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毕业设计_同步电机模型的MATLAB仿真

单片机毕业设计_同步电机模型的MATLAB仿真
单片机毕业设计_同步电机模型的MATLAB仿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同步电机模型的

MATLAB仿真

同步电机模型的MATLAB仿真

摘要

采用电力电子变频装置实现电压频率协调控制,改变了同步电机历来的恒速运行不能调速的面貌,使它和异步电机一样成为调速电机大家庭的一员。本文针对同步电机中具有代表性的凸极机,在忽略了一部分对误差影响较小而使算法复杂度大大增加的因素(如谐波磁势等),对其内部电流、电压、磁通、磁链及转矩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定量分析,建立了简化的基于abc三相变量上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进行派克变换,转换成易于计算机控制的d/q坐标下的模型。再使用MATLAB中用于仿真模拟系统的SIMULINK 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封装及连接,系统总体分为电源、abc/dq转换器、电机内部模拟、控制反馈四个主要部分,并为其设计了专用的模块,同时对其中的一系列参数进行了配置。系统启动仿真后,在经历了一开始的振荡后,各输出相对于输出时间的响应较稳定。关键词:同步电机 d/q模型 MATLAB SIMULINK 仿真。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of Synchronous Machine by MATLAB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of transducer realizes the control of voltage’s frequency. It changes the situation that Synchronous Machine is always running with constant speed. Just like Asynchronous Machine, Synchronous machine can also be viewed as a member of the timing machine. This thesis intends to aim at the typical salient pole machine in Synchronous Machine. Som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re made on relations of salient pole machine among current, voltage, flux, flux linkage and torqu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some factors such as harmonic electric potential are ignored. These factors have less influence on error but greatly increase complexity of arithmetic. Thus, simplified mathema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a, b, c three phase variables. By the Park transformation, this model is transformed to d, q model which, is easy to be controlled by computer. Simulink is used to masking and linking all the parts of the system. The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ain parts, namely power system, abc/dq transformation,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machine and feedback control. Special blocks are designed for the four parts and a series of parameters in these parts are configured.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show that each output has a satisfactory response when there is disturbance.

Key Words: Synchronous Machine Simulation d/q Model MATLAB SIMULINK

目录

第1章引言 (1)

1.1引言 (1)

1.2同步电机概述 (1)

1.3系统仿真技术概述 (2)

1.4仿真软件的发展状况与应用 (2)

1.5MATLAB概述 (2)

1.6S IMULINK概述 (4)

1.7小结 (5)

第2章同步电机基本原理 (6)

2.1理想同步电机 (6)

2.2ABC/DQ模型的建立 (6)

第3章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10)

3.1系统对象 (10)

3.2系统分块 (10)

3.3控制反馈环节 (11)

第4章仿真系统详细设计 (13)

4.1总体设计 (13)

4.2具体设计 (13)

4.3控制反馈环节 (16)

第5章系统仿真运行 (17)

5.1输出结果稳定情况 (17)

5.2小结 (20)

第6章结论 (21)

第7章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引言

1.1引言

世界工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过去几十年中工厂自动化的不断完善。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叶,席卷全球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石油危机,迫使他们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去研究高效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期望用它来节约能源。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到了80年代大见成效,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应用的比例逐年上升,能源危机从而得以缓解。从此以后,高性能交流电机的研究从未再停止过。

而且众所周知,电机的数学模型是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对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和分支现象的研究是当前非线性科学研究的热点,在理论上、计算机仿真以及实验上都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方法。但要从理论上研究一个非线性动力系统,一般比较困难,我们往往希望在保持其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将其简化。要简化一个动力系统,有两条途径:一是减少系统的维数;二是消除非线性[1]。

1.2同步电机概述

同步电机历来是以转速与电源频率严格保持同步而著称的,只要电源频率保持恒定,同步电动机的转速就绝对不变。小到电钟和记录仪表的定时旋转机构,大到大型同步电动机直流发电机组,无不利器转速恒定的特点。除此以外,同步电动机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控制励磁来调节它的功率因数,可使功率因数高到1.0甚至超前。在一个工厂中只需要少数几台大容量恒转速的设备(例如水泵、空气压缩机等)采用同步电动机,就足以改善全厂的功率因数。由于同步电动机起动费事、重载有振荡以至于失步的危险,因此除了上述要求以外,一般的工业设备很少应用。

