓励自我介绍 1、你能不能像皮卡丘一样介绍一下自己? 2、点名叫举手的学生上台自我介绍。 3、鼓励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优点是什么?哪里需要再进步?根据介绍情况逐步提出说话要求:说话时要声音响亮;语句要通顺,不能颠来倒去;眼睛要看着大家;站立时手放两边注意仪态,不要在衣服上不停地绞。…… 4、与已经介绍的同学谈话:你刚才没有上台的时候怕不怕?(怕)那么你现在还紧张吗?(不紧张)如果让你在上台你害怕吗?(不怕)为什么呢?(因为已经上了一次台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我就不怕了) 师小节:是呀,只要我们敢走出第一步,上台一次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怕面对很多人了。而且你会因此充满信心,经常举手。你要不要也来试试? 5、再请更多举手的学生自我介绍。

小学校本课程信息技术社团课程教案

XX小学校本课程信息技术社团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

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 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 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 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 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 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完整)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的开发与思考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目标 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已是毋庸多言,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事实更得到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事实的使用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事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口耳相传、文本阅读的阶段。 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的选课对象是高一级新生。笔者认为该校本课程应该是一门强调合作、参与和不断丰富经验的非学术性化学实验课程。笔者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为此,笔者借用魔幻系列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名字,将课程名称更名为“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籍此吸引学生和表现该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2 课程内容 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主要从以下3点考虑:(1)化学趣味实验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生感兴趣,实验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反应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2)化学趣味实验的主题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3)化学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与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笔者初步选择了12个化学趣味实验,以化学1模块的知识编排顺序作为这些实验的编排线索,并且根据化学1模块的教学进度,确定每节课的化学趣味实验主题。 2 课程实施 表1 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内容 3 课程评价 对校本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由于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发生的各种教学事件,他们的观点较客观和可信。为此,笔者编制了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采用5点计分法,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学习内容和课堂管理的满意程度,和对完成的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感兴趣程度。第二部分是2道陈述题,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和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总共有54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份。调查问卷能够代表学生群体的整体态度。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课时:36课时 主讲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 授课对象:高一、高二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选择计算机的实物配件进行组装与维护,选择PHOTOSHOP、FRONTPAGE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掌握相关的高级技巧。 (三)、情感与态度 1、树立正确与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与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一)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包含图片)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结合实物展示) 2、学生动手拆卸废旧电脑,研究计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了解电脑的相关配件的市场行情; 4、学生动手组装一台性价比高的电脑; 5、计算机各种软件与硬件的故障现象与维护 (二)电子绘画 1、PHOTOSHOP基本知识简介 2、PHOTOSHOP对图片的高级处理技巧;(生活相关) (三)网页制作 1、FRONTPAGE制作网页的基本知识; 2、制作网页的高级技巧;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创设情境、提供学习

高一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高一校本课程教案 《论语》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7DYUk8wF7KR9tNG。词镊儻遷悵绅骟鈄沟资飆摈酈鲈骄鹧浊皺譎谧赓绝貳滢惊勛澜銪綽艦谀韉觋扬糴。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sqSrO6PQLefU6AY。緡讖惲瓚燁渦釓億缒贡缘洼謅綜書攙觀約绒鰲绮軛鱸餓裊职缃個娅磧厌箫锅碱彌。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LOjVdKqulMiyLkn。撈鋌鸨詿鯔鸱纭糧闱頇挝賕廄苁潰愨贤诼銫網溝鱔礪鉺鶉帅裤泽论豬贄颇僨颍戰。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r4FaNBhjJpLGYsD。綠鷺顾鷯幬轿钩诊盖縵赉辉缭輻苹魷犹隴擼瓚觀亩鉤鳌赜蝇夢詘锤鋼鼍览虛鹞粤。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6BHC3ywq3nB4EVt。鴉绗繳罢犧畅僨緶刽绠驅顱繯滠羡邇龕艳钺扬椠轢嫵蹿溅镍紲櫬銬嵐锞裢纹霁谟。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oVfDnhBchxQ8pjP。闻铋蕷隊鍶諛頎鐨蠻狞总殁擬恥砻娲埘暈鯉駐埙饋颊阎蒔嘯馏酱税锛櫸糲煉凑邓。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验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内容与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校本课程可简单地解释为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一是学生层面。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资质不一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二是教师层面。校本课程开发以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与专业自主权力为前提条件,这其实就是教师的专业个性化的反映。三是学校层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形成会导致学校个性化的形成,会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另外,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这本身就是个性化问题。在这三个层面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是最根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 1.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1994年开设计算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2001年更名为信息技术学科,主要通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发布(网页制作)以及程序设计基础几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令人倍感欣慰。 2.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3.评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 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 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 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 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水 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为何更好 ………… 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 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 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 (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 故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 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 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