自从电力电子变频技术蓬勃发展以后,情况就完全改变了。采用电压频率协调控制后,同步电动机便和同步电动机一样成为调速电机大家庭的一员。原来阻碍同步电动机广泛应用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例如起动问题,既然频率可以由低调到高,转速也就逐渐升高,不需要任何其他起动措施,甚至有些容量达数万千瓦的大型高速拖动电机,还专门配上变频装置作为软起动设备。再如失步问题,其起因本来就是由于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固定不变,电机转子落后的角度太大时便造成失步,现在有了转速和频率的闭环控制,同步转速可以跟着改变,失步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2]。

所以,同步电机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同步电机将在今后的电机系统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

毕业设计用matlab仿真

毕业设计用matlab仿真 篇一:【毕业论文】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仿真(含matlab源程序) 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仿真 第一章绪论 本章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应用前景。首先阐述了人脸图像识别意义;然后介绍了人脸图像识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了自动人脸识别系统的一般框架构成;最后简要地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结构。 1.1 研究背景 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及人类视觉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对人脸图像的机器识别投入很大的热情,并形成了一个人脸图像识别研究领域,.这一领域除了它的重大理论价值外,也极具实用价值。 在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人们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让机器具有像人类一样的思考能力,以及识别事物、处理事物的能力,因此从解剖学、心理学、行为感知学等各个角度来探求人类的思维机制、以及感知事物、处理事物的机制,并努力将这些机制用于实践,如各种智能机器人的研制。人脸图像的机器识别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因为人们发现许多对于人类而言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而让机器来实现却很难,如人脸图像的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

如果能够开发出具有像人类一样的机器识别机制,就能够逐步地了解人 类是如何存储信息,并进行处理的,从而最终了解人类的思维机制。 同时,进行人脸图像识别研究也具有很大的使用价依。如同人的指纹一样,人脸也具有唯一性,也可用来鉴别一个人的身份。现在己有实用的计算机自动指纹识别系统面世,并在安检等部门得到应用,但还没有通用成熟的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出现。人脸图像的自动识别系统较之指纹识别系统、DNA鉴定等更具方便性,因为它取样方便,可以不接触目标就进行识别,从而开发研究的实际意义更大。并且与指纹图像不同的是,人脸图像受很多因素的干扰:人脸表情的多样性;以及外在的成像过程中的光照,图像尺寸,旋转,姿势变化等。使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拍摄所得到的人脸图像不同,有时更会有很大的差别,给识别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在各种干扰条件下实现人脸图像的识别,也就更具有挑战性。 国外对于人脸图像识别的研究较早,现己有实用系统面世,只是对于成像条件要求较苛刻,应用范围也就较窄,国内也有许多科研机构从事这方而的研究,并己取得许多成果。 1.2 人脸图像识别的应用前景 人脸图像识别除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以及极富挑战

三相异步电动机Matlab仿真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题目:三相异步电机直接启动特性实验模型 学生姓名:潘伟鹏 系别: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年级: 2012级电气工程专业专升本2班 指导教师:王铭

2013年 6 月 27日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普通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6--7倍,起动转矩能达到额定转矩的1.25倍以上。过高的温度、过快的加热速度、过大的温度梯度和电磁力,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缩短了定子线圈和转子铜条的使用寿命。但在电网条件和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异步电动机也可以直接启动。本次课程设计通过MATLAB软件建模模拟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时的各个元器件上的电量变化。 参考: 电力系统matlab仿真类书籍 电机类教材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就是利用开关或接触器将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直接接到具有额定电压的电网上。 由《电机学》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M与直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有相似的表达形式。它们都与电机结构(表现为转矩常数)和每级下磁通有关,只不过在三相异步电动机中不再是通过电枢的全部电流,而是点数电流的有功分量。三相异步电机电磁转矩的表达式为: (1-1)式中——转矩常数 ——每级下磁通 ——转子功率因数 式(1-1)表明,转子通入电流后,与气隙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因此,反映了电机中电流、磁场和作用力之间符合左手定则的物理关系,故称为机械特性的物理表达式。该表达式在分析电磁转矩与磁通、电流之间的关系时非常方便。 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等值电路可知, (1-2) (1-3)将式(1-2)、(1-3)代入(1-1)得:

(完整版)matlab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摘要 本文概述了信号仿真系统的需求、总体结构、基本功能。重点介绍了利用Matlab软件设计实现信号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功能,以及利用Matlab 软件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设计具有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用户界面。本文采用Matlab 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功能, 开发出了各个实验界面。在该实验软件中, 集成了信号处理中的多个实验, 应用效果良好。本系统是一种演示型软件,用可视化的仿真工具,以图形和动态仿真的方式演示部分基本信号的传输波形和变换,使学习人员直观、感性地了解和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随着当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逐渐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信号与系统课程具有传统经典的基础内容,但也存在由于数字技术发展、计算技术渗入等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应用背景的理论学习是枯燥而艰难的。为了解决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难题国内外教育人士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一款优秀的计算机软件——MATLAB。通过它可用计算机仿真,阐述信号与系统理论与应用相联系的内容,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知,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培养主动思维、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MATLAB 为平台开发的信号与系统教学辅助软件可以充分利用其快速运算,文字、动态图形、声音及交互式人机界面等特点来进行信号的分析及仿真。运用MATLAB 的数值分析及计算结果可视化、信号处理工具箱的强大功能将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较难掌握和理解的重点理论和方法通过概念浏览动态演示及典型例题分析等方式,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对所学

直流电动机的MATLAB仿真..

第一章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仿真; 2. 直流电动机的直接起动仿真; 3. 直流电动机电枢串联电阻启动仿真; 4. 直流电动机能耗制动仿真; 5.直流电动机反接制动仿真; 6. 直流电动机改变电枢电压调速仿真; 7. 直流电动机改变励磁电流调速仿真。 要求:编写M文件,在Simulink环境画仿真模型原理图,用二维画图命令画仿真结果图或用示波器观察仿真结果,并加以分析

第二章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仿真绘制 1)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仿真 clear; U_N=220;P_N=22;I_N=115; n_N=1500;R_a=;R_f=628; Ia_N=I_N-U_N/R_f; C_EPhi_N=(U_N-R_a*Ia_N)/n_N; C_TPhi_N=*C_EPhi_N; Ia=0;Ia_N; n=U_N/C_EPhi_N-R_a/(C_EPhi_N)*Ia; Te=C_TPhi_N*Ia; P1=U_N*Ia+U_N*U_N/R_f; T2_N=9550*P_N/n_N; figure(1); plot(Te,n,'.-'); xlabel('电磁转矩Te/'); ylabel('转矩n/rpm'); ylim([0,1800]); figure(2); plot(Te,n,'rs'); xlabel('电磁转矩Te/'); ylabel('转矩n/rpm');

hold on; R_c=0; for coef=1:;; U=U_N*coef; n=U/C_EPhi_N-(R_a+R_c)/(C_EPhi_N*C_TPhi_N)*Te; plot(Te,n,'k-'); str=strcat('U=',num2str(U),'V'); s_y=1650*coef; text(50,s_y,str); end figure(3); n=U_N/C_EPhi_N-(R_a+R_c)/(C_EPhi_N*C_TPhi_N)*Te; plot(Te,n,'rs'); xlabel('电磁转矩Te/'); ylabel('转矩n/rpm'); hold on; U=U_N;R_c=; for R_c=0::; n=U/C_EPhi_N-(R_a+R_c)/(C_EPhi_N*C_TPhi_N)*Te; plot(Te,n,'k-'); str=strcat('R=',num2str(R_c+R_a),'\Omega'); s_y=400*(4-R_c*; text(120,s_y,str);

基于matlab的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基于matlab的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以下是基于matlab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基于matlab的毕业论文题目一: 1、基于遗传算法的小麦收割机路径智能优化控制研究 2、零转弯半径割草机连续翻滚特性参数化预测模型 3、基于MATLAB的PCD铰刀加工硅铝合金切削力研究 4、基于状态反馈的四容水箱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研究 5、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6、Matlab仿真在船舶航向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研究与仿真 7、基于MATLAB的暂态稳定措施可行性仿真与分析 8、基于MATLAB的某专用越野汽车动力性能分析 9、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有源滤波器设计 10、基于MATLAB和ANSYS的弹簧助力封闭装置结构分析 11、基于Matlab的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匹配计算与分析 12、运用MATLAB绘制接触网下锚安装曲线 13、基于MatlabGUI的实验平台快速搭建技术 14、基于MATLAB的激光-脉冲MIG复合焊过程稳定性评价