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 主讲教师:方建军 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 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 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 二、提出问题 (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 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 (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2) 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 (3) 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 探究1、水垢的形成原因: (1) 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水样清澈 (2) 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水变浑浊 结论:原假设(1)成立 探究2、水垢的主要成分: (1) 查阅相关资料: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将水垢放入下列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把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现象: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原假设(2)成立 探究3、调查分析:水垢的形成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

(完整版)校本课程教案12

校本课程教案<趣味英语> 教学目标 通过轻松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增进对英语的欣赏,提高情趣与素养. 教学内容 引言 英文歌曲是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较多的英语语料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英语听力教程或听说教材中,就涉及到了英文歌曲的欣赏和学习。如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很多单元都提供了英文歌曲供教师参考使用。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英文歌曲辅助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存在其理论依据。 一、英文歌曲在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依靠形象思维支持。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此时歌曲旋律作为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保持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二)符合生理学原理。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是音乐的脑、感情的脑。听、唱英文歌曲可愉悦学生的情绪,刺激大脑,激活右脑神经,引起高度兴奋,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感。与此同时又可激活主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左脑,使其兴奋。这样左右脑交替兴奋,不仅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使口语通畅、自然,而且可以大大开发大脑的潜力(曹理、何工,1996)。 二、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形式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歌曲能让学生从侧面更多地接触外国文化;同时,这种特殊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显著作用。但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有哪些具体的运用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把英文歌曲作为语音和语法的练习在语音教学中,可选择适当的歌曲对学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进行语音练习。如,在听Father and Son这首歌时,利用know,old,tomorrow;down,now;away,same;fault,talk这四组单词来巩固、纠正//,//,//,//这四组双元音和长元音音素的发音。此外,英语连读、弱读等现象在英文歌曲中也大量存在,可以让学生反复欣赏和跟唱来培养英语语感。 在语法教学中,若英文歌曲运用得当,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虚拟语气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重要语法知识。在对大一的新生讲解由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时,不妨先让学生欣赏并跟唱英文歌曲Sunshine on My Shoulders。然后以这首歌曲中的“If I had a tale that I could tell you.I’d tell a tale sure to make you happy.”和“If I had a wish that I couldwishfor you.I’d make a wish for sunshine all the while.”引出虚拟语气并讲解其用法。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虚拟语气的知识了。 (二)把英文歌曲作为文章或讨论话题的导入 课文的导人是课文讲解的奠基石。而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文的讲解做好铺垫。歌曲就是丰富课文导人方式的一种。传统的导人是由教师直接引出一个话题或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对这种导人方式也都习以为常且失去兴趣了。而此时如果教师能找到相关的英文歌曲,先让学生欣赏,然后以某句歌词或这首歌所表达的内涵等作为切人点,进而展开讨论,相信学生此时会兴趣盎然。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有效 开发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区县:顺义区 单位:顺义区第二中学 姓名:赵建冉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变革时期。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要能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就得有开发利用的意识,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原则,还要看清挖掘、开发的方向和潜力,并积极行动起来,研究怎样去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这是落实校本课程的关键。开发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充分挖掘并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是当前实施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本课程化学课程系列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社会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新成就不断涌现,这为开发化学校本课程提供现实的土壤和拓展空间。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如何构建家庭局域网》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课时:30课时 主讲教师:张刚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选择计算机网络的实物进行组装与维护,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掌握相关的高级技巧。(三)、情感与态度 1、树立正确与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与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一)网络的功能与构造(包含图片)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结合实物展示) 2、什么是网络?网络的功能。 3、网络中的硬件。 4、网络中的软件。 (二)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1、数据的传输过程。 2、数据的交换技术。 (三)网络的规划设计。 1、确定网络的规模。 2、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 3、选择相适应的硬件和软件。 (四)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 1、建网前期的准备工作。 2、工程实施和测试运行。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选题依据: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公布,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构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在旭东、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围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的过程,即校长、