15、测绘数据处理中MATLAB的优越性及应用 16、基于MATLAB柴油机供油凸轮型线设计 17、基于MATLAB语言的TRC加固受火后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力分析方法 18、MATLAB辅助OptiSystem实现光学反馈环路的模拟 19、基于MATLABGUI的电梯关门阻止力分析系统设计 20、基于LabVIEW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手势识别系统 21、基于MATLAB的MZ04型机器人运动特性分析 22、MATLAB在煤矿巷道支护参数的网络设计及仿真分析 23、基于MATLAB的自由落体运动仿真 24、基于MATLAB的电动汽车预充电路仿真 25、基于Matlab的消弧模型仿真研究 26、基于MATLAB/GUI的图像语义自动标注系统 27、基于Matlab软件GUI的机械波模拟 28、基于Matlab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算法研究 29、基于Matlab和Adams的超速机柔性轴系仿真 30、基于Matlab与STM32的电机控制代码自动生成 31、基于Matlab的相机内参和畸变参数优化方法 32、基于ADAMS和MATLAB的翻转机构联合仿真研究 33、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增强软件平台设计 34、基于Matlab的旋转曲面的Gif动画制作 35、浅谈Matlab编程与微分几何简单算法的实现

直流电机模糊控制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研究毕业设计

XXXX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直流电机模糊控制系统 的MATLAB/Simulink仿真研究 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X职称教授 职称 专业:XXX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 完成时间:20XX.X.X

摘要 在当今控制技术的发展当中,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走在了前列,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控制技术之一。模糊控制技术很好的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控制领域当中, 更加真切地模拟出了人脑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 以及对产品生产的过程进行筛选和对产品质量上的控制, 从而发展出了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智能化的新技术,为当今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本文当中,主要介绍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直流电机模糊控制系统的原理,以及直流电机模糊控制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并通过使用MATLAB语言中SIMULINK 模块和模糊控制工具箱对直流电机模糊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把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的实际情况转换成模糊控制规则,再使用这些规则,对过程经过模糊推理和模糊决策所得到的控制量,从而实现在MATLAB语言中SIMULINK模块和模糊控制工具箱对直流电机模糊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对仿真结果予以分析,对直流电机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进行总结。 关键词:MATLAB;SIMULINK;模糊控制;直流电机;电机调速

ABSTRACT Among today’s contro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ne of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zzy control technology, fuzzy control 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dvanced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today, it will be a very good fuzzy control technology of fuzzy mathematics theory is applied in control field, the more realistically simulate the human brain’s way of thinking and judgment ability, as well as 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screening and the control on the quality of product, which was developed based on fuzzy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 new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trol technology provides a broad expansion of space. in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dc motor based on fuzzy control theory, the principle of fuzzy control system,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fuzzy control system for dc motor, and by using the SIMULINK module and the fuzzy control toolbox in MATLAB languag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fuzzy control system of dc motor, the control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c motor speed control is converted into fuzzy control rules, and then use these rules, the process through fuzzy reasoning and fuzzy decision of control, thus to achieve the SIMULINK module and the fuzzy control toolbox in MATLAB languag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fuzzy control system of a dc motor. And the analysis to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simulation of fuzzy control system of dc motor. Keywordsmatlab;Simulink;fuzzy control;dc motor;motor speed control

哈工大 电机学 MATLAB 仿真 实验报告

基于MATLAB的电机学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时间:

一、实验内容 1.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通过MATLAB 画出单相变压器带感性,阻性,容性三种不同性质负载的变压器向量图 1.2感应电机的S T -曲线 通过MATLAB 画出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转矩转差率曲线 二、实验要求 2.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根据给定的仿真实例画出负载相位角30,0,302-=j 三种情况下得向量图,观察电压大小与相位的关系,了解总结负载性质不同对向量图的影响 2.2感应电机的S T -曲线 根据给定的实例,画出3.1~3.1-=s 的S T -曲线,了解感应电机临界转差率的大小和稳定工作区间的大小,给出定性分析 三、实验方法 3.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1)先画出负载电压'2U 的相量; (2)根据负载的性质和阻抗角画出二次电流(规算值)的相量 (3)在2U 上加上一个与电流方向相同的压降,其大小为二次电流规算值'2I 与二次漏电阻规算值'2R 之积;再加上一个超前电流方向?90的压降,其大小为二次电流'2I 规算值与二次漏电抗规算值'2χ之积; (4)根据上一步结果连线,得出'2E ; (5)超前'2E 方向?90画出m Φ; (6)根据励磁电阻与电抗的大小得出励磁阻抗角,并超前m Φ一个励磁阻抗角的大小得出m I 的方向; (7)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做出'2I -与m I 的和,即为1I ; (8)根据'21E E =得出1E ,并得出1E -。

(9)在1E -上加上一个与电流方向相同的压降,其大小为一次电流1I 与一次漏电阻1R 之积;再加上一个超前电流方向?90的压降,其大小为一次电流1I 与一次漏电抗1χ之积; (10) 根据上一步结果连线,得出1U ; 3.2感应电机的S T -曲线 实验采用matlab 对转矩转差率曲线进行仿真。 由转矩转差率关系公式知, 2212 2122 1)()(x c x s r c r s r U m T s s +++?Ω= 只有s 为自变量,其他参数均为已知。 编程时,先取s 在0.01-1.3正区间的S T -,进行绘图;再取相应负区间对S T -绘图;最后加入(0,0) 四、实验源程序(1分) 4.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见附录 4.2感应电机的T-S 曲线 %T-S 曲线绘制 %定义常量 R2 = 0.04; R1 = 0.06; M1 = 3; U1 = 380; W = 2*pi*1485/60; X1 = 0.27; X2 = 0.56; C = 1+X1/16.4; %画出s=0.01~1.3的T-S 曲线 s = 0.01:0.01:1.3; T=ones(1,length(s));

本科毕业设计__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报告

创新实践报告
报 告 题 目: 学 院 名 称: 姓 名:
基于 matlab 的通信系统仿真 信息工程学院 余盛泽 11042232 温 靖
班 级 学 号: 指 导 老 师:
二 O 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目录
一、引言 ....................................................................................................................... 3 二、仿真分析与测试 ................................................................................................... 4
2.1 随机信号的生成................................................................................................................ 4 2.2 信道编译码......................................................................................................................... 4 2.2.1 卷积码的原理 ......................................................................................................... 4 2.2.2 译码原理................................................................................................................. 5 2.3 调制与解调........................................................................................................................ 5 2.3.1 BPSK 的调制原理 ................................................................................................... 5 2.3.2 BPSK 解调原理 ....................................................................................................... 6 2.3.3 QPSK 调制与解调................................................................................................... 7 2.4 信道..................................................................................................................................... 8 2.4.1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 ............................................................................................. 8 2.4.2 瑞利信道................................................................................................................. 8 2.5 多径合并............................................................................................................................. 8 2.5.1 MRC 方式 ................................................................................................................ 8 2.5.2 EGC 方式................................................................................................................. 9 2.6 采样判决............................................................................................................................. 9 2.7 理论值与仿真结果的对比 ................................................................................................. 9
三、系统仿真分析 ..................................................................................................... 11
3.1 有信道编码和无信道编码的的性能比较 ....................................................................... 11 3.1.1 信道编码的仿真 .................................................................................................... 11 3.1.2 有信道编码和无信道编码的比较 ........................................................................ 12 3.2 BPSK 与 QPSK 调制方式对通信系统性能的比较 ........................................................ 13 3.2.1 调制过程的仿真 .................................................................................................... 13 3.2.2 不同调制方式的误码率分析 ................................................................................ 14 3.3 高斯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比较 ............................................................................... 15 3.3.1 信道加噪仿真 ........................................................................................................ 15 3.3.2 不同信道下的误码分析 ........................................................................................ 15 3.4 不同合并方式下的对比 ................................................................................................... 16 3.4.1 MRC 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分析 .......................................................................... 16 3.4.2 EGC 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分析 ........................................................................... 16 3.4.3 MRC、EGC 分别在 2 根、4 根天线下的对比 ................................................... 17 3.5 理论数据与仿真数据的区别 ........................................................................................... 17
四、设计小结 ............................................................................................................. 19 参考文献 ..................................................................................................................... 20

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的MATLAB仿真

辽宁工业大学 实验室开放课题设计(论文) 题目: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的MATLAB仿真》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 131 学号: 0 ` 学生姓名:徐峰 指导教师:赵丽丽

起止时间:

摘要 异步电动机以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电动机控制系统在追求更高的控制精度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仿真是对其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MATLAB是一个高级的数学分析和运算软件,可用动作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在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物理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MATLAB软件简历了相对应的仿真模型;在加入相同的三相电压和转矩的条件下,使用实际电机参数,与MALAB给定的电机模型进行了对比仿真。 第一章对异步电机的实验要求做出了相关的描述,第二章对MATLAB仿真软件做了一定的介绍,第三章是对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启动、制动和正反转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以及仿真结果的分析。 经分析后,表明模型的搭建是合理的。因此,本设计将结合MATLAB的特点,对三相异步电机进行建模和仿真,并通过实际的电动机参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异步电机、数学模型、MATLAB仿真、三相异步电动机

目录 第1章实验任务及要求 (1) 第2章 MATLAB及SIMULINK的介绍 (2) MATLAB介绍 (2) S IMULINK模块的介绍 (3) 第3章仿真实验 (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4)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的仿真 (6) 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仿真 (8)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仿真 (10) 第4章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电机学matlab仿真大作业报告

. 基于MATLAB的电机学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及目的 1.1 单相变压器的效率和外特性曲线 1.1.1 实验内容 一台单相变压器,N S =2000kVA, kV kV U U N N 11/127/21=,50Hz ,变压器的参数 和损耗为008.0* ) 75(=C k o R ,0725.0*=k X ,kW P 470=,kW P C KN o 160)75(=。 (1)求此变压器带上额定负载、)(8.0cos 2滞后=?时的额定电压调整率和额定效率。 (2)分别求出当0.1,8.0,6.0,4.0,2.0cos 2=?时变压器的效率曲线,并确定最大效率和达到负载效率时的负载电流。 (3)分析不同性质的负载(),(8.0cos 0.1cos ),(8.0cos 222超前,滞后===???)对变压器输出特性的影响。 1.1.2 实验目的 (1)计算此变压器在已知负载下的额定电压调整率和额定效率 (2)了解变压器效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3)了解负载功率因数对效率曲线的影响 (4)了解变压器电压变化率的变化规律 (5)了解负载性质对电压变化率特性的影响 1.1.3 实验用到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1)标幺值、效率区间、空载损耗、短路损耗等概念 (2)效率和效率特性的知识 (3)电压调整率的相关知识 1.2串励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1.2.1实验内容 一台16kw 、220V 的串励直流电动机,串励绕组电阻为0.12Ω,电枢总电阻为0.2Ω。电动势常数为.电机的磁化曲线近似的为直线。其中为比例常数。假设电枢电流85A 时,磁路饱和(为比较不同饱和电流对应的效果,饱和电流可以自己改变)。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系统设计(程序+仿真图)--毕业设计

语音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摘要:语音信号处理是研究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的一门学科。语音信号处理的目的是得到某些参数以便高效传输或存储,或者是用于某种应用,如人工合成出语音、辨识出讲话者、识别出讲话内容、进行语音增强等。本文简要介绍了语音信号采集与分析以及语音信号的特征、采集与分析方法,并在采集语音信号后,在MATLAB 软件平台上进行频谱分析,并对所采集的语音信号加入干扰噪声,对加入噪声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滤除噪声,恢复原信号。利用MATLAB来读入(采集)语音信号,将它赋值给某一向量,再将该向量看作一个普通的信号,对其进行FFT变换实现频谱分析,再依据实际情况对它进行滤波,然后我们还可以通过sound命令来对语音信号进行回放,以便在听觉上来感受声音的变化。 关键词:Matlab,语音信号,傅里叶变换,滤波器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本设计课题主要研究语音信号初步分析的软件实现方法、滤波器的设计及应用。通过完成本课题的设计,拟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1.了解Matlab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1.2.掌握利用Matlab分析信号和系统的时域、频域特性的方法; 1.3.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1.4.了解语音信号的特性及分析方法。 1.5.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计任务及技术指标 设计一个简单的语音信号分析系统,实现对语音信号时域波形显示、进行频谱分析,