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出现,现如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与明确目标。由于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 在国,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较典型的有锡山中学、七宝中学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力推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自此,全国各地各学校出现了大力发展校本课程的热潮,我校在顺应潮流的影响下,也开发适合学校、适合学生的化学校本课程,期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有所提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①备课时间:2015.9.7 授课时间:2015.9.9 活动目标: 1、学生们相互认识,选出本次参与该课程的班委。 2、给孩子们分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认识。 3、明确本学期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入:欢迎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时分组。 二)、学生相互认识: 分组后的同学学生相互认识,交流学习本次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原因,及希望达成的目标。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以及自己的演讲精选出本学期的临时班干部,及小组的组长。 四)老师讲述本学期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简单的教学活动要求。 五)布置下次活动学生的准备内容,以及简单的准备材料。 六)结束:很高兴我们能聚在一起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课程,希望我们能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走进成语世界 ②备课时间:2015.9.13 授课时间:2015.9.16 活动目标: 1、了解成语有关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精妙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汉语言之情。 2、通过讲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讲成语故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动画片和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的话: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艺术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就是这艺术宫殿里五光十色的珍宝。(什么是成语)成语是在长期使用当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而且一般都有出处和典故。大多从字面上即可理解其中的含义,部分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其意思。 (二)、学习与探索 1、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对成语有哪些了解? 2、你知道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要求举例说明。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信息技术下校本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三类课程形成了价值互补,共同构成了学校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足见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而从这个学期开始我校已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且全校教师都积极参加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应该构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为了能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我校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二、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Flash MX 教学目标: 1、总体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了解Flash的基本操作、舞台对象的创建、对象的编辑与调整、创建简单的动画、图层的操作与动画应用、调整声音文件、Actions编程环境、Flash的动作函数、动画的交互控制、对象的定义技术,以及Flash动画的优化及发布等。 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概念,了解Flash动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工作原理。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1)《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2)本课程又作为《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案例一 2、具体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酸雨面面观》 一、【情景与需求】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校本课程,浓厚校园的科学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开设此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课程概要】 酸雨面面观校本课程一方面介绍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监测与控制;另一方面是希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再一方面是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去评价某一具体问题。这对于学习和认识化学科学是积极有益的,同时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增加环保知识。总之整套教材在讲解酸雨相关知识时,有效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掌握酸雨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是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酸雨的控制与化学密切相关,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六、【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 七、【课程实施】 (一)课程内容 酸雨面面观分为六个专题: 1、酸雨的形成共3课时。 2、酸雨的分布共3课时。 3、酸雨的危害共3课时。 4、酸雨与环境共1课时。 5、酸雨的监测共1课时。 6、酸雨的控制共2课时。 (二)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参与研究的源动力,学生只有活动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对课题研究长久的兴趣,消极

高中化学校本教材

高中校本教材 化学 ◆前言…………………………王文博陆平◆第一节如何学好高中化学…………吕平安 1 ◆第二节化学用语……………………王文博 6 ◆第三节常见的重要物质及物质分类……… ………………………………陆平14 ◆第四节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陆平27 ◆第五节化学计算……………………王文博33 ◆第六节化学实验…………………吕平安44 ◆参考答案………………………………………… ………………吕平安陆平王文博58

前言 高一新生刚跨入高中时,他们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强烈愿望。而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普遍感觉到高中课程并不像初中课程那样简单易学——知识内容变多了,且更抽象、更深奥。在高中学习的初期,他们常常会感到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的成绩与初中时期相比出现了严重的滑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初、高中学科之间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衔接问题。 我们知道,由于国家在初中实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现行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都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会用到的初中知识,由于遗忘或初中知识的断层,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惑,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另外,高中新教材中的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教材体系严谨、规范,概念、定理抽象,逻辑性强,注重抽象思维,知识难度加大。而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所学内容明显增多,所以教学进度明显加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 从初中升入到高中,学习生活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两者之间虽然有知识的跨越与断层,但并非不可逾越,其中还是有衔接的规律可循。在高中入学就着手对学生进行初中到高中衔接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搭建过渡学习的平台,高一的起步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成败。研究和实践表明,在高中入学前后的这段时间内,通过复习高中学习阶段必备的初中知识,并预学部分高中知识,提前熟悉和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可以扎实地迈好从初中到高中的第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