利用滤波器滤除噪声、对语音信号的参数进行提取分析等功能。采用Matlab设计语言信号分析相关程序,并且利用GUI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具体任务是: 2.1.采集语音信号。 2.2.对原始语音信号加入干扰噪声,对原始语音信号及带噪语音信号进行时频域分析。 2.3.针对语音信号频谱及噪声频率,设计合适的数字滤波器滤除噪声。 2.4.对噪声滤除前后的语音进行时频域分析。 2.5.对语音信号进行重采样,回放并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 2.6.对语音信号部分时域参数进行提取。 2.7.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包含以上功能)。 3 设计方案论证 3.1语音信号的采集 使用电脑的声卡设备采集一段语音信号,并将其保存在电脑中。 3.2语音信号的处理 语音信号的处理主要包括信号的提取播放、信号的重采样、信号加入噪声、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和滤波等,以及GUI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Ⅰ.语音信号的时域分析 语音信号是一种非平稳的时变信号,它携带着各种信息。在语音编码、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和语音增强等语音处理中无一例外需要提取语音中包含的各种信息。语音信号分析的目的就在与方便有效的提取并表示语音信号所携带的信息。语音信号分析可以分为时域和变换域等处理方法,其中时域分析是最简单的方法。 Ⅱ.语音信号的频域分析 信号的傅立叶表示在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于线性系统来说,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其对正弦或复指数和的响应,所以傅立叶分析方法能完善地解决许多信号分析和处理问题。另外,傅立叶表示使信号的某些特性变得更明显,因此,它能更

基于Matlab的直流电机速度控制

基于Matlab的直流电机速度控制

系统仿真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直流电机速度控制 专业:自动化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开课日期2013年 7 月 1 日至2013年 7 月 13 日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设计题目 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常用直流电机来驱动,电路和原理示意图如下所示 其开环传递函 数 为 ()()0001 .0)15.0)(1.001.0(01 .02+++= +++= s s K R Ls b Js K V θ ,请用时域分析方法设计PID 控制器,使系统满足下列性能指标要求:当仿真输入是单位阶跃信号时,电机输出转速调整时间小于2秒,超调小于5%,稳态误差小于1%。 要求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matlab 源码及仿真曲线。 二、实验原理 本报告首先介绍了直流电动机的物理模型,并测量计算了它的具体参数。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回路电压法分别列写运动平衡方程式和电机电枢回路方程式,从而通过一些数学变换抽象出了以电压为输入、转速为输出、电流和转速为状态变量的数学模型。借助MATLAB 设计simulink 模块调整PID 模块的各项系数,使系统的阶跃响应达到了设计指标。 1、建立该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由克希霍夫定律得: V=R*i+L +e 直流电机转矩和电枢电流关系为 T=Kt*I 电枢旋转产生反电动势与旋转运动角速度的关系为 e=

由牛顿定律,转子力矩平衡关系为 其中,T:负载转矩,:负载电流 V(s)=R*I(s)+L*sI(s)+E(s) 拉式变换:E=Ke(s) 划去中间变量得: 开环传递函数为: 2、PID控制器的功能 比例环节:Kp增大等价于系统的开环增益增加,会引起系统响应速度加快,稳态误差减少,超调量增加。当Kp过大时,会使闭环系 统不稳定; 积分环节:相当于增加系统积分环节个数,主要作用是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积分环节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Ti,Ti增大, 系统超调量变小,响应速度变慢; 微分环节:主要作用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减少系统超调量,抵消系统惯性环节的相位滞后不良作用,使系统稳定性明显改善。 Td偏大或偏小,都会使超调量增大,调整时间加长。由于该环节所产 生的控制量与信号变化速率有关,故对于信号无变化或变化缓慢的系 统微分环节不起作用。 三、设计步骤 方法1: 搭建simulink模块,利用经验调节法整定PID参数,使整个系统满足调节时间小于2秒,超调小于5%,稳态误差小于1%。 1、搭建的simulink模块图如下:

电机设计matlab程序

%电机设计程序 clear all format short e m1=3;p=2;f=50 %1.额定功率 PN=*10^3 ; %2.额定电压(单位V,三角形接法) UN=380;UN0=380; %3.功电流(单位A) IKW=PN/(m1*UN0) %4.效率eta按照技术条件的规定eta= eta= ; %5.功率因数cos(phi) =,按照技术条件的规定cos(phi)= phi=acos; cos(phi); %6.极对数p=2 p=2; %7.定转子槽数:每极每相槽数取整数。参考类似规格电机取q1=3,则Z1=2m1pq1,再查表10-8选Z2=32,并采用转子斜槽。 q1=3; Z1=2*m1*p*q1 Z2=32 ; %8.定转子每极槽数 Zp1=Z1/(2*p) Zp2=Z2/(2*p) %9.确定电机的主要尺寸;一般可参考类似电机的主要尺寸来确定Di1和lef.现按10-2中的 KE1=*log(PN/1000)*p+ P1=KE1*PN/(eta*cos(phi)) alphap1=;KNm1=;Kdp1=;A1=25000; Bdelta1=;n1=1450; V=(alphap1*KNm1*Kdp1))*(1/(A1*Bdelta1 ))*(P1/n1) D1=; %铁心的有效长度 Di1=; lef =V/((Di1)^2) %气隙的确定 %参考类似产品或由经验公式(10-10a),得 lt=;

delta = lef=lt + 2*delta D2=Di1-2*delta %转子内径先按转轴直径决定(以后再校验转子轭部磁密) Di2= ; %11.极距 tau tau =pi*Di1/(2*p) %12.定子齿距t1 t1=(pi*Di1/Z1) %转子齿距t2 t2=(pi*D2/Z2) bsk=; %15.设计定子绕组 Nphi11=eta*cos(phi)*pi*Di1*A1/(m1*IKW) %取并联支路a1=1,由式(10-15),可得每槽导体数 a1=1; Ns1=47 %16.每相串联导体数Nphi1 Nphi1=Ns1*Z1/(m1*a1) %每相串联匝数N1 N1=Nphi1/2 %17.绕组线规设计 %初选定子电密J11=5.0A/mm^2,由式(10-16),计算导线并绕根数和每根导线面积的乘积。 J11=; %其中定子电流初步估计值 I11=IKW/(eta*cos(phi)) Nt1Ac11=I11/(a1*J11)

Simulink仿真软件辅助电机学教学的探索

Simulink 仿真软件辅助电机学教学的探索 张建辉,许莹莹 (华东交通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 要:介绍了Simulink 的特点及其仿真建模的方法,并给出了用Simulink 仿真软件来辅助电机学教 学的具体仿真实例.实践表明,在电机学教学中使用Simulink 仿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难点,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仿真软件;电机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M301;TP27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143 01-0063-04 电机学是高校电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实用性、普遍性,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中具有关键性地位,是该专业每个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课程.但调查显示,电机学是部分学生大学期间最讨厌的两门课之一. 电机学之所以被公认为一门难学难教的课程,主要是由该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的.电机中,电磁量随时间、空间坐标的复杂变化、旋转关系及部分电磁量的非线性关系让学生难以理解;同时,繁多的课程内容令学生“应接不暇”.电机学的研究对象本来比较实际具体,但传统教学过多地依赖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实验条件受到制约,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很少,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要打破这种僵化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中引入Simulink 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弥补硬件实验条件的不足. 1Matlab/Simulink 动态仿真软件 由美国MathWorks 公司推出的Matlab 软件是 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计算机仿真软件,旗下的 Simulink 动态建模仿真工具,具有建模方便、直观,更改参数容易,能动态显示图形等优点,在自动控制、电机拖动仿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电机学课程的教学上也能利用其发挥作用. 对电机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主要采用Simulink 下的SimPowerSystems 库.它包括6个子模块库:电源(Electrical Sources )子库含有单相交流电源、直流电压源、受控源、三相交流电源等;元件子库(Elements )有各种支路、负载和开关、变压器等主要电力设备元件;附加子库(Extra Library )含有各种附加的控制、测量模块和特殊变压器等模块;电机子库(Machines )有直流、交流、控制等各种电机;测量子库(Measurement )含有电压、电流和阻抗等测量元件;电力电子子库(Power Electronics )里有GTO 、IGBT 、MOSFET 、Thyristor 等各种电力电子元器件. 建立仿真模型时,只需通过鼠标点击相关模块库内的模型,简单拖移到模型窗口,即可建立所研究系统的仿真模型,再利用模型元件的属性对话框设置相关参数后就可以直接对系统仿真.使用Simulink 提供的示波器(Scope )模型,可显示观测点的信号波形.从而使得复杂的系统建模和仿真变得十分容易,而且这种方式非常直观、灵活,特别适合初学者. 收稿日期:2009-10-27 基金项目: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基金项目(TS10331) 作者简介:张建辉(1979—),男,河南郾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 第38卷第1期2010年3月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ol.38No.1Mar.